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技术哲学研究纲领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一体两翼——技术是一种过程
热度 4 lvnaiji 2014-1-2 09:29
吕乃基 一、一体两翼 本文的一个思想来源是远德玉教授的“技术过程论”。“技术过程论” 主要强调的是由设计到形成商品的过程。 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或许更重要的是技术所提供的新的商品(包括过程、工艺)对消费者和整个社会的影响。实际上,技术哲学中的相当部分甚至超过一半的研究都是指向技术的社会影响,例如从各种角度对技术的批判,其关注的侧重点就是在技术的产品在销售之后,在使用中对消费者和社会的影响。因而,技术的全过程应该涵盖生产和消费两大过程。 在生产和消费两大过程之间则是技术所提供的商品。商品,是技术两大过程之间的纽带和转折。生产,以商品为目的和终点;消费,以商品为出发点和基础。如果说,生产和消费主要是围绕商品展开的活动“过程”,那么商品的主要形式就是某种实“体”。 这就是“一体两翼”的含义:体,即作为技术过程之中心和转折点的商品。由于商品在作为整体的技术或技术过程中具有某种核心的地位,因而此处的“体”还有类似于“中体西用”中的“体”之意。两翼,即在商品之前的生产过程和之后的消费过程。以商品为体,以生产和消费为两翼,分别考察“体”与“两翼”;探索“两翼”间以“体”为中介的反馈和相互作用,以及研究一体两翼,也就是技术作为整体的提升和发展规律。 二、一体两翼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分别研究技术之一体与两翼;第二层次,探讨一体与两翼之间的关系,其核心是两翼间以一体为中介或关节点的反馈与互动;第三层次,探讨一体两翼整体的演化。 由设计到商品的一翼历来受到重视,这既是因为在实践上由研发机构和公司等组织的强力介入,相对有序,也是因为在理论上有熊彼得的技术创新理论,以及远德玉教授的技术过程论等。相对而言,以消费为核心的另一翼的研究显得较为薄弱,这主要是因为除了国家的军事行为外,消费行为大多是个人行为之故。生产过程相对集中,条件可控,在相当程度上具有可重复性;而消费活动分散,充满个人色彩和随意性,消费的语境更是形形色色,转瞬即逝。进一步细心区分技术的消费环节及其影响,将有助于研究的深入。 在一体两翼中,最为薄弱因而也是最为迫切的便是“一体”,也就是对商品本身的研究。学术界对于商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关注商品在其两翼,亦即在商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与人和社会的相互影响。迄今为止的技术哲学没有给予商品本身以足够的重视,然而正是商品本身特定的结构与功能(荷兰学派,见后文),其结构源于研发-生产过程,其功能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消费者的行为方式。 一体两翼之“体”若是撇开“两翼”,既离开了生产方,也未开始消费,只能称之为“产品”。进一步去除经济学等因素,那就是更为基础的“人工自然”。有必要从商品概念下沉到产品乃至人工自然,揭示商品之所以成其为商品的来自科技哲学的基础。科技哲学可以为经济哲学奠基。例如,科技哲学研究作为单件商品的人工自然的存在方式 ,研究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进而探讨商品间的关系,例如标准、兼容、功能耦合、上中下游、产业链,以及一二三产等。 随着对一体两翼各自研究的深入,必然会越来越涉及到彼此间的关联,在此基础上就进入研究的第二层次,讨论如何由研发-生产之翼到达商品之体,以及商品之体怎样贯穿消费之翼。这一层次的核心是两翼间经由一体的反馈和相互作用,可以在多个层面展开,如经济层面、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知识论,以及所谓人的“三大关系”。在这一过程中,技术哲学也就渐次为经济哲学构筑了基础。 在更高的层面,还可以深究在研发-生产之翼,将哪些知识和什么样的理念进而价值观,植入、封装于产品之中,又向消费者宣传何种观念;消费者在消费商品的过程中,如何在有意无意间,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接受了商品中所蕴含和传达的各种知识,以及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生活样式,乃至价值观念。学界对技术创新的研究可谓硕果累累,却较少看到在消费之翼的相应研究。实际上,消费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反馈影响,进而对技术整体发展的价值不可或缺。从售前体验到售后服务,均可见消费者的价值取向等对技术发展的重大影响。缺少消费创新的技术创新是不完整的。 在两翼之间经由“一体”的反馈和关联之时,一方面社会将自身建立于坚实的科学技术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得到来自社会的选择和引导。 第三层次旨在探讨一体两翼整体的演化。