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风扇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画中风扇车解开年代疑案
Einstein 2013-10-12 16:31
按:本文曾以“风扇车的年代疑案”为题发表在2012年第15期的《百科知识》,该文主要思想来自笔者的论文《王祯农书中的飏扇新解》(《中国农史》2011年第3期) 风扇车也叫扇车或飏扇,是我国古代农家使用的清选工具,也即利用手摇产生的风力把粮食籽粒与糠秕分开的一种农具。根据考古发掘的资料,我国早在西汉已经出现了风扇车,其中河南济源泗涧沟出土的一具西汉晚期的风扇车陶模(图 1 ),非常逼真地展现了当时农家利用风扇车加工粮食的场景。在风扇车的前面是一具踏碓,是利用杠杆原理进行脱粒的农具,脱粒后的粮食就要倒入风扇车顶部的高槛,然后利用手摇风轮产生风力清选,籽粒会落在高槛的下方,糠秕被吹到风扇车的左方出口处。在当时,这可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清选工具。 图 1 济源泗涧沟出土的陶风车 从济源出土的这具风扇车可以看出,其高槛与箱体一体,鼓风处半封闭(后侧呈敞开状),有近似梯形的箱体,出风口在斜坡的前下端(比较小),高槛在顶部,出粮口在倾粮口正下方的内侧。不可否认,这种形制的风扇车也有一定缺点,就是手摇风轮的中心轴位置较低,而且糠秕出口处风口较小,不利于及时吹出糠秕,因此汉代又发展出了另一种更为常用的方柜形扇车。图 2 左后方是洛阳出土的一具方柜形陶风扇车,它与济源风扇车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拥有一个高出箱体的高槛,风轮中心轴的位置较高,这些改变都有利于清选,但是糠秕的出风口方向是在高槛下方的内侧而不是右侧,这同样不利于风的流通。此外,鼓风处上方处于敞开状态,不容易集中气流,这也制约着鼓风的效果。 图 2 洛阳出土的陶风扇车(左后侧) 图 3 是 2009 年笔者在湖南岳阳拍摄的如今仍在使用的风扇车。它与汉代风扇车最大区别有两点,首先是具有了圆筒状的鼓风机构,其次是高槛下的出粮口不是一个,而是两个:前端一个、底部一个。圆筒状鼓风机构的出现是风扇车技术发展史的一个突破,因为如果是敞开的风轮,风力则无法集中;如果是方形的鼓风机构,鼓风时会在角落处形成涡流而造成阻滞。圆筒状鼓风机构同时避免了这两个缺憾,但是风扇车上的这种结构是何时出现的呢? 图 3 湖南岳阳如今使用的风扇车 过去学界一直认为明末才出现,因为成书于 1637 年的《天工开物》绘有一具带有圆筒状鼓风机构。可是最近笔者发现明代《顾氏画谱》收录有杜堇的一幅画稿(图 4 ),其中就有一具带有圆筒状鼓风机构的风扇车。杜堇的艺术活动期在 15 世纪下半叶,这样便可以把之前学界认为的出现这种风扇车的年代提前一百多年。杜堇的这幅画,不仅清楚地显示了圆筒状鼓风机构,而且在风扇车的下方放置有两个簸箩(不包括左边那个)。这两个簸箩一前一后,正好对应风扇车底部前后两个出粮口,从而说明了当时风扇车已经实现了三级清选,即沉实的籽粒、较好的籽粒与糠秕的分离。 杜堇哪里会想到,他当年创作的一幅画稿,竟然成了我国风扇车关键技术出现的确证资料。历史的玄妙,此也谓也。 图 4 《顾氏画谱》中的风扇车
个人分类: 图像证史|546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00: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