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评阅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拿到评阅书原件才知道这砖家原来写了这么多错别字!
热度 1 pinjianlu 2014-12-14 22:12
开始只给了复印件,还以为砖家只写了一个器的异体字,原来这砖家还这么喜欢用涂改液啊!对着灯光看了一下,里面都是黑坨坨。想起了周星驰的电影:《武状元苏乞儿》,里面阿灿的老爸兴奋地喊道:“我的儿子终于会写自己的名字了。”结果镜头转到写字的纸上,全是一坨一坨的黑团团。这砖家真够厉害的啊!! 而且这个砖家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给我空了很多选项,搞得我很多地方都缺一项、缺少成绩。比如: 我们总共送了5份,应该就有5份成绩,可这一项我就只有4份成绩。 真不知道这个所谓的砖家、高高在上的砖家:你是太草率了还是过分粗心大意?我一开始就觉得那个砖家的意见是乱写的,没有整体逻辑,是胡思乱想、然后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现在看到了这个砖家原来写了这么多错别字,连字都写不利索,好象手老发抖的样子,真的是证实了我原来的想法。 你是想故意整人、害人吗?!你这么乱来、胡乱瞎玩儿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个人分类: 心路历程|1302 次阅读|1 个评论
研究生论文出现的若干问题总结
热度 2 ncepuztf 2014-3-19 10:24
春天将至,万物萌发生机。 又一批研究生新鲜“出炉”了,即将结束自己的硕士生活,踏上新的征途,祝他们一切 顺利! 现将最近一阶段研究生论文出现的问题作一简单总结,供关注此事的人参考。 1 研究现状和论文所研究课题无关 比如A领域有B,C子领域等,论文研究的是C,研究现状却写的是B。 猜测:这种情况不是该课题不值得研究就是作者刻意回避自己参考的文献,课题研究 太前沿, 填补空白这种概率太低了。 2 条理性差,一大段,阅读困难 论文小摘要只有一段,结论也是一段,读起来非常吃力,需要评阅人和评委努力帮助 其总结工作。 其实论文一般总结成3条就成,(1)(2)(3)不用 太多。 3 英文翻译问题多 中文题目经翻译成了句子。 翻译不准确(建议把自己翻译的英文再翻译回中文试试,看是否一样)。 英文表达一般是重要的东西放在前面说,中文是重要的 东西放后面。所以英文表达应 多用被动式。如:论文提出一个方法,翻译成英文应该对应:一个方法被提出了,在 这篇论文里(A method is proposed in this thesis.)。 4 论文版权页题目和封面题目不一致 这是另存的结果,把往届同学的论文拿来当模板使用,却并未修改完全,有的连导师 名字都不对。 5 致谢中出现我的**毕业设计 经查,应该是参考了网上的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和现场的应用进行了结合),连致 谢都参考了,这也太马虎了吧。 6 致谢写得太夸张,夸导师夸得有点狠 描述导师“治学严谨,学富五车,贯通古今”等,真是吓人,看论文内容,导师一定不 大严谨,论文明显有很多小问题,都没看或没看出来。 7 论文做得不怎地,致谢要献给一大堆人 不仅有老师,父母,还有同学朋友,甚至还要把论文当礼物送给女友。(把做得不好 的论文当礼物送人,合适吗?献给这么多人,这打击面也太大了吧?) 8 论文语句不通顺,数据有误,错别字连篇 有的同学表达能力奇差,几乎没一句通顺的。 有的引用的数据都不知道什么年代的(不标明),与当前情况不符。 还有错别字太 多,最多的可达到每页10个以上。 建议先将论文框架结构和内容与导师商定,撰写完成后自己先多读几遍(实在不行念 出来,自己觉得不舒服就修改),再找同学帮忙(互相帮忙)进行修改,然后让导师 把关评 阅,最后送审和答辩。 整个过程要遵循( 不要忽略或跳过环节 ): 先“折磨”自己, 后“折磨”密友, 再“折磨”导师, 最后才是评阅人和评委。
个人分类: 科教|7580 次阅读|3 个评论
原谅我枪毙了你的标书-英雄所见略同
热度 6 lxchencn 2011-5-16 11:26
多年评国自标书,每年都要总结和最终确定评审标书的吻合情况,发现面上项目、青年项目评审为A的绝大多数最终获得了资助,吻合率非常高,地区项目放松一些,评审为A的部分获得资助,所有评审项目评审为B、C的都没有获得资助的,否决的标书吻合率也是非常高的,自己评审评价高的标书其他专家评价也是很高的,自己评价一般的其他专家评价也是一般,极少碰到熟人的标书,但经常评价知名学者的标书,熟悉和知名也很少为不好的标书加分,但会为很好的标书锦上添花,扪心自问,对得起基金委的信任,对得起评审的标书,即没有冤枉一个好人,也没有放过一个坏人,因为资助率有限,因此,总是要作出艰难的决定,没有办法,只好把你的标书枪毙了,抱歉,英雄所见略同,我不想招来骂名,当然,也没有人来赞我几句,还是凭良心做事、公正做事可以睡安稳觉,因此,我一点也不担心自己的标书落在谁的手上,你也不用担心,担心也是没有用的,英雄所见略同呀,不过,好像我还不是英雄,不过,我相信评阅我标书的专家肯定是英雄,只是无缘相识呀,最后,祝大家中!中!中!基金!
