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问题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Dr.YOU第二十五期] 来自隐身人的挑战
eloa 2009-4-13 10:42
Dr.Who 发表于 2009-04-06 9:00 闻君有白玉美人,妙手雕成,极尽妍态, 不胜心向往之。今夜子正,当踏月来取, 君素雅达,必不致令我徒劳往返也。 四月一日,Dr.Who收到了一封署名隐身人怪蜀熟的诡秘来信。此人声称于无意间获得隐身斗篷一件,并将在四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内潜入北京市海淀区美女质量最高的七栋高校女生宿舍。。。。 Dr.Who愤怒了:为什么不来我们男生宿舍! 错了,是Dr.Who愤怒了:为什么不来我们学校的女生宿舍!! 啊,又错了,应该是Dr.Who愤怒了:抓住隐身人,揪出怪蜀熟!!! 来自隐身人的挑战: 如何在一栋宿舍楼中找出身着隐身衣的不轨之徒来 ?(from Robot) 小贴士:关于隐身衣,可参考小红猪翻译 总有一款是你想要的 让我们期待新的Dr.YOU~~ 由于群博不稳定,晚了一天放出,请大家见谅,交稿时间也顺延一天。 新来的同学,请继续阅读什么是Dr.YOU。查阅往期内容及优胜者,请点击群博右边栏的Dr.YOU栏目。 ====================== 什么是Dr. YOU ========================== 我们都曾梦想过成为万事通,就像机器猫的口袋,能应付朋友提出的所有问题;我们也曾时不时冒出古怪问题,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未获解答,随着少年(或成年)梦想慢慢灭掉。 事实上,由于个体知识的局限,谁都不可能真正 包治所有疑难杂症 。然而,在互联网时代,当我们汇聚在一起,真有可能无所不能。在这个栏目里,松鼠想和读者们一起来打造一位真正的 问不倒先生 ,姑且叫他 Dr. YOU 吧,你们中的任何一位,都有机会成为他! 每周,我们会在这里提一个问题,如果你觉得能够解答,就给我们来信吧,在这一刻,你就是所有人眼里最牛 X 的 Dr. YOU 。 规则说明: 1 )别小看我们!这里绝不会出现 人一共有几颗牙齿 这样的简单知识型问题,不会有 怎么样动心脏手术 这样的专业问题, 也不会出现 打呵欠会传染吗 这样被解答过无数次的 陈词滥调 型问题,你也不要以为求助 google 或 wiki 甚至百度百科就可以获胜。每周,我们严阵以待,琢磨出最精怪最有趣的问题,来刁难 Dr. YOU 。 2 )你可以在主贴下尽情讨论。但是,只有当答案超过 500 字 , 并发送至 DrYou@songshuhui.net , 你才可能成为真正的优胜者。我们 周一出题, 周日晚十二点 截止。收到的回答会即时公布出来,优胜者将在被公布的读者中产生。 你有一周的时间充分思考、寻找资料。 脑筋动得快的同学,赶快给我们寄信哦,相似思路的以先到者为胜。如果你有从人家答案中找到新主意的天赋,也不妨集思广益之后一锤定音。总之,采取最适合自 己的策略来挑战大家吧! 松鼠小贴士 : 如何把答案写得长?最好不要仅仅给出答案的核心部分,而应该将其中涉及的科学原理娓娓道来。你最好深入查找专业资料,将问题理解透,再用通俗有趣的语言表达出来(设想你面对的读者是完全的外行)。涉及原理之处可试试多用比喻。 3 )我们将就每道问题评出一到两位优胜者,回答的顺序、文字的通畅以及长度都将被考虑到。他会被宣布成为本轮的 Dr. YOU ,松鼠会将对他进行一个简短的访问,在一周时间内,他是本博客的明星,这可是绝佳的宣传自己博客或网站的机会! 我们还将为他送上一份礼品,它可能是一件有趣的科学玩具,也可能是松鼠会制作的纪念品,也可能是科普杂志和书籍。除此之外,你还将获得直接进入论坛 橡树大厅 版块的机会。在申请成为正式松鼠时,这也会是一个强有力的帮助。 松鼠小贴士 : 我们无比鼓励看到一个问题的多角度解答,例如,回答 人为什么有两个鼻孔 时,您可以考虑动用建筑学知识 你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答。所以,不要觉得某个问题与你的专业领域无关,或许你能给出出人意料的漂亮解答,让所有人都吃一惊! 4 )答案将由当期责任编辑整理修饰,发表在平面媒体上。该文字版权归科学松鼠会所有。 往期内容,请点击松鼠会主页右边栏的Dr.YOU项目查阅详情。 =====================偶是打酱油的分割线======================== 奖品由以下单位支持 《 科学美国人 》创刊于1845年,163年来,它见证了世界科学每一次重大进步,全球20个版本同步传播,135位诺贝尔奖得主选择它传播科研成果和理念。 《 环球科学 》获《 科学美国人 》独家授权,由各领域知名学者亲自执笔翻译,原汁原味传递《 科学美国人 》精髓,适合科研工作者、教师、管理者、公务员和所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科学爱好者阅读。 《 新发现SCIENCEVIE 》 是欧洲发行量及影响力最大的大众科学人文杂志,中文版以法国版为基础,在样式上保持和法国母版同样的水准,但是内容全面本土化,在选题上多提供和人类自身 生存密切相关的内容。以与人类自身生存密切相关的科学话题作为主打内容,文笔清新活泼有幽默感,亲和力强,介绍科普领域最新最全的潮流文化,直击全球科技 人文的新潮流,力求激发读者想象力。
个人分类: 我是Dr.You|1269 次阅读|0 个评论
地球科学原理之19 板块假说的问题及人类对岛弧的认识
rock6783 2009-3-29 12:15
广东海洋大学 廖永岩 (电子信箱: rock6783@126.com ) 有关冰川的地质作用的地球物理学方面的证据,我们主要介绍 贝尼奥夫地震带 方面的证据。在介绍这方面的证据前,我们先来对板块假说的真实性、人类对岛弧的认识过程进行分析。 1 板块学说及其存在的问题 板块学说,的确是 20 世纪的地球科学的最大成就,它对 20 世纪以前的所有地学资料,进行了综合,使以前很多零散的有关地球科学的资料,变成了一个资料系统。同时,板块学说,将地球看成一个系统,利用当时的地质资料,对这个地球系统进行了系统研究,并进行了科学推测。自人类研究地球以来,除板块学说以外,还没有那个学说是如此广泛和系统地对地球科学资料进行综合过。所以说,如果没有板块学说的出现,也就不会有随后的地球系统科学的出现。就哲学思想上来说,地球系统科学是板块学说的发展,是将板块学说系统科学观点的发杨光大。所以说,板块学说,是人类认识地球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板块学说,顾名思义,就是地球表面,可以分为很多板块,地球的构造运动,其实就是这些板块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构成地球表面的板块,既然是板块,就应该有边界。它的边界,主要由洋中脊这个板块形成边界,和岛弧等消减带,这个板块消亡边界共同构成。古地磁及其它证据都已清楚地证明,海底在扩张,海底扩张可以不断地产生海洋岩石圈。所以,洋中脊这个边界是不容质疑的,这也是得到绝大多数地质学家肯定的事实;而且,自板块学说建立初期的简单板块划分方案,直到近来复杂的板块划分方案,洋中脊这个板块边界都变化不大。有关洋中脊这个板块边界,很多地质问题都可用板块学说的理论进行解决,留给人们的疑问较少。而消减带则不然,问题多多。板块学说刚形成时,划分的板块数较少,整个地球划为 6 个板块 ( Heirtzler, et. al., 1968 ) 。后来,板块越分越细,板块的数目越来越多 ( Heirtzler, et. al., 1968; Harland, et. al., 1982 )。 现在,整个地球被划分为 12 个板块 ( Hilgen, 1991 ) 。尽管目前板块划分得越来越细,板块数越来越多,但一些板块内的运动状况仍不统一,仍具有进一步划细的必要。这本身就说明,划分板块的标准在不断地变化,划分板块的标准没有完全统一。而这些变化和不统一,完全是消减带确定的变化和不统一所造成的。消减带本来应存在于大陆和海洋的交接处,太平洋的情况就是这样。但是,大西洋的大陆和海洋的交接处,就没有消减带的形成。这就是说,太平洋,有板块的形成,也有板块的消减,但大西洋只有板块的形成,却没有板块的消减。印度洋有板块的形成,但却只有北方和东北方板块的消减,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和南极方向,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有明显的消减带的消减。而且,消减带的很多地质问题,都是不能用板块学说的理论加以解释的,例如: 1 ,岛弧处为什么大洋侧主要是高压变质,而大陆侧主要是高热变质? 2 ,为什么岛弧处会形成火山,而地球的其它处则不会形成,火山形成的机制是什么? 3 ,岛弧处为什么会抬升,而岛弧后则会扩张? 4 ,既然岛弧处的板块下插是造成板块运动的主要动力或主要动力之一,如日本岛弧和台湾岛弧的下插板块能拖动整个太平洋板块运动(洋中脊在东太平洋),但为什么其下插板块却是折曲的,即这种巨大的牵引力还拉不直下插板块本身? 5 ,为什么很多俯冲带的地震带是双层的?即下插板块为什么是双层的?诸多的问题,这里只是略举一、二。所以,若板块学说有问题或错误,或者说板块学说会出问题,肯定问题会出在消减带上。若某些地质学家想保护或完善板块学说,肯定得从消减带入手。只要消减带的问题得到了妥善的解决,板块学说才会处于不败之地。反之,若某些地质学家,想推翻板块学说,另建一个新的理论,也必须从消减带入手。如能将本身就不太完善的消减带推翻,板块就缺了半个边,板块学说就只剩下洋中脊这一条线了,就不可能再成为板块了。 2 人类对岛弧的认识过程及其发展 在地槽学说作为地学主流学说的时代(板块学说出现前),因为岛弧旁有海沟存在,所以,当时的主流地质学家将其作为地槽看待。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贝尼奥夫等人在研究海沟附近的地震时,发现了贝尼奥夫地震源带岛弧下的中、小型地震震源呈带状分布 (Benioff H., 1954; Wadati, 1935) 。岩石圈下,为塑性较强的地幔。因为地幔的塑性,原则上,地幔处不会有地震发生。既然海沟处的岩石圈下还有地震源分布,这说明分布地震源处不是塑性较强的地幔,而是塑性较弱、刚性较强易发地震的地壳。这也说明,刚性较强、塑性较弱的地壳,插入了塑性较强、刚性较弱的地幔内。地震沿着下插的地壳发生。因为贝尼奥夫地震源带从海沟处,呈 15 -60 下倾角 (陶世龙等, 1999 ) , 向岛弧下倾斜延伸,深可达 600 -700 公里 。如马里亚纳海沟,震 源深度最深,达 720 公里 (孙立广, 2003 ) 。所以, 20 世纪 60 年代,板块学派创立板块学说时,将洋中脊看成板块的发生边界,将贝尼奥夫地震源带看成是板块的消减边界,从而创立了板块学说。贝尼奥夫带,也被看成是板块学说得以成立的重要证据之一。 后来,随着计算机的应用、仪器精度的不断提高,确定地震震源位置的精度也不断提高。地质学家发现,某些贝尼奥夫带,并不是只有一个层带,而是两层带,这就是所谓的双层贝尼奥夫地震带。 Sykes L. R. 在应用计算机处理地震资料数据时,就指出可能有双层地震带存在 (Sykes, 1966) 。 Umino N. 和 Hasegawa A. 明确指出,日本岛弧下存在双层地震带 (Umino and Hasegawa, 1975) 。一开始,只在个别岛弧下发现双层地震带,当时的主流地质学家认为这可能是某些岛弧的个别现象。后来,随着确定震源的仪器和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人类确定震源位置精度的技术进一步提高,地质学家发现,绝大多数岛弧都有双层地震带 ( Prevot, et. al., 1994; Hudnut and Taber, 1987; Engdahl and Scholz, 1977; Ratchkovsky, et. al., 1997; Samowitz and Forsyth, 1981; ) ,只是有的岛弧的双层地震带特征稍有变化而已。这说明,只要确定震源的精度足够高,就会发现,贝尼奥夫带是由两层构成的。这也说明,从海沟向岛弧下倾斜下插的地壳,不是一层,而是两层,由两层地壳同时下插共同构成贝尼奥夫带。这种双层地壳同时下插形成贝尼奥夫带,用板块学说的理论,是无法进行解释的。很多地质学家,试图应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方面的知识对此进行解释,他们进行过努力,但都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那么,双层地震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且听下回分解。 未完,待续。 下回预告 : 地球科学原理之 20 双层地震带的形成机制 参考文献: 孙立广 . 地球与极地科学 . 合肥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2003, 92-117, 216-233 陶世龙 , 万天丰 , 程捷 . 地球科学概论 . 北京 : 地质出版社 .1999, 89-100 Benioff H. Orogenesis and deep crustal structure: additional evidence from seismology.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ulletin, 1954, 65: 385-400 Engdahl E. R., Scholz C. H. A double Benioff zone beneath the central Aleutians; an unbending of the lithosphere.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1977, 4: 473-476 Harland W. B., Cox A. V., Llewellyn P. G, et. al. A geologic time scal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2 Heirtzler J. R., Dickson G. O., Herron E. M., et. al. Marine magnetic anomalies, geomagnetic field reversals, and motions of the ocean floor and continent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1968, 73: 2119-2136 Hilgen F. J. Extension of the astronomically calibrated (polarity) time scale to the Miocene/Pliocene boundary.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 1991, 107: 349-368 Hudnut K. W., Taber J. J. Transition from double to single Wadati-Benioff seismic zone in the Shumagin Islands, Alaska.