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兰花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兰花

相关日志

[转载]段俊:蝴蝶兰供过于求 杂交兰市场前景看好
dingchch 2013-8-23 02:41
来源: 园林网 作者: 日期: 2013-7-15 11:21:21 科学研究是产业创新的推手,研究者的成果和对产业的观察思考,也常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推进剂。本栏目将结合花卉行业发展的热门话题和普遍问题,展示我国重点花卉科研院所工作者的观点和研究成果,以助产学研更好地对接...... 中国园林网 7月15日消息:科学研究是产业创新的推手,研究者的成果和对产业的观察思考,也常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推进剂。本栏目将结合 花卉 行业发展的热门话题和普遍问题,展示我国重点花卉科研院所工作者的观点和研究成果,以助产学研更好地对接。   各类 兰花 是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段俊一直关注的领域,国兰、铁皮石斛、蝴蝶兰、杂交兰、兜兰等都有涉足。针对不同兰花的市场发展前景,段俊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现阶段,我认为杂交兰是发展前景最好的一类兰花。”   相比蝴蝶兰、国兰、兜兰和铁皮石斛,段俊从事杂交兰研究的时间最少,但这却是目前他课题中的一个重点。华南地区的科研院所一直很重视应用性研究,因此抓住市场热门或有前景植物种类进行研究是不二选择。段俊之所以加重对杂交兰研究的投入,就是看好了它的发展前景。对杂交兰如此青睐有加,段俊有自己的“理由”。   个人花卉消费市场的开发,给杂交兰应用带来了机会。“要说杂交兰,总会让人想到其‘亲戚’大花蕙兰。大花蕙兰株型大,给人大气喜庆的观感,适合礼品市场。与其相比,杂交兰的植株形态更适宜居家摆放。同时,杂交兰的花色比另一个‘亲戚’国兰更丰富,更符合大多数消费者的审美观。”段俊认为,从观赏的角度看,杂交兰更容易被个人消费者接受。   说起适合家庭消费的兰花,人们很容易想到蝴蝶兰,其具有丰富的花色和形态,很适合家庭消费。对此,段俊表示,蝴蝶兰市场开发已经做了很多年,现在明显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在广东市场上,价格已经不是影响蝴蝶兰走量的因素,再便宜的价格也难推高销量,审美疲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蝴蝶兰市场的开拓,洗牌是当下蝴蝶兰市场正在经历的“苦旅”,这给杂交兰提供了一个借势发展的机会。   生产基数小是杂交兰现阶段具有发展前景的又一大因素。据段俊调研,目前杂交兰生产企业还太少,市场上可见到的杂交兰产品和品种都不多,主要集中在云南、广东、福建一带,但事实上杂交兰比蝴蝶兰更易种植。“从种苗生产看,杂交兰要求的条件比蝴蝶兰、大花蕙兰要低。”段俊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成品花生产,杂交兰冬季需要的温度比蝴蝶兰低,适合在全国各地温室内生产。”在目前加温成本居高不下的现实面前,相对低能耗显然有助于杂交兰在全国各地的投产。   但是,杂交兰生产也存在制约因素。段俊认为,花期调控技术和适宜的品种是目前杂交兰产业壮大的两大门槛。“有一些杂交兰品种花期陆陆续续,跟建兰相似,像大家熟悉的‘黄金小神童’是一个各方面性状都很优秀的品种,也受到很多消费者的喜欢,但不同植株之间花期不一致,难以调控,让批量出货存在不定性,限制了其规模的扩大。”段俊说。同样,这两年开始被市场广为接受的红花‘金边凤凰’就是因为花期相对一致,一时成为热选品种。   对此,段俊研究团队展开了杂交兰的育种研究,主要针对花期是否需要或者是否适宜人工调控进行选育。另外,杂交兰的种苗快繁技术研究也是团队在着手进行中的一个重点,目前市场上比较受欢迎的品种,研究团队基本都已掌握了稳定的种苗繁育技术,可保障产出质量稳定的种苗。
1302 次阅读|0 个评论
图说杂交兰之系列二(兰属Cymbidium)
dingchch 2013-8-21 21:36
如题,请看我的相册,大家喜欢的话,未来将继续发贴,持续更新。
2496 次阅读|0 个评论
图说杂交兰之系列一(兰属Cymbidium)
dingchch 2013-8-18 15:53
如题,请看我的相册,大家喜欢的话,未来将继续发贴,持续更新。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4795do=a
1464 次阅读|0 个评论
图说兰花工厂化生产(二)
dingchch 2013-8-12 21:00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4795do=albumid=48852page=2#comment
1292 次阅读|0 个评论
图说兰花工厂化生产(一)
dingchch 2013-8-12 20:59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4795do=albumid=48852
191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孔子文化不倒兰花就不会倒
dingchch 2013-8-9 02:04