4170 次阅读|9 个评论
被枪毙项目的专家评阅意见
sstone2009 2010-8-29 09:29
上半年的时候,我也凑热闹递交了一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本本。这是第一次,学习为主。近日,评审意见发回,五位专家一致拒绝,心里不爽过一阵之后,却异常坦荡了。我确信,这些意见是可以永远勉励我的。 我把专家们的评审意见全文摘录于此,并附一些阅评,以给自己以永久的警示!谢谢每位专家,谢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供自勉! 同行评议意见 1 选题探讨卫生总费用的评估和控制问题,有一定理论和实践基础。虽然具有学科交叉、 完美医疗状态 的视角独特优势,但总体上看,该课题明显存在一些问题:其一医疗卫生是一个非常复杂领域,可以说 完美医疗状态 不但现在,而且将来,甚至永远也只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理想状态【 共产主义也是很理想的,呵呵。 】,再说啦,达此状态卫生总费用就不存在非合理增长?其二目标既然是为控制其非合理增长,那么方案的内容中必须要区分和识别现实或 完美医疗状态 下哪些是不合理增长部分【 这就是要认真研究的内容之一 】。其三公共卫生费用需要与需求是有质的差异的,方案中未开展公共卫生消费实地调查显然是不足的。其四是所谓样本选择中, 3-5 个代表性国家、 4-6 个代表性的省或地区、 5-10 个代表性的县市、若干代表性的医疗机构等,究竟是什么样的 代表性 【 对研究范围内的目标进行分类,针对同类目标抽样 】 ,并不清楚?随意性太强,缺少科学性。其五是研究队伍 8 人中的 5 个是学生【 这些学生都是清华大学的研究生,还是可以的。 】,研究经历比较有限,似难支持项目需求。有鉴如此,不宜资助。 5 卫生费用持续上涨一直以来都是困扰我们的难题,研究通过建立完美状态下卫生总费用标准,探讨控制费用上涨的措施和内部结构优化的策略,研究选题具备一定的实用价值。从项目申请书看,研究前期建立了 完美状态 下公共卫生费用和基本医疗总费用的特征,具备一定的研究基础。但项目组成员对卫生费用的相关研究经验不足,工作基础稍显欠缺。总体而言,尚缺乏充足的资助理由。 4 该项目尝试通过国家、地区、县市、医疗机构四个层面的卫生总费用评估数学模型,提出卫生总费用控制与优化策略。围绕研究目标的研究方法不明确,研究实施方案不具体,缺乏可操作性【 无语! !! 】,前期相关的研究工作基础不充分。 3 卫生总费用的科学评估和合理控制是世界性难题,申请者选择该题目进行深入研究,选题有重要且有意义,申请者有前期研究基础,方法学比较合理。但是,申请书存在以下问题:( 1 )什么是完美医疗状态?文中有定性描述,但没有定量标准【 研究目标之一,此路异常繁复 】。( 2 )完美医疗状态与中国当前的状态距离有多远?当今世界上有无完美的医疗状态【 无!!! 】?如果按照完美状态进行的研究结果,对当前远未达到完美的状态有多大指导意义,申请者没有充分说明。 2 本研究试图探索卫生总费用的测算方法并期望对费用进行控制,其立题是正确的。但是,没有完整描述该项研究的科学脉络【 标书写得太失败了 !!! 】,也就不能充分回答该项研究对科学和实践的价值【 这应该是研究的目标之一 】。其次,研究目标和技术路线模糊,如分层测量费用与总费用关系、完美医疗状态的具体内容、现场调研如何进行等关键问题不清,也就不能判断该研究的合理和可行。同时,该研究基础较弱【 目前仅有1篇论文和1本专著,近期发表,未发现其他团队研究完美 医疗,比起那些热门话题,实在可以忽略。 】。不同意资助。
个人分类: 疾病控制论|5891 次阅读|4 个评论
博士论文评阅意见(2010)
fqng1008 2010-5-10 08:11
