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文献资源建设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闲话文献资源建设
libseeker 2018-11-20 10:35
什么是文献资源建设?参照《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名词》作一简单梳理。文献资源建设的定义为“根据信息服务机构的任务与对象以及整个社会的文献信息需求,系统地规划、选择、收集、组织管理文献资源,建立具有特定功能的、可资利用的文献资源体系的过程及活动。”时下的“文献资源”主要指图书、期刊、数据库等。印刷型文献主导时期,对应的词为馆藏建设(或藏书建设)。与文献资源建设相关概念,有“馆藏发展政策”“馆藏评估”“信息资源建设”“数字资源建设”等。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文献信息资源购置费应与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需要相适应”“根据学校的发展逐年增加”等原则性的规定,高校图书馆经费主要指文献信息资源购置费,高校图书馆支出主要指文献资源支出及工作人员薪酬支出。国内外高校图书馆是相似的。大学和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每年对美国所有高校图书馆的人员配备、馆藏、支出,运营和项目进行调查。依据2016美国高校图书馆趋势与统计报告,薪酬占图书馆总支出比(过去5年平均57.2%):博士/研究机构为44.5%;综合大学为55.7%;本科大学为52.3%;副学士学位为76.5%。据悉,美国某本科大学2018年文献资源支出约为100万美元,薪酬支出约为250万美元。 近期与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麦子老师亦聊及文献资源建设话题。麦子老师说“现在的内容和方法和以前大不一样。首先,过去每天接触书的,而且通过看各种书来了解出版行业,但现在基本不接触书。另外,现在用很多计量的方式和数据来建设馆藏,但我一直觉得这东西其实还是有art成分在内的,不光是science, 要凭感觉。”笔者说“这点还真是令人困惑。也是比较矛盾的,比如眼下比较火的数字人文,实际还是建立在前人或他人奠定的基础之上。‘奠基’的事情,非一朝一夕之功。‘炫技’类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可以令人眼前一亮。”麦子老师说“数字人文其实还是很有意思和前景的,但一般的馆藏建设的确现在没有过去有趣。”笔者说“‘数字图书馆’时期,有人说过馆藏建设就是比谁有钱,有钱可以任性。但有钱没钱都不大有趣,成就感与获得感被稀释掉了。”“国内的馆藏建设,很多馆是非常虚弱的,因为采访馆员等只是事务员(图书招标,馆配商配书等),图书采选的话语权非常有限。”“馆藏建设做得好的,确实是很稀缺,随着老采访馆员退休,境况可能会更糟糕。我最近到江苏大学,他们搞李岚清专藏、赛珍珠文献专藏,给我的感觉确实下功夫了,且取得了一定成效。很大比例图书馆的馆藏,乏善可陈。比如应付各种评估,凑的特价书、捐赠图书,占有很大比重。”麦子老师指出“有人说过馆藏建设,就是比谁有钱,这是个极其愚蠢的概念”“国内的捐赠我看有时对馆藏建设是一种损害,尤其是比较牛的馆”。 笔者从2015年开始做数字资源采访工作,参加过江苏省高校图工委文献资源建设年会3次。听过若干专家报告,与若干同行有过一些交流,难免产生一些感悟与感慨。突出印象是,当前的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受到种种冲击,做好不易,但确实是有做得很专心、很专业的。文献资源建设工作者不乏有情怀,识现状,懂方法者。然而,“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延伸阅读: 定义均见载:《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名词》第一版 藏书建设 学科: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_信息资源建设_一般概念 又称: 馆藏建设 定义:图书馆依据用户需求,系统地建立、发展、规划、组织藏书体系的全过程。包括藏书规划、藏书选购、藏书剔旧、藏书补充、藏书管理、藏书评估、馆际合作等。 馆藏发展政策 学科: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_信息资源建设_一般概念 简称: 馆藏政策 定义:图书馆以书面形式系统地确定本馆馆藏文献资源的建设和有效使用所遵循的策略。通常包括馆藏目的、馆藏选择与淘汰的原则、馆藏的范围与深度以及文献选择工作职责等。馆藏发展政策是馆员建立馆藏的工作指引,也是规划馆藏以及进行馆内和馆际沟通时的工具。 馆藏评估 学科: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_信息资源建设_一般概念 英文:collection assessment ;collection evaluation 又称: 馆藏评价 定义:图书馆依照一定的标准,对已采集和收藏的文献资源及其效用进行调查、分析与评价的过程。主要涉及馆藏的物理状态、馆藏的范围与结构、资源的规模与质量、资源的利用及满足读者需求的情况等方面的内容。 