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远距离输送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日本遭受沙尘袭击:证实沙尘雾霾的远距离输送
杨学祥 2019-5-22 14:44
日本遭受沙尘袭击:证实沙尘雾霾的远距离输送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关键提示: 根据美国宇航局(NASA)卫星监测数据发现,强大的沙漠尘埃已经抵达到日本。根据卫星监测日本上空发现,大量的“尘埃云”在日本上空盘旋,根据初步的分析是来自中亚的沙漠,是随着西风带而传输过来的,根据NASA5月22日公布的5月20日日本上空卫星图像显示,从北海道北部的Shira和Kiyosato附近的农田上空,有明显流出的尘埃羽流。这为我们的观点提供了证据。 我们在2013年12月指出, 黄土是西北地区戈壁、沙漠中的细粒物质被风吹到黄土高原上堆积而成的,灰霾是否也是西北地区戈壁、沙漠中的更细粒物质被风吹到中国东部而成的?在历史上这一过程难以找到证据,但理论上应该是成立的:在沙尘暴由西向东传送的过程中颗粒大的物质先沉降,颗粒小的物质后沉降,直到最小的颗粒物质沉降到大海。这应该是灰霾远距离传送的大背景。静稳天气有利于大气中灰霾的沉降,并与当地的大气污染相配合,形成严重的雾霾灾害。这是严重雾霾集中在中国东部平原地区的原因。 相关报道 不寻常,阵风60公里/小时,日本遭受沙尘袭击,2019年气候大变? 原创 环球科学猫 3小时前 作者:文/虞子期 最近关于“沙尘暴”在亚洲地区的影响也是不断的提升,根据美国宇航局(NASA)卫星监测数据发现,强大的沙漠尘埃已经抵达到日本。根据卫星监测日本上空发现,大量的“尘埃云”在日本上空盘旋,根据初步的分析是来自中亚的沙漠,是随着西风带而传输过来的,根据NASA5月22日公布的5月20日日本上空卫星图像显示,从北海道北部的Shira和Kiyosato附近的农田上空,有明显流出的尘埃羽流。 根据日本大气科学家Teppei Yasunari指出,在2019年4月和5月异常干燥的天气在日本出现,加上沙尘可能会使陆地表面干涸,使强劲的南风更容易扬起这么多灰尘。并且通过监测发现,在日本Betsukai镇附近两个区域,日本气象厅于5月20日记录沙尘产生的阵风达到了每小时60公里(约37.3英里)的速度《如果风速超过每小时40公里,这通常就称为了沙尘暴》。 根据Landsat 卫星图像显示,该地区的许多田地几乎没有绿色植被所覆盖,或者最近可能已被耕种,所以这两个区域都会使阵风更容易吸收灰尘。科学家表示,日本产生如此大的尘埃是不寻常的。虽然平均每次有20个太空尘埃,大约440亿吨,但大部分来自北非,中东和中亚的大沙漠。全球排放量中只有约5%来自中高纬度地区,这次出现的情况很奇特。 所以这相当于是气候的一个异常变化,其实在前段时间,我国也有沙尘的影响,美国宇航局(NASA)也发布了来自太空监测的沙尘图像,显示了亚洲上空尘埃风暴飘荡,所以说是影响到了很多区域,如今我们只能说气候的变化加剧了,我们随时都是动不动看到什么破纪录,什么是罕见的情况,特别是气候的异常情况最多。 当然对于沙尘的异常现象,如今还没有说是否与今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存在关系,只能说全球气候的改变了,而2019年厄尔尼诺确实也加速了极端气候的出现,频率和强度增加了不少,日本这次科学家又说是异常的情况,是否与厄尔尼诺存在关系,后期可能有公布,我也会持续跟进,但是我们可能可以确切的说,地球的生态环境是真的可能变了。 2019年全球气候出现了很多异常现象(气候—天气现象),并且高温,干旱,暴雨等现象也是分布不均匀,有些地区一直出太阳,有些地区一直下雨,算是一个两极分化的模式,有时间可以在同一天感受到“冷蒸烤”三种情况,所以说这也再次提醒了我们人类保护地球需要提前加速了。《巴黎协议》如今可以说就如一张废纸,虽然我们都说保护地球,但是全球关于气候的各项指标还在提升,保护在哪里去了?排放的情况比保护更加“给力”,前段时间我们也看到了二氧化碳已经创造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地球越来越令人担忧。这可能意味着夏季会变得相当难熬,或许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M3n0ADj 黄土沉积和灰霾沉积:雾霾的远距离输送 已有 5264 次阅读 2013-12-22 15:51 黄土沉积和灰霾沉积:雾霾的远距离输送 杨学祥,杨冬红 1944 年在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任职的马溶之就在《地质论评》 9 卷 12 期上发表研究论文“中国黄土之生成”,首次提出了“中国黄土南北同源”的观点,指出中国黄土的生成是风力所为,地区形态差异源于各地成土作用的不同。马溶之将中国黄土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华北平原的马兰黄土,土壤肥美,开荒最早,二是包括南京在内的长江中上游下蜀黏土和成都黏土,三是结核性黄土,它是介于马兰黄土与黏土之间的一种过渡性黄土,因富含石灰结构核而得名。马溶之提出的“黄土风成说”,后被我国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中科院院士刘东生研究证实。刘东生经过多年的野外调查,研究了黄土的分布、颗粒组成及其空间变化,分析了黄土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物理性质,鉴定黄土中的动植物化石及孢粉化石。最终得出的结论是:黄土是西北地区戈壁、沙漠中的细粒物质被风吹到黄土高原上堆积而成的,与马溶之的观点不谋而合 。 黄土是西北地区戈壁、沙漠中的细粒物质被风吹到黄土高原上堆积而成的,灰霾是否也是西北地区戈壁、沙漠中的更细粒物质被风吹到中国东部而成的?在历史上这一过程难以找到证据,但理论上应该是成立的:在沙尘暴由西向东传送的过程中颗粒大的物质先沉降,颗粒小的物质后沉降,直到最小的颗粒物质沉降到大海。这应该是灰霾远距离传送的大背景。静稳天气有利于大气中灰霾的沉降,并与当地的大气污染相配合,形成严重的雾霾灾害。这是严重雾霾集中在中国东部平原地区的原因。 中国地形为西高东低,从西到东有 4000-5000 米 的青藏高原、 1000-2000 米 的黄土高原、 50 米 以下的华北平原。西风由西向东而过,气流横截面积逐渐扩大,流速不断缩小,漂浮颗粒物质由大到小逐段沉降,先细沙,后微尘,中间是黄土。 中国西部的开发,导致西部大城市大气污染加剧,西风远距离输送是导致东部城市雾霾加剧的重要原因,根据这一模型,兰州和西安的雾霾强度在相同天气条件下与河北正相关。 蒋大和 教授最近指出,实际上空气污染物在被排放后直至消失(如果难以消散,就会像二氧化碳那样有累积了)的生命周期包括来源(排放),输送过程(风吹、扩散、化学转化等),和沉降(重力沉降、干沉积、湿沉降),或者还有分解(很少讨论)和衰减(放射性物质)。重力沉降主要指尺度比较大的粗颗粒物,即 PM10 中尺度大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及大于 PM10 的颗粒物。 PM2.5 等细颗粒物因为空气阻力等原因,一般不考虑它们的重力沉降。湿沉降是指雨滴在成型时已经包含的污染物,和从云底降下过程中又冲刷空气中的污染物。干沉积只发生在地面,因为污染物和地表接触,发生吸收和吸附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不再介入输送,因此被从大气中“清除”。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paper/20114613363996715958.shtm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1953.html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2036 次阅读|0 个评论
雾霾沉降和远距离输送:被风吹走的雾霾最后都去了哪里?
热度 2 杨学祥 2015-12-23 23:05
雾霾沉降和远距离输送:被风吹走的雾霾最后都去了哪里 ? 杨学祥,杨冬红 雾霾沉降和远距离输送 我们在 2013 年 12 月 22 日 之出, 黄土是西北地区戈壁、沙漠中的细粒物质被风吹到黄土高原上堆积而成的,灰霾是否也是西北地区戈壁、沙漠中的更细粒物质被风吹到中国东部而成的?在历史上这一过程难以找到证据,但理论上应该是成立的:在沙尘暴由西向东传送的过程中颗粒大的物质先沉降,颗粒小的物质后沉降,直到最小的颗粒物质沉降到大海。这应该是灰霾远距离传送的大背景。静稳天气有利于大气中灰霾的沉降,并与当地的大气污染相配合,形成严重的雾霾灾害。这是严重雾霾集中在中国东部平原地区的原因。 中国地形为西高东低,从西到东有 4000-5000 米的青藏高原、 1000-2000 米的黄土高原、 50 米以下的华北平原。西风由西向东而过,气流横截面积逐渐扩大,流速不断缩小,漂浮颗粒物质由大到小逐段沉降,先细沙,后微尘,中间是黄土。 中国西部的开发,导致西部大城市大气污染加剧,西风远距离输送是导致东部城市雾霾加剧的重要原因,根据这一模型,兰州和西安的雾霾强度在相同天气条件下与河北正相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1953.html 被风吹走的雾霾最后都去了哪里 ? 雾霾短期内消散只能靠风吹散,那么被吹走的雾霾是不是会影响下风处的城市? pm2.5 颗粒如果不能从本质上消失的话,会不会以后有一天全世界各地全部都是重度污染? 网上的答案是,回归陆地或水面。 不要忘记 PM2.5 还会沉降,即从空气中转移到下垫面(包括陆面和水面)。 1 、雾霾短期内消散,还可以靠下雨。我们把它称为湿沉降。这个相当有效果。实际上路上的洒水车对贴近地面的雾霾的消除就很有效。 2 、相对还有,干沉降,就是 PM2.5 接触到下垫面(陆面或水面)后,吸附在下垫面上,不回空气中了,这个效果并不能忽略。当然下垫面从吸附功能上也包括自强不息的动物们的肺部和植物们的叶片。 3 、确实会影响到下风处城市,但下风处的城市并不是最应该叫苦的。在风吹的过程中,很多已经水平扩散到乡村地区了,下风区的城市只是分到了小小的一点(下面三张图)。 4 、所以单靠这点工业污染,应该不会出现全球都空气重度污染。 这一观点适用于点源,即一个城市的雾霾污染。污染物数量小,扩散后易于消失。对于大面积的区域性污染,下风区的城市雾霾会更为严重,远距离输送的雾霾会占很大比重。相关证据为: 中新网 12 月 3 日 电中国气象局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洪利介绍,在北京这次雾 - 霾爆发性增长过程当中,外来输送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从 11 月 30 日 到 12 月 1 日 ,从黄淮一直到华北平原再到北京,存在一个系统性的低空偏南风的输送带,这导致黄淮和华北地区的污染物在北京和河北省的中南部聚集,同时天气很稳定,不容易扩散,这个是此次雾 - 霾形成的重要原因。 http://news.sina.com.cn/c/2015-12-03/doc-ifxmihae8907308.shtml 除此之外,不利主导风向的传输作用加重污染程度。前两次重污染过程期间,不仅地面风速小,而且低层大气盛行东南风气流,这使得外源污染物向京津冀一带输送,反倒加重了污染程度。 http://news.cntv.cn/2015/12/19/ARTI1450506490222879.shtml 这为我们的雾霾远距离输送理论提供了证据。雾霾绝非静止不动,而是连续缓慢流动的雾霾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1953.htm 由于西南风的作用,雾霾从西南流向东北,浓度逐渐增强(见图 1 )。  图 1 2015 年 11 月 30 日 中国雾霾卫星图 12 月 1 日 是北京今年以来最严重雾霾持续的第五天, PM2.5 每小时浓度最高曾超过 900 微克 / 立方米。当不少北京市民今天早上“ 12 月你好”的朋友圈都变成灰色的时候,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NASA )的“地球观测台”首页上也发布了一张中国卫星图,图上大片的雾霾呈条状笼罩在城市上空。   这张卫星图拍摄于 11 月 30 日 ,“图上显示,中国的东部正在被广泛的雾霾笼罩,云层很低。图中最明亮的部分就是雾和云,因为空气污染,这些区域显示在卫星图上的时候边缘是黄色或是灰色的。其他没有云层的地方,城市都被雾霾完全遮住了。大片雾霾从北京一直向西南方向延伸,在关中平原尤其严重。” NASA 的文章说,“我们拍下这张图的时候,据美国大使馆的信息, PM2.5 突破了 666 微克 / 立方米。这种颗粒物因为轻薄且可漂浮,是人类一根头发宽度的三十分之一,足够对人类的肺部产生威胁。” NASA 的文章写道,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 PM2.5 安全值是 25 微克 / 立方米以下。   此外, NASA 文章还分析了雾霾天气阶段性袭来的原因:这类雾霾产生的原因大多是逆温现象。一般情况下,空气温度随着海拔的上升而降低。逆温现象发生时,有一层暖空气浮在地表冷空气的上面,形成温室效应,把污染物“锁在”地表。“燃煤是中国三分之二的能量来源,中国北方城市每年冬天更是依靠大量燃煤供暖。当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遇水时,就会产生雾霾和酸雨。”雾霾天还有另一个“功效”, NASA 的文章写道,这样的天气虽然严重危及人类健康,但是雾霾却可以反射阳光,从而起到抑制全球变暖的作用。但是,“因为中国已经开始进行二氧化硫减排,气候学家认为温室效应可能会在中国变得更加明显。” 据美国广播公司( NBC )报道,中国是世界上排放碳污染物最多的国家, 2013 年的排放量就达到了 110 亿吨。 