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1987, 14: 143-146 Prevot R., Chatelain J. L., Roecker S. W., Grasso J. R. A shallow double seismic zone beneath the central New Hebrides (Vanuatu); evidence for fragmentation and accretion of the descending plate?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1994, 21: 2159-2162 Ratchkovsky N. A., Pujol J., Biswas N. N. Stress pattern in the double seismic zone beneath Cook Inlet, south-central Alaska. Tectonophysics, 1997, 281: 163-171 Samowitz I R., Forsyth D. W. Double seismic zone beneath the Mariana island arc.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1981, 86: 7013-7021 Sykes L. R. The seismicity and deep structure of island arc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1966, 71: 2981-3006 Umino N. Hasegawa A. On the two-layered structure of deep seismic plane in northeastern Japan arc. Zisin, 1975, 27: 125-139 (In Japanese) Wadati K. On the activity of deep-focus earthquakes in the Japan islands and neighborhoods. Tokyo Geophysical Magazine, 1935, 8: 305-325 (注: 本地球科学原理系列,是根据廖永岩著,海洋出版社( 2007 年 5 月)出版的《地球科学原理》一书改编而来,转载者请署明出处,请不要用于商业用途 )
个人分类: 地球科学|30 次阅读|0 个评论
地球科学原理之19 板块假说的问题及人类对岛弧的认识
热度 1 rock6783 2009-3-29 12:15
广东海洋大学 廖永岩 (电子信箱: rock6783@126.com ) 有关冰川的地质作用的地球物理学方面的证据,我们主要介绍 贝尼奥夫地震带 方面的证据。在介绍这方面的证据前,我们先来对板块假说的真实性、人类对岛弧的认识过程进行分析。 1 板块学说及其存在的问题 板块学说,的确是 20 世纪的地球科学的最大成就,它对 20 世纪以前的所有地学资料,进行了综合,使以前很多零散的有关地球科学的资料,变成了一个资料系统。同时,板块学说,将地球看成一个系统,利用当时的地质资料,对这个地球系统进行了系统研究,并进行了科学推测。自人类研究地球以来,除板块学说以外,还没有那个学说是如此广泛和系统地对地球科学资料进行综合过。所以说,如果没有板块学说的出现,也就不会有随后的地球系统科学的出现。就哲学思想上来说,地球系统科学是板块学说的发展,是将板块学说系统科学观点的发杨光大。所以说,板块学说,是人类认识地球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板块学说,顾名思义,就是地球表面,可以分为很多板块,地球的构造运动,其实就是这些板块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构成地球表面的板块,既然是板块,就应该有边界。它的边界,主要由洋中脊这个板块形成边界,和岛弧等消减带,这个板块消亡边界共同构成。古地磁及其它证据都已清楚地证明,海底在扩张,海底扩张可以不断地产生海洋岩石圈。所以,洋中脊这个边界是不容质疑的,这也是得到绝大多数地质学家肯定的事实;而且,自板块学说建立初期的简单板块划分方案,直到近来复杂的板块划分方案,洋中脊这个板块边界都变化不大。有关洋中脊这个板块边界,很多地质问题都可用板块学说的理论进行解决,留给人们的疑问较少。而消减带则不然,问题多多。板块学说刚形成时,划分的板块数较少,整个地球划为 6 个板块 ( Heirtzler, et. al., 1968 ) 。后来,板块越分越细,板块的数目越来越多 ( Heirtzler, et. al., 1968; Harland, et. al., 1982 )。 现在,整个地球被划分为 12 个板块 ( Hilgen, 1991 ) 。尽管目前板块划分得越来越细,板块数越来越多,但一些板块内的运动状况仍不统一,仍具有进一步划细的必要。这本身就说明,划分板块的标准在不断地变化,划分板块的标准没有完全统一。而这些变化和不统一,完全是消减带确定的变化和不统一所造成的。消减带本来应存在于大陆和海洋的交接处,太平洋的情况就是这样。但是,大西洋的大陆和海洋的交接处,就没有消减带的形成。这就是说,太平洋,有板块的形成,也有板块的消减,但大西洋只有板块的形成,却没有板块的消减。印度洋有板块的形成,但却只有北方和东北方板块的消减,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和南极方向,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有明显的消减带的消减。而且,消减带的很多地质问题,都是不能用板块学说的理论加以解释的,例如: 1 ,岛弧处为什么大洋侧主要是高压变质,而大陆侧主要是高热变质? 2 ,为什么岛弧处会形成火山,而地球的其它处则不会形成,火山形成的机制是什么? 3 ,岛弧处为什么会抬升,而岛弧后则会扩张? 4 ,既然岛弧处的板块下插是造成板块运动的主要动力或主要动力之一,如日本岛弧和台湾岛弧的下插板块能拖动整个太平洋板块运动(洋中脊在东太平洋),但为什么其下插板块却是折曲的,即这种巨大的牵引力还拉不直下插板块本身? 5 ,为什么很多俯冲带的地震带是双层的?即下插板块为什么是双层的?诸多的问题,这里只是略举一、二。所以,若板块学说有问题或错误,或者说板块学说会出问题,肯定问题会出在消减带上。若某些地质学家想保护或完善板块学说,肯定得从消减带入手。只要消减带的问题得到了妥善的解决,板块学说才会处于不败之地。反之,若某些地质学家,想推翻板块学说,另建一个新的理论,也必须从消减带入手。如能将本身就不太完善的消减带推翻,板块就缺了半个边,板块学说就只剩下洋中脊这一条线了,就不可能再成为板块了。 2 人类对岛弧的认识过程及其发展 在地槽学说作为地学主流学说的时代(板块学说出现前),因为岛弧旁有海沟存在,所以,当时的主流地质学家将其作为地槽看待。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贝尼奥夫等人在研究海沟附近的地震时,发现了贝尼奥夫地震源带岛弧下的中、小型地震震源呈带状分布 (Benioff H., 1954; Wadati, 1935) 。岩石圈下,为塑性较强的地幔。因为地幔的塑性,原则上,地幔处不会有地震发生。既然海沟处的岩石圈下还有地震源分布,这说明分布地震源处不是塑性较强的地幔,而是塑性较弱、刚性较强易发地震的地壳。这也说明,刚性较强、塑性较弱的地壳,插入了塑性较强、刚性较弱的地幔内。地震沿着下插的地壳发生。因为贝尼奥夫地震源带从海沟处,呈 15 -60 下倾角 (陶世龙等, 1999 ) , 向岛弧下倾斜延伸,深可达 600-700 公里。如马里亚纳海沟,震源深度最深,达 720 公里 (孙立广, 2003 ) 。所以, 20 世纪 60 年代,板块学派创立板块学说时,将洋中脊看成板块的发生边界,将贝尼奥夫地震源带看成是板块的消减边界,从而创立了板块学说。贝尼奥夫带,也被看成是板块学说得以成立的重要证据之一。 后来,随着计算机的应用、仪器精度的不断提高,确定地震震源位置的精度也不断提高。地质学家发现,某些贝尼奥夫带,并不是只有一个层带,而是两层带,这就是所谓的双层贝尼奥夫地震带。 Sykes L. R. 在应用计算机处理地震资料数据时,就指出可能有双层地震带存在 (Sykes, 1966) 。 Umino N. 和 Hasegawa A. 明确指出,日本岛弧下存在双层地震带 (Umino and Hasegawa, 1975) 。一开始,只在个别岛弧下发现双层地震带,当时的主流地质学家认为这可能是某些岛弧的个别现象。后来,随着确定震源的仪器和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人类确定震源位置精度的技术进一步提高,地质学家发现,绝大多数岛弧都有双层地震带 (Prevot, et. al., 1994; Hudnut and Taber, 1987; Engdahl and Scholz, 1977; Ratchkovsky, et. al., 1997; Samowitz and Forsyth, 1981;) ,只是有的岛弧的双层地震带特征稍有变化而已。这说明,只要确定震源的精度足够高,就会发现,贝尼奥夫带是由两层构成的。这也说明,从海沟向岛弧下倾斜下插的地壳,不是一层,而是两层,由两层地壳同时下插共同构成贝尼奥夫带。这种双层地壳同时下插形成贝尼奥夫带,用板块学说的理论,是无法进行解释的。很多地质学家,试图应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方面的知识对此进行解释,他们进行过努力,但都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那么,双层地震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且听下回分解。 未完,待续。 下回预告 : 地球科学原理之 20 双层地震带的形成机制 参考文献: 孙立广 . 地球与极地科学 . 合肥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2003, 92-117, 216-233 陶世龙 , 万天丰 , 程捷 . 地球科学概论 . 北京 : 地质出版社 .1999, 89-100 Benioff H. Orogenesis and deep crustal structure: additional evidence from seismology.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ulletin, 1954, 65: 385-400 Engdahl E. R., Scholz C. H. A double Benioff zone beneath the central Aleutians; an unbending of the lithosphere.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1977, 4: 473-476 Harland W. B., Cox A. V., Llewellyn P. G, et. al. A geologic time scal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2 Heirtzler J. R., Dickson G. O., Herron E. M., et. al. Marine magnetic anomalies, geomagnetic field reversals, and motions of the ocean floor and continent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1968, 73: 2119-2136 Hilgen F. J. Extension of the astronomically calibrated (polarity) time scale to the Miocene/Pliocene boundary.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1991, 107: 349-368 Hudnut K. W., Taber J. J. Transition from double to single Wadati-Benioff seismic zone in the Shumagin Islands, Alaska.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1987, 14: 143-146 Prevot R., Chatelain J. L., Roecker S. W., Grasso J. R. A shallow double seismic zone beneath the central New Hebrides (Vanuatu); evidence for fragmentation and accretion of the descending plate?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1994, 21: 2159-2162 Ratchkovsky N. A., Pujol J., Biswas N. N. Stress pattern in the double seismic zone beneath Cook Inlet, south-central Alaska. Tectonophysics, 1997, 281: 163-171 Samowitz I R., Forsyth D. W. Double seismic zone beneath the Mariana island arc.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1981, 86: 7013-7021 Sykes L. R. The seismicity and deep structure of island arc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1966, 71: 2981-3006 Umino N. Hasegawa A. On the two-layered structure of deep seismic plane in northeastern Japan arc. Zisin, 1975, 27: 125-139 (In Japanese) Wadati K. On the activity of deep-focus earthquakes in the Japan islands and neighborhoods. Tokyo Geophysical Magazine, 1935, 8: 305-325 (注: 本地球科学原理系列,是根据廖永岩著,海洋出版社( 2007 年 5 月)出版的《地球科学原理》一书改编而来,转载者请署明出处,请不要用于商业用途 )
个人分类: 地球科学|8566 次阅读|18 个评论
科工的100个问题
wdfzacw 2009-3-25 10:32
问题1:地球的资源是常数,今天用多了每天就少了?对否? 问题2:人体的资源是常数,今天用多了明天就少了?对否?
