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分岔点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全球化再起步
热度 9 lvnaiji 2016-9-10 11:58
吕乃基 G20 已经落下帷幕。主流媒体一片叫好,而民间声音却颇有微辞。在杭州结出的果实,将在今后的日子在G20成员国和世界各地生根发芽。眼下,各方对会议做出各种解读。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 全球化再起步。 一、走出分岔点 2008 年金融危机后,由金融国、制造国和资源国组成的全球产业链解构,原先被耦合于其中的功能,也就是各国的输出和希望得到满足的输入,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所有或大部分失去耦合对象的功能,或供或求,或者在世界寻找新的耦合对象,或者调整自身内部关系以消化矛盾。旧的全球产业链瓦解了,新的全球产业链未见踪影。 在普里戈金耗散结构理论的分岔图上,世界由两个分岔点之间相对必然与稳定的道路走向不确定的分岔点。各国由在全球产业链上的“各尽所能”,彼此间功能耦合,转向各行其是和彼此间的全面竞争。金融危机前的相互依存尽管有种种不如意之处,地球不“平”,但毕竟“和”;金融危机,不平之“和”倒塌,更无所谓“平”。这是当前国际环境趋紧的根本原因。此外,各类颜色革命和恐怖活动也有加剧之势。这是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关系的一般特征。期间的典型事件当数英国脱欧和美国总统候选人特朗普热,进一步加大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的离心倾向。 G20 会议清楚不过地向全世界传递了一个信号:全球化再起步。在全球高度一体化的今日,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加上气候,还有反恐,孤立没有出路,孤立是倒退和自我边缘化。 只有信号,尚不足以走出分岔点,需要有行动。这次峰会从贸易、投资和财政政策等各方面要求各国协调,反对孤立主义。 全球产业链因金融危机而解构,原先被锁定于其中的资源因此而解构并释放出来,各国转而将其用于更符合自己国情的领域,在此基础上进而在未来的全球产业链中挣得一席之地,制定标准,如美国的TPP和TTIP,德国的工业4.0等等。中国以自身中端水平的制造业力量与发达国家联手,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这或许是未来全球产业链的雏形。 从G7到G20,后者在世界上的地位和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在空间上加入第三方力量,时间上从应急到应急和中长期并重,在组织上成为全球化的核心力量。 全球化再起步,新的全球产业链是经济基础,反恐是安全保障,全球气候则关系到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是全球化再起步的目标指向。 二、关键是落实 峰会虽然取得丰硕的成果,但具体落实还有相当的难度。 各国,或者说,众人聚在一起,照顾到各方的利益与感受,在一般情况下往往选择“和而不同”,有些话不说,有些事不做。然而一旦曲终各奔东西,回到各自的语境,多半各唱各的调。譬如说,安倍,在多大程度上可信?刚出席完杭州G20峰会,奥巴马就声称将继续巡航南海。这是从“空间上”看。 在时间上看,且不说“人走茶凉”,世界风云变幻,友谊的小船尚且说翻就翻。美国接下来就面临大选,选举年的总统被称作跛脚总统,很多事情说了不算。美国、土耳其、俄罗斯三国的关系也是说变就变。值此多事之秋,一切皆有可能。 笔者刚刚发表了“ 逆蝴蝶效应 ”一文,此处的事例就属于“由原则到个案”。 对会议的成果,不能估计过高。 三、国际与国内 峰会的成功,也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宽松和有利的国际环境。 不过,开会是开会。杭州美轮美奂如梦,回国依然要面对现实,甚至满目疮痍。各国总统回到国内,首要解决的依然是国内的问题。中国虽是主场,虽然风光,也有一个收心的过程。 其一,如何回答民间的“微词”。