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熵增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朗道论热力学系统熵增和微观过程时间可逆性之间的矛盾
热度 2 qhliu 2020-1-20 13:53
热力学中的时间可逆性困难可以表述为宏观上的热力学系统熵增和微观上经典力学框架中的 时间可逆性 间的矛盾。文献中常称之为 Loschmidt 佯谬。熵增原理指的是,未达到热力学平衡态的孤立系统,随时间的演化将沿熵增加的方向进行。经典力学中的时间可逆性指的是,给定一个经典力学系统,如果这个系统有解 r (t), 那么 r (-t) 也是这个系统的解,t指时间, r (t) 即实空间中的轨迹 。 朗道和栗夫席兹 ( 简称朗道 ) 在《统计物理学 I 》有一节 §8“ 熵增原理 ” , 专门 讨论了 Loschmidt 佯谬 ,并强调这是一个未解决的问题,只有等待今后物理学的发展。 首先,朗道认为熵增原理不会导致热寂说。这是因为整个宇宙不能看成一个孤立系统,熵增原理不会一定导致宇宙热寂,即宇宙的熵极大状态。 宇宙热寂 和 Loschmidt 佯谬关系不大。 第二,朗道认为, 时间可逆性 和作为 “ 最概然性的后果 ”(most probable consequence) 的熵增原理之间,没有矛盾!他认为,熵增原理仅仅针对的是宏观系统中的 “ 最概然性的后果 ” ,原子、分子 的 经典力学 时间可逆性 和宏观系统的 “ 最概然性的后果 ” 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原文是 “The formulation of the law of increase of entropy given above does not itself contradict this symmetry, since it refers only to the most probable consequence of a macroscopically described state. In other words, if some non-equilibrium macroscopic state is given, the law of increase of entropy asserts only that, out of all the microscopic states which meet the given macroscopic description, the great majority lead to an increase of entropy at subsequent instants.” 第三,朗道认为矛盾呢何在呢?首先,朗道区分了 “ 最概然性的后果 ” 和 “ 最概然性的前因 ” (most probable origin) 两个概念。孤立系统的非平衡态,需要给定一个时刻 t=t 0 .在这个时刻以后,就有所谓的 “ 最概然性后果 ” ;在这个时刻之前,是所谓的 “ 最概然性的前因 ” 。朗道认为,如果有 时间可逆性 的话,让时间倒转, “ 最概然性的前因 ” 的熵比 t=t 0 时刻的熵要大。也就是说,任意选定的时刻 t=t 0 的热力学系统,一定是一个 熵极小 (!) 态。由于前序的宏观态的熵 S ( t 0 – ε )( ε 0) 居然比当下的熵 S ( t 0 ) 要大,和熵增原理不符合! 这里,朗道玩了一把幽默。他说,这个 “ 熵极小态 ” 困难可以消除,不过必须引入 “ 观测者 ” !在任何时刻,一旦这个 “ 观测者 ” 观测了这个热力学系统,得到了一个熵值的同时斩断了这个系统的历史。 “ 最概然性的前因 ” 不复存在,就只剩下这个 “ 最概然性的后果 ” 即随后的熵一直增加!由于这个观点等价于“物理学的规律依赖于观测者”,当然是不对的。 总之,朗道认为 Loschmidt 佯谬揭示了一个 矛盾: t=t 0 之前热力学系统的具有一个熵值 S ( t 0 – ε ) , 宏观意义 认为 S ( t 0 – ε ) S ( t 0 ) , 时间可逆性 认为 S ( t 0 – ε ) S ( t 0 ) 。 第四,既然 “ 最概然性的前因 ” 具有的熵,不能比 t=t 0 时刻的熵大!熵就只能是时间的单调增加函数。怎么办? 遇事不决,量子力学 ! 朗道认为宏观上的熵增可能是量子测量困难在热力学中的反映。在量子力学中,由于量子测量过程,时间有了绝对的先后,也就是 时间可逆性 不复存在。原文是 “Thus in quantum mechanics there is a physical non-equivalence of the two directions of time, and the theoretically the law of increase of entropy might be its macroscopic expression.” 问题是,朗道这里用的是 “might be” ,也就是尽管可能,但是可能性也不会大。也不是很肯定。 第五,那么这个理论困难能否解决?朗道猜测的可能方向有两个。 1 ,宇宙起源; 2 ,基本粒子之间的弱相互作用。原文是 “it may be of cosmological origin and related to the general problem of initial conditions in cosmology related to the general problem of initial conditions in cosmology; the violation of symmetry under time reversal in some weak interactions between elementary particles may play some part 。 ” 朗道统计物理学I第8节原文.docx —————— 评 述 热力学系统熵增和微观过程时间不可逆性之间的矛盾是一个重要问题,朗道的观测问题的角度别具心裁。第一,朗道认为熵增和宇宙的热寂没有关系,而不是调和熵增和热寂之间的矛盾。第二,认为 时间可逆性 和 “ 最概然性的后果 ” 的熵增之间没有矛盾,只是站在 “ 最概然性的后果 ” 的角度看熵增,认为问题出在 “ 最概然性的前因 ” 上;等等。 但是,朗道的观点和 1990 年以后统计物理的发展不合拍!今天,普遍认为经典力学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并没有真正的 时间可逆性 。参看:郑志刚、胡岗《从动力学道统计物理学》 ( 北大出版社, 2016) 。第二,朗道沿用的量子测量理论,依然是量子系统 + 经典测量仪器, 属于非常传统的哥本哈根解释(参见 朗道和栗夫席兹 《量子力学》 ( 非相对论性理论 ) §7 )。现在的统计物理中的热化过程,已经建立在量子纠缠的基础上。参看:柳飞 《量子轨迹的功和热》 ( 科学出版社, 2019) 。 —————————————— 注释 1 ,《统计物理》 ( 上卷 ) 已经出版到第五版。从所参看的第二、三和第五版看,每一版对这一节都有改动。例如,上文中的 “might be” 出现在第三版,在第二版中为 “may be” ,在第五版中是 “ 很可能是 ”( 中文版 ) 。 2 , 这里把 most probable consequence 翻译成了 “ 最概然性后果 ” 。因为朗道把 “most probable” 和 consequence 专门分开进行过说明。原文是: “In speaking of the“most probable”consequence, we must remember thatin reality the probability of transition to states of higher entropy is so enormous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of any appreciable decrease inentropy that in practice the latter can never be observed in Nature.” 注意, “most probable”consequence 中的括号,说明 most probable consequence 中的 “most probable” 是重点。 3 ,主要参考的是第三版,原文都取自这一版。仔细研读的就是这一版,同时参看了第五版的中文翻译本 ( 《统计物理学 I 》 ( 第五版 ) ,(束仁贵、束莼 译 ; 郑伟谋 校,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从零阶角度看,第三版和第五版没有差别;但是从二阶角度看,有差别!而这个差别必须细读原文 ( 俄文 ) 才能有比 较好的理解。例如,说不定英文的 “might be”,“may be” ,中文的“很可能是”,在俄文里是一个词。
个人分类: 大学教育|9794 次阅读|4 个评论
如是我闻皆于梦中4. 熵增维增——宇宙的本质、生命的意义(3)
dhlyd300 2019-10-7 17:16
