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李煜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An Ode to Midnight
zhigangwu 2019-3-10 14:00
How can you stay away from the sorrows in life? Why am I the only person with the endless grief? I return to the vanished country in my dreams, Waking up with tears forming two streams. Who climbs with me up the high mountain? I often reminisce about the sunny autumn. The past has been lost to sight, Just like the dream at night. 译自李煜词《子夜歌》
个人分类: 古典诗词|2091 次阅读|0 个评论
草書 李煜 詞句之二
lzl2431 2019-1-20 14:29
个人分类: 书法近作|1837 次阅读|0 个评论
李后主:从皇帝诗人到诗人皇帝
热度 2 zhigangwu 2018-12-3 14:39
一天我和友人谈论写诗的皇帝。中国历史上有 332 位正式皇帝,自封的皇帝不计其数,他们中很多会写诗、爱写诗,连粗通文墨贩私盐出身的“大齐皇帝”黄巢也会,而且写得不错,两首菊花诗脍炙人口。自诩“十全老人”的乾隆,一生写了 38630 首诗,却无一首赶得上天杀星下凡的盐贩子那句“满城尽带黄金甲”,更无一首得以广泛流传。 能被称作(一流)诗人的皇帝,大概只有两位,他们承前启后,开创一代诗风,虽然现存的作品数目都不过百。友人钦佩的是魏武帝,不仅在军事、政治上完胜“大耳贼”和“碧眼儿”,更在文学造诣、贡献和对后世的影响上,超过三国时代所有的职业文人,其《观沧海》磅礴雄阔,穷极宇宙,《短歌行》优雅唯美,慨叹人生。《三国演义》中描述曹阿瞒于赤壁大战前夕,战舰之上横槊赋诗《短歌行》,舍魏武帝谁能为也?!曹操过于得意忘形,让周郎偷袭得手,没能消灭孙刘,但他建立的魏一直对吴蜀占据压倒性优势,最终由继承魏国衣钵的晋完成统一。 但魏武帝从未登基,不是真正的皇帝,中国的皇帝兼一流诗人,唯独后主李煜。 (一)小楼吹彻玉笙寒——李昪和李璟时代的南唐 李煜的爷爷名叫李昪,原名李彭奴,自幼丧父丧母,曾被托养在濠州开元寺。唐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一时没有像曹操那样的政治强人,到处都是称王称霸称帝的,导致出现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之一:五代十国。 895 年南吴开国皇帝杨行密打下濠州,得到李彭奴。因为彭奴相貌奇特体格雄伟,杨行密想收作养子,遭到他的儿子们一致反对,以与这个小秃驴称兄道弟为耻。杨行密便将李彭奴送给手下爱将徐温做干儿子,改名徐知诰。杨行密死后,徐温专权,拜齐王。徐温死后,他的亲生儿子都不是和尚的对手,徐知诰袭位做了齐王,逼南吴皇帝杨溥让位,称帝,国号“大齐”,尊徐温为齐武帝。 不久徐知诰认为大齐的号召力太差,便学大耳贼,恢复本姓李,想认唐朝吴王李恪为远祖,其实他的祖先和李唐家族八竿子也打不着。大臣们反对,认为李恪被长孙无忌绞死,不如以郑王李元懿为祖。徐和尚让白胡子老学究们仔细考据一番,谁做他的祖宗更合适,最终还是认了李恪。徐知诰先改名为李昂,犯唐文宗名讳;又改名晃,与后梁太祖朱温同名;又改名为旦,犯唐睿宗庙讳,最终找了一个生僻的字昪,意为光明。 李昪勤政爱民,兴利除弊,他不像北方的后唐开国皇帝、一代西楚霸王式的战神李存勗那样勇猛善战,开疆辟土,而是偏安一隅,以文治国,这也是存活了三代、历时 39 年的南唐的既定国策。南唐国祚在那个乱糟糟的时代并不算短,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加起来总共才 53 年。李存勗的后唐强悍无比,若不是晚年的庄宗成了戏迷,肯定可以统一天下,但后唐只存在了 14 年,覆灭于南唐建国的 937 年。李昪以文治国相当成功,保境安民,与民休息,使南唐经济繁荣起来;他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与周围小国友好相处,几次赈济遭遇灾害的邻国。但李昪崇尚道术,服用丹药追求长生不老,不料吃了方士史守冲所献的“金丹”后,背上生疮一命呜呼。 李昪死后,他的长子李璟即位。李璟是个典型的江南书生,喜诗词会歌赋,擅书法通绘画,弹琵琶奏胡琴,爱美女好古玩,凡是纨绔子弟喜欢的,他无一不会,无一不精,就是不会做皇帝。他罢黜了李昪依赖的元老重臣,启用跟他趣味相投的冯延巳等五人,史称“南唐五鬼”,导致政治黑暗,贪腐横行。他不断发兵侵犯周围弱小的国家,灭了闽和楚,新增七州地盘,沾沾自喜,却大大消耗了原本强盛的国力。之后南唐与赵匡胤统领的后周军队大战两次,一败涂地,丢失了江北所有的土地。李璟被打得跪地求饶,向后周世宗柴荣称臣,去帝号,称自己是“南唐国主”,从金陵迁都南昌。 李璟是个不称职的皇帝,诗词的造诣却很高,作品包括两首《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 菡萏香销翠叶残, 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 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 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 倚阑干。  