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高端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高端

相关日志

帝都还需要多少“高端人才”?
热度 1 zhgzhang 2015-9-13 07:10
“非帝都功能疏散”,减缓人口增长,刻不容缓。但还是留了一个很大的口子,就是所谓“高端人才”。“高端人才”入帝都没有限制。 帝都已经集中了全国各地的高端人才,还嫌不够?都集中在帝都,还让别的地方发展不?促进人才流动,不是都往帝都流动! 拿科研人才来说,如果多数高校、院所都疏散了,还需要这些人逆向而来吗?高技术企业更不是“ 帝 都功能”。 文科人才?资讯工具的发达,更无必要集中在一个城市。 官僚吗?这也许才是他们的真意。但是,历朝历代都有所谓“告老还乡”的传统。临时来工作没问题,有必要移民到帝都吗?甚至应该制定一个制度:官员必须 “告老还乡”,打回老家去。李鸿章、曾国藩、江XX,都是很好的榜样。一方面减少他们退休干政,另一方面也减少帝都拥挤不堪的住宅、环境和交通压力。
1870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剧情/爱情][神奇][高清1280版HD-MKV/1.92GB][国语中英双字]
lcj2212916 2014-3-14 19:28
片名: 神奇 导演: 胡雪桦 编剧: 曾谨昌 / 胡雪桦 / 李海蜀 / 秦溱 / 黄斯丝 主演: 黄晓明 / 郭采洁 / 金雅中 / 冯德伦 / 埃里克·马比斯 / 陈建州 / 黄奕 / 卡梅隆·安东尼 / 德怀特·霍华德 / 斯科蒂·皮蓬 / 易建联 / 王治郅 类型: 剧情 / 爱情 / 运动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英语 上映日期: 2013-09-30(中国大陆) 片长: 110分钟 又名: Amazing 剧情简介   冰山(黄晓明 饰)是一位游戏软件开发的高手,生活中酷爱篮球。胡椒(冯德伦 饰)与小黑(陈建州 饰)都是冰山开发团队的同事,也都是篮球的狂热爱好者。新的公司CEO上任,并带来一个好消息:公司即将全力开发一款高端篮球游戏——“神奇”。但是原来的开发团队中只有冰山一人可以继续留下来,原有的团队必须解散。   面临好友被辞退,冰山也不想继续留下来,可是与胡椒、小黑共同创业的原始资金却远远不够。而原公司开出的成功开发“神奇”后的奖金却是相当诱人。于是冰山决心为公司开发“神奇”。   当“神奇”即将要对外发布之际,冰山却发现目前的“神奇”仍然存在漏洞,会对玩家造成神经损害。因此,他坚决反对“神奇”如期发布,并与CEO产生巨大的分歧。此时,女友伊琳(金雅中 饰)与CEO之间的暧昧关系也被他发现。一时间,情感、事业、生活的种种矛盾困扰着他。   CEO仍然一意孤行如期发布“神奇”。冰山也决计通过各种手段拆开谎言,与商业利益的追逐者展开一场高智力、高科技的决斗……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59906907
117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爱情] [神奇][高清1280版HD-RMVB][2013黄晓明、郭采洁、冯德伦
lcj2212916 2014-3-2 11:27
片名: 神奇 导演: 胡雪桦 编剧: 曾谨昌 / 胡雪桦 / 李海蜀 / 秦溱 / 黄斯丝 主演: 黄晓明 / 郭采洁 / 金雅中 / 冯德伦 / 埃里克·马比斯 / 陈建州 / 黄奕 / 卡梅隆·安东尼 / 德怀特·霍华德 / 斯科蒂·皮蓬 / 易建联 / 王治郅 类型: 剧情 / 爱情 / 运动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英语 上映日期: 2013-09-30(中国大陆) 片长: 110分钟 又名: Amazing 剧情简介   冰山(黄晓明 饰)是一位游戏软件开发的高手,生活中酷爱篮球。胡椒(冯德伦 饰)与小黑(陈建州 饰)都是冰山开发团队的同事,也都是篮球的狂热爱好者。新的公司CEO上任,并带来一个好消息:公司即将全力开发一款高端篮球游戏——“神奇”。但是原来的开发团队中只有冰山一人可以继续留下来,原有的团队必须解散。   面临好友被辞退,冰山也不想继续留下来,可是与胡椒、小黑共同创业的原始资金却远远不够。而原公司开出的成功开发“神奇”后的奖金却是相当诱人。于是冰山决心为公司开发“神奇”。   当“神奇”即将要对外发布之际,冰山却发现目前的“神奇”仍然存在漏洞,会对玩家造成神经损害。因此,他坚决反对“神奇”如期发布,并与CEO产生巨大的分歧。此时,女友伊琳(金雅中 饰)与CEO之间的暧昧关系也被他发现。一时间,情感、事业、生活的种种矛盾困扰着他。   CEO仍然一意孤行如期发布“神奇”。冰山也决计通过各种手段拆开谎言,与商业利益的追逐者展开一场高智力、高科技的决斗……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58974288
1345 次阅读|0 个评论
给有志于土地流转的资本的建议
jiangming800403 2013-11-11 12:04
一、占领高端小众市场,比如有机食品、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二、建立自己的品牌和渠道,从而将大多数小农从竞争中排挤出去,这两点比较容易做到,因为小农一般没有足够的资本和途径进入上述领域;三、不要恋战,当市场竞争加剧时候见好就收,因为市场空间总都是有限的,想垄断市场总是不可能的,除非用非常手段。
个人分类: 农业、食品与农村发展|216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两文摘录“机器翻译3.0”和“与世界图情高端保持同步”
zhengxuejun 2012-12-10 14:51
[转载]两文摘录“机器翻译3.0”和“与世界图情高端保持同步”
机器翻译进入3.0时代 微软的“宇宙翻译器”:它不仅能在演讲现场完成同声传译工作,还能顺畅地将演讲在声音和文本间相互转换。 (来源: http://www.bundpic.com/2012/12/20298.shtml ) 微软亚洲研究院自然语言计算组首席研究员周明博士说,机器翻译的基本方法主要经历了由规则翻译到统计翻译的颠覆性变化。 基于规则的翻译方法“先天不足”之处是,因为它的语法规则完全由语言学家所确定,因此翻译的效果比较生硬,无法顾及词汇和语法的细微变化,而且编写和维护的代价很大,不能实现顺畅的扩展。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上世纪90年代初期诞生了基于语料库的统计机器翻译方法。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最开始是基于实例的翻译。”周明举例说。随着这一思路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大家越来越关注基于统计的翻译。统计翻译的前提也是把大规模的语料搜集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 双语对照 的数据库,然后再建立翻译模型和语言模型。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 双语对照 的句子是非常稀少的。”周明说,正是得益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统计翻译获得了强劲的前进动力。例如,许多 双语对照 的网页、手册,形形色色的翻译论坛,提供中外文专有名词对照的出版物电子版,以及网友对于译法的讨论等等,均是巨大的 双语资源 。如何通过互联网挖掘手段将这些翻译知识搜集、利用起来,成了主要的问题。计算能力、存储能力的重要性也随之凸显。 周明告诉记者,微软亚洲研究院从2004年起就开始倡导DDR(Deployment Driven Research),即 以实践为驱动 的研究。换句话说,一旦产生一些研究成果,就要快速地放到网上跟用户互动,以得到用户的反馈,从而使系统越来越好。微软的 必应搜索引擎 、必应词典以及必应翻译等都是基于这一方式来扩展的。其前提是一定要有互联网,一定要有大规模实施云计算的能力。 周明认为,从这个角度来说,基于规则翻译的时代可以称之为机器翻译的1.0时代,统计翻译基于互联网发展的初期是2.0时代,现在则是进入了3.0时代。 “3.0时代的特点就是将 用户的互动 融合到开发者的开发过程中,这是最重要的特色。”周明说。 (摘自: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2/12/266774.shtm?id=266774 ) 与世界图情高端保持同步 江苏省委党校图书馆丁小文研究馆员有四篇论文入选国际图联大会 “Knowledge Society Digital Librarians Blogg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入选2006年汉城IFLA大会上海会前会。论文基于知识社会背景下面临逐渐增多的 博客 信息的挑战,论述了数字图书馆如何挖掘 博客 中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分析、筛选、整理为用户所用,并着重指出了 博客 信息开发利用的策略; 丁小文的许多论文侧重于时代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有一定的代表性、趋势性和超前性。就论文入选IFLA大会而言,论文基于国际视野,对互联网中信息流向规律、信息甄别方法、信息整合 链接 方式有着独特的见解与分析,这对于各种环境下的各类信息的利用与服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图书馆2.0信息整合服务——Blog互动链接与RSS链接服务》是我国关于图书馆2.0较早专著之一,丁小文重新审读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的图书馆学五定律内容,尤其是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A Library Growing Organism)这个观点,结合Web2.0的影响下数字图书馆、网络化的发展趋势,重点提出了自己对于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本质认识观后,强调图书馆员的 本质职业取向就是中介,也即链接、链接、再链接 。未来图书馆,包括数字图书馆将是一个只负责 专业链接 的工作实体,数字图书馆的工作实质就是信息转换过程中的一个中介角色。丁小文提出,数字图书馆员 链接指引的“用户化”定位 ,必须通过具体的“链接馆员”或“指引馆员”的工作环境架构来进行,“用户化理念”的提出,一切是为用户而考虑的,而不是为现行图书馆已有的业务模式单方面变革而提出的。 这方面论文还有《中国数字图书馆员 链接指引的“用户化”创新研究 》、《图书馆2.0向图书馆3.0发展变迁:图书馆数字化个人信息空间扩展开放价值呈现》等,意在探讨图书馆2.0向图书馆3.0发展变迁中的理念转变内容,最大化体现图书馆信息服务所具有的本质竞争,补充、修正传统图书馆学的观念和内容。 总之,数字图书馆现已成为互联网信息传播共享的重要形式,图书馆的工作理念和工作路径同互联网愈来愈紧密, 互联共享 必定是未来数字图书馆发展的明天,现在,每一届IFLA大会已有越来越多的论文侧重于时代发展的理念与实践探索,许多论文也自然具有时代的代表性、趋势性和超前性。在Web2.0、lib2.0、博客、微博等服务形式日益扩展的今天,图书馆人要关注、思考、研究的是具有实效定位与时代发展同步的专业学术理论,以指导图书馆的实践工作。尤其是当云计算将成为图书馆信息服务方式重大变革的“催化剂”时,对图书馆而言,应用云计算来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与生存空间,应当是当代信息网络环境下的一种主动的选择,更是未来数字图书馆员的一种职业取向。 (摘自: http://www.chinalibs.net/ArtInfo.aspx?titleid=273030 ) 计算机何为:模型,连接,不寻常地交互利用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49420do=blogid=640946
1942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产手机的困境:从低端到高端
热度 1 pinjianlu 2012-11-13 10:15
据调查,国产手机在3000元以上高端手机的市场份额几乎为零。国产手机很难冲击高端,现在华为手机正在向高端看齐,还要和三星、苹果、HTC去竞争,但华为手机还是无法卖到3000元以上。 为什么?因为一开始你就把自己定位到了中低端,甚至是低端,后来就很难给人一种高端的感觉,就算你做到了高端,在人们的心目中,你就始终只能是一个“便宜货”。 诺基亚就是先有的高端,尤其是诺基亚旗下的Vertu手机,给人一种奢华的感觉,然后再做500以内的低端市场,结果就是从上往下席卷中低端市场。而国产手机反其道而行之,就很难、很难了。 其实国产商品不论是手机、平板,甚至是汽车,都是一样的,从一开始就没有想打造精品的想法,粗制滥造、不严格要求,导致了最终只能在低端的命运。 参考资料: 从华为智能手机看国产手机现状:三碗不过冈,三千不出头: http://forum.eet-cn.com/FORUM_POST_1000039391_1200244308_0.HTM?click_from=8800099613,8730103754,2012-11-13,EECOL,FORUM_ALERTjumpto=view_welcomead_forum_1352771062549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3044 次阅读|2 个评论
学术制高点
热度 22 孙学军 2012-10-17 13:24
写完《气体医学杂志》的最近情况介绍,突然想起和一个老师讨论学术制高 点的话题,根据这位前辈老师的观点和自己的理解记录如下。 放眼世界科学研究发展的历程,提高国际学术地位,建立国际学术威望十分重要。从根本上,学术贡献大小永远是学术制高点内涵,但从战术上看,国际学术社会中,有许多涉及到学术影响力的关键活动,是那些学术大师们必须十分重视的内容。在这些具有战术意义的活动中,尤其以专著、会议、学会和杂志最为重要。 见有老师在留言中说,“在中国,学术专著是牛人的门客为牛人写的,学术会议是赚钱和赚名的,学术组织是社交场所,学术期刊是让作者受气的。”我首先说,象如上这些情况,也许可以给某些学者带来一些虚名,但缺乏学术贡献的虚假活动,最终会被学术同行识破并抛弃,最终并不能达到目的,根本谈不上是真正的学术,最多是“类学术”。 第一、专著 学者历来大都重视著书立说,似乎现在的学术更注重学术论文,其实著书立说永远是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能写出专著和科普著作,本身也是学术贡献的重要体现,往往也能大大提高作者的学术影响周期。撰写学术专著是一个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学术活动,在学术发展历史上,许多重要的发现并不是通过学术论文形式,而上以学术专著,甚至是科普著作的形式发布的。例如《进化论》和《时间简史》这样的科普名著,不仅是给作者建立了巨大的学术声誉,而且给作者带来某一个领域的重要影响力。因此,要希望自己的学术影响足够强,就应该积极写专著和科普著作。 二、学术会议 召集国际学术会议自然说明主办者在某一领域的地位和影响。所以要建立学术影响力,应积极争取组织学术会议,特别是国际学术会议。重要的是学术会议不能搞成过场和形式主义,更不能变成小团体和敛财的工具,一定要有学术内涵,给参与会议的人提供“高手过招”的机会,否则反而有可能会影响学术声誉。学术会议的规模不一定要大,范围不一定广,最关键的是要把真正对某些学术问题感兴趣的国际顶级高手汇集起来。让大家能坐在一起探讨问题,让大家能提出一些设想,通过会议上的思想交流,对解决一些科学问题有足够的帮助和推动作用,这才是会议的根本任务。这样的学术会议不仅要求组织者的学术水平,也要组织者在国际学术领域的号召力和影响。 三、学术组织 学术会议是一种短期学术交流模式,那么学术组织就是在学术会议基础上逐渐建立的长期交流模式。和学术会议类似,组织结构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国际这一领域的学者能组织到一起,并具有开放的模式,例如规定每年有新成员的加入,随时发布学术进展消息等。 四、 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是学者奠定学术影响力的长效途径,要想在国际上建立强大的学术影响力,必须要大力发展出一流国际学术期刊。在国家层面,在当今学术期刊大发展的年代,一定要抓好时机,建立真正可以吸引国际高质量稿件的学术期刊,这是每个领域建立学术地位的长期战略问题。管理层和许多学者并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具体表现就是在学术期刊方面的投入和具体动作不够,总认为学术期刊是超级学者或编辑的工作,没有认识到,学术期刊更是许多普通学者自己份内的工作和任务。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1839 次阅读|22 个评论
[转载]高端装备制造锁定五领域
sunapple 2012-9-16 00:56
中国工业报:《规划》提出,力争通过10年的努力,形成完整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体系,基本掌握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关键核心技术,产业竞争力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这为高端装备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那么,在未来五年中,高端装备发展的阶段性目标有哪些? 张相木: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到2015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产业规模跃上新台阶。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超过6万亿元,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提高到15%,工业增加值率达到28%,国际市场份额大幅度增加。 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初步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高端装备技术创新体系,骨干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超过5%,形成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产品和知名品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科技领军人才。 基础配套能力显著增强。高端装备所需的关键配套系统与设备、关键零部件与基础件制造能力显著提高,其性能和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智能技术及核心装置得到普遍推广应用,高端装备重点产业智能化率超过30%。 产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集团和一大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专、精、特、新”专业化生产企业,建成若干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高端装备制造集聚区,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 力争到2020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销售收入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提高到25%,工业增加值率较“十二五”末提高2个百分点,将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中国工业报:《规划》明确,将从五个方面加快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包括: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和智能制造装备。其中,每个领域发展的重点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张相木:我们将选择最有基础和条件的重点方向作为突破口,集中力量重点推进,促进重点领域率先发展。 例如,在航空装备方面,要以市场应用为先导,以重点产品研制为主线,重点加快大型客机、支线飞机、通用飞机和航空配套装备的发展,建立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航空产业体系。 在卫星及应用领域,要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相结合,以建立我国安全可靠、长期连续稳定运行的空间基础设施及其应用服务体系为核心,加强航天运输系统、应用卫星系统、地面与应用天地一体化系统建设,推进临近空间资源开发,形成航天器制造、发射服务、应用设备制造和卫星运营服务构成的完整产业链。 在轨道交通装备领域,要大力发展“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适用、节能环保”的轨道交通装备及其关键系统,提升关键系统及装备研制能力,满足国内市场需要并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在海洋工程装备领域,要重点突破3000米深水装备的关键技术,大力发展以海洋油气为代表的海洋矿产资源开发装备,全面推进以海洋风能工程装备为代表的海洋可再生能源装备、以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装备为代表的海洋化学资源开发装备的产业化等。 在智能制造装备领域,要重点突破关键智能技术、核心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开发智能基础制造装备和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装备,大力推进示范应用,催生新的产业,提高制造过程的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水平,加快推进信息化综合集成和协同应用,促进“两化”融合条件下的产业发展模式创新。 中国工业报:目前来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和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等,对装备制造业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并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可以说,未来5~10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将迎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否会带动相关领域及区域经济的发展? 张相木:“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以推进高端装备规模化发展为目标,针对国民经济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组织实施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开发一批高端装备产品并产业化,实现产业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 具体包括:支线飞机和通用航空产业化工程,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及关键部件创新发展工程,深海工程装备发展工程,智能制造装备创新发展工程等。 与此同时,按照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我国将立足装备制造业现有基础,充分考虑区域比较优势,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相对集中发展,形成区域发展新格局。 我们将引导区域高端制造业相对集中发展。积极推进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优势区域率先发展,培育一批具有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世界级企业;促进中西部特色化发展,建设高端装备制造特色产业链;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以信息化、智能化、集成化为突破口,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装备制造研发基地。 同时,加强高端装备制造业示范基地建设。创建一批以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以高端装备产业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培育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链协作配套体系,提高区域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引导区域高端装备制造业协调发展。(记者 司建楠)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196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Linux C++高端开发技术