http://news.sohu.com/20151201/n429049946.shtml 全球气溶胶的排放和传输过程 图 2 2006 年 9 月 1 日 至 2007 年 4 月 10 日 期间,全球气溶胶的排放和传输过程 我们来看一段取自 Terra 和 Aqua 卫星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 (MODIS) 上视频,描述了 2006 年 9 月 1 日 至 2007 年 4 月 10 日期间,全球气溶胶的排放和传输过程,也就是亚洲和其他大陆产生的污染物相互融合并扩散到全球的过程。 不同颜色代表了大气中的不同颗粒,蓝色的是海盐颗粒,绿色的是燃烧产生烟雾,主要来自自然界的火灾,橙红色的是来自沙漠的尘埃颗粒,白色是化石燃料或火山活动排放的硫化物。在视频中可见,南美洲和非洲南部的火灾很多,北美和欧洲排放的烟雾朝东飘去,来自撒哈拉沙漠的沙尘大面积向大西洋上空飘去,当视频进入到亚洲部分,中印上空的白色烟雾朝着太平洋方向飘去,与太平洋上空的风暴混合在一起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5980524 图 2 证实了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中印上空的白色烟雾朝着太平洋方向飘去,形成一条印度 - 中国京津冀的雾霾带,印度在上风头,京津冀在下风处,这是京津冀雾霾严重的原因之一。图 1 也是证据之一。 其次,中国西部沙漠的尘埃颗粒向东飘移,被印度【京津冀雾霾带阻隔,转而向东北漂移。这验证了我们的雾霾沉降和远距离输送理论。 第三,北美和欧洲排放的烟雾朝东飘去,处于上风头,没有雾霾积累,容易治理,而下风处是地广人稀的俄罗斯,不会形成严重的雾霾灾害。 棕色云团危机 图 3 全球棕色云团年变化 2008 年 11 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EP )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警告,中国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地区的上空已经被棕色云团所笼罩。这种污染不仅带来大气能见度下降,还造成居民健康受损等一系列问题。包括石广玉在内的多位中国科学家,参与了这一报告的起草。 棕色云团这个名称,或可追溯到上个世纪 90 年代后期实施的一个国际科学合作项目——“印度洋试验”( INDOEX )。 当时,该项目的研究人员在印度洋、南亚、东南亚和中国南部的上空 14 公里 处,都发现了厚度约 3 公里 的棕色云团,其总面积相当于美国陆地面积大小。由于其分布在亚洲上空,当时被称为“亚洲棕色云团”( AsianBrownClouds ,简称 ABC )。已有研究报告称,其漂移速度很快,可以在一周之内绕地球半圈。 所谓棕色云团,是指状如云团、以细颗粒物为主出现在对流层中的一大片污染物,其成分包括含碳颗粒物、有机颗粒物、硫酸盐、硝酸盐和铵盐以及沙尘等。 “亚洲棕色云团”命名一经提出,就在国际上引起轩然大波。有人甚至将其等同于“亚洲毒雾”。石广玉研究员当时为此深感不安。“棕色云团不一定只发生在亚洲。如果被叫成亚洲棕色云团,中国和印度在国际上就会承受非常大的压力。”他告诉《财经》记者。 2003 年 2 月,作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棕色云团科学工作组成员的石广玉,参加了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工作组会议。这次会议上,他发言要求取消“亚洲棕色云团”这一名称,随即得到了印度同行的强烈支持。 最后,大家决定保持“ ABC ”这一简称不变,但将其解释更改为 AtmosphericBrownClouds ,即“大气棕色云团”。 石广玉以及众多中国、印度专家的异议,是有根据的。棕色云团的确不是亚洲“特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上月发布的报告就显示,除了中国所在的东亚地区,南部非洲、南美的亚马逊盆地等地区,一样属于棕色云团重点区域。此外,北美东海岸和欧洲也有部分地区被棕色云团覆盖,只不过影响程度相对有限而已。 对绝大多数公众来说,棕色云团或许是一个新名词。但如果提起灰霾,大家或许就不会感到陌生。复旦大学环境系大气化学研究中心主任庄国顺教授对《财经》记者表示,在学术上,灰霾与棕色云团所反映的大气状况其实是一回事。因为棕色云团的图像主要来自于卫星遥感图片,根据不同状况,其颜色可深可浅,包括“褐色”“灰褐色”“灰色”等不同色系。 不过,两者之间也有着微妙的区别:一次灰霾天气,其影响范围也可能只局限在某座城市;但成片的棕色云团,却可能覆盖整个中国东部乃至更为广阔的地区。 棕色云团危害   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中,北京、上海和深圳这三个中国城市,均被纳入了全球 13 个棕色云团热点城市( hotspots )行列。其他 10 座城市分别是:泰国曼谷、埃及开罗、孟加拉国达卡、巴基斯坦卡拉奇、伊朗德黑兰、尼日利亚拉各斯、韩国首尔和印度的加尔各答、新德里、孟买。复旦大学环境系大气化学研究中心主任庄国顺教授表示,尽管联合国环境署的报告只选择了中国的三大城市,但实际上棕色云团的覆盖范围很大,从郑州、西安一直到北京、上海和广州,基本上连成一片。此外,乌鲁木齐、兰州等地的情况也很严重。 棕色云团对于人类健康有着很大危害。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称,空气中直径小于 2.5 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 (PM2.5) 浓度上升每立方米 20 微克的话,中国和印度每年会有 34 万人因此而死亡。因为那些细小的颗粒物不仅可以进入血液,影响肺部组织,诱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甚至还会引起癌变。 雾霾沉降和远距离输送是棕色云团增强途径城市雾霾浓度的两种方式,加剧逆温效应则是形成静稳天气的主要方式。 春时节的早晨或傍晚,在城市和市郊,常常见到烟雾上升到一定高度之后,就向水平方向漂浮起来,弥漫四方。如果无风又降温剧烈的情况下,整个视野很快就变得模糊起来,随着烟雾的袭来,天气阴沉,太阳无光,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同时也便会闻到煤烟味和其它难闻的气味。身体抵抗能力较差的人,便会出现胸闷、咳嗽、喉痛、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这是由于空气中形成了逆温和逆温层,使低层空气迅速污染而造成的。   什么叫逆温和逆温层呢?一般情况下,在低层大气中,通常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有时在某些层次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这种现象称为逆温。出现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   逆温层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地面辐射冷却;二是空气平流冷却;三是空气下沉增温;四是空气的乱流混合;五是锋面上形成的逆温。按形成的原因不同,将逆温层可分为辐射逆温层,平流逆温层,下沉逆温层,锋面逆温层和乱流逆温层。但不论哪一种逆温层,都对天气有一定的影响。 在逆温层中,较暖而轻的空气位于较冷而重的空气上面,形成一种极其稳定的空气层,就象一个锅盖一样,笼罩在近地层的上空,严重地阻碍着空气的对流运动,由于这种原因,近地层空气中的水汽、烟尘以及各种有害气体,上天无路,人地无门,只有飘浮在逆温层下面的空气层中,有利于云雾的形成,而降低了能见度,给交通运输带来麻烦,更严重的是,使空气中的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开去,加重大气污染,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危害。近代世界上所发生的重大公害事件中,就有一半以上与逆温层的影响有关。 http://baike.sogou.com/v7645556.htm 人们忽略了棕色云团对逆温层的影响: 在众多城市和工厂密布的珠三角地区,天空经常灰蒙蒙一片,大气能见度很差。 很多市民可能并不清楚,棕色云团正是能见度下降的“罪魁祸首”:棕色云团中的一些微小颗粒,会吸收阳光,或者将部分阳光反射回大气。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棕色云团报告就显示,自上世纪 70 年代以来,广州的日光强度已经下降了五分之一以上。 棕色云团带来的一个正面影响,就是通过反射阳光和吸收热量,可以减缓全球气温上升的幅度。棕色云团一夜之间消失,全球气温可能迅速上升多达 2 度,而这正是一些科学家认为地球还能容忍的最大升温幅度。 在地面上空 14 公里 处厚度约 3 公里 的棕色云团,吸收了部分太阳能量,使本身增温,使下层大气降温,从而形成逆温层,加剧底层大气雾霾的发生几率。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8250 次阅读|4 个评论
沪拉响空气污染黄色警报雾霾南下:雾霾远距离输送
杨学祥 2015-12-17 04:26
沪拉响空气污染黄色警报雾霾南下:雾霾远距离输送 杨学祥,杨冬红 参考消息网12月16日报道 外媒称,15日大陆冷气团南下,触及台湾,气温明显下降, 在气象预报之下,台湾民众早有心理准备。但意外的是,15日中午,台湾环保部门发出警 报,呼吁台湾民众,下午起不要开北面的窗,因为伴随冷气团南下的空气污染物,也从大 陆飘到了台湾。 http://news.sina.com.cn/c/2015-12-16/doc-ifxmszek7117587.shtml   在西北风的推送下,大量污染物陆续抵达上海。过去24小时,由于扩散条件不佳,以 PM2.5为主的污染物在申城累积。根据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系统数据,申城15日AQI日间保持 重度污染级别,上午7时申城AQI指数更是跃升至324。对此,市环保局于昨日7时发布空气 重污染黄色预警,并同步启动Ⅲ级响应措施。 http://sh.xinhuanet.com/2015-12/16/c_134921165.htm 我们在2013年12月23日之出,黄土是西北地区戈壁、沙漠中的细粒物质被风吹到黄土 高原上堆积而成的,灰霾是否也是西北地区戈壁、沙漠中的更细粒物质被风吹到中国东部 而成的?在历史上这一过程难以找到证据,但理论上应该是成立的:在沙尘暴由西向东传 送的过程中颗粒大的物质先沉降,颗粒小的物质后沉降,直到最小的颗粒物质沉降到大海 。这应该是灰霾远距离传送的大背景。静稳天气有利于大气中灰霾的沉降,并与当地的大 气污染相配合,形成严重的雾霾灾害。这是严重雾霾集中在中国东部平原地区的原因。 中国地形为西高东低,从西到东有4000-5000米的青藏高原、1000-2000米的黄土高原、 50米以下的华北平原。西风由西向东而过,气流横截面积逐渐扩大,流速不断缩小,漂浮 颗粒物质由大到小逐段沉降,先细沙,后微尘,中间是黄土。 中国西部的开发,导致西部大城市大气污染加剧,西风远距离输送是导致东部城市雾霾 加剧的重要原因,根据这一模型,兰州和西安的雾霾强度在相同天气条件下与河北正相关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195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283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5917.html 东进南下已成为中国雾霾的远距离输送的主要途径。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1150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霾南漂:湖北包揽全国空气最差前七名
热度 1 杨学祥 2015-12-12 20:19
北霾南漂:湖北包揽全国空气最差前七名 杨学祥,杨冬红 一、12 月 12 日 湖北拉响雾霾橙色预警 包揽全国空气最差前七名 荆楚网讯 今早( 12 日) 7 点,空气质量监测网站 http://www.air-level.com/ 显示,全国空气质量最差城市实时排名中,湖北武汉、孝感、荆州、荆门、鄂州、随州、襄阳 7 市包揽前七名,其中武汉 AQI 指数高达 369 。 受较强北风影响,北方污染物继续南下。昨日,我省雾霾持续加重,截止昨晚 7 时,我省大部分城市均达重度污染级别,且空气质量呈继续恶化趋势。根据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空气质量预报结果, 13 日至 14 日,我省空气质量才会逐渐转好。 http://hb.qq.com/a/20151212/011303.htm 二、11 月 29 日 北京、河北保定、河南郑州、山东德州等中国北部城市 AQI 爆表 2015 年 11 月 29 日 上午 10 时,北京将空气重污染预警由黄色升级为橙色。今天,北京继续被雾霾包围,河北保定、河南郑州、山东德州等中国北部城市也未能逃脱 AQI 爆表。 从全国空气质量最差城市排名来看,河北保定成为今日 17 时污染最严重城市,北京则排名第六。与全国空气质量最佳的西藏阿里地区相比,北京今日的空气污染是它的 50 多倍,保定则是它的 84 倍! air-level.com 根据环保部的数据绘制除了全国空气质量指数( AQI ) PM2.5 实时地图,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北京及周边是黑黢黢一片,成为今日污染最严重区域。 这块雾霾区域到底有多大?中国天气网称灰霾面积一度扩大到 53 万平方公里,相当于 32 个北京大小,接近法国国土面积 ( 法国面积为 55.16 万平方公里 ) waqi.info 根据美国环保署的标准发布了全球主要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数( AQI ),截止 30 日 17 时,北京空气污染最高的监测点出现在房山区, AQI 高达 786 ,保定和渭南紧随其后。 