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凯撒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重读Julius Caesar
Mech 2018-12-22 09:37
Julius Caesar ( 《尤里斯·凯撒》 ) 是莎翁剧本中相对容易的一部。这次重读的是商务的“莎士比亚注释丛书”版,裘克安先生注释。该书与牛津版全集在分场方面有些差别。不久前在古罗马广场看过当年停放遇刺的凯撒遗体之处,现在是凯撒神庙遗址,读剧本尤其觉得亲切。 剧本的情节比较简单。 Caesar 在罗马民众中威望日高,已经是终身执政,还有意加冕称王。与 Caesar 有私怨的 Cassius 策划行刺 Caesar 的阴谋。他成功地说服了正直有威望的名门之后 Brutus 加盟,他受 Caesar 恩惠,但愿意为保卫共和诛杀 Caesar 。 Caesar 感受到种种凶兆,在妻子 Calpurnia 劝阻下本来打算缺席元老院的会议,但反对者以可能授予他王权为由诱使他到元老院。在那里,十余人按计划杀死 Caesar 。 Cassius 劝 Brutus 同时也杀了 Caesar 的爱将 Antony ,但 Brutus 拒绝。 Antony 表示如果他们向罗马市民解释杀死 Caesar 的理由充分,他愿意与他们合作。在 Caesar 葬礼上, Brutus 先演讲, 赢得罗马公民支持。 Antony 接着演讲,改变了听众的看法,罗马市民转而对暗杀 Caesar 的人怒火万丈,他们马上逃出罗马。最后 Antony 等的军队打败了 Brutus 召集的军队, Brutus 自杀。 Antony 等承认, Brutus 是反对 Caesar 团伙中唯一正直的人,他参与谋杀,确实是为了罗马,而不是为了自己。 This was the noblest Roman of them all; All the conspirators save only he Did that they did in envy of great Caesar; He only, in a general honest thought And common good to all, made one of them. His life was gentle, and the elements So mix'd in him that Nature might stand up And say to all the world, ‘This was a man!’ (V2: 216-213) 剧本中,安葬 Caesar 时的演讲很有意思。主旨爱 Caesar 但更爱罗马,为了捍卫罗马的共和,只能杀掉想称王的 Caesar 。 Brutus 的演讲有逻辑的力量,修辞也华丽,结尾如下 Not that I loved Caesar less, but that I loved Rome more. Had you rather Caesar were living, and die all slaves, than that Caesar were dead, to live all free men? As Caesar loved me, I weep for him; as he was fortunate, I rejoice at it; as he was valiant, I honour him; but, as he was ambitious, I slew him. There is tears for his love; joy for his fortune: honour for his valour; and death for his ambition. Who is here so base that would be a bondman? If any, speak; for him have I offended. Who is here so rude that would not be a Roman ? If any, speak; for him have I offended. Who is here so vile that will not love his country? If any, speak; for him have I offended. I pause for a reply. (III2: 21-34) 虽然在论证 Caesar 有称帝野心时证据并不充分。但罗马群众都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而致以热烈欢迎。 Antony 的演讲更侧重利用群众的情感,除了说 Caesar 的贡献外,特别提到 Caesar 的遗嘱赠每位市民笔钱,他的私人住宅可以作为公共花园。结果也更成功,改变了群众的看法。演讲实在太长,我就不抄了。 剧本最引人注目的是对命运的讨论。 Cassius 强调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居于人下错在自己而非命运 Men at some time are masters of their fates: The fault, dear Brutus, is not in our stars, But in ourselves, that we are underlings. (I2: 135-137) Caesar 觉得命运无处逃避 What can be avoided Whose end is purpos'd by the mighty gods? (II2: 27-28) 因此不妨直面死亡。 Cowards die many times before their deaths; The valiant never taste of death but once. Of all the wonders that I yet have heard, It seems to me most strange that men should fear; Seeing that death, a necessary end, Will come when it will come. (II2: 33-37) 她妻子对这种自信表示忧虑,觉得会把他弄糊涂。 