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选拔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读研秘技七:高徒出名师
热度 2 heruspex 2019-11-4 11:09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韩愈《杂说四 · 马说》 导师有的时候就像伯乐,寻学生就像在耐心地寻找能在导师自己的研究兴趣或方向上施展才能的千里马。 怎么找呢?我这里分享一些我的经验和体会。 第一个值得优先考虑的当然是本校的本科生,毕竟远水不如近邻! 而从时间跨度来看,从大一开始寻找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项。尤其对于青年老师来说,这是个能找到本校本专业特别优秀学生的时间节点,因为诸多原因,多数资深教授鲜有机会、也没有时间去接触大一的新生。 如何接触呢,当班导师是一种办法。计算机学科有个 ACM 竞赛,组织编程和有比赛经验的学生参赛,这也是接触、了解和选拔学生的机会之一。我想其它学科也应该有类似的。另一种更自然的方式是承担本科生课,如基础课程。 我曾经有过讲授大学物理课的经历。因为学院搬迁校区,导致原来物理系的老师们不愿意跨校区来上课,只好内部挖潜。作为当时的青椒,我也只能硬着头皮接下了组织交待的任务,虽然大学毕业后我有近 16 年没碰过物理了。为了防止露馅,在备课期间我甚至连广义相对论都自学掉了。这状况总让我想起了某天我大学同学在市里图书馆自习,偶遇电视台来采访的情景:记者问之在看什么书,答“广义相对论”。我妈从电视上看到告诉我时,我想当时的记者应该和我一样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而现在为了上好大学物理,我把自己也震撼了。更刺激地是,我在课堂上甚至讲过一次黑洞白洞的物理学原理,我估计台下的学生们和台上的我一样,其实都是一头雾水。不过这段经历也给我带来意外的收获,重新打造了甚至拓展了我的物理基础,还有就是遇到了一个好学生。 教大一物理课的期间,一位坐前排的男学生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他特别爱课堂上问问题,角度也很新颖,幸好我是按大于百分之一百二十来准备备课内容的,勉强能够应付他的问题。不过我对他提问的方式非常有印象,觉得有可能适合做研究。教了一段时间课后,我便试探性地问他有没有兴趣参加我研究小组的讨论班。 他来了,不过最开始我们也只是一如平常地听报告,偶尔他也提提问题、做个报告。到学期快结束时,他过来找了我,希望能切入实际课题。当时我正想着和北京大学的袁晓茹老师如何把机器学习和可视化有机结合起来,恰好袁老师办了一期可视化的暑期培训班,我便派他学习去了。开学回来时,他在讨论班给大家回顾了培训班的内容,有个点我觉得很有意思,就是如何将三维的数据通过二维的方式渲染出来。因为我们小组研究的一个方向,步态识别在当时要么依靠视频数据即三维数据来完成的,要么通过平均获得二维图像来实现。前者耗时长精度高,后者可实时但精度低一些,那么可视化领域的这项技术能否挪过来,在二维模板上保持住三维的时间信息呢? 我只是把这个初步且不成熟的想法分享给他。而后他很快就把这个想法细节化,并实现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小看这个实现,说起来简单,里面经历了多少的尝试、失败只有个中人的他才能体会。经过 CVPR 的拒稿,然后再根据意见修改,初步的工作发表在 ECCV2010 上,而完整的工作则发表在 2012 年的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简称 IEEE TPAMI )上,一个曾经被计算机学科认为,发表一篇就可以吹一辈子牛的期刊上。几个评审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指出这一工作的思路以前没见过,属于原创性很高的成果。这项工作后来被大坂大学一个专做步态识别的小组,在他们发布的新步态数据集进行了第三方测试,被认为是当时的前六个 state-of-the-art 算法之一,排名第三。而我学生在 TPAMI 发表其工作时,那年他才大三刚结束,他叫王晨。考虑到这类期刊投稿、审稿到接收的时间一般在一至两年,本科生能在此期刊上发表,绝对是非常罕见的。 这是第一种寻找学生的办法。不管学生是否以后跟你读研,通过本科期间进入实验室、参与讨论班和课题的方式,学生都能尽早获得科学的、系统的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从培养学生的角度来看,这也是值得的。当然,这种方式的不足在于,与研究生相比,本科生的课业压力相对较大,很多情况下,有可能导师花了时间来指导,但不一定能达到期望的目标。 第二种方式则是到研究生选拔时间再选择。这里有三次能找到好学生的时间节点。 第一次,是在暑假左右的夏令营:好一些的学校,会邀请可能来本校读研以及拟本校直研的学生参加夏令营,让这些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和细分了方向的实验室及老师情况,以便于选拔优秀研究生。对导师来说,则可以利用实验室介绍和交流环节来吸引与自己研究方向、兴趣一致的学生。 对学生来说,在基于我上一篇讲的寻师技巧的前提下,不妨在此期间开始写信联系导师。不过在邮件联系导师时,务必注意基本的礼貌。如写信的格式,不要英雄不留名字,让老师们看完信也不知道是谁写的;也最好只写给一位老师的,千万不要傻乎乎地群发找导师邮件。那样的话回信的责任心会被平均到低于阈值,然后会没有一个老师回信。也请耐心等老师的回复,不要过于着急去问一位老师;也尽量不要用一看就没有诚意的统一模板来写联系信。 第二次,是 9 月份的推免,这一次将从全国的推免生中筛选符合本校本学科发展的学生,以及对第一次安排还不太满意的进行再次筛选。与第一次只是意向性的双向承诺相比,这一次将最终确定推免生是否来本学院就读研究生。从统计意义来讲,这两次的学生综合能力要相对好一些,因为这些学生都是学院或系根据报名学生的简历及在校期间的 GPA (俗称绩点)做了初筛的。简历和绩点能从多个侧面反映学生的能力,包括成绩的稳定性,在某些课程的学习能力、如人工智能专业喜爱看到的数学课高分,以及相应的科研经历,如是否做过某些课题、是否参加过 ACM 竞赛、数模竞赛,有无企业相关实习经验等。 在这两次选学生的环节,导师也需要谨慎。比如由于夏令营并非一家开设,有些学生可能同时申请了多家, 因此,他们也在做多项选择,尤其是简历一看就比较优秀的学生,很有可能最终会选择排名更靠前的学校来读书。又比如学生可能也会在专业硕士和科学硕士之间、收费与不收费、有无住宿、学校推荐的研究方向等多因素上进行考虑。在这些情况下,导师和学生事实上都不得不找对自己有利的平衡点,确保名额和机会都不被浪费掉。 第三次,除去这两次机会,还有一次通过全国研究生统考来获得读研资格的机会。一般来说,笔试的内容包括英语、政治和专业课。根据分数分布和拟录取人数比例来划定研究生面试线。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专业课的成绩事实上不太能反映考生的科研能力,尤其是真正读研后,研究生的方向非常细化,往往与专业课基础知识是否扎实没有绝对的关联性。所以,单凭这个分数来筛选的话,有可能挑到高分低科研能力的学生。 作为对比,国外在筛选研究生的笔试环节时,较少采用这样一种能依赖记忆力和刷题方式获得高分的方式。以美国为例,其研究生入学考试,一般是要求 GRE 分数。该分数体现了学生的英文阅读能力和词汇量、数学基础以及英文文章写作能力。这些能力都能更好地帮助评判考生的科研能力。 既然已经按分数筛选了能进入面试的学生,那如何进一步去选择呢?理论上,面试的老师们需要从 1 )基础、综合能力、兴趣爱好、应变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估, 2) 同时也应该考核学生在具体研究方向上的科研能力,因为每个人的天赋是不同的,以理工科来说,有些人动手能力强,有些人数学基础好,有些人编程能力强,诸如此类。 但由于面试规则的限制,面试老师又是来自学院的不同方向, 有可能无法判断学生的具体科研能力,也难以根据可能相吻合的导师的研究方向来针对性的提问了。另外,因为多数情况下,每个考生的面试时间只有十五分钟,也极有可能因为第一印象形成的锚定效应导致对学生的错误判断,导致面试成绩好但实际科研能力一般的被选择进来。 要避免这一问题,一方面需要面试的老师们有丰富的经验和责任心,另一方面可能需要在录取后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和评估。我个人的建议是,不妨请自己小组的研究生和老师一起进行一轮评估,因为他们对研究方向的认识比面试组的导师们更具体,在技术细节上更容易判断学生是否有真材实料,在基础上也更清楚学生的功底。 