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科学成就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勒内·笛卡尔
fqng1008 2019-4-28 21:46
勒内·笛卡尔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安德尔-卢瓦尔省的图赖讷(现笛卡尔,因笛卡儿得名),1650年2月11日逝世于瑞典斯德哥尔摩,是世界著名的法国 哲学家 、数学家、物理学家。他对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他还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奠基人,是近代唯物论的 开拓者 且提出了“普遍怀疑”的主张。黑格尔称他为“现代哲学之父”。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开拓了所谓“欧陆理性主义”哲学。堪称17世纪的欧洲哲学界和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巨匠之一,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始祖”。 一、 生平经历 勒内 ·笛卡尔 勒内 ·笛卡尔于1596年出生在法国都兰省海乐村。少年时期他上过一所环境优雅的耶稣会学校──尖塔中学。二十岁在普瓦提·埃大学获得法律学学位。虽然笛卡尔受过良好的教育,但他却认为除了数学以外,任何其它领域的知识皆是有懈可击的。从此,他没有继续接受正规教育,而是决定漫游整个 欧洲 ,开阔视野,见悉世面。由于笛卡尔的家庭经济富裕,足以使他囊满无挂,悠哉游哉。 从 1616年到1628年,笛卡尔做了广泛的游历。他曾在三个军队中( 荷兰 、 巴伐利亚 和 匈牙利 )短期服役,但未参加任何战斗。观光过 意大利 、 波兰 、 丹麦 及其它许多国家。在这些年间,系统陈述了所发现真理的一般方法。五十二岁时,决定用此方法将世界做个综合性的描述。当时定居 荷兰 。此后的二十五年一直生活在那里,选择荷兰是因为那里有更多的思想自由,还可以躲避巴黎社会的纷扰。 1629年写了 《 思维指南录 》 一书,概述了他的方法(但是这本书从未完稿,也许从未打算发表,直到他去世五十多年后他的第一版才问世)。在 1630年到1634年期间,笛卡尔运用自己的方法研究科学。为了学到更多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亲自做 解剖 。在光学、气象学、数学及其他几个学科领域内都独立从事过重要研究。 笛卡尔本想在一本题为《世界》的书中介绍他的科研成果,但是当该书在 1633年快要完稿时,获悉伽利略因拥护哥白尼的日心说被意大利教会的权威们宣告有罪。虽然笛卡尔在荷兰未受到 天主教 权威的迫害,但是还是决定谨慎从事,收书稿进箧入匣,因为在书中捍卫了哥白尼的学说。在 1637年发表了最有名的著作《正确思维和发现科学真理的方法论》,通常简称为《方法论》。 《方法论》是用法文而不是用 拉丁文 写成的,一切有文化的人都可以通读,包括没有学过古典语言的人。在《方法论》中附有三篇论文,在这三篇论文中笛卡尔给出了用自己的方法做出发明的例子。第一篇 光学论文中,笛卡尔提出了 光的折射 定律(但是这个定律在此之前就已被威勒勃劳德 ·斯内尔发现);讨论了透镜和多种其它光学仪器;描述了眼睛的功能及病态的原因;提出了一种光的学说,后来为克里斯琴·海更斯系统阐述的光波学说揭开了序幕。第二篇论文第一次用现代的观点来探索气象,讨论了云雨风,正确解释了彩虹的形成原因。批驳热是一种不可见的流体组成的观念,指出热是一种内在运动形式的正确推论(但是这个推论以前已由弗朗西斯, 培根 和其他人提出过)。在第三篇论文中,笛卡尔介绍了解析几何。这是一项重大的数学进展,为 牛顿 发明微分开辟了道路。 笛卡尔 哲学 的最大有趣之处来自他的方法。笛卡尔十分留心被普遍接受的大量错误的概念,决定要达到恢复真理的目的,就须得 从零开始 做起。因此开始怀疑老师教给他的一切,包括所有最崇高的信仰,所有的常识观念,甚至外部世界的存在,连同自己的存在。 