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工程生物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科学目的 – 为人类服务
benlion 2015-11-30 16:16
科学的目的,只有一个,科学为人类服务。 屠呦呦的项目,目标很明确是发现治疗的药物,钱学森的目标,也很明确是两弹一星的成功实现。 学术的严谨,引用文献也必须详细,学术的目的,就是为人类社会的进步,知道的就应该介绍给社会。 思想产生不容易,复制很容易,这也是思想家难以富裕的原因;然而,思想却是人类进步的力量。 附、合成生物学资讯 免疫细胞治疗 - http://wilsonwonglab.org/sample-page/ 合成生物学实验室 - http://wilsonwonglab.org/contact/ - (11/30/2015网络日记)-
个人分类: 系统生物学|2618 次阅读|0 个评论
合成生物学 - 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benlion 2015-2-15 21:48
1910年化学合成概念和“合成生物学”术语法国S.Leduc提出,1968年理论生物学概念的“系统生物学”术语美国D.Mesarovic提出,1992年到1994年为理论与实验结合概念的“系统医药学”、“系统遗传学”和“系统生物工程”术语中国BJ.Zeng提出。 然而,正式发起却是1996年北京举办的国际转基因动物学术研讨会(ICTA) - 阐述生物系统理论与系统生物工程等和1999年在德国建立的“生物系统网络”的网站 - 阐述生物系统的实证(positive)与综合(synthetic)思维,以及筹备国际转基因、系统生物科学与工程(BSSE)协会等,而后,1999年到2003年国际上正式兴起和概念共识形成。 1996年在中关村北一条中科院微生物所,会议11月在中苑宾馆,并带入画家的作品展览 - 包括我自己的画作。系统生物工程 - 工程方法的系统生物学或合成生物学,关键是设计理念,包括 - 科学和艺术2个方面。 参见 - “合成生物学:学习自然的逻辑”( http://tech.ifeng.com/discovery/detail_2014_04/29/36077068_0.shtml ),系统生物学 - 理论方法,包括数学、计算和网络生物学,实验技术,包括纳米、化学和合成生物学等。
个人分类: future|2801 次阅读|1 个评论
偶然中的必然
benlion 2014-3-24 19:09
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百业待兴,学术繁荣,钱学森为代表的科学家重新开启科学、工程与哲学等学术思潮, 20 世纪 50 年代 -70 年代国际系统科学和哲学译著大量出版;然而,国际上,尤其理论和数学生物学的系统论、控制论等研究已进入沉寂,很多科学家提到 21 世纪系统生物学兴起,带来了新的生机和发展前景。 80 年代 -90 年代,国际上是基因组学、转基因技术和生物信息学、计算生物学的发展时期,以及计算机科学和微电子学、信息技术时代;因而,国际新的科学和技术传播到中国,恰好与中国的中西医学与系统科学、综合哲学等探讨相遇或整合,这就是不同年代的科学潮流或波浪叠加效应,从而,形成系统医学的学术趋势。 1993 年和 1994 年在科学哲学国际会议上,我已经开始国际交流与阐述,而组织 1996 年国际转基因学术会议和 1999 年建立生物信息网站时,提供了大规模国际通讯与探讨的机遇。 1996 年 -1999 年,系统生物科学与工程的定义,包含了系统科学理论、生物系统的对象和计算与实验生物学的方法,以及科学与工程偶合的概念。 1992 年 4 月,在广州的中西医学比较研究和天津的科学社会学会议,我分别论述了系统医学与文化交汇理论,而 2003 年在英国我的医学遗传学课题经费拨下来时,却开始了中西艺术、文化与社会哲学的阅读与思考。 其实, 1983 年形成的结构论与 2003 年开始的精神论探讨,仍然没有离开医学与仁学、道家与禅宗、培根与笛卡尔、彭加勒与胡塞尔的连贯主线,宇宙与精神、自然与文化、硬件与软件、基因组与生物体等贯穿的也是偶合关系,而且,儿童时代的印记,屋前小溪流石头下的螃蟹与屋后花园里的芍药也是一个对称结构。 17 世纪,近代实证科学诞生,关键在于实验仪器等技术发明和解析几何、微积分等数学方法的应用,同时,形成了学者、技术员和学生的实验室建制。 21 世纪,系统生物学的发展,仪器技术与工程设计、数学方法与计算机模拟等构成高层级的范式,将形成学者、技术员、软件工程师和学生的实验室建制。 - (科学方法与建制) -
个人分类: 感悟|131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化医学与生物工业 – 发展模式
benlion 2014-2-21 21:13
