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随机过程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一个简单的马尔可夫链
热度 2 zjlcas 2011-12-1 15:04
一个简单的马尔可夫链 在一个随机过程中,如果事件发生概率在t时刻所处的状态为已知时,它在t + 1时刻只与t时刻的状态有关,而与之前所处的状态无关,则称该过程具有马尔可夫性。 时间和状态都是离散的马尔可夫过程称为马尔可夫链。马尔可夫链在经济学,社会学,生命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这里举例说明。 例子: 姜华平、陈海泳对某城市2002年居民出行方式所占比例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公交车bus,自行车Bicycle,步行walk,其他other 19%, 14%, 56%, 11% 本时期各出行方式转移概率如下表(%) bus bicycle walk other Bus 90 4 2 4 bicycle 7 86 1 6 walk 8 7 80 5 other 10 2 3 85 假设该城市居民每天出行总人数为468万人次,出行人数不变,各出行方式的转移概率也不变, 问题: (1) 预测2006年该城市乘公交出行的人数 (2) 经历足够长的时间,求出行方式的比例是多少? 解: ## 分析:这是一个时间齐次马尔科夫过程,可根据转移矩阵的初始定义进行推断 ## 第一问 ## 根据题目写出转移矩阵 T - matrix ( c ( 90 , 4 , 2 , 4 , 7 , 86 , 1 , 6 , 8 , 7 , 80 , 5 , 10 , 2 , 3 , 85 )/ 100 , nrow = 4 , ncol = 4 , byrow = TRUE ) # 初始矩阵 p - matrix ( c ( 19 , 14 , 56 , 11 )/ 100 , nrow = 1 , ncol = 4 , byrow = TRUE ) ## 下一年的概率应该为当年分配概率和转移矩阵的乘积 ## 2003 p1 - p %*% T ## 2004 p2 - p1 %*% T ## 2005 p3 - p2 %*% T ## 2006 p4 - p3 %*% T ## 2006 年乘坐公交车出行的总人数应为 res - 468 * p4 ## 第二问,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通过对转移矩阵的平衡状态近似求解 ## 初始化一个空向量 s - c () ## 假设一个人在初始时刻选择 1 公交车出行 s - 1 ## 则其在 t1 时刻选择任何一种出行方式的概率如下 T , ] ## 但是他选择的出行方式可以是随机的,故用 sample 按照前一个状态的概率,随机抽取一次 res - sample ( 1 : 4 , size = 1 , prob = T , ]) ## 抽取的结果,就是 t1 时的状态 ## 而 t2 时的状态只受到 t1 时状态的影响,因此又回到 T ,] ,至此完成一次模拟 ## 每一次抽样都是只受到前一次抽样的影响 for ( j in 2 : 50000 ) s - sample ( 1 : 4 , size = 1 , prob = T , ]) ## 在进行多次模拟后,马尔可夫链逐渐收敛。 ### 模拟 50000 代的概率分配如下 res - table ( s )/ 50000 names ( res ) - c ( "bus" , "bicycle" , "walk" , "other" ) ## 题外 ##### 无论假设 s = 1,2,3 还是 4 ,进行多次模拟后,所得的结果是非常接近的。这也表明,马尔可夫过程的平衡状态与初始值无关。
个人分类: 统计分析|27359 次阅读|5 个评论
谈概率论的训练及其它(五)——结语和愿景
热度 3 zhouda1112 2010-11-25 13:18
我想上述四篇《谈概率论的训练及其它》不可能很全面地讨论关于概率论学习和研究的情况,但我想要点可以总结为两条,也就是Durrett教授的书中提到的:学习概率论有两只手,一只手是对概率的直观培养;另一只手是对数学基本功的训练。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现在概率论处在一个比较特殊的阶段,一方面,我很相信很多人还是能认识到对随机现象进行定量的描述是一件非常重要且有前景的事情;另一方面,很少有人愿意耐心学一些稍微深入的概率论的内容。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特别是跟近几十年来数学的发展路径有关。我们注意到,不管从事什么种类的科学研究,人们对于微积分和方程的运用已经习以为常。经过大学数学,甚至高中数学的训练,微积分变成了一种通行必备的研究技能。我想,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那个年代的数学跟科学特别是物理学始终保持密切的关系。现在当然很难想象念物理、化学的学生像对待微积分和微分方程那样地去学随机积分或者随机微分方程。我愿意相信,还是时机未到的缘故。有位教授对我说,十几年前,你看nature上的文章,多半是在讨论方程;现在你再来看,对随机过程的讨论已经越来越多了。正是看到了这种趋势,我才坚定地选择随机过程作为自己的专业,才坚定地为大家介绍或者解答概率论的相关问题。 在北大,本科的应用随机过程课程已经几乎要变成数学学院选课人数最多的课程了,因为有很多外专业的学生来听课。不奢望有大批大批学子以概率论为毕生专业,就像并不需要那么多人学习数学专业一样。只希望大家能在本科概率论的基础上再往前迈一两步,了解一点随机过程的知识。希望到时候马氏链这样的知识也成为大家研究工具箱里面的常规武器。
个人分类: 概率论基础课堂|6753 次阅读|4 个评论
谈概率论的训练及其它(四)——理论研究
zhouda1112 2010-11-22 11:29
说实在,自己在这方面没有什么发言权。但是为了完成自己的系列文章,也只能硬着头皮写下去。我尽量把我有把握的事情写出来,也谈自己的真实体会。 我不止一次的跟大家谈过,基于公理化,概率论是一门不折不扣的数学。怎么理解这句话?也就是说,研究概率理论,跟研究几何、代数、分析等等传统数学分支在本质上没有差别。它同样包括非常抽象的概念、复杂的运算论证和对美的数学结构的追求。在这方面,大家一定要引起充分的重视,因为包括我自己在内,还有我接触到的很多同学,大家在选择概率作为专业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概率论的这一核心属性。以至于很多人到现在,仍然不能区分统计和概率的差别。我个人认为统计学是可以跟数学并列的一门学科,它的价值取向和研究手法跟概率论是非常不一样的。 如果大家意识到了概率论的数学属性,那么我想只要大家看看你们学微分几何或者代数的同学如何训练自己,那你的方式多半于此类似。类似并不是指课程上的类似,而是训练模式上的类似。比如,你需要通过大量的习题演算训练自己的基本功,而这种训练即便到了博士阶段也不应懈怠。 那么,谈完了概率的数学属性,接下来聊聊它个性的一面。我也跟大家讨论过,概率论很讲究物理背景。这使得大致上,概率论的研究大多情况下是专注在具体模型。并不是说它没有那种抽象的理论,在随机分析领域这种工作还是相当之多的。但是相比于传统的那几门数学老大哥来说,概率论的这个特点还是很突出的。所以,概率论里面,很少说有某个问题或者猜想作为领域公认的大问题。不像传统数学当中,有诸如黎曼猜想、庞加莱猜想、费马达定理之类的明星问题。概率论研究中也有大问题,比如渗流模型的临界值问题,但这些问题的效应还是局部的,即便它的难度或许不亚于种种大的猜想。 所以,概率论的研究很强调计算的功底,这里的计算当然不是简单的数字运算,而是很多不等式估计、极限运算等硬分析的功力。