会议圆满成功,成本代价几何?这里的代价包括两个层面:其一,花了多少钱,包括张艺谋的大戏。其二,让杭州市民去黄山,让20国首脑和记者看非常态之城,这样的举措是否满满的正能量。数年后问及杭州市民,G20你在现场感受了吗?有一半答曰,上黄山看人流了。为了大宴宾客,却让城市的主人回避,与大力弘扬的传统文化不符,与世界文明潮流不符。 为何不自信一些?既是千年古城,又有现代气息,更是当下中国创新潜力最大的城市之一,是世界互联网巨头之一所在地,杭州,难道不能以本来面目示天下? 软实力,是歌舞,是灯光,还是自信? 把理顺外部关系看得太重——且不论是否真的“顺”,可能会损害内部的潜力。给人家看的只是面子——明眼人也知道这只是面子,重要的是“里子”。 峰会已经落幕,在庆功之余,不忘反思。 其二,峰会,世界见证了以举国之力能做什么,中国在开放的路上迈出一大步。接下来,黎民百姓期待顶层,以同等大小的力,洪荒之力推进改革。 网民问,一个社会福利在全世界倒数的国家,决心为世界经济指明方向规划路径。——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 全球化再起步,归根结底看各国自己的发展。
个人分类: 社会评论|5070 次阅读|20 个评论
最精彩的评论
热度 4 lvnaiji 2013-12-10 08:54
吕乃基 不少网友都认同这样的看法:评论有时比博文更精彩。博主就收录了若干自己以为精彩的评论,以下是其中之一。 生命的脉动难免有不可求导的转折, 对时间的积分仍可得到平滑的结果。 前一句话说的是人生道路会面临许多分岔点(参见: 他/她的一生:从分岔到分岔——人生感悟之二 ),有些有所预料,如高考、应聘、跳槽、结婚;有些则难以逆料,人有旦夕祸福。与其说“从胜利走向胜利”,不如说“从分岔走向分岔”。分岔会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人生,甚至从根本上改变,这就是“不可求导”。 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或悲或喜,大起大落,人毕竟都走过来了,这就是后一句话的含义。人具有几乎无限的适应能力,无论是战而胜之,还是逆来顺受。 评论不论喜好,无涉褒贬,如此冷峻,看淡,乃至看穿人生,无论古今,不论中外。 妙的是,虽不如那些文人墨客的一字不差的对联,文字够称得上对仗,丝丝入扣。 更妙的是,在对仗的文字中巧妙的嵌入了“求导”和“积分”这样的数学术语,天衣无缝,令人不禁拍案叫绝。或许,只有数学家方能如此冷峻。 是对哪篇博文的评论已无从查找,不过这已无关紧要。在如此精彩的评论面前,任何博文都黯然失色。 不知此文能否请出评论的原作者登台亮相……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4036 次阅读|8 个评论
走出分岔点之五:我心目中的2020
热度 3 lvnaiji 2013-11-24 09:26
吕乃基 博主围绕三中全会的“走出分岔点”系列惨淡经营,苦苦撑到今日,也该收场了。小红花不敢奢望,承蒙编辑mm怜悯,五篇中有两篇在“热门博文导读”和首页的某处曾短暂驻留。博主对编辑部、评论者、推荐者,以及阅读者深表谢意。这五篇短文虽非呕心沥血之作,但亦非应景而为,而是以多年培育的视角梳理有关资料的结果。博主相信,凡是认真阅读者必然会从中品尝出价值。 本来此文应该写“未来7年改革的五大张力”: 市场与政府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 市场经济与意识形态 强化国家层面与调动民众积极性 中央与地方(主要考虑前四项) 由于其一,需要耗费较大精力;其二,从前四篇在科学网上的反响情况来看,此类题材实在不适合科学网,因而动力不足而作罢。都说不要在乎点击率,难道写这样的文章只是自娱自乐? 好在,残存的些许冲动聚集起来还够写系列的最后一篇,遂有下文。 公报中赋予2020以特殊含义。在“走出分岔点”系列的视野里,2020之“决定性”就在于理顺了各种关系,焕发了新的活力,踏上新的台阶,步入相对有序、常规和稳定的发展道路。一言以蔽之:走出分岔点, 这么说还是显得抽象空洞,博主愿意以较为具体和平民百姓日常所见的事项来描摹2020的期盼。 我心目中的2020,第一就是公务员热降温。 公务员热已经有些时候了。从上世纪末的公务员下海到本世纪的公务员热,历史彷佛走过一个轮回。这是一个信号,从一个方面折射出改革的路径甚至方向。