个人分类: 未分类|2144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工的100个问题
wdfzacw 2009-3-25 10:31
问题1:地球的资源是常数,今天用多了每天就少了?对否? 问题2:人体的资源是常数,今天用多了明天就少了?对否?
个人分类: 未分类|2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委员斥“学妖” 评审别拿专家当摆设
热度 1 ljxm 2009-3-10 10:05
今 日看到一篇文章,深有同感,顾转登在此,期引起“共鸣”,不知何时能解决此类问题?此问题不解决“学术”还会出现“剽窃”“作假”。。。。等 委员斥“学妖” 评审别拿专家当摆设 2009年03月08日   全国政协科协界委员张华祝讲完他的新发现,被资格更老的委员们嘲笑了一番。“你不当领导了才知道?”   坐在他身旁的张泽委员笑呵呵地拿他开玩笑:“关键是他现在才清楚,以前被人糊弄了。”这引得不少上了年纪的委员们一阵大笑。全国政协科协界委员、中国科协副主席、超导专家赵忠贤大声说:“我早体会到了,体会二十多年了。”   全国每年有多少次评审违背了科学、民主的程序,恐怕没人知道答案。现年64岁的张华祝委员曾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兼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当行政领导的那些年,他经常参加各种评审。这些评审的目的,是请一些业内专家来出主意,评判某个潜在项目是否可行。会有十来位或二十位专家参加评审。如果评审结果显示:所有专家一致赞同某项计划,决策人张华祝很可能就批示“同意,照办”。   三年前,张主任退了休。作为“资深核电专家”,他开始被邀请去给项目提意见——他称之为“进了评审这个圈子”。之后他恍然大悟:“我过去是被人糊弄了。”——“一致赞同”的背后,原来不那么简单。看似规范的评审,其实毫无规范。   选哪些专家进评审组是有倾向的。组织评审会议的人,是不希望听到反对意见的,但他们表面上也得“尊重程序”。因此他们会邀请“大概持赞成意见的人”;被估计是反对派的专家,就没有机会参与。   提反对意见的专家,会不会对评审产生影响?很难。因为下一步,即使会议上有人唱反调,他的意见也不会汇集到会后的评审意见里去。“哪怕有一半以上的专家反对,最后的会议记录还是正面的意见。”   最后,唱反调的专家将不会再被邀请。“你这次反对了,下次就没有你的份。”   结果,按张华祝所说:“也许某个项目中存在错误,但反对派的意见没有受到尊重。最后整个事情走了弯路。”而决策者却被蒙在鼓里。   “‘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牌子举得很高,具体实施却是这种做法,谈什么科学民主?”张华祝在科协界的小组会上,把问题抛给中国科协副主席栾恩杰,“我们科协在这方面能不能起点儿作用?”   栾恩杰被调动起了情绪,他朗声应答,话中有话:“科协这次起了作用,下次就不让你来了。”惹得委员们哈哈大笑。张华祝的经历,对于在场的“评审圈子”里的老专家们,早就不新鲜了。但他们对此无可奈何,只得互相取笑。   “选谁进来,不让谁进来,有领导意图。”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为民迫不及待地插了一句:“专家就是笔筒里的笔,他们想抽哪根抽哪根。”包为民院士说完,向对面的委员们挤挤眼。   栾恩杰把笔拍到桌子上:“关键是评审专家没责任,我说了话,屁股一拍走人啦,和这事以后再没关系,他怎么会不说好话呢?”   这位航天专家意犹未尽道:“负责评审的写完也走人了,也没责任——‘你决策的都没责任,我有什么责任?’他们净要这无责任的结论,还挺高兴,因为这是上级领导交待的。”   这些委员们奈何不得的“他们”,早就被赋予了一个流行的称谓——“学妖”。发明人是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中心教授刘华杰。“妖”并非贬义,而是暗喻其无影无踪,却神通广大,能屏蔽掉反对声音,凭空变出“专家一致赞同”。   “他们中相当一部分表面上只是小人物,”刘教授说:“但他们在同行评议中担负重要角色,在学术民主、资格评定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这些“学妖”的主要职责,根据刘华杰的观察,“不是亲自评议,而是使评议如期如愿意地实施,即组织同行评议。组织同行评议的诸多逻辑可能性,但现实中往往有具体的习惯性安排。”这些“习惯性安排”,就包括令张华祝大吃一惊的,把“50对50”变成“100对0”的“评审魔术”。   尽管刘教授对“学妖”做出了中性的道德评价,但在忧心忡忡的委员们看来,“学妖”们(他们也许不使用这个词)破坏了科学家们珍视的秩序。“我管这个叫什么?叫不良学者,他缺少科学基本的道德。”赵忠贤说。   科学家们期待规范,如张华祝所讲:“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做到程序依法规范,过程民主公开,结果科学公正。”但如今他们只能看到,伴随着一个个可疑却难以否定的“全体赞同”,少数人捞到了好处,抵押的却是整个科学共同体的信誉。   “什么叫程序依法规范?就是要有法律,或者某种规定来规范评审。”张华祝解释说。当被问到目前有无此类法规时,他回答:“我不知道。反正我参加的会,没有按照规范来。” 来源:科技日报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132 次阅读|4 个评论
又是一年基金忙!
scichina 2009-2-16 10:35
现在是2月,又到了每年申请自然科学基金的季节!网络、同事甚至学生也都在考虑题目,查阅文献,准备报告,忙得不亦乐乎!这对科研来讲的确是一件好事。 我的基金申请也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准备,在申请-不支持-再申请-还是不支持之间顽强地拼搏。这一点也许就是在显示不屈不挠的科学精神!总有些研究是值得进行的,花费国家宝贵的科研经费应该,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要这样努力! 好在我的心里很健全,甚至很乐观,我要借此机会促进自己对一些问题进行思考和求证。至于是否批准,那时另外一回事!这好像不是一个优秀的士兵应该考虑的。 期望可以尽快拿到一项自然科学基金!
个人分类: 未分类|2853 次阅读|0 个评论
使用Endnote和word链接时常出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热度 7 吴信 2009-2-15 09:59
经常在使用在endnote中,遇到一些麻烦,到网上找原因啊,最后卸载重装,还是不行,浪费了很多时间,现介绍几点常见的问题: 1 重装后word里边endnote不见了 解决办法1:打开WORD,选择菜单栏工具,再选择自定义,打开后在endnote选项前打钩。然后就可以看到了 解决办法2:如果说找不到word里面的endnote插件了,工具栏菜单里也找不到,那就在endnote安装目录里找到EN8Cwyw.dot/EN8Cwyw.WordXP.wll这2个文件,copy到C:\Documents and Settings\你的用户名\Application Data\Microsoft\Word\STARTUP,重启一下word,这样endnote插件就在word中出现了。 2 Endnote管理的文献在word中乱套 解决办法1:在word中,选择菜单 工具-选项-视图 取消勾选 域代码就可以了 3 使用过程中不知名的问题导致Word自动禁用了Endnote工具条。 解决办法1:启动了Word,点帮助-关于 Microsoft Office Word,点击禁用项目,选取带有Endnote字样的列表项,启用! 重启Word,问题解决! 4 一般杂志社要求参考文献中期刊显示缩写,但有些要求全名;但当你修改了editoutput styleopen style manage选项,在journal中选中了use full jounral name的选项,可是,每次显示还是只显示期刊的缩写,而没有期刊全名。这就要求我们自己设计一下,请看:endnote插入完整期刊名文献的完美解决! 设计时,不必一个杂志一个杂志的填入,期刊的缩写和全名一次导之!! EndNote本身提供三个不同学科(医学、化学、人文科学)的期刊全文及缩写列表,就在C:\Program Files\EndNote8\Term Lists中!你可以把他们导入你的Journals term list ! 现在就按我的步骤一步步下来吧: ⒈打开你的文献库(FileOpenOpen Library); ⒉ToolsOpen Term ListsJournals Term List; ⒊在Terms中将所有期刊列表选中(反黑)Delete Term; ⒋在Lists中,选中Journals Import List; ⒌ 选择C:\Program Files\EndNote8\Term Lists,看到Medical.txt(医学类杂志)并选中后,按打开,EndNote自动导入,(⒋和⒌这两步重复进行可把 Chemical.txt化学和Humanitites.txt人文科学也导入) ; ⒍现在,回到Terms可看到共导入12110个期刊(三个不同学科即医学、化学、人文科学都导入的结果,你也可任选1或2个学科导入),选中任意一个期刊Edit Term; 怎样?期刊的全名和缩写都有,您甚至可在此修改期刊的缩写,满足投稿的需要! 注意:你如果有多个数据库,则每个数据库都要如此设计一次! ⒎这以后,你再修改editoutput styleopen style manage选项,在journal Names中选中use full jounral name的选项后,显示的就不会是期刊的缩写了,是期刊全名!!!哈哈! 5 遇到了再补充。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35048 次阅读|10 个评论
试答湖南大学学生的物理问题
热度 1 yunping 2009-1-13 12:14
最近湖南大学刘全慧教授在他的博文 《 学一回苏格拉底如何? 》 中列举了他的学生提出的九个物理问题。引起了大家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下面我试着对这些问题给出自己的理解。 1,陈 珉:光子是不带电的。经过磁场而不受影响。但是光也是一种电磁波。电磁波经过另一个磁场是要受到影响的。矛盾吗? 在介质(包括真空)都是线性的前提下,两个磁场的总能量可以写成 中间的交叉项就是两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磁场之间相乘是两矢量点乘),如果两个磁场都是静磁场,这一项是存在的;如果其中之一是静磁场,另一个是交变场(光是交变场),那么交叉项的时间平均值就是零,这项没有,所以没有相互作用。 在介质存在非线性的前提下,任何磁场(包括交变的和静磁场)之间都可以有交叉项,光子要受到静磁场影响。 2,游科华:光子会发生BEC吗? 单纯的光子不会发生BEC,因为光子最低能态的零频状态实际上不存在光子。 3,张 功: 连续意味着守恒。那时间到底连续吗?如果连续,那一定意味着什么东西守恒.什么东西在守恒? 严格说应该是连续对称性意味着守恒。时间是连续的,并且可以有时间平移对称性,那么就有能量守恒。这个问题如果再进一步问下去会成为哲学问题。 3,田新春: 电子自旋的问题,可以看作是波的一种类似于自旋的效应? 这个问题问得有点不太清楚,波的一种类似于自旋的效应不知是指什么样的效应。 在理论上,任何一个两态系统都可以等价为一个1/2自旋系统。反过来,一个1/2自旋系统也可等价为一个普通两态系统。 4,徐运耀:正电子与负电子湮灭后,场的能量积聚到光子吗? 应该是这样 5,俞先国: 电场可以定义场强,为什么不定义引力场强? 有定义引力场强 6,胡慧宁:请问电子的自旋磁矩之间会不会也有相互作用呢?如果有,有什么现象可以被观测到? 自旋磁矩之间可以有电磁铁之间那种经典作用,还可以有交换相互作用。这些作用是形成铁磁体、反铁磁体原因。 7,郭勤振:我们知道传导电流有热效应;位移电流有没有热效应呢? 位移电流都是交变电场产生的,如果电容中的电介质中的偶极矩完全能够跟上交变电场的变化,即完全同步,那么就不会有能量损耗,也不会有热效应。但如此理想的电介质是不存在的,实际材料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些滞后,这样就会有能量损耗,也会有热效应。另外,传导电流在超导体中没损耗,也就没有热效应。 8,王守强,在我们现在的知识基础上,我们认为电子是不可再分的,就像以前的人们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一样;然而原子是有内部结构的,所以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是否也会看到电子也有内部结构?现在有没有迹象表明电子也有内部结构? 原则上应该可分,但目前没有证据证明有内部结构。这已经是个哲学问题了。 9,张 功:光电效应,用足够强的光线照射金属导线,将有非常多的光电子溢出。用某种手段将它们束缚在导线周围(非导体表面),再沿金属导线加外加电场,光电子将定向移动,好比金属导体穿着一件电子做成的衣服,且电子运动不再受金属阳离子干扰。如果这个实验能够成功,将可能替代超导的研究,似乎超导研究也就是希望超导材料中(用金属比方说)做无规则运动的金属阳离子安静下来,从而不阻碍电子在它们中间穿行。 如果用绝缘材料把外面的电子和导线隔开,导线上加电场就无法使这些电子运动。如果只通过加静电场的方法束缚外面电子,那么电子密度一定是随离表面的距离增加迅速降低,也就是说电子还是在表面。 超导不是指超导材料中做无规则运动的阳离子安静下来。超导采用大禹治水,不是堵而是疏的办法。超导情况下,不是不让阳离子动,而是让它们尽管动,动得比原来还厉害。但有一点要求,你动过后要保持原来状态,不要偷吃我载流子的能量。
