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添加剂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调查称“老酸奶”实为明胶“奶冻” 营养无优势
lemontree0527 2011-5-22 08:48
今年以来,一种传统产品采用新工艺制作的乳制品———“老酸奶”突然风行起来。记者昨天获悉,在蒙牛公司率先推出杯装老酸奶产品并火爆市场后,很多乳企也纷纷上马跟进生产“老酸奶”,没生产的企业也立刻积极行动,包括风行、达能等企业正酝酿推出新一代的“老酸奶”。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杯装“老酸奶”都含有添加剂果胶、明胶,与传统的“老酸奶”相异,但“老酸奶”普遍比普通酸奶贵一倍,贵价“老酸奶”贵在哪里?它的营养价值比普通酸奶高吗?这种添加植物胶变“老”的“老酸奶”是否安全? 1. 多家乳企争相推出“老酸奶” 今年以来,一种乳制品“老酸奶”火爆市场。所谓“老酸奶”,其实就是从前我们在街边牛奶店常见的瓶装凝固型酸奶,这种酸奶状态如豆腐花,而不是现在商场里卖的杯装黏稠液态的。 记者昨天走访多个牛奶专卖店,发现从玻璃瓶换成塑料杯装的“老酸奶”销售特别好。昨天上午,番禺洛溪一家牛奶店告诉记者,该店的某品牌“老酸奶”一早已销售完,明天才能有货。该店家称,近期“老酸奶”销售很好,虽然5元/杯,但购买者依然络绎不绝。 天河城吉之岛超市的某品牌“老酸奶”产品正在做促销,一盒售价6.5元,买三送一,四盒16.5元。据该店销售人员介绍说,“老酸奶”营养价值比其他酸奶高得多,其他酸奶蛋白质含量2.1,而老酸奶蛋白质含量3.1,“而且味道很好,像双皮奶”。 记者昨天从业内人士获悉,目前乳制品行业最新最火爆的产品是“老酸奶”。“在北方‘老酸奶’销售很火,现在我们也在计划推出这种产品。”昨天广东本地乳企广州风行乳业公司有关人士告诉记者,“老酸奶”其实是一种传统产品,它属于凝固型酸奶,以前本地乳企生产的多用玻璃瓶装着,保存期较短,为一周左右。现在,很多大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生产,在包装上改用塑料杯装,保质期可延长至21天。另一家本地乳企内部人士也表示,目前“老酸奶”很热,本来广东乳业市场,玻璃瓶装的凝固型酸奶就很受市场欢迎,消费者也很认同这种产品,“据我所知,很多乳企都在开始推出这种传统新做的新产品,我们也在研究中。” 据了解,国内“老酸奶”最先是蒙牛公司在去年推出市场,随后完达山、伊利等也纷纷跟进,一时间,“老酸奶”搅热国内乳品市场。 2. 价高一倍 营养与普通装相当 记者在走访市场时发现,“老酸奶”产品价格往往比普通杯装酸奶价格贵一倍。在广州市场看到,记者看到一盒160克“老酸奶”售价为6.5元,一杯普通杯装酸奶2.5元/100克,折算起来,前者价格相当于后者的一倍多。 “老酸奶”价格这么贵?为什么?其营养价值比普通酸奶高吗? 广州天河城吉之岛销售人员向记者介绍说,“老酸奶”价格高是因为“更加天然,营养更高,一杯这个老酸奶的营养价值就相当于普通酸奶两杯”。 但随后记者将蒙牛“老酸奶”与该品牌的杯装普通酸奶的配料表对比,发现原料上都差不多,并没有增加什么。不过,“老酸奶”强调其蛋白质含量为3.1克,而普通酸奶蛋白质含量为蛋白质≥2.3克。 “市面上‘老酸奶’产品的营养成分标注,与其他产品相比并无优势,甚至有的还偏低。从感官品尝来说,也感觉有些产品的蛋白质含量偏低,而果冻感太强。”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撰文如是写道。 中山大学营养学系主任蒋卓勤也认为,“老酸奶”与普通酸奶营养差别不大,“酸奶并不是越稠越好,‘老酸奶’价格高可能是因为在各品牌‘老酸奶’的广告中开支较大,转嫁到市场价格。”蒋教授认为,目前市场上的“老酸奶”概念性炒作更胜于技术创新。 昨天,一位乳企专业人士也表示,“老酸奶”其实就是传统产品,用新工艺、新技术重新生产出来,从营养性本身而言,与普通酸奶是一样的。 “‘老酸奶’的营养并没有广告说的那么多,事实上,人体摄入过多的营养,也会被排泄出来。买贵的酸牛奶增强营养的意义不大。”中山大学营养学系主任蒋卓勤如是说。 3. “老酸奶”实为明胶“奶冻” “老酸奶”与传统的瓶装凝固型酸奶有何区别呢? 记者昨天走访市场时看到,广东燕塘、风行本地产的玻璃瓶装凝固型“老酸奶”,一瓶售价为3元,该瓶子标签上的配料表为:鲜牛奶、白砂糖、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保质期为7天。而蒙牛“老酸奶”的配料表为:含有生牛乳、白砂糖、稀奶油、乳清蛋白粉、食品添加剂(明胶、琼脂)、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保质期为21天。显然,与传统“老酸奶”相比,现代“老酸奶”添加了食品添加剂明胶、琼脂。 “明胶、果胶等物质本身并没有什么营养性特质和功能,使用它在酸奶里,主要是为了改善酸奶的组织状态,使酸奶粘度稠、硬度增加、口感好。”暨南大学食品科学系副主任傅亮表示,明胶是从动物身上提炼出来,主要是蛋白,果胶则是从水果中提炼出来,这两种物质按国家标准可添加于乳制品中,“若按照国家标准添加量,食用是没有问题的。” “严格来说,市面上所谓的‘老酸奶’产品,应当叫做‘酸奶冻’比较确切。”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在其博客中写道,“老酸奶”为了避免运输中变稀的麻烦,添加凝胶剂,普通牛奶原料,加明胶、琼脂、卡拉胶等植物胶,就可以制成这种凝冻状态。“我的实验室里就曾经做过类似的奶冻。”她表示,厂家添加明胶、琼脂等,原因是为了运输和销售方便,“无论怎么震荡都不会变成液态。” 4. 不适合2岁以下儿童 呛入气管危险 范志红指出,这些酸奶冻产品并不会增加酸奶产品的营养价值,因为其中既没有加什么保健菌,也没有加什么营养素,原料质量无需提高,甚至还可以降低。 范志红说:“传统上做酸奶的牛奶原料必须是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原料,抗生素含量必须低,杂菌含量必须少,才能顺利做出酸奶凝冻。现在有了植物胶帮忙,即便原料蛋白质含量低,也不妨碍做成凝冻状态,原料要求反而降低了。” 有业内人士也透露,若做凝固状的酸奶,若菌种、牛奶质量不够好,就做不出来。现在有些企业添加明胶、果胶等,一来可使酸奶稠结、硬些;二来也能使凝固状稳定,保持状态长些。 中山大学营养学系主任蒋卓勤称,乳制品中加入明胶和果胶可能是为了使口感更好,人体食用暂时还没有发现会对身体产生不好的影响,“但凡事都需要适量,以免加重身体负担”。 范志红认为,如今市面上的大部分“老酸奶”产品,和过去传统制作的原料纯粹的老酸奶不一样,营养安全性都没有优势,也没有特殊保健作用。 她还提醒,“老酸奶”普遍含有食品添加剂,并不适合2岁以下儿童食用,有些“老酸奶”产品呈强度比较大的冻状,不能搅成液态,和果冻一样,孩子把这种酸奶冻呛入气管是很危险的。 来源: http://www.chnfood.cn/news.php?id=7020
236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近九成食品含添加剂]成人一天约食用八九十种
w312678856 2011-5-21 10:59
发布:三略观察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公布的食品中可能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新华社发 4月22日,北京新发地一家大型食品添加剂超市的工作人员在整理货架。新华社发 擅自扩大食品添加剂使用范围,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或本身质量有问题的食品添加剂等,已成为当前食品添加剂使用的三大顽疾 食品添加剂,可以不加吗? 每个成人一天大概吃进八九十种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本意是让食品更安全,改善品质,延长保存期;非食用添加物质不属于添加剂 泡菜里有着色剂,果冻里有防腐剂;一支雪糕含16种食品添加剂,一袋方便面中有14种……近九成的食品含有添加剂,而生活中的“食品添加剂”有2000多种。不管是直接添加,还是间接添加,每个成人每天大概要吃进八九十种添加剂。 我国商品分类中的食品添加剂种类共有35类,包括增味剂、消泡剂、膨松剂、着色剂、防腐剂等。我国含添加剂的食品达万种以上。如生产面包使用碘酸钾等面团改良剂;生产饼干加入膨松剂亚硫酸或焦亚硫酸钠;方便面中添加防腐剂和抗氧化剂;肉制品生产中的发色剂亚硝酸盐;食用油中添加抗氧化剂等。 “不清不楚一滴香,清水变高汤”,“不用熬,白水也能添成辣椒油”,这些都是食品添加剂的“功劳”。中国疾控中心食品与营养所副研究员张柬波说,食品添加剂是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的一类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使用目的是改善食品的色、香、味,以及防腐和满足加工工艺的需要。 很多情况下,没有食品添加剂会让食品更不安全。张柬波说,如果把防腐剂取消,还有多少东西可以在货架上保存?方便面保存不了两天就会变质,果冻就没法吃了。 4月23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公布已发现的151种食品和饲料中非法添加物质名单,其中包括47种可能在食物中“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22种“易滥用食品添加剂”。张柬波说,长期以来,一些单位和个人混淆了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的界限,将向食品中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如孔雀石绿、苏丹红等都称为添加剂,将添加非食用物质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归结为滥用食品添加剂,加深了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 卫生部健康教育专家、解放军总医院营养科赵霖教授分析说,因追求商业利益,我国食品添加剂的滥用相当严重。甚至有某些企业非法使用非食用化学添加剂,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就是明证。 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认识需要过程—— 目前合法食品添加剂经过安全性评价,过量使用会造成不可逆转伤害;不明“添加剂”危害更大 5月1日起,卫生部明令禁止使用面粉增白剂。面粉增白剂的争议到停止使用的过程,从一个侧面说明,人们对食品添加剂安全性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张柬波说,目前,国内外均允许使用食品添加剂。我国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以及发达国家的管理措施基本一致,有一套完善的食品添加剂监督管理和安全性评价制度。列入我国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均进行了安全性评价,并经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食品添加剂分委会严格审查,公开向社会及各有关部门征求意见,确保其技术必要性和安全性。 但已经纳入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如果过量使用,也会对人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以最常见的添加剂亚硝酸铵为例,亚硝酸铵是经常用于肉制品生产的添加剂,进入人体后,只要与胺结合,就可能成为亚硝酸胺。如果超量使用,可能引起致癌等后果。 专家介绍说,以美国为例,一种食品添加剂在被批准使用后,隔若干年后,其安全性会被重新评价和公布。假如在1947年和1977年间经常吃美国牛肉,就会接触到高水平的性激素——二乙基固醇,它作为饲料添加剂在美国应用的历史长达30年。几十年以后,二乙基固醇已经被证实确有致癌性,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因此明确禁用该物质。 赵霖认为,食品添加剂是人类历史上从未遇到过的“新异物”,对人体是否有害,需要数年、数十年甚至几代人的长期跟踪观察,尤其是多种添加剂在人体内的作用,更需大量深入研究和毒性试验。大量研究表明,当前许多不明原因的现代病都与化学食品添加剂有关。 比过量使用合法食品添加剂更有害的是,目前在食品中使用的一些添加剂,并没有经过安全性评价,仅是实验室研究出的“毒理不明”的化学产品。以盐酸克伦特罗为代表的“瘦肉精”就是例子,“瘦肉精”实为“害人精”。 食品添加剂科学、合理应用很复杂—— 可添加可不添加的不添加,不得不添加的也要尽量少添加 目前,擅自扩大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或本身质量有问题的食品添加剂等,是目前食品添加剂的三大主要问题。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吴景明分析认为:法律、法规滞后,现有法律法规不能涵盖整条食品链;部门职责不清,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采取分段管理模式,涉及到农业、卫生、质检、工商等10多个部门;检测标准滞后不全,国外技术标准的修改周期一般是3到5年,我国有多项属于“服役”超过10年。这是造成食品添加剂顽疾未解的重要原因。 张柬波说,以往,面包中会加入面团改良剂、膨松剂、保湿剂等许多化学添加剂,但有些德国人现在要吃没有化学添加剂的“祖母的面包”。为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欧盟规定,在食品标签上必须按成分、重量的顺序列出所有成分,并不得让消费者对产品的属性产生误解。 赵霖提出,食品中化学添加剂的科学、合理应用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食品工业是道德工业、也是良心工程。使用食品添加剂应该多用“减法”,可添加可不添加的不添加,不得不添加的也要尽量少添加。食品添加剂行业应该从发展化学品为主转向以天然品为主,走生态经济之路。 新增加食品添加剂品种,应举行消费者听证制度。吴景明认为,往饭碗里加什么,消费者应有充分的知情权,建议建立公开透明的食品添加剂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同时建立责任倒追究机制。如果食品安全领域因食品添加剂出现安全事故,应该对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针对饲料、动物饮用水和畜禽水产养殖中的添加物质,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谯仕彦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抗生素禁入饲料很迫切 饲料添加剂满足动物营养需求,提高动物健康水平 记者:什么样的物质可以添加到饲料、动物饮用水和畜禽水产养殖中? 谯仕彦:饲料是畜禽水产养殖的重要投入品,占养殖成本的60%—80%。跟人一样,动物的生长需要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不仅要求这些营养物质要有合适的数量,而且要求有合适的比例。 只有将一些营养物质以添加剂的形式加入到饲料中,才能满足动物的需求,才能配制一个营养平衡的饲料。这就出现了饲料添加剂。我国农业部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有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酶制剂、饲用微生物等13类。国外也是这种情况。动物饮水中添加的物质主要是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中草药,以及维生素,主要目的是保健和防病治病。 概括起来,动物饲料,包括动物饮水中使用添加剂的目的,一是满足动物的营养需要;二是提高动物对饲料的利用效率、节省粮食,比如酶制剂;三是提高动物的健康水平,比如微生物添加剂;四是改善饲料本身的质量,比如防霉剂等。 饲料添加剂须适量,其中抗生素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 记者:这些添加剂会有什么副作用?谯仕彦:在动物营养学上,动物饲料中添加的物质分为营养性添加剂和非营养性添加剂。在营养性添加剂中,铜、锌等微量元素的过量添加可能会导致土壤中微量元素平衡失调的问题,我国农业部已规定了饲料微量元素添加的限量。动物和人一样,所有可食用的物质都有数量的关系。比如硒,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营养物质,缺乏会生病,但多了会中毒。我国很多地区都是缺硒的,所以硒是动物饲料中必须添加的物质,而我国对饲料中硒的添加剂量有严格的规定。 非营养性添加剂种类比较多,包括酶制剂、饲用微生物、抗生素(药物添加剂)等改善动物健康、提高饲料养分利用率的添加剂,饲料调味剂、黏结剂、抗氧化剂、防霉剂等改善饲料品质的添加剂。 这些添加剂中,与人的健康比较密切的是抗生素,过量添加可能会导致药物残留,还可能将细菌耐药基因转移给人的非耐药菌株,这也是全世界关注的问题。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对饲用抗生素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但全面禁止抗生素在饲料中的使用还需要时间。 记者:饲料中为什么要添加抗生素? 谯仕彦:饲料中添加抗生素通常指在饲料中添加的用于促进动物生长的抗生素。饲料中添加抗生素能促进动物生长这一现象是美国科学家在1945年发现的,后来,抗生素在全世界就逐渐地广泛用在饲料中。在学术上,我们将用在饲料中的抗生素称为“饲用抗生素”。后来,由于发现饲料中使用抗生素与细菌耐药性(细菌耐药性就是某种细菌对一种或多种抗生素产生了抗性,比如超级细菌就是对抗生素耐药性很强的细菌)的产生有关系,所以欧盟从2006年、日本从2008年开始禁止所有抗生素在饲料中的使用。一些国家,像美国限制某些抗生素用作饲料添加剂,我国农业部目前允许在饲料中使用的抗生素药物添加剂有24种。 近年来众多动物性食品安全事件为非法添加物所致 记者:非法添加物为何被滥用? 谯仕彦:动物产品的生产要经过品种选育、养殖场建设、饲料营养、饲养管理、疾病防控、运输和屠宰加工等许多环节。实际上,我国对于可添加的物质,都有比较严格的量的规定。目前被滥用并带来极大危害的实际上是非法添加物。比如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等瘦肉精类物质,三聚氰胺等都属于非法添加物。 非法添加物被滥用归结起来是为追求经济利益,我认为主要有五方面原因: 第一,我国从事养殖业的包括农民千家万户的养殖、小型企业、大中型企业,目前,农户和小型企业是猪、奶牛和肉牛的养殖主体,产量占70%以上,而非法添加物的兜售者又无孔不入,这给安全监管造成了很大难度;第二,我国的养殖业是个非常脆弱的产业,饲料原料、运输成本不断上升,市场价格波动很大;第三,活畜禽的收购和销售中间环节很多,有些非法添加剂是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发生的;第四,养殖领域从业人员素质急需提高;第五,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一些大型企业相继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是这一点的突出体现。但消费者要识别这些添加物是比较难的,要识别这些,需要具有营养学方面的知识。 彻底解决动物性食品的安全问题,必须多方面入手 记者:如何解决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 谯仕彦:我国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实际包括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数量安全是指供需平衡。质量安全方面,我国对饲料和动物饮水中添加物的检测技术也加强了研究。要想彻底解决动物性食品的安全问题,必须从多方面入手。除了强化安全监督外,提高从业人员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建立科学的畜牧水产养殖业的宏观调控机制,加强该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提高饲料资源利用率,开发饲用抗生素替代产品和技术,减少养殖成本,才能保障我国畜禽水产品的有效安全供给。