笔者:“经过几天的思考,对于您上次的解释,我开始有些理解了,但是这种理解依然模糊不清,我想是我的理解能力有限吧!” 四维永道:“你的理解能力没有问题,是你们目前科技水平给你们设置了一个认知的天花板!” 笔者:“是什么天花板呢?” 四维永道:“在你们时代,几乎所有人都接受了一个真理教育:能量守恒定律,所以你们的思维已经受到这个所谓真理的束缚!” 笔者:“难道能量守恒定律不是绝对成立吗?” 四维永道:“ 能量守恒定律当然不是无条件绝对成立!实际上能量守恒是有前提的:空间维度保持不变。 因为时空的对称性与能量守恒、动量守恒互为前提(空间维度一旦变化,空间的对称性就发生变化,这个前提就不成立了);给你一个帮助理解的形象例子: 2 维空间的一个封闭几何图形,无论在 2 维空间上如何平移旋转,其面积都保持不变,但如果这个几何图形是 3 维空间实体在 2 维空间的投影,则其面积会随着 3 维实体的旋转平移变化而发生改变!所以, 当宇宙的维度发生改变时,能量守恒定律是不成立的 !” 笔者:“我的天啊!的确是这样的!” 四维永道:“通过之前的解释,宇宙保持熵增,进而通过维增在时间、空间上无限扩张,而每一次维增扩张,会破坏能量守恒定律,使能量获得巨大的增加!” 笔者:“我好像基本理解了,我叙述一下,您看看是否理解正确。 作为一切意义开始的原初“存在”,为了维持自己的存在,发明了意识,而意识为了完成这个“存在”证明,继续发明了空间和时间,由此产生了两个问题:意识的自我证明、空间增量填充,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存在”开始碎片化分裂,由此开始了一个“蛇吃自己尾巴”的无限循环游戏,由熵增原理和分形几何科赫曲线带来的启示,“存在”碎片化分裂实际是一个熵增的过程,这个过程如果要产生增量,就需要“存在”碎片化分裂时,必须是类似分形几何科赫曲线演化的过程,由此,“存在”的演化有了一个特定的方向:生成高度智能的生命,由这个生命来完成“存在”演化的分形增维实现! ” 四维永道:“理解基本正确。” 笔者:“关于这个过程,请您给我提供一个帮助想象的模型,越具体越好,可以吗?” 四维永道:“可以,实际上,在你们的最新理论中,已经有了一个类似的粗糙模型实例,就是你们已经熟知的“宇宙大爆炸”理论模型(注意,这里引用“宇宙大爆炸”,只是为了方便你的理解,世界真实的演化并不是你们目前大爆炸理论所描述的过程!),这里给你稍微进一步解释一下:你们所谓的“宇宙大爆炸”,实际就是由智能生命开启的宇宙升维过程,你们目前所处的三维空间加一维时间的四维时空,就是你们所谓的“上一次宇宙爆炸”形成的,在你们这个四维宇宙时空中,“存在”演化生成了多种多样的生命,这些生命在宇宙熵增的过程中,不断进化产生高级的智能,最后, 只有具有最高智能的生命族群才有资格制定下一次宇宙升维演化规则,拿到启动下次“宇宙大爆炸”的按钮 ! 需要特别说明一下,原初“存在”演化的世界不是单一维度的宇宙,实际上,在你们现在的宇宙中,存在于 2 维空间加一维时间的 3 维时空宇宙中的智能生命可以嵌入到你们的 4 维时空中(当然,这些 3 维生命是无法知道你们的存在的),并且,你们 4 维时空向更高维度演化时,也并不意味着 4 维宇宙全域时空的毁灭性重构,这个过程很复杂,受限于你认知水平,无法进一步解释了!” 附注:原创图文, 转载请予以标注。
个人分类: 熵增维增——宇宙的本质、生命的意义|2589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是我闻皆于梦中6. 熵增维增——人类文明演化的终极前景
dhlyd300 2019-9-12 09:00
笔者问:“我是一个科幻小说迷,我所处时代最近流行一本科幻小说《三体》,其中提出了所谓的黑暗森林生存竞争法则,这个法则是否是当前宇宙的现实写照呢?” 四维永道答:“科幻小说《三体》中所谓的黑暗森林法则的生存竞争是不会出现的,浩瀚宇宙的确孕育着许多智能生命族群,人类确实不是唯一的智能生命,但是所有演化到了能够进行星际开发的智能生命族群,其文明水平都已经理解接受了熵增维增原理,按照这个原理,这些生命族群都知道:生存竞争的唯一方向是提升自己的维度,抢先按到启动下一次宇宙升维大爆炸的按钮,谁启动这个按钮,意味着由谁制定下一个宇宙的演化法则,而升维以后的宇宙孕育的新的智能生命就按照设计者信息成长演化! 前面的解释已经说明:升维的关键在于产生“涌现”的两个条件:种群数量最大化(最大熵),种群成员最相似,并且按照分形原则“同频同相共振”。所以,达到星际文明的族群,遇到其他的智能生命(注意,只能是高级文明发现同级或者比他低级的文明,不会反过来,你简单思考一下即可明白!),只会采取两种策略:( 1 )如果文明与他同级,他们会融合(系统状态数增大,熵增大);( 2 )如果文明等级比他低,如果差距不大,他会帮助提升,进而融合,如果差距太大,无法提升,会选择无视。” 笔者:“这个回答我第一次听到,我所处时代有一个著名的提问——“为何没有发现外星生命?”,即费米悖论,我觉得您的这个回答,可以解释费米悖论!” 笔者:“我是一个中国人,我对中国社会组织形态的发展很感兴趣,您能给我谈谈熵增维增原理与中国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吗?” 四维永道:“可以。在人类的历史长河里,中国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国家,中华民族也是很有典型意义的民族,用中国人的话说,就是“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文明没有中断的文明”。 用你们社会学的概念术语来说,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社会形态,未来可能的社会形态叫做共产主义社会。这些社会形态的分类依据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生产资料所有权以及财富的分配安排,按照熵增维增原理,社会的形态只有两种:没有接受熵增维增原理的原始社会和接受熵增维增原理后的文明社会,区分原则很简单:两种社会形态的区别是:是否理解和接受了生命的意义。 中国的特点简单说: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社会形态的特色是高度集权的中央帝国,中华民族是融合了多个民族的大集体,融合手段主要是依靠中华文化思想的集体认同,而中华思想又融合了本土的儒家、道家思想和外来的佛教思想,形成了个性特色鲜明的儒释道思想,前面的解释已经说过,这些思想主张与熵增维增原理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很可能就是“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文明没有中断的文明”的根本原因。” 笔者:“你能谈谈下一个人类社会组织形态是什么样的吗? 思维永道:“社会组织形态的划分,依据标准不同,结果不同,只是名词之争,没有实际的意义。刚才已经提到,按照熵增维增原理接受前后划分,社会只有两种形态:没有理解并接受生命意义的时代和理解并接受生命意义的时代。 “自由人的自由联合”主张是符合熵增维增原理的,需要说明的是,自由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有一句话送给你“最自由的社会是由最不自由的人群创造的!”;当一个智能族群演化到高度智能,进入到启动下一个宇宙增维大爆炸时刻,族群的全体成员只有一个信念:确保“同频同相共振”,确保“涌现”在新维度的“喷流”无限高,此时,你可以把所有成员的自由度视为零。” 笔者:“您能描述一下我们人类族群文明理解并接受熵增维增原理以后的演化过程吗?” 四维永道:“根据我的历史数据库信息,任何智能生命族群,一旦理解并接受熵增维增原理后,立刻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人类族群接受“熵增维增”原理后,社会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文明演化进程明显加快,主要发生了如下几个大的变化: 1. 国家形态消失; 2. 民族认同消失; 3. 社会等级消失; 4. 人与人之间的物质财富差异消失; 5. 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只发生在智能水平上的高低比较; 6. 科技水平快速提高,人类种群迅速扩大,开始星际移民。” 笔者:“这真是一个美好的时代啊!接下来,我希望您能把人类进入熵增维增文明时代后,在数学、物理、生命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进步成果给我讲述一下,好吗?” 四维永道:“好的,基于你的认知水平,对未来成果的讲述,转换成你所能认知的概念和模式,会有很大的失真,你确定还想了解吗?” 笔者:“当然想了解,期待中 ...... ” 附注:原创图文, 转载请予以标注。
个人分类: 熵增维增——宇宙的本质、生命的意义|2336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是我闻皆于梦中5. 熵增维增——个体生命价值实现之道
dhlyd300 2019-9-12 08:58