所以大部分概率论的工作都是脚踏实地在地上爬的研究。 我想我也只能介绍到这儿了,本来应该把概率论的一些重要的研究分支列出来,但自觉还是慎重为妙,还不如把概率论的相关期刊介绍给大家,大家从中体会比较好。这些期刊我曾经贴过,是从新加坡国立大学Rongfeng Sun博士那里摘录下来的。供大家参考。 概率论相关期刊 以下信息摘自新加坡国立大学Rongfeng Sun博士主页 http://www.math.nus.edu.sg/~matsr/journals.html Some Probability Related Journals: Alea (Electronic Journal) Annals of Probability Annals of Applied Probability Annales de l'Institut Henri Poincar - Probabilits et Statistiques Advances in Applied Probability/Journal of Applied Probability Bernoulli Communications in Mathematical Physics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in Probability Electronic Journal of Probability Journal of Functional Analysis Journal of Statistical Mechanics: Theory and Experiment Journal of Statistical Physics Journal of Theoretical Probability Markov Processes and Related Fields (articles not accessible online) Potential Analysis Probability Surveys Probability Theory and Related Fields Random Structures and Algorithms Statistics Probability Letters Stochastic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Stochastic Process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Theory of Probability and its Applications
个人分类: 概率论基础课堂|6769 次阅读|0 个评论
谈概率论的训练及其它(三) ——应用研究
zhouda1112 2010-11-19 14:56
结束了上两篇的讨论,基本上概率论的基础学习就告一段落了。根据大家的研究领域不同,紧接着的训练就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过程。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做应用概率方面研究的一些情况。考虑到自己从事的是应用概率方面的研究工作,所以可能介绍起来要方便一些。 关于应用数学的概念在国内存有争议,这里,我谈论的应用概率,主要还是区别于理论概率而言。大家根据我们接下来的讨论逐步理解吧。 现在几乎各行各业都在或多或少地利用概率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但是不同的行业对于概率论的态度大相径庭。其中,我个人认为对待概率论态度最严肃的学科是金融和计算机科学,传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虽然也在大规模的应用概率论,但是传统科学最喜欢的数学还是微积分等经典的数学物理方法,概率论更多的只是作为一种对噪声的补充描述,基调还是微分方程。当然可喜的是,在一些学者的推动下,这种现象有所改观。 如果您希望从事概率论在传统科学(理化生)的应用研究,这里推荐两本书 1) Gardiner - Handbook of stochastic methods 2) Van Kampen- Stochastic processes in Physics and Chemistry 个人觉得这两本书基本涵盖了在传统科学研究中所需要的概率方法。 下面重点来谈谈金融和计算机科学。 按照美国西北大学概率学家徐佩教授的话说,用概率论研究金融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因为概率论当中的很多概念在金融市场上有非常好的对应。比如鞅(Martingale),就对应了金融市场的有效性。可在其它领域看来,鞅是个非常陌生的概念。基本上现在金融数学专业的学生都会大把大把的学习概率论,特别是随机微分方程。我的同学这段时间找金融方向的工作,笔试的时候经常会要求掌握Ito公式,会解简单的随机微分方程。毫不夸张地说,概率论是现代金融学的基本语言之一。大约在两年前,我在北大听一个在香港中文大学任职的校友做报告,大体是用随机分析里面非常高深的Malliavin积分理论研究金融定价问题。 所以,大家如果有志于这方面的研究,得在概率论,特别是随机分析的学习上下功夫。这方面我的功夫也差得远,但从同学那里推荐来几本书,介绍给大家: 1) 哥伦比亚大学Shreve教授的《金融随机分析》上下册,已经有中文版。 2) 苏联著名概率学家Shiryaev的《随机金融基础》上下册,也有中文版。 如果说金融数学当中的概率论更侧重连续轨道方面的内容,那么在计算机科学中派上大用场的更多是离散概率。这也是容易理解的,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方式就是离散的。这方面我的师弟单治超(同样是科学网博主)会更有发言权,他在位于西雅图的微软研究院学习生活过,而那里是这方面研究的重镇。希望他能有机会给大家作更专业的介绍。我的理解,现代计算机科学重视概率论,主要还是因为随机算法的兴起。大家知道,经典的一些数值计算方法很害怕具有多个极值的最优化问题,而基于随机扰动的模拟退火算法却能提供很好的解决办法。更有时下一些高维系统的计算问题,传统方法束手无策,但是运用基于马氏链的MCMC等随机算法,却能解决很多过去解决不了的问题。随机算法随之而来了很多理论和应用上的问题,有本非常出色的杂志叫做random structures and algorithms,上面的文章大多是这方面的工作。 比较郁闷的是,相较于随机分析,离散概率论很难有比较统一的研究方法,这主要是基于离散结构带来的不便。所以一般来说,掌握离散马氏链方面的知识,就算是基本的先修知识。大部分的精力是需要大家花功夫持之以恒地去学。不过这里还是推荐一些读物: 1) Bremaud- Markov chains: Gibbs fields, Monte Carlo simulation, and queues 2) 龚光鲁,钱敏平:应用随机过程教程及在算法和智能计算中的随机模型
个人分类: 概率论基础课堂|9744 次阅读|1 个评论
谈概率论的训练及其它(二)——研究生课程
热度 2 zhouda1112 2010-11-15 19:53
