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质量监管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中国多地频现楼房坍塌事故:废品报复周期
热度 1 杨学祥 2015-8-3 05:28
中国多地频现楼房坍塌事故:废品报复周期 杨学祥 中新网杭州7月31日电 (记者 谢盼盼 邵思翊 实习生 何冬晨)一声巨响,几秒钟内三层半楼房化为废墟,湮没在灰尘中,7月底发生在浙江杭州富阳区的楼房倒塌事故令人记忆犹新。其实,近年来房屋倒塌新闻频频见诸报端:如6月贵州居民楼发生局部垮塌致4人遇难;7月浙江温岭鞋厂发生倒塌致14人遇难,辽宁沈阳一小区7楼住户阳台突然坍塌……   就浙江而言,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分析,地质不是影响浙江房屋稳定性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还是用户的使用不合理。更有专家提出,楼房安全会伴随时间推移发生改变,房屋建设是百年工程,也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政府应对开发商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追究开发商承担永久性的责任。 我在2011年8月8日指出,假货和废品不仅仅使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害,而且依据其使用周期,造成整个社会的假货和废品报复周期,形成市场经济的后续损失和人为灾害,在市场经济的运转规律之上,增加人为的不确定因素,形成长短不一的人祸周期。 例如,公路桥梁的质量问题,长途运输的超载问题,使桥梁公路无法达到设计水平和使用年限,将导致交通大事故的周期发生;食品质量的失控将损害公民的健康,加大医保和险保的成本;低质量建房导致建筑寿命降低,使社会财富和人民财产损失惨重,...... 服务是一个不确切的概念,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市场经济遵从的是价值规律,“为金钱服务”是经济价值规律,“为人民服务”是政治道德信仰,哪个更具有吸引力?这是贪官奸商言行不一的根本原因。 还是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更科学!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7299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43516.html 相关报道 中国多地频现楼房坍塌事故 谁该为塌楼买单? 2015年07月31日19:51 中国新闻网 1,950   中新网杭州7月31日电 (记者 谢盼盼 邵思翊 实习生 何冬晨)一声巨响,几秒钟内三层半楼房化为废墟,湮没在灰尘中,7月底发生在浙江杭州富阳区的楼房倒塌事故令人记忆犹新。其实,近年来房屋倒塌新闻频频见诸报端:如6月贵州居民楼发生局部垮塌致4人遇难;7月浙江温岭鞋厂发生倒塌致14人遇难,辽宁沈阳一小区7楼住户阳台突然坍塌……   就浙江而言,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分析,地质不是影响浙江房屋稳定性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还是用户的使用不合理。更有专家提出,楼房安全会伴随时间推移发生改变,房屋建设是百年工程,也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政府应对开发商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追究开发商承担永久性的责任。   “楼倒倒”事故频发 原因为何?   “楼倒倒”绝非新词,一般指楼脆脆。2009年6月27日,上海的一栋竣工未交付使用的高楼整体倒覆,官方以两次堆土施工为原由,遭网友抨击,故得此称号。   2015年7月27日杭州富阳富春街道市心北路10号,一幢于1980年建成的三层半楼房倒塌,令房屋安全话题再度进入民众视野。   纵观全国,富阳的“楼倒倒”事件绝非偶然。   6月9日贵州遵义汇川区高桥镇一栋居民楼垮塌,官方认为“业主私自加盖四层”是塌楼主因。   6月14日贵州遵义一栋居民楼发生局部垮塌,造成4人遇难。   7月4日浙江温岭一鞋厂发生房屋倒塌事故,14人遇难。   7月6日辽宁沈阳一小区7楼的住户在家中剁饺子馅时,阳台突然坍塌。经鉴定,垮塌原因是水泥、钢筋不达标。   除了“楼倒倒”外,还有“楼歪歪”、“楼脆脆”、“楼薄薄”、“楼裂裂”、“楼断断”等的一系列与楼相关的新词被网友创造,引发楼房“中年危机”。   其实,从1980年开始建造并于次年春节发售的深圳东湖丽苑,是新中国第一次进行土地资本化探索的实验样本,换句话说,从商品属性而言,它是新中国第一个商品房小区。   