第一层次是相对静态和孤立的研究,第二层次在对象间建立起联系和相互作用,对象开始流动起来。不过这种流动大致处于同一时期,位于技术发展的同一阶段或水平,可以理解为技术发展的微观进化过程。第三层次则是从宏观视野把握技术的发展规律,其中又可以区分出若干较小的视角。如就一体两翼之核心“一体”而言,可以考察运动形式、商品中工作机、动力机,以及控制-学习机之间的关系、自举、收敛与发散,以及生物进化树等;就一体两翼整体而言,有传统上关注的量变与质变、锁定与突破等,还可以考虑人机界面的互动与演进,乃至两种文化边界的推移等。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的意愿逐步介入生产方到从创新到设计的过程中,各种“售前服务”如雨后春笋,特别是对于试飞员在技术过程中作用的研究,再加上虚拟现实技术的蓬勃发展,“两翼”中诸多环节之间的反馈愈益密切,正在出现合流的趋势。眼下冉冉升起的技术新星,3D打印提供了“合流”的另一种形式。广大消费者在自家院子或车库,手持操作简易(科技黑箱)的3D打印机,打印出符合自己特定需要的“产品”,自产自销,两翼合一。 三、全球化中的一体两翼 虽然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却处于落后、被锁定和没有选择权的地位,以及付出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和生态等方面的沉重代价。此外,超越国界的跨国公司的出现,WTO等国际组织等新型主体和“主体间”的关系等,给一体两翼带来深刻影响。 金融危机,全球产业链的重组,将在世界范围重新绘制生产和消费之两翼及彼此间的关系。在国内,改变在“三驾马车”中外需、投资和内需三者的地位和权重,赋予内需以更大的重要性,将在根本上改变一段时期以来忽视国内消费的状况,进而以此来制衡、引导和拉动生产,也就是赋予“两翼”以新的格局。不仅如此,两翼间新的格局还将推进或“倒逼”中国的改革开放大局。
个人分类: 科技|6373 次阅读|7 个评论
技术中的“四大关系”
热度 5 lvnaiji 2013-12-29 09:52
吕乃基 梁漱溟在百年前提出人的三大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际关系,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其实有了技术之后,特别是两次工业革命后就有了第四大关系,人与人工自然的关系,简称人机关系。 技术可以区分为研发-生产,以及消费两大过程,之间的中介和转折是商品。如果把商品作为“体”,那么整个技术就可以归结为“一体两翼”。 考察技术过程中由生产到消费的四大关系及其变化颇有意味。 在技术的研发阶段,主要发生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家发现自然界的规律,研发人员由市场的预期对规律进行选择、组合,进而创新。 在投产的过程中,各种人际关系上升为主要关系,内部的企业流程,外部的金融、物流,以及产业链上的各路商家纷纷加入,劳资双方的关系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人际关系的主导地位一直延伸到品牌建设、营销和售后服务阶段,此时的人际关系主要是生产方与消费者的关系,乃至商家与社会(媒体在其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的关系。从研发、投产到销售过程的上述关系,被拉图尔称为“行动者网络”。 一旦商品到了消费者的手上,会发生两个变化。其一,在三大关系之外,发生了人与人工自然的关系,或者说“人机界面”;其二,即人己关系,包括心理和生理,如耽溺于网络和游戏,以及植入芯片和改变基因等;其三,交通,特别是IT的发展导致人际关系的巨大变化。如果说研发-生产过程的人际关系相对稳定,乃至因利益相关的契约安排而制度化;消费过程的人际关系则松散、流变,主要在于社交,较少利益相关,较多因兴趣而形成各种相互交错的社群,彼此间靠历史积淀、信任和情感相处。在消费过程中会发现各种问题,由各个环节再反馈到研发-生产过程。 此处还可以区分三个产业各自的两翼之间的三大关系。显然,一产在其生产和消费的两翼,例如从农民种地到居民吃饭,主要都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二产的两翼分离,过程分离,时空分离,以及在多数情况下人员分离。第三产业的一大特点是生产在相当程度上与消费重合,二者发生在同一时间地点,生产方和消费者面对面直接交往,由此也引发更多人己关系。 辨析技术过程的不同环节上所发生的人的三大或四大关系,着重应对其中的主要部分,无论对生产方还是消费者,以及政府的产业政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这是博主“一体两翼:一种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中的一部分,此处有改动。原文刊于《东南大学学报》2013,6.
个人分类: 科技|5495 次阅读|1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9: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