文 / 云南省花产办主任陈松 不要用兰花与股票相比较,两者并不一样,对于股市我们是被动参与,而兰市确是我们实实在在的正在参与经营的事业,它有实体有市场。只要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孔子文化不倒,兰花就不会倒,兰花经济将永远存在。 云南花卉业,在2009年突破了200亿的销售额,从昆明出关花卉首次突破了1亿美元,如果再加上深圳、上海、广州等地海关出关的花卉,总出口额应该突破了1.8亿美元。与去年相比,出口增长了28.6%。在去年,云南鲜切花 和盆栽花卉价格呈上涨趋势。2009年最后一个季度上涨了26%。这种上涨趋势在进入新年达到了新的高峰,甚至从昆明机场起飞的国际航运能力已经不能满足需要,有的企业用冷藏车从成都和曼谷等地发货。 云南的地方特色花卉,如兰花、茶花、杜鹃花,目前只有茶花的增长态势稍微差一点。在2010年,省花产办估计特色花卉销售额将增长30%,盆栽花卉增长20%,鲜切花增长20%,2010年,云南花卉业预计总收入将达到250亿元人民币,这个目标,经过大家的努力,不会是什么大的问题。 我知道兰界现在正在面临着一个困境,这主要是一个认识的困境,许多兰友经历了好几次的兰界高低潮起伏,现在这个低潮已经持续了4年,第五年将是什么样,以后兰界将如何发展,许多兰友感到踌躇。有的兰友将兰市与股市进行比较,我要说的是,现在国家林业局已经批准了我们在云南成立茶花测试中心,农业部已经批准成立了兰花测试中心,以后,对于兰花新品种的审批和登陆,将成为政府行为。 目前,云南已经在建中国第一个月季测试中心,兰科植物和山茶科植物测试中心成立以后,也是代表全国的一个权威机构,全国所有的花卉都要拿到这里来进行测试。对于兰花新品的登陆也将成为政府行为。这个举措,充分说明了国家对兰花事业寄予的期望和重视。现在,全世界都越来越重视对于农业新品种的保护。我们希望云南省兰界兰友也要从这个角度,重视这个问题,云南有丰富的兰花资源,对新品的培育、登陆和保护,对于我们将来的产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16 次阅读|0 个评论
了解兰花知识的好去处
dingchch 2013-8-9 01:47
来自台湾,内容先进、全面,值得一看! http://www.ls.nuk.edu.tw/projects/orchid/
139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兰花产业发展须两条腿走路 品种资源和产业化缺一不可
dingchch 2013-8-9 01:41
在最近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兰花大会暨中国大理第五届国际兰花茶花博览会兰花学术论坛和茶花产业发展交流会上,云南省花卉产业办公室主任陈松说:“兰花未来的发展应该以品种资源和产业化生产‘两条腿走路,调整结构,实施一村一品甚至一户一品,才能真正的做强做大。” 近年来,陈松主任高度关注兰花产业发展,先后考察调研了广东三分之二的兰花产业化发展基地和日本的部分兰花企业,用了如指掌来形容他对国内兰界的了解一点也不为过。他说:随着自然环境的退化,野生兰花资源的存量和分布正在迅速萎缩,因此我们倡导的是在禁止滥猜野生资源的同时加大人工驯化培育,积极探索和应用各种科技手段,实施保护与开发并重战略,两者并进,以一种更加精细、更加人性化、更加环保的方式进行商业开发和保护,让兰花之香继续流传千古。 据了解,截至2011年年底,云南省有五、六家生产培植杂交兰的花卉企业,仅用半年多时间就使杂交兰的培植大棚面积从零迅速扩大到1千多亩,估计至今全省杂交兰生产量超过30万盆。在春节前的广东陈村花卉市场上,云南培植的杂交兰‘小神童不仅价销售格最高,平均价格每苗100元,是该花卉市场同类产品均价的近2倍,而且是走势最好的年宵花。 陈松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杂交兰既美观大方,又容易携带,它既有大花蕙兰花大色艳的特性,又不像大花蕙兰一样的体积大、占地方,又容易携带,很受消费者的欢迎。品种资源的需求必竟是少数,而大众化的消费才能最终占领市场。因此大杂交兰的市场大得不得了,大杂交兰不会取代大花蕙兰,将和大花蕙兰实现双赢。而小杂交兰的市场目前还看不清楚。玩资源型兰花是一只脚走路,加上产业化就是两只脚走路,只有两只脚走路才会稳当得多,走的快得多。” 针对兰花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陈松认为信心比黄金重要。他说:“就品种资源型的兰花产业而言,等不是办法,动才有出路,今天兰界的成功者,谁是等出来的?他们都是起早贪黑、抢抓机遇、积极大胆、辛勤奋斗出来的。因此广大兰友要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信心,营造活跃的市场氛围,抢抓机遇,打破保守,加强沟通,诚信致富。新鲜力量进不来兰界,老兰友左手交给右手,右手再交给左手的交易方式是行不通的,是恶性循环,这样的交易方式要做大做强兰花产业是不可能的。”陈松指出:兰花产业化发展要借鉴鲜切花发展成功的经验,实施一村一品,一户一品战略,集中精力种植养好一个种,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走联合发展的路子,形成规模,打出品牌。“玩资源型兰花的兰友是一只脚走路,加上产业化就是两只脚走路,只有两只脚走路才会稳当得多,走的快得多。”陈松说。 据了解,截至目前,云南省除西双版纳州外都成立了兰花协会,全省兰花存量1.76亿株,养兰队伍30余万人,从业人员近50万人,年进入大众消费市场的兰花约2500万盆。陈松介绍说:现代的花卉消费,已从终端消费向网络消费、专业市场消费、多元化消费发展。目前不满20岁的年轻人已逐步进入花卉消费群体,给花卉带来了活力。2010年,云南鲜切花出口和进入港、奥、台市场的总量占全省鲜切花生产总量的18%和8%,剩下的64%全部为国内消费,这意味着2010年12月31日是一个拐点,中国已从花卉生产大国转变为生产消费大国。全世界的花卉分为鲜切花和兰花、茶花等盆栽花卉两大类。2006年到2011年12月31日,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泰国等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地区连续6年以每年35—40%的速度在递增,而鲜切花连续6年则只有8—9%的速度在递增。 陈松强调:无论从历史、现实还是将来的发展看,从品种、资源、气候、技术优势看,还是从市场占有率及市场前景看,各级各部门都要理直气壮的、放心大胆的支持兰花产业。特别是当地兰花资源丰富、发展条件优越的地方,政府应把兰花列入可扶持产业,为兰花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在舆论引导、交易环境、政策制定、工商行、公安联动打假等环节上下工夫,在各种会议消费、节庆活动中,特别是围绕教师节、重阳节等节庆活动进行兰花消费,以激发兰花行业的热情,继承优良传统,建设和谐社会。
122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温室兰花的组培及配套管理技术
dingchch 2013-8-9 01:30
http://www.orchid360.com/showinfo.asp?id=226
103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科技草将给中国兰花界带来什么?
