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自媒体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科普自媒体联合抗疫倡议书
hongkuan15 2020-2-18 11:57
科普自媒体联合抗疫倡议书V2.0 在对抗疫情的关键时刻,最重要的事情是团结统一,共同战疫,作为自媒体人,我们的责任是传播真相和希望!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新冠病毒)从武汉迅速扩散到全球多个国家,1月31日凌晨,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截止今日,新冠病毒已经导致66576人感染,疑似8969人,死亡1524人,治愈8101人,人数已经远超2003年的SARS。 而现在的中国已经不同于2003年,移动网络和自媒体等新兴传播渠道已经出现了几何级增加。在疫情爆发的不到一个月时间里,没等我们把病毒检测明白,病毒先我们一步把人给检测清楚了,体质的优劣,干部的水平,商人的良知,专家的素养,医生的操守以及民众的认知。。。。。。 在这个非常时期,人们的情绪也跟过山车似的起伏变化。“ 确定人传人 ”,“ 口罩脱销 ”,“ 不良商家哄抬物价 ”“生物武器”阴谋论,“ 疯抢双黄连 ”等,各种曝光、谣言、抹黑、辟谣、删帖、指南、共识、关于疫情的各方面信息, 鱼龙混杂,都 时不时的冲上热搜榜,获得了大量的关注,民众的情绪在这些不清不楚的信息“轰炸”下,很容易受到影响。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每次面临重大事件时,人们会开始出现“危机思维”。各类信息混杂出现,一些新奇的、负面的、带有爆料性质的,具有一定程度不确定性的信息大量出现时,非常容易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在这次疫情中,我们对新冠病毒知之甚少,每个人都会产生强烈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我们继续从外界寻求足够的信息来满足我们对这些问题和事件的认知。而对新冠病毒和自身健康过度的不确定性和未知会使人产生一种无望、无助感。再加上疫情的持续严重,疑似、感染和死亡病例每天持续增加,会使人产生失控感,进而产生焦虑和恐惧情绪,导致愤怒和指责情绪。民众的焦虑和恐惧情绪也会因为对信息的误解和误读而加剧,在社交网络和自媒体盛行的环境中被不断放大,进一步加剧人们的恐慌。 已有研究已多次证实,消极的心理暗示,会从产生疑病心理。过度焦虑和恐惧情绪会引起身体的各种不适,会导致免疫力下降,非常不利于疫情的防护。 现在,疫情防控是核心目标,也 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在疫情中表现的人类和社会的不光彩和阴暗面可以等待疫情过后再总结和揭露, 战胜疫情才是当前全国上下最主要的任务。 作为自媒体人,我们最应该做的是带给大众真相和希望! 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聚焦主要任务,全心全意投入到战胜疫情,需要我们共同做好信息传播工作,为此,我们发出如下倡议: 1, 从自身做起,有责任,有担当。 2, 不传谣,不信谣,不造谣。 3, 不盲目跟风,不盲目恐慌,不制作和传播可能引发恐慌的信息。 4, 认真核实信息来源,严格把控信息的真实性,科学性和积极性。 5, 不传播,不制作消极内容,不提阴谋论,拒绝负能量。 6, 不质疑,不谴责,不抹黑医护人员、科学家、军人、公益人士、公益机构以及任何战斗在抗疫全线的各类人员。 7, 不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不发布跟疫情有关的非官方信息。 8, 不发布未经证实的有关新冠病毒和相关疾病的治疗信息。 9, 自觉抵制不文明、不理性的网络言行。 10, 慎重发布有关药品,健康医疗类内容。 11, 充分发挥自身宣传优势,及时主动转载发布中央,各省市、官媒等有助于疫情防控的重大部署和权威信息。 12, 积极投入疫情防控科普知识创作,保持高质量的制作和推送力度和频次。 13, 主动制作和传播积极、乐观、向上,充满正能量的内容,多使用主动、积极、阳光的语言和表述。 14, 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最大程度的提高大众对疫情防控措施和科普知识的知晓率。 15, 为全国上下,众志成城防控疫情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和积极的氛围。 16, 把注意力转向有意义的事件上,合理安排计划每日的学习和工作时间,做好本职工作。 17, 对待疫情,高度警惕,不轻视,不放松。 18, 做疫情防控的带头者,带头讲卫生、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常通风。 19, 少出门、不集会,少聚餐、多独处、少熬夜、多运动、强体质、拒野味、注意营养、提高免疫力。 20, 尽量规律作息、规律饮食、减轻压力、降低猝死和疾病风险,积极预防和干预心理健康问题。 21, 有症状早就诊,为他人安全考虑,做好防护措施,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22, 不歧视确诊者,疑似者和所有疫区的人。 23, 保护他人隐私,保护病人及相关家庭成员隐私,保护医护,警务人员隐私。 积极乐观的心态,必胜的信念和充满正能量的言行也可以是战胜疫情最好的良药和疫苗。 媒体和信息的积极性,科学性和有用性都是赢得这场保卫战的重要保障。防控疫情的速度取决于我们每个人、每个机构贡献的力量,什么时候打赢这场战役,让我们的生产生活回归正轨,取决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 虽然,自媒体人都是各自为战,但是,我们仍然有责任、有能力、有信心形成我们自己的合力。在疫情来势太过迅猛的关键时刻,只要我们聚拢在一起,形成一股力量,就一定能为疫情防控出点力,做点事。 为此,呼吁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心系疫情、勇于担当,从事科普创作和传播的自媒体领域从业者们,团结起来,用自己的行动和影响力共同打赢这场疫情保卫战。 危难之际,万勿以善小而不为,一篇文章,一张图,一个视频甚至一个口号都能为战胜疫情贡献力量。 欢迎任何支持和认可本《科普自媒体联合抗疫倡议书》的机构和个人宣布和践行本《倡议书》内容。 科普自媒体联合抗疫倡议书支持者 2020年2月15日 文章已于 2020-02-17 修改
