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攒人脉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刘备是如何成为973首席的(附结束语)
热度 76 yuncai 2013-10-12 01:17
刘备是如何成为973首席的(五) 副标题:屌丝是怎样成为大师的 5. 攒人脉 我们中的一些人,完全秉承了同行是冤家的古训,一写文章就是“我首次提出了…”,或“我们首次发现了…”,全然不顾自己实际上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照猫画虎。将他人发表的文章像自家的存折似的珍藏起来,密不示人,难得对别人公平地评价一番,而只在自己独处时才按图索骥地认真分析研究,心里还暗地里感慨:既生瑜何生亮。 这些人即使在写文章或标书,按要求不得不引用一些文献时,也多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只列上一些洋夷的结果,对我们中土国学者的研究结果,就像躲穷亲戚一样,能回避就回避,虽然知道我们中土国的一些学者已不穷且很富,但又被他认为这些人是煤老板: 土老帽、没格调。 还有的学者 与同行不交流、不参会、不拜访,性格内向、行事拘谨, 认识的同行不是师傅就是师兄,还对师傅有几分抱怨。 自认为 胸怀韬略,腹隐机谋,但一说话就木讷、一联想就丰富。 更绝的是一些人还千方百计地打压同行。研究领域越近,他打压的越厉害。小同行的文章、项目要是到了这些人的手里,非要鸡蛋里挑骨头,捏碎你的蛋,他自己又赶紧下个一样的蛋,还要蛋孵鸡、鸡生蛋,幻想着文章项目成果一条线。 但刘备同志绝不是这样的。 刘备首先是积极地、高度地评价同行的研究成果。如,刘备原来一直是跟上师兄公孙瓒与袁绍竞争一个重点基金,但刘备竟能举贤不避仇,将徐州唯一一个免试推荐上研究生的名额给了袁绍的儿子袁谭( 袁谭,先主故茂才也 );后又顽强地克服了自己的名利思想,提名刘琦为荆州的学科带头人( 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 );再后来又建议朝廷任命刘璋为西部首席科学家( 镇西大将军、领益州牧 )。 投桃报李,刘备做好事也得到了回报,先是公孙瓒给了刘备一个县级课题( 平原相 ),再是陶谦推荐刘备为市级课题主持人( 豫州刺史 ),后曹操又提名刘备为部级课题负责人( 左将军 );刘琦死后,刘琦的团队成员恳请刘备来做荆州的学科带头人;再后来,刘璋干脆提名刘备为院士候选人( 大司马 )。 你看,不怕进不了班子,就怕进不了圈子。一旦进了圈子,一旦有了自己的人脉,项目和引用率还不是手到擒拿的小case? 问学术江湖,我们的圈子在哪里? 有人说,这不是拉关系、走后门吗?如果你说是这种事,不攒人脉也罢。 其实,攒人脉与拉关系有本质的不同。 拉关系重点在“拉”,是想方设法把别人拉下水;攒人脉核心在“攒”,是点点滴滴辛苦自己做好事。 拉关系的目的是在自己得利,攒人脉的功效是在使他人受益。 拉关系意在当下,希望别人紧要关头无原则地帮自己一把;攒人脉功在平时,通过自己乐善好施帮助同盟度过难关。 有人说,你不要给我说这些虚话,还是举个例子说明一下拉关系与攒人脉的关系吧,简单明了。 好,我们就看看刘备是怎么拎着自己的脑袋来攒人脉的。 一帮主旋律科学家。刘备在20岁出头、30岁以前,当时的民间科学家们(黄巾军)逐渐成了气候,形成了激烈的民间与正统的两大学术流派之争。刘备默默地帮刘焉、何进等做实验、采数据,为大牛们驳斥民科们提供依据(“ 灵帝末,黄巾起,州郡各举义兵,先主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 黄巾贼 有功 ” 。 “ 大将军何进遣 都尉 毋 丘毅 诣丹杨募兵,先主与俱行,至 下邳 遇贼,力战有功 ” )。 二帮学术大牛袁术。袁术当时可是都敢称帝、有望获诺贝尔奖级的学术大牛,但他与同父异母的哥哥袁绍却相互瞧不起,为一个重大专项俩兄弟相互pk起来,刘备又成为袁术团队的非核心成员,夜以继日地工作。( 袁术与绍有隙,术求援于公孙瓒,瓒使刘备屯高唐,…以逼绍。 ) 三帮土鳖教授陶谦。前文已经讲过,当时陶谦主持的徐州省重点实验室因业绩差面临被曹操摘牌的危险,此时刘备义无反顾地扛起了重任。( 曹公 征徐州, 徐州牧 陶谦 遣使告急于田楷,楷与先主俱救之。 ) 四帮科学怪才吕布。在大家还不知道SCI为何物时,吕布年级轻轻就在nature和Science俩刊上各发了一篇文章,一时间举世瞩目。各985高校纷纷开出优惠待遇吸引吕布加盟。但吕布桀骜不驯、尖酸刻薄,经常瞧不起聘请他来做实验的东家,最后所有的东家一串通,吕布竟在全国也找不到一个科研岗。刘备、只有刘备,才能在吕布走投无路时给其建了一个实验室。( 时太祖(曹操)…纵奇兵击,大破之。布夜走,…布东奔刘备 ), 五帮学坛霸主曹操。当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特等奖的曹操被多数人认为是无冕之王、学坛老大,但袁术却公开诋毁曹操的学术声誉。老大曹操当然就要断了袁术的学术生涯。而这个使命,又责无旁贷地落在刘备的肩上。( 术欲从下邳北过,公(曹操)遣刘备、朱灵要之 ) 六帮学术大佬袁绍。袁绍的资历比曹操深,很早就当选长江学者,但没想到后来自己的名头渐渐不如曹操。袁绍不服,就挑选文丑和刘备去和曹操公开打擂。这一次刘备帮袁绍,差点丢了性命,而文丑是真丢了性命。( 绍骑将文丑与刘备将五六千骑前后至。…时(曹操)遂纵兵击,大破之,斩丑 。) …… 就这样,刘备通过帮助他人,慢慢地建立起自己的人脉:孙权成了大舅哥、皇帝成了侄儿、皇帝的老丈人董承、西凉省委书记马腾等则成了歃血为盟的密友……。 如果我们认真梳理一下刘备的人脉,就会感到惊讶:与刘备曾经共过事的同志就有公孙瓒、袁术、陶谦、曹操、吕布、袁绍、刘表、孙权、刘璋、马腾等等精英。而且这些人对刘备的评价极高,如: 吕布说: “玄德与布乃兄弟也,今为将军所困,故来救之。” 曹操说:“玄德与吾,兄弟也。” 刘表说:“玄德,吾弟也。久欲相会而不可得。今肯惠顾,实为幸甚!” 刘璋说:“玄德是吾宗兄,安肯害吾?” 当海内多知己、同行皆兄弟时,我们距离首席的位子也就不远了。 6. 结束语 本文以刘备为例,总结了屌丝变大师的普适性的成长路线。对一个屌丝来讲,原则上应该具有:立大志、建队伍、下辛苦、善忽悠和攒人脉五大能力。或者说,一个青年学者应该志存高远、刻苦勤奋、善于合作与表达、具有协同攻关等能力。也可以说,青年学人追求的目标应该是:基础扎实、能力全面、人情练达、世事洞察。 (全文完、板砖来 ) 前文链接: 1. 刘备是如何成为973首席的(一)? 2. 刘备是如何成为973首席的(二) 3. 刘备是如何成为973首席的(三) 4. 刘备是如何成为973首席的(四)
个人分类: |26806 次阅读|79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0: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