热度 1 manmi 2012-8-21 15:52
Linux C++ 培训(现场及远程班) 昆山轩辕高端 IT 培训 ,Linux C++ 全科班课程,专注 Linux/UNIX 服务器端软件开发(后台开发),培养企业所需的专业 Linux/UNIX C++ 软件工程师。 课程涉及 UNIX/Linux 服务器端软件开发的各个方面: Linux/UNIX 、 C++ 、 Boost 、 ACE 、 Oracle /MySQL 、企业级的实战项目等。 上课方式 现场班:全日制脱产学习、历时 4 个月,每月开班。 远程班:远程视频学习,学习时间自定 , 随时开课。 课程模块 Linux C++ 全科班课程由以下模块组成: Module01 - Linux 系统基础 由于本系列课程基于 Linux (或 UNIX ),熟悉 Linux 操作系统是必要的前提。 该模块的课程包含以下方面的内容: 常用 Unix/Linux 命令 熟悉文件管理、文本处理、进程管理、网络、系统管理等各个方面大约 100 个常用的命令。 深入了解 bash 了解 Linux 默认 shell: bash 的语法、命令执行、 I/O 重定向、任务控制等。 正则表达式基础 由于 UNIX/Linux 中很多强大的文本处理命令如: grep 、 awk 、 sed ,还有 vi 编辑器等工具配合正则表达式将产生强大的威力,所以熟悉正则表达式语法是十分必要的。 find 、 grep 、 sed 、 awk 四个强大的 UNIX 工具,特别是 sed 、 awk 在文本处理方面的能力非常强大,在 Linux 下工作应该掌握这几个命令。 Module02 - Linux 开发环境 不同系统平台下的开发工具、开发环境各有不同。该模块课程关注的是 Linux C++/C 开发所必需的一系列工具: vi(vim) 文本编辑器 一个 UNIX 世界标准的文本编辑器,简约而强大,不论作为开发人员还是系统管理员,熟练使用 vi 是一项基本的、且不可或缺的技能。 gcc/g++ C/C++ 编译器 通过具体的示例讲解使用 gcc/g++ 编译单个、多个文件、共享库、静态库等。 gdb 调试器 通过具体的示例来熟悉通过 gdb 来调试 C/C++ 应用程序、修正应用程序运行期的错误。 make 和 makefile 学习编写 makefile ,使用 make 来构建一个完整的项目。 CVS - 版本控制 运用 CVS 来进行代码的版本控制。 Eclipse CDT 一个非常强大的 C/C++ IDE ,强大的文本编辑器、与 GCC 工具链的无缝结合、方便的 gdb 前端、集成 CVS/Subversion 等版本控制等,提供众多的便利,大大减轻开发者的负担。 Module03 - C++ 编程语言 深入讲解 C++ 编程语言的各个方面,即完整的 C++ 语法讲解: 语言基础 详细介绍变量、表达式、语句、指针、数组、流程控制、函数、文件组织等。 抽象机制 - 面向对象编程 深入讲解 C++ 的抽象机制,封装(类)、继承、多态;操作符重载、函数对象、异常处理等。 模板 - 泛型编程 详细介绍 C++ 的模板机制,类模板、函数模板、模板特化等方面的内容。 Module04 - C++ 标准库 完整地讲解 STL 各大组件:容器、算法、函数对象、容器适配器、迭代器、迭代器适配器等;另外还包括 string 、 I/O stream ;为了更好地了解 STL 容器的特性、排序算法,额外安排:数据结构简介和常用排序算法简介 2 个部分的内容。 常用数据结构简介 介绍动态数组、 linked-list 、 binary search tree 、 rb-tree 、 hash table 、 stack 、 queue 、 heap 等常用的数据结构。 STL 容器详细介绍 vector 、 list 、 deque 、 stack 、 queue 、 priority_queue 、 map 、 set 等容器的特性和用法。 常见排序算法介绍 简要介绍各种常见排序算法的原理,及其实现。 STL 算法和预定义函数对象 标准库提供了多达 60 多个算法函数,涉及排序、搜索、排列组合等多个方面,其中多数算法会使用如 greater 、 less 、 binder2nd 等函数对象,该单元的课程详细介绍了上述算法的使用和相关函数对象的具体作用。 迭代器 STL 容器和算法高度解耦,而算法之所以能方便的作用于 STL 容器,维系二者的就是迭代器。 在这个单元的课程中讲介绍 C++ 迭代器的类别、各类迭代器适配器的用法。 string - 字符串 相对于 C 风格的字符串处理, C++ 提供了更安全和方便的字符串类型 string ,给 class 提供类众多的方法确保针对字符串处理的安全、便捷性。该单元的课程讲完整地介绍 string 的使用。 I/O stream C++ 标准库提供的一个强大的 I/O 流框架。本单元详细介绍标准输入 / 输出、文件输入 / 输出、字符串输入 / 输出流的运用,利用操控符来控制输入 / 输出的格式。 数值 介绍 C++ 数值运算的算法,如 valarray 、 4 组数值算法函数、随机数等方面的内容。 Module05 - C++ Boost Boost 是由 C++ 标准委员会成员发起、众多 C++ 业界高人参与设计并实现的一个涉及面广、质量高且业已广泛使用的 C++ 标准后备库,其中 TR1 已经被纳入 C++0x 标准库。不论从风格和内容组织上讲,都可以认为 Boost 项目是 C++ 标准库的延伸。截止到 boost 1.43 版本, boost 项目拥有大约 100 个用途广泛的实用库。这部分课程将介绍服务器端开发所需要的几个组件: 容器与数据结构 介绍 boost.any, boost.tuple, boost.array, boost.unordered( 基于 hash table ,即 hash_map 和 hash_set) 等组件。 字符串算法和文字处理 介绍 boost.lexical_cast, boost.format, boost.string_algo 等组件。 正则表达式 正则表达式语法( perl 正则表达式语法)的讲解, boost.regex 库的使用。 智能指针 详细介绍 shared_ptr 、 scoped_ptr 、 weak_ptr 等智能指针的使用。 函数对象相关 详细介绍 boost.bind, boost.mem_fn, boost.function, boost.ref, boost.lambda 等组件。 序列化 通过实例熟悉 boost.serialization 库的用法。 日期与时间 boost.date_time 库的详细介绍。 多线程 作为服务器端开发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多线程支持, boost 提供了一个跨平台的线程库: boost.thread 。 本单元的课程详细介绍 boost.thread 。 网络编程 boost.asio 库,通过对各类操作系统原生的 socket API 以及事件多路分离、异步 I/O API 的封装,构成了一个性能优秀、便于编程的网络编程框架,使复杂的网络编程任务变得简单、安全、并且高效。 本单元的课程通过一系列的示例来展示:通过 asio 来构建 TCP 同步 / 异步服务器和客户端、 UDP 同步 / 异步服务器和客户端应用,从而熟悉 asio 的接口和编程套路。 Module06 - C++ ACE ACE 是一个被广泛使用、设计优雅、高性能的 C++ 通信框架(不仅仅是通信框架),其设计及实现被众多开源框架所借鉴。是构建稳定、高性能、高吞吐量、跨平台的服务器端程序的优秀框架。本模块的课程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ACE 基础网络 I/O 相关对象 详细介绍 ACE_SOCK 、 ACE_SOCK_Acceptor 、 ACE_SOCK_Connector 、 ACE_INET_Addr 等 class 的使用。 Reactor 框架 ACE Reactor 框架简化事件驱动程序的开发,而事件驱动是很多网络化应用的基本特征,这些应用常见的事件源包括 I/O 事件、 Posix 信号或 Windows 句柄激发以及定时器到期等。 本单元介绍 ACE_Event_Handler 、 Timer 、 ACE_Reactor 等类的使用,并使用该框架构建一个简易的多人聊天室应用。 Task 框架 ACE Task 框架提供了强大而可扩展的面向对象并发能力,如在基于对象的上下文 (context) 中派生线程,以及在执行不同线程中的对象之间传递消息和对消息进行排队。 Acceptor-Connector 框架 ACE Acceptor-Connector 框架实现了 Acceptor-Connector 模式,这种模式通过解除: 1 ,网络化应用中相互协作的对等服务的连接和初始化所需的活动、 2 ,以及它们一旦连接和初始化后所执行的处理的耦合,增强了软件复用和可扩展性。 Proactor 框架 Proactor 框架引入异步 I/O 机制,既保留了 Reactor 框架的事件多路分离,避免多线程的开销,同时还缓和了反应式的同步 I/O 的瓶颈效应。 Module07 - 数据库开发 数据库作为服务器端应用数据持久化的最重要的部件,在服务器端应用开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模块主要针对 Oracle 10g 和 MySQL 5.1 两种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本模块包含以下内容: SQL 语言 详细介绍 DML 、 DDL 语句的语法和使用。 Oracle PL/SQL 全面介绍 Oracle PL/SQL 语法,以及使用 PL/SQL 编写存储过程、函数、触发器。 MySQL 存储过程 编写 MySQL 存储过程、函数、触发器。 C++ OTL OTL : Oracle 、 ODBC and DB2-CLI Template Library 。通过 OTL ,可以方便、高效的与各类主流的关系型数据库如 DB2 、 Oracle 、 Infomix 、 Sybase 、 MySQL 等通信。 Module08 - 项目实战 项目实战可选以下项目之一: 项目 1 : X-Messenger Servers IM (即时通信)服务器群,类似于 MSN 、 QQ 等 IM 的服务器。可以基于 Boost.asio 或 ACE 实现。 项目 2 : X-Messenger Client IM (即时通信)客户端软件,类似于 MSN 、 QQ 等 IM 的工具。实现 Contacts 管理、 P2P 文件传输、 P2P 一对一文本聊天、群聊等现代 IM 客户端功能,可以基于 Boost.asio 或 ACE 实现。 项目 3 : X-Crawler 一个网络爬虫,即搜索引擎的前端,负责收集网络上的数据(网页内容、解析 URL )供搜索引擎使用。 其他项目 ,可由学员自行定义。 课程资源 可获取的课程资源见: 教学资源 。 http://xuanyuan-soft.cn
4836 次阅读|1 个评论
名次函数的高端都符合幂律?
热度 1 zhangxw 2012-8-15 12:10
名次函数的高端都符合幂律?
名次函数的高端都符合幂律? 图如果不清楚,见WORD版: 对幂律、名次函数的一些认识2012.8.doc 张学文, 2012/8/15 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24-602389.html 中我们已经提到概率分布符合幂律与随机变量的高端数据依名次排列,其名次值(第 1, 第 2 , … )与变量值在双对数坐标系下也是直线(幂函数)其含义是不一样的。 这里提供几个初步的数值试验结果,它们说明,随机变量原始的概率分布不同,可随机变量高端的变量值与名次值在双对数坐标系下都比较好的符号幂律关系。这个事实也有趣也很重要。但是其理论思路本人现在依然不清楚,欢迎指正! 我分析了三个随机变量的数据系列,它们的随机变量的出现概率分别符合幂律、负指数分布和均匀分布。我对它们分别分析其随机变量最高端(即老大、老二、 … )。把变量值取对数,把排序数也取对数。分析最高端的 200 多数据。其共同特点是前面 30 个点子比较好的符合幂律,随后点子向下垂。下面是对应的图。 1000 个数据符合负指数: 对这 1000 个数据排序,分析名次、变量值的双对数的关系,注意仅最初的部分(坐标值 2 以前,即前 100 名)符合幂律。 我还分析了数据的出现概率服从幂律分布的 500 个数据,其初步结论类似以上情况。即在最初的数十个数据,满足幂律。 这些就初步提出了一个问题:那些概率分布公式对应的随机变量的名次函数都具有幂律特点?为什么? 不同的原始分布的随机变量的名次函数的前端部分是比较符合幂律的。 对幂律、名次函数的一些认识2012.8.doc
个人分类: 幂律|4865 次阅读|3 个评论
高端洋药本不该占领我国医药市场,不是吗?
热度 2 yangsk 2012-7-16 18:06
高端洋药本不该占领我国医药市场,不是吗? 杨顺楷 四川 成都 近日小外甥再度因呼吸道炎症入住 CD 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其中用上了一种高端洋药——布地奈德,剂型为吸入用混悬液。上网百度搜索一下,了不得!该药品各种剂型几乎全部占领了我国临床糖皮质甾体激素抗炎药市场,药品价格不菲,以原料药 1kg ( =1 , 000 , 000mg )制成这种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计( 0.5mg/ 只单价 10 元 RMB ),共计价值 2000 万元。数天住院结帐,单是该这一种药费就 580 元(布地奈德原料药含量仅为 28mg )。布地奈德是一种具有高效局部抗炎作用的糖皮质甾体激素新药,其临床药效学应用等相关标准均是近年在我国出台,且我国的临床医学工作者还对该布地奈德混悬液在儿科应用研究作出了贡献: “雾化吸入是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快速有效的治疗手段,联合吸入布地奈德、硫酸特布他林与异丙托溴铵疗效更好,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快,气道阻塞改善快,而且我们发现两组患儿采用吸入治疗依从性好,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提示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推荐。” 当然,在全球化及知识产权保护的今天,一定时期一定阶段这种 高端洋药 还是允许使用的,但是应有个度的管控,不要让大钱,或超高额利润都让外国制药公司拿走了。形成今天这种高端糖皮质甾体激素生物医药市场格局,与我国有关当局自身在医药研发管理失控,市场的无序竞争,某些老牌药企的垄断行为等有关。以至于白白浪费了我国大量的宝贵薯蓣植物资源,以及甾体激素药物科技开发和资源开发 2 代人才资源“随时光”流失;形成了我国该类生物医药类似于“我国稀土资源流失”的惨痛现实。这不是危言耸听,请让事实和数据说话。 布地奈德原料药的合成中间体(或前体物),即氢化可的松或去氢氢化可的松(泼尼松龙)基本上是由我国这个世界上主要利用自身国土上的宝贵薯蓣植物资源,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形成了我国药企近年已经达到总量产出 100 吨 / 年氢化可的松原料药主要生产国,主要提供出口;就以 2010 年声言糖皮质激素外销价格走高,氢化可的松也才 4000 多元 /kg ( 400 多万元 / 吨)原料药;去氢氢化可的松(泼尼松龙)这一较直接的布地奈德原料药的合成前体物( 2006 )售价才是 6000 多元 /kg ;按照甾体药物化学设计,泼尼松龙作为前体物,经由放线菌类某些链霉菌种属对其的 16 ɑ - 羟基化生物转化,所得转化产物再经由 16 ɑ, 17 ɑ - 二羟基与丙基形成环戊醚就得到目标产物—— 布地奈德( Budesonide )原料药。把它 1kg 的原料药制成前述的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计( 0.5mg/ 只单价 10 元 RMB ),目前国内共计价值 2000 万元。这一简单的数据比较(氢化可的松 4000 多元 /kg ;泼尼松龙 6000 多元 /kg ; 1kg 原料药布地奈德混悬液制剂 2000 万元),谁拿走了超高额利润的大头不是一目了然了吗! 尽管我国的甾体激素药物在过去 20 年,在全球甾体激素药物发展的黄金时代的刚性需求驱使下,即销售额以每年 10-15% 速度递增,有了长足进展,但仍然是扮演中低端产品(半成品)低价出售的小角色,反而甾体医药化工的高耗能高污染确留在了神州的大地上。据称,仅仅是薯蓣皂素生产的环境污染就可以同造纸工业等同。如何实现从甾体激素药物大国向强国的过度?还仍然是“一盘散沙”维持现状能行吗?高端洋药本不该占领我国医药市场,不是吗?本博文的举出的高端洋药布地奈德实例及数据,联系国内甾体激素生物制造的现状,这些国家医药产业发展向何处去的问题,均都令人思考。
4143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的高端人才有多少?
热度 8 SCIindex 2012-7-14 19:31
中国的高端人才有多少? 刘岩 世界通行的评价一个研究人员的学术水准的,是四个指标。国际性学术期刊的任职(如:主编,副主编,编委),国际性学会的任职(如,主席,副主席,理事,委员),国际性科学院的院士。以及获得国际性学术奖励。 用这些国际通行的数据衡量中国目前的学术界的高端人才状况,结果不容乐观。 中国具体有多少国际期刊编委,目前尚无准确的统计数字。但是,有一个数据是准确的,就是,世界著名的出版集团 Elsevier 旗下的 2 千多份期刊, 2010 年的统计,有 780 位中国学者担任这些期刊的编委。 Springer 的期刊,中国编委就很少了,我大概数了一下,估计在几十人。我本人是这个出版社的期刊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副主编。 Wiley 的期刊,中国编委也极少,初步看了一下,也就是几十人左右。 测算下来,中国全国目前担任国际编委的人数预计在 4000 人(刊)左右。而 2010 年,世界上在任的国际期刊编委总人数至少在 80 万人(刊)。中国只占世界的 0.5% ,这个数字,和中国数量世界第一的科技人员队伍比,很少了。 在国际学术团体担任委员以上职务的中国学者, 2006 年,中国科协统计过,大约在 600 人左右。其中,中国学者出任委员最多的国际学会是国际大坝委员会。这是可以理解的,中国的水库,水坝数量世界第一,建造技术世界一流,所以,这个机构中国委员最多。 但是,那些主流的基础学科的国际学会,如,美国物理学会,美国化学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历史上就没有中国大陆学者担任过委员,以及委员以上的职务。这反映出中国学者在基础学科领域国际认可度几乎为零。 近 30 年来,中国学者担任外籍院士的人数在增加。如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在世的如今有 9 位。美国工程院院士有 7 位。其他的科学院也有一些。如,德国科学院,有两位中国院士。德国的州立科学院,如,巴伐利亚科学院,也有两位中国院士。法兰西科学院有 4 位中国院士,有两位担任澳大利亚的科学院的院士。另外,欧洲的一些小国的科学院,也有个别的中国学者当选为外籍院士。 这个数字,在亚洲低于印度。考虑到中国的研发人员世界第一,和这个庞大的队伍比,中国学者担任国际性科学院的院士的人数实在太少。 中国学者获得国际学术奖的数量, 2006 年中国科协也统计过。是 39 项。这些学术奖,是国际学会的正规的学会奖。 近些年网上有很多报道,说,某个中国学者获得某个国际学术会议举办期间授予的什么“青年科学家奖”,“终身成就奖”,“优秀论文奖”等,这些国际学术会议授的奖励,西方学术界不认可。 西方学术界认可的学术奖励,是那些政府,国际学会,或者私人基金会设立的固定名称的奖励,不是学术会议举行期间,临时发的什么奖。 以上的统计数据说明,中国的基础研究,工程科学,在世界的学术地位还是很低的。还是很少有人走到国际学术舞台。 国际认可的高端人才数量,中国比不过邻国印度。 中国高端人才数量严重短缺,问题出在学者自身的学术水平没有得到国际学术界认可,和国家形象无关。
355 次阅读|10 个评论
[转载]【金鸿博客】产业经济:从医疗器械看高端仪器设备的进口替代
dutren 2012-5-14 08:43
产业经济:从医疗器械看高端仪器设备的进口替代 工业和信息化部 7 日发布《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将发展目标细分为“产业规模跃上新台阶”、“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基础配套能力显著增强”、“产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实际上,这是环环相扣的四个方面,其中的基础配套能力增强,依赖于创新能力的提升;而如果关键零部件与基础件、关键配套系统与设备的制造能力得以提高,实现产业规模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扩展、产业结构优化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客观地看,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仍存在较大差距。反映在产品链上,弥补这种差距的基石在于,所有的研发过程都离不开的高端仪器设备。本期就以医疗用高端设备为例,对此展开评述。 尽管在医疗体制改革、新兴市场需求的增加、减少住院时间的需要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等多方面的因素下,各方普遍看好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的发展前景,而该领域也成为这两年投资的热点:综合来看,这些观点中一个基本的立论依据是,发达国家器械与药品的消费占比接近 1:1 ,而我国目前的器械消费与之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在不同的统计数据或报告中,这一数值有 1:4-1:10 不等,但差距是肯定的)。不过,这一观点有待商榷。姑且不论中西方在医学文化上的差异,仅从规模经济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如果高端医疗器械主要依赖于进口的局面无法改变,其应用范围必然受限;另一方面,医疗器械的应用无法像新药那样在上市后即得到快速应用,需要医生的培养和掌握,也就是要以人才储备和较大的资源投入作为基础(根据世界银行 WDI 数据库的统计,我国 2009 年每千人口医生数分别为 1.42 人,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等西欧国家普遍达到 3 至 4 人,美国在 2000 年相对应的数值为 2.56 人)。也就是说,只有通过进口替代实现高端仪器设备的国产化、同样形成完善的培训体系后,应用规模才有可能达到普及的水平。 这两方面的因素,对于医疗器械企业而言,表现出来的竞争力就是价格和售后服务(每千人口医生数量规模是整个社会使用医疗器械水平的基础,但有了数量基础后,还需要有相应的使用培训等售后服务体系作为支撑)。除这两个因素外,对于高端医疗器械而言,质量自然是生命线。花旗银行对医疗器械发展近期的一份报告也表明,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前三位因素依次是售后服务、质量 / 品牌、价格,而这三者构成了竞争力的主要部分。就国内外的医疗器械竞争而言,跨国企业在售后服务以及质量 / 品牌上的优势十分明显,而且这两者之间可以正反馈优势:及时有效的售后服务,意味着与医院临床应用的紧密结合;对于医疗这样一个需要十分“慎重”的行业而言(事实上,其他高端仪器设备的应用也往往如此,因为涉及的研究或生产十分精密、昂贵),从市场调研入手确定设计需求即意味着产品的高质量和品牌的传播。