空气污染的源头很多,其中尾气难逃其咎。 三、 北霾南漂:雾霾的远距离输送理论的到证实 我们在 2013 年 12 月 22 日 指出,黄土是西北地区戈壁、沙漠中的细粒物质被风吹到黄土高原上堆积而成的,灰霾是否也是西北地区戈壁、沙漠中的更细粒物质被风吹到中国东部而成的?在历史上这一过程难以找到证据,但理论上应该是成立的:在沙尘暴由西向东传送的过程中颗粒大的物质先沉降,颗粒小的物质后沉降,直到最小的颗粒物质沉降到大海。这应该是灰霾远距离传送的大背景。静稳天气有利于大气中灰霾的沉降,并与当地的大气污染相配合,形成严重的雾霾灾害。这是严重雾霾集中在中国东部平原地区的原因。 中国地形为西高东低,从西到东有 4000-5000 米 的青藏高原、 1000-2000 米 的黄土高原、 50 米 以下的华北平原。西风由西向东而过,气流横截面积逐渐扩大,流速不断缩小,漂浮颗粒物质由大到小逐段沉降,先细沙,后微尘,中间是黄土。 中国西部的开发,导致西部大城市大气污染加剧,西风远距离输送是导致东部城市雾霾加剧的重要原因,根据这一模型,兰州和西安的雾霾强度在相同天气条件下与河北正相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1953.html 中新网 12 月 3 日 电中国气象局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洪利介绍,在北京这次雾 - 霾爆发性增长过程当中,外来输送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从 11 月 30 日 到 12 月 1 日 ,从黄淮一直到华北平原再到北京,存在一个系统性的低空偏南风的输送带,这导致黄淮和华北地区的污染物在北京和河北省的中南部聚集,同时天气很稳定,不容易扩散,这个是此次雾 - 霾形成的重要原因。 http://news.sina.com.cn/c/2015-12-03/doc-ifxmihae8907308.shtml 这为我们的雾霾远距离输送理论提供了证据。雾霾绝非静止不动,而是连续缓慢流动的雾霾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195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40868.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886 次阅读|2 个评论
污染企业外迁失策:北京本次雾霾爆发外来输送起重要作用
热度 1 杨学祥 2015-12-3 21:27
污染企业外迁失策:北京本次雾霾爆发外来输送起重要作用 杨学祥,杨冬红 新华网北京 12 月 2 日 电 (记者崔静、杨维汉)风来了,霾散了。持续五日深陷“霾”伏的京津冀居民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不过,关于这次重霾成因的追问不该随着“霾消云散”而终止。 北京局地 PM2.5 峰值浓度逼近 1000 微克 / 立方米,京津冀至关中平原多地 PM2.5 爆表……重霾来袭,北京“红色预警”为何闲置?如此严重的雾霾,污染源究竟从哪来?多年强力治霾,效果却如此“苍白”,雾霾究竟是天灾,还是有人为因素影响? http://green.sina.com.cn/2015-12-03/doc-ifxmifzh4317755.shtml 2015 年 11 月京津冀雾霾高峰值得深刻反思。 北京本次雾霾爆发外来输送起重要作用:关注雾霾流 中新网 12 月 3 日 电 中国气象局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洪利介绍,在北京这次雾 - 霾爆发性增长过程当中,外来输送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从 11 月 30 日 到 12 月 1 日 ,从黄淮一直到华北平原再到北京,存在一个系统性的低空偏南风的输送带,这导致黄淮和华北地区的污染物在北京和河北省的中南部聚集,同时天气很稳定,不容易扩散,这个是此次雾 - 霾形成的重要原因。 http://news.sina.com.cn/c/2015-12-03/doc-ifxmihae8907308.shtml 这为我们的雾霾远距离输送理论提供了证据。雾霾绝非静止不动,而是连续缓慢流动的雾霾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1953.htm 由于西南风的作用,雾霾从西南流向东北,浓度逐渐增强(见图 1 )。  图 1 2015 年 11 月 30 日 中国雾霾卫星图 12 月 1 日 是北京今年以来最严重雾霾持续的第五天, PM2.5 每小时浓度最高曾超过 900 微克 / 立方米。当不少北京市民今天早上“ 12 月你好”的朋友圈都变成灰色的时候,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NASA )的“地球观测台”首页上也发布了一张中国卫星图,图上大片的雾霾呈条状笼罩在城市上空。   这张卫星图拍摄于 11 月 30 日 ,“图上显示,中国的东部正在被广泛的雾霾笼罩,云层很低。图中最明亮的部分就是雾和云,因为空气污染,这些区域显示在卫星图上的时候边缘是黄色或是灰色的。其他没有云层的地方,城市都被雾霾完全遮住了。大片雾霾从北京一直向西南方向延伸,在关中平原尤其严重。” NASA 的文章说,“我们拍下这张图的时候,据美国大使馆的信息, PM2.5 突破了 666 微克 / 立方米。这种颗粒物因为轻薄且可漂浮,是人类一根头发宽度的三十分之一,足够对人类的肺部产生威胁。” NASA 的文章写道,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 PM2.5 安全值是 25 微克 / 立方米以下。   此外, NASA 文章还分析了雾霾天气阶段性袭来的原因:这类雾霾产生的原因大多是逆温现象。一般情况下,空气温度随着海拔的上升而降低。逆温现象发生时,有一层暖空气浮在地表冷空气的上面,形成温室效应,把污染物“锁在”地表。“燃煤是中国三分之二的能量来源,中国北方城市每年冬天更是依靠大量燃煤供暖。当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遇水时,就会产生雾霾和酸雨。”雾霾天还有另一个“功效”, NASA 的文章写道,这样的天气虽然严重危及人类健康,但是雾霾却可以反射阳光,从而起到抑制全球变暖的作用。但是,“因为中国已经开始进行二氧化硫减排,气候学家认为温室效应可能会在中国变得更加明显。” 据美国广播公司( NBC )报道,中国是世界上排放碳污染物最多的国家, 2013 年的排放量就达到了 110 亿吨。 http://news.sohu.com/20151201/n429049946.shtml 网友评论:污染企业外迁,绝非治本之策 2013 年 5 月,全国“十大污染城市”中,有六个在河北。在全国 74 个以新的空气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的城市里,石家庄 1 月和 3 月排名全国倒数第二, 2 月和 4 月倒数第一,而且,截至 5 月 29 日 ,优良天数仅有 12 天,其比例仅占 8.1% 。和石家庄成为难兄难弟的河北污染严重的城市,还有邢台、唐山、保定、衡水、邯郸、廊坊等,这几个城市在第一季度一起位居最重污染城市前十名,使整个河北深受震动。 其实, 2009 年时,河北省曾提出过以下目标: 以三年为期,到 2012 年底,河北省城市空气质量将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当年空气质量好于二级的天数要达到 316 天;并决定城市中心区重污染企业,要限期完成搬迁改造任务。该《行动计划》还明确了 124 家企业的搬迁时限:当年年底前, 31 家重污染企业完成搬迁或关闭; 2009 年底前, 17 家重污染企业完成搬迁或关闭; 2010 年底前, 76 家重污染企业完成搬迁或关闭 ...... 他们的愿望是好的。但是,三年已经过去了,河北和石家庄,依旧是全国空气污染严重的地方,不能不引发人们的思索! 很显然,在“治污”过程中,缺乏《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不了解空气污染的特点及其运行规律,忽视了这些污染城市分布在太行山东麓位置、扩散条件差、环境容量低的特点,又低估了“治理空气污染”的难度和复杂程度,以为只要“搬迁”就能立竿见影,是河北今天限于被动的原因。可能是缺乏有效的“区域性的环境评价”,还没有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思路,即使花了许多钱,搬迁了许多企业,河北省的空气污染治理“目标”,依旧远远没有实现,落到了今日的尴尬处境。 据统计,河北省国家控制的污染源企业有 949 家,省重点监控企业有 1000 家,难免会有许多千头万绪的纠结。当有些污染问题,使省会——石家庄也感到难以承受的压力时,他们也按惯例,打着“充分利用环境容量”的大旗,采取“污染企业”层层向外扩散的方针,推向周边的“二、三线城市”甚至城镇,如张家口、邯郸、廊坊、衡水以至白沟、辛集和周边农村等地。 2011 年,他们已经提出要用 515 亿元资金,在 3 — 5 年内,把 124 家重点污染企业再往外扩散进行搬迁,以为定能达到污染治理目标——就这样,污染企业层层扩散,治理污染的的目标依旧相距甚远。 图 2 2013 年 5 月内地空气质量最差城市扎堆京津冀地区 过去,许多发达国家,在工业革命时,都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吃过很大的亏。我们曾经提出坚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但限于高速度、资金、成本因素冲击及监管缺位,效果并不理想,许多地方出现了“污染搬家”的倾向——当大城市不能容纳严重污染企业发展或生存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搬迁” :大城市往附近其他城市搬迁;人多的往人少的地区搬迁;内地往海边搬迁;城市往接近农村的地区搬迁;污染严重的往污染较轻的地方搬迁;发达地区,往往向欠发达地区搬迁 ...... 总之,只看眼前利益,只看当地条件,只看现在,不顾将来,那种层层外推的“避污策略”,虽然可以得到短期效果,但从长远看,害人不利己,并未解决根本问题;随着周边地区的企业发展,“环境容量”日渐缩小,污染积累造成的不良影响,迟早还会逼到眼前来。“京津冀”地区,几乎又都成了空气污染受害的难兄难弟,是最明显的例证。 是的,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含垃圾等)“外迁”,别人受害时,也许因为离自己远一点,可能“眼不见为净”,会好过一些;但是,空气污染的惩罚却毫不容情。它可以通过“扩散”,“对流”、“大气环流”、“大风”等等,照样会把你“外迁”的“污染物质或附近城市产生的污染物质“重新”送回你身边。这就是残酷的“区域效应”!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4eae0801019nvm.html 网友的预见被 2015 年 11 月最严重雾霾证实 两年又过去了, 2015 年 11 月京津冀地区再次遭遇严重雾霾袭击,污染企业外迁之策并没有起到减轻雾霾的效果,反而成为外来输送雾霾之源。 从 11 月 26 日夜间 开始,我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部分城市出现空气重污染过程; 27 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含河南省) 70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 9 个城市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其中,北京、邢台、临汾、廊坊、晋城、保定、郑州和包头共 8 个城市为重度污染,石家庄市为严重污染。 截至 28 日 8 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含河南省) 70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 18 个城市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其中,廊坊和邢台 2 个城市的空气质量为严重污染,北京、石家庄、保定、郑州、衡水等 16 个城市的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北京市 PM2.5 小时平均浓度为 201 微克 / 立方米,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 http://law.southcn.com/c/2015-11/30/content_137892257.htm 图 3 2015 年 11 月 30 日 全国空气质量最差排名 2015 年 11 月 29 日 上午 10 时,北京将空气重污染预警由黄色升级为橙色。今天,北京继续被雾霾包围,河北保定、河南郑州、山东德州等中国北部城市也未能逃脱 AQI 爆表。   从全国空气质量最差城市排名来看,河北保定成为今日 17 时污染最严重城市,北京则排名第六。与全国空气质量最佳的西藏阿里地区相比,北京今日的空气污染是它的 50 多倍,保定则是它的 84 倍! air-level.com 根据环保部的数据绘制除了全国空气质量指数( AQI ) PM2.5 实时地图,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北京及周边是黑黢黢一片,成为今日污染最严重区域。 图 4 2015年11月30日 全国空气质量指数 PM2.5 实时地图   这块雾霾区域到底有多大?中国天气网称灰霾面积一度扩大到 53 万平方公里,相当于 32 个北京大小,接近法国国土面积 ( 法国面积为 55.16 万平方公里 ) waqi.info 根据美国环保署的标准发布了全球主要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数( AQI ),截止 30 日 17 时,北京空气污染最高的监测点出现在房山区, AQI 高达 786 ,保定和渭南紧随其后。   