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松茸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远山呼唤(日志七)
热度 2 taodeng 2020-9-26 23:07
远 山呼唤(日志七) 回到满目苍翠环抱的叶卡村,空气沁人心脾,在 3000 米的海拔攀登也觉得轻松,心旷神怡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不过,正当我们还有些得意自己的身体状态之时,旁边走过步履轻盈、笑语嫣然的藏族女子,她们也要攀登到松林的高处,去采集这里的山珍 —— 松茸。看她们的样子似乎毫不费力、轻松自如,我们全队的男子汉则是自愧弗如了。 不到云南都会听过太多关于松茸的传说,简直被描绘成人间的极品美味,自然也就价格不菲。到了云南省,才知道采松茸要去迪庆州,而在州上又听说是在中甸县,特别是尼西乡,比如叶卡村,最终是产在松树林。我们就在这里的松树林里寻找发掘化石呀,怎么没顺便看到松茸 ? 蘑菇满地都是,是我们不认得吗?最后一问,没错,是在松树林里,但却是在松树林靠近山峰顶的地方。算了吧,我们还是安心做我们自己的工作。 松林中也不寂寞,除了婉转的鸟鸣,一整天里都有清脆的牛铃陪伴着我们,有时是独奏,更多的时候是合奏。它们隐身在松林后,常常是只听铃声不见牛。然而神奇的是,傍晚我们收工的时候牛儿们也自己回家了,每只都会准确找到主人家,还会在门口摇动脖子上的铃铛,等待主人听到后来开门。 一整天陪伴我们的还有时大时小、似有似无的雨水。迪庆跟丽江一样,也是干湿季节分明,而雨季比丽江还要晚一个月才结束,直到 10 月都是雨量充沛,所以我们遇见的天气状况并不特别。我们已做好充分的准备,带够了雨具。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是啊,竹杖芒鞋都不怕,我们有越野车和登山鞋,就更不怕了。实际上,队员们并没把雨水放在眼里,每当越下越大时,大家都把雨具用来保护我们携带的设备和采集的标本。 山里的日落比平原要早得多,但我们总是充分利用阳光。等到终于收队路过村子时,看见松茸也被采集下山了。实在是外形毫不起眼的野生菌啊,无论模样还是色彩,我们看见的比它漂亮得多的数不胜数。不过大家都说气味很特别,我闻起来也就是蘑菇味嘛。 毕竟是在产区,价格不会太离谱,晚上我们就在餐馆点了号称 “ 刺身松茸 ” 的一盘。说实在的,跟以前吃过的干货松茸感觉一样,就是味同嚼蜡。是四川人说的 “ 山猪吃不来细糠 ” 吗?我最后蘸了辣椒酱才算是把生的新鲜松茸片咽下去。要让我选择,还是 “ 刺身 ” 黄瓜更适合自己的口味。我以前一直不知道 “ 刺身 ” 到底是什么意思,想象中大概跟纹身差不多,厨师在鱼身上像刻西瓜盅一样雕上图案吧。蘑菇怎么雕图案?特意一查,才知道哪里是雕刻的事,是日本人切鱼片之前去了皮,有些鱼没什么特征就认不出来了,所以在鱼片身上刺一根挂着鱼皮的签子以便客人识别。没想到 “ 刺身 ” 一词现在扩大打击面了,生吃的都是?也不是,贵的才叫刺身,便宜的叫凉拌,譬如拍黄瓜。 其实在野外考察期间,吃饭只是一项任务,抓紧吃完,晚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各个队员都有自己的专门业务,整理野外记录,核实观察结果,还有写文章的工作不能停下来,如果有校样来了修改的时间一点都不能耽搁。 “ 每日归来下夕烟,签纸详填,图纸精编。 ” 更重要的是大家都要集体参加对当天采集标本的登记装箱工作,不管干到多晚都不能推到第二天。当然,这是一项快乐的工作,说明我们收获满满啊! (文末照片由时福桥高工拍摄)
个人分类: 考察随笔|4537 次阅读|2 个评论
云南的野生食用菌之一:松茸
wpli 2009-3-9 16:56