业内有说法称,中国绝大部分住宅都是最近几十年建造的,尤其是商品房改革之后,房地产市场获得了迅猛发展。从理论上说,这些房子普遍房龄不长,安全性能应该比较好。但实际上,由于原材料质量、建筑工艺、施工水平、质量控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普通住宅的实际使用寿命普遍偏短。   而一些建造年代比较早的住宅,当前也已逐步进入了报废期,成为危房。   对于“80后”的富阳房屋就这么倒了,围观的民众告诉记者,倒塌楼房地处市区繁华地段,隔三差五沿街店铺就要进行装修,为扩大店内面积,很多店家都会在装修时把承重墙敲掉,破坏房屋原有的结构。   富阳区住建局副局长蒋培言也曾承认,因产权变更,该房一楼曾经历多次装修。   “外部因素影响较小,主要是居民内部改造。”针对“楼倒倒”,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分析,像四川、贵州地区由于地质状况不稳定经常发生地震致房屋倒塌可能性较大。浙江不属于地震带,地质不是影响浙江房屋稳定性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还是用户的使用不合理。   该负责人提到,很多房屋使用者在对房屋结构没有完全认识的情况下,就对房屋进行随意的改造。比如现在不少用户都将阳台改造成了厨房,在阳台上堆放过多重物,破坏了房屋原本的稳定性,所以才会有很多楼房出现“掉阳台”现象。   该负责人还表示,“以前经济不发达,楼房多采用砖混结构,稳定性是比较差。现在科技发达了,在房屋设计和构造方面已经没有太大问题了。”   谁为倒塌房屋买单?监管存何难?   可以明确的是,按照蒋培言的说法,富阳坍塌的该房屋系1980年投入使用,当下尚在住宅使用年限内。   富阳的房子“未老先衰”轰然坍塌,在这其中,更值得反思的是,随着改革开放后,越来越多的第一批商品房步入三十或者四十岁,到底是“而立之年”还是“迟暮之年”,将来谁为坍塌的房子买单?   在富阳坍塌事故现场,一位戚大伯告诉记者,房子不算太老就这么倒了,也不全是装修或改造导致的。“可能造时质量就不一定过关,这样即便是新房子也会出现问题。”   戚大伯的几个同事也住在80年代前后的屋子,现在房屋也出现裂缝,住得人心惶惶,只能每天去看看裂缝有没有变大。   还有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年男子告诉记者,在富阳出事附近,还有几处被鉴定出来的危房,外墙涂着“危房、请勿靠近”类似的字眼,却一直未见有关部门去加固或拆除。“最重要的是发现问题去解决,不采取措施,也是很大的安全隐患。”   蒋培言介绍说,富阳区今年上半年对城区的住宅用房已经集中进行了危房检测,由于坍塌的房子属于办公用房,因而没有纳入检测范围。据了解,位于同一街道渔种场路部分住宅楼,危房等级已经达到最严重的D级的情况,目前已着手准备对应措施。   他还表示,这栋坍塌的房屋,直到事发前住建部门没有接到过与房屋质量相关的报告,至于房屋具体坍塌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调查。   按照《建筑法》第八十条规定:“在建筑物的合理使用寿命内,因建筑工程质量不合格受到损害的,有权向责任者要求赔偿。”责任者即开发商,开发商向业主承担赔偿责任之后,可依法向施工单位追偿。   而政府的责任,无疑主要在监管,如颁发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竣工验收等。   实际上,虽然我国初步建立了危房的排查和救助体系,但大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旧危楼,仍面临鉴定难、责任主体多变更、加固征拆难,利益平衡难、资金筹集难等问题,存在危楼“危而未拆”的现象。   “原来房屋安全不是问题,计划经济的时候都是单位的房子,有问题都是找单位,公房就找房管所。现在政府主要是对商品房管理比较系统,但是商品房交付以后,主要是业委会负责,但是业委会有时候也很难负起责任。”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如是说。   蒋培言则认为,80年代的房屋一般以砖混结构为主。一般情况下房屋出现问题,主要是靠业主先将问题进行上报,然后相关部门会对房屋进行检测,制定出相应的方案。   “现在那么多房子,不可能做到每幢房子都在监控。”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称。   当记者问到,政府在房屋监管方面有何难处时,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表示,在人员协调方面比较困难。