例如,西方输液泵的发展历史上,曾在售后服务中发现,如果输液器的墨菲氏管的弹性不足,就会对输液速度等造成影响,于是在后来输液泵的设计中增加了点滴传感器(输液泵的内部检测电路无法发现弹性异常),这也是其产品优势的来源(不少国产输液泵在仿制过程中,并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对输液泵的配套耗材、输出量、时间控制并没有积累大量客观翔实的数据。从另一方面看,高质量和品牌建立,自然有利于客户群的维护、提高售后服务的效果。 对此,引用一则报道的话说:“当你在市场上得到了一定的份额,售后服务的重要性就超过了销售。因为你的销售是累计的,必须靠售后服务去保护自己的客户群,去维护这个客户群,去维护自己的名声。因此,发展到一定程度,售后服务的重要性甚至高于销售。”尽管目前国内的医疗器械总体规模还较小(据统计,目前国内医疗器械的市场大约为 1000 多亿元,而医疗器械企业的数量达 1.5 万家左右,这说明国内医疗机械企业的平均规模不足千万元,这还不算跨国企业占据的大量市场份额),但在未来几年的快速发展过程中要在高端设备领域有所突破,就必须大幅提升售后服务的能力,才能直面跨国竞争(一直将重心放在城市医疗的国际巨头“ GPS ”也渐渐加入分食县域医疗市场的队伍之中,例如 2011 年初, GE 医疗集团启动了针对中国基层医疗市场的“春风计划”,建立了由 500 名销售人员等组成的基层医疗团队)。从现状上看,国内企业在基层渠道上有一些优势(强生医疗器材和波士顿科学都曾在中国采用直销模式,但由于对政策与市场环境判断不成熟,均未获得理想效果),但只有把这种优势转化为快捷、便利和贴心的服务,才是实现售后服务与产品设计 / 质量 / 品牌同步提升的充分条件。 有效的售后服务模式可以带来产品设计和质量的提升,但这只是产品的稳定性等质量要求的基础,零部件的筛选、信息技术(及医疗数据质量标准)的利用、高质量的生产管理则是建立医护人员的信任度的其他三个必要条件:以医疗设备中常见的开关为例,尽管瑞典的按键开关要比国产的高数倍甚至 10 倍以上,但十万次无故障的保障率却是防止医疗事故的保证;又如,不少国产医疗设备采用永磁电机或混合步进电机,造成的振动和噪音与重症监护等的安静要求有所矛盾,这与跨国企业采用的直流变频电机(无刷直流电机因为具有直流有刷电机的特性,同时也是频率变化的装置,所以又名直流变频;由于无刷直流电动机是以自控式运行的,所以不会象变频调速下重载启动的同步电机那样在转子上另加启动绕组,也不会在负载突变时产生振荡和失步)和空心杯电动机等有明显的差距;再如,具有无线监控功能的许多医疗设备已经成为国外某些医院装备的主流,弥补具有标准编码的结构化数据不足的缺陷就十分重要。 也就是说,通过设计的精密性来保证医疗设备的功能的同时,利用质量的稳定性来保证医疗设备的质量,也建立价格优势之前必须逾越的门槛。否则,即使是在中低端市场,也会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而无法获得竞争优势,西门子在保持高端市场优势的同时向中低端市场拓展、史密斯医疗对浙江浙大医学仪器的收购等都是例证。 那么,如何跨越这一门槛?或许我们可以从全球医疗器械巨头的发展历程中捕捉到线索。在目前全球的医疗器械企业竞争格局中,强生是领先者,其主要竞争者为“ GPS ”(通用 GE 、飞利浦 Philphs 、西门子 Siemens ),而以生产小设备为主的美敦力和波士顿科学等近年来发展也很快。我们先来看“ GPS ”,这三家企业的共性是均为非医药企业,但都是电子领域的领先者,在计算机断层扫描( CT )、磁共振成像( MRI )、 X 光机等领域的优势明显。究其原因,医疗设备是生物、医学与工程科学交叉融合的成果,只有在机电工程领域有足够的积累,才能实现“厚积”后的“薄发”。 而从目前的发展来看,除了生物、医学和工程学外,医疗电子设备中软件的作用日益凸显(软件的基础平台也必须经过长期市场考验和行业标准化机构的认证)。在这种局面下,日韩消费电子企业进军的动向也诠释了这一点:三星已经正式进军医疗设备行业(说点题外的内容,三星在这之前也通过成立三星生物来进军生物技术药物行业,表明其看好医药市场),其董事长李健熙计划将医疗设备销售打造成一个年销售额 10 万亿韩元的业务;索尼则正收缩其消费电子业务转向医疗设备的大力开发;东芝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发展历史悠久;佳能、日立等企业也在进军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更为典型的是,百年胶片行业巨头柯达宣布破产,其巅峰时期的主要竞争对手富士却通过在 2004 年制定的 5 年中期经营计划——创建以高性能材料技术为核心的医疗健康事业战略,生存了下来。 由此,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要真正实现 CT 、 MRI 等医用影像器械的崛起,做好学科和技术交叉融合的战略课题,或许是发展的必由路径。 再来看强生、美敦力、波士顿科学、雅培等企业,这几家企业都在药物涂层支架等心血管领域有领先的产品,该产品领域可以归为(微创)介入治疗。这些企业可以简单分为两类:一类是强生、雅培等传统的医药企业,这些企业在医药领域已经有所积累,通过药物涂层支架等不断扩展医疗设备的市场份额可谓稳步推进。另一类是微创医疗设备起家的企业:美敦力于 1957 年制造出第一台便携式体外心脏起搏器,并于 1960 年制造出第一台可靠的可植入式心脏起搏系统。由此奠定了美敦力全球起搏技术领导者的地位;波士顿科学国际有限公司尽管组建于 1979 年,但其兼并的 Medi-tech 公司初始产品为可控制导管系列( 1969 年首次运用于微创伤介入治疗领域)。无论是对于这两类中的哪一类企业,选择合适的产品作为切入点,都是战略成功的基础。在这方面,对技术发展周期和市场需求的详细调研,必不可少——这需要对技术和市场的融合理解。 由此可见,同高端仪器设备本身一样,其进口替代也需要极为“精密”的努力。 执笔人:黑色新星
2514 次阅读|0 个评论
网络测量看来也算一个比较高端的方向
pengou 2012-5-12 22:39
搞了这么久,脑袋里面也不知道这东西用处到底有多大, 你说什么新型网络结构吧,人家还能够给你我愿意多交钱的提供更好的服务, 说网络安全吧,公司、企业,特别是政府这些,愿意掏钱啊,为了自身的利益, 你这个网络测量,给谁测量啊?平民百姓除了写软件的偶尔需要,公司企业除非自己开发的软件需要这方面的数据, 政府更是不要,给电信、联通?除非它们真的为人民服务了,除非它们真的以推动人类科技文明进步为己任了,这是 不可能的,赚钱为主,偶尔闲的没事了可以玩玩这些数据。 但国外这个方向就比较高深了,看看顶级的TON、sigcomm、infocom、sigmetrics、imc等等,很多这方面的文章感觉 也不像同一期的其它文章那样有货,好多都很虚、很玄,但数学公式一定暴多,其它文章的成果都好似木板上订钉子,一个一个确确凿凿的,能够实际弄出来的,但这方面就好似看电影了。但顶级文章总会有这部分内容,应该可能或许还是蛮重要的,只是我摸索了这么久也没有摸透。
292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尚需把握八大关键环节
sunapple 2012-5-5 07:01
一是攻高端必须夯实基础,突破技术瓶颈。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下大力气提高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加强重大技术成套装备研发和产业化,突破并掌握高端测控系统、关键基础零部件、高档工作母机、特种专用优质原材料这四个瓶颈环节的关键核心技术,大力提高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等基础工艺水平,例如高端液压件的毛坯铸造技术,等等。 二是攻高端必须自主创新,实现 高端装备 的国产化。发展高端装备不能仅仅满足于研制出个别的高端产品,而要着眼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强化行业基础共性技术研究,集中力量开发并实施科技攻关重大专项,提升重大技术装备集成创新能力。通过自主创新攻克重点领域技术难题,掌握核心关键技术。 三是攻高端必须开放合作,利用一切可用资源。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关门创新。要广泛利用国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加强产学研紧密结合,争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充分吸收借鉴高端装备制造成熟经验,加快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同时要重视发展产业创新联盟,促进关键技术创新成果向产业化转化。 四是攻高端必须把握投资方向,用好自筹资金。加大投资调结构、促升级、求发展,决定了机械工业的明天和未来。据统计,近年来全国机械工业企业用于自身发展所完成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中, 90% 左右是自筹资金,国家预算仅占不到 0.5% 。但是,在这些固定资产投资过程中,存在着重外延扩张轻内涵提升、重加工制造轻研发试验、重成套主机轻配套基础、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以及跟风趋同多、注重特色少等严重问题。所以,使用自筹资金发展高端装备,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必须慎之又慎,切忌盲目投资,一哄而上。毕竟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条件要求很高,盲目发展的风险很大,一定要根据自身能力,扬长避短,突出重点。 五是攻高端必须加快培育现代制造服务业,实现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是加快制造业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装备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延伸发展的一项创新性内容。要融合信息化手段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思想、方法为一体,将产品的产生过程与使用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借助于信息化手段把服务向业务链的前端和后端延伸。 六是攻高端必须重视市场培育,加大应用示范力度。企业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研发生产重大技术装备,必须落实 “ 依托工程 ” ,即:加强与重点用户的紧密联系,组织实施高端产品应用示范工程,一方面通过为企业提供产品技术运用服务,以优质服务增强产品的可信度,从而创造影响,扩大影响,吸引潜在市场,从深度上挖掘市场、培育市场;另一方面通过应用示范发现问题,为产品今后的改进与提高积累经验。 七是攻高端必须提升传统产业素质,为发展新兴产业提供有力支撑。高端装备制造的本质是传统产业的升级,在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强力牵引拉动下,传统机械工业的发展方向将会更加明确。传统制造业的发展不仅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系统配套条件和环境的支撑,而且将加速全行业的由大变强。因此,发展新兴产业与提升传统产业必须统筹协调、相互促进,两者不可偏废。无论是 高端装备 制造业还是传统产业,都必须把大力提高产品质量的可靠性作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八是攻高端必须创新体制机制,提升企业的软实力。硬实力是衡量企业做大做强的客观标准,而软实力是通过整合利用硬实力,实现企业运营效能最大化的关键能力,软实力决定了企业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支撑要素。软实力不仅仅体现在企业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等方面,而且更多地依靠企业全体员工的作风素质、精神面貌和企业文化等隐形资源来协调联动。因此发展高端装备制造,还要重视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加强企业软实力建设。(刘澄礼单厚真)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2003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我国高端装备制造方面的若干认识和建议
热度 1 sunapple 2012-4-22 03:12
高端装备制造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工业体系的基础和核心,是自主实现与发展“制器之器”能力的关键,是国家硬体实力的所在,决定了一个国家是自主型国家还是依附性国家。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要振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能不特别强调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认识。对目前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现状需要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认识,在制定相关产业振兴规划和政策时理应遵循科学规律、应用科学方法,并且要注意吸收在本领域内有民族责任、长远眼光和科学精神的有长期实践经验者,参加到产业规划与政策制定中来。这样出台的规划和政策才是脚踏实地而可靠的,才能够推动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真实进步和快速发展,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彻底解决我国面临的“技术空心化”的困局,形成我国自主的国民经济基干工业硬件支撑体系。这里,笔者就我国高端装备制造方面若干问题的思考、认识和建议,写出来与大家交流,供大家思考。 第一个问题:对现代工业体系结构的认识问题。 对现代工业体系结构的认识是一个首要问题。没有对现代工业体系的结构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就不会对高端装备制造的本质、地位和作用有基本的正确认识。 图 1 给出了现代工业体系的基本结构。我们可以看到,现代工业体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有内在逻辑关系而有机统一的整体。在这个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的是机械工业,包括工作机械制造和产业机械制造两大部分。机械工业是现代工业体系的根本。没有自主的高水平机械工业,就不会有自主的现代工业体系。我们所关注的高端装备制造,正是其中的核心与精华部分。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将高端装备制造作为一个重点部分,可以说切中了问题的关键,其指导性和方向性是没有疑问的,但其五大规划重点所体现出来的重心偏重于“器用层面”,对其背后的“制器之器”层面缺少足够的重视和认识,这不能不让人担心是否还会形成以往进口“制器之器”来制造“器用之器”的恶性循环。这种偏差如果不是无意识的急于求成所致,那就是对现代工业体系的基本结构缺乏应有的深刻认识。在这个问题上,任何本末倒置的认识都会带来长远的后果。我们应该对作为国民经济骨干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图 1. 现代工业体系的基本结构(箭头代表物质产品的主要流动方向) 现代工业体系包括冶金、化学、机械和电子等基干产业。通常所说的高技术或高科技产业,实际上是基于基干产业的次级新兴产业,如新能源领域的太阳能与核能等产业、通讯领域的量子通讯和微波无线通讯等产业、生命科学领域的基因工程和新药开发等产业、航天领域的卫星和空间飞行器等产业。如图 1 所示,在这个系统中,随着物质产品的由下到上的流动,初级矿物等原材料经冶金和化学等工业环节,生产出其他工业部门所需的原材料,其中一部分经历新材料产业的进一步开发,随后经由工作机械和产业机械的再造过程,成为各种构件、部件与元器件等,经组装与集成最后成为最终的产品,包括大到汽车、飞机、轮船、高速列车、卫星、核电站、电子显微镜及各种大型科研设备等,小到数码相机、手机、电脑、微波炉、打印机、电视机及各种生活日用品等,林林总总构成我们现代社会生活所不可或缺的内容。 这里,应当把制造工业产品的能力和产品的组装与集成恰当地区分开来。如果没有从头制造的整条产业链,而只是拥有产业链的下游组装或集成环节(如图 1 最上端所示),则谈不上自主的工业体系,当然也谈不上自主的高端装备制造。 因此,我们所说的高端装备制造,必然是包含了作为现代工业体系骨干支撑的整条产业链的、从上游到中游再到下游的关键环节上的工作机械和产业机械的制造能力。随着现代工业科技的快速发展,现在的机械工业早已不是上世纪中期以前的机械工业的概念,其高端部分已经进化到复杂而精密的智能阶段,其科技含量也不可同日而语。可以说,在整个现代工业文明发展过程中,机械工业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必然是核心中的核心、关键中的关键。没有一个自主的现代机械工业体系,或者说没有一个自主的高端装备制造工业体系,就不会有自主的工业、自主的经济,也不会有自主的国防和国家安全。从这层意义上讲,自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事关国家和民族的生存问题。这是一个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自十几年前市场化概念、国际分工和与国际接轨的概念在我国泛滥以来,“走捷径”的做法层出不穷,贪小利而忘大义、急功近利而自废武功的产业发展闹剧在很多地方争先恐后地上演,甚至有些利令智昏的产业自戕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使得我们国家在全球化产业分工中迅速滑向下游,不断进口先进技术与装备,耗费劳动力和资源,生产商品销往世界,表面上解决了就业、税收与发展问题,实质上却逐渐瓦解了我国本来就基础薄弱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以至于到目前很多领域离开了进口技术与装备就无法生存。在国外先进大工业体系的竞争和挤压下,我国基干工业体系的建设一直面对“后发劣势”的困境,尤其在高端装备制造方面,在西方跨国公司有预谋、有计划地收购、合资及各种打压之下,几近绝境。其直接结果就是,我国有相当大部分的工业生产不得不依靠发达国家的基干工业体系才能运转和生存,在很多方面被整合到了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大工业体系中,不得不处于依附地位。这样的国际分工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来讲是十分危险的、也不是我们想要的,这与我们国家的根本利益背道而驰。 目前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中,有 90% 的高档数控机床和 95% 的高档数控系统依赖进口,智能装备的对外依存度高达 70% 、大部分机器人和工厂自动控制系统依赖进口,中高端科学仪器和精密测量仪器基本由国外垄断,很多领域的高品质元器件、关键功能部件和重要基础件、高品质原材料和试剂等也不得不依赖进口。形成这些“制器之器”和“器用之器”对外依赖度如此之高的直接原因,就在于我们高端装备制造工业体系的瓦解和虚弱。 高端装备制造工业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来不得半点虚假,要有不折不扣的科学精神和敬业精神,才有可能做好。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讲,这是一项基本功,是没有“捷径”可走的。从图 1 中,我们不难看出,我国工业发展应该努力的正确方向在于工作机械和产业机械领域的高端装备制造,这才是破解目前我国工业发展困局的关键所在,也是突破我国“制器之器”瓶颈、完成产业升级的关键所在。由图 1 还可看出,高端装备制造对产业的组织性与协调性的要求是很高的,靠单个或若干个企业去完成是不可能的、不现实的,只有国家层面行使统一的组织与协调功能,才有可能完成这个任务。 应当指出,一个完整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尤其是其中的高端装备制造体系,是有其内在逻辑和生命力的,一旦形成,它便具有自我进化与自我扩张功能。 第二个问题:衡量和评价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标准问题。 高端装备制造涉及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各个领域,用什么来衡量和评价其发展和进步是一个大问题。换句话说,评价它有没有一个比较科学的标准呢? 这里,有一个根本性的标准,就是“技术力”标准。“技术力”是指从矿石等原始素材起始直到制造出现代工业制品的能力,可由相关统计指标来衡量其高低,并可由大量数据图表体现出来。把是否有利于“技术力”的形成、培养和提升,作为衡量和评价我们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与进步的根本标准,作为判断我们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规划与政策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才是比较科学的。对一个国家而言,“技术力”是买不来的,是内功,只能依靠自己培养和内生。 那么,能否以经济效益为标准来衡量与评价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进步与发展呢?答案是不能。这与现代工业体系的结构和高端装备制造在该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是直接相关的。虽然高端装备制造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工业体系的基础和核心,是自主实现与发展“制器之器”能力的关键,但它却往往没有多少直接的经济效益可言,其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多在其下游产业中才能间接体现出来。在国家层面需要清醒认识到这一点,因为在整个工业体系中这是一个花钱的环节而不是一个赚钱的环节,但却是整个现代工业体系的命门所在。政府需要采用政策与财政手段强力支持这个环节,单纯依靠市场经济效益驱动对这个环节是不合适的。这也正是西方发达国家秘而不宣的成功秘密所在,而他们在修成正果后却拿“市场经济”的概念来误导我们,诱导我们的工业体系转向全球化产业食物链的下游,成为他们大工业体系的附庸。要知道,基干工业体系的建设、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体系的建设,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市场”问题,我们不应该被战略误导而误入歧途。 因此,有了“技术力”这个标准,我们就可以较好地衡量和评价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成果与效果。这样,在建设自主的基干工业体系、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就抓住了根本、就不会迷失方向。 一个国家拥有了深厚“技术力”,即使一场战争把这个国家地面上的有形工业设施全部毁掉,只要这“技术力”的主要载体 -“ 人”还在,它也能够很快从废墟上重建和崛起。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应该认识到培养“技术力”的关键在哪里。 第三个问题:振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相关运作机制问题。 上面给出了对我国高端装备制造应该怎样进行认识与评价的问题。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我们应该怎么办? 毫无疑问,我们应该走一条“自主式”路线。走依靠西方发达国家大工业体系的“买办化”路线不仅行不通,而且是没有希望的。走“自主式”路线并不意味着要排斥“外援”,相反我们应该争取一切外援,但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是有利于形成、培养和提高我国的“技术力”,而不是相反。在这方面,应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应取权宜之计,而应取长远之计。 下面是关于振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相关运作机制的三点建议。 