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特征因子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影响因子带来了什么?有意思的图示
热度 20 book 2012-12-26 22:46
影响因子带来了什么?有意思的图示
影响因子带来了什么? 华盛顿大学的 Jevin West 博士,特征因子( Eigenfactor )的作者之一(关于特征因子, 科学网博主任胜利老师之前有过介绍 ),在一次 BioOne 出版会议上做报告( The economics and structure of scholarly publishing )时提到了影响因子( Impact factor )给学术界带来的影响。让我们来看看如何由“影响因子理应为科学界服务”演变为“科学家为影响因子服务”,你肯定会觉得他总结的很全面到位。 学科关联及影响因子 West 及其团队成员还基于论文引用研究期刊和学科之间的关系(或者说“ the flow of ideas ”)。基于 ISI Web of Science 中 8000 多份期刊的六千多万次引用,他们获得了下面这张学科网络图。该图显示了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基于相互引用),线条越粗表示有越多的相互引用,细线则表示相互引用较少。 他们还将学科之间的引用图与影响因子联系起来,生成下面这张图。 从这张图中,大家应该可以看出来为什么生物医学和分子细胞生物学等领域期刊的影响因子高了吧。其实也很简单,领域热门,相互引用多,影响因子自然就高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影响因子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科领域的热门程度,而非研究水平的高低,在不同学科之间更没有多少可比性。所以,还是多看看自己的研究位于本领域什么水平吧。
个人分类: 科学那些事儿|13278 次阅读|32 个评论
特征因子与其他文献计量指标关系研究
热度 1 yuliping 2012-8-16 22:15
本文发表与2012.8《科研管理》。前天另一篇论文收到《科研管理》的录用通知,今天在网上看到《科研管理》发表我去年录用的论文,也算一种巧合。该文2010.12.20投稿,录用是2011.7.5。 摘要: 为了研究期刊特征因子与其他文献计量指标间的关系,克服简单相关系数和普通回归分析的缺陷,本文基于汤森路透JCR纯数学期刊数据,采用面板数据(PanelData)研究特征因子分值(EigenfactorScore)及论文影响分值(ArticleInfluenceScore)与其他文献计量指标的关系。研究发现:特征因子分值和论文影响分值互为高度相关。即年指标及影响因子与特征因子分值无关,但和论文影响分值正相关。被引半衰期及5年影响因子与特征因子分值负相关,与论文影响分值正相关。总被引频次及期刊论文数量与特征因子分值正相关,与论文影响分值负相关。研究认为,特征因子的推出有利于期刊重视提高学术质量而不是提高文献计量指标值,对文献计量指标的相关关系的研究方法要重新审视,对于其他学科特征因子与文献计量指标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2012.8.16 俞立平 于宁波
个人分类: 科学计量|4141 次阅读|2 个评论
国内有机构发布中国科技期刊的特征因子吗?
ysxbhxf 2012-5-31 00:23
最近对特征因子很感兴趣,在科学网上似乎看过某位博主的博文中提到了国内某些非SCI期刊的特征因子,但不记得是哪位博主的论文了。恳请有见过类似博文的朋友给推荐一下,或有了解实情的朋友给个回复吧。谢谢了。
个人分类: 微博|396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同水平特征因子与文献计量指标的关系研究
yuliping 2011-10-26 00:11
本文发表于《图书情报工作》2011.20期。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特征因子分值条件下其与其他文献计量指标的关系,本文基于汤森路透 JCR 2009 年电气电子期刊数据,采用分位数进行回归研究。结果表明, 对于特征因子分值较低的期刊,论文影响分值、总被引频次与特征因子分值呈较低正相关,即年指标与特征因子无关, 5 年影响因子、被引半衰期与特征因子呈较低的负相关。载文量只在特征因子分值较低时与它呈正相关关系,其他情况无关。对于特征因子分值较高的期刊,论文影响分值与特征因子呈较高的正相关,即年指标与其呈较高的负相关,其他情况特点不明显。研究发现特征因子分值的引入有利于期刊提高学术质量,对于其他学科的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特征因子分值 分位数回归 文献计量指标 2011.10.26 俞立平于宁波 201016----不同水平特征因子与文献计量指标的关系研究ok图书情报工作.pdf
个人分类: 科学计量|3646 次阅读|0 个评论
SCI收录的聚合物科学期刊(5)-期刊影响力
yujoak 2009-10-26 13:11
