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帕瓦罗蒂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帕瓦罗蒂“不识谱”之类谣传何时止?
wyuehua2004 2017-3-1 09:57
帕瓦罗蒂 “ 不 识谱 ”之类谣传何时止 ? 吴跃华 《音乐生活》杂志有个 “大音乐家的小故事”专栏,自称要“选载一些大音乐家生平故事”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其作品。故事确实“小”,有的故事小到几乎就是一句名言,如《没有时间结婚》的故事内容是:“有人问澳大利亚作曲家勃鲁克纳结婚了没有,他立刻回答道:‘我没有闲工夫。现在作第4号曲子把时间全占了’”。这是否就可以被称为“故事”暂且不论,有些故事还夹带着瑕疵,还有些故事甚至根本就是错误信息。限于篇幅,本文仍以“欧阳军”的文章列举几例。 2015年 欧阳军写的 帕瓦罗蒂 的故事主要讲老 帕 “不 识谱 ”。关于 帕瓦罗蒂 “不 识谱 ”的报道国内首见于 1997年的各大小报纸转载意大利某报纸信息。但当年“国华”发表《帕瓦罗蒂不识乐谱报道失实,歌王动怒奋起反击》就已经严肃指出其错误的来龙去脉,是意大利报纸本身报道不真实,且老 帕 已经做出严厉地回应,称报道 “全是一派胡言!” 99年巩成国的《乐坛小道消息害人不浅》甚至认为老帕对这些不负责任的报道可以诉诸法律告他们侵犯名誉权。遗憾的是,也许是为了配合新世纪音乐课程改革提出要“淡化音乐知识技能”主张,2001年9月18日,作为普通音乐教育专业报纸的《 中小学音乐报 》再次以 《帕瓦罗蒂 不 识谱》 为题进行错误报道 。 再加上 2005年在我国出版的美国音乐教育家雷默的名著《音乐教育的哲学》一书中的观点认为学习乐谱不等于学习音乐,这更加助长了许多音乐教师利用 帕瓦罗蒂 “不 识谱 ”的故事来淡化“识谱”的风气。 但 2005年帕瓦罗蒂全球巡回告别演唱会在北京举行时,中央电视台名嘴水均益在《东方时空》的“高端访谈”中与帕瓦罗蒂面对面询问此事说 : “ 还有一个小秘密您不要介意,有些人甚至包括您的合作伙伴都会透露您唱歌不识谱,是真的吗? ”帕瓦罗蒂答到:“ 对此正确的解释是,我看不懂交响乐团的合奏谱但我看懂乐谱。我曾经在一个智障儿童学校里教他们音乐课,我当然得很懂乐谱才行。不过很感谢你给我一个澄清的机会。一些对我不太友好的朋友曲解和杜撰了一些传言 ”。 如果说 欧阳军等不相信此前国华的纠正信息还可以理解的话,水均益这一专访帕瓦罗蒂亲口纠正信息的视频、文字在网上真可谓是铺天盖地,为何还要去瞎编呢?尤其还又新编造出老帕 “ 计划学谱但终身未能实现 ” 。哦! 2007年老帕去世时,该刊编辑 庚威娜 写的纪念文章《 送别帕瓦罗蒂 》后链接的信息中已经再次说老帕 “ 不 识谱 ”了。看来仅罔顾事实不说,欧阳军不在此基础上再制造点“新意”是无法进一步吸引人眼球的。当然,这还不是个案,我粗略统计中国知网上有二十余篇文章仍然这样以讹传讹,如 2007年,《歌剧》专业杂志发表自称是《歌剧》杂志专栏主笔的“欧南”写的纪念 帕瓦罗蒂 的专文《上帝想听他的歌声了》也这样说,甚至还特别称 帕瓦罗蒂 不 识谱 这一事随着他的去世已 “成了一个永久的悬案”,并分析认为这是老 帕 自己开的 “恶作剧”、“玩笑”,是想“故意在世人面前夸大他的天赋”,借此“增加人们(对他)的崇拜之情”。我倒想问问,这是在纪念老帕还是想毁老帕呢?又如2014 年,一直以来与上海音乐学院合作的《文汇报》发表叶廷芳的《“美是一种邪气”》说:“ 帕瓦洛蒂据说不会识谱 , 就算是吧,但这与他已经成为世界顶尖级的男高音有什么关系? ”再如2009年,郭小利的博士论文《 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育研究 》说: “读写谱是学习音乐的必备素质似有不妥之处。人们学习音乐并不定要以读谱、写谱为基础,帕瓦罗蒂不识谱却成为世界男高音歌唱家”。