比如一些住户,认为房屋是私人所有,其对房屋有处理使用权,就会对房屋进行不合理的改造,这个时候就算监管部门出面也很难解决,监管人员只能对其进行教育规劝,很难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专家:以法明责 开发商应承担永久责任   一边却是频出的房产问题,一边却是如火如荼的房地产开发与建设,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395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4.6%,东部地区仍是房地产开发投资的热土,占全国总量过半,苏粤浙居前三。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府管理系主任范柏乃建议,政府应梳理已有的法律法规,并对其进行完善。关于商品房管理的法律法规建立时间过久,商品房在建成当初问题可能还不太明显,但经过二三十年以后就不适用了,所以相应的法律法规就必须要随着市场、形势的调整进一步完善。   而对于提及的装修频繁或成楼房坍塌主因时,他表示,政府还应提高居民用户保护、维护房屋的意识。更为重要的是在法律条例中,明确政府、开发商和业主的具体责任,这样才能更好地处理房屋倒塌事件过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范柏乃还着重表示,对于开发商的规定中,政府也应对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追究开发商承担永久性的责任。“楼房安全会伴随时间推移发生改变,房屋建设是百年工程,也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开发商应该树立起承担永久性地责任的理念,这样也可以防止开发商在建造楼房时偷工减料,保障房屋质量。”   面对楼房坍塌事故频现,今年7月13日,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还发布《“危房”风险评估预警报告》,针对目前社会广泛关注的住房安全问题提出了风险预警以及治理策略。   作为预警报告的主要研究者,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唐钧也曾这样表示,目前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还需要增补健全,在管理方面要从“头、中、尾”三个层面制定标准,从制度上根本解决问题。   “目前对建筑领域事故责任的查处仅停留在技术层面,只处罚建设者和‘临时工’层面的责任,有时遇到建筑单位倒闭、破产,可能就不再处理了。”唐钧坦言,要想制度化、系统化地解决居民的住房危机,就要形成“责任倒查、责任联动”的机制,要做到“责任倒查,一查到底,终生负责制”。   与此同时,范柏乃还建议,政府应支持推动建立第三方民间组织,当房屋产生质量问题时,靠民众个人的力量难以维护个人权利,若建立民间组织如工会、行业协会,让其更好地帮助民众维权。此外,政府还应成立房屋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定期对房屋安全进行检查,尤其是危房。“房屋安全管理需要政府、开发商、用户、社会组织共同参与起来,形成一个合理协同的管理系统,这样才能维护用户的权益财产和生命安全。”(完) (原标题:中国楼房频现坍塌事故 谁该为倒塌房屋买单?) 编辑:SN123 http://news.sina.com.cn/c/2015-07-31/195132164427.shtml
个人分类: 备忘录|1981 次阅读|1 个评论
废品报复期得到证实:80年代后一批快餐式建筑进入质量报复期
热度 1 杨学祥 2014-11-19 06:53
废品报复期得到证实:80年代后一批快餐式建筑进入质量报复期 杨学祥 我在2011年8月7日指出,假货和废品不仅仅使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害,而且依据其使用周期,造成整个社会的假货和废品报复周期,形成市场经济的后续损失和人为灾害,在市场经济的运转规律之上,增加人为的不确定因素,形成长短不一的人祸周期。 事实上,【专家提醒,“快餐式”建筑进入“质量报复期”】上世纪80年代后,广东、浙江、山东等沿海地区城市化建设提速,一批“快餐式”楼房密集建成。一些专家指出,如今,许多楼房的建设年龄已经陆续达到20年、30年。由于先天不足,后天装修过频、维护不够等原因,良莠不齐的建筑进入“质量报复周期”。 相关报道: 专家称80年代后一批快餐式建筑进入质量报复期 2014年04月29日09:54 中国独家报道 中国独家报道 中国独家报道:【专家提醒,“快餐式”建筑进入“质量报复期”】上世纪80年代后,广东、浙江、山东等沿海地区城市化建设提速,一批“快餐式”楼房密集建成。一些专家指出,如今,许多楼房的建设年龄已经陆续达到20年、30年。由于先天不足,后天装修过频、维护不够等原因,良莠不齐的建筑进入“质量报复周期”。 2014-04-29 09:43 来自新华eNews 【专家提醒,“快餐式”建筑进入“质量报复期”】上世纪80年代后,广东、浙江、山东等沿海地区城市化建设提速,一批“快餐式”楼房密集建成。