又 手卷珠帘上玉钩, 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 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 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春色暮, 接天流。 李璟曾和冯延巳开玩笑道:“‘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延巳道:“未如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这并非仅是奉承。冯延巳乃五代著名词人,其作品对北宋词坛很有影响,却无一首词胜过李璟的这两首。五四时期的现代诗人戴望舒,其代表作《雨巷》,几乎是李璟诗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版。 (二)一棹春风一叶舟——从钟山隐士到江南国主 李璟的儿子李煜,原名从嘉,生于南唐建立那年的七夕,即农历七月初七,中国情人节。李从嘉是李璟的第六子,太子原是李璟长子李弘冀。李弘冀具有南唐李氏皇族中罕见的军事才能,曾在镇江大破来犯的吴越军,斩首过万。他为人猜忌刻薄,毒死了跟他争夺皇位的亲叔叔李景遂。李煜一出生便遭太子大哥的猜忌,因为他生有帝王之相:广颡、丰颊、骈齿,一目重瞳子,也就是说额阔脸方,一嘴龅牙,一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怪吓人的。现代医学认重瞳是瞳孔发生了黏连性畸变,而在古代人们普遍认为这是最为显著的帝王之相,因为史书记载舜和项羽都生有重瞳。 这让李弘冀十分担忧,李从嘉无比恐惧,生怕李弘冀也把他给毒死了,因为他的二哥、三哥、四哥、五哥都没活到成年,能和李弘冀争皇位的只有李从嘉。李从嘉便以隐士自居,自称钟山隐士、钟峰隐者、莲峰居士、白莲居士等,向太子大哥表明自己只想做个逍遥自在的富三代,没有夺取皇位的野心。李从嘉和李璟一样,自小学文,通晓诗词音律,琴棋书画无一不精,最工的是词,早年词作已经不输于冯延巳这些宫廷词人的作品,比如他的两首《渔夫》: 浪花有意千重雪, 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纶, 世上如侬有几人? 又 一棹春风一叶舟, 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 万顷波中得自由。 这些明丽多彩的词句,道出隐士生活的盎然意趣,没有对田园山水、恬淡归隐的真心迷恋,没有寄情美景超脱凡尘的真实心意,很难写得如此飘逸生动,令人心生向往。李从嘉得到李璟的赞许,让李弘冀不疑。 但一心想做皇帝的李弘冀却没当成,于 959 年病死,据说是因为毒死叔叔后他常做噩梦,每次在惊惧中醒来大汗淋漓,乃至得病而亡,民间言其被厉鬼索命。李璟于是册封李从嘉为吴王,随即立为太子。朝中多名大臣反对,认为李从嘉过于文弱,不适合做已经风雨飘摇朝不保夕的南唐之君,南唐需要一位能够力挽狂澜的英主。礼部侍郎钟谟上疏,请立李从嘉的七弟李从善为太子。李璟大怒,流放钟谟至饶州。实际上李从嘉的弟弟们都跟他一样不务正业,在军事和政治上能力有限。 那一年夏天,可以和魏武帝在政治军事上媲美的柴荣,在追击落荒而逃的契丹、收复被大汉奸石敬瑭出卖的燕云十六州时,于幽州郊外的病龙台染病,一个月后英年早逝。次年( 960 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成功篡位,建立大宋。继承后周衣钵的宋朝,凭借郭威、柴荣两代军事强人打下的坚实根基,南征北战,最终完成天下一统。而在江南,南唐国主李璟于 961 年病死,李从嘉继位,征得宋太祖允许后恢复了李璟的帝位,国都迁回金陵。李从嘉改名李煜,史称李后主。 李煜时代的南唐跟它的主子一样孱弱,国势大大不如李昪时代,无力也无信心对抗大宋。李煜上台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极力讨好宋太祖,向宋朝纳贡金器二千两,银器二万两,纱罗绢丝三万匹,以后年年如此。 971 年他主动削去国号,从“南唐国主”降为“江南国主”,多次低三下四地致书赵匡胤,说甘做宋朝的附庸,绝无称霸的野心,他治理南唐只是为了让大宋的皇帝省心。 雄才大略的赵匡胤哪肯省心。他首先集中力量对付南唐周边小国,先后攻取了南平、后蜀、南汉,形成对南唐三面包围之势,南唐若是不反击,只能坐等亡国。 973 年南都留守林仁肇,建议李煜乘淮南空虚发动突袭,取得李璟丢失的江北土地,以此作为屏障抵御宋军侵犯。同年沿江巡检卢绛劝李煜乘宋军和南汉苦战之机,吞并吴越,以增强自己的实力。李煜不敢招惹大宋,拒绝主动出击。不久他中了北宋的离间计,鸩杀林仁肇,把卢绛降职。 李煜是个平庸的皇帝,能力不强,性格懦弱,却不是昏君,更不是暴君。他表面上奉承宋朝,不敢进犯,甚至不敢在宋朝使节面前穿龙袍坐龙椅,而是换上宋朝的紫色官服,面对趾高气昂的宋使毕恭毕敬;暗地里李煜实施坚壁清野、严防死守的战略。这个战略很难阻止北宋占领南唐,却是国力衰颓、军民厌战的南唐唯一可行的办法。南唐缺少良将和训练有素、作战经验丰富的军士,主动出击只会加速灭亡。 李煜为君并非只知道歌舞升平、风花雪月。他爱民如子,减赋税轻徭役,为政重仁慈、宽刑罚,每有死刑论决,莫不垂泪。宪司章疏如有过错,李煜就寝食难安,并多次亲入大理寺,审查狱案,释放多人。他将各郡屯田划归州县管辖,将屯田所获租税的十分之一作为官员俸禄,称为“率分”,既增加了赋税,又可使百姓安心耕作,免受官吏的骚扰。李煜接手的南唐经济衰退,通货膨胀,钱荒严重。为使货币流通良性循环,李煜颁布铁钱,规定每 10 钱,铁钱 6 枚并铜钱 4 枚发行,铁钱以一当十与铜钱并行流通。到南唐亡国的前几年,各郡蓄积的铜钱累计达六十四万缗,商业和经济得到很大恢复。 从 961 年继位到到 975 年北宋灭南唐,李煜当了 14 年皇帝,在那个战火纷飞、篡位家常便饭的五代,算是不错了。