8527 次阅读|0 个评论
自媒体时代更能彰显一个人的素养
jiangjiping 2019-4-6 21:49
自媒体时代更能彰显一个人的素养 蒋继平 2019年4月6日 在网络时代,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平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信息。 这就是所谓的自媒体时代。 连美国总统川普和德国总理默克尔也利用网络作为自媒体的一种工具来发表自己的主张和观点。 自媒体的一个特色是, 可以用匿名或者假名来发表文章或者评论。 这种情况就是蒙着脸做事的人, 是不想被人认出真实身份的人。 鉴于这样的情景, 有些人就用匿名在网上发表一些恶毒的言辞来对他们不满意的人进行人身攻击, 有时候这样的言辞非常粗鲁和低级。在作者看来, 有一定知识素养的人不会使用这样的语言的。 你可以对别人的观点有不同看法, 可以提出论据加以说明, 但是, 使用粗鲁和低级的言辞来进行人身攻击就有失文人的风貌了。 我发现即使在一些高智群组, 使用的是真名实姓, 也会有个别人不顾最起码的做人素养, 使用一些非常有损别人尊严的言辞来进行一些学术争论。这个主要是因为争论的双方不存在任何的利益关系。 也就是说, 不管我如何说你(骂你), 你也奈何我不得, 因而, 我就利用这样的机会来羞辱你一番。 这样的人的心里一定很阴暗,也很可能在现实生活中过得很不如意, 所以, 心里不舒服, 需要找个地方出出气。 从这点上来看,一个人在网上发表的言论代表了他/她的个人素养。 所以, 我们使用自媒体发表言论时一定要考虑到使用的言语是否合适, 是否符合平等尊重的原则。
个人分类: 观点交流|2285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年新岁说“易误”
热度 7 fdc1947 2019-2-7 08:48
新年新岁说 “易误” 易误,在本文中可以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容易犯错误,另一个是改正错误。新年新岁大家都说吉祥如意的话,怎么说起 “易误”来了呢?大家都说吉祥话,就像春节晚会上一片大红的颜色,说改错,那便是偶然来一点其他的色彩。又像吃油腻的太多了,上一盘小凉菜,换换口味。 当然,想起来说易误,也与新年新岁有关,看到新年的干支而突然有了这个念头。今年是己亥年,这己亥两个字就与一个故事有关。《 吕氏春秋》里有这样一个故事:说孔子的弟子子夏要到晋国去,路过卫国。有一个人在读史书: “晋国军队三头猪过黄河(晋师三豕涉河)”。子夏说:“错了,不是晋师三豕涉河,应当是晋师己亥涉河。 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 ,所以弄错了 。 ”到晋国一问,果真是晋国的军队在己亥那天渡过的黄河。(“ 子夏 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 “晋师 三豕涉河 。 ”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 。 ”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 《 吕氏春秋 ·察传》) 上古中国人多以干支纪日,也就是用六十个天干地支来记录每一天,而极少说几月几日。这一点我们现在读起来如果要 “翻译”到熟悉的某月某日就有些困难,但是古人就是这样纪日的。至于普遍地以干支纪年,倒是比较晚,是到了汉代的事情。 秦代或先秦的写书,我相信可能是写在竹简上的秦隶。己与三之间的差别在两个竖笔,如果竖笔写的细一些,再被摩擦得看不清楚了,己与三确实差不多。亥与豕,去掉上面的一小横,也十分相像,下面的字,引自马王堆汉墓的出土文物,写字时距离秦代也就几十年的时间,形体与秦隶应当差不多。 古人写书、读书,条件都不好,容易弄错。有一个成语 “亥豕鲁鱼”,就是说在写书、刻书、印书、读书中的这些文字错误。该成语中的“亥豕”两个字就出自上面所说《吕氏春秋》中的这个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那位读书人可能是马虎,也可能他读的 “书”质量不好,写得模糊,甚至可能抄写者就写错了,因而读错了。另一方面,他读书也不很动脑筋,没有仔细想一想文字的意思。子夏的水平比较高,他认为晋师三豕涉河不好理解,可能是晋师己亥涉河。到了晋国核实的结果,是子夏的说法正确。 我们读书、研究问题,遇到这样可疑的事件,也是常有的事情。怎么处理?各种人的态度会有不同。 很多人就会与那位 “读史书者”一样,马马虎虎地照样去读,不去认真理解。也有人则根据字面去理解,就是三头猪涉水过黄河。他们会据此证明说猪当然会游泳,而且游水的本领很高强。有人则可能引以证明黄河当时很浅,连猪都能够“淌水”过河,因为涉字的本义就是“徒步水行”。 能够像子夏那样怀疑文本就有错误,还是需要有些学术功力的。也许他读过许多书,知道有类似的句式,他又熟悉文字,知道与 “三豕”相似的文字,这样他才能够提出三豕是己亥之误的看法。但是,即使提出了这样的看法,也还是一个假设,需要其他方面的旁证。到晋国证实,晋师确实在己亥涉河,这才是把事情落实下来了。 这里,首先需要有一个实事求是的态度,要认真分析前人的文本,从各个方面去想办法理解文本,然后作出比较,看看哪一种解释更为合理。当各种可能的解释都不很合理时,就要怀疑文本的正确性了。然后看看能不能提出文本可能的差错,能不能解释产生差错的原因,等等。这是一件需要慎重考证的工作。 