144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近九成食品含添加剂 成人一天约食用八九十种
zhguoqin 2011-5-9 10:52
近九成食品含添加剂 成人一天约食用八九十种 2011-05-09 09:18 人民网 *************************************************************************************************** 发表评论 评论 ( 3 个评论) !-- 编辑/a-- 删除 回复 举报 zhguoqin 2011-5-4 06:19 还有一位食品专家为了支持滥用食品添加剂的黑心厂家,竟然说花椒、胡椒与鱼香肉片中的泡椒也是食品添加剂! 删除 回复 举报 zlhua 2011-5-2 07:58 看来,回到农业时代,自己开块田种地吧.... 再养头猪......养些鸡什么的....还要种些蔬菜....太多了...... 博主回复(2011-5-3 06:30) : 是的,市场上买的东西,都不敢吃了。 前不久,看了一位食品专家就面粉添加剂问题为商家辩护,我看简直就是胡说八道。这位“专家”以权威的口气说:面粉必须添加防腐剂、增白剂等添加剂,否则,就不能长时间保存,看相不好,口感不好,不便于加工。 但是,我总记得小时后家里的面粉,从不添加任何添加剂,照样可以保存加工各种美味面食。就是现在在老家吃的面食,也没有添加任何添加剂,照样可以加工出美味面点。 删除 回复 举报 czx123 2011-4-24 07:30 我们还有可吃的东西吗? !--form id="quickcommentform_436633" action="home.php?mod=spacecpac=commentop=comment" method="post" autocomplete="off" onsubmit="ajaxpost('quickcommentform_436633', 'return_qcblog_436633');doane(event);"-- *************************************************************************************************************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公布的食品中可能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新华社发 擅自扩大食品添加剂使用范围,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或本身质量有问题的食品添加剂等,已成为当前食品添加剂使用的三大顽疾。 食品添加剂,.可以不加吗? 每个成人一天大概吃进八九十种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本意是让食品更安全,改善品质,延长保存期;非食用添加物质不属于添加剂 泡菜里有着色剂,果冻里有防腐剂;一支雪糕含16种食品添加剂,一袋方便面中有14种……近九成的食品含有添加剂,而生活中的“食品添加剂”有2000多种。不管是直接添加,还是间接添加,每个成人每天大概要吃进八九十种添加剂。 我国商品分类中的食品添加剂种类共有35类,包括增味剂、消泡剂、膨松剂、着色剂、防腐剂等。我国含添加剂的食品达万种以上。如生产面包使用碘酸钾等面团改良剂;生产饼干加入膨松剂亚硫酸或焦亚硫酸钠;方便面中添加防腐剂和抗氧化剂;肉制品生产中的发色剂亚硝酸盐;食用油中添加抗氧化剂等。 “不清不楚一滴香,清水变高汤”,“不用熬,白水也能添成辣椒油”,这些都是食品添加剂的“功劳”。中国疾控中心食品与营养所副研究员张柬波说,食品添加剂是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的一类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使用目的是改善食品的色、香、味,以及防腐和满足加工工艺的需要。 很多情况下,没有食品添加剂会让食品更不安全。张柬波说,如果把防腐剂取消,还有多少东西可以在货架上保存?方便面保存不了两天就会变质,果冻就没法吃了。 4月23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公布已发现的151种食品和饲料中非法添加物质名单,其中包括47种可能在食物中“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22种“易滥用食品添加剂”。张柬波说,长期以来,一些单位和个人混淆了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的界限,将向食品中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如孔雀石绿、苏丹红等都称为添加剂,将添加非食用物质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归结为滥用食品添加剂,加深了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 卫生部健康教育专家、解放军总医院营养科赵霖教授分析说,因追求商业利益,我国食品添加剂的滥用相当严重。甚至有某些企业非法使用非食用化学添加剂,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就是明证。 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认识需要过程—— 目前合法食品添加剂经过安全性评价,过量使用会造成不可逆转伤害;不明“添加剂”危害更大 5月1日起,卫生部明令禁止使用面粉增白剂。面粉增白剂的争议到停止使用的过程,从一个侧面说明,人们对食品添加剂安全性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张柬波说,目前,国内外均允许使用食品添加剂。我国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以及发达国家的管理措施基本一致,有一套完善的食品添加剂监督管理和安全性评价制度。列入我国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均进行了安全性评价,并经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食品添加剂分委会严格审查,公开向社会及各有关部门征求意见,确保其技术必要性和安全性。 但已经纳入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如果过量使用,也会对人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以最常见的添加剂亚硝酸铵为例,亚硝酸铵是经常用于肉制品生产的添加剂,进入人体后,只要与胺结合,就可能成为亚硝酸胺。如果超量使用,可能引起致癌等后果。 专家介绍说,以美国为例,一种食品添加剂在被批准使用后,隔若干年后,其安全性会被重新评价和公布。假如在1947年和1977年间经常吃美国牛肉,就会接触到高水平的性激素——二乙基固醇,它作为饲料添加剂在美国应用的历史长达30年。几十年以后,二乙基固醇已经被证实确有致癌性,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因此明确禁用该物质。 赵霖认为,食品添加剂是人类历史上从未遇到过的“新异物”,对人体是否有害,需要数年、数十年甚至几代人的长期跟踪观察,尤其是多种添加剂在人体内的作用,更需大量深入研究和毒性试验。大量研究表明,当前许多不明原因的现代病都与化学食品添加剂有关。 比过量使用合法食品添加剂更有害的是,目前在食品中使用的一些添加剂,并没有经过安全性评价,仅是实验室研究出的“毒理不明”的化学产品。以盐酸克伦特罗为代表的“瘦肉精”就是例子,“瘦肉精”实为“害人精”。 食品添加剂科学、合理应用很复杂—— 可添加可不添加的不添加,不得不添加的也要尽量少添加 目前,擅自扩大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或本身质量有问题的食品添加剂等,是目前食品添加剂的三大主要问题。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吴景明分析认为:法律、法规滞后,现有法律法规不能涵盖整条食品链;部门职责不清,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采取分段管理模式,涉及到农业、卫生、质检、工商等10多个部门;检测标准滞后不全,国外技术标准的修改周期一般是3到5年,我国有多项属于“服役”超过10年。这是造成食品添加剂顽疾未解的重要原因。 张柬波说,以往,面包中会加入面团改良剂、膨松剂、保湿剂等许多化学添加剂,但有些德国人现在要吃没有化学添加剂的“祖母的面包”。为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欧盟规定,在食品标签上必须按成分、重量的顺序列出所有成分,并不得让消费者对产品的属性产生误解。 赵霖提出,食品中化学添加剂的科学、合理应用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食品工业是道德工业、也是良心工程。使用食品添加剂应该多用“减法”,可添加可不添加的不添加,不得不添加的也要尽量少添加。食品添加剂行业应该从发展化学品为主转向以天然品为主,走生态经济之路。 新增加食品添加剂品种,应举行消费者听证制度。吴景明认为,往饭碗里加什么,消费者应有充分的知情权,建议建立公开透明的食品添加剂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同时建立责任倒追究机制。如果食品安全领域因食品添加剂出现安全事故,应该对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相关画报推荐 食品教给我们这些化学元素 我们还能吃什么 中国人常吃的55种毒食品 卤鸭水里加“日落红” 【推荐阅读】 国务院要求食品从业人员将集训行业道德伦理 记者从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获悉,为宣传教育食品安全,该办近日印发《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2011—2015年)》(下称《纲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和主要从业人员每人每年接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科学知识和行业道德伦理等方面的集中培训不得少于40小时……【 详细 】 社科院调查显示食品药品业陷“信任严重危机” 中国社科院发布《2011年社会心态蓝皮书》,一项针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千余名居民的调查显示,公众对商业行业的信任度最低。而其中,信任度排名较低的是食品、药品行业,蓝皮书对此评价为“信任严重危机”……【 详细 】 我国近2000种食品添加剂合法 回归厨房自已做饭更健康 现代食品工业就如同一个魔术师,利用各种食品添加剂,可以快速生产出看起来鲜亮、吃起来可口、保质期更长,而且更便宜的食品。在各种化学成分的作用下,美味看起来唾手可得……【 详细 】 中国食品安全标准老了 据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正斌介绍,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中只涉及62种化学污染物,而联合国食物与农业组织已公布了相关限制标准2522项,美国多达4000多项,日本则达数万项……【 详细 】 针对饲料、动物饮用水和畜禽水产养殖中的添加物质,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谯仕彦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抗生素禁入饲料很迫切 饲料添加剂满足动物营养需求,提高动物健康水平 记者:什么样的物质可以添加到饲料、动物饮用水和畜禽水产养殖中? 谯仕彦:饲料是畜禽水产养殖的重要投入品,占养殖成本的60%—80%。跟人一样,动物的生长需要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不仅要求这些营养物质要有合适的数量,而且要求有合适的比例。 只有将一些营养物质以添加剂的形式加入到饲料中,才能满足动物的需求,才能配制一个营养平衡的饲料。这就出现了饲料添加剂。我国农业部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有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酶制剂、饲用微生物等13类。国外也是这种情况。动物饮水中添加的物质主要是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中草药,以及维生素,主要目的是保健和防病治病。 概括起来,动物饲料,包括动物饮水中使用添加剂的目的,一是满足动物的营养需要;二是提高动物对饲料的利用效率、节省粮食,比如酶制剂;三是提高动物的健康水平,比如微生物添加剂;四是改善饲料本身的质量,比如防霉剂等。 饲料添加剂须适量,其中抗生素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 记者:这些添加剂会有什么副作用?谯仕彦:在动物营养学上,动物饲料中添加的物质分为营养性添加剂和非营养性添加剂。在营养性添加剂中,铜、锌等微量元素的过量添加可能会导致土壤中微量元素平衡失调的问题,我国农业部已规定了饲料微量元素添加的限量。动物和人一样,所有可食用的物质都有数量的关系。比如硒,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营养物质,缺乏会生病,但多了会中毒。我国很多地区都是缺硒的,所以硒是动物饲料中必须添加的物质,而我国对饲料中硒的添加剂量有严格的规定。 非营养性添加剂种类比较多,包括酶制剂、饲用微生物、抗生素(药物添加剂)等改善动物健康、提高饲料养分利用率的添加剂,饲料调味剂、黏结剂、抗氧化剂、防霉剂等改善饲料品质的添加剂。 这些添加剂中,与人的健康比较密切的是抗生素,过量添加可能会导致药物残留,还可能将细菌耐药基因转移给人的非耐药菌株,这也是全世界关注的问题。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对饲用抗生素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但全面禁止抗生素在饲料中的使用还需要时间。 记者:饲料中为什么要添加抗生素? 谯仕彦:饲料中添加抗生素通常指在饲料中添加的用于促进动物生长的抗生素。饲料中添加抗生素能促进动物生长这一现象是美国科学家在1945年发现的,后来,抗生素在全世界就逐渐地广泛用在饲料中。在学术上,我们将用在饲料中的抗生素称为“饲用抗生素”。后来,由于发现饲料中使用抗生素与细菌耐药性(细菌耐药性就是某种细菌对一种或多种抗生素产生了抗性,比如超级细菌就是对抗生素耐药性很强的细菌)的产生有关系,所以欧盟从2006年、日本从2008年开始禁止所有抗生素在饲料中的使用。一些国家,像美国限制某些抗生素用作饲料添加剂,我国农业部目前允许在饲料中使用的抗生素药物添加剂有24种。 近年来众多动物性食品安全事件为非法添加物所致 记者:非法添加物为何被滥用? 谯仕彦:动物产品的生产要经过品种选育、养殖场建设、饲料营养、饲养管理、疾病防控、运输和屠宰加工等许多环节。实际上,我国对于可添加的物质,都有比较严格的量的规定。目前被滥用并带来极大危害的实际上是非法添加物。比如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等瘦肉精类物质,三聚氰胺等都属于非法添加物。 非法添加物被滥用归结起来是为追求经济利益,我认为主要有五方面原因: 第一,我国从事养殖业的包括农民千家万户的养殖、小型企业、大中型企业,目前,农户和小型企业是猪、奶牛和肉牛的养殖主体,产量占70%以上,而非法添加物的兜售者又无孔不入,这给安全监管造成了很大难度;第二,我国的养殖业是个非常脆弱的产业,饲料原料、运输成本不断上升,市场价格波动很大;第三,活畜禽的收购和销售中间环节很多,有些非法添加剂是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发生的;第四,养殖领域从业人员素质急需提高;第五,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一些大型企业相继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是这一点的突出体现。但消费者要识别这些添加物是比较难的,要识别这些,需要具有营养学方面的知识。 彻底解决动物性食品的安全问题,必须多方面入手 记者:如何解决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 谯仕彦:我国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实际包括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数量安全是指供需平衡。质量安全方面,我国对饲料和动物饮水中添加物的检测技术也加强了研究。要想彻底解决动物性食品的安全问题,必须从多方面入手。除了强化安全监督外,提高从业人员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建立科学的畜牧水产养殖业的宏观调控机制,加强该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提高饲料资源利用率,开发饲用抗生素替代产品和技术,减少养殖成本,才能保障我国畜禽水产品的有效安全供给。 相关画报推荐 食品教给我们这些化学元素 我们还能吃什么 中国人常吃的55种毒食品 卤鸭水里加“日落红” 【推荐阅读】 国务院要求食品从业人员将集训行业道德伦理 记者从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获悉,为宣传教育食品安全,该办近日印发《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2011—2015年)》(下称《纲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和主要从业人员每人每年接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科学知识和行业道德伦理等方面的集中培训不得少于40小时……【 详细 】 社科院调查显示食品药品业陷“信任严重危机” 中国社科院发布《2011年社会心态蓝皮书》,一项针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千余名居民的调查显示,公众对商业行业的信任度最低。而其中,信任度排名较低的是食品、药品行业,蓝皮书对此评价为“信任严重危机”……【 详细 】 我国近2000种食品添加剂合法 回归厨房自已做饭更健康 现代食品工业就如同一个魔术师,利用各种食品添加剂,可以快速生产出看起来鲜亮、吃起来可口、保质期更长,而且更便宜的食品。在各种化学成分的作用下,美味看起来唾手可得……【 详细 】 中国食品安全标准老了 据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正斌介绍,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中只涉及62种化学污染物,而联合国食物与农业组织已公布了相关限制标准2522项,美国多达4000多项,日本则达数万项……【 详细 】
