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赤字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地方财政赤字问题
jiangming800403 2018-1-25 20:18
日前,党报通过新媒体公号《侠客岛》发声“据说这几个地方的财力在“供养全国”?”指出:大部分地方政府还没有穷得揭不开锅。 在现有分税制的体制下,像 北京 、上海这种人均财政收支高出全国平均水平两、三倍的地方也都需要中央补贴,粤、苏、浙更需要中央的补贴,广东占全省一半人口的非珠更是严重不能财政自给。因为在国税、地税分成的情况下,地方三级财政大概只能拿到一个省总税收的一半,另 一半的税收上交中央,由中央在统一的大盘子里分配。而财政支出80%以上发生在地方层面,所以全国平均水平,地方财政必然要亏空60%以上 。 在现有的 经济 和税收 体制 下,央企比较多,特别是大型资源型央企在国民经济占的地位比较大的地区,大量的利税都会流向企业总部所在地。北京没有一滴油,但是三桶油大部分税收交到北京。我国最大的油气产区是黑龙江、 山东 和新疆,都在5000万吨左右,另外陕、甘、冀(包括天津)、辽也都是油气大省,北京没有一滴油,但是三桶油大部分税收交到北京,留给当地财政的贡献并不大。还有 中国 能投、几大电力公司,也都不断把地方上的能源与电力税收转移到北京,所以北京的国税收入比地税收入高得多,其中大部分都不是在北京创造的。国地税分成的平均比例大概是各占一半,但是根据侠客岛的数据, 六年来北京国税4.26万亿,比地税(1.86万亿)多4/3,多出来2.4万亿。上海与广东的国税比地税也各多出一万多亿 。 另外,日进斗金的金融业和垄断性服务业,大部分税收也交到了公司总部所在地,流向了三大金融 中心 城市 (北、上、深)。当然,这一点广东很特殊,不仅有广东核电,而且全国大部分都属于国家电网,只有广东联合西南三省区,成立了南方电网。实际上马云的阿里巴巴每年也给杭州和浙江省增加了很多税收,.............但是,深圳虽然日进斗金、富可抵国,但某种意义上也是全国最穷的城市,因为虽然中国人的储蓄率很高,但是深圳的居民净储蓄居然是负值。 增值税,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税源转移,不管哪里的消费者花的钱,都算在加工工业发达地区的增值税里面了了,还有海关关税、代征进口产品的增值税,都算到口岸城市了。 取消农业税以后,大部分乡镇都收不到什么税了。全国有将近40000个乡镇,除了县城和一些工矿个例以外,大部分是农业乡镇,基本上只有一些商业税收,年财政收入在千万元甚至更低。但实际上,农民并不是不交税。因为现在已经不是自给半自己的小农经济,农民的生产生活资料大部分都是需要从市场上购买,折旧隐藏着税收。由于农民在出售农产品的时候一般不纳税,所以农业生产成本中的增值税就不能冲抵。同时,农民日常消费中,衣、住、行、用,包括部分食品,都要花钱去买,这里面的增值税更多。一个正常的农民,一年当中的生产生活支出也在万元左右,隐性的纳税额可能接近2000元。但随着交通的进一步便利化,农村乡镇的商业税收也大量的跑到县城或者地级市里面了。不过中州大平原和 东北 的那些农业大镇,实际上也并不是穷的过不下去,只不过是财政收入被转移到其他地方了,当然不论转移到哪里,最终还是进入国家财政这个大盘子。 五个自治区、三个 民族 省份、川西、黑龙江等地,虽然地处边陲、人烟稀少,但是生态环境重要,边防、生态环境保护并不是当地事务,这只能在国家财政的大盘子里考虑。另外珠三、长三、京畿等 人口 流入区,并未给外来人口提供全部的公共服务,所以对外来人口的户籍地进行转移支付也是合理的。 两大直辖市、粤苏浙等对国家财政的贡献是巨大的,也是值得尊敬的。但是其他地区也并不是被施舍的叫花子。从全国范围大部分地方也没有穷得揭不开锅。从国税角度,六年来京、粤最多,都有4万多亿,其次是沪、苏的三万多亿、浙、鲁的两万多亿,随即腰斩到1万亿出头,分别有辽、闽、冀、川、鄂,另外滇(可能主要是烟草税收)、湘、豫、津等也接近1万亿,再次是陕西的8000多亿,后面的更少了。广东地税交的最多,接近3.3万亿,后面是苏、沪2万多亿,浙、鲁、京接近2万亿,随即腰斩到川、辽的一万亿挂零,闽、豫、冀、鄂的八、九千亿。 我们的大中国,老大的一个家。我们应该自觉抵制地域歧视,像珍视眼睛一样,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团结
个人分类: 经济时评|6494 次阅读|0 个评论
日本官私合营第三形态七成陷入赤字
ingzha 2014-12-27 10:00