空气污染的源头很多,其中尾气难逃其咎。 在北京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依旧是人人喊打的 PM2.5 ,但就这一指标的排名来看,北京成功提升三个名次,成为全国 PM2.5 浓度第三高的城市。   图 5 2015年11月30日 全国空气质量指数 PM2.5 排名 对比图 2-4 ,从 2013 年到 2015 年全国空气质量最差城市扎堆京津冀地区的发展趋势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越演越烈。雾霾外来输送和雾霾流使污染企业外迁之策彻底失败:雾霾不是静止不动的,外迁的雾霾还会流回来。 让我们记住网友的预见: 当大城市不能容纳严重污染企业发展或生存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搬迁” :大城市往附近其他城市搬迁;人多的往人少的地区搬迁;内地往海边搬迁;城市往接近农村的地区搬迁;污染严重的往污染较轻的地方搬迁;发达地区,往往向欠发达地区搬迁 ...... 总之,只看眼前利益,只看当地条件,只看现在,不顾将来,那种层层外推的“避污策略”,虽然可以得到短期效果,但从长远看,害人不利己,并未解决根本问题;随着周边地区的企业发展,“环境容量”日渐缩小,污染积累造成的不良影响,迟早还会逼到眼前来。“京津冀”地区,几乎又都成了空气污染受害的难兄难弟,是最明显的例证。 在科学界,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是客观存在的,科学争论是认识问题必不可少的过程。相关部门的主管,应该对各种观点了如指掌,通过科学争论和实践检验辨别真伪,采取被实践证实的理论,指导解决相关的问题。 网络的许多理论和预测已经得到实践的验证和检验,但并未得到相关部门回应,难道科学研究只能被束之高阁,淹没在文山会海之中? 中国管理部门的最大问题是,信息不灵、观念陈旧,忽视科学研究的群众路线,对面临的重大问题,事前不学习、不研究、不讨论、对创新的观点漠然置之,贻误战机,失察渎职,酿成重大事故而不知反省。 在网络信息膨胀的时代,相关部门应该建立与本部门相关的信息情报机构,让问题的决策首先从群众中来,从最新的科研成果中来,摆脱长期被动挨打的局面,用最新科技成果解决面临的重大问题。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40745.html 所有图件来自网络。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827 次阅读|2 个评论
北方冷空气南下输送北方污染物:远距离输送得到证实
杨学祥 2015-1-19 06:16
北方冷空气南下输送北方污染物:远距离输送得到证实 杨学祥 我在2013年12月22日指出,黄土是西北地区戈壁、沙漠中的细粒物质被风吹到黄土高原上堆积而成的,灰霾是否也是西北地区戈壁、沙漠中的更细粒物质被风吹到中国东部而成的?在历史上这一过程难以找到证据,但理论上应该是成立的:在沙尘暴由西向东传送的过程中颗粒大的物质先沉降,颗粒小的物质后沉降,直到最小的颗粒物质沉降到大海。这应该是灰霾远距离传送的大背景。静稳天气有利于大气中灰霾的沉降,并与当地的大气污染相配合,形成严重的雾霾灾害。这是严重雾霾集中在中国东部平原地区的原因。 中国地形为西高东低,从西到东有4000-5000米的青藏高原、1000-2000米的黄土高原、50米以下的华北平原。西风由西向东而过,气流横截面积逐渐扩大,流速不断缩小,漂浮颗粒物质由大到小逐段沉降,先细沙,后微尘,中间是黄土。 中国西部的开发,导致西部大城市大气污染加剧,西风远距离输送是导致东部城市雾霾加剧的重要原因,根据这一模型,兰州和西安的雾霾强度在相同天气条件下与河北正相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1953.html 撒哈拉沙尘暴影响英国带来雾霾天气:远距离输送得到证实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2835.html 北方冷空气南下输送北方污染物:远距离输送得到证实。 雾霾太大 浙江大部分跌入中度甚至重度污染 本地资讯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杨茜2015-01-18 08:35我要分享 2 不是说好了嘛,这个周末晴朗又暖和,可是昨天今天都不是好天气。昨天晚上7点的PM2.5实时浓度显示,杭州、绍兴、台州中度污染,而金华、衢州、温州、丽水则达到重度污染。 天气更是阴冷阴冷的,总之,不适合室外活动,有多少人睡个懒觉,起床看到窗外一片灰蒙蒙的雾霾,又爬回床上继续呼呼大睡了呢,而今天还是这样的天气,不宜户外活动,因为雾霾还在。 北方污染物输送 浙江部分地区重度污染 昨天早晨的天空稍显阴沉,空气质量也不太乐观,上午9点,省内各地市就有不同程度的污染状况,杭州、绍兴和宁波都达重度污染。 还好,后来,杭州的雾霾部分被吹散,基本上处于中度污染中。 这霾有多严重? 网友“陌的尘”在钱塘江大桥上,发出感叹:“雾霾太大,看不到对岸的六和塔!”而网友“嫁凯娶千纳源源”更发出这样的哀怨:外面雾霾大得以为要下雪! 根据杭州环保局发布,昨天杭城空气质量基本都是中度污染。 据省气象台报道,这次雾霾是受北方冷空气南下影响,北方污染物也被输送过来,所以整个天空都灰蒙蒙的。随着污染物的继续扩散,下午部分地区空气质量有所好转,舟山地区在下午2点,空气质量已达良,到了晚上7点舟山的空气质量又重新变成了良。 雾霾散场 要等一场偏东风 今天,全省部分地区仍然上演十面“霾”伏,杭州也将持续“中度污染”。 气象专家解释,这段时间一直受北风影响,加上风速较小,所以雾霾被吹散的速度也较慢。需要一场偏东风,晴朗的天空也将恢复。 这场霾到底何时离场,暂时还没有个明确的说法。不过,看看中央气象台全国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图,从17日晚到18日20点,包括杭州在内的浙北和浙中地区,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等级为四级,不利于空气污染物稀释、扩散和清除;18日20点到19日20点,浙江的空气污染指数气象条件已经变成了一级和二级,即非常有利或者较有利于空气污染物稀释、扩散和清除。 根据这个分析,这场霾的散场时间预计在明天左右。 今日部分地区有霜冻 杭州明日又见阳光 天气方面,也比预报的要冷一些。昨天,我省大部地区最低气温1~4℃,到了下午2点,浙北大部气温仅在6~8℃之间,浙中南地区8~12℃,与前天同时相比,下降了3~5℃。截至下午4点,杭州市区白天最高仅7.1℃,也比前一天下降了4.5℃。 今明两天,全省晴到多云。今天,除了沿海地区,大部分地区早上会出现霜冻。 浙南白天最高温度达到14~16℃,其它地区12~14℃。 杭州今天晴转多云,2-11℃,明天2-12℃,太阳会展露笑颜哦。 据悉,20到21日我省云系增多,部分地区有时有小雨。 http://hz.house.qq.com/a/20150118/007325.htm 冷空气致陕雾霾渐消散 下周气温整体偏高2-4℃ 西部网 秦振2015-01-17 16:10我要分享 22 冷空气致陕雾霾渐消散 下周气温整体偏高2-4℃ 17日一大早,西安的空气质量已经得到明显好转。 冷空气致陕雾霾渐消散 下周气温整体偏高2-4℃ 空气质量好转得益于冷空气来临,17日早晨的最低温明显要低于前几日。 西部网讯(记者 秦振) 从1月16日开始,困扰陕西关中、陕南地区的雾霾就呈现出逐渐消散的趋势,虽然在当天有多地仍然发布了霾预警信号,但雾霾的强度和污染程度都不能与之前的相提并论。1月17日,因为空气质量进一步好转,陕西省气象台于早上10时解除了霾预警信号。 虽然天气状况略有好转,但想要雾霾全部消散恐怕还得再等上几天,据最新的天气预报显示,未来几天陕西大部仍然以多云的天气为主,在关中西部和陕南的部分地区可能还会有小雨或雨夹雪出现,大家在出行时仍需防范雾霾对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 冷空气致雾霾渐消散 日温差进一步拉大 17日一早,陕西省气象台就解除了连续4天都在发布的霾黄色预警信号,从肉眼的直观感觉来看,雾霾确实消散了不少,而回顾此次2015年的第一轮“空气污染”,基本和往常的论调一致,来了是因为空气稳定,温度回升。去了则是因为冷空气来袭,温度下降。 在雾霾最重的15日当天,关中地区长时间持续雾霾天气,并呈持续发展状态,且已经越过关中平原边界向西方及北方蔓延。16日,这一形势在我省继续维持,关中陕南多地有雾霾笼罩,到下午14时的空气质量(AQI)实况监测显示,咸阳、西安、临潼、渭南多地出现轻到重度等不同程度污染,西安市区的空气质量大都为中度污染状况,渭南局地更是出现了重度污染。 当然,随着雾霾逐渐缓解,早晨的最低温也较前几日略有降低,从16日的全省分布情况来看,陕北大部-14~-9℃,关中大部、商洛-10~-1℃,汉中、安康-3~2℃,西安为-3.4度。 在全省大部多云的情况下,16日白天全省各地的气温均上升较快,截止下午16时,陕北地区最高气温大都为0到6℃,关中地区8到11℃左右,陕南温度较高,基本都在10到14℃附近,全省最高出现在白河达到15.0℃,西安昨天最高气温9.8℃,日较差达13℃以上。 17日陕南部分地方有小雨 下周气温整体偏高 17日:全省阴天,关中西部、陕南部分地方有小雨或雨夹雪。 18日:全省阴天转多云。 19-20日:全省多云间晴天。 21日:全省晴天间多云。 22日:全省多云间晴天。 后期天气趋势(1月23日-1月25日):全省以多云到晴天为主。预计下周平均气温:陕北-6~-4℃,关中-1~1℃,陕南2~4℃,与历年同期相比偏高2~4℃左右。 http://xian.qq.com/a/20150117/025116.htm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239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京雾霾三成来自周边省份:远距离输送得到证实
热度 2 杨学祥 2014-4-17 19:29
北京雾霾三成来自周边省份:远距离输送得到证实 目前,北京市的雾霾约三成来自周边省份。而每年春季影响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的也包括来自内蒙古的沙尘,防风固沙对于防治雾霾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黄土是西北地区戈壁、沙漠中的细粒物质被风吹到黄土高原上堆积而成的,灰霾是否也是西北地区戈壁、沙漠中的更细粒物质被风吹到中国东部而成的?在历史上这一过程难以找到证据,但理论上应该是成立的:在沙尘暴由西向东传送的过程中颗粒大的物质先沉降,颗粒小的物质后沉降,直到最小的颗粒物质沉降到大海。这应该是灰霾远距离传送的大背景。静稳天气有利于大气中灰霾的沉降,并与当地的大气污染相配合,形成严重的雾霾灾害。这是严重雾霾集中在中国东部平原地区的原因。 中国地形为西高东低,从西到东有4000-5000米的青藏高原、1000-2000米的黄土高原、50米以下的华北平原。西风由西向东而过,气流横截面积逐渐扩大,流速不断缩小,漂浮颗粒物质由大到小逐段沉降,先细沙,后微尘,中间是黄土。 中国西部的开发,导致西部大城市大气污染加剧,西风远距离输送是导致东部城市雾霾加剧的重要原因,根据这一模型,兰州和西安的雾霾强度在相同天气条件下与河北正相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1953.html 北京雾霾三成来自周边省份:专家呼吁京津冀林业一体化 2014年04月17日14:11来源:第一财经网站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独家获悉,针对日益严重的雾霾状况,中国农业大学张仲威、李志民、赵竹村三位专家17日发出有关“京津冀”林业生态一体化发展的紧急建议。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志民告诉本报记者,从20世纪80年代起,几位专家即着手研究廊坊地区、京津唐中心区协同发展和以北京、天津为依托的海河流域经济协作区问题。   今年北京“两会”期间,李志民提出了协同发展“京津冀”生态体系建设的建议。“实践证明,只有健全的土地、农(田)、庭院生态体系,才能为城市提供生态屏障和净化机制。这是单纯城市绿化所难以替代的。”李志民对本报记者说。   上述三位专家说,京津冀的山脉、河流、公路、铁路、海岸沿线绿化的国土生态化体系,约21.6万平方公里;京津冀的农业生产用地,包括种植业、林果业、鱼池(塘)绿化的农业生态体系,约10479.5万亩;京津冀的农家庭院的绿化、美化、香化的农家生态体系,约2500万户庭院,每户有0.25亩可以利用,约625万亩。   三位专家建议,由国家林业局与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的林业部门开展植树造林的顶层规划设计,建设“三横七竖”的林业绿化带。   “三横七竖”林业绿化带包括:沿太行山山脉绿化带;沿京深铁路、京包铁路河北、北京段绿化带;沿渤海湾河北段绿化带。“七横”林业绿化带包括:沿坝上高原绿化带;沿燕山(军都山)山脉绿化带;沿京津铁路化带;沿津保公路绿化带;沿石家庄市东西向铁路绿化带;沿邢台市东西向公路绿化带;沿邯郸市东西向公路绿化带。   本报记者从北京市环境保护局了解到,目前,北京市的雾霾约三成来自周边省份。而每年春季影响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的也包括来自内蒙古的沙尘,防风固沙对于防治雾霾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17日下午在内蒙古达拉特旗库布齐沙漠边缘举行的“松下中国公益林植树”活动上,当地林业部门有关官员对本报记者表示,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影响,内蒙古草原沙化、荒漠化明显,草场退化严重。   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马云飞也对本报记者表示,松下去年在内蒙古启动了“中国公益林”项目,目前已新增森林面积600亩。至今,松下已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植树近30万棵,在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等地打造了十余个“松下碳汇林”。   北京市相关科研机构的研究显示,森林在“减尘、滞尘、吸尘、降尘、阻尘”五个方面对PM2.5等颗粒物具有调控作用。   数据显示,在生长季节,每公顷柳树每月可吸收二氧化硫10公斤,每公顷槐树林每年可吸收氟42公斤、氟化物12公斤。此外,树木还可以分泌挥发性物质,有效杀灭和抑制细菌。一般情况下,绿化区空气中的飘尘浓度比非绿化区少10%-20%。   作者:章珂来源一财网) (责任编辑:Newshoo) http://business.sohu.com/20140417/n398398828.shtml 撒哈拉沙尘暴影响英国带来雾霾天气:远距离输送得到证实 2014-4-7 19:3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2835.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763 次阅读|2 个评论