幸亏老外不认识汉字,要不然让老外怎么看我们这“研究”呢? 欧阳军写老帕这文章中还有另一些错误暂就不论了, 我再举他 写的 小泽征尔故事的文章。 2016 年第九期文章说,小泽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在欧洲的一次比赛中发现了一个乐谱中的错误,评委告诉他没有错。但是他却果断地说:“一定是乐谱错了”。原来是评委故意设的局来考核小泽的。其实,当年的指挥比赛本来就有一个考核项目就是找出乐谱中的错误。 欧阳军文章提到的评委为小泽的 “欢呼”不是因为发现了乐谱中的错误,而是对小泽充分运用形体、手势的独特指挥风格而欢呼。这一信息不难核实, 1981 年,《 音乐舞蹈通讯 》刊物第一期刊发的《 指挥生涯 — 我的游学随笔 》,是翻译小泽自己写的自传文章可查。 2008 年至 2010 年,《小演奏家》杂志连载小泽自己写的自传全书《 一位大指挥家的自述 —— 小泽征尔音乐随笔 》也可以核实。不仅如此错误, 欧阳军此文在该刊 2013年第九期以同样错误的内容还重复发表过。此外,2016年第八期关于小泽跪着听《二泉映月》的故事几乎更 是从头错到尾,就连故事的配角 “姜建华”的名字都被写错。对该故事的考证文章我已发表在《音乐周报》,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音乐家故事”不同于“文学故事”,“文学故事”尽可编造,也许越离奇还越显得有想象力。但“音乐家故事”必须要尊重事实,仅仅抓住“离奇”的传说不去考证事实真伪是不负责任的写作行为。长期 如此,像 帕瓦罗蒂 “ 不 识谱 ”之类的谣传什么时候能止住呢? 本文已 发表《音乐周报》,标题被改为“帕瓦罗蒂不识谱?”
个人分类: 评论|40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科学家说特定的音乐可以让食物更美味
wyuehua2004 2015-4-26 17:05
科学家说特定的音乐可以让食物更美味 心理学家发现,有甲壳虫乐队音乐的陪伴,鱼和薯条的晚餐将变得更美味。研究还发现,特定种类的音乐能为一系列食物添加特别的风味——如甜味,咸味和苦味。帕瓦罗蒂演唱的《今夜无人入睡》据说是巧克力慕斯和咖啡的完美搭配。而比莉·荷莉戴《纽约的秋天》里的高音调钢琴伴奏则有助于提升南瓜布丁里的那种秋天的风味。 研究者发现,对食物搭配的音乐能提升特定食物和饮料的风味,比如甲壳虫乐队的(如图)音乐 在上海的“紫外光”感官餐厅,鱼和薯条被端上桌时背景音通常是甲壳虫乐队的音乐;而在西班牙Girona的 El Celler de Can Roca三兄弟餐厅,点心里调和蛋白的香味总是伴随着足球运动员梅西球赛动感画面的解说和音乐而芳香四溢。这种所谓的“数字调味”也适用于酒类,品着美酒佐以对的音乐,能使饮酒者觉得杯中物更爽口。研究者们发现,比起干坐着喝酒,对的音乐让他们喝下更多的酒。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与2004年的法国玛歌正牌葡萄酒尤其登对,而莫扎特的长笛四重奏更适合陪伴饮用法国卢瓦尔河谷普伊-富美(Puilly-Fume)白葡萄酒的人们。 上海“紫外光”感官餐厅 牛津大学的行为心理学教授查尔斯·斯彭斯(Charles Spence)称,味觉并非像人们所认为的主宰一顿饭的味道,耳朵可能也在潜意识里跟人们的味蕾进行着悄无声息的对话。他说:“当食物没有含在嘴里时,音乐并不能带来味道;音乐能使人的大脑对某种味道的印象特别深刻……它就是种数字调味品。” 帕瓦罗蒂演唱《今夜无人入睡》(图左)时那深沉的嗓音提升了咖啡里的苦味,使巧克力慕斯(图右)更具风味 斯彭斯说,人们擅长于把声音与味道搭配。酸味就像“高音”,适合伴以这样的音乐。甜味适合更为丰富的声音,而苦味与较低沉的声音更搭。他还不怎么确定的一点是,与咸味搭配的可能是较为律动的声音。他说:“只有咸味最难确定搭配哪种声音。” 研究过程中,斯彭斯给了人们两块完全相同的巧克力,要求他们边听着不同的古典音乐边吃。当音乐较为忧郁时,人们认为巧克力的口味更苦。欢快的音乐响起时,他们觉得口中的巧克力更甜。他说,音乐,颜色,餐具的重量等综合因素都能使用餐体验更加愉快。灯光也扮演类似的角色,红灯使葡萄酒里的果香呼之欲出。 在伯克郡布雷运营肥鸭餐厅的赫斯顿·布卢门撒尔(Heston Blumenthal)也认同斯彭斯教授的观点。 (本文来源:煎蛋 ) 转载自 http://help.3g.163.com/15/0407/09/AMJBS12P00964K1K.html