-放纵经营的后果被转嫁到住民头上 - 田口骐一郎   最近,日本全国各处的由地方政府与民间企业合资设立的第三形态方式的事业不断陷入赤字破产。据《日经新闻》调查,约七成的第三形态处于累积赤字状态,其中的半数以上事业完全没有减轻赤字的可能。所谓靠导入民间活力来振兴地方经济的政策到处都走入了死胡同。以下,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大阪府泉佐野市的第三形态“泉佐野国际都市”是地域都市开发的一个典型。大约十年前由大阪府、泉佐野市、银行、大型建筑公司合资设立的这个第三形态计划在丘陵地建设,产业都市开发区吸引尖端电子工业的研究机构。作为其中的一环,花费 18.5亿日元的“上乡立体交叉枢纽”(连接关西空港高速公路)于1993年完工。   “泉佐野国际都市”得到大阪府与银行的融资,以 85亿日元买下山林与农地用于开发。但泡沫经济破绽之后,预定进入的企业纷纷撤走,使得这一块用地没法开发动工。“泉佐野国际都市”只好于1995年3月决定放弃开发事业、背负620亿日元破产。   去年二月,大阪府提出方案:由大阪府支付 183亿日元买下用地作为公园,其余的负债由银行自动放弃债权。府议会否决了这个方案;另一方面,因为大阪府在向建设省申请修建交叉枢纽时曾经承诺“由大阪府负责财源”,所以银行方面坚持大阪府应该承担负债。为了清算债务,官司打到了裁判所。   第三形态方式的目的,本来是利用民间资本和管理技能更有效地实施公共事业,但地方政府的行政弊端并不易改变。在这个例子中,本来在泡沫经济破绽之后就知道事业没法继续下去了,却一直没有处理,让负债持续膨胀,直到两年前负债达到 500亿日元才公布事业的破产。   “泉佐野国际都市”又被称为立交枢纽开发方式。本来,开设高速公路的立交枢纽,必须由“国土开发汽车干线建设审议会”审议决定;但八七年以后,只要地方上负担费用就能设立。建设省出此主意,让地方政府和民间企业获得无利息融资设立第三形态开发工业用地,以开发利益充当立交枢纽的建设费。这样一来,全国各地冒出很多开发计划,成立了 31处第三形态开发立交枢纽。与“泉佐野国际都市”一样,许多第三形态不但提供不出枢纽建设费、还得背负更大的开发债务而破产。   去年秋天完工的花费 14.3亿日元的山口县美弥市的中国高速公路“美弥西立交枢纽”又是一例。   第三形态“美弥南部开发”的 8亿日元资本金中,美弥市出资4亿。山口县出资3.25亿,虽说是“活用民间资本”,除了周围的市町村,只有包括农协在内的三家民间企业共出资5千万日元。美弥农协支店连办公桌都没有,市长也承认其为“皮包公司”。这是由市与县政府包揽的形态,原计划在枢纽边的树林里建设流通开发区,但找不到进入的企业只好冻结,由市政府偿还融资。   高速公路立交枢纽间的平均距离约为 11公里,而所谓“立交枢纽开发方式”设立的全国31处立交枢纽,平均距离只有6公里,开车5分钟就到,几乎没有什么利用价值。除了枢纽本体工事外,接续的道路建设与开发用地,浪费了大笔的税金,压迫着地方财政,只有少数卖地的地主与承包项目的建筑公司得利。也有不少地方政府以第三形态方式建造了巨大的办公楼、因入居率太低而陷入累积赤字状态。大阪府与大阪市设立的各个第三形态,为了竞争“西日本最高”而建造办公大楼,很典型地说明了问题。   大阪市为了在面向大阪湾的南港地区建造办公大楼“宇宙塔”,于 1989年4月设立了第三形态“大阪世界潮流中心建筑”,由市政府出资25亿日元,三井不动产等27家公司出资69亿日元。原计划是33层150米高,费用520亿日元,这将变成大阪的新都市中心的中心建筑。   与此同时,大阪府在新开张的关西空港附近的泉佐野市积极推动另一个办公大楼“关口塔”的建造。为此,大阪府出资 51亿,日本开发银行等126家公司出资99亿日元,设立第三形态“临空关口塔建筑”为建造主体。   大阪府发布了“ 250米高度”后,宇宙塔变更原计划,两年后开工建造252米建筑。当关口塔变为255米(56层)后,宇宙塔又变为256米(55层),使得建筑费膨胀到原计划两倍的1090亿日元。据《读卖新闻》1997年8月19日报道,原来负责高度建筑竞争的一位宇宙塔负责人承认:招集入居者是别人的责任,我不管租借户进不进来。   “西日本最高”的竞争后果马上就显露出来:宇宙塔办公楼的入居率只有四成,关口塔的入居率虽有七成仍然没法营利。去年,宇宙塔开张两年后累积赤字为 113亿日元,关口塔开张十个月后累积赤字为23亿日元。为了减轻赤字,大阪府把融资150亿日元变为“建设工事负担金”的补助形式支援第三形态,大阪市则不断地“买下”部分设施。大阪市九五年把收买设施的费用转嫁到“大阪湾填埋关连事业费”,被发觉后在市议会遭到批判;但大阪市第二年又用80亿日元买下一部分停车场,“支援”第三形态。至今为止,府、市双方已经投注了住民的230亿日元税金。破产了的大阪府不得不实施最后的“改革”手段:削减公务员薪水。 与大阪相类似,东京临海副都心的“东京电子港口中心”(建造电子通讯中心大楼)“东京临海副都心建设”(建造三幢大楼)“竹芝地域开发”(建造旅馆与商业楼)的三大第三形态,到去年底累积赤字已达 497亿日元。