我和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有长期合作关系,他们这几年都将博士论文寄过来评阅,我也得到不少新的信息,学习到不少先进的东西(他们在该领域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以往总是写了以后就寄走了,今年把博客当日记来写,经常缺少素材,只好拿来凑数。下面是今年的3篇。 题目:抑制肝星状细胞迁移的中药筛选及中药作用环节的研究 中药抗肝纤维化是一个多环节、多靶位的综合效应。本文从6种有效中药组分中筛选出抑制HSC迁移的最强中药和最佳浓度为 10 -5 M 红景天苷,并发现红景天苷抑制PDCF诱导LX-2迁移的作用环节在于抑制了Racl、AKT和CDC42的磷酸化表达。下一步值得思考的是:(1)如何将抑制HSC迁移的红景天苷应用于临床并取得疗效?(2) 10 -5 M红景天苷能否与作用于其他环节的中药或组分配伍成抗肝纤维化复方,你有什么设想? 题目:扶正化瘀方影响肝细胞凋亡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与部分有效成分 本文从抑制肝细胞凋亡环节探讨扶正化瘀方以及有效组分抗肝纤维化及其机制,发现丹酚酸B有显著的抑制肝细胞凋亡作用,其机制与调节细胞凋亡死亡受体和线粒体通路的调控因子有关。值得进一步探讨的是:(1)能否以肝细胞凋亡为靶点,发现抗肝纤维化的创新中药?(2)丹酚酸B抑制肝细胞凋亡的作用能否与抗病毒药物相比(需要不同模型),其临床价值如何?(3)已发现丹酚酸B对肝纤维化多个环节的抑制作用,怎样进一步提高疗效开发新药,或与其他有效组分配伍组方? 题目:基于中药复方理论的抗肝纤维化有效组分的配伍研究 中药复方药理及配伍研究是中医药研究的难点和热点,该课题迎难而上,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也获得了不少宝贵的数据,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但存在以下缺陷: 1. 第二部分讨论的二、2(见P82-83)一段重复,应该删掉前一段。 2. 文字须进一步校对,有不少错漏之处。 3. 显然,该课题研究没有拿到最期望结果,即组分配伍的疗效高于原方。但经历了这样的尝试,如何进行下一步深入研究是最重要的。我们获得了什么经验,有哪些教训?相信作者一定有很多想法,遗憾的是没有写出来(不知是否因为保密)。例如,丹酚酸B加入配伍而呈现疗效下降,很值得思索,表明原方应该去掉丹参,还是另有研究余地?
个人分类: 肝病手记|6944 次阅读|0 个评论
俺的博士论文被评阅时遇到的窘况
wangxh 2010-4-30 23:52
眼下正是研究生论文被审/评阅繁忙时节,前几天已经写过《 同学呀,写论文是给别人看的! 》和《 俺曾经这样盲审研究生论文 》。今天说说自己博士论文被评阅时遇到的窘况爆一下自己的 疑似学术造假历险记 。 虽然说俺的学问做得不怎么样,论文写得也不怎么样,但是天生的自信却是被小学教师给惯出来了想改掉都难。所以当论文寄出之后,美滋滋地只等评审结果汇总上来准备答辩。自信归自信,但有的同学得到了答辩通知时,俺也着急呀。便打电话问学院秘书,回答说回来四份,两优两良,等着吧。电话放下刚刚过去几天,秘书打来电话说你发表的论文好像有什么问题,给研究生院学位办S老师打电话问问。 赶紧吧,向S老师询问此事。S老师说:一位评阅老师发现你论文所附发表论文的第9篇好像作者有问题,请给予解释。当时脑袋翁的一下......差一点,没过去,赶紧查一查吧。哟,没发现问题呀!又检查一遍,还是没发现问题呀!又给S老师打电话询问,回答说评阅老师说有问题一般不会错吧,你再看看,他说是作者问题。撂下电话,突然想起......应该看看投稿文章才是,一看彻底傻眼了!俺是第二作者,俺的研究生是第一作者。