面临北宋磨刀霍霍,李煜感到无力自救,惶恐不安,便崇信佛教,花了不少银子在金陵和皇宫里建造佛寺,招募普通百姓和道士做和尚,金陵城内有一万多名僧人。李煜的爷爷由于崇尚道术死于非命,李煜重蹈覆辙,希望佛祖菩萨保佑南唐,让他能呆在后宫里多风流快活几天,最后死得比李昪还要惨。 (三)重按霓裳歌遍彻——后宫岁月 李煜的后宫出了两位史上著名的皇后。他的第一位皇后叫做周娥皇,史称“大周后”,第二位皇后是周娥皇的亲妹妹,“小周后”。史书上并未记载小周后的名字,但大家都愿意叫她周女英,因为娥皇和女英是舜的两个妃子,也是亲姐妹。两个周后是司徒周宗的女儿,给她们取这样的名字,大概周宗是想把女儿送进宫里侍奉皇帝,自己好享受荣华富贵。 周娥皇不负父望,真的做了母仪南唐的皇后。她端庄秀丽,才华出众,加之心地善良,贤惠通达,深受宫女、妃嫔们的爱戴。她与李煜的夫妻感情非常好,李煜一继位立刻册封她为昭惠皇后。《南唐书》载“后主昭惠周后,通书史,善歌舞,尤工凤箫琵琶。唐朝盛时,《霓裳舞衣曲》为宫廷的最大歌舞乐章,乱离之后,绝不复传,后得残谱,以琵琶奏之,于是开元天宝之余音复传于世。”李璟对周娥皇的才艺十分欣赏,赐给儿媳南唐国宝“烧槽琵琶”。后来金陵城破之际,李煜下令烧毁大周后修补的《霓裳羽衣曲》谱。南宋著名词人姜夔,发现了商调霓裳曲的残谱十八段,保存在他的《白石道人歌曲》里。 李煜曾用嵌有金线的红丝罗帐装饰墙壁,以玳瑁为钉,又用绿宝石镶嵌窗格,以红罗朱纱糊在窗上。屋外则广植梅花,每逢春盛花开,就以隔筒为花器插花,置于梁栋、窗户、墙壁和台阶上,号为“锦洞天” ,花间设置彩画小木亭,仅容二座,供李煜和娥皇赏花对饮,吟风弄月。每年七夕生日时,李煜命人用红、白色丝罗百余匹,作月宫天河之状,整夜唱词赋诗,天明才撤。 李煜每作新词,大周后必奏曲唱之。有一天,夫妻二人雪夜酣饮,李煜要娥皇制一首新曲,她便一边唱李煜的词,一边谱曲,词唱完了新曲也已谱成。周后的曲,李煜的词,两者有如天作之合。大周后的惊艳才艺和绝代芳华,是李煜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最大原动力。史书郑重称赞大周后“国色”,李煜多次在其作品里描写大周后的美貌与高雅的气质,比如“烟轻丽服,雪莹修容。纤眉范月,高髻凌风”。大周后创制一件“高髻纤裳及首翘鬓朵”的宫装,纤丽袅娜,后宫丽人争相效法,引领一时时尚。李煜为大周后写过一首《一斛珠》: 晓妆初过, 沈檀轻注些儿个, 向人微露丁香颗, 一曲清歌, 暂引樱桃破。 罗袖蓑残殷色可, 杯深旋被香醪碗, 绣床斜凭娇无那, 烂嚼红绒, 笑向檀郎唾。 这首工笔画般的词,细描大周后之美艳、单纯、活泼、才情,表现二人夫妻生活的美满和谐。他们像一对普通的年少小情人那样,嬉戏打闹,清歌酣饮,读者根本读不出这是皇帝在写皇后。李煜的词作不像出自帝王之手,而像出自一位才华横溢、敏感细致的文人,这和魏武帝大气豪迈、气吞山河的作品迥然不同。 可惜大周后只做了三年多的皇后,便于 965 年 1 月生病去世,享年 28 岁。她的早逝与她的次子仲宣受惊吓而暴卒有关,更与她的妹妹小周后有关。史书记载“大周后偶褰幔见之,惊曰,‘汝何日来?’小周后对曰,‘既数日矣。’”大周后何等冰雪聪明,即刻明白李煜趁她病重之时,背着她引诱自己的妹妹,愤怒心痛,容貌一日不似一日。 李煜负疚万分,从此朝夕相伴在大周后左右,所有的饮食他都要亲自照顾,汤药也一定要亲口尝过才喂给妻子。在寒冷的冬季,他夜复一夜地守护在周娥皇身边,倦极也只是和衣而卧,衣不解带。大周后料知时日无多,取出烧槽琵琶和平日佩戴的约臂玉环,与后主作别。周娥皇去世后,李煜悼痛伤悲,数次哭泣昏厥,并曾试图自杀,被救起。仅仅过了一个月,出现在葬礼上的李煜就已经由一个“明俊蕴藉”的 27 岁青年,变成了一幅形销骨立、不扶杖就无法站立的形骸。 李煜悔恨交加,为亡妻写下了多篇诗词,有一首名为《书琵琶背》: 侁自肩如削, 难胜数缕绦。 天香留凤尾, 余暖在檀槽。 多年以后他见小周后弹奏烧糟琵琶,睹物思人,泪如雨下。那件清瘦高洁的乐器,宛如“肩若削成,腰如约素”的娥皇,禁不起几根丝带。她的体香还留在琵琶上端安放弦柱的部位,其形如凤尾,而触摸架弦的檀木格子尚能感受她的余温。而《衣昭惠周后诔》长达千言,是李煜字数最多的一件作品: …… 吊孤影兮孰我哀,私自怜兮痛无极。呜呼哀哉! 夜寤皆感兮,何响不哀?穷求弗获兮,此心隳摧。 号无声兮何续,神永逝兮长乖。呜呼哀哉! 杳杳香魂,茫茫天步,抆血抚榇,邀子何所? 苟云路之可穷,冀传情于方士!呜呼哀哉! 这首泣血哀歌幽婉凄美感人至深,用了不少典故,但读来自然流畅,丝毫不感牵强别扭。读《衣昭惠周后诔》让我想起宝二爷的《芙蓉女儿诔》,也是一篇文笔优美、情真意切的祭文。宝二爷在《芙蓉诔》里有卖弄之嫌,生僻字多得一塌糊涂,手边没有一本《康熙字典》根本读不懂。和《周后诔》相比,《芙蓉诔》的感人程度相差不少,大概由于书中的贾宝玉那时才是个十六、七岁的孩子,和晴雯的关系也远远不如李煜和大周后亲密。 李煜在不少方面非常像宝二爷(也许李煜是曹雪芹笔下贾宝玉的原型之一),具有诗人最明显、最强烈的气质,非常感性,容易被感情左右,性情所至九死不悔,一点也不像个高高在上雄踞天下、视妻子如衣服的皇帝。李煜对情也像贾宝玉,见一个爱一个,都爱得死心塌地,对她们都非常欣赏。他和大周后是传统媒聘婚姻,先结婚后恋爱,和小周后则是先恋爱后结婚,有《菩萨蛮》一词为证: 花明月黯笼轻雾, 今霄好向郎边去! 刬袜步香阶, 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 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 教君恣意伶。 这首描写偷情的词,生动有趣,年轻的热恋女子之痴情、热烈、大胆而又细心惶恐,被刻画得惟妙惟肖:周女英手提鞋子踩着布袜,生怕响声惊动旁人,在月色朦胧中沿着花丛里的白玉台阶,直奔情郎而去。李煜的绝妙文字描写了一段童话般清纯美丽的爱情故事,而在现实生活里,可能是周密一看大女儿不行了,赶紧送小女儿入宫,好继续做当朝国丈。 