这自然就引出了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消除如此普遍的怀疑来获得一切事物的可靠知识呢?笛卡尔用形而上学观点进行了一系列创造性的推论,证明出使自己满意的结果:由于自己的存在(我思我在),上帝才存在,外部世界才存在,这就是笛卡尔学说的起点。 笛卡尔方法具有双重意义。第一,把 “什么是知识”这个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置于他的哲学体系的中心。早期的哲学家力图描写世界的本质,但是笛卡尔教导这样的问题若不和“我怎么能知道?”联系在一起,就得不出满意的回答。 第二,笛卡尔认为,不应该从信仰开始而是从怀疑开始。(这恰好与圣 ·奥古斯丁及大多数中世纪 神学家 的看法相反,他们认为信仰第一)。这样笛卡尔确实得出了正统神学的结论。但是读者对他的倡导方法远比对他得出的结论还要更为重视(教会担心他的著作会起破坏性作用不是没有理由的)。 笛卡尔在哲学中强调精神和物质之间的区别,在这方面他提倡彻底的二元论。这个区别以前就有人提出过,但是笛卡尔的论著引起了对该问题的哲学讨论。所提出的问题从那时以来就引起了哲学家的兴趣,但是尚未得到解决。 笛卡尔的物质宇宙观也很有影响。认为整个世界 ──除了 上帝 和人的心灵之外 ──都是机械运动的,因此所育的自然事物都可以用机械原因来解释。否认占星术、魔法以及其它迷信形式,同样否认了对事物所做的一切目的论的解释(也就是他寻找直接的机械原因,否定事物的发生是为了某种遥远的终极目的的认识)。由笛卡尔的观点可以看出,动物从本质上讲就是复杂的机械,人体也受通常的力学定律所支配。从那时起,这就成了现代生理学的基本观点之一。 笛卡尔提倡科学研究,认为把它应用于实践会有益于社会。觉得科学家应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概念,应该努力用数学方程来描述世界。所有这些听起来倒很合乎现代要求,但是笛卡尔虽然自己也亲自做观察实验,但是却从未强调过实验在科学方法中的极其重要性。 早在笛卡尔几年之前,著名的 英国 哲学家弗朗西斯 ·培根提出要搞科学研究,并且会从中受益。笛卡尔“我思我在”的著名观点也并不新奇,圣。奥古斯丁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就提出过(当然用词不同)。同样,笛卡尔对上帝存在的“证明”也只不过是圣·安瑟尔姆(1033 - 1109)最先提出的实体观点的一种变体。1641年,笛卡尔发表了另一部名著《冥想录》,1644年,他的《哲学原理》问世。这两部著作都是用拉丁文写成的,1647年又有译本问世。 虽然笛卡尔是一位文笔精练语句华丽的散文体作家,但是他的文风复古,令人瞠目不解。的确,他的话听起来常常使人感到他是一个中世纪的学究,也许是他采用理性主义方法的原因。而弗朗西斯 ·培根虽然比笛卡尔早生三十五年,却完全具有现代的风格。 笛卡尔的著作清楚地表明了他是上帝虔诚的信徒。他认为自己是一个良好的 天主教 徒,但是教会的权威不喜欢他的观点,他的著作被列入天主教的禁书之列。即使在信奉新教的荷兰(当时也许是欧洲最宽容的国家),笛卡尔也被指控为无神论者,他同教会的权威发生了矛盾,不胜烦恼。 1649年,笛卡尔接受了瑞典女王克里斯蒂的慷慨之邀,来到斯德哥尔摩做她的私人教师。笛卡尔喜欢温暖的卧室,总是习惯晚些起床。当得知女王让他清早五点钟去上课,他深感焦虑不安。笛卡尔担心早上五点钟那刺骨的寒风会要了他的命。果不出所料,他很快就患了 肺炎 , 1650年2月,在他达瑞典仅四个月后,被病魔夺去了生命。 笛卡尔从未结婚,但却有一个女儿,她不幸早年夭折。 笛卡尔的 哲学 受到了他的同时代人的强烈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感到其中有循环推理。后来的哲学家指出了他体系中的许多缺陷,今天没有谁会捍卫他的体系。但是一个哲学家的重要性并不完全取决于他的体系的正确性,更重要的是看他的思想 ──更确切地说是别人从他的著作中吸取思想的精华──是否具有广泛的影响,基于这一点,笛卡尔无疑是一位重要的人物。 笛卡尔至少有五个观念对欧洲思想有着重大影响: ①力学宇宙观;②对科研的积极态度;③在科学中强调使用数学;④提倡在初期采取怀疑主义;⑤重视认识论。 