由于我们学校计算科研工作量时,如果自己的研究生第一作者,那么也算是导师的科研工作量;反过来研究生院审查研究生答辩资格时,如果研究生发表论文自己的导师为第一作者,那么也算是研究生的发表论文哎,不得不服气这种莫名其妙的管理方式( 都快把人弄傻了 )。就这样,在论文后添加附录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时,就照着工作量表抄了进去早把作者次序之事儿忘得一干二净了。 解释吧,那头还等着呢!可是咋解释呢窘!窘!窘!向S老师说明原委之后,静听发落:......这事儿往小里说,可以算是笔误、疏忽;可是往大里说就是学术造假!...... 处于极度窘困的倔人只申辩了一句( 声音真的很弱 ):咱们学校规定的量化标准是四篇第一作者的文章,而这篇文章位列第9,好像没有必要造假吧?【 不算这篇,第一作者文章11篇,当然都挺烂的 】 S老师继续批评、教育俺觉得稍稍有些不依不饶之感,不过俺只能听着没理的事儿根本倔不起来呀!......最后问我你看怎么办呢?我说事已至此,原委也已经解释过了,虽然没有下一次,但肯定是终身的教训,而且对指导学生论文也是大有益处。至于如何处理,老师您说了算,延期答辩、取消答辩资格、直至取消博士资格都可以。 当时已经窘迫到极点啦,因为自己是教师啊,关键是这种事儿如果让别人知道了说不清楚啊,每个人都会给你机会听你解释吗?( 除俺导师他老人家外,到目前写此博文为止谁都不知道这件事 )最后,写了类似检讨书的说明,请导师签上名字( 对不起老师啊,让您跟着丢份儿 ),交给S老师,算是了结此案( 虽然遭此劫难,但该评阅老师给了95分的最高分 )。此事使我深深地认识到,论文不仅仅是给别人看的,不仅仅代表了作者的学术水平,也代表了作者的为人与诚信;让别人读懂属于学术表达水平,当然应该下功夫;但对于某些关键部分,却代表了作者的道德水平和修养,无论多么认真都不为过! 倔人把自己经历的糗事儿都亮出来了,唯一的目的就是希望对正在赶论文的研究生们提个醒。 受人之托,做点宣传 : 关于招聘材料专业实验人员的通告 (大连交通大学材料学院 陆兴 0411-84109417 lu@djtu.edu.cn )
个人分类: 教之道|13477 次阅读|12 个评论
我的基金写作及评阅原则
雷作胜 2010-3-8 16:19
春节前,一个朋友,前几年在企业里面做。后来觉得自己不适合,还是退回来做科研。写邮件来说,准备写基金申请书了,问我有什么注意事项。我当然没有狂妄到可以讲什么经验的地步,很自觉地把自己在科学网上搜集的一些资料给了他,让他自己去体会。结尾的时候,煽情一下: 我觉得,作为中国的科研人员,大概很少有人能真正过好年:因为往往这个时候都是写基金申请书的时候!除夕 12点的钟声敲响时,5/6的人都会想着前一年被枪毙掉的申请书,构思着新的一年该如何修改,还是另起炉灶?欢迎加入这个成功概率仅有1/6的游戏! 从我个人来讲,几次申请,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我个人的一点小体会:最难写的还是立项依据部分。而关于这一部分,在目前的评审方法下,似乎原始创新类的Idea比较容易写,而锦上添花类的则写起来颇费周折,动笔不易。 那什么是原始创新,什么又是锦上添花呢? 我没有严格的定义。大致的感觉是:所谓原始创新就是人们闻所未闻的一些提法,貌似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比如科学网上就有一个例子:数字细胞,尽管其内涵不过就是用仪器记录细胞信号,将细胞内的电活动用数字的形式表现出来,但还是很夺人眼球。(其实,真要提出这些新概念来还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而相对应的,所谓锦上添花类的Idea,则是指学术界早就已经开展的那些研究领域(至少有几年了),而正好你有一个比较好的想法可以在这个领域里继续研究下去。这时候,要写申请书就比较费斟酌了。 