个人分类: 音乐与科学|779 次阅读|0 个评论
给 “费加罗的婚礼” 求导
热度 19 laserdai 2014-8-27 06:11
上篇博文, 韩寒等根本不明白物理学上的能量守恒定律 ,聊着聊着有点跑偏,主题转移到了如何给 “费加罗的婚礼” 求导上,简单说几句。 人类唱歌的嗓音,简单的说分为低音,中音和高音,对应于物理学上声波的频率依次为低,中,高,如果更低就是次声波,更高就是超声波, 不管次声还是超声,人类的耳朵听不到,动物类就可以,比如恐龙基本上在次声波段,狗耳朵可以感受到次声波,蝙蝠、海豚等使用超声波。 男女有别,女高音的频率比男高音要高,男低音的频率要比女低音更低,所以女人受到突然惊吓的尖叫就是高音。女士们携带的防狼噪音就是音频很高的噪音,色狼感受到这么高频的噪音,性趣顿时消失,从而起到保护作用。(注,这里陆俊茜的嗓音就是低音和中音之间,赵美娣比中音略为高一丁点,帅老大是典型中年中音,陈安曹大侠算是低音中有点点高,他俩PK没有意义。) 从欣赏音乐的角度看,就是通过听到和感受声音的旋律,达到娱乐的目的。人的本性,嗓音越高,给大脑中枢神经带来的刺激越强烈,兴奋作用就越强。要想对高音有较好的反应,需要人本身的特性敏感还需要一定的培养,所以,高音不是一般人能欣赏得了的, 一般都是知识分子才可以。我认为,这个跟个人的思维活跃度有紧密关系,比如,钱学森大脑思维特别灵活,所以才能格外喜欢和欣赏蒋英。一个思维活跃的物理学家,一定喜欢男女高音,否则,我不认为是个及格的物理学家。没有达到男高音女高音我这里基本欣赏不了,各位抱歉了。 这一段总结:(载波的)嗓音音频越高越好,但是欣赏者的智力也需要越高。《笑傲江湖曲》就是很高的高音,不然曲洋也不至于把琴弦弹断。(注:流行的那段黄霑的《沧海一声笑》音不高,说实在有点瞎胡闹。)黑人音乐基本上调子低沉,我感觉就是来源于做苦力的劳动号子,后来的爵士乐也是基本如此。京剧的一条好处是,虽然是压着嗓子尖叫,那音还算高,所以有些唱段还是有艺术价值的。 光有(载波的)嗓音高才算八字有了半撇,演唱的时候,是很多音符连续唱出来形成旋律,这个旋律在乐谱上是一长串符号,在物理学上就是一条曲线,歌曲/唱段如何,就在于这条曲线如何。 这条曲线应该是平滑的,虽然有时高去有时低走,但是不能突然升高或者突然掉下去,造成很大的起伏,那样听者感受到的音乐刺激也就是美好就大打折扣了。比如常思思的 《春天的芭蕾》 演唱基调(载波)不高,只有那几嗓子突然升上去(是不是受到了京剧的蛊惑?),让我感到她其实是在飙车一样的飙高音而已,反倒担心她嗓子这样不会突然充血,所以美感大打折扣担心感增加。相对于,Mary Jess演唱 《春天的芭蕾》 的嗓音不错,不过还没有达 到 非常熟练的程度。宋祖英、帕瓦罗蒂等的演唱非常美感,就很少出现这样的问题。 还是这条曲线的平滑,中间不能有断点(高等数学上就是保持连续性),就是每个音符都要唱出来,还要准确。如果一个或者几个音符没有唱出来,就会出现一个断点,影响美感;如果一个或者几个音符没有唱准,就跑调了,明显是这条旋律曲线突然出现了鼓包或者波谷,都影响美感。 从高等数学上看更加容易理解,就是对这条旋律曲线求导,一阶导数也必须是平滑曲线。出现漏掉音符的断点,跑调等,在一阶导数曲线上非常明显;二阶导数对上下变动的拐点特别敏感,如果是平滑的旋律曲线,二阶导数曲线不会出现突然的大跳动,漏掉音符的断点,跑调等在二阶导数曲线上表现为巨大的跳动。 “费加罗的婚礼”是意大利歌剧的传世名篇,特别是帕瓦罗蒂的版本,出了很多名家名段,从序曲开始整部歌曲可以每个月认真看一遍,结合上面的解说,一边欣赏一边分析旋律曲线的一阶二阶导数,相信你可以感受到更多美感。