个人分类: 科普|14878 次阅读|11 个评论
聊聊就业难的问题
malidan 2009-1-12 15:57
聊聊就业难的问题 2008 年未,面对经济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等,就业岗位缩水,失业率上升,大学生、研究生等就业难的问题就更明显了。很多家长、大学生等心里免不了恐慌,无望,抱怨,甚至骂娘。但这有用吗?这就如肥胖症,三高症的抱怨卖肉的或找卖肉的算帐有用啊? 对于大学生素质、就业、失业问题,各方面的抱怨挺大。大学生抱怨:大学生就业难都是扩招惹的祸。原来的大学生是一块宝,现在像棵草。大学教授抱怨:现在的大学生整体素质与以前相比,是麻袋换草袋,一袋(代)不如一袋(代)。用工单位抱怨:现在的大学生普遍缺乏责任心、吃苦耐劳精神、实践能力。对单位要求高,自己工作能力却一般。 大学生研究生就业关系社会的和谐,是比较重大的现实问题。造成大学生研究生失业的根本原因是他们自身素质存在问题,高校扩招、就业形势严峻是造成他们失业的外部条件,是重要原因。但外因的作用不管多大,必须通过内因才起作用。 危机,危机。危机既是危险,也是机遇。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这就要看我们有没有化危为机的心里素质与真章实料的本事了。 韩国《文化日报》称以韩国208名教授为对象推选新年寄语活动结果显示, 43.8% 的受访者选出了反求诸己这个成语, 23.6% 的人选择了啐啄同机。啐啄同机的意思是,小鸡要孵出,母鸡和小鸡必须里应外合的弄破蛋壳。从哲学上来说,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韩国教授 2007 年推出的期许代表性词语,我们不防借鉴过来,用以激励自己,促进工作。遇到问题和挫折时,要多反求诸己,多多内省;干事业攻难关时要啐啄同机,团结一致,使我们的事业更上一层楼。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人才、劳动力、资金与土地一样是生产要素,参与市场收益的分配,也就与别的商品一样,表现为物多不值钱,物以稀为贵。但价格始终是由价值决定,因此学历越高,越有能耐的人越容易找工作且待遇越高就是必然的了。同时供求也会影响价格:供过于求价格低于价值,供不应求价格高于价值;币值影响:商品的价格与币值成反比;受货币发行量影响:发行量多过,则价格上涨,反之,下降:国家政策的影响;此外,还有商品质量、品牌(这就是按质论价,优质优价)等等。这给我们的启示是:积极参与市场的竞争就要把握物以稀为贵,物多必贱,做到别人冷时我正热,市场缺时我正有,别人有时我是优切忌的是赶。遇上经济危机,生产委缩,劳动力过剩,物价现又回落了,毕业生找工作易,工资又高的话,已不是太阳从西边出了一样不合常理了啊? 扯远了,回到就业时代大背景上来。纵观中国经济,从1994年开始,即从市场经济开始,差不多是4年左右经历一次经济高涨与经济低迷的反复,这也大致上与价值规律运行曲线一样是有规律可寻的。入世后,受世界市场的影响,更是明显。个人的前途命运与时代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现在世界又面临新的一轮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中国如此,美国更是如此;李嘉诚得面对,比尔盖茨得面对,很多农民工早就因工厂停工提早返乡了。手中只有一纸没有经过社会实践验证过文凭的大学生、研究生更得好好的面对这个问题。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真金就不怕熔炉火。 西邻之子有五焉。一子朴,一子敏,一子朦,一子缕,一子跛。乃是朴者农,敏者贾,朦者卜,缕者绩,跛者纺,五子皆不患于衣食焉。这一寓言告诉我们,只有从客观的实际出发想问题办事情,才有可能取得成功。而离开实际,眼高于顶,而手不一定高,非高薪,非大城市,非好环境不就业,那等着你的就是失业了。 宏观经济大势一时无法改变,那我们只有适时适地地调整我们微观的个人就业计划与志向了。树挪死,人挪活。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确有潜力,又甘于清贫,立志于科学研究的,尽可以考研、考博,为祖国科学事业大展身手。 只因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职业,虽志不在科研,家里又有经济实力支持的,也可考研考博,或出国镀镀金,或做做啃老族(你老爹老妈乐意才行)。反正赶时髦的,你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永不走路,就永不会摔跤。当然了,不经风雨,也不会见彩虹。 有潜力,有实力考研考博,但家中老爸老妈早已是砸锅卖铁,差未去卖血供你读完大学,正眼巴巴的盼着你毕业,日子有个奔头;有的甚至早已是债台高筑,父母百病缠身了,这种家庭情况的学生那就自己看着办吧。只是本人觉得生存与自立永远是第一位的,没有生存,谈发展是空中楼阁。一个国家如此,一个家庭如此,个人更是如此。同时觉得,一个不顾亲爹亲娘死活,只一心奔自己前程的人,他日学成对社会对国家又能有多大的贡献? 五个手指有长短,人的能力有大小。还有大多数一般院校,不想考研考博,同时又不是那块料的学生来说,就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的先找一份适合自己做,又能做的来的工作,先养活自己再慢慢作他算吧。当然专业对口,待遇又好的工作最好了;找不到就求其次,先就业。因社会实践才能磨练你的意志,成就你的能力;增长你的见识,成长你的智慧。况且说不定,经过不懈的努力,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在不是自己专业的领域也能创出一翻新天地来呢。 就是一时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研究生也不要灰心丧气,可以静下心来看看书,或学一门实用的技术、手艺,再挖掘一下自己看还有什么潜能可以发挥?多走走看看,不要怕麻烦,不要怕辛苦,不要怕看白眼。或许这一段失业的经历,找工作难的经历就是你日后的一笔别人有钱也买不到的精神财富。你会更珍惜工作的来之不易,你会更踏踏实实的努力工作,而你往往会比所谓好运的人更能有所作为。 家在城镇的毕业生还可以考虑做个体户,说不定等过了四年,经济复苏了,有经验有实力懂门道的你就可以大干一番了呢;家在农村的,可不可以考虑回乡创业,让你所学的知识化为能力,指导乡亲们走科技农业、绿色农业之路,带领乡亲们走开发生产加工市场的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服务,或许又创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时代新路呢。 人这一生,父母与出身不能选择,时代大背景不能选择。我们能做的就是积极调整心态,勇敢面对现实。因为起点不由我们选择,但终点我们可以努力的选择。 还行走在艰苦求职路上的孩子们请记住:最让你受教的老师,并不在学校,而是现实的生活;最让你难忘与受益终生的或许不是某次成功,而是你第一次遭的白眼、挫折与失败。 天无绝人之道。更何况,我们国家已经陆续的出台有关缓解和应对金融危机的一系列经济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措施:温家宝 2009 年 1 月 7 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 7 项措施(有兴趣知道具体内容的可以自己百度一下); 中新网北京 1 月 9 日电 ( 记者张希敏 ) 中国民政部副部长姜力在今天召开的视频会上说,为妥善安排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中央财政下拨九十多亿元人民币,为七千四百多万城乡困难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1 月 9 号到 11 号在江苏考察工作,他表示,要建立信心、迎难而上,在金融危机中最早复苏和振兴。 相信就如 1998 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一样,我们党和政府有能力有魄力安然的在经济危机与金融风暴中让中国经济安稳的软着陆。八国联军来了、日本鬼子来了,都不怕的中国人民,还怕经济危机不成?几多眼泪与欢笑并存,多灾多 难的2008年我们都扛过去了,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努力 拼搏,就可共度难关。
个人分类: 杂感杂记|4219 次阅读|10 个评论
当肚皮的“温饱问题”解决后,还要解决什么?
niuyy 2009-1-3 21:37
最首要解决的是精神的温饱,也可以叫心灵的温饱。其重要性不亚于肚皮的温饱。 我们对于小康的界定是指人们在摆脱贫困解决温饱之后,无饥无寒的生活状况,是富裕生活的基础和起点。所以在这个概念中基本上并不包含精神的温饱。 但精神的温饱并非不存在或不重要。尤其在个人崇拜时代结束后,精神温饱的解决就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打个最简单的比方,以前说饱食思淫欲和食色,性也,这没有什么过错,因为是客观规律,不仅仅是人类社会的规律,动物社会也会有。但这个地方说的淫、色需求,层次本身还不是太高,基本还可以划入肚皮温饱的范畴。问题是经过智力和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包装后,被冠以各种各样华丽文明的辞藻,就似乎变得高级和神圣了,满足不了就要自戕,跳楼,疯癫,打劫,起码也弄个失魂落魄大唱情歌,不解决就是大问题了。 精神的温饱其实就是精神的富足,是一种成熟知足的精神状态。这种富足和教科书中说的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富足意味着拥有生命所能够给予的一切经历,意味着拥有一道彩虹,不是简单的黑与白而是所有色彩聚集的生命,意味着变得成熟、觉醒、有活力。达到了就不会成为欲望的奴隶,不再麻木不停地贪,不再麻木不停地色,不再麻木不停地争,不再麻木不停地斗。 到那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说,满足以上两种的温饱状况的大康时代来到了。
个人分类: 心灵花园|11337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们现在的科研经费充足吗?
热度 1 scichina 2009-1-3 17:58
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尤其对从事科研的人来说! 缘起是我们参加到俄一个科研项目结题,一位有名的专家说我们现在不需要国外的经费,因为我们的科研项目经费已经够多了,如有必要,我们可以自豪组国外的的科学家到中国来参加科学研究。这句话的确放我们很兴奋,因为这是我们国家强大的表现,是一个国家科学进步的表现! 仔细一想,好像有有点不对,因为我们国家的科研投入只有2%不到,而且我们科研多基础设施较差,很多国外的仪器我们并没有能力购置,很多研究刚刚起步,从设计到研究结果照抄照搬,很多基层的研究人员差旅度没有办法保证,甚至一些升级的科研自然科学基金3年的经费只有区区的5万元,如过要从事研究,真正能做些什么? 因此我们要慎重提经费多还是少的问题,也许我们不经意的表现给国外人员一个糟糕的消息,就是中国强大了,甚至已经很强大了,但是并非如此。可以说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的市区和开发区比起国外的城市并不差,甚至比国外的一些甚至很多城市来说已经更现代化一些。 这是我们骄傲的地方,但即使在这些地区,仍旧存在为了买便宜3毛钱的菜大家宁愿起早贪黑,花费3五个小时;没有或者缺少洁净的饮用水,而在国外打开龙头即可饮用;基础甚至经常出现故障;普通老百姓的低保难以保证基本生活。 这是我们不足之处。因此北京不等于其他地区,省会城市不能与其他地区,挥金如土的贪官不等于全体百姓,城市不等于乡下,平原不等于山区。在我们这个幅员辽阔的祖国,贫穷是普遍的,落后的面貌还需要继续改善。 因此,对那些自己为经费多的科学家,我建议深入进行一些可以提高我们百姓生活和国家科技竞争力的研究;对更多的从事科研的人员,尽管也有上述相关义务,但还是应该通过提高科研产出,得到更多的经费! 也期望那些经费多的人和单位,在国际交往中,说我们的国家的科研投入而不是自己,也许对国家引进更多的经费和治理之处有益,对改变国家的形象,提高国家的科研水平有益!