目前科学界学术分工越来越细,以我们每个人必死的生命,好的策略一定是每个从事科学研究的个体只能局限在一个非常小的领域里做工作。这时候,要在基金申请书里比较完美地阐述自己这个锦上添花的新思路,同时还要让掌握生杀大权的评阅人看了信服,承认你(1)想法很好(2)确实能实现,谈何容易! 关于后面的这类,我有一个非常私人的体会:世界是圆的!立项依据部分事实上是一个故事,关键看你从哪里切入进来讲。如果是真正的高手,从哪里切进来都可以。但是,对于我辈一般功力的人和阅读的人来说,还是存在一个最佳切入点的选择。(引申开去,做PPT也是一样,高手在背景介绍部分的功力,那还真不是吹的。) 原来看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他说这个小说他有不下四十种写法,最后拿出来的这个,是他认为最好的版本。感情王小波是用了基金申请书撰写的态度在写小说啊! 王小波无疑是聪明人那一类的。比如,我这个笨人,打死了也不可能找出十种以上的写法。对于今年的申请书来说,我大概弄了三四个版本,找最好的朋友,找研究生看(顺便感谢他们,大家都忙啊),定下了一个最不坏的。而最好的那个在哪里,假以时日,或许能弄出来。感谢学院的基金有最后期限(就是今天),让从开学以来就一直纠结在这上面的心,终于可以解放出来,去关心一下学生的实验,偶尔也和大家一起去拼下刺刀。 总之,申请者的工作结束了,剩下的交给函评专家和会评专家了。不得不说,一个基金的项目的前期工作,是由写作者及其背后的团队,还有上述专家一起来完成的。缺一不可啊! 想来,我个人也做了两年的函评专家了。那天中午吃饭,和同事讨论了一下基金评审的原则和方法。这里说一下我个人的做法:用一个同事的总结,就是比例原则。 阐述起来就是: 前提:假设今年送到我手里的这些申请书,就代表了全部申请书的平均水平。(这是一个基于抽样概率的合理假设) 做法:按照基金委去年在这个口子的资助率,大约前20%就是应该优先资助的,打A;而大约再30%的申请书,打B,以保证这些本子在我这里可以上会(其他的专家自有他自己的标准和视野,剩下的事情交给他们和会评专家去);而最后的那些,很对不起,只能打C了。 坦率地说,如果一年送到每个专家手里的申请书约为10项,约200页(抽样调查,有很大一部分人还多于这个数),要非常仔细地研读下来不是不可能,而是太耗精力。一般来说,对于一份申请书的判断,大都是基于一种非常模糊的印象(所以,写得好真的是很重要!) 在这一总体印象的基础上,关于评审意见的撰写,前两类可以相对很快地写好,麻烦的是后面那一类。我的原则是:对于不同意资助的评审意见,必须写出在自己理解基础上,申请书中的几处硬伤。(所谓挑错。一般,从申请人的角度讲,最后拿到的负面意见总显得有些苛刻。但如果从评阅人的角度看,这个就真的是他本人所认识到的不足了。一份不成功的申请,并不是因为它写的差,而是因为写得比别人差!) 事实上,我知道每一份申请书,都是申请人殚精竭虑的成果(评阅人也是申请人啊!),都有闪光的地方,要下不予资助的结论,真的需要非常充分的论述,有时甚至还要就相关的题目查查文献!或许,下一年,这份申请书就变得完善了呢。 我自己有一年碰到一个负面意见,是这样描述的:AA对生产过程顺行和BB质量有显著影响,核心问题是AA问题。通过CC的主要目的是防止DD,并不是必须采用的,而且CC的影响也并不一定居于主导地位。申请者并未抓住这一过程的核心问题所在,意义不大。总共123字。其中,BB是某个过程,AA是某个现象,CC是某个手段,DD是不同于AA的现象。我们在申请书中已经详细地阐述了CC对AA的重要影响和控制作用,提出对其机理进行研究,现在被这个专家在短短的150字内就枪毙掉,当然心有不甘! 我想说的是:毙掉一份申请是评审专家的权利(我们誓死捍卫),但给出一个比较详细、相对合理的枪毙理由,是评审专家的义务。对于一个只享受权利而不尽义务的人,我们除了悲叹命运之不公平,还是可以在心底有点小小的怨恨!