这样的面试,从理论上来讲,应该先于研究生面试前进行,不管是博士还是硕士,才真正从学生和导师双向公平的角度来择优选择学生,且有机会选择到一些分数不太高,但确实有研究天赋的学生,尤其是那些严重偏科的。毕竟到了研究生阶段,我们更应看重的是科研能力,而非死记硬背的本事。 我这里有个研究生就比较有这样的代表性。他叫田宇坤,他的英语连大学英语六级都没过,不过我一开始就没注意到这个问题。来我这后,主要从事人群计数的研究。在提出一个新的算法并做完实验后,他将论文草稿发给我。当我在电脑上打开论文,才发现他的论文比天书还难看懂,不仅低级错误一大箩,甚至 study 的复数形式都写成 studys ,而且语言中也分析不出什么清晰的逻辑,以致于花了很长时间才从一片迷茫中走出来。我甚至有一段时间曾在我的学生群吐槽,说没过大学六级的学生以后一律不要。 不过抱怨归抱怨,论文还是得认真改的,毕竟帮学生走完一套完整的研究生流程,论文写作指导是必需的。修改了多少遍不太记得了,学生自己在改的过程中优化了多少次算法也记不得了,我只记得今年 10 月 22 日,码农节的前两天,这篇论文经过二审后正式被 CCF A 类期刊 IE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 全文接收。 这件事,也让我在反思,也许我们在选拔人才的时候,没必要要求他有太全面的科研素质,创新能力才是学生最需要体现出来的,不足之处可以通过研究生期间的学习和导师有经验的指导来弥补。 这大概是我觉得可以寻找好学生的一些经验和体会。从我个人来讲,当老师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培养一批优秀的毕业生。而寻找到好的学生,那就有了更多在其研究方向上超越导师的可能性,就可以事半功倍,而导师也会因学生的成就顺便“沾沾光”,即所谓的“高徒出名师”。 如果学生选好了,可以说高徒出名师的条件就具备了,那怎么养成呢?下回分解 ! 张军平 2019 年 11 月 4 日 参考文献: 1. Chen Wang, Junping Zhang, Liang Wang, Jian Pu, Xiaoru Yuan. Human Identification Using Temporal Information Preserving Gait Template .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 vol. 34, no. 11, pp. 2164-2176, 2012. 2. Yukun Tian, Yiming Lei, Junping Zhang, James Z. Wang. PaDNet: Pan-Density Crowd Count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 , accepted, 2019. 延续阅读: 6. 读研秘技六:正说寻师 -- 四个维度 5. 读研秘技五:从射雕戏说寻师 4. 读研秘技四:湖南人的霸蛮与荷尔蒙 3. 读研秘技三:我的想象力飞了起来 2. 读研秘技二:时商与基础误区 1. 读研秘技:你能更优秀(一):时商,从爱多士说起 张军平,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自动化学会混合智能专委会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图像处理、生物认证及智能交通。至今发表论文近100篇,其中IEEE Transactions系列20篇,包括IEEE TPAMI, TNNLS, ToC, TITS, TAC, TIP等。学术谷歌引用近3400次,ESI高被引一篇,H指数29. 出版科普著作《爱犯错的智能体》,曾连续24次推荐至科学网头条,曾五次进入京东科普读物新书榜前三名。关于人工智能发展趋势的观点曾被《国家治理》周刊、《瞭望》、《科技日报》、《中国科学报》等媒体多次报道。
11719 次阅读|5 个评论
选什么样的人当领导?
热度 1 ncepuztf 2019-4-16 20:55
唉,这问题,好老套! 流浪大师都说:首选德才兼备的呗!再次按有德无才,无德无才,无德有才的次序进行! 我说:“德”这东西真不好度量,有些人伪装得那么好,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露出嘴脸! 所以看行动和表现才是关键,既然领导是管理者,那就应该按管理者的标准去选拔。 管理者属于“ Knowwho ”层面的人,应该 知道谁知道和谁知道怎么做才行。 只有这样,才能领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 前几天系里选领导,组织部找教师们谈话,说要选拔学术优秀的青年教师当领导。 在我谈过我的看法后,特派员问我对选拔干部有什么建议或意见? 我说, 学术搞得好的教师去当官,整天开会,基本上意味着学术生命的结束, 即便没有那么严重,自己亲自做实验基本不可能,本质上是人才的流失。 要是品德差点,就会严重到多了一个掠夺资源的人,少了一个踏实工作的人! 如果真的学术优秀,让他去做管理工作,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记得上大学时食堂排队打饭,有个窗口效率很高,是个年轻的小伙子! 我经常和舍友一起在这个窗口排队,能节省不少时间。 有次,我和舍友说:要是我是学校领导,就提拔这位小伙子! 舍友说:好不容易来个打饭快的,你给调走了,你是不是傻啊? 再说,他打饭快就能当领导?这是什么逻辑? 我竟然无话说,事后想想,还真是无可反驳。
个人分类: 说说|840 次阅读|2 个评论
“如果基础能和你比,我今天也不会在这里!"
热度 1 jiangming800403 2017-5-8 01:15
可是,如果现在你讲述的知识跳过了一个基础的阶段,就会导致断片。就像上学期你考的那份试卷一样。还有当初的工程材料。有时候把重点的分值放在一到大家都不会的题上面,我确实有点不能理解。重力坝的设计,说真的,到现在我都搞不懂它的原理。估计我们班也没几个人真正会的。我并不排斥的讲的知识。只是,接受的过程很困难,甚至是感觉有点接受不了。 她是水工出来的,这个是我们专业能比的吗?我们专业有像他们那样讲那些东西吗? 我只是说一下你发给我的那些话,我自己的看法。高中和大学学的东西不一样,如果我去学水工,那些各种力学等作为专业课,重点去讲,我一样也能学会。这是大家在大学所打的基础的不同。高考是一个选拔的过程,但是,那也是让一部分人都会做的。而且,这个选拔还是选拔的少部分。大学的考试不是一个选拔的过程,是通过性的。 如果基础能和你比,我今天也不会在这里 。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建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1053542.html 上一篇: 不要企图把所有知识点都告诉学生
个人分类: 教学相长|2757 次阅读|1 个评论
高考与考研----人才‘杀手’
热度 19 lin602 2016-4-21 22:01
诺贝尔奖从开始到现在,有统计,男女比例为18:1。 刚刚百度了一下,中科院院士,女的占10-15%。 记得刚刚恢复高考,一个班上男生要比女生多得多,几乎是三比一 左右。那时的升学率比较低,高考成绩好的男生占多数。即使研究生也是这样。 无论从那个角度,世界范围还是全国范围,相对来说,男科学家的成绩总体要比女科学家要好。 但是,看看现在的大学保送生及研究生保送生,女生占大多数,特别是保研的,女生占绝对优势。 再看看通过高考考试入学,江苏省只考三门,语文、数学与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等都不参加最后考试的角逐,只是有个什么考试中给个等级,最后填志愿基本上是以语数外三门分数划线。 如果以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课计总分,许多偏科,特别是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特长生,因为语文与外语成绩不突出,而败走‘麦城’。而这些均以男生为主。据我观察,男生偏科的多,女生成绩平均者为多。在语数外三门课定学校的考试规则下,许多偏科怪才名落孙山! 再说考研,就拿我们化工专业来说,目前只考数学、政治、外语、一门专业课。其他课为加试。要知道,大学有许多门课呀,许多学校一进校目标明确,考研,而且主要是针对这四门课学习复习。数学、外语与政治是全国统一卷,只有一门是学校出的专业课,许多人就是因为数学或外语或政治没有考好,失去复试的机会。其实许多学生的专业课及基础课都不错的,但在这四门课的初试中,竞争失利。即使专业非常好,有天才,也会失去机会。 看看每年的研究生录取,女生比男生 多得多,特别是保研生,有时候是清一色的女生。为什么保研生女生多,大家都知道,因为是所有课的总绩点,包括体育、政治、外语等所有课,许多男生没有‘背功’,或者有针对性的偏爱,总成绩会落后的。 一方面考研不注重考察许多专业特长内容(不考),而保研又用总成绩冲淡了专业特长。真是怪呀。 我始终觉得,中国的高考、考研、保送生成绩的计算方式都存在严重的问题!将一些怪才甚至天才,埋没在人流中。 我上面以男女生性别说事的,其实说到底 , 女生中的天才也会有这种结局! 许多天才与具有颠覆性思维的人才,往往是某方面特别强,而某些方面很弱的。 人才的选拔,只有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将真正的人才能够选拔出来的体制与方式才是科学与正确的! 中国的高考、考研及保送,是天才与怪才的杀手。 科学网上的女同胞,千万别生气,这不是歧视女性。