个人分类: 未分类|3779 次阅读|5 个评论
汶川地震反思:多谈些问题 少谈些主义
meixianghao 2008-12-4 07:33
现在舆论界大危险,就是偏向纸上的学说,不去实地考察中国今日的社会需要究竟是什么东西。 差不多90年前,胡适在《每周评论》上这样写道。在汶川地震后,围绕地震能否预测的争论不绝于耳,借用胡适的这句话来评论却也恰如其分。 类似于胡适批评的好听的主义、外来进口的主义以及纸上的主义,检视汶川地震之后的种种争论,可谓屡见不鲜。 胡适还指出:凡是有价值的思想,都是从这个那个具体的问题下手的。在我们反思与总结汶川地震的诸多问题时,这句话应该被奉为圭臬。 最近,有学人站出来指出,无论是地震不能预报的看法还是地震可以预报的看法,都是对的,也都是没有意义的。现在,当我们说地震不能预报的时候,我们需要具体指出地震的哪些性质是不能预报的;而当我们说地震可以预报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指出可以预报的是地震的哪些性质。如果这些关于可预报性的讨论不能导致建设性的、具体的认识,那么这种讨论注定无人喝彩。 说这话的人是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忠良。在最近发表的一篇论文中,他没有奢谈主义,而是重新审视和梳理了统计地震学的基本科学问题,以此重建讨论问题的基础。 需要指出的是,时至今日,在地震能否预报这样的科学问题争论中,一种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仍然大行其道,甚至帽子乱飞,这显然不是科学辩论和理性思考的行为。科学的争论,还应使参与争论的双方免除道德强迫的忧虑,静下心来彼此倾听、相互交流,就具体的科学问题作讨论,进行深入的工作。否则在下一次悲剧重演时,我们还将听到类似的毫无建设意义的争论。 回顾20世纪末《自然》杂志组织的关于 地震可预报性问题的辩论不难发现,科学界关于地震研究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仍然不能作出令人满意、能够自圆其说的解释。参与这场辩论的学者普遍认可,现代地震学依然不是一门不能挑战的成熟的科学。由此构成我们对现行科研思路、技术路径与科技管理策略进行反思的基础。 今天,我们依然应该时时追溯中国地震预测研究的邢台时代,尽管按照现在科学发展的水平,那是一个科学性、严谨性不够的年代。但是,在邢台地震现场,无论是大科学家李四光,还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都信奉实践出真知,愿意以谦虚的心态把地震视为未知问题来对待,而且在震区不遗余力地开展实验观测,寻求对地震现象的科学把握。这样的实验精神应该让今天奢谈主义者引以为鉴。 更为难得的是,时任地质部部长的李四光亲自参与设计地应力观测仪器、为观测台站选址、指导观测、分析研究观测数据,贯穿地震预测研究的全过程。然而邢台地震后,这样优良的作风逐渐失落,并未能够在地震系统大范围坚持,如今取而代之的则是做仪器、观测、分析预测和科研彼此割裂的体制以及刻板的管理规范,甚至连分析预测工作本身也被人为地分隔成长中期与短临两端,首尾不能连贯,前后不能相顾。 中科院院士马瑾曾经指出,地球是一个整体,地震研究需要宽阔的视野;地震过程是统一的,涉及频域范围很宽的多个物理量,需要多学科互相检验;很多深入的机理问题、技术问题需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实验场解决。 地震预测研究的很多问题说不清,归根到底是现象不明、事实不清,这首先取决于观测技术。毕竟地震科学是一门建立在观测基础上的科学,它每前进一步都依赖于观测技术的进步以及对观测对象认识的深化。由此,回到文章开头处胡适的话,凡是有价值的思想,都是从这个那个具体的问题下手的。汶川地震前一个月,总投资20多亿元的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工程刚刚验收,究竟哪些观测手段取得了有意义的观测资料,值得认真总结探究。 美国PBO计划的研究表明,测震学、GPS与钻孔应变在观测优势频域以及精度上相互补充。然而按照科研规律,在三种手段彼此重合的观测频域应该设计相互比对的科学实验;即使是同一种手段,为确认其观测物理量的客观性也需要就地展开类似的比对实验。但事实上,在我们引入西方科学手段的同时,并未同时学到其作观测研究的思路,在严格性上做得并不好,一些引进的技术手段本身许多魔鬼般的细节问题在实施过程中才逐渐显现。 在既有的地震观测技术体系中,地震前兆观测方法不下数十种。每种方法都凝结着有关研究者多年的心血,每种方法也都记录过地震前的异常变化。但是,有关震前异常变化的定量的科学描述和自然检验并不尽如人意,因而现有地震预报研究依然停留在初期的经验预报阶段。 一些前兆观测手段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原因大概在于有人认为其科学性不够,可是这究竟是基于理论的偏见,还是事实的判断,试问谁又去对各个手段的技术细节作了认真的了解呢?在不了解、不支持、不争论的策略下,有的研究者甚至连个争论的人都找不到。这显然不是从事科学的正确方式。汶川地震后有评论认为,国内地震研究的科学共同体缺乏开放性,所言非虚。 对汶川地震进行深入总结与反思,除了对科学问题的讨论之外,充分的信息公开是必要的,这将使讨论更加深入。中国地震系统正在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带动开展汶川地震科学总结与反思,我们期待汶川地震震前的资料能够全面公开,化惨痛教训为科学研究的宝贵资源,在未来降低悲剧重演的几率。
个人分类: 汶川地震科学反思|4422 次阅读|13 个评论
转贴游苏宁:我国科技期刊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ysxbhxf 2008-11-20 22:46
游苏宁:我国科技期刊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在日前出版的《中国科学基金》杂志上,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总编辑游苏宁发表了《我国科技期刊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一文,针对我国已是科技期刊大国而非强国的现状,指出了我国科技期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强调应切实将为读者服务放在首位,提出了能真正发挥科技期刊在国家自主创新体系中作用的具体建议。 (1)我国已经是科技期刊的大国,但远不是强国。 2006年,主要反映基础研究状况的《科学引文索引》(SCI)所收录的中国论文为7.1万篇,占世界份额的5.9%。若按论文数排序,我国已经连续3年排在世界第5位。尽管2006年我国科技论文在数量上有大幅度增加,但从质量上看,过去10年间我国论文被引用次数依然排在世界第13位,也就是说,多数论文发表后没有获得同行的引用。 (2)办刊分散及重复办刊,集团化运作困难。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杨文志列举的一组数据显示,我国的科技期刊目前的主要特点为数量多,规模小,条块分割,资源垂直配置,多数杂志是单个编辑部运作。据2004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的资料,我国的期刊数为12759种,尽管拥有近5000种科技期刊,但我国出版单位平均每家出版期刊仅为1.6种。作为目前中国科技期刊最大的航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也只拥有118种科技期刊。而美国有500多家集团出版3种以上期刊;英国Blackwell出版公司出版600多种期刊。就医学领域而言,目前国内拥有正式刊号的期刊就高达1148种,其中报道内科学有关的期刊超过百种,由于高质量的稿件有限,导致期刊论文的整体质量下滑,低品位学术期刊过剩。 (3)政策导向造成优秀的稿源外流。 经过多年的经营,西方科技期刊已经形成了核心效应。基于奖励以及晋升的考虑,中国顶尖的研究者经常选择在国外期刊上发表论文,而国人却要为了重新得到自己研究论文有限的阅读权而不得不付出高昂的订阅费。2003年我国SCI论文总数为38092篇,其中在海外期刊发表者高达67.3%。当今的中国,SCI成了科学界最时髦的词语,中国科学工作者们的职称评定、奖金、评奖、经费申请乃至院士评选,都无不与SCI挂钩。SCI目前已成为衡量大学、科研机构和科学工作者学术水平最重要的甚至是惟一的尺度。中国科学院李国杰院士戏谑地评价道:SCI成了stupid Chinese idea(中国人愚蠢的想法)。这种现状导致的最直接后果是论文审稿和发表的费用、中文版权的回购以及国外重要数据库的使用等,不仅要耗费巨额国有资源,而且势必使我国的优秀科研成果不能为中国的同行首先获悉,也使得国内的科技期刊在学术水平和国际化方面面临极大的困境。 (4)重视专业数据库不够。 作为数量位居世界前列的期刊大国,没有自己的国际性数据库也是中国科技期刊的切肤之痛。近年来,我们通过已经完成的科技部精品科技期刊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积极向国家主管部门建言,希望在中国建立具有国际水准的数据库。令人欣慰的是,科技部即将公布首批收录有(300种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的国家数据库。 (5)仅以影响因子论英雄。 有关统计显示,在各级领导层错误的长官意志引导下,我国被SCI收录的论文总篇数以大跃进的速度激增,但我国约80%的国际论文,分布在低引用区和零引用区。表明我国的国际科技论文的质量提高赶不上数量跃进。 (6)将期刊影响力等同于论文影响力。 编辑学的研究理论认为,期刊上已经发表的论文中,90%为可登可不登。统计表明,论文引用次数的分布是不对称的,存在所谓80/20定律,即80%的引用次数来自于20%的论文。因此,一篇发表在高影响因子期刊上的论文可能很少被人引用,而一篇发表在低影响因子期刊上的论文则也有可能被很多人引用。但是,国内不少科研人员却把发表其论文期刊的影响因子等同于其论文的影响因子,甚至在评奖、经费申请乃至院士评选中,把各个期刊的影响因子加起来作为自己论文的影响因子之和,这种做法显然荒谬。 (7)办刊经费严重不足与版面费之争。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要想真正发挥科技期刊在国家自主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文章的具体建议如下:(1)要正确看待SCI并重视专业化数据库;(2)提倡立足本土的国际化战略,秉承为中国读者服务的初衷矢志不移,同时应共享发表在海外的优秀研究成果;(3)集中国力创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数据库,使我国拥有国际化的期刊数据库;(4)通过信息的有效传播,将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资源变成软实力,争取在国内创办世界一流的学术期刊。
个人分类: 观点辨析|6049 次阅读|2 个评论
期刊网络传播权独家转让需思考的问题
zhaodl 2008-11-18 11:48
今年年初开始,学术期刊出版界普遍面临着一个问题:独家转让。最近一段时间,几家数据库都加大了协议签订的力度,昨天一天就有3家编辑部打电话向我质询,问我怎么做的,签没签。我不好回答,只愿意与大家一起来探讨和分析,可不要更在我的决定之后,当然也不要刊其它大刊名刊如何做的,应该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没办法,多数人的思维方式往往愿意跟在别人的后边做决定,这样自己的选择压力会减轻。尽管常说真理往往是站在少数人一边,而人们还是愿意随大流!这个是谁都没有办法的现实。我只能将一些问题提出来,希望与愿意思考的人一起思考。 (1) 独家转让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道路?如果是必须独家转让,那么我们的选择也就相对简单,不是给这一家就是给那一家,或者地第三家。可是如果还存在第二种道路,那么就需要思考:我为什么要独家转让? (2) 独家转让的目的是什么?可能有:经济效益增加,这个问题是值得考虑,特别是对于寒酸的学术期刊编辑部来说,蛮有吸引力。可是,你的出版真的急需这笔钱吗?学术期刊市场化,这笔钱的确有用,学术期刊都必须市场化吗?学术期刊的公益性在中国是不存在的?服务商可以针对期刊提供专业的服务,服务的目的就是扩大期刊论文的影响,那么这种服务提高的影响与独家垄断所造成的传播范围的缩少比较,效果如何? (3) 第二种道路有哪几种?一种是多家非独家转让,同时实行开放存取,当让商家也会不排斥开放存取这种编辑部开放、政府开放,包括不包括商业机构开放数据开放而有其它的盈利模式。科技论文在线现在是非商业的,以后是不是会商业化? (4) 独家转让,一定是给影响力大的商家,这是个人选择的必然。但是从期刊出版的整体来说,独家形成垄断优势是福还是祸?当然,你没有这种社会责任感就不必要思考这个问题。 (5) 独家转让的经费你是用于办刊还是用于发劳务费?用于办刊,你的办刊经费紧张吗?是否会影响到拨款?如果是用于发劳务费,是否形成帐外帐小金库,是否是集体贪污?大家都这样是否就是对的?某些编辑部在印刷费、广告费方面形成小金库被追究的有没有,你知道吗? (6) 独家转让协议签订以后,其它几家未到期的原来的非独家转让合同如何终止、什么时间终止?有的是包括以前的数据、有的是签订协议以后的数据,这种区别注意了吗? (7) 商家提供的个性化服务你了解不?编辑部对这些功能使用没有?对你的实用价值有多少,或者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你打算使用他们的采编系统吗? (8) 几个常见的疑惑或模糊的认识:会不会影响评价机构的数据采集;不管它先拿到钱在说;我签订的期限只有5年,到时形势变化不续签就是,那么数据的完整性残缺否?谁找我我就签,反正编辑部不是独立法人;独家转让签,其它数据库我也给,如何使用他们看着办;
个人分类: 编辑出版|2893 次阅读|3 个评论
关于本博客网页编辑过程中的"撤消",是存在BUG吗?