个人分类: 其它|176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近九成食品含添加剂 成人一天约食用八九十种
maokebiao 2011-5-9 10:10
http://news.qq.com/a/20110509/000404.htm 转播到腾讯微博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公布的食品中可能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 种名单。 新华社发 转播到腾讯微博 4月22日,北京新发地一家大型食品添加剂超市的工作人员在整理货架。新华社发 擅自扩大食品添加剂使用范围,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或本身质量有问题的食品添加剂等,已成为当前食品添加剂使用的三大顽疾 食品添加剂,可以不加吗? 每个成人一天大概吃进八九十种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本意是让食品更安全,改善品质,延长保存期;非食用添加物质不属于添加剂 泡菜里有着色剂,果冻里有防腐剂;一支雪糕含16种食品添加剂,一袋方便面中有14种……近九成的食品含有添加剂,而生活中的“食品添加剂”有2000多种。不管是直接添加,还是间接添加,每个成人每天大概要吃进八九十种添加剂。 我国商品分类中的食品添加剂种类共有35类,包括增味剂、消泡剂、膨松剂、着色剂、防腐剂等。我国含添加剂的食品达万种以上。如生产面包使用碘酸钾等面团改良剂;生产饼干加入膨松剂亚硫酸或焦亚硫酸钠;方便面中添加防腐剂和抗氧化剂;肉制品生产中的发色剂亚硝酸盐;食用油中添加抗氧化剂等。 “不清不楚一滴香,清水变高汤”,“不用熬,白水也能添成辣椒油”,这些都是食品添加剂的“功劳”。中国疾控中心食品与营养所副研究员张柬波说,食品添加剂是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的一类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使用目的是改善食品的色、香、味,以及防腐和满足加工工艺的需要。 很多情况下,没有食品添加剂会让食品更不安全。张柬波说,如果把防腐剂取消,还有多少东西可以在货架上保存?方便面保存不了两天就会变质,果冻就没法吃了。 4月23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公布已发现的151种食品和饲料中非法添加物质名单,其中包括47种可能在食物中“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22种“易滥用食品添加剂”。张柬波说,长期以来,一些单位和个人混淆了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的界限,将向食品中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如孔雀石绿、苏丹红等都称为添加剂,将添加非食用物质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归结为滥用食品添加剂,加深了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 卫生部健康教育专家、解放军总医院营养科赵霖教授分析说,因追求商业利益,我国食品添加剂的滥用相当严重。甚至有某些企业非法使用非食用化学添加剂,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就是明证。 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认识需要过程—— 目前合法食品添加剂经过安全性评价,过量使用会造成不可逆转伤害;不明“添加剂”危害更大 5月1日起,卫生部明令禁止使用面粉增白剂。面粉增白剂的争议到停止使用的过程,从一个侧面说明,人们对食品添加剂安全性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张柬波说,目前,国内外均允许使用食品添加剂。我国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以及发达国家的管理措施基本一致,有一套完善的食品添加剂监督管理和安全性评价制度。列入我国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均进行了安全性评价,并经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食品添加剂分委会严格审查,公开向社会及各有关部门征求意见,确保其技术必要性和安全性。 但已经纳入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如果过量使用,也会对人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以最常见的添加剂亚硝酸铵为例,亚硝酸铵是经常用于肉制品生产的添加剂,进入人体后,只要与胺结合,就可能成为亚硝酸胺。如果超量使用,可能引起致癌等后果。 专家介绍说,以美国为例,一种食品添加剂在被批准使用后,隔若干年后,其安全性会被重新评价和公布。假如在1947年和1977年间经常吃美国牛肉,就会接触到高水平的性激素——二乙基固醇,它作为饲料添加剂在美国应用的历史长达30年。几十年以后,二乙基固醇已经被证实确有致癌性,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因此明确禁用该物质。 赵霖认为,食品添加剂是人类历史上从未遇到过的“新异物”,对人体是否有害,需要数年、数十年甚至几代人的长期跟踪观察,尤其是多种添加剂在人体内的作用,更需大量深入研究和毒性试验。大量研究表明,当前许多不明原因的现代病都与化学食品添加剂有关。 比过量使用合法食品添加剂更有害的是,目前在食品中使用的一些添加剂,并没有经过安全性评价,仅是实验室研究出的“毒理不明”的化学产品。以盐酸克伦特罗为代表的“瘦肉精”就是例子,“瘦肉精”实为“害人精”。 食品添加剂科学、合理应用很复杂—— 可添加可不添加的不添加,不得不添加的也要尽量少添加 目前,擅自扩大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或本身质量有问题的食品添加剂等,是目前食品添加剂的三大主要问题。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吴景明分析认为:法律、法规滞后,现有法律法规不能涵盖整条食品链;部门职责不清,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采取分段管理模式,涉及到农业、卫生、质检、工商等10多个部门;检测标准滞后不全,国外技术标准的修改周期一般是3到5年,我国有多项属于“服役”超过10年。这是造成食品添加剂顽疾未解的重要原因。 张柬波说,以往,面包中会加入面团改良剂、膨松剂、保湿剂等许多化学添加剂,但有些德国人现在要吃没有化学添加剂的“祖母的面包”。为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欧盟规定,在食品标签上必须按成分、重量的顺序列出所有成分,并不得让消费者对产品的属性产生误解。 赵霖提出,食品中化学添加剂的科学、合理应用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食品工业是道德工业、也是良心工程。使用食品添加剂应该多用“减法”,可添加可不添加的不添加,不得不添加的也要尽量少添加。食品添加剂行业应该从发展化学品为主转向以天然品为主,走生态经济之路。 新增加食品添加剂品种,应举行消费者听证制度。吴景明认为,往饭碗里加什么,消费者应有充分的知情权,建议建立公开透明的食品添加剂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同时建立责任倒追究机制。如果食品安全领域因食品添加剂出现安全事故,应该对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针对饲料、动物饮用水和畜禽水产养殖中的添加物质,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谯仕彦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抗生素禁入饲料很迫切 饲料添加剂满足动物营养需求,提高动物健康水平 记者:什么样的物质可以添加到饲料、动物饮用水和畜禽水产养殖中? 谯仕彦:饲料是畜禽水产养殖的重要投入品,占养殖成本的60%—80%。跟人一样,动物的生长需要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不仅要求这些营养物质要有合适的数量,而且要求有合适的比例。 只有将一些营养物质以添加剂的形式加入到饲料中,才能满足动物的需求,才能配制一个营养平衡的饲料。这就出现了饲料添加剂。我国农业部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有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酶制剂、饲用微生物等13类。国外也是这种情况。动物饮水中添加的物质主要是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中草药,以及维生素,主要目的是保健和防病治病。 概括起来,动物饲料,包括动物饮水中使用添加剂的目的,一是满足动物的营养需要;二是提高动物对饲料的利用效率、节省粮食,比如酶制剂;三是提高动物的健康水平,比如微生物添加剂;四是改善饲料本身的质量,比如防霉剂等。 饲料添加剂须适量,其中抗生素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 记者:这些添加剂会有什么副作用?谯仕彦:在动物营养学上,动物饲料中添加的物质分为营养性添加剂和非营养性添加剂。在营养性添加剂中,铜、锌等微量元素的过量添加可能会导致土壤中微量元素平衡失调的问题,我国农业部已规定了饲料微量元素添加的限量。动物和人一样,所有可食用的物质都有数量的关系。比如硒,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营养物质,缺乏会生病,但多了会中毒。我国很多地区都是缺硒的,所以硒是动物饲料中必须添加的物质,而我国对饲料中硒的添加剂量有严格的规定。 非营养性添加剂种类比较多,包括酶制剂、饲用微生物、抗生素(药物添加剂)等改善动物健康、提高饲料养分利用率的添加剂,饲料调味剂、黏结剂、抗氧化剂、防霉剂等改善饲料品质的添加剂。 这些添加剂中,与人的健康比较密切的是抗生素,过量添加可能会导致药物残留,还可能将细菌耐药基因转移给人的非耐药菌株,这也是全世界关注的问题。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对饲用抗生素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但全面禁止抗生素在饲料中的使用还需要时间。 记者:饲料中为什么要添加抗生素? 谯仕彦:饲料中添加抗生素通常指在饲料中添加的用于促进动物生长的抗生素。饲料中添加抗生素能促进动物生长这一现象是美国科学家在1945年发现的,后来,抗生素在全世界就逐渐地广泛用在饲料中。在学术上,我们将用在饲料中的抗生素称为“饲用抗生素”。后来,由于发现饲料中使用抗生素与细菌耐药性(细菌耐药性就是某种细菌对一种或多种抗生素产生了抗性,比如超级细菌就是对抗生素耐药性很强的细菌)的产生有关系,所以欧盟从2006年、日本从2008年开始禁止所有抗生素在饲料中的使用。一些国家,像美国限制某些抗生素用作饲料添加剂,我国农业部目前允许在饲料中使用的抗生素药物添加剂有24种。 近年来众多动物性食品安全事件为非法添加物所致 记者:非法添加物为何被滥用? 谯仕彦:动物产品的生产要经过品种选育、养殖场建设、饲料营养、饲养管理、疾病防控、运输和屠宰加工等许多环节。实际上,我国对于可添加的物质,都有比较严格的量的规定。目前被滥用并带来极大危害的实际上是非法添加物。比如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等瘦肉精类物质,三聚氰胺等都属于非法添加物。 非法添加物被滥用归结起来是为追求经济利益,我认为主要有五方面原因: 第一,我国从事养殖业的包括农民千家万户的养殖、小型企业、大中型企业,目前,农户和小型企业是猪、奶牛和肉牛的养殖主体,产量占70%以上,而非法添加物的兜售者又无孔不入,这给安全监管造成了很大难度;第二,我国的养殖业是个非常脆弱的产业,饲料原料、运输成本不断上升,市场价格波动很大;第三,活畜禽的收购和销售中间环节很多,有些非法添加剂是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发生的;第四,养殖领域从业人员素质急需提高;第五,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一些大型企业相继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是这一点的突出体现。但消费者要识别这些添加物是比较难的,要识别这些,需要具有营养学方面的知识。 彻底解决动物性食品的安全问题,必须多方面入手 记者:如何解决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 谯仕彦:我国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实际包括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数量安全是指供需平衡。质量安全方面,我国对饲料和动物饮水中添加物的检测技术也加强了研究。要想彻底解决动物性食品的安全问题,必须从多方面入手。除了强化安全监督外,提高从业人员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建立科学的畜牧水产养殖业的宏观调控机制,加强该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提高饲料资源利用率,开发饲用抗生素替代产品和技术,减少养殖成本,才能保障我国畜禽水产品的有效安全供给。 我要评论( 215 ) 相关政策: · 卫生部公布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 2011.04.22 · 国务院:食品添加剂通用安全标准今年出台 2011.04.22 · 工商总局:将专项整治滥用食品添加剂地沟油等 2011.01.12 · 我国所有食品设三聚氰胺限量值 超限一律禁售 2011.04.21 食品添加剂泛滥: · 黑作坊卤鸭水里加添加剂 老板自曝行业潜规则 2011.05.05 · 福州爆鸡精使用10种添加剂 劣质鸡精可致癌 2011.04.28 · 哈尔滨工厂生产染色“乡吧佬” 添加剂来源不明 2011.04.25 · 添加剂可将猪肉伪装成牛肉 专家称多吃会致癌 2011.04.15 · 青岛发现海鲜保鲜滥用添加剂和含剧毒化学品 2011.04.22 各地措施: · 食品安全事件频出 监管部门被曝“为利执法” 2011.04.18 · 上海整治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 按上限处罚 2011.04.30 · 重庆多数餐馆并未按期公示食品中所使用添加剂 2011.05.04 · 湖北举报食品安全违法最高可奖4万元 2011.05.02 · 江苏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小龙虾首入监测 2011.04.29 染色馒头: · 上海1.6万问题馒头已下架 超市退1赔10接受退货 2011.04.13 · 温州作坊制售近20万个染色馒头 部分流进高校 2011.04.17 · 新疆奎屯端掉染色馒头窝点 查染色馒头千余个 2011.04.20 瘦肉精: ·甘肃: 银川查获销毁3.8吨“瘦肉精”猪肉 2011.04.21 ·河北: 出现198只疑似瘦肉精羊 已异地封存圈养 2011.04.06 ·山东: 出现疑似瘦肉精待宰羊 贩入河北被查禁 2011.04.03 ·广东: 广州从化市查出瘦肉精猪 确认含莱克多巴胺残留 2011.03.25 ·河南: 济源双汇公司确认17头瘦肉精生猪 2011.03.22 媒体评论: · “牛肉膏”何以让人们对食品安全高度敏感? 2011.04.20 · 叶逗逗:食品安全多头监管何时休 2011.05.03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683 次阅读|0 个评论
被毒化的食品,被侵害的國民——Here is the WHY?