4251 次阅读|23 个评论
选拔研究生五条标准
热度 16 gaoshannankai 2015-12-3 10:14
仿效毛爷爷《培养无产阶级的革命接班人五条标准》文风,写下 选拔研究生五条标准 1. 一切行动听指挥,当代科学研究强调集体性,因此,不合群的, 单打独斗的孤胆英雄可以去打IS,不要来我们这里; 2. 责任心强,这句就不用解释了; 3. 反应要快,最怕就是八竿子打不出一个屁来,表情像死人一样, 导师交代的事情做了没做,有什么困难要及时反馈; 4. 做事认真仔细,凡事不分大小都要认真做好,不忽视每一个 细节; 5. 专业基础,这条是最不重要的,有最好,没有也不怕,只要 不是21号染色多一条,都是人才。 这五条是最低标准,如果是高级人才,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爱动脑筋, 这条是可遇不可求的。 以上作为本人的知识产权,任何转载与使用,必须注明引用自 华人科学网-高山博客 下面增加一点内容,有感于有一些研究生同学求助我,或是为了出国 或是毕业需要,让我文章给他们挂个作者名字。我这里做一个表态, 同时也写给将要或者已经考上我研究生的同学。 再加上,由于南开的复试导师自主权较低,导致一些高分低能的考生考入。 所以,我这里特此声明,无论是我自己的学生或者认识我的同学,如果 你自己没有做相关科研工作,无论是处于什么原因,我绝对不会给你任何挂名。 不能发表学术论文,延期或者不能毕业,我都不会管。 因为,我这里的平台发文章非常easy,只要认真完成很简单的工作,一年 3-5篇文章没有任何问题,而且南开大学只要sci前三名硕士就可以毕业,太低了。 我的一个硕士生,孙x同学,第一年至少有10篇文章( 完全不同方向)做了工作,可以署名, 我只给他署名3篇,主要是我们系其他同学由于研究课题不同,出文章较慢, 我不想搞的人心惶惶。这还是因为第一年课程比较多,如果没有课程,估计 成果还可以更多。另外一个数学学院的吴xx同学,兼职学习,也至少参与了5篇。 因此,从我这里你不会找到任何发不出文章的理由。
4083 次阅读|26 个评论
扼杀‘天才’的高考与研究生保送
热度 80 lin602 2014-7-8 09:42
江苏省现在高考主要是考三门:数学、外语与语文。物理、化学等科目是学理工科的等级考试,历史等课是文科的等级考试。 其实我们都知道,许多数学天才或物理、化学天才,他们的政治、语文、历史等考试成绩是不好的,因为他们的注意力不在这方面,也不感兴趣。特别是一些怪才,语文、历史等课就是他们的魔咒。如果再说得绝对一点,所有课都好的学生,往往不是这种天才与怪才。 而一些文科天才,最有可能成为国学大师的怪才,他们对数学、物理、化学没有天份,甚至是有条件反射,许多人看到化学结构式就象天书一样。我记得毛泽东在师范学习时,数学好象分数很低的,有些民国时期的国学大师也是如此,传记及回忆文章中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这些天才与怪才,在当今考试总成绩面前,统统败下阵来。有的上好大学的机会都没有,许多天才就是这样被埋没了。 现在的研究生保送,也是按所有课程的总成绩来排名的,包括政治课,外语等。现状是女生保送人数占绝对优势,而且有点思想与创造力的学生,或喜欢探索的学生,尽管有某方面的天才,一些感兴趣的课成绩也特别好,但在这强大的保送规则面前,名落孙山。 说句不客气的话,不少保送研究生比考上来的研究生在科研的能力、科研兴趣及科研的成果,要差很多。当然也有保送生非常优秀的。 我们高考与研究生考试或保送制度是有利于‘普通人’的,是埋没甚至扼杀天才的‘机器制度’。 其实将天才选拔出来也不是不能做到,高考中可以单设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文学、历史等考试,用特别的题目来检测这些特别的学生。 保送研究生,其实根本没有必要将所有课程的总成绩进行排名,我们的研究生培养目标是研究科学与技术的,应该将在科学与技术方面有特长的学生们选拔出来,而其他课只要基本上过得去就行了,如果一些科学苗子,一些无关的课真不容易过关也可以考虑。外语要求应该也是如此,外语好就能做好科研?就是科研的苗子? 真正的人才或怪才是非常非常少的,可能千分之几甚至万分之几,低一个等级的人才可能占百分之几,而我们的选拔制度将他们的头闷在水中。 我们为什么不能将高考设计得更加合理?为什么不能给这些天才或怪才一个绿色通道?为什么不能修改研究生保送制度及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将真正的人才能够合理选拔出来?
20099 次阅读|147 个评论
[转载]考试·选拔·人才
罗非 2013-7-8 16:45
早上刚上班,就发现单位四周的街道两侧停满了私家轿车。单位院里则挤满了差不多大小的男女孩子,以及比这多出数倍的家长。院子中央辟出的空地上则悬挂着班级教室的牌子,大喇叭里还不断广播着哪个教室几点几分立即入场…… 什么情况?这里啥时候变成了儿童家庭电影院? 略一回想,才记起日前内部邮件曾经通知说,北京某著名中学将在我单位举办超常尖子人才选拔,商请各部门予以协助云云。从这个阵势看来,全天等候选拔的何止数万人。那么,这并不是该中学内部的超常尖子选拔,而是颇有向社会选拔超常尖子儿童以进入该中学的意思了。 看着满院子面带或激动、或期盼、或迷茫、或无奈、或冷漠表情的孩子们,以及他们的表情更加丰富多彩的家长们,心中不由得生起一阵同情:这不是耍吗…… 这一次,是让我真真切切地认识到,中国少年儿童的入学竞争,已经到了何种白热化的程度了。连我们单位这个和儿童升学扯不上多少关系的单位,都被卷入这场大潮之中……这就是人才选拔吗? 我不知道这些孩子排队入场之后,面临的是怎样的考试和选拔。但不管是知识、技能还是创造性,总之各种当代最流行的概念和模式,却总是摆脱不掉对头脑、理性、思维等能力的竞争。难道,这,就是人才? 不由想起昨晚读书时看到的一段文字。人才,在中国古代称为“士”。中国的文字是很玄妙的,蕴含深意而且一目了然。中国字“士”代表什么意义呢?据说,在中国古代,有一套人才推选制度。大概我们的老祖宗已经发现,人群超过十个人,就开始需要管理了。所以古人从年轻人开始,每十个人当中就要公推出一个来,为大家服务做事。这就是“士”的由来。 所以,中国古代的人才,不是为了证明自己了不起,证明自己比别人强、有能力;反过来,他们是被推举出来为大家做事、服务的。所以,人才,就是要替大家做事、服务的公仆、冤大头。这就是中国最初的选拔制度,也是中国上古公务员制度、亦即文官制度的雏形。 人才、官员、公务员,是推举出来为大家牺牲奉献的,从一开始就是如此。 如果今天的人才选拔是这样的定义,还会这样门庭若市、摩顶放踵吗?估计恰恰相反,是要门可罗雀了吧?其实这也很正常,在任何年代,愿意为大家牺牲奉献的都是少数。此所以中国上古三代的时期,尧、舜、禹这些国家领导人,都是被全国公推出来的领导人,但他们自己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辞,最后实在推辞不了,只好上任,而且这一上任多半就死在了任上。 全国领导人,是那么好当的吗?没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准备,实在是干不了。而且正因为如此辛劳,所以也不大有人愿意来做接班人,以便提前退休养老;因此,最终年迈的领导人累死在任上,也就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了。中国历史上,好像舜帝就死在了南巡的路上,所以才有了湘妃竹这凄美的传说;而禹帝也是九年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病死在东巡的途中。 不幸的是,自三代以下,人们从“服务”中捞好处的心思逐渐超过了奉献牺牲的心思,所以愿意被“推选”出来做人才的也就越来越多。于是,传统的推荐制度逐渐被一小撮大家族所把持,平民也就断绝了“入仕”的门路。那些前后蜿蜒数百年的大家族,固然有他们家教的传统和人才培养的方法,但广大老百姓难道就没有人才了吗?所以从隋朝开始,中国出现了科举制度,用考试选拔人才,和平时的人才推举制度并行。这也是隋炀帝为中国人办的一件重大举措。从此,中国的普通老百姓也就有了“一旦成名天下知”的可能。算是对被豪门把持了的人才推举制度的重大补充。