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议政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两会快评】退休再“说”?
热度 24 张显峰 2014-3-11 13:24
看两会,有个有趣的发现:一些官员出身的代表和委员,在位和退休后的履职表现往往判若两人。 政协委员刘明康是中国银监会原主席, 9 日的小组讨论会上他批评一些官员“只讲好话,不讲真话”,说“不讲真话是建立政府公信力最大的障碍”。这话看怎么解读了,老百姓会觉得是句废话,但若以官员们习惯的“政治正确”为标准,就是很尖锐的抨击了。 特意上网搜刘委员在位时的发言,没见有此表达,甚至很多话都很“好”。这就不好往下联想了,也不能说是他忽然悟出了一个重大发现。唯一可作解释的,大概是那个“原”字了。 同样,前两天有媒体报道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委员,在一次小组讨论中批评国家卫计委刚刚出台的新规——今年 5 月 1 日起,医疗机构和住院患者要签署《医患双方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书》,语气甚至有点儿呛:“这很可笑。你签那个字有效吗?你能制止红包吗?你能制止回扣吗?” 假如黄委员还没退休,很可能现在任职卫计委。可以想象,一个现职的领导怎么会公开批评自家的决策呢?就算有意见,那也是在当初的决策会上,如果捅出来,就是犯“纪律”。那么,我们自然也难以知道,他作为一个老医生的态度;他也很难把自己当成一个政协委员,来议论最熟悉的领域里的问题。 官员出身的代表委员退休后“反水”,监督起自己曾领导过的部门和领域来,是件很令继任者头疼的事。 记得前几年有个从正部长位子上退下来的政协委员,两会上公开批评他曾管理过的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竟然直扎要害、针针见血,一群媒体用斗大的字做标题:“ XX 部原部长批评 XXX ”,搞得新任的部长如坐针毡,跑到联组会上当“被告”。想当年,这位原正部长在位时,也是“被告”一般被一群政协委员“围攻”,那时他辩解得倒也得心应手。 人一退位就变了,变回几分真了。至少说的话听起来真了。在位时难得糊涂,退休后总要证明,自己其实只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来自政界的代表委员中,多些这样熟谙内情的原官员,也不啻为两会一道风景。让他们掀盖子找曾经玩过的猫腻,看继任者个个脸憋得通红跟在后头打哈哈、当“被告”,这样的两会才有味道。 两会这样开下去,大家都不用绷着了。
个人分类: 显峰冷言|8721 次阅读|26 个评论
你做人大代表我在家喝酒,哈哈
热度 3 lin602 2013-3-5 22:38
我最害怕开会,特别是各种代表会,还有就是听报告。研究生毕业来南林工作,直到去年,教代会与党代会全部换届,我才真正不当任何代表。记得1988年研究生毕业来化工院工作,选教代会代表时,不少人说‘林敢讲,选他’,从那天起,直到去年,就没有断过教代会代表资格,有时候还当党代会代表(心里老大不愿意,因为敢讲,所以票多)。不过,刚开始去当代表是为了给年轻教师争房子,这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也经历了轰轰烈烈的‘抗争’(曾经惊动国务院,林业部副部长来与年轻教师为住房对过话,1990年林业部教宣司司长张观礼进驻我校解决此事才离开,我校二村26幢青年教师住房号称‘李鹏楼’,就是国家财政部为解决青年教师住房拨专款建起来的)。后来不分房子了,教代会再也没有兴奋点了。再后来,因为有事开会请假是经常的,因为坐在会场上就难受,有时候真想打瞌睡。哈哈。 看了曹聪先生的博文‘ · 【微博】假如科学网作为一个选举单位选两会代表 ’,觉得挺有意思的,有各种版本的推荐。 喜欢当两会代表的去参政议政,我还是更喜欢在家喝喝酒,写写博客,早点睡觉。反正不求上进是我的特点,这辈子改不了了。 代表,与其说议政,不如说是荣誉,与其说坐那里光彩,不如坐自己办公室喝点茶。真实、自由地活着。
