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比较基因组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nature:睡莲基因组和被子植物早期演化文章阅读笔记
热度 1 DthMan2 2020-3-9 17:24
The water lily genome and the early evolution of flowering plants 摘要 睡莲属于被子植物门睡莲目。无柚樟目、睡莲目和木兰藤目一起形成了叫做 ANA 类的被子植物基部类群,是早期分化形成的被子植物。本文中,作者报道了蓝色花瓣睡莲的基因组序列,大小约为 409Mb 。系统发生基因组学分析显示无柚樟目和睡莲目是所有现存被子植物的基部类群,且无柚樟目处于最基部,而后是睡莲目。作者结合了蓝睡莲基因组和其它 19 个睡莲植物的转录组揭示了一次由睡莲科和葫芦科植物共享的全基因组复制事件。从这次全基因组复制事件中保留下来的基因参与了睡莲的成花转变和花发育过程。花发育相关的 ABCE 基因在睡莲中的广泛表达可能揭示了早期被子植物中可能具有类似的、但是广泛激活的古老 ABCE 花器官决定模型。与核心被子植物类似,睡莲演化出了花香和花色,作者鉴定了潜在的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基于化学成分分析和生物合成基因鉴定,作者发现睡莲的花香是与核心被子植物平行演化而来。睡莲在被子植物演化过程中具有独特的进化地位,因此该植物基因组的破译对于研究早期被子植物的演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Among the genes retained from this whole-genome duplication are homologues of genes that regulate flowering transition and flower development. 正文 In addition, some water lilies have short life cycles and enormous numbers of seeds , which increase their potential as a model plant to represent the ANA-grade of angiosperms and to study early evolutionary events within the angiosperms. 短的生命周期和大量的种子使其成为研究 ANA 级被子植物及被子植物演化的潜在模式植物。 N. colorata Peter :染色体 2n = 28 and 基因组 409 Mb ,具有蓝色花瓣, annotated 31,580 protein-coding genes and predicted repetitive elements with a collective length of 160.4 Mb, accounting for 39.2% of the genome N. colorata 基因组提供了一个机会,以解决 Amborellales , Nymphaeales 与所有其他现存被子植物之间的关系(图 1a,b,c ), three gymnosperm species (Ginkgo biloba, Picea abies and Pinus taeda) as an outgroup in turn 。 Among the LCN gene trees inferred from nucleotide sequences using G. biloba as an outgroup, 62% (294 out of 475 trees) place Amborella as the sister lineage to all other extant angiosperms with bootstrap support greater than 80% (type II, Fig. 1c). Using P. abies or P. taeda as the outgroup, Amborella is placed as the sister lineage to the remaining angiosperms in 57% and 54% of the LCN gene trees, respectively. 图 1d 是 115 种植物的系统发生树和时间尺度( 44 个基因组和 71 个转录组)。根据不同的标准,有 5 个的 LCN 基因集,包括 1,167 、 834 、 683 、 602 和 445 个基因。对这五个数据集的分析都得出了类似的树状结构, Amborella 和 Nymphaeales 是所有现存被子植物的连续姊妹谱系。 using a stringent set of 101 LCN genes and with age calibrations based on 21 fossils , inferred the crown age of angiosperms at 234 – 263 million years ago (Ma) (Fig. 1d). The split between monocots and eudicots was estimated at 171 – 203 Ma and that between Nymphaeaceae and Cabombaceae at 147 – 185 Ma. Genomic collinearity unveiled evidence of a whole-genome duplication (WGD) event in N. colorata (Extended Data Figs. 1f, 2a and Supplementary Note 5.1) 在睡莲中有一个 WGD 事件。