周女英比周娥皇小 14 岁,容貌比誉为“国色”的大周后还要漂亮,才华和品德差了许多。三年后,一位大臣在对李煜封小周后的贺书中,对周女英与姐夫皇帝通奸气死周娥皇之事加以辛辣讽刺。李煜保持沉默,没有责怪讥讽他的臣下。李煜比当初专宠大周后还要专宠小周后,百依百顺,后宫的嫔妃和宫女无不惧怕、奉承周女英。小周后没有大周后的宽宏仁慈,她以铁腕管制后宫,十分严厉,宫中美人没法得到相应的名份,若心怀怨忿被周女英知晓,她必施毒手將其责打,或遣送出宫。 小周后酷爱绿色,衣装均为青碧,艳妆高髻,身穿青碧色的衣服,群裾飘扬,逸韵风生,嫔妃宫女见小周后著青裳飘然出尘,争相效仿。宫女们又嫌外间所染的碧色不纯正,亲自动手染绢帛。有宫女染绢,晒在苑内,忘了收取,被露水所沾湿,次日颜色格外鲜明。李煜和周女英都觉得好。此后嫔妃宫女,都以露水染碧为衣,号为“天水碧”。 小周后每天垂帘焚香,满殿氤氲,她端坐其中,如同云雾里的仙女。安寝时帐中不能焚香,恐失火,遂用“鹅梨蒸沉香”,置于帐中,其香甜润,沁人肺腑。小周后取名“帐中香”。李煜将茶油花子制成花饼,大小形状各异,令宫嫔淡妆素服,缕金于面,用花饼施于额上,名为“北苑妆”,行走起来,衣袂飘扬,远远望去,好似广寒仙子。 李煜与小周后将茶乳做片,制出各种香茗,烹煮起来,清芬扑鼻。李煜将外夷所出产的芳香食品,通统汇集起来,或烹为肴馔,或制成饼饵、羹汤,多至九十二种,皆入口清香。李煜对每种肴馔亲自题名,刊入食谱。命御厨师将新制食品配合齐全,备下盛筵,召宗室大臣入宫赴筵,名叫“内香筵”。李煜在夜间不点蜡烛,宫殿都悬挂着夜明珠,入夜,夜明珠放出光芒,亮如白昼。 李煜这段时期的不少词作,专门描写此等奢侈豪华、神仙过的宫廷生活,比如《子夜歌》: 寻春须是先春早, 看花莫待花枝老。 缥色玉柔擎, 醅浮盏面清。 何妨频笑粲, 禁苑春归晚。 同醉与闲平, 诗随羯鼓成。 在无边春色的宫廷,李词人每天与美人饮酒写诗,及时行乐不思进取,仿佛置身太平盛世。羯鼓可不是战鼓,而是宫廷乐师敲打的一件乐器,李才子在一通羯鼓的时间里,就能完成一首诗作,堪比七步成诗的曹植。又有一首《木兰花》: 晓妆初了明肌雪, 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吹断水云间, 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 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光红, 待踏马蹄清夜月。 清丽精美,挥洒俊逸,神采飞扬。最后两句、尤其“踏马蹄”生动形象,乃是神来之笔,历来为人称道。李后主痴醉于声色,整天寻欢作乐,却不低俗,笔下皎洁明净的月夜与笙歌,展现的是文人的雅致、情调和逸兴。同是描写酒宴的《短歌行》,悲怆慷慨大气,展现的是曹操心怀天下求贤若渴,希望早日结束战乱一统天下。曹操手下的文人,无论才气多高,辞藻如何华美,也难写出《短歌行》,因为没有曹操的胸襟和气场。 同样,李后主手下的文人,像冯延巳、温庭筠、李冠之流,也不大能够写出《木兰花》这样的作品,虽然他们的词看上去和李煜早年以及这段帝王时期的词很相似。后主的词深受这些词人的影响,但他极具诗人的本真和纯粹,即使这首主题不深刻的词作,亦能让读者直接感受其性情,感受他的富贵华丽而又飘洒澄净。李煜无论写隐士生活,还是写在宫廷里醉生梦死、及时行乐、迷惘失落,亦或写与大小周后的爱情,对远方兄弟的思念,读来都尤为真切,一点不感隔阂,因为李煜真的是隐士,是文人,是享乐主义者,是颓废者,是情种,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诗人。 “重按霓裳歌遍彻”一句中的霓裳,指的是大周后重新整理排演的《霓裳羽衣曲》。此曲的演出规模宏大,气派庄严,歌者、弹奏者、舞者不可胜数,吹断水云的凤箫让人想起最擅长此乐器的大周后(不少学者认为首句“晓妆初了明肌雪”写的是周娥皇),而中央舞姿曼妙的主演是窅娘。窅娘出身平民,本为採莲女,十六岁时,因姿色娇美选入宮中。她是个混血儿,卷发、高鼻、浓眉、长睫,双目深凹顾盼有情,因此李煜为其取名“窅娘”。有一年元宵节,在皇宫正殿中,李后主用黄金凿成一座莲花,绕以珍宝缨络,光辉夺目。那莲花的中心,又做出一朵品色瑞莲来,细乐声中窅娘在上面翩然起舞《采莲曲》(取唐代王昌龄同名诗作的意境),李煜与小周后并肩欣赏。后人有诗赞曰: 红罗叠间白罗层, 檐角河光一曲澄。 碧落今宵难得巧, 凌波妙舞月新升。 描述窅娘以白帛裹足,在金莲上跳舞,宛如凌波仙子,飞下凡尘的月宫嫦娥。从此世间多出一个耳熟能详的典故“三寸金莲”。窅娘为讨李煜宠爱,以白帛裹足,将一双小脚弄成两弯新月。因为李后主这个不良嗜好,他和窅娘背负了千载骂名,为女子裹脚负责。但李煜从来没有发布过一道圣旨,强迫女孩裹脚。史学家考证后发现,五代、南唐、窅娘不是缠足的起源。北宋初期没有缠足,大量史料证据表明北宋中期才出现缠足和缠足的习俗,到了宋徽宗年间缠足风俗有了较大的发展,汴京闺阁“花靴弓履”,出现了专门的缠足鞋——“错到底”,并且流传开来。南宋妇女缠足已经比较多,到了南宋末年,小脚已成为妇女的通称,从贩夫走卒到王侯将相,个个喜欢女人的小脚,大脚女人嫁不掉。 有宋一代,女人的脚越来越小,而宋朝军队的战斗力越来越差,这两者有着一定的关联,因为缠足的妇女体格弱,自小饱受摧残,她们生养的子女,一定没有粗壮豪迈的母亲生养的子女那般勇猛健全。宋朝军队战斗力差的主要原因是重文抑武、严防家贼自废武功的北宋国策,以及南宋贪图苟安,偏安一隅,妇女缠足则是雪上加霜。从宋代到清代,政府从不禁止(甚至鼓励)汉族女子缠足,而入侵中原的蒙古族和满族,明令禁止本族妇女缠足。这段时期汉人失去了汉代唐代奋发进取之精神、昂扬彪悍之气魄,变得过于文弱,走向衰落,到了清朝更是腐朽不堪,奴性十足。那些畸形病态、受尽戕害的小脚,哪有什么美感可言,只能说明自宋以来汉族男子的心理产生了某种病变,身心逐渐退化,真难以想象那些猥琐唯诺的光脑壳猪尾辫,竟然是锐意霸气、雄风万里的汉人唐人的后裔。 (四)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亡国之君 面对厉兵秣马、枕戈待旦的北宋,消极防御、偏安一隅的南唐,覆灭只是时间问题。对此李后主心知肚明,却无力回天,没有力挽狂澜的举措,只想苟延残喘得过且过。他做皇帝的最后几年,词作越发悲凉凄清,比如这首《清平乐》: 别来春半, 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 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 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为思念被扣留在汴梁的弟弟李从善而作,凄美优雅意境深远,喻象独到别致,感情单纯真挚。在落梅如雪芳草萋萋的春天,后主北望雁空,离愁万种,跟随无边的春草一直绵延到汴京。冯延巳、温庭筠诸词人不大能够写出这样真诚纯粹、情感深沉悠远的佳作,北宋一流的婉约派词人秦观、欧阳修、张先、晏几道的代表作,并不比这首高明多少。欧阳修的代表作《踏莎行》中的名句“离愁渐远渐无穷”、“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深受后主这首词的影响。 另有一首《阮朗归》,也是这一时期他赠给李从善的: 东风吹水日衔山, 春来长是闲。 落花狼藉酒阑珊, 笙歌醉梦间。 春睡觉,晚妆残, 凭谁整翠鬟? 留连光景惜朱颜, 黄昏独倚阑。 这首词借伤春怨闺的一位女子之口,以细腻的意象和衰败的场景描写,抒发了后主内心的无限哀愁和沮丧。面对北宋三面合围的浩瀚兵势,李煜这个一国之君,却像一个柔弱女子那样哀婉无助,颓废抑郁,想的尽是及时行乐,迷恋翠鬟朱颜,借此逃避现实。 开宝七年( 974 年)李煜上表,求放李从善归国,宋太祖不许。当年秋,宋太祖先后派梁迥、李穆出使南唐,以祭天为由,诏李煜入京。李煜托病不从,回复“臣侍奉大朝,希望得以保全宗庙,想不到竟会这样,事既至此,唯死而已”。太祖闻信,即遣颖州团练使曹翰兵出江陵,又命宣徽南院使曹彬等随后出师,水陆并进。李煜亦筑城聚粮,大举备战。 974 年闰十月,宋军攻下池州。李煜下令金陵全城戒严,与宋断交,停止沿用宋太祖年号,改为干支纪年。他招募士卒,亲自巡城。李煜两次派遣吏部尚书徐铉出使北宋,进奉大批钱物,哀求北宋缓兵。太祖不同意,急得徐铉与太祖大声辩论,说李煜无罪,不应该被讨伐。赵匡胤辩论不过,拔剑而起,怒斥徐铉:“不须多言!江南国主何罪之有?只是一姓天下,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李煜无奈,向契丹求救,契丹觉得无利可图,置之不理。李煜又致书吴越王钱俶,希望结成反宋同盟,钱俶不敢。李煜只得统帅南唐军民孤军奋战,与围困金陵昼夜攻城的水陆宋军激战一年之久,互有胜败,差点让赵匡胤退兵。开宝八年( 975 年)十二月,金陵失守,李煜奉表肉袒出降,南唐灭亡。 李煜失国,主要是南唐国运和自身命运使然。与名将如云、士兵常年南征北战的北宋相比,南唐的军事力量太弱,即使霸王重生江东、李存勖复活金陵,也难逃覆灭。三国时代的蜀汉拥有威震华夏的五虎上将,十几万能征惯战的虎狼之师,不过二世即亡,何况是一向不善军事的南唐。李后主没犯太大的过错,消极防御、意图拖垮宋军的战略是得当的,并且减少了军民的无谓牺牲。北宋不是辽、金、蒙古那样野蛮的异族王朝,对待江南百姓与江北百姓没有什么不同。 第二年正月,李煜被押解到东京汴梁,宋太祖封其为“违命侯”,因为李煜不听话,不肯归降。小周后则被封为“郑国夫人”,讥讽其淫乱,不守妇道。钱俶见到李煜胆敢反抗的下场,连忙带着王妃和子女到汴梁朝觐宋太祖,两年后献土归顺。 李煜亡国后,词作越发悲凉伤感,而境界开始阔大,情感沉痛深挚。一首《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 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 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 沉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 教坊犹奏离别歌。 垂泪对宫娥。 追忆昔日故国的凤阁龙楼之雄伟,玉树琼枝之繁华。四十年的家国残破,三千里地山河依旧秀美壮阔,这个不识干戈的丧国之君,在国灭之日是那般仓皇无奈。一直非常喜欢萧丽珠演唱的这首词( 1986 年电视剧《绝代双雄》的插曲《山河泪》),有庙堂之乐的典雅大气哀而不伤,仿佛当日南唐教坊之不绝余韵。而《浪淘沙》则哀伤无尽: 往事只堪哀, 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桁珠帘闲不卷, 终日谁来。 金剑己沉埋, 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 空照秦淮。 眼前之景难以排遣追忆往事带来的哀愁,故都金陵,孤寂空濛,往事已烟消云散,一切化为乌有。只剩无边夜色里的玉楼瑶殿,与残差杨柳一起摇曳淡淡的身影,一轮千古秋月浮动,夜夜空照秦淮。 李煜在烟花汴梁不到三年的软禁岁月里的详细遭遇,史书没有具体记载。李煜自己曾写道:“日夕只以眼泪洗面”,当是过着含悲饮恨苟且偷生的囚徒生活,生死掌握在别人手中,随时可能被杀。昔日的文臣武将、诗朋酒友俱已星散或弃世,他的身边唯有小周后与窅娘陪伴,可以慰藉的唯有诗词,以及文字虚构的美丽缥缈的江南: 《望江南》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 芦花深处泊孤舟。 笛在月明楼。 又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繁华热闹的梦境里,车水马龙,花月春风,读来只觉悲凉哀伤,而南国清秋的芦花孤舟、明月清笛让人黯然孤凄。过去的帝王岁月和故国江南的景色越美好,李煜现在的日子就越难熬。