1759 次阅读|4 个评论
应该大力发挥老干部议政而不参政的积极正面作用
热度 2 陈安博士 2011-4-24 00:49
  俺们说了,论文题目一般要用商量的口吻,而下达的上级文件则用“动词+宾语”的结构比较合适。   博文介于两者之间,有时候也可以“动宾”结构一下。   朱镕基前总理作为清华大学校友和一度在员工名录上的人,这次在清华大学的讲演获得了巨大轰动效应。   而之前的几年,他不公开出来说话已经很久了,很多人会怀念这位和大家心目中以及印象中很不“宰相”风格的宰相和他说过的那些话。   很多老干部在退休之后,含饴弄孙,日子过得也倒惬意;有些则寄情山水,写下了很多老干体的诗歌出来,我爸爸有几位喜欢舞文弄墨的县里文化界朋友,有的也把自己写的老干体诗歌或者文章印刷成了书,因为是老世伯的缘故,我还真认真地看完了,随后掩卷长叹,觉得还是不要浪费纸张的好。   其实,老干部们因为自己一度执政,不管是执的国家的政,还是乡里的政,也只是大小不同,并没有本质的差异。他们更应该把退休后的功夫用来指点江山,当然,指点江山的时候肯定会引来正在“坐江山”的人讨厌,也许有些指点属于不了解情况的瞎说八道,可是,俺们觉得都没啥关系,这些负面的东西不影响其更多正面的积极的成分。   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坐江山的时候,这届政府到不远的某年也要换掉一大部分人了,所以,多换屁股思考一下,当你老也退休了,想说话坐江山的人不让,那多不爽啊。正因为此,更应该将批评和建议权开放给退休老干部们。老干部们也没有必要许诺多少多少年不议政,为什么不议?!!要议!还要多议!   只要把握别让他们参政就行了。
个人分类: 时论|1781 次阅读|1 个评论
【显峰评两会】两会上的“老调”还要弹多久
张显峰 2011-3-11 15:05
  编辑两会前方记者发回来的稿子,常有一种不新鲜感。说白了,就是很多话题,老调重弹。一些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六七年前我跑两会的时候就是剩饭了。比如,收入差距;比如,教育公平;比如,学界浮躁;比如,文山会海……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的“新”闻,所见无多。   是记者不用心吗?他们天天起早贪黑,泡会场、跑新闻,抓的就是热点、焦点和代表委员的兴奋点,显然不是他们不得力,而是信息源不给力;是代表委员不尽职吗?他们反映的很多问题,分明就是我们的切身感受,甚至有的代表委员当了两三届就追一件事,这种执着正是尽职尽责的表现。   由是观之,记者们抓对了,“老话题”才是真正值得深挖的新闻,只是对这些话题,需要换一个角度去考量:为什么代表委员年年提、年年追,却收效甚微,有的问题甚至还一年重过一年?   “老话题”本身的难度当然不可忽略。代表委员们议论的热点,往往都是社会矛盾的焦点,也是政府工作的难点,问题盘根错节,解决起来当然需要时间,从这点讲,“老话题”有它存在的合理性。   但有没有相关部门和机构惰政的因素呢?从前几天媒体报道的政协委员对提案办复的不满中,不难得到答案。有的委员晒出来的提案复文,字里行间很少嗅见勤政的味道,除了一些礼貌的敷衍之词,看不到解决这些焦点问题的认真和急迫。何尝不可以认定,一些焦点问题由小变大,由新变旧,由本该迎刃而解变得积重难返,这些部门是立了“功”的。   老调重弹久了,难免让人觉得乏味又无趣。我们当然不乏执着的代表委员,但人的耐心总有限度,比如有的委员就直言,“老是得不到解决,都不想再提了”。一句“不想再提”的背后,隐含的是一个人的无奈,更是一种信心的挫败。如果越来越多的代表委员因此“想开了”,民意表达的主渠道也就壅塞了。