这个文官选拔制度不仅贯彻了此后的整个中国历史,而且还从启蒙运动传到西方,成为欧美至今风行的文官制度的鼻祖。 从隋炀帝在位期间算到今天,时光又过去了一千四百多年。这么长的历史时期内,世界的人才选拔制度都没有什么更新,依然是“豪门推荐”和“考试选拔”相结合的局面。只不过,现在的豪门推荐更隐晦,普通老百姓搞不清楚是怎么运作的。当然,当年的普通老百姓就搞不清楚,他们甚至连皇帝是什么时候换的都不太清楚。只不过今天的信息时代,各种信息流传迅速,所以老百姓搞不清楚的东西才显得如此的显眼。其实豪门推荐制度自古皆然,怎么可能把底牌都显示给老百姓?老百姓和豪门从根本上,就不是同一个水平上的生物。这一点,古今中外都一样。只不过,当代人学会了伪饰,让这种差距藏匿于各种平等、公正的伪装之下了而已。 不过,最初的人才推举制度演变至今,还是发生了一些根本的变化的。其中最重大的变化,除了为大家做事并且牺牲奉献这个核心之外,还有人才的标准。因为从上古时候起,人们就已经知道,想为大家做事、服务,光有牺牲奉献的心是不够的,还要有这个本事。不然,很可能把大家的事情搞得更糟。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有本事为大家服务、做事呢? 这个仍然可以从中国文字中看出端倪。在中国古代,把出来为官、具有足够学问修养的人叫做“大人”。孔子的学生曾参著《大学》,就是“大人之学”的意思。反之,中国人把不具有这种学问修养的人称作“小人”。 那么,“大人”是什么意思?从象形文字的角度看,中国字的“大”,是一个人充分伸展,以至于和天地相连通了。因此,“大人”就是能够伸展胸怀,与天地相沟通、相连接、相合一的人。再看“小”,对比刚才的含义,可以看出“小”的象形,就是一个人比较局限,和天地的连接断开了的意思。因此,“小人”,就是那些没有能拓展胸怀并与天地相通的人。 这样看,小人这个词,并不带有后世认为的贬义,它只是对事实的一个说明。 所以,在中国古代的人才选拔观点来看,不管是推荐的也好,考试的也罢,人才、“士”、或者“大人”的条件,就是心胸宽阔,通达天地万物,包容四海,心怀天下万民。有这样的胸怀,才是人才,才有本事为大家做事。至于智商、理性、创造力什么的,倒在其次了。 从这个标准来看,今天的人才选拔制度是实实在在的堕落了。因为照今天的选拔标准,不论其途径是推举还是考试,选拔出来的都是那些会算计、会计谋、会思考、会创新、会经营、会管理、会赚钱……的人,总之,唯一没有考虑到的,就是他们是不是愿意为大家做事,并且有没有这个胸襟为大家做事。 用这样的人才选拔制度,想求得世界的和平发展、长治久安,可能吗?此处可以借用孟子当年说过的话: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矣!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009 次阅读|0 个评论
老问题 新困扰:我看高校院系第一负责人选拔
热度 1 黄安年 2012-7-10 06:51
老问题 新困扰:我看高校院系第一负责人选拔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2 年 7 月 10 日 发布 我国高校院系第一负责人的选拔一直是个老问题 , 现在科学网又因置顶最具号召力的饶毅博文而成新困扰。 说是老话题,解放前的民主治校,很少有人质疑过。 57 年引蛇出洞那场很不光彩的政治运动 , “六六六教授”的教授治校建议被打入十八层政治地狱,不得翻身。改革开放以来有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或校务委员会负责制的“改革试点”。网络发达以来提出在院系中层第一负责人由教师或教授选举产生的主张大有人在,想来绝非饶君开其先风。 说是新困扰,这次是由科学网特别推荐饶文,表明欲借助舆论造势来对校方和上级领导施压,乃是老话题新方式而已。能否凑效 , 难以预料,因为时下一切是稳中求进,哪怕国际事务也得看是否影响维稳眼色,周边国家已经摸准你硬不起来的个中原因。 以笔者之见 , 决定高校院系第一把手问题无需一定和什么教育体制挂钩,和民主管理挂钩是实实在在的事, 即究竟谁来决定在限定任期内更换本单位的第一把手 , 是上级任命本单位的或者空降外单位的人选,还是通过向本单位内或国内或海内外公开招聘,是由本单位广大成员认定还是仅仅由领导拍板决定,在这里公开招聘或者公示实际上都是形式 , 真正有决定意义的是广大教师 ( 教授 ) 的话语权是 100% 、 75% 、 50% 还是等于零? 现在的问题是上级领导对于教授(教师)自己推选和认定的人选不放心 , 不敢放手或者不相信教授(教师)能够选出让教师放心和领导满意的第一把手来,这是问题的真正所在 . 我们的许多领导是叶公好龙式人物,口头上说要相信广大教师 , 要想广大教师所想 , 可以在实际上却不相信广大教师的选择,这类事情在高校还少吗?不信 , 最近在北京师范大学某系换届时就有过 , 学校当局从外校空降一位外来户而遭受广大教师抵制。至于饶文主张公开国际招聘,笔者以为这与招聘教授职位不同,涉及院系大权的内外有别,估计难度不小 , 不在学术而在政治和权力分享,时下即使发达国家也没有真正到达所谓科学无国界的地步,未来和实现不是一回事。 话说回来,为何我们的许多领导和教师总想不带一块呢 ? 尤其在权力共享问题上,看来基层民选即使在高校也难普及。 科学网如果集思广益,推动问题深入讨论无疑有助于提出较好的解决方案,有鉴于此,笔者主张在推荐一种见解时,同时推出各种主张是为上策。
个人分类: 教育改革思考(07-11)|2361 次阅读|1 个评论
高考就可以"堵路"吗?
kerer009 2012-6-7 22:37
早上看到试验场的藏猪得了病,就准备去八一镇买药,当走到去路的中途 ( 另一条路需要绕行至少 15 公里 ) ,路被警察和考生家长们给堵住了。不光是堵路,什么 警车开道,豪华宾馆,吸氧吃药,车不能呜,狗不能叫,现在绝不是什么新闻。想想我当年的高考,大家带上笔和准考证,结伴而去,少有家长陪同,绝不扰民,再看看现在 。 高考目前是选拔人才的最主要方式。成绩固然重要,但心里素质更重要,在一定心理素质下发挥出水平的考生,才是社会需要的,如果连这点心里承受能力都没有,娇气的不得了,在类似心态下做出的种种行为和措施,选拔目的何在?选拔出的所谓人才在整体上是社会需要的吗? 家长望子成龙,悉心呵护,厚非的地方不多,但目前是社会公权力量在参与其中,在环境营造上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一个有发展潜力的社会需要一个成熟的心态,而在现阶段我们不具备。 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http://baike.baidu.com/view/2978502.htm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包括两个层面: 一是学校培养创造发明型人才的模式,二是创新创业型人才在社会上发挥作用脱颖而出的机制。
2167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年鹰潭市一中高一化学竞赛选拔试题及答案
热度 1 yaoronggui 2011-11-3 11:17
2011年鹰潭市一中高一化学竞赛选拔试题 考试日期:2011年10月22日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分值:100分 下载地址: 2011年鹰潭市一中高一化学竞赛选拔试题.doc 2011年鹰潭市一中高一化学竞赛选拔试题答题纸.doc 2011年鹰潭市一中高一化学竞赛选拔试题参考答案.doc
个人分类: 高中化学竞赛|3788 次阅读|4 个评论
镜子围脖:“竞争”与“选拔人才”是两个概念
liwei999 2011-8-3 12:52
选拔都是相对的。78-79那时候大家觉得考大学特别难,因为十年没有招生, 作者: mirror (*) 日期: 08/02/2011 23:40:28 录取率低。“80年代开始大家开始读书了,但高校招生没扩大很多,竞争才真激烈”可以被认可。但是需要明 确一点,那是“竞争”,与“选拔人才”是两个概念。人口top5%的数量并不会因为竞争激烈与否而改变。因此,宏观上看,竞争激烈与否与“选拔人才”无关。 换个说法就是:胜仗与战斗的惨烈与否无关。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1897 次阅读|0 个评论
名山、名师与高徒
热度 1 tangchangjie 2010-9-6 10:40
