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基督教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天灾人祸:美国911与日本311让人感慨
热度 6 JYH64J98Y99H 2011-3-18 18:57
    让美国人始料不及的是,2001年9月11日,美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911被袭击事件。这一事件,属于人祸,严重地影响了美国的注意力,也影响了中国人的同情心,此前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事件、中美南海撞机事件引起的情绪紧张相对缓解了一些。美国人对恐怖组织的打击决心与行动力度大增,这直接导致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为什么被袭击的是美国,应该值得美国人思考。这与美国的内外政策、美国文化以及美国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教派冲突有着内在的关联。换句话,人祸中有“天”灾。这个天指的是美国的文化精神与对外政策。这是信仰与信仰的强烈碰撞,文明与文明的严重摩擦。美国人需要重新面对和思考当代世界。911将小布什推到了极致,获得连任,美国人痛快了一时,也付出了经济发展缓慢与人员牺牲巨大代价:一是金融危机的爆发与灾难的深化,二是全球竞争力的衰退,三是美国士兵的阵亡与残疾。这样的格局,让奥巴马呼之欲出。我们面临的世界正是奥巴马推行其“巧实力战略”的世界。人权问题、汇率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朝鲜半岛问题紧密相关。所谓办妥了难事,我想应该主要就是指中美关系、中日关系这样的重量级的难事。中美关系实际上如临如履,小心翼翼,容不得半点闪失。大国关系事关世界和平与人民安宁。 无独有偶。让日本人始料不及的是,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9级强烈大地震。这一事件,属于天灾,必将严重影响日本人的注意力与民族情绪。同样也影响了中国人的同情心,此前损害两国人民感情的钓鱼岛争端、春晓油气田开发谈判又要相对滞后一段时间。地震引发的海啸、核污染等次生灾害将引起日本与世界的共同关注。而次生灾害的加剧则有人为的因素起作用,换句话,天灾中有人祸的因素。这样的局面,让日本面临全新的考验。中日关系何去何从,值得进一步观察。 据中新网转外国媒体消息,日本明仁天皇当地时间16日下午通过电视向日本国民发表讲话。天皇怀着沉痛的心情表示,这一场大地震带来了巨大的生命与财产损失,自己为此感到痛心,希望国民不要放弃希望,互助互爱,坚强地生活下去。天皇还说,这一场史无前例的巨大地震让许多人遇难,许多人失去了家园。“遇难者人数在不断地增加,到底会有多少人遇难,现在还不知道,我为此感到十分的心痛。”天皇祈祷所有人都能够平安。    在谈到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泄漏问题时,明仁天皇对“不可预知”的事态表示“十分关心”,他说知道核电站的情况目前处于十分危险的状态并希望最终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 天皇对灾民表示同情,他认为,余震还在继续,天气还十分寒冷,一些救灾物质还无法及时送到灾区,灾民们的生活状况一定很艰难。他希望大家能够互爱互助,共渡难关。他说:“苦难的日子也许还会很长,但是我们不要放弃希望。希望大家保重身体,为了明天好好地活着”。这是处在困难甚至灾难中的人类面对挑战的不二选择。哀莫大于心死,希望之女神,引领人们前进。不久前,温家宝总理也有类似的话,信心像太阳,给人们带来光明与希望。 美国、日本同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二战中的对手成为当代世界最要好的朋友。它们遭遇的天灾人祸不但值得它们反省,而且值得世界人民思考:在大自然灾害面前,人类非常可怜,非常渺小,人类如何才能认识自己的处境,约束自己,应对地震灾难、火山迸发、气候异常、能源短缺、粮食问题、疾病瘟疫甚至星球冲撞等严峻问题的挑战? 天灾人祸的无辜受害者,是人类的一分子,我们对灾难中的美国人民、日本人民深表同情和慰问。人类的问题需要人类共同面对。我们希望联合国能够充分发挥宪章的价值与作用,在促进人类理解与和平的事业中发挥领导作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极其成员国理应全力配合与支持联合国的工作。当灾害已经威胁人类的时候,人类不应该作孽自己了。我们也对诺奖和平奖获得者当值总统奥先生抱有期待。世界和平,人类和谐。 “存天理,灭人欲。”中国一位老夫子的话未必正确,现在看来也未必错误。 美国911与日本311,或许会促使人们认真思考:人类的幸福与世界未来到底在哪里?“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事实证明,上帝保佑不了美国人,天皇也保佑不了日本人。加强理解与沟通,增进友谊与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是避免人祸的不二选项。亲近自然,绿色环保,天人合一,可能是目前人类智慧的正确选择方向。听天由命,未必就是消极的态度。聪明反被聪明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人算不如天算,也不知道重演多少遍了。美国911,日本311,振聋发聩,耐人寻味,值得三思。让世界各国元首心存敬畏,纷纷搭设天坛地坛,祭天祭地祭“神仙”(这个神仙可能就是老百姓,全世界人民),唯愿天道保佑全世界人民!
个人分类: 博视坊间|2846 次阅读|5 个评论
《六合丛谈》系统传入牛顿力学初阶内容
kexuechuanbo 2011-3-2 13:32
《六合丛谈》 ( Shanghai Serial ) 是西方基督教传教士主办的文理合一性月刊。刊名中的“六合”取天地四方之意。清咸丰七年正月朔日 (1857 年 1 月 26 日 ) 创刊于上海。 从第 2 卷 1 期开始连载的《重学浅说》(图 6 )从篇幅上来看,是 2 卷中最重要的部分,共计 13 页,配有木板插画 36 幅。文章均未署名,但王韬在其《韬园著述总目》中说:“《重学浅说》一卷……西士伟烈亚力口译长洲王韬笔受……是书编入六合丛谈中,亦有单行本。……我与伟君皆未署名”。可以确定系由伟烈亚力与王韬合作而成。 在涉及“重学”的概念时,该文指出“凡物用力,力与动推其理,名曰‘重学’”,亦即今力学。为区别重学之力与化学之力,还指出“凡重学力,不能变化诸质,与化学力之功效异。重学力之功效,能令体质移动,能变体之形状及方位”, “不能令本质变化”;“化学之力则能变化本质也。如青石或用锤击,或用水冲,可令碎为粉,然本质不变,此重学之力也。若用磺镪水令化为粉,则本质尽变,此化学之力也” 。这里对重学的概念作了精准的表述,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对于重学之力与化学之力的区分描述,“这种试图对两者差异给予明确说明的努力,还是首次 。 该文认为“凡行星之绕日及自转、水与风之动法,皆合重学之理,而人之造作,亦归重学”,故强调:“人当尽心考察重学之理。此理日明,则器日精,日神妙,若不明重学理,则器必不能精,且用之多危险”. 这里对力学所涉领域的表述,已暗含天体力学、流体力学、风动力学等朦胧概念,也突出而清晰地表明其广阔用途。 其内容分为“六器”,即“杆”、 “轮轴” 、“滑车”、 “斜面”、 “劈”、 “螺旋”。
个人分类: 期刊传播史论1|2605 次阅读|0 个评论
赴美一周年
热度 1 xuyingxiao 2011-2-24 00:53
赴美一年,略作总结。 信仰: 以前虽不是党员,但是是坚定的共产主义者。现在虽不是基督徒,但觉得基督教的教义不错。 生活: 清苦但不凄苦。 生命: 虽不丰盛,但很丰富。 延期: 从刚来时铁定心到期回国。逐步过渡到顺其自然,只要不需要我去操作,听从安排。最终觉得延期挺好的,主动去办各种手续。 同学、同事: 同学、同事都变成了网上联系,只在旧金山见到了忙碌的CC,临走之前大吃了一顿。 旅游: 由于没买车,真正的长途旅游只去了盐湖城、黄石公园和加州的旧金山。旧金山是我去过的最宜居最舒适的城市,集中了我玩过的各个地方的优点。气候温度适宜,有山有水,靠海靠洋,坐拥硅谷和牛校加州伯克利,又毗邻牛校斯坦福。既有大都市的繁华,旅游名胜的人气,又有大量静谧的绿化和自然人文景观。此外所有的景点非常紧凑,不像以前玩时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景点到景点的路上。
个人分类: 生活|2000 次阅读|1 个评论
自然科学的假设同宗教神学的联系
热度 4 techne 2011-2-17 00:03