文献资源建设 学科: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_信息资源建设_一般概念 定义:根据信息服务机构的任务与对象以及整个社会的文献信息需求,系统地规划、选择、收集、组织管理文献资源,建立具有特定功能的、可资利用的文献资源体系的过程及活动。 信息资源建设 学科: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_信息资源建设_一般概念 定义:人类对处于无序状态的各种媒介信息进行选择、采集、组织和开发等活动,使之形成可资利用的信息资源体系的全过程。 数字资源建设 学科: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_信息资源建设_一般概念 定义:信息服务机构对处于无序状态的数字信息进行选择、采集、加工、组织和开发等活动,使之形成可资利用的数字资源体系的全过程。 王启云.关于高校图书馆经费的学习与思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109120.html 王启云.高校图书馆支出知多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108841.html
个人分类: 圕人堂|868 次阅读|1 个评论
闲话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
libseeker 2017-7-5 10:19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教高 14号)第二条:“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种种原因,似乎原未形成共识。上至高校领导,下至教师和学生,不以为然者大有人在。笔者从事文献资源建设工作,有些许观察与思考,认为文献资源的投入与科研产出密切相关。 宏观角度,或许从大学排名与文献资源投入排名有一定相关性可以体现。校友会201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http://gaokao.xdf.cn/201702/10612921.html)前10名分别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度文献资源购置费TOP10为:浙江大学(5)、上海交通大学(2)、中山大学(12)、复旦大学(4)、四川大学(11)、中国人民大学(8)、北京大学(1)、北京师范大学(19)、清华大学(2)、华中科技大学(10)。(参见: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编.高校图书馆发展蓝皮书 2015 ._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12:75. 小括号中数字为大学排行榜中的名次。) 中观角度,可以从江苏省办学规模办学层次相接近的三家高校有所体现。A校在校友会2017年大学排行榜中的名次为459,B校、C校为443。A校比B校、C校文献资源投入要低,也是符合实际的。上述高校网站学校概况中的介绍分别为:A校“图书馆纸质图书157万余册,中外文纸质期刊1000多种,电子图书100万种,电子期刊4.1万种,中外文纸质期刊1000多种,拥有中国知网、EBSCOhost、Springer-Link、ScienceDirect等电子文献数据库23种”;B校“2013-2016年,学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星火计划等国家级项目39项,省部级项目334项”“图书馆藏书170多万册”;C校“近五年,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4项,国家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星火计划项目12项,部省级基金项目151项”“图书馆藏书总量213.15万册,电子期刊2.03万种,电子图书333.55万册,博、硕士学位论文367.31万种。”。 A校未介绍重要科研项目业绩情况,较B校、C校是有一定差距的,B校业绩最好,C校其次。文献资源投入情况,B校大于C校,C校大于A校。B校网页中介绍过于简略,实际上为三校中投入最大的,B校外文资源有:Elsevier ScienceDirect,Engineering Village Compendex、IEEE/IET Electronic Library、PQDT学位论文、Wiley、Science Citation Index-Expanded、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B校在办学层次办学规模相近高校中的投入力度算是相当大的,进步也较快。 微观角度,从一个外文数据库的视角。Elsevier ScienceDirect数据库在全国范围为订购率最高的外文电子资源,也是全国范围“性价比”较高的资源。高等学校数字资源采购联盟,2015年集团成员315家,平均下载量高达39.2万次,平均使用成本为0.53美元/篇(同期折算后,大约为3.22元/篇)。2010年为197家用户,用户数逐年增长,2016年为331家用户。2012-2015年DRAA成员馆全文下载平均使用成本分别为:3.04元,1.69元,2.72元,3.22元。2012-2015年DRAA成员馆全文下载成本最高的分别为:154.8元,143.76元,394.09元,1201.25元。如果进一步的考察,会发现使用成本接近平均值的,科研产出会是比较好的,而使用成本远高于平均值的,很可能存在值得进一步关注问题,比如:投入是否合理?网络服务是否正常?宣传培训是否到位? 综上,笔者认为高校有必要给予高校图书馆应有的重视,进一步发挥其“文献信息资源中心”作用。一方面尽可能予以“相适应”的经费投入,另一方面还需要想方设法将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潜能释放出来。