我们现在看自己或别人所写的文章,也经常会遇到这样 “亥豕鲁鱼”的问题。现在自己写文章,并不打草稿或用笔写,就直接在电脑上打。复看自己前面所写的文章,有时候忽然会遇到莫名其妙的错误,怎么读都是不通的。哪几个字弄错了?自己也要想一会儿。比如把“这样的”换成“重要的”,话就通顺了,那是打字时,想写“重要的”,只打了“zyd”,机器翻译成了“这样的”,没有发现,接下去继续打,就成了莫名其妙的“这样的”,话就读不通了。 看别人的文章也是如此,有时候看出来的错字,还可以猜测这位作者是用拼音打字还是用 “写字板”(许多年龄较大的朋友好用写字板)?是作者写错了,还是电脑软件“翻译”错了?看得多了,也就有了经验,就像子夏那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我们写了文章,一定要多看几遍,尽可能减少那些 “亥豕鲁鱼”的错误,但是,自己的文章自己看,不容易看出毛病,有时候看了几遍,还是有错字,所以要特别细心才行。 对于前人文章中 “亥豕鲁鱼”的“小问题”,在读书的时候,要好好动脑筋,不稀里糊涂、不马马虎虎,才能够看出错误、改正错误。对于文章涉及到的事实、论述的观点等“大问题”更是要动脑筋分析和判别。现在,媒体上传播的文章或视频,特别是自媒体上面的东西,有实质性错误甚至主要论点完全错误的东西真不少,需要多动动脑筋,想想是不是正确,不能人云亦云,稀里糊涂去相信、去传播。当然,要想鉴别得好,确切地找出来错误的地方,原始的出处等等,也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8452 次阅读|19 个评论
科技创新首先要政策创新引领
热度 1 jiangjiping 2018-5-29 08:24
科技创新首先要政策创新引领 蒋继平 2018年5月29日 中国目前正在大力提倡和鼓励科技创新, 一方面不惜重金吸引人才, 另一方面加大投资打造优良的科研环境, 加快改善科研的硬设施。这一系列的举措确实给中国的科技界带来了一片生机, 使中国科技界人才济济, 成果累累,科技产品层出不穷, 论文数量急追美国, 稳居世界第二。 可是, 在这些成就面前, 也有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比如说,以论文为业绩评估标准来决定科技人员的评级加薪的做法就值得商榷。 论文确实是体现科技成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尤其在上世纪科技领域还是一块净土的时候更是如此。在我的记忆中,几十年前许多知名书报杂志期刊发表文章都会给作者稿费的。 那时候这些付费的书报杂志期刊登载的文章一定有其实际价值, 否则这些出版商不会出钱登载这些文章的。现在的情况已经大大地不同于以往。 现在的大多数出版商, 包括在科技界最有影响力的【科学】, 【自然】, 【细胞】等顶级科学期刊都要作者出版面面费才能发表文章。 这个等于用钱来购买出版权。这就造成了论文质量大不如前的境况。 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我认为中国政府正面临一个非常难得的机遇,这个机遇可以改变中国科技人员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地位。我觉得现在中国政府和科教界的做法非常受制于国外的规则。因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科技期刊都由国外出版商垄断。 这个给中国科教人员带来许多额外的负担。 第一, 是否被接受发表受制于人, 第二, 这些期刊全部使用英文。对于英语不好的优秀中国科教人员来说, 这是一个不公正的额外负担。 鉴于这样的认知, 我认为中国政府应该在提倡科技创新的时候, 自己以身作则,首先带头来个政策创新。这个政策创新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首先修改对科技人员业绩评估的标准,利用现代网络和自媒体的便利,鼓励和提倡科技人员利用各种方式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科技成果。 只要这些成果可以真正给社会带来实际价值, 都是作为提级加薪的依据。 其次, 中国政府应该设立自己的重大科教奖励项目。 这些奖励项目有明确的评估规则, 是对国际科教界公开的, 凡是符合这个标准的人都可以被授予这些奖项, 不管国籍和种族。这个评估规则一定要打破原来的以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知名期刊为衡量因子的惯例, 采用具有中国特色的更加广泛和公平的规则。 我想要是中国政府真能做到这一点, 那么, 中国的科教创新成效会更明显, 广大科教人员也会得到更加公平的待遇。我个人认为, 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件难事。至于奖金的来源, 可以鼓励富豪和明星们出资, 然后让他们在这些奖项中担任评委。 这个一方面让他们为社会做贡献, 另一方面让他们为自己扬名天下。 这等于为他们做商业广告。
个人分类: 个人观点|2761 次阅读|2 个评论
读后感:(2) 说清楚问题
emberash 2017-8-25 10:37
博文: 说清楚你所研究的问题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67021-1072636.html 语录: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读者弄不明白作者表达的学术思想,不是作者研究的问题多么高深,而是作者自己对这个问题也没有搞清楚。这种不求甚解的学术作风,是学术作品质量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评论: 其实,这不能怪学者没讲清楚,要是都讲的连没有专业背景的都可以清楚,那就是接近科普了,显不出学者水平高啊,学者又怎么能籍此拼项目、戴帽子、拿高薪? 要指望讲的既学术,又通俗,就只能靠自媒体发布学术报告了!比如人工智能,就是很好的例子,至今没人能讲的既学术,又科普!