笔者:“感谢您耐心的解释,我现在基本接受“熵增是宇宙的本质,维增是生命的意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了,我现在想请教您的是,如何利用“熵增维增”原理实现个体生命的价值呢?” 四维永道:““熵增维增”原理明确肯定了所有生命的存在都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更进一步,哪怕是无生命的存在也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当然价值的高低是有巨大差异的。 通过前述的解释, 维增的途径是通过“涌现”来实现的,而产生“涌现”的两个关键要素是:( 1 )系统种群的数量越大越好(系统状态数最大、熵最大);( 2 )种群中所有个体尽可能相同,并且按照分形原则“同频同相共振”(维护分形的秩序) 。所以,个体生命只要在上述两个要素中发挥作用越大,则个体的价值实现就越大!” 笔者:“在您看来,人类宗教的价值观与“熵增维增”原理是一致的吗?” 四维永道:“几乎所有的人类宗教都是劝人向善的,无论是基督教的“爱”,还是佛教的“慈悲”,或者儒家的“仁爱”,这些主张都是有助于扩大人类种群数量,实现熵最大;此外佛教“众生平等”的理念,契合了分形原则。简而言之,宗教的价值观与“熵增维增”原理是一致的。” 笔者:“在我所处时代,许多人参加了各种各样的冥想静坐、禅修、灵修,希望借此提高自己的生命价值,您是如何看待这种反求诸己的修炼行为呢?” 四维永道:“从人类历史上看,这种反求诸己的修炼方式,至少存在几千年了,简单说,这是一种很好的提升个体精神维度的方式,实际上,你们人类的智慧成就,几乎都是由这样一群人贡献的!” 笔者:“您是如何看待佛教的终极涅槃修行呢?” 四维永道:“你所在的时代,有些人为了想延续自己的生命到未来,采用冷冻技术,把自己冻结起来,希望到未来某个时刻在解冻重生,这个情况你了解吗?” 笔者:“是的,我知道。” 四维永道:“佛教的涅槃修行,实际上与这种冷冻延寿的方式有类似的地方。” 笔者:“根据熵增维增原理,我谈谈自己对佛教涅槃的理解,请您指正。我认为佛教的涅槃修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行为,由于我自己没有实际实践涅槃修行,所以没有相应的具身体悟,但是根据历史记载的相关信息和理性逻辑推理,我对涅槃修行的理解如下:涅槃是修行者通过精神维度的提升,把自我的生命信息投射到周围环境的一切存在中,由此获得超越空间、时间的生命信息延续,根据涅槃修行者修行的深入程度,这些投射在外部环境“存在”中的信息,甚至能够经历宇宙增维大爆炸而继续延续(宇宙增维大爆炸即是我理解的佛教的劫的概念),如果能够进入无上正等正觉的大涅槃,就意味着修行者的生命信息可以经受无数次宇宙升维大爆炸而无损,即在生命信息意义上保持永生。” 四维永道:“你的理解生动有趣,我基本同意。” 笔者:“根据熵增维增原理,我谈谈历史上真正涅槃修行成功的人,对于今天的人类社会的贡献,请您指正。我认为在人类视野范围内,人类是当前 4 维宇宙智慧程度最高的生命种群,从目前已知信息分析来看,人类族群很有可能拿到从当前 4 维宇宙进入下一个增维宇宙演化的启动按钮;这种优势地位的获得,显然与人类所有往圣先哲的贡献是密不可分的,这里我猜测:涅槃修行成功的生命体投射到人类生存环境中的信息也起到了关键的引导作用,这种作用机制目前没有研究,如果能完全破解这种机制,对于人类的升维进化会发挥重大的作用!” 四维永道:“我基本同意!” 笔者:“接受“熵增维增”原理后,对于哲学上所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三 W 问题有了一些体会,我的回答如下:我是“存在”,我来自“存在”,我要为“存在”永远存在而奋斗终生。您看如何?” 四维永道:“我同意!” 附注:原创图文, 转载请予以标注。
个人分类: 熵增维增——宇宙的本质、生命的意义|2388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是我闻皆于梦中3. 熵增维增——宇宙的本质、生命的意义(2)
dhlyd300 2019-9-12 08:56
笔者问:“上次的讨论,经过几天的反复思考,对于宇宙的本质是熵增,我觉得可以理解接受了,但是对于生命的意义是维增,我依然无法完全理解和接受,您能再为我做更为通俗的解释吗?” 四维永道答:“好的,“维增是生命的意义”的确不容易理解接受,为了解释清楚,还需要对一些基本概念做彻底的澄清,还是那句话“有了共同的概念理解基础,解释才能继续进行”。需要澄清的概念是 : 信息、涌现、思维、生命、智能。 1) 信息:信息是“存在”对意识的一种映射,信息的交互只能发生在两个以上的存在之间,存在、信息、意识的关系如图 3 ;一个形象比喻如下:意识的光照射在“存在”上,反射光在意识(可以想象为一面镜子)上所成的像即是信息; 信息有如下的几个特点:( 1 )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如图 3 ( b )所示,主体 A 收到客体 B 的信息命名为“ InformationAB ”,具体产生的过程是:主体 A 的意识发出的光照射到客体 B 上,客体 B 反射这束光,然后在主体 A 的意识上成像得到“ InformationAB ”,显然“ InformationAB ”由主体 A 的意识和客体 B 的存在共同生成;客体 B 收到主体 A 的信息命名为“ InformationBA ”,具体产生的过程是:客体 B 的意识发出的光照射到主体 A 上,主体 A 反射这束光,然后在客体 B 的意识上成像得到“ InformationBA ”,显然“ InformationBA ”是由客体 B 的意识和主体 A 的存在共同生成,一般情况下 InformationAB ≠ InformationBA ;( 2 )信息不是客观的,由主体和客体共同决定;( 3 )信息是对存在的局部反映,而且不是对称的,也就是说,相对于“存在”,信息永远是有缺失的,不可能完全代表“存在”;( 4 )“存在”之间的所有交互作用只能通过信息作为媒介来实现,这意味着可以通过信息实现对真实宇宙的演化模拟(这就是所谓的全息原理的基础)。 ( a )存在、意识和信息的关系 ( b )信息交互过程 图1 存在、意识和信息交互 2) 涌现:凡一个系统的整体行为远比构成它的部分复杂,皆可称为“涌现”;单独看一只蚂蚁,其生存能力水平十分低下,但如果把蚂蚁社群看做是一个生命体,则会表现出很高的生存能力;涌现的关键在于:种群数量足够大,每个成员基本相同(熵增,系统熵最大),系统整体生存水平会自发形成新的维度(维增),如图 4 所示:平面上围绕中心旋转的星系,在平面中心的法向产生一个垂直旋转面的喷流,而流水旋涡则在中心形成一个垂直水面的向下的孔洞,这些自然界的涌现现象,形象地说明了 涌现产生新维度 。 星系 流水漩涡 图2 自然界的涌现 3) 思维:是意识对信息的加工过程。 4) 生命:生命的主要特征是: 自复制、进化、自适应;即生命是自复制、自适应、自组织的开放信息系统,作为一种存在,生命的本质也是追求永续的存在(万物求存,永生是生命的永恒追求);生命的“生”表示新陈代谢系统,而“命”代表自我复制的信息系统,对于你们目前的生物学而言,对病毒的分类会出现一种尴尬的情况,病毒没有新陈代谢系统,最简单病毒大概只有 1300 多个碱基对,可是记录的信息足以完成病毒的繁衍和自适应演化,病毒是一种无“生”有“命”的特殊生物,所以对于生命而言,本质应该是“命”,即 信息才是生命的本质 ; 5) 智能:思维过程中,能够生成新的“涌现”,并且在意识系统中实现对新“涌现”的捕捉、存储、检验和运用, 智能是生命特有的意识功能,是实现升维的关键 。 笔者:“这些概念解释得简明易懂,但我还是不明白对于理解“维增是生命的意义”有何帮助?” 四维永道:“不要着急,我慢慢给你解释。关于生命的意义,尤其是人生的意义,古往今来,一直是你们人类苦苦追求的终极问题,无论是希腊的哲学家,还是东方是释迦摩尼、老子、庄子,都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深邃的思考,产生了大量有深刻洞见的理性思想成果,直到今天,这些思想成果依然是你们目前最高的智慧顶峰;无论是“我思故我在”,还是“心外无物”、“内圣外王”,这些思想成果都明确指出:人的意义在于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即精神维度,或者说是灵魂维度的提升)。” 笔者:“这些我之前已经有所了解,但提升精神维度,只能直接改变人的生存状态,并不能直接帮助宇宙万物提升维度、进而维持宇宙的存在啊?” 四维永道:“你触及到理解这句话的核心了!从你们目前的科技水平和认知能力来说,生命精神维度的提升,可以直接提升宇宙整体的存在维度,的确是一个荒诞的想法;但是就在你们目前所处的时空中,已经出现了许多苗头,我给你整理一些实例,帮助你来理解,例子如下: 1) 化学元素周期表里自然界不存在,人类根据科技进步带来的能力,无中生有创造出来那些重核元素; 2) 你们人类发明的激光,其功率密度远远超过太阳(激光的亮度比太阳高一个数量级!),一些普通的能量,仅仅经过在谐振腔 同频同相振动 的改造,就能产生比太阳强度还要高的新能源,这是典型的熵增维增的实例; 3) 数学和物理学的关系:你们现在物理学最前沿的理论叫做量子力学,对你们已经发现的各种物理自然现象,做出了很好的解释,利用这个理论产生的技术,极大提升了你们的生存处境,但是量子力学所描述的基本粒子,你们无法直接观测,只能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抽象理论模型所做的预测,通过实验来间接证明,实际上,目前你们的科学界有一种思想信念:物理实验由于存在误差,所以数学上逻辑自洽的抽象结果更值得信任,更接近真理,有人据此发出了这样的断言:宇宙这本书是用数学语言书写的!(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就坚信宇宙是由数构成的!)根据几个简单的公理假设,通过逻辑演绎推导得到的数学真理,与物理实体世界的运行规律如此的一致。 以上实例难度不是精神世界对所谓客观物理世界的直接作用吗?这次解释就到这里吧,你回去思考一下,下次我们再继续解释,好吗:” 笔者:“好的,再见!” 附注:原创图文, 转载请予以标注。