上次讲到本科阶段之于概率论学习的一些课程准备。其要义是两个,一是要培养对概念的直观理解,二是要多动手进行具体的演算。 今天简单聊聊研究生的基础课程学习。跟本科一样,我们不仅要学概率方向的专业课,也要学习一些数学基础课。关于数学基础课,我也说不好要学到什么份上,因为基础当然是打得越宽越好,但是人的精力和能力有限,不可能什么课都百分百投入去钻。个人意见,如果要挑一门最重要的,我的意见是《泛函分析》。本科我们也学泛函分析,研究生会更深入地学。特别是算子半群理论,它同样是现代概率论的基本语言。 下面重点讨论概率专业课程。专业课程里面,最基础的课程大致上有高等概率论,随机过程论,随机分析学以及高等统计学。其中,学概率的同学往往容易忽视高等统计学的学习,认为那对于以后的研究没有用处。我的个人意见,一定不要忽视统计学的训练,原因我在后面再讲。先还是一门门课来看: 高等概率论:可以理解成基于测度论语言的概率论。在很多学校,学习高等概率论的过程就是学习测度论的过程,也就是说,对于测度论的基本训练是在这门课当中穿插完成的。今天我想尝试从概率论的需求角度,谈谈测度论大致要学些什么?大家知道,概率论本质上是对随机事件的发生可能性赋以一种合理的度量。那么,在数学上我们要将事件这个概念抽象化,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从集合论讲起,利用集合论的语言,我们把事件表示成某个集合中的子集而已。进一步,对于事件我们总免不了要进行一些运算,这时就有必要考虑由这些事件组成的集合,即集合的集合,在测度论中叫做集合类。随后,就是要对事件进行度量,也就是赋以相应的概率测度。这当中有很多技术细节,主要是围绕如何在一个空间中构造测度来进行的。总之,测度论的第一步就是要把测度空间建立起来。后面的故事,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因为概率论中多半是考虑随机变量,所以引入可测函数的概念;由于要考虑期望,所以引入测度积分的概念;由于要考虑条件期望,所以要学符号测度和R-N导数的概念;由于要考虑多维随机变量、联合分布以及独立性等问题,所以要引入乘积空间。所以,测度论的知识要点都是跟概率论的需求对应着的。 测度论的部分结束之后,高等概率论还有一大块内容,统称为极限定理。更具体的说,就是研究独立随机变量和的极限定理,大致上分为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当然,学这两部分,会衍生地学一些其它知识,这里就不多提了。 总之,高等概率论的最重要任务,是用严格的测度论语言把在本科学的初等概率论的知识重写一遍,由此迈入现代概率论的门槛。 随机过程论:当然你也可以说这门课是用测度论的语言把本科学的随机过程的内容重写一遍。这门课的主要内容还是学习马氏过程,虽然会有个别例外(比如鞅)。首先,离散时间离散状态马氏链,这是最简单的,也是本科就大致能学懂的部分;然后,连续时间离散状态马氏链,国内也叫Q过程;接着,要学习连续时间连续轨道马氏过程的一个基本模型布朗运动。也就是说,这三种模型组成了随机过程论的基本内容,基本上每一本教材都会涉及。至于其它部分,那不同的教材就有不同的倾向。总结起来会有这么一些:鞅论,遍历论,马氏半群理论,随机积分等等。我想,这几部分都需要概率专业的同学掌握。考虑到《随机分析学》和上述部分重叠,所以对于它们的学习可以采取渐进的策略。 随机分析学:很多高校并不开设这门课,虽然这是概率专业必须要掌握的内容。随机分析这门课,主要是学习随机积分,进而学习随机微分方程。这部分也可以理解成布朗运动的推广,因为这部分都是在讨论连续时间连续状态的过程。这部分也是概率论当中理论发展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分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应该说,这三门课奠定了研究生概率论课程的基石。回到高等统计学,它的学习是对测度论以及概率论知识的一次检阅,也是对其概念更深的一次体会,统计不仅仅是概率论最直接的应用,是直接跟随机现象打交道的先锋,所以更是推动概率论发展的主要动力。 另外,研究生的概率训练还会有一些别的课程。但是,概率论的学习更多的是在处理具体模型,那种抽象的理论不多。比如,Levy过程(分枝过程),点过程,随机图论,排队论,粒子系统等等。从这个就能看出,概率论和随机过程是非常联系物理背景的,它更多的是针对某类具体模型而展开的研究。这为我们带来的学习便利是,能比较快的完成基础课程的学习,不利的一面是针对不同的问题,就还得不断充电。 总的说来,今天主要再跟大家讨论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大致上最核心的就是4-5门课。市面上的教材也很多,从使用的面来看,还是Rick Durrett教授的Probability: Theory and Examples概率论和随机过程论的基本教材,随机分析的教材最流行的是Bernt Oksendal的Stochastic Differential Equations。如果大家想把理论基础打得更深,WIsconsin的Kurtz教授有本Markov Process: Characterization and Convergence很著名,这本书比较理论,啃下来是不容易的,读之前要慎重,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读。
个人分类: 概率论基础课堂|10412 次阅读|1 个评论
随机过程的轨道分类
热度 1 zhouda1112 2010-7-8 19:47
刚刚参加完纪念许宝騄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的概率统计研讨会。于是产生一个想法,结合会议情况,跟大家聊一些概率论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大家知道,在一般的物理世界中,运动有两类形式:一类是连续轨道运动;另一类则是不连续轨道运动,也就是常说的带跳的过程。我们撇开数学里面很精细的东西,用很朴素的观点来看,这两种运动都是很自然的。有的时候,把一种运动看成是连续的还是带跳的,要依赖“观测”条件。比如经典物理,我们常常把运动处理成连续轨道运动;但到了微观物理,基于观测的限制,理论上时常把运动处理成离散带跳的运动。当然,这倒不是说微观运动就一定要处理成离散的,宏观运动就一定是连续的。很多时候,要看问题本身的特点。 在概率论中,研究的最多的有两个基本模型。一个是大家熟悉的布朗运动,它是典型的连续过程,只是说在随机因素的干扰下,它的轨道看起来并不光滑,而是有些杂乱无章的,但它的轨道毕竟还是连续的。基于布朗运动,概率学家发展了一套完善的理论,我们叫它随机分析。另一个过程叫做泊松过程,我想知道它的朋友也很多。一般,我们介绍泊松过程都是从数数讲起。比如,我们说,医院的接诊台接待的患者人数,一般会假设它服从一个泊松过程。这种计数过程当然是“带跳”的,跳一步,就相当于计数的时候加一。 所以,建议想学随机过程的朋友,从这两个过程学起。然后逐步学习更加深入的随机过程 。 从研究来看,我们刚才讲到基于布朗运动的随机分析理论是较为完善的。相应地,带跳的过程相对难研究一些。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比如大家研究常微分方程会觉得容易一些,而研究差分方程就要吃力一些。道理是类似的。(当然不要误解说随机分析就容易做) 在本次纪念会议中,有好几位老师的报告题目是介绍“带跳”的随机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人们迫切希望知道关于带跳随机过程更多的信息。这里大家不要小看了“跳”,数学中刻画的跳可以是非常复杂的跳跃,甚至都无法给出直观的形象。在带跳的过程中,一类叫做Levy过程的研究是最为充分的。Levy过程是很大一类过程,它不仅包括了很多带跳的过程(如泊松过程),也包括布朗运动,只是现在概率学家更多的是在借助这套理论研究带跳的Levy过程。我想,熟悉金融工程的朋友都接触过Levy过程,它的应用还是非常广泛的。 总结来看,我们将随机过程按照轨道进行分类,是基于非常朴素的观测。从研究手法上说,这样的分类也是有道理的。还是想重申的是,将一个运动当作何种轨道进行处理,要看研究对象而定,而且有时候是一件主观的事情。比如,在金融数学当中,研究资产定价的多是基于布朗运动和随机分析;而保险行业则更多的采用带跳的过程。这里,我只是希望想学习和了解概率论的朋友,从轨道层面对随机过程做适当的区别对待,并且建议从布朗运动和泊松过程起步。
个人分类: 概率论基础课堂|9426 次阅读|4 个评论
股市能用薛定谔波函数预测嘛?社会力能测度嘛?