一些专家指出,如今,许多楼房的建设年龄已经陆续达到20年、30年。由于先天不足,后天装修过频、维护不够等原因,良莠不齐的建筑进入“质量报复周期”。 (编辑:SN091) http://news.sina.com.cn/c/2014-04-29/095430031188.shtml 政府的第一职能是管理 已有 1237 次阅读 2011-8-7 16:18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政府管理 市场经济需要公正、公平、公开的竞争规则,因此需要强有力的政府管理。如果政府直接参与经商、投资、实业经营,必然导致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不公平现象存在,是以权谋私、滥用职权、以权代法等违背“三公”现象的根源,质检和监督形同虚设,违规违法行为无人过问。在部门利益驱使下,造假、行贿、以不正到手段牟取暴利成为潜规则。 假货和废品不仅仅使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害,而且依据其使用周期,造成整个社会的假货和废品报复周期,形成市场经济的后续损失和人为灾害,在市场经济的运转规律之上,增加人为的不确定因素,形成长短不一的人祸周期。 例如,公路桥梁的质量问题,长途运输的超载问题,使桥梁公路无法达到设计水平和使用年限,将导致交通大事故的周期发生;食品质量的失控将损害公民的健康,加大医保和险保的成本;低质量建房导致建筑寿命降低,使社会财富和人民财产损失惨重,...... 服务是一个不确切的概念,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为金钱服务”与“为人民服务”,哪个更具有吸引力? 还是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更科学!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72734.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303 次阅读|0 个评论
市场经济需要强有力的政府管理:粗放经济导致灾害频发
杨学祥 2014-11-19 06:27
市场经济需要强有力的政府管理:粗放经济导致灾害频发 杨学祥 日前,在“关注地下渗漏,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座谈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住建部原副部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郭允冲如此表示。根据此前发布的《 2013 年全国建筑渗漏状况调查项目报告》显示,我国 28 个城市的渗漏率达到了 57.51% ,个别城市如重庆、无锡等地,地下建筑渗漏率为 100% 。 “与建设过程中出现垮塌等建筑事故相比,地下渗漏水对建筑工程的侵蚀是缓慢的,由于具有隐蔽性,潜在威胁更大。” 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赖明认为,现在的渗漏事故频发,表面目前的法律约束性不够,应加强执法和监管,并且还要对“监管“进行监管,避免腐败的滋生。 我在 2011 年 8 月 7 日 指出,市场经济需要公正、公平、公开的竞争规则,因此需要强有力的政府管理。如果政府直接参与经商、投资、实业经营,必然导致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不公平现象存在,是以权谋私、滥用职权、以权代法等违背“三公”现象的根源,质检和监督形同虚设,违规违法行为无人过问。在部门利益驱使下,造假、行贿、以不正到手段牟取暴利成为潜规则。 假货和废品不仅仅使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害,而且依据其使用周期,造成整个社会的假货和废品报复周期,形成市场经济的后续损失和人为灾害,在市场经济的运转规律之上,增加人为的不确定因素,形成长短不一的人祸周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7273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72991.html 2013 年以来,中国雾霾频发,与高房价比翼齐飞,与建筑质量缺失监管密切相关。大量拆迁、资源浪费、重复建设、监管不力,导致非法牟利风起云涌,最典型的事件就是城市扩张中的建筑质量、旅游经济中的“强制性消费”和生活必需品生产销售中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超量低质量生产、大量浪费型消费,是大气和环境污染加剧的重要原因,是雾霾频发的重要原因。 