这种以盛景写哀的巧妙手法,《诗经》已有,比如《采薇》中的名句,“杨柳依依”,某著名翻译家将其译成英文为“杨柳流泪”之意,大谬。 同是回忆故国,他的《子夜歌》则是另外一番光景: 人生愁恨何能免? 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 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 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 还如一梦中。 梦回故国放眼望去,只看见挥之不去的感伤和苦痛,只觉人生如梦万事成空。词中一个梦,一个空,是前程迷惘不知何去何从,是无可奈何繁花落尽,只能否认人世人生的真实性——不管飞黄腾达君临天下还是穷困潦倒穷途末路,到头来都是一场梦都是一场空,以图获得些许慰藉。这些词不事雕琢清新自然,如孤雁哀鸣般沉痛悲凉而清越流转,已经达到后主之前所有词人从未达到的境界。而随着赴京当年年底( 976 年 11 月)宋太祖去世、宋太宗继位,更加愁苦、更加屈辱的日子来临,后主词所达到的境界,更是同代与前代词人所远远不及,要等到百年之后的苏轼、辛弃疾此等量级的词人,方能与之比肩。 (五)春花秋月何时了——中华词祖 宋朝的皇帝大多跟南唐的皇帝一样文弱,不少人是艺术家,尤其那位亡国之君宋徽宗,是天才的艺术家,诗词书画的造诣都很高,其工笔花鸟和自创的瘦金体书法,让他可以名列中国古代顶级的画家和书法家。他比李煜还惨,做了金人俘虏,金太宗封其为“昏德公”,妻女被金人蹂躏,自己惨遭折磨而死。和李后主不同,宋徽宗要为北宋覆灭、靖康之耻负很大责任。宋朝皇帝中不乏平庸之辈,甚至像昏德公那样昏庸,但都不算残暴。他们非常尊重士人和艺术家,极少杀戮、侮辱臣下,尤其是文臣。两宋文臣的地位远远高于武将,某些历史学家甚至认为宋朝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因此北宋、南宋亡国之时,慷慨赴死的文人极多。 宋太宗赵炅(赵光义)是个例外,虽然附庸风雅写诗填词,但为人凶狠为政苛刻,做事肆无忌惮,很有可能弒兄篡位——历史悬案“烛影斧声”。宋人《续湘山野录》载“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饮讫,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引拄斧截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 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伺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而职业军人出身的马上皇帝赵匡胤,虽然不懂艺术,但尊重文人,遗训有“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宋太祖的军事才能在五代仅次于柴荣和李存勖,如果不是骤然去世,很有可能战胜契丹夺回燕云十六州。赵光义做了皇帝后北征大辽,惨败,被辽国北院大王耶律休哥射中臀部,乘驴车侥幸逃脱;又去南讨交趾(越南),再度惨败而归。 宋太宗继位后,时常言语讥讽李煜,他对后主的待遇比太祖在世时差了许多。赵光义垂涎小周后的美貌,继位不久,趁着文武百官的夫人们元宵节进宫朝贺之机,宣旨小周后留宿宫中,陪伴皇后。李词人在家苦等了十来天,小周后才被放出来,夫妻二人抱头痛哭。昔日堂堂一国之君,现在做了绿毛乌龟,还得经常给那强暴妻子的流氓下跪。从此宋太宗每隔一段时间,就宣小周后入宫一住数日,百官皆知,传为笑柄。据说赵光义还叫来一帮御用画师,组团观摩,现场写生,流传下来一幅著名春宫《熙陵幸小周后图》(熙陵是宋太宗的陵墓)。小周后悲苦屈辱,为了李煜连死也不成,她死了,就算赵广义不杀李煜,李煜也肯定活不下去。小周后唯有拿软弱无用的后主撒气,北宋王铚《默记》载“周后每一入辄数日而出,必大泣,骂后主,声闻于外,后主多宛转避之。” 从史实角度来说,那个春宫故事和春宫图大概是杜撰伪造的,而太宗强幸小周的真实性较高,虽然正史对此均无记载。然而许多正史的记载也未必是真实的,比如《史记》记载了好多神话故事,《项羽本纪》的某些篇章更像《三国演义》之类的小说,而非信史。有时正史(官方修订)的可信度还不如野史(私人笔记),因为史官不敢写,或者必须那样写。中国历史可谓迷雾重重。 赵光义又打窅娘的主意。南唐亡国之日,窅娘白衣纱帽随行,在汴梁李煜的居所,周女英弹琴歌曲,窅娘翩跹起舞,多少减去后主一些哀伤。赵光义听闻窅娘的金莲舞天下无双,特意将金莲台自南唐澄心堂运至汴京。 977 年七夕,窅娘在金莲台上跳舞,始终背朝御座,面向东南,整理衣襟一再下拜台下的李煜。宋太宗大怒,下令转过身來,窅娘置之不理,朝李煜拜别后,纵身跳入荷池而亡。 没有勇气自杀的李煜,在这段最难熬的时光里,写下不少凄惨之极却震古烁今的词作: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乌夜啼》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煜将满腔悲痛和哀怨写入诗词,这些文字是他的血泪。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这两首词,通篇没有一个典故,纯粹白描流水落花、天上人间,寒雨晚风、长恨水东,无限伤感极度凄苦痛楚,强烈震撼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在这一方面李煜的词作达到了极致,无人能及。 李煜早年写富贵享乐,晚年写潦倒哀愁。哀愁易写难工,难以写得独特,令读者过目不忘,因为前人写得太多太好了;而喜乐难写,容易流于浅薄。后主无论悲喜都能写得新颖别致,除了自身的学识和才华,更是由于他作为诗人的真诚和纯粹,以天才的词笔将悲喜都转化成震撼人心的崭新美感,尤其是晚期词作之中的悲伤之美,无以伦比。