dingchch 2013-8-5 21:28
是给中国兰花界传来福音,还是给中国兰花界敲响了丧钟?   毫无疑问,科技常是给人类带来史无前例的幸福,科技草也将给中国兰花界传来了福音。它将为中国兰花辐射全国,进军世界带来了强大的原动力,将使中国兰花界彻底摆脱资源日益枯竭,难以大批量生产,难以满足广阔市场需要的困境。科技草将给中国兰花注入新的生命,让其超过洋兰,攀登世界花卉的顶峰成为可能。   但这美好的图景目前还只是一种可能,还未能在十头八年内全面实现。要使之蔚为大观至少还得二三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   科技草这个名称,笔者是在2007年3月2日浙江省第八届兰博会(天台县)的展场(天台孔庙里)上的 展品的标签上看到的。以往这类草常被或冒充下山草,或闪烁其词地出现在各地的兰展上,这次浙江兰博会送展的某些兰友将其这类草理直气壮地拦了牌,标明是科技草,不必冒充什么的。这是国兰文化的一个进步。在武汉全国第十七届兰博会上,这类展品有的还标明是 ,即经两次杂交而育成的新种。浙江此次兰博会和武汉全国第十七届兰博会的评委们都以远大的目光来对待此类草,凡公开亮牌,不冒充,说明其展品是科技草的,凡草型好, 花也好,能保住并升华了国兰传统的风韵的(极少数)也得奖。浙江省的科技草得了金奖,武汉一盆特优的科技草得了特金奖。2006年春贵阳全国第十六届兰博会上也有一盆科技草获得特金奖,这均是国兰科技的新成果、新曙光。科技草这个名称(是俗名不是植物学名)传流得最广的是浙江省,可谓已约定俗成了,一说大家就都知道是什么“东东”了。这个名称的“发明者”可能就是浙江人。   人们所说的国兰科技草包括:1.用科技的方法杂交育种而得出的具有原有风韵的国兰新品种种苗;2.用科技的方法将已有的国兰优良品种进行快繁而获得的国兰种苗。   无论是用科技的方法进行杂交育种或用科技的方法进行快繁在植物界用于产业化生产已有好几十年的历史。杂交育种在洋兰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据英国记录,洋兰各种类,至今已育出10多万个品种,洋兰每年都有杂交新品种上市。快繁方面已广泛用于香蕉、烟草种苗的生产。国兰这方面的起步较晚,但也已有几十年的历史。问题是国兰品赏是非常细致化、个性化的事。要杂交育出有国兰品位、风韵的新种非常困难,以往日本和我国台湾省育出的如台北小姐、黄金小神童之类的新品种由于缺少国兰的品相和风韵,不像是国兰。国兰这方面的工作国内外至少上百家公司或私人兰苑在做。但至今还没有人能够用科技的方法通过充分有效的控制,使出现的产品完全达到预期的目的。也就是说,多数成功的例子还带有某些偶然性,技术还未能过关。所以杂交育出的新品种能达到全国展获奖水平的还只是凤毛麟角。快繁也一样,快是快了,但繁育出的兰苗也未能100%实现同原品种神态风韵一模一样。同一批苗总有相当多的苗不理想。况且从瓶里取出来栽培死亡率也高,还未能完全进入产业化大批量生产的状态。   再者,据笔者多年来向好几位这方面的内行人请教,他们普遍认为要通过杂交成功育出一个新品种,一般要用七年以上的时间,有时还要进行多次杂交,杂交了再杂交,才有较理想的结果,所需的时间就更长了。由于国兰品种品赏的极端精致化、个性化,要令品赏者完全满意,技术难度的确很大。总成本也会很高。   鉴于上述原因,出现几个科技草好品种获奖,中国兰界大可不必惊慌失措。即使将来科技草品种越来越多(那要在很多年后),国兰也还是老品种、新下山种、科技草并驾齐驱。各有各的市场。一个成功的科技草也会卖得很贵。如早些年国外初次育出黑色郁金香科技草,据《参考消息》报道,每苗卖到6万美元,也有几十万元人民币。   总之,对于科技草的出现,兰友们不必惊慌,也更不能排斥。兰业将会随着事态的发展而发展。中国兰花的局面将会越来越广阔、越美好。兰友们的思想要与时俱进,在不断提高中取得兰花精神和物质上的双丰收。(摘自2007年《兰》第2期 刘清涌)
139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蘭花病害的介紹及防治
dingchch 2013-8-2 21:11
農委會農業試驗所 謝廷芳 蘭科植物 (Orhcidaceae) 為維管束植物中最大的一個族群,目前已知約有 700-800 屬,計有 17,000 到 35,000 種。蘭花原產地大多分布在熱帶及亞熱帶區域,主要的園藝種類分布在南、北緯度 30 間,年雨量 1,500~2,500mm 森林內。台灣地處亞熱帶氣候區,所產的蘭科植物據記載約有 92 屬 360 餘種,其中有病害記錄者有烏來捲瓣蘭 ( Bulbophyllum spp.) 、根節蘭 ( Calanthe spp.) 、嘉德麗亞蘭 ( Cattleya spp.) 、蕙蘭 ( Cymbidium spp.) 、石斛蘭 ( Dendrobium spp.) 、 Denphalaenopsis spp. 、 Doritaenopsis spp. 、攀緣蘭 ( Epidendrum spp.) 、南湖斑葉蘭 ( Goodyera nankoensis Fukuy.) 、黑蘭 ( 紅花羊耳蒜 Liparis nervosa Lindl.) 、文心蘭 ( Oncidium spp.) 、拖鞋蘭 ( Papliopedilum spp.) 、鶴頂蘭 ( Phaius sp.) 、蝴蝶蘭 ( Phalaenopsis spp.) 、玉山粉蝶蘭 ( Platanthera bervicalcarata Hay.) 、一葉蘭 ( Pleione formosana ) 、 Potinara spp. 、啄蕊蘭 ( Rhynchostylis sp.) 、紅果金粟蘭 ( Sarcandra glabra (Thunb.) Nakai) 、長葉葵蘭 ( Tainia shimadai Hay.) 