名山、名师与高徒—研教散记20 (唐常杰)   硕士生导师是个岗位,不是职称,但得到这个岗位殊为不易,若干单位都规定,先要具备副教授(或大致相当的)资历和职位,有项目、有经费,才有资格 申请。得之不易,弥足珍贵;年轻人被批准为新增硕士导师后,心情极好。摩拳擦掌,规划学术生涯;跃跃欲试,准备招收研究生;提出了一 系列问题,大致有:招生前,问招生数量、怎样选学生,怎样从面试看学生素质;招生后,问怎样做培养计划,怎样选题、怎样修改论文、怎样办讨论班,等 等。   上篇博文 新导师首次招收多少研究生 议论了招收硕士生的数量,这篇议论故事中的名师与高徒,学习名师带高徒的方法与艺术。    1“带”=“选”+“培”  带学生、带徒弟的“带”蕴含了遴选(S--Selecting )和培养(T—Training)两层意思。   在成功的成才过程中, S和T各占几成?朋友们议论的大致结论是,遴选和培养都重要,权重比例S:T 因校因师而变。          武侠小说中,华山、峨眉的宗师,把中上的材料培养成为上等的人才。华山、峨眉地处西部,生源水平差一些(这是客观事实,毋庸讳言)。如果还要坚持抄 用少林武当的遴选标准,有可能出现曲高和寡,至清无鱼。在这种意义上,遴选和培养的权重可能是 选四培六,或 选三培七。经过辛勤的琢磨,大多数中上材 料培养成为上等人才,但华山峨眉也代有才人出,不乏出类拔萃者; 少林武当的大师,致力于把上等的材料培养成特等人才。他们有一流的生源,有的弟子还没进门,就才华毕露,名动江湖;名师选到了这样的好材料,只 须指出兔子在何方,(名师之所以名,就是有这种洞察力),学生就把兔子打回来了。在少林武当,遴选和培养在成功中也许各占一半,所以少林武当门槛很高 ,代有才人出,(偶尔也有始优而后平者)。 2 名山名师环境形成过程 用下列算法描述名山名师环境形成迭代过程 FamousMountain( ) { 初始化,名山有个好环境; Loop: 名山吸引外来名师; 名山因名师而更有名; 名山名师 吸引高徒; 环境+名师+高徒--新的名师; goto Loop; //进入良性循环, } 一旦进入良性循环,且有一定的规模,系统的惯性就能排除小的干扰,进入比较稳定的良性循环。    3 名师招生方法或可借鉴 。孔孟的弟子较多,偏重理论,其中有特别成功的,也有个别较务虚。   小说中的鬼谷子(王诩),治学务实;一个年级招生两三个,学制较长,有多个年级,大概都相当于直博;以学、辩、行、悟为特色,成才比例高; 小说中 ,庞涓和孙膑同在一个军事研究生班,孙膑稍后毕业,命运坎坷;苏秦与张仪同修国际关系,同一个年级、张仪稍后毕业,人生蹉跎;这两个年级似乎各只两个 学生,(或有他生,不太出名,被小说家忽略),出了一双名嘴,两对冤家,争斗中互相衬托,更显出类拔萃;其中历难多的,成就更大。如果鬼谷子当年一个 班多收几人,不知又会怎样?   此外一些书籍把商鞅,毛遂等成才人物归到鬼谷子名下,不知是用名师来衬托高徒,还是要用高徒来衬托名师,需要考证;不管怎样,如果要评战国 时期人才培养奖,鬼谷子一定在Top-5中,他的招生方法,他的学、辩、行、悟的教学理念,都值得后人学习。 4 大师也以项目来定招生数 。 小说中,王重阳收了7个弟子,据说是为了是天罡北斗阵这个项目。张三丰收7个弟子,是为了真武七截阵项目, (但据史料,二人都收了很多弟子)。 少林武当中,常常是一师多徒,且代有人才出。而只收一个徒弟的,可能有某种特 殊原因,如金庸安排小龙女只收杨过一人,是为搭载恩怨情仇的情节,是小说家限制了名额。 5 看重素质和人品。 一些世外高人偶见一好素材,收一关门弟子,看重的是天生的身子骨和良好人品,而对已经具备的武功(基础)的考察反而十分宽松。 这些做法,在确信看准了可造之才时,或可借鉴。   6 从合成数据中挖掘哲理。   这里用故事中的名师与高徒的那些事儿,来说出的道理是否可信?   数据挖掘中的训练数据有两类:(a) 真实数据,(b)合成数据( synthetic data),合成数据是有一定的代表性和随机性的人工数据。 小说家观察了历史和社会,加以提炼、典型化,故事中的人物思想和行为大致反映了事物发生发展规律。好的小说可以是挖掘社会规律的有效合成数据;例如人们常从 三国演义学军事、学谋略;从红楼梦了解封建社会,从故事中学愚公移山,从寓言中避免刻舟求剑,等等。    7 循律促变 。人才流动有其特殊的的规律,从峨嵋、华山流向少林、武当容易,反流则难。有鉴于此, 峨嵋、华山的师傅应该正确定位,立足于自己从中等材 料中,通过自己琢磨,造就上等人才,再用政策、感情和环境,留住上等人才,进而培养为特等人才。   如果定位失当,在峨嵋、华山强制应用少林、武当的选人标准,可能自塞才路,至察无徒,无人可选。      从来都是时势造英雄,包括你的职业、能拿到资助的研究项目,想招收的研究生数量和质量;多数时候是社会和时势在推动和决定,而不完全由一个单位一 个人决定。要恰当定位、尊重规律,循律促变。 相关博文(研究生导师系列) 导师的面子,学生的胆子、路子和帽子 研究生导师的“两怕”及避防体会 急用先学 vs 厚积薄发 : 两种不同风格的讨论班 新导师首次招收多少研究生 名山、名师与高徒 科研管理中的风与帆的递归较量   
个人分类: 教学科研|10965 次阅读|12 个评论
“选举”与“选拔”
harmonism 2010-5-29 20:21
选举与选拔 曾纪晴 科学网的吕喆老师擅长拆字和谐音,人称大师。在下不才,斗胆班门弄斧一回,想谈一谈选举与选拔。 首先,我们来看选字。选,从走,从先。所谓选,就是让被看中的人先走出来。比如,一队人马里头,要挑选一个人出来,你看中一个人,你就让他走出来,站在一队人马前面。 其次,我们在来看选举。所谓举,就是从下往上推,推过头顶。所以,选举就是大家从下往上把自己看中的人举过头顶,脱颖而出。可见,选举是需要很多人才能把举过头顶的,是一个从下往上举的过程。 最后我们来看看选拔。所谓拔,就是俯下身去,用手把看中的东西往上提一提,让它高过其它的东西,甚至连根拔起,制成样本让人观赏或膜拜。可见,选拔只需要一只手即可轻松实现,而且是一个居高临下的过程。 我们经常看到,许多英雄人物被人们举过头顶欢呼雀跃。我们通过电视看到万里之外的国度进行选举活动,候选人受到普通民众英雄般的欢迎和崇拜。然而我们只有选拔,被选拔的人只对那只拔他出来的手感恩戴德,感激涕零。这就是选举与选拔的区别。 2010-5-29
个人分类: 未分类|3945 次阅读|1 个评论
金字塔形人才体系与科研评价体系
windlight 2010-5-11 07:08
赵凤光 这两天和人聊天聊到大学招聘人才,连硕士都留不下,金字塔就谈不上构建。下文是一些老的思考。 答丁香园网友尘提问 金字塔形人才体系 是指中间这一块和下面需要培养的这块人才相对比较多些,但真正顶尖的人才不可能太多。那么中间和下面的人才逐渐分流到哪去了? 我的回答2003-12 这个问题有一个小小的逻辑错误。 天下不是只有一个金字塔,而是三百六十行行出状元。 每个人都有成功的一面,对这个人来说,这个成功的一面就是他自己的塔尖。 但对于一个给定的时间和空间,给定视角我们会发现有金字塔存在。注意这是给定时间和视角。楼主又问金字塔下面其他的人跑那去了? 这是一个动态的视角问题。这时不能简单等同于一个给定的金字塔。 一个是金字塔本身在发展,在新陈代谢;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还没有到达顶峰,后来者居上。 一个更好的看法或问题说法是太阳的光锥一直在宇宙中遨游,走在后面的光热还没有机会看一眼他们前方最好的风景,就已经消失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中了。 或者是彗星的遨游,彗尾总是不停的消失,但慧头总是有新的领头羊。 具体地说,一个国家一个单位一个行业的人才应该形成金字塔结构,这是一场永不停止的马拉松赛跑,总是有金字塔尖的领跑者,但没有庞大的金字塔座般的追随者和竞赛者,游戏很快就要结束了,领头雁总是最先累坏的。 楼主的问题也可这么回答:不仅仅是一部分底座的人,塔尖的人也go with the wind。剩下的还是金字塔。 健康报》有奖征文: 从晏才宏现象看科研现状 2005-04-15 曾经讨论了 三种人 ,在尘主任的帖子里也讨论了 金字塔形人才 在上面帖子里大家讨论的 对大学的评价和对科研的评价体系以及教师评价体系的也都是有其正确的地方,借此机会发力改革以适应形势的变化也是我们的当为之事,有问题就要解决问题。我不再重复这些问题和解决之路。 我想问题是否还有另外一个方面。我的意见比较另类。 实际这个社会真的是卧虎藏龙,就如天龙八部里武功最好的是藏经阁无名清扫僧,这时不是社会不发挥它的人才发掘机制,而是人家不选择露面而已,我想这也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吧。 晏老师选择了一般人认为是独善其身,不随波逐流之举,我想他主观上是否也有如无名老僧一般的追求,不是治国平天下,只是独善其身,这是姑妄之。 这时我们非要其如王选般一样在事业成功多年后,给其巨大的荣誉和地位,而不是雪中送炭,或者说等价交换,针对他的付出,社会没有给其应有的回报。那这是社会的失败。但如隐士般大隐隐于市,不去因为功夫大而责任更大为国负责或为校负责,只是为自己的理念而生,我想也不失为一种人生的选择。 作为晏老师个人,我不认为其失败,作为大学有这么好的老师也不是失败,作为众多弟子,晏老师也不是失败者。但作为家人的晏老师,作为社会资源一部分的晏老师,如果能更好让其所付有所得,失败的也不会太多。这是我们社会应该反省之处。 英年早逝,令人痛惜! 我们学校一位老师也是殉职在岗位上,我想在 妖魔化 教师和医生的今天。我为能成为他们的同事,我感到骄傲。