另外,“蝴蝶夫人”等也很不错,也需要每个月认真看一遍。 其他,男高音女高音的演唱,完全是演唱者的内功和内力的充分体现,演唱者运气,舒气等过程清晰可见,演唱者稍微分心或者走神也能一眼看穿,就别提假唱了。如果加上一些身体自然动作的表演,能达到超级的美感。我还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演唱者的认真专注的气质,本身就是一大美感。 最后,请欣赏朝鲜女高音徐银香的《军港之夜》,美感远胜当年的女中音。 (附注:录像中的那位指挥几个月前被处决, 徐银香幸存,还在。 )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6190 次阅读|77 个评论
谁是幕后凶手
huicheng6688 2014-4-19 23:56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先生,台湾老牌影星陈思思女士、香港艺人“肥肥”沈殿霞女士、美国电视新闻节目的先锋人物、CBS电视台资深节目主持人唐·休伊特先生、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先生、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红极一时的《人鬼情未了》、《辣身舞》等影片中担任主演帕特里克·斯维斯、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奖和医学奖的拉尔夫·斯塔曼以及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斯蒂夫·乔布斯等诸多名人皆被这个实力雄厚的幕后凶手所打倒,使他们纷纷离我们而去,那这个幕后凶手是谁呢?你,知道吗? 下面让我们来听一听这个幕后凶手的独白:我曾经默默无闻,我曾经反复无常,但现在的我却是21世纪癌症之王,这回知道我是谁了吧?我——就是胰腺癌。是消化系统疾病的恶性肿瘤,目前在恶性肿瘤排行榜上位居第六,如今我的发病率年年增高,发病的人群逐年年轻化,但其存活率低,90%的人被诊断后,一年内皆会面临死亡,而能存活5年以上的积率仅仅1~3%。我在美国的每年新确诊癌症中占2%。早期发现我的概率极低,而且给我做手术治疗相比其它恶性肿瘤难度较大,预后不乐观。所以你们一定要警惕我、重视我,赶快为自身健康敲响警钟吧。 胰腺癌之所以能够打败这些大腕是有因可寻的,它是由不好的生活习惯所造成的、即精神压力大、作息不规律、饮酒、糖尿病、胆囊结石病、慢性胰腺炎病后仍大量的食用高脂肪、高蛋白的食品、胆汁反流、除此之外还有家族性遗传及环境因素。 那么为什么在如今科技发达且人才济济的社会里没有一个人能及早的发现胰腺癌?! 胰腺癌最早表现的症状与胃病、胆囊病、肝病或糖尿病极为相似,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腹痛、黄疸、不明原因的血糖波动、体重减轻、乏力、发热、部分中年人还会出现忧郁症、疑虑病和癔病。这时人们只知道治疗表面现象,而忽视潜伏在深处的危机,它可以通过血液传播到各个脏器,即使割除掉,其扩散细胞也还是会留在体内,从而更快的侵蚀脏器、繁衍生息。 为了能更好的治愈 ,现代医生通过手术切除及化学药物治疗来达到预期效果,从而延长生命、改善生活质量。 英国BBC6日报道称,普乐沙福的药物能有效击破胰腺癌细胞外表的保护层,让人体自身的抗体T细胞突入攻击癌变组织。 《每日邮报》报道称,英国科学家已经研发出胰腺癌疫苗,并在临床试验中结合传统的化学疗法共同对抗癌症。还有抗肿瘤药物卡培他滨、舒尼替尼、依维莫司、索拉非尼、阿西替尼对胰腺癌都有治疗作用。传统的氟尿嘧啶与亚叶酸钙复方疗法仍然是性价比较高的治疗方案。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肿瘤科主任医师黄金昶用内服外治的方法来抑制胰腺癌的扩散,其主要基础方为:乌梅20~30克、细辛3克、干姜10~15克、黄连3克、当归15~20克、附子(先下)10克、川椒目6克、桂枝10~15克党、参15克、黄柏10克、白芍20克、鸡内金30克、壁虎10~30克。