毫无疑问,公务员也需要优秀人才。问题在于,公务员与社会中的其他行业一样,不应有任何高人一等之处。社会中各个行业发展不均衡虽是常态,但不致差距如此之大,对公务员趋之若鹜,宁可“死也要死在体制里”,而有些行业则门可罗雀;再说,不均衡的时间也不致持续如此之久,年复一年,乃至延续到“二代”。博主曾在多次讲座中提出,那些“赶考”者以为公务员手中的权力是永恒的,殊不知这是有待改造的权力。之所以赋予其权力,是为了改造权力,将其由适应计划经济改造为适应市场经济。若是把着原有的权力不放,也就意味着改革的停滞。 公务员热退烧,则意味着公务员原有手中的权力回归社会,延续千年的官本位终于松动、消退,社会多元;同时,表明更多年轻人不再把工作稳定之类作为首选,而是持更为积极进取的择业观。 眼下,新的一轮公务员考试在即。在相当程度上,可以由此测试出社会对改革未来的预期。当然,不能期望三中全会之后数周之内就扭转千年乾坤,但之后的数年内应有所改观。 第二是雾霾消退,重见青山绿水。看起来这只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其背后却是人际关系和人己关系。重见青山绿水,在生产端表明产业转型升级和政府权力的转型,不再唯GDP主义;在消费端需要公众的消费,乃至整个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正因为此,如果公务员热有望在7年内降温,那么雾霾的治理,博主愿意等待更长时间。顺便说,作为在教学和科研一线曾经耕耘40余年之一员,博主希望笼罩在科研和教学人员头上的雾霾——不是PM2.5,而是五花八门的称号与项目,染黑了众人的头脑与灵魂,也能得到清退,还科研环境的白云蓝天。 第三,房地产不成为支柱产业。博主不是经济学家,无法预言房价涨跌,只是希望,在国民经济中,房地产虽然依然重要,但不再成为支柱产业。这就意味着,其一,虽然仍有需求,但住房不至于如今日这般,令如此多人梦牵魂绕;其二,产业结构有重大调整,新的产业或产业群足以取代房地产的地位;其三,金融体制改革,民众有更多可供选择的投资渠道。 第四,出现乔布斯这样以创新为生命的企业家,以及龙飞船这样的民营企业。博主并不以为中国获诺贝尔奖意味着什么,但是当民间出现这样的企业家和民营企业,这就表明,来自于民间的创新动力勃发,创新精神蔚然成风,市场经济完善,政府与民企的契约安排到位;以及表明,中国已经越过中等收入陷阱。 第五,春运没有如此之规模(参见 358:7 ),以及没有那么多农民工穿梭于东西部和城乡之间。显然,这就意味着城镇化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城乡和东西部差距缩小,农民工从“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蓄水池”成为中国社会中有确定归属的组成部分。 第六,城管退出历史舞台。如所知,黑格尔名言“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其潜台词是,凡是存在的都是要消亡的。城管是中国社会发展某个时期的产物,随着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随着社会自治能力的提升,以及随着国家与社会的“界面友好”,现在到哪儿都不讨好的城管,也就寿终正寝。城管退出历史舞台,正是国家治理体系完善的标志。 最后说说国际环境。想到有那么多扇动着翅膀的蝴蝶,谁也难以预料7年之后的国际形势。作为一个中国人,只希望什么都“翻两番”,中国在世界上享受免签的国家也能翻两番,提高中国护照在世界上的含金量。同时,在全球产业链上,中国不再做低端产品的世界工厂,消耗世界的资源,把污染留在中国。 从博主当年念小学到现在的小学应用题,大概都有此类题目:原计划如何,现在提前了( 内生与外生之路(六-3):原计划 …… 现在提前了 )。博主奢望,上述7项,也能或多或少有所提前。 附: 走出分岔点之四:三中全会前前后后之 “ 后 ”—— 以权力改造权力 2013-11-20 走出分岔点之三:三中全会前前后后之 “ 前 ”—— 重塑 2013-11-17 走出分岔点之二: 18 大 3 中全会的 “ 窗口期 ” 2013-11-14 走出分岔点之一:为什么特别关注 18 大 3 中全会 2013-11-10
个人分类: 社会评论|3117 次阅读|6 个评论
走出分岔点之四:三中全会前前后后之“后”——以权力改造权力