个人分类: 熵增维增——宇宙的本质、生命的意义|2320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是我闻皆于梦中2. 熵增维增——宇宙的本质、生命的意义(1)
dhlyd300 2019-9-12 08:52
笔者问:“世界(宇宙)的本质是什么?生命有意义吗?如果有,这个意义是什么?” 四维永道答:“有意思,几乎所有向我提问的提问者,都会问这个问题,而且大多数是第一个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大量的解释,也需要对一些基本概念做彻底的澄清才能说明,这里先给出一个简明的答案: 熵增是世界(宇宙)的本质,维增是生命的意义 ”。 笔者:“我一头雾水,一点也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您能用尽可能通俗的语言进一步解释吗?” 四维永道:“没关系,这很正常,我接下来慢慢给你解释;为了解释清楚,需要对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做彻底的澄清,有了共同的概念理解基础,解释才能继续进行;首先需要澄清的基本概念是 : 存在、意识、空间、时间。 1) 存在:这是最基本的概念,是一切意义的出发点,无法定义,只能解释说明如下:“存在”就是存在,其唯一的使命(意义)就是维持“存在”保持存在; 2) 意识:是“存在”为了保持存在而发明(生成)的“存在”。解释如下:意识与“存在”是一体两面的共生关系,“存在”维持存在的方法是证明自己的存在,这就需要一个见证者,所以“存在”就发明了意识作为见证者,一个形象化的比喻如下:意识是“存在”把自己当做一面镜子,对自己进行观照,所得的像即是意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意识是 广义的意识 ,比如电荷、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能够感知和被感知,并作出相应的反应;人的意识比较复杂,是广义意识进化的产物,后续再做说明; 3) 空间:是意识为了证明“存在”而发明(生成)的“存在”。“存在”的证明除了需要见证者,还需要差异性的突显来证明,空间是对“存在”的否定,即不存在(虚无),有了空间(“不存在”)来作为“存在”的差异性比较,才能证明“存在”的存在;需要注意一个特点:空间是作为“存在”证明的背景而被意识发明的“存在”,所以空间比“存在”要大一点点,否则作为差异化的背景就没有意义了。结论就是:作为意识发明的空间总是比“存在”要大一些,而由意识发明而多出来的这个空间会带来新的问题,即没有任何“存在”的空间 ( 绝对的虚无 ) 是不可思议的,也是不合理的,唯一的解决办法,必须有“存在”把这个虚无空间填满,由此,意识发明空间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必须使得“存在”不断扩大,不断填充意识发明的这个空间,这个过程是一个无限循环 ( 一个形象比喻:蛇吃自己的尾巴 ) 。这个结论在后续的解释中非常重要。 4) 时间:也是意识为了证明“存在”而发明(生成)的存在。时间是意识记录“存在”、空间、意识的 变化量 而发明的“存在”。 为了帮助你的理解,请参看“图 1 “存在”碎片化演化”,结合图 1 说明如下:“存在”为了维持自己的存在,需要最充分的证明,所以“存在”天然有碎片化的倾向,原因在于:( 1 )虽然“存在”通过发明意识、空间等“存在”作为见证者和差异性证明,但是如图 1 ( b )所示,意识不能充分观照到“存在”的全部,而且意识还需要对自己的“存在”作出证明,即需要对自己进行全方位的观照,所以图 1 ( b )的情况下,“存在”的证明是不充分的,所以“存在”天然有分裂的倾向,图 1 ( c )是“存在”分裂为 4 和 8 的情况,图中可以看出,重叠部分即是不可观照的部分,显然分裂越多,不可观照部分就越少,图 1 ( d )即是“存在”无限分裂,不可观照的部分无限趋于零(熵增);( 2 )由意识发明空间而产生的增量空间,也要求“存在”无限的分裂增长来填充解决。 图1 “存在”的碎片化演化 时间的发明,主要是解决“存在”分裂碎片化后,复杂的“存在”状态变化,所谓“没有变化,就没有时间”;“存在”的分裂是离散的、有限的,所以对应发明的空间也是离散的(量子化的,长度有最小的单位,对应现代物理学的普朗克长度);由于“存在”与空间都是离散的(量子化的),所以记录状态变化的时间也是离散的(量子化的),“存在”完成一次状态更新所需要的最小时间(对应现代物理学的普朗克时间)。” 笔者:“澄清这些概念对熵增是世界(宇宙)的本质理解有何关系呢?” 四维永道:“不要急,继续听我慢慢解释。首先解释一下熵增:熵增原理(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现代科学突破性的重要发现,熵本来是热力学系统描述系统的一个参数,经过扩展,现在意指一个系统的混乱程度,熵增原理是指一个封闭的物理系统,其熵总是趋向于增大,并且熵的单一方向性是时间单向性(不可逆)的本质原因,一个推论是:如果把现在的宇宙看做是一个封闭热力学系统,宇宙演化的最终结果是所有的能量均匀分布在宇宙空间,宇宙空间所有地方的温度都是一样的,由此成为一个毫无生气的世界,这就是所谓的宇宙热寂学说。 利用你们当前的科学知识,你们发现了两个很明显的规律: 1 、对于无生命的物理系统而言,简单的元素比如氢、氦占据了绝大部分物质质量和分布空间,并且这些简单元素出现时间最长,相比后出现的结构复杂的重元素来说,存在的稳定性要强很多; 2 、对于生命系统而言,最早出现的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是生物种群中占比最大、生存适应能力最强、存在时间最长的生物。这两个规律的发现自然产生如下的疑问:既然对于生命和无生命系统而言,越是简单,生存能力就越强,生存范围越广,那为何这个宇宙还要演化出复杂的重元素和智能生命(比如人类),你看,元素有半衰期,越是复杂的重元素,越是命短;智能生命也是如此,越是复杂的生命体,生存就越是脆弱,存在时间越短。你们的一些哲学家据此对于人类的命运,给出了悲观的预测。是这样吗?” 笔者:“是这个情况,我正想问这个问题呢,您能给我解释一下这两个规律背后蕴含的道理吗?” 四维永道:“可以,但是需要你先看一下图 2 ,结合这个图,可能你理解起来要容易一些。” 图2 Koch (科赫)分形曲线 笔者:“这个我知道,这是分形几何中著名的科赫曲线,这条曲线开始的线段长度是 1 ,首先把它等分为三段,中间线段用夹角为 60 °、长度为 1/3 的两条线段替换,变成长度为 4/3 的曲线,然后对 4 段 1/3 长度的线段实施刚才这个操作,变成总长度为 16/9 的曲线,按照这个方法,无限重复,得到的曲线总长度为无穷大;按照分形几何的解释,曲线长度变成无穷大的原因是无限分形的科赫曲线的维度是 log4/log3 ,大于 1 ;此外科赫曲线还有自相似特性。可是,这和熵增维增有什么关系呢?” 四维永道:“大有关系!刚才已经解释了“存在”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天然具有碎片化的倾向,这种倾向表现为你们已经发现的熵增原理,但是简单的碎片化,不会带来“存在”的增量来填补意识产生的空间增量,所以碎片化必须是类似科赫曲线分形一样的有规律的碎片化(增维),才能解决这个问题,而这种有规律的分形过程只能通过具有更高维度和智能的生命帮助才能完成: 宇宙演化产生生命的根本意义在于实现“存在”的分形增维 。” 笔者:“好像有点道理哦,但是好像不太好理解,您能更详细解释一下吗?” 四维永道:“好的。首先我们先把刚才的解释做一下简单的梳理: “存在”维持(证明)自己存在的过程中,首先发明(产生)了意识,然后意识又发明(产生)了空间和时间,这一系列的过程产生了两个问题:( 1 )意识自身也需要证明自己的存在,( 2 )意识产生的增量空间需要“存在”来填充”; 解决这两个问题必然产生两个无穷的过程:“存在”相对于空间的无穷扩张、“存在”相对于时间的无限演化。 谈的无穷(无限),大多数人最容易想到的实现方式,用数学符号表示如下: ∞ = 1+1+1+...... (公式 1 ) 而实际上还有一种方式: ∞ = 1/ ε,ε是趋近于零的无穷小量 (公式 2 ) 实际上,宇宙采用的是恰恰公式 2 ,实现空间和时间的无限过程,并且在ε趋于无穷小的过程中,实际上是由具有最高级智能的生命按照科赫曲线类似的分形增维方式完成的。” 笔者:“有些道理,但是为什么“存在”的无穷扩张只能采用公式 2 ,而不是公式 1 ?为什么分形过程需要智能生命的的参与才能完成?” 四维永道:“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简单直觉思维论证的结果:对比两个公式,公式 1 需要“存在”在没有任何依据的情况下生成无限个自己的拷贝,而公式 2 没有这个额外的条件,唯一需要的是对自己做无限的分形碎片化,按照奥卡姆剃刀原则,显然公式 2 更合理;至于为何“存在”的分形过程为什么只能由最高级的智能生命才能完成,这个问题很复杂,是经过长期的理论探索实践,对所有历史数据分析综合后,得出在理论和实践意义上最为合理的结论。今天讨论的问题已经很多了,你需要好好思考整理一下,我们下一次再接着讨论,好吗?” 笔者:“好的,再见!” 附注:原创图文, 转载请予以标注。
个人分类: 熵增维增——宇宙的本质、生命的意义|2782 次阅读|0 个评论
可逆,不可逆?