entropy 2008-11-5 11:47
一直博客的编辑窗口中遇到这个问题: 按Ctrl+Z,撤消的不是一步,而是几步,尤其是在编辑从其它的网页上复制的文本时,出现的情况更多 。 以前用酷极五笔时遇到,以为是酷极的回删功能做的不好。 今天用的是极点,也发现这个问题,才想起可能是网页编辑器本身的问题。 请网站维护人员试试吧。 也可能是我的操作的问题。
2220 次阅读|0 个评论
草地牧养肉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kerer009 2008-10-22 12:37
近年来,随着肉鹅收购价格持续走高,2007年吉林省白城地区九月中旬的活鹅收购价格稳定在14元/公斤以上,养鹅效益十分好,于是农村掀起了利用草地牧养肉鹅的热潮,但农户实际生产中在饲养、管理等诸多方面也存在着问题,导致生产效益不高。在此,笔者把在实际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法加以分析,希望对利用草地牧养肉鹅者有所帮助。 1存在的问题 1.1品种差 目前农村90%鹅雏繁育主要是一些农户利用家庭条件就地繁育,种蛋也是自附近乡村的农户家中收购后再集中孵化,由于这些孵化场所收购的种蛋不卫生,消毒不严格,收购种蛋品种不一,造成鹅雏品种差、品种杂,且多退化的品种,易得病,影响效益。 1.2购雏季节不当 许多养鹅户不太重视进雏季节,有的在春天,有的在初夏,初夏进雏虽然育雏的舍温易控制,鹅雏成活率高,但禽舍也容易温度过高而导致雏鹅上热,而且放养时间短,不能充分利用饲草资源,鹅出栏时体重偏小。 1.3放养密度不合理 在农村,某些养殖户一味追求放养,有的地方每公顷草地放养100~150只,甚至更高,这样造成青饲料等的严重不足,鹅吃不饱,生长速度减慢,体质瘦弱,增加了死亡率。须要长期补给大量精料,这既增加了饲料费用,在管理上又增加了难度。 1.4防疫不合理 由于许多养鹅户还按着传统的散养模式饲养,对防疫程序及疫苗的正确使用还认识不够,易漏掉某种疫病,如小鹅瘟、鹅痘、禽霍乱等;或使用疫苗的方法、剂量、时间不正确,造成免疫失败,成活率低。 1.5饲养管理粗放 1.5.1不重视育雏的温度 在育雏时掌握不好雏鹅对环境的要求。一般农户育雏时舍内温度、湿度过低,或温度忽高忽低,注意保温但不重视通风换气,同时密度过大。结果造成温度过低出现压死鸡现象,鹅生长缓慢,呼吸道疾病伴随发生,不但增加了死亡率,还影响了鹅的生产性能。 1.5.2育成期饲养差 多数农户仍按着传统的家养方法饲喂,放牧回来撒一些玉米粒或其它的杂粮,营养不全;放养时不训导调教;牧区不放水源:管理落后,饲养的鹅大、小不匀,轻、重差别大。 1.6忽视天气预报 幼鹅的放养易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一旦下大雨或其它冰雹天气等,常常让鹅淋雨,诱发疾病,鸡的生长、抗病力、成活率等都受到极大影响。 1.7忽视球虫病的预防 当气温升高到3O℃左右,湿度达70%以上时鹅就会发生球虫病,尤其夏天常常大流行,可是多数养殖户不提前预防,到了发病时再投药,这时不但造成了费用增高,死亡率增高,而且还降低了鹅的生产性能,从而减少了收入。 1.8忽视消毒 良好的卫生消毒工作是维护鹅群健康、稳产、高产的重要保障,也是决定免疫成败的重要条件,许多养鸡户忽视这一点,多数人只在育雏时几天消毒一次或者干脆就不消毒,临到发病时才想起消毒。正常情况下,不注意清扫粪便,不坚持常规消毒制度,使禽舍环境条件较差, 为鹅群的健康埋下了严重的致病隐患,一旦有病菌侵入,就有可能发生疫情。 1.9用药混乱 有的养殖户本着用药总比不用强的想法,长期或定期给健康的鸡群大量投服一些药物,也有的在治疗时加大药量或多药并用,或者交替混乱用药,这不但造成药的浪费,而且鹅易产生抗药性。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农户滥用一些国家禁止使用的违禁药物如痢特灵、氯霉素等,这极大降低了肉鹅的品质,危害了消费者的健康,失去了牧养肉鹅的意义。 2对策 2.1选择好的品种 选择我国的地方优质肉鹅品种:如吉林白鹅等,它们抗病能力强,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 。其次,到正规的孵化厂购雏或者从比较正规的鹅场购进严格挑选的种蛋进行孵化,孵化前 加强对种蛋的消毒;第三,有条件的自己饲养肉鹅,选留种蛋,然后进行孵化,这样能充分保证鹅雏的质量。 2.2选择适宜的购雏季节 在购雏时一定要据放养的季节确定适宜的进雏时间。放养季节的选择一般据各地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在吉林省中部地区一般进雏时间在上一年的5~6月,这时进雏的好处是育雏期间气温相对较低,空气湿度不高,鹅雏疫病不容易发生,生长速度较快,而且一般不会因为上热的原因而影响鹅雏生长;此外,当育雏期结束时外界白天气温在15℃以上,适宜放牧,同时也正值草地牧草处于幼苗期,非常适宜幼鹅采食。 2.3确定适宜的密度 密度要根据放养地的面积的大小及草资源来确定,在当前吉林西部一般草场的产草量来看,一般按每公顷草地放养雏鸡30~50只比较合适。 2.4严格防疫 在进雏初始时开始一定要结合本地实际,严格按照防疫程序免疫,重点是小鹅瘟、鹅痘、禽霍乱、病毒性肝炎。每种防疫都要细心,不能马虎。正确掌握疫苗的使用方法、剂量、了解疫苗的注意事项,保管好疫苗对个别发病鹅进行补治。 2.5加强饲养管理 2.5.1保证育好雏 在鹅雏进舍后的l小时内饮到生理盐水,对不会喝水的雏鹅训练饮水,饮完盐水后要及时地换药水,水中加些环丙沙星或阿莫西林等抗生素,目的是防止雏感染大肠杆菌、支原体等病原菌。保持好温度,第1周的前3天温度不低于30~32℃,后4天温度保持在28℃左右,而且要求温度稳定,以后每周逐渐下降2℃,直到18℃左右恒定。密度随着鹅鹅日龄的增大而逐渐降低,由第l周的20~30只/m2逐渐降到5周龄10只/m2,加强通风换气。 2.5.2加强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在此期以青饲料为主,分群后适当补给精料,补料量据鹅体重大小确定,对偏重的鹅减少精料喂量,相反则增加喂料量。淘汰弱小僵鹅。做好鹅群的放养与调教,在平时喂料应吹口哨,让鹅形成条件反射。放牧时一个人在前吹口哨开道并撒饲料,另一个人在后面用竹竿驱赶直到进入牧区。回舍时同样如此反复训练几天便可。在放牧区内放置一些盛洁净水的饮水器,供给 充足的饮水。管理要精心、做到五勤:勤观察鹅跑出鹅舍的先后,弱者或病者往往留在后边;勤观察粪便是否正常:补料时勤观察鸡的精神状态,弱者或病者吃食的动作迟缓;勤在晚上听鹅的呼吸,确定是否有病;勤注意观察平常食量的变化。通过上面五勤做到有病早预防,病鹅早隔离。 2.6注意收听天气预报 在恶劣天气时不放牧,进行舍饲,根据鹅群数量的多少搭建凉棚,用来避暑、避风、防雨淋、休息等。 2.7球虫病以预防为主 到了夏天的高温季节一定要选择二种球虫药轮换或交替使用,每种药使用3~5d后停1周左右再用另一种球虫药。秋季草籽成熟是正值关键的育肥期,更要相隔一周连续两次施喂驱虫药物。 2.8搞好卫生消毒 养殖户对消毒要有足够的认识,对禽舍及周围环境每周消毒l~2次,对水桶、料槽天天消毒,鹅舍前设消毒池,禁止外人进入饲养区。保持鹅舍的干燥、卫生,勤清扫粪便,勤消毒,把粪便堆积发酵。 2.9正确用药 要加强饲养管理,采取各种措施以减少应激,增加鹅自身的免疫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药品和抗生素的使用,必要时经准确诊断后用药,用药的方法、剂量必须正确。采购的禽药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标准,违禁的药物禁用,在休药期内不出售鹅及产品,保证肉鹅的质量。
个人分类: 农业技术|3712 次阅读|0 个评论
双网卡会引起这个问题吗?(请教[游客]ttbb等)
jlpemail 2008-9-17 07:03
双网卡会引起这个问题吗?(请教 ttbb等) 我查看了,计算机安装了两网卡,它们的属性如下: (计算机方面我不在行(计盲),不知道看的对不对。) 双网卡会引起数据传输的问题吗,比如上文请教过的 文本个别字符改变的问题。
个人分类: 消息场|3928 次阅读|3 个评论
黄卫东 解决当前我国经济问题的根本措施是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
huangwd99 2008-9-3 09:33
近年来,我国经济出现物价上涨,消费需求下降、大学生就业难,商品供过于求的状况日益严重,企业不断倒闭等问题,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论证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 一、 不断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一个健康发展的国家经济应是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都在持续同步增长。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单纯增加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必然导致物价上涨,产生通货膨胀;然而,单纯增加生产能力,不增加消费者(劳动者)收入,新增产品没有市场,必然导致新增生产能力闲置,同样实现不了经济持续发展。增加当前我国消费能力就是增加普通劳动者收入,尤其是民工的收入。因为高收入者的主要需求已基本满足,增加高收入者收入,实际是增加资本,对增加消费能力贡献较小。 我国当前生产能力远大于消费能力,必须增加普通劳动者收入,以提高消费能力。多年来,我国生产能力持续增长,而普通劳动者民工收入一直很低,消费能力增长缓慢。国家采取教育产业化、医疗产业化和住房产业化,名义上GDP增加了,实际使普通老百姓在这些方面支出增加,反而使其余商品和服务的消费能力减小。国家为了使不断增加的生产能力能够运转,加大出口力度,使外贸顺差不断增大,人民的劳动只是换来了大量存在美国银行或放在自己手里的纸币。由于国内市场容量小,无法使用这些外汇为国内经济服务:换回商品无法销售,换回设备等新建生产能力无法运行,因为产品在国内没有市场。现在连发达国家普通消费品市场也被中国大部占领,如果我们还不增加国内普通劳动者收入,不知中国今后增加商品产量还销售给谁。 将目前我国外向型经济转向内向型经济已刻不容缓,我们必须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以扩大内需,降低出口。我国目前是外向型经济为主,已经带来了多重矛盾,国内普通老百姓生活水平长期改善缓慢,近年来,受国际资源价格持续上涨影响,人民实际生活水平在下降,很多普通劳动者生活艰难,已产生了不良社会影响。国际上,发展中国家作为竞争者意见很大,发达国家也针对中国采取反倾销措施制约中国商品。发展内需是国家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有效方法。扩大内需的唯一措施就是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只有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才能提高国内消费能力,从而扩大内需。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增加了生产成本,使部分产品竞争力下降,对外出口将下降。国家可通过汇率控制,以减缓劳动者收入增加带来的出口下降问题。通过汇率控制,我们可以控制出口下降速率,从而实现平稳过渡。 我国近年来外向型经济已逐渐走入了死胡同。发展出口是为了进口必须的商品,包括国内没有的资源和少量设备,从而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近年来为了外汇而出口,挣来的外汇投资在美国市场,每年的外汇顺差不断扩大,目前已达到近2万亿美元。而国内又制定种种优惠政策吸引外来投资。外资实力雄厚、技术先进,又有交税少等优惠政策,在这样不平等竞争下,国内企业在放开的领域已逐渐难觅踪影了。引进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结果是很多产业已成外资天下。而实际引进的外资仅6千亿美元,远远少于外汇顺差。外资企业发展的收益归外资,不归中国人民,其发展并不代表中国经济的发展。难道我们的产业都被外资占领,我们只能成为打工者,才是发展经济。这种荒谬的经济政策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提高普通劳动者工资,是解决我国农村问题的关键。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都成为民工,现有的民工低工资和城市高房价政策,使他们无法在城市购买住房安定下来,形成的格局是民工工资除满足个人基本需求外,积蓄主要用于农村建房,带来孩子教育、家庭分离等社会问题,严重威胁社会稳定。