在估价笛卡尔的整个影响时,我还考虑到了他那令人难忘的科学成就,特别是 解析几何 的发明。就是这个因素,我才确定把笛卡尔的名次比 伏尔泰 、卢梭和弗朗西斯 ·培根这样杰出的哲学家的名次排得高些。 二、 基本学说 在笛卡尔生活的 17世纪前期 的 法国 ,为神学服务的经院哲学敌视科学思想,用火刑和监狱对付先进的思想家和科学家。批判经院哲学,建立为科学撑腰的新哲学,是先进思想家的共同任务。笛卡尔和 F.培根一样,打出了新哲学的大旗。他们指出 经院哲学 是一派空谈,只能引导人们陷入根本性错误,不会带来真实可靠的知识,必须用新的正确方法,建立起新的哲学原理。从他们起,哲学研究开始重视科学认识的方法论和认识论。经院哲学以 圣经 的论断、神学的教条为前提、用 亚里士多德 的三段论法进行推论,得出符合教会利益的结论。这种方法的基础是盲目信仰和抽象论断。笛卡尔指出,我们不能盲从。我们已有的观念和论断有很多是极其可疑的,我们处在真假难分的状态中是不可能确定真理的。为了追求真理,必须对一切都尽可能地怀疑,甚至像 “上帝存在”这样的教条,怀疑它也不会产生思想矛盾。只有这样才能破旧立新,这就是笛卡尔式怀疑。这种怀疑不同于否定一切知识的不可知论,而是以怀疑为手段,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所以被称为“方法论的怀疑”。他把怀疑看成积极的理性活动,要拿理性当作公正的检查员。他相信理性的权威,要把一切放到理性的尺度上校正。他认为理性是世间分配得最均匀的东西,权威不再在上帝那里、教会那里,而到了每个人的心里了。这是对经院哲学的严重打击。 笛卡尔认为,凡是在理性看来清楚明白的就是真的。复杂的事情看不明白,应当把它尽可能分成简单的部分,直到理性可以看清其真伪的程度。这就是笛卡尔的真理标准。这是在认识论上应用理性主义,即唯理论。笛卡尔是 17世纪唯理论的创始人,他并不完全排斥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但认为单纯经验可能错误,不能作为真理标准。在他看来,数学是理性能够清楚明白地理解的,所以数学的方法可以用来作为求得真理的方法,应当以这种方法找出一些最根本的真理来作为哲学的基础。笛卡尔从哥白尼、 伽利略 的新科学中借来的带有机械论性质的方法,曾经对哲学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弊病。 笛卡尔把他的体系分为 3个部分:①“形而上学”,即 认识论 和 本体论 ; ②“物理学”,即自然哲学;③各门具体科学,主要是医学、力学和伦理学。他把“形而上学”比作一棵树的根,把“物理学”比作树干,把各门科学比作树枝,以此表明哲学的重要地位,但也指出果实是树枝上结出的,以表明科学的重要意义。笛卡尔的“形而上学”中有新的思想,也有不少经院哲学的残余。他的“物理学”摆脱了经院哲学,是典型的机械唯物主义,是对哲学的新贡献。笛卡尔本人是杰出的自然 科学家 ,他把变数引进数学,将几何学和代数学结合起来,创立了解析几何学。他认为数学是其他一切科学的理想和模型,提出了以数学为基础的、以演绎法为核心的方法论,对后世的哲学、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他在物理学上提出了动量守恒的观念;他以物质的涡旋运动说明太阳系的生成,成为 I.康德 宇宙起源 说的渊源。这些科学成就都超越了机械论的局限。 三、 人物贡献 1. 哲学方面 笛卡尔强调科学的目的在于造福人类,使人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和统治者。他反对经院哲学和神学,提出怀疑一切的 “系统怀疑的方法”。但他还提出了“ 我思故我在 ”的原则,强调不能怀疑以思维为其属性的独立的精神实体的存在,并论证以广延为其属性的独立物质实体的存在。他认为上述两实体都是有限实体,把它们并列起来,这说明了在 形而上学 或 本体论 上,他是典型的二元论者。笛卡尔还企图证明无限实体,即上帝的存在。他认为上帝是有限实体的创造者和终极的原因。笛卡尔的认识论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他主张唯理论,把几何学的推理方法和演绎法应用于哲学上,认为清晰明白的概念就是真理,提出 “天赋观念”。 