热度 5 lvnaiji 2013-11-20 15:59
吕乃基 博主“之三”述及三中全会之“前”的两个“重塑”。重塑旨在“重启”,也就是重启改革。现在,三中全会已经闭幕,《决定》已经公布,改革重启的号角已经吹响。从现在开始到2020年的任务更加艰巨,更加繁重。 未来7年改革的任务,集中到一句话,就是 以权力改造权力 。 同样是“权力”,这一前一后的“权力”具有高度不对称性。 相对而言, 主导的权力 具有以下特征: 位于最高层和高层,决心塑造适应于市场经济的未来权力,持有全局和长远的战略目标,具有强大的信念和精神力量,较少自身利益牵涉。 作为宾语, 有待改造的权力 具有以下特征: 位于最低层和低层,在相当程度上继承和沿袭历史上,甚至计划经济年代的权力,关注局部和眼前的战术目标,重要的是GDP、政绩和各项经济指标,以及较多自身利益牵涉。 上述区分只是相对而言,并不意味位居高层者全然高瞻远瞩,反之,也有位卑者未敢忘忧国。 改造,就发生在这两种权力之间 。以高层权力改造低层权力,以面向未来的权力改造历史遗留下来和现存的权力。改革的核心就在于权力的性质发生变化,由适应于计划经济到适应于市场经济。权力的改造涉及两个方面:剥夺与建构;剥夺原有与计划经济残余相适应的权力,建构适应于市场经济的权力。 权力的改造过程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这一由上而下的改造过程势必主要依赖现有的各级干部;然而同样必然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触动各级干部现有手中的权力。这就发生这样的“悖论”,为了剥夺而依赖,在依赖的同时剥夺。自己反对自己,这应该是“壮士断腕”的组成部分。正因为此,以及由于有待改造的基层权力的基础深深扎根于社会之中,所以这一由上而下的改造过程,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期待来自社会底层由下而上的推动。 其次,破字当头,立未必就在其中。粗看起来,剥夺与建构,相当于破与立。不破不立,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然而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过程中,破,固然不易,需要壮士断腕,“立”却或许更难。例如废除不合理的行政审批,由承载强大权力的一纸文件即可;然而一旦取消原有不合理的管制,面对冒出来的形形色色日新月异的“随机涨落”,不仅有时代特征,而且具有叫人喜、让人愁,谁都说不清道不明的中国特色,历史上没有先例,国外没有参照;制度设计往往滞后于现实发展。换言之,在破与立之间可能会发生某种权力的“真空”,正是在这样的“真空期”和“真空地带”,往往就会发生较之改革前更多的问题,从而引起对改革的质疑,甚至发生某种局部和一时的倒退。这种状况就有待从上到下的细致甄别,需要有包括来自社会的对改革的宽容,对试错的宽容。如果说“破”主要是由上而下,那么“立”就主要是由下而上。于是,社会不仅是宽容,更需要参与。实际上,19世纪现代社会自下而上的构建过程,在相当程度上就有赖于低层的参与。 第三,改造过程的“牛鞭”效应。这一效应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由精神层面到操作层面。《公报》是精神,《决定》虽然有了一定的细化和具体化,但主要还是原则,由原则到可操作的措施还有漫长的路。其二,由中央到地方,依次有省部级、厅局级、县团处级、科技,还有“四套班子”,正职、副职,现在还有各色“助理”。各级各部门结合各自的语境出台具体政策。从“牛鞭”的头到尾在“空间上”有待层层下达,时间上会有弛豫。此外,中国似乎还有这样的传统,叫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11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吴晓灵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成立30周年论坛上就中国的改革称:“我们经历了多少次三中全会,我们的改革决定都是写得很好的,都是深得人心的。但遗憾的是,每一次落实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些折扣,不能很好地把各项措施落实下去。” 