自然科学的假设同宗教神学的联系 王 键   在Alister E. McGrath的《科学与宗教引论》一书中,有这样一段关于“自然法则”的论述。作者认为,科学领域内对“自然法则”性质和范围的公认是由保罗.戴维斯提出。在一般的意义上,“自然法则”可以被视为有以下这些特征: 它们是普遍的。物理学的法则被认为在每个地方每个时间都有效。它们被认为“不出问题地应用于宇宙中每一个地方和宇宙历史的每一时刻”。 它们是绝对的。这就是说,它们不依赖于观察者的性质(比如说,他或她的社会状况、性别或性的倾向性)。一个系统的状况可能随着时间变化,这与一系列的偶然性和相关的考虑有关,但法则,尽管它们与这些状况在不同的时候有着相互关系,但却不随着时间变化。 它们是永恒的。它们被认为是建立在用以表达物质世界的数学结构之中。我们粗泛所称的“数学真实”与观察到的物质世界之间的明显联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个背景中,所有已知的基本法则都是用数学形式表达的。 它们是无所不包的。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被视为是处于它们的范围之外。   根据这些描述,McGrath认为,“很清楚,这些属性表现出明显的有神论宗教体系传统中用于上帝的那些魅力,比如基督教。”(以上均出自《科学与宗教》一书第148-149页,王毅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从上述描述来看,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并非如很多经典理论所刻画的那样,是相互对立水火不容的。实际上,自然科学的一些潜在假设,可能并不像一些科学家或科学的支持者所设想的那么客观、中立,而反倒和所谓非科学的理论有些类似,同样也存在着很多并非不证自明的预设。而且,从上述描述中还可以看出在科学思想的起源过程中,很可能是受到了基督教思想的巨大影响。虽然在近代科学的兴起过程中,像哥白尼和伽利略等人都承受了来自教廷的压力,但这种现实利益下的社会压力并不能完全否认在科学思维的发育过程中存在基督教的思辨影响力。   比如,在中世纪,曾经大量流行的关于“一个针尖上能站几个天使”,或者“上帝能不能创造一块它自己举不起来的石头”,诸如此类看似毫无意义荒诞可笑的经院派的理论争执,其实却很可能为后来近代科学的兴起奠定了逻辑和思辨的基础。因此,在西方科学兴起的过程中,宗教和神学思维的影响作用,同样是不可忽视的科学传统之一部分。由于中国自古长期维持着一个世俗社会主体,也缺乏高度理性化的宗教传统,很多人就很容易把科学与宗教对立起来,看作相互敌对的两方。但从McGrath提供的证据分析,这种观点显然是既浅薄又错误的。
个人分类: 思想文化|1766 次阅读|10 个评论
游宗教圣地耶路撒冷的古城有感
热度 4 yhu 2011-2-4 19:00
大年三十,去了以色列位于耶路撒冷的古城。向来被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视为圣地与发源地的地方。在国内,我去过不少佛教圣地,这里相对于佛教圣地的气氛,饰物等等,我认为没有本质区别。到圣母玛利亚出生地,实际上是个地洞,感觉到某个山上洞穴中看观音菩萨的感觉很像,只不过这里看的是洋菩萨。宗教或许就是人们为自己建筑的精神房屋,不论是来自哪里,仿佛建筑的这种精神栖养之所大体都是相似的。如同我们拜佛一样,不论他们是拜那个神,中间都有希望保佑自己和自己亲人朋友的成分。 在耶稣背十字架行走的路的尽头,有一个大教堂,大概也是耶稣复活的地方,教堂中的香油灯,留下的香油,据说对于基督徒而言,如果能用手绢粘点回去送礼,将是一个非常大的礼物,濒死之人闻一闻也会复活过来。这与我小时候,婆婆常从某个寺庙旁边水井中带回的神水功能一样。 不信仰宗教的人或许,心灵中总带有更多的沧桑与孤寂。神或许是真的存在的,存在约宗教的各种典籍之中。典籍之中的诗词陶冶着信奉神而每天阅读他的人的情操,典籍中代代相传神的语录,实际上可以看成是生活的经验,让信奉他而阅读的人更加哲理练达。 我不排斥任何宗教信仰,也很羡慕喜欢有宗教信仰的人。但是还是非常难以接受据说中国大陆的不少人变成的基督教徒。我们仿佛都对中国的文化的包容性非常自信,面对所有宗教中扩张性最强的基督教是否也可以包容进去呢? 在这各种宗教充斥的圣地,我听不到我心底对这里任何一种信仰的声音,只是无比怀念佛教的香火气息。 或许,信仰宗教的最高境界就是能过聆听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跟随我们自己的心灵把我们带到至善至美的境地。
3262 次阅读|5 个评论
回侯成亚老师
yatou 2010-11-11 12:33
先将在侯老先生之文 《再答陈国文老师》 中我的 留评记录如下。 作为人,需要信仰,需要精神寄托。 比如您吧,您的信仰是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是您的精神寄托。如果您认为您的信仰是假的,虚的,不真实的,您可能面临着一种精神的崩溃。尽管我不信仰马克思与共产主义,不过,我尊重您的信仰;这是我对您起码的尊重。这种尊重首先是对您人性的尊重。作为国家,之所以说人们有信仰的自由,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中国老百姓也是人,也需要信仰,需要精神寄托。这个与您是一样的。您将给他们什么样的精神信仰?给以什么样的心灵安抚?官方的信仰很难强加到百姓的头上。他们压根儿也不懂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农村里不识字的老头老太多得很。您认为,在他们面临着人生中许多困惑与苦难的时候,他们将以何作为心灵的寄托? 大雄宝殿离他们太远。他们在乡村地头。 道观离他们太远。他们在穷山僻壤。 马克思离他们太远。他们还受着贪官们的压迫。 就自己用砖垒个台子供个自己心中的英雄吧,不过是石头泥巴堆的,心里的苦有个说的地方,心中的祈盼有个传达的方式,他们就满足了。至于石头泥巴能不能跟上天说话,香火是把真神还是狐仙引来,他们管不了那么多。 至于侯老师说是封建社会愚昧百姓的东西,现在,依我看,城隍庙也好,土地庙也好,不过是百姓自我精神安慰的形式。你总不能说在这个时期兴起这个东西是统治者为了便于管理而施行的愚民政策吧?其实面对百姓们的精神方面的困苦,比如穷困,子不养,家不和,政府在现行体制下,鞭长莫及。当然,我这是站在官方的角度说了。 我见庙不拜。我的信仰是遵道法而行。信奉天地间自然的理。这是老子讲的。我信。 我不过想说的是:老百姓需要一种精神寄托。 当然,这种精神寄托需要用更高的、更加客观、摆脱迷信的纯正法理去引导,而不是使它于杂草丛生的状态中走向旁门左道。这才是需要我们当下一起用功努力的。使百姓理智地去辨析,从迷信小道中走出来,正信正悟。 迷信不等于宗教。但宗教里面会因为人的复杂性而滋生出迷信,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我更赞赏爱因斯坦的话,大意是科学与宗教,对于人类的认知、理性和情感的提高,是互补的。当然,他所说的这种科学,我以为更多意义上代表着一种理性思维,与之相区别的,就是神神叨叨。 路还很长。 今天得见侯老先生的回复有两条: 1. 你所说的百姓信仰的情况,我能理解。我想说的是政府官员不去解决社会和群众中的实际问题,而去盖什么城隍庙,忽悠老百姓,是不应该的。 其实,我身边的家人、亲朋,特别是女士,有不少就信佛,我不支持,也不反对。因为他们确实需要精神寄托,是社会使然。一句话:个人有信仰的自由,但对政府官员用宗教迷信去糊弄百姓,我是坚决反对的。也谢谢你! (要对这样开明的侯老师说声感谢。) 2 . 宗教实质上也是一种迷信,但它又有别于一般的鬼神迷信。在西方纯正的基督教信仰,可以不影响人的品格,甚至于不影响人们从事科学研究,他们把自己的科学发现归功于上帝的启示,也是他们对上帝的奉献。但在中国情况就不同。中国人的宗教信仰还未达到一神论的阶段,什么神佛鬼怪都信,这极大束缚了人们的头脑。这对于科学的发展和文明建设的作用显然是负面的。我也不知道这种混乱何时才能改观。 我们反对人们丧失理智的神神叨叨。有如一个基督故事中所讲,神不救那些放弃自救的人。 但中国的多神信仰果真就不能与基督教的作用相提并论吗?中国民间流传的宗教形式注定是属于神神叨叨的东西吗? 如果仅仅从逻辑上来分析,既然基督教信仰里信奉耶稣神,且无论从其传播的深度还是广度皆有过于东土的多神信仰,那么按说,如果从对于人们的头脑束缚来评判孰上孰下,可能耶稣神的作用要比中国的众鬼神还要重。 然而,基督教对人们的教化作用还是肯定的。我们是不能单纯以对人们头脑的束缚来评论东西方宗教信仰的。毕竟我们可以从我们的生活经历中不难认识到:人们的心中时有恶念生,束缚恶念、净化心灵是宗教信仰的第一教义。从这个角度来说, 教化人们去除恶念,从自私、仇恨、报复、嫉妒、攀比、虚荣等不良心理中走出来,并给以正面的明示,使人们因为遵守了教条而从此走入平和与宁静中,并因为去除妄念而达到明智明心这样的目的,就是于社会有利的宗教,无论是一神宗教还是多神宗教。我并未对宗教有过深入地了解,不过,用一个客观公平的标准去评价各种形式的宗教,可能会是一种更为明智的评价方式。 这些年,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在中国这块古老土地上生活的时至今日已是中年的人,我有幸亲历了中国经济崛起的历程,却也更加深刻体会到:在现在这样一个经济、科技迅猛发展的时期,心灵的田园缺少了雨露的滋养而渐渐荒芜。竞争,风干了人们心中道德律构筑的绿荫;失去心法的人们进入到一个更加血淋淋的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欲望,被极度释放,无限膨胀。自然环境因为物质层面的科技手段的生猛鲜活与人们心灵层面对于财富权势的极度渴求,而在追求财富的大规模生产建设中被严重破坏。人们生活一个史无前例的心灵与环境迅速恶化的时空中。社会有如一列开足马力驶向悬崖的高速列车,义无反顾。 科学面对这些问题显得苍白无力;在中国一直奉行的官方信仰马克思主义更显薄弱,贪污腐败分子层出不穷,以权谋私者比比皆是。这不能不使一些有幸还未沉浸到物质享乐与权力享用沼泽中而略显清醒的人们于绝望的死谷中去寻找一条求生之道,去探求一种能够拯救心灵、拯救自然的良方。当以开明如侯老先生的态度去对待这样的探索。 彼此尊重,在这个时候,尤显珍贵。相较侯老先生的大度胸怀,晚辈唯有虚心学习才是正道。谢谢您不辞辛苦,拟文回复!顺致愉快幸福!