笛卡尔的自然哲学观同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是完全对立的。他认为,所有物质的东西,都是为同一机械规律所支配的机器,甚至人体也是如此。同时他又认为,除了机械的世界外,还有一个精神世界存在,这种二元论的观点后来成了欧洲人的根本思想方法。 最著名的思想就是"我思故我在"。意思是: “当我怀疑一切事物的存在时,我却不用怀疑我本身的思想,因为此时我唯一可以确定的事就是我自己思想的存在”。这句被Descartes当作自己的哲学体系的出发点的名言,在过去的东欧和现在的中国学界都被认为是极端主观 唯心主义 的总代表,而遭到严厉的批判。很多人甚至以 “存在必先于意识”、“没有肉体便不能有思想”等为论据,认为Descartes是“本末倒置”、“荒唐可笑”。Descartes的怀疑不是对某些具体事物、具体原理的怀疑,而是对人类、对世界、对上帝的绝对的怀疑。从这个绝对的怀疑,Descartes要引导出不容置疑的哲学的原则。 2. 数学方面 笛卡尔对数学最重要的贡献是创立了解析几何。笛卡尔成功地将当时完全分开的代数和几何学联系到了一起。在他的著作 《 几何 》 中,笛卡尔向世人证明,几何问题可以归结成代数问题,也可以通过代数转换来发现、证明几何性质。笛卡儿引入了 坐标系 以及线段的运算概念。笛卡尔在数学上的成就为后人在 微积分 上的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后者又是现代数学的重要基石。 此外,现在使用的许多 数学符号 都是笛卡尔最先使用的,这包括了已知数 a, b, c以及 未知数 x, y, z等,还有 指数 的表示方法。他还发现了凸多面体边、顶点、面之间的关系,后人称为欧拉 -笛卡尔公式。还有微积分中常见的笛卡尔叶形线也是他发现的。 3. 物理方面 在物理学方面,笛卡尔也有所建树。他在 屈光学中首次对光的 折射定律 提出了理论论证。他还解释了人的视力失常的原因,并设计了矫正视力的透镜。力学上笛卡尔则发展了 伽利略 运动相对性的理论,强调了惯性运动的直线性。笛卡尔发现了动量守恒原理。他还发展了宇宙演化论、漩涡说等理论学说,虽然具体理论有许多缺陷,但依然对以后的自然科学家产生了影响。 他还用光的折射定律解释彩虹现象,并且通过元素微粒的旋转速度来分析颜色。 4. 天文学方面 笛卡尔把他的机械论观点应用到天体,发展了宇宙演化论,形成了他关于宇宙发生与构造的学说。他认为,从发展的观点来看而不只是从已有的形态来观察,对事物更易于理解。他创立了漩涡说。他认为太阳的周围有巨大的漩涡,带动着行星不断运转。物质的质点处于统一的漩涡之中,在运动中分化出土、空气和火三种元素,土形成行星,火则形成太阳和恒星。 他认为天体的运动来源于惯性和某种宇宙物质旋涡对天体的压力,在各种大小不同的旋涡的中心必有某一天体,以这种假说来解释天体间的相互作用。笛卡儿的太阳起源的以太旋涡模型第一次依靠力学而不是神学,解释了天体、 太阳 、 行星 、 卫星 、 彗星 等的形成过程,比 康德 的星云说早一个世纪,是 17世纪中最有权威的宇宙论。 笛卡尔的天体演化说、旋涡模型和近距作用观点,正如他的整个思想体系一样,一方面以丰富的物理思想和严密的科学方法为特色,起着反对经院哲学、启发科学思维、推动当时自然科学前进的作用,对许多自然科学家的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另一方面又经常停留在直观和定性阶段,不是从定量的实验事实出发,因而一些具体结论往往有很多缺陷,成为后来牛顿物理学的主要对立面,导致了广泛的争论 四、 人物影响 笛卡尔的学说有广泛的影响。他的 “我思故我在”,强调认识中的主观能动性,直接启发了 康德 ,成为从康德到 G.W.F.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的主题,推动了 辩证法 的发展。正如他的解析几何引出微积分一样。经过他改造的 “上帝”观念,也鼓励了B.斯宾诺莎对它作进一步的改造,把“上帝”等同于自然,用 唯物主义 克服 二元论 。在笛卡尔以后,为了克服他所造成的困难,人们作出了种种努力。在 “笛卡尔学派”中,N.马勒伯朗士站在唯心主义一边,强调上帝的作用,认为人们的认识完全依赖于上帝。G.W.