我们不能永久地让民工在城市工作,却无法在城市安居。国家今后的发展方向必然是从事农业人员大幅度减少的同时,农村居民同步减少。解决农村问题的前景必然是农民成为工人,全家搬到城市。国家只有强制提高民工工资,压低房地产价格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建设新农村,就地解决农村大量贫穷人口问题,必须就地工业化,提高当地产出,否则就成了国家扶养庞大农村人口,因为农业收入低。这是不可能的做到的。国际上都是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实现的,这应当是今后我国的主要方法。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都在城市打工,提高民工工资,降低房价,使他们能全家在城市安定下来,就逐步解决了我国的农村问题。 二、 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有利国家经济发展和资本家利益 从寓言故事开始。 寓言:从前有二个与外界隔绝的小岛 A和B,都是由一个资本家统治。两岛主要区别在于A岛资本家愚蠢而又贪婪,对劳动者剥削比较厉害,劳动者收入只能解决吃饭穿衣等基本生活需求,而B岛资本家给劳动者的收入比较高,是A岛收入2倍。一段时间以后,A岛和B岛资本家都积累了大量利润投资建设生产电视等高档消费品的工厂(实际情况是两岛工人完成了同样工作,建好了生产电视的工厂,与利润多少无关),假设两岛都只有一个资本家,产品无法运出岛外,大家可以预料两岛资本家投资生产电视的命运。A 岛资本家必然不能收回投资,因为电视机没有市场,而B 岛资本家必然获得了更多财富,因为劳动者生产了更多商品,创造了更多财富,虽然部分归劳动者,而资本家总是获得财富的另外一部分。 从寓言故事可以看出,A岛劳动者收入低,无法购买电视,电视机工厂必然破产,资本家也无法收回投资,而整个岛经济也无法发展。而B岛劳动者收入高,能够购买电视,从而电视机厂实现了产销,经济必然得到进一步发展。由此可见,提高劳动者收入,不仅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也是一件有利于资本家的事情。而压低劳动者收入,使商品市场萎缩,既不利于国家发展,也不利于资本家获得财富。主流经济学家长期以来,主张压低劳动者收入,鼓吹所谓的低收入比较优势,这是造成我国内需不足,经济逐渐走向困难的主要原因。 历史上, 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经常发生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一方面老百姓收入低,大量失业,一日三餐都无法果腹,另一方面,资本家生产的大量产品无法销售,只能白白扔掉,例如,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期间,就发生了富人向大海倾倒牛奶,而穷人饿着肚子的情况。社会生产了足够的粮食,而老百姓还饿着肚子,原因很清楚,财富分配出了问题,因为每一个资本家都是自私的,它们不愿意提高劳动者收入从而提高生产成本,使自己在与同行的竞争中处于劣势。资本主义早期历史说明市场经济不能解决财富分配问题,这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历史所证明的。一些经济学家鼓吹市场万能,是误导中国人民。罗斯福上台后,通过公共工程增加劳动者收入,从而为资本家准备了产品市场,使美国经济发展加速。从那以后,西方国家正确地认识到问题所在,从而制定了最低工人收入制度,并逐年提高,再也没有出现粮食生产丰富却产生饥饿问题。资本主义社会经常爆发的经济危机得到了良好控制。二战后发生的经济危机,其原因与收入分配无关,影响比较大的危机是美国入侵越南战争引起的美元危机,石油涨价引起的石油危机,以及股市虚涨引起的危机,这些危机虽然对经济有影响,却没有发生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带来的剧烈经济动荡。 三、 历史经验表明提高劳动者收入是发展经济基本措施 考察二战前后西方经济危机历史,可以看到资本主义社会发生经济危机的鲜明特点:二战前每十年左右必然发生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导致企业破产,工人失业,商品价格下降。战后危机反而导致商品价格上涨,经济停滞。最主要区别在于战后普通劳动者收入增高,普通商品生产和销售平稳,发生危机的主要原因是虚拟经济破灭(金融危机)或石油价格快速增加(石油危机),对奢侈消费影响较大,对经济发展和普通人生活影响较小。其中的关键是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以美国罗斯福1933年实施的新政为标志,战后西方各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实行类似政策,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必然发生生产过剩危机的问题。 日本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曾制定国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其理由是生产出来的商品,只有被消费,才能实现其商品的职能,才能继续生产而实现经济增长。然而资本家为了追逐利润,打败竞争对手,会尽量压低劳动者收入和收入,导致劳动者无足够的收入去增加消费。这个矛盾是马克思所描述的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不管是外来的资本家,还是国内的资本家,还是马克思描述的自私自利的资本家,并没有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环境中进化,在自私自利方面与日本的资本家并无多少区别。当时,日本政府内有识之士决定由政府采取强制措施,制定政策提高农民和劳动者的收入,这是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空前举措,后来,很多资本主义国家也纷纷采取类似政策。 日本当时增加劳动者收入的措施包括: 1 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 日本大米价格和农产品价格指数从60年到69年,提高了95%,到68年,与美国相比,大米价格是美国的2.7倍。同时也相应提高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约上涨30%。此外,通过普及机械化(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农民人均粮食产量,这样使农民收入有了很大增加。 2 提高劳动者收入 确立最低收入,按地区和产业不同,将全部劳动者分成若干集团,每个集团确定同意最低收入,制定每年增加量,使70年平均收入是61年2.7倍,收入差别也很小。同时期通过技术进步,使发展的商品价格与劳动者收入比较匹配,还配套消费信贷政策,促进了商品销售。十年间,人均消费支出年均增加16%,大大超过其他国家。 至于投资资金,大企业主要由资本家自己解决,国家采用高折旧政策,减少收税,促进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即企业新购设备折旧年限少,折旧计入成本,从而减少利润)。国家制定法人累进所得税制,为中小企业留下存在生存空间。政府增发货币通过银行提供贷款支持。 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劳动者主体的很大一部分是由民工承担。在扣除价格上涨因素以后,他们的收入几乎没有增加,导致的结果是,很多商品在农村无法销售,农村市场始终没有发展,生产能力长期空置,工厂开工率逐年下降。近年来,一系列改革政策出台,城市劳动者也下岗了,使收入情况更加恶化。政府为了增加GDP,确保8%增长率,对策不是增加收入,而是将住房,教育、医疗等必需服务推向市场,还不断推高住房、教育和医疗服务价格,虽然提高了GDP,却将老百姓手里积累的财富一扫而空。政府所得不断扩大,与政府消费相关的产业不断繁荣,而普通百姓生活则逐渐陷入了困境,近年来已逐渐发展成为社会问题。我们的资本家就像寓言故事中愚蠢贪婪的A岛资本家,拼命压低劳动者工资,使经济无法发展。 我们过去2500年历史上的王朝几乎没有一个能延续250年以上。我们的贪婪精英,在王朝建立以后,就开始不断聚集财富,直到从老百姓手里夺走每一个铜板,使普通老百姓无法生存,导致全国性造反,起来反对这些官僚精英,最终使精英大部分命丧黄泉,使整个国家毁灭,从而开始新的王朝。今天,我们的精英又走回了老路,近年来不断发生的暴力事件,显示了惊人的相似。 四、 一个人一生消耗的财富有限,积累过多财富对个人和整个社会来说,都是无益的 对这些愚蠢贪婪的A岛资本家和精英,我这里也给一个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 有两个人躺在沙滩上晒太阳聊天,其中一个人是远道来旅游的亿万富翁,另一个人是当地渔夫。 富翁问:每天需要多少时间打鱼? 渔夫说:大约 2小时。 富翁又问:那么你一天剩下那么多时间都在干什么? 渔夫说:我呀,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抓几条鱼,回来后跟孩子们玩一玩,再睡个午觉,黄昏时晃到村子里喝点小酒,跟哥们儿玩玩吉他,我的日子可过的充实又忙碌呢! 富翁帮他出主意说:我倒是可以帮你!你应该每天多花一些时间去抓鱼,再买更多的渔船。然后你就可以拥有一个渔船队。到时候你就不必把鱼卖给鱼贩子,而是直接卖给加工厂。然后你可以自己开一家罐头加工厂。如此你就可以控制整个捕捞、加工和行销的产业链。然后你可以离开这个小渔村,搬到墨西哥城,再搬到洛杉矶,最后到纽约,在那里经营你不断扩大的企业。 渔夫问:那要用多少时间呢? 富翁回答道: 15到20年。 然后呢? 富翁说:到那时你就可以退休了!你可以搬到海边的小渔村去住。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随便抓几条鱼,跟孩子们玩一玩,再睡个午觉,黄昏时,晃到村子里喝点小酒,跟哥们儿玩玩吉他。 渔夫疑惑地说:我现在不就是这样了吗? 这则寓言说明了,财富对一个人来说,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个人消费有限,过多的财富对个人来说并无多大意义。而无限膨胀的财富欲望对社会和个人都是十分有害的。君不见有多少人为财富权力绞尽脑汁,从而损害了自己的身体,损害了自己的精神。更严重的是这种行为最终将导致社会崩溃。 五、增加货币发行量是解决发展资金不足的主要途径 增加劳动者收入的实质是要将新增生产能力产生的商品销售出去。不提高劳动者收入,生产力进步增加的生产能力及生产的产品卖给谁?如果卖不掉,怎么能实现经济发展?因此,与此对应,国家每年必须为新增生产能力提供对应的货币。国家是全国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管理者。所谓货币,作为国家来说,是国家管理经济时,提供的一种管理分析工具。从实物管理角度来看,国家根本不存在负债问题。当货币增长速度超过了生产增长速率,会引起通货膨胀,但是,当国家确保基本生活资料生产能力同时确保所有居民有生活保障方面的收入,这种通货膨胀是不会引起1929年经济危机这样的问题或历史上发生的饥荒问题。货币发行过多,还可通过国债收回。与此相反,当货币发行量不足时,国家经济活动必然受到阻碍。 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家只需增加货币发行量,根本用不着发行国债,因为发行国债,实质上是减少了居民手里的购买能力,反而会减小消费能力,使发展停滞。除非产生需要抑制的通货膨胀,可以发行保值国债,减少货币流通量。正确的经济管理方法是国家根据生产力发展情况,增发人民币。经济学家应通过研究发展一种方法,判断每年需要增发量,例如根据通货膨胀率,当通货膨胀率高于某一指数,就减少货币增发率,低于某一指数,就增加货币增发率。股市和储蓄也有类似减少消费能力的作用。 总之,一切减少居民消费的举措都是有害经济发展的,包括促进储蓄,发展股市和国债等措施。西方国家储蓄率都很低。一些学者鼓吹高储蓄有利经济发展,显然是受西方经济学所谓资本是紧缺资源的误导,其目的是误导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大量引入西方投资,从而减缓甚至控制我们的经济。至于西方国家的股市和国债,也很难证明对经济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因为所有通过这两种方式筹措的资金,都可由国家银行增加货币发行量,通过商业银行借贷提供。其中国债,如前所述,可在发行货币过量情况下,减缓物价上涨。