热度 2 LEOLAND 2011-4-26 17:32
曲津華 據中國衛生部網站 www.MOH.gov.cn 和農業部網站 www.MOA.gov.cn 的近期公告,查得 mainland China 食品中的常見“恐怖物質”黑名單,簡化排列如下。  食品中常見的違法添加物 違法添加物 受害食品 1. β- 內酰胺酶(金玉蘭酶製劑) 乳與乳製品 2. 蛋白精、三聚氰胺 乳及乳製品 3. 敵百蟲 腌制食品 4. 敵敵畏 火腿、魚幹、鹹魚等製品 5. 吊白塊 腐竹、粉絲、麵粉、竹筍 6. 廢棄食用油脂 食用油脂 7. 富馬酸二甲酯 糕點 8. 革皮水解物 乳與乳製品、含乳飲料 9. 工業酒精 勾兌假酒 10. 工業硫磺 白砂糖、辣椒、蜜餞、銀耳、龍眼、胡蘿蔔、姜等 11. 工業氯化鎂 木耳 12. 工業明膠 冰淇淋、肉皮凍等 13. 工業染料 小米、玉米粉、熟肉製品等 14. 工業用火鹼 海參、魷魚等幹水產品、生鮮乳 15. 工業用甲醛 海參、魷魚等幹水產品、血豆腐 16. 工業用礦物油 陳化大米 17. 工業用乙酸 勾兌食醋 18. 磺胺二甲嘧啶 叉燒肉類 19. 鹼性黃 大黃魚 20. 鹼性嫩黃 豆製品 21. 抗生素殘渣 ? 豬肉 22. 孔雀石綠 魚類 23. 喹諾酮類 麻辣燙類食品 24. 喹乙醇 水產養殖飼料 25. 磷化鋁 木耳 26. 硫化鈉 味精 27. 硫氰酸鈉 乳及乳製品 28. 氯黴素 生食水產品、肉製品、豬腸衣、蜂蜜 29. 毛髮水 醬油等 30. 玫瑰紅 B 調味品 31. 美術綠 茶葉 32. 硼酸與硼砂 腐竹、肉丸、涼粉、涼皮、麵條、餃子皮 33. 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類藥物(鹽酸克倫特羅,萊克多巴胺等) 瘦肉精 豬肉、牛羊肉及肝臟等 34. 水玻璃 面製品 35. 蘇丹紅 辣椒粉、含辣椒類的食品(辣椒醬、辣味調味品) 36. 酸性橙 Ⅱ 黃魚、鮑汁、腌滷肉製品、紅殼瓜子、辣椒面和豆瓣醬 37. 王金黃、塊黃 腐皮 38. 烏洛托品 腐竹、米線等 39. 五氯酚鈉 河蟹 40. 餡料原料漂白劑 焙烤食品 41. 硝基呋喃類藥物 豬肉、禽肉、動物性水產品 42. 溴酸鉀 小麥粉 43. 一氧化碳 ? 金槍魚、三文魚 44. 罌粟殼 火鍋底料及小吃類 45. 熒光增白物質 雙孢蘑菇、金針菇、白靈菇、麵粉 46. 玉米赤霉醇 牛羊肉及肝臟、牛奶 47. 鎮靜劑 豬肉 食品中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 易濫用添加劑 受害食品 48. 著色劑(胭脂紅、檸檬黃、誘惑紅、日落黃)等 漬菜(泡菜等)、葡萄酒 49. 著色劑、防腐劑、酸度調節劑(己二酸等) 水果凍、蛋白凍類 50. 著色劑 、防腐劑、甜味劑(糖精鈉、甜蜜素等) 腌菜 51. 乳化劑(蔗糖脂肪酸酯等、乙酰化單甘脂肪酸酯等)、防腐劑、著色劑、甜味劑 面點、月餅 52. 麵粉處理劑 麵條、餃子皮 53. 膨松劑(硫酸鋁鉀、硫酸鋁銨等)、水分保持劑磷酸鹽類(磷酸鈣、焦磷酸二氫二鈉等)、增稠劑(黃原膠、黃蜀葵膠等)、甜味劑(糖精鈉、甜蜜素等) 糕點 54. 漂白劑(硫磺) 饅頭 55. 膨松劑(硫酸鋁鉀、硫酸鋁銨) 油條 56. 護色劑(硝酸鹽、亞硝酸鹽) 肉製品和鹵制熟食、腌肉料和嫩肉粉類產品 57. 二氧化鈦、硫酸鋁鉀 小麥粉 58. 滑石粉 小麥粉 59. 硫酸亞鐵 臭豆腐 60. 山梨酸 乳製品(除乾酪外) 61. 納他黴素 乳製品(除乾酪外) 62. 硫酸銅 蔬菜幹製品 63. 甜蜜素 酒類(配製酒除外) 64. 安塞蜜 酒類 65. 硫酸鋁鉀、硫酸鋁銨 面製品和膨化食品 66. 胭脂紅 鮮瘦肉 67. 檸檬黃 大黃魚、小黃魚 68. 焦亞硫酸鈉 陳糧、米粉等 69. 亞硫酸鈉 烤魚片、冷凍蝦、烤蝦、魚幹、魷魚絲、蟹肉、魚糜等   注:濫用: 1. 超量使用, 2. 超範圍使用 2011-04-26
个人分类: 食品安全|1882 次阅读|3 个评论
公安局主动出击查处食品安全问题,难道也是有利可图?或是报复?
wya 2011-4-19 11:30
http://news.163.com/11/0418/19/71UORPVL00014JB6.html 沈阳市公安局新闻办有关负责人说,近日, 市公安局皇姑分局发现 ,在和平区浑河站乡下河湾村一大棚内有人加工劣质黄豆芽,遂 秘密提取样品送质监部门检测 。经检测,豆芽中含有亚硝酸钠、尿素、恩诺沙星、6-苄基腺嘌呤激素,其中,人食用含亚硝酸钠的食品会致癌,恩诺沙星是动物专用药,禁止在食品中添加。 食品生产和质量安全问题历来首归工商、卫生和质检部门管辖,公安一般是协助维持秩序。此次主动秘密调查、重拳出击,所为何故? 莫非如下文所示,也有创收任务? 食品安全事件频出 监管部门被曝“为利执法” http://news.qq.com/a/20110418/001586.htm 又见: 据了解,在专题会议上,各个职能部门各抒己见,工商、质监、农委等部门均称“不归我管”,并阐述了各自的理由。 http://news.163.com/11/0420/11/7234ROHF0001124J.html 看来以后广告语要增加:食品安全问题投诉,请拨110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1687 次阅读|0 个评论
“食用胶”是什么东西
songshuhui 2011-4-11 17:03
云无心 发表于 2011-04-05 07:15 关于兰州拉面用“食用胶”使面条筋道的报道,再一次拨动了公众对于“食品添加剂”敏感的神经。“吃一碗面等于吃掉一只塑料袋”的恐吓,成功地煽起了公众的恐慌——这再次凸显,我们的记者,急需加强基本的科学素养。 报道中所谓的“食用胶”,是一大类食品原料。在食品技术上,称为“hydrocolloid”,一般翻译成“水胶体”。因为对它们不熟悉,所以公众 往往想当然地认为是“化学工业产物”而本能地排斥。常用的水胶体,其实都是“天然产物”。比如琼脂和卡拉胶,是海藻的提取物。明胶,是从动物的皮或者骨头 水解熬制而来。被许多人当作“神奇保健品”的阿胶,只不过是在选材和工艺上有所不同,跟明胶并没有本质差异。食用胶中比较“高级”的果胶,主要来源是桔子 皮和苹果榨汁后的残渣。还有一些食用胶是来自于植物的种子,比如阿拉伯胶、瓜尔豆胶、槐豆胶,都是从相应植物的种子中提取而来的。还有一些水胶体由微生物 发酵得到,比如黄原胶。微生物发酵可以用于产生各种各样的东西,能被人类挑选出来制造食物成分的,都是经过了精挑细选、重重考验的。有许多我们熟悉的食物 来自于微生物发酵,比如酱油、酒、醋、味精等等。多数的水胶体是直接的提取物,只有很少数经过一定的加工,比如羧甲基纤维素(CMC)。它是从植物中提取 的,又通过化学反应在分子中的某些位置加上了“羧甲基”。虽然它也可以称为“化学产品”,不过其安全性已经经过了广泛检验,并没有发现对健康有什么危害。 常见的食用胶多数是碳水化合物,从分子结构上来看,它们跟淀粉很类似。都是由小分子的糖(称为“单糖”)互相连接而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叫做“多糖” 或者 “多聚糖”。也有一些食用胶是蛋白质,常见的就是明胶。淀粉是最常见的多糖,是由葡萄糖连接而成的。而组成其他多糖的除了葡萄糖,还有果糖、半乳糖等等。 不同的单糖和不同的连接方式,造就了各种各样性格不同的多糖。有一些只需要很少一点,就可以大大增加水的粘度,比如黄原胶。还有的食用胶在常温下不溶于 水,在高温下溶解之后,降低地温就变成了固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成胶”了。明胶就是典型的例子。在不同的酸碱条件下,它们还可能和食物中的其他成分比如 蛋白质、淀粉等发生连接,从而改善其他食物成分的特性,从而产生更加丰富多样的食品。比如许多蛋白质在酸性条件下不溶解,而很多人又喜欢酸性饮料的口味。 加入适当的果胶,让果胶和蛋白质连接,就可能使蛋白质在酸性条件下溶解,从而获得清澈透明的酸性饮料。在面条中加入适当的食用胶,也可能使得面条更加筋 道,也是一种改善。一般而言,食用胶在食物中的使用量不大,起到的作用主要有增稠、增加稳定性、成胶等。还有一些食用胶,本身也被当作膳食纤维。比如果 胶、瓜尔胶、琼脂等。膳食纤维能够提供饱足感但是不产生热量,对于减肥有帮助。不溶性的膳食纤维有助通便,而可溶性的膳食纤维(比如果胶)到达大肠之后能 被那里的细菌分解,产生一些有助健康的小分子物质。 实际上,把食用胶这一类的东西加到食物中不是现代食品技术的创造。烹饪中的基本技术“码芡”,就是通过淀粉在加热时形成薄薄的一层胶状物来防止肉中 水分的流失,从而保持肉的鲜嫩。而“勾芡”,则是利用淀粉形成的糊状把调料沾在不容易入味的食材上面。而牛肉羹、玉米羹这样的食物,更是依靠淀粉来增稠获 得口感。不增稠的话,就成为清汤了。还有许多传统小吃,就是用食用胶制作的。比如凉粉、冰粉、石花菜、皮冻等等,都是某一种水胶体成胶的产物。 在现代食品技术中,水胶体的研究和应用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还有一本专门的学术杂志叫做《食品胶体》(Food Hydrocolloids ),刊登关于各种食用胶的研究领域的学术论文。可以说,正是各种食用胶的应用,我们才有了各种各样以前没有的新型食品。 除了淀粉,其他的食用胶是作为食品添加剂管理的。这些水胶体除了可以用于食品,还可以用于其他工业产品。作为工业原料,其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要求就不 象食品原料那么严。所以,工业级的水胶体会比食品级的要便宜。这就造成了不法商贩使用工业级原料代替食品原料的可能。而工业级原料,就可能存在有害杂质。 就象任何的食品添加剂一样,合法生产规范使用的食用胶没有问题,但是食品安全的保障需要进行严格监管。公众和媒体,应该关注的是这些添加剂的使用是否合 法,而不是仅仅因为陌生就产生恐慌。 您也可能喜欢: 当科普的科幻尝起来是文学的 电视科普----想说爱你不容易 新京报:ldquo;松鼠rdquo;们如何搞科普 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餐桌 美腿有害健康? 无觅
个人分类: 健康|1236 次阅读|0 个评论
喝茶有害健康!