个人分类: 思辨|3958 次阅读|0 个评论
技能性课程考试当如考驾照 ----研教散记14
tangchangjie 2010-1-25 09:27
技能性课程考试当如考驾照 –研教散记14 (唐常杰) 《研教散记13》 讨论了选拔性考试的属性,并预告了关于非选拔性考试的议论。现才忙完期末阅卷,利用周末的休闲性思考来兑现这个预告,含三个要点: * 非选拔性考试是督训的教鞭、是选拔的微分; * 技能性课程考试当如考驾照; * 研究生课程的学期考试宜开卷考能力 。 1 非选拔性考试是督训的教鞭、是选拔的微分   非选拔性考试分布在课程x和时间t两个维度上,其主旨不是规模性的淘汰,而是周期性鞭策和激励。 把坐标为 (x,t) 的考核结果记为 Test(x,t)dx dt ,它的二维积分为 J=∫∫ Test(x,t) dx dt . J常用于激励和鞭策,例如用于评优、用于推荐免试、偶有用于末尾淘汰。 由于在两个维度上展开,时间跨度常为3±Delta(年),虽没有达到白居易说的“辨材须待七年期”,但已给学生以足够的自由空间,比较宏观、比较宽松,也比较准确;偶有失败也还有努力机会转向成功;在此意义上可以说, 非选拔性考试是“至千里”的跬步,是督训的教鞭、是选拔的微分。 非选拔性考试至少包括技能考试和基础理论考试,各有特色。 2 技能性课程考试当如考驾照   专业基本技能是毕业后在行业内安身立命的基本技能。徒弟出师时须会作“活路”,活路者,谋生之途径也;少侠下山前要会基本武功,都说江湖险恶,出来混不容易;学计算机的当会写程序,学文秘的须会用办公软件,学理化的,要会作实验;如今驾驶是普及性技能,学驾驶,自然应把车开好,开安全。   规范的驾驶执照考试的范围和类型是公开的:交通规则、倒车停车、转弯避障,.... 应试者可以一遍又一遍地练习考试内容,会了就过关,考试的目的不是难倒应试者。而是要应试者学会这些基本技能。当然,既有珍珠,就有鱼目, 本讨论要排除不规范的驾照考试。以盈利为目的驾照考试中,教练与考官合一,金钱和驾照互换 ,可能放出潜在的马路杀手。规范的驾驶执照考试思想可借鉴到技能性课程考试。   以程序设计语言课程为例,某些教例中存在四少四多,即:   (a)讲语法规定多,讲程序构思和组织少,如较少讲怎样写有循环有选单的总控模块;   (b)讲小程序(10-20行)多,讲有实用功能中大规模的程序(几百到千行)少;   (c)讲键盘输入(scanf,gets,cin等)和黑屏幕输出(printf,cout等)多,讲通过文件输入输出少。   (d)试卷中选择、填空多,为只为老师阅卷费时少,学生的知识体系散而少序,说通俗一些,像动漫画片,说高雅一点,熵较大。。 学生抱怨,难的较少有用,用的多半不难;有用的却没教或不考。学完课程,部分学生还不会用程序读写文件,与实用需求差距大;好比拿了驾照,还不会起步和停车。 对技能性课程有下列考虑:    (1) 公开考试要素 。例如程序语言或理化实验这类技能性的课程的考试可学驾照考试。不以学生为敌,而以应试者为求学者。一个语言有7个要素,输入、输出、运算、类型、条件语句,循环语句,子程序;好比驾驶中的转弯、换档,倒车,入库等要素,要素可公开、还可年年一样。    (2) 公开题型 ,旨在解决实际问题。如考驾照,题型可公开且多年一样。例如给一个稍微大一点的应用问题,分成4-5个编程小题,每小题解决其中一个步骤,联合起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3) 综合性问题且规模适中 。问题面向实用,且规模不能太小,适度的规模才能考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以程序设计语言为例,如果问题规模太小,则可能只考察了问题的数学内涵、算法或急转弯思维,而不能考察程序语言能力。 3 研究生课程的学期考试宜开卷考能力    科研即考试 ,是自然或社会对研究者的考试。撰写一个项目申请,或完成一个科研项目,都是一场对研究者和团队的开卷考试。 从没听说过闭卷科研 ,即不准翻文献、不准看书、不准看笔记的科研。   对比之下,对博士生和要做研究、要写毕业论文的硕士生之专业课程的学期考试要求闭卷,就有所不妥、有所不公了(在国内外还有一类只修学分,不做论文的一年制或两年制硕士,其考试方式也许另文讨论)。   一般而言,研究生课程学期考试属于非选拔性考试。在实践中采用过下列(当年在美国学习时见识到的)方法: (a) 基础理论性课程 ,如计算理论,开卷考试,试行过两种: * 堂上开卷(open book),2-3小时; * 堂下开卷(Take home)几天,做研究性题目,试卷像模像样,有深度;答卷系统深入,有分析、有巧思。 (b) 前沿性课程 ,与科研项目联系较紧密,如基因表达式编程,如数据挖掘。 * 教材:常采用最新论文或专著; * 教学形式: 常采用讨论班; * 考察或考试方式:学期论文,鼓励学生投稿;两阶段记分:交论文后记分,如在几个月后录用发表,可根据杂志或检索级别加分。学生学了课程,做了科研,发了文章,师生双赢。 非选拔性考试是至千里的跬步,是督训的教鞭、是选拔的微分;其目的不是要大规模淘汰学生,而是督促和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和基础理论,学习真本事,学那些真正有用的本事。如果用人单位都说某校某学院出来的学生能力不错,教学目的就达到了。 相关博文(考试,出题系列) 选拔性考试的属性和试题要素 技能性课程考试当如考驾照 进化、人工选择和考试 其它系列博文的入口 唐常杰博客主页 科学博客主页
个人分类: 教学科研|12737 次阅读|7 个评论
给中组部推荐一个选拔干部的绝招
dilingjun 2009-11-26 17:45
最近党中央号召领导干部要学习焦裕禄,习近平同志就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切实改进干部作风作了重要讲话。各路媒体也反复的播送焦裕禄,博熙来表彰好干部时发的奖品也是焦裕禄的塑像。!这年头,物欲横流,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还能出焦裕禄那样的干部吗?焦裕禄是谁?是干什么的?年轻人问我。我对他们说:穆青写过一篇《县委书记的榜样》可以搜索看看。确实有!焦裕禄代表了那个时代干部的整体形象!也是一个时代特征! 焦裕禄在这个世界上只生活了短短的42年,却感动了几代中国人。 焦裕禄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心里装着群众,惟独没有自己;他实事求是,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不向困难低头,不断开拓进取;他清正廉洁,无私奉献,为人民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焦裕禄同志对革命无限忠诚,为人民鞠躬尽瘁。他参加革命工作以后,特别是担任领导职务以后,始终继承与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艰苦朴素,永葆劳动人民的本色。他严于律己,坚决反对特殊化,坚持同破坏党的组织纪律等一切不正之风,作不懈地斗争。   焦裕禄同志诚恳待人,他时刻想着人民群众,爱护人民群众,关心人民群众,热情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具体困难,始终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为了改变兰考县面貌,焦裕禄同志在困难面前不退缩、不畏惧,坚持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他深入到生产第一线,把群众的革命干劲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结合起来,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摸索自然条件和客观规律,从而找到了改造客观世界、战胜自然灾害的正确途径。在兰考的除三害斗争中立下了不朽功勋。 哦!世上还真有这么好的官吗?一个年轻人挤眉弄眼向我发问。真的,那个时代的干部确实是那样的!我再三的向他们解释,他们还是半信半疑。忽然一个小伙子说道:现在不是什么都搞标准化嘛,既然你说世上那样的好官,事情就好办了。中央组织部就按焦裕禄的标准在群众考核、评审、监督下出一道考题:《你像焦裕禄吗?》答:A:不像;B:有点像;C:像。 组织部: A,撤;B,留;C,重用。不就行了嘛! 好一个年轻后生!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真是一个考核选拔好干部的绝招! 简单不等于浅薄。简单是真理的一个基本特征。大道至简,最高级的规则是最简单的规则,最普遍的规律是最简单的规律。认清问题的本质,选择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并且有勇气来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做到化繁为简。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是件容易的工作,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却是一件高难的工作。其实,所有历史的演进,必然穿越复杂,最后回归简单。流程简单势必更容易标准化,制度简单势必更容易执行,人的观念简单势必更容易聚焦、务实。 考核选拔干部也应如此!!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3096 次阅读|10 个评论
