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卢央老师、怀念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怀念恩师卢央教授
热度 11 mxcsunxy 2013-9-15 17:59
怀念恩师卢央教授 孙小淳 2013 年 9 月 9 日, 教师节的前夕,卢央老师于 18 时零 5 分因病去世。噩耗传来,我悲痛欲绝,失声痛哭。 卢央老师是我在南京大学天文系读研究生时的导师, 后来调任南京大学思想家研究中心教授、副主任。此时此刻,恩师当年的谆谆教诲,以及后来 20 多年的交往,历历在目。 记得在1983年大四的时候,卢老师刚从北京回天文系担任系主任,他对我们班的一次讲话给我以无比深刻的印象。他的讲话是那么充满睿智,语气是那么坚定,好像给当时因面临找对口专业工作困难而感到迷茫, 处在低谷的我们打了一针强心剂。我当时感觉他特像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的男主角,他的存在,就给我们一种力量。 后来我留系工作,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卢老师。卢老师对我的多次谈话,向我展示了一个我过去未曾想到过的专业领域 — 天文学史。于是我报考他的研究生,并有幸成为他的研究生。 卢老师对我的恩惠,不止是“研究生导师”可以形容的。在我学业上迷茫的时候,他给我指明了学习的方向; 在我生病而感到无比消沉的时候,他给我讲人生的道理, 使我克服恐惧,勇敢地面对疾病;在我研究生毕业之后学术道路上走出的每一步,都隐含了他的教导,好像一切都是当年思想的点点滴滴,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不断扩展,不断升华, 不断结晶。 在 我跟卢老师学习的几年中,老师展示给我的是与我大学本科 4 年中碰到的完全不同的、全新的学术境界。 在大学里,我在学习上自我感觉还不错,但是后来很快就证明,那不过是一些解题的技巧,对真正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并没有什么深刻的体会,以至于当碰到量子力学和相对论这样的课程时,对于新的物理概念,思维上一时转变不过来。是卢老师点拨我, 可以通过科学史和哲学来理解新的科学。卢老师向我们提到好多人名和著作,如庞加莱的《科学方法》、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思想卷》(“文革”期间因为视这卷的内容为迷信, 所以当时没有中译文)等。 只要卢老师说, “某某书很重要”,我就有一种冲动想法设法把提到的书借来看看。事实上, 当时我读这些书是非常困难的, 但在老师的启发之下,在翻阅之后, 总是有点感觉。 至少我当时懂得, 所谓科学上的客观性,不是大学里教条化了哲学教给我们的所谓的物质的客观性,而是事物关系的客观性。我以为熟知的时间和空间,不是绝对的, 而是“先验的直观形式”。 如此一来,我感到相对论就好理解多了。可以说是卢老师教会了我去批判性地思考问题,同时也让我感到科学史和哲学对于学习科学是如此有用。 时至今日, 我都对这一点坚信不移, 总是希望看到有一天,在我们的大学科学教学中,更多地引进科学史的内容。 跟卢老师学习,我感觉不到有什么不可以讨论的话题,没有什么教条。我们是学天文的,就免不了要涉及占星术的话题。 在我之前受的教育里,有些大名鼎鼎的“科学大师”视占星术为“迷信”和“伪科学”而不屑一顾,有些看法实际上非常武断,感觉“科学”在这些人手里成了“迷信”。 但卢老师却教给我们不同的思维,把占星术当作古代的一种文化现象来研究, 用解释学、语义学的方法来研究古代占星术的构建。 如此一来,那些被视为毫无价值的占星记录和术文,就转变成了非常有历史价值,甚至有科学价值的文献。卢老师告诫我们,千万不要把自己置身于古人之上,居高临下地来看待历史,而是要努力做到身临其境,充满情感地去研究历史。要研究占星术,就得要自己去把试把试,否则所有的批判都是隔靴搔痒。记得有一段时间,卢老师教我们几个学生《周易》、八卦、纳音、纳甲、太乙、奇门遁甲之类, 教我们如何从一个古天文学家的角度来认识这些知识。 只可惜我当年对卢老师的思想还不能充分理解, 所以学得还不够认真。 如今要想再听卢老师给我们解释,已经成为不能。 卢老师的学术视野极为开阔,听他谈话是一种享受。在我读研期间,我不知道有多少次晚上到他家听他讲话, 经常一聊就是通宵达旦。这些谈话, 什么话题都有,考古天文学、人类学、结构主义、儿童心理学、彝族天文学、十月历、维特根斯坦、皮亚杰等等, 给了我很多启发,以至于我后来 20 多年的学生和工作中的很多选题和决定,都可以追溯当年老师给我的灵感。 一个课题,我做着做着,蓦然回首,却是似曾相识,原来是卢老师曾经提到过的话题。 在我离开南大的 20 多年中,不管我在哪里工作和学习,不管有什么想法,不管碰到什么问题, 我都要向卢老师请教。 他对我始终是一种启发和鼓励的态度,使我感到信心百倍。 他就是我的学业上和生活上的精神导师( guru )。 如今,恩师已经离我而去,我感到无比的悲痛,眼前是一片茫然。 但是,就在这点点滴滴的回忆之中,我仿佛又看到了他坚定的脸庞、和蔼的笑容、深邃的目光,如同一座灯塔,指引着我前行。 卢老师千古! 卢老师与弟子合影(1987年). 左起:冯晓非、李勇、卢老师、孙小淳、牛耕。
21624 次阅读|1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7: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