个人分类: 道之我观|3985 次阅读|30 个评论
还是参看下爱因斯坦、克林顿等顶尖名家的宗教“信仰”观吧
热度 2 ljry8044 2010-11-6 21:46
注意: 本文并未否定宗教信仰的价值意义,甚至持欣赏态度 ,但可不能因此就大肆编造谎言来欺骗大众,这也与宗教推崇的真、善、美相悖,必须予以揭发。 关于科学家的宗教信仰问题,还是多听听真正科学家的意见为妙;至于有多少诺贝尔奖等顶尖科学家信仰宗教,同样最好参看科学家的调研数据为好。基督徒的论断最好别信,因为常充斥着欺骗和谎言。 譬如,有位基督徒写了本《科学家的人生观》,指出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大科学家都信仰宗教,比如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高斯、瓦特、安培、法拉第、爱迪生、巴斯德等。并指出,诺贝尔奖得主96.7%信仰宗教,93.2%信仰基督。 顶尖科学家的宗教信仰观 竟然胆敢拿伽利略的例子来佐证宗教,某些基督徒的脸皮确实厚到家了。我们中学时就已知道:伽利略是在罗马宗教裁判所的高压下才被迫同意放弃哥白尼学说,因为之前科学家布鲁诺就因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被无耻的神汉们残忍烧死。 至于伟大的科学家牛顿,他在数学、力学、光学三个领域作出的开创性的杰出贡献全都在年轻的无神论阶段,可信仰基督教后,就一无所成,因为他想努力去证实上帝是存在的。 爱因斯坦呢?1954年3月24日,在给一位工人的回信中,他说道:“你所读到的关于我信教的说法当然是一个谎言,一个被系统地重复着的谎言。 我不相信人格化的上帝,我也从来不否认而是清楚地表达了这一点。如果在我的内心有什么能被称之为宗教的话,那就是对我们的科学所能够揭示的这个世界的结构的无限的敬仰 。” 他还说(见《生活哲学》(Living Philosophy)13期,1931年):“我们不理解的事物存在的知识,以及我们对那些我们的意识可以接受的最深奥的推理和最美丽事物的感觉构成了我们对宗教的虔诚。在这个意义上,但仅仅在此意义上,我深信宗教。” 在回答美国纽约犹太人会堂(International Synagogue)的Rabbi Herbert Goldstein时,他说道:“我相信斯宾诺莎的神,一个通过存在事物的和谐有序体现自己的神,而不是一个关心人类命运和行为的神。” 作为爱因斯坦宗教信仰的总结,他曾说道:“有一个无限的高级智慧通过我们脆弱无力的思维可以感受的细节来显示他自己,对此谦卑的赞美构成了我的宗教信仰。”在信件中,爱因斯坦写道: “ 我认为犹太教就跟所有其他宗教一样,是幼稚迷信的化身……我认为,上帝这个词,不过就是一种措辞,人类弱点的产物。圣经中充斥许多光荣但仍相当简陋而且非常幼稚的传说 。” 这封信在2008年于伦敦拍卖。 法拉第心中的上帝是世界的终极和谐。 德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M·玻恩心目中的上帝是在各种飞驰的现象中,那根巍然耸立不变的规律之杆 …… 由此可见,少数科学家所信奉的“上帝”与教会信奉的那个干涉自然事件的“上帝”有着天壤之别,更与尘世善男信女顶礼膜拜、祈求赐予幸福的那个“神”没有任何关联;他们的上帝本质上是井然有序的宇宙结构、世界秩序、不容颠扑的自然规律,他们的信仰实质上是对实在——外部实在世界一理性本质的信赖,有着强烈的唯物科学主义色彩。 杰出的美国科学家几乎全都不信基督教 正如三鹿公司会大肆宣传他们生产的奶粉如何有益人体健康一样,基督教徒们也会大肆宣传有多少科学家、诺贝尔奖得主信奉基督教,比如上述的爱因斯坦、牛顿、哥白尼等等。 事实上呢, 科学界最权威的杂志之一《自然》过去几十年做的调查表明:美国科学家当中,信基督教的比例正在大幅度较少,而美国科学院院士当中,到1998年,信“神”的比例只有7%! 越是聪明,越是不信基督教 有调查称:美国一般民众当中,信基督教的占总人口的比例大约是80%~90%。 不过,《科学美国》杂志1999年9月份的杂志发表的报告指出: 在拥有学士学位以上的科学家群体中,信基督教的比例大幅下降到了40%; 在优秀的(eminent)科学家群体中,信基督教的比例更是大幅下滑到了10%。 根据最权威的科学杂志之一的《自然》杂志发表的报告(Nature, 394(6691):313, 23 July 1998),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心“神”的比例更低,只有7%。 一些基督教徒的真面目 《科学家的人生观》还指出: 一些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政治家和国家元首如美国的基辛格(犹太教),南非的曼德拉(基督新教),以色列的拉宾(犹太教),巴勒斯坦的阿拉法特(伊斯兰教),波兰的瓦文萨(天主教)等都有宗教信仰。 事实上,美国历任总统几乎都有宗教信仰,否则,他们会失去信徒的选票,但他们的信仰真是发自心底的吗? “信仰”基督教克林顿在莱温斯基事件发生后,面对全国电视观众,一手按着圣经,另一手高举发誓,与莱温斯基无染…… 而“信仰”基督教的小布什则罗列和编制谎言,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导致死伤无数……
个人分类: 科普集锦|12894 次阅读|17 个评论
至乐的永生是基督教和道教的共同幻想
周可真 2010-10-25 09:56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好死不如懒活。这话反映出对中国人来说,活是最高人生价值,活着比什么都强。只是现实的生活总会有痛苦和烦恼,这就使得一切现实地活着的人不能不懒活着,但是对相信活着比什么都强的人来说,即使是懒活着也比任何形式的死要好,即使最好的死也不如最懒的活。 然而,懒活终究是懒而不快活的,于是信奉好死不如懒活者便幻想出非但不死而且快活的神仙生活,这种幻想就是中国道教徒的幻想。 道教是相信活着比什么都强而又不满足于懒活的人的信仰。所谓快活如神仙的俗语,就反映了道教所信仰的神仙不只是永远不死,而且是脱离了一切人间痛苦与烦恼而至乐地活着。 道教徒所幻想的永生而快活的神仙,一如基督教《圣经》所描述的未偷食禁果之前生活于伊甸园的亚当与夏娃。亚当与夏娃被上帝创造出来以后,他们原本也是过着快活如神仙的生活,只因经其不住诱惑而偷食了禁果,才使他们失去了永恒而至乐的生活,而不得不过一种既不能永恒又无至乐可言的生活,这种生活显然是为基督信仰者所不满足的,他们之所以归依基督,是因其幻想有朝一日能重返伊甸园,过上亚当与夏娃原初的生活。 可见,至乐的永生是基督教和道教的共同幻想。这种共同幻想反映出中西文化具有共同价值:生命高于一切。
个人分类: 中西之间|4703 次阅读|1 个评论
自由意志系列1:自由意志在哪里?