个人分类: 未分类|10051 次阅读|11 个评论
人源化小鼠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duxuexiang 2010-1-23 22:49
以下是我的一个科普性质的四分钟课堂演讲,希望各位路过的大虾帮偶改改!谢谢! Humanizedmiceinbiomedicalresearch Hi,everyone!MynameisDuXuexiang,IamfromInstituteofBiophysics.TodayIwilltellyousomethingaboutthehumanizedmiceinbiomedicalresearch.FirstIwilltellyouwhyaretheysoimportantinbiomedicalresearch?Secondhowcanweestablishthehumanizedmicemodels? Inrecentyears,hepatitis,cancerandotherdiseaseshavebeenseriousthreatstohumanlifeandhealth,inordertomasterthepathogenicmechanisms,wemuststudytheminanimalmodels. Becauseoftheethicalconcernsinhumans,wehavetostudyhumandiseasesinanimalmodelsinsteadofhumanmodels. Butmanyhumaninfectiousdiseasesdonotinfectmiceorotheranimals,whichprecludesthestudyofsuchdiseasesinanimalmodels,suchasAIDS,HBVandsoon. Third,mostofthedrugswhichareveryeffectiveinmicearenoteffectiveinclinicstudy. Thatisbecausetherearestillalotofdifferencesbetweentheresearchinmiceandhumansbecauseoftheirdifferentimmunitysystems. Intheendthehumanizedmiceprovidepre-clinicmodelstoInfectiousdisease,autoimmunity,cancerbiology,andregenerativemedicine. Inconclusion,thehumanizedmiceareveryimportantinbiomedicalresearch. ThenIwilltellyouhowcanweestablishthehumanizedmicemodels. First,Iwilltellyousomethingabouttheimmunitysysteminbrief.Asweknow,defenseagainstmicrobesismediatedbytheearlyreactionsofinnateimmunityandthelateresponsesofadaptiveimmunity.Innateimmunityconsistsofphagocytes,NKcellsandsoon.WhileadaptiveimmunitycellsareBlymphocytes,Tlymphocytesandsoon. Thedevelopmentsofimmunodeficientmiceprovideapossibilitytotheestablishmentofhumanizedmice. Fromthediscoveryofnudemicein1966,theimmunodeficientmicehavedevelopedquickly,suchasCB17-scidmice,NOD-scidmiceandNOGmice.EspeciallytheNOGmicewhicharedefectiveinT、Bcellsandinnateimmunity,thatistosayNOGmicehavelostmostoftheirimmunitysystems. Thenweshouldengraftimmunodeficientmicewithhumanhematopoieticstemcells(HSC)orhuman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s(PBMC). Third,exogenousadministrationsofHumanHormones,GrowthFactors,andCytokinesareallneeded. Ofcourse,thehumanizedmiceshouldbekeptinSPF(Specificpathogen-free)levelanimalroom. Thatisall,thankyouverymuch! Anyquestions?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100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建议新-基金评审不宜肤浅
wangyong77 2009-3-18 19:09
基金评审不宜肤浅 目前无论是论文评审,还是项目基金评审,都存在一些肤浅的现象。或许可以认为是评审人对问题不是很了解,喜欢看一些简单的问题: 1) 看杂志是不是牛,其实好的思想未必能够在好杂志发表,而且一些国外的期刊是有门槛的,要翻译成英文,如果不是博士有检索的要求,估计很多人也不是硬着头皮去翻译论文。 2) 看参考文献,有没有引最新的,假如没有最新的研究呢?特别是原创性的领域。 3) 研究内容、创新点太多,反而认为你没有能力完成,其实应该结合申请人的能力来看,有人本来就胸有成竹,来不及写出论文来,或者没有钱发表呢?或者这个人或者他的团队强呢? 4) 有些青年基金评阅人对团队过于苛刻,这是不应该的,比如说一个中级职称的人不能带领教授副教授搞研究之类的。 5) 看学历,比如认为学位高,职称高就是行,这些都未必是代表了能力。 6) 看是否这个理论是基于某某理论,以为采用的理论越高深越好。目前的学术界应该说不很重视原创性的、颠覆性的创新,而是认为那种在别人的基础上添枝加叶的创新才是高级别的,有学术性的,比如看重那些学术术语多、符号多、数学公式多的论文,发表论文,也很看重学术性,无非就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的研究,多一些数学的,多一些理论为基础。其实有多少理论没有缺陷呢,有多少理论可以真正称为科学呢??而一些重要的原创,往往不是基于很多的理论的,而是从基础的问题着手的。 不过还加上一个看法,就是一些人举出观点被人剽窃的问题,应该采取措施惩戒那些对剽窃别人观点的评阅人,比如,如果评阅人建议不资助的项目内容,那么他也不能发表非常类似的文章,申报类似的项目。否则,如果被发现了,根据备案的申请书及其评阅意见等来鉴定他是否构成剽窃。当然主管部门应该对这些评阅的各种资料进行备案,一旦出现问题可以查。当然我认为如果他同意资助那个项目了,如果出现雷同可能就不一定要追究。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1992 次阅读|3 个评论
一份未中的基金标书含评阅人意见
wangyong77 2009-3-5 17:17
拿一份没有中的献丑,让大家了解一下。吸取教训。 基金标书及评语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2634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2: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