yanghualei 2010-6-26 15:13
1.对于股市的波动 能否寻找有一个经验公式进行拟合的 谐振子是最简单的振动,故研究股市波动需要涉及谐振子 股市的振动是简单振动的线性和非线性叠加,故需要傅里叶分析 股市走势又是随机的,故需要随机积分和微分 引致股市波动的因素的多元化,故描述股市的量应该是张量 每一只股票又类似于一个粒子,故需要描述量子行为的薛定谔波函数 、、、 、、、 总上,一个描述股市走势模型=谐振子+傅立叶分析+随机过程+张量+薛定谔波函数+、、、 2.人类行为活动的空间是多维的,所以描述其活动的变量应该是矢量或者张量;经济学史是一个边缘学科的渗透史,所以推进学科的动力应该是多元的 ,新古典经济学把个人的行为单纯的归结为标量价格问题实质类似于物理学上亚里士多德时代。行文依据学科发展的趋势,在行为的非随机性及其偏好的非饱和性,行为具有惯性以及行星轨道假设下;参照的dirk.helbing等人的研究成果,借助行为分析工具张量分析提出行为运动的禀赋空间,推导出行为间的作用力公式;建立起行为与主体的一一对映关系,分析集体行为与个体行为之间交互作用,通过调控行为来规范主体,最终在完善主体方面将凸现作用。
个人分类: 交叉科学|5376 次阅读|1 个评论
生活中的决定与数值计算方法
chemicalbond 2010-4-25 23:19
杨玲决定读博士,赵薇决定把自己嫁出去 , 冯小刚和徐帆为玉树重建捐款 20 万,美国决定进攻伊拉克,等等,都是人们或者某个集体,在每天的活动中作出的决定。 每个星期天早上 9 点的 CBS 节目 SUNDAY MORNING 是我最喜欢的电视节目。今天的一个主题是关于 DECISION 。看完之后,我也就决定了要写这篇文章。 人生就是一个接一个的决定过程。小的方面讲是可以是个简单的决定,比如晚上该吃点啥,大的方面讲完全可以算是决策,比如关于婚姻大事的决定。决定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其本质不外乎是大脑的一些计算过程。 数值计算中有很多不同的算法,似乎我们的大脑也在反复地应用它们。下面简单地提及分子模拟中常见的几种方法。 蒙特卡洛 是一种常见的算法,它既考虑了一定的随机性,也加上了一些约束条件,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它的名字暗示该方法是有风险的,不过,如果约束条件过硬,出牌的次数够多,成功的机会还是蛮大,该赌的时候就得赌一把。 分子动力学模拟 的本质上就是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值解。给定初始的位置和时间步长,根据各原子受力大小和方向,便可以决定下一步运动的方向和位移;因为它模拟的是 自然 的物理过程,这个方法有很多优势,尤其是对于含有大量自由度的生物大分子。不过由于它的机械性,其结果往往取决于初始条件的设置,在生活中用它来做决定更不可取,否则便成了随波逐流了,非常消极。 机器学习 是一种近年来非常流行的算法,它主要是应用统计的一些原理对已知的信息进行分析,再把结论用来分析未知的世界。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含有多变量的大量相关数据的体系,而那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朗。显然,这种方法得出的结果也不一定是完全可靠的,尤其是测试组(未知)数据和训练组(已知)数据之间没有太多的共性。这种方法几乎老少皆知,因为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在不断地积累经验,再把它用来指导以后的生活。 哪种方法更有效,大概要看具体的情况,很多时候是综合应用不同的方法。对于一个成熟的方法,只有输入的信息量足够多,足够真实,那么得到满意的输出结果是不难的。否则,只能给出一个信噪比很小的值得怀疑的结论。 实际生活中,人们在做决定前,也在有意无意地进行应用类似上面的那些算法。不过有的人是因为算法不好,或者信息不够,就容易犹豫不决,优柔寡断,而有些人要么因为经验丰富,要么因为大脑的内存大运算速度快,便很容易做出果断的正确的决定,比如早年神机妙算的诸葛孔明,和未来人们生活中的各类机器人。 有人认为 日常生活中的智能化机器人 将是下一个 BIG THING , 至少是其中之一。期待着那一天早日到来,并且象个人电脑一样廉价,至少它可以每天给我搓搓背,再聪明点的话就应该知道如何逗人开心。 至少那些活在理论上是可以训练的。
个人分类: 科普与新知|3127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理解的概率论(观点汇总)
热度 1 zhouda1112 2010-1-18 22:12
回顾在科学网写博客的这段时间,遇到提问最多,同时也我花力气最多来解释和讨论的,还是关于概率是什么的问题。直至最近,还有概率论专业的研究生朋友跟我交流这方面的想法,也表露出对概率论的实际意义的信仰危机。 我想,在放假前夕,利用这个机会,把自己关于这方面问题的个人想法给大家做一个汇总,也同时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 1、概率论是现代数学的主流分支之一。概率论的数学基础是由上世纪30年代苏联大数学家Kolmogorov建立的概率公理体系。经过上世纪的发展,概率论逐渐成为主流的数学分支,这一点从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主题报告以及菲尔兹奖的得主情况可以窥见。所以,如果您心向数学,概率论在本质上同代数、几何无异,因此也不应该在数学层面有什么质疑。 2、概率论广泛根植于物理世界。虽然现代数学变得越来越抽象,看似与物理世界越来越脱节。这个现象也反映在概率论这门学科中。但实际上,现实世界一直是概率论研究最大的源泉。概率论本身就诞生于赌博研究。毫不夸张的讲,概率论已经渗透到现代科学的各个角落。量子力学、布朗运动、Ising模型(统计物理)、流行病模型、渗流、反应扩散过程、人口动力学、遗传学模型以及复杂网络等等这些历史上无比闪耀的科学问题都有概率论的参与,甚至变成该领域的核心理论。这些都无疑证明了概率论服务科学的意义。 3、概率论不是万能钥匙。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说哪个理论能解释所有的问题。概率论的公理体系,只是结合直观,将概率的某些性质进行了公理化。概率学家从来没有说概率的定义是多么无懈可击。如果您认为您心目中的概率应该具备与之相左的特点,您当然可以尝试发展出一套相应的理论。事实上,一直有学者在做这样的事情。其中不乏成功者,当然失败者居多。毕竟,Kolmogorov的理论体系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和检验,至少在相当广泛的层面上,这套理论是有巨大价值的。 4、实际生活中,概率论的职责主要是建立并分析模型。而更多时候,大家需要的是统计学。