热度 4 jingpeng 2010-9-20 17:09
自由意志系列1:自由意志在哪里?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思想,但我们想过思维、情绪是从何而来的吗?科学真的可以 回答这个问题吗? 从哲学诞生到现在,自由意志问题一直是哲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宗教,自然科学 研究的重要问题,现在也没有明确的肯定的答案。本文从基督教,物理,生物科学的角度 ,探讨这个问题,试图寻找一个合理的解释。 自由意志问题 如果我们不相信灵魂的存在的话,普遍的认为是:人的思维活动来源于大脑的神经活动, 神经细胞中的生化反应,电活动等产生了我们的感知和记忆,喜怒哀乐等情绪,计算推理 等逻辑思考...... 但是,这些神经活动的生化反应,都是基于原子,分子的相互作用的,这些运动都是遵循 自然界的运动规律的。根据这个规律,某一时刻的状态,决定了下一时刻的状态,下一时 刻的神经活动,也被决定了,那人的思考就变成了自然的机械运动的一部分了,这是一种 机械宇宙观。现代的量子物理,已经表明运动是有概率性的,但即使是有概率性,人的这 个“自我”又怎么去影响这个概率,达到控制自己思维的目的呢?在这种观念下,导致了 人的 “自我”的消失,这就是自由意志(free will)问题,也可以近似为心身关系问题 (mind-body problem),或者亚瑟.叔本华所说的“世界之结”(the “world-knot”)。 如果没有自由意志的话,那我们的思考、言行有何意义呢?大脑中的想法难道只是自然运 动的产物,那歹徒犯罪,都不是他们自己的错了!这种哲学思想指导下,整个社会的道德 和责任感都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这是非常可怕的。 意识的性质 在讨论意识的时候,首先需要明白意识的确切含义。意识必需是有联想和创造潜力的,有 时候做一件事情,形成习惯后,就不需要意识参与了,比如每天的刷牙,洗脸动作。意识 是串行的,一个时刻只能有意识地思考一个事情,这已经被一些心理学实验所证实,最典 型的就是双眼竞争实验,人两只眼睛同时看到不同的颜色,在毫秒量级,在大脑中只能反 映一种颜色。意识具有广延性。 基督教的解释 圣经上说,“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 ,“神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象造男造女” 。也就是说人有了上帝的 外貌、形体,我们得了上帝特别的关爱,更重要的是,上帝予人灵性,这灵性也就意味着 人是有灵魂的,人的自由意志来源于灵魂。人因为有了灵气,有自由意志,也才成其为人 。 现在如果我们暂时放一放无神的思维定势,灵魂论确实可以解释自由意志的来源,但是现 在科学的发展,圣经的绝对真理性受到了很大冲击,灵魂论缺乏科学根据,似乎是为了解 释自由意志的来源而产生的,这就陷入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相互论证的泥潭。 如果灵魂真是自由意志的来源,为什么灵魂不能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呢? 如果说人真是有灵魂的,那个在思考的我就是自己的灵魂的话,那为什么灵魂不能认识自 己的存在呢?一些基督徒的说法是,那是因为我们灵性太低了,以至于认识不到自己的灵 魂本身。这似乎也不无可能,打个比方,大象智力太低了,虽然自己那么庞大,但非洲草 原上的大象感觉不到自己在世界中是什么位置。同样的,一个人灵性太低,也认识不到灵 性世界的神奇。不知道我们所见、所闻的世界之外的五彩缤纷的情形,心里还自以为是。 看过记录片《狮子兄弟》的都知道,真正主宰非洲草原的不是狮子,而是大象。大象虽然 能主宰非洲草原,但它可能见不到人类繁华都市的五彩缤纷,即使它偶尔看到了人类的直 升机,它智力不够,不能理解为什么那东西能飞,只能想当然的为幻觉,或有的大象相信 了,回家告诉同伴,同伴都觉得这是幻觉,这与它们生活的世界太不相符了,太违反它们 生活所见的情形了,一个迷信、幻觉的帽子扣下去,就解决问题,停止争论了。可能那个 眼见了直升机的大象也不相信自己了。在它们眼里,直升机就是超自然的力量,超乎它们 生活的世界生存法则。同样,我们人的心里太顽固了,自以为是,不能认识自己的灵魂, 或者明明感觉到了灵魂的存在,由于人心的顽固,在生活中不愿意承认他。 Swinben是基督教思想研究的权威,他认为科学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不可能解释自由意志 的产生,特别指出人的思维和科学在根本性质上是有区别的,自由意志,感觉是不能定量 的,你的高兴,悲伤,不能准确地定量描述,而科学是讲究定量描述的,所谓无数学,不 科学,科学研究的关键是要把人的思维活动定量地映射到神经元的活动上,由于感觉的不 可定量性,这种映射是不可能成功的。薛定谔曾说过一句话,大意是,我们建立物理理论 的时候,就已经把主观意志排除在外了,就不能指望再从物理的角度,精确地解析意志了 。 如果灵魂可以超脱肉体存在,那为什么人脑受伤了,思维会不正常。有一种类比的解释很 有意思,人的大脑好比硬件,思维好比软件,一台好的电脑,可以装不同的系统或者软件 ,软件不一样,表现和功能不一样,类比到人,脑袋一样,思维不一样。硬件坏了,软件 肯定好不了,比如声卡坏了,没有声音,人脑的语言中枢坏了,说不出话。为什么人的思 维高级些,动物就笨一些呢?也可以用硬件软件类比,低级的硬件,比如单片机,限于存 储和计算能力,软件功能可能仅限于简单的控制,不能装大型的Windows XP操作系统,类 比到动物,大脑容量和结构比较简单,所以思维也达不到较高的层次。 如果我们大胆假设灵魂的存在,可以直截了当地解释自由意志的来源,但是在缺乏科学和 经验的根据的情况下,我宁愿谨慎一些,更加信任经验的认知和理性的推理。 物理学的解释 科学,尤其是物理学的辉煌发展,使得人对自身的能力越来越自信,甚至在某一些人身上 体现出对人自身能力的自我膨胀,似乎人是万能的。但是我们不能忽视,我们是在发现规 律,而不是在发明规律。霍金先生相信(很多物理学家都相信),宇宙间存在着一个大一 统理论,统一了四种基本的作用力,所有的物质、能量运动,都遵循着这个规律 (经过 爱因斯坦的努力,已经统一了三种基本力,还有引力没有统一进这个理论)。 若这个规律确实存在的话,那么人,生活在这个宇宙中的人,也必受制于这个大一统理论 。而人的大脑是人的,当然也受制于此理论,我们思考,思维活动,分解到根本,应该都 是极其复杂的化学反应,原子碰撞,不管大脑如何复杂,机理如何难以捉摸,它始终遵循 一定的规律,而我们人不能对这一规律作任何更改,反过来想想,我们此时此刻的想法一 定也是化学反应的结果,这些化学反应有是什么支配的呢,我们自身吗? 我们自己怎么去控制这些反应的呢?这个控制这些反应的自我又在哪里呢? 如果组成大脑的原子、分子运动服从一定的规律,那么在此时此刻的一个瞬时,你的大脑 内的原子、分子的位置、速度等各种状态一定是确定的、而且遵从大一统理论,下一时刻 的原子、分子反应状况是确定的,也就是说你下一时刻的想法也是确定的!这个“自我” 就消失了! 这是拉普拉斯的宇宙机械论的翻版 ,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蝴蝶效应,三体运动无解 析解,这不都说明下一时刻的状态是不可预测的吗?混沌理论早已说明,系统初始条件的 微小改变,会引起结果的巨大变化 。 但是测不准就等于不存在吗?就好像你拿尺量一根木棒的长度,不管你的尺精度多高,误 差是不可避免的,但木棒的长度总是客观地存在一个准确值的,如果我们只是因为无法得 知这个值而去否定这个值的存在,那就说不通了。同理,物理书上拿空气分子之间的运动 碰撞来说明我们不可能计算出下一时刻的状态 。但这仅仅是不可能,你能说这一状况不 存在吗?运动的下一个状态不是受一定规律控制的吗? 退一步说,如果在客观上微观粒子的运动的确有随机性,即使某一时刻状态已定,下一时 刻的状态仍有随机性。那这个随机性也不是人所能控制的,我们大脑里的思维、思考、决 策,也受这个随机性影响。如果我们的思想都是随机的,那我们的思想也就是大脑的反应 由谁支配呢?自己支配吗?这个支配大脑运动的自己又在哪里呢? 生物学的解释 生命科学在1965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后,呈现出了爆炸似的发展,尤其是 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得益于技术手段的频繁更新,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飞速发展,为 人类从分子作用的基础上理解自身,迈出了一大步。神经生物学作为理解人类思维的核心 领域,吸引了很多天才的科学家(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后,也转到了神经生物学领域 ,组建了自己的实验室,希望寻找上帝和人的灵魂存在的证据)。经过“脑的十年”等研 究计划后,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对于意识的理解还很有限,神经生物学远远没有达到研 究全脑的整体作用的层次,只是对某些局部区域和机制研究得相对比较透彻,比如通过对 猫的视神经的研究,对视觉感知的分子和信号传递的认识已经比较深入;嗅球的嗅觉机制 研究也相对比较成熟;海马区域的记忆机制,很可能和神经可塑性,突触的长时程增强效 应有关...... 神经生物学家普遍认为,自由意志来源于神经网络的高度复杂性,各种分子的运动,电位 的组合,可以产生几乎无法量化的感觉,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神经胶质细胞也参与了信号 的传递,更是增添了神经网络信息传递的复杂性。实际上,神经生物学最新的进展也表明 ,很多感觉并不是大脑中特定区域的单独作用,而是与其他部位的神经元有着密切联系的 ,单独研究一块脑区域,很难完整地解释某个机制,全脑的大尺度的研究越来越迫切。感 觉无法量化是因为这是高度复杂的信息交互作用的结果,而且不断变化,或许哲学的量变 导致质变的思想可以解释这个映射过程。 目前,最有前途的应该是“动态核心”学说 ,假设在某个时刻,意识是由一部分神经回 路控制的,这些神经回路就是“核心”,下一个时刻,又由另一些神经回路控制,决定神 经回路能否进入“核心”,是通过神经回路间的竞争得到的,一个神经回路一旦胜出,就 会进入核心,主导意识。