都是因为入居率远远低于计划的结果。   更有甚者,开张七年以来被认为“连续营利”的运营千叶县幕张新都心的主要施设(国际会议场、国际展示场、活动厅三设施)的“日本国际会议中心”实际上也是赤字经营。中心本身拥有会议场与活动厅;展示场是受千叶县的委托在运营。但中心又把展示场的运营租让给别家、靠委托费( 1995年度为6亿日元)差额补填另外部门的赤字。因为千叶县每年注入的“委托费”,方造成中心“营利”的假象。   千叶县为什么每年花费如此巨额的税金维持这样的第三形态呢?此中心资本金 40亿日元,千叶县出资25%,千叶市出资12.5%,其余的出资来自97家民间企业或团体。但在其六名全职干部中,社长是原通产省副大臣,专务是原千叶县企业厅厅长,常务是千叶市都市局局长,变成了官僚退休后养尊处优的肥缺。千叶县填充赤字的补助金就是为了确保退休官僚的肥缺。当然,第三形态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由各省厅出资维系的各种“特殊法人”,其头目不多是退休官僚吗?由这些“民间人士”组成的各种“审议会”提交的咨询报告往往比政府直接的政策更有“代表性”。这说明了第三形态“民间活力”在为谁谋利。   最近,费工 1兆5千亿日元的联接神奈川县川崎市与千叶县木更津市的东京湾横断道路“东京湾水路”包括(桥与海底隧道)开通了。这是中曾根内阁的三大“民活”项目之一(另两项为国有铁道民营化、关西空港建设),由道路公团、地方政府、民间企业各出资300亿日元设立第三形态“东京湾道路株式会社”为建设主体,完工后交付给道路公团,建设主体的第三形态工不对道路的赤字负责。   建设省强调民间企业对财政的贡献,在资金调达、经营管理方面都借鉴了民间企业活力。实际的事业费大半来自公共资金,由政府包揽, 8千亿来自财政投/融资借债、1875亿来自国家的道路整备特别会计的无利息贷款。   企业界确实在积极推动横断道路建设构想。 1972年,以企业界为中心成立了“东京湾横断道路研究会”,八五年又变成社团法人“日本项目产业协会”,其会长正是新日铁公司的会长齐藤(后为经团连会长)。新日铁于七十年代前期预先买下了木更津市内的山林土地、八十年代卖给千叶县用于开发区吸引技术研究机构。千叶县等投入500亿开发这块土地,只吸引到七家公司,实际只有两家公司签署了土地的买卖/租赁契约。新日铁贯彻的是资本的铁则:不能获利就没有“民间活力”。   政府出资 25%以上的场合规定要接受议会的监督,但经营的内容由于涉及民间企业往往无法公开,直到宣布破产。在“民间活力”的旗号下,第三形态遍及地域/都市开发、观光游乐、商工、交通运输、公共福利等多种部门,多数实际上与“特殊法人”一样,变成由政府补助、融资的退休官僚的“经济补偿”(因为他们在位时不能象私营企业那样为自己设定收入)。在他们的放纵经营下,多数第三形态往往陷入赤字直到破产,而几乎所有的债务都落到地方政府、即转嫁到住民头上;那些吸尽了第三形态利益的民间建筑公司、融资银行、买卖土地的不动产公司可以推脱责任。这就是第三形态的现状和实质,它反映了地方国家政权的颓废与腐败。 所谓 “第三形态”,是指由地方政府与民间企业共同出资、经营的,不同于完全公共或全部私有的组织方式。第三形态在八十年代后期、九十年代前期,由日本政府推导和泡沫经济催动达到高潮。译者其时受雇于日本咨询公司,参加了一些第三形态的设计、调查项目。译文略有改动。
个人分类: 日本社会/政治|835 次阅读|0 个评论
“红色”的八月
热度 1 zuojun 2013-8-31 08:46
本想休几天博,结果被一位小学同学发现了,问我“在忙啥?”。于是,有了“红色“的八月。 这是我从英文翻译过来的标题。It's August in red, not Red August. 英文 “in red” 常用于红色,也用于账目上的赤字。对了,这个月,我的开销远远大于我的收入。月初更新了面向大山的所有“百叶”窗。 The new jalousie windows made me very happy! 高兴之下,一不做,二不休,又维修了面向大海的 所有“拉窗”。虽然是一笔 开销,我把它除上10(年),感到我并没浪费钱。(我不喜欢浪费。我的“价值观”是价钱除以“可用性”或“可用期”。一件我 可以 天天穿的衣服,怎么也值了。不是吗?当然,我不会天天洗衣服,所以,我会买上半打。 ) 月初还买了MacBook Pro。 What a great toy to have! 接下来,还“被” 更新了冰箱。(好友装修,把只用了2年的冰箱换掉。我到处打电话,想为我的旧冰箱找个新家,还上了Craigslist。结果,不到一天, 我的旧冰箱真被人“带”走了。 ) 昨天,我复查了几个血液指标。刚收到医生的电子邮件。他说好 几个指标都“变好了”,问我原因。我想大概是“笑一笑,十年少”?