莱布尼茨也用上帝的“前定和谐”来说明身和心的无联系的一致。另一些人则站在笛卡尔“物理学”的机械唯物主义一边,克服他的“形而上学”中的唯心主义,把唯物主义的第二种形态发展到高峰。这就是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五、 人物评价 笛卡尔在哲学上是 二元论 者,并把上帝看作造物主。但笛卡儿在自然科学范围内却是一个机械论者,这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 笛卡尔是欧洲近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黑格尔称他为 “现代哲学之父”。他自成体系,熔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于一炉,在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笛卡尔的方法论对于后来 物理学 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他在古代演绎方法的基础上创立了一种以数学为基础的演绎法:以唯理论为根据,从自明的直观公理出发,运用数学的逻辑演绎,推出结论。这种方法和培根所提倡的实验归纳法结合起来 ,经过惠更斯和牛顿等人的综合运用,成为物理学特别是理论物理学的重要方法。作为他的普遍方法的一个最成功的例子,是笛卡尔运用代数的方法的来解决几何问题,确立了坐标几何学即解析几何学的基础。 笛卡尔的方法论中还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他善于运用直观 “模型”来说明物理现象。例如利用“网球”模型说明光的折射;用“盲人的手杖”来形象地比喻光信息沿物质作瞬时传输;用盛水的玻璃球来模拟并成功地解释了虹霓现象等。第二,他提倡运用假设和假说的方法,如宇宙结构论中的旋涡说。此外他还提出“普遍怀疑”原则。这一原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于反对教会统治、反对崇尚权威、提倡理性、提倡科学起过很大作用。 笛卡尔堪称 17世纪及其后的欧洲哲学界和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巨匠之一,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始祖”。
个人分类: 医学史话|5302 次阅读|0 个评论
陆埮院士论吴健雄
热度 10 zhpd55 2013-10-14 11:18
陆埮院士论 吴健雄 ——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of Prof. Chien Shiung Wu 诸平 2013年诺贝尔科学奖揭晓之后,我们更多的应该是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回顾过去科学家成功的经验教训,使其成为我们开创未来的动力源泉。下面想介绍陆埮院士2012年在吴健雄诞辰100周年之际撰写的一篇回忆——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of Prof. Chien Shiung Wu ,供大家参考。 2013 年已经是 核物理 学家吴健雄 (1912-1997) 诞辰 101 周年了,在其诞辰百年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埮曾经在《亚太物理快报》 ( Asia Pacific Physics Newsletter ) 2012 年第一卷第 2 期撰文,回忆和总结已故 核物理 学家 吴健雄的科学成就。不仅仅是因为同乡的缘故,也不会是因为同行的原因,可能更多的是对吴健雄热爱科学、献身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的敬佩,因为陆埮院士在北京大学上学时第一次听到吴健雄的名字就是通过 1952 年 J. M. Blatt 和 V. F. Weisskopf 合著的《理论物理》( Theoretical Nuclear Physics )教科书。 