撒哈拉沙尘暴影响英国带来雾霾天气:远距离输送得到证实
杨学祥 2014-4-7 19:34
撒哈拉沙尘暴影响英国带来雾霾天气 让英国下“血雨”(图集) 字号: 小 中 大 2014-04-03 08:55:02 更多 135 关键字 英国 英国污染 撒哈拉沙尘暴 英国沙尘暴 英国污染天气 雾霾 英国雾霾 雾霾天气 伦敦雾都 英国《每日电讯报》2日报道称,污染和撒哈拉沙尘暴正在肆虐英国大部分地区,有些地方的污染等级达到“极高”。政府已发出健康警告,提醒老人、心脏病或肺病患者避免户外剧烈活动。此次污染主要来自英国和欧洲的污染排放以及撒哈拉的沙尘暴,英格兰中部、南部和东英吉利地区情况较为严重。 美联社2日称,英国南部本周遭受罕见的雾霾及“红雨”天气,民众惊奇地发现车辆和房屋天窗上蒙着一层红色尘土。英国环境、食物及农村事务部发言人称,这种奇怪现象是来自撒哈拉的沙尘混合了当地的空气污染物所致。气象专家解释说, 非洲北部的强风将撒哈拉沙漠的尘土带往欧洲,当这些沙尘飘到英国上空时,由于风力减弱等因素,沙粒随降雨落到地上。英国媒体将这种天气现象称为“血雨” 。 http://www.guancha.cn/europe/2014_04_03_219204.shtml 撒哈拉沙尘暴影响英国带来雾霾天气 让英国下“血雨”(图集) 字号: 小 中 大 2014-04-03 08:55:02 更多 135 关键字 英国 英国污染 撒哈拉沙尘暴 英国沙尘暴 英国污染天气 雾霾 英国雾霾 雾霾天气 伦敦雾都 英国《每日邮报》称,这些来自撒哈拉的“不速之客”给民众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环境部门将污染程度划分为10级,2日南部大片地区达到7级甚至9级的“重度污染”,英格兰东南部部分地区的污染程度已达到最严重的10级。英国媒体2日纷纷发出呼吁,劝诫民众“最好待在家中”。《每日邮报》称,这种恶劣天气至少要维持到本周五。在此期间,英国540万名哮喘病患者将面临严峻考验。 http://www.guancha.cn/europe/2014_04_03_219204_2.shtml 雾霾是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中6大灾害之一 已有 620 次阅读 2013-12-12 18:15 |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 | 系统分类: 观点评述 | 关键词:雾霾 沙尘 拉马德雷 冷位相 灾害链 推荐到群组 雾霾是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中 6 大灾害之一 杨学祥,杨冬红 我们在 2008 年 3 月 2 日 文汇报发表的文章指出,近期科学研究的一系列成果揭示了冷气候、台风、强潮汐、流感全球大流行和强震相互对应的规律和物理机制,对气候及其相关灾害的预测有重大科学意义。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干旱、洪涝、飓风伴随拉尼那、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 2004 年底的印尼地震海啸和今年年初的低温暴雪冻害是自然界对人类发出的警告: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人们必须有所准备。 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自然灾害呈链状相互连接,彼此激发,为人类预防预测灾害提供预兆和信号。 近十年研究发现,厄尔尼诺( El Nino )和拉尼娜( La Nina )的发生与更大时间尺度的 “ 太平洋十年涛动 ” (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缩写为 PDO ,亦称拉马德雷现象)密切相关。 PDO 是一种高空气压流,其 “ 暖位相 ” 和 “ 冷位相 ” 两种形式分别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近二十年至三十年。近一个世纪以来, PDO 已经出现两个完整的周期。第一周期的 “ 冷位相 ” 发生在 1890-1924 年,而 “ 暖位相 ” 发生在 1925-1945 年;第二周期的 “ 冷位相 ” 发生在 1946-1976 年,而 “ 暖位相 ” 发生在 1977-1999 年。 2000 年进入第三周期的 “ 冷位相 ” 。 统计分析表明,严重低温冻害、 8.5 级以上强震、猛烈的台风和飓风、严重的旱涝、强烈的沙尘雾霾和流感世界大流行主要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呈时空有序的链状分布,称之为“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 据专家的研究,雾霾的六成污染物来自沙尘,而沙尘在拉马德雷冷位相处于高峰期。 据康杜娟和王会军的研究,沙尘暴在 1954-1956 年、 1964-1967 年和 1974-1976 年出现三个高峰期 。康杜娟和王会军的文章揭示:在沙尘活动频繁年代 (1956~1970) 和稀少年代 (1985~1999) 冬、春季的气候和大气环流有显著差别 。 1956-1970 年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947-1976 ), 1985-1999 年处于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 1977-1999 )。 沙尘暴与雾霾有一个共同的重要特征,即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频繁爆发,在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逐渐减弱。 图 1 北京 1954-1999 年沙尘天气日数的逐月分布( a )和年际变化( b ) 1. 沙尘天气; 2. 沙尘暴; 3. 扬沙; 4. 浮尘(据康杜娟, 2005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49271.html 非洲负磁异常的增强和北大西洋负磁异常减弱增强欧洲雾霾 已有 150 次阅读 2014-4-4 13:35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雾霾 地磁异常 雾霾高发期 拉马德雷冷位相 推荐到群组 非洲负磁异常(AF)的增强和北大西洋负磁异常(NAT)减弱增强欧洲雾霾 杨学祥,杨冬红 非洲负磁异常(AF)、北美正磁异常(NAM)区域、东亚正磁异常(EA)区域和北大西洋负磁异常(NAT)对应的地电场,成为巨大的静电除尘器,雾霾向磁异常中心集聚,形成菱形的雾霾通道。伴随磁异常强度变化,菱形通道有三条变弱,唯独非洲负磁异常(AF)和东亚正磁异常(EA)区域的通道变强,与2001-2006全球空气质量图的雾霾分布完全一致。 非洲北部的强风将撒哈拉沙漠的尘土带往欧洲,当这些沙尘飘到英国上空时,由于风力减弱等因素,沙粒随降雨落到地上。英国媒体将这种天气现象称为“血雨”。非洲负磁异常(AF)和北大西洋负磁异常(NAT)阻碍了这条通道,而非洲负磁异常(AF)的增强和北大西洋负磁异常(NAT)减弱打通了这一通道(见图1-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1889.html 欧洲和全球又进入雾霾高发时期: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2013.html 图1 1900,1940,1980 和 2010 非偶极磁场垂直强度( Z )分布和雾霾通道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2099.html 黄土沉积和灰霾沉积:雾霾的远距离输送 已有 569 次阅读 2013-12-22 15:51 | 个人分类: 学术争论 | 系统分类: 观点评述 | 关键词:灰霾 远距离输送 黄土沉降 推荐到群组 黄土沉积和灰霾沉积:雾霾的远距离输送 杨学祥,杨冬红 1944 年在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任职的马溶之就在《地质论评》 9 卷 12 期上发表研究论文“中国黄土之生成”,首次提出了“中国黄土南北同源”的观点,指出中国黄土的生成是风力所为,地区形态差异源于各地成土作用的不同。马溶之将中国黄土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华北平原的马兰黄土,土壤肥美,开荒最早,二是包括南京在内的长江中上游下蜀黏土和成都黏土,三是结核性黄土,它是介于马兰黄土与黏土之间的一种过渡性黄土,因富含石灰结构核而得名。马溶之提出的“黄土风成说”,后被我国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中科院院士刘东生研究证实。刘东生经过多年的野外调查,研究了黄土的分布、颗粒组成及其空间变化,分析了黄土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物理性质,鉴定黄土中的动植物化石及孢粉化石。最终得出的结论是:黄土是西北地区戈壁、沙漠中的细粒物质被风吹到黄土高原上堆积而成的,与马溶之的观点不谋而合 。 黄土是西北地区戈壁、沙漠中的细粒物质被风吹到黄土高原上堆积而成的,灰霾是否也是西北地区戈壁、沙漠中的更细粒物质被风吹到中国东部而成的?在历史上这一过程难以找到证据,但理论上应该是成立的:在沙尘暴由西向东传送的过程中颗粒大的物质先沉降,颗粒小的物质后沉降,直到最小的颗粒物质沉降到大海。这应该是灰霾远距离传送的大背景。静稳天气有利于大气中灰霾的沉降,并与当地的大气污染相配合,形成严重的雾霾灾害。这是严重雾霾集中在中国东部平原地区的原因。 中国地形为西高东低,从西到东有 4000-5000 米 的青藏高原、 1000-2000 米 的黄土高原、 50 米 以下的华北平原。西风由西向东而过,气流横截面积逐渐扩大,流速不断缩小,漂浮颗粒物质由大到小逐段沉降,先细沙,后微尘,中间是黄土。 中国西部的开发,导致西部大城市大气污染加剧,西风远距离输送是导致东部城市雾霾加剧的重要原因,根据这一模型,兰州和西安的雾霾强度在相同天气条件下与河北正相关。 蒋大和 教授最近指出,实际上空气污染物在被排放后直至消失(如果难以消散,就会像二氧化碳那样有累积了)的生命周期包括来源(排放),输送过程(风吹、扩散、化学转化等),和沉降(重力沉降、干沉积、湿沉降),或者还有分解(很少讨论)和衰减(放射性物质)。重力沉降主要指尺度比较大的粗颗粒物,即 PM10 中尺度大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及大于 PM10 的颗粒物。 PM2.5 等细颗粒物因为空气阻力等原因,一般不考虑它们的重力沉降。湿沉降是指雨滴在成型时已经包含的污染物,和从云底降下过程中又冲刷空气中的污染物。干沉积只发生在地面,因为污染物和地表接触,发生吸收和吸附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不再介入输送,因此被从大气中“清除”。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paper/20114613363996715958.shtm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1953.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64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污染物飞越太平洋导致洛杉矶雾霾:雾霾的远距离输送
热度 2 杨学祥 2014-1-24 04:00