、豹紋蘭 ( Trichoglottis luchuensis (Rolfe) Garay et Sweet) 、萬代蘭 ( Vanda spp.) 等 22 屬。引起台灣蘭花真菌性病害的病原菌計有 22 種,國外則有 54 種,其中 Alternaria sp. 、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attleyae 、 Phyllosticat capitalensis 、 Pythium ultimum 、 Rhizoctonia solani 和 Septoria selenophomoides 等在國外常被報導,然在國內尚未曾記錄,值得吾人注意。   在理想的環境下,一棵健康的蘭花,均具有細胞的分裂、分化及發育,水分及礦物質的吸收及輸送,光合作用及光合作用產物的運轉、利用及貯藏,代謝作用與生殖等等正常的生理功能。至於生病的蘭花,其生理功能往往受到干擾或阻礙,以致於未能完全發揮它固有的生命潛能。依作物病害之成因可分為生物病原及非生物病因二類: ( 一 ) 生物病原:主要有真菌,細菌,線蟲,濾過性病毒,菌質等,此類病原可繁殖傳染其他作物,所造成之病害又稱傳染性病害。 ( 二 ) 非生物病因:即指環境因子如天候 ( 日、風、雨、雷電、霜、寒 ) 、空氣污染、土壤條件 ( 酸鹼值、 EC 值 ) 不佳、栽培管理不當 ( 施肥、噴藥、灌排水 ) 等無機病因,其所造成之傷害,常稱之為生理病害,又因不會傳染又稱為非傳染性病害。在蘭花栽培過程中,對這兩類病害的正確判別,有助於防治措施的擬定,對症下藥。今擬針對主要的真菌性病害部份,說明其病原菌的特性、病徵表現及防治的原則等,期能對栽培者有所助益。 蘭花炭疽病 (Anthracnose) 病原菌: 本病病原菌屬不完全菌之 Colletotrichum spp. ,分生胞子長橢圓形,無色透明,在寄主表面上形成分生胞子盤 (Acervulus) ,有些菌株可在胞子盤周圍形成黑褐色剛毛,遇高濕度時由胞子盤上產生粉紅色或肉鮭色之分生胞子堆。依據報導,為害蝴蝶蘭者為 C. phalaenopsidis Sawada ,為害蕙蘭 Cymbidium sp. 者為 C. orchidearum f. sp. cymbidii Allescher ,二者分生胞子之大小稍有差異,惟目前均歸類為 C. gloeosporioides Penzig ,本菌最適生長溫度為 22~26 ℃ ,寄主範圍甚廣。 病 徵: 炭疽病發生相當普遍,尤以在蘭園管理不佳、種植過密、通風不良、水分失調、輕微肥傷或藥害時發生較嚴重。初期葉片產生褐色凹陷小點,以後逐漸擴大,成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多數病斑會互相癒合成為大病斑,或同一葉片產生許多小病斑,嚴重時病斑中央會有壞疽產生,此病徵以蝴蝶蘭及嘉德利亞蘭最為明顯。虎頭蘭葉片罹病時偶會形成褐色細長且不連續之褐色壞疽斑。秋石斛葉片罹病時,則會產生明顯之暈環。遇高濕度的環境時,病斑處形成黑色顆粒體,由此溢出粉紅色至肉鮭肉色之粘狀物,乃病原菌之分生胞子堆,是本病主要的傳染源。本病目前在各蘭園中僅零星發生。 發生生態: 本病病原菌菌絲生長溫度範圍極大, 3-37 ℃ 之間均可正常生長,最適生長溫度則介於 22-28 ℃ 之間。因此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中溫多濕季節最為猖獗,梅雨季節或颱風季節過後發生最為嚴重。植株老化或栽植過密,亦會提高其感病程度。 防治方法: 蘭園管理:加強栽培管理措施,給予合理的生長空間,使葉片接受充足的陽光,維持良好的通風環境,以減少病原菌繁衍機會。 適當肥培:適量施用有機質肥料,增進植株之抵抗力,提高開花品質。適度施用鈣肥,可增進細胞間中膠層內果膠酸鈣的含量,強化細胞壁以增強植株抗病力。 藥劑防治:參考使用 25% 「撲克拉」乳劑 2,500 倍、 50% 「撲克拉錳」可濕性粉劑 6,000 倍、 70% 「甲基鋅乃浦」可濕性粉劑 500 倍及 62.25% 鋅錳邁克尼可濕性粉劑 600 倍。 蘭花灰黴病 (Gray mold) 病原菌: 本病原菌 Botrytis cinerea Pers. ex Fr. ,屬不完全菌,分生胞子呈球形,無色透明,叢生於分生胞子柄頂端,狀似葡萄串。寄主範圍極廣,並可兼性寄生於各種作物及雜草上,於多濕環境下極易產生大量之分生胞子,為主要之感染源,可藉由風和雨水或噴灌水飛濺傳播。本菌性喜 20 ℃ 左右的低溫,每年五月以後氣溫逐漸上升,則不利本病原菌侵染寄主。 病 徵: 本病原菌主要為害花器,受害部初期產生針尖大小之水浸狀病斑,以後稍擴大,並轉成褐色至暗褐色圓形病斑,同一花瓣可同時產生數十個病斑。高濕度環境下,病斑上可滋生一層灰褐色粉末狀物,乃病原菌之分生胞子。嚴重受害時,花苞無法開放而提前脫落,或使花朵提前凋謝。 發病生態: 灰黴病多發生於低溫多濕季節,此適逢蘭花開花盛期,稍不慎則因受灰徽病感染,而使品質深受影響。以蝴蝶蘭為例,白花品系的花瓣上稍有病斑時,病斑極為醒目,幾乎喪失觀賞價值。本省平地於 2 ~ 4 月間每遇下雨時,本病極易發生。於多數蘭花花器上,被害部初呈灰白斑,後轉呈灰褐色,使其失去商品價值。一般在蘭花花朵未脫落前病斑上少有黴狀物長出。 防治方法: 防治本病首重蘭園的清園管理工作,開花期間一旦發現病徵後,應立即清除花器,避免過度噴灌給水,或改以滴灌設施供水可有效減輕本病發生。另外溫室可覆蓋吸收近紫外光材質的塑膠布,以降低病原菌的產胞,抑制二次感染的機會。藥劑防治方面,目前正式推薦於本病防治的藥劑為 78% 「甲基多保淨」可濕性粉劑 2,500 倍,另外可嘗試使用 50% 「依普同」可濕性粉劑 1,500 倍及 50% 「撲滅寧」可濕性粉劑 2,000 倍等,均對本病有優良的防治效果。由於,本菌容易產生抗藥性,藥劑應輪流使用,以確保防治效果。 