1957 年元月中旬,当时陆埮院士正是处于大学本科学习的最后一年,他回忆他们每天都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实验室对于宇称不守恒的实验新闻报道,这种情况持续时间超过半年, 如此奇妙、如此激动人心的难道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历史事件吗 ? 其科学故事是我们深深感动。 陆埮 1957 年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之后,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长春防化学院、南京电讯仪器厂工作。 1978 年调入南京大学天文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3 年 7 月调入紫金山天文台,同年 11 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就在南京大学工作期间,他有机会多次与吴健雄幸会。 1990 年陆埮访问美国纽约时,受到吴健雄教授之邀到其家里作客,有幸近距离与科学大师吴健雄及其丈夫袁家骝(Luke C. L.Yuan)交谈,从中学到了其他途径难得的宝贵经验,特别是大师丰富的科学研究经验,还有他们的 勤奋精神、敏锐的洞察力、持之以恒得地不懈毅力的确令人钦佩,他们对祖国的发展进步和对子孙后代培养教育的关心,使人倍受鼓舞,字字句句渗透着海外游子的赤诚中国心。 2007 年是吴健雄逝世 10 周年,陆埮院士曾经分别为亚太物理学会( AAPPS, T. Lu and F. Wang, AAPPS , 2007, 17 , 10-14 ) 和《物理》( Physics )杂志( T. Lu, Physics , 2007, 36 , 681-686. )撰文,表示对吴健雄怀念之情, 2012 年恰好又是吴健雄诞辰 100 年,陆埮院士在前 2 篇回忆纪念文献的基础上, 分 7 个方面重新回顾总结了吴健雄简历、对 β 衰变的先驱性研究工作、首次实验证实 β 衰变宇称不守恒、弱矢量流守恒定律的发现、引领粒子物理学的快速发展、多领域的科学成就以及他与吴健雄的交往和对吴健雄的认识。 除此之外,陆埮与南京大学物理学教授冯端院士 1992 年编辑出版了《半个世纪的科学生涯—— 吴健雄袁家骝 文集》,是献给吴健雄袁家骝 80 岁诞辰的一份重要的礼物。有 31 位物理学专家和语言学专家参加了文献的收集和翻译工作 , 整个工作历时两年有余。该文集大体上分为三个部分 : 第一部分为用原始论文或部分评述性论文所反映的两位科学家 ( 以吴健雄为主 ) 对物理学所作的贡献。第二部分为吴健雄撰写的有关 β 衰变研究和发现宇称不守恒的历史概述。第三部分为吴健雄对于科学研究、教育、中国科技问题、妇女问题等方面所作的演讲。另有一个简短的附录 , 收录了一些著名科学家对他们的评价、以及有关的传记资料与科学文献简介。冯端先生为全书撰写了前言 , 陆埮先生撰写了概要介绍吴、袁工作的《吴健雄和袁家骝的科学贡献》。 第一部分主要供专业物理学工作者阅读。第二、三两部分让吴健雄以当事人的身份 , 讲述重大发现的前因后果和对许多重要问题的看法。值得评说的是 , 在第二、三两部分 , 吴健雄娓娓道来 , 深入浅出 , 不时穿插轶闻、故事 , 对专业工作者来说 , 这是更上一层楼的阶梯 ; 对关心科学史的人来说 , 这是一个科学家心灵活动的资料宝库 ; 而对一般读者来说 , 这里有许多科学普及的良好素材 , 能让人从内部了解科学研究的奥秘 , 从而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冯端先生在前言中表露了编者的心声 : 希望读者通过这本书能认识到第一流实验物理学家所具备的难能可贵的素质 : 对于物理学有深刻的理解和高度的洞察力 , 从而设计出精巧的实验使大自然俯首贴耳 , 泄露它的天机 ; 又能巧于动手、敏于实践 , 将头脑中的蓝图变为实验室中的设备装置 ; 又能与合作者融洽相处 , 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为共同事业奋斗的积极性 ; 更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 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和困难 , 决不半途而废 ; 再加上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来对待每一项实验结果 , 使之颠扑不破 , 经得起多方面的考验。