热度 4 seawan 2011-3-23 08:57
【 抱歉!我应该在标题中加入“可能”二字,但是就我个人体验来说,不加也基本正确。 】 首先, 铁观音 : 铁观音以“香”著称;而且,性温,不伤胃;然而,我喝了以后,却感到胃凉,就像喝了“隔夜茶”一样。 请教一个懂行的同事,说可能是因为加的香料对胃有伤害;说我的胃对这些香料不适应。 问:有没有不加香料的铁观音?答:没有。 当然,我在网上查了,有些品牌 号称 自己不加香料,但是现在世道,谁信谁? 其次: 绿茶: 绿茶应该说是性稍凉的东西。但是,就我体验,其对胃的伤害比其“凉性”来说,显得超过其应有的度。例如,梨子也是凉性食物,但是吃完之后没有这么严重的反应。当然,你也可以说是茶碱的作用。但是,我想胃酸应该中和这个东西,应该绰绰有余。 问懂行的,答:不知道,可能是 种植的时候喷的叶面肥、或者农药 导致的副作用。 其它: 我在超市买过“碧螺春”——您可能已经猜到了,根本就是假的。 从一个茶迷同事那里得到一些“普洱茶”:还算可以;可能是发酵时间长的缘故。 参考: 阿拉伯联盟查获一批伪劣茶叶 添加剂:茶叶行业不可承受之重 另外,现在劣质茶可以变身“添加剂”了,您在奶茶之类的东东中闻到的 茶香 ,又可能就是你在马路上看都不愿意看的劣质茶叶粉碎后的杰作。 附注: 1.我的一个同事的同学是卖茶的,所以买东西还是比较靠谱的;但是只能保证到茶店这一级。 2.另一个同事是茶迷,工资的大部分用来买茶了,然后保存起来(所以叫“迷”)。 3.有个同事是信阳人,他又一次拿的雨前茶,好像也可以,不过没有多喝,送人了 。 4.本人对所有不良食品反应比较敏感,可能是胃不好吧。 结论:如题。 鉴于有些网友的质疑,请参阅下面的链接(我随手查来的几个,不全面): 茶叶农药 残留要怎么办 喝茶如同喝 农药 优质茶有多少“美容法”_ 茶葉農藥 殘餘問題之探討 广东食品安全监测显示:蔬菜和 茶叶农药 残留高危 铁观音 茶叶农药 残留对人体产生严重威胁_饮食男女_天涯社区 广州8品牌 茶叶农药 超标2批次含铅不合格-搜狐健康 欧盟对 茶叶农药 残留新标准-世贸人才网 北京17批次食品不合格7批 茶叶农药 超标下架 一种 茶叶加香 的制备、加工工艺 出口 茶叶加香 最佳的原料- 品茶谈天- 茶点西西社区 怎么鉴别铁观音是否放了香精啊 茶低档叶变身“ 添加剂 ” 身价翻番 怎样识别 茶叶 中的 添加剂 如何识别铁观音茶是否加 添加剂 -爱茶网 《饮料工业》杂志| 添加剂 开辟茶饮料新纪元 茶叶 中常用 添加剂 的添加 请大家自行阅读。
个人分类: 食品安全|4155 次阅读|8 个评论
统仁103简介
tongren103 2011-3-5 17:32
人生健康长寿的四字秘诀:清、补、调、抗。这是统仁博士多年的创新成果。 中国古代医学经典名句"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其意:高明的医生能治好潜伏在人体内未察觉的疾病,防患于未然。一般医生只能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统仁博士一直有着一个美好的梦想:假定有能治未病,又能治已病,防与治相结合的保健产品该多好啊!为此他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奔波,上下求索几十年,终于总结出了"把防治疾病的过程放在从根本上提高人体素质,调节机能平衡,令自身的力量战胜疾病"的统仁理论,简称为:"清、补、调、抗"四字诀。并且依据这个理论研制出了以统仁103为代表的系列保健产品,使他美梦成真。 在高度现代化的社会,生活水平飞速提高,人们的生活及饮食结构也随之飞速变化,在人类完全没有来得及改变遗传基因的情况下,随之而来的巨大工作及社会压力、搞工业化带来的空气污染、病菌、病毒、饮食方面更是生猛海鲜、高糖、高脂肪、高热能、高胆固醇,加之附有防腐剂、添加剂、化学色素、味素等等各种非天然成分。人们不知不觉会患上这样那样的现代病。如结肠癌,直肠癌,高血压,心脏病,高血脂症,动脉硬化,中风,糖尿病等这些营养过剩病一直高占疾病榜首。另一系列免疫功能失调的免疫病、免疫缺陷病、如癌症、艾滋病、红斑狼疮等,也促使人体早衰,早逝。 在中国古代医学文献中就曾有多处论述清肠的重要性,如"欲得长生,腹中当清;欲得不死,腹中无滓"。古代人尚且要清肠,现代人就更不必说了。而且仅仅清肠是不够的,还必须在清肠的同时清肺,清血。道理十分简单:空气污染损伤了肺部;多余的脂肪、胆固醇侵入人的血液、脏腹。但面市的各种排毒药一般只具清肠功能而已,且又多是采用泻下的方法,服后常常水泻不止,使用不当可致虚脱,伤人真阴元气。针对此, 统仁先生研制出了既清肠、清肺、清血,同时又具有补气补血功能的《清肠宝》,真正达到了以补促清,清补结合的完美统一。这里强调的以补促清:就是补人之元气,促使人体恢复正常功能。如肠胃的正常蠕动,肝脏对血液,毒素的正常分解能力等,以达到治标又治本的目的,使人体健康逐步纳入良性循环。 中国医学经典《素问》中有一句名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里所说的"正气",主要是指人体免疫系统和各脏器的正常功能以及一切抗病物质,"邪"指的是一切致病因素。所以我们说,人体本身是所大医院,只要正气强盛,邪气就无从侵入,即使偶尔得小病,有时无需治疗,就会不治自愈。可惜的是,人体的免疫力随着年龄的变老或其他因素而逐渐衰退、失调、因此抗病能力也就越来越差。统仁103就是针对这个问题而研制出来的。它可以充养人的正气、调节阴阳平衡;调节与五形相对应的五大系统的平衡、增强抗病能力。用现代医学理论来诠释就是: 统仁103通过增强脑细胞活力,调节内分泌,促进新陈代谢、改善微循环,增强红细胞的带氧能力,促进白细胞的调节,特别是调节人体免疫能力使身体机能恢复正常。 大脑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脑细胞在人的一生中只能生成一次,而不能像人体其他部分的细胞可以分裂大约50次,所以我们更是需要特别的保护她。人从出生到少年,大脑迅速成长,需要大量的营养供应。如果这一时期脑发育不好,成年之后无法补救。到了成年之后,人用脑越来越多,脑所需之营养自然也就是很大量的,占人体2%的脑所需营养占人体的20%。而到了大约40岁左右,脑细胞就开始萎缩,衰死,脱落。因此, 人的一生都需要"补脑",而不是只局限在小孩子时期。那么如何补呢?人脑首先需要氧的供应,然后是各种营养物质。而氧气和营养物质是通过血液循环输送的。统仁103通过改善血液微循环,增强红血球的带氧能力,来增强脑细胞的活力,所以服用了统仁103之后,人会感到精力旺盛,记忆力增强,思维敏捷,睡眠香甜等等,原因就在自于此。 内分泌失调可以导致一系列的疾病,常见的糖尿病,唾液减少症,更年期综合症等,都与内分泌失调密切关联。人类的性行为,也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支配下,(包括生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共同协调进行的。如果内分泌系统出问题,性功能就会减退甚至丧失。 人体同自然界一样也需要新陈代谢。如排泄、呼吸、细胞分裂等等,这种代谢能力降低就会导致身体受损而患病。 统仁103具有良好的促进新陈代谢功能。假如你是平时喝一两酒就会醉的人,当你服用统仁103一段时间之后再喝酒的话,二两酒恐怕也不会让你醉。原因就是他提高了肝脏分解代谢酒精的能力。自然对保护你的肝脏,大脑和整个身体大有益处。 人体内有一个专门保护身体健康的免疫系统。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免疫功能的降低和紊乱,是人体衰老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说到免疫,我们不能不谈及免疫系统的"司令部"-胸腺。人的胸部中间有一小块胸骨,胸骨的后面有一个小小的腺体叫做胸腺。胸腺可以产生一种对其他免疫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T-淋巴细胞。这种细胞平时就在淋巴系统和血液中循环,当人体受到病菌、病毒或其他有害物质侵袭时,免疫系统中的白血球,巨噬细胞就会出来战斗,如不能取胜,T-淋巴细胞就会指令B-细胞分裂增殖并亲自参与战斗,直至胜利。但是,人的胸腺十几、二十岁左右就会开始萎缩,T-淋巴细胞也随之逐渐减少,自然人的免疫能力从20岁左右也就开始下降了,大约到40岁左右时会降为高峰时的50%;70岁左右时降为高峰时的10%左右。被称为免疫缺陷症的红斑狼疮、癌症等老人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青少年的原因就在于此。 再者,B-细胞是在T-淋巴细胞的指令下根据需要分裂增殖并有目标地攻击病原体。当T-细胞减少后,B-细胞就可能失去指导地过多增殖,而无目标地杀死人体自身的健康细胞,因此造成一系列被称为自体免疫疾病的中老年常见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哮喘、糖尿病等等。所有这些在医学上称之为免疫缺陷症及自体免疫问题的疾病,主要就是缺陷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而导致患病。 而药效学研究证明:统仁103可激活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由此我们自已就可以得出这种结论:统仁103对提高人体素质,防止早衰,预防、治疗和推迟中老年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防和治疗癌症等顽固病症都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加之毒理学试验、药效学研究和近二十年来在很多国家、地区大量的临床应用证明,统仁103的的确确是人类强身健体,兴旺精力,怯病延年,特别是防治习惯性感冒,失眠,健忘,偏头痛,中风后遗症,唾液减少症,脱发,老年斑,自体免疫疾病及癌症、艾滋病和抗衰老的理想特效保健药。 从传统的中医学上说:统仁103性平和而攻力强劲,打破了补品必热燥,壮肾必含激素的规律,没有任何毒副作用,男女老少皆宜,大可放心服用。 如果我们说清肠宝是以清和补为其主要功能,那么统仁103就是以补、调、抗为其主要功效。这两种产品形成以"补"为衔接点,而又统一于"清、补、调、抗"之中。我们把这两个药比喻为《四字诀》中的一对孪生兄弟真是太恰当不过了。
5304 次阅读|0 个评论
谁来帮帮垃圾清洁工?纠结
yan8008 2011-2-26 19:15
昨天电视上看到,北京市下水道清污工人在井下清污作业,窨井井下味道可想而知,而且还冷可能冒生命危险,每位工人只能在井下待30分钟左右。工具居然是铁锹、一身有可能漏水的胶衣和竹篮。 机器人科学已经如此发达的年代,难道就没有相关专家愿意研制相应的机器人可以下井挖黑污吗? 科学不是为人类服务的吗? 难道研究各种增白添加剂,人工合成假奶粉能够创造更多利益就研究,不能带来更多利益的就不需要去做吗 是不是有人说了,有了清污机器人,清污工人不又下岗了?我们人类到底该如何
2347 次阅读|0 个评论
回答: 关于不育症和食品污染
liwei999 2011-1-27 20:39
回答: 关于不育症和食品污染,钟南山院士这次又说对了 “中国男性”如何定义?城镇的农村的还是牧区的?是汉人还是非汉人? “平均数目是5000 - 10,000,现在到3000就算不错的了”一句,总得给个单位吧?“有成千上万的男子患不育症”的结论可以得出,但是原因并不是很容易得到的。化学物质、添加剂往往是被定为“罪犯”,但是理由并不是那么充分,最多是可疑。 系统的问题并不在于某个因子,而是一个连锁的反应。食品只是一个“入口”,还有“分解”、“燃烧”的过程,还有人的生活环境(包括精神的的)的因素。 写文章,人家的观点和自家的观点得讲明白了。就冲这一条,大学的毕业论文工作不能取消。 这意见也叫“专家”意见?找堆棉花撞死得了。
个人分类: 镜子医疗卫生专栏|221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日本宇部UBE设计新型车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添加剂
林凡 2011-1-26 16:40
UBE targeting functional electrolytes for automotive applications 作者: Mike Millikin UBE Industries, which last week announced a new electrolyte development center for large Li-ion batteries in Europe ( earlier post ), is targeting the development of functional electrolytes for Li-ion batteries for automotive applications. At the Advanced Automotive Battery Conference (AABC) in Pasadena this week, Yoshihiro Ushigoe, manager of the electrolyte development team for UBE provided an overview of the company’s efforts. The electrolyte is one of the four main components of a Li-ion battery, the other three being the separator, the cathode, and the anode. In his AABC tutorial on battery materials, Prof. Martin Winter from the University of Muenster noted that the electrolyte is a key system component, and should be treated as such. UBE has been a leader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of functional electrolytes, reporting on them for the first time in 1999. Functional electrolytes are small amounts of chemical additives mixed in a highly-purified electrolyte base to introduce a specific high-performance functionality, or role, in the electrolyte system. Due to the high purity of UBE’s base electrolyte, electrolyte decomposition itself is inhibited, UBE notes. Consequently, a small amount of additive is deliberately decomposed on the anode surface to produce the 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 (SEI) to improve battery performance. Various compounds are already in use as electrolyte additives, including agents for anode passivation (SEI), cathode protection (cathode SEI), overcharge protection, wettability improvement, flame retardation, trapping of undesired components, and improving electrolyte conductivity, among many others. Novolyte functional additives for electrolytes In a separate presentation at AABC, Martin Payne from Novolyte presented results showing that Novolyte’s new D5 additive shows equal or better performance in cell testing at equal additive levels and is an acceptable replacement for the industry stand-by vinylene carbonate (VC). Payne also noted that several approaches can be taken to solve high temperature challenges, each dependent on cell chemistry and specific electrolyte components. Novolyte is also developing a series of new additives that reduce flammability and enhance safety. The NF additive also sow improved performance in cycling, capacity retention, rate performance and storage. In 2007, in a paper in the 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 UBE researchers reported a novel type of anode additive containing a triple-bonded moiety, which produces a thin and dense SEI, improving battery performance, especially in cycleability. A practical electrolyte may contain more than one additive. In a subsequent paper published in 2008, the UBE researchers observed a novel and unique effect of an additive combination. The combination of triple-bonded compounds and double-bonded compounds showed much improved battery performance, especially in cycleability and gas evolution, than the case when they are singly used. In this specific case, the team suggested that the higher battery performance of the combination effect resulted not only from the thin and dense SEI on the negative electrode but also from the positive electrode surface co-polymerized film produced by the synergetic decomposition of the additives. UBE is now focus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an electrolyte able to be utilized at a higher working voltage (for higher capacities) and over a wider working temperature. Complicating matters, lithium-ion batteries (LIBs) at higher working voltages or temperatures have inherent problems of property degradation or gas evolution. Resources Koji Abe, Takashi Hattori, Kazuyuki Kawabe, Yoshihiro Ushigoe, and Hideya Yoshitake (2007)Functional Electrolytes J. Electrochem. Soc. 154, A810 doi: 10.1149/1.2746570 Koji Abe, Kazuhiro Miyoshi, Takashi Hattori, Yoshihiro Ushigoe, Hideya Yoshitake (2008) Functional electrolytes: Synergetic effect of electrolyte additives for lithium-ion battery,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 Volume 184, Issue 2, Pages 449-455 doi: 10.1016/j.jpowsour.2008.03.037 .
个人分类: 锂离子电池 其它|277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New additives approved for use(in 歐盟food)
LEOLAND 2010-11-29 10:13
Friday 26 November 2010 New European rules on food additives allow a number of recently approved additives to be used in certain foods. The rules also permit new uses for existing additives.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Directive (2010/69/EU) on Food Additives other than Colours and Sweeteners came into force on 11 November 2010. The new additives are: E 392 extracts of rosemary 迷迭香提取物 E 427 cassia gum 肉桂胶 E 961 neotame (as a flavour enhancer) 纽甜素(用作增香剂) E 1203 polyvinyl alcohol 聚乙烯醇 E 1521 polyethylene glycol 聚乙二醇 Although European member states will have until 31 March 2011 to transpose the legislation into national law, companies in the UK are able to benefit from the new rules in Directive 2010/69/EC straightaway. The criteria for the purity of the newly approved additives listed in the new Directive 2010/69 have also been published in Directive 2010/67/EU (this amends the previous directive on purity criteria 2008/84/EC). The provisions of Directive 2010/67 will also need to be transposed into national law by 31 March 2011. The implementing legislation will be circulated in due course.