腹泻者乌梅加量至60克、赤石脂(先下)30克、石榴皮15克;疼痛者加元胡15克、乳香15克、没药10克;上腹胀者加厚朴10克、大腹皮15克、乌药15克;便秘者加生白术60克、火麻仁15克、焦槟榔30克;腹水者加龙葵20克、大腹皮30克,配合细辛3克、生黄芪10克、桂枝10克、川椒目10克、龙葵10克,研细末,取少许,敷在脐部,外用艾条灸治。 外敷药物:麝香(单包)1克、肉桂末(单包)90克、川乌90克、 草乌90克、海浮石120克、海藻120克、壁虎90克、山慈姑90克、蜈蚣30克、猫爪草90克、夏枯草60克。先将肉桂研细末,过筛,留极细末和麝香混匀备用;其余药煎2次,去渣,留汁浓缩成稠膏,如蜂蜜状(药汁可用微波炉去水份),药冷却后加肉桂、麝香混匀备用。每次取少许,涂在大块橡皮膏上,敷在肿瘤体表部位,每次4~24小时不等(根据皮肤反应确定敷药时间),每日1次。贴药后出现皮疹、皮肤潮红,少数可见水泡,一般轻者不用处理,保持皮肤干燥即可,严重者可停用几天,局部涂碘呋即可,待皮疹消失后再用。 目前国内外已经开始提倡无病先预防,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保持弱碱性体质,使各种癌症 疾病 远离自己。生活要规律,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人,如彻夜唱卡拉OK、打麻将、夜不归宿等都会加重体质酸化,容易患癌症。不要过多地吃咸而辣的食物,不吃过热、过冷、过期及变质的食物;预防胰腺癌年老体弱或有某种疾病遗传基因者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碱量高的碱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被污染的水,农作物,家禽鱼蛋,发霉的食品等,要吃一些绿色有机食品,要防止病从口入。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多在阳光下运动,多出汗可将体内酸性物质随汗液排出体外,避免形成酸性体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吸烟,据世界卫生组织预言,如果人们都不再吸烟,5年之后,世界上的癌症将减少1/3。其次,不酗酒。烟和酒是极酸的酸性物质,长期吸烟喝酒的人,极易导致酸性体质。拥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缓解各种压力,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由此可见压力是重要的癌症诱因, 中医 认为压力导致过劳体虚从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体内代谢紊乱,导致体内酸性物质的沉积;压力也可导致精神紧张引起气滞血淤、毒火内陷等。 让我们通过无病先预防来让自己远离疾病!正是这种疾病,虽不起眼但却能把珍贵的生命从我们身边夺走。 所以远离癌症,珍爱生命!
个人分类: 治疗方案|3466 次阅读|0 个评论
帕瓦罗蒂歌声覆盖罗马(转发)
黄安年 2009-3-2 15:40
帕瓦罗蒂歌声覆盖罗马(转发)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3 月 2 日发布 这里转发的好友许令仪转来的幻灯片 : 帕瓦罗蒂歌声覆盖罗马的夜景 , 共 16 幅 , 资源共享。
个人分类: 摄影图片集锦(09A)|375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22: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