其一,国家战略层面的“顶层设计”。 由于高端装备制造在整个现代工业体系中所处的核心地位与作用,以及对产业的组织性与协调性的较高要求,决定了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十二五”规划中关于高端装备制造的部分,就是这种“顶层设计”要求的具体表现,这是没有疑义的,相信在今后的实行中进行适当的合理化调整,能够使我们国家的高端装备制造方面上一个新的台阶。 这里的问题在于,我们拿什么标准来衡量和评价这个规划及规划实行的效果呢?目前的主流认识还是集中在经济效益和产业升级方面,这是从现象和结果入手去进行评价,没有直达问题的本质。上面我们已经提出了这个根本标准,就是“技术力”标准,舍此以外很难触及问题本质,当然也就很难对“顶层设计”的产业规划进行科学认识与评价。只有拿“技术力”标准去思考和认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规划及其布局谋篇,才算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和钥匙。 在进行“顶层设计”规划时,民族责任、长远眼光和科学精神要贯彻到整个规划过程中,“产学研官”几个方面的参与均不可或缺,尤其是要注意吸收在产业第一线有长期实践经验者参与其中,这样才能够保障我们的“顶层设计”既能够脚踏实地、又能够高瞻远瞩,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振兴提供切实的保证。 其二,国家战略层面的“计划与管制”。 同样是由于高端装备制造在整个现代工业体系中所处的核心地位与作用,及其对产业的组织性与协调性的较高要求,决定了其应具有比较强的“计划性”。但只有计划而没有“管制”,对我们这样一个具有“后发劣势”的国家而言,在欧美日发达国家大工业体系的挤压下,是不可能有效实现“计划目标”的。这里不得不强调,作为基干工业体系核心与精华部分的高端装备制造业,相比于以往的经济规律,有其不应被忽视的特殊性,不能用通常的市场经济的观点来看待和分析。 从根本上讲,目前世界上存在三套完整的大工业体系,分别属于欧美日三方,他们都具有完整而深厚的技术力,都可以从头制造出现代社会的一切“制器之器”和“器用之器”。目前这三套大工业体系的合纵连横基本覆盖和控制了整个文明世界。由于存在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资本利益,已经成熟的大工业体系必然会对未成熟的大工业体系进行打压,因为世界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这些成熟的有内在生命力和进化能力的大工业体系必然会对试图成长的潜在对手要么进行剿灭要么将其纳入自己的循环系统。第一套大工业体系诞生于欧洲,伴随着全球殖民与掠夺而成形;第二套大工业体系诞生于美国,伴随着来自欧洲的经济与技术打压、独立战争及两次世界大战而成形;第三套大工业体系诞生于日本,从明治维新经两次世界大战而成形,尽管二战中战败,但其完整的技术力已然形成,二战后很快便从废墟上重新崛起。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包括我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别无选择,要么被整合到他们的大工业体系中去,要么被边缘化,要么发愤图强建立自主的大工业体系、尤其是自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体系。创建这样的大工业体系,单靠个别企业、个别行业或民间资本,是不可能实现的。历史的经验已经证明,这只能是一种政府职能、国家行为,而且其失败的概率还比较大,一方面是因为人性自私的弱点,一方面是因为创建这样的基干工业体系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体系,不仅十分困难,而且往往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可言。在目前“全球化”、“市场化”和“个人利益最大化”观念泛滥的当下,我们要独立自主地建设和完善这个体系,可以说十分不易。但对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而言,我们别无选择,除非去做附庸。 明白了上面这个特殊性,在我们“后发劣势”的情况下,有了“计划”后怎样通过“管制”来“强行”打造自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体系呢? 这里,我们怀有复杂感情的近邻日本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日本在现代化过程中长期坚持“政经不可分原则”,这使国家、企业和人民能够同心协力构筑强大的工业基础。日本的经济政治体制围绕 Full Set 产业构造,以利于完整产业链的形成,防止技术受制于人。对输出产业奖励,输入则严格限制。整个产业采用“护送船团”方式,协调统一发展,不是某个行业超常发展,也不让另一些行业掉队。 日本对输入限制非常严格,不允许任何输入影响本国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在技术方面。日本企业引进技术是需要个别申请(这种作法一直持续到今天)、由外资审议会后才能获得外汇和引进许可的。为防止成套技术引进打击国内的自主研发能力,日本制定了如下的审查基准: 1 .只能促进不能损伤自主技术的发展; 2 .技术导入不能使即存的产业秩序发生混乱; 3 .技术导入不能使中小企业陷入困境; 4 .技术导入的企业有其它相关技术和资金配套,能够灵活使用导入的技术。 对照上面日本旨在培养“技术力”的产业发展与管制政策,反观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对技术引进方面的认识与操作的误区,以及目前形成的困局,怎能不让人扼腕!日本企业引进技术装备的“一号机进口二号机国产”的自律和自强精神,与我国各地的不断重复引进技术装备却长期不能国产化,形成鲜明的对比。很明显,如果没有体现“国家意志”的“全国一盘棋”的强有力的“管制”与推动,“市场经济”就会直接驱动产业资本继续走急功近利的重复引进的老路,这种 “走捷径” 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的做法是不会有希望的。因此,“计划与管制”才是“后发劣势”国家的“技术力”培养与内生的保障。在打造国家经济的支撑体 系— 现代化工业体系、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体系的时候,市场是手段而绝不是目的!在这里应该用“看得见的手”取代“看不见的手”,否则那只“看不见的手”就会避重就轻去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走上“买办化”道路,从而摧毁我们打造自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体系的努力。国民经济中工业体系的上游一定是计划和管制的,中下游才是逐渐放开而趋向完全市场化的。 其三,“产学研官”四方密切配合 。 正是由于高端装备制造的“技术力”标准、国家战略层面的“顶层设计”和“计划与管制”的要求,这决定了要振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在执行层面上需要“产学研官”四方密切配合。只有实现了有效的“产学研官”紧密配合,才能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后发劣势”的情况下迎头赶上,“强行”实现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培养起我们自己的“技术力”。我们中国人并不缺少聪明才智,这里的关键在于“国家意志”和系统配套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政策、办法及对应的运行机制。 在切入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回顾一下我国二十余年来引进外资过程中的得失。由此出发,我们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及办法。 应该肯定的是,我国通过引进外资在发展生产力和发展经济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绩与进步,让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极大提高,这是有目共睹的。然而,我国各地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对“技术力”的认识却一直存在相当大的盲区,这可以简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请允许我只讲负面问题,并使用一些通俗的语言来进行描述): 1 .中外合资企业方式:目标是学习先进管理及技术,但结果往往成为外资控制核心部分而中资只能“跑龙套”的局面,在外资设定的“玻璃天花板”下面活动,只能做“跟班”; 2 .外商独资企业方式:给予外资的“超国民待遇”优惠,使相关国企在竞争劣势中更易被挤跨,市场丢掉自主技术力也被瓦解,核心技术和技术力渐行渐远; 3 .成套设备和技术引进:往往高价引进行将淘汰的技术,引进一代落后一代,同时瓦解了自己的装备研发和升级能力; 4 .市场换技术:换不来高端技术却把市场让出了,往往“引狼入室”挤垮国内相关自主产业,被收编成为西方跨国公司的在华“生产车间”; 5 .产业发展中的“比较优势理论”:诱导政府层面经济发展方面的机会主义,“小商贩的认识水准”,误国误民。 面对以上五个方面,我们应该进行反思和再认识。改革开放“引进外资”的政策和策略本身是正确的,并没有错。问题在于我们引进外资解决了若干领域的“有和无”的问题之后,“嫁接和移植”了大量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装备和技术之后,却被出现的经济繁荣的表象和 GDP 的巨大增长所迷惑,导致很多地方争先恐后地采取“走捷径”而盲目“引进外资”的办法发展地方经济,以致忘却了背后的本质问题,没有及时认识到我们的“自主技术力”正在被绑架和瓦解的严重性。当初制定“利用外资”策略的初衷没有能够不折不扣地有效地实现,以至于目前我们在很多层面和领域不仅“被外资利用”而且“被外资绑架”!结果在若干产业方面逐渐形成了事实上的“技术空心化”与“买办化”,并且由于长时间、大范围和大规模地引进外资,直接助长了近些年一些领域的“买办思想”的沉渣泛起,相关社会问题也随之而生,这些都会对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面对这样的局面,只能也只有“国家意志”才能矫正我们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这些偏差。这种“国家意志”,具体到振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方面,就是“产学研官”四方面的密切配合、调动社会资源和一切积极因素,着眼于“技术力”的形成、培养和提升,打造和完善我国自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体系。认识到问题的关键所在,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不难找到了。这里给出一套“产学研官”四方面密切配合的互动机制,抛砖引玉供大家思考。 首先界定四个方面的主体。“产”即产业界,其主体为企业;“学”即学界,其主体包括知识界和教育界;“研”即研究与开发机构,其主体为国立及民营研究实体、企业所属研发实体,以及大学所属研究实体;“官”即政府管理及职能部门,其主体为各级政府的管理和职能部门。这四个主体,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在振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过程中,各自承担不同的功能。“产学研官”四方面的密切配合,一是体现在“顶层设计”和“计划与管制”的政策与规划的制定方面(如上面建议一和建议二所述),二是体现在实行和执行层面。这四个方面是培养国家“技术力”、打造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体系”的直接相关者。下面来看它们在实行和执行层面所担当的角色与互动机制。 “产”和“研”是主要承担者和具体实行者,在“器用之器”和“制器之器”两方面,“产”侧重于前者,“研”侧重于后者,共同负责“有形层面”的“技术力”的培养和“高端装备制造体系”的打造;“学”和“官”是主要组织者、规划者、管理者与服务者,其中“学”侧重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理论支持及软环境的建设,“官”侧重组织、协调和管理、社会资源的调动和保障、督导和服务,共同负责“无形层面”的“技术力”的培养,确保“顶层设计”的有效执行和“计划与管制”的有效落实。这种分工协作、密切配合是必不可少的,是“高端装备制造体系”的组织性与协调性的内在要求。这里特别指出,以往我国提倡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中,缺了“官”这一方,不仅是理论上的一个缺陷,在实践中也往往形成“官”要么“越俎代庖”要么“缺位”的不合理局面,不能有效推动“技术力”的培养和提升。“官”作为培养“技术力”和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体系”的四方中的重要一极,是我国国家性质和体制的内在要求。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能不顾“后发劣势”的基本国情、盲目向西方学习,“官”决不能做“裁判”和“旁观者”,而应做直接负责者。即使在欧美日工业强国,一旦出现国际间激烈产业竞争,政府也是要出面为本国企业说话的。在这方面我们要理直气壮地“有为而治”,不应屈从和迷信所谓的自由市场教条,否则无法向人民和历史交代。 “产学研官”四方需要恰当地做好自己的角色、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发挥好自己的功能。在运作层面上,政府主导、各方分工协作紧密配合,举国之力培养和提升国家“技术力”、打造起“自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体系”,尽快完成过渡过程,摆脱依附性,脱离全球化产业食物链的最底端;通过自主创新,产业技术积累走一学、二用、三赶、四超的自力更生之路,快速提升产业技术水平;鉴于政府的职能,将技术力提升纳入并作为政府政绩考核之重要内容之一。 总结一下,上面所述关于我国高端装备制造方面的若干思考、认识与建议,简言之就是:“一个体系,一个标准,三点建议”。 最后,我们不应忘记的是,西方发达国家针对我国的贸易禁运和高端技术封锁,自我国建国以来就一直存在,直到现在还经常对我们挥舞禁运与封锁的大棒。难道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对此能长期视而不见而总是仰人鼻息吗?难道我们缺少反思能力、决心和应有的对策吗?这是国家和政府的责任所在。目前我国工业经济正在向较高阶段过渡,已经不能靠引进技术和合资合作来向上发展了,必须立足自主创新、自主发展,培养起靠得住的“内在技术力”,克服“技术空心化”,才能从制造业大国转变为制造业强国。在我国目前还是举国体制之下,只要定下决心和对策,知难而进,完全可以突破“制器之器”的瓶颈,摆脱对西方大工业体系的依赖,走上自主之路。但若等到将来基干产业也被市场化和私有化之后,那就真的万劫不复了。在这方面,我们面对的是民族责任和历史责任。在我国社会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历史关头,民族责任、长远眼光和科学精神应须臾不忘。有识之士,责无旁贷!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7334 次阅读|0 个评论
资格生物高端产业的样板
yangsk 2012-4-6 16:19
资格生物高端产业的样板
资格生物高端产业的样板 ——稳步进取的福建麦丹生物集团公司 杨顺楷 四川 成都 笔者作为以沈寅初院士为首的9位专家组成员,于2012年元月13日下午,参加了在福建福州举行的《新型 L-苯丙氨酸工程菌的构建及应用》科技成果评审会。该项目在2009年构建及成功应用L-苯丙氨酸基因工 程菌的基础上——糖质原料直接发酵产酸率7.06%,提高到现在的8.5%高水平(国际水平日本味之素9.0% ,发酵周期100h),且发酵周期仅为日本味之素的一半(48h)。且已经在年产5000吨L-苯丙氨酸生产装 置上满负荷运转,产生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有效地促进了该地域生物高端产业发展,成为了全国及 全球著名的L-苯丙氨酸生物制造企业。 仅就个人的笔记及记忆,整理出对该科技成果评审会的一些亮点供博友参考。 1.生物高端产业的发展依赖于资格的核心科技团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2010年是吴松刚施巧 琴二位教授(夫妇)从研执教50周年。一路走来,以自己朴实无华的足迹,在“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 下,铸就了今日雄踞神州,名扬世界的资格生物高端产业化团队:工业微生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福 建师范大学)/福建省麦丹生物集团有限公司。不愧为中华资格生物高端产业的脊梁。 2.《新型L-苯丙氨酸工程菌的构建及应用》是在原来于2009年元月鉴定达国际先近水平阶段成果《L-苯 丙氨酸工程菌构建及其应用》基础上,百尺竿头,再上一个新台阶。众所周知,工业生物技术的基础是 构建可工业应用的重组菌。该研究中心领路人带领团队,脚踏实地,虚怀若谷,举全国仁人志士鼎力相 助之力,最终获得在ES-4573-2重组菌基础上,经由高通量筛选,自2万多个重组细胞株中选择出目标菌 株,圆满构建成功MF-0018,获得产酸率连上3个台阶的完美结果,即4.51/7.06/8.51甚至8.66%的高水平 数据。这在国内当下科研院所生物化工及生物产业口“研究中心”多如牛毛,“百千工程”满天飞时代 ,他们简直是鹤立鸡群,成为了我国当之无愧的生物高端L-苯丙氨酸产业的样板。 3.注重细节的精细化研究开发。表现在对基因工程重组菌生理学研究(pH,Ca++,Glucose浓度等)很到 位,以及在发酵工艺优化调控方面工作扎实,例如高密度发酵培养中OD/接种-移种;为防止反馈抑制和 反馈阻遏,精准调控缺陷营养物添加量和时间;在对重组菌的传代稳定性考察方面,关注拮抗力的提高 ,即源于菌株分支代谢流基因敲除/(生化)阻断关系观察。特别是施巧琴教授针对重组有血红蛋白基因 的该菌株,建立起低氧筛选/质粒改造的工作程序给人以深刻印象。 4.科技研发到生物制造工程系统集成度高,科学合理整合或组合了国内外先进技术,形成了一整套紧凑 的工业生物技术体系。 总之,通过这次评审会,鄙人获益良多。今天,稳步进取的福建麦丹生物集团公司,正豪情满怀地向着 更高更新的目标攀登——10000t/a L-苯丙氨酸!
个人分类: 科技评论|329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为中国美术立言——“美术理论与文化强国”高端论坛综述
whyhoo 2012-4-1 20:00
3月21日至22日,由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办的美术理论与文化强国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冯远致贺信,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吴长江以及薛永年、王仲、刘曦林、吕品田、李一、张晓凌、陈传席、杭间、梁江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部分青年理论家40余人汇聚一堂,研讨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形势下美术理论建设问题。会议由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李一主持。与会专家立足学术,专注学理,围绕“美术理论与文化强国”主题,从多个方面进行了研讨和深入的交流。   文化强国与美术建设   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薛永年从文化战略的高度反思了当前美术批评存在的问题:“失语”和“失信” 。他说,西方美术标准照搬,西方美术词语的滥用就是一种中国文化失语。他主张,美术批评家应以专业的学术为依托,以中国文化为血脉,遵照艺术规律,构建中国艺术批评的话语体系,构建中国当代的美术理论,并以此提高文化自觉性。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梁江认为,我们谈文化要落到实处,而不能在概念上兜圈子。必须走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阶段,让文化回归精神本性。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林木表示,当代美术理论研究存在诸多问题:当代主导的文化是西方文化,美术理论也受到西方思维的影响;国际崇拜过于严重;对现代性、当代性的热衷;全球化、普世化观念的泛化等等。   还有一些专家对文化传播策略进行了思考。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刘伟冬讲到文化与科学发展观的意义。他表示,文化强国必须有文化传播性和世界影响力,才能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取得主动权。中国艺术报社副社长朱虹子认为,传播创新是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内涵,我们要充分研究艺术传播与艺术理论构建的关系,认清中国当代艺术传播的问题与语境。   美术理论的中国道路   在文化强国建设过程中,美术基础理论体系的建设仍然是美术理论界的中心任务之一。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宏建谈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建设及其逻辑起点、归结点。他认为,美术史、美术理论和美术批评是密切相关的,目前美术批评和艺术创作关系密切,但批评家一定要有原则和理论根据,既要和实践结合,又要和美术史上的美术现象结合。   鲁迅美术学院教授杨振国表示,应该重视东方国家在特定历史时期的重要地位,将中国美术纳入世界美术的知识系统,探讨中国与其他各国艺术的共时关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陆军对今日中国并存的两种文化语境展开了论述和思考,提出应该重视整体文化环境的建设与学术环境的培育,构建更加丰满的学术视野。西南大学教授邱正伦提出,应该通过美术理论的思考重建文化自主性,构建属于中国当代的美术理论评价体系。   美术理论与实践的互动   围绕美术理论与美术创作的关系,许多专家发表了意见,美术理论必须与美术实践形成互动,是此次会议上许多专家达成的共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传席认为,判断力与艺术创作、艺术史研究密切相关。没有美术创作就没有美术理论,但这并不意味着美术创作一定高于美术理论。美术研究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制度问题。其中一条就是美术研究要考外语,这限制了很多优秀的美术史论人才成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董立军认为,先进的美术理论应该能够促进和推动实践的发展,美术理论是美术实践的灵魂,对美术实践有精神指导作用。   此外,对于现代美术的中国模式和民间艺术的研究也受到与会专家广泛的关注。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提出中国画现代性的“晚明说” ,认为中国画的现代性是一种内生的现代性。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徐虹则指出, 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现代主义思潮与中国当代艺术有重要的关系。文化强国的动力应该是创新精神,而不是祖先家底。西安美术学院教授赵农提出,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文化强国的一个重要手段,而对于许多基本理论问题的论证,将有助于对民间文化、民间艺术的思考,提供新的学术空间。 原文见 http://www.cflac.org.cn/zgysb/dz/ysb/
个人分类: 艺术|1279 次阅读|0 个评论
发展高端生物资源产业的尴尬:究竟是谁被愚弄?