蘭花黃葉病或萎凋病 (Yellow leaf or Fusarium wilt) 病原菌: 鎌胞菌 Fusarium oxysprum f. sp. cattleyae 為各類蘭花黃化萎凋病的主要共同病原菌,可產生鎌刀形之大型分生胞子及橢圓形之小型分生胞子。本菌可以厚膜胞子的形式殘存在栽培材料中一段很長時間。另外,蝴蝶蘭黃葉病主要由 F. solani 與 F. proliferatum 所引起。 病 徵: 黃葉病或稱萎凋病在蘭花栽培過程之中發生相當普遍,病原菌可由根部或分株時的假莖傷口處入侵,嚴重為害時,植株可在侵染後三至九個星期內死亡。一般而言,植株輕微受害後,生長勢漸弱,但可存活一年以上。罹病蘭花地上部葉片呈現黃化、變薄或失水萎縮,假莖皺縮,根部亦會隨著腐敗。檢視植株莖基部表皮組織可見圓形或條狀紫色斑;切開基部有時可見受害的維管束呈粉紅色或褐色。嚴重受害時,整個基部變紫褐色,病徵甚至擴及根部和假球莖。而蝴蝶蘭黃葉病則大部份係由病原菌危害葉柄基部所造成,病徴呈黑褐色,在病斑處偶可見肉鮭色小球狀著生,為 F. solani 的有性世代子囊果;若為粉紅色粉狀物,則為 F. proliferatum 的分生孢子。葉基部受害後,葉片逐漸黃化,後期受害葉片易脫落。 防治法: 栽培介質消毒:栽培介質可於定植前 5~7 天以蒸汽或太陽能的方式進行消毒。 注重清園工作:避免過度噴灌,並隨時清除病株。 藥劑防治:可參考使用 50 %撲克拉錳可濕性粉劑 6,000 倍、 25 %撲克拉乳劑 2,000 倍、 25.9 %得克利乳劑 3,000 倍及 60 %銅合腐絕可濕性粉劑 500 倍等。 蘭花疫病 (Phytophthora rot) 病原菌: 危害蘭花的二種主要疫病菌為 Phytophthora parasitica (Butler) Butler 與 P. palmivora Butler ,二者之間的特性差異甚大,容易區別。 P. parasitica 菌株在 5 % CV-8 培養基上生長時,會有少量氣生菌絲,菌落白色並具嵌紋點狀斑紋。菌絲可在 12 ~ 37 ℃ 下生長,最適生長溫度為 24 ~ 30 ℃ 。胞囊暗褐色,圓形、卵圓形,兩側大都不對稱,不易脫落,有顯著之乳頭狀突起。本菌可形成少量薄壁的厚膜胞子。 P. parasitica 為異絲型,單獨培養不行有性生殖,但將不同配對型之菌株對峙培養,會產生大量卵胞子。 P. palmivora 菌落白色,外觀勻稱平滑,無特殊花紋。菌絲可在 12 ~ 35 ℃ 生長,最適溫度為 27 ~ 30 ℃ 。胞囊為檸檬形或橢圓形,兩側大致對稱,有顯著之乳頭狀突起。易形成大量之厚膜胞子。本菌亦為異絲型,不同配對型菌株對峙培養後,會形成卵胞子。在自然界,大部分之異絲性疫病菌不需經由有性世代即可再重複循環其無性世代之生活史。 病 徵: 蘭花疫病之病徵可大致可分為三類: 水浸狀斑:疫病菌在感染蝴蝶蘭、石斛蘭及文心蘭時,即使沒有傷口,疫病菌亦可侵入葉片、花器、假莖及新芽等部位,但不如侵入幼苗時的快速及高發病率。初感染時,患部出現水浸狀斑點,而後病斑擴大,除花器退色凋謝外,罹病部位呈『暗綠色或淡褐色』,組織雖然腐敗,有時仍十分堅硬,且不會被水解而軟化或潰爛,亦無惡臭氣味產生,但病斑會向上下部位擴展,造成葉片黃化脫落與全株萎凋枯死。 黑腐斑:嘉德麗亞蘭以新芽與假莖較易受感染,疫病菌侵入老熟葉片與假莖必須經由傷口,罹病部位之初期病徵亦為水浸狀,但後期組織黑腐,呈『暗褐色或黑褐色』,為典型之『黑腐 (black rot) 』症狀。病害並會向地上部位及葉片蔓延,導致全株黑腐死亡。 蕙蘭疫病:小蕙蘭屬蘭花(國蘭)以假球莖與新芽為主要受害部位,組織褐變,病害向根系與地上葉片蔓延,造成葉片黃化,植株萎凋、死亡。 此外,一般剛出瓶之蘭花幼苗受感染時,呈『淡褐色水浸狀塊斑』,病斑迅速擴展, 3 ~ 5 天內即可造成全株死亡,死亡植株呈淡褐色,並不軟化水解。蘭花疫病之病徵易與軟腐病原細菌引起者相混淆,尤其是蝴蝶蘭﹑文心蘭﹑國蘭疫病等,其分別之方法為:軟腐病菌感染者有惡臭氣味;其組織插入水中後,有細菌菌泥溢出;易水解軟化。而疫病菌危害者,一般有霉腥味而已;其組織置於陰濕環境下,一般有白色霉狀物長出,在顯微鏡下觀察可見胞囊;組織雖然腐敗,但並不軟化水解。但軟腐病與疫病時有複合感染之情形出現,因而以較科學之罹病組織分離法判別較為準確。 發病生態: 潮濕的環境有助於疫病菌胞囊與游走子的形成與傳播。疫病之發生受水分之影響最大,病害一旦發生,病菌在十數小時內就可產生大量胞囊,釋放游走子,藉雨水或噴霧灌溉之水滴,散布到鄰近數公尺內的蘭花植株上。植株受害後,只要兩三天就可出現病斑,並產生胞囊,行二次感染。因此,疫病菌之病害史 (disease cycle) 需時極短,只需 3 ~ 5 天,病害傳播蔓延極為快速。而適宜發生疫病之溫度一般為 20 ~ 25 ℃ 。在寄主品種方面,大部份之蘭花品種均極感病,尤其是剛出瓶之幼苗。 罹病蘭花死亡後,疫病菌一般可以厚膜孢子、菌絲殘存在栽培介質 ( 水草、蛇木屑、樹皮、人造土或磚瓦石 作用。 (2)33.5 ﹪快得寧水懸粉稀釋 1500 倍,於初發病時第一次施藥,隔 7 ~ 10 天後再施藥一次,但施藥後 7 天內不宜噴水。 (3)25 %依得利乳劑 1000 倍或 35 %依得利可濕性粉劑 1500 倍。蘭苗瓶栽培後 , 隨即噴藥至整盆濕潤為止;噴藥後,待種植基質完全乾燥後,行第一次澆水。浸漬出瓶蘭苗時會發生藥害。 蘭花白絹病 (Southern blight) 病原菌: 白絹病菌 Sclerotium rolfsii Sacc. 菌絲呈白色,分二型,大菌絲直線生長,每節細胞約 5.7 × 60-100 mm ,有扣子體;小菌絲寬約 2.5 mm ,生長較不規則。菌絲分枝增加並交織後形成白色菌核苞芽,發育成熟菌核之形狀為球形,橢圓形至數菌核合併而成之不規則形,深褐色,大小在直徑 0.5-1.5 mm 左右。