个人分类: 科学|301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闻早就不是用《记者证》作为定义
francy 2017-2-23 01:21
1、网上为“媒体”和“自媒体”之角色又起争论 这些天,李方兄写的 《当每个自媒体都想从帽子里变出兔子,已经没有记者在赶往新闻现场的路上了!》 引发的“媒体(官方媒体,News 规范区内)”和“自媒体(参见我们夫妇所建“老网虫夫妇的家庭博客”上的中英文欢迎词:欢迎光临我们夫妇网站,这里有关于全球IT及我们一家工作、生活中的很多有趣的故事。 Welcome to our family's blog,here we the media, weblog about IT and many very interesting things around the world! )”之角色争论,其中 苏少鑫兄写的二文比较冷静: 他的第一文题目是 :《新闻生产能力不足怪自媒体是个流氓逻辑》( 2017-02-21 发) 他的第二文题目是 :《李方被误解了吗?——兼答“记者去哪里了?”》( 2017-02-22 发) 李方是谁?苏少鑫是谁? 大家去找答案。 见到李方兄写的《当每个自媒体都想从帽子里变出兔子,已经没有记者在赶往新闻现场的路上了!》一文,本人在朋友圈的评论是:“当社会都把一些途听道说和评论当真相时,社会靠什么去传播真相?这也是我们媒体人应该反思的地方。”本人评价此文“作者有些冷漠。” 见到苏少鑫兄写的第一文《新闻生产能力不足怪自媒体是个流氓逻辑》时,本人在朋友圈及文后的评论是:“看后我也酸了、也想着写一篇......”,苏少鑫回复:“期待!” 2、“自媒体”源自Blog (博客,we the media) 这个问题本人有二个经历可以说说: 一是作为2002年12月8日在千龙网主持召开国内第一次 “博客研讨会”,第一批有关Blog的系统研究文著公开策划者。 二是2006年8月2日成立的“中国互联网协会政策与资源工作委员会博客研究组”发起人之一。 在西方,博客最初的名称是Weblog,由web和log两个单词组成,按字面意思就为网络日记,后来喜欢新名词的人把这个词的发音故意改了一下,读成we blog,由此,blog这个词被创造出来。而在西方传播研究中,它一直是用“we the media”作为表述“自媒体”。 3、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含义 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1911年-1980年),20世纪原创媒介理论家。主要著作有《机器新娘》(1951年)和《理解媒介》(1964年)。在《理解媒介》中,麦克卢汉多次提到媒介是我们中枢神经系统地延伸。在麦克卢汉看来,每一种新媒介产生都开创了社会生活和社会行为的新方式、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信息,媒介的诞生不仅带来新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就其本身而言,其也是一种新的信息和知识。( McLuhan says that 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 the born of medium which brings a new means and effect of communication, judging from medium itself is a kind of new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 回想一下,1964年,即53年前的现代媒介理论家麦先生都可以看穿 “the medium”媒介本质属性,当我们都在融媒体时代了,还有必要讨论“新闻”必须是“媒体”或者“自媒体”制造才“正宗”吗? 4、作者、编辑、记者身份在融媒体时代 本质上,不论李方是谁?苏少鑫是谁? 或者本人是谁?大家不一定有兴趣去找答案。因为,信息的消费者(包括:编辑、记者身份的人)首先不关注,其次,平台可信度也不是唯一、永远(《李方被误解了吗?——兼答“记者去哪里了?”》其实就是从头图做了解读或者例外反证),所以,关于某些事件表达的可信度、证伪问题,大家可以从媒体的社会责任及公众评价角度,去反思讨论的实际价值。 以本人为例: 为了证明3721“网络实名”(Keywords)不是域名(DNS)本人用了5年时间(2001-2005年)写了50万字以上Blog,包括采访外国著名互联网专家; 为了证明IPv9不是“国际标准”和公认IP地址,本人用了13年时间(2014-2017年)写了100万字以上Blog及报道,包括采访国内外著名互联网专家、被告上法庭打了10多场官司,最后工信部政策法规司出函证明本人的Blog及报道所述事实属实 ; 为了证明肖传国教授的肖氏反射孤手术是国际创新的手术,本人打了50多个小时时间向包括NIH评审专家在内的欧、美、香港专家请教,阅读了500万字以上的中英文材料,包括1988年发表在康乃尔大学兽医杂志(全球顶尖兽医专业杂志)上的动物实验模型论文,终于证实了手术的专业性水平,反击了一直以偏代全的几乎所有除了光明网以外媒体说法。 为了证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本人在参加中国兽医协会活动、参加国际粮农组织活动、参加科技部报道,凡是涉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的专家,本人一概提问,而且以自已1979年就读了分子生物学、分子育种学 (“转基因”是后面译名)第一代大学生的工作、翻译、外贸(14年)的专业知识,不断用“媒体”或者“自媒体”传播接近事实真相信息,希望得到公众和有关方面重视。 5、新闻早就不是用《记者证》作为定义 这就是本人在(网络)“媒体”17年(2001年1月至今)和在“自媒体”(1995年10月上互联网)以来自已亲身经历,它们只是告诉我自已: 在融媒体时代,新闻早就不是用《记者证》作为定义,不论追求“新闻主义”还是“娱乐至死”,如果从媒介的初心而言,社会责任才是我们民众表达的“初心”,在这里,就分不出什么是“媒体”或者“自媒体”边界,因为社会责任表达不存在需要什么身份,如果有,只是表达平台上的差异。如果要更加严谨地讲:就是传播的受众受影响的强度因为渠道不同而异而已。 沈阳 0:59 2017-2-23 写于北京家中