个人分类: 中文博客|2626 次阅读|2 个评论
关于美国经济的对话
fouyang 2011-3-24 09:45
【这是2006年在网上与网友果关于美国经济的讨论。果是我很尊敬的网友。她的经济见解尤其独到和专业。她的论述部分更有看头,而其余的只是背景而已。 这篇文章是金融危机以前写的。对照这5年来的发展重读一下当时的想法,也挺有意思的。】 【我的贴子】 关于美国贸易赤字:都说美国人不知积蓄,寅食卯粮。但我看来是理智的选择。在目前投资回报偏低的情况下,花钱在消费上实际对经济更有好处。贸易赤字的根本原因是美国的产出比消费低。但是美国的产能是绝对不低的。如果美国开动所有产能,绝对能满足本国消费(总体上说)。但这样世界经济就有产大于求的不平衡了。所以,美国的不平衡是和全球经济连在一起的。更具体地说,美国的过度需求和中国的需求不足是互补的。 另一个佐证:象你所说,过去几年来美元贬值了很多。但是,美国的贸易赤字不但没有降低,而且屡创新高。这说明,贸易赤字可能不是供应(美元发行量和美国购买力)的原因,而是需求(外国基于美元的投资量)的原因。道理很简单。如果外国拿了美元不去买美国产品而是买美国债劵,贸易赤字就产生了。而这里的“储蓄率”(即外国购买美国产品和债劵)的比例和美元汇率是没有关系的,(当然和对未来汇率的期待有关),而是各国自己的经济政策所致。当然,美国欠的债总有一天要还的。当美国信用差到大家都来讨债时,就会有大问题。但目前离怀疑美国还债能力的那一天还差得很远。美国的债务运作还是一个有序的操作。我看不出近期内有崩溃的可能。 关于美元发行:虽然美元与黄金脱钩,但不等于发行美元没有制约。目前美国通胀控制的很好,说明美元的供求关系是平衡的。说美元的增加量都在海外,是典型的煽情。海外对美元的需求不是美国政府能控制的。不管美元发行多少,海外美元的增加和减少是固定的(假定汇率不变的话)。说美国政府利用发行美元在世界上圈钱,是蒙人的话。 关于战争:美国是有穷兵黩武的行为,背后的原因也是见仁见智。但是美国毕竟是一个民主国家,有着相对完善的制约机制。我认为,美国战争造成对国家利益的损害是可能的(而且正在发生)。但是因为战争造成经济问题是不大可能的。 关于美国财政赤字:很多人把美国近年来的财政赤字(特别是布什上台以来)归于美国行政的倒行逆施(减税和战争)。但是如果看具体数字的话,大部分的赤字是来自经济状况(及其对未来的估计)。将来的退休和医疗花费也是一个大问题,但不见得就没有解决的办法。我认为,财政赤字肯定对经济是一个负面因素。但是并不一定是美国的绝症。从里根八十年代大幅度增加财政赤字以来,认为赤字将导致灾难的说法一直不断。但是至少到现在,美国的经济并没有出轨的迹象。 这年头,投资的确回报很低,风险却大。这个我也很头痛。各位有何高见,我洗耳恭听。 好了,砖头抛了,砸玉吧! 【果的贴子】 虽然不是玉,但忍不住讲两句 对原文我直接跳过不看。 对封闭经济比较熟,但对国际经济不很熟(但有未到完全不熟),一般我都很害怕发表这方面的意见因为实在太复杂(指的是有不同因素,而偏重这种而不是那种会导致非常不同的结果),我未到火候可以三言两语讲清问题和大家的意见的不同点。 以下的解释是基于人是理性(最大快乐,不是最大期望回报)的假设,i.e.标准的经济学假设。 引用: 在目前投资回报偏低的情况下,花钱在消费上实际对经济更有好处。 我们分配钱是不止看投资汇报(另外,目标不是为了“对经济有好处”,而是经济的好坏是这些个人决定的总体效果):看这个回报的persistent的程度,看我们对明天的消费所带来的快乐在今天看来的折扣,还有你的快乐曲线的“弯曲”程度。如果你把这个投资回报低看成是given的,那么个人来说,消费是理智的,但是人人这样对经济有没有好处就很难说。如果想到,这个低投资回报可能还是反映了人口的变化情况,那么就更加毛骨悚然了:随着退休人士的比例增大,劳动力在生产因素上的比例减少,而生产会是更加资本集中的,而一般而言(尤其美国这么成熟的经济,economics of scale的机会都估计已被利用了),资本在生产的比例越大,资本的marginal productivity越小,而资本的回报率是在基于在它身上的。但能不能因为这样低的回报而不投资?不能,因为这是退休人士比例增大而导致的,低回报也要储蓄以防退休。 引用: 而这里的“储蓄率”(即外国购买美国产品和债劵)的比例和美元汇率是没有关系的,(当然和对未来汇率的期待有关),而是各国自己的经济政策所致。当然,美国欠的债总有一天要还的。当美国信用差到大家都来讨债时,就会有大问题。但目前离怀疑美国还债能力的那一天还差得很远。美国的债务运作还是一个有序的操作。我看不出近期内有崩溃的可能。 道理一半一半。美国现在这样的确有其他国家(主要是中国)的因素。中国以出口来boost growth,然后把得来的钱都买美国国债上。但借的钱是要还的,除非美元大幅度贬值(我不知这个会对美国有什么影响,可能很坏,主要是通涨,如阿根廷,或英国80年代那次,或是有办法消除。但其穷的债主肯定遭殃),否则,对于美国人来说不是好事。