取消股市,还消除了股市投机行为给经济发展带来的风险。我国的股市,客观上减少了中低收入者收入,降低了我国的消费能力,近年来,外国金融机构还从中大量夺取中国人民的财富。如果我们在制度上能够消除这些不良影响,扩大股市在引导投资方向上的辅助作用,也许保留股市还有意义。 我国居民喜欢储蓄,从经济循环来看,降低了消费能力,不利经济发展。国家需要增加更多的货币发行量,给劳动者更多的工资,以抵消储蓄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些储蓄还会成为人们担心的笼子里的老虎,一起出来威胁市场平衡。发展各种福利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是降低储蓄率的有效措施。 六、增加普通劳动者收入,是提高国内企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主流经济学家提出低收入增加市场竞争力的卖国谬论,多年来,在这一谬论指导下,我们国家采用压低劳动者收入的方法,实际导致的结果是生产力发展缓慢,竞争力下降。最近出台的劳动法,仅对劳动者权益保障方面增加了要求,就引来众多经济学家的反对。由于购买力低,国内价格始终低糜,企业利润低,无力发展技术,出口商品也是以低价为主。如果国内价格和利润高,很多低价商品自然就不会出口,顺差自然就会减少(过多外贸顺差对国家有害),出口商品的价格和利润必然增多。企业也有余力发展技术,从而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国内通信行业是少数从业人员文化水平高,收入高和企业利润高的行业,出口利润也较大,其主要原因是原先技术由西方垄断,国内销售利润特别大,我们的企业进入以后,虽有下降,但国内价格仍然较高,保持较高利润,这是企业得以发展的基础。保持高收入和高利润,是我们国家通信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也是目前通信产品较高利润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主要原因。 我们必须立足国内市场,通过国内市场提高企业竞争力。没有一个国家会大幅度对外开放自己的市场。我们的商品在国外的销售,主要是国外的公司,我们只不过是生产者,主要利润归外企。对中国的企业来说,妄想直接进入国外市场,控制一个国家某商品生产和流通的整个产业链,是不可能的。除非这个国家的政权被我们控制。只有扩大国内市场,才能为国内企业提供发展舞台。日本是美国的附庸,我们不能模仿日本。 在生活资料生产能力充足的条件下,增加收入,即使产生通货膨胀,也不会产生比较严重的问题。目前我国在人们基本生活资料生产方面,已经达到很高水平。在食品生产方面,基本满足自己的需要。据报道,我国人均年消费肉60公斤,排名世界第八,超过了很多发达国家。由于我国居民在饮食方面以粮食为主,以个人经验来看,基本接近饱和。在住房方面,我国城乡人均居住面积到2004年已超过24平方米,超过日本,达到了世界中高收入国家水平。在这些方面继续增长,即使继续增加生产,也不能实现经济增长的目的。或者说国家不宜把人力物力投入到房地产了。例如,新生产的房屋成为炒卖的对象,对全体人民来说,并无使用价值。从国家层面来说,应制定政策限制,例如在贷款方面,禁止家庭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制定税收政策,家庭第二套住房加重收税等,打击炒房活动。 只要保证了生活资料的生产,人民生活是不会陷入挨饿受冻的地步。维持我国基本生活资料生产的人员,主要包括全部农业从业人员,全部肥料生产人员、建筑从业人员中相当比例,能源生产中少量人员、机械工业生产人员中少量人员、纺织业人员中相当比例,在我国总劳动力中的比例已经很小了。农业从业人员似乎较多,实际情况是农村青壮年基本进城打工,农业生产是由留在农村的老人和孩子负责,以农业生产为主的青壮年劳力基本没有了。 我国的大部分劳力,除了部分是为国内服务,包括教育、医疗、科研及工业生产等以外,很大一部分人是为其他国家服务,生产大量产品出口换汇,换回来所谓美金储存在美国人手里,在美元不使用时,这些劳动实际上是损失财富的无效劳动,应停止这部分无效劳动,由国家负责发给相关劳动者,包括以前失业在家人员工资,从事有益国内的工作,如植树种草等活动,还减少物资出口,减少环境污染,交通等方面公共支出,其效果仅仅是GDP下降,但国家和人民得益。 七、当前通货膨胀原因与解决途径 当前我国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包括三个方面:过多外汇对应过多的人民币发行量;楼市和股市内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国外金融资本炒作资源物价阻碍中国发展。 根据我国外汇管理制度,外汇收入都由国家银行兑换成人民币,在国内流通,这导致目前近2万亿美元外汇对应15万亿元以上人民币在国内流通,却没有对应物资,这是产生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之一。 我国的房地产已经成为一个炒作的市场,价格严重偏离成本,导致畸形发展,相关产业如钢铁水泥蓬勃发展,价格膨胀。人均建成住房面积超过某些发达国家水平,但价格高,老百姓无力购买,很多楼盘空置,成为滞销产品,中等收入者多年积蓄被房地产淘空。低收入者打工一辈子也买不起城市住房,改变不了我国城乡二元结构。 国外资本炒作石油、矿石等资源价格,带来我国很多商品价格上涨。对我国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肥料价格的上涨,将对我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我们必须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包括提高粮食价格和劳动者工资,以应对当前资源价格上涨。粮食生产利润薄,肥料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太大,对粮食生产产生严重威胁,必须提高粮食价格,抵消肥料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影响,稳定粮食生产。提高普通劳动者工资,抵消粮食等基本生活资料价格的上涨。 通过提高普通劳动者工资,增加生产成本,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是出口商品成本增加,从而减小出口和外贸顺差,这是今后几年我们应该进行的工作,是转变我国经济以内需为主的必由之路,外贸顺差的减少,将减少人民币的投放量,从而从根本上减少通货膨胀,同时减少了需要进口的石油矿石等资源的需求。 让股市楼市回归本身的基本职能,消除股市楼市炒作引起的虚拟收入增加,带来的物价上涨。这些虚拟收入没有创造财富,没有对应的物质基础,是靠相互炒作产生的,必然会有破灭的时候。炒作越大,虚拟增殖越高,破灭时产生的危害越大。国家必须通过法律严厉制裁各种炒作行为。 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生产能力大于消费能力,提高普通劳动者工资,就是提高消费能力,从而减小消费能力与生产能力之间的差别,逐步达到平衡,使经济走上持续发展之路。 八、建议 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是政府的责任。指望资本家良心发现,给劳动者增加收入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一个资本家都是自私的,都要通过压低劳动者收入降低成本,以获得竞争优势,打败竞争对手。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历史证明了依靠市场,同样不可能提高工人工资。只有政府,才能通过法律强制企业提高工人工资。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普遍制定了很高的最低工资例如美国最低工资约每小时8美元,合月工资1500美元左右,还附带很多福利,而日用消费品价格与中国相差不大。同时压低最高工资,美国去年也在酝酿制定个人年收入一百万以上部分缴税的法律。而我国制定的最低工资仅够维持基本生活,很多企业还不遵守。 政府工作职能应以民生为主。目前政府的主要工作之一是招商引资,为中外资本家服务,忘记了政府的基本职能。资本家追逐利润是天然的,马克思指出,有30%的利润,资本家就会铤而走险;有100%的利润,就会践踏人类良知;有300%的利润,就会冒着被绞死的危险去为之。只要我们准备好了消费市场,资本家会千方百计进行投资的,根本不用政府去推动和支持。由于站在资本家一边压迫剥削老百姓,导致民怨沸腾,国内暴力事件不断发生。这是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出现的根本错误所致。国家应尽快更改现有政策,加快胡温执政以来推行的社会保证制度的建设,将社会保障尽快覆盖全体国民,提高社会保障质量。 国家应转变观念,以普通劳动者收入为地方政府工作评估标准,制定劳动者最低收入增长率,通过各种措施,确保大幅度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并逐年提高,使其与经济发展同步。 改变目前的收入制度,大幅度提高普通劳动者最低收入,同时压低资本家和管理人员收入,减小收入差距。只有低收入劳动者增加的收入才是用于消费的,高收入劳动者增加收入,只会增加投资。在生活资料充足的条件下,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是解决我国目前生产能力过大,市场容量较小的唯一途径,不仅不会产生任何问题,而且会促进国家的快速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国家应该学习日本,强制企业提高劳动者收入。只有国家强制实行,才能达到增加普通劳动者工资的目的。 当前大幅度增加我国劳动者收入,从而提高物价,是促使出口企业转变为对内销售的良好措施,这是应对当前国际金融风险的良好对策之一。我国国内物价过低,是导致企业重视出口的主要原因。通过大幅度提高收入从而提高物价,人民币也无需升值,还可打击境内的热钱。增加收入,不会导致基本生活用品产生过分上涨,其他消费品上涨并不会影响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 发展经济,还应注意不同商品的均衡发展,降低积压,防止泡沫经济。只有实现了销售的商品,才对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应根据市场销售情况,不断调整产品,以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房产价格应在成本基础上核定,应允许企业建房,打击房地产暴利。使房地产业能为大多数人服务。应采用累进税制,鼓励企业发展技术,更新设备,从而不断提高生产率。
个人分类: 经济|6280 次阅读|20 个评论
他山之石:美国能源部如何面向需求找基础科学问题
gxxiong 2007-9-10 17:20
当今科学发展的驱动力,应该说一是科学家的好奇心驱动,另一个是需求拉动了。这种看法好象是国际上也基本一致。 好奇心驱动自然容易理解, 他是靠科学家自己的喜好,兴趣,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是对需求拉动,如何拉动就不太好办了。特别是近年来,在科学要为满足国家需求服务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国家乃至各部门、单位都是特别地强调要面向国家需求,解决国家需求的重大科学问题。但是如何找这样的科学问题,由谁来找,如何找,至今仍未见到好的办法。 去年,我曾在美国能源部的网站上偶而看到他们在2001年就提出了识别未来能源安全领域的基础研究需求问题的机制,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他们建立了基础研究需求系列专题研讨会沟通平台,通过周密的会议计划和程序设计安排,保证了会议的效果和会议产出成果的广泛利用。看到这个介绍,我很感兴趣,就请人把该会议的组织框架翻译出出来,希望能给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参考。 有兴趣的同志可以参阅: 美国能源部基础研究需求专题研讨会组织框架简介 声明一点,该译文版权归中国科学院基础科学局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发表。
个人分类: 科技管理|501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8: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