个人分类: 文化报道|1529 次阅读|0 个评论
作为互联网重要形态,通过自媒体出我们时代的声音
sw2015 2015-4-16 19:02
在 Web2.0 时代,网络传播成为“零门槛”的传播方式,任何网络用户都可以成为传播者。在技术层面,自媒体具有非线性传播、零门槛、低成本等优势,正是这种互联网的特性决定了用户发布的信息内容不完全受网站的控制,传统媒体对信息的筛选、以及议程设置的特权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自媒体时代,各种不同的声音来自四面八方,“主流媒体”的声音逐渐变弱,人们不再接受被一个“统一的声音”告知对或错,每一个人都在从独立获得的资讯中,对事物做出判断。自媒体有别于由专业媒体机构主导的信息传播,它是由普通大众主导的信息传播活动,由传统的“点到面”的传播,转化为“点到点”的一种对等的传播概念。同时,它也是指为个体提供信息生产、积累、共享、传播内容兼具私密性和公开性的信息传播方式。自媒体平台包括 : 博客、微博、微信、贴吧、论坛 /BBS 等网络社区。以下是笔者整理部分常见的自媒体形式: (1)http://www.cyzone.cn/contribute (2)http://www.tmtpost.com/postedit (3)http://www.leiphone.com/contribute (4)http://www.docin.com/tdcq2115 (5)http://www.doc88.com/zhongwei2015 (6)http://www.doc88.com/zwzyzx (7)http://zwzyzx.blog.hexun.com/ (8)http://blog.gxnews.com.cn/blog-865195.html (9)http://www.bokee.net/p/zwzyzx2115 (10)http://zwzyzx2115.blog.bokee.net (11)http://www.36kr.com/zwzyzx/favorites (12)http://tech2ipo.com/ (13)http://www.ikanchai.com/start/2014/12038323.html (14)http://www.guokr.com/i/0194084961/ (15)http://ask.iheima.com/?/people/zwzyzx (16)http://blog.sciencenet.cn/u/zwzyzx2014 (17)http://www.docin.com/zwzyzx (18)http://kuailiyu.cyzone.cn/contribute (19)http://www.dreamore.com/ (20)http://www.youmi.cn/ (21)http://www.zhongchou.cn/ (22)http://www.doc88.com/zwzyzx2014 (23)http://zwzyzx2014.blog.hexun.com/ (24)http://chengyong.blshe.com/blog.php (25)http://www.douban.com/people/rx2015/ (26)http://zwzyzx2115.chinavalue.net/ (27)http://blog.sciencenet.cn/u/sw2015 (28)http://blog.gxnews.com.cn/blog-865016.html (29)http://zwzyzx2114.blog.hexun.com/ (30)http://www.docin.com/sw870915 (31)http://www.docin.com/sdjs870915 (32)http://zwzyzx2014.chinavalue.net (33)http://www.bianews.com/ (34)http://www.cngulu.com/ 自媒体之所以爆发出如此大的能量和对传统媒体有如此大的威慑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传播主体的多样化、平民化和普泛化。其一,多样化。自媒体的传播主体来自各行各业,这相对于传统媒体从业人员单个行业的知晓能力来说,可以说是覆盖面更广。在一定程度上,他们对于新闻事件的综合把握可以更具体、更清楚、更切合实际,位于“尾部”的他们的专业水准并不比位于“头部”的媒体从业人员差,甚至还更有优势。在华南虎事件中,位于“尾部”的动物学、植物学专家以及非政府组织、摄像家以及图片处理专业人士等都在揭发假华南虎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或从老虎的体态出发,或从老虎周围的植被出发,利用各自专业知识,做出了详细的技术论证。其二,平民化。