减少雾霾必须从节约经济开始,从提高产品质量开始,从严格科学管理开始。 减排必须从严抓质量开始。 相关报道: 中国建筑地下渗漏严重 个别城市渗漏率 100% 2014 年 11 月 19 日 00:44 中国新闻网   “我国建筑的地下渗透现象非常普遍,渗透率远高于西方国家。”日前,在“关注地下渗漏,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座谈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住建部原副部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郭允冲如此表示。根据此前发布的《 2013 年全国建筑渗漏状况调查项目报告》显示,我国 28 个城市的渗漏率达到了 57.51% ,个别城市如重庆、无锡等地,地下建筑渗漏率为 100% 。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大力开发地下空间,但建筑却不同程度地受到地下渗漏的威胁。资料显示,我国目前有 400 亿平方米既有建筑,每年新增约 20 亿平方木建筑总量,超过全球年建筑总量 50% 以上。   今年 7 月,由中国建筑防水协会和北京零点市场调查与分析公司联合发布的《 2013 年全国建筑渗漏状况调查项目报告》抽样调查,涉及全国 28 个城市, 850 个社区,勘察 2849 栋楼房,访问了 3674 名住户,调查了地下建筑样本 1777 个。地下建筑样本中有 1022 个出现不同程度渗漏,渗漏率达到了 57.51% ,个别城市如重庆、无锡等地,地下建筑渗漏率为 100% 。   据了解,自来水管网渗漏是地下渗漏的重要原因之一。郭允冲在座谈会上表示, 2013 年我国自来水管网渗漏率是 15.49% ,这个数字比 2010 年的 15.69% 提高了 0.2 个百分点,牡丹江、延吉、图们等城市的渗漏率高达 50% 以上,而在西方发达国家,自来水的管网渗漏率是 8% —— 10% 。对于其原因,郭允冲分析,一是设备、官网陈旧;二是建筑工程标准质量普遍低;最后是管理不到位,从施工到设计都存在管理漏洞。他建议要提高自来水管网的设计质量、对老旧管网进行改造,同时加强管理。   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赖明则表示,今年 2 月份,他带领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对“地下渗漏与建筑安全”进行了专题调研,结果发现,我国建筑地下渗漏现象已经非常普遍,状况日趋严重。赖明在两会提交了相关提案,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与建设过程中出现垮塌等建筑事故相比,地下渗漏水对建筑工程的侵蚀是缓慢的,由于具有隐蔽性,潜在威胁更大。”赖明认为,现在的渗漏事故频发,表面目前的法律约束性不够,应加强执法和监管,并且还要对“监管“进行监管,避免腐败的滋生。   中国建筑业协会材料分会会长刘洪祥认为,对于建筑工程质量,应该建立质量责任终身制,无论是地上地下,建筑出了问题,终身都可以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对此,住建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副司长曲琦表示,住房城乡建设部今年制定的《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提出,通过两年治理行动,规范建筑市场秩序,落实工程建设五方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遏制建筑施工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等违法行为多发势头,进一步发挥工程监理作用,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快速发展,提高建筑从业人员素质,建立健全建筑市场诚信体系。 ( 贾兴鹏 ) http://news.sina.com.cn/c/2014-11-19/004431165622.shtml 政府的第一职能是管理 已有 1237 次阅读 2011-8-7 16:18 | 个人分类 : 科技点评 | 系统分类 : 人文社科 | 关键词 : 政府管理 市场经济需要公正、公平、公开的竞争规则,因此需要强有力的政府管理。如果政府直接参与经商、投资、实业经营,必然导致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不公平现象存在,是以权谋私、滥用职权、以权代法等违背“三公”现象的根源,质检和监督形同虚设,违规违法行为无人过问。在部门利益驱使下,造假、行贿、以不正到手段牟取暴利成为潜规则。 