成熟菌核分外皮、皮層及髓,外皮含可抵抗不利環境之黑色素,外觀很像蘿蔔或油菜種子,為存活於土壤或介質中之主要構造。有性世代在自然界中不易產生,需用人工誘導。擔子器棍棒狀,形成於分枝菌絲的頂端,上生 2-4 個擔子柄,其上著生擔孢子。擔孢子梨形或橢圓形,無色,單胞,平滑,大小約 7.17 ± 0.63 × 4.80 ± 0.12 mm 。有性世代曾於我國蝴蝶蘭及寒蘭病株上發現。 病 徵: 白絹病菌可以感染根、莖基部及葉片,造成根莖腐敗或葉片軟腐。因寄主種類、年齡、生理狀況及侵入部位之不同而病徵稍異,最常見病徵為植株近地際部附近組織出現水漬狀病斑,後呈不同程度之褐色到黑褐色壞疽,隨後長出白色絹狀菌絲,植物失去生氣,萎凋黃化,葉片乾枯捲曲死亡,病部常覆蓋白色絹狀菌絲,附近介質亦出現白色菌絲及菌核,其後菌絲崩解消失,僅餘菌核,地下部莖或根系周圍可見白色菌絲束纏繞。幼嫩組織發病時造成之軟化腐敗與疫病、軟腐病等類似。老組織發病時或環境改變不宜病勢發展時,僅出現壞疽斑,生育不良。。 寄主範圍: 寄主範圍很廣,許多雜糧作物及園藝作物均會受害。本病可發生於多種蘭花植物,如洋蘭、東亞蘭、四季蘭、拖鞋蘭、春秋石斛蘭、文心蘭、蝴蝶蘭、寒蘭及一葉蘭等。遇環境適合時可侵害寄主之任何部位,如球莖、根、莖及與介質接觸之葉部等。 發生生態:   本病菌菌絲生長之最低溫度為 8-9 ℃ ,最高 42 ℃ ,最適宜為 25-35 ℃ 之間。本菌菌核發芽最適溫度為 21-30 ℃ ,低於或超過此溫度範圍時,發芽率明顯降低。潮濕適合病菌的發育,土壤含水量在 20% 時,本菌腐生能力最高。隨含水量之增加菌核發芽率降低,但通入空氣後可得良好之發芽,此現象明顯與本菌之好氣性有關。高空氣相對濕度對本病之發展非常重要,濕度飽和時,菌絲可向植株上方蔓延,反之則僅於地際部發生。本病的大發生往往是由於蘭花生長繁茂,已全部屏蔽盆面,或放置密度過高,溫室通風排水不良,造成微氣候中高空氣相對濕度所致。有機質為本病猖獗最重要因素之一。未分解之有機質常發出揮發性氣體,促使菌核形爆發式發芽而侵害寄主,或提供病菌之食物及能源才能為害,並降低土壤酸鹼度,提供病菌之有利環境。保存不當之有機質如稻穀稈、花生殼、玉米碎梗等堆積過久易為本菌污染而成為傳染源。已腐熟之有機質不易為本菌利用,且其中如有病菌亦會被醱酵過程中產生之高熱殺死。臺灣四至十月梅雨、颱風季節溫度及濕度均高發病較嚴重,十月以後溫度下降,病勢即停滯。冬季溫室內通風不良,濕度大,盆花放置過密,遇溫度回升亦易誘發病害。 防治方法: 蘭園管理:種植前,介質以太陽能或蒸氣消毒。溫室必需保持通風良好,植株不可過密,避免微氣候中之濕度過高。將罹白絹病之病葉、病株及附近植材搬走燒毀。 藥劑防治:蘭花白絹病迄今尚無正式推薦的防治藥劑,可參考使用 50% 「福多寧」可濕性粉劑 3,000 倍、 75% 「滅普寧」可濕性粉劑 1,000 、 50% 「脫克松」可濕性粉劑 1,000 倍、 25% 「普克利」乳劑 1,000 及 50% 「益發靈」可濕性粉劑 1,000 倍。 文心蘭花瓣斑點病 病原菌: 本病係由 Bipolaris zizanea 所引起。 病徵: 本病首先發生於民國 82 年 9-10 月間,埔里及魚池鄰近茭白筍園之文心蘭花瓣上出現小褐斑,致使切花的瓶插壽命縮短,於光學顯微鏡下可觀察一個或數個已發芽之 Bipolaris spp. 胞子。由於本病病原菌發芽可產生毒素,毒害周圍組織後而引起此等褐色斑點,但病菌不會直接入侵組織,更不會在病斑上產胞,推測其感染源應來自於其它作物。經觀察,本病均發生於茭白筍田旁的蘭園,當時,茭白筍田因收穫完畢後疏於管理,胡麻葉枯病嚴重發生,枯萎的葉片上產生大量的胞子。利用花瓣上分離所得之菌可引起同樣的病徵,另外取自茭白筍罹胡麻葉枯病的葉片上分離的 B. zizanea 、水稻罹胡麻葉枯病的葉片上分離的 B. oryzae 、玉米葉枯病葉上所分離的 B. maydis 及竹葉上分離的 Bipolaris sp. 亦皆會使文心蘭花瓣產生相同的病徵。 防治方法: 田間可用 23.7% 依普同水懸劑 800 倍或 80% 鋅錳乃浦可濕性粉劑 800 倍噴施防治之。由於病原菌來自於茭白筍田,因此除了可防治接近蘭園之茭白筍胡麻葉枯病外,最好將蘭園遠離茭白筍栽培田。 石斛蘭葉斑病 (Leaf spot) 病原菌: 葉斑病原菌 Pseudocerdospora dendrobii Goh Hsieh 屬不完全真菌中的尾子菌屬,未發現有性世代胞子,無性世代分生孢子呈叢狀著生病斑部之下表皮氣孔,子座球狀橄欖色,微小或發育良好,大小約為 90μm 。分生胞子梗暗色,由子座長出,叢生直立或微彎曲,少有分枝,胞梗尖端圓形,胞子座落處無明顯刻痕,大小為 4-6×25-75μm ,分生胞子呈彎曲的圓柱形或鞭形, 4 〜 9 隔膜,大小為 2-3.5×61-69μm 。 病 徵: 本病病原菌僅危害石斛蘭葉片,病徵初期為水浸狀的小斑點,病斑緩慢擴張為邊緣不明顯的黃斑,病斑圓形-橢圓形 8 〜 32mm 大小,在深綠色葉片的襯托之下格外明顯,分生胞子梗由老熟病斑的葉背氣孔長出,呈灰褐色,但為數不少的病葉在病斑不明顯的葉背,特別是葉尖部份也著生一層灰黑色分生胞子層的黴狀物,病斑相互癒合後引起葉片黃化及落葉。 發病生態: 石斛蘭葉斑病菌分生孢子的發芽適溫為 20-30 ℃ ,最適溫度為 20 ℃ 。菌絲生長適溫為 20-25 ℃ ,當溫度低於 10 ℃ 或升至 35 ℃ 時菌絲生長完全被抑制。罹部位的產孢受相對濕度影響,高濕度有利分生孢子的產生。我國石斛蘭早期均行露天栽培,但冬季低溫期會造成寒害落葉或抑制新芽抽出。簡易溫室發展後,業者廣為採用以防止低溫,在封閉的環境下,一次噴灌常造成連續數日超過 14 小時的飽和濕度,提供絕佳的發病環境。本病在切花生產的簡易溫室內,自十月氣溫降低後葉斑病逐漸趨於嚴重,至翌年二至三月間常導致落葉殆盡,但四月後抽出的新芽即使受到感染,也需經過 45 天的潛伏期,此時溫室內的溫度常常超過 35 ℃ ,因此發病輕微,需待十月起氣溫下降後才會又進入發病盛期。 