通过比较 N. colorata 与其他 Nymphaeales 谱系、 Illicium henryi 和 Amborella 的同源谱系 ( 代表物种形成事件 ) 的 KS 分布和与 N. colorata 对应的 KS 分布,可以发现 WGD 发生在 Nymphaeaceae 和 Cabombaceae 分化之后 ( 图 2a )。与此相反,通过对蓝色睡莲锚定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旁系同源对的系统基因组学分析发现,睡莲的 WGD 事件在莼菜科和睡莲目之间共享。那可能有一部分 WGD 保留在了 Cabombaceae 中(图 2b , c )。另一种解读, WGD 的标志是一个异源四倍体事件,它发生在 Nymphaeaceae 和 Cabombaceae 祖先谱系分化后不久,它导致了 Nymphaeaceae 径谱系的形成(图 2d )。 睡莲系起源于被子植物早期分化的一个分支,在被子植物辐射之前。因此,这个组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窗口,了解被子植物的早期进化,特别是花卉。 We identified 70 MADS-box genes, including homologues of the genes for the ABCE model of floral organ identities: AP1 (and also FUL) and AGL6 (A function for sepals and petals), AP3 and PI (B function for petals and stamen), AG (C function for stamen and carpel), and SEP1 (E function for interacting with ABC function proteins). ( Extended Data Fig. 3 )。 N. colorata ABCE 同系物的表达谱在很大程度上与它们在花器官图案中假定的作用相一致 ( 图 3a) 。其中。 AGL6 同源基因主要在花萼和花瓣中高表达,建议其为 A 功能基因。 FUL 主要在心皮中表达。 C 功能的 AGa 和 AGb 在雄蕊和心皮中高表达, AGb 也在花萼和花瓣中表达,表明他们可能在睡莲 WGD 后经历了亚功能化从而可能导致了其在花组织发育中的新功能。双子叶植物和睡莲中的 ABCE 模型(图 3b )。 花香是昆虫授粉媒介的嗅觉提示。无油樟目无香味,但是睡莲科有十一种易挥发的物质,包括萜类化合物(倍半萜),脂肪酸衍生物(癸酸甲酯),苯型烃类(图 4a )。蓝睡莲基因组中有 92 个 TPS 基因,但只有四个家族: TPS-b , TBS-c , TBS-e/f 和 TBS-g (图 4b ),但是没有 TBS-a (核心被子植物中负责倍半萜化合物的合成)。显著的, TBS-b 包含了 80 个基因,其中 NC11G0123420 在花中高表达,说明有其他的基因调控倍半萜等合成。此外,在单子叶植物和真双子叶植物中未发现的癸酸甲酯,在睡莲中通过 SABATH 家族( 13 个 SABATH 同源基因, 12 个睡莲特有)的甲基化酶合成。其中 NC11G0120830 在花瓣中高表达(图 4c )。其相应的重组蛋白以癸酸为底物,是活性最高的脂肪酸甲基转移酶(图 4d )。这些结果表明,睡莲花香生物合成是通过酶的功能完成的,而酶的功能是独立于被子植物的功能而进化的 蓝色睡莲的蓝色花青素主要是由 delphinidin 3 ′ -O-(2 ″ -Ogalloyl-6 ″ -O-acetyl- β -galactopyranoside) 决定的( Extended Data Fig. 8 )。我们发现一个花青素合成和一个飞燕草素修饰酶在蓝色花瓣中高表达,相对于白色花瓣( Extended Data Fig. 8d , e ),这两个酶催化花青素合成的最后两个步骤,因此他们是蓝色睡莲中蓝色色素合成的关键酶。 睡莲分布于全球,包括寒冷地区(中国和加拿大北部),这一点和其他的 ANA 级被子植物无油樟目和莼菜科有很大区别,这主要是跟睡莲的免疫和胁迫响应基因有关,如 NLR ( encoding nucleotide-binding leucine-rich repeat (NLR) proteins )和 WRKY 转录因子,蛋白激酶等( Extended Data Fig. 9 )。 名词解释 whole-genome duplication (WGD) :全基因组复制,同源多倍化多来自于种内全基因组复制,异源多倍化多来自于种间杂交。百万年前的全基因组复制事件造成了古多倍性( Paleopolyploidy ),其来源于单 一物种的基因组加倍(同源多倍化, Autopolyploidy )或者两物种间的杂交(异源多倍化, Allopolyploidy )。由于复制后的功能冗余,很多基因迅速发生沉默或者丢失。 因此,在进化过程中全基因组复制后的基因组会经历二倍化事件而丢失它们多倍化 的状态。古老 WGD 检测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共线性分析,另一种则是根据 Ks 分布图。其中 Ks 定义为平均每个同义位点上的同义置换数,与其对应的还有一个 Ka ,指的是平均每个非同义位点上的非同义置换数。