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核高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pinjianlu 2016-2-29 10:39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 Project )是为了实现国家目标,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和资源集成,在一定时限内完成的重大战略产品、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工程。《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确定了大型飞机、核高基等16个重大专项。这些重大专项是我国到2020年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
个人分类: 书摘|4403 次阅读|0 个评论
核高基或许成一场砸钱游戏
accsys 2013-11-28 06:56
核高基或许成一场砸钱游戏 姜咏江 最近听到一些“核高基”的消息,叫人有些沮丧。想当年这个重大项目启动的时候,我就跑到工业信息化部,一位负责同志很热情接待了我,当我提出“核高基”应该两条腿走路的时候,该同志告诉我,这是经过国内顶尖科学家们再三讨论确定下来的“核高基”,目的就是要在短时间内在世界形成拳头产品。为此,我在自己的博文《计算机你为何要走弱势国策》(见 http://blog.sciencenet.cn/u/accsys )中写道: 中国工信部的 “ 核高基 ” 重大专项申报通知已于去年 12 月 30 日公布在网上,从 “ 申报指南 ” 上不难看出,我们在计算机产业上要走那条 “ 学习、仿制、更新 ” 的路,而不想去 “ 创新 ” 。如果只想将国内现有的那些芯片厂家整合成 “ 在世界上有竞争力的拳头 ” ,其实,这是一种计算机弱势发展的国策。 据说“核高基”启动于 2006 年, 7 年的时间过去了。就是从 2008 年开始算,到现在也有 5 年的时间过去了。情况如何?在世界上有竞争力了吗? 应该说,需要到了好好研究一下“核高基”的时候了。从根本上说,我们不应该用举国之力搞仿制的道路,特别是在CPU领域,不要让“核高基”成为砸钱的游戏! 附录:请看 倪光南:现在就宣判“核高基”失败 太急太早  倪光南院士的2013年5月谈话  今后“核高基”专项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恐怕不需要等30年时间,但也不要以七八年来衡量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张瑜 | 北京报道   倪光南,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前理事长。他曾创办了计算所公司 (联想集团前身),并出任总工程师,主持开发了联想式汉字系统。   “核高基”价值何在   《瞭望东方周刊》:许多人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核高基”的成绩有质疑,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倪光南:“核高基”专项的价值在于它将使中国在IT核心软硬件技术,特别是CPU和OS等基础软件方面,摆脱对发达国家 的依赖,使中国拥有自主可控的CPU和OS等基础软件。   当初在立项时就有人认为,中国搞不了IT核心技术,中国发展IT核心技术在经济上不合算,等等。所以“核高基”本来 就是在与不同意见的争论中确立起来的,它的实施也不可能一帆风顺。现在这个专项终于能进入实施阶段,这本身就是一个成就。   实践证明,重大科技项目只要是在中国国家层面作出了决策,还没有搞不成的,两弹一星、航天、北斗,等等,都是如 此,不应怀疑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   当然,“核高基”在实施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还需要改进。但现在就宣判“核高基”失败了、不需要了,那就未免太 急、太早。   做大事要有长远眼光。欧盟搞空中客车公司,30年才有利润。如果第29年欧盟嫌它不盈利,放弃了,那就没有了今天的空客。   今后“核高基”专项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恐怕不需要等30年时间,但也不要以七八年来衡量。   支持多家系统的做法欠考虑   《瞭望东方周刊》:有人批评 “核高基”项目的课题设置得不够前沿,没有充分结合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兴领域, 而且太过分散,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倪光南:“核高基”项目的课题设置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一个明显的问题是缺乏顶层设计。   以移动操作系统为例,这方面过去的做法是分散资源支持多家系统。但是,当前这个领域只有构建起生态系统才能生 存,中国不可能构建起多个生态系统,因此,分散资源支持多家系统的做法从一开始就是欠考虑的。   《瞭望东方周刊》:“核高基”将给相关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发展机遇?   倪光南: 很多单位重视入围主要不是在于获得资金支持,而是由此带来的其他收益。例如获得“核高基”项目表明了国 家的认可,这将对承担单位的信誉和市场开拓带来极大好处。   应改变“重硬轻软”倾向   《瞭望东方周刊》:目前在“核高基”大产业中,产业链上不同企业之间的合作是否已形成默契?在这个大产业中,相 对薄弱的环节是什么?   倪光南:在“核高基”所包含的软硬件各方面力量中,最薄弱的应该是桌面和移动操作系统,而且按照目前的趋势,这 两者将会融合起来。相对来说,CPU设计、服务器操作系统的技术方面发展较好,但产业化也还差很多。   实际上,在计算机领域,软件落后于硬件是现状。硬件性能按摩尔定律是指数增长,而软件规模似乎只能是近乎线性增 长,软件开发效率低和存在缺陷等问题仍然没有根本突破。   同时,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又提高了软件的作用和地位,比如现在人们强调软件定义数据中心、软 件定义网络、软件定义存储,等等,都表明软件的作用和地位正在不断上升。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重视纠正中国历来存在的重硬轻软倾向,“核高基”项目也不例外。
个人分类: 随笔|401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19: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