假货和废品不仅仅使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害,而且依据其使用周期,造成整个社会的假货和废品报复周期,形成市场经济的后续损失和人为灾害,在市场经济的运转规律之上,增加人为的不确定因素,形成长短不一的人祸周期。 例如,公路桥梁的质量问题,长途运输的超载问题,使桥梁公路无法达到设计水平和使用年限,将导致交通大事故的周期发生;食品质量的失控将损害公民的健康,加大医保和险保的成本;低质量建房导致建筑寿命降低,使社会财富和人民财产损失惨重, ...... 服务是一个不确切的概念,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为金钱服务”与“为人民服务”,哪个更具有吸引力? 还是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更科学!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72734.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89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专家称中国新建建筑寿命不超30年:废品报复周期
热度 8 杨学祥 2014-4-7 06:10
专家称中国新建建筑寿命不超30年 不及英国1/4 2014年04月06日17:30 新华网 我有话说(13,810人参与) 收藏本文   新华网杭州4月6日电 (记者 段菁菁、裘立华)4日,浙江奉化一幢只有20年历史的居民楼如麻将般突然倒塌。几天来,种种疑团萦绕在公众心头:究竟是设计施工时就埋下“苦果”?还是使用不当所致?鉴定为C级危房为何在隔天就粉碎性倒塌?   彻查原因、深究责任无疑是当务之急。而同时引起注意的,是上世纪80年代后,我国各地城市化建设提速,大批楼房密集建成。如今,许多楼房的建设年龄已经陆续达到20年、30年。 有人担忧,一些城市良莠不齐的建筑进入“质量报复周期”。 那么,这些建设时间超过20年的老旧楼房,到底存在哪些隐患?   “80后”“90后”楼房频成事故主角,建筑实际寿命与设计目标距离较大   虽然此次事件调查尚未得出结论,但人们发现,近年来,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建设的楼房频频成事故主角:   2009年8月4日,河北石家庄市一座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二层楼房在雨中倒塌,17人遇难;   2009年9月5日,宁波市锦屏街道南门社区的一幢5层居民楼突然倒塌;   2012年12月16日,交付20余年的宁波市江东区徐戎三村2幢楼发生倒塌,造成1死1伤;   2013年3月28日,浙江绍兴市越城区城南街道外山新村,一幢四层楼的民房倒塌。据称,这幢房子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   2013年5月,福建福州市一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建筑突然坍塌。当地部门称,由于大楼楼体陈旧,正在进行装修……   按照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的规定,一般性建筑的耐久年限为50年到100年。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建筑的实际寿命与设计通则的要求有相当大的距离。2010年,住建部的一位负责人在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说:“我国是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却只能持续25-30年。”   相较之下,英国建筑的平均寿命达到132年,美国是74年。   谁缩短了房屋的寿命?   究竟是谁缩短了房屋的寿命?杭州土木建筑学会副秘书长陈旭伟认为,需要从规划设计、建筑质量和实际使用三方面进行评估。   “不可否认,改革开放后,为了解决老百姓住的问题,很多地方确实建造了一批快餐式的房子。”陈旭伟说。一些业内人士表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市场经济刚刚起步,由于规范标准体系跟不上建设速度,很多建筑工人甚至来不及学习建筑常识,就从“稻田”直接上了脚手架。加上技术和资金方面的原因,建筑工程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此外,考虑到建筑成本,当时一些结构应该采用钢筋和水泥的地方或减少或取消,甚至以泥浆代替水泥砂浆使用,也会严重影响房屋质量和使用寿命。   采访中,有的业内人士指出,除了规划设计和建筑质量以外,建筑寿命长短很重要的一方面,取决于住户的态度和方式,即人们能不能呵护已经使用一定年限的“老楼”。   在我国,破墙开店、野蛮装修屡见不鲜,为日后房屋坍塌埋下隐患。