自媒体的传播主体来自社会底层,自媒体的传播者因此被定义为“草根阶层”。这些业余的新闻爱好者相对于传统媒体的从业人员来说体现出更强烈的无功利性,他们的参与带有更少的预设立场和偏见,他们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往往更客观、公正。其三,普泛化。自媒体最重要的作用是:它授话语权给草根阶层,给普通民众,它张扬自我、助力个性成长,铸就个体价值,体现了民意。这种普泛化的特点使“自我声音”的表达愈来愈成为一种趋势。然而伴随着自媒体主体的普泛化程度的日益提高,这条“尾巴”的力量愈来愈积聚成长。 自媒体在整个市场当中还是相对火热的,但是和火热的自媒体整体市场相比,竞争也很大,仅从科技类来看,整体自媒体的数量就达到四五百位左右,而其他类目的自媒体人亦不在少数,所以要想在这么多自媒体人当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做,内容、运营、定位这三个是做好自媒体的主要关键点。能“面面俱到”的自媒体少之又少,随着自媒体的发展,细化是必然的结果,所以,给自媒体自身的定位是非常关键的,你给自己的定位是什么,内容定位、传播定位、读者定位。
个人分类: 感受认识|171 次阅读|0 个评论
微媒体下的中国舆论文化危机
热度 2 ecoliugy 2014-10-16 16:50
网络技术的发展,再次点燃舆论之争。应警惕之 经历了尖锐的厮杀,中国高层和社会的豆蒸再次进入了意识形态、重点集中在观点和话语权的斗争。现如今的媒体环境下,无论观点正确与否,意见科学与否,似乎到底谁说出来,谁能影响更多的人才体现出政治社会文化价值。在此社会转折之际,媒体又一次在中国社会掀起巨浪,激发了文化间的仇恨与分裂。情景实在令人担忧。 纵观中国历史,社会兴盛均源自皇帝的专制,强势领导下的朝代,中国社会的活力相对更强。秦始皇、唐太宗、宋武帝、康熙均迎来了盛世。但弱与西方现代三权分离之下的民主体制相比,“文治武功 ” 的效率实在相去深远。在现有的整体之下,政府的服务性大大弱化,个人的创造力多被压制,生而为人的价值远低于人家。虽然先贤们剖头颅撒热血,从晚清争辩到现在,赛德两位先生依旧水土不服。西学爱国志士理想中,科学和民主的社会体制仍然没有建立起来。特别是在网络技术、微博及自媒大发展的时代,在此宣传管理躁动的时代,中国人竟慢慢分裂为两股势力,左右之间水火不容,终日狂骂日爹操娘,网络文化垃圾充斥,乌烟瘴气的氛围,追减突变演化,似乎要形成新时代文化舆论危机。 因言获罪,或者由于一笑篇文章引发网民谩骂这样的例子近期实在太多太多,不胜枚举。例如最近发生的《红旗文搞》和《人民日报》对专制和法制的斗嘴便是典型的案例。微博上一篇 "红旗文摘:不能用法治代替人民民主专政"的博文引发口水之战,之后人民日报回应,更是引发网名大战。红旗的文章,小弟点击链接进去读了一遍,感觉作者观点并无太多不妥。反而令人颇感疑惑的是,这是一篇好文章阿。这些网络名人到底是在骂什么?难道是雾霾引发睾丸分泌失调了吗。 正如作者之意,无论法制该是人专制,再好的体制,不执行的话有个吊用?作者想法是改善现有体制,逐渐优化,各位断章取义之人难道要推翻之自己来吗?各位媒体人,各位律师,各位经济学家,艺人,科学家,公知,城管法官,各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你们真的值得依托和信任吗?你们闷心自问,多少人真正点开过微博中链接的文章,并留心读过,又有多少人是为了维持微博热度而无良转发和评论。手指间轻轻一点的科学实证能力和尊重学着发言的素养都没有的乌合之众,又何谈依法治国? 微博因其简短、所以话语极其容易被歪曲,被选择性误传。懒惰而缺乏独立思考的网民们,也无心考据,往往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事实上,红旗文稿原文题目为《依法治国与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只是到了微博上就变为"红旗文摘:不能用法治代替人民民主专政"。这明显是微博里惯用的炒作话题。难道各位这么简单的道理都看不明白?试想红旗文摘这种小众杂志基本没有什么读者群,若不被炒作,基本上也就属于浪费纸张的文章而已。而若通过微博炒作,使观点极端化,甚至与评判毛主席、中国政策改革等这些热点争论问题挂钩,很快便会引发观点争斗,便可达到博取眼球的目的。恳求那些搞法律,搞经济或搞艺术的人,多谈点法学,艺术,有本事的话来点科学吧。请少点唧唧歪歪的下三滥评论和极端观点。 微媒体的传播特性,注定要激发众人的话语权,同时放大个人的魅力。但要清楚意识到,微博同时兼具内容短小残缺,内容不确定不真实和内容极端的特性。因此 ,信息井喷的微时代,不仅是个文化创新的时代,也是个信息压制的时代。这特别需要年轻人要有科学实证与信息甄别,串联能力,方能汲取微时代的文化营养,否则便会被一条条毫不相关的微信息割裂和瓦解,时间长了反而被微信息玩死。最终成为社会进步的畔脚石,压制社会文化进步。因此建议微博上即便很多冠名学者教授的名博的观点也不可全信,要养成实证的习惯,常阅读链接中的全文,甚至读一读研究报告。尽量减少极端微言论的影响,辨其根,识其本。不简单的以言论划分门派论别,形成独立见解。明辨之、审思之、慎行之,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来抵抗这场新左右舆论文化危机。
2007 次阅读|2 个评论
知识分子当代新活法--当年明月的成功引起的思考
ailiyakong 2014-3-10 09:58