个人分类: 圕人堂|2181 次阅读|0 个评论
闲话高校基本办学条件与文献资源建设
热度 1 libseeker 2017-3-1 15:10
据《大学图书馆学报》2017年第1期朱强主编新年寄语中透露:“协助教育部规划司完成《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中‘生均图书’指标的修订,与时俱进地将电子图书纳入统计范围,高等学校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也将做相应修改。”作为高校图书馆工作者,尤其是从事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工作者,格外关注高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的修订。它不仅与馆藏发展政策密切相关,还与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转型升级密切相关。 2017年1月25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总体思路,其中重要的改变是严格依规申报,严格标准,教育部每年集中受理一次普通本科学校的设置申请,具体设置标准也将会印发。该文件中提及“高等教育总体上可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三大类型。”“坚决纠正部分高等学校贪大求全,为了更名,升格盲目向综合性、多可行发展的倾向,严格依据标准审批‘学院’更名‘大学’,切实引导存量高等学校把精力和资源用于特色学科专业建设与内涵发展上来。”“各地要根据存量高等学校的经费投入、办学条件、学生就业等因素,逐校核定办学规模。对于办学条件不达标、经费支撑能力不足的高等学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已经提出限期整改要求,但逾期仍然不能改正的,要采取限制招生、暂停招生的措施乃至在保障平稳前提下依法审批机关撤销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置学校资产和人员。” 高校基本办学条件,2004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分本科、高职(专科)。学校类别有:综合、师范、民族院校;工科、农、林院校;医学院校;语文、财经、政法院校、体育院校、艺术院校。本科层次生均图书(册/生)分别为:100、80、80、100、70、80。“监测办学条件指标:合格要求”:本科层次生均年进书量(册)分别为:4、3、4、3、4。另有备注“凡折合在校生超过30000人的高校,当年进书量超过9万册,该项指标即为合格。”2006年教育部印发《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俗称2006版大学设置标准),“基础设施”中“图书。普通本科学校生均适用图书,理、工、农、医类应不低于80册,人文、社会科学类和师范院校应不低于100册,体育、艺术类应不低于80册。各校都应建有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时隔10余年,高校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主要是围绕上述指挥棒转。时过境迁,确实是需要有所转变,尽可能地“与时俱进”。 2017年2月17日,由全国馆配商联盟主办的“第七届中国馆配高层论坛暨2017年度全国馆配商联盟年会”在长沙举行。全国馆配商联盟理事长邹进分析了电子图书对未来图书馆的意义。其报告中透露:电子图书将计入馆藏评估指标1种计为1册;电子期刊将计入馆藏评估指标1种1年为1册(图谋注:其它渠道获悉,外文1种1年计2册);电子资源比例不超过40%。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师范、民族、文史、财经类院校纸质藏书不少于40万册;电子图书不少于25万册;电子资源比例不超过40%。据了解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评价指标体系是教育部高校图工委高职高专分委会去年搞得一个项目,由广东的一位馆长牵头。上述信息尚属“灰色信息”,当前尚未见到正式文件。但可以肯定的是,有着较高的参考价值,因为发展的大方向是正确的。 根据《2015年高校图书馆发展概况》,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中,737所高校图书馆提交了有效的文献资源购置费数据,平均值约为490.2万元(2014年为481.1万元)。