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tidal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潮汐知识搜集
热度 1 zlyang 2020-10-12 13:07
潮汐 知识搜集 (1) 潮差 https://www.beichengjiu.com/geoscience/169243.html 潮差是指一个潮汐周期内,最高潮与最低潮水位之间的落差。潮汐是海洋受到地球自转以及月球和太阳的万有引力共同作用引起的涨落现象。 潮差大小和太阴盈亏有关。朔望后一二日,潮差最大,称大潮(Spring tide)﹔在上下弦月附近,潮差最小,称小潮(Neap tide)。 (2) 2019-04-05, The astronomical origin of tides https://www.sailingissues.com/navcourse6.html Spring tides have higher high tides and lower low tides whereas neap tides have lower high tides and higher low tides. Hence, the range (difference in water level between high and low tide) is much larger in a spring tide than in a low tide. (3) JPL, 2017-08-10, 25 Years of Global Sea Level Data, and Counting https://www.jpl.nasa.gov/news/news.php?feature=6915 Tides on the Open Ocean A numerical model of daily global tides using sea level data from Topex-Poseidon. Credit: ESR (4) Ocean Energy | Minesto https://minesto.com/ocean-energy/ Tidal streams: closing in on commercialisation The tidal stream industry is on the brink of commercialisation, with hundreds of megawatts announced for installation or under development. For the last years, major breakthroughs have been made as several MW turbines has been successfully commissioned. (5) Ocean Energy Europe, Tidal current https://www.oceanenergy-europe.eu/ocean-energy/tidal-energy/ (6) Ocean Energy Europe, Tidal range https://www.oceanenergy-europe.eu/ocean-energy/tidal-lagoons/ (7) Wave Tidal Energy, RenewableUK https://www.renewableuk.com/page/WaveTidalEnergy Wave Tidal Sites in the UK View some of the Wave Tidal Energy in the UK on our interactive map. (8) Tidal power https://energyeducation.ca/encyclopedia/Tidal_power Tidal power harnesses the energy from the tidal force and wave action in order to generate electricity. Figure 1: Display of tidal intensity across Earth (Pacific Ocean in the centre) the darker colour means more intense tidal fluctuations and more suitable locations for tidal power facilities. 推荐阅读: 许小峰,2016-12-28,不确定性信息与清洁能源的利用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310230-1023781.html 就目前的预报准确率而言,98%的定时定量指标确实太高了。气象预报人员可以做出100%的努力,但尚难以达到90%以上准确率的需求。 科学出版社,2017-10-12,当气象遇上大数据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8739-1080292.html 数值预报产品的误差主要表现为:对天气系统移动速度描述的偏快或者偏慢、强度偏强或者偏弱;对气象要素如降水量预报偏大、偏小以及落区位置偏移等;时效方面,如5 天以上的中期天气预报结果明显不及3 天以内的短期预报结果可靠。 根据天气学原理,在数值预报产品的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从而对天气形势作出诊断和预报,进而作出具体的天气预报,是数值预报产品定性化应用的一个思路,实际上是把天气学理论和天气图分析预报方法进行移植和拓展。 目前,某些短期要素的客观预报水平已经接近甚至超过预报员的主观预报水平,但由于受到大气探测技术的应用和对某些天气现象机理认识的限制,不少天气要素如降水、风等的预报结果与实况有一定差距。 科学出版社,2015-03-24,世界气象日 │ 风云可测——叶笃正和他的气象学专著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8739-876797.html 叶笃正不迷信权威,下定决心要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他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建立了大气运动适应尺度理论。他认为:不同空间尺度的大气运动都有特征尺度,当实际运动的空间尺度大于特征尺度时,气压场起主导作用;当运动的空间尺度小于特征尺度时,风场则起主导作用。叶笃正的理论在当时来说是具有独创性的,他的研究成果成为数值天气预报的重要理论基础。叶笃正还深入研究了东亚大气环流的演变,他打破了当时人们认为的“东亚大气环流的演变是渐变的”这一观念,认为突变才是东亚大气环流的演变规律。在大气环流理论和动力气象理论的基础上,他对高原上天气系统作了一系列的探讨。叶笃正对高原天气的探索让国际上接受了大地形热力作用的概念,为青藏高原气象学的建立奠定了科学基础。 吕建华,2020-07-03, 一篇非SCI文章,两位国家最高奖作者:关于大气中的适应问题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60191-1240516.html 文章是指曾庆存和叶笃正先生的综述文章:(1) 旋转大气中运动适应过程问题的研究(一) 和(2) 旋转大气中运动适应过程问题的研究(二) ,分别发表在中文《大气科学》杂志的1980年第四期和1981年第一期。虽然因为篇幅分成两个部分,根据其内容可以看成一篇,所以有标题里那样的写法。 黄刚,2014-10-16,叶笃正先生的气象万千--纪念恩师离去 一周年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6036-836082.html 通过物理过程的分析,他得出风场与气压场之间的适应过程与大气运动的尺度有关,不同尺度的大气运动存在一个临界尺度,大于这个临界尺度气压场起主导作用,小于这个临界尺度风场起主导作用,这推动罗斯贝提出的地转适应理论向前迈进了一大步。1964年,叶先生与李麦村合作完成的《大气运动中的适应问题》对这一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总结,这篇著作被认为是大气动力学领域的经典著作之一。 1957年叶笃正在日本《气象集志》(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Society of Japan)上发表了《On the formation ofquai-geostrophic motion in the atmosphere》一文,指出风和气压的适应取决于运动的空间尺度范围。通过对地转适应物理过程的分析,他发现在较大尺度运动的地转适应过程中,主要是风场向气压场适应;而在较小尺度运动的地转适应中,主要是气压场向风场适应 。 相关链接: 2020-03-03,趋同进化:再谈低风速风机的叶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21594.html 2019-12-30,为了我的国(2019献计:低风速风机叶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2051.html 2020-01-02,2019年小结(真傻)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2599.html 2020-01-13,风力发电机机械惯性的作用(张玺硕士学位论文,2015)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4056.html 2018-03-03,ECMWF(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预报误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02078.html 2017-07-13, 当前 NWP 风速预报的典型误差是多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066108.html 2013-06-14, 大陆的汉语地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699524.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个人分类: 风电功率预测|4206 次阅读|4 个评论