如果没有 WGD 或是大片段重复,那么基因组中的旁系同源基因的同义置换符合指数分布 (exponential distribution), 反之, Ks 分布图中就会出现一个由于 WGD 导致的正态分布峰 (normal distributed peak). 而古老 WGD 的年龄则可通过分析这些峰中的同源置换数目来预测 (Tiley et al., 2018) 。越来越多的共识认为,被子植物至少经历两次 WGD 事件,一次 WGD 发生在所有 种子植物的祖先中,另一次 WGD 发生在所有开花植物的祖先中,这使得每个现存被子 植物事实上是包含至少两个 WGD 的残余物的古多倍体( Jiao, et al. 2011) 直系同源 (Orthologs) :直系同源的序列因物种形成而被区分开,若一个基因原先存在于某个物种,而该物种分化为了两个物种,两个物种中的相同的基因功能未变化,那么新物种中的基因是直系同源的。 旁系同源 (Paralogs) :旁系同源的序列存在于同一个物种。旁系同源的序列因基因复制而被区分开,若生物体中的某个基因被复制了,功能改变了,那么两个副本序列就是旁系同源 bootstrap support (BS) low-copy nuclear (LCN) genes 本文亮点 1. 高质量的睡莲基因组绘制(三代测序 SMRT ),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被子植物基因组研究参考系。(基因组研究) 2. 使用了大规模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 115 种植物),将睡莲的分类地位进行了全新的注解,并对被子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提供了参考。(比较基因组学,系统发育和演化) 3. 揭示了睡莲中的一个特定 WGD 事件,对睡莲和无油樟目的分化进行了合理的解释,并对被子植物的演化提供了创新的见解。(比较基因组学,睡莲演化过程中的独特事件) 4. 对睡莲花的发育调控、花香的生物合成、蓝色花瓣的决定因素和睡莲抗寒作出了创新的见解,(功能基因组学,转录组学,性状位点关联,比较基因组学) 几点问题: 为什么染色体大小随染色体编号而减小(是因为染色体编号是由染色体大小决定?) 关于这一段描述不太理解”This wider expression pattern, in combination with broader expression of at least some ABCE genes in some eudicots representing an early-diverging lineage11, some monocots12 and magnoliids13, suggest an ancient ABCE model for flower development, with subsequent canaliz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and function regulated by the more specialized ABCE genes during the evolution of mesangiosperms, especially core eudicots8 . This could also account for the limited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sepals and petals in Nymphaeales species, and is consistent with a single type of perianth organ proposed in an ancestral angiosperm flower“ 论文地址: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1852-5 通讯作者:张亮生
个人分类: 文献笔记|5184 次阅读|2 个评论
赞华大领导的鸟类基因组大项目--后基因组时代来临
zls111 2015-5-2 10:37
基因组图谱全面揭秘鸟类演化 “ 大爆炸 ” 历程 不错,研究结果很多 1-7 ,值得好好去继续分析。 真是结果太多,能深挖的东西很多。 很多结果是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得到的结果。 虽然很多是把过去的研究思路套在这个鸟类基因组项目上,但是有不少是第一次,针对比较鸟类基因组的问题。反过来促进 了其它领域 的发展。 比如 3 : “ 为了解决现代鸟类分化时间及其之间关系的问题,研究人员决定采用全基因组 DNA 序列来推断鸟类物种树。通过全基因组数据的方法推断出的鸟类物种树发展史,与之前得到的结果有巨大差异。研究发现,单纯使用编码蛋白基因来构建演化树与真实物种树具有极大的差异,因此还需要利用非编码序列,包括基因间区。研究还发现,编码蛋白序列在一些具有相似生活史的物种之间存在有意思的趋同演化现象。 ” 这里重新搞了一种方法去重建物种进化关系。之前哺乳动物或动物基因组被测序,但是没有用这种方法去做。这篇文章首先用这种方法去重建哺乳动物或动物的物种关系,再用到鸟类。类似的,这种方法是不是可以用到植物基因组上? 基于测序的基因组进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是后基因组时代的核心任务,是非常有必要去开展的。过去没有基因组,很多遗传,进化上问题无法解决,有了基因组就很不一样了。