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跨越式发展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科研6.0时代-生态化及跨越式发展
yaojunwei 2018-8-2 11:55
1. 要推进科研跨越式发展; 2. 形成科研生态化体系; 3. 形成理论生态化体系; 4. 形成方法生态化体系; 5. 形成技术生态化体系; 6.形成成果生态化体系; 7. 形成科研氛围生态化,要培养个体、群体及整体创新氛围(思想、精神、意识、语言、土壤、阳光、空 气和雨水等等),让创新成果像雨后春笋一般不断冒出来。
个人分类: 应如室|1688 次阅读|0 个评论
鄂尔多斯将变人均10套房,已经把几百年以后的房都盖完了
热度 1 rongqiaohe 2014-5-3 13:59
“五一”读了一些书也看了一些文章,其中有一篇报道 《鄂尔多斯将变人均10套房》触动了我的神经。 鄂尔多斯的房地产“跨越式发展”,把几百年以后子孙的房子都“超前”建设完了。真是惊人的“跨越”发展,创造了人间奇迹! 不过也不用着急,不会耽误子孙再进行房地产建设和经营的,其理由如下: 1、子孙们也不会喜欢现在建的,到时候已经老掉牙的房屋。 2、这些房屋也经不起几百年风风雨雨的考验。 3、...... 《鄂尔多斯将变人均10套房》网址如下: http://roll.sohu.com/20110730/n314988290.shtml
个人分类: 评论|2255 次阅读|2 个评论
南方科大一小步,中国高等教育一大步
热度 6 lgmxxl 2012-6-4 09:13
在5月29日,朱清时校长发布了《致2012年考生和家长的一封信》。信中,朱校长说“南方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南科大”)已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建立,并将立即开始今年的招生工作。2012年南科大招生面向广东、山东、四川、安徽、河南、湖北、湖南、福建等部分省份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共计180人,全部为按理工科大类提前批次录取,入学时不分专业。”南科大招生终于纳入到教育部的正式计划,并开始招生,南科大的各种合法化危机得以化解。从整个南科大诞生过程来看,它从筹建,到批准筹建,到正式批准建立,到2011年“非法”自主招生,到2012年的合法化招生,每一步充满了创新与荆棘。或许现在的结果与南科大筹建时朱清时校长的壮志“去行政化”、“教授治校”、“自主招生”、“自授学位”等有较大差距,现在的结果或许是南科大发展进程中的一小步,但对中国高等教育来讲,则是一项大的突破,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南科大的正式招生,突破了中国高等教育很多合法性法律、法规、制度、政策等的限制,彰显着中国高等教育希望改革并取得突破的决心。 南科大首先突破了中国大学的设立模式。按照现行的大学设置标准,南方科技大学20年也不可能达到今天的现状。它突破了从筹建到正式建设、从专科到本科、从学院到大学、从教学型大学到研究型大学的层级限制,一步到位被批准为“研究型大学”。在相应高等教育法律法规时效内完成这些层级跨越,实属大突破。这其中虽然有广东省、深圳市的贡献,但最主要的还是承载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决心。从“211工程”、“985工程”到如今的“2011计划”,中国太想生产一批世界一流大学了,也太想创造一个中国大学跨越式发展的模式了。正是上层的决心,才造就了今天南科大的诞生。 其次,南科大突破了中国大学的管理模式。中国几乎所有的公办大学均实行科层式的管理模式。而南科大虽然遵从中国高等教育法有关“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但同时《南方科技大学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理事会为南科大的决策机构”。 2012年5月24日,南科大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深圳市五洲宾馆召开。“理事会审议了朱清时校长作的南科大筹建工作和2012年工作计划、教师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等报告。理事会还审议了南科大校区建设工作报告及2011年财务决算和2012年财务预算报告。”由此可见,南科大理事会无论在《南方科技大学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中,还是在实际大学运行中,均具有校长聘任、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等方面的职能。这是中国大学管理模式的一个彻底创新。中国真正实施理事会决策的公办大学目前也只有南方科技大学一家,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大学内部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突破,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一次试水。 