美学者称中国污染物飞越太平洋导致洛杉矶雾霾:雾霾的远距离输送 来源:环球网 发布时间:2014-1-23 14:56:31 美学者称中国污染物飞越太平洋导致洛杉矶雾霾 据英国《独立报》1月21日报道,美国著名科学杂志《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近日在发表论文(论文全文)中称,中国外向型的制造行业排放的污染物正飘越太平洋给美国西部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并认为这是美国大量外包制造业的“自食其果”。 该研究报告由在3个国家工作的9名学者撰写而成,通过对各经济体之间互联互通的环境后果进行探讨,他们认为,中国为美国市场生产商品而产生的空气污染物通过大气环流导致了美国西部空气质量的下降,美国的制造业活动的外包一定程度上使美国东部的空气更加清洁,但美国及北半球很多国家的空气质量都受收到中国排放的污染物的影响。 报道称,在所有污染物中,黑碳是个特别值得注意的问题。因为雨水无法把它从大气中冲洗掉,所以它能进行长距离“旅行”,漂洋过海。黑碳会引起哮喘、癌症、肺气肿、心脏病和多种肺病,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由于生产出口商品的中国工厂排放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盛行西风又把这些有毒物质带过了太平洋,受此影响洛杉矶的雾霾天气已超过联邦健康标准规定的天数,每年雾霾天气至少要多出一天。 参与撰写研究报告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科学家史蒂夫 戴维斯表示,“虽然我们把制造活动和大量污染企业外包了,但仍然有些污染物漂洋过海回来侵扰我们。” 更多阅读 专家解读中国雾霾是否真能漂洋过海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4/1/287896.shtm 黄土沉积和灰霾沉积:雾霾的远距离输送 已有 405 次阅读 2013-12-22 15:51 |个人分类:学术争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灰霾 远距离输送 黄土沉降 推荐到群组 黄土沉积和灰霾沉积:雾霾的远距离输送 杨学祥,杨冬红 1944年在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任职的马溶之就在《地质论评》9卷12期上发表研究论文“中国黄土之生成”,首次提出了“中国黄土南北同源”的观点,指出中国黄土的生成是风力所为,地区形态差异源于各地成土作用的不同。马溶之将中国黄土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华北平原的马兰黄土,土壤肥美,开荒最早,二是包括南京在内的长江中上游下蜀黏土和成都黏土,三是结核性黄土,它是介于马兰黄土与黏土之间的一种过渡性黄土,因富含石灰结构核而得名。马溶之提出的“黄土风成说”,后被我国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中科院院士刘东生研究证实。刘东生经过多年的野外调查,研究了黄土的分布、颗粒组成及其空间变化,分析了黄土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物理性质,鉴定黄土中的动植物化石及孢粉化石。最终得出的结论是:黄土是西北地区戈壁、沙漠中的细粒物质被风吹到黄土高原上堆积而成的,与马溶之的观点不谋而合 。 黄土是西北地区戈壁、沙漠中的细粒物质被风吹到黄土高原上堆积而成的,灰霾是否也是西北地区戈壁、沙漠中的更细粒物质被风吹到中国东部而成的?在历史上这一过程难以找到证据,但理论上应该是成立的:在沙尘暴由西向东传送的过程中颗粒大的物质先沉降,颗粒小的物质后沉降,直到最小的颗粒物质沉降到大海。这应该是灰霾远距离传送的大背景。静稳天气有利于大气中灰霾的沉降,并与当地的大气污染相配合,形成严重的雾霾灾害。这是严重雾霾集中在中国东部平原地区的原因。 中国地形为西高东低,从西到东有4000-5000米的青藏高原、1000-2000米的黄土高原、50米以下的华北平原。西风由西向东而过,气流横截面积逐渐扩大,流速不断缩小,漂浮颗粒物质由大到小逐段沉降,先细沙,后微尘,中间是黄土。 中国西部的开发,导致西部大城市大气污染加剧,西风远距离输送是导致东部城市雾霾加剧的重要原因,根据这一模型,兰州和西安的雾霾强度在相同天气条件下与河北正相关。 蒋大和教授最近指出,实际上空气污染物在被排放后直至消失(如果难以消散,就会像二氧化碳那样有累积了)的生命周期包括来源(排放),输送过程(风吹、扩散、化学转化等),和沉降(重力沉降、干沉积、湿沉降),或者还有分解(很少讨论)和衰减(放射性物质)。重力沉降主要指尺度比较大的粗颗粒物,即PM10中尺度大于2.5微米的颗粒物,及大于PM10的颗粒物。PM2.5等细颗粒物因为空气阻力等原因,一般不考虑它们的重力沉降。湿沉降是指雨滴在成型时已经包含的污染物,和从云底降下过程中又冲刷空气中的污染物。干沉积只发生在地面,因为污染物和地表接触,发生吸收和吸附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不再介入输送,因此被从大气中“清除”。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paper/20114613363996715958.shtm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51953.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844 次阅读|3 个评论
北京雾霾6大贡献源查明 化石燃料成主要来源:跨境传输值得关注
热度 8 杨学祥 2013-12-31 06:22
北京雾霾 6 大贡献源查明 化石燃料成主要来源:跨境传输值得关注 点评:北京雾霾既有本地污染,又有跨境传输。 北京雾霾 6 大贡献源查明 化石燃料成主要来源 2013 年 12 月 30 日 17:08 新华网 北京雾霾 6 大贡献源查明 二次无机气溶胶 26% 工业污染 25% 燃煤 18% 土壤尘 15% 生物质燃烧 12% 汽车尾气 4% 研究显示,沙尘天气常对春季气溶胶有重要影响,而在秋冬季节,来自建设工地的浮尘和街道的再悬浮尘是土壤尘的主要来源。燃煤源在冬季贡献最大,生物质燃烧源贡献春、秋季较高,冬、夏季较低。工业污染源贡献在夏秋季节较高。硫酸盐、硝酸盐等组成的二次无机气溶胶在夏季和春季的贡献最高。 点评:北京沙尘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947-1976 年、 2000-2030 年)的拉尼娜年最为强烈, 2013 年虽然没有形成拉尼娜事件,但其影响确实存在。沙尘的远距离传输值得关注。北京西北向的气团则含有较多的土壤尘和含碳气溶胶。 北京雾霾的 1954-1960 年和 1973-1982 年高峰出现在 1947 年至 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和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的交界处、 2000-2004 年雾霾高峰出现在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和 2000-2035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的交界处, 2007-2011 年雾霾高峰出现在 2000-2035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内,而 1982-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期间连续 17 年没有出现雾霾高峰。 按此规律, 2013 年 -2035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特别是 2030-2040 年拉马德雷冷暖位相交界处北京雾霾会达到新的峰值。 据康杜娟和王会军的研究,沙尘暴在 1954-1956 年、 1964-1967 年和 1974-1976 年出现三个高峰期 ,与 1957-1958 年、 1968-1969 年和 1977 年三次流感爆发一一对应,而 1954-1956 年、 1964 年、 1967-1968 年、 1975-1976 年都发生了拉尼娜事件。拉尼娜事件与沙尘暴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共同形成与禽流感爆发的一一对应前兆。 春季是北京沙尘暴多发季节。 北京1954-1999年沙尘天气日数 图 2 北京 1954-1999 年沙尘天气日数的逐月分布( a )和年际变化( b ) 1. 沙尘天气; 2. 沙尘暴; 3. 扬沙; 4. 浮尘(据康杜娟, 2005 ) 康杜娟和王会军的文章揭示:在沙尘活动频繁年代( 1956~1970 )和稀少年代( 1985~1999 )冬、春季的气候和大气环流有显著差别。 1956-1970 年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947-1976 ), 1985-1999 年处于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 1977-1999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67024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147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1953.html 研究表明,对于硫酸盐、硝酸盐、铵盐等六类主要组分来说,北京的南部地区是来源可能性最高的区域。来自北京南部的气流常携带较高浓度的二次无机气溶胶和含碳气溶胶,西北向的气团则含有较多的土壤尘和含碳气溶胶。北京发生雾霾时,来自南向的气流会使二次无机气溶胶的浓度变得很大,这可能与高湿度的云雾中较强的非均相反应以及较强的光化学反应有关。 点评:北纬 30 度下沉气流分为南北两支,向北流动的气流由于纬度圈逐渐变小,雾霾浓度逐渐变大,影响中国北方和韩国日本,形成主要的雾霾集中地带。北京、西安、郑州、石家庄在北纬 30 线以北雾霾重灾区。大气环流对雾霾的远距离输送值得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1587.html 研究人员表示,如果将燃煤、工业污染和二次无机气溶胶三个来源合并起来,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成为北京 PM2.5 污染的主要来源。北京周边省份快速发展的工业生产会带来跨境传输的污染。治理北京本地空气污染,不仅需要改善能源结构,还需要区域联合防治。 http://news.sina.com.cn/c/2013-12-30/170829120671.shtml 点评:棕色云团是大气长期污染的结果, 跨境传输的污染值得深入研究。治理北京本地空气污染,不仅需要改善能源结构,还需要区域联合防治。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147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1587.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5803 次阅读|14 个评论
[转载]武汉首次公布雾霾“源构成”:35%来自外地
杨学祥 2013-12-29 01:59
武汉首次公布雾霾“源构成”:35%来自外地 2013年12月27日07:11来源:汉网-武汉晚报 手机客户端 保存到博客 电视问政现场相关负责人接受嘉宾问政。记者金振强 摄1 电视问政现场相关负责人接受嘉宾问政。记者金振强 摄   武汉首次公布雾霾“源构成” 35%来自外地 65%本土产生 汽车尾气工业生产和扬尘名列前三   在昨天电视问政现场,副市长秦军首次公布了武汉雾霾来源的构成:35%来自外地,例如烧秸秆;65%是本土产生的,其中排名前三的是,汽车尾气占23%,工业生产占21%,扬尘占17%,日常生活占5%。   市环保局局长丁雨说,治理雾霾,就像治病一样,首先了解雾霾从哪里来,然后再对症下药。近期,武汉市环保局已委托北大、清华等高校的科研机构,联合研究武汉雾霾的源头(即“源解析”)。考虑到雾霾治理任务紧迫,先由武汉环境监测中心站使用流动监测车,在武汉三镇取样并研究,秦军副市长公布的雾霾构成,就是这样得出的初步结论。   初步结论虽然与真实数据有少许出入,但并不影响制定相关管控措施。高校科研机构除了作数据分析,还会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建议。这样双管齐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记者齐翔 (责任编辑:李丽娜) http://gongyi.sohu.com/20131227/n392495541.shtml 多地中到重度雾霾集中在北纬30度线附近 已有 645 次阅读 2013-12-21 02:35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1587.html
个人分类: 防灾信息|2461 次阅读|0 个评论
黄土沉积和灰霾沉积:雾霾的远距离输送
热度 2 杨学祥 2013-12-22 15:51
黄土沉积和灰霾沉积:雾霾的远距离输送 杨学祥,杨冬红 1944 年在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任职的马溶之就在《地质论评》 9 卷 12 期上发表研究论文“中国黄土之生成”,首次提出了“中国黄土南北同源”的观点,指出中国黄土的生成是风力所为,地区形态差异源于各地成土作用的不同。马溶之将中国黄土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华北平原的马兰黄土,土壤肥美,开荒最早,二是包括南京在内的长江中上游下蜀黏土和成都黏土,三是结核性黄土,它是介于马兰黄土与黏土之间的一种过渡性黄土,因富含石灰结构核而得名。马溶之提出的“黄土风成说”,后被我国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中科院院士刘东生研究证实。刘东生经过多年的野外调查,研究了黄土的分布、颗粒组成及其空间变化,分析了黄土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物理性质,鉴定黄土中的动植物化石及孢粉化石。最终得出的结论是:黄土是西北地区戈壁、沙漠中的细粒物质被风吹到黄土高原上堆积而成的,与马溶之的观点不谋而合 。 黄土是西北地区戈壁、沙漠中的细粒物质被风吹到黄土高原上堆积而成的,灰霾是否也是西北地区戈壁、沙漠中的更细粒物质被风吹到中国东部而成的?在历史上这一过程难以找到证据,但理论上应该是成立的:在沙尘暴由西向东传送的过程中颗粒大的物质先沉降,颗粒小的物质后沉降,直到最小的颗粒物质沉降到大海。这应该是灰霾远距离传送的大背景。静稳天气有利于大气中灰霾的沉降,并与当地的大气污染相配合,形成严重的雾霾灾害。这是严重雾霾集中在中国东部平原地区的原因。 中国地形为西高东低,从西到东有 4000-5000 米 的青藏高原、 1000-2000 米 的黄土高原、 50 米 以下的华北平原。西风由西向东而过,气流横截面积逐渐扩大,流速不断缩小,漂浮颗粒物质由大到小逐段沉降,先细沙,后微尘,中间是黄土。 中国西部的开发,导致西部大城市大气污染加剧,西风远距离输送是导致东部城市雾霾加剧的重要原因,根据这一模型,兰州和西安的雾霾强度在相同天气条件下与河北正相关。 蒋大和 教授最近指出,实际上空气污染物在被排放后直至消失(如果难以消散,就会像二氧化碳那样有累积了)的生命周期包括来源(排放),输送过程(风吹、扩散、化学转化等),和沉降(重力沉降、干沉积、湿沉降),或者还有分解(很少讨论)和衰减(放射性物质)。重力沉降主要指尺度比较大的粗颗粒物,即 PM10 中尺度大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及大于 PM10 的颗粒物。 PM2.5 等细颗粒物因为空气阻力等原因,一般不考虑它们的重力沉降。湿沉降是指雨滴在成型时已经包含的污染物,和从云底降下过程中又冲刷空气中的污染物。干沉积只发生在地面,因为污染物和地表接触,发生吸收和吸附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不再介入输送,因此被从大气中“清除”。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paper/20114613363996715958.shtm