系统生物学概念提出,就是要使得生物学,成为如物理学的定量、推导和预测,以及可用于工程设计的科学。 河洛文化是中国文明起源,走向卜算和史学的道 - 儒诸子百家哲学、艺术和技术等,算筹、数码等代数学和炼药、酿造、陶瓷和印染等化学技术为典范。制造业起源于作坊,雕塑、铸造和建筑工具等,水车、风箱和纺织机械等,能源和信息技术带来了动力机和计算机等发明,从而,导致规模化和标准化的工业革命。 实证科学的物理学和化学,奠基在于数学方法和实验技术的发展。观察、比较和描述的生物学与医学,也必须建立在数学方法和工程技术的基础上,才能成为可定量和转化的科学形态。 微电子和纳米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加工,微流控芯片技术等,依然源于雕刻、铸造和车刨等机械加工技术,人工细胞的分子网络设计与合成,也拓展于微电子学原理和方法,而应用于细胞计算机和生物炼制工业。 中医药是人类早期采用模型的方法,系统医学,也是建立在这个方法基础上,进一步采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以及纳米技术和工程生物学方法。 - ( 2008 年 -2013 年) -
个人分类: 评述|2566 次阅读|0 个评论
技术与工程
热度 1 benlion 2013-9-13 18:39
- 从转基因技术到合成生物学 一直以来思考技术( Technology )与工程( Engineering )概念的关系是什么? 技术显然不同于工程概念,却偏向于工程领域,科学的技术、管理的技术、数学的技术都相同存在一个技术层面,以艺术的技术与艺术的艺术为例,比如,绘画的技巧、颜色的调配等属于技术;因而,技术是几乎所有学科的一个操作层面的概念。 20 世纪 90 年代在中关村中科院图书馆里,几个问题引起我思考: 1) 生物技术( biotechnology )和生物工程( bioengineering )刊物的不同,前者是生物和医学科学家熟悉的基因、细胞、酶工程、发酵和代谢工程等,后者为数学方程、生物控制论等属于生物医学工程,而我想整合这 2 者; 2) 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和人工生命的计算机科学与生物和医学科学的实质生物系统研究几乎是脱节,如何使计算机、微电子和人工智能与神经、行为和生物科学的真实生物系统的研究整合呢? 3) 转基因技术中存在的单基因转移的稳定传代,转基因与基因组复杂系统的协调、差异显示技术与基因表达系统分析,以及转基因动物、克隆动物等核质关系,生物信息学和计算机辅助和工程方法的系统设计等。 4) 还有就是生物系统工程、生物过程工程等,也似乎属于农业生态、工业工程而不同于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却具有比较适合工程化的人工设计,不仅只是技术的应用。 首先,思考的是如何整合这些方面,从而实现如同机械工业、电子工业和化学工业的工程化实践发展,这就是系统生物工程( systems bio-engineering )的目标;但是,仍然难以鉴定技术与工程,也就同时用了技术( biotechnology )和工程概念。 其次,以系统生物科学与工程( biosyste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偶联和操作主义的定义 – 理论与实验、计算与工程方法的生物系统与人工生物系统研究,经历这一年来的国际文献资料考证,得出的结论是构成数学、计算(信息技术)、组学(芯片技术)、合成和网络生物学方法或技术; 其三,从化学合成、 DNA 纳米技术层面,并整合了生物技术( biotechnology )和仿生工程等,合成生物学转换到了工程生物学和人工生物系统的系统生物工程,或遗传工程的系统生物学;因而,转基因技术也应该纳入合成生物学。 注 * : 参见 – 同用“ the areas of biotechnology or bioengineering ” ( http://www.princeton.edu/engbio/ ),像风筝徽标的合成生物学会议( http://sb6.biobricks.org/program/sessions/ )。 20 世纪 90 年代,我的“ The Positive and Synthetic Thoughts of Organisms ”和“ synthetic medical science ”源于系统科学与综合哲学,以及组装和建构概念。 康德也有“合成”( Synthese )的知识加工概念,而且,计算机科学和影视技术都存在一个“合成”概念。 D.Endy 、 G.Church 把 E.Kool 、 S.Benner 等的化学合成人工分子概念转换成了工程生物学的“合成”概念。 - (《医学》) -
个人分类: 资讯|2978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3: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