Your wisdom is consum'd in confidence. (II2: 49) 还有 Brutus 对命运的看法,我在《 命运如潮 》中抄过,时不我待,乘势而上。 There is a tide in the affairs of men, Which, taken at the flood, leads on the fortune; Omitted, all the voyage of their life Is bound in shallows and in miseries. On such a full sea are we now afloat, And we must take the current when it serves Or lose our ventures. (IV3: 216-222) 此外, Caesar 对行刺的主谋 Cassius 的看法也耐人寻味,为阴谋家画幅速写。博览群书,洞悉人性,很少娱乐,不苟言笑,心胸狭隘。 He reads much; He is a great observer, and he looks Quite through the deeds of men; he loves no plays, As thou dost, Antony; he hears no music; Seldom he smiles, and smiles in such a sort As if he mock'd himself, and scorn'd his spirit That could be mov'd to smile at any thing. Such men as he be never at heart's ease Whiles they behold a greater than themselves, And therefore are they very dangerous. (I2: 197-206) Julius Caesar 是历史剧,剧情主要出自普鲁塔克《名人传》。 Caesar 其实并非是剧中的主要人物,主要人物是被推举为行刺 Caesar 小团伙的首领 Brutus ,以及在为 Caesar 复仇名义下攫取最高权力的 Antony 。三人在《名人传》中都有专门传记。 Caesar 的最为正面,与亚历山大并列为“继往开来者”,我理解就是大征服者。 Brutus 则是在弑杀君父者,虽然对他个人道德操守还是有好评;而 Antony 更是因美色而亡者,对他个人品质评价也不高。这三位的传记我准备以后阅读一下。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707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世界文明史(第三卷)》
Mech 2015-12-23 06:53
The Story of Civilization 的第三卷为古罗马史,称为《凯撒与基督》 ( Caesar and Christ: A History of Roman Civilization and of Christianity from their beginnings to: A. D. 325 ) 。汉译本分两个分册。这个标题让人联想《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中的 Christ 话, Render therefore unto Caesar the things whichare Caesar's; and unto God the things that are God's. 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凯撒时代从公元前 800 年伊特拉土坎人开始,到公元前 30 年屋大维战胜安东尼结束。罗马内部经过内部王国、共和、寡头的转换,外部灭迦太基、征服希腊高卢埃及等。这部分历史戏剧性比较强,看过莎士比亚的剧本,相对比较熟悉。第二部分奥古斯都时代,从公元前 3 年屋大维称帝到公元 192 年康茂德皇帝驾崩。罗马帝国经历了文化上的黄金时代和白银时代,政治上有些混乱,兵变频发,虽然后面几位皇帝图拉真、哈德良等励精图治,但难挽颓势。第三部分基督时代,从公元前 132 年安息王朝到公元 325 年基督教征服罗马。从罗马的地理和文化背景开始,犹太人的生活,耶稣、使徒、教会等发展,到罗马帝国没落。这部分有些与《圣经》的《福音书》重合,也是基督教的早期历史,相对也熟悉些。 长期以来,罗马人给我的印象其实是早期即共和国时代的罗马人。如书中 99 页所述: 这一时代典型受过教育的罗马人,重秩序、保守、忠诚、有节制、虔诚、朴实、重实际。他乐于守纪律,不胡乱主张自由。 …… 他不相信个性及天才。 …… 他之爱慕性和意志,就像希腊人爱慕自由与智慧一样;而组织则是他所擅长的。他缺乏想象力,甚至不会制造自己的神话。他能以相当的努力去爱美,却很难自己去创造美。他不会利用纯科学,对哲学也很怀疑,视之为古代信仰与方式的恶毒溶解剂。他毕生不会了解柏拉图,阿基米德,或者耶稣基督。他就是能统治世界。 这样能统治世界的民族,在帝国时代的后期,对付所谓蛮族进攻的本领却每况愈下。而后来许多有作为的将军甚至皇帝其实有蛮族血统。我有种不太准确的感受,从凯撒到基督的过程,其实就是老子所谓的 柔弱胜刚强 。罗马的创新,不论在军事技术上还是组织形式上,都不足以继续保持对蛮族的优势。而基督教的信仰和早期教会那种非中心化的组织形式,经历过蛮族的洗礼,保存了某种文化基因。而后期教廷那种高度中心化的组织,再次失去了结构的适应性。 古罗马的历史,像个政体实验室,民主、寡头、帝国都实验过。塞西罗曾加以比较 (219 页 ) : 君主政体只有在主权者是贤明时才是最好的政府形式。贵族政体也只有在统治阶层是真正的领导人才时,才是好政体。 …… 民主制度只有在百姓都是善良的时候才算好制度。 …… 缺乏制衡,君主政体就会变成专制政体,贵族政治则变为寡头政治,而民主制度也就变成暴民政治—混乱且独裁的统治。 针对凯撒的竞选,他还引用过古人的话: 柏拉图说暴君随自由的口号应运而生 ……最后,这所谓的自由就成为奴役。 那些实验结果,在后世不断重现。有些我们这代人都有机会目睹。 任何社会都不缺乏批评者。该书对讽刺作家尤维纳利斯的剖析其实也是给历代的愤青怒老画像: 盯住别人的缺点和社会的可鄙,再用自己的梦想来做比较该是多么舒服。尤维纳利斯的街角 (street-corner) 词汇,流畅通俗的文笔,冷酷的幽默,活泼的风格,都是我们欣赏不已。但是我们不能被文字的外表所惑:他气恼,因为他在罗马不得意,所以用恨而不公平的棒棰四面八方地打击,痛痛快快地报复。他的道德尺度对美好的过去很有偏见和误解,不过不失其崇高与正确;用那种无情无礼的道德标准,我们可以随时控诉任何时代。 (561 页 ) 作者在对历史学家塔西佗的评论中,否定了所谓“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的历史学家狂想。 他认为,“史家的责任是批判人的行为,善良者因为美德而获得赞扬;邪想者因怕恶行受后世唾弃而有所顾忌。”这种观念是把历史当作最后的裁判,把史家当作神圣。这种想法—史家为说教者—是用可怕的实例教授道德,这样一来,历史便落入辩论的形式,愤慨之时,滔滔指责恶易,若求其指责之公平则难;所以道德家不宜于写历史。 (557 页 ) 我觉得这是种合情合理的想法。 顺便一提,该书语言不仅流畅,而且偶有幽默。例如 110 页写道, 古老的罗马人以寺庙作为他们的银行,恰如我们以银行作为我们的寺庙一样。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315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科幻] 【猩球崛起:黎明之战(2014)】【720p】【美国】【主演:
lcj2212916 2014-11-16 07:44
◎译  名 猩球崛起:黎明之战/猩球崛起2 /猩球黎明/猿人争霸战:猩凶崛起(港)/猩球崛起:黎明的进击(台) ◎片  名 Dawn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 ◎年  代 2014 ◎国  家 美国 ◎类  别 动作/剧情/科幻 ◎语  言 英语/普通话 ◎字  幕 中英双字幕 ◎IMDB评分 8.1/10 from 122,310 users ◎文件格式 x264 + AAC ◎视频尺寸 1280 x 692 ◎文件大小 1CD ◎片  长 2h10m0sec ◎导  演 马特·里夫斯 Matt Reeves ◎主  演 安迪·瑟金斯 Andy Serkis ....凯撒 Caesar 杰森·克拉克 Jason Clarke ....马尔科姆 Malcolm       加里·奥德曼 Gary Oldman ....德雷福斯 Dreyfus       凯丽·拉塞尔 Keri Russell ....埃莉 Ellie       托比·凯贝尔 Toby Kebbell ....科巴 Koba       Karin Konoval ....毛里斯 Maurice       柯蒂·斯密特-麦菲 Kodi Smit-McPhee ....亚历山大 Alexander       柯克·埃斯沃多 Kirk Acevedo ....卡佛 Carver       Kick Thurston ....蓝眼 Blue Eyes       泰瑞·诺塔里 Terry Notary ....火箭 Rocket       朱迪·格雷尔 Judy Greer ....科妮莉亚 Cornelia       乔恩·艾斯 Jon Eyez ...福斯特 Foster       恩里克·穆西安诺 Enrique Murciano ....坎普 Kemp       Larramie Doc Shaw ....仄仄 Ash       李·罗斯 Lee Ross ....Grey       吉尔·奥唐奈 Keir O'Donnell ....Finney       凯文·兰金 Kevin Rankin ....McVeigh       Jocko Sims ....Werner       Matthew James ....Man 2       Richard King ....Stone       Scott Lang ....Luca       Deneen Tyler ....Woman ◎简  介  人类的贪婪造成了无可避免的大自然反扑,后果是人类将失去家园及一切,并面临异族的迫害;基因科学家威尔·罗德曼为研发药物治疗阿兹海默症,对人猿进行活体基因实验,但在实验宣告失败后,他将当中一只刚出生的人猿从实验室救出并取名凯撒。凯撒还在胎中时,其母亲受到大量的药物实验,让他突变并具有智慧与情感,但后来在误伤了人类后被关进收容所,也导致凯撒与人类渐行渐远,最后反目成仇并集结人猿展开革命。   随着时间的流逝,由凯撒领军的人猿军团不断地进化并占领地球,而十年前遭受到病毒爆发后存活下来的人类们,正悄悄地密谋反攻,当两方人马不断各自壮大,地球上两个足以主宰世界的生物——人类与人猿间对立态势渐于紧绷,战争随时一触即发,最终究竟是谁能够握有地球统治权? 花絮 ·据报,朱迪·格雷尔(饰 科妮莉亚)的丈夫是《人猿星球》(1968)的超级粉丝。格雷尔在采访中透露,他们婚礼蛋糕上的装饰是一对猩猩夫妇。婚礼现场的两台电视还播放了《人猿星球》和《猩球崛起》。 ·影片故事发生在前作《猩球崛起》十年后。猿猴病毒已消灭90%的人口。幸存者在城市中挣扎求生,而猿族在红木森林里日渐壮大。 ·制片人迪伦·克拉克说,该片是猿和人的故事,两条故事线相当平均,他称赞导演马特·里夫斯更加关注猿族,因为最初的剧本更侧重于城市中的人类。 ·猿族已经进化了十年,发展出了规则、行为准则、道德和语言。 ·开拍前,扮演猿的演员们参加了为期两周半的“猿营”。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78380476
2746 次阅读|0 个评论
“毛诞节”的世界史含义?