yangsk 2012-3-30 18:03
发展高端生物资源产业的尴尬:究竟是谁被愚弄? 杨顺楷 四川 成都 近年,国家科技投入不算少,且逐年上升,但是科技成果的投入产出仍然是处于低效难于令人满意的。 处于我国西南地域本来是生物资源富集区,中科院生物口的国家队研究所就应该瞄准国家重大需求,着眼于发展资源生物学及工业生物技术为宗旨,努力开拓进取,为发展高端生物资源产业奠基。我们所多年来也是这样提口号,数十年来也积累了一定基础,但是总处于难于统合各自为政的分散状态,更谈不上发展前沿交叉学科。因此目前在发展高端生物产业生长点方面,仍然处于令人尴尬无为效率低下状态。就以过去10年来本人亲历过的项目为例,就遭遇了在发展高端生物资源产业的尴尬事:究竟是谁被愚弄?至今无解。 例如,我亲历的项目之一就遭遇了产业化过程的尴尬。新世纪之初,一位被告知年轻有为来自港资背景,且有海外留学资质的女CEO来到CD高新区投资发展生物产业,注册的ZG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气魄够扯人眼球。总部办公机构与时俱进地现代化,出入驾座有凌志小车,人员组成来自五湖四海,且有通天渠道,声称开发生物产业的终极目标是要到纳斯达克上市。当时该CEO声称已经组合了国内若干家高水平的一流科技成果和技术专家,已经在PZH市拥有数千亩土地,要建立起本公司的种植基地。本实验室的一个省科委于97年立项已于99年验收的川滇地域金沙江干热河谷蕃麻皂素资源开发成果自然很快被组合进该公司的技术及产品开发之一。本人也身体力行地奔波于北上京城,南下PZH市调研考察,选点筹集数据资料,甚至还上京参与在建国门国贸中心33楼的韩国SK公司中国总部研讨该宏大开发计划,力求拉韩国SK公司投资。经过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操作后,编著起厚厚的一大本向国家计委的项目申报书。走完了必要的程序后,最后代表四川到京参加项目答辩,每个项目20分钟报告时间,专家组均是含有两院院士参与的高级别专家组成参与项目评审。无独有偶,次第参与答辩的还有来自滇省的类似项目组参与答辩。到了那年底,突然宣布该公司解散,辞退了大部分员工。后来得知,该“国家级”项目(千万元级)被批准了,且川滇两省都皆大欢喜。至于后来的项目执行及项目进展情况就不得而至知了。无奈加无望之下,本实验室只得公开发表了论文:《金沙江干热河谷蕃麻皂素资源的开发研究》,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7,19(4):696. 转眼间就过了十年。近些年断断续续听闻,ZG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用一笔钱在FR古城购买了数套房产;而在PZH的种植基地蕃麻与荒草丛生,处于无人料理的野生状态;在该市的QLS厂址,原本用于加工蕃麻皂素的初级原料麻膏囤集了20多吨无人处置,反而投资数百万元建立起一座碱法水解植物单宁原料生产没食子酸的车间,至今也没生产出1公斤产品。而滇省的类似项目也久拖不决,深加工生产线建立起来而无产品下线。。。,总之问题多多,走马换将,难于交差。成了一具“僵尸”项目。何以至此,请诸位博友评说。
个人分类: 科技评论|306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高端访谈】西藏两万干部将下派驻村
whyhoo 2012-3-30 15:39
——专访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向巴平措、自治区主席白玛赤林 编者按: 2012年3月28日,是西藏民主改革53周年。53年来,西藏的发展稳定,始终牵动人心。 今天的西藏,面临着“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和“维护稳定”的硬任务。不过,由于脆弱的高原生态环境和复杂的民族宗教问题,西藏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环境,处理好民族宗教问题并维护社会稳定,并不容易。 就这些问题,南方周末记者专访了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原自治区政府主席向巴平措,和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政府主席白玛赤林。 2012年自治区五千多个行政村,都派了驻村工作组。这个不完全是为了维稳,主要还是帮助他们发展经济。驻村干部一年一换,三年之内,全区将有2万多干部驻村。 现在我们实行15年免费教育,全国都找不到,包吃包住包学费……把教育办好,老百姓就业问题解决好,这样就是人心所向。 缺乏开放意识和竞争意识 南方周末: 中央要求到2020年,西藏要与全国一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西藏也提出,要推进跨越式发展,目前有哪些有利条件? 向巴平措: 首先,中央对西藏的转移支付力度越来越大,现在西藏年税收90多亿元,2011年的中央转移支付是770多亿。 另外一个就是2010年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过去各地援藏资金一直没有定数,援藏干部很多时间都在来回跑,向所在省市要资金,这也导致很多项目没有明确的上马时间。第五次座谈会之后,明确了17个对口支援的省市,每年要将预算资金收入的千分之一用于援藏。此外,还有17个国有大型企业和60多个部门支援西藏。 南方周末: 怎么看待援助对于西藏的作用。 向巴平措: 西藏要处理好“离不开”和“不依赖”的关系。西藏发展离不开国家和兄弟省市的支持,但西藏要彻底改变面貌,进入小康社会,必须要西藏人民艰苦奋斗,自己创造。 南方周末: 说了优势,西藏发展还面临哪些挑战? 向巴平措: 西藏的挑战,一是农牧业,全国提倡农业现代化的今天,我们农牧区还有很多是靠天吃饭的。 另外,基础设施还要进一步完善。交通是制约西藏发展的瓶颈,这几年虽然交通有很大发展,但路网没有。拉萨有了铁路,但川康铁路、林芝铁路还没有开通。电力也不足,2011年稍微好点,以前冬季拉萨全市都要限电。 南方周末: 这些是硬件,软件呢? 向巴平措: 人才还缺乏,特别缺乏科技人才。西藏一旦科技跟上去,会形成非常有特色的优势产业。关键是,西藏的开放意识、竞争意识还很缺乏。 有污染的项目一律不进 南方周末: 西藏发展、建设都要占用耕地,西藏耕地又非常有限,这个矛盾如何解决? 向巴平措: 目前,建设和土地之间的矛盾,房地产开发与土地之间的矛盾并不突出。但是从长远来看,西藏的农田非常有限,非常宝贵。我们现在对土地采取了最严格的限制和保护办法。凡是占用农用土地,必须经自治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批准。 南方周末: 西藏的生态也很脆弱,如何避免发展经济时对环境的破坏? 白玛赤林: 原来提生态保护,现在是保护和建设并重。关于生态保护,国家已经批准了2009年到2030年西藏绿色生态屏障的建设规划,投资百亿以上。现在中央还有森林补偿资金、草原补偿资金,江河源头湿地湖泊也有补偿基金,关键我们自己要落实好。关键是矿产开发,我们要注意不能对环境有破坏。 向巴平措: 关于矿,我们现在坚决不全面开发。西藏很多地方都有矿,到处都在开发。因此我们抓大限小,刚开始说禁小,现在看来完全禁是禁不住的。最关键的是开矿时不要把水污染了。 南方周末: 都说现在西藏有很多的矿产资源在无序开发,你怎么监管他? 白玛赤林: 不能叫无序开发,现在也整合了。我们和国家国土资源部都有一些合作战略协议,就是在青藏高原找矿。以后就搞“点上开发,面上保护”。 南方周末: 在引进项目时怎么确保不污染环境呢? 向巴平措: 在工业发展中,那些有污染的、对生态有影响的,咱们一概不进。 南方周末: 西藏这几年旅游人数增长很快,旅游对生态有何影响? 白玛赤林: 九寨沟一年就有几千万的游客,把九寨沟破坏了吗?西藏120万平方公里土地,2011年才来了六百多万人,把生态破坏了吗? 向巴平措: 游客影响不大,但还是要考虑环境因素。西藏地盘大,但游客来了不是到处跑,还是集中在了一些旅游景点上。 维稳确实有成本 南方周末: 西藏的民族团结是外界关心的话题,如何评价现在西藏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白玛赤林: 西藏民族团结是非常好的。那么多1950年代进藏的老同志,一代代都留在那儿,各民族非常融洽。再加上后面来的,大家都和睦相处,同呼吸共命运。民族团结,是西藏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没有民族团结,什么事都办不成。 南方周末: 要民族团结就要社会稳定,现在西藏的领导有多少精力放在维稳方面? 向巴平措: 西藏的稳定,牵扯了领导的相当精力。中央领导也跟我们讲,稳定压倒一切。现在,我们常规的、非常规的维稳都在进行。所谓常规维稳,就是政法机关各司其职去维稳;非常规维稳,指敏感时期,实施特殊的管制措施,包括对街面实行一些控制。 南方周末: 像现在进藏查验身份证,算管制吗? 向巴平措: 2012年3月进藏区查验身份证,其实是不出格的。现在很多事项比如住宾馆、乘飞机都要身份证。根据法律,警察也有查验身份证的权力。这对防范一些流散人员、被追逃人员进西藏也有好处。 南方周末: 有没有算过维稳成本呢? 向巴平措: 维稳确实有成本,但不好计算,因为军队、武警、政法队伍有些常规工作就涉及到维稳,不过现在可能把更多的精力用在维稳上了。 现在,各级党委、政府,都把维稳作为第一责任。党政领导成员中,有一部分人集中精力抓维稳。此外,还抽调一些省级干部包括人大和政协干部,到自己联系点落实维稳。 南方周末: 各行政村的工作组算吗? 向巴平措: 2012年整个自治区的5000多个行政村,都派了驻村工作组。这个不完全是为了维稳,主要还是帮助他们发展经济。驻村干部一年一换,三年之内,全区将有2万多干部驻村。 宗教问题必须处理好 南方周末: 外界不少人觉得西藏神秘,除了地理位置,还有就是民族宗教问题,怎么让外界了解一个真实的西藏? 白玛赤林: 你如果戴着墨色眼镜去看西藏,那不是真实的西藏。只要是用正常的心态去看西藏,那才是真实的西藏。 向巴平措: 在国外,多年来总有一部分人怀有政治目的,对西藏进行歪曲宣传,把西藏的民族问题、宗教问题、文化问题、人权问题,包括自由问题在内,进行妖魔化。 但现在,随着国外到西藏旅游人数的增加,很多人来了之后改变了印象。每年有一二十万外国人进来,这是一个很好的资源。另外,加强外宣很有必要,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宣传西藏。现在有一些懂英语的人,直接用这些语言,比较生动地讲述西藏情况,而不是说教。这是人家能够接受的形式。 南方周末: 现在的西藏,您最担心的是什么问题? 白玛赤林: 现在我最担心的,就是西藏各族干部怎么把中央政策落实好,怎样体现在老百姓生活改善上。就害怕打折扣、落实不下去。 向巴平措: 西藏有宗教问题,必须要处理好。我们要考虑宗教怎么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实际上宗教本身有些很好的观念,比如富国利民、弃恶扬善、与世无争等。寺庙应该是个清静之地,不要搅到政治里面。 南方周末: 怎么科学处理西藏的宗教问题? 向巴平措: 一方面,要严防敌对势力,达赖集团和分裂势力利用宗教来从事分裂破坏活动;另一方面,对宗教既不能人为限制,也不要有意识地发展。 南方周末: 有外电报道说,一些青少年追随达赖,自治区党委政府该怎么应对? 白玛赤林: 现在达赖确实在争夺我们的青年人才,但青少年越境追随达赖的情况确实不多。我们的任务就是把教育办好。现在我们实行15年免费教育,全国都找不到,包吃包住包学费。我相信,西藏的青少年和成年人整体文化素质提高以后,会感谢政府,西藏人民是懂得感恩的。把教育办好,老百姓就业问题解决好,这样就是人心所向。 原文见 http://www.infzm.com/content/73602
个人分类: 民族|1248 次阅读|0 个评论
园地干枯须得勤浇灌——停滞数月又来上科学网
yangsk 2012-3-4 16:15
近几个月忙于横向课题事务,终于又回到科学工作者之家——科学网,又能同网友交流沟通,令人欣慰。 近期,参加了2011中国甾体激素产业论坛(上海,2011-12-13),有很多感想要想抒发;其次,2012-01-12-14又再次赴福建福州参加了麦当集团有关生物工业园区扩建的论证研讨会;上个月在成都又参加了来自西藏发改委2个项目(生物制药,和生物化工)的验收会。 作为个人职业经历的见证者,一方面很高兴国内的高端产业发展很快,的确取得了长脚进步,推动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看到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尤其是科技成果如何实现从实验室研发到进入产业化阶段,实现资格的产业高端——“技术可行经济合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地方媒体和官员的口号上。如何实施科技成果的《政产学研用》,这都是值得认真探讨对待的问题。 今日本短博文开了一个头,算是一个引子吧!后续博文将陆续发出。
个人分类: 科技评论|278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十二五”我国高端装备制造
sunapple 2012-1-16 20:52
我国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中,有90%的高档数控机床依赖进口、有95%的高档数控系统依赖进口,智能装备的对外依存度也高达70%。还有大部分机器人和工厂自动控制系统依赖进口,工厂自动控制系统、科学仪器和精密测量仪器基本由国外垄断。 2010年,我国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20万亿元,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但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约1.6万亿元,占装备制造业的8%左右。在我国装备制造的三大产业中,机床工具业产值达到3922亿元,但其高端产品比重只占30%;仪器仪表业产值3945亿元,其高端产品的比重只有18%;比例最低的是通用基础件工业,产值是4600亿元,而其中高端产品的比重只占到5%。 两组数据将我国装备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尴尬处境暴露无疑。日前,《中国政策论坛》邀请工信部领导、专家学者、企业精英共同探讨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如何发展,业界人士一致认为,自主创新是发展我国高端制造业的必由之路。 戒备之心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蔡惟慈表示,“装备制造强国对于中国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非常提防的。他们一方面在我们具有比较优势的中低端产品方面用贸易保护措施来削弱我们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在高端装备制造业方面,不但越来越不愿向我们转让技术,而且仍然在高性能机床上对我们有严格的出口限制。为此,我们要有清醒认识,高端装备制造业靠别人不行。” 据统计,2010年我国进口机械设备2553亿美元,2011年预计会超过3000亿美元。我国在高端装备领域与国外差距还比较大。我国与日本机械设备进出口逆差高达500亿美元,与德国逆差高达400亿美元。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吴劲风用亲身经历讲述了美国封锁我们的蛮横劲。自1999年至今,美国政府一直通过国务院的ITAR(国际武器交易规则),禁止美国制造,包括含有美国部件的卫星用中国火箭发射,因为欧洲和包括日本公司在内的多数卫星制造商都至少采用部分美国部件,因此这实际上阻止了中国进入全球商业发射市场。通过多年的实践,航天科技才通过与欧洲的合作打破这一封锁。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表示,30年来,为什么我们引进技术,合资合作越来越困难?因为以前我们买的是国外二流、三流的技术。因此,现在要买肯定就买世界一流的技术。但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会把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卖给我们。我国工业经济已发展到了较高阶段,已经不能靠引进技术和合资合作来发展,必须立足自主创新、自主发展,这是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发展的根本途径。 卡脖之痛 苏波指出,通过30年的发展,尽管我国装备制造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一些关键领域差距还很大。比如核电装备里的关键零部件和控制系统仍然要依靠进口。还有燃气轮机,其中最核心的高温燃烧室,国外不但不卖给我们,连合资工厂都不在国内建,让你永远无法掌握其核心技术。 以最能体现核心能力和技术创新水平的专利数来说,以工程机械行业为例,美国卡特比勒公司有专利11000多个,国内的中联重科只有500多个;以发电设备行业为例,法国阿尔斯通公司专利有12000多个,我国哈电只有300多个。上述数字说明我国许多装备自己的核心技术很少,而专利少最核心的原因是技术创新能力差,而且创新意识也不够。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李东表示,我国装备制造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平均为2%,而国际上的企业基本超过10%,有的达到30%。我国企业研发投入的60%是买软件、买仪器,而欧美先进装备制造企业60%的研发投入在设计、试验等自主研发上。 我国核心基础件的寿命和可靠性与国外对比,国产的寿命是国外同类产品的1/3或1/2。在海洋工程装备方面,为大型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做配套的装备,目前数量只占8%,价值只占3%。 蔡惟慈表示,从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来看,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了,但高端装备制造的实力,我们还不行。国际公认的高端装备制造强国还是美国,德国、日本。美国在航空航天、燃气轮机、工程机械和智能测控装置方面;德国和日本在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和液压件方面世界领先。另外,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士、瑞典等国家在高端装备制造的局部领域也明显超过我国。如瑞典的轴承、法国的核电装备等。 “瓶颈”之多 蔡惟慈认为,装备制造强国为什么能明显领先我国,因为他们在战略上非常重视高端装备的发展,非常重视研发方面的投入,以此引领了高端装备制造的方向。同时,他们非常重视核心关键零部件和智能测控装置的发展。这些国家具有很强的大型成套装备系统设计和系统集成能力,在关键领域掌握核心技术,掌握标准制定的话语权和整体设计的主动权。“以西屋公司三代核电AP1000来说。虽然第一套装备是在中国制造,但设计和标准都是由西屋公司来制定,现阶段,我们只能做个参与者。” 中国仪器仪表协会名誉理事长奚家成也表示,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瓶颈集中在核心技术缺失,同时,除产品开发是重要的瓶颈以外,还有三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生产制造技术;二是关键功能部件和重要基础件;三是先进的生产模式和信息化的全过程生产管理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系统。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史坚忠认为,制约高端装备产业发展的瓶颈很多,产业体系不健全也是个重要原因。现在表面上看是产品、企业的竞争,背地里实际上是产业链的竞争,我们国内完整产业链的构建还有很大的缺失。 为什么我们引进了那么多技术,而核心技术没有突破?中国机械科学研究院总顾问屈贤明认为,“国家在装备制造的战略选择和政策取向上出现了偏差,我们买技术有钱,消化吸收没钱。 我国买技术花1元钱,在消化吸收上我们只花了0.26~0.36元,而德国是1∶3.3,日本是3~7倍。” 首台之功 我国在高端装备领域之所以能屡屡突破,首台首套工程功不可没。近年来,我国将装备制造业自主化的关键问题———首台(套)设备的使用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并提出建立鼓励使用国产首台(套)装备机制。此举对我国重大装备制造业加快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自主化水平,推动产业升级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与会专家强烈呼吁,高端装备制造的发展,尤其要重视支持国产装备的首台首套的研发。 屈贤明表示,“高端装备现在面临首台(套)应用难的问题。我们很多高端装备制造难度比较大,技术含量比较高。用户应用产品有很多顾虑。我们制造企业要把产品做到可靠还便宜,另外政策上还要有一些导向。” 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刚认为,“制造企业与用户的交流很不够也是个问题,我在与沈飞和成飞老总交流时发现,很多设备我们能做,但由于信息沟通不够,不了解用户的需求。或者说很多用户的注意力在‘外面’,我们需要机会。” 苏波指出,我们国内确实存在制造和使用“两张皮”的问题,这个问题在计划经济时代就存在,实际上制造和使用格局的形成有历史渊源,到现在还存在,所以在国家政策里重点体现推动首台首套的应用。 吴劲风希望在国内的采购中,尤其是财政拨款的政府采购要向国产设备倾斜。政策要继续支持国有和民营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去,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吴强是“首台(套)”的受益者,他表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未来高端装备产品更需要政策支持。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没有品牌、没有业绩的制造企业是很难进去的。但中海油国内首台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油石油981”交给了我们,给了我们机会,加上国家的配套政策,我们才能把“海油石油981”干出来。“十一五”期间,企业的突破主要是政策的支持。 吴强表示,在“17万立方LNG船”、“海油石油981”等高端产品的机电配套上还要突破,目前“海油石油981”的机电配套的自给率只有10%,高端产品的机电配套还要集国家之力。他呼吁,“国内企业要互相支持,如我们和齐二机联合开发的船用曲轴,通过自己研发,以前进口要1亿美元,现在国产化后成本降到了4000多万元人民币。” 装备未来 我国装备制造业如何突破发展瓶颈?苏波给出答案是,不断加大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政府要提供支持创新的条件;企业要聚集一批人才;高端装备制造业要打造一批产业基地,如法国航空基地、美国休斯顿基地,日本丰田汽车生产基地都是可借鉴的样本。 苏波指出,作为七个国家制定的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最具有带动性的产业。为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工信部协同其他部委,制定了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了未来发展的目标。 到2015年,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产值要达到6万亿元,到2020年,高端装备制造业要占整个制造业的25%。“十二五”期间,工信部要继续推动能源装备、通信装备、数控机床的发展。“十二五”期间,工信部要重点发展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卫星制造装备及应用、智能制造装备等五大领域。 苏波表示,工信部将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一是尽快明确高端装备制造相关领域的发展战略。尽快发布航空工业中长期规划。尽快发布船舶、轨道交通、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十二五”规划。二是实施五大工程。三是支持通用零部件和控制系统等短板的发展。四是调整企业结构,通过兼并重组促进高端制造企业的发展。五是不断完善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政策支撑体系。(记者 陈祎淼)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242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高端装备制造: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热度 1 sunapple 2012-1-3 20:54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 张国宝   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进步很大,产量和产值都已成为世界首位。但我们高端制造业的一些高技术含量产品和关键零部件或者还不能生产,或者质量不敌国外产品,还是要依靠进口。国产产品主要分布在中、低端。自主创新能力、原创技术还落后于发达国家。   例如船舶工业,我国船舶生产量、新增船舶订单和累计手持订单2010年已居世界首位,但是导航仪表系统基本是国外的。发动机有的船东仍喜欢选择国外产品。LNG运输船、海工装备等高端船舶的设计制造能力仍不敌韩国。在2011年新增船舶订单上,高端产品大部分落入韩国造船企业之手。再如风力发电设备,我们这几年发展特别快,虽然风力发电机大部分是我们自己生产的,但轴承,特别是变速箱里的轴承,大部分还是国外进口产品。2010年,我国高端装备进口额2553亿美元,其中进口高档数控机床120亿美元。   然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那些最前沿、最先进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   装备制造的“心脏病”和“神经病”   高端装备制造没有一个量化的定义。泛指技术含量高、我们目前还难以掌握的重大装备就属于高端装备。例如前面讲的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设备,高档数控机床和高端轴承、液压件都可归为高端装备。   这些年,我国装备制造业进步非常大。“国产装备,装备中国”是几代人的梦想,我认为这个梦现在百分之八九十实现了。2000年,我国机械装备工业总产值达到1.44万亿元,2005年达到4万亿元,2010年达到14.38万亿元,年均增长25%;2010年资产总额10.4万亿元,“十一五”比“十五”翻了一番,相当于5年再造一个机械工业。据统计,2009年机械产品销售额达到1.5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机械制造第一大国,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5%。   有一个说法,中国的装备制造业有两个“病”,一个是“心脏病”,一个是“神经病”。“心脏”就是发动机,比如飞机发动机,民用航空的发动机几乎100%还都是国外的。军机的发动机我们必须自己制造,但有一部分仍要进口。“神经”是指机械设备里的控制系统、传感系统。十年前几乎也都是用国外的,这几年我们培育了几个系统,电站、部分化工企业的控制系统开始采用国产产品,但核电站的关键控制系统我们还是不敢碰。数控机床的研发现在进步很大,但大部分分布在中低端,特别精密的控制系统还是和国外产品有差距。   高端装备在整个机械制造产业里的附加值非常高,技术含量非常高。我们讲的高端制造业主要指的是这部分,由于我们自己还不会做,所以不得不以高价从外国进口。   现在随着中国的制造能力增强,外国对我们的戒心也越来越大,不像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时候他们对我们没什么戒心,但是现在他们看见中国创造能力太强了,所以现在高端技术必须要靠自己的力量去研发。   实践证明,我们要发展装备制造业必须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尽可能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国际技术合作,引进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增强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但同时也必须坚持自力更生、独立自主的方针。   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要有机结合   国产化和自主化并不矛盾。从字面上来讲,国产化是指在中国制造,引进国外的技术在中国制造也是国产化。而自主化是指技术本身是我自己研发出来的。国产化和自主化有交接点,自主化一般来说都是国产化,但是国产化不代表就是自主化。   拿汽车工业来讲,有一种观点批评说我们搞了大量合资企业,生产国外品牌的汽车,扼杀了中国的自主品牌。我认为要历史地、客观地看待汽车工业的合资,不要全盘否定。在改革开放前我们一直在搞自主品牌,上海、东风、红旗、跃进、黄河、北京吉普不都是国产品牌吗?但国门一打开,我们的品牌无论是性能还是质量都没办法和外国竞争,都垮掉了。