不用美元崩溃。现在中国是买债券,但已经看出中国是不满足于这样,已经是开始买公司了。债,就是对将来消费的claim(除非已经打算违约),在产出一定情况下,如果产出所投入的资本是以债为主,那么美国每年会有一段可观的时间是为中国日本打工了。 另外,美元不是普通商品,不是供求关系那么简单的。我更倾向于它是一种媒介:使现在和将来消费分配变得可能的技术,使不同人的消费和他们现阶段收入不完全相符的技术。与其看“印”的“供”和“买”的“求”,不如从另一个角度看:“lend”的“供”和“borrow”的“求”。 关于美国政府能不能“控制”其他政府对美金的“需求”,不清楚,但可以控制“来源”:提高利率(当然这会提高其他人,本国和外国对国债的需求),大家更加愿意储蓄,减少消费--只是这的确复杂:大家减少消费的总额,但可能被迫更加买中国的便宜的产品,这有效与否,又要一番对各种产品的elasticity的估计了。 我对以上的也是非常粗浅的看法,因为离专业有点远(其实是懒的借口。。。)。比较权威的国际经济(尤其是资本方面)学家是Paul Krugman和Nouriel Roubini,两者都对东南亚和阿根廷的危机研究很深,PK预告了两场危机(而且不是那种年年讲直到一年终于发生那种,都是预告不久后发生--当然,有人说是self-fulfilled prophercy),而PK对美国的预告大约有两年(大约是第三次tax cut带来的非常大的赤字,他开始担心赤字问题,而一年后这个担心现实后再经常说美金的前景)。当然你可能因为他的政治立场有所保留。NR是很少发表非经济意见的,而他也是非常悲观。 Nouriel Roubini 美国的赤字战争开支是一部分。看具体数字的话 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 如第三章中,可以告诉我们军事,医药和利息是占大部分的开支增长:1994-2004年的平均medicare的年增长率是6。4,2004-2005年的年增长率是12。0,而军事同期分别为4。9及8。7,利息为-2。3及14。8。 而这些占GDP(不是政府开支)在2005及2006年的比例是:medicare: 2.7;军事:4.0; 利息:1。8。可以看出,军事增长的速度(加速度)是没有其他那么快(虽然比起其他也算很快的惊人了),但由于本来的比例就大,所以由它增长带来的增长也是可观。而利息虽然占的比例不大,但“加速度”非常可观(由年增长率为-2。3到14。8)--而利息偏偏就是由赤字引起的。至于social security,倒是增长及加速度都不那么突出:10年平均是5。6,2004-05是6。7。至于我强调“加速度”是因为平稳的增长是可以预计的,一般是由人口结构而带动的,倒是“加速度”是一种风险--当然,人为的风险也是风险。当然,1994-2004年是两个政府的平均,也有那个4。9是克林顿六年9,然后布殊前四年几乎是零,得出,只不过这和那一年之内变成8。7不大相称。 倒找不到收入的增长。 另外,social security是有一个trust fund的,80年代Greenspan提出的,一直到现在还是收入比支出多出一部分,而那部分是用来应付baby boomer退休时这个program支出大于收入的情况的。可惜在2001年,被当作是surplus用来减税了(具体程序更加复杂,但大致如此),以后social security的赤字被放入政府赤字也是活该。 medicare花费是大问题(mediaid的花费是负增长),现在几乎没有人能有好办法。 里根时的情况与现在不一定相同,起码人口结构比较优胜点。如果不放开移民,延长退休时间也不错。其实现在大家这么长命,做到75岁退休一点不过分。 【我的贴子】 哇,你这个“讲两句”够分量! 在回应之前,请允许我加几句(本来应该加在原贴上的)说明:我不认为经济学上的事可以全面地分析(至少我绝对没有这个本事)。我的观点,和其他人一样,只是一个片面。而且本文中的观点,出于讨论的目的,基本上是“唱反调”性质的。这不等于我认为被评论的文章没有可取的地方。 1。我并不是说个人在消费和投资之间的选择有着复杂的经济学考虑,而是说影响这种选择的政策。比如目前美国的低利率就是鼓励消费,压制投资的做法。从联储会决定利率的动机来说,我以上的“全球平衡”的考虑也许适用。但是这种决定也是受经济和市场规律的限制的。联储会没有实力与市场共识抗衡。所以投资回报低也是低利率的重要原因。你说的“低回报也要储蓄以防退休”从个人层次上讲是对的。从国家讲,也是对的。但是国家也有原因可能不储蓄,比如对未来经济成长估计乐观,或者缺乏政治上的纪律性。 2。“但借的钱是要还的”是对的。但它对个人和对国家有不同的含义。对个人来说,收入是固定的。要还钱,就要压缩其他开支,也就是要suffer。对于国家来说,其产出不是固定的,而是受需求制约的。特别是美国大量生产的高科技产品,成本中主要是研发,行销等花费,制造费用比例很低。所以增加生产的边际成本很低。等到大家来讨债的时候,或者是大家拿钱买美国货,或者是美元贬值而使美国人买不起外国货,总之对美国货的需求会增加。这样美国通过增加产能就可以应付,不用削减自己的消费(近似地说)。 3。对于外国买美国公司的问题,我不是很清楚,里面涉及到很多因素吧。但是八十年代末也有日本大举收购美国公司和房地产(包括好莱坞的制片厂和纽约的著名大楼)。现在看来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并不大。 4。美国可以通过利率来控制美元的供求。但这对国内国外的影响是一样的。我的原意是说美国政府没有办法把增发货币的后果都弄到国外去,只坑外国人而不影响国内经济。 要走了,以后再加吧。