难以确定,从一开始中央的精神到最后基层的具体操作会发生了多大变化;难以确定,在最后基层的“对策”中还有多少原汁原味的中央精神。在牛鞭效应的最后一环,同样期待社会发挥作用,以使鞭稍既符合中央精神,又嵌入地方和部门的特定语境;既面向未来,又立足现实。 由上可知,正因为有上述三个特征,因而这一权力的改造过程,在某种意义上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参与 ,那就是推动对权力的改造,参与以及掌控权力的重建。有必要指出,在社会积极参与之时,就是社会承担起由下而上改造权力的重任,从根本上说,也就是社会自身培育和提升的过程。没有社会自下而上的动员和参与,改革就不可能成功。 改革比革命更难。 革命,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可以在短期,甚至数日间完成;而改革,需要各种因素、力量直接的妥协和博弈,是一个长期和渐进的过程。 参见: 内生之路与外生之路(一) 内生之路与外生之路(二) —— 两种转型 内生之路与外生之路(三):改革开放 —— 渐进式社会结构转型 内生之路与外生之路(四) —— 渐进式社会结构转型的背景和条件 内生之路与外生之路(五):外生之路初级阶段的优势:赶超,有序,自主 内生与外生之路(六):外生之路的初级阶段对现代化的不利影响之二 内生与外生之路(六 -1 ):汤因比的 “ 否 ” 定理,面临挑战的民族必然兴旺吗? 内生与外生之路(六 -3 ):原计划 …… 现在提前了 内生之路与外生之路(七小结 1 ):外生之路的悖论 —— 自己反对自己? 内生之路与外生之路(七小结 2 ):外生之路的悖论 —— 父母官? 内生之路与外生之路(七小结 3 暨总结):外生之路的悖论 —— 权力缩小?
个人分类: 社会评论|3345 次阅读|8 个评论
走出分岔点之三:三中全会前前后后之“前”——重塑
热度 2 lvnaiji 2013-11-17 14:49
吕乃基 改革开放以来,每次“三中全会”都引人关注,一般也都有较为重大和方向性的政策出台。各家媒体从不同角度给出了三中全会之所以重要的个中三味。本文不讨论“每次”的一般规律,仅试图探讨本次会议的特殊性。可以分三个时间段:之前,会议本身,以及之后。关于会议本身,对公报和《决定》已经有大量解读,博主主要探讨“前前后后”。 新一届领导层在三中全会召开之前的战略可以归结为两个字:重塑。 其一,重塑党的形象。主要包括:纠风和反腐,力度之大为前所罕见;以及党内民主生活,批评与自我批评。详细情况可见诸于报端。 其二,重塑党群关系。主要包括:在党的一侧大力倡导群众路线,在“群”的一侧梳理舆情,如“修理”个别网络大V,从而掌握话语权。 在两个“重塑”的过程中,新的领导层做了大量细致的调研,为三中全会形成详尽的《决定》做了必要的准备。 重塑的另一项重大意义是,正是在重塑的过程中,确立了新一届领导层的权威,经由“重塑”,新的领导层具有以往所罕见的执行力。 通过这两项重塑,摸清底细,以及强大的执行力,为三中全会的顺利召开奠定基础。
个人分类: 社会评论|2160 次阅读|4 个评论
走出分岔点之二:18大3中全会的“窗口期”
热度 8 lvnaiji 2013-11-14 08:52
吕乃基 18 大3中全会已经闭幕。很希望看看各位对此的见解,然而科学网首页未见一篇有所涉及的文章。这里无非有两种可能:没人写,或者虽有人写,因各种心照不宣的原因而不受(编辑部)待见,所以没有出现在首页。 这次全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会议公报也确可见改革“第二季”的力度之大。博主以为,在科学网上适度涉及,一方面,有助于探讨改革“第二季”会对于科技和教育今后的发展(公报中虽只字未提)产生什么影响,另一方面,了解科技人员对这次全会的见解;由此对于科技人员和科学网背后的“有关部门”都有其价值。 本文就是出于这一考量。在写了“ 走出分岔点之一:为什么特别关注18 大3 中全会 ”之后,不揣冒昧,再写“之二”。 若是不出房门,那么“窗口”,就是室内外的“界面”。室内之人由窗口看见室外,如“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室外当然也可由此“窥见”室内之一角。 这里的“窗口”是从空间上来理解,现在不少领域将其移植到时间上来,如火箭的“发射窗口”,调价的窗口,还有各种病毒的窗口期等。