个人分类: 食品安全|290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吃猪肉等于自杀
tarimriver 2010-8-22 18:27
现在国家终于下决心整治毒奶粉问题, 从2008年到现在已经2年了,但还不是非常漫长。有关猪、牛、羊、鸡养殖户用饲料添加剂、激素这些人人皆知的秘密尚没有引起国家领导人的重视,还有多少人在享受合法的毒品。以下转自天涯社区: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1953630.shtml 最近,一个刚从四川出来做护工的农村妇女,她刚向国家收购站卖了她用5个多月时间养成的十六头猪。她告诉了我一个很多很多人都知道,又有很多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公开的秘密:病从口入,现在人们吃的很多东西,不可能不让人们快速走入悲惨世界。 她说,十几斤重的小猪养到200至300斤的成猪,只需5到6个月,现代化高速养猪法已完完全全普及到成千上万个各种各样养猪专业户。不管大猪,小猪每天都要吃2斤至3斤饲料,分2顿喂。饲料是用100斤粮食拌几十斤添加剂。一切奇迹都在添加剂中。小猪从10多斤到50多斤,吃了拌有添加剂的饲料,每天长1斤多肉,这时侯的猪还有精神在猪圈中跑几圈。但是,随着这种拌有添加剂的饲料摄入时日的增加,小猪长到50斤以上时,每天也吃2至3斤饲料,开始大量喝水,每天要长2至3斤肉,这时的猪开始出现24小时几乎都在睡觉的现象。除了吃食时,被人打醒。   为了让猪毛发发亮,漂亮,卖出好价格,猪长到100斤的时候,每天每100斤饲养除拌入添加剂外,还要加入几斤化肥尿素颗粒。化肥是给土地施肥的也拿来喂养动物。这种靠喂拌了添加剂的饲料快速催肥的猪,必须在200斤至300斤左右卖掉,否则猪就站不起来了。这饲料里添加剂的主要成份:含有大量激素,安眠药,等大量药物。这一铁的事实,所有的养猪专业户,都非常非常清楚。为此他们自己大都不吃用靠添加剂催肥而养出来的猪,而专门养几头猪,从不喂拌有添加剂的饲料,供自已家人食用。   请看两种喂养方法对比:   1、喂添加剂的猪(供给社会用)   2、不喂添加剂的猪(供自已家人食用)   1、喂添加剂猪(一天吃2至3斤拌添加剂的饲料)   2、不喂添加剂的猪(一天吃7至8斤不含添加剂的天然饲料)   1、喂添加剂的猪(除吃饲料,喝大量水的一点时间外,几乎24小时都是睡觉)   2、不喂添加剂的猪(不停在圈里运动,用水正常)   1、喂添加剂的猪(5至6个月就长到200至300斤)   2、不喂添加剂的猪(需12个月才长到200斤)   拌入添加剂的饲料,1.3元l斤。国家收购成猪价格每斤4元,她5个月下来,除了成本,每月收入几百元。如果采用传统方法养猪,不靠添加剂短时间内催肥,百分之百要亏钱。   她还告诉我:所有鸡、鸭、鱼、牛、羊喂养全都采用这样类似的组合饲料。我们国家仅靠短短几年时间就成为全球产肉第一大国,靠的就是专门使用添加剂催肥催长的各类现代化的养殖专业户,这是铁的事实。   在这里,我只想说说最害人的食品确是我们吃得最多的--猪肉以及猪肉制品。   在农民心里,什么样的饲料才是好饲料呢?答案是:   1、猪吃了长得快的饲料   2、猪吃了长得皮红毛亮的饲料   3、猪吃了马上就睡的饲料   4、猪吃了粪便是黑色的饲料   农民一般就把这几个标准综合起来确定一种饲料的好坏。这么一来,让饲料厂家和销售商绞尽脑汁的问题出现了:怎么样才能使一种饲料能达到这几种效果呢?当然通过平常的在饲料中添加鱼粉,豆粕的方法是肯定行不通了,只有找捷径来达到目的。   1、在饲料中添加激素刺激猪的生长速度,而这种激素肯定要价格低廉,价格低廉也就决定了这种激素非常低劣,这种低劣的激素对人体有很大的害处,特别是对发育的年轻人,能使不到年龄的女孩子提早来月经,使老年人诱发疾病等等。   2、在饲料中添加砷制剂来使猪皮红毛亮。砷,这不要我说了吧?谁都知道是剧**。(农民以为皮红毛亮是有营养的表现,其实是猪轻微的中毒)    3、在饲料中添加镇静剂,如本巴比妥等催眠镇静药。有的人吃了猪肉有昏昏欲睡的感觉就是这个原因,长期吃这种猪肉使人的头脑迟钝。(农民以为猪吃了睡觉是好饲料)    4、更加好笑的是,不知道为什么农民认为猪拉黑色的大便也是好饲料的特征,其实正常的***是**的,因为农民有此爱好,所以饲料厂家就拼命的添加高铜,这样才能使大便变黑。猪肉中含有高铜,人过多的食用对智商和健康有巨大的影响。    用含有大量药物、化学制剂的添加剂来喂养各种有血有肉的动物,人类的贪婪使各种动物生命变得如此之短,再短。而整天食用这些动物的人类呢?这些化学药物、化学制剂也会被人摄入体内,在人体内沉积,对人体的生长发育造成极坏影响,诱发人体产生各种长期的不适症状、痛苦病症以至于最终诱发癌症。    看了上面我说的,大家心里应该有数了吧。    另外,告诉大家:猪肝,猪血,猪肺是含毒素最多的,最好不要食用。此外还告诉大家一个秘密,饲料相关的生产厂家和销售人员基本上是不吃猪肉的。
个人分类: 触景生情|1882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吃猪肉等于自杀?
sunapple 2010-8-16 15:52
我震惊了!一个农妇告诉我吃猪肉等于自杀 不了了之 发表在 辣眼时评 华声论坛 http://bbs.voc.com.cn      最近,一个刚从四川出来做护工的农村妇女,她刚向国家收购站卖了她用5个多月时间养成的十六头猪。她告诉了我一个很多很多人都知道,又有很多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公开的秘密:病从口入,现在人们吃的很多东西,不可能不让人们快速走入悲惨世界。   她说,十几斤重的小猪养到200至300斤的成猪,只需5到6个月,现代化高速养猪法已完完全全普及到成千上万个各种各样养猪专业户。不管大猪,小猪每天都要吃2斤至3斤饲料,分2顿喂。饲料是用100斤粮食拌几十斤添加剂。一切奇迹都在添加剂中。小猪从10多斤到50多斤,吃了拌有添加剂的饲料,每天长1斤多肉,这时侯的猪还有精神在猪圈中跑几圈。但是,随着这种拌有添加剂的饲料摄入时日的增加,小猪长到50斤以上时,每天也吃2至3斤饲料,开始大量喝水,每天要长2至3斤肉,这时的猪开始出现24小时几乎都在睡觉的现象。除了吃食时,被人打醒。   为了让猪毛发发亮,漂亮,卖出好价格,猪长到100斤的时候,每天每100斤饲养除拌入添加剂外,还要加入几斤化肥尿素颗粒。化肥是给土地施肥的也拿来喂养动物。这种靠喂拌了添加剂的饲料快速催肥的猪,必须在200斤至300斤左右卖掉,否则猪就站不起来了。这饲料里添加剂的主要成份:含有大量激素,安眠药,等大量药物。这一铁的事实,所有的养猪专业户,都非常非常清楚。为此他们自己大都不吃用靠添加剂催肥而养出来的猪,而专门养几头猪,从不喂拌有添加剂的饲料,供自已家人食用。    请看两种喂养方法对比:   1、喂添加剂的猪(供给社会用)   2、不喂添加剂的猪(供自已家人食用)   1、喂添加剂猪(一天吃2至3斤拌添加剂的饲料)   2、不喂添加剂的猪(一天吃7至8斤不含添加剂的天然饲料)   1、喂添加剂的猪(除吃饲料,喝大量水的一点时间外,几乎24小时都是睡觉)   2、不喂添加剂的猪(不停在圈里运动,用水正常)   1、喂添加剂的猪(5至6个月就长到200至300斤)   2、不喂添加剂的猪(需12个月才长到200斤)   拌入添加剂的饲料,1.3元l斤。国家收购成猪价格每斤4元,她5个月下来,除了成本,每月收入几百元。如果采用传统方法养猪,不靠添加剂短时间内催肥,百分之百要亏钱。   她还告诉我:所有鸡、鸭、鱼、牛、羊喂养全都采用这样类似的组合饲料。我们国家仅靠短短几年时间就成为全球产肉第一大国,靠的就是专门使用添加剂催肥催长的各类现代化的养殖专业户,这是铁的事实。   在这里,我只想说说最害人的食品确是我们吃得最多的--猪肉以及猪肉制品。   在农民心里,什么样的饲料才是好饲料呢?答案是:   1、猪吃了长得快的饲料   2、猪吃了长得皮红毛亮的饲料   3、猪吃了马上就睡的饲料   4、猪吃了粪便是黑色的饲料   农民一般就把这几个标准综合起来确定一种饲料的好坏。这么一来,让饲料厂家和销售商绞尽脑汁的问题出现了:怎么样才能使一种饲料能达到这几种效果呢?当然通过平常的在饲料中添加鱼粉,豆粕的方法是肯定行不通了,只有找捷径来达到目的。   1、在饲料中添加激素刺激猪的生长速度,而这种激素肯定要价格低廉,价格低廉也就决定了这种激素非常低劣,这种低劣的激素对人体有很大的害处,特别是对发育的年轻人,能使不到年龄的女孩子提早来月经,使老年人诱发疾病等等。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143 次阅读|0 个评论
再次强烈呼吁有关部门尽快禁止在面粉中使用过氧化苯甲酰漂白剂
jxz1963 2010-7-29 21:19
再次强烈呼吁有关部门尽快禁止在面粉中使用过氧化苯甲酰漂白剂 近日,卫生部网站正在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其中过氧化苯甲酰还将继续作为漂白剂添加到面粉中使用 , 作为消费者我们真的很困惑、也很无奈。过氧化苯甲酰这个对人体没有任何好处,而且具有安全隐患的化学漂白剂,为何至今还能堂而皇之地进入我们的一日三餐之中?禁用过氧化苯甲酰的小麦粉国家标准为何被拖六年之久而至今不能实施? 记得三年前,同样是卫生部网站曾对国标中是否取消过氧化苯甲酰作为漂白剂征求过意见,当时我和杨万生先生一起曾呼吁有关部门应尽快禁止在面粉中使用过氧化苯甲酰(见《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876 ),随后在业内引起激烈讨论,也引来社会的广泛关注,《南方周末》等媒体也曾做过专题报道,但结果如何三年后的今天问题依旧停留在原地,这到底是为什么? 有人说是由于某些利益相关者的极力反对才造成了问题的久拖不决,过氧化苯甲酰在我国作为食品添加剂只能用在面粉中,不像香精等其他添加剂,你不让它在大米中添加它还可以添加到别的食品里,一旦过氧化苯甲酰在面粉中被禁用,这些生产过氧化苯甲酰的企业就将面临倒闭。如果原因果真如此,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亿万民众的食品安全重要,还是个别企业的蝇头小利重要? 还有人说美国等先进国家都允许使用,我们为什么不能用?殊不知美国对于食品添加剂有着极其严格的管理制度,所以基本不会出问题。 瘦肉精在美国可以合法使用不出问题,但在中国一用就出了问题就是最好的例子,问题主要出在中国的小型加工厂众多,政府监管难度太大。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是: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使用过氧化苯甲酰恰恰与此原则相悖,其添加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掩盖粉色缺陷,添加不但造成了 - 胡萝卜素的破坏,降低了面粉的营养价值,而且还留下了安全的隐患。 面粉是老百姓餐桌离不开的大宗食品原料,对于这种关系亿万民众食品安全的基础性原料,在不是十分必要的情况下,其化学添加剂的使用一定要慎之又慎。关于过氧化苯甲酰对人体有何危害的研究虽然至今尚无定论,但此类化学制品在人体内代谢定会增加肝功负担确是不争的事实。 我们不会忘记,曾几何时,溴酸钾作为面粉改良剂列入 GB2760 被广泛使用多年,早期研究也未发现肿瘤发病率提高的迹象,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溴酸钾确有致癌性,所以 1994 年 FAO/WHO 联合专家委员会做出了不适于用作小麦粉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随后各国纷纷禁用,我国于 2005 年 7 月 1 日起也已禁用。 前车之鉴不可忘! 综上所述,在当今人们崇尚自然,追求健康的年代里,在面粉质量抽查中频频出现漂白剂使用超标的情况下,在小麦粉中继续将过氧化苯甲酰作为漂白剂既不符合时代潮流,更无一丝必要。 在此,我们再次强烈呼吁有关部门尽快禁用为盼。 杨万生(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粮油食品专家高工) 蒋新正(国家粮食局西安油脂科学研究设计院高工) 附《南方周末》 2008 年的报道: 面粉增白 20 年屡受质疑 N南方周末 中国在普通面粉中使用增白剂,已有二十多年。   这是一种极具争议的面粉添加剂。坚持禁用方认为该添加剂对人体有害,并以欧盟早已禁用为据。坚持使用方认为该添加剂被国际组织认可是无害的,且以美国可不限量使用为据反驳。   两派之争旷日持久,裹挟了从民间到中央各部委,从企业到各路专家的各个层面。   尽管争论继续,但农业行业标准的《绿色食品食品添加剂使用准则》已规定,在任何情况下,绿色食品中都不得使用过氧化苯甲酰。   今年新颁布的《营养强化面粉标准》也称,在营养强化面粉的卫生指标中 不得检出 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等。 【禁与不禁】 主禁方 最早支持者反水   王瑞元是国内坚决要求禁止在面粉中添加过氧化苯甲酰的 元老级 人物。 20 年前,正是他最早引进并同意在面粉中添加有漂白功能的增白剂,其时他正任商业部粮油工业局局长。    1986 年,商业部在新颁的小麦粉标准里,允许添加过氧化苯甲酰,沿用至今。卫生部同步将过氧化苯甲酰列入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允许每公斤添加 60 毫克过氧化苯甲酰。   但后来王瑞元看到白得异样的面食,都不敢吃。这是因为他后来到国外考察时,发现挪威已禁用增白剂; 1997 年,欧盟正式禁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随后禁用。   王瑞元认为,目前欧盟已全面禁用,美国虽然未限量使用,但 法制观念强,企业不会乱来 。国内的面粉,则越加越白,甚至 像瓷一样白,让人不敢吃 。随之,假冒伪劣也越来越多,一白遮百丑,出现了以次充好。   从 2000 年开始,他在各种粮油工业会和粮食行业会上都呼吁企业禁用面粉增白剂。此时,他已从国内贸易部工业司司长位置退休,担任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粮油学会常务副理事长。 在有生之年,如果看不到禁用,死不瞑目! 70 岁的王瑞元说。   在王瑞元的倡议下,全国面粉龙头企业先后四次联名写信给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禁用过氧化苯甲酰。 国家粮食局、四部委:明确表态禁用   随后,国家粮食局站到了主张禁用一方, 2003 年后开始组织下属研究机构修订小麦粉国家标准的草案。 2006 年,国家粮食局在其网站上进行消费者调查, 87% 的被调查者不愿意接受添加化学增白剂的小麦粉。   随后,国家粮食局形成标准报批稿报送国标委。在其拟定的小麦粉国家标准草案中,明确提出禁用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钙两种化学增白剂。   卫生部于 2006 年 11 月 21 日主持召开协调会,还在两个月后发函征求五部委意见。这五部委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农业部、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商务部。除商务部提出 请扩大征求意见范围 外,另四个部门均以正式文件明确表态要禁用。 反禁方 卫生部不同意    2007 年 10 月底,卫生部向 WTO 通报,计划撤销《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对过氧化苯甲酰在小麦粉中的使用许可。