这部文集是从中文了解吴健雄物理学工作的主要途径。显然 , 这部文集也有美中不足 : 由于吴健雄袁家骝的工作精深微妙而又面广量大 , 而文集的篇幅有限 , 一些重要工作未能列入 , 一些虽已列入 , 反映得也不够充分 ; 再则 , 用一本书想实现多个不同的目标 , 也不免会顾及太多而显得不够舒展。陆埮院士2012年的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of Prof. Chien Shiung Wu , 可以看作是对其更全面了解的一个补充, 关于《 吴健雄研究综述 》的更多内容请浏览东南大学档案馆肖太陶 2009 年的撰文等相关文献。
个人分类: 新观察|14921 次阅读|27 个评论
科学成就 与 王阳明,笛卡尔的哲学
热度 1 siweiming 2013-10-1 23:23
法国哲学家笛卡 尔 (1596 - 1650年)被 认 作是 为现 代科学提供哲学理 论 的两位巨人之一。另一位是英国哲学家培根(1561 - 1626年)。然而,早些年 诞 生的中国哲学家王守仁(1472 - 1529年,又称王阳明)的学 说 在明末清初是占主 导 地位的。仔 细对 照可以 发现 王阳明和笛卡 尔 的哲学 观 点几乎完全一 样 ,只是后者有 时 机 对现 代科学 产 生巨大的影响。 笛卡 尔 的主 题 哲学 观 点 认为 物 质 世界是由几种最基本的性 质 构成,而它 们 遵循几个最基本的的 规 律相互作用。王阳明 传 承的是程 - 朱理学, 认为 天理是主宰世 间 一切事物的道。因此,两位都相信世界中存在放之于四海而皆准的基本原理。只有在 这 个前 题 下,才有可能探求真正的科学原理。 笛卡 尔 对现 代科学最 伟 大的 贡 献是根据他的哲学 观 点,提出了 获 得真知 识 的四步系 统 方法: 1,除非我没有一 丝怀 疑,不承 认 任何事物是真的; 2,把复 杂 的 难题 分解成 细 小的 组 分,以便容易 获 得 针对 每一个 组 分的正确答案; 3,思考 时 必 须 从 简单 到复 杂 ,同 时 理清事物之 间 的关系; 4,反复地 进 行广泛,全面的 检查 ,确保没有 遗 漏任何 东 西。 第一条是笛卡 尔 方法的精髓。没有 这样 的 怀 疑精神是无法开展原 创 性的科学研究的。其它三方面是求真的必要步 骤 。而正是在第一点上,王阳明具有同 样 的思想: “ 夫学 贵 得之于心 。 求之于心而 非也, 虽 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 为 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 ?” 最后,笛卡 尔 和王 阳明在另外两个重要的哲学 观 点上也是一致的 。 笛卡 尔 坚 信人有天 赋 的感知, 并 且有能力通 过 感知去找到 真 理。而王 阳 明 认为 每 个 人都天生有 “ 良知 ” ,他 说 “ 夫良知即是道,良知之在人心,不但圣 贤 , 虽 常人亦无不如此 。 ” 另外 一点 就是大家都熟悉的,王阳明最著名的 论段 “ 知行合一” 。 笛卡 尔也有同 样 的著名 论段 “我思固我在” 。 所以看来 ,17世 纪时东 西方世界 产 生了相同的哲学思想, 现 代科学有可能在任何地方出 现 。只是当 时 其它的况境使中国失去了机会。在21 世 纪 的今天,中国的条件已 发 生了巨大的 变 化。但是我 们 仍要牢 记 ,有 长远 影响的科学成就是建立在扎 实 的哲学思想上的。
441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05: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