因为逻辑上,概率论是用来描述随机现象的工具,而对于随机现象,首要的工作是要根据观测数据进行统计推断,否则,您采用的模型或者模型参数是不能让人信服的。数据会说谎吗?数据量多大才算够?统计是基于概率的,还是服务于概率的?也许正是基于这样略显诡异的思路,直至今天人们对随机数学持怀疑态度。对此,我个人的观点是,对于具体的应用问题,要脚踏实地,慢慢积累,不要指望一个公式就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事实证明,统计的有效性是有相当保证的,大家不要因为在某些领域统计的失效而失去信心。我有一个朋友,现在在咨询公司做数据处理,他亲口对我说,实际生产生活中的数据还是相当有信息量的。在学校里,我们接触的实际应用太少,容易陷入思辨的恐慌。我们缺乏的正是脚踏实地,深入实践的经历。只有当你真正做到去了解一个行业的时候,你才会感受到统计的巨大魅力。 5、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概率论的具体内容,而不要仅限于这种宏观层面的思辨。现代概率论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随机过程,特别是马氏过程。如果您要系统的学习概率论,除了本科阶段的《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建议大家去学习一点马氏链方面的内容。
个人分类: 概率论问题讨论|12757 次阅读|14 个评论
Random Graph Dynamics作者——Rick Durrett
zhouda1112 2009-12-14 12:38
复杂网络的书,市面上一定不少。但绝大多数是物理学家的手笔。 如果大家有兴趣看看严格的数学如何去分析网络科学,恐怕目前最好的选择是康奈尔大学概率学家Rick Durrett的专著《Random Graph Dynamics》。关于该书的目录,大家可以查阅他的个人主页: http://www.math.cornell.edu/~durrett/RGD/RGD.html 。 关于Durrett教授不得不多说几句。 首先,Durrett写过一本概率论研究生教材Probability: Theory and Examples。这本书应该是目前美国最流行的一本概率论教材。有幸的是,这本教材已经被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引入国内,据说销量很好。我以前也多次跟大家讨论概率论的教材,如果说影响力最大的,应该是还是华人概率学家钟开莱先生的《概率论教程》。但是,就生动性和习题难度来说,Durrett的书可读性更强。当然,这毕竟是一本概率论研究生基础课教材,要认真读下来绝非易事。北大概率统计系和金融数学系的研究生常年使用这本教材。 另外,Durrett是个写书快手,大家有兴趣可以查阅他的主页,说不定有您中意的题材。 Durrett教授是一位在理论和应用领域都很有建树的概率学家。一方面,他本人在粒子系统、渗流领域做了很多很重要的工作;另一方面,他很早就参与到生物数学的研究当中,他和普林斯顿的著名生物学家Levin教授合作了多篇堪称经典的生物数学论文,主要是涉及空间结构对于各种生物动力学的影响。 最后要提到的是,Durrett教授所在的康奈尔大学,是一个拥有辉煌概率论研究历史的大学。Feller, Kac, Ito, 和Spitzer,这些概率学家都是开创新局面的大牛人。其中,Feller大家很熟悉,写了那本《概率论及其应用》;Ito,随机分析学的创立人,著名的Ito公式大家估计也有所耳闻;Spitzer,粒子系统领域的教父级大牛;Kac,大家去google上搜一搜 Can you hear the shape of a drum 以及这个问题给予谱理论的重大意义。
个人分类: 概率论历史与人物|10718 次阅读|3 个评论
样本和分布:复杂网络逃不掉
zhouda1112 2009-12-10 21:55
现在越来越多的物理学家认识到随机过程,特别是马氏过程的重要性,纷纷开始尝试用概率论的办法建立和分析模型。复杂网络就是很明显的例子。 但是,大家必须明白,采用概率论建模,结果多半是分布意义下的。而往往这一点是大家不习惯或者说不喜欢的。比如,我们用微分方程建模,我们可以分析随着某个参数变化,方程轨道的极限行为如何变化(比如从单稳变成双稳)。但是用随机过程,任何一条轨道只是作为概率空间中的一个样本而已,我们只能断定某类型的轨道以多大概率出现。所以概率是个筛子,参数的变化只是在调整这个筛子的结构,从而带来动力学行为的变化。只有极其个别的情况,我们能以概率一筛出想要的轨道。 所以,在复杂网络的一系列问题中,既然是利用随机的方法建模,那么结果一定是概率意义下的。所谓随机图,就是在图空间中给定一个概率分布,也就是一个筛子。ER图也好,BA模型或者小世界模型也好,他们的图空间都是一样的,只是这个筛子不一样。所以,这些随机图的邻接矩阵一定是随机矩阵,相应的谱是随机变量。而这一切,在物理学家的工作一般并不体现出来。 那么,我们要问,既然物理学家在处理随机图的时候并非分布的观点,那么是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当然不是。原因在于,随着网络节点个数的增加,由于遍历的作用,我们只需看网络的一个样本实现,就能观测到网络的分布性质。比如,我们可以通过统计一张图的节点度信息,从而能得到度分布;另外,网络的许多核心的拓扑性质(比如连通性),随着节点数的增加,都是以概率1成立的。 物理学家的聪明之处在于他们能直观认识到遍历性,但是这一切,在数学家看来都是需要严格论证的。因为很多时候,遍历性的条件并不成立,如果不成立,就存在伪命题的可能。 当然,此刻我并非期望物理学家在处理随机网络的问题的时候像概率学家那样操作,但是得认识到,遍历性的保证是非常关键的。我想,物理学家要理解数学家蜗牛般论证的工作特点,历史证明,在最重大的物理问题上,严格的数学参与是必要的,这里无需再举例支持。也许在物理学家看来,数学家百分之九十九的工作都没有价值,但是就是那百分之一的工作,能引发物理科学的大踏步前进,而这些进步是本质的。 所以,虽然目前看来,概率也好,图论也好,都难以满足复杂性科学的研究。但是,数学家一旦发明了类似当年微积分影响力的工具服务于复杂性科学,那对于人类是有重大贡献的;反而,如果数学家被劝说停止工作了,那将是灾难性的。
个人分类: 概率论问题讨论|6724 次阅读|4 个评论
关于概率论问答之三
zhouda1112 2009-10-28 12:52