个人分类: 显峰冷言|2727 次阅读|0 个评论
【显峰评两会⑤】两会“抢话筒”说明平常民主稀缺
张显峰 2010-3-14 22:12
  我在想,如果盘点一下媒体的两会关键词,抢话筒应该是可以入选的。除了会场上的隆隆炮声,代表委员抢话筒的场面屡屡成为媒体的兴奋点。 话筒说白了,就是话语权。在一个国家的最高议事殿堂上,代表委员为表达话语去抢话筒,这本身是有新闻点的。 如果代表委员不去抢话筒,就等于放弃了话语权,更意味着放弃了他所代表阶层的民主权利。不管是人大代表还是政协委员,他所代言的阶层利益、所代表的政治主张,最终的实现,充分的表达是前提。这么看,抢话筒不仅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参政议政必须的状态。如果连这种状态都没有,用崔永元委员的话说,都对不起这十几天北京的交通管制,更别说纳税人的银子了。   代表委员踊跃抢话筒而且能抢到话筒,这说明 两会的民主氛围越来越浓。坐在两会的会场上,大家讲话不必论资排辈,不管官民都可自由竞说,这种平等的议政机会正是民主政治的应有之义。所以,不管媒体抓住抢话筒做文章也好,领导拿抢话筒来显示自己的开诚布公也罢,都是值得欣喜的。 不过,反过来看,这恰也说明话筒在平常政治生活中的稀缺。 仿佛每年只有到两会时,大家从四面八方赶来挤在一个会议室里,才会有参政议政的感觉,才有抢话筒的状态。两会一旦谢幕,话筒就收线了。就如 山西省曲艺团团长马小平代表所说:平时基层代表履行职责难,非官员的基层代表更难。有时想去找某一部门的官员,门都进不去。 所以,在为两会上代表委员抢话筒欢欣的同时,我们也期待 在两会之外,话筒常在,抢话筒的机会常在。(2010年3月12日)
个人分类: 显峰冷言|2587 次阅读|0 个评论
【显峰评两会④】民主政治没有“得罪”二字
张显峰 2010-3-13 18:41
两会会场上,有一个镜头让人难以释怀。在政协医卫界的一次联组会上, 郑州大学医学院的王立东委员批评了医疗问题后,对请他发言的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深鞠一躬,说了声:谢谢,得罪了! 我不知道王委员一声得罪了出于怎样的心境,是一种客套?有几许无奈?抑或带着点儿调侃?或者是对自己斗胆直言之后的诚惶诚恐?而后一种,最是我不愿假设的。 一个政协委员在他本该畅所欲言的场合,谈一点儿问题,讲一些实情,实在正常不过,甚至可以说,这是对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的最低要求。在参政议政的殿堂上,代表、委员理应积极代言,敢于直言,善于谏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大可不必说了真话之后,又鞠躬又感谢,还要以得罪了来谢罪。 我在想,在两会这样的场合,参政议政者尚且不能直起腰来讲真话,讲了真话之后还怀有得罪之虞,我们又怎能期待平常的政治生活中充满真诚的对话?  当然,作为来自卫生系统的基层委员,王委员面对本系统内的高官,难免有种种现实的顾虑。所以即便王委员说了真话之后躬身言罪,但总归是说了真话了。很多时候, 敢讲真话以一种道德评判的语气出现,它不再是一种做人底线,而因一个带有勇气色彩的敢字成了很高的标准。所以讲真话会变得沉重而珍贵,甚至连著名学者 季羡林 先生生前都说,有时候真话不能全说。 王委员明知得罪了还敢直言的精神是值得鼓掌的,但我更愿看到这样的场景:王委员理直气壮地批评完,黄部长起身鞠躬向他说谢谢。因为, 民主政治的词典里本不该有得罪二字,而这样的习惯不妨从两会会场开始。(2010年3月11日)
个人分类: 显峰冷言|2395 次阅读|1 个评论
【显峰评两会②】代表委员不能成利益集团代言人
张显峰 2010-3-5 16:05