两个月的通报期中,卫生部只收到美国的反馈, 要求提出科学依据 。迄今,美国允许面粉中添加过氧化苯甲酰,而且未限量。   此后,情势逆转。卫生部提出了诸多反对禁用的理由,认为按我国标准规定的过氧化苯甲酰使用量,不会造成人体健康危害。   卫生部还认为,禁用过氧化苯甲酰会引致贸易壁垒。但商务部世贸司参赞张德禄告诉记者,禁用 不构成贸易壁垒 ,只要是不安全的食品问题, 各国可根据情况来制订标准 。   在数次协调会上,卫生部指出禁用会导致食品添加剂厂破产,员工下岗。国家粮食局某内部人士反对这种观点: 国内生产的所有面粉全部加过氧化苯甲酰,它的总价值还未到 1 亿。与国人食品安全相较,这难道是值得国家专门扶持的行业?  此后,郑州海韦力食品工业公司为代表的数十家食品添加剂企业联名反对禁用,国标委将小麦粉新标准草案的批准延搁了下来。 【危害多大】 主禁方 有致癌作用   据介绍,增白剂的主要成分过氧化苯甲酰具有强氧化作用,它可以缓慢地氧化面粉中的叶黄素、胡萝卜素,使其由略带黄色变为雪白,同时面粉原有的麦香味会消失,散发出 漂白剂的味儿 。 以国内面粉龙头企业、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国家粮食局为主的主禁方一致认为,过氧化苯甲酰仅改变面粉外观,却有致癌作用,欧盟等国已经禁用。还破坏了面粉中叶酸等微量营养素,增加人的肝脏负担。   据张铣、刘毓谷著的《毒理学》称,苯甲酰过氧化物是一种 促癌物 , 不单纯有致癌作用,同时亦具有引发作用 。    2003 年,山东省青岛市疾控中心和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杨新美等人做的实验证明,过氧化苯甲酰确实破坏面粉中的叶酸。 2004 年的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联合发布的报告认为,因为缺乏叶酸,全国每年有近 40000 名缺陷儿出生,高危人群在北方。中国北方,正是面食的主要地区。 反禁方 经 JECFA 评定,安全   反对禁用方以食品添加剂企业、食品添加剂标准化委员会、卫生部为主。   郑州海韦力食品工业公司董事长郭士军认为: 经过 JEC - FA( 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 ) 评定的,一般来说都是非常安全的。   但主禁方几乎一致认为西方是动物性食物结构,肉食为主,粮食为辅,而我国是植物性食物结构,主要营养摄取来自粮食,北方地区以面食为主食。 JECFA 以西方人为研究对象,数据不适于我国。 这一观点得到了中国毒理学会主任委员韩驰的认同。她介绍,国外并不以 JECFA 为唯一标准,那样的标准不一定适合中国,因为 生活方式、环境、饮食习惯、体内的基因状况都不一样 。 【不能忽略】   美《良好生产规范》强调监控生产过程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 (FDA) 对过氧化苯甲酰的解释为: 在现行《良好生产规范》的情况下,该物质在食品中可无限量使用。该成分被作为食品漂白剂,用于面粉、牛奶等。     但记者发现,《良好生产规范》认证对生产和实验室的环境采取综合办法来进行测试,被抽样统计的产品将不仅强调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而且生产出的终端产品也得进行抽样检查。此外,《良好生产规范》还要求,所有的制造和测试设备都将确保是正确使用的,所有生产流程 ( 如制造、清洁和临床试验 ) 都得用于毒性测试,以证明这些产品所标明的药效和功能是真实的。   然而,我国目前对食品质量的监管限于事后监管。如果面粉中添加的过氧化苯甲酰超标,也只在终端市场的抽查中才能发现。 国内事关食品安全的毒理研究很落后   其实,无法拿出确凿的科学理据是双方的软肋。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食品科学技术室主任霍军生介绍,卫生部做一条标准只给两三万元钱, 这钱连组织各地专家来开会都不够 。现在国内的大部分标准是参照国际的,因为自己的研究力量不足。   国家药物安全评价监测中心病理学顾问、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毒理学系教授李寅增则认为,对添加剂做单一的毒理实验是不够的。因为现代人会同时接触到多种人工添加剂。多种添加剂加在一起,对人到底是有好处还是有坏处呢?国内在这方面做的毒理实验很少。而国外在这方面的发展非常快。
个人分类: 科研报告|7330 次阅读|9 个评论
不健康的食物消费心理害处多
蒋高明 2009-4-3 09:53
蒋高明 本文2009年4月3日发表于《科学时报》   不久前,曾在济南干过两年烧烤生意的王军(化名)向记者爆料:一些烧烤店为赚黑心钱,将鸭、猫等病死肉,经羊油、羊尿浸泡,再加点嫩肉粉、羊肉香精等,就变成了味道鲜美的羊肉串了(《齐鲁晚报》, 3月12日A15版)。   这个消息听起来令人恶心,这可是实实在在的潜规则。问题食品多在城市里消费,不法分子正是利用城里人不懂农业常识,再加上城里人不切实际的要求,才获得了大量使用添加剂、食物掺假的各种机会。长期以来,消费者苛求食品的风味和感观,缺乏必要的食品常识,对农业生产过程缺乏了解,客观上导致了食品添加剂的泛滥。   以牛肉为例。牛是食草动物,草原上生长的牛以天然草为食,夏天吃鲜草,冬天吃干草,这样的牛肉肥瘦自然,且以瘦肉为主。但市场上的牛肉,90%以上以农区育肥牛为主。育肥模式需要添加精料,目的是为了让牛长得更快。因为添加了精料,且集中育肥,脂肪增加,肥瘦相间,这样的育肥牛肉是正常的。可消费者依然希望牛肉不要带肥的,要完全的瘦肉。这样不法分子就通过瘦肉精来将肥肉变瘦。由于添加瘦肉精能够卖上好价钱,不添加的反而卖低价,养牛户就偷买国家明令禁止的瘦肉精添加在饲料里。如果城市消费者明白了育肥牛的生长规律,没有过分的要求,则瘦肉精就不容易混进去。   面粉是用小麦种子磨出来的。严格来讲,禾本科小麦不能称种子而是叫颖果,果皮与种皮高度愈合,非用特殊的碾磨工艺不易分开。麦麸和颖片是果皮的组成部分,由于它们的存在,磨出来的面来就不可能是雪白的颜色。如果消费者硬要吃雪白面粉,只能在面粉生产中多磨几遍或者多出一些麦麸,但这样会增加生产成本,一般不会有人干。不法分子利用城里人喜欢雪白面粉的心理,在不降低生产成本的前提下,将所谓的增白剂等有害成分添加在面粉里。   蔬菜在生产过程中遭遇虫子啃食是很正常的。万物都有生存的本能,害虫也是生命。可城市消费者不喜欢蔬菜上有虫眼,生产者就加大农药用量来灭杀害虫,使得蔬菜看起来光鲜。消费者的虚荣心满足了,但无形中多摄入了农药。另外,冬天来自大棚里的蔬菜本身就不符合自然生长规律,农药化肥的残留不可避免。为什么市场上还有这么多反季节蔬菜呢?这恰好是消费者要在冬天吃夏天蔬菜这一口才导致了蔬菜污染。如果多消费正常季节蔬菜,少消费反季节蔬菜,则可少摄入农药和残留化肥等有害成分。须知道,农民生产的不打药、不用除草剂、不施化肥的蔬菜是留给自己吃的,他们冒着严重污染家乡土地和地下水的危险生产反季节蔬菜,就是为赚城里人那一口的辛苦钱。可见,造成城市乡村环境和食品污染的动力还在城里一端。   目前的规模化养殖,由于大大缩短了动物生长周期,疾病容易爆发,死亡率增大。这些死亡的动物带有传染疾病,理论上应当是就地掩埋或焚烧的,但这增加了生产成本,很少有人去执行。消费者应充分警惕养殖场死鸡、死猪、死鸭、死鹅的去向问题,目标人群很可能就是城里人,尤其流动人群。因此,你到街头图小便宜买羊肉串、烤乳鸽、炸麻雀就要小心了。不法分子收购的死猪每斤只有5毛钱到1元钱,而正常生猪是七八元,可以想象其利润空间该有多大。   消费者想吃 顶花带刺的黄瓜、想吃远在几千里之外的海鲜、想吃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便宜肉、想吃反季节 时蔬、想吃烤出来鲜嫩的羊肉串、想吃不用有机肥生产的有机蔬菜,那么不法分子总能找到科学的办法满足你的胃口。当然,那市场上充斥的2300多种添加剂,不是消费者能够防范的,需要国家加大力度来严格管理。   作为普通城市消费者,少一些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多一些添加剂防范心理;少买一些无照经营尤其流动经营的便宜食物,多购买正规商店的食品。那么,我们的食品环境或许能够得到不少改善。要做到这一点,对市民普及食品生产、食品加工、食品流通方面的科学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5695 次阅读|4 个评论
面粉增白二十年屡受质疑 中央六部门介入安全之争(转载)
jxz1963 2008-12-1 01:28
中国在普通面粉中使用增白剂,已有二十多年。 这是一种极具争议的面粉,坚持禁用方认为该添加剂对人体有害,并以欧盟早已禁用为据。坚持使用方认为该添加剂被国际组织认可是无害的,且以美国可不限量使用为据反驳。 两派之争旷日持久,裹挟了从民间到中央各部委,从企业到各路专家的各个层面。 面粉中不含三聚氰胺,却发现有过量增白剂 毒牛奶事件后,人们在网络上对所有含蛋白质的食品都开始心存疑惑,有的说面粉里掺了三聚氰胺,怀疑的理由是我国检测蛋白质的方法是凯氏氮定法。某位饲料厂老板甚至好心地劝人别吃任何面粉制品,称其熟知面粉行业的潜规则。 面粉乃国人主食,尤其是北方。面粉会不会陷入三聚氰胺门? 10月20日,南方周末记者在广州某超市和某菜市场,随机购买了三种面粉,送往广州市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和广州分析测试中心进行三聚氰胺的检测。 对检测面粉中是否含有三聚氰胺的申请,广州分析测试中心所长慕德海明和广州检验中心食品业务部副主任蔡玮红均言不可能含有。而深圳海川食品研究所所长刘梅森博士也称,即使是品质最差的小麦也能达到行业内的最低蛋白质要求。在我国的面粉标准里,没有对蛋白质含量的检测要求。刘梅森说。 尽管如此,该两检测中心还是对样品的三聚氰胺含量作了专项检测。 10月30日,上述两处检测结果出来了,所有样品均不含三聚氰胺,但其中一样品中过氧化苯甲酰(增白剂的主要成份)超标。 过氧化甲苯酰是一种什么化学物质? 面粉行业中普遍使用的过氧化苯甲酰具有强氧化作用,它可以缓慢地氧化面粉中的叶黄素、胡萝卜素,使其由略带黄色变为雪白,同时面粉原有的麦香味会消失,散发出漂白剂的味儿。 南方周末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这是一种极具争议的面粉添加剂。坚持使用与反对使用的两派争论由来已久,裹挟了从民间到官方,从企业到专家的各个层面。 欧盟禁用增白剂,中国最早支持者反水 王瑞元是国内坚决要求禁止在面粉中添加过氧化苯甲酰的元老级人物。 二十年前,正是他最早引进并同意在面粉中添加有漂白功能的增白剂,其时他正任商业部粮油工业局局长。 如今的王瑞元,很怀念八十年代时没有增白剂,没有漂白味的粗面粉。那时的面粉普遍含有麸皮,其粉色黄中带黑,卖相不好。其时,英国已在世界上最早使用面粉增白剂,广州面粉商家率先引进这类面粉,雪一样白,立即成了受市场追捧的高档面粉。 1986年,在王瑞元的推动下,商业部在新颁的小麦粉标准里,允许添加过氧化苯甲酰,沿用至今。卫生部同步将过氧化苯甲酰列入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允许每公斤添加60毫克过氧化苯甲酰。 但后来王瑞元看到白得异样的面食,都不敢吃。他叫家里的保姆绝对不能买加增白剂的面粉,他在外面也尽量不吃面食。 王瑞元之所以对增白剂的态度产生180大转变,是因为他后来到国外考察时,发现挪威已禁用增白剂;1997年,欧盟正式禁用;澳洲和新西兰也随后禁用。 南方周末记者就此采访了欧洲委员会健康与消费者保护总司发言人Nina Papadoulaki。他在接受采访时介绍欧盟的法规不允许使用任何面粉漂白剂。 欧盟委员会的新闻官进一步对南方周末记者解释,欧盟立法采用预警原则,意味着那些已经被证明无害的食品添加剂才能够使用。尽管,这并不意味着在无害名单之外的东西就是危险的。任何想要使用过氧化苯甲酰或其他漂白剂的当事人需要向欧盟食品安全机构(EFSA)提出申请。目前,尚无商家向欧盟申请使用过氧化苯甲酰作为面粉添加剂。两年前,欧盟出台了更严格的法律,规定所有食品添加剂必须置于永久观察,随着使用条件的变化及新科技信息的出现,还应对食品添加剂进行重新评估。 王瑞元认为,目前欧盟已全面禁用,美国虽然未限量使用,但法制观念强,企业不会乱来。国内的面粉,则越加越白,甚至像瓷一样白,让人不敢吃。随之,假冒伪劣也越来越多,一白遮百丑,出现了以次充好。 王瑞元还听闻,有地方粮食局专门生产不加过氧化苯甲酰的面粉,过年时当作福利,供应给粮食局职工。 似乎是自己亲手打开了潘多拉魔盒,王瑞元内心沉重:如果当初我不同意加的话,今天就没有这个问题了。从2000年开始,他在各种粮油工业会和粮食行业会上都呼吁企业禁用面粉增白剂。此时,他已从国内贸易部工业司司长位置退休,担任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粮油学会常务副理事长。订标准时,我有责任。现在有责任提出取消它,否则愧对老百姓。在有生之年,如果看不到禁用,死不瞑目!70岁的王瑞元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在王瑞元的倡议下,全国面粉龙头企业先后四次联名写信给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禁用过氧化苯甲酰。 随后,国家粮食局站到了主张禁用一方,2003年后开始组织下属研究机构修订小麦粉国家标准的草案,明确要求禁用过氧化苯甲酰。 国家粮食局主张禁用增白剂 在国人喜欢白的消费观念未改变前,主张禁用的面粉加工企业认为,现在的加工技术即使不加增白剂,也可以增白面粉。出粉率50%-60%时,面粉就非常白。深圳面粉厂总经理杨文军说。 允许使用增白剂,还增大了监管的难度。许多基层质量监督和工商管理部门向国家粮食局反映,增白剂超标是小麦粉质量抽查发现的最主要问题,他们普遍要求禁用面粉增白剂。据全国政协委员冯平了解,2008年4月,国家工商总局抽查99个面粉样品,12个超标。 粮食局内部人士透露,2004年6月底的南京会议坚定了国家粮食局禁用的决心。这次会议是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评审会。在这次会议上,出席会议的近80名专家、企业代表、质监部门的代表都要求禁用。 一位来自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女士还在会上站起来发言:我们没有资格参加这个会。但领导听说后一定派我过来,就说一句话,'就是要禁用。我们调查过了,没有任何好处。' 2006年,国家粮食局在其网站上进行消费者调查,87%的被调查者不愿意接受添加化学增白剂的小麦粉。 随后,国家粮食局形成标准报批稿报送国标委。在其拟定的小麦粉国家标准草案中,明确提出禁用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钙两种化学增白剂。 四部委要求禁用,卫生部不同意 国家粮食局在小麦粉国家标准草案中禁用增白剂的报批稿呈给国标委后,组织了面粉加工企业进京学习,以便开展下一步工作。深圳面粉厂总经理杨文军参加了这个一培训:都以为(标准)会过。 事后看来,他们过于乐观。 卫生部认为,小麦粉国标修订草案中禁用过氧化苯甲酰等化学增白剂与《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有关规定存在矛盾。但卫生部仍然于2006年11月21日主持召开协调会,还在两个月后发函征求五部委意见。这五部委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农业部、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商务部。除商务部提出请扩大征求意见范围外,另四个部门均以正式文件明确表态要禁用。 2007年8月,卫生部在其网站上向社会征求意见,定时两个月。