这种竞争发生在毫秒量级,人无法感觉到。具体是哪些神经回路 控制,是不是有总是有一部分神经回路属于“核心”还不清楚。 2009年,IBM的计算机科学家们,根据fMRI扫描得到的人脑神经网络连接模型,利用他们的 超级计算机Blue-Gene,模拟了大量神经元和神经连接时,脑的活动,整体的脑神经元和连 接数量相当于人脑的4-5%,类似于猫脑的大小[IBM],这是脑神经活动模拟的重大进展, 为研究脑神经网络活动的意识机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相信基于这个平台,研究神经网络 活动和意识的关系,会有重大发现。 在21世纪,期待神经生物学能带给我们惊喜! 我的看法 如果宇宙真正是随机性统治的世界,那么人自由意志的来源可能就是这种随机性。 薛定谔的猫 假设一个“上帝观察者”,脱离人和整个宇宙,可以观察明了所有事物。如果在上帝观察 者看来,人是没有自由意志的,而对人来说,下一时刻的想法是未知的,就像薛定谔的猫 ,不知道是死的还是活的,只有到了下一时刻,人才有经验体会到这个时刻的想法,对人 自身来说,人还是有自由意志的!人的思维可能从物理上,是带随机性的,不受自我控制 ,但这实际上是把人自身放到了宇宙之外,实际上如果承认思维的随机性,人的思维的随 机性也是宇宙时空中的一部分,这宇宙中的人的思维正是人自身!自己就是宇宙的一部分 。这样的话,自由意志就在无中蕴涵着有,有点像中国的佛学了! 人自身很有限,而宇宙的能力不是人可比的。两个不具可比性的事物就不能相提并论,人 的主观能动性就不能依从于宇宙的可能来考虑,人只能从人自身出发,来讨论人的主观能 动性,而人并不能预见未来的发展,因此,对人来说,未来仍是无限可能的。 我目前的看法 我对自由意志的认识,经历了很多变化,根据目前的证据,我还是宁愿相信,人的自由意 志来源于大脑神经网络的高度复杂性,信息传递的特异性,量变引起质变,形成了感知。 这种复杂性蕴涵了某种不为人认知的性质,就是意识,这个意识和宗教无关,只是一个推 测的概念,或者说是弱化的灵魂,刘闯先生提出的心身二元论(body-mind dualism),我 很赞同,或许神经元网络的“动态核心”就是一个让进入意识世界的大门。 很多哲学的概念,都建立在直觉或者理性的基础上,比如1+1=2,这是我们的理性,我们认 为这是可靠的,同理,如果把我们意识到自由有自由意志也看成直觉或者理性的一部分的 话,自由意志问题就不会有这么多争议了,就像1+1=2,大家都没有异议,被认为是理性的 一部分,是推理的基础。 现在的科技只是还没有发现这个意识,无法认识这个意识,随着科学的进展,特别是脑科 学的进展,相信有一天,会发现这个意识的存在。 参考资料: 【1】 史蒂芬·霍金著,许明贤,吴忠超译,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湖南科学出 版社。 【2】成良斌等. 自然辩证法讲义. 华中科技大学内部资料 【3】 汤钧民、范淑华、黄伯坚,大学物理,2004,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4】 圣经,NIV版 【5】意识的宇宙 --物质如何转变为精神,埃德尔曼,托诺尼,顾凡及,2004,上海科学技 术出版社。 ------------------------------------- 后记: Richard Swinburne教授2008年在华工哲学系演讲稿的中文翻译,在我博客里有转载,对于 他的思想我不知道理解的到不到位。 刘闯先生是2006年来华工演讲的,观点表述可能还欠准确。 附一些讨论自由意志的资源 《意识的宇宙--物质如何转变为精神》 从神经科学讨论自由意志的书,避开了二元论和灵魂论的哲学讨论,直接讨论意识的神经基础,认为自由意志源于神经回路的“再进入”(reentry)。意识在每个时刻只能注意一个事情,各个脑的回路互相竞争,最后胜出的就会占据所有注意,这些胜出的回路是不断变化的,因此被称为“动态核心”(dynamic core)。 学校图书馆有借。 《惊人的假说--灵魂的科学探索》 作者弗朗西斯·克里克就是发现DNA双螺旋的,中学课本有。他转到了神经科学领域,希望得到自由意志这个新的圣杯。他主要通过研究猫的视神经回路,揭示神经信号传递和处理的规律,从而希望可以解释自由意志。从这本书上看,他离目标仍然很远。在最后一节,他提出了自由意志对应的脑中的结构,他猜想可能在前扣带回的位置。 讨论认知的在线文章资源(7734篇), 包括哲学和科学角度的探讨。 http://consc.net/online 关注consciousness的科学家: Giorgio A. Ascoli 有对《意识的宇宙》一书的评论 其他网络资源: 维基百科就有大量的词条,总结得非常全面。 wiki:Mind–body dichotomy wiki: Philosophy of mind wiki: Free Will psychology wiki与wikipedia不同,只能由指定的专业人员编辑,有权威性。 由斯坦福大学维护。 the psychology wiki: mind-body problem 自由意志问题也被称为世界之结。 Unsnarling the World-Knot:Consciousness, Freedom, and the Mind-Body Problem ,David Ray Griffin 解释意识的原理,讲到了进化和社会的影响 how the mind works cogweb 这个博客专注于mind的讨论,通俗地解释了意识问题,分为easy problem和hard problem 本文讨论的就是hard problem ------------------------------------------------------------------------------------------------- 徐向东先生在《理解自由意志》中,转引了罗马哲学家和诗人卢克莱修在《物性论》里的一句话,生动地解释了自由意志问题的重要性。 如果运动总是被连接起来, 新的运动按照固定的秩序来自老的运动, 如果原子永远不会突然发生转向, 激发那些能够打破命运纽带的运动 阻止无限的因果链条, 那么,纵然地球上的生物被假设具有自由意志 那个自由意志的根源究竟在何处? 【1】徐向东. 理解自由意志. 爱智文丛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 你说,上帝玩骰子吗? ---------------------------------------------------------------------------------- 上面都是严肃的话题,让我们放松一下。 这些东西无聊的时候想想就够了,可以想一辈子的。 没有结论无所谓,千万别像下面这位侠士一样 :)
个人分类: 哲学-自由意志|8056 次阅读|14 个评论
科学是恶棍,宗教是良师
chrujun 2010-6-16 20:27
由于人类的贪婪,拥有科学的人类和恶棍没有差异。不仅动物界因人类的破坏正在大量灭绝,而且人类也以更高的效率互相厮杀。 60年前的原子弹可以一瞬间杀死10万人,现在的原子弹可以一瞬间杀死1000万人。看看今天的中国,每5分钟就有一人死于车轮下。汽车的杀人数量比犯罪分子的杀人数量高了上100倍。 还有三聚氰胺等高科技产品,天天在缩短中国人的寿命。诺贝尔很痛苦,他发明的炸药到现在至少杀死了上亿人。说诺贝尔奖是人类的鲜血换来的,一定都不过分。 这个时候,人类需要宗教来规范自身的行为。没有宗教的人类文明必然会走向毁灭。作为世界第一超级大国,美国每10个人就有9个人自称相信上帝,有8个人认为基督教对自己的生活非常重要。美国每年观看体育比赛的观众为4亿人次,而参加教会活动的人却高达52亿人次。美国的国歌里有上帝保佑美国,总统就职时要手按《圣经》宣誓,国会参众两院的每一届会议都以牧师主持的祈祷开始。 如果不是美国,欧洲还是日耳曼人的野蛮统治之下。如果不是美国,大部分中国人会被前苏联的原子弹消灭。 美国能够混上世界老大的地位,得益于美国人信仰基督教。宗教可以抑制人类的贪婪、引导人类走向理性。 如果不是宗教,人类早在互相扔原子弹的过程中毁灭。 科学是恶棍,只有宗教才能驯服它。如果人类没有宗教,只有科学,人类会变成好斗的恶棍,地球会毁灭在一群恶棍手上。 幸运的人类先有宗教,后有科学,宗教正在阻止人类的野心膨胀,使人类逐渐走向理性之路。 感谢宗教!
个人分类: 我的思考|3886 次阅读|2 个评论
為什麽說文盲李亞輝是個扶不上墻的窮鬼?
jiangjinsong 2010-5-25 23:12
李亞輝因為罵人被關了禁閉 這兩天科學網果然清靜了一點 可惜好景不長 這廝又被放出來了(看來處罰太輕) 這廝估計給憋壞了 發瘋似到處罵人 估計很快又會進去的 這且不提 談談為什麽我說文盲李亞輝是個扶不上墻的窮鬼 這廝腦子一根筋 現在差不多已經變成一個真誠的神棍了 雖然不認識上帝 卻厚顏無恥地到處說自己跟上帝很熟 以前在一起喝過酒 每天都要上帝長上帝短地嘟囔幾句才能睡得著覺 我跟他說過圣經那點東西在菩提道次第廣論中也就是半頁紙的內容 基督教的內容不過是佛教的預科階段的內容 講得還不夠準確 可這廝窮怕了 滿漢全席不去吃 滿世界告訴人說炸醬面就能吃飽了 大家不要追求什麽共產主義滿漢全席 每人每天一小碗炸醬面就够了 誰要請你去吃滿漢全席 你就罵他 也罷 睡慣了硬板床的人在席夢思上睡不著覺 當慣奴隸的賈桂讓他站著他不適應 坐牢久的人覺得放風就是最大的自由 看慣了超女的人覺得春哥就是天仙 看慣了快男的人覺得著姐就是天字第一號的帥哥 窮鬼就是窮命 等這廝把炸醬面吃膩了再說吧 現在讓他吃滿漢全席他腸胃不適應 咱們見人說人話 見這個鬼也只能說鬼話了 哈哈哈 話又說回來 這廝畢竟手裡還端著一小碗炸醬面 比那些手裡啥都沒有的窮鬼還強一點 哈哈哈
个人分类: 科學文化|2943 次阅读|4 个评论
[译]任何信仰都可能成为暴力
panfq 2010-5-5 11:14
以下的场景会使我们很容易把它与中东的宗教狂热联系起来。有一个宗教领袖由于大胆尝试修订一个流行的祈祷仪式,以表示他对上帝独特的见解。于是,愤怒的暴民闯进他的家,杀了他,并割下他的头颅游街示众,并叫嚷着说他是一个亵渎神灵的人。反思基督教的历史,会发现在早期教会中,基督徒之间的神学辩论,也可能是极为凶残和无情的。(相关事件发生在公元 511 年,发生在我们现在称为伊斯坦布尔的城市)。我们越是回顾那个时代,我们就越能看到那时激烈的基督教极端分子的行为和今天的伊斯兰激进分子的行为何其相似。改变一下名称和宗教言辞,就可看出极端主义分子是具有惊人的相似性。这一相似性可能使某些习惯于在两种信仰间画出一条黑白界限的人看了确实有点不舒服。 重提基督教残暴的故事,不是要诽谤教会的声誉,而是在提出建议,即在特定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下,在政府体制十分脆弱的国家,任何宗教都可以被用来证明野蛮和 极端主义的正当性。相反,改变一下环境,任何宗教也可以成为一个健全、和和平社会的基础。 译自: Any faith can become violent http://www.usatoday.com/news/opinion/forum/2010-04-19-column19_ST_N.htm