引进国外的产品和技术,办合资企业我们开了眼界,认识到了自己的差距,也培养了人才,改进了管理,汽车工业才突飞猛进发展起来,自主品牌才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发展起来。奇瑞的掌门人尹同耀最初就是在一汽大众的合资厂工作过。闭关的自主创新肯定是不对的。   有人提出有三种创新: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原始创新就是别人没有的我们中国率先搞出来的,比如说人工合成胰岛素。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就是开始是人家的技术,但我们引进后掌握了,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升级,又开发出新的东西。   什么是集成创新?乔布斯就是典型的集成创新,苹果手机就是集成创新,无线通讯技术、触摸屏技术、图像处理技术,他把艺术和科学结合起来,这就是集成创新。再比如数控机床,就是把控制技术、信息技术和机械制造技术结合在一起,就是所谓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总之,拒绝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一切都要自己从零搞起才叫自主创新或一味依赖引进都是不正确的,都应该注意防止。这是我们强调自主创新时必须牢记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过去在科技创新中犯过这个毛病,例如发展风力发电设备,有的投入巨资支持自己原创,从零搞起,花了大钱搞出一兆瓦风机;而有的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很快搞出1.5兆瓦风机,并迅速开发出3兆瓦、5兆瓦风机。自主创新的1兆瓦风机花了大量科研费却落在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后面。   在燃汽轮机研发上也有同样问题,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要割裂开来,要有机结合,相互协调。现在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与体制有关,科技部管科研,产业部门、发改委管产业发展、项目安排,各把一摊,协调不够。我个人看法,科技部主要精力应放在基础科技研发上,产业化工作应与产业部门协调一致,由产业部门具体来落实。   国家意志+有效执行+配套政策+重点研发   自主创新很重要一点是要有国家意志。第一是国家想不想干这件事,这是最关键的。我们现在很多的成功,都是因为当年决心要干,两弹一星就是典型,建设造船第一大国也是例子。中国再穷,有那么多人力资源,集中起来也是不小的财富。政府投入资金倒是其次的事了。没有国家意志也不可能投入大量资金和制定振兴的政策。   发展高端制造业,中国人有足够的聪明才智,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充分证实了这一点。虽然我们有很多阻力,但是中国人总是有办法克服。最典型的就是“两弹一星”,那时还是在经济不很发达的时候。把“天宫”送上天也够难的了吧?我们也办到了,关键在于决心。因为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认识到如果不造出来我们就要受别人的威胁。我觉得“两弹一星”精神既包含了中国广大知识分子、劳动人民的爱国情怀、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还包含了国家意志。   韩国只有4000万人口,国土面积只相当于中国一个省,制造业比我们起步要晚,中国1956年生产出汽车时韩国还没有汽车工业,1972年韩国的船舶产量和中国大体相当,但是现在在汽车工业、钢铁工业、电子工业、造船工业上,韩国在有些方面走到中国前面去了。海上钻井平台,我们也做,但是高端部分韩国走在前面了。还有豪华游轮,我们国家目前还都不会做。我觉得只要想做我们都是能做到的,但是必须要有强有力的人和国家意志来组织做这件事。韩国之所以这几个领域走在了我们前面,值得我们很好研究和深思。   在有了国家意志的前提下,中国从来不缺人力和智慧,最重要的是国家有没有决心形成统一意志干这件事,这是最关键的。第二就是要有一个有效的执行机构来推动这件事情。第三个要有相应的配套政策。比如船舶工业,我过去曾提出我国要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那时候中国造船工业不像现在这么规模大,但那时我国制造的船舶80%出口,而我们自己用的船80%又都是进口的。为什么?因为政策不对,出口的船可以退税,要是卖给中国自己人则要上税,而进口船,特别是利用外资进口的船又可以免税。后来我国把税收政策调了过来,国民待遇就是进口和出口待遇应该是一样的,一下子就调动了积极性,这就是政策导向。   另外,应该把重点工程和重大装备研制结合起来。重大装备研发如不和重大工程需求结合,就成了两张皮,研发了也没人要,过去我们有过经验教训。上世纪80年代我们研制了一铲四车的千万吨级露天矿成套设备,结果谁也不要,后来经过协调才落户迁安铁矿。这些年重大装备研发加快,硕果累累,也得益于机构精简了,重大工程和重大装备研制统一协调。2004年又恢复重大装备办公室,虽没有给编制,但职能放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办公室,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今挂在新华网上的重大装备网受到业内的称道。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既要调动市场的积极性,国家不要管得太死,也要有国家强有力的协调和国家意志的导向。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1903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高端装备制造业规划月内出台
热度 1 sunapple 2011-12-17 10:27
位于长安街上的工信部大楼内,摆放着一艘“3000米深水铺管船”的模型,这艘代表着海洋工程高端装备的“船”,马上就要驶出这座大楼,开始扬帆远航。   “《‘十二五’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送到规划司那里去了。之前,苗圩部长已经签过字,估计还在等发改委、财政部,到时候会联合下发通知。”12月14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司的一位官员这样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工信部规划司的另一位官员也向本报证实了上述情况。据这位官员透露,该规划将于本月底之前正式向外界公布。   本报记者获悉,作为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的发展思路是从五大方向重点突破,分别是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和智能制造装备。该《规划》提出的目标是,到2015年高端装备的销售产值占装备制造业的比例将达20%以上,预计年销售产值将会达到6万亿元。    锁定五大产业   据了解,智能装备发展转型、卫星及应用发展专项目前已经开始落实,这表明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规划已进入实质操作层面。   上述装备工业司官员告诉本报记者,首批用于补贴智能装备制造的资金已经下达。第一批落实补贴资金的智能制造装备有19个项目,国家补贴资金9.5亿元,现已正式启动。尤其为支持智能制造装备企业拓展市场,国家将划拨首台套补贴资金,补贴资金高达产品销售价格的25%至50%。   “率先扶持智能装备制造业,是因为这个领域的市场规模非常庞大,可是国产化水平又非常低,可提升的空间巨大。”该官员说。    数据 显示,目前智能装备的产业规模约为3000亿元,市场多被国外厂商垄断,国内厂商市占率低,智能仪器仪表与控制系统为10%,工业 机器人(300024) 与专用装备为20%,中档数控机床为20%,高档数控机床为1%。而《规划》制定的目标是,到2015年,销售收入达到1万亿元,国民经济重点产业所需高端智能装备及基础制造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2020年销售收入达到2万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   事实上,不仅智能装备制造业,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等行业也存在类似的问题:过度依赖投资增长,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基础制造水平滞后,部分领域存在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能源资源利用率低,产品能耗高等。据上述装备工业司官员透露,高端装备制造业其他分项目的补贴资金也将陆续到位。   而除了直接补贴资金,国家相关部门还将在金融等方面加以支持。据上述装备工业司的官员介绍,工信部将组织地方企业申请创新产品, 贷款 可获得优惠。此外, 工商银行(601398) 、中国进出口银行等金融机构目前也都在积极配合。   这意味着,我国在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方面,又迈出具有实质性意义的一步。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此前曾表示,“加快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是建设装备制造强国、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华宝证券装备制造组分析师王合绪12月15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高端装备制造业专项扶持资金的落实、相关规划和细则的出台,是“调结构”的重要一环。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装备制造业的高端部分,具有技术密集、附加值高、成长空间大、带动作用强等突出特点,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和工业崛起的标志,是一国制造业的基础和核心竞争力所在。”王合绪说。    6万亿产值   据上述装备工业司官员透露,《规划》预计到2015年,高端装备制造业年销售产值将在6万亿元以上。而此前,张相木也曾表达过类似的观点,他说,“力争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使高端装备制造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销售产值占装备制造业的比例达到30%以上,高端装备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25%。”   中金公司发布的一份报告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市场容量进行了详尽的测算。除了智能装备制造业到2015年销售收入达到1万亿元之外,中金公司预测,未来十年全球海洋工程设备建造年均市场容量为500亿到600亿 美元 ,未来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国内市场满足率将提升至60%以上,国际市场份额提高到20%。   轨道交通装备方面,预计到2015年,全国地铁的通车里程将有望达到3904公里,总投资在8000亿以上。   航空产业方面,目前民用飞机制造产值约1300亿元左右。国内目前主要生产新舟60支线飞机、教练机、农用机和直升机等通用飞机。干线飞机尚无生产能力,被波音空客双寡头垄断。   卫星及应用产业方面,卫星制造和发射产业规模约为70亿元,卫星应用产业规模为600亿元。制造和发射产业分别被航天五院和航天一院垄断,卫星应用产业中GPS导航系统占据了95%以上的市场份额,国产北斗导航系统仅占1%。目前已发射8颗北斗导航卫星,计划到2012年,发射十多颗卫星,建成覆盖亚太地区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到2020年建成由5颗静止轨道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网而成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15年将形成价值1500亿到2000亿元的产业,2020年有望达到4000亿元。   在王合绪看来,未来5到10年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它在整个装备制造业里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有很强的替代作用,成长空间巨大。而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年产值就已经超过14万亿,到2015年高端装备制造业达到6万亿不成问题。   根据2009年各国统计局数据,我国装备制造业规模总量为2.2万亿美元,美国则由2万亿美元下降至1.5万亿美元,日本为1.23万亿美元。   “现在我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做大,下一步的目标是做强。”上述装备工业司官员表示。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1790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张国宝--关于我国装备制造业
sunapple 2011-12-12 19:11
●装备制造业患有“心脏病”和“神经病”。“心脏”就是发动机,民用航空发动机百分之百是国外的;“神经”指控制系统,特别精密的控制系统我们还生产不了 ●最前沿、最先进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心环节 我们能生产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设备,但仍要进口大量高端装备 问:国家将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发展。中国制造从低端迈向高端,这条路我们走了很多年,您如何评价制造业的现状? 张国宝:“国产装备,装备中国。”这是几代人的梦想,我认为这个梦现在百分之八九十都实现了。我国机械装备工业2000年工业总产值是1.44万亿元,2005年达到4万亿元,2010年达到14.38万亿元,年均增长25%;2010年资产总额10.4万亿元,“十一五”比“十五”翻了一番,相当于5年再造一个机械工业。据统计,2009年其销售额即达到1.5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机械制造第一大国,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5%。 我们的电机工业起步晚于世界82年,但是现在我们可以自己生产,我们能生产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设备和风力发电设备。但是,2010年,我国仍进口大量高端装备,进口额2553亿美元,其中进口高档数控机床120亿美元。 装备制造业患“心脏病”和“神经病” 问:所谓高端装备制造业,高端的标准是什么?要迈向高端,我们还面临哪些问题? 张国宝:高端没有一个量化的定义。但是泛指而言,技术含量比较高、我们目前还难以掌握的重大装备就是高端装备。这些年我国的装备制造业进步非常大,从产量和产值上来讲成为世界首领。但仔细看来,我们的高端制造业当中有一些关键零部件还是要依靠进口。 什么叫高端?心脏、神经。有一个说法,中国的装备制造业有两个“病”,一个是“心脏病”,一个是“神经病”。“心脏”就是发动机,比如飞机、战斗机的发动机,民用航空的发动机百分之百还都是国外的。“神经”是管传导的,指机械设备里面的控制系统,在前一段时间几乎都是用国外的,这几年我们也培育了几个系统,但比如说核电站里的控制系统我们不敢碰。数控机床的研发现在抓得很紧,但是几乎都分布在中低端,特别精密的控制系统还是不能做。 这两块在整个机械制造产业里的附加值非常高,技术含量非常高。我们讲的高端制造业主要指的是这部分,我们自己还不会做,所以不得不以高价从外国进口。包括船舶也是一样,我们造了这么多船,但是导航系统都是国外的。 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必须要有强有力的人和国家意志来组织 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心环节。中国装备制造业要实现为各行业提供先进技术装备的目标,必须通过自主创新实现。自主创新的关键环节何在? 张国宝:关键环节是国家的意志。我觉得第一是国家想不想干这件事,这是最关键的。我们现在很多成功的例子都是当年说决心要干。中国有那么多人力资源,再穷集中起来也是不小的财富。政府投入资金倒是其次的事了。 发展高端制造业,中国人有足够的聪明才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充分证实了这一点。虽然我们有很多阻力,但是中国人总是有办法克服。最典型的就是“两弹一星”,把火箭飞上天也够难的了吧?我们也造出来了,还是在经济并不发达的情况下。问题在于有这个决心,如果不造出来我们就要受别人的威胁,我觉得“两弹一星”精神既包含了中国劳动人民的爱国情怀,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还包含了国家意志。 韩国制造业比我们起步要晚,但是现在汽车工业、钢铁工业、电子工业、造船工业都走到中国前面去了。海上钻井平台,我们也做,但是高端部分也被韩国走在前面了。另外,他们采取价格策略,把价格压得很低,占有了市场。我觉得只要想做我们都是能做到的,但是必须要有强有力的人和国家意志来组织做这件事。 问:有观点认为,国产化和自主化相互矛盾,您怎么看? 张国宝:国产化和自主化并不矛盾。从字面上来讲,国产化是指在中国制造,引进国外的技术来中国制造也是国产化。而自主化是指这个技术本身是我自己研发出来的,这样的例子在中国也很多。这两个有交接点,自主化一般来说都是国产化,但是国产化不代表就是自主化。 实践证明,我们要发展和拥有先进的工业机器设备,研发新技术新设备,必须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尽可能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国际技术合作,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增强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那些最前沿、最先进的观念和核心技术从国外是买不来的。我们必须要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进行自主创新。 总之,拒绝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或者一味地依赖引进都是不正确的。这是我们创新先进技术过程中必须牢记的一条基本原则。 政府应该把重点工程和重大装备研制结合起来,要有强有力的协调 问:具体来说,国家要从哪些方面来推动装备制造企业的创新活动呢? 张国宝:首先,要有一个有效的执行机构来推动这件事情。其次,要有相应的配套政策。比如船舶工业,我过去曾提出来我国要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那时候中国造船工业不像现在这么大,但是我国制造的船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出口的,而我们自己用的船80%都是进口的。为什么?因为政策不对,出口的船都可以退税,要是卖给中国自己人则要上税。后来我国把税收政策调了过来,国民待遇就是进口和出口待遇应该是一样的,一下子就调动了积极性,这就是政策导向。 第三,重点工程和重大装备研制要结合起来。比如说乙烯装置里面有3大压缩机过去百分之百都是进口。现在我们自己研发出来了,开始用户不放心,就得和用户协商:用一个是国产的行不行?后来用得都挺好的。政府应该把重点工程和重大装备研制结合起来。我们的装备制造业不能盲目发展,国家要有强有力的协调。 问:过去市场还能换来技术,现在国外的高端技术根本买不来,作为技术后进国家,您认为能否实现弯道超车? 张国宝:靠买是买不来现代化的,尤其像现在,中国强大了,外国不像在80年代初那时候对我们没什么戒心,认为中国不可能怎么样,但是现在他们看见中国创造能力太强了,所以现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高端技术真的要靠自己的力量去研发。 弯道超车非常难,关键是国家要有意志,要列出哪些领域我们有这个可能。比如说,我认为我们的特高压就属于弯道超车,而且实践证明用得很好,它使我们的高压技术上了一个大的台阶。再比如说,无线通用技术也有弯道超车的可能,现在大家都在讲3G,现在我们都已经开发出4G了,中国搞了个TD—LTE,这既是原创也是弯道超车的机会,关键是国家能不能把握住。(熊建 张璐晶)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191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必须把握八大关键环节
sunapple 2011-12-2 18:58
2011-11-17 09:04 来源:中国机械网 作者:佚名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蔡惟慈对如何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促进机械工业由大变强,如何发展高端制造业,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新见解。 工信部积极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日前,在徐州举办的2011年中国(江苏)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论坛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蔡惟慈对如何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促进机械工业由大变强,如何发展高端制造业,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新见解。 蔡惟慈指出,装备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规模宏大、门类齐全、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尤其在“十一五”期间,《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实施之后,装备制造业得到长足发展,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部分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已经跃居世界前列,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作为装备制造业大国,产业大而不强、基础制造水平滞后、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依然存在。这种状况,已经不可避免地对我国机械工业近期运行态势产生了消极影响:今年上半年,机械工业运行呈现明显增速回落现象,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前五个月产销增速趋缓,对外贸易出现持续逆差。这其中既有低端装备产品供过于求,产品库存量居高不下的原因,也有行业内市场恶性竞争,比如电线电缆、变压器、开关等行业过度发展,导致产能过剩的问题,还有高端装备内需巨大,机械产品进口倍增,对国内市场造成了较大冲击的缘故。机械工业上述这些发展新动向,市场内在机制传递的这些新信号,前瞻性地预警:我国要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变“制造大国”为“制造强国”,必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高端装备。 蔡惟慈认为:当前,对机械行业来说,发展高端装备是推动结构调整、升级转型,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性举措;对企业来说,发展高端装备是提高产业的自主发展能力,减少对于进口产品的依赖,以较少的资源消耗来获取更大产出的必由之路。从近年来我国机械工业厚积薄发的发展趋势看,一方面,我国重工业化进入到提速阶段,轨道交通建设、航空航天产业、河海船舶工程、海洋石油工程、风电等新能源产业的后发优势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拉动效应明显;另一方面,“十二五”规划一个主导思想就是实现国民经济转型升级,而涉及国民经济发展的各行各业要实现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其中主要的手段必须倚重于生产装备的高端化和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因此,有理由认为“十二五”期间,在国家实施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业和鼓励企业技术进步等政策的导向下,各行各业对装备的要求只能比前十年更高:一是要求有更高效的设备;二是要求高效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生产绿色化,低损耗、少污染、环境友好。届时,高端装备市场需求旺盛,发展空间巨大,机械工业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高端装备制造将成为支撑机械工业持续增长的新兴领域。 蔡惟慈说,高质量、高技术是高端装备的主要特征。追求高质量、高技术是摆脱中国机械工业低端形象的关键所在,也是所有装备制造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终身课题。目前制约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产品的技术性能指标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有明显差距,主要表现在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的程度不高,适应极端环境如超高(低)温、超高压、超高速、高腐蚀、高辐射、高磨损的能力不强;二是产品质量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有明显差距,突出表现在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产品质量稳定性、可靠性差,某些产品在性能指标上技术含量较高但成熟度低,不能满足用户要求,可信度差。 如何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加快我国机械工业结构调整,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蔡惟慈指出,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必须把握以下八大关键环节。 一是攻高端必须夯实基础,突破技术瓶颈。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下大力气提高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加强重大技术成套装备研发和产业化,突破并掌握高端测控系统、关键基础零部件、高档工作母机、特种专用优质原材料这四个瓶颈环节的关键核心技术,大力提高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等基础工艺水平,例如高端液压件的毛坯铸造技术,等等。 二是攻高端必须自主创新,实现高端装备的国产化。发展高端装备不能仅仅满足于研制出了个别的高端产品,而要着眼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强化行业基础共性技术研究,集中力量开发并实施科技攻关重大专项,提升重大技术装备集成创新能力。通过自主创新攻克重点领域技术难题,掌握核心关键技术。 三是攻高端必须开放合作,利用一切可用资源。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关门创新。要广泛利用国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加强产学研紧密结合,争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充分吸收借鉴高端装备制造成熟经验,加快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同时要要重视发展产业创新联盟,促进关键技术创新成果向产业化转化。 四是攻高端必须把握投资方向,用好自筹资金。加大投资调结构、促升级、求发展,决定了机械工业的明天和未来。据统计,近年来全国机械工业企业用于自身发展所完成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中,90%左右是自筹资金,国家预算仅占不到0.5%。但是,在这些固定资产投资过程中,存在着重外延扩张轻内涵提升、重加工制造轻研发试验、重成套主机轻配套基础、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以及跟风趋同多注重特色少等严重问题。所以,使用自筹资金发展高端装备,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必须慎之又慎,切忌盲目投资,一哄而上。毕竟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条件要求很高,盲目发展的风险很大,一定要根据自身能力,扬长避短,突出重点。 五是攻高端必须加快培育现代制造服务业,实现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是加快制造业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装备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延伸发展的一项创新性内容。要融合信息化手段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思想、方法为一体,将产品的产生过程与使用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借助于信息化手段把服务向业务链的前端和后端延伸。 六是攻高端必须重视市场培育,加大应用示范力度。企业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研发生产重大技术装备,必须落实“依托工程”,即:加强与重点用户的紧密联系,组织实施高端产品应用示范工程,一方面通过为企业提供产品技术运用服务,以优质服务增强产品的可信度,从而创造影响,扩大影响,吸引潜在市场,从深度上挖掘市场、培育市场;另一方面通过应用示范发现问题,为产品今后的改进与提高积累经验。 七是攻高端必须提升传统产业素质,为发展新兴产业提供有力支撑。高端装备制造的本质是传统产业的升级,在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强力牵引拉动下,传统机械工业的发展方向将会更加明确。传统制造业的发展不仅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系统配套条件和环境的支撑,而且将加速全行业的由大变强。因此,发展新兴产业与提升传统产业必须统筹协调、相互促进,两者不可偏废。无论是高端装备制造业还是传统产业,都必须把大力提高产品质量的可靠性作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八是攻高端必须创新体制机制,提升企业的软实力。硬实力是衡量企业做大做强的客观标准,而软实力是通过整合利用硬实力,实现企业运营效能最大化的关键能力,软实力决定了企业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支撑要素。软实力不仅仅体现在企业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等方面,而且更多地依靠企业全体员工的作风素质、精神面貌和企业文化等隐形资源来协调联动。因此发展高端装备制造,还要重视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加强企业软实力建设。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2115 次阅读|0 个评论