浙江中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建筑师吴正群指出,砖混结构是一种“免疫力”很低的结构,往往看起来很强壮,但内里已经千疮百孔。“哪怕把打掉的墙再重新填回去,也虚不受补,因为结构性的伤害是不可逆的。”   “楼房安全一分钟都不能等”   “步入新世纪,随着建筑水平的提高,如今城市中的大部分商品房,已采用抗震性更强的框架结构。但‘80’‘90后’的民居还大量存在,很多老百姓住在这些房子里。”   吴正群指出,为防止身边有更多“老楼”提前寿终正寝,各地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对所辖城市的老旧楼房进行全面普查和彻查。同时,对没有维护价值,抑或是妨碍城市规划建设的危楼,采取外迁安置居民的办法,并通过拆迁补偿,最大可能消除那些“未老先衰”房屋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   作为一个有27年从业经历的建筑设计师,陈旭伟也坦言,交付使用二三十年的房子,所有权可能都几次易手,结构是否动过也不得而知,普查难度非常大。   2012年,香港就曾推行强制验楼计划,其中清晰界定了私人业主与政府的责任:政府监督不能缺位,业主作为楼宇的产权人也要对建筑负起保养、维修之责。专家建议,施行强制验楼刻不容缓,各地政府宜早日推出适合本地情况的“强制验楼计划”。   “楼房安全一分钟都不能等。”陈旭伟说,再难也要逐步建立档案,不仅是建立建设成果的档案,更重要的是建立使用档案。“政府应逐步加强社区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在老旧小区,应该社区跟物业联合起来,对楼房加强监督。” http://news.sina.com.cn/c/2014-04-06/173029877062.shtml 70年产权 20年就塌了:废品的报复周期 已有 486 次阅读 2014-4-5 16:55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房屋倒塌 废品报复 人祸周期 推荐到群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2314.html 宁波建成仅23年楼房倒塌被指系彻头彻尾的人祸 已有 812 次阅读 2012-12-19 15:16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伪劣产品 假货报复周期 宁波建成仅23年楼房倒塌被指系彻头彻尾的人祸 宁波建成仅23年楼房倒塌被指系彻头彻尾的人祸 我在2011年8月8日指出,假货和废品不仅仅使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害,而且依据其使用周期,造成整个社会的假货和废品报复周期,形成市场经济的后续损失和人为灾害,在市场经济的运转规律之上,增加人为的不确定因素,形成长短不一的人祸周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7299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43516.html 宁波建成仅23年楼房倒塌被指系彻头彻尾的人祸 2012年12月19日09:33 法治周末 评论(3415人参与) http://news.sina.com.cn/c/sd/2012-12-19/093325846829.s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4428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2314.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750 次阅读|18 个评论
教育部拟搞学位论文抽检:还搞优博评选吗?
热度 2 陈龙珠 2014-1-3 15:25
陈龙珠sh :【若教育部能以此常态化质量监管替代目前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审,则是好事:政府部门搞评奖的种类减少,则高校学术不端的动力会相应减少】 教育部《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和《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 http://t.cn/8keTUZ5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4968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4: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