热度 6 techne 2013-12-29 13:20
“毛诞节”的世界史含义? (已发表于共识网,链接如下: http://www.21ccom.net/articles/gsbh/article_2014010398257.html) 王键   2013年刚刚过去的12月26日,恰好是中共领袖毛泽东的120周年诞辰日。众所周知,毛泽东贵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父”,但其本身就存在很多争议。尽管改革开放之初,中共高层已经通过“功过七三开”的评价方式对毛泽东的历史评价问题给出了官方的结论,但这恐怕也只是“高层结论”,而远非盖棺定论的评价。此后,由于苏联的解体以及解密史料对斯大林等人的不断揭露,对毛的重新评价以及相关争议,从来都没有真正平息过。   另外,也巧得很,毛泽东的诞辰日刚好比西方基督教世界通行的“圣诞节”(即耶稣诞生日)晚一天,这个事情比较值得玩味。若解释得神秘一些,这就像是在冥冥世界之中存在着某种预定安排,有意来引发这样一个相关的争议话题。在毛泽东诞辰两个甲子的时刻,“毛诞节”的说法呼之欲出,快速流行,很多中国人开始把毛的诞生神秘化,甚至看成“新世界史”的开端。   号称“香港中国力研究中心副主任”的作者文扬,在其一篇题为“毛诞节具有世界史含义”的文章中,就表达出了这种观点。在12月27日的新加坡联合早报网上发布的文章中,文扬表达了这样一个逻辑:西方文明的历史进步轨迹,始于一神教的造神运动,它的社会基础是氏族,一种人身依附关系。而在西方的传统中,还存在另一个被称为国家的传统。国家是以地域和财产为中心而产生出来的组织形式。在西方世界始终存在着氏族和国家两个不同传统之间的斗争,文扬认为,这就促使西方后来逐渐形成了政教分离的模式。 联合早报网上的文章链接: http://www.zaobao.com/forum/views/world/story20131227-292869   然而,在中国,由于缺乏氏族传统,或者一神教的传统,中国就形成了一种不一样的认同方式。文扬认为:“中国从一开始就成为了大国,并不是基于对大神的信仰,而是基于同一地域上的王者与人民对共同文化和共同命运上下一致的认同。中国历史上延续数千年的夷夏之辨、华夷之防,只认文化不分阶层,正是这种认同的典型体现。”根据这样一种对中国和西方各自不同传统的解读,也是根据毛泽东自己的一些表述,文扬就对毛泽东的评价问题提出了另一种不同的解释模式:即,毛泽东自认的一生中的两件大事,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以及发动文化大革命,分别代表了“缔造国家”和“缔造大神”这两个重要的传统,因此,毛的重要意义是堪称“凯撒+耶稣”的。   既然是“凯撒+耶稣”,文扬就认为,像毛泽东这样如此伟大的罕见人物,也就即将开创新的世界史。因此,对毛的评价,不能依托于最直观的道德标准。而在很多斤斤计较的凡夫俗子凡胎肉眼中所看到的那些污点和劣迹,在毛泽东手中的那些血腥和肮脏,以及道德的极度丑陋,乃至一个固步自封的封建帝王式的土鳖形象,自然都“视角过近”,是眼界“不够宏大”的产物,也根本就是不准确的。因而,依据这些思路不足以对毛泽东作出任何正确的评价。   在这里,笔者要着重提一下这个“凯撒+耶稣”的提法,尽管在联合早报网发表的版本中,文扬并没有直接给出这个说法,但笔者第一次阅读就读出了这股极其狂妄的味道。而且,在不久之后,笔者通过网络搜索,在澳洲一家中文网站上发现了文扬这篇文章的一个更早的版本,它签署的日期是12月25日,要早于联合早报网的12月27日。在这篇可能是更早版本的文章的末尾,文扬赤裸偶地明确给出了毛泽东是“凯撒+耶稣”的说法。只是在联合早报网发表时,出于某种未知的原因,这篇文章的这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 澳纽网上的文章链接: http://www.ausnz.net/column_articles/article_detail.asp?catID=59articleID=4711   无论如何,以这种“新世界史”方式对毛泽东的行为进行辩护,的确让人有点花样翻新的感觉。