个人分类: 国际|2107 次阅读|0 个评论
《朝华午拾:喜乐组团契》
liwei999 2010-2-17 07:26
【配乐家庭录象:喜乐组周六家庭团契(Joy Group family fellowship)】实况 。( 按:对不起,本文所有家庭录像的youTube链接都被伟大的万里长城挡在国门之外,非翻墙不可看。没有精力再重新倒腾到土豆网去。 ) 这是我们在水牛城最后一次参加喜乐组团契。 八年前刚到水牛城,介绍我认识Mary的小老乡伍忠和我的老同学陈琳分别介绍我们认识两个熟人,也巧,这两位都是基督徒。于是由他们引见,我们开始参加华人教会喜乐组的周六家庭团契活动,这一来就是八年,成为喜乐组“黄埔一期”的元老了。跟我们同期参加活动的人大多已经先后离开水牛城,而且几乎无一例外都已经受洗信主了:惭愧,至今还徘徊在门外,算是慕道友吧(相当于当年所谓“党外积极分子”),感情上能够接受,思想上仍有迈不过去的坎,愚顽不化,不得门而入。不过,不信就是不信,总不能自欺欺人,“组织上入,思想上不入”吧。心内做过比较,总体而言,觉得基督徒朋友比无神论朋友生活得更有意义,较少堕落(有上帝的约束),遇到困难,也更容易排解(有上帝和教友的帮助),总之,他们过着更让人羡慕的平静生活。尽管不是教徒,多年下来,对于喜乐组还是很有感情。尤其是主办喜乐组的谢医生全家,对人热诚,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为人无可挑剔,在水牛城华人社区是有口皆碑的。 喜乐组团契通常是在谢医生家举行,常常有好几十人前来参加,气氛温暖融洽,让人放松。孩子们在地下室嬉戏,家长先是一起随着钢琴 唱圣歌(配乐:Shine Jesus Shine) ,而后介绍欢迎新人:通常是由组内兄弟姐妹把自己新带来的人介绍给大家。团契主要内容是由一位资深基督徒(主持人)就一个主题(家庭,婚姻,子女,等),引导大家 分享各自的经历和体会 (配乐:Amazing Grace,基督徒的分享叫“见证”)。主持人会引导大家,念诵和讲解圣经的有关篇章(“查经”),有时也一同看基督教 内部发行的一些录象 (配乐:Amazing Grace)。前后穿插祷告,最后 大家一起吃晚点,自由聊天联络 (配乐:I’d rather have Jesus)。这样的形式很适合最初接近基督教的慕道友,使得他们没有感到太大的压力,却可以近距离观察基督徒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在自然轻松的气氛下,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喜乐组在谢医生家多年来卓有成效地转化(converted)了一批又一批的新人。如果传扬福音是上帝最乐见的工作,谢医生全家无疑是上帝的最优秀选民。 去喜乐组,甜甜最开心,可以找小朋友玩啊,还有吃有喝的。对于我们大人,起先有好奇,想知道为什么很多朋友逐渐信主,也想了解有神的生活和我们有什么不同。后来逐渐成为习惯,喜欢那种气氛,喜欢齐声唱圣歌的那种感觉,喜欢听别人分享人生经历,甚至以前觉得枯燥无味的“查经”(形式上很象文革时候的“毛主席著作学习小组”)也不再反感。 谢医生和谢太太有一个女儿蔼玲,各门功课都很优秀,钢琴和小提琴造诣很高,抱回来很多奖状奖杯(甜甜羡慕佩服得五体投地),待人谦和热情。蔼铃是喜乐组的专职钢琴伴奏家,每次活动大家点歌合唱,总是蔼铃在旁伴奏。甜甜这几年学钢琴和小提琴,老师由谢太太介绍,就是当年教蔼铃的两位老师:据她们反映,蔼铃初学琴,就是出类拔萃的学生,如今甜甜也一样优秀。喜乐组是“家庭组”(华人教会另外还有“学生组”、“姐妹组”等定期团契),参加喜乐组活动的,大多是全家一起来。孩子一多,常常打闹成一团,蔼玲总是大姐姐一样尽力照顾小朋友,维持秩序。今年蔼铃高中毕业,到大学上医科预科班去了,谢太太于是交代甜甜负责照顾小孩,甜甜觉得很光荣,工作认真负责,谢太太很是夸奖。甜甜回家问我,“How come I seem to always follow the steps of Ai Ling?”我告诉甜甜,象蔼铃一样有什么不好?我跟谢太太说,你们把蔼铃培养教育得这么好,品学兼优,我们巴不得甜甜能步其后尘,将来象蔼铃这样呢。 离开水牛城,特制作此配乐家庭录象,以为纪念。 2005年感恩节记于旅馆。 《朝华午拾》总目录(置顶) Comments (2) 疯和尚 12月 11th, 2008 at 2:36 pm edit 感觉华人圈的基督徒比西方人更原教旨和虔诚些,据说都是实实在在的交十一税给教会的。 我弟弟在美国,也生活在华人圈内,试图前来救赎这个迷途羔羊的人不少,我弟弟戏称是看中了他的十分之一工资了;我弟对他们的态度是:慈善活动可以参加出力,但坚决不受洗皈依。 四季豆 12月 12th, 2008 at 2:45 am edit 新约上面并没有提到十一税
个人分类: 朝华午拾|4698 次阅读|0 个评论
基督教堂与佛门的箴言
jxz1963 2010-1-5 20:58
刚才在《科学网》上读了科学大师吴中祥老师的我对佛说(转载)(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4260 ),很受启发,想着近期见到的几幅基督教堂与佛门的箴言,与大家共勉: 今年圣诞节时,我去了基督教堂,教堂里的一幅对联很不错: 上联: 上帝施恩恩遍大地神恩万古长青 , 下联: 耶稣赐福福满人间主爱永恒不息 。 前几天到秦岭山一寺院里,见有一句国家领导人的题词,也觉着很不错: 晨钟暮鼓警醒世间名利客 , 经声佛号唤回苦海迷路人 。
个人分类: 我的观点|3693 次阅读|0 个评论
西方的爱与儒家的爱
pikeliu 2009-8-31 16:35
近年来,电视台经常播放儒教的知识。偶尔打开电视,看到复旦大学一位教授在中央电视台讲《三字经》。他讲到了儒家们谈仁爱,但是,这种爱是有等级之分的。 西方人也谈爱。基督教的圣经提到了,要爱邻居如爱自己。 儒教的爱是有等级之分,那么基督教的爱是不是无限的,我看不是。后者是有亲密之分。 2009-08-31
个人分类: 爱的教育|3462 次阅读|2 个评论
基督教婚姻誓言
ningyzh 2009-3-21 16:37
基督教婚姻誓言 I, , take you , to be my wife, my partner in life and my one true love. I will cherish our friendship and love you today, tomorrow, and forever. I will trust you and honor you I will laugh with you and cry with you. I will love you faithfully Through the best and the worst, Through the difficult and the easy. What may come I will always be there. As I have given you my hand to hold So I give you my life to keep So help me God 我(新郎的名字)请你(新娘的名字),做我的妻子,我生命中的伴侣和我唯一的爱人。 我将珍惜我们的友谊,爱你,不论是现在,将来,还是永远。 我会信任你,尊敬你, 我将和你一起欢笑,一起哭泣。 我会忠诚的爱着你, 无论未来是好的还是坏的,是艰难的还是安乐的,我都会陪你一起度过。 无论准备迎接什么样的生活,我都会一直守护在这里。 就像我伸出手让你紧握住一样, 我会将我的生命交付于你。 所以请帮助我 我的主。 I, , take you , to be my husband, my partner in life and my one true love. I will cherish our friendship and love you today, tomorrow, and forever I will trust you and honor you I will laugh with you and cry with you. I will love you faithfully Through the best and the worst, Through the difficult and the easy. What may come I will always be there. As I have given you my hand to hold So I give you my life to keep So help me God 我(新娘的名字),请你(新郎的名字)做我的丈夫,我生命中的伴侣和我唯一的爱人。 我将珍惜我们的友谊,爱你,不论是现在,将来,还是永远。 我会信任你,尊敬你, 我将和你一起欢笑,一起哭泣。 我会忠诚的爱着你, 无论未来是好的还是坏的,是艰难的还是安乐的,我都会陪你一起度过。 无论准备迎接什么样的生活,我都会一直守护在这里。 就像我伸出手让你紧握住一样, 我会将我的生命交付于你。 所以请帮助我 我的主。 Entreat me not to leave you, or to return from following after you, For where you go I will go, and where you stay I will stay Your people will be my people, and your God will be my God. And where you die, I will die and there I will be buried. May the Lord do with me and more if anything but death parts you from me. 真诚的恳求上帝让我不要离开你,或是让我跟随在你身后 因为你到哪里我就会去到哪里, 因为你的停留所以我停留。 你爱的人将成为我爱的人, 你的主也会成为我的主。 你在哪里死去,我也将和你一起在那里被埋葬, 也许主要求我做的更多,但是不论发生任何事情,都会有你在身边生死相随。