文献资源购置经费排在前4位的是: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他们均超过4000万元。665高校图书馆提交了有效的数字资源采购费,平均值为251.4万元。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费用的投入离散度很大,馆际差别显著。此项投入,2015年排在前五位的是:华中科技大学2981万元;四川大学2749万元;上海交通大学2402万元;武汉大学2145万元;厦门大学2115万元。上述数字可以粗略反映高校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也可看到数字资源在高校文献资源建设中“举足轻重”地位。 以往的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强调纸质图书,未考虑数字资源。然而,馆藏文献的比重持续向数字化方向倾斜,目前的三个70%:70%的读者首先选择数字资源;数字资源能够满足70%的读者需求;馆藏利用率最多的资源70%是数字资源。强调纸质图书,还带来一个问题是,即便有钱买书,不见得有钱放书。许多馆馆藏空间很紧张,且日益紧张。此外,2006版大学设置标准中有“适用图书”四个字,种种原因,大多高校似乎没看见,或者装作没看见。如果认真按照“适用图书”去做,许多高校不小比例的印刷型馆藏需要剔除,尤其是那些兼并了不同办学层次高校(或学校)。当前,存在较大比例的高校图书馆,馆藏剔旧工作中止了,部分原因是受基本办学条件指标“保护”。 武夷山先生介绍2017年2月7日《学术出版》在线发表了芬兰汉肯经济学院信息系统科学教授Bo-Christer Björk的文章,Gold, Green and Black Open Access(金色OA、绿色OA和黑色OA)。“黑色OA”是指从学术社交网(如Mendeley、Research Gate、Academia.edu等)或非法提供学术论文全文的网站(典型的如俄罗斯的Sci-Hub)上可以免费下载大量本应交费浏览的学术文章。文献需求方通过推特搜求特定文献,有时候,该文献的作者就直接全文推送了,有时候,某热心人在本单位图书馆下载了这篇文献,就全文上传了。黑色OA的发展非常快,重要原因之一是通过学术社交网提交文献全文PDF版本很方便。当前,“黑色OA”的影响力非常大,甚至愈来愈大。存在各种各样含“图书馆”字样的网站,提供有偿文献服务,有着较为稳定的用户群。某种意义上,其对消弭高校基本办学条件(含文献资源)之间的鸿沟有“突出贡献”。同时,也给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带来不同程度的困扰。有条件不错的高校图书馆同行说:“去我们学校的好几个学院调研,老师说根本不知道图书馆买了那么多数字资源,他们很多都是自己搞定的。他们都有自己获取文献的渠道。”若干高校设“图书馆工作委员会”,重要职能之一是“审议图书馆年度文献资源采购计划与预算”,有一定比例的委员不大积极,部分原因是其自身有获取文献的渠道。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高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建设全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为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提供文献信息保障;建立健全全校的文献信息服务体系,方便全校师生获取各类信息;不断拓展和深化服务,积极参与学校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发挥信息资源优势和专业服务优势,为社会服务。”期待明天会更好! 延伸阅读: 1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通知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0/201412/xxgk_180515.html 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分本科、高职(专科)。 学校类别有:综合、师范、民族院校;工科、农、林院校;医学院校;语文、财经、政法院校、体育院校、艺术院校。本科层次生均图书(册/生)分别为:100、80、80、100、70、80。“监测办学条件指标:合格要求”:本科层次生均年进书量(册)分别为:4、3、4、3、4。另有备注“凡折合在校生超过30000人的高校,当年进书量超过9万册,该项指标即为合格。” 2 2016馆配市场热点与2017趋势预测 http://url.cn/454mOjp 2月17日,由全国馆配商联盟主办的“第七届中国馆配高层论坛暨2017年度全国馆配商联盟年会”在长沙举行。全国馆配商联盟理事长邹进分析了电子图书对未来图书馆的意义。 电子图书将计入馆藏评估指标:1种计为1册。 电子期刊将计入馆藏评估指标:中文1种1年为1册;外文1种1年计2册。 电子资源比例不超过40%。 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评价指标体系 综合、师范、民族、文史、财经类院校 纸质藏书不少于40万册;电子图书不少于25万册。 电子资源比例不超过40%。 纸本输的借阅情况,逐年下降的趋势全世界基本一致。电子书正在培养新的阅读习惯。基于皮尤中心的调查。2015年,65%的美国人至少读过一本纸质书,但相较2011年的71%还是下降了6%。