第三,南科大突破了中国大学的招生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今后十年中国大学招生的方向与模式,即“完善高等学校招生名额分配方式和招生录取办法,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入学机会公平、有利于优秀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招生以统一入学考试为基本方式,结合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对特长显著、符合学校培养要求的,依据面试或者测试结果自主录取;高中阶段全面发展、表现优异的,推荐录取;符合条件、自愿到国家需要的行业、地区就业的,签订协议实行定向录取;对在实践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或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建立专门程序,破格录取。”其中提到的五种录取方式,虽然是一种理想和追求,但目前中国无一所公办大学实施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招生。它们大都或多或少地具有高考“一考定终身”的意味。而南科大“今年的自主招生将采用基于高考的综合评价录取模式,即报考我校的学生在全国统一高考后,须参加我校组织的复试。高考成绩占60%,高中阶段的平时成绩占10%,南科大组织的复试成绩占30%,最终构成考生的综合成绩,按考生综合成绩择优录取。”“南科大的复试以书面形式测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包括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和洞察力。把考生的这些素质作为录取依据之一,有利于创新人才的选拔,特别是有利于教育资源薄弱的农村和非重点中学的优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也有利于引导中小学的素质教育。”虽然南科大自主决定的分数只占总分的30%,高考仍占总分的60%,但对比而言,在目前中国社会环境氛围中,这应该是一种理性的自主招生模式,也是目前可以为考生和社会接受的一种方式。 南科大一小步,中国高等教育一大步。香港科技大学用20年创造了一个世界一流大学跨越式发展的模式,希望南方科技大学也能创造一个在中国大陆本土建设世界一流的模式。
个人分类: 大学英雄|4082 次阅读|9 个评论
跨越式发展的内涵与策略
guyz101 2011-11-30 22:46
跨越式发展的本体论与方法论(内涵与策略) 顾克秋 2003年3月 跨越式发展是一个大时空尺度下的系统工程。跨越式发展之路,是一条孤独之路,充满机遇和挑战之路,也是希望之路。它与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有内在的共同本质。与跨越式发展相对的是跟随主流的竞争式发展道路(常规发展)。 “跨越”就是跨越时空,具体含义有三重:第一,以未来眼光,跨越历史发展阶段,追求新的发展空间和增长点。比如不要等内涵发展阶段完成后,再看看别人在干什么以确定发展方向。我们国家在大力发展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时,把社会的信息化进程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上,以及在某些高新科技领域的发展模式等都体现了这个意义上的跨越式发展思路。当年我国在很困难的情况下发展原子弹、氢弹;接受钱学森的建议,优先发展导弹而不是飞机; 70 年代发展激光技术和激光武器;北京大学王选 70 年代开始在研究汉字照排技术过程中,跨越了技术难度更高的第二代、第三代照排技术,直接攻克当时世界上还没有产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技术并取得了成功,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述都是跨越式发展的典范,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的学校发展、学科发展去借鉴。我们学校现在搞发展,就是要有我们的国家当年发展原子弹、氢弹和卫星、导弹的那种精神和意识。 第二,跨越常规发展模式。根据变化了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突破思维定势,追求快速高效发展。比如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工业化道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家电、汽车等制造业的发展,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零售商业的现代化等,与西方的发展模式和速度相比,就是跨越式发展。这个意义上的跨越式发展策略,就是移植、消化、吸收、创新。我国上述几个方面的发展也充分利用了当代高新科技和信息技术发展的特定历史条件。