矿业地质高端人才素质与修炼
热度 2 yuelugj 2011-11-28 21:34
矿业地质高端人才素质与修炼 刘继顺 2011-11-28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总工研讨班,2011年11月27日在长沙举办,邀请中南大学地学院部分教师开讲。 本次研讨班50余名成员,是来自中国冶金地质战线50余位地质总工和教授级高工。他们具有丰富的找矿实战经验和很高的成矿理论水平,为保障我国冶金矿山矿产资源储量的供给,新矿产地的发现,做出了骄人的贡献。 面对他们,我有着一种诚惶诚恐及班门弄斧的感觉。如何能与这些地质精英交流,并引起他们的共鸣,颇费了我一番心思。 常言道:弄斧到班门,草堂必赋诗,非狂妄之为,乃真本领学习也! 于是,2011年11月28日下午,我以“矿业地质高端人才素质与修炼”为题,做了三个小时的演讲,与他们倾心交流。 我们成矿理论研究和矿产勘查实践者,犹如股市中的散户,总是处于被套之中。 我们承担一个找矿勘查项目,就等于买了一支股票,主动经受股票被套的煎熬。为了找矿成功,我们不懈地爬山涉水,调查取证;分析研究,冥思苦想;用药开刀,活检病灶,为的是早日解套。 找矿一旦成功,等于股票解套。可尚未来得及享受股票解套(找矿成功)的喜悦,我们不得不承担下一个找矿项目,又得处于股票深套的漫漫长夜。 在不断地被套与解套之中,我们已经青春不再,华发早已占据头顶。这是我们地质研究与找矿人的宿命,也是我们“痛并快乐着”的浪漫情怀。甘于吃苦,苦中作乐,乐此不疲! 时间苦短,三个小时不觉过去。但言犹未尽,早先的惶恐,代之以我们内心相通的微笑。
个人分类: 地学课堂|5081 次阅读|2 个评论
创新释药技术,领引高端制剂发展
kejidaobao 2011-10-26 09:07
刘昌孝,湖南永兴人,药代动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天津药物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和名誉院长,释药技术与药代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药理学会副理事长,天津药学会理事长,天津药理学会理事长,中国药典委员会执行委员等职。曾承担多项国家重大研究项目,获得34项(次)国内和国际不同级别的科技成果奖。 当前,药物研发进入制剂创新时代,药物释放技术是药物创新的前沿,它推动着医药产业的发展。创新制剂的研发与新实体药物的研发比较具有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等优势。虽然中国药物释放技术近年有较迅速的发展,但仍低于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释药技术基础理论研究比较落后,特别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和产业化研究欠缺,严重影响成果转化。近几年为加速释药技术发展,国家科技部采取和启动了释药技术相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重要举措。   新药开发风险越来越大,技术要求显著提高,药物研发进入了制剂创新的时代,新型高端制剂的研究已成为药物创新的前沿。因此国外一些大公司由新实体药开发转向制剂研发,其药物制剂创新之路值得中国借鉴。新型高端制剂的研究开发是中国医药产业发展和转型的必由之路,通过它的发展,可扭转低端原料药物生产高消耗、高污染和低值出口的落后局面。在巨大的国际市场下,特别是国家出台了“十一五”、“十二五”重大创新专项以及一系列的配套政策,都为中国制药业新型高端制剂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带来发展的机遇,同时也使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国内创新制剂发展面临挑战。首先,制剂研发需要强大的资金做后盾;管理软件不足,不能达到国际注册要求的数据和cGMP条件;国际制剂技术人才、国际认证人才、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缺乏,专利起点低。其次,在策略上既要考虑开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又需要兼顾国际、国内高端市场和国际合作,建立良好机制掌握创新制剂技术,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将高端制剂进入国际市场。第三,应对创新制剂国际化应突破技术瓶颈的挑战,实现高端制剂国际化,需要考虑研发的技术壁垒;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就要考虑回避已有专利。第四,研发高端制剂的关键是突破产业化的技术瓶颈。以蛋白质多肽药物为例,长效药物微球可以长时间发挥体内疗效作用,减少给药次数,降低药物在体内转运过程中代谢消除和药物毒副作用。而蛋白质多肽药物的产业技术瓶颈在于载药技术和制备技术研究。为此需要解决这类产品的设备、技术、工艺、辅料、质量标准等,而且需要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开发高端制剂产品,增强国际竞争力。 必须考虑制剂产品国际化的策略,开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端创新制剂,采用多种灵活的合作方式,充分利用国内的资源和成本优势,找准制剂创新发展方向。以下发展方向值得思考: 1) 药物传输系统设计理论和技术:化学小分子药物新型口服缓释及控释系统的设计、靶向给药系统、无损伤给药系统的设计及相关方法学研究给制剂创新提出新目标。 2) 现代中药制剂:现代中药制剂的优势取决于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药效基础与中药理论的结合。 3) 生物技术制剂:生物大分子药物品种迅速增加,对非注射给药剂型,无损伤性的口服给药途径和经皮给药途径剂型研究的要求增加。 4) 生物芯片和基因治疗系统:生物芯片是药物制剂的重要组件,生物芯片的规范化、精确化和实用化是其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突破。生物芯片将加速基因疗法的发展,提高人类基因的破译速度。生物芯片、电脑芯片和微传输系统结合,实现生物传感、信息控制和反馈、药物传输的一体化。基因治疗利用基因转移技术将外源重组基因或核酸导入人体靶细胞内,以纠正基因缺陷或其表达异常。利用灭活病毒、脂质体和其他微粒形成载体系统,通过传输系统的设计实现基因有效转移并顺利表达。 在自主创新的思想指导下,认清挑战严峻性,找准制剂创新发展方向,突破释药的关键技术和产业化的技术瓶颈,我国高端创新制剂发展一定前途光明!
个人分类: 栏目:卷首语|411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观照中立国 : 佛法解释物理学 - 一五一十部落
zhping 2011-10-17 23:52
佛法解释物理学 / 观照中立国 ——《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   3月8日下午3时开始,朱清时院士发表了精彩的讲演:《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引起了听众的极大兴趣,对这一惊世骇俗的论点,报以热烈的掌声。   主题讲演完了后,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著名经济学家王连洲、著名美学家韩玉涛,和松竹书院主持刘正成等与会学者,进行高端对话。   朱清时先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技大学校长、国际书协顾问。他作为国际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立足于现代物理学后最新成果,与佛教哲学相结合,探讨了物质与意识的本质意义。   他以爱因斯坦的统一场论和霍金的“弦论”,与佛学经典《成唯识论》的“藏识海”进行比较研究,他认为是相通的。物质世界,是无数宇宙弦的交响乐,与眼前世界是藏识上因风缘而起的波浪,是极其相似的。   他不无幽默地说:“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山顶时,佛学大师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这一论点,可以说,彻底动摇了二十世纪以来作为主流认识论——“唯物主义”的基础。   著名历史学家、清华大学文科高等研究中心主任李学勤教授,对朱清时院士的讲演给予了高度评价。   李学勤教授说,人类已习惯于用一种思维方式来认识世界,而今天科学的进步,有可能让我用多科思维途经去认识这个世界。他还说,其实,从二十世纪中期已有学者提出了一时切关认识。今天,朱清时先生让这一问题,推到了哲学的高度。   著名经济学家全国人大《证券法》起草组组长王连洲教授也十分赞赏朱清时院士的讲演,他结合国际经济学界“重回马克思”现状,谈到了金融海啸已经远远超出经济学范畴,它实际上已是一个经济、政治、社会、哲学等跨学科的问题。   松竹书院主持刘正成先生,结合余英时先生最近围绕“李约瑟问题”著文,讨论西方科学渊源,并认为西方科学是建立在天文学和数学这个核心基础上,向朱清时院士提出问题:“蝴蝶效应能不能运用数学模式来表述?如果可能的话,就能马上找到应对金融海啸的最佳方案。”朱院士断然说:“不行。”他说:“高级计算机也只能处理小数点以后9位数的计算,如果9位数以后的数无限放大,计算机的结论就是错误的。” 李学勤、韩玉涛和参加今天松竹书院讲坛活动的学者,均十分赞赏,认为这种跨学科对话既新颖又有重大的学术意义,并希望今后能定期举行。 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    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前校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朱清时   序言   二十世纪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有趣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人类一面尽情地享受着自然科学创造的巨大物质财富: 核能、激光、电子技术,等等,一面却不了解甚至不接受它的一些基本观念。其实这些观念有大量严谨的科学根据,不过真正懂得它们的人太少,因此没有被人们重视和接受。   下面这则消息,就说明了这种状况:   中新网北京8月19日消息:霍金在昨天的科普报告过程中只赢得了两三次掌声,全场几乎没有会心的笑——他的理论太玄奥,以至于大多数来自北大、清华的学子都说没太听懂。   据北京晨报报导,昨天下午,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排起数百米的长队。门口有人私下兜售门票--最少500元一张。询问退票的人也不少,大家都期待着一睹霍金风采。但两个小时的公众科普报告尚未结束,已有人提前退场——实在听不懂。   霍金这次讲的《宇宙的起源》,其基础是当代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弦论。真正懂得这个理论的人,都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敬畏、惊讶和震撼感。本文尝试用大家听得懂的语言,大致解说一下弦论的主要概念,以期让读者体会些敬畏和震撼,并一窥宇宙的奥秘。   我们从当代著名的哲学家施太格缪勒(Wolfgang Stegmuller)在《当代哲学主流》一书中写的一段名言开始。   他写道:“未来世代的人们,有一天会问: 二十世纪的失误是什么呢? 对这个问题,他们会回答说:在二十世纪, 一方面唯物主义哲学(它把物质说成是唯一真正的实在)不仅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成为现行官方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而且即使在西方哲学中,譬如在所谓身心讨论的范围内, 也常常处于支配地位。   “但是另一方面,恰恰是这个物质概念始终是使这个世纪的科学感到最困难、最难解决和最难理解的概念。”   这就是说,一方面以“唯物主义”为标记的哲学广为流行,而另一方面“物质”究竟是什么?却又说不清。施太格缪勒正是在这里看到了“二十世纪的失误”。   你可能会问,究竟什么是物质?它为什么是科学感到最困难、最难解决和最难理解的概念?   早在古希腊时代,原子论者就猜想,物质是构成宇宙的永恒的砖块,万物从它所出,最后又复归于它,它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是世界过程绝对同一的起点和终点。物质作为普遍的、不变的东西,必然是绝对的实体和基质。实体者,“实实在在”的客体之谓也。物质及其性质必须独立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是客观的实体。   后来,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经典物理学,继承了上述古代原子论的观点,把物质归结为具有某些绝对不变属性的质点的集合。质点概念本来是对作整体运动的固体的一种抽象,但它在液体、气体乃至热现象中的应用也获得了成功。   对于所有这些能够具有机械运动的物质形态,物理学称之为实物。在当时的自然哲学中.又称之为实体。把物质归结为物体,进而把物质看成实体,这同质量在牛顿力学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有关。   牛顿之所以把质量定义为“物质多少”的量度,就是因为在任何机械运动过程中,乃至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始终如一。质量被理所当然地看成是物质本身所绝对固有的,被看成物质不灭或实体不变原理的具体表现。   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物理学在十九世纪末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使得认为物质是绝对实体的唯物主义成了在二十世纪处于支配地位的哲学,正如前面引用的施太格缪勒的名言所讲的。   然而,二十世纪爱因斯坦发明的相对论开始揭示出了物质的实体观的谬误。首先,相对论证明质量与速度有关,同一个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系,其质量就有不同的值。   想象一个人在推一辆没有任何阻力的小板车,只要持续推它,速度就会越来越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质量也越来越大,起初像车上堆满了木柴,然后好像是装着钢铁,最后好像是装着一个地球……当小板车达到光速时,整个宇宙好像都装在了它上面——它的质量达到无穷大。这时,无论施加多大力,它也不能运动得再快一些。   当物体运动接近光速时,不断地对物体施加能量,可物体速度的增加越来越难,那施加的能量去哪儿了呢?其实能量并没有消失,而是转化为了质量。爱因斯坦在说明物体的质量与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时,提出了著名的质能方程: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   不久后,科学家们发现了核裂变和链式反应,把部分质量变成巨大能量释放出来。现在知道原子弹的人,都相信质量可以转化成能量。   既然质量不再是不变的属性,那种认为质量是物质多少的量度的概念就失去了意义。既然物质与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能量并非“实体”,物质也就不能再被看作是实体。   与此同时,科学家对物质结构的认识也迅速深入发展。在本世纪30年代以前,经典物理学一直认为: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砖块”。1932年,科学家经过研究证实:原子是由电子、中子和质子组成的。   以后,科学家们把比原子核次一级的小粒子,如质子、中子等看作是物质微观结构的第三个层次,统称为基本粒子。   1964年,美国物理学家马雷。盖尔曼大胆地提出新理论:质子和中子并非是最基本的颗粒,它们是由一种更微小的东西——夸克构成的。   为了寻找夸克,全世界优秀的物理学家奋斗了20年,虽然一些实验现象证实了夸克的存在,然而单个的夸克至今未找到,人们始终不识庐山真面目。   对此,粒子学家们的解释是:夸克是极不稳定的、寿命极短的粒子,它只能在束缚态内稳定存在,而不能单个存在。   不仅如此,迄今人们所知道的300多种基本粒子中,除少数寿命特别长的稳定粒子(如光子、中微子、电子和质子)外,其它都是瞬息即逝的,也就是说,它们往往在诞生的瞬间就已夭折。   例如,通过弱相互作用衰变的粒子有20余种。其中,π±介子的寿命大致为2.6×10-8秒,即π±介子经过一亿分之一秒就衰变成了其它粒子。   通过电磁相互作用衰变的粒子共两种,它们的寿命就要短得多了。π0介子的寿命是0.84×10-16秒,η介子的寿命是3×10-19秒。比起π±介子来,它们的寿命竟分别要短8~11个数量级。   寿命最短的,则要算通过强相互作用衰变的“共振态粒子”(如Δ粒子、Σ粒子等)。它们的伙伴特别多,占基本粒子家族成员的一半以上,共200多种。它们的寿命之短达到了惊人的地步,以致于人们很难用确切的形容词来描述它们的衰变过程;粒子物理学家即使利用最优的实验手段也已无法直接测量它们,而只能用间接的方法推算出它们的寿命。它们只能生活一千万亿亿分之一秒左右, 即寿命大致是 10-28秒。   为什么绝大多数基本粒子都如此短命?如何理解我们的物质世界就是建立在这些瞬息即逝的“砖块”上?   在二十世纪的后期,物理学的一个前沿领域-弦论的发展又使我们对物质的看法更进了一步。   什么是“弦论”呢?   爱因斯坦在后半生中,一直在寻找统一场论,即一个能在单独的包罗万象的数学框架下描写自然界所有力的理论。他渴望以前人从未成功达到过的清晰来揭示宇宙活动的奥秘,由此而展示的自然界的动人美丽和优雅。爱因斯坦未能实现他的梦,因为当时人们还不知道自然界的许多基本特征。但在他去世以后的半个世纪中,人们已构筑起越来越完整的有关自然界的理论。   如今,相当一部分物理学家相信他们终于发现了一个框架,有可能把这些知识缝合成一个无缝的整体——一个单一的理论,一个能描述一切现象的理论,这就是弦论。它正在实现当年爱因斯坦满怀热情追求的统一理论的理想。   弦论可以用来描述引力和所有基本粒子。它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自然界的基本单元,如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等等,看起来像粒子,实际上都是很小很小的一维弦的不同振动模式。正如小提琴上的弦,弦理论中的宇宙弦   (我们把弦论中的弦称作宇宙弦,以免与普通的弦混淆)可以作某些模式的振动。每种振动模式都对应有特殊的共振频率和波长。小提琴弦的一个共振频率对应于一个音阶,而宇宙弦的不同频率的振动对应于不同的质量和能量。   所有的基本粒子,如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等等,都是宇宙弦的不同振动模式或振动激发态。每条宇宙弦的典型尺度约为长度的基本单位,即普朗克长度(10-33厘米)。   简言之,如果把宇宙看作是由宇宙弦组成的大海,那末基本粒子就像是水中的泡沫,它们不断在产生,也不断在湮灭。我们现实的物质世界,其实,是宇宙弦演奏的一曲壮丽的交响乐!   有人会说,把物质世界看是宇宙弦演奏的一曲交响乐,不正是与物质的对立面-意识有些相同了吗?是的。按照当前流行的观点,意识是完全基于物质基础(我们的脑)而存在,但意识不是一种具体的物质实在,因为没有人在进行脑科手术时在颅骨内发现过任何有形的“意识”的存在。   我们都知道贝多芬的交响乐,可以用一套乐器把它们演奏出来。但这套乐器本身并不是交响乐。意识是大脑演奏的交响乐。这个图像为理解“心物一元”,即意识和物质的统一,开辟了新途径。   有人还可能说,无论宇宙弦多小,无论人们能否观察到它们,宇宙弦总归是客观实在,它们是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单元,因此物质世界也应该是客观实在。此话不准确。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单元是宇宙弦的各种可能的振动态,而不是宇宙弦自身,就像组成交响乐的单本单元是乐器上发出的每一个音符,而不是乐器自身一样。   在弦论之前,物质的实在性体现在组成客观世界的砖块是上百种原子,这些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等基本粒子组成。这些基本粒子都被当作是物质实体,都是组成物质世界的“超级砖块”,因而可以把物质世界看作是物质实体。   在弦论之中,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过去认为是组成客观世界的砖块的基本粒子,现在都是宇宙弦上的各种“音符”。多种多样的物质世界,真的成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物理学到此已进入了“自性本空”的境界!   有人会想,天啊!物质都不是客观实在了,那么,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实在的吗?   回答是,有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就是实在的。   我们根据二十世纪自然科学的进展,可以用关系实在来取代绝对的物质实体,即主张事物不是孤立的、由固有质构成的实体,而是多种潜在因素缘起、显现的结果。每一存有者,都以他物为根据,是一系列潜在因素结合生成的。“现象、实在和存有被限定在一组本质上不可分离的关系结构中”。   哲学家们在论述“关系实在”时,使用的哲学词汇,对你可能生涩难懂,我们还是用例子来解说。   我们看见一束红光,这是一个事件,是一个“果”。这个果,是由多种因缘聚合而产生的。   首先,是光的波长值,借用哲学家们熟悉的语言,这是“第一类性质”,这类性质还有如物体的广延性等,是物体自身内在所固有,它既不依赖于观察者,也不依赖它物,也就是说,它是无对而自行确立的。我们把这些第一性质,又称为“因”。   其次,我们还需要具备一些其它条作,如眼睛正好睁开,没有色盲,往正确方向看,以及眼与光源之间无障碍物,等等。我们把这些条件称为"关系参量",又称为"缘"。   这些因缘聚合,产生了红光这个果。“红色”这类颜色性质是“第二类性质”,其存在,至少部分地依赖于观察者。   “关系实在论”就是说,关系参量是不可消除的,没有它们,就不会有“看见红光”这个果,因而是实在的。   再举一个更清楚的例子。   要得到一棵苹果树,首先要有一粒苹果的种子,这是“因”。但是,单靠这粒种子,也不会长成一棵苹果树,比如:把种子放在仓库里,无论放多久也不会长出树来。所以,单有因,是结不出果的。一定要将种子放在土壤中,并且要有适当的水分、阳光、温度、肥料等等的配合,种子才会发芽、长大,最后长成一棵苹果树,结出苹果来。这里的土壤、水分、阳光、温度、肥料等等,就是“缘”。所以,“因”一定要配合适当的“缘”,在因缘和合之下,才能生出果来。   缘,是许多的配合条件。缘有好缘,也有不好的“恶”缘。因此即使是同样的种子,结出的果也就很不相同了。比如,把种子放进贫瘠的泥土里,或者施肥不够,苹果树必然长得不大,结出的苹果,也不会好吃。假如把种子放在肥沃的土壤中,加上细心照料,结出的果实就会香甜、好吃。   由此可见,同样的因,遇到不同的缘,结出的果,便会很不相同。   同时,由于缘是由很多条件配合而成的,所以缘会不停地变化着。既然缘会影响果,而缘,又在那么多条件配合下产生作用,假如某个条件改变了,甚至消失了,那么,果便可能不再存在。   在苹果的例子中,如果天旱缺水,苹果树便会因之枯萎。所以,当因缘散尽之时,果就会灭。换句话说:“因缘和合而生,因缘散尽而灭。”   有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以上这些关于苹果的文字,是转述潘宗光《佛教与人生》一书有关缘起法内容。所谓“关系”者,“缘”也,“关系实在论”其实与佛学缘起说的基本思想一致。   总之,在二十一世纪开始的时候,以“弦论”为代表的物理学,真正步入“缘起性空”的禅境了!   回头再看一下本文起头的那则消息,不难明白为何人们难以听懂霍金的那么生动的报告,原因就是:“物质是实体”的观念,在人们的心中太执着了!   佛学认为,物质世界的本质,就是缘起性空。藏识海(又名“如来藏”)是宇宙的本体。物质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风缘引起的海上波涛。   换言之,物质世界,就是风“缘”吹奏宇宙“本体”产生的交响乐。   《入楞伽经》云:“譬如巨海浪。斯由猛风起。洪流鼓冥壑。无有断绝时。藏识海常住。境界风所动。种种诸识浪。腾跃而转生。”   这句偈语说:譬如一个大海,风平浪静,澄然湛寂,当阵阵烈风吹来时,使平静的大海,生起重重无尽的浪波。从此,便如万壑怒号,天地晦冥,再没有停息澄清的时候了。宇宙的本体——藏识海(如来藏)本是澄然湛寂,随缘常住而不变的。因内外境风的吹荡,便使寂然清净的本体,随变为浪潮起伏,跟着生起前面七识的种种作用。由此波浪互相撞击,奔腾澎湃,便转生一切境界,而无有止境了。   如经文所说:“青赤种种色。珂乳及石蜜。淡味众华果。日月与光明。非异非不异。海水起波浪。七识亦如是。心俱和合生。”   这句偈语说:须知世间种种色相,乃至如地下的矿物,林中的植物,与天上的日月光华等等,追溯根源,也都是由如来藏识一体的变相。这些物体和藏识,在本质上并非相异,可是当它们形成为万物之后,却不能说与心识的作用是无异的了。   譬如海水,既然转变成为波浪,波浪的形式与作用,和整个的海水便不同了;可是,波浪的根本,还是由海水所转变而来的。   由物的方面来说,万类的分齐差别(分化和归类)也都是从此一体所化生。由心的方面来说,七种识的分别作用,也都是由如来藏识所转生。又因心与物的和合,发生世间种种事情,于是,本来澄清的识海,便永无宁日了。   (按:青赤等种种物色,是指眼根色尘的对象。珂佩是指耳根声尘的对象。乳及石蜜,是指鼻根香尘的对象。淡味众华果,是指舌根味尘的对象。日月与光明,是指身根触尘的对象。)   这里,海水与波浪的关系,正是弦与音乐的关系。它们也正是物质世界与宇宙本体的关系。当我弄懂了这个道理的时候,心里充满了敬畏和震撼。   读到这里,你可能感到:“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山顶时,佛学大师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
1548 次阅读|0 个评论
读博期间还需要自己申请课题吗?