个人分类: 莞尔烟笑|3280 次阅读|0 个评论
生活无处不信靠—主谈基督教在生活中的运用
manman57 2008-10-22 16:21
一周前的 10 月 15 日,本人在注册科博网后发了第一篇文章《生活无处不修行主谈佛教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再帮我炒炒冷饭。 今日要说的基督教,以及此前谈到的佛教,教义的核心都是引导众生走上一条心灵纯净、平安的道路,但方式会各有不同。两教的区别及未来的融合之路,本人以后会谈到。本博文主谈基督教在生活中的运用。 谦卑向主、信心系主、身心归主这是本人归纳的三句话,作为实际运用的引领。 首先要知道,我们每一个人自出生起便带着原罪(各类欲望、贪婪、不洁净的念头等等),上帝之子主耶酥基督用他的鲜血替人类背负了所有的罪责。因此,我们应谦卑向主,谦卑对一切,这实际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基本的做人态度低调心自宽。 其次应明晓,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不是完美的。生活中,都可能会产生对自己失望,对他人抱怨的情形,给我们带来无尽的烦恼。所以,信心、幸福、平安与喜乐不能寄托在任何人身上(包括自己与他人),因为没有一个人,包括你自己,能达到你心中所有的欲望与要求,到头来只能徒增烦恼与失望。只有主耶酥基督是唯一完美的那一位,唯有信心系主,你才不会失望,不再抱怨。得着了,主赐予的,你当感恩;得不着或失去了,他也不勉强你,因为他知道任何的人,永远都不可能达到完美。他唯一的要求,是期望我们朝他走去,信靠他,让他与我们同在,把我们带到顺服他旨意的路上,永远安祥地行走,而这也正是身心归主之本质。 另外,在生活中我们都有一种倾向:越来越期望每一件事情都很快、很容易地得到解决。上帝就不是这样。他从来都是不紧不慢,但也从不中途放弃。同时,如果你想让你的生活不断向前迈进,那么你必须停止自怜自艾,并学会不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和别人身上,而是全身心集中在当下在办的事上,不论您早发射神七,还是在吃一顿饭。我确信几年前上帝问我的问题:你想成为可怜的还是有力的?今天也可以同样问大家。上帝已向我们指示自怜会成为人们生活道路中的一堵墙。我的另一个问题是:你是否牢骚满腹?如果我们不想被魔鬼吞吃,我们要拒绝自怜或责备别人,不再牢骚满腹,迅速原谅。原谅他人更原谅自己,放过自己。有时候,我们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但上帝告诉我们,别因自己的不完美而感到羞耻。因为完美的对象只有那一位,就是上帝自己。停止责备你自己,停止内疚和无用、不被人爱的感觉。放弃它。 上帝还呼招每一个人去服侍社会,但根据每个人不同,我们也许不会被召去从事那些惊天动地的事业。上帝的光耀的确会为伟大的事业而备,但也会为了帮助我们超自然地享受日常的生活而设。呼招每一个人爱自己,爱他人。如果你不喜欢自己,你会很难喜欢别人,你也许会装出喜欢的样子,但人人能感受到。 无论怎样,我们都要歌唱我们的生活,并赞美上帝。 凡不出于信心的都是罪。 我所见为善为美的,就是人在神赐他一生的日子吃喝享受日光之下劳碌得来的好处,因为这是他的分(《传道书》 5 章 18 节)。 看,人生就是这般简单。因为上帝希望我们过得简单而喜悦。 这也就是基督教在生活中的运用。 朋友们,下篇博文见!
个人分类: 未分类|3684 次阅读|0 个评论
儒教之“天”与基督教之“上帝”
热度 1 可真 2007-3-17 01:30
——由儒教是否宗教引起的文化反思 关于儒教(儒家学说) 是不是宗教,这是一个至今仍颇有争议的问题,但却是一个值得人们去作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其意义就在于:它把儒家学说和宗教联系到了一起,由此促使人们去思索、探讨儒家学说与宗教的关系;通过这种思索和探讨,既可以加深对于儒家学说的理解,也可以加深对于宗教的理解。下面通过儒家之“天”与基督教之“上帝”的比较,从文化反思的角度,对儒学是不是宗教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儒家学说之被称为儒教的确切含义 我们注意到,在古代中国,人们早就把儒教(儒家学说)和道教、佛教视为同类而并称其为“三教”了。如南朝道士陶弘景称:“万物森罗,不离两仪所有;百法纷纭,无越三教之境。” 又如北周武帝宇文邕说:“三教以儒教为先,佛教为后,道教最上,以出于无名之前,超于天地之表故也。” 此后,“三教”之说代代相因,一直延续到明清。这一历史情况清楚地表明:在古代中国,儒家学说被视为一种类似于佛教和道教的文化现象,是一个客观事实;而自三教鼎立之后,儒家学说更获得了“儒教”之名。 也有人指出,古人称儒家学说为“儒教”,其“教”不同于今人称某宗教为“ ×× 教”之“教”,彼“教”非此“教”也,二者根本不是一回事。“儒教”之“教”犹如“名教”之“教”,是指德治教化。此说固然似有理而可通,但既然如此,古之所谓“三教”之“教”,亦当作如是观,“佛教”、“道教”之“教”也应该作“德治教化”解。不过,照此办理,也并不能证明客观存在于古代中国的被当时人称之为“儒教”的东西与宗教无关,因为假使真能证明这一点的话,那末,同时就也证明了同样是客观存在于古代中国而被当时人称之为“佛教”、“道教”的东西亦都与宗教无关了,从而也就差不多只能说古代中国是一个没有宗教的国家了。可是,有谁能真正接受这样一种说法呢?恐怕不会有这样的人——包括否定儒教为宗教的人。 我们还注意到,上个世纪初,德国学者马克斯 · 韦伯曾著有《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一书,他把儒教与道教都纳入中国宗教的范畴。而当代美国学者亨廷顿曾指出:“文明由语言、历史、宗教、习俗和制度等客观因素以及人们主观上的自我认同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他并且认为在决定文明的诸“客观因素”中,宗教是“最重要的”,因而将中国文明纳入“儒教文明”范畴,并称中国为“儒教国家”。 韦伯和亨廷顿这两位学者的观点不仅在西方学术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而且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对于我们来说,其观点是不容忽视的。 据上所述,我们已有相当充足的理由相信,曾经被古代中国人称之为“儒教”的儒家学说是一种特殊的宗教,即一种类似于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等的文化现象。这当然意味着,我们也有理由把儒家学说来同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等的文化现象进行比较,探究其相似性。 恩格斯指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形式” 。按照这种宗教观,我们可以从关于“超人间的力量”的观念和信仰方面来比较儒家学说与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文化现象之间的异同。为了简便起见,这里仅拿基督教来同儒家学说作比较。 关于“超人间的力量”的观念和信仰表现在基督教中,就是关于“上帝”的观念和信仰。那么,儒家学说中是否也存在一种类似于基督教关于“上帝”的观念和信仰的东西?我们认为有这样一种东西,这就是儒家学说中关于“天”的观念和信仰。 二、儒教之“天”与基督教“上帝”之异同 (一)“上帝”是外于世界、超于世界的存在者;“天”是存在于世界之中的宇宙主宰 基督教的“上帝”“是一个与世隔绝、外于世界和超于世界的存在者,按照严密的说法,按照抽象的哲学的说法,是世界之非存在”。 与“上帝”的这个特点直接相联系的是,信仰“上帝”的基督徒使自己皈依“上帝”,“使自己直接跟决定天意的、统括一切的、普遍的存在者联结在一起” ,从而就“使自己脱离了世界整体,使自己成为一个自足的整体,成为一个绝对的、外于世界和超于世界的存在者” 。 就基督教徒使自己直接与“上帝”联结在一起而言,他是内在地要求跟普遍的存在者融为一体的整体主义者;而就其将自己看作一个自足的整体而言,他又是内在地排斥他人的个体主义者。因此,在生活态度上,基督教徒具有整体主义和个体主义双重倾向:其宗教生活态度倾向于整体主义,其世俗生活态度则倾向于个体主义。 与基督教的“上帝”相对,儒教之“天”则不是一种外于世界和超于世界的存在者,而是世界之中的一种客观存在。在孔、孟那里 , “天”实际上是指与“百物”、“四时”同在的上苍、苍天;董仲舒所谓“天”的所指范围较宽,除了上苍,还包括四时、昼夜、五行、山川等等在内的自然物和自然现象,但其基本意思还是和孔孟宗教意识中的“天”相一致的。至于后来的儒教信徒,他们所信仰的“天”也不外乎自然之天:被今人通常归入到朴素唯物主义者行列之中的人固然如此,就是被归入到唯心主义者行列之中的人也不例外,如朱熹说:“苍苍之谓天。” 又说:“气之清者便为天”,“天以气而依地之形,地以形而附于天之气,天包乎地,地特天中之一物尔”。 将自然之天人格化,把它视为天下万物的祖宗,把它当作具有意志品格或道德品格并具有超人间的力量的至高无上的宇宙主宰来加以崇拜,是儒教的本质特征之一。 这个特征不仅在汉儒那里表现得非常明显,就是到了宋儒那里,表现得也很明显,如理学大师程子曾说:“万物皆本乎天,人本乎祖,故以冬至祭天而祖配之。” 祭天,是天神崇拜最为显著的标志;而配之以祭祖的祭天,则是儒教把天神当作祖宗神来加以崇拜的有力证明。这种把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结合起来的崇拜形式,反映了儒教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宗教,具有一种类似于自然宗教(原始宗教)意识的品性。 因此,诚信“天”的儒 家 君子(儒教徒),绝无基督徒那样的超世之想,恰恰相反,他们是内在地需要世界的,他们愈是使自己跟“天”联结在一起,就愈是跟世界关系紧密。孔子有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这是知“天”、信“天”者依恋于自然界、乐于与自然界为伴的宗教情怀的最好表达。孟子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意谓:父母是值得尊敬的,百姓是值得同情的,万物是值得爱惜的。