相对于这样的咬文嚼字,其实民间的很多说法更为生动,如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机不再来时不可失,时不我待,等等。当然,有了“窗口期”这样一个带有学术味的概念,一方面可以往里面填充很多东西,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之有序、条理清晰,易于把握和操作,譬如窗口的大小,窗口期的长短、大小,以及长短和大小与特别的“我”的关系等。显然,对于不同的主体,窗口可以大相径庭。围绕“窗口”,足以写一篇洋洋洒洒的博士论文。。 眼下,摆在中国人面前的就是一个难得的窗口期。 2008 年金融危机,全球产业链瓦解,各国各地区的要素从全球产业链的紧密耦合中抽身而出,纷纷重新“设计”(借用中国特色的词汇)自己的路,如美国的新能源(参见 美国的救市方案一箭七星,中国的4万亿呢? )、脑科学,以及重振制造业,还有日本的“安倍经济学”等;在WTO之上,新的贸易框架如TPP之类,正在紧锣密鼓地搭建之中。在碳排放的压力下,中国恐难以我行我素。再者,新的科技革命正在酝酿之中。窗口期还会有种种干扰,如美国重返太平洋,日本挑起钓鱼岛之争,菲律宾的寻衅,以及难以预料的恐怖活动等,干扰中国把握窗口期的决心与策略。一旦美国重整旗鼓,一旦新的全球产业链羽翼渐丰,窗口期转瞬即逝。 对于中国自身来说,同样面临难得的窗口期。 其一,经过35年一路追赶,中国已是GDP世界第二。在看似“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以“一览众山”的山巅,中国可能,也必须由以GDP论英雄转向以人为本。文化和体制之“体”,船坚炮利和经济之“用”,体用之争已经一个多世纪了。这次三中全会,终于涉及国家和民族之“体”,或者至少开始涉及。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中国的改革开放,乃至能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在于对自身之体的改造。要“断”的不仅是“腕”。 其二,问题和矛盾的盘根错节,如果不是积重难返的话。这一点已经在上文做了简要分析。继续拖延,那就真的积重难返。干扰,不仅来自外部,而且源于内部;内部,不仅有干扰,而且有阻力。 其三,恰逢换届。国人对于新政各项具体举措的认可未必一致,但对于新一届领导层的自信和执行力印象深刻。 窗口期不会很长。金融危机至今已有5年,下一轮全球产业链的形成还需要一个,还是两个五年?从现在算起,这一届领导层的施政期限已经不足十年。 面对窗口,中国别无选择,唯有深化改革。 面对窗口期,中国无从犹豫。会议公报中明确:2020年取得决定性成果。这一时间表,应该就是对改革“窗口期”的回应。
个人分类: 社会评论|3517 次阅读|18 个评论
走出分岔点之一:为什么特别关注18大3中全会
热度 20 lvnaiji 2013-11-10 08:48
吕乃基 改革开放以来,每一届中央全会都值得期盼,其中的三中全会均与众不同。然而18大3中全会又与以往的各届的三中全会有所不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其一,经过35年突飞猛进,在GDP一路攀升至世界第二之时,国内外的各种矛盾也日益积累,甚至到达迫在眉睫的地步;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效率优先之际,社会上的种种问题也在蔓延、加深;公正,以前所未有的急迫性摆在我们面前。如果略加展开,可以大致归为人的三大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际关系,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 由人的三大关系说开去(之一) )。 人与自然的关系 可以从人、自然,以及二者的关系这三方面来理解。自然界的状况不可持续,对自然界的掠夺导致资源枯竭;人不可持续,指对人的低水平乃至掠夺性使用,人的素质得不到提高,以及适龄劳动力减少,老龄化;至于二者的关系,只需看看弥漫于祖国大地的雾霾,还有各种类型的污染。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初衷是解决马斯洛需求层次最底层的生存需求,35年过去。