个人分类: 学术争论|7183 次阅读|13 个评论
地下喷气是雾霾污染物集中的过程
热度 2 杨学祥 2013-12-12 06:25
地下喷气是雾霾污染物集中的过程 杨学祥,杨冬红 2013 年 12 月 6 日 我去北京工业大学参加灾害预测研讨会,意外发现北京的大烟囱烟云直冲云霄,没有向四周扩散的痕迹,是地下喷气垂直上升带动的结果。 按照通常的理解,烟雾在无风天不易扩散,应该在低空积累,在大雾天形成雾霾。烟云垂直升入高空能形成雾霾吗? 研究表明,点源激发的球面大气流动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密度变化,与单位时间扩散的大圆周长 C 成反比。设大气流动的总能量为 Q ,能量密度为δ,穿过的面积为 S=Cl = 2 π Rlsin φ, l 为单位弧长, R 为地球半径,则有 δ = Q/S = Q/ (Cl) = Q/ (2πRlsinφ) (1) 其中,圆心角φ为点源和地心连线与大圆上任一点和地心连线的夹角。同样,在球壳中点源喷射造成的球面对流,也会有扩散、集中、返回的震荡过程(见图1- 2 )。 由( 1 )式可知,在φ = 0 和φ = π时,能量密度δ为无穷大,在φ = π /2 时,即经过地表最大圆时,能量密度δ最小。这就是说,假定大气流动总能量在传播中无损耗,点源及其地心对称点处的能量密度最大(见杨冬红 2009 年博士论文)。 这一模型既可以解释 北极大气和海洋等位面下降导致北半球低温暴雪频发和南极大陆沿海异常变暖(通过海冰气候开关效应阻止拉尼娜的发生,使拉尼娜可能夭折),也可以解释震洪链、旱涝链和高温暴雨链的发生原因。 图 1 点源激发的大气流动在球面上的能量密度变化 ( 杨冬红, 2009) 2003 年 12 月 23 日 22 时左右,“重庆开县井喷”发生,历时 84 小时,大约 17.5 至 21 百万立方米石油天然气喷入大气中; 2004 年 9 月 2 至 5 日,开县惨遭 200 年一遇特大暴雨洪灾,部分地区为 500 年一遇。 2008 年 5 月 12 日 四川汶川发生 8 级地震; 2009 年 7 月 4 日 地震灾区遭遇“ 7.14 ” 暴雨洪涝灾害。 2013 年 4 月 20 日 四川雅安发生 7 级地震; 7 月 7 日 晚至 10 日,强降雨侵袭四川,成都、雅安、乐山、眉山、德阳、绵阳大部及广元市西部出现了区域性暴雨,都江堰气象站日降水量已超过有记录以来的最大值。 2013 年 8 月 6 日 14 时,在全国 2418 个国家级自动监测站中,高温排行前十名全部超过 40 ℃ ,其中,浙江 8 个地区榜上有名,浙江余姚的气温更是达到了 42.1 ℃ ; 2013 年 10 月 9 日 ),在福建登陆的台风“菲特”,却让浙江东部的余姚受遭受了百年一遇的降雨, 70% 以上城区受淹,主城区城市交通瘫痪。受灾人口超过 83 万人。 为何暴雨集中在两次地震灾区 ? 地震 - 暴雨的灾害链值得关注。点源喷发导致的大气环流是合理的数学模型,能量在喷发点及其球对称点达到最大值(见图 1-3 )。 图 2 点源喷发在球壳中的全球对流 ( 杨冬红, 2009) 图 3 点源喷发在球壳中的区域对流 ( 杨冬红, 2009) 这一数学模型同样适用于雾霾天气的发生,地下喷气在把烟云带入高空的同时,也把周围低空的污染物积聚到喷发点及其球对称点,在城市热岛效应激发下,地下喷气更有利于雾霾污染物的集中和远距离输送,这也可以解决雾霾污染物来源不清的难题。 相关报道: 受华南、华东污染物影响 海口出现雾霾天气 2013 年 12 月 12 日 04:52 来源:人民网 - 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海口出现雾霾天气   本报海口 12 月 11 日 电 (丁汀、张亚) 12 月 11 日 ,雾霾袭击海口。根据海南省海口市环保局公布的数据,海口市 11 日的 PM2.5 值为 133 ,属于中度污染。截至 11 日,海口空气轻度或中度污染已持续近一周。   “从 12 月 6 日起 ,海口和三亚空气轻度污染, 10 日海口上升为中度污染。”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韩保光表示,“今年海南之所以出现雾霾天气,很大程度上是受华南、华东地区污染物的影响。再加上气象、地理因素,这些污染物就被输送到了海南”。   此外,韩保光认为,岛内的一些企业排放的污染物和施工造成的扬尘也对空气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据介绍,海口市今年的空气质量与往年相比有所下降,一方面是由于国家对空气质量监测的标准有所提高,另一方面是因为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污染物增加。   韩保光分析,雾霾天气是否会持续下去还是未知数。如果出现降雨或是大风等天气,那么空气质量会有所好转。但如果天气一直都是晴朗状况的话,雾霾天气将有可能会持续下去。   虽然目前的污染情况还没有到需要启动应急预案的程度,但海口已经采取措施对岛内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了治理。   海口在省会城市中一直以环境优美、空气质量优良著称。在海口生活多年的刘女士说:“我在这里快 20 年了,以前只见过雾,没见过雾霾。像这样持续雾霾实在很少见。” ( 责编:潘旭海 ) http://society.people.com.cn/n/2013/1212/c1008-23816185.html 专家:中国雾霾高发可能还将持续一二十年 2013 年 12 月 11 日 00:53 来源:中国广播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专家:中国雾霾高发可能还将持续一二十年   央广网北京 12 月 10 日 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报道,在连续 7 天发布雾、霾双预警之后,昨天中央气象台终于解除了预警,部分城市,比如北京,在经历了一夜大风的洗礼后,今天的天空也是格外的蓝,那么,全国范围内的情况如何呢?困扰多地的雾霾都已经消停了吗?   事实上,就在今天,以空气质量优异著称的海口再度被“灰蒙蒙”所笼罩。   据海口市环境保护局网站其“空气质量实时发布”显示,今天 18 时,海口空气质量指数为 187 ,属中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颗粒物 ( 粒径小于等于 2.5 μ m) 。   而同样被视为空气质量“优等生”的福建,在经历了一天的晴爽天气后,今天省内多地再次被雾霾笼罩。   中国气象局的数据显示,此次雾霾来袭,波及 25 个省份, 100 多个大中型城市,全国平均雾霾天数创 52 年来之最。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江苏等 13 地均创下历史纪录。   此前,环保部监测司相关官员表示,从这次情况来看,长三角出现这么严重的雾霾较为少见“说明大气污染不仅仅是在京津冀地区,长三角也很厉害。”   现在,最难过的时候似乎已经过去了,但是大家都明白,距离下一次恐怕只是个时间问题,因为此前我们也听到环保部的专家表态说:我国正在经历发达国家二三十年前的阶段,“雾霾高发可能还将持续一二十年”的时间。   所以大的范围来看,雾霾是散了,相关的新闻却依然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我们知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今日上午在北京开幕,会议将总结去年经济工作,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有媒体援引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先生的观点认为:雾霾事件有可能成为影响明年经济增长目标确定的重要因素。   与此同时,学界已经打响 GDP 和环保的拉锯战。部分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必须保持一定增速,而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应该降低 GDP 增速为过去的环境“欠债”埋单。   而在各地,与预防和治理雾霾有关的工作也在加速推进:来自辽宁的消息是:根据《辽宁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考核暂行办法》,沈阳在内的多个城市已经被开出了“罚单”。   按照辽宁省环保厅的监控数据显示:今年前十个月,辽宁的空气质量排名,盘锦排名第一,沈阳倒数第一。其中,沈阳的空气质量,合格率只有 62.8% 。根据《辽宁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考核暂行办法》,从今年 1 月 1 号到 10 月末,辽宁环境空气质量实行“按天儿考核”。按照这个办法,辽宁首次给 8 个城市开出“雾霾罚单”,其中,沈阳最多, 3460 万,鞍山 780 万,辽阳 500 万,葫芦岛 300 万,大连抚顺各 160 万,营口 40 万,本溪 20 万,罚缴总计 5420 万元。根据《办法》规定,空气质量考核指标暂定为 PM10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三项。其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超标达 0.25 倍,罚缴 20 万元,每递增 0.25 倍,加罚 20 万元; PM10 超标达 0.5 倍,罚缴 20 万元,每递增 0.5 倍,加罚 20 万元。据了解,罚缴资金将由辽宁省财政部门在年终结算的时候一并扣缴。   受雾霾困扰的河北省,近日明确表示要削减近三分之一钢铁产能来治理大气污染。但是,我们也听说过:钢铁、建材等行业可以说是河北的钱袋子,老百姓的饭碗。那么,河北省在淘汰落后产能、降低能耗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河北省制定了大气污染治理 50 条整治措施,到 2017 年,全省将削减钢铁产能 6000 万吨、水泥 6100 万吨、燃煤 4000 万吨、玻璃 3000 万重量箱,淘汰 105 万辆“黄标车”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河北省防止“推倒一座旧高炉,新上一座新高炉”,建立科学严格的市场准入门槛,利用环评标准设计有效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另外一个不同是,河北省发挥干部考核指挥棒的作用,把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纳入考核体系,把重要的环境指标作为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红线,对各种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据我了解,今年以来,河北省一些企业因绕过甚至破坏在线监测设备偷排偷放,已有 124 人被公安部门依法拘留、 42 人被逮捕。   数据显示:河北钢铁产量已连续 12 年位居全国之首,目前钢铁产能为 2 亿吨。国务院提出五年内压缩 8000 万吨产能,其中 6000 万吨落在河北。现实的问题是:完成总体削减任务后,大量就业人员需要安置,对于税收肯定也有影响,河北这方面准备如何应对?   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表示,从现在起,河北将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新能源及应用示范、信息产业升级、生物产业创新发展、新材料 ( 行情 专区 ) 特色产业链壮大、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技术产业化、新能源汽车 ( 行情 专区 ) 示范和新兴海洋产业培育等八大工程。力争到 2015 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 3000 亿元, 2017 年增加值达到 4100 亿元以上。同时,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力争到 2015 年全省节能环保产业销售收入达 2350 亿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到 2017 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 2012 年降低 20% 以上。   