个人分类: 政治经济|2893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议奥巴马的3.6万亿美元预算和1.75亿美元赤字
黄安年 2009-3-3 09:34
小议奥巴马的 3.6 万亿美元预算和 1.75 亿美元赤字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3 月 3 日发布 近日奥巴马向美国国会提交了 3.6 万亿美元财政预算案 , 和财政赤字可能高达 1.75 亿美元的估算 , 创下了两项美国历史之最。按照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资料 , 美国 2008 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估计为 13 万亿美元。这就是说财政预算为美国 2008 年 GDP 的 27.7%, 而财政赤字达 2008 年 GDP 的 13.5% 。 人们关注的是奥巴马如此庞大的财政预算能否带领美国走出危机 , 这笔预算资金从哪里来,能否保证到位 , 美国的赤字由谁来负担 , 能不能真的减下来? 首先在军事方面,奥巴马准备在 2010 年 8 月前从伊拉克撤军 , 同时又将相当数量的军事力量转到阿富汗,这等于从以伊拉克为主阿富汗为辅的两个战场,变为以阿富汗为主伊拉克为辅的两个战场,搞得不好费用有增无减,并不会像预算那样会将军费开支省下来。伊拉克战场已经成了美国第二个越南战场 , 美国国防部长已经声称到2010年是否全部撤军还得看情况 , 为继续赖在那里找借口。阿富汗多半将成为美国的第三个南战场。阿富汗历史上有过三次反英斗争胜利的光荣经历,又有 1979-1989 年抗击苏联霸权主义的斗争经验 , 那场战争导致了苏联霸权的衰落。阿富汗塔利班武装是美国最初扶植起来的 , 现在他们有对付美国佬的斗争经验 , 美国有金钱,他们有的是时间 , 看谁都斗得过谁,很有可能的是 , 美国在阿富汗花了大把大把的钱 , 落得个当年在越南那样的失败下场。 其次,在应对金融危机蔓延方面,奥巴马已经投下了历史上最大的救援资金 , 然而迄今经济依然下滑,危机仍未见底,第二波金融危机已经开始 , 汽车工业等实体经济危机压力加大,对奥巴马的信任度已经开始减低。为了挽救危机 , 奥巴马势必要加大投入 , 即使举债在所不惜 , 结果很可能需要追加预算和大幅度增加赤字。 第三 , 奥巴马承诺的改变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 , 能否奏效还是一个问题。以医疗保健为例 ,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已经进退维谷成了老大难问题 , 他的前任民主党克林顿总统未能有效解决。现在奥巴马准备投入 6,300 亿美元的国家医疗保障计划,搞得不好有可能胎死腹中。他出师不利,连个卫生部长迄今还没有落实 , 空头支票已经开出来鼓舞人心 , 不过要落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奥巴马说 国家医疗保障计划无法让每一个美国人都享受到,其实每个人都享受的全民计划从来不是美国的传统 , 从杜鲁门到克林顿从来没有兑现过 , 在经济困难时期,要兑现全民医疗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第四,作为预算中最具雄心的提议,奥巴马计划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强迫污染方购买排放许可是个长期设想而不是在这个财政年度可以立竿见影的事,是一种期望,而不是马上可以兑现的,它解决不了本年度增加财政收入的紧迫问题。相反,大规模教育投入是要花钱的。 第五 , 向富裕家庭和企业增税方案不是藏富于民而是有点劫福济贫的味道,这一方案的推行必将遭到美国共和党人的强烈抵制,从而加剧了两党的政策分歧。奥巴马已经开始使用激烈的抨击特殊利益集团的口吻,虽然受到下中层阶层的拥护,但是在美国拉动消费和推动经济复苏毕竟要靠企业主、银行家和相对富裕的中产阶层。