那些飘零雨中的春花,宛若流满泪水的胭脂粉面,是已逝的大周后,是眼前的小周后。而凭栏望见的无限江山,仿佛连接天上与人间的哀愁,在雨中飘摇恍惚,回忆若隐若现。 后主的晚期的词,已经不是花间或婉约所能容纳,有万里江山之空阔,人间天上之渺远,遥为后世之豪放一派奠基。豪放词并非是千里万里、寰宇乾坤地虚张声势,而是要突破个人小情小景的局限,进入普遍的人性,具备普世的意义,奏响一个时代的强音。 李煜的这些杰作,写出了人类共同感受的悲哀,和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的悲剧性。这种悲哀和悲剧性源自生命之有限脆弱、命运之不可抗拒、人生之空虚孤独,与生俱来挥之不去,并非亡国之君所独有,只是后主的感受比一般人强烈许多。人生天地之间,是茫茫宇宙微不足道的匆匆过客,独来是空,独去亦是空,独来独往的贩夫走卒是空,众星捧月的将相王侯也是空。也许能够慰藉人生之空、人生之悲的,除了宗教信仰,唯有文学艺术之美,超越现世抵达彼岸。绝顶的文学艺术,与渡劫渡厄、赎罪重生的宗教教义是相通的,甚至可以取代宗教,承载人类身处社会的苦难和悲愁、面对无尽宇宙的茫然和失落。王国维说“宋道君皇帝(宋徽宗)《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大概有这层含义。 李煜在这两首词里,尚有对无限江山、林花春红的依依眷恋,而在他的惊世绝唱《虞美人》中,只剩一江春水般无边无际永无止息奔流呼啸的绝望: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此时的李煜不再留恋繁华如烟的春花、美丽如梦的秋月,不愿回首故国山河、雕栏玉砌,而是抱怨为什么人间竟然还有春花还有秋月,还有那么多令人欢愉的东西。没有经历过惨重的苦难达到完全绝望、没有长久痴迷写作后褪尽铅华的文笔,无法写出“春花秋月何时了”和“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卓越独异的才华、几十年的写作积累,以及他的敏感真诚、血泪经历,加在一起才有了这首千古绝唱,振响后主词的最强音符,抵达最凄美最感伤也是最高拔最深挚的境界,使得后世尊其为“中华词祖”,因为“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词者,歌词也,本是唐末和五代歌姬演唱的歌词,其内容和今天的流行歌曲差不多,大多描写男女相思相恋,伤春怨闺,绝大多数算不上文学作品,那些宫廷里的艳词浓赋、酒肆茶楼上的花间小调更是上不了台面。李后主的作品让词提升了好几个层次,不再仅仅是歌姬口中唱的消遣娱乐品,而是可以承载深厚情感和深邃思想的崭新文学形式。没有李后主,宋代文人大概不会看得上词,还会以诗为文学创作的主要形式,枯燥平淡的宋诗,虽然留下 27 万首之多,实在难与气象万千、磅礴恣意的唐诗相比。而宋词的成就远远超过宋诗,灵活多变曲调协婉的长短句,道出整齐雄伟的唐诗所未能言处,可婉约可豪放,可精微可粗粝,可清空可饱满,可幽独可恢宏。唐诗宋词双峰并峙,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最高成就。后主对宋词的发展居功至伟,担得上“中华词祖”的美誉。 李煜的这首词是他以生命为代价换来的。 978 年农历七月七日七夕节,也是李煜四十一生日,他和相依为命的小周后,相对无言形影相吊,以酒更以泪,在牢房也似的小楼,庆贺他的最后一个生日。此时的李后主,定会想起自己做皇帝的那些年,每次七夕,在凤阁龙楼玉树琼枝的宫殿里大排筵宴,文武百官赋诗拜贺,宫女嫔妃莺歌燕舞。他愁肠寸断,心肺泣血,所有的惨痛失败、所有的屈辱绝望,化成这首一挥而就的《虞美人》。 《虞美人》这个词牌,让人想起穷途末路的西楚霸王,他在四面楚歌声中,无奈地击打战鼓唱道: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李存勖依仗匹夫之勇想杀出重围,却被乱箭射死之前,大概会想起、甚至会大声唱起《垓下歌》。这位“举天下之豪杰不能与之争”的战神,酷爱听戏、唱戏,艺名“李天下”,身死那年他和李煜一样,都是 41 岁。李煜为君,毫无项羽和李存勖的霸气、战绩和战斗力,但作为一个诗人(词人),他是五代独孤求败的王者,建立了一个词的王朝,可与唐诗分庭抗礼;他的身份也从皇帝中的诗人,变成诗人中的皇帝。现实生活中懦弱颓废的李后主,却是文学王国里的勇士,不再逃避现实,直面人生的惨淡,直取诗歌的核心,攻城拔寨一往无前,一曲绝唱一腔碧血,奠定了宋词王朝坚实的根基。 而英雄盖世却走投无路的霸王,以一首垓下绝唱埋葬了他的西楚王朝,一生事业付之东流,他丝毫也不惋惜眷恋,唯一放心不下的只有心爱的虞姬,“虞姬啊虞姬,你怎么办呢?!”虞美人听罢项羽的末路嗟叹,怆然拔剑起舞,并以歌和之(西汉陆贾《楚汉春秋》): 汉兵已略地, 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 贱妾何聊生。 据历史学家考证,这竟是中国古代第一首五言诗(《垓下歌》不是七言诗,虽然每行七个字),虞姬在诗歌史上也有一席之地。李煜的虞美人是周女英,若是周娥皇在世,此时大概也能吟和一首词。小周虽然不及大周的才气,也能歌善舞,精通音律诗文,读罢这首绝妙好词,她为李煜起舞歌唱。我听过当代许多歌手演绎的《虞美人》,最喜欢的是邓丽君的版本,她那修远清丽优雅的古韵如天籁,百转千回如泣如诉,应该最接近周女英当日七夕的歌声。夫妻二人当是忘情高歌,泪如雨下,完全沉浸在文学与音乐的交相共鸣所产生的无上大美之中,比翼翱翔于一个自由辽阔的宇宙,一时忘记了他们身在险恶的软禁之地,更不知这首千古绝唱也是他们二人的绝唱。 李煜府中的眼线,立刻向宋太宗汇报。赵光义大怒:这个阶下囚居然如此逍遥快活地饮酒唱词,胆敢回忆当年做皇帝时的“雕栏玉砌”和“朱颜”。宋太宗早想除掉这个隐患,因为江南百姓由于李煜善待他们而依然怀念他,到处传诵、刊印后主的诗词。