我所接触的与奥赛有关的人和事—(1)我的老师
qlms 2009-5-23 14:15
我是黄土地上走出来的农民的儿子,在上大学之前,奥赛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普通的词语而已,对于什么是奥赛,奥赛怎么比赛,奥赛有啥意义,基本是一点都没有概念。 后来读了大学,慢慢接触了一下和奥赛有关的人和事,现把你其中一些事写下来,把一些人,特别是他们的观点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首先写我的老师。 我上大学的时候,刘英太老师是我的班主任,他是一个勤奋而且很聪明的老师,讲课非常的好。当我离开当初的专科学校去读本科的时候,刘老师也离开那所学校,去了北京大学读博士。他博士毕业之后留在了北京,是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物理老师,也是现在北京市物理学会和北师大实验中学联合举办的全国物理奥赛暑假学校的主讲老师。刘老师的奥赛课讲的无疑是很好的,只要我们google或者百度一下,有很多上他课的学生,在博客或者其他的方式对他的评论为证。我曾经跟着他上过一个学期的理论力学,对他的功底,自然是了解的。 我今天要强调的,不是他奥赛的课程讲解的多好,而是他对中学教育的一些看法。 我03年暑假的时候,到他在山东的家去拜访的时候,和他谈论了中学重点班的问题,他的态度是,在初中阶段,非要把学生送到这种特长班,重点班,基本没有什么用。他不仅这么说,也身体力行的这么做了。他自己的孩子,学习很好,当时被选拔进入我们学校所在市的重点中学的重点班。那个重点班的老师可能配置的太好了,所以很多人都花费很多心思把子女送进来,最后是50多个人的教室,挤了七八十个人。按照他儿子的说法是,转身都困难。他在北京听说这个情况后,就专门回来一次,要求把孩子转到普通班去。这个举动不仅让班主任想不通,估计很多人都不会明白。结果呢,他儿子到了普通版之后,学习还是很好,并且班级人少了,没有那么挤了,生活还很快乐。 我今天说这件事的目的是,不要把中学阶段的重点班,特长班看的太重,如果那种重点班,已经让孩子每天的生活感觉压抑和不开心了,我感觉去的话,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
个人分类: 物理与生活|5077 次阅读|11 个评论
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
famingkuang 2009-4-5 06:29
人生的道路面临着无数个不同的选择,每一个选择都带给了你不同的人生。 每当我们站到人生的十字路口的时候,没有人不会迷茫,到底哪条路才是通向幸福(或成功)的彼岸呢? 其实条条道路都能通向幸福(或成功)的彼岸,因为无论哪条路都能铸造辉煌人生。 其实条条道路都不能通向幸福(或成功)的彼岸,因为无论哪条路都充满了艰辛。 到不到达得了幸福(或成功)的彼岸不在于你选择了什么路,而在于你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去走。 如果你是以积极的心态去走这条路,那么无论前途多么艰难,就算是没有路,你也会逢山开路,逢水架桥,世界上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得了你前进的步伐。 如果你是以无可奈何的心态去走这条路,就算它是一条通天大道,你也会寸步不前,因为你会一直在原地等待那辆其实根本就不存在的直达车。 所以面对十字路口,你不需要花太多的心思在选择哪条路上,你应该把更多的心思用在如果走好那条你选定了的路上。 人生没有回头路,所以你一旦选定了一条路,就不要后悔,就要铁了心将那条路走到底,不后悔是每一个成功人士的不二法门。因为只有不后悔的心态才能让你一往无前,面对再大的困难也不能让你退缩。 人生的路有万千种变化和可能,所以当你选定了一条路之后,义无反顾的走下去吧,不要回头。教练告诉你只管跑你自己的,不用去管别人,人生的路也是一样,专注于走自己路的人才更容易走向成功。 路在脚下,而成功却在心中。 插图窃自祖乃甡 《 读发发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有感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4506
个人分类: 智慧点滴|1394 次阅读|9 个评论
爆笑又心酸的幽默——李承鹏和黄健翔关于国足主帅选拔考题的模拟回答
liuxiuqun 2009-3-1 16:06
其实在我科研教学的业余之外,我最喜欢的体育活动是篮球,不管是打篮球,还是看NBA,CBA的电视转播,都给我带来了无尽的乐趣。我不会踢足球,但是还是非常关注体育方面的信息,自然包括足球。目前关于中国国家足球队主教练选拔的事情,正炒得火热。看了李承鹏和黄健翔的博客,在这里转载,娱乐一下,不过我觉得有点心酸。 1、足球的打法与风格类似又各异,请详细说明。我国足球追求何种打法、风格更为合适?为什么? 李承鹏答 :哦,十岁的时候听说我们要学习巴西打法,十五岁的时候听说要学习德国打法,二十岁听说要学习意大利打法,二十五岁听说学习荷兰打法,三十岁听学习前南打法领导,咱现在的工作,又要学习关于打法的打法了么。 好的我不废话,我们打斐济时可以追求全攻全守打法,具体来说就是244,因为再不趁机多捞点净胜球以后就没机会了,打越南队时追求541打法,因为他们个子小脚下快,人海战术让他们快不起来,以此类推,打伊拉克时802打法,打韩国队901打法,打巴西队100打法,这个就是一百分了,当然要是觉得还不保险的话,也可110打法。 哦风格,之前疯狗风格有点乱,之前亮剑风格有点贱,古典风格南欧风格一时半会学不了,没有风格就是最好的风格,我们来自由风格怎么样,英文叫Free,就是免单的意思,谁来我们都免单奉送,多有风格。 黄健翔答: 穆里尼奥 :请问打法和风格是什么意思?我怎么觉得这两个词内涵有重叠呢?这个问题是打法类似而风格各异,还是打法和风格都类似又各异?请详细说明。贵国足球追求何种打法、风格更为合适,那要看领导怎么想,怎么需要和理解了。哪来那么多为什么? 斯科拉里 :我早就说过了,而且就是在你们的工人体育场说的,中国足球靠裁判,永远踢不进世界杯,永远永远! 米卢: 这还不容易,世界上各种风格和打法我都接触过,都明白,跟你们说得说上一阵子,今天的考试就别考别人了,我一个人就可以说到下个礼拜去,所以还是算了吧。至于追求,更简单了追求能赢球的打法和风格呗! 贝尼特斯 :我不知道什么风格和打法,我只知道自己怎么把一手普通的牌打好,这就是我的风格和打法。只要你们把权力都交给我就行了。 2、什么是队伍背后的队伍?作为主教练或者助理教练,如何确立他们的责任?同时,你认为哪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必须的? 李承鹏答 :这个好答,队伍背后的队伍就是领导、队委会。什么场地、后勤、医疗、情报?那是队伍前面的队伍,不是后面的,他们每回冲在前面,输球后才找得到借口的。 至于如何确立主教练助理教练的责任,就是让他们从无数次的折磨与反折磨中明白,他们只对领导负责任,只有对领导负了责任,输球后才好对记者说我只负我该负的责任。 哪方面是非常重要和必须的。这个就要以行政级别和现管权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局长是重要的,分管局长是必须的,主席是重要的,分管主席是必须的,如果像谢主席那样又分管又总管,那就是重要+必须,实力派+偶像派。 补充一个,作为主教练还有一个必须的,找几个相好的记者,每回帮忙总结战术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群众多傻逼,他们只看比分不懂理论,需要记者们帮忙跟群众理一下论。 黄健翔答: 穆里尼奥: 队伍背后的队伍当然是我们自己的球迷,我从来都是这样教育我的队员的,没有第 12 人的支持,怎么可以成为伟大的球队?主教练和助理教练的责任,难道这还是一个问题么?谁负责什么谁领导谁,难道还要说么?最后的问题我没弄明白,什么哪方面?重要的必须的?重要的当然是必须明确我主教练的唯一业务领导权力。