当然,这里所涉及到的遗传,进化问题是什么?有多大意义? 这个是要先搞清楚,并且很多科研人员明白其中的价值,才会有很多人去研究和参与。 如: “ 物种从何而来,如何演化,如何发展,是生物演化研究中最基础的问题。基因组的应用使我们得以重现历史,回答了这些最根本的科学问题。这是迄今为止对同一类群物种最大规模的基因组演化历程分析,也是利用比较基因组学揭示生物宏观演化历史的重要一步。 ” 张国捷说。 ” 这里我稍微讲一下微进化,应该就能理解比较基因组学工作的重要性。 微进化( microevolution )是指种及种下水平的进化。有时种的界限不十分清楚,微进化还包括对近缘种的研究。种上水平的进化(即宏进化, macroevolution )是通过种及种下水平的进化实现的,微进化实际上也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进化。 微进化是生物多样性的来源,宏进化反映物种的纵向演化。 微进化是由突变,遗传漂变,基因流和自然选择导致的等位基因频率的改变,这里的改变包括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导致的,即遗传和体细胞突变。微进化的研究对象既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具有细胞结构的生命形态,也包括病毒等非细胞生命形态以及生物体的器官、组织、细胞、细胞器、基因和蛋白等。微进化的研究内容非常宽泛,从对进化历史和进化过程的追踪和重建,到对进化模式和进化机制的揭示和探讨。广义的微进化研究除了包括对微进化本身的研究,而且要涉及到相关的方法论和技术的发展。 癌症是微进化的结果,是体细胞突变导致的。 简单来说: 微进化是由突变,遗传漂变,基因流和自然选择导致的等位基因频率的改变 种上水平的进化(宏进化)是通过种及种下水平的进化实现的, 微进化实际上也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进化 微进化是生物多样性的来源,生物多样性依赖遗传多样性 过去微进化难研究,因为基因组少,现在不一样了,一旦有参考序列就可以比较,就可以研究 DNA 层次的改变如何导致表型的变化,即两者之间的关联性。这方面有很多文章发表,很多是 CNS 级别的,如黄三文等研究的黄瓜苦味基因 8 ,以及最近仲康在 Cell 发表水稻研究工作 9 。 尽管有多工作发表,但是相对于未了解的,是太少了。 除了基于新基因组测序,微进化一个研究领域是重测序,人的重测序,人遗传病和癌症的重要基因鉴定和关联性分析以及癌症的发生发展的理解。 上述都属于比较基因组学领域。在基因组学领域,有前辈做出了很多成果,那么接下来的后基因组时代,我们是不是要有所为,要不然是非常可惜的。 1. Zhang, G., Jarvis, E.D. Gilbert, M.T. Avian genomes. Aflock of genomes. Introduction. Science 346 , 1308-9 (2014). 2. Zhang, G. et al. Comparative genomics revealsinsights into avian genome evolution and adaptation. Science 346 , 1311-20(2014). 3. Jarvis, E.D. et al. Whole-genome analyses resolveearly branches in the tree of life of modern birds. Science 346 , 1320-31(2014). 4. Zhou, Q. et al. Complex evolutionarytrajectories of sex chromosomes across bird taxa. Science 346 , 1246338(2014). 5. Meredith, R.W., Zhang, G.,Gilbert, M.T., Jarvis, E.D. Springer, M.S. Evidence for a single loss ofmineralized teeth in the common avian ancestor. Science 346 , 1254390(2014). 6. Green, R.E. et al. Three crocodilian genomes revealancestral patterns of evolution among archosaurs. Science 346 , 1254449(2014). 7. Pfenning, A.R. et al. Convergent transcriptionalspecializations in the brains of humans and song-learning birds. Science 346 , 1256846 (2014). 8. Shang, Y. et al. Plant science. Biosynthesis,regulation, and domestication of bitterness in cucumber. Science 346 , 1084-8(2014). 9. Ma, Y. et al. COLD1 confers chilling tolerance in rice. Cell 160 , 1209-21 (2015).
455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8: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