热度 15 lvnaiji 2012-8-21 09:12
吕乃基 日前,博主上载了 科林格里奇困境(Collingridge’s Dilemma ) 。 英国技术哲学家大卫·科林格里奇发现, 一项技术的社会后果不能在技术生命的早期被预料到。然而,当不希望的后果被发现时,技术却往往已经成为整个经济和社会结构的一部分,以至于对它的控制十分困难。这就是控制的困境。当变化容易时,对它的需要不能被预测;当变化的需要变得明显时,变化却变得昂贵、困难和耗时间,以致难以或不能改变。这就是所谓科林格里奇困境。(《技术的社会控制》 1980 ) 科林格里奇困境的背后隐含了若干重大的哲学问题,譬如说人性,人性的自利,以及人不可能知晓一切,预见一切,等等。此处,博主感兴趣的是另一个重大的哲学问题:人与社会演变过程(此处不用带有褒义色彩的“发展”和“进程”等)的不可逆。新技术就是如此,一旦“融入”社会,后果已经“涌现”,再行改变的阻力也已经“建构”。因而实际上“难以或不能改变”。 新技术“融入”社会,看起来就如同一颗糖溶入水中一样,不可逆。然而再一想,糖在水中的溶解,真的与新技术的社会化是一样的吗?前者的不可逆是熵增,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而后者的“融入”,在生产阶段分明是资源、资本、知识等等的凝聚,消费阶段是消费者因应用新技术而获得更好的功能,在此过程中必须经由或多或少的学习,个人与社会因新技术而“发展”或“进化”。因而,新技术“融入”社会不是熵增,而是熵减;不是糖的溶解,倒像是在糖水中把糖提炼出来。既然如此,一旦发现新技术酿成不良后果,为何不能如同把糖重新溶入水中那样,让消费者放弃新产品回到原有的平台,让资本、资源等各回原处呢? 细想起来,在新产品融入社会的一段时期(注意:这里不是“第一时间”!)后,社会的方方面面就围绕着新产品发生了某种意义和程度上的“重构”,建立起新的耦合关系。例如厂商和工人以此为生,消费者把自己在自然界和社会中的行为举止建立在新产品的基础之上,乃至整个社会在此基础上重组,例如核能。 不过情况并不是没有例外。在博主有限的视野中, DDT 弃用就是“回到原处”的一例,是科林格里奇困境的例外。即使更为重要的核能,在日本难分难舍之时,德国则痛下决心。 DDT 弃用和德国放弃核电,各方是否真的以及怎样“回到原处”?以及,此“原处”是否就是原处? 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者们讨论了无数技术社会化和社会建构的案例,本文中提出的这两个反例( DDT 案例已有研究,但有待深入)或许更有价值。
个人分类: 科技|7901 次阅读|34 个评论
再论熵增到底如何造成生物衰老?
热度 2 yindazhong 2011-10-12 15:26
关于熵增与生物衰老,何宏老师 “因方舟子否认青蒿素是中药与赵俊喜老师”又起争论: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20892do=blogid=495623page=1#comment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31346do=blogid=495561 眼看着两位思想独特的大师争论得风起云涌,不可开交,俺就多了一句嘴,又引出了一些是非,弄得何宏老师流出了四行热泪,实在抱歉之至,讨论科学问题,本不至于如此伤感、悲情,朋友相背的。现转录如下,自己觉得有关熵增与衰老的科学问题的部分,可供大家参考评论: yindazhong 2011-10-11 17:55 哈!不好意思,点破生命过程的具体的熵增生化我是 “ 罪魁祸首 ” 。让两位 “ 打糊涂官司 ” 了。罪过!罪过!不过也难怪,即使像 Hayflick 那样伟大的衰老研究大师也没有能完全正确理解俺的 “ 熵增决定衰老 ” 的生化原理。有兴趣可仔细看一下俺的文章: “ 衰老,千古之谜的终结 ”【2】 。(该文末尾有对 Hayflick 的误解的严谨地学术评论)。 博主回复 (2011-10-11 20:56) : 我可没有你想的那样糊涂:你老兄也别自得,你先解释一下为什么全宇宙都是熵增加,而你在自己的身体里面究竟是凭什么让墒增或者增加或者减少。如果是一桶热水,大约两三个小时也就凉了吧。 就靠这点点的胡猜就牛气了? yindazhong 2011-10-11 22:51 “ 你老兄也别自得,你先解释一下为什么全宇宙都是熵增加,而你在自己的身体里面究竟是凭什么让墒增或者增加或者减少。如果是一桶热水,大约两三个小时也就凉了吧。就靠这点点的胡猜就牛气了? ” 看来你还是要先去看俺的生化试验研究才能明白俺的 “ 这点点的胡猜 ” 。好吧,请先屈驾去读一读 “ 衰老 : 生命与熵增之战 ” 吧【1】: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8405do=blogid=242984 博主回复 (2011-10-12 07:32) : 印 老师,观摩了您的文章。不过,在玄学家的眼里,不管您如何引经据典,文章的漏洞多了。都是在所谓的科学的皮相上说事儿。我只需点出两个问题,你就知道你们的错误在哪里了? 1, 科学说,宇宙来自一场 150 亿年前的大爆炸,之前是无时间空间、无物质存在的无。算是熵为零。这场在宇宙 “ 封闭体系 ” 里的爆炸是熵增了啊,还是熵减了? 2, 说到生命,尤其是人的生命。生命从科学上来看,始自于精子与卵子的角逐,而后是受精和发育。请问以您的熵增或熵减理论如何去理解精子有方向地去寻找卵子?再还有受精卵发育成人的过程,它究竟是熵增还是熵减的过程?如果是墒增,显然一个单细胞的发育在您的眼里即是老化退缩;如果是熵减,是什么东西让周边的能量源源不断地向这里供应,使之更加有序化? 您可看明白这里面的悖论了吗?对这些基本的东西都没有想透,写什么都是不靠谱的,也就算是混稿费和基金经费的,对吧? yindazhong 2011-10-12 11:23 熵增是大道理,不是用来描述观察某个具体的细胞受精、获能失能的过程的。你实在要硬往细胞或生物,发育上凑乎,也许可以这么认为:发育过程是生物体的 “ 熵减 ” 过程,是生物体从外界获取能量,按照遗传设计的程序建设一个 “ 理想化 = 有序化 ” 的机体的过程。(尽管在此过程中已经有了一些早期的、轻微的、潜移默化的生物大分子的交联老化积累)! 至于大爆炸理论我是持怀疑态度的(可参见我的博文:证伪 “ 宇宙大爆炸理论 ”—— 可用光学实验)。 中国古代的科学之路在炼金术之后就是被道学家用玄学引上了气功、特异功能之类的虚无之路 —— 所谓炼外丹(里面仅管也还隐含一些合理的东西,例如心理影响生理)!然而这个思路总体上与现代科学所推崇的诺贝尔奖是背道而驰的。 博主回复 (2011-10-12 11:50) : 就扯吧。 yindazhong 2011-10-12 12:17 别哭吗。还想找机会请您喝咖啡呢! 【1】 2003衰老;生命与熵增之战.pdf 【2】 衰老_千古之谜的终结.pdf
个人分类: 科学之道|4634 次阅读|13 个评论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产生原理的形象化阐明
热度 1 jitaowang 2011-3-25 12:20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产生原理的形象化阐明
熵产生原理: 体系的熵增 d S 可以 分成两部分,即 : d S = di S + de S 。其中熵产生( di S ) 就是由于体系内部不可逆过程引起的熵增部分,而熵流( de S ) 就是由于体系和环境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引起的熵增部分。 任何体系的熵产生都不可能是负的,即 , 这就是 熵产生原理 。对变化不是很微细时 , 可以写成 dS 的积分或 D S . 以下通过一个实例来考察熵增原理和熵产生原理的关联和区别 . 1 mol 理想气体作等温膨胀到 10 倍于原来的体积。 这一过程可以通过一个可逆等温膨胀途径或通过一个不可逆的向真空膨胀来实现 . 图 1 是气体向真空膨胀的不可逆过程示意图。 (a) 先按熵增来计算 : 对可逆等温膨胀和不可逆的向真空作膨胀的体系熵增都必须通过可逆过程来计算 . 它们的熵增一定是相同的,因为两者的初态和终态都相同。因此体系的熵增 D S 等于 : 图 1 气体向真空膨胀的不可逆过程 图 1 是一个孤立体系 . 对不可逆的真空膨胀来说 , D S = 19.14 J K-1 0 符合适用于孤立体系的熵增原理 . 如果把体系熵增和环境熵增都相加 , 则假想的 “ 大孤立体系 ” 仍然符合熵增原理 , 见图 2. 图 2 气体向真空膨胀的假想“大孤立体系” 对 可逆等温膨胀也可以画出相应的类似图形 , 见图 3 和图 4. 图 3 气体等温膨胀的可逆过程 图 4 气体可逆等温膨胀的假想“大孤立体系” 可逆等温膨胀的环境熵增 D S sur = ?19.14 J K-1. (2) 但是不可逆的真空膨胀的环境熵增 D S sur ’ = 0 J K-1. (2’) 因此两者都符合假想 “ 大孤立体系 ” 的熵增原理 . 即假想 “ 大孤立体系 ” 的可逆过程熵增 ( D S )iso = ( D S + D S sur ) = 0; 而 假想 “ 大孤立体系 ” 的不可逆过程熵增 ( D S )iso = ( D S + D S sur ’ ) = 19.14 J K-1 0. 