从 2011 年开始,年收入超过 20 万美元的个人和收入超过 25 万美元的夫妇要缴纳更多税的做法也将会失去那些中产阶层中部分群体的支持。 由上几项主要收支的评估来看 , 如果处理不当 , 奥巴马政府的财政预算将继续追加,财政赤字将继续增加 , 而实际成效恐怕连奥巴马自己也说不清楚,因为预期成果要到 10 年后才看到 , 那时奥巴马任期早过了 , 他没有必要对此负责了。 附报道 : *************************** 奥巴马提交 3.6 万亿美元财政预算案 美国总统奥巴马 (Barack Obama) 周四向国会提交了一份 3.6 万亿美元的 2010 财政年度预算案,称预算案意在和混乱的过去决裂。预算案包括扩大政府活动,向富裕家庭和企业增税,削减那些从他所称的一个极度不负责任时期受益的部门支出。 这份预算案是联邦政府数十年来最有雄心的政策措施之一,包括对联邦政府重新安排以提供全国医疗保险,推动能源经济减少对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加大联邦政府对教育的投入。 美军从伊拉克撤军可能会结束一个战场的战争,而另一场战争可能会在阿富汗再度升级。为了提供资金,年收入超过 25 万美元的美国家庭和大量企业都将支付高昂的费用,但奥巴马恳请美国民众接受过去犯下的错误,作出重大牺牲。 奥巴马周四早间说,我们需要坦率接受正不断增加的成本,因为这才是我们努力应对眼前艰难抉择的方式。我们面临着一些艰难的选择。 奥巴马将美国目前的经济问题归咎于前任政府,怪罪于美国失去了方向。他的预算案预计, 2009 年联邦预算赤字将达到 1.75 万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 12.3% ,比例之高是 1942 年美国全面陷入二战以来从未出现的。 奥巴马在 134 页预算案的简介中表示,这次危机既不是正常商业周期扭转的结果,也不是一次历史意外。我们之所以会到现在这个地步,是因为此前那个极端不负责任的时期;从美国一些最大企业的高管到华盛顿特区身居高位的权要,私人和公共机构都未能幸免。 奥巴马在预算案中称,政府计划到 2013 年将预算赤字降到 5,330 亿美元,但随着婴儿潮核心人群开始领取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福利,届时赤字会开始再度攀升。 这份预算案的推出可能预示着华盛顿会出现一场多年未见的最为猛烈的政治斗争,而且会在多个战场打响。数分钟内,共和党议员就开始指责预算会引起阶级冲突,可能使美国在未来数年陷入衰退泥潭。商业游说组织则早在预算案公布之前就已准备迎战。甚至民主党议员也可能反对对农业和此前屡试屡败的其他项目削减预算。 预算案还拨出了一笔 2,500 亿美元的资金以完成奥巴马救助金融市场、稳定银行体系的工作。这笔资金在国会已经批准的 7,000 亿美元救助资金之外,而且金额可能还会增加。预算案明确指出,这笔准备资金将用于杠杆收购施压银行业帐面的问题资产,总计 7,500 亿美元的资产收购。这可能意味着原先救助规模最后会增加一倍。 奥巴马提议大举增加教育经费,包括将面向高等教育的贝尔奖学金 (Pell Grants) 和通货膨胀相关联,并将这个大众奖学金转型为一个自动的权利项目。作为政府更为广泛扩大基础设施投资计划的一部分,高速铁路也将获得每年 10 亿美元的预算,即便奥巴马 7,870 亿美元刺激计划已经包括了这方面资金。 国防部 2010 年预算将增加 204 亿美元,较 2009 年增长 4% ,虽比不上布什当政时期的增速,但可以满足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增兵需要。按照奥巴马的要求,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 2009 年剩下时间的预算为 755 亿美元,明年则还需要 1,300 亿美元。原因是奥巴马虽然打算在 19 个月内从伊拉克撤军,但计划将大部分撤出的部队部署到阿富汗。 作为预算中最具雄心的提议,奥巴马计划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强迫污染方购买排放许可。经过这些努力,到 2020 年美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比 2005 年减少 14% ,到 2050 年将减少 83% 。排放许可将从 2012 年开始出售,在 2019 年之前可望收入 6,460 亿美元。政府将从这笔钱中拿出 5,257 亿美元用于奥巴马签署的劳有所得家庭扺税计划,每对有工作的夫妇可以享受 800 美元扺税额。剩下的 1,200 亿美元则投入到清洁能源技术上。 奥巴马承认,他那 6,300 亿美元的国家医疗保障计划无法让每一个美国人都享受到,但他表示这将只是个开始。 