换言之,他人和万物都是有价值的,都是自己需要的,都值得自己去爱。这种爱人类、爱万物的宗教感情,使儒 家 君子在政治上把自己同国家联系在一起,爱君主如爱父母,愿意把自身奉献给国家,奉献给君主,所谓“忠君报国”是也。 (二)“上帝”是唯一真神;“天”是众神之主 和犹太教、伊斯兰教一样,基督教亦是典型的一神教:在基督徒心目中,“上帝”是唯一真神。据《圣经》记载,上帝曾对摩西曰:“我是耶和华你的上帝 …… 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 儒教则是多神教,它不只是崇拜自然之天,同时还崇拜山川之类的自然物。中国历代封建帝王都有祭祀诸如泰山之类的名山的习俗,这便是受了儒教以及道教的以多神崇拜为特征的宗教意识的影响。不过,儒教的多神崇拜是以“天”为主要崇拜对象的,正如董仲舒所说,“天”是“百神之大君” 。 “天”是“百神之大君”这种多神崇拜的宗教意识,使儒教徒并不排斥而是可以容忍、接受“天”之外的神灵。一神教的宗教本性,使基督教排斥异教神灵,而对于异教有一种不容忍的态度。儒教的多神崇拜的特点,使长期受其教化的中国人有较多的宽容精神。 (三)“上帝”是人类的创造者;“天”是人类的老祖宗 按照基督教经典《圣经》中的说法,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世界都是由“上帝”创造的。而“上帝”当初造人时,是用泥土首先造出了人类的始祖亚当,后来又从亚当身上取下一根肋骨,造出了后来成为亚当之妻的夏娃。所以,“上帝”与人类之间原不存在任何血缘上的联系。人类中惟后来成为基督教教主的耶稣,是“上帝”通过某种奇特的方式使玛丽亚感受“圣灵”而怀孕生下来的,是“上帝”的独生子。然而,就是有了这样一种事实上的血缘联系,“上帝”还是命令约瑟娶已经身怀耶稣的玛丽亚为妻,以便做耶稣名义上的父亲,以此来掩盖其事实上的父子关系的真相。这表明,“上帝”是羞于男女交媾而以之为罪过的,也就是说,“上帝”是以人类的生命为一种罪孽的。 相反,儒教之“天”作为人类的祖宗神,则与人类有密切的血缘联系,用董仲舒的话来说,“天”就是“人类之曾祖父”;同时,“天”还是“群物之祖”。 因此,“天”绝不以人类生命为一种罪孽而鄙视、厌恶之,相反是极其珍爱人类生命的;他不但生育了人类,还为人类的合理生活创造了一切必需的条件:“天地之生万物也以养人,故其可适者以养身体,其可威者以为容服” ;“天之生人也,使人生义与利。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 。 (四)基督教徒实在的“上帝”是耶稣;儒教徒实在的“天”是圣人 按照基督教关于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信条,耶稣作为“上帝”的独生子,是和圣父“上帝”原为一体的;为了拯救人类,他从天而降,投胎为人。这意味着,耶稣是既具有神性又具有人性的,他是“上帝”的化身,用费尔巴哈的话来说,即“基督徒们实在的上帝” 。 与基督教徒“实在的上帝”耶稣的身份约略相当,儒教徒“实在的天”则是圣人。如果说耶稣是基督教的教主的话,那末,圣人就是儒教的教主。和耶稣一样,圣人亦是既具有神性又具有人性的,惟圣人的神性不像耶稣那样体现在其原本与神(“上帝”)为一体,而是体现在其有“先知先觉”:“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 圣人是奉“天”之命以化天下者,故孟子云:“大而化之之谓圣” 。圣人之化天下,犹耶稣之以殉难为人类赎罪也,惟前者旨在使“天下归仁”而生生不息,后者则旨在使人类得救而入于天国。 但是,正如基督教是一神教而儒教是多神教,基督教的教主只有一个,而儒教的教主则有多个。被儒教徒尊为“至圣先师”的孔子,只是群圣中的一位。《孟子 · 公孙丑上》有如是记载:公孙丑曾问孟子:伯夷和伊尹怎么样?孟子回答:伯夷、伊尹和孔子都是古代的圣人。公孙丑又问:伯夷、伊尹和孔子不是一样的吗?孟子回答:不,自有人类以来没有能比得上孔子的。孟子认为孔子是“古圣人”中最伟大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孔子作为儒教的一位教主,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是“至圣先师”。 圣人作为既具有神性又具有人性的“神人”,具有一定意义的超现世性,即具有高于普通人类的品德和智慧。与圣人的超现世性相应的是,崇拜圣人的儒教徒具有一种超越精神。这种超越精神使儒教徒在政治上同现世的国家有一种不即不离的关系:一方面表示愿意“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另一方面又强调“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认为“邦有道,则仕” ,“无道则隐” ,“道不行,则乘桴浮于海” ,抑或不得已而求其次,“卷而怀之” ,把自己的本领收藏起来,按照“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 的处世法则,装聋作哑,以全其身。即使像董仲舒这样的所谓“御用学者”,其“王权天授”之说也是根据“以人随君,以君随天”的所谓“《春秋》之法”提出来的一种“ 屈 君伸天”之论 ,其根本目的乃在于强化神权,使君权服从于神权,从而实现儒教对 包括 君主在内的整个现实世界的统治。 正是由于崇“天”尊“圣”的儒教徒具有一种落落不苟合于现世的超越精神,敢于(至少在心里)藐视现世君主的权威,并企图以神权来限制和制约皇权,这就难免要得罪现世君主而遭到其迫害。因此,一个堂堂的儒 家 君子(儒教徒),必须具有“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以夺志也” 的坚强意志、“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的大丈夫气概和“杀身以成仁”的献身精神。儒教要求君子具备这样的意志、气概和精神,这一点反过来也正说明了它是在宣扬一种超越精神。 要学做儒家圣人,首先就必须学习儒家经典。儒家经典既是由“生而知之”的“先圣”制造的,它就多少带有“天启”的性质而略似基督教之圣经。但是,“在天主教的学说里,神圣的启示并不因为有圣书而结束,而是一代一代地通过教会的媒介继续传下来的;因此,个人的意见之服从于教会,就成为每个人的责任” 。而在儒家学说里,“先圣”去世则并没有留下一个类似于耶稣复活后升天所留下的被认为由“上帝”赋予了权力来解释其教义的教会那样的宗教组织,而仅仅是留下了由他所制造的经典;孔子强调“君子畏圣人之言”,就是要求君子学习和研究“先圣”之经典。 因此,按照儒教的教义,它多少有些类似于基督教新教的学说——这种学说“否认教会是传达启示的媒介;真理只能求之于圣经,每一个人都可以自己解释圣经。如果人们的解释有了分歧,那末也并没有任何一个由神明所指定的权威可以解决这种分歧……真理不再需要请权威来肯定了,真理只需要内心的思想来肯定” 。儒教也认为每个人都可以自己解释“先圣”所留下来的经典,正因如此,遂有中国古代经久不绝、历久弥新的经学的存在和发展。 经学的存在和发展,意味着原本是人人可以自己解释经典的。但是,“至唐时立九经于学官,孔颖达、贾公彦为之《正义》,即今所云疏者也。排斥众说,以申一家之论,而通经之路狭矣 ...... 至永乐中,纂辑《大全》 ...... 欲使道术之归于一,使博士弟子无不以《大全》为业,而通经之路愈狭矣” 。官方日甚一日地介入经学,以致于牢牢把持了经学的解释权,遂使儒教学者们最终失去了解经的自由,真理变得完全要由现世君主所指定的权威来肯定了,经学也就丧失了其本来的意义。一部经学兴衰史,实际上反映的是儒教神权与封建皇权相互较量、斗争的历史:经学兴盛,意味着神权的强化和皇权的弱化,抑或神权对皇权具有较大的约束和控制作用;反之,经学衰落,则意味着皇权的强化和神权的弱化,抑或皇权对神权具有较大的反约束、反控制的力量。 本文原载《哲学研究》(北京) 2003 年第 12 期 本文把“儒教”一词当作“儒家学说”的同义词来使用, - 这既是为了行文的方便起见,也是基于作者视儒家学说为一种特殊宗教的看法。 《茅山志》卷八《茅山长沙馆碑》。 《广弘明集》卷八《叙周武帝集道俗议灭佛法事》。 参见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国外哲学社会科学报》, 1994 年 8 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第 354 页。 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第 106 页,商务印书馆, 1984 年。 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第 208 页。 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第 205 页。 《朱子语类》第一册,第 5 页。 《朱子语类》第一册,第 6 页。 《河南程氏粹言》卷二《天地》。 《论语 · 雍也》。 《孟子 · 尽心上》。 转引自雅罗斯拉夫基:《圣经是怎样一部书》第 448 页,谭善余译,三联书店, 1988 年。 董仲舒:《春秋繁露 · 郊祭》。 《汉书 · 董仲舒传》。 《春秋繁露 · 服制像》。 《春秋繁露 · 身之养重于义》。 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第 210 页。 《孟子 · 万章上》。 《孟子 · 尽心下》。 《论语 · 卫灵公》。 《论语 · 先进》。 《论语 · 卫灵公》。 《论语 · 泰伯》。 《论语 · 公治长》。 《论语 · 卫灵公》。 《论语 · 公治长》。 参见:《春秋繁露 · 玉杯》。 《论语 · 子罕》。 《孟子 · 滕文公下》。 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第 20—21 页,商务印书馆, 1997 年。 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第 20—21 页。 顾炎武:《亭林文集》卷三《与友人论易书》(《顾亭林诗文集》本,中华书局, 1983 年)。
个人分类: 宗教|652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20: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