当然我国在吸收、创新方面做得还不够。 第三,跨越竞争对手,不要单纯依靠在常规领域与对手拼实力取胜,要分析我们自己的条件,发挥自己的智慧,打造特色,挖掘增长点,开拓新领域。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越”,“大路朝天,各走半边”,“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最聪明的竞争是不竞争。我国改革开放进程初期发展外贸的战略就属于这个层面上的跨越式发展,我们在国际市场上的主打产品不是汽车、飞机、计算机等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和落后的农产品,而是服装、鞋帽、玩具等低端日用品以及船泊、劳务、来料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品。未来我国的旅游(尤其是文化旅游)、制造业产品等在国际市场会越来越有吸引力。
4449 次阅读|0 个评论
16岁的博士生张炘炀:中国的隐喻
热度 35 xcfcn 2011-10-17 22:50
16 岁的博士生张炘炀:中国的隐喻 专访中国最年轻博士:要求父母全款在北京买房 博主按:听了柴静做的这个深度访谈,最大的感受就是张炘炀的拔苗助长其实也是中国的缩影 / 隐喻。我觉得这是值得所有中国父母以及父母官收看和深思的。用一句很粗俗的话来讲:出来混迟早要还的!中国人能淡定一点,拥有自己的步伐吗?或许可以,但必须付出代价;但是紧跟或者赶超别人的脚步,也要付出代价,甚至更大的代价。 摘录采访中最后的一段: 当火箭升空加速时,会出现超重,航天器里的人会有严重的压迫感,这是速度带来的后果。张炘炀十六年来,以异乎寻常的速度赶超他人,这个孩子的内心也承受着必然会有的巨大压力,他的成绩,挣扎,狂妄和脆弱,都是这个压力的后果。中国的普通父母,在自身一代的发展受限之后,很自然地渴望孩子能够超常规地发展和成功,他们以自己的本能与期望做出选择。也负荷着这个选择带来的得失与经验。我们感谢这个家庭真实呈现这一切,给我们共同思考的机会。十六岁的张炘炀,一切都还在发展和变化当中,我们祝福他能发挥自己的天赋,也希望他能够享受内心的稳固和安宁。
个人分类: 杂论|6728 次阅读|41 个评论
微博:悲剧
xcfcn 2011-7-28 19:41
悲剧 中央提倡创建“创新型国家”后,陈进出现了; 中央提倡社会“跨越式发展”,刘志军出现了。 这叫什么,上有所好,下必甚之。
个人分类: 杂论|219 次阅读|0 个评论
微博:“跨越式发展”原来就是“大跃进”
热度 3 xcfcn 2011-7-28 02:48
“跨越式发展”原来就是“大跃进 ” “大跃进”这个词现在大概是臭大街了,但是“跨越式发展”这个词却还是个香饽饽。现在把它们联系起来的是高铁,还有就是英语。一个是 great-leap-forward development ,一个是 Great Leap Forward 。哎,还是老外老实,中国人玩文字花样能把人玩晕。
个人分类: 杂论|228 次阅读|8 个评论
高校科技期刊的千禧门现象与跨越式发展(2000—)
kexuechuanbo 2011-3-2 09:00
进入 21 世纪,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加上本科生扩招、研究生扩招、大学本科教育评估,以及大学合并浪潮的后效应,还有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世博会等重大事件的接踵而至,人们突然感触到海量信息传播的巨大冲击力。高校科技期刊在信息化、网络化、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严峻挑战中,跨入新的世纪。 网络传播显然是进入 21 世纪以来高校科技期刊最显著的时代特征之一。仅以《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通过中国知网的传播为例,其中“自动化技术与计算机科学”类论文,在“ 2006 年的传播引用比 2000 年增长了 4 600 余倍,其 2006 年的下载频次比 2005 年增长了 1 022.67% ,访问量增幅达 215.9%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年经由中国知网在全球的网络访问量不过万余次,到 2009 年底的最新统计,连同万方、维普、龙源、华艺等全文数据库,已达到数百万次。这种现象在《第四军医大学学报》等高校科技期刊也同样存在。这比起目前高校科技期刊大多仅千余份甚至百余份的纸质发行量,简直是天壤之别。进入 2000 年,可谓跨越了一个门槛,姑且把它命名为期刊网络传播的“千禧门现象” 。这种跨越,表面看来似乎只是发行量或访问量的一个巨变,但其深层的跨越是在媒介载体上的革命性跨越,是在阅读方式上的革命性跨越,是在编辑出版方式和编辑出版管理上的革命性跨越。 这同我国网民在 2000 年后的激增有很大关系。据统计,截至 2008 年 6 月 30 日,全世界网民数量达到 14.6 亿,比 2000 年底增长了 305.5% ,中国网民数量达到 2.53 亿,居世界第一位,同时我国宽带网民数和国家域名注册数量也跃居世界第一位 。至 2008 年 12 月 31 日,中国互联网普及率以 22.6% 的比例首次超过 21.9% 的全球平均水平,中国网民数量达到 2.98 亿,农村网民也增长至 8 460 万人。