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补录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不应当对“放弃入学资格”乱扣失信的帽子
热度 11 fdc1947 2019-10-14 08:06
不应当对 “放弃入学资格”乱扣失信的帽子 近日, 某 大学 69名 研究生新生申请放弃入学资格,逾期未报到 的事情引起了许多媒体的注意。 人们纷纷谴责这些 “准研究生”,认为“ 他们实际上是集体放了高校的 ‘ 鸽子 ’” , 是失信的 行为 。 这是不是如许多人所谴责的那样,是考生的失信?在下结论之前,应当先弄清楚这些 “准研究生”为什么不去报到。下面这些是媒体所说的主要原因: “ 记者采访了国内多所高校的招生负责人和教授,他们认为找到工作、出国留学是学生放弃入学资格的主要原因。 ” “ 保送生同时被其中意的外地高校录取了,他们往往会放弃在自己本科大学读研究生的机会,转到其他高校读研 。 ” “ 一些原本报考学术型硕士的同学被调剂到专业型硕士,报考全日制研究生的同学被调剂到非全日制导致学费相对昂贵,这也是一些同学被录取后选择放弃的原因之一 。 ” 各位看一看,上面的这些原因导致的放弃入学资格、不去报到,哪一条可以归到 “失信”这一类恶劣的行为之中? 我看一条都算不上,因为这里根本就没有 “信” 可失。 学生考试之前,并不能知道是否能够考上,所谓报名,这是表明可以接受的意向之一,而不是与学校签订的合同。 如果规定一个学生在考研的 同时就不准联系工作或出国,这样的规定是不是太霸道了?既然没有这样的规定,既然我们的原则是考生与学校的 “双向选择”,那么,学生当然有权利选择他的所愿意的选项。 至于把报名全日制研究生的考生调剂到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情况,那就更谈不上学生的失信了。 当然,有人会说,当初通知被录取的时候,为什么考生不提出不愿意来读呢?这是强人所难。考生的选择,必须在知道大多数可能选择的途径的时候才能够作出,这当然是需要时间的。 所以,对于上面所说的各种情况,都不能算考生的失信,都是考生正常权利的应用。 当然,考生被录取后放弃入学资格,当然会给录取的单位带来一些问题,媒体也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有 媒体认为,这种行为侵占了教育资源,使别人失去了读研究生的机会, “他这种情况是已经参加复试了,就是把别人的机会给挤走了,对其他考生也属实不利,妨碍了那些想读书的人。” 。 媒体还认为 ,他们也使高等学校的相关专业造成了损失, “ 学校给了名额但是学院没有招满,这种情况也会影响学院下一年度的招生计划,甚至影响学校的学术产出 。 ” 对于其他考生而言, 其实 并没有什么不公平的。无论如今放弃入学资格考生读研究生还是不读,那些考试情况不如他人的考生总归已经失去了在哪个单位读研究生的资格,所以,除了说自己考得不好,没有什么好抱怨的。 对于录取他的高等学校相 关专业,确实造成了损失,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这个损失从原则上来说,应当说容易补偿的,那就是再招一个就是。 现在的问题是,招生时间一旦错过,就不允许重新补录。这个问题就是现在的招生程序过于死板所造成的。 所以,对于招生单位所遭受的损失,虽然是考生不来报到所造成的,但是,考生只是行使他的权利而已,招生单位损失的造成,实际上是如今招生过程的死板所造成的。允许招生单位再补招,问题也就解决了。 学生也是 “双向选择”中的重要一方,不但是学生的权利所在,而且对于促进各高校搞好自己的工作,是有利的因素。然而,我们的高校多少年来完全习惯于“官办”,衙门作风相当严重。而在长期被“计划分配”的影响下,大多数人也已经忘记了学生还有选择的权利。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还是要“解放思想”。 实际上,看看我们的老前辈,他们那时候同时被几所大学录取的情况非常常见。我的导师,当年就是同时被两所大学录取,他选择了一所更著名的,后来毕业以后,那所没有被他选中的大学,仍然欢迎他去那里就业。 当然,现在媒体上所说的问题也并不大。即使是被大家热议的那个大学,也只有区区 69位考生放弃入学资格。我看了这所大家的简介,据该大学官方网站介绍,该大学共有研究生15000余人之多,因此,估计该学校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应当有4000人左右,69人放弃入学资格,只占到招生总数的不到2%。即使能够补录,实际上的工作量也不会很大。关键是人们的思想总是不解放,有关单位不肯放权,有关人员不肯或不敢进行改革。 总而言之,前进的路上总是会有问题的,而问题的解决还是要靠改革。 当然,本文所说的情况,主要是指需要考试 录取 的硕士研究生。对于一对一双方已经完全讲好的 不用经考试的 博士研究生,情况要复杂得多,因为那差不多就等于双方订好了合同,这不在本文所说的范围之中。
个人分类: 教育|12735 次阅读|18 个评论
HBTee 2015-5-31 09:48
今早了个梦,过程是这样的: NUDT两个招生代表在JNU校园搭建了一个临时帐篷,用于招生补录,我和同学小L进入了帐篷,参谋A问我是否有意再次申请NUDT的研究生,他说没有考试,只要体检合格就行了。我当然愿意,但顾虑到Xidian老师、师兄们对我蛮好的,而且相处了两个月,感觉还不错,不愿意这么无情的抛弃Xidian投身NUDT,然后参谋A就说:“对啊,这确实是个头疼的问题,比如个人喜欢Windows,但是也不得不用Linux......”,额,在梦中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但可以推测他是NUDT七院的。接下来,聊了体检、训练的问题,参谋A说他原来体质很弱,但在母亲的支持和关心下,坚持锻炼身体,现在好多了,所以体检也没什么需要担心的;参谋B对我说:“你的体检表我们过了,那个......这个...额,总之结结巴巴的”,然后我就说去不成算了,结果参谋A对我发火说:“见不得你这样自暴自弃的人......”, ,于是气愤地走出了帐篷,最后,由于领导的规劝,他最后一次问我到底去不去NUDT,我的回答是:Yes! 但是梦醒了,一切回到正常,回想半年前我热烈希望去NUDT寺院,通过这个小梦发现自己连做梦也想去NUDT,但王参谋当时没给我复试通知,我有些记恨他,但也没办法,现在就按着规划好的目标去实现,让自己不后悔......
个人分类: 学生时代|1327 次阅读|0 个评论
可以建立‘候补研究生’制度
热度 3 lin602 2013-11-27 17:49
看了曹老师博文,被录取研究生及本科生的同学的确有人最后不来了,浪费了研究生的名额,也让一些想读研究生的人没有及时补上去,目前这的确是一个问题。 罚钱与押金,已经被主管部门前几年就否定。 ‘中央候补委员’这个词及作用可以借用过来,建立一套‘候补研究生’‘候补大学生’制度,在时间节点上统一规定。正式录取的学生如果不来,可以让候补学生上。 如今录取了不来报到的学生越来越多,名额浪费了也挺不合算的,既没有给其他想读的人开绿灯,又让有项目需要研究生开展研究的教师缺少研究人手。 出现不来的研究生后,及时将候选人选录进来,这也挺好的呀。 也可以开学后,进行一次补录,让没有被录取的考生有个可能捡个宝贝的等待。 假设一下:如果我报考南京大学没有被录取,其他学校我也不想上,那我就等‘候补’,说不定北京大学正好补录,北京大学的导师看看我也不差,我说不定被录到北京大学去呢。当然也有可以去中山大学或复旦大学呢。哈哈。当然这也有风险,如果候补不上就不读了,或者明年再考。
3634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1: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