Q:有人说,自己带个炸弹上飞机,当然不能被发现,那么遇到恐怖事件坠机的的可能性就小多了,因为一个飞机上同时出现两个炸弹的可能性接近0. 请问博主真的可以这么做吗?能否简单解释下。 A: 博主回复:你的问题很有意思。我想从两方面跟你交流。 1、的确,对第三方而言,两个人同时带炸弹上飞机的概率应该非常小(因为排列组合的乘法法则)。这里的要点是只有对第三方而言,带炸弹这件事才能被看成随机事件。如果我自己就是当事人,并且自己带了一个炸弹,那么自己带炸弹的行为对自己就不属于随机事件,而更应被看作已经成立的一个条件。所以,实际上,有意义的事情变成了在我已经携带炸弹的前提下,他人再带炸弹的概率是多少。很明显,如果你相信带炸弹这件事是独立发生的,那么此时飞机上有两个炸弹(包括你的那个)概率其实还是等于带一个炸弹的概率。 2、此时,我反问你一个问题:当你抛硬币的时候,如果前10次都出现的是正面,问你第11次出现反面的概率是不是更大?这是一个在概率史上很出名的问题。当然,对于现代概率论学者而言,这个问题的答案早已清楚:第11次出现正反的概率仍然是一半一半。但是显然,这个跟大家平时生活的经验貌似不符。 这一连串的问题实际上反映了概率和观测之间的一些不和谐,我在我以前的博客上已经指出过,这些矛盾是难以在实际层面给大家一个满意解释的。如果有兴趣,可以看看我的系列文章《概率论说》。
个人分类: 概率论问题讨论|5215 次阅读|2 个评论
“概率论说”专题之四
zhouda1112 2009-10-15 14:52
今天的主题:Feller的著作《概率论及其应用》及其它。 前三次的概率论说主要涉及一些观念。观念很重要,但是实际如何面对概率论也许更重要。今天实实在在的讲一些概率论学习的strategy。 这里主要跟大家讨论教材,期望由教材窥见概率论学习的一些方式。主要是Feller的《概率论及其应用》(以下简称《概》),英文名叫An Introduction to Probability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s。这本书毫无疑问是概率论的经典著作。分上下两册。 也许这本著作并不适合作为教材,因为篇幅较长,内容比较庞杂,作者想表达的东西也很多。记得我研究生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北大概率教研室组织了暑期学校,邀请西北大学的概率学家徐佩教授来讲随机矩阵。徐佩教授是钟开莱的弟子,成名也早,学问当然是非常好。期间,徐佩教授对概率论的专业教材稍微作了些点评。他说,概率论的教材里面,影响最大当然是Feller的《概》,同时代还有伯克利的教授Loeve的Probability,也是上下两册。但是,这两套教材都应该提炼,因为内容太多;直到钟开莱的《概率论教程》问世,徐佩教授认为这本书基本上把概率论课堂上应该讲什么给提炼出来,所以这本书才会那么流行;再后来,康奈尔大学Durrett教授的Probability: Theory and Examples变得流行起来,原因是这个阶段概率论最重要的内容是马氏过程,而这本书突出了马氏过程的基础训练。当然,徐佩教授说现在,新一轮的教材变革又在酝酿,这主要是源于随机分析在金融数学中的广泛应用。所以,随机分析的内容应该会在教材中逐步增加比例。 刚才,借徐佩教授的话,也算梳理了概率论教材的一些发展。 但即便Feller的教材不适合作为一本教材,但是,我坚定的认为,作为非概率专业的研究人员或者学者,甚至是对概率论还存在哲学层面思辨的爱好者,Feller的书是最好的读物。 经过开科学网博客至今,我已经深深感觉到,虽然科学界对概率论的知识充满了兴趣和渴求,但是由于普通学者很难一步步从诸如测度论这类课程开始步步接触高等概率论的专业知识,概率专业和非专业之间存在一些隔膜。企图短平快的读几本概率论的专业教材来平添这种隔膜,我觉得效果不会太好。比如Durrett的那本教材,其写作方式已经非常活泼生动了,但是我觉得接受起来还是很困难,毕竟那是写给概率专业研究生的书。另一方面,虽然大家本科期间都学过基础数学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也都了解随机变量,期望方差这些概念,但是我觉得那种教学不能解决大家的问题,一个主要原因是那时大二,还不具备一定的数学成熟性;另外,那会儿的老师不会费力的给大家讲一些理念方面的故事,同学也是疲于计算,正好刚学完微积分,所以就当练兵。 而Feller的书,不仅把概率论的基础知识讲得很透,而且他顾及到了一些理念上的指导,这种愿望贯穿这本书的始终。Feller会耐心给你讲概率论是什么,它在做什么,这样做有没有意义等等。更重要的是,书中有无数多个例子,涉及很多领域,更符合的科学工作者的要求。上册主要是讲离散概率,这样就很好的回避了测度论。下册就会深入一些。所以,一般读者都是读上册。 也许正是因为Feller的教材问世较早,那时概率论还不像现在这样专业化,所以现在看来,这本教材成为了一架桥梁。如果您是一位传统数学家,或者是一位生物学家,再或者是个哲学家,这会儿都心里痒痒想了解了解概率论是个什么玩意儿,Feller的书是很好的选择。它的首要任务是帮您渡河。上岸之后的修行,那就看个人意愿了。 其实本人的博客也希望帮助大家渡河。当初,我曾想过把博客弄得更为专业化,这也是我的一些师友的建议。但是,目前我还是更愿意做桥梁,毕竟人在科学网,既然发现大家对概率论存在一些初本的疑惑,那就先做做这方面的工作吧。 《概率论说》的系列暂告一段落。希望对大家能有些帮助。
个人分类: 概率论问题讨论|8271 次阅读|2 个评论
“概率论说”专题之三
zhouda1112 2009-9-24 13:41
终于能抽出点时间继续《概率论说》的话题。 本期话题:概率论带来的新思维 上两次纯粹在讨论数学,即便是给概率论说好话,也主要是为了迎合它能为传统数学做什么。今天,开始涉及概率论本身的视角。 概率论的核心概念是概率分布。正因为随机现象是无法完全预测的,所以退一步,更智慧的做法是研究一下这个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所以从这个意义上,随机性比确定性更宽,因为如果发生的可能性是百分之百,那也几乎可以认为,这件事是可以确定的。 正因为概率论所面对的研究对象的特殊属性,概率论处理问题的角度就很有趣。比方说,一个圆周上,有一个人在均速运动,如果把人的这种运动看成是一个时间跟位置的函数。这个函数是没有极限的,因为它是周期的。但是,概率学家会说这是个均匀分布。也就是说,概率论在对待函数的时候,并不是从自变量到变量的正向思维,而是从映射的因变量出发,观察它取值的分布规律。 如果说刚才的圆周运动的例子没有打动您。我再举天气预报的例子,您也许能窥见概率论的思维方式。大家知道,现代天气预报是利用超大型计算机的运算来实现的。据说,那里面有数以百万计的方程在计算。其实,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有一种设备,它强大到对地球大气的任何变量和指标都能进行精确观测(也许上帝可以),那么天气就不是随机现象。很多时候,随机之所以为随机,是因为人们的观测能力有限。如果您具有不怕困难的精神,立志要向更精确的方向前进,那当然很好。但是估计,成本是巨大的。因为观测本身就是一件难度不可想象的行为。那概率论告诉您,企图搞清楚这个函数到底是什么样子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那还不如,我们通过现有的观测(当然是大量观测),积累起观测结果之后,对事件的分布进行统计。统计的数据,如果运气好,我们可以对天气情况赋以一个合理的概率测度,然后期望用这个测度,对日后的天气情况作一定程度的预测。 自然地,有得必有失。你永远都会问,这个概率测度起不起作用。首先,概率作出的预测一定是要附加上以多大概率;其次,即便是冒着可能失误的危险,但那不代表没有价值。事实也证明,很多时候,它是有用的。 而且,更多情况下,概率论服务的是经典科学,特别是物理科学。经典科学大多具备简洁和优美的本性,所以往往概率论的使用是会有好的反馈的,就比如布朗运动。另外一点,也许是时下更有意义的,就是概率论对于研究复杂问题的有力帮助。还是回到概率本身,概率实际上是一个筛子,对不同的现象进行筛查。其中自然会对不同结果赋以不同的权重。所以,区别于过去传统的还原论,即把最重要的因素提炼出来得到优美的方程,概率论允许你考虑随机扰动和起伏波动,这无疑是对经典做法的有力补充。因此,用概率论做出来的模型,只会告诉你哪种轨道更容易出现、系统会在各个状态的停留时间比例如何分配、系统以多大概率灭亡或者爆炸等等。这样,既照顾到了事物的基本原理,又没有忽略复杂干扰的影响。