松茸素有蘑菇之王之称,历来被视为食用菌中的珍宝。松茸菇体肥大,肉质细嫩,香味浓郁,别具风味,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特殊的药用效果。松茸具有强身、益肠胃、止痛、理气化痰、、驱虫等功效。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松茸还具有治疗糖尿病、抗癌等特殊作用。研究证明,松茸富含蛋白质,多种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核酸衍生物,肽类物质等稀有元素。松茸秋季的8月上旬到10月中旬采集、食用。有特别的浓香,口感如鲍鱼,极润滑爽口。 日本人习惯于秋季食用松茸料理,信奉以形补形,食之具有强精补肾,健脑益智和抗癌等作用。刚采下来,用松枝火烤食,有来自深山的松树林味。 松茸属于与树木共生的菌根菌,同干巴菌、牛肝菌、青头菌等名贵菌种一样,它们不是依靠腐烂的物质或土壤,相反必须依靠活体树木的根系来维持生长。 松茸研究历史最长的日本开展松茸人工培育研究已有1000多年,但至今未能完全取得成功。目前松茸的采摘面积在扩大,松茸的单位产量在不断降低,尤其是大量的童茸和开伞的老茸被采摘,更是破坏了松茸的自然繁殖条件,导致资源难以为继。1999年,松茸被正式列入了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名录。 松茸( Tricholomamatsutake (S.ItoetImai)Singer)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口蘑科、口蘑属。菌盖半球形,后呈馒头形至平展形,直径6-20厘米,大者达30厘米,淡黄色,覆有纤维状的绒毛鳞片,幼时鳞片淡黄褐色至粟褐色,老熟时为黑褐色,中央色暗,呈辐射状,有时裂口,表面干燥,湿时稍粘,边缘内卷,菌肉肥厚,肉质细密,白色,伤后不变色,有浓郁的特殊菌香味,菌褶白色或稍带黄色,片状,密,幅宽,与菌柄弯生,菌柄圆柱形,上下等粗或上部略细,基部肥大,长5-30厘米,粗1.5-5厘米,与菌盖同色,幼时覆有黑褐色纤维状鳞片,老熟时鳞片脱落,根尖部灰黑色,较细,纤维质,脆嫩,中生,内实,菌环白色,膜质,生于柄之上部,幼时盖和柄同被白色的菌幕所包被,后菌盖展开,菌幕被撕裂,部分残留于柄上形成菌环,担子柄上着生4个担孢子,孢子广椭圆形,白色,光滑,6.5-7.5微米4.5-6.5微米,无囊状体,孢子印白色。 在云南松茸常单生至群生,分布于海拔1600-3200米的温带,寒温带的云南松、华山松与栎树、杜鹃等混交林的密林中地上。与云南松、华山松、栎属的须根发生共生关系,形成菌根,菌根常形成蘑菇圈。生在大松树与栎树、杜鹃等密林中的缓坡上,一般6-11月间出菇,8-9月间为出菇旺季。在云南出产橙盖鹅膏的地区多出产松茸。与松属、云杉属、冷杉属、铁杉属的一些树种形成的外生茵根关系。 云南省分布在丽江、中甸、德钦、鹤庆、兰坪、大理、祥云、巍山、剑川、邓川、洱源、楚雄、元谋、禄丰、姚安、禄劝、武定、嵩明、曲靖、昆明、永胜、腾冲等地。 地处横断山脉南部边缘,位于金沙江支流渔泡江上游,适宜菌类生长的林地面积40余万亩,境内最高海拔2868米,最低海拔1640米,属高山河谷地貌类型,大部分地区的海拔在1600米到2600米,气候温和,四季不明显,干湿季分明,平均气温16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120毫米,属亚热带偏北气候类型,具有冬干夏湿,寒暑无异,四时皆春的高原季风气候特点,由于地形复杂,海拔悬殊,气候垂直差异明显,自然生长的有云南松、旱冬瓜、核桃、油杉、栎类等林木。适宜生长各种野生菌类,主要菌类有松茸、牛肝菌、白冲、鸡棕等数十种,野生菌年产量300余吨。森林覆盖率达到85.44%,大部分为原始野生自然林,是松茸生长的适宜环境。 松茸采集地丰富的植被 松茸生境 以形补形 松茸种源 热心朋友 今天收获真大! 松茸菌落 松茸菌丝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科研笔记|1009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0: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