只需在同籍或相熟的政协委员之间传递一遍,一个貌似民意汹涌的联名提案就诞生了。有时这个过程甚至在赴京的飞机或者火车上就完成了。中国青年报报道说,这种提案多是呼吁国家支持某地建设某个经济项目,或开发某个区域。一些被联名的委员也很无奈:大家临行前受到了地方政府的拜托,你能不签吗? 为这种人情所累的代表、委员大约不在少数。采访两会的时候,常见一些议案提案不是为某地某事呼吁,就是为某个企业某项技术代言。因我们的代表、委员的产生机制,其中难免来自权力的施压,当然也不乏利益的俘获。 如此沾满利益色彩的议案提案最终也未必真会产生多大效果,但当严肃的议政渠道成为利益集团的公关场所,代表、委员的议政权力沦为政治利益或商业利益的代言工具,我们所期待的民主政治只会越来越远。 当然,代表、委员积极为他所熟悉的阶层、地区或者行业代言,更有针对性,也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这也恰是人大突出阶层、政协强调界别的意义所在。但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作为十几亿民众政治权利的代表,在立足自身专业和阶层的基础上,更应超越阶层和团体利益局限,站在全国和全体人民利益的高度考虑自己的提案议案。 政协新闻发言人赵启正在答记者问时说,政协有最大的话语权,话语权的定义不止是发言权,而是他的发言能够有权威性,能够有效果。其实不管人大代表还是政协委员,当话语权被滥用,权威性自然无从体现,效果也更无从谈起。 就像春晚的小品,当被植入太多的广告,本该纯粹的文艺就成了利益的奴婢,也不再会有忠实的观众;当太多的代表、委员建议里植入各种私利,也就削弱了民众的信任,更会动摇民主的根基。(2010年3月5日)
个人分类: 显峰冷言|3080 次阅读|4 个评论
【显峰评两会①】浮躁敷衍生出“雷人”建议
张显峰 2010-3-5 16:00
  未及全国两会开幕,一些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便被记者晒了出来。真知灼见自然不少,但也不乏雷人之语,比如一些代表委员建议给老婆发工资、为老板设职称,甚至有委员泼墨数千言建议把扫黄改成扫色。   类似的雷人建议几乎年年可见,有的甚至成了流传久远的笑谈。我想,作为十几亿人中选出的代言人该不至于愚蠢到甘留笑柄于人吧?只是一些代表、委员提建议前不做真正的调查研究,不是坐在电脑前憋出一两个馊点子来,就是等两会快到了赶紧开个微博,摆出一副网络问政的把式。以这种浮躁与敷衍的态度,能提出有质量的建议才怪呢。   当然,借助互联网开放的平台了解民意,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拓宽了代表、委员获取民意的渠道,对推进代议民主有不可小觑的作用。但代表、委员把这当做获取民意的唯一方式,靠两会前的临时抱佛脚,就难免会沦为媒体所讥讽的键盘代表委员,更难免晒出雷人的建议来。   以我多年参加两会采访的经验看,那些引起普遍重视并且得到实实在在落实的议案提案,往往都既做足了案头工作,又下足了脚头工夫。而那些在两会前闭门造车的速成提案,顶多只会成为一时的谈资;这样的代表、委员,也只会成为雷人的炮手,而不会成为议政的高手。   所以说,要真正了解民意和民生疾苦、为民代言,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最原始的方法深入到现实社会中去调查、去研究,扎扎实实获取真正的第一手资料。只有这样,才能在建言时言之有物、论之有据、吁之有情,而这,也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应该具备的素质。(2010年03月04日)
个人分类: 显峰冷言|2525 次阅读|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19: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