赵光义只是担心李煜一死小周后便不肯就范,现在大概他也玩够了,于是赏赐李煜一壶毒酒,名曰“牵机”,里面的毒药是马钱子碱,会破坏中枢神经,导致强烈反应,让中毒者窒息,身体抽搐。中毒者死时会头足相就,蜷缩成弓形,就像织布机的牵机一样。可怜的李煜死状惨烈,身体蜷缩成猴子一般大小,看上去好像女子裹成弓形的小脚。 这对李煜来说实是解脱。他在亡国之际、受辱之时,不是不想死,而是没有勇气自杀。金陵城破当日,李煜打算自焚,但犹豫再三还是不敢跳进火海,大概嫌那火堆太热,就像明朝末年的钱谦益嫌湖水太凉而不愿自沉殉国,只将一些字画和曲谱焚烧了事。赵光义算是帮了李煜一下。我想后主喘出最后一口气的时候,虽然身体无比痛苦,心神却会愉快轻松起来:终于可以离开这个令人绝望的世界了。 无独有偶,吴越王钱俶也是在过生日(虚岁 60 大寿)的当晚,兴致勃勃地接受了儿孙和官员的拜贺之后,忽然去世,据说他也喝了宋太宗赐的御酒。后蜀后主孟昶(其宠妃花蕊夫人是著名女诗人,有“更无一个是男儿”的名句),投降后入汴梁,七日而卒,死得蹊跷,民间认为他也是被赵光义毒杀的。宋太宗可谓货真价实的“老毒物”,至少在野史和民间传说中如此。赵匡胤也被怀疑死于赵光义下的毒,因为“烛影斧声”中的斧子是水晶做的仪仗器,不是斧头帮手里操的家伙,砍不死人。 江南百姓听闻后主去世,大街小巷,哭声震天。失去丈夫的小周后,凄惨悲苦,日日悲泣不止,宋太宗再次招她入宫,她以死相拒。不久亦亡。和她的姐姐周娥皇一样,周女英享年也是 28 岁。 李煜是那个乱世的彻底失败者,从九五之尊一言九鼎的皇帝,变成忍辱偷生苟延残喘的囚徒,最后惨死。宋太宗无疑是那个时代最大的胜利者,窃取皇位雄霸天下。千年以后,南唐北宋俱已消逝如烟,金陵汴梁不复当年模样,还有几人记得这个显赫一时的宋太宗?由秦至清的那么多皇帝,还有几位被人记得?中国历史上除了一统中原的著名大王朝,还有分裂时代出现过的数以百计的军阀割据小王朝,其中蜀汉和东吴因为《三国演义》最为人熟知,其次可能就是南唐,其知名度纯粹是由李煜的四十来首词所打造。 李煜以其感天动地的词笔,长存青史,被一代又一代的诗人和读者们铭记,对后世诗词以及现代、当代诗歌,都有深远影响。李后主的词将会永远流传,和天地山川同寿,正如老杜所言: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2017 年七夕,初稿 2018.11 ,修改
个人分类: 诗人诗论|4452 次阅读|6 个评论
人间词话阅读之二
PatientHeart 2017-2-24 22:24
相见欢 李煜(南唐)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浪淘沙 李煜(南唐)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个人分类: 人间词话|2393 次阅读|0 个评论
毒死南唐后主李煜的马钱子
热度 13 ecoliugy 2013-12-5 11:54
中国人对植物的热爱无外乎三个因素,一能不能吃,二有没有毒,三是否有文化价值。确实,植物遇上文化的时候,往往变得特别有趣。很多植物都因古代名人或武侠小说的故事而流传天下,备受后人喜爱。如曼陀罗、天目琼花、芙蓉等等都因文化因素而著称于世。有的植物如见血封喉不但有毒,而且有文化基础,自然也特备受到人们的关注。最近恰巧看到关于剧毒植物马钱子的资料,发现马钱子背后也有一个凄惨的文化故事,也值得一听。 据本草介绍,马钱子味苦寒,有毒,在中医中确是一味消肿毒的凉血药,主治四肢麻木,瘫痪,食欲不振,痞块,痈疮肿毒,咽喉肿痛。在传统医药中,马钱子已有上千年的使用历史。老中医们通过经验积累,巧妙地把握马钱子的使用量,并与其它“解毒”植物配比(有甘草、洋金花和赤芍等,参考中医药杂志《马钱子的毒性研究进展》一文),将剧毒的马钱子用于治疗顽疾,在今天看来都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马钱子种子中含有生物(马钱子碱和士的宁),会作用于脊髓,调节神经反应和心肌张力。实验发现士的宁和马钱子碱7g便会致命,医药中的使用量必须十分精巧,用药量过大会导致惊厥,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中毒之人,全身抽搐,头足相接,死状极惨。据说南唐后主李煜就是被马钱子毒死的,服用后全身抽搐而死。 李煜 南唐的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文人。他亡国后写的词,语言平实,读来朗朗上口,清丽和谐,悲壮凄凉,在中国历史上可谓空前绝后。清朝袁枚评价为,“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维基百科上介绍说,李煜当朝之时,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笃信佛教,酷好浮屠,崇塔庙,度僧尼不可胜算。罢朝,辄造佛屋,易服膜拜,颇废政事。亡国后,不仅国家倾覆,心爱的女人小周后也被宋太宗强暴,李煜终日郁郁寡欢,所写之词,竟达到了无以伦比的高度。最后因写“故国不堪回首”“一江春水向东流”之词而被宋太宗用马钱子毒死,结束了一代宗师凄惨的一生。 毒死李煜的马钱子长什么样呢?马钱子主要生长在南方,云南比较多,但一般也不容易看到。马钱子果实大小如李子,小的时候为绿色,成熟后呈黄色,一个个隐在绿叶中十分诱人。版纳植物园南药园种植五六棵马钱子,大概每年八月份结果之后便可去参观,看看毒死一代词人的毒药究竟长什么样。(付李煜经典两首)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8104 次阅读|1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5: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