寄主範圍: 本病原菌僅感染石斛蘭屬 ( Dedrobium spp.) ,包括春石斛 ( Dendrobium nobile ) 及秋石斛 ( Dendrobium phalaenopsis ) 。品種之間以大花種 Phalaenopsis type 罹病較為嚴重,引進品種 D. ekapol “small panda” 小熊貓,亦為極感病之品種。 防治方法: 蘭園管理:蘭園內出現的少數病葉應予剪除,收集冬季發病期的落葉予以燒燬。夏季高溫期溫室內溫度常高達 40 ℃ ,應予通氣降溫避免造成蘭株生長不良,冬季低溫期之給水宜選擇晴朗午後,並掀開部份塑膠布增加通氣性,以降低室內相對濕度。 藥劑防治:每年發病期施予藥劑防治,可參考使用 75% 四氯異苯晴可濕性粉劑與 56% 貝芬硫琨可濕性粉劑來防治本病的發生。 蘭花細菌性軟腐病 (Soft rot) 病原菌: Erwinia chrysanthemi 在臺灣造成洋蘭軟腐病的病原為軟腐細菌 Erwinia chrysanthemi ,生化特性多數屬於該細菌的第四亞群 (subdivision) ,少數屬於第二亞群 (subdivision) 。分離自結球白菜軟腐病組織的軟腐細菌 E.cartovora subsp. carotovora ,以人工針刺接種,雖可造成洋蘭軟腐,但在自然狀況下尚未發現其感染洋蘭。 病徴: 本病病菌寄主範圍廣泛,可感染一般蔬菜類作物,例如:甘藷、馬鈴薯、芹菜、 防治本病的藥劑,但據試驗, 30.3 ﹪四環黴素可溶性粉劑 1,000 倍、 68.8 ﹪多保鏈黴素可濕性粉劑 1,000 倍、 10 ﹪鏈四環黴素 1,000 倍、 20 ﹪歐索林酸可濕性粉劑 1,000 倍、 81.3 ﹪嘉賜銅可濕性粉劑 1,000 倍、 40 %銅快得寧可濕性粉劑 400 倍、 77 %氫氧化銅可濕性粉劑 400 倍及 39 %硫酸快得寧可濕性粉劑 400 倍對軟腐病都有顯著的預防效果,尤其是四環黴素、多保鏈黴素、鏈四環黴素及歐索林酸效果最為突出,但病菌一旦侵入後,這些藥劑都無法抑制病斑的擴展。又連續使用同一藥劑可能誘發病菌抗藥性,臺灣於 1989 年間即已出現抗鏈黴素的蝴蝶蘭軟腐病菌株, 1998 年並偵測到少數抗四環黴素及同時抗鏈黴素與四環黴素的菌株,由於抗藥性菌株可經由蝴蝶蘭之流通而四處散播,使抗藥性問題趨於嚴重,因此,施行化學防治時,應應輪流或混合用藥,以確保防治效果並減緩抗藥性菌株的出現。 細菌性褐斑病 (Brown spot) 病原菌: Acidovorax avenae subsp. cattleyae 病徴及發病生態 本病病菌具極生鞭毛,能在水中游動,於 20 ~ 32 ℃ 間均生長良好,最適溫度約 28 ℃ ,最高約 40 ℃ ,最低約 12 ℃ ,可感染蝴蝶蘭、嘉德麗亞蘭、文心蘭、狐狸尾蘭、春石斛、秋石斛、千代蘭、朵麗蝶蘭、拖鞋蘭、樹蘭及香草蘭,以在蝴蝶蘭上發生最普遍,在高溫、多濕的夏季,尤其是颱風過後,發生最為嚴重,發病盛期與軟腐病重疊。病菌可以感染各齡期蝴蝶蘭葉片的不同部位,病徵因寄主品系、發病條件不同而有差異。典型病徵為葉片受感染後首先出現淡褐色水浸狀斑點,隨後擴大成為褐、暗褐或黑色的不規則凹陷壞疽斑,周圍具明顯黃暈,病斑可相互融合成為大斑塊;有些感染則會繼續擴展,成為橢圓、長條形或不規則形的深綠色或黑褐色大型水浸狀斑,病斑周圍通會出現墨綠色環紋,以手觸摸病斑處仍覺堅硬,與軟腐病頗不相同,濕度高時如病斑破裂,常可見溢出乳白色的菌泥,罹病葉片最後黃化乾枯,病勢如擴展到生長點,則導致整株死亡。幼苗如遭受感後,則迅速軟腐而壞死,病徵與軟腐病或黑腐病近似。 防治方法: 栽培管理方面:選用清潔的栽培質材,清除病株及蘭園雜草並避免混植其他植物,以減少感染源;保持適當植株間距,以防葉片摩擦造成傷口;勿過度噴灌並維護蘭園適度通風,避免葉片積水,以減少病菌感染與散播;適量的氮素及充足的陽光以增進植株抵抗性,都可以減少本病發生。 化學防治方面:本病目前尚無正式推薦的防治藥劑,據測試,仍以 30.3% 四環黴素可溶性粉劑 1,000 倍的效果最好,其他的銅劑如嘉賜銅、氫氧化銅在防治軟腐病時,也可同時兼防褐斑病,因此不必再額外施藥。這些藥劑除可用於全面噴灑外,其濃厚液也可用於塗抹切除病患部的傷口,以防止病害繼續擴展。不過,本病病菌大多數菌株對鏈黴素具有強抗藥性,以含鏈黴素的製劑施行防治大多沒有效果。 蘭花病害的綜合管理策略:   在病害管理的角度上,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式無法有效解決層出不窮的病害問題。而應將病害防治措施納入整個國蘭栽培管理體系中,才可達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在國蘭栽培當中即應依序注意的防治策略: 1. 栽植無病之植株-選用不帶菌或病毒之無性繁殖體, 2. 介質消毒-栽培介質應在使用前以藥劑、利用太陽能的方式或蒸汽等進行消毒, 3. 田間衛生-澈底執行拔除病株與燒燬的工作,並注重田間衛生,清除雜草與殘株以降低病害的感染源, 4. 良好通風環境-注意蘭園建築物之走向,以架構良好的通風環境;另避免密植,葉表常保低濕, 5. 適當的肥培管理-使用完全腐熟的有機質肥料,配合少量多餐的化學肥料肥培,另可多施含鈣肥料以增強植物對病原菌的抗性,及 6. 施用化學藥劑-平時以保護性或廣效性藥劑保護植株,在病害發生時期,應針對各種病害施用各類藥劑,以達對症下藥的效果。 結 論: 在蘭花栽培管理體系之中,病害防治一直是農民較難著力的一環,尤其在臺灣常年高溫多濕的環境下,防治作物病害的成效不彰。究其原因不外對病害認識不足,病原菌鑑定錯誤,不瞭解病原菌生態特性,以及防治觀念偏差等。良好的作物病害管理措施,應能有效融入整個栽培管理體系之中,除了增進作物生長潛能外,又能達到降低防治成本的效果。因此,栽培者在種植各類蘭花之前,應綿密規畫各項預備措施,如選種、栽培介質的處理、種植場所的環境、獲得病蟲害的管理知識、肥培技術、採收及採後處理技術等,資料蒐集越充分,成功栽培蘭花的機率越高,就算栽培期間發生突發性的病害時,亦能從容以對,達到全方位管理的最佳境界。