好了,两个词我都造句用上了。 斯科拉里: 你们队伍背后的队伍就是裁判吧?也许还有地下庄家?重要的、必须的是,让队员和教练们不要再赌自己输球了,让各队在联赛里不要再收买主场哨了。 米卢 :我知道你们想说的是足协领导和更高一级的总局领导。问题是,你们不怕,我还怕呢:根据我的经验,我的答案恐怕今天晚上就会被组织内部的一些人高价出卖,明天就见报了。我如果说队伍背后的队伍就是各级组织和领导,一定会被中国球迷笑话的。所以,对我来说重要的是必须继续保持球迷对我的好感。 贝尼特斯: 是不是翻译出了问题?我怎么没明白这道题?按照我对字面的理解,球迷就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队伍背后的队伍。什么?有人已经这样答过了?那只能说明这就是正确答案,所以我们的回答是一样的。哪怕我是他最头疼的对手。重要的是你们必须明白,把一切都交给我才有可能赢球。 3、近十年来,球队采用稳守快速反击打法越来越多,且非常重要。你如何认识这种打法?请说出有多少不同类型的反击打法?采用时有哪些要点? 李承鹏答 :主审,这道题和第一道有点重复了,哦明白,这道是要求着重说明从703到110,请问有石子吗,围棋子也行,谢谢啊终于可以进入到才艺展示环节了。我通过毕生研究,发明了一种稳守快速反击就是每次开球后,让我们除守门员外的9名队员迅速围成一个圈,剩下的那个在圈里带球,圈缓缓地,缓缓地移动向对方大门,对方进不来,一碰就是犯规,等圈移动到对方小禁区前忽然闪开一条缝,中间那队员一脚劲射,球进了。 当然为防止对方盗用我们的知识产权,我还有一个升级版的,两圈制,就是5个人一个圈,守门员藏在其中一个圈里带球,让对方猜不出到底是哪个圈,一下就懵。这个还不算最强的,我还发明了7个人围一个大圈,圈内是3个人围一个小圈,缓缓移动,为迷惑对方还可以大圈顺时针转,小圈逆时针转,根据场上形势,还可以变幻为八卦阵、太极阵、鱼鳞阵总之,对方看了一定头晕。 这也有弱点,因为外国人也可以学会这一套,也同样围圈圈,你进一个我进一个,比赛永远就是个平局,就不好玩了,所以今天我带来的才艺展示是有没有老师配合我一下,对,就这样,只要对方一开球,我们场上除守门员外,迅速地、全面地、不留情面地把这队员包围起来,其中五个人围下圈,四个人围上圈,剩下一个人封顶圈,采取顺时针逆时针太极八卦旋转,他看不到同伴,又不能把球挑起来传出,孤独、绝望、伤感之下一定会崩溃,而我方趁势拿下球,稍事整合阵型,再次缓缓地移向对方大门 嘘,保密哟。 黄健翔答: 贝尼特斯: 我不知道有多少不同类型的反击打法,我没时间去统计这个,但是我的助手可以告诉你我这些年分别战胜过那些在欧洲不可一世的技术流强队,以及是如何战胜的,还有比赛里的详细技术统计。 米卢: 这个么,与我们的下一场比赛的对手有关,与今天的考试无关。 斯科拉里 :这是你们的乒乓球如此强大的原因么?原来你们很喜欢这样搞科研一样的研究竞技体育啊?我们巴西人可是从来不想那么多的,该怎么踢就怎么踢,遇到比自己强的,真踢不过人家,服输就是了。下次再来过。当然这样的情况基本上没有 。 穆里尼奥: 无论哪一种战术,都必须用脑子去踢比赛,当然首先要用心灵去热爱这项运动。不过这两样东西好像你们都比较缺。 4、我国的守门员在世界足坛包括亚洲足坛为什么不是很突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李承鹏答 :我国守门员不是一直很突出么哦,那个是腰椎间盘,也是的,好像除这个突出其它都不怎么突出,这个的突出从张俊秀那代就很突出了,什么原因导致,这是因为教练一直在强化训练,砸,砸,就是守门员扑球时要像砸在地上,最好有坑,知道黄继光咋扑枪眼的吗,知道欧阳海怎么扑火车的吗,脑海里最好还想着祖国。后来我们知道守门员不是收发员,除了为革命站岗外,得有点技术含量,手型、步伐、时机、与后卫协作,身材也不是选粗壮的,而是选条状的因为这样反应灵敏,等等。 解决,那看领导怎么给守门员定位了,如果只是要杜绝乌龙球,比较简单的办法就是不设后卫了,方圆五十米没有本方队员;如果想把失球控制在五个以内,那就除守门员外,10个队员站在球门线上,当然碰到德国英格兰这种远射好脚劲足的球队也麻烦,我方队员还得买好意外伤害保险,要是碰到像巴西阿根廷这样技术好的,头顶上也可挑射入网,所以就可以采取5个球员站在小禁区线上,五个球员站在球门线上,交错站着防漏补缺,守门员可吊在横梁上 哦,对不起,得说守门员,总而言之,解决中国守门员的方法是1、人种,出十个姚明;2、训练,别管国外那些方法了,不如送到杂耍团学点扔盘子接瓦罐什么的;3、让我方前锋改行当后卫,站在我方守门员前面,球肯定进不了,想进都进不了。 黄健翔答: 米卢: 哈哈哈,你们终于看到那个坏家伙对你们的挖苦了 门 口死摔型 !哈哈哈。承认自己的守门员训练有问题、落后了就好了,何必把亚洲都拉上给自己垫背呢?我看人家日本的、韩国的门将就不错,可惜就是个子矮了点儿。解决问题很容易啊,请外国教练吧! 贝尼特斯: 这个问题一般不归我管,但是门将出了问题的话,守门员教练自然要承担责任,付出代价走人。很简单。 斯科拉里: 你知道以前很长一段时间,世界上普遍认为我们巴西的守门员是所有位置里最弱的,但是这几年你们看到,欧洲很多球队在使用巴西的门将,这就是我们的进步。你们如果愿意,我很乐意再多带一名专职守门员教练来。问题就解决了。 穆里尼奥: 这个问题不归我回答。我通常只在我的门将犯错后出来替他们辩护解压,或者在切赫的头被踢坏后出来强烈谴责对手的粗野和足总的姑息纵容。其他情况下我几乎不过问门将的事情。 5、世界高水平比赛对运动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请说出对身体素质的具体要求。如何将这些身体素质要求与技战术训练融为一体,并请举例说明。 李承鹏答 :每天万米跑,跑步超过王军霞,卧推300公斤超过石智强,引体向上超过许三多,如何与技战术训练融为一体,这个,好像卡佩罗也没法融合一体。好的好的,我想想,那就改冬春二训为春夏秋冬四训,每一训配合点媒体监督员的梅兰竹菊怎样。 黄健翔答: 米卢:态度决定一切,你们忘记了么? 穆里尼奥 :你们去年不是刚办过奥运会么?奥运会上的各个项目几乎都有跟足球有关的身体素质要求。需要举例说明就请看我的训练课吧。 斯科拉里 :救命啊! 贝尼特斯 :我只知道什么样的球员是好球员,什么时候该用什么人在什么位置对付什么对手。我不是那么喜欢琢磨我的队员的身体,这在我们那里是很不礼貌的事情。什么?我理解错了?估计又是翻译问题。听说自从那个著名的小眼睛翻译离开中国足协去了什么外语学校当校长以后,中国足协的翻译就经常造成领导和外教间的误会。看来是真的。抱歉。要不你们还是换个西语翻译来吧。 6、请详细说明一对一在足球比赛中的作用。在青少年队伍中一对一的培养与训练是否应该到成年队中继续 李承鹏答 :一对一,比如奥运会上我们打比利时那个队员叫什么来着,哦,谭腿松,他才不松呢,一脚就一对一把对方裆给踹废了。还比如东亚四强赛那个队员叫什么,底线一对一,卡,锁喉功,还比如那次中法友谊赛,队长哐,就把对方前锋西塞踹成蟋蟀了。一对一在比赛中的作用,就是球过,人不过。 至于要把青少年一对一训练在成年队中继续,这个全世界也没有过,领导你这不是为难我么,咳,这个可以有,对不起领导,这个真没有。好的好的,我争取有一个,这个就是把中国少年队直接改为中国国家成年队,让他们一直按小孩子训练方法训练,这样保证了一对一,也保证我国打任何队都像小孩打大人,的优良传统。 黄健翔答: 穆里尼奥: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单挑吧?每个球员都喜欢在球场上单挑对手,谁有这能耐就让他自己放手去干吧!没有这手段的人自然老实传球了。一个球员是否擅长过人,是否喜欢过人,是从小就形成了的。能过人的球员在我们这里叫做特殊人。 斯科拉里: 这个问题你看看大罗小罗的比赛录像吧。反正我们是从来不操心这样的事情的,总归有人爱抢球,善于抢球,有人爱带球过人。大罗和小罗这样的过人本领,可不是他们的教练可以培养的,因为没有一个教练能做出他们的动作来,怎么教?这是他们自己的发明创造,是上帝的恩赐!噢,卖糕的! 贝尼特斯: 一对一的时候,我的队员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被对手过掉,要么把他干掉!当然,通常我都会教会他们在场上随时随地组成无形的楔形阵,这种古罗马帝国的战无不胜的阵型,是我的独门秘籍,今天的答案可千万不要被你们的足协官员拿去卖给什么媒体了,那样以后我的对手们就有办法对付我了。 米卢: 一对一,你们有这样的人么?足球队都快练成田径队了,个头儿都快赶上篮球队了,只有我知道怎么对付着用这样的队伍去赢球。别扯什么青少年了,你们全国也没有几个孩子在踢球,更没有好教练。所以我到了国家队还得教基本功。你们怎么忘性这么大啊?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420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6: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