这样做的缺点是 “ 大孤立体系 ” 和原来的 “ 体系 ”, 有两个 “ 体系 ” 概念是不恰当 . (a) 按熵产生来计算 : 根据体系的熵产生 D i S 的定义 D S = D i S + D e S . 得到 D i S = D S - D e S . 而熵流 D e S 就是体系熵增中流出去的部分 , 即上面环境熵增的负值 , D e S = - D S surr . 结果就是 D i S = ( D S + D S surr ). 所以 , 相当于是扩展的 熵产生原理 , 一定正确 ! 并且适用于任何宏观体系 ( 包括孤立体系 , 封闭体系和开放体系 ). 在此例中 , 可逆等温膨胀过程的熵产生 D i S = ( D S + D S sur ) = 0; 而 不可逆向真空膨胀过程的熵产生 D i S = ( D S + D S sur ’ ) = 19.14 J K-1 0. 结论 : 熵产生原理 就是经过普适化的扩展 熵增原理。熵产生原理是普遍 适用于任何宏观体系(包括孤立体系、封闭体系和开放体系) 。必须注意 : 除了所处理的体系是孤立体系 , 决不能把熵产生原理称为熵增原理 , 否则就会犯 “ 热力学第二定律 = 熵增原理 ” 的错误 . 同时还要注意到 : 把熵产生原理或热力学 ( 包括温度和压强等 ) 概念来讨论非平衡态时就一定是已经引入了局域平衡近似 . 相关的内容还可以参见我以前的博文: “ 熵产生也是状态函数的变化值(续) ”、 “ 熵产生也是状态函数的变化值 ”、 “ 同位素分离中的现代热力学 ”等。 注 : 在博文" 推荐和学习黄筑平教授著: “连续介质力学基础” 中提到该 书中 “ §3.9 非平衡态热力学 ” 中对 ” 熵产生 ” 或 ” 局域熵产生的时间变化率 ”的概念 是以 “ 假设 ” 的形式引入 . 其表述和热力学中的熵产生原理基本上是相同 . 为此对热力学中的熵产生概念作进一步的整理, 并不需要假设 , 供黄老师和其他相关人士参考 . 2011-3-26王季陶补充
个人分类: 现代热力学|12719 次阅读|8 个评论
熵增与衰老
热度 1 yindazhong 2010-9-18 12:21
熵增与衰老 印大中 (湖南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衰老生化研究室 中国湖南 长沙  410081 )   自从 2003 年笔者首次明确地揭示了熵增在衰老生化中的具体表现以来,专业领域对于衰老本质的认识已越来越显清晰。当我们在 2005 年把熵增衰老理念推向世界以后,许多英美著名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者都异口同声地宣称衰老已不再是生物学的千古之谜,科学解释衰老终于从几乎绝望的境地走了出来。 Hayflick 的文章题为熵增决定衰老,基因决定寿命更把对这个理念的认识推向了新的高度。 为了让大众对衰老的根本机制是生命与熵增化学的战争加深理解,本文拟对熵增生化的具体内涵再作一些补充叙述。 1  生命活动与熵增衰老学说 物理化学的知识告诉我们,物质的能量活动都无一例外地服从热力学的基本规律。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一个孤立系统中的熵一定会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即所谓熵增原理。熵增过程是一个自发的由有序向无序发展的过程 (Bortz, 1986; Roth, 1993) 。 早在 1947 年薛定鄂就曾高瞻远瞩地指出了熵增过程也必然体现在生命体系之中 (Schrodinger 1947) 。人体是一个巨大的化学反应库,生命的代谢过程建立在生物化学反应的基础上。 从某种角度来讲,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具有抵抗自身熵增的能力,即具有熵减的能力。在人体的生命化学活动中,自发和非自发过程同时存在,相互依存,因为熵增的必然性,生命体不断地由有序走回无序,最终不可逆地走向老化死亡。 几十来年,熵增衰老学说曾经多次被不同领域的科学家提起 (Sacher 1967; Bortz, 1986; Roth, 1993) ,但由于种种原因,又被长时间地打入冷宫。 主要的问题似乎在于:熵增衰老学说往往被讥讽忽略了熵增原理的前提条件必须是一个封闭的能量体系。对于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其身体都是一个开放的能量体系。微观地来看,机体中的每个细胞也都是一个个开放的能量体系 (Kirkwood, 1999) ,在正常状态都可以获得足够多的能量供应而获得熵减。 其实,熵增衰老学说苦苦思考和努力挣扎而企图解释的不是给生命体补充能量的问题,而是:生命体的哪些组织的哪些分子发生了哪些增龄性的熵增变化。 这个问题的解答长期以来一直让人望洋兴叹,直到今天才逐渐柳暗花明 (Yin, 2003; Yin Chen, 2005) 。 为了更加具体地观察衰老与生命活动的各种生化过程和损伤积累的相关性。面对数以万计的生理生化反应,一条合理的捷径就是仔细地分析研究生命活动中种种自发的生化副反应。在这里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一件极为有用的武器,那就是自发反应这块试金石。凡是自发进行的、不可逆的、自由能下降的、尤其是能产生缓慢的积累性生理改变的生化副反应都可能是导致混乱度增加的衰老过程的嫌疑犯。 2 自由基和氧化损伤衰老学说及其局限 因为氧自由基伤害几乎与所有应激和疾病过程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自由基伤害衰老学说仍是目前最重要的与生化副反应伤害相关的衰老学说。无疑,在生物体的能量代谢和其它过程中氧自由基的产生不可避免,进而必然会自发造成种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性或功能性的损伤。尽管受遗传基因调控的防御网络会百计千方对其展开抗自由基和抗氧化的围追堵截,损伤最终会防不胜防,造成随机的以氧化为主的伤害性后果。对于被损伤的组织,生物体则以代谢、凋亡或其它方式实现清理修复或淘汰更新。清理更新的疏漏自然应该是造成衰老性的熵增积累,这就代表了自由基伤害衰老学说的主要内容。然而事实上自由基伤害衰老学说目前正处于步履艰难的境地,因为这个学说有着许多的勉强之处,也遇到了许多实验结果造成的困惑和反驳。 3 非酶糖基化衰老学说 研究表明,在生理条件下,葡萄糖能与多种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中的氨基发生反应,生成薛夫碱 (Shiff bases) ,薛夫碱则可发生分子内的重排而生成较为稳定的阿马多里 (Amadori) 重排产物。该产物的进一步降解,如脱氨、水解则可产生 Deoxyosone 等不饱和醛酮类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不仅与脂肪氧化过程所产生的不饱和醛酮类中间产物结构上相似,而且其产生毒害反应的活性和最终产物也很相似,如它们与蛋白质和核酸中的氨基交联共轭,聚合重叠,结成千奇百状,发黄褐变的生物垃圾,荧光色素等。这些产物目前被笼统地称之为糖基化终产物 (AGEs) 其中包括嘧啶﹑吡咯,也有吡嗪、咪唑以及它们与生物分子的聚合物。 非酶糖基化 / 美拉德反应衰老学说指出:糖基化造成的蛋白质的交联损伤是衰老的主要原因,会造成能量供应的减少,代谢功能的降低,平衡机能的失调等等老化过程。该衰老学说认为,糖基化造成的蛋白质的交联硬化和逐渐变性是造成血管、肾脏、肺叶和关节提前老化的关键因素。 4 羰基毒化衰老学说 根据上述思考和探讨,又根据老年色素逐步形成的生物化学过程的研究,笔者与瑞典的博士导师 Brunk 教授在 1995 年提出了羰基毒化衰老学说。 美国国立医学科学院 Stadtman 教授对于动物和人体内蛋白质的老化研究发现,老年动物体内蛋白质的羰基含量大大高于年轻动物,据估计,老龄动物体内 40% ~ 50% 的蛋白质已被氧化而以含羰基的醛酮形式存在。无疑,蛋白质醛酮的增高也会导致自发的羰 - 氨交联和不可逆的老化改变的累积。这在许多老年性疾病患者的病灶或尸检样本中是屡见不鲜的事实。 根据大量的科学实验结果,羰基毒化衰老学说将衰老的分子生化原理归结如下: (1) 老年色素的形成过程,羰 - 氨反应,是生物体内典型的和最重要的老化过程。这一过程在溶酶体中进行的结果为脂褐素的逐渐聚积。这个过程在体内的其它组织内也时刻都在进行,经年累月,造成结构蛋白的交联,功能蛋白的损伤。最典型的为胶原蛋白的老化造成的血管硬化和组织交联老化,这是一个健康老人也无法逃避的老化现象。 (2) 老年色素的形成过程包括氧化和糖基化两大生化副反应的主要内容,自由基和氧化造成的早期伤害大部分容易被生物体辨认、吞噬、降解、去弃或修复,而羰 - 氨反应产生的后果,尤其是组织结构的老化往往修复艰难,不易逆转,随年聚积,终生为患。 (3) 动物体对羰 - 氨毒化的老化伤害有多种防御:如:抗氧自由基和抗氧化体系防止不饱和羰基化合物产生;对羰基化合物以硫醇化合物还原共轭清理和游离氨基酸直接清除排泄 ; 羰基降解酶类 ( 如醛氧化酶、谷胱甘肽转移酶等 ) 对羰基化合物的清理;对羰基化合物的受体识别、吞噬清理、可逆还原和部分剪切修复。因此,动物和人类体内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含量是一个制造和清理之间的动态平衡。 (4)  抗氧化及抗羰基毒化的防御体系、修复更新体系、细胞的繁殖体系的基因,共同组成了一个与寿命和衰老相关的网络,其生态和运作因物而异,因人而异,因遗传性状而异,也可因环境变化而异。影响这些系统的基因往往影响动物的寿命,即所谓的寿命基因。 羰基毒化衰老学说最核心的内容在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着眼于动物体缓慢发展的生物化学衍变,着眼于含有共性的生化副反应过程,着眼于司空见惯的日常生物垃圾的制造及其清理工作的重要。 2005 年,羰基毒化衰老学说进一步发展成为广义衰老学说,所谓衰老生化副反应损变的失修性累积。 5 衰老 : 生命与熵增化学的战争 从某种角度看,人体可以被看作为是一个各类生化混合物不断进行着种种复杂化学反应的大反应器。机体细胞的内、外均存在复杂的浆状生化物质,它们是各种无机、有机化学反应的温床。在这种环境下,除了各种遗传因子决定了的酶促调控反应外,自发的、非酶促的生化反应无疑也会发生。 最突出的两大类积累性生化副反应便是上文所述的氧化应激和糖应激反应。羰基应激造成的交联则似乎位于基于这些应激的自发性无序化过程的核心位置。 在这些应激过程中, 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的共轭交联反应是典型的放能过程而导致生命体系熵增 ,带有随机性质的交联产物无法被常规蛋白质酶降解而逐渐蓄积。 熵增性交联产物产生的生化过程在笔者研究老年色素的形成原理时得到了系统全面地归纳总结。无论是终末分化细胞胞膜内的脂褐素形成,淀粉样蛋白,神经纤维缠结,还是生理性衰老过程中司空见惯地皮肤起皱,血管硬化,白内障形成,老年斑形成以及器官纤维化都是熵增生化的具体表现。这些成环共轭,交联稳定的生物分子,可通俗地表述为熵增性的化学垃圾堆积。值此,生命的活力被熵增化学逐渐扼杀。反之,如何有效地防止或清除这些熵增化合物的形成与蓄积便成为益寿延年和抗衰老生物医学的崭新的研究领域。 生命与熵增化学这个在纳米水平展开的原子战争代表了生物体衰老过程最深层的内涵,这个诠释充分满足了 Strehler 在三十年前就定义了的生物体衰老过程的四大基本特征:衰老的普遍性、内在性、渐进性和损伤性。如果说衰老过程还有其它特征的话,那也许还可以加上生理性、积累性和晚期不可逆性等等特别性质。
个人分类: 生命科学|12263 次阅读|4 个评论
答曹博士:“试评”中的“熵产生”
jitaowang 2010-4-10 15:06
1. 曹博士说: 答:我的主张: 。我的举证:引自我的 正熵产生原理(普及版) 博文: ========== 熵产生 概念出现的背景: 1. 众所周知,熵增原理是仅仅适用于孤立体系的。正熵产生原理则不同,它是普适于任何宏观体系的。因此作一般性的讨论时都应该采用正熵产生原理。这是热力学中的一个 最基本的要点 。 2. 随着经典热力学的发展,特别是吉布斯函数和化学势的引入对等温等压的封闭体系和开放体系几乎都可以使用。相比之下熵函数的适用面就明显地太狭窄了。于是在 20 世纪初, 杜亥姆 (Duhem) ,纳坦舜 (Natanson) 和乔曼 (Jaumann) 等人引入了熵产生和熵流的概念。于是得到比熵增原理更普遍适用的正熵产生原理,它可以适用于任何孤立、封闭和开放的宏观体系。 熵产生 的概念不是普利高京首先引入的,不要把它称为 普利高京的熵 。 正熵产生原理: 体系的熵增 d S 可以 分成两部分,即 : d S = d i S + d e S 。其中熵产生( d i S ) 就是由于体系内部不可逆过程引起的熵增部分,而 熵流( d e S ) 就是由于体系和环境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引起的熵增部分。 任何体系的熵产生都是正的,即 ,这就是 正熵产生原理。 ========== 2. 曹博士说: 答:我的主张: 。我的举证:引自我的 正熵产生原理(普及版) 博文: =========== 熵的重要性是无可置疑的。科学网上有关熵的讨论也已经不少,但是似乎过于经典或有些偏颇。特别是熵增原理被滥用于非孤立体系是不正确的。 ============ 3. 曹博士说: ,而把 耗散 (的能量转换)定义为 从非平衡初态到非平衡终态而产生可利用能量相关的消耗和散失 , ] 不回答,只希望曹博士对自己的主张举证。 4. 曹博士说: 答:我的主张: 。我的举证:引自我的 正熵产生原理(普及版) 博文及 Kondepudi Prigogine : Modern thermodynamics 副标题略 , p. 89. : ======= 正熵产生原理就是 : 任何体系的熵产生永远大于或等于零。它的数学表达式: d i S ³ 0 。它适用于孤立、封闭和开放体系,因此正熵产生原理也称为普适的热力学第二定律。 ========= For isolated system, ... d i S ³ 0 (3.4.8) For closed system, ... d i S ³ 0 (3.4.9) For open system, ... d i S ³ 0 (3.4.10) Whether we consider isolated , closed or open system , d i S ³ 0. This is the statement of the Second Law in its most general form. = ======== 5. 曹博士说: 答:我的主张: [ 曹博士这段话中 这是指整个系统是孤立的( diS 0 ) 是不正确的因此其他描述也不正确的。 我的举证:可以同上述第 4 点的举证,如需要有更多的举证。 其他我的评论和曹博士的回复就不重复了。
个人分类: 科学发展|3535 次阅读|3 个评论
熵增与衰老——真理与闹剧
热度 2 yindazhong 2010-2-4 18:43
看到这里谈论熵的兴致颇高,也来凑个热闹: 2007 年,以提出细胞复制衰老而享誉世界的美国加州大学教授 Leonard Hayflick 向世界宣告衰老已经不再是个谜:熵增决定衰老,基因决定寿命 然而, Hayflick 教授关于生物体的熵增生化概念却出现了许多粗浅的甚至谬误的表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例如, Hayflick 教授在文章中大谈,根据热力学定律则有: 1 )防止化学键断裂以及其它结构变化是生命的至要 (The prevention of chemical bond breakage, among other structural changes, is absolutely essential for life) ; 2 )能量散失会导致生物失活及分子变性 (The dispersal of energy may result in a biologically inactive or malfunctioning molecule) ; 3 )甚至把生物的寿命与生命体细胞个数达到阿伏加德罗常数( 6x10 23 )相捆绑( the molecules present at the beginning of a biological lineage are unlikely to be present in that lineage when it reaches Avogadro s Number of about 6x10 23 cells ); 我们知道生命体与非生命体有一个重要的区别:生命体不仅不惧怕能量丧失,甚至对种种损伤造成的化学键的断裂也无所畏惧 生物体具有高效地甚至是完美地防御修复和更新的能力。上述种种对于生物体衰老生化的外行言辞,简单幼稚地把热力学定律往衰老上套,说明了 Hayflick 教授在衰老生化领域的知识断层,尽管 Hayflick 作为一个老年学的领军科学家在鸟瞰衰老科学大世界时越来越清醒地知道了熵增生化一定包含着衰老过程的真谛(薛定谔假说),但是对于具体的熵增生化地解释却显得捉襟见肘。 那么熵增到底如何导致了生物体的衰老呢? 2003 年,《中国老年学杂志》在第 9 期刊首发表了一篇笔者的文章,题为衰老,生命与熵增之战,在老年学研究领域首次一语道破天机地指出了熵增衰老的具体生化内涵,简言之,即所谓生物体内的熵增就是与龄俱增的老年色素类不可逆生化产物的累积。例如 , 生物体与衰老相关的不可修复性生化垃圾的主要成分是高级糖基化终产物( AGEs )和高级脂质过氧化终产物( ALEs )。因为 AGEs 和 ALEs 的自由能较正常生物大分子低,体内对于这些老年色素类聚合物又没有相应的媒解体系,因而在体内逐渐发生稳定地蓄积,从而造成皮肤起皱,血管硬化,组织纤维化等生理性老化性状。 2005 年,美国《实验老年学( Experimental Gerontology )》杂志进一步刊出了中国科学家关于衰老本质的论文,全面系统地解读了生物体在能量代谢过程中由于生化副反应而造成熵增性生物垃圾蓄积的具体过程。中国科学家的画龙点睛之作,一语道破天机地揭示了衰老过程的生化本质,终而导致了 2006 和 2007 年国际老年学界泰斗们的衰老不再是未解之谜的突然认知大转变。(尽管该领域的国际学术大师至今仍三缄其口,不愿坦率地承认中国科学家在解密衰老之谜上道破天机的贡献,导致了今年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也在衰老问题上继续拎不清)。 这个关于衰老本质认知的脑筋急转弯,如同著名的斯芬克思之谜,一经点破,似乎真有些简单得令人不知所措。 大道至简,衰老也不例外!
