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体面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害死人的体面和虚荣
热度 2 张海霞 2018-12-1 11:12
最近在科学网上开了一个长期的咨询栏目《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和王德华、马臻、葛素红等几位老师业余时间在网上为广大困惑迷茫中的青年学生们提供一下帮助,倾听广大研究生们的心声,疏导同学们面临的困惑。同学们参与得很积极,反映的问题也各式各样:学业压力、毕业要求、科研瓶颈、职业生涯规划、师生矛盾、经济拮据等。 刚看到有一个同学在问“我是一名研三学生,我想请问一下各位老师对于研究生找工作,是要岗位与研究方向或者专业相关吗。或者一些“体面的”工作?” 这不就是我之前写过的花旗银行三千块一样的问题吗?所谓的“体面”都是各种各样的虚荣心做作怪,教育中最不应该提倡的就是这个,因为体面和虚荣害死人! 那天在外地讲座,一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上海姑娘跟我聊天: 张老师,你说出国留学好不好? 我说:留学学到真本事、了解其他文化当然好,如果学不到真本事混文凭就没啥用。 她说:您说得太对了,我有几个同学去英国留学,就是几十万学费一年多拿个硕士文凭那种,在英国他们几个住一起,回来后找工作还一起,都去花旗银行了。 我说:花旗银行不挺好吗? 姑娘笑了:是呀,开始我也觉得挺好的,可是没想到TA是在花旗银行前台发传单那种,每月3000元工资,还要死撑着在徐家汇租房子,每个月家里还要倒贴8000元!TA妈妈还逢人就说: 俺家孩子在花旗银行呢!你说这留学值不值啊?! 妈呀,这也太出人意料了吧?花旗银行?3000块?这哪儿跟哪儿啊?我一时间转不过弯儿来啦。 真的,花旗银行招聘上就这么写的,专招留学回来的做前台接待! 哈哈,这简直是太大笑话了!更可笑的是妈妈们还到处炫耀孩子在花旗银行工作!简直是让人喷饭了!从此“ 你想去花旗银行做前台啊 ”也成了一个我跟那些不努力进步的同学开玩笑的磕儿。 无独有偶,那天单位同事一起聚餐,席间一位老师很愤愤地说: 你说这世界都咋的啦?竟然有的博导还要学生给TA送礼! 一聊,才知道是TA的一个亲戚,很不幸又是我们河南这样高考大省的后裔,家长也是读了书的,总觉得孩子在河南高考太苦竞争太激烈,于是花钱找关系把孩子的户籍和学籍移到了偏远省区,没想到正好孩子高考那年遇上“高考移民”东窗事发,偏远省份规定“内地来的高考移民”只能报考三本,这样孩子就上了个三本,家长更是心中不忿,毕业后就花钱把孩子送到了英国去读硕士,一年半下来孩子中英文都没有太大长进,找工作不力,家长又找关系把孩子送入了一地方院校读博士,孩子能力自然是不够拿个博士学位的,于是从入学起就各种送礼,找工作还要老师帮忙、依然是送礼解决……家长都送了不知道到多少了,对外还美其名曰:娃是英国硕士、**博士…… 其实,这样的例子在身边真的不少:虚荣和爱攀比的家长,慢慢影响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虚荣孩子,最后坑害的都是自己! 教育中务必要忘记那些害死人的体面和虚荣,回到实事求是的本质,因材施教,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和特长,长真本事才行!只有有了真本事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真的做出成绩,大家才都体面!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9920 次阅读|3 个评论
邢捕头讲实在与戴激光要体面
outcrop 2016-5-3 09:13
邢捕头的邮件讲的实在,安慰鼓励之余告知了学生可能并不了解的现实情况,虽然有的话有性别歧视嫌疑。 戴激光要求体面,讲究伦理上的完璧无暇,但可能导致坐观学生入火坑撞南墙。 都有正面意义,但有时候实在与体面好像不兼容。 延伸阅读 邢捕头:青春与命运:亲,你真的很优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779-973870.html 戴激光:大教授公开歧视女生,在中国受推崇,英国被解职,美国嘿嘿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9360-974180.html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421 次阅读|0 个评论
也谈学者体面和尊严
热度 1 kerer009 2013-9-29 16:48
刚刚看了丛远新博主的博文《国家能给予学者体面和尊严,猪也能上树》,有一点感触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24673-728845.html 当上面的风向是把学者当成随心所欲的木偶时,学者是为了所谓体面和尊严而去适应环境呢?还是成为一个因为保有知识分子底线而被潮流大众嘲笑的朱自清般清贫学者? 即使最终学者的研究效果与社会现实需求相符合而可以获得承认,那在这其中在经历了必须经历的科学研究、找关系拉项目、单位协调、技术实施的过程之后,那种得到的所谓学者的体面和尊严含金量是多少?那种不为下、只唯上的体面和尊严,不要也罢,“没意义”。 而经历上述过程从而获得真正的学者体面和尊严的人有多少呢?袁隆平院士虽然已经是过去的事了,但不也没被中科院接受吗。 学者的体面和尊严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者应有的知识分子风骨!重要的是一种发自心底里为大众而生的认识!
2099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0: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