而读电子书的人已经上升28%。有6%的人只阅读电子书。高学历者更能接受电子书。使用移动终端阅读的比例逐年增长。 馆藏文献的比重持续向数字化方向倾斜 目前的三个70%: 70%的读者首先选择数字资源;数字资源能够满足70%的读者需求;馆藏利用率最多的资源70%是数字资源。 3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的通知 http://www.xjedu.gov.cn/xjjyt/null/jgcs/fzghc/csxx/2013/56382.htm 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基础设施”中“图书。普通本科学校生均适用图书,理、工、农、医类应不低于80册,人文、社会科学类和师范院校应不低于100册,体育、艺术类应不低于80册。各校都应建有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 普通本科学校应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水平。称为大学的学校还应达到以下标准: (1)近5年年均科研经费,以人文、社会学科为主的学校至少应达到500万元,其他类高校至少应达到300()万元; (2)近5年来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奖励20项,其中至少应有2个国家级奖励; (3)至少设有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和重点学科2个; (4)一般至少应具有10个硕士点,并且有5届以上硕士毕业生。 4 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 http://btjyj.xjbt.gov.cn/c/2017-02-09/3470477.shtml “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还存在需要改进的问题主要是,国家层面需要完善分类设置标准的顶层设计,在做好高等学校设置事前审批的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评价;一些地方对高等学校设置规划论证较为粗放,对存量高等学校与增量高等学校的综合分析不够深入,缺乏增强存量高等学校办学实力、提高办学水平的有力举措,在增设高等学校类型和数量方面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财政支撑能力之间的衔接力度有待加强,规划执行的严肃性有待提高;一些高等学校定位不清,热衷于层次提升或更名,盲目增设学科专业。办学特色弱化,同质化倾向明显。” 高等教育总体上可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三大类型。研究型高等学校主要任务以培养学术研究的创新型人才为主,开展理论研究与创新,学位授予层次覆盖学士、硕士和博士,且研究生培养占较大比重。应用型高等学校主要从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本科以上层次应用型人才,并从事社会发展和科技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职业技能型高等学校主要从事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专科层次技能型人才培养,并积极开展或参与技术服务及技能应用型改革与创新。 坚决纠正部分高等学校贪大求全,为了更名,升格盲目向综合性、多可行发展的倾向,严格依据标准审批“学院”更名“大学”,切实引导存量高等学校把精力和资源用于特色学科专业建设与内涵发展上来。 各地要根据存量高等学校的经费投入、办学条件、学生就业等因素,逐校核定办学规模。对于办学条件不达标、经费支撑能力不足的高等学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已经提出限期整改要求,但逾期仍然不能改正的,要采取限制招生、暂停招生的措施乃至在保障平稳前提下依法审批机关撤销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置学校资产和人员。 5 武夷山.金色OA、绿色OA和黑色OA.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035448.html 黑色OA是较新的说法,指的是从学术社交网(如Mendeley、Research Gate、Academia.edu等)或非法提供学术论文全文的网站(典型的如俄罗斯的Sci-Hub)上可以免费下载大量本应交费浏览的学术文章。黑色OA还有另一种微妙的表现:文献需求方通过推特搜求特定文献,有时候,该文献的作者就直接全文推送了,有时候,某热心人在本单位图书馆下载了这篇文献,就全文上传了。最近三、四年,黑色OA的发展非常快,重要原因之一是,通过学术社交网提交文献全文PDF版本是很方便的,而向本单位的机构知识库上传全文,却得按照机构知识库平台的规矩去做,比如,要分别插入标题和文摘啊,图形和表格要放在另一个文档里啊,等等,很麻烦。
个人分类: 圕人堂|6573 次阅读|23 个评论
应用型大学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怎么做?