但结果没有公布,只是说禁与不禁两种意见都有。 同年10月底,卫生部向WTO通报,计划撤销《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对过氧化苯甲酰在小麦粉中的使用许可。两个月的通报期中,卫生部只收到美国的反馈,要求提出科学依据。迄今,美国允许面粉中添加过氧化苯甲酰,而且未限量。 此后,情势逆转。 卫生部提出了诸多反对禁用的理由,认为按我国标准规定的过氧化苯甲酰使用量,不会造成人体健康危害。还认为,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允许使用,美国等国也允许使用。同时,卫生部还提到,食品添加剂标委会、食品添加剂行业协会和小型面粉厂,也以不影响人体健康为由反对禁用。 反禁方的科学依据出自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所属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JECFA对过氧化苯甲酰的评价是:过氧化苯甲酰在人用小麦粉的允许处理量为0~40mg/kg(特殊条件下为40~75mg/kg)的ADI值。ADI值即依据人体体重,一生摄入一种食品添加剂而无显著健康危害的每日允许摄入量的估计值。 此后,郑州海韦力食品工业公司为代表的数十家食品添加剂企业联名反对禁用,国标委将小麦粉新标准草案的批准延搁了下来。 增白剂危害之争 其实早自2000年,这一在每公斤面粉约占两三厘钱成本的添加剂,就在业内引起无数争议。 以国内面粉龙头企业、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国家粮食局为主的主禁方一致认为,过氧化苯甲酰仅改变面粉外观,却有致癌作用,欧盟等国已经禁用。还破坏了面粉中叶酸等微量营养素,增加人的肝脏负担。 据张铣、刘毓谷著的《毒理学》称,苯甲酰过氧化物是一种促癌物,不单纯有致癌作用,同时亦具有引发作用。 深圳海川食品研究所所长刘梅森博士说,由过氧化苯甲酰在面粉中分解的苯甲酰、苯甲酸、苯酚等,在肝脏内解毒。对于肝功能衰竭的人和肝功能损伤患者,因其生物转化机能减弱,解毒能力差,食用含有超量增白剂的面粉显然是不适宜。即使对于肝功能健全的人,长期食用含有超量增白剂的面粉,也会造成苯慢性中毒,引起神经衰弱、头晕乏力等。刘是深圳市专家工作联合会食品工业专家、深圳市标准化专家库专家,享受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003年,山东省青岛市疾控中心和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杨新美等人作的实验证明,过氧化苯甲酰确实破坏面粉中的叶酸。2004年的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联合发布的报告认为,因为缺乏叶酸,全国每年有近40000名缺陷儿出生,高危人群在北方。中国北方,正是面食的主要地区。 反对禁用方以食品添加剂企业、食品添加剂标准化委员会、卫生部为主。 郑州海韦力食品工业公司董事长郭士军主认为:经过JECFA评定的,一般来说都是非常安全的。 但主禁方几乎一致地认为西方是动物性食物结构,肉食为主,粮食为辅,而我国是植物性食物结构,主要营养摄取来自粮食,北方地区以面食为主食。JECFA以西方人为研究对象,数据不适于我国。 这一观点得到了中国毒理学会主任委员韩驰的认同。她介绍国外并不以JECFA为唯一标准,那样的标准不一定适合中国,因为生活方式、环境、饮食习惯、体内的基因状况都不一样。 卫生部在反对禁用的理由中,还认为禁用过氧化苯甲酰会引致贸易壁垒。但商务部世贸司参赞张德禄告诉南方周末,禁用不构成贸易壁垒,只要是不安全的食品问题,各国可根据情况来制订标准。 至于美国未禁用增白剂的说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总工冯平介绍,美国从1941年起就施行强化面粉标准,美国80%的强化面粉不加过氧化苯甲酰。某大型面粉企业副总经理介绍,美国在华著名企业食品公司麦当劳、卡夫等,要求他们供粉时都不加过氧化苯甲酰。 对于为何不允许在面粉里添加过氧化苯甲酰,卡夫(中国)食品公司和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均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强调:我们不只是要求中国的面粉供应商不添加过氧化苯甲酰,而是要求全球的。之所以如此,是出于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的考虑。 美国的情形到底如何?南方周末记者采访了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 (FDA) 新闻官MichaelHerndon。他介绍过氧化苯甲酰被列入通常认为安全的物质。FDA对过氧化苯甲酰的解释为:在现行《良好生产规范》的情况下,该物质在食品中可无限量使用。该成分被作为食品漂白剂,用于面粉、牛奶等。 不过,FDA的不限量并非不加节制地使用。FDA认为根据目前的科学研究结果,在正常使用量下对人体没有危害,就不限量。如果有了可靠的实验结果证明在这个正常使用量下有危害,或者因为这样的面粉而导致病例,FDA就会修改规定。一位在美国从事食品工程研究的博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中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认为,问题根本不值得争论。陈还担任卫生部食品卫生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卫生部食品卫生标准分委员会主任等职,是食品安全标准的学术权威。 陈说:批准什么新的添加剂,专家委员会要根据一系列规定,JECFA就是很重要的依据。我们的原则就是不为人先,也就说假如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批准的东西,不管它的材料有多么的丰富,我们大概都不大会批。 主禁方和反禁方都没进行面对面的认真争辩和沟通。在多次协调会上,卫生部的代表多数时候不发言。他们认为增白剂只要不使用过量,并不会对人造成危害,毋须禁用。 尽管在小麦粉标准里,过氧化苯甲酰的禁与不禁还在争论不休。但农业行业标准的《绿色食品 食品添加剂使用准则》已规定,在任何情况下,绿色食品中都不得使用过氧化苯甲酰。 今年新颁布的《营养强化面粉标准》也称,为了确保营养强化面粉的安全性和营养性,在营养强化面粉的卫生指标中不得检出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等。 不能被忽略的美国良好生产规范 南方周末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争论双方无意中忽略了美国之所以不限量加过氧化苯甲酰的一个重要条件,即企业的添加必须遵照《良好生产规范》。《良好生产规范》是被全球公认的对食品、医药产品和医疗设备生产过程进行质量监控和管理的认证体系。《良好生产规范》认证对生产和实验室的环境采取综合办法来进行测试,被抽样统计的产品将不仅强调生产过程进行监控,而且生产出的终端产品也得进行抽样检查。其重要特质是对生产各个环节都要求实施监控,并还将对生产设备进行检查,如果检查生产设备不合格,生产出的产品也不合格。此外,《良好生产规范》还要求,所有的制造和测试设备都将确保是正确使用的,所有生产流程(如制造、清洁和临床试验)都得用于毒性测试,以证明这些产品所标明的药效和功能是真实的。 1938年,美国颁布了有关食品和药品生产的《良好生产规范》501(B)法令。如果一种药物产品即使没有掺假的行为意图,但只要没有按具体的管理规定,就会被美国法院裁定是违法行为。到2010年6月,同样的规定将适用于所有食品添加剂。 不只美国,世界卫生组织和欧洲都有自己的《良好生产规范》。 然而,我国目前对食品质量的监管限于事后监管。如果面粉中添加的过氧化苯甲酰超标,也只在终端市场的抽查中才能发现,遑论及时发现、遏制不法分子一味为了增白,又节省成本,往面粉里添加钛白粉、滑石粉,或其它更为有害而又不知的物质。 食品药品监管研究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师刘鹏博士强调,发达国家的食品药品监管也先后经历了事后监管、事前监管以及全过程监管的发展过程,现代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实质是对产品研发、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的风险监管。他又指出,虽然自1988年至今,卫生部共颁布了18个国标食品卫生规范,并提出了食品良好生产规范的概念,但距离国际规范仍困难重重。目前政府对食品研发、生产等产业中上游环节的监管能力孱弱。有关部门应先从推行和完善专业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入手,并逐步过渡到食品行业通用良好生产规范的建设,从而建立和推行符合中国国情的食品良好生产规范伞形体系。刘鹏说。 作者: 苏岭 张哲 实习生李俊杰、秦旺、王霞 发自北京、广州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 http://www.infzm.com/content/20497 (芝加哥大学生物系博士生刘旸、实习生黄美龙对此文亦有贡献)
个人分类: 推荐|3796 次阅读|0 个评论
鸡肉、激素和卵巢囊肿
songshuhui 2008-9-2 15:22
云无心 发表于2008-06-18 星期三 10:54 分类: 健康 | | (已刊于《新京报》) 这是网友飞扬给我留的问题: 有人说米国的鸡有好多的翅膀 所以肯德基不能多吃的咧 道听途说 , 不知是真是假 还有 , 前几天发现一病例 , 小女孩子 15 岁 , 得卵巢囊肿 医院里这种病例还有点多 医生说 不能多吃鸡肉 现在的鸡都是用激素喂大的 这几个问题牵涉的方面比较多,不好深入讨论,就简单闲扯吧。 一、 鸡翅和肯德鸡 我很严肃、很负责任地说,米国的鸡也是每只两个翅膀,跟中国还有世界其它地方的没有区别。 为什么米国的鸡有好多鸡翅,就得出结论所以肯德鸡不能多吃呢?这里的思维跳跃性有点大,没看明白。 肯德鸡之类的快餐是一些高热量营养成分单调的食品,长期只吃它会造成营养不良。这是事实。还有一个事实是不管吃什么所谓的有营养的东西,只要长期只吃它也会造成营养不良。那些快餐食品也没有宣称自己是健康食品,人家的卖点是方便快速。肯德鸡之类的快餐在米国就象国内拉着三轮卖的盒饭,吃的人都是图个便宜方便。只图方便不怕贵的人都吃自助餐去了。虽然中餐也受批评,但是中餐自助餐的档次比起肯德基麦当劳之类的快餐还是要高的。我自然是见不多识不广,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什么地方像我们一样把这些洋快餐当回事。 二、 鸡肉和卵巢囊肿 严谨地说,没有任何证据说明这二者无关。当然,更没有证据说明二者相关。因为这个或者这几个病例吃过或许较多的鸡肉就归咎于鸡肉,跟网友老辛的朋友坚信的月子里落下的病一个逻辑。借用绿音儿的说法,这几个病人吃的米饭还更多呢,为什么不说是米饭惹的祸?当然深信不疑的人会说米饭吃了几千年都没事,当然不会是米饭的错了同样的逻辑,那么多吃鸡肉的人,有几个得卵巢囊肿?不吃鸡肉的人,又有几个得卵巢囊肿? 说点正经的,如果谁能证实吃鸡肉,或者说吃了快餐店的鸡肉,会得卵巢囊肿甚至,退一步说,得卵巢囊肿的可能性会显著提高,一定是引起轰动的重大发现。即便成不了院士,搞个长江学者之类的肯定没有问题。 基本上,把卵巢囊肿归咎于吃鸡肉,跟把陈晓旭之死归咎于她家的大理石一样,属于用莫须有的理由来反对一个或许本来可能是不靠谱的事情。就象我家乡的光棍,会归咎于小时候吃了猪蹄一样,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说,吃猪蹄娶不到媳妇的说法甚至有着更为悠久的历史。 三、 激素与鸡肉 养鸡场用激素的还真是不多。一般所说的鸡饲料添加剂并不是生长激素。且不说生长激素到底有没有问题,普通公众分不清生长激素和添加剂也无可厚非,但是医生或者专家们连基本概念都没有搞清楚就跳出来说这说那,实在有点用吃红薯治癌症的林博士的神韵。 四、 吃什么鸡肉? 以上算瞎扯,下面说点严肃的。 当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就会想吃更多美味的食物,比如鸡肉。如何生产更多的鸡肉就成了人类面临的巨大问题。对于养鸡来说,大规模集成化的养殖面临着防病的问题。想想一个养鸡场几十几百万只鸡互相传染是如何壮观的景象?所以,使用抗生素就成了一种需要。养鸡行业里使用最广泛的饲料添加剂叫做 roxarsone ,是一种有机砷化物,同时具有抗生素和促进生长的作用。看到砷这个字,人们就会想起潘金莲毒死武大郎的砒霜。其实自然界本来就存在着砷,我们周围的水、空气、土壤中都有浓度不同的砷。一般而言,有机砷化物毒性并不强。所以, FDA 允许在鸡饲料中添加 roxarsone 。多数的 roxarsone 会原封不动地排出体外,少部分会在鸡体内被吸收。 FDA 允许鸡肉中含有 0.5ppm 的砷,而在鸡肝中则允许 2ppm 。(说句题外话,肝是动物体内毒素富集的部分,极其不理解国内的儿医和专家们推荐婴幼儿吃鸡肝粉。)有机砷有可能转化成无机砷,毒性增强,所以对于鸡肉中的砷一直批评很多。更重要的是,排出鸡体外的 roxarsone 会进入自然界,比如水源、土壤中,成为一种污染源。砷在人体内的富集会增加多种癌症的风险,但是多大浓度下会有真正的危险比较有争议, FDA 认为鸡肉中含有 0.5ppm 的砷没有危险,不过也有很多人批评这个标准太高。 因为这种可能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禁用 roxarsone 的呼声一直不断。美国最大的鸡肉生产商曾经打出了未用抗生素喂养的宣传,遭到竞争对手起诉,该厂商辩称他们没有使用 roxarsone 。但是因为他们使用了其它抗生素,最后被裁定不许使用这一标注。 看起来,现代化养殖的鸡,不用抗生素是很难了,行业发展的方向只能是寻找更好的抗生素而已。对于看到激素抗生素字样就反感的人来说,只有不吃这些工业化养殖的鸡了。所谓的走地鸡是否就是答案了呢?这个问题有点像中药西药的争论。工业化生产的鸡中含有什么,风险有多大是清楚的或者说人们试图搞清楚,你可以选择。而所谓的走地鸡将无法严格控制,不知道它们吃了什么,也不知道它们身上是否有病源。一只一只地检测是不可能的,人们只能用不知道有没有就当作没有的信念来相信这些动物的安全。 严格控制生产过程的有机产品或许是一条出路。不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其生产成本能够降到与当前的工业化生产竞争的程度,实在很难乐观。 其实,鸡肉中的砷也没有那么可怕。在海产品中,砷的浓度远远大于鸡肉中允许的 0.5ppm ,但是因为海产品是天然的,也是以有机砷的形式存在,所以人们并不认为会给人体带来危害。有人做过检测,不同的海产品在不同的烹饪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转换成无机砷。换句话说,我们认为很安全的天然产品,可能还含有更多的有毒成份。 从某种意义上说,鸡饲料中使用添加剂,也是一种无奈,为了满足更多人群能够支付鸡肉价格的无奈。绝对安全的食物是没有的,人类能做的,只能是不停地去发现各种选择可能的危害,然后作出目前所知危害可能性最小的选择。 标签: 添加剂 , 激素 , 食品 , 鸡肉
个人分类: 健康|172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6: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