面临雾霾和各色污染(还有五花八门的食品安全和药品安全),国人居然依然面对生存需求的困境。 人际关系 中, 最显著的问题 是利益集团,其要害是权钱合一( 权钱合一 —— 在 “ 国进民退 ” 的背后 ); 最重要的问题 是国家、市场与个人的关系。国家拥有过于强大的权力却没有以及难以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个人权利的边界一再缩小却要承担不对称的义务,国家与个人之间的社会则不断萎缩而难以发挥二者之间中介的作用。柳传志坦承, 他所代表的整个企业家阶层, “ 是很软弱的阶层。 ” “ 面对政府的不当行为,企业家没有勇气、也没有能力与政府抗衡,只能尽量少受损失。 ” 。与此同时,市场既不受到国家和社会的监管,也得不到国家和社会的滋养,其特点只能是弱小、扭曲,以及无良。 一个熟视无睹然而却绕不过去的问题是 ,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农民工为中国GDP攀升到世界第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是时候在整体上和通盘考虑并解决农民工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地位了。 一个越发严重的问题是基尼指数“与时俱进” 。一个正常社会的收入状况应该是橄榄形,以中产阶层为主,极富与极贫者都是极少数。中国现在甚至连次之的金字塔型都不是,被认为是“倒丁字形”! 而一个或许更为可怕的正在形成中的问题是 “代际继承效应”,也就是上述不正常的人际关系正在固化。社会必须为他的人民提供正常的流动渠道,这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面对愈演愈烈的社会不公,35年来对效率的追求难以继续前行。 近年来,在中央台记者追着人问,“你幸福吗”,或者“你做梦吗”时, 人己关系 也就凸显出来。当应聘者宣称“死也要死在体制里”,或者沉溺于“小时代”,由下而上的改革动力衰竭。公务员热则意味着国民尤其是作为8、9点钟太阳的青年对利益集团趋之若鹜。当姑娘面无愧色坦言,“宁可在宝马车里哭,也不……”之时,也就意味着源于社会内部的现代化动力扭曲,甚至变得猥琐。由此所揭示的深层问题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主体,70和80后,两端还可以稍加延伸,对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社会所知甚少,缺乏对文革的反思。他们对社会的思和行与改革开放之初的一代大不相同,虽然这未必意味着社会的退步。更为严重的是,作为人己关系的地基,诚信缺失和冷漠正在全社会滋长蔓延( 当代中国诚信缺失的文化根源(原文刊《艺术百家》2012,5) )。 以上三大关系的问题综合起来就是三句话:粗放式经济走到了头,社会不公压垮效率,以及GDP你等一等,等一等你的良心。 其二,在中国日益强大而登上世界舞台之际,在一览众山小的快意之余,发现既有强敌环伺,又有宵小寻衅,兼有风云变幻。美国步步进逼、钓鱼岛和南海事端、欧债危机、中东剧变,以及非洲不稳,等等。越是置身于世界,世界的影响就越大。未来不确定因素众多,难以逆料。 其三,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产业链瓦解,为中国发展道路的改弦更张提供了某种来自外部的“分岔点”(参见 他/她的一生:从分岔到分岔 —— 人生感悟之二 ; 金融危机之 “ 危 ” 与 “ 机 ””—— 全球产业链与功能耦合的视角 ; 续:金融危机之 “ 危 ” 与 “ 机 ” ),而最高领导层的换届则是源于内部的分岔点。稍感遗憾的是,内外分岔之间错开了数年光景,因而原有道路携带着强大的惯性,路径锁定,难以摆脱,以至需“壮士断腕”;反过来说,或许正是这样的“错开”,为新一届领导在分岔点的前后提供了某种“反差”:只要纠错,就是前进。 这就是18大3中全会的第一个不同:特殊、艰难、复杂、全方位、迫在眉睫的局势,以及稍纵即逝的机遇。
个人分类: 社会评论|4169 次阅读|4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1: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