如以近一年来中国网民每月 800 — 900 万人的幅度递增,至 2009 年 1 月 6 日,我国网民已经突破 3 亿人。期刊网络传播的“千禧门现象”大致与网民的激增吻合。如果说 21 世纪与过去的 20 世纪相比较有何显著不同的话,那只能以两个字概括,那就是“网络”,它使占全世界总人口( 66.8 亿——截至 2008-06-30 )近 1/3 的人享有另一个虚拟世界的生活。作为高校科技期刊作者与读者的高校师生是享受这种生活的集中群体,因此这也是造成期刊网络传播的“千禧门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进入 21 世纪以来,高校科技期刊信息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高校科技期刊编辑部几乎全部配备了计算机等设备。进入各类全文数据库的高校科技期刊,近年来也有很大发展。据 2005 年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的网上调查,高校科技期刊仅全文进入中国学术期刊网的总数即达 1 167 种,占高校科技期刊总数的 78.11% 。根据收回的 220 份问卷调查结果, 97.73% 的期刊加入了数据库,有 86.36% 的期刊加入了 3 种以上的数据库 , 仅有地方和军队院校的 5 种期刊未加入任何数据库,仅占 2.27% ;教育部主管的期刊 65% 建有自己的网站 , 地方学校期刊则只有 30% 建有网站; 97.3% 的高校期刊均加入了网络期刊群 , 同时也都有自己的网页 ; 在自己网站上发布网络版且全文开放阅读者 , 全部为“ 211 工程”学校。高校最早的发表原始文献的网络版学报为创刊于 2003 年 7 月 10 日的《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网络版),该刊也同时建有发表次生文献(将纸质版上网)的开放阅读的独立网站 ,这种纸质版与网络版“比翼齐飞”的科技期刊群体正在逐渐增多 。 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杂志社,是我国高校也是全国最大的学术期刊网络传媒之一,依托先进的高校科学技术和充足的人力资源,以高等学校科技期刊为龙头,引领了中国科技期刊的新潮流。截至 2009 年,已有 99% 的学术期刊和 80% 以上的期刊入盟,两三年前其在全球的年点击不过 2 亿人次,但目前已达到年 12 亿人次以上。其涵盖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科技期刊和学位论文的学术不端行为检测数据库和编辑自动化办公系统的开通试行,大大减轻了知识量激增带来的繁重编辑评审工作量,显示出以信息化建设作为突破口加快科技期刊虚拟集团化运作的广阔前景,同时也预示了纸 - 网传播媒介在相当时期比翼齐飞、科技期刊市场重组、编辑劳动力解放和新一轮编辑出版革命的新兆头。 2005 — 2009 年的数据尚无法获得。仅据这 5 年的数据来看,创刊数量增长的步伐显然已经大为放缓,这 5 年创刊总数仅为 137 种,仅占 1950 — 2004 年创刊总种数的 9.26% 。这说明进入 21 世纪以来,高校科技期刊在稳定发展的同时,将深化改革、深化学术质量和创办精品期刊作为工作的重点。与此同时,强化网络传播也被提上议事日程,并逐渐有很大发展。 参见: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 60 年回顾与前瞻(姚远,亢小玉),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特约), 2009 , 20 ( 5 ): 967-974; 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 13 次学术年会大会交流, 2009-11-22 (广东东莞);收入教育部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009
个人分类: 期刊传播史论1|2875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学非谓大师之谓也,有大校长之谓也!
lgmxxl 2010-8-7 09:21
孟子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梅贻琦校长仿照引说在其就职仪式上讲了这样的话: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而我作为一名高等教育学研究的小兵,想把梅校长的话作些改动: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师之谓也,有大校长之谓也! 为何这样改呢,我认为作为一个学术组织的大学,有了好的大学校长必然可以引来优秀的大师;而没有好的校长,有了好的大师也留不住、用不好。我们可以随意找出世界上被公认获得过跨越式发展的大学作为我这个立论的佐证。 北京大学在蔡元培校长到来之前,是一所官僚制机构。而 1917 年蔡元培到校履行校长职务后,对北京大学进行了彻底的改革,北京大学由此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浙江大学由于竺可桢校长在 1936-1949 年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使浙江大学在抗日的连年烽火中,在学校频繁搬迁、经费严重短缺的情况下,从一所不起眼的地方大学,迅速崛起为国内有影响的几所大学之一,被人誉为东方的剑桥。