个人分类: 概率论问题讨论|4445 次阅读|1 个评论
随机人生
热度 1 liangjin 2009-4-16 01:16
随机过程是一门深奥的数学理论,一般是数学系高年级和研究生的专业课。其前修课一般要求概率论、测度论等。研究前沿方兴未艾。我研究生时学的是方程,没有学过这门课。后来在研究金融数学中,随机过程被用来刻画风险资产的演化,我才半路出家,开始研修这门课,不过学得很不到家。 前两天,和青年学生谈人生,学生们时有抱怨,怎么那么倒霉,要找工作,碰上金融危机,要找住处,房价已被炒到望尘莫及的高度,等等,等等。我从来不敢当别人的人生导师,但毕竟走过的路长些,可以和他们谈谈我的经验教训。我自然想到我在他们的年纪,没有金融,当然也没有金融危机,没有商品房,当然也没有高房价。那时让我们盼望的很多事现在早已不是个事,提都不用提。当然,我们也拥有一些与这个年代别样的乐趣。我们两代人,大环境很不一样,但也有相似之处。回想我走过的路,有成有败,有笑有泪,有运气也有倒霉,我忽然想到,人生如果要用一个模型来刻画,随机过程有其妙处。不过人生太复杂,模型细节无法确定,这里我就试着做些定性分析。 随机过程研究一族随机变量,如果这些随机变量的指标是时间,那么简单的说这样的随机过程是一个以时间为标志的不确定的过程。这个过程站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上看,过去已经是已知的确定的轨道,而对将来的任何时刻都是一个随机变量。如果这个过程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我们可能可以摸索出未来的随机变量的分布。也就是说虽然不知道未来发生什么事,但有可能知道未来发生某些事的概率。例如,我们用几何布朗运动刻画风险资产价值 S 的运行轨迹。一个简化的过程, S 满足如下的随机微分方程 这里, W t 是Wiener过程,或者叫布朗运动; 和 是两个参数分别表示 S 的期望回报率和波动率。虽然 S 对未来的时间 t 是随机的,但这两个参数决定了风险资产未来的期望值和随机波动的大小。 如果说我们的人生有一只看不见的命运之手引导,我们也可以像刻画风险资产价值那样试图用随机过程来描述这只手。这个过程有几个特点是肯定的:1、关于时间是连续的,是不可逆的;2、有时间上限,当然这个时间上限也是随机变量;3、这个过程包括随机跳的过程,这个跳过程可以是内在的也可以是外生的;4、人们的出身决定了这个过程的初始状态;5、这个过程受到外在因素如大环境很大的影响;6、每个人的过程都有独特之处,且互相影响;7、对这个过程,人们自己能做的事就是调整过程的参数。 这样,我们可以解释、推演下面几件事: 一、所谓的命运不是决定性的,它控制了大方向,这包括我们出身的年代,生活的大环境等,但我们仍然有希望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你有志达到的目标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二、调整参数不能改变未来的随机本身,但可以使未来的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或者说通过调整参数,使在已有信息的基础上,使未来的数学期望更接近当事人的希望。这就像我们上了大学努力学习,并不能保证我们以后一定有一个好工作,但能使我们找到好工作的几率增大,数学期望趋向于找到好工作。但不要以为,你努力了就一定能达到目的。所以,取得成功,应心生感激,不幸失败,当坦然接受。 三、人生会面临很多选择,这是因为你在调整参数时,遇到不同参数值的情况,而且,选择不同的参数,将跳入不同的次过程。在这些不同的次过程中,发生各种随机事件的概率是不一样的。有时,有些随机的内在和外生的因素也会使人生轨迹改道,跳入一个与前不同的次过程。这就是前面提到的跳过程。由于面临选择时,你并不能确定未来的随机事件,所以犹豫徘徊不能帮你,事后后悔更是没有意义,只有在分析可能性后,当断则断。 四、按随机过程的理论,过去的信息越多,未来的确定性就越大。对待不确定这种风险,人们一般有两种态度,有人厌恶风险,有人喜欢冒险。但对人生,人们倾向于喜欢不确定性,实际上是希望好的随机事件的发生。例如对孩子,未来的不确定性很大,人们寄于各种各样的祝福。而到了老年,大都尘埃落定,可变性就很小了。 五、大多数人都有攀比心态,其实和别人比没有太大意义,很多时候只会徒增烦恼,每个人的过程不一样,有时小概率事件也会发生,不服气无意。 六、由不可逆性,过去发生的事确定了你的轨迹,将会影响你的未来,但这种影响不是决定性的。当你已经踩在一个时间点上,在此之前的所有可能性中,只有一种事情发生了,这件事的可能性得到证实,由于排它性,其它事件在这个时间点上都没有发生,甚至有时就永远成为不可能事件。不管这是不是你希望的事情都只有接受,这时怨天尤人、蹉跎叹息都没有用,积极的态度是分析发生的事情和对未来的影响。只要大限未到,未来仍然有其它各种可能性,你仍然可以继续调整参数。 结论:大家努力调参数,不仅要努力调自己的参数,也要帮助调别人的参数,还要合力作为调大环境的参数。 最后,随机过程有个重要的概念:鞅。但我认为,人生不是鞅。
个人分类: 问题讨论|8951 次阅读|9 个评论
[转载]摘北京大学钱敏平教授文章
zhouda1112 2009-4-7 19:58