169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杂交兰市场前景看好
duanjunscib 2013-7-17 18:14
前几天接受了中国花卉报的采访,谈了一些有关不同种类兰花的市场前景,现转载如下:
个人分类: 其它植物|1749 次阅读|0 个评论
兰花新品种-寻求合作开发
duanjunscib 2013-7-13 17:50
  我一直在做兰花的育种工作,也培育出了一些兰花新品种。 以下是我的研究团队培育出的部分兰花新品种: 一 、 “ 红绒蝴蝶兰 ” 中小花型红花系列多花蝴蝶兰品种,花形圆整,花色深紫红色, 花瓣 厚,带绒质感,分枝性强,花数可达 30 朵以上,可单株成盆, 花期 长达 3 个月以上; 叶片 卵圆形,叶色翠绿, 株型 匀称,生长势强, 抗性 好。  该品种具有很强的耐寒和耐热性,在广州的种植时,冬天不加温一点也不会冻坏,夏天不通过水帘降温也生长良好,并且抗病性很强,目前正在申请品种权。   希望有兴趣的企业来共同开发。 二、麒麟火焰兰 株型直立,姿态飘逸,花色橙红,带鲜红色斑点,非常艳丽,花期长可达 2 个月,可作为 盆花 、 切花 和 园林造景 ,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三、 辉煌火焰兰 复色花,主萼片黄色,侧萼片红色,花瓣黄色、具红斑,唇瓣红色、具黄斑。在珠三角地区设施栽培 4 月初开花,花期 2 ~ 3 个月,耐热性较强。 四、 昆仑火焰兰: 株型直立带攀援性,叶带形、绿色、质硬。花色鲜红,带黄色条斑。在珠三角地区设施栽培时,自然花期为 4 月,花期 2 ~ 3 个月,耐热性和抗病性较强。
个人分类: 其它植物|4816 次阅读|0 个评论
芍药及其它
热度 24 cwufp 2013-5-15 12:00
每天早上起来和大力跑步,虽然万籁俱寂,但天已大亮,因此能够看到很多平时无暇顾及的东西,譬如院子一角什么树长成什么样了,哪两只喜鹊开始做窝准备孵小鸟,还有,诸如各种花草都到了什么样的状态。 所住的小区除了牡丹外,零零星星的在各个角落还种着不少芍药,每年我总要找个时间拍几张,因为这是一直保持的记录,哪怕就是几张,也要记录一下。不怎么拍院子里的牡丹,而每年都要记录芍药,主要是因为芍药更漂亮一些,也更容易栽培。 今天一大早,和大力出门走路时,不仅看到了芍药已经盛开,而且看见邻居的一盆兰花开得也很漂亮,不仅充分展示了兰花的淡雅和清秀,还有和芍药牡丹一样的大气。 昨天,看到戎可老师提到了景深的问题,满心的希望他能够早日写出具有指导意义的博文,等着学呢。在我看来,如何控制景深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手艺,因为光圈参数的确定,不仅来自距离,还取决于镜头的焦距,取决于想表达的内容,更取决于艺术修养。我一直在学习中,盼望着有一天能够自如的控制光圈,把自己想表达的对比关系和细节准确的体现在画面上,可这真的不容易。 今天早上拍的这几张,参数全在,供各位朋友参考。 P1 P2 P3 P4 P5 P6 P7 P8 P9 P10 P11 P12 P13 P14 P15 P16 P17
4256 次阅读|66 个评论
春风五月兰花开
热度 2 xucq45 2013-5-5 21:54
老伴比较喜欢君子兰,家里养了有8、9盆。从元旦前直到现在,一直有兰花相继开放,给家居塞北的我们带来一丝丝春天的暖意。今天恰值立夏,端起我的NEX-7给仍在开放的那株君子兰留个影。 1 2 3 4
个人分类: 秀美风光|3630 次阅读|4 个评论
兰死不改香
wufee 2013-4-14 18:32
今天终于偷得浮生一日闲,去了武汉东湖边上的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四十元的门票虽然东西挺多,不过感觉还是有点贵。拍了几处兰花,兰花具高洁、清雅之特点,古今名人对它品价极高,被喻为花中君子。
个人分类: 生活杂志|276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兰花
xupeiyang 2013-4-8 14:21
捡到兰花,大家分享。
个人分类: 文化艺术|1523 次阅读|0 个评论
优雅华丽的兜兰
热度 1 gardening 2013-4-5 16:08
兜兰(Paphiopedilum cv.) 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栽培最早和最普及的洋兰之一,品种众多。 兜兰株形娟秀, 花形奇特 ,花朵上 唇瓣 变异成兜状 , 类似拖鞋 ,而别名 拖鞋兰 、仙履兰。属名Paphiopedilum是由希腊语Paphia(拉丁语paphos:月神,維納斯的别名)与pdeilon(涼鞋)結合而成,英国称其 Lady's Slipper Orchid 。 兜兰萼瓣与其它兰花不同, 背萼极发达 ,呈扁圆形或倒心脏形,有各种 艳丽的花纹 ;花色丰富,花大色艳,花期长,每朵开放时间,短的3~4周,长的可达5~8周,不愧为高品质的兰花品种,更是高档的 室内盆栽观花植物 。 以下照片拍于上海辰山 植物园举办的“ 首届上 海国际兰展 ”,共享美好的品质生活。 绿黄色,晶莹剔透,富贵华丽 杏黄兜兰, 颇有王者风范
个人分类: 园林植物|5152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9: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