libseeker 2013-11-21 10:45
我国的高等学校基本上可分为三大类,一是研究型和教学研究型大学,二是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大学,三是高等职业学院。应用型大学为普通教学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方向。越来越多的普通教学型本科院校将办学定位调整为“应用型大学”,比如有的高校因为认识到“应用型人才培养将是今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学术型硕士的招生数量会受到严格控制,专业硕士的培养数量将有可能要超过学术硕士。此外,从国家导向看,‘工’学院升级为‘应用型大学’的政策将有可能放开,而升级为普通大学的难度却依然很大。” 应用型大学是相对于研究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大学而言的,它是按照我国目前大学培养的特点,在我国经济建设现代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推动下产生的一种新类型的本科教育。研究型和教学研究型大学主要培养理论型人才,高职类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而大量的教学型本科院校,独立学院培养的是介于前两类院校之间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大学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类型,它具有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过程、培养方式和评价标准。 根据北京联合大学孔繁敏教授总结。普通本科教育为主的应用型大学的内涵大致为:“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设置应用学科专业;强化实践实训教学,提高应用能力;重视应用研究,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理论应用和技术能力,为党政机关、企事业等基层单位管理服务的应用性专业人才。研究型大学侧重培养创新拔尖人才,职业型学院侧重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培养目标主要体现为:“具有良好的人格、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组织管理和人际协调能力。它比以就业为目标的高职高专教育知识面宽。”培养模式是“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学习、实践和职业技术能力相结合。具体分析:以知识为基础:注重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以能力为本位:突出理论学习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技术应用能力。以服务为宗旨: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社会贡献率、群众满意率。” “教授是大学的灵魂,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应用型大学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需要围绕办学定位,因需而变。应用型大学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怎么做? 目前相关研究并不多,也不够深入。笔者通过中国知网检索,有7篇相关文献,两篇算是“密切相关”,它们是:北京联合大学图书馆馆长陈军科《应用型大学与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林君庄《应用型大学图书馆应加强实践性图书资源的建构》。文中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在此不赘述。 笔者有一种观感就是,当前的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总体来说很“普通”,很“大众”。各种类型的图书馆,尤其是研究型和教学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为主的大学,他们文献资源的大体区别是,印刷馆藏量及数字资源的种数多寡,前一层次高校的核心文献资源能基本真包涵后一层次的高校。对于本科教育为主的地方性大学,多数文献资源是你有我有全都有,各高校图书馆馆藏鲜有特色。 在当前的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基于“用户需求”方面做得不够。当前,各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印刷型资源与数字资源基本“平分秋色”,建设经费相当。印刷型资源这块,种种原因(比如“大馆”、复本数限制等),获取愈来愈困难,印刷型资源利用率逐年下降。我们的到馆读者,有不少是将图书馆仅仅视为自修场所,而不是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数字资源,主体是所谓的学术性资源,对于学生用户群体,很大比例学生可以说基本用不上,至多在毕业论文(毕业设计)阶段“临时抱佛脚”用一下。试问:当前数字资源,专门的实践性教学资源或者技能教学类资源有多少?或者换一个说法,有多少应用型(非学术型)资源?据笔者的了解,中国知网推出了高等职业院校知识服务平台(http://www.gaozhi.cnki.net/),虽然是新瓶装旧酒,将其原有的内容进一步信息组织,特别是科技成果、标准、专利的整合做得比较好,那算是一大进步。《中国企业产品目录、手册、图片数据库CIICD》是全国高新技术企业产品数据库,收录了全国近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据说是温州科技局研发的特色数据库,受到一些高校图书馆的欢迎。总体来说,应用型严重缺乏。根据笔者做特色数据库时的体会,类似中央台的“农广天地”,“我爱发明”之类频道内容的资源会比较受欢迎。有道是有需求就有市场,高校图书馆自身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情,我们可以将需求传递出去。 应用型大学的重要特征是地方性、职业性、服务性,与地方建设的关系紧密,社会贡献力将成为衡量应用型大学办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因此,应用型大学图书馆需要特别注意地方文献建设,比如有选择地对以下几种文献资料加以收集整理:一是地方传统手工技艺;二是民间文学戏曲;三是可以为农村基本建设提供参考依据的文献;四是可以为我国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提供参考简介的科研实践资料;五是地方企业相关文献资料;六是地方经济年鉴等文献资料。 总之,应用型大学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需要有特色,有所为有所不为,紧紧围绕办学定位,根据学科建设动态发展,随着环境变化动态发展。 本文为粗浅的学习与思考,旨在抛砖引玉。期待学者先进不吝教正。 参考文献: 1 赵艳玲采写.应用型大学:普通教学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方向.http://www.huaue.com/news/200562090604.htm (光明日报,2005年6月20日) 2 应用型大学.http://baike.baidu.com/link?url=6IIFfRyAet4PbN8YEHbnSRRE4a-hm0jROiUoF3_XsPMusExThVyT8471eCR2PUrGTVmO9dJds7BKSfv1RBpp0K 3 陈军科.应用型大学与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报).2009(3):121-125 4 林君庄.应用型大学图书馆应加强实践性图书资源的建构.现代情报,2009(10):110-116
个人分类: 学海泛舟|446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8: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