热度 3 pinjianlu 2011-9-28 17:50
昨天老板说在他这里读博需要自己看文献,然后自己申请到课题,这才算合格的博士,否则都是不合格的。 但是这样读博不知道需要好多年啊?这年头毕业晚了工作都不好找,高校招聘嘛,一般有年龄限制,而且好点儿的大学的招聘简章里,最后面才是博士,前面依次是院士、长江学者、学科带头人,一般要海龟,最好是在海外拿到终生教职的大牛。现在土鳖博士已经成了高端人才的毛胚人才了。多呆几年又有何用? 其实学生申请课题的话还是要靠导师的面子,完全靠自己就算申请书写得再好,都有可能是申请不到的。 真的很迷惑现在国产博士到底处于什么样的层次,高端人才吗?不太像!
个人分类: 心路历程|4745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饶毅下战书注定是一场孤独
zhuhong 2011-9-5 11:52
饶毅下战书注定是一场孤独 http://shanshibing.blog.sohu.com/183421471.html 饶毅,曾被《纽约时报》视为“美国流失的高端人才”,上个月落选院士,随后宣布“今后不再候选院士”。前两天,他写下“战书”,表示愿以十年为期,与同领域中科院院士开展一场公开的良性竞赛,看看到底能有多少中国院士的科学工作超过他。他强调称“目的不是让大家不如我,而是真心期盼很多人比我好。”   不以争论的方式,而是以激励互促的形式,来结束“落选院士事件”,饶毅“战书”就算有火药味,我觉得也温暖。这段时间,有太多对饶毅激赏的文字,也有很多借饶毅痛批学术体制积弊的声音,这里我无意重复。只是觉得,饶毅“下战书”的行为,在中国学术界的文化心理原野上,注定拖着长长的孤独感,得不到任何呼应。   回过头来看,当初对于饶毅“拒绝候选院士”,学术界很大程度上也是处于静默状态。对于饶毅下战书,就更不大可能会有人伸手接下来了。即便会有院士对自己的科学工作很自信,内心很不服,但也不大会去与饶毅进行“科学比武”。这好比武侠小说中那种门派意识,一些自谓的名门正派,往往不屑于对那些江湖野路子拔剑。不过,事实证明,名门正派不仅会输在技艺上,连人品也未必靠得住。比如,《笑傲江湖》里那个华山派掌门岳不群,号称“君子剑”,其实是“君子贱”。   同样,饶毅也有点野,很生猛,很不符合中国国情下的正派学术领袖形象。中国国情是一个意味深长的概念,本身有太深的文化涵盖,可以被扛出来为中国很多问题找到正当性的借口,哪怕是拿到学术这种很有普世特点的领域,都完全可以派生出“中国学术国情”这样的话语前提。对今天中国学术界绝大多数人来说,他们不仅会觉得饶毅下战书的行为很“二”,而且也会认为谁要去接饶毅这个招,也是“二”。这就是学术界一种普遍存在的成熟文化心理。   饶毅当然不是真的很傻很天真。他下战书激励院士积极做科研,本来体现的是一种学术理性。问题是,这种行为很容易给学术界产生一种个人英雄主义的道德判断。其实饶毅也清楚这一点,他这样写道:“理想的孩子气,远远好于中国不良习俗下所谓的‘成熟’。在国际上畏畏缩缩不能上台面,在国内背后搞人水平高。”问题是,在中国学术土地上谈理想就是奢侈的,把“成熟”玩到勾心斗角、阴险狡诈的境界,往往才能经过权力通道成为那个学术领域的带头大哥。   比如,就算进行“学术比武”,人家也不会愿意跳到饶毅铺设的擂台上。事实上,评选院士就是他们认同的界定学术地位高低的舞台。无数事实证明,学术场域恰恰是潜规则最为隐秘盛行的地带,其权力运作机制最为细致,权力本位意识最为深厚。在这样的地带,要让学术的归学术,近乎是一种神话。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不断看到大师被权力树起来,又会不断看到大师被学术扳倒下去的原因。   梁漱溟曾说:“中国文化最大之偏失,就在个人永不被发现这一点上。”以文化视角来看待中国学术界的种种怪现象,是最容易进行有效求解的。这些年,有太多学术争论,最后都演绎着派别之间意气之争,甚至变成暴粗口的恶语攻讦,这也印证梁漱溟所说的 “凡是中国的学问大半是术非学,……与西方把学独立于术之外而有学有术的,全然是两个样子。”是术非学,术为权术,非学即无开放包容之文化。像饶毅这样充分呼吸过西风的“顶级海归”面对中国院士发下战书,注定落入门派陷阱,不会搞出一场不分门派让正邪都来参加的“华山论剑”了,最后只能成为埋剑的“独孤求败”了。
954 次阅读|0 个评论
矿业地质高端人才知识结构
热度 1 yuelugj 2010-9-5 13:24
矿业地质高端人才知识结构 刘继顺 2010-09-05 一、基础知识 主干知识: 化学:无机化学、配位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着重于元素周期表、元素与离子性质、溶解与沉淀、熔融、升华与凝固、氧化与还原、配合物、分子轨道理论、晶体场理论、软硬酸碱理论、热力学、平衡与非平衡 物理:力学--断裂变形流变、电磁学、重力 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空间几何、模糊数学 辅助知识:经济学与管理学;人文(侦探与武侠小说;人文修养;组织与协调;激情与低调) 二、地质基础知识 主干知识: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矿床学 辅助知识:结晶学、光性矿物学、矿相学、古生物与地史学、区域地质学、矿田构造学 三、成矿理论知识 主干知识:成矿作用(岩浆--熔离与结晶;热液--扩散渗滤与交代充填;变质-被变质与变成;沉积;风化与次生富集;矿床矿体定位-源运储变) 重点:成矿模式;成矿演化;主要矿种矿床类型;典型矿床;矿与非矿的可变性 四、野外工作方法知识 主干知识:地质填图与勘查地球化学(地质异常与化探异常) 重点知识:矿化信息捕捉(矿物肉眼鉴定;地质观察与填图;化探取样与加工;地质编录与采样;探矿工程设计;地质图件编制;储量计算;勘查方法的优选组合) 辅助知识:勘查地球物理、遥感解译、GIS(物探异常、遥感异常、信息综合与处理)、计算机技能、测量学 五、勘查思维及训练 主干知识:侦探思维;系统思维;演化思维;空间思维;顺逆思维;异同思维;类比思维 重点:典型矿床发现史;矿床勘查过程 六、矿床经济评价与矿权评估知识 主干知识:实际投入估测;勘查成果评介与估值;开发前景评价;找矿前景评价 辅助知识:采矿概论、选矿概论、冶金概论(矿床的可采选冶性) 关注:水路电、吨矿价值与税后利润、政治风险、市场风险、社区风险
个人分类: 地学课堂|7341 次阅读|7 个评论
科研人员的楷模,生理学教授李鹏教授
longfo 2010-7-16 13:53
前几日写了 真博士们在干吗 , 点击率很高,评论很多有褒有贬,还有一些人质问我,我在做什么,总体来说,作为一个在读的硕士,我做的工作很少,我现在已经在针刺方面作了一小部分的科研工作,下一步的具体工作计划局限在中药和针刺的科研上来。 那么什么样的中国科研人员才是我学习甚至是大家学习的呢,在此,我推荐一位生理学家,我老板的老板,著名生理学家, 李鹏 教授。百度和谷歌搜索很少可以查得到 李鹏 教授的信息。下面是 李鹏 教授的一个小小的简介。 李鹏 教授, 1988-1997 年任生理学教研室主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曾任中国生理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理学会血液、循环和肾脏生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应用生理杂志、中国生理科学杂志(英文版)、生理学报、临床神经科学杂志、上海针灸杂志等刊物的编委。在国外担任国际国际生理学会自主神经委员会委员,加入国际脑研究组织、国际化学感受器学会、英国生理学会、美国神经科学会、纽约科学协会,还荣获美国伯明翰大学荣誉研究员,日本产业医科大学客座教授等称号。 李鹏 教授的研究课题 针刺治疗实验性高血压与心律失常的机制分析 , 低血压、心前期收缩针刺对实验性高血压、低血压、心前期收缩,容量负荷和失血的调整作用 , 延髓头端腹外侧区在躯体传入冲动调整心血管功能中作用 , 针刺躯体神经传入冲动调整实验性心律失常的机制分析 , 中枢胆碱能机制在高血压、心律失常与抗休克中的作用 , 紧张致高血压与针刺降夺的机制 , 刺激躯体神经调整异常心血管功能的机制 等八项获卫生部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共发表科研论文 110 篇。此外,他还获得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颁发的中表年突出贡献专家证书。获光华科技基金三等奖及上海市侨界优秀知识分子称号 。 对针刺科研不懈的执著和追求和对中国医学文化的传播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科研精神。做科研,研究什么, 李鹏 教授给我们一个方向,中国的传统,针刺作为中国传统的疾病治疗方法,如何深入推广,在世界上站住脚跟,给国家和中国人民挣得荣誉和财富才是科研发展的王道之一。 李鹏 教授穷其毕生精力为针刺的科研付出了心血。为针刺的全球性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李鹏 教授不仅在供职期间深入研究针刺,退休以后还专门到美国传播针刺治疗,深入研究针刺的治病机制,为针刺的科研保驾护航。这不仅仅是对中国传统的传播,也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医学的保护和发展。 我们搞科研,搞什么科研,目的是什么,归根结底是为了国家更强大,国家强大了,国外的中国人可以挺直腰杆,国内的科研人员可以扬眉吐气,团队的科研实力提高了,对于整体的科学发展也是有巨大价值的,尤其中国人,我们统治世界科研几千年,整体的科学发展,我们是有发言权的。那么中国科研的崛起必然对世界是积极的贡献。我们如何对世界做出贡献,其中把传统的知识积累转化成科学定律是比较有前途的,便于操作,可以领先世界,是取得话语权的正途之一。 科研要传播我们的文化。 和李鹏 教授合作的美 国 教授叫做 John C. Longhurst ,他的很多生活习惯和中国人相同,包括控制饮食,相信针刺、中医中药,虽然有时候观点固执,但是已经根本上接受了一些中国的文化(个人观察所得,可能有些出入,但是出入不大)。这些 和李鹏 教授的理念传播有很大的关系。而且我们中国文化理念很多都是对的,具有科学价值的,经得住考验的,所以才会在逐步揭开面纱后占据了人们文化的主体地位。 我反对拿着欧美的理念来控制我们的国人思想,欧美有很多科研方法是对的,但是有很多理念很难说是对的,如何利用我们的理念去影响别人,这是很重要的,不要以为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所以利用老外的东西来唬人,这是不对的。我们要把自己的东西整理成体系,逐步的开拓属于中国的理论天地,这才是科研,也是中国人给世界科学的巨大贡献。如果所有的科学体系都统一在欧美理念之下的话,那么这对科学是个悲剧。 李鹏 教授就致力于中外科研理论的整合以及中国科研理念的传播和完善。他在讲座中提到了欧美科研理念的长处,也肯定了我们中国人思维的长处,这对于我们科研人员是个很好的榜样,现在很多人只要是国外的就是好的,自己的就有些排斥,这都不是好的现象。 低调的做人和高调的科研原则。上面提到了,在百度和谷歌搜索里面, 李鹏 教授的信息很少,可见 李鹏 教授是一个低调的人,但是他的科研成果却蕴藏着巨大的魅力和逐步积累的威力。做人低调还有一方面就是不追求大而空,追求真而实,要求夯实自己的科研基础,打造属于自己的科研领域,而不是跟着别人发文章, 李鹏 教授也经常讲,发文章是必要的,是为了让人知道你在做,做得好,但是做科研不局限于做文章,应该是做科研。这种精神值得学习。 一生献给科研,不追名逐利。 李鹏 教授一生都献给了科研事业,其在针刺方面的研究极具代表性和开创性。但是 李鹏 教授一生的愿望就是科研,做中国人的科研,退休以后还到欧洲学习,在美国做科研,退休后的科研成果十分丰厚,但是他一直致力于科研,整合中美科研资源,为科研服务,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名声和荣誉服务。针刺的科研成果就是中国医学走向世界的助推器,所以做好中国的东西,这对于中国的科研帮助是巨大的,是无法用价值估量的,这为中国医学进入世界医疗范围提供了证据,也为中医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中国科研做什么,除了保家卫国的东西,那么自己的东西首当其冲的。所以,中国几千年的积淀是值得研究的,是有切入点的,除了这些传统的东西,我们还要进入世界前沿,那需要自己的科研逐步积累,具有规模和实力,而不是跑龙套,当然跑龙套也可以,能从宋兵甲变成著名的喜剧明星也可以,但是要有一颗奋斗的心,科研的心。 李鹏 教授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模仿,尤其是他对科研的执著和对于中国传统医学的不懈探索以及对于传统医疗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本文很多细节是个人的感触和师兄师姐口述,很多不能很好的传达和阐述,望大家谅解。) 相关连接 http://shmc.shmu.edu.cn/shenglibingshengjiaoyanshi/lipeng.html
个人分类: 伯乐论|2749 次阅读|2 个评论
第三道坎:低端技术市场化与高端技术政治化-(转)
sunapple 2010-1-11 02:02
第三道坎:低端技术市场化与高端技术政治化-(转) 作者:房汉廷 分类:产业技术研究 在构成一个产业的技术链条中,通常会形成许多不同的产业环节。而真正具备战略产业特质的通常是指该产业的高端技术部分。因为一个经济体一旦掌握或控制了高端技术,其产业链条最具有附加价值和控制意义的部分就构成了其战略核心,而与此相对的以低端技术形成的产品环节,往往就失去了其产业的战略地位而只具有市场化的意义。 对于企业来说,衡量投资优劣的当期指标是获利水平的高低,衡量未来优劣的指标是企业价值增长的大小。所以,企业并不总是选择那些风险很高的高端技术作为其市场化运作的目标,更多时候反倒是低端技术成为企业的现实选择。这样就带来一个新的问题:从国家或政府目标来说,战略产业必须维持在高端技术层面,而从企业目标出发,更倾向于低端技术层面即低端技术市场化和高端技术政治化,常常在发展战略产业上出现政府目标与企业目标的冲突。因此,正确认识和解决同一产业链条中的低端技术市场化和高端技术政治化,对发展中国的战略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低端技术市场化,是指在一国产业中所存在的技术层次普遍处于低级水平的经济现象。 在中国具体表现为:( 1 )在主要产业领域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经过近3 0 年的发展,中国国民经济总量虽然已有很大提高,但国民经济主要产业领域的关键技术与设备仍然依赖国外,受制于人。关键技术落后,自主知识产权少,造成中国低水平产业增长快,高附加值产业增长缓慢。 ( 2 )产业装备水平低,生产技术落后。国际经验表明,工业化到一定程度以后,产业经济增长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装备产业水平的提高。然而,目前中国产业装备整体技术水平落后国际水平 10~15 年 ,并且这种差距仍有扩大的趋势。 ( 3 )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自主创新脱节。据计算,中国目前大中型企业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经费仅为 1:0.06 ,远远低于 1:1066 的国际水平。 ( 4 )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 所谓高端技术政治化,是指一国的高级技术往往是与该国在世界上的政治地位密切相关,主要是为该国政府的政治目的服务的。 从某种角度上说,战略产业本身已不单纯是一项经济范畴的活动,它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战略意图的代表,是该国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的反映和体现。深谙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世界上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将最新研制或发明的高精尖技术用于最能提高或显示自己国家实力的产业和项目上。如欧洲空中客车公司能打破美国一统天下,与其首先采用双发布局、双人驾驶舱和电传操纵等新技术,使飞机的经济性、舒适性明显提高是分不开的。而中国在 20 世纪 60 、 70 年代研制成功的两弹一星也是应用中国当时最新、最高技术的结晶。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3095 次阅读|0 个评论
COS合作资源系统
liux831 2009-3-6 13:05
COS全球合作资源系统包括两个独立模块: 1.战略人才 这个情报-信息系统包括省部级以上的国家领导。中国已经转过来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的书记都是政治局委员。美国的克灵顿先是当州长,再当总统。实际上,是指向国家和世界层面的。 2.国防系统 国际战争,太空计划,核武,导弹计划...... 贺福初最近的一个蛋白质项目,100亿!也是牵动世界的行动! 美国拉动内需,救世,才7000亿啊! 我们想到了美国轰炸中国大使馆,海南撞机...... 我们想到了美国和俄罗斯战略导弹计划..... 在战略层面,也有信息专线,也有专门会议。 与此相关的是远程控制理论和远程控制系统。 我们不能只闭门造车,还需要联通世界。
个人分类: 未分类|132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7: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