编者按:自媒体时代的知识分子应该要敢于突破,把知识传播出去,寻找这个时代的新活法。 当年明月简介:1979年出生在武汉一个普通干部家庭,原是顺德海关公务员。以《明朝那些事儿》成名于互联网,受到读者的热捧。当年明月堪称草根讲史的集大成者,大家的认可印证了当年明月的那句话:“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网络红人原被领导认为“很一般”,成名后获重用借调北京,成名后获重用借调北京(任海关总署下属杂志《金钥匙》编辑),现为中国海关总署缉私警察。 2009年4月7日,作为全集结束本的《明朝那些事儿》第七册,已经完稿出版。 当年明月,就是写《明朝那些事儿》,图书销量近千万的那位海关公务员,一个79年出生的准80后。 由于研究的惯性,我对这类人物的家庭教育比较感兴趣。从一些媒体的公开报道, 可以大致勾勒出当年明月的家庭教育状况,可谓一种非典型的家庭教育。 记者:您是不是从小就对历史特别感兴趣呢? 当年明月:“最早接触历史应该是在我5岁时,我爸带着我去逛书店,给我买了一本《上下五千年》,后来7年的时间里我读了11遍《上下五千年》”。“上中学时,我又读了《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 记者:“这么喜欢历史,那您上学时的历史成绩一定不错吧?” 当年明月:“呵呵,没有。因为我的看法常常和历史老师的不一样。” 人物周刊:写作手法可以现学现卖,但历史观不能短期内形成。你何时开始接触历史? 当年明月:5岁吧。有一次父亲带我去逛书店,我执意要买一套《上下五千年》。当时一套书的价钱是五块六,我爸当时一个月工资才30元。买书时爸爸还专门问我喜不喜欢历史?说实在的,我当时根本不知道历史是什么。但父亲还是给我买了这本书。 “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算是比较懒的人,他们并不对我抱什么希望,只希望能够平平安安地活着。父母去上班,把我关在屋里,没事可做,只有读书。” 上初中时,石悦开始读《二十四史》。看不懂,就先从《古文观止》开始看。此后,他系统地读史,每天两小时,13年的时间,炼成了今天的当年明月。 高考时他考了一所普通大学。这所大学普通得让明月不好意思提及。 毕业后,明月考上了海关的公务员,第一月的工资6000元。这意味着他可以毫无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爱好之中。 从5岁开始,一直到26岁,长达20年的时间,全部投入到历史的阅读中去, 我想就是一块石头,也有开窍的那一天。更何况我在前面已经提到,内隐学习属于厚积薄发的学习, 爆发出来的能量是惊人的。 大多数人从智商上来说都是差不多的。但是,大批聪明人只是把自己的时间消耗在应试上,没法集中精力在自己的爱好上。而当年明月,可以把精力集中在一点,从一点突破。 所谓十年磨一剑,水滴石穿,即使资质平平,在这种长时间、用心专一的努力下,也会大大超过智商更高的人。在这个意义上,所谓天才,就是持久的专注。 一种非典型的家庭教育方式,造就了当年明月的成功。 补充: 石悦(当年明月的本名)讲的两个小故事。初中时,有天晚上熄灯后,他出去洗脸,回来的时候大门已被锁上。按照常理,他需要做的是抬手敲门,但他没有,他一直等着,等了三个小时。大学时,他去洗衣服,把洗衣粉倒在盆里,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于是,问旁边的人。后者吃惊地看着他,良久,暴发出一句:“用手搓啊。”这就是生活中的石悦,堪称“大仙”。而他“仙人仙事”还远远不止这些。 石悦对历史的阅读从未停止过。阅读方面,他看什么书都有一个准则,那就是:前进。石悦的心里,一套属于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已形成。 1996年,石悦参加高考。按理,一个从小读史并有所悟的年轻人,报考历史系是顺理成章的事,而他却报了法律系。原因是“学历史今后不好找工作。”在高考前的两个月,他开始逃学,自己躲在家里看电视剧。他和父亲“打游击”,父亲在家,他背着书包去上学,等父亲去上班,他又潜回了家里。 他似乎是个没有远大理想的人。大学是无论如何也要上的,那就随便考一个吧。复习得不咋样,所以他随便考了个大学,在专业的选择上,完全是父亲作的主,“只要不让去读航天系就行了,我数学太滥。”他坦承自己是个很容易将就的人,所以时至今日他也无法理解那些在他面前说要像他学习,要做到家喻户晓,畅销多少册的人。“这一二十年没什么想法,一直是跟着感觉走,没有远大目标。”他说。 大学学的是法律,但他在大学期间看得最多的是《量子物理》和《精神病学》。当然,对历史的阅读也从未停止。
188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百度百家上线 首创互联网模式自媒体生态链
yonglishi 2013-12-26 10:38
百度百家上线 首创互联网模式自媒体生态链 2013-12-25 13:35   来源: 光明网   我有话说   12月24日,百度旗下自媒体平台百度百家(baijia.baidu.com)正式上线,下一步将会登陆百度新闻移动客户端,前段时间各界关于百度百家的猜想终于尘埃落定。   此次百度百家全新亮相,以百度新闻为平台入口,用互联网模式首次建立完整自媒体生态链,借助成熟的广告体系和用户资源,在保障写作者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原创内容。 (百度百家 baijia.baidu.com)   邀请制精选网络“最强音”   众所周知,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有“平等”的话语权,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自媒体,可以分享观点、表明态度、发帖子、“晒”信息……。