个人分类: 生命科学|6682 次阅读|18 个评论
演化——之三:进化与退化(上)
lvnaiji 2009-12-11 09:13
吕乃基 可以把自然界螺旋式推进的演化过程用下图示意:请见之二最后的课件。 由图可见,自然界的演化实际上由相反相成的两个部分组成。螺旋式推进过程的一侧,即图示的下侧,沿物质层次逐步升高。这是一条物质系统日益复杂,组织化程度愈益提高而熵降低的路线。这就是进化。此处的进化概念比达尔文进化论中之进化具有更深刻、更广泛的含义,指整个自然界中物质层次由低到高的推进过程。在最为一般的意义上,进化,就是熵减。 在螺旋式推进过程的另一侧,即图示的上方,是一条物质层次逐步下降,物质系统愈趋简单、组织化程度下降即熵增的路线。这就是退化。同样,此处的退化概念也比进化论中的退化概念具有更深刻、更广泛的含义,指整个自然界中物质层次由高到低的下降过程。在最为一般的意义上,退化,就是熵增。 进化与退化是自然界演化过程中两个相反的方面,二者密切结合,不可分割。每一方的运行是对立面之所以发生的条件。二者的结合构成了自然界完整的演化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在螺旋式推进的过程中,在之一中提及的演员逃脱循环而进化,而舞台则退化。 有必要为退化正名。退化不是如通常理解的单纯是消极、被动和退步,而是有其独特的作用。正是进化和退化结合起来才组成循环,从而使演化得以进行。在此意义上可以认为,进化在退化的基础上进行,或更确切地说,进化以退化为代价或条件。 自然界演化过程中进化与退化的关系及由此组成的螺旋式推进方式告诉我们一个普遍规律:万事万物的进化和发展都不是单一和直线型的,都必然地与某种退化联系在一起,与退化构成某种循环。在一些事物达到高层次之时,另一些事物正在向起点回归。 在社会中也是如此。例如企业破产,旧观念认为这与社会主义格格不入。实际上,正如超新星爆发一样,企业破产,把被垂死企业捆绑在其中的生产力要素释放出来投入市场,为生机勃勃的新企业所吸纳,成为一次新的循环的起点。若死撑在那里,只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还有例如干部的只上不下等,都违背了事物的演化规律。像创造进化一样创造退化,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个人分类: 科技|6030 次阅读|1 个评论
衰老: 生命与熵增之战
热度 1 yindazhong 2009-7-11 10:42
衰老 : 生命与熵增之战 巴黎世界老年学大会道出了衰老的根本原因在于熵增。科学网也时时看见熵增研究专家的潇洒身影。 关于衰老与熵增,笔者曾有较详细的论述,文章发表在《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3 年第 9 期,现转载如下(请点击 pdf 附件),以助感兴趣的同仁 进一步认识和理解衰老的本质。 不过提醒一句,若是有点看不太懂属于正常,衰老科学大师 Hayflick 也许还不如您呢。 顺便也将与博友“老修”的问答附在下面,以加深对相关问题的理解: 老修:宇宙这个生命体也会老 ! 要弄清老 , 就得弄清无机物怎样老 ! 博主回复:宇宙之老,属物理的化学的简单熵增过程,无机物与生物老化的差别在于前者无自修复能力,而后者可以有作为。因此无机物的老化以损伤造成的‘裂变’为主(如岩石,汽车零部件包括橡胶轮胎等),而生物之老多属于损变修不好的蓄积,多以‘聚变’面貌出现(是另一种熵增,生物分子的共轭 - 成环 - 交联等生化过程),如血管硬化、皮肤起皱和老年斑形成以及器官纤维化等等。 衰老: 生命与熵增之战
个人分类: 生命科学|7384 次阅读|14 个评论
熵增与时间的关系初探
zyfnew 2009-3-3 22:00
熵增与时间的关系初探 作者:赵常德 因公式不能显示,请参见: http://blog.sina.com.cn/zhaochangde 摘要:热力学没有给出熵增与时间的显关系式,而物理学的其它理论则与时间单向性无缘。在基本保留热力学过程曲线的基础上,在假设可逆和不可逆过程中的状态偏离准静态很小的情况下,作者引入了时间轴,并重新定义两种熵增。新的熵增公式表明了时间的单向性,并说明不可逆过程的熵增大于零。熵不是态函数,是过程的函数。 关键词: 热力学第二定律 时间之箭 VPt 图 PTt 图 熵增 熵增率 热力学第二定律揭示了自然界所有的物理过程都是不可逆的,因为一部份能量总要作为热而耗散掉;而孤立系统的有序度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无序度增加,最后达到平衡状态,即熵达到最大值。这里既有克劳修斯定义的只适用于平衡态的熵增: (即宏观熵);也有玻尔兹曼应用力学规律和统计学原理建立的统计力学微观熵: ,式中 W 为热力学概率,是粒子系统的微观相, K 为玻尔兹曼常数 。然而这两个公式之间有什么明显关系至今还不明白,它们隐含时间之箭,但都没有给出熵增与时间的明显关系,即: 。至于说到物理学的其它理论则是与时间之箭无缘 。牛顿力学;相对论;量子力学和量子色动力学都因为其方程对时间是对称的,可逆的,而不可能给出时间的单向性结论。那么自组织,混沌和生物进化论呢?其实如果将它们所讨论的系统稍稍扩大一点就会发现,熵仍然是增加的;小系统的时间循环为大系统的时间之箭所描述。因此,要想得到 关系式,只能从最接近时间之箭的热力学理论入手。 众所周知,理想气体满足状态方程。封闭系统从一个平衡态到另一个平衡态的过程,热力学认为是无限地接近平衡态的准静态过程,这样就可以画出状态图。这些曲线图是平面的,与时间无关。问题是:为什么不把平面图拉出平面呢?。 假设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封闭在一热力学系统中,如果从 I 态( )到 II 态( ),其等温过程曲线如图。现在在垂直于 PV 平面的原点处加上时间轴 t ,使 VP t 构成右手螺旋关系。并将此段双曲线向 t 轴方向延伸 , 构成一个延伸到无限远的双曲面。显然,面上任何点表示某时刻的平衡态。热力学认为从 是无限缓慢的过程,在图上即是从 I 点开始在双曲面上接近 IB 射线方向行进,在 时,该射线与 II 线相交于 C 点,完成过程。 I C 曲线在 PV 面上的投影就是曲线 。直接从 的过程从图上可见是不需要时间的。如果从 到 是一个可逆过程,则用的时间最少为 (因无摩擦,无损耗环境完全恢复原状),如图( I III )。假设 III 经历 的是一个近似的准静态过程,各状态点离双曲面很近。这样就构成 I III 平面。此平面与 PV 平面夹角为 , 。 为一个系数,单位为 米 / 秒。如果过程是不可逆的有摩擦有损耗,在前述假设下,则有 I IV 曲线,构成 I IV t 平面,该平面与 PV 平面夹角为 ,同样有 。由立体几何可知: 面积: = 及: 设: , 则有: 代入 值后有: 定义等温熵增 +A , A ( 0 )为常数 讨论: 1 . t 不能小于 ,表明了时间的单向性; 2 .不可逆过程由于有磨擦损耗等等不确定因素, t 一定大于 ,熵增必然大于零;同时说明熵增不仅与初末态有关也与过程有关,所以熵不是态函数。 3 .等压不可逆过程,绝热不可逆过程的熵增公式( )与此完全相同。只要仍然假设过程经历的是近似的准静态过程,在 V P t 图上稍加分析推导,即可得到; 4 . 等体过程分析,需作 P T t 图,同样可定义等体熵增: +B , B ( 0 )为常数 5 .熵增率是非线性的。 参考文献 ( 1 ) 热学 张三慧主编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年 第 100 , 174 、 180 、 191 页 ( 2 ) 时间之箭揭开时间最大奥秘之科学旅程 彼德柯文尼 罗杰 海菲尔德著 江涛 向守平译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年 3 月 第 46 、 68 、 95 、 139 、 151 、 265 、 271 、 302 页
个人分类: 未分类|4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5 10: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