一路向南,我们继续来了解各地的雾霾阻击战,目前,合肥市已开始对一些污染源头做出应对措施,空气污染应急预案也在制定中,有望于近期出台。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合肥肯定不会有单双号限行这样的举措,但在遭遇重度污染日时会倡议市民尤其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带头绿色出行,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除了应急预案市民们更期盼合肥市乃至安徽省能尽快出台和实施长效的治霾举措,毕竟应急预案只是极端气象条件下减缓重度污染恶化的短期举措。合肥市民:雾霾天气和我们汽车的尾气也有关系,在这种天气我们出行尽量坐公交和骑车我想都会有帮助的,在这个天气建设也停一停,让农民工也休息一下,这对他们也是一种保护。   这里面谈到了限行,这也就再一次联系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次雾霾的来源到底是什么?——环保部迟迟未能给出答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则表示,预计明年下半年完成各地污染物来源分析。——官方的这个表态加大了人们对污染物来源的疑惑。——跟汽车到底有多大的关系?   据江苏省环保厅总工程师刘建琳介绍,江苏省污染物排放来源有三方面:一是工业,特别是钢铁、水泥等排放量较大企业;二是交通,包括机动车尾气排放等;三是城市建设带来的污染排放。   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专家田旭东博士说,此次雾霾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受到北方污染物南移的影响,另一方面本地污染物也在不断增多,但是受到哪个方面的影响更大很难确定,不同时段、不同类型污染物情况都不一样。   何立富说,西南地区出现大雾天气则与当地湿度大、无冷空气影响、地面辐射效应强,以及局部阴雨相间等因素有关。   汽车尾气论:中科院发布的“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研究结果表明,雾霾中有 4 类有机组分:针对北京而言,机动车为城市 PM 2.5 的最大来源,约为 1/4 ;其次为燃煤和外来输送,各占 1/5 。   对于汽车尾气是形成北京雾霾的首恶一说,有专家持不同看法,该观点认为,今年国庆期间,北京市区的车辆大幅减少,但是北京仍出现了雾霾,这怎么解释。   燃煤污染论:有专家认为,各地产业结构 ( 污染排放源 ) 、气象条件、地理环境都有其特殊性,大气颗粒物污染形成原因不尽相同,但是就全国来说,工业污染是雾霾发生的重要原因。   静稳天气论:日前环保部的官员表示,这次南方地区发生大规模雾霾的原因除了大量污染排放源源不断外,另一主要原因是气候原因,即气候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表示,在静稳的天气中,下沉的沙粒被排放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硫酸盐、硝酸盐包裹起来,而外层的排放物又吸收空气中的水,使得沙尘变胖,就在空气中可以看见了。   另一位专家表示“奇怪的是,跟往年相比,今年南方的气候条件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果说静稳天气是外因的话,那么这些空气污染物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他说,目前即由于城市化过程发展和城市布局不合理而导致的区域性的雾霾高发。“假如城市的污染治理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城市化过程中不注意城市之间的相互影响,不留下足够的通道,不考虑污染物稀释扩散结构的话,这种局面在中国至少还会持续 10-20 年。”彭应登建议,城市之间应该有缓冲的空间,使得污染物得以稀释和扩散。 ( 来源 : 中国广播网 )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1211/c70731-23803815.html 雾霾凶猛污染物来源仍成谜 2013 年 12 月 10 日 00:55 来源:经济参考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雾霾凶猛污染物来源仍成谜   “北京城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机场候机厅的吸烟室。”媒体这样评价北京的雾霾。   尽管政府应对“雾霾”频频出招,但收效甚微,空气污染仍在持续恶化。除了京津冀地区外,随着寒冬的到来,大规模的雾霾和 P M 2.5 爆表的情况已经开始蔓延到江南、华南等地,雾霾天数创 52 年来之最。   今年中国已经历了两次大规模雾霾,尴尬的是,目前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尚是一个谜。对这一大家关心的问题,环保部迟迟未能给出答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日前表示,预计明年下半年完成各地污染物来源分析。官方的这个表态加大了人们对污染物来源的疑惑。   纪录   雾霾天创 52 年之最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在北京街头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这是一条关于雾霾转发量比较多的段子。持续多日的雾霾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工作带来很大不便———高速公路被采取临时封闭措施,工地停工学校停课,公务车私家车限行。   在连续 7 天发布雾、霾双预警后, 9 日中央气象台终于解除了两个预警,受冷空气影响,华东地区雾霾也将逐渐消散,但江南、华南等地的部分地区仍有轻度霾,局地有中度霾。   环保部监测司相关官员表示,此次雾霾影响范围超过 1 月份的雾霾,但严重程度还在调查分析之中。   中国气象局的数据显示,此次雾霾来袭,波及 25 个省份, 100 多个大中型城市,全国平均雾霾天数创 52 年来之最。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江苏等 13 地均创下历史纪录。   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雾霾严重波及南方地区。环保部监测司相关官员表示,从目前来看,长三角出现这么严重的雾霾较为少见“说明大气污染不仅仅是在京津冀地区,长三角也很厉害。”   存疑   污染物来源待明确   关于空气污染物来源,目前尚无令公众确信的说法。有官员称,厨房油烟是北京雾霾的主要原因,更是遭到了网友的反对。由于官方对于空气污染物来源尚未给出明确的说法,这方面的判断犹如猜谜:   ———汽车尾气是最大杀手?中科院发布的“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研究结果表明,雾霾中有 4 类有机组分:氧化型有机颗粒物,主要来自于北京周边,它们在整个污染过程中所占比例最大,为 44% ;油烟型有机物,主要来自局部地区烹饪源排放,占 21% ;氮富集有机物,一种化学产物,占 17% ;还有烃类有机颗粒物,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和燃煤,占 18% 。针对北京而言,机动车为城市 PM2.5 的最大来源,约为 1/4 ;其次为燃煤和外来输送,各占 1/5 。   亚太环境保护协会副总干事、深圳厚和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国常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国内燃油从提炼到实际燃烧过程中存在的根本性问题,造成燃油质量较差;其次市场上还没有一个切实有效的方法,没有一个技术成熟的产品能从根本上解决发动机燃油污染 (CO 、 H C 、 N O x 等以及颗粒物 ) 排放的问题。   姜国常称,燃油燃烧排放污染是人体健康的大敌,机动车可排放 200 多种化学污染物,联合国调查结果显示:世界城市中的空气污染, 60% 以上来自燃油汽车的废气排放。 1 辆轿车 1 年排出的有害气体可达自身重量的 3 倍。其中对人类危害最大的主要有一氧化碳 (C O ) 、碳氢化合物 (H C ) 、氮氧化合物 (N O x) 、可吸入颗粒物和硫化物等。   对于汽车尾气是形成北京雾霾的首恶一说,有专家持不同看法,该观点认为,今年国庆期间,北京市区的车辆大幅减少,但是北京仍出现了雾霾,这怎么解释。   ———燃煤污染是根源?有专家认为,各地产业结构 ( 污染排放源 ) 、气象条件、地理环境都有其特殊性,大气颗粒物污染形成原因不尽相同,但是就全国来说,工业污染是雾霾发生的重要原因。   中国社会科学院上个月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 (2013) 》指出,社会化石能源消费增多造成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逐年增加,是我国近年雾霾天气增多的最主要原因。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此前表示,目前中国大气污染比较严重,特别是雾霾天气几乎常态化,大气污染根源在于烧煤和燃油等石化能源的使用,“雾霾天气主要是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尽合理造成的,根源还在化石能源,一个是烧煤,一个是燃油,另外发展方式比较粗放造成大量排污。”   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雾霾波及江浙、长三角地区,这些地区已经在进行产业升级和转型,重工业、化工业已经大幅下降。匪夷所思的是,这些地区在这次雾霾中受害最重“说工业污染造成了江浙的雾霾有点牵强,但是这些城市没有北京那么多的汽车,没有西部那么多的重工业,怎么也发生雾霾了呢?”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疑惑。   ———静稳天气是帮凶?日前环保部的官员表示,这次南方地区发生大规模雾霾的原因除了大量污染排放源源不断外,另一主要原因是气候原因,即气候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表示,在静稳的天气中,下沉的沙粒被排放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硫酸盐、硝酸盐包裹起来,而外层的排放物又吸收空气中的水,使得沙尘变胖,就在空气中可以看见了。   “奇怪的是,跟往年相比,今年南方的气候条件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果说静稳天气是外因的话,那么这些空气污染物究竟是怎么来的呢?”一位专家表示,只有彻底查清污染物的来源才能找到治理之策。   治理   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   不管大气污染物的来源是什么,不争的事实是,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产业结构偏重、产能过剩、能源结构单一等问题,燃煤产生的污染物对大气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   分析人士认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治霾任务仍然艰巨。根据国务院 9 月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共需投入 17500 亿元。这个行动计划制定的具体指标是,到 2017 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 2012 年下降 10% 以上。   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要从根本上治理雾霾,就要改变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一是要把能源消耗量降下来;二是要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三是提高传统能源的使用效率,降低排放。   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认为,治理雾霾归根结底是要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彻底转变高排放、高污染、高能耗生产方式。国务院 9 月份印发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措施,文件称未来严控“两高”行业新增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 来源 : 经济参考报 )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1210/c70731-23792282.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477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3: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