自媒体信息过载,鱼龙混杂,无论平台如何花样翻新,终难改善“浮躁有余,底蕴不足”的弊病。   与主流自媒体依靠庞大的在线用户数量来营造平台活跃度不同的是,百度百家通过邀请制建立优质内容供应链。   凭借搜索大数据挖掘整合优势,百度百家可以针对互联网用户对内容的需求,从行业影响力、稿件风格、粉丝人群多个标准进行考量,对众多活跃在互联网的自媒体写作者进行定向邀请,以此来塑造行业权威和影响力。百度百家宁缺毋滥的自媒体邀请制,在众多自媒体平台中显得卓尔不群。   广告收益100%归内容创作者   作为自媒体写作者,网络影响力和经济收入是成正比的。如何通过内容创作获得最大收益是每一个自媒体人关心的问题。但目前自媒体人在实现影响力收益最大化方面都处于被动和弱势地位。   而百度百家背后是百度新闻超级流量导入平台,具备最大的流量入口和分发出口。百度百家明确表示,自媒体平台广告“分产到户”,配送精准广告,广告品质参照门户标准,广告产生的收入100%返还作者。借助百度成熟的联盟广告分成体系和庞大的广告客户资源,百度百家自媒体写作者的广告收益将实现“颗粒归仓”。   在百度百家高屋建瓴的品牌号召力下,每一个自媒体人都可以实现个人影响力从个体小圈向平台大圈的延展。个人品牌影响力提升带来的商业价值,是百度百家为自媒体人带的另一个不可小觑的额外回报。   强调原创产出更多优质内容   从BBS到博客、微博、微信,复制粘贴充斥着不同类型的自媒体平台,甚至为了出位,个别自媒体依靠下三路黄色内容、耸人听闻的标题、八卦小道消息来吸引围观,热闹过后,并无价值内容留存。   纵观自媒体平台的起起落落,我们看到:成也内容,败也内容。百度百家从上线之初就强调原创,要求写作者在自媒体平台上发表原创稿件。同时,为了保持稿件内容的强烈个性和观点鲜明,百度百家编辑不会改动写作者通过cms自行发布的文章内容。可以想象,当众多保持着敏锐互联网思维的牛人的思想和观点汇聚到百度百家,奉献给用户的将是一场充满思辨和对决的头脑风暴。   自媒体时代,相同兴趣爱好的人群聚集成不同的交互群体,圈子是信息共享和沟通重要渠道。百度百家搭建的资源平台上,自媒体人能够以个性化的内容和读者产生“化学反应”,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立足百度内外资源优势,百度百家通过上游优质作者整合,中间平台模式创新,下游用户内容满足,从根本上颠覆了人们基于博客、微博、论坛、圈子等形式的自媒体认知。   百度百家作为百度新闻原创栏目,借助百度大数据和自然语音理解技术等用户个性化新闻推荐独创功能,用互联网模式首次建立完整的自媒体生态链,在内容和广告的良性交互转换下,实现了作者、读者、传播者之间的无缝对接。
1475 次阅读|0 个评论
各大科技公司跟进自媒体平台:大V们的自媒体
热度 1 stefanzan 2013-12-16 08:55
我一般上下班(严格来说是去实验室)的电车上,都会用手机app看新闻。某然一天,发现网易新闻多了个订阅功能,仔细研究一下,发现还蛮好用的。因为我一般会看科技类的新媒体的新闻资讯,之前是在浏览器打开看,现在有了这个工具,只要把自己感兴趣的新闻站点都订阅一下,每天直接打开一个一个刷新看过去。(这里不是软文推广,重点在后面。) 也许算我老土,现在才发现。后来网上一搜,这个是今年年初就已经被炒得很火得一个概念:自媒体。其实来说,在博客时代,就已经有自媒体这个概念。如果真的要追溯到本源,那么在2003年,国外那个谁就提出了“we media”。 关于自媒体的介绍以及一些相关信息可以参考: 自媒体相关介绍 。 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相似性: 自媒体本质上是“自出版”的表现形式。举个例子:第一代「自媒体」,应该是随着Web 2.0的兴起而出现的「博客」:在各大博客网站注册自己的账号,将原创文章在网络上发布,读者(网民)通过直接点击或者搜索的方式到达博客上的文章、图片乃至视频等等内容,这就完成了传统意义上的“出版”闭环。从这一点上看是很相似的。 自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优势在于: 传播渠道。借着科技的洗礼,以往媒体机构由上至下传播新闻给受众的“广播”(broadcast)式,己经开始演变为传者与受众随时改变角色的点对点(Peer to Peer)传播模式,也就是“互播”。 新闻媒介: * 新闻媒介1. 0为传统媒体或旧媒体(Old media), * 新闻媒介2. 0为新媒体或者叫跨媒体(New media), * 新闻媒介3. 0就是以博客为趋势的“自媒体”(We media)。2002年3月吉尔莫将他的“新闻媒介3. 0”进一步称为“新闻业的下一波”(Journalism's Next Wave)。 现有平台: * 360自媒体 * 腾讯 * 百度 * 网易 * 新浪专栏 * 搜狐自媒体 * xx自媒体联盟 草根vs大v: 如今各大巨头跟进自媒体,都做起了自媒体平台。巨头们各自做起了自媒体平台,这个对自媒体(无论是大V,还是草根)都是好事。但是真正受益于的还是那些有一定影响力的大v们。草根自媒体要想有所突破还是很难,用户在众多的自媒体们中挑选的时候,这个列表就如同搜索引擎的排序结果,这个序是有很大的影响的。而草根要想排到前面,一般也就不是草根了。 前两天百度推出的百度百家,也许会利用自身的搜索优势,希望能对草根自媒体平衡一下。
个人分类: 自媒体|3422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9: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