随机现象与随机因素在自然界几乎无所不在。把随机因素考虑进去的系统就是随机系统。在静态下描写随机系统的量是随机变量,它是概率论研究的最基本的出发点。随时间动态地发展的随机系统由随机过程所描述。概率论与随机过程的模型、理论与方法是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生态平衡、生命科学、保险数学、人工智能与电脑、统计物理、高分子化学,以至人文科学等广阔领域中研究问题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同时也对其它数学领域等提供了新的研究角度与途径,甚至结合起来形成了边缘方向,以下我们较为具体地概括某些应用方面: 对脑及神经系统的研究与模拟中,随机过程就起了很关键的作用。人脑是由 10 11 个神经元组成的、大约含有 10 15 个相互联结的高度复杂的体系,神经元的激发与否往往具有不可忽视的随机性,或者说是不确定性。这样复杂的大规模系统是怎样相互协调地工作的呢 ? 应该如何认识它们工作的机制与原理呢 ? 概率与随机过程论就能为逐步地了解、认识这些,并为表达这些认识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工具、模型与指导原则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然而计算机本质上只会作逻辑与四则运算,如果没有很好的模型与算法,即使有高效的大规模计算机,也仍旧很难得到预期的结果。对于大规模复杂系统更需要方法上的革新。有许多问题在小系统中很容易解决。但是,当系统规模很大时,如果仍采用那些在小系统中习惯用的方法就可能使所需的计算时间以年为计,甚至几十年,还甚至几代人也完不成这种计算,这就是所谓的组合大爆炸问题。针对这类问题,人们提出模仿生物界进化、遗传、变异、竞争等手段,在解决定性问题时,人为地引入随机因素,从概率论的角度提供对于所要计算的问题的较为切合实际,又不失为满意的解答。这就是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智能计算。 再如通讯网络的经济而有效的设计,核子反应的描述,生态平衡与遗传,高分子的空间形态与缠结等构像与结晶,物理、化学中的平衡态, DNA 的密码揭示与表达等高科技领域中,概率论与随机过程都是有力的工具。 近年来在经济领域中,股票与有价证券、期货与期权,其价格的涨落的预测分析。人口的预测与控制,环境科学等诸多领域也纷纷利用概率论与随机过程的方法与理论,探求并获得其统计规律性与倾向性走势。 另一方面,随机方法对确定性的数学也能提供新方法、新认识。随机逼近方法已为优化计算,甚至为偏微分方程的计算格式作出了贡献。微分方程解的概率表示也为近似计算开辟了新的有效途径,这就是蒙特卡洛方法。经过随机干扰的系统看来更切合自然界的实际状况,因而能比未受干扰的系统更易于具有对参数扰动不敏感的所谓结构稳定性。随机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刻划状态所在空间的“弯曲”程度。这就是随机方法与几何的结合。 总之,概率论与随机过程既是一个理论研究课题,又有广泛应用的、充满活力的学科领域,它也在不断地更新、发展、成长、壮大。 (原文刊登在北京大学校刊第714期第三版,1995年9月15日)
个人分类: 概率论问题讨论|5444 次阅读|1 个评论
概率论教材推荐之三(初等随机过程)
zhouda1112 2009-3-5 12:00
初等随机过程,就是给数学专业本科生或者非数学专业的研究生开设的课程。有的地方也叫应用随机过程。 初等随机过程的教材编写难度是很大的,因为有许多概念和结果,如果不应用测度论的语言,是很难讲清楚的。但是,由于随机过程又是一个十分注重直观的内容,所以从培养直观的角度来讲,是很必要的。 这方面的教材,国内已经出版了很多。对我个人影响比较大的是钱敏平和龚光鲁两位老师编写的《应用随机过程》,这本书结构编排非常好,但是阅读性不是很强,印刷错误较多。另外,这本书的例子很多,也很注重实际背景,但是难度都不小。 个人的观点是这样,初等随机过程就是要讲清楚一个模型:马氏链模型。这是随机过程领域当中研究最广泛的模型,不管从使用角度,还是培养概率直观角度,马氏链模型都应该是首选。推荐教材如下: 1、P. Bremaud, Markov chains, Gibbs Fields Monte Carlo Simulation, and Queues. 2、S. Karlin and H. M. A. Taylor, A First Course in Stochastic Processes. 3、Norris,Markov chains. 另外,Ross编写的随机过程也翻译成了中文,何声武老师翻译的,也很不错。 需要说明的是,期望在一个学期把上述教材中的内容都学习完是不大可行的,关键还是里面的马氏链的基础部分。 第1本非常全面的介绍了马氏链的内容,而且讲解清楚,适用于不同目的的读者。值得长期学习。
个人分类: 概率论读物推荐|15285 次阅读|1 个评论
概率论后续发展
zhouda1112 2009-3-3 15:12
20世纪中后期,概率论得到了飞速发展。 当代概率论的研究方向主要是随机过程论。随机过程是随着指标集变化的随机变量族。其实早在 Kolmogorov 公理体系之前, Wiener 、 Markov 等人在随机过程的研究中就有了一些出色的成果。 20 世纪 30 年代至 50 年代, Doob 和 Levy 创立了鞅论。从此鞅论不仅成为随机过程最活跃的分支之一,还越来越多的应用到马氏过程、点过程、估计理论、随机控制等领域。另外,随机过程与其它学科相结合,又产生了一些新的分支。这样,概率论逐步形成了若干主流的研究方向,如极限理论,马氏过程,平稳过程,鞅论,随机微分方程等等。 应该说,概率论是在其他数学分支,特别是分析学的影响下发展的,近一个历史时期很多代表性工作,如 P. Malliavin ( 1977 )的 Malliavin 分析, S. Smale ( 1981 )等的概率计算复杂性和 D. Voiculescu ( 1985 )的自由概率论,原创者都不是概率论出身。这也是有学者认为概率论是分析学的一个分支的原因。但是,当概率论的随机思维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时,我们发现随机数学有时比决定性数学更精细,更有威力。所以在思维层面,概率论应该具有相当独立的地位。 2002年5月,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召开了一次当前和显露出来的概率论学科中的研究机遇研讨会。会上有两句话概括了概率论的现状:1)概率论差不多在科学和工程的每一个分支都有着重要作用;2)概率论是一种思考世界的方法,它也像几何、代数和分析一样是一门核心数学学科。 会上列出了7项对概率论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领域 1、 算法 2、 统计物理 3、 动力和物理系统 4、 复杂网络 5、 数学金融、风险和相依性 6、 人工和自然系统中的认知 7、 遗传学和生态学 另外,我们可以从ICM2002,ICM2006两届大会的数学报告中,感受概率论的活力。 在ICM2002,20个一小时报告中,有6个涉及概率论,分别关于离散数学、偏微分方程、算子代数、计算机科学、概率和认知科学。而到了ICM2006,概率论的势头又增无减,特别在4位Fields奖得主中,至少有两位的工作直接与概率论相关。这些都说明,概率论不仅得到了主流数学圈的认可,并逐步走到数学舞台的最前沿。 所以,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概率论的学科前景是不可限量的。
个人分类: 概率论历史与人物|10214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5: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