西南联大的发展,离不开三人领导小组、特别是梅贻琦的贡献。华中科技大学的跨越发展也离不开老校长朱九思的贡献。上海大学能够进入 211 工程大学也离不开终身校长钱伟长的贡献。国外大学同样如此。柏林大学离不开洪堡 (Wilhelm Von Humboldt) 的贡献,虽然他不是校长,但是他直接筹划了柏林大学,他的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办学理念直接影响了柏林大学的发展。威斯康星大学离不开校长范海斯 (Charles Van Hise) 的贡献,是他把大学的边界延伸至州的边界,从而改造了威斯康星大学。洪堡、范海斯被公认为影响世界大学理念发展的两位最为重要的人物,他们的办学理念被誉为大学史上的两个丰碑。斯坦福大学跨越式发展离不开特曼教授 (Frederick Emmons Terman) 的贡献,他的硅谷不仅使大量孔雀东南飞的大师回归大学,也强化了大学与工业企业的关系。沃里克大学离不开巴特沃思 (Lord Jack Butterworth) 的个性与执着,他几度面临被赶下台的风险,立志践行自己的办学思想,终于使这所 1965 年才建校的大学步入英国一流大学行列。 笔者所谓的所谓大学者,有大校长之谓也中的大校长就是这样的校长!这些大学校长的共同品质和特点是:他们具有教育家的素质与追求;具有锐意创新的品格与胆识;具有良好的个性与权威。 作为校长,他们认真研究过如何发展问题,熟知教育教学规律;他们明白大学是什么,什么是好大学,大学如何发展,能够按大学自身的发展规律办大学;他们能够与大学的教授甚至一般的师生分享权力,能够让全体师生的能量、才干发挥到最佳状态;能够在大部分师生不想或没有想到要做某件事时,他们能够成功说服师生去做,从而引领大学向前发展;他们具有高尚朴素的教育情怀,视教育为生命,以育才为乐,并把育天下英才为自己的立身之本;他们对待教育不会有任何的功利思想,他们不会与教师争课题,他们是名符其实的教育家。 作为校长,他们锐意创新,不畏艰难,敢为天下先。蔡元培当校长时北大是一个旧式官僚机构,他的很多朋友都劝他不要去当校长;竺可桢当校长的浙江大学是一所不为人知的地方性小大学,而且正赶上内忧外患的时代,可他硬是在流亡中把这所大学变成全国知名的大学;西南联大也是如此;华中科技大学的朱九思在 1972 年到 1979 年一共收留了全国各地被批斗被扫地出门而无家可归的专 家 教授六百多名,不仅为民族发展国家建设保护了优秀的专业人才,也为改革开放后华工的大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文革刚刚结束,他就大胆提出科研要走在教学前面,这是何等的胆识;洪堡的柏林大学是在废墟上建立起来的,但他却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人;威斯康星的范海斯更是大胆提出州的边界就是大学的边界;沃里克的巴特沃思险些被他的反对者灭掉。正是他们大胆的坚持,超人的胆识,为他们领导的大学开辟出一个新天地。 除了这些品格与胆识,他们良好的个性与个人权威,也为他们的成功打下了良好基础。他们都是真正的教育家,具有领导大学的方向感,能凝聚人心;他们是学术上权威,有容人的品格,为人所敬仰。总之,他们可以领导大学走向特定目标。 大学校长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的精神,是大学的性格,是大学的品牌,是大学的动力。一名优秀的校长,可以把一所大学带入科学发展的坦途;而一名平庸的校长,则会使一所大学错失良机。我坚信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师之谓也,有大校长之谓也是真理! 梅贻琦 . 就职演说 . 杨东平。大学精神 。上海:文汇出版社, 2003.236.
个人分类: 大学之道|8393 次阅读|13 个评论
跨越式发展
liux831 2009-3-3 17:18
迄今为止,2个学姐,一个学兄跨越式发展。三种模式,三级跳跃。 一、模式一 无知少女,厉害! 我的一个英语老师说,一个人坐火车,从北京到南京,一言不发,厉害! 她很年轻,省部级了。无党派,知识分子,少女,跨越式发展。民主党派,时代宠儿。 二、模式二 团委路线,厉害!他,当了团委副书记,深圳两年,前天爆出冷门---省部级。上镜(头)很高。天天上电视。 三、模式三 公开招聘,厉害! 一次给另一个同学打电话,同学说,人家,省部级!我赶紧给她丈夫祝贺,你的好妻子...... 三个人都很年轻。三位学长,祝贺了! 跨越式发展,多么诱人啊! 蜗牛背着重重的壳 一步一步往上爬 ...... 我们四个都差不多的。博士,年轻,都苦读面壁,做实验,想起在一起的日子: 学姐腿长,从不开玩笑的。 学兄上次送我回家,还开玩笑,你总要给我房租吧...... 另一个学姐更可笑之极。 考英语了,我可没准备...... 现在,可不能开玩笑了! 我真为难! 见了面,何称谓呢? 省长: 市长: 我还可以像以前那样直称姓名字吗?
个人分类: 未分类|131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2: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