笔者认为,文扬对毛泽东的神圣化解读,在有一点上是正确的,那就是毛泽东评价问题的争议不断,的确说明中国人的认同出了问题。但这个问题,并不是文扬所说的,简单地因为很多人的视角过窄过短,无法解读出毛泽东的伟大意义,而体现在另一个层面,即中国文明自身蕴含的重大危机。   这个层面,恰恰就体现在文扬所说的有别于一神教传统的中国自身认同方式的危机。也许是历史的机缘巧合,脱离了一神教的传统,中国自古孤立地发展出了一种类似于“世俗中心”的文明体系,进而形成了以无神论为核心的专制政体,始终无法摆脱这样一种历史上漫长的命运轮回。实际上,在古代中国,各种皇帝和教主也都层出不穷,只是这些人始终是在相互杀戮。中国内部的教派,尤其受制于世俗政权,大多数时候会成为暴力镇压下的牺牲品。因此,在中国真正能成为教主的,必然是掌握世俗政权的皇帝。这就导致中国的文明体系形成了一种不断“去神化”但又不断供奉“世俗大神”的变异形态。   纵观历史,中国文明始终无法摆脱“世俗中心”的幽闭形态,发展不出任何一神教的或高度发达的信仰形态,但同时又不断地供奉“世俗大神”,在现实世界中由于世俗权力的神圣化和腐化而造成严重的问题。   显然,纵观毛泽东的所作所为,无论是缔造新中国,还是发动文化大革命,都仍然停留于这样一种命运轮回的层面,而根本没有超越中国文明这一历史悠久的“世俗洞穴”传统。因此,对毛泽东的评价和争议问题,首先是中国文明自身缺乏合法性的问题,是这一全世界最大的世俗洞穴内部蕴含的严重危机,而不像文扬所鼓吹的那么浪漫,多么成功,甚至变成“新世界史的开端”。   可以想见,由于中国漫长的“世俗中心”传统,在信仰和现实,此岸和彼岸两者之间,始终无法形成有效的张力和妥协。这个问题从中国文明最初的起源阶段就已经埋藏下来。到毛泽东这里,这个问题只是再次爆发而已。无论采取对毛泽东的“帝王”式解读——这是一种世俗方式的解读,或者采取一种“毛诞”式解读——这是一种带有宗教色彩的神化方式的解读,中国人的文明之根仍然还牢牢扎在原有的世俗洞穴里。而这才是问题的根源和深刻之处。   在走出非洲之后,人类文明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分化出几个主要分支,具备了大体上的构形。很难想象,迁移到远东大陆的世俗派群体,出于某种未知的原因,在几千年前就倾向于放弃信仰,而在几千年后,在姗姗来迟的二十一世纪,通过神圣化一个像毛泽东这样的人物,就能够真正开始放弃自己漫长的“现世主义”世俗倾向,而最终变成一群“上帝的选民”——更何况,这位上帝还是位世俗肉身的大神,红太阳,毛主席。文扬在这篇文章中流露出的此等狂妄,真正是令人心惊肉跳,它恐怕更多地体现出中国文明在自身具备重大缺陷的无奈之际,心有不甘的新保守派群体流露出的不切实际的幻想。   毛泽东,到底是“凯撒+耶稣”,还是“斯大林+秦始皇”?到底哪种评价更靠谱?这也很值得各位读者思索。毕竟,在斯大林背后依托的共产主义传统崩溃之后,对斯大林的决定性的评价就顺理成章的到来了,这恐怕不会以哪些人的意志为转移。同样,在类似地讨论毛泽东的评价问题时,我们必须要追问这样一个问题:在毛泽东背后,体现出的到底是哪些传统?它是共产主义的传统么,如果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已经很明显了。而如果不是共产主义的传统,那么它是中国自身的传统么?而同样也很明显的,对毛的评价争议问题,最终必然会凸显出中国自身具备的这一“世俗至上”传统的严重危机。
个人分类: 思想文化|2950 次阅读|19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1: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