[请教] 地球固体潮、地球不规则自转与“引力波”观测
热度 1 zlyang 2017-10-28 15:13
地球固体潮( solid Earth tide )、地球不规则自转与“引力波”观测 看到 姬扬 老师的“引力波”博文屡屡 精选 , 真傻不禁妒火中烧! 冒着说错话的巨大风险,贴出下述请教。 月球、太阳,不仅引起地球的海洋潮汐,还引起大气潮汐和地球固体潮(solid Earth tide)。Wikipedia列出的地球固体潮(solid Earth tide)参数如下图: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arth_tide 地球平均半径 (Mean radius)6371.0 km。地球固体潮(solid Earth tide)的垂直幅值(Vertical amplitude)384.83mm;水平幅值(Horizontal amplitude)53.84mm。 因此,固体潮引起的地表长度的相对变化在 1.0e-9 ~ 1.0e-8的水平。 对应于 4 公里长的干涉仪,变化在 1.0e-8 m 的水平。固体潮变化,假如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干 涉仪变化的话,微小的地球固体潮测量误差, 可能会对“引力波”的观测带来一定的影响。不知道科学家们是怎样扣除地球固体潮影响的。 类似地,其它地质活动,如微小的地震等,是否予以考虑和清除对引力波观测的影响。 微小的地震,可能引起偶然性的地形变化。或许会出现不同观测站之间的接近同步性变化(如处在两个观测站中间的地震等)。 地球自转( Earth's rotation )也存在不规则的变化。 某次不规则的地球自转突变,是否会引起多个观测站之间的近似同步的变化? 地球自转突变,会引起固体潮的突变。 姬扬老师说:“首次探测到的引力波信号只有 10-21 ,对应于 4 公里长的干涉仪,其长度改变了 10-18 米,也就是原子大小的一亿分之一,原子核大小的千分之一。” 类似“水星近日点反常进动 Precession of the perihelion of Mercury ”对“广义相对论”的验证问题, “ 因此,岁差常数的任何微小变动,如有万分之一的变动,都会直接影响到对广义相对论的验证,而这种变化是完全可能的。其次,影响水星近日点进动的因素很多,任何一个微小 的因素,例如太阳的扁率,对它都有直接影响。因此,这个问题尚需继续研究。 ” 这个说法,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里的词条“水星近日点进动问题 problem of the advance of Mercury's perihelion ”基本一致。 真傻的站队说明: 反对相对论,是典型的民科。 对量子力学不满,是不是民科? 俺完全支持爱因斯坦,但是对量子力学有些不满意。 声明:真傻最支持爱因斯坦了! 俺最相信引力波的存在了! https://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physics/laureates/2017/ 再次祝贺三位物理学家获得2017诺贝尔物理奖! 相关链接: 固体潮,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B%BA%E4%BD%93%E6%BD%AE Earth tide,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arth_tide 水星近日点进动问题,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0%B4%E6%98%9F%E8%BF%91%E6%97%A5%E7%82%B9%E8%BF%9B%E5%8A%A8%E9%97%AE%E9%A2%98 Precession of the perihelion of Mercury http://physics.ucr.edu/~wudka/Physics7/Notes_www/node98.html 地球自转,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C%B0%E7%90%83%E8%87%AA%E8%BD%AC Earth's rotation,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arth%27s_rotation International Earth Rotation and Reference Systems Service http://hpiers.obspm.fr/ EOP series (mostly operational) comparison http://hpiers.obspm.fr/eop-pc/index.php?index=operationallang=en Tests of general relativity,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ests_of_general_relativity#Perihelion_precession_of_Mercury 2017-10-08,2017年诺贝尔物理奖:颁发合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079715.html 姬扬老师的部分精选博文: 精选 2017-10-28,引力波的补充说明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319915-1082738.html 2017-10-26,引力波探测需要更多的检验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319915-1082511.html 2017-10-22,引力波数据分析的困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319915-1081941.html 2017-10-06,最后一次谈谈引力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319915-1079401.html 2017-10-06,引力波数据分析的简单说明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319915-1079382.html 姬扬 http://sourcedb.semi.cas.cn/zw/rczj/yjsds/200907/t20090730_2285720.html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姬扬,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4715 次阅读|18 个评论
11 main tidal constituents of Ocean Tide Loading (OTL)
zhoufcumt 2013-9-18 08:24
11 main tidal constituents of OTL: the semidiurnal M2, S2, K2, and N2 the diurnal K1, O1, P1, and Q1 the long-period M f , M m , and S sa Lunar-only constituents M2, N2, O1, and Q1 Solar-related constituents S2, K2, K1, and P1
个人分类: Tide Displacement|270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9 03: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