为了筹措预算所需资金,奥巴马明显已选好了这场博奕中的赢家和输家 -- 首先就是要拿富人开刀。奥巴马用带着怒气的民粹主义口吻(这是他在选战中尽力避免的)写道:为了给富人和有后台的人实施巨额减税,我们牺牲了教育、清洁能源、医疗保障和基础建设投资。在面对此番景象时,华盛顿忽视了中产阶级在强压之下举步维艰 ... 挣钱并没有错,但容忍政策倾斜到让如此少的一部分人一直独占好处就不对了。 如此说来,这份预算计划可视为一种报复。正如所料,从 2011 年开始,年收入超过 20 万美元的个人和收入超过 25 万美元的夫妇要缴纳更多税 -- 在 10 年内为政府多贡献 6,560 亿美元。仅提高所得税率一项就可以增收 3,390 亿美元。对个人免税和分项扣除进行限制将增收 1,800 亿美元。提高资本利得税率将增收 1,180 亿美元。原定于明年取消的遗产税将被保留下来,对个人继承遗产超过 350 万美元 -- 夫妇继承超过 700 万美元 -- 将征收 45% 的遗产税。 企业也将受到影响。通过限制跨国企业对海外利润进行避税,估计政府可以在未来十年内增加 2,100 亿美元收入。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的经理人将另外贡献 240 亿美元,今后他们的收入将按所得税率纳税而不是资本利得税率。石油和天然气公司受的打击会特别大,他们所享受的多种税收减免将被取消。 联邦政府将接手大部分助学贷款。经营管理式医疗的公司将失去因提供医保计划而获得的补贴。经营收入 50 万美元以上的农场主获得的补贴将逐步取消。联邦政府将不再为棉花储备提供资金。 奥巴马公布预算计划时称,有时候你可以负担得起装修房屋的费用。但有时候你需要将注意力放在重建地基上。眼下正是该重视地基的时候。 Jonathan Weisman http://chinese.wsj.com/GB/20090227/bus111621.asp?camp=globe ********************************************** 经济学家预测美国经济衰退或延续到 2010 年以后 2009 年 03 月 02 日 17:22:01  来源:新华网 2009 年 3 月 1 日 股神遭遇最糟糕投资年 2 月 28 日,美国亿万富翁沃伦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公布年报说,去年第四季度投资收益骤降 96 %,全年表现为巴菲特 1965 年接手公司以来最糟糕纪录。这是 2008 年 5 月 19 日在德国法兰克福拍摄的巴菲特出席新闻发布会的资料照片。新华社 / 法新 新华网纽约3月1日电 数位著名经济学家1日在《纽约时报》上撰文说,美国本次已历时15个月的经济衰退很有可能延续到2010年甚至以后。 哈佛大学金融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表示,不排除两年之后经济持续暗淡的可能性。 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斯蒂芬罗奇预计,美国经济直到2010年后期或2011年初期才会再次开始扩张。 《金融危机的根源:央行、信贷泡沫和有效市场谬论》的作者乔治库珀说,技术性衰退将在今年年底结束,但范围更广的信贷周期对经济的拖累则可能持续到2010年以后。 纽约大学教授努里尔鲁比尼预测,经济衰退总共将历时36个月。他认为,经济走势或将不遵循U型,而更可能出现萧条时期的L型。 相比而言,前美联储副主席艾伦布林德和前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主席威廉普尔则较为乐观,他们预测,美国经济将在今年年底出现转机。 《格兰特利率观察家》编辑詹姆斯格兰特说:现在(股市和房市)的价格处于低位虽让人痛苦,却是市场本身的反弹契机在你发现之前,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或已走上反弹之路。 但经济学家们也预测,经济即使出现反弹,力度也将很微弱。 据美国商务部2月27日公布的数据,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去年第四季度按年率计算下降6.2%,降幅远大于原来估计的3.8%和分析人士预期的5.4%。约占美国经济70%的个人消费开支下降4.3%,降幅创近30年之最。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9-03/02/content_10929291.htm
个人分类: 美国问题研究(07-11)|332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8: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