如果在聚合物SCI收录期刊中选一份最重要的,绝大多数行内人士会选Macromolecules,再选一份的话,大多数会选Polymer。这是我和我周围的同事的共同看法,但我无法给出定量的比例,而且对于第三,意见相当不统一。我所说的行内人士是指受过专业训练,对国内外专业期刊有所了解的人士,不一定需要是内行。 若按影响因子排序,上述两份期刊分别位于本学科的第5和第9位,不算突出。聚合物学科的最高IF为Progress of Polymer Science的16.819,与化学类的期刊一起排序,仅次于Chemical Reviews的23.592、Nature Materials的23.132和Chemical Society Reviews的17.419。 那如何判断一份期刊的重要性,即其影响力?新版的JCR提供了两个新的因子特征因子(可参见赵星的特征因子(Eigenfactor)的背景及部分性质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4646)和论文影响分值(Article Influence Score)。作为指标,前者反映的是期刊的总体,后者则为期刊的单篇。其中,特征因子的性质符合了一般人对期刊影响力的理解,也就是期刊发表越多越好的论文,被越多越好的期刊引用,则期刊的影响力越高。 2008年,聚合物SCI收录期刊的特征因子的前10名分别为: MACROMOLECULES 0.18737 POLYMER 0.11639 J APPL POLYM SCI 0.06692 BIOMACROMOLECULES 0.06279 J POLYM SCI POL CHEM 0.05014 J MEMBRANE SCI 0.04664 MACROMOL RAPID COMM 0.03454 SYNTHETIC MET 0.03070 EUR POLYM J 0.02843 PROG POLYM SCI 0.02789 上述三种高IF的期刊和化学类特征因子较高的三份期刊的特征因子为: J AM CHEM SOC 0.95176 ANGEW CHEM INT EDIT 0.51386 J PHYS CHEM B 0.43856 CHEM REV 0.20288 NAT MATER 0.18554 CHEM SOC REV 0.05403 综述类期刊的特征因子均不如本学科发表研究论文的期刊,而且综合类期刊的特征因子较高。这也不难理解,综述类期刊发表的论文涉及的是热门领域,而高水平研究论文的期刊关注更多的是前沿领域。现在Macromolecules和Polymer也发表邀请的Perspective和Feature Articles。 值的注意的是,JAPS位列聚合物期刊特征因子的第3名。这个例子说明了,如果短时期内很难提高稿件质量,那么在保证一定的水平的前提下多发表论文,广泛覆盖本学科的各个领域,同样可以提高期刊的影响力。
个人分类: 学术相关|9494 次阅读|0 个评论
特征因子(Eigenfactor)的背景及部分性质
zhaoxing 2009-9-10 09:38
特征因子( Eigenfactor ,中文名由 任胜利老师 提出)可能是 09 年以来最受关注的期刊评价新指标。一方面因为特征因子创新性的将学界热切期望的引文质量纳入测评范围,颇具理论价值。另一方面,汤姆森公司( SCI 体系的掌控者) 09 年初已经将其作为新版 JCR 的指标,正式开始实际应用。 下面就特征因子的发展背景及部分性质进行一点讨论。 Garfield 提出的期刊影响因子,已对科学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影响因子也暴露出诸多缺陷:如易被人为操纵、统计错误、不能跨学科比较、选源标准问题 以及对非英文期刊不公平等。另外,期刊影响因子隐含假设:在剔除论文数量因素后,期刊越多的被引用则其影响力越高。显然,此假设成立需要满足所有引文重要性等价的条件。但每条引文的重要性是否等价是值得讨论的,如在总被引频次相等的情况下,被《 nature 》或《 science 》大量引用的论文影响力显然会大于只被一些低水平期刊引用的论文。因此,要更为准确的反映期刊论文影响,还需考虑每条引文本身的价值。影响因子对于期刊的评价远非完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需要更为准确的期刊评价指标。 Pinski 等人提出以引用某论文的论文被引频次作为权,迭代计算引文加权重要性的思想。但限于计算复杂性,此思想鲜见实际运用。 1998 年, Google 公司创始人 Brin 和 Page 提出 PageRank 算法,用类似于 Pinski 等人的方法,计算网页的重要性和进行网页排序,成为 Google 王朝的奠基之石。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升和 PageRank 算法的成功,研究者开始注意到将 PageRank 算法用于引文分析的广阔前景。 在这样的背景下, 2007 年,美国华盛顿大学和加州大学的 Bergstrom 等人组成的研究小组发布了一个新的期刊引文评价指标 Eigenfactor 。与影响因子不同, Eigenfactor 的基本假设是:期刊越多的被高影响的期刊所引用则其影响力也越高。 Eigenfactor 使用 Thompson 公司的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 为数据源,构建剔除自引的期刊 5 年期引文矩阵,以类似于 PageRank 的算法迭代计算出期刊的权重影响值,实现了引文数量与价值的综合评价。这一新指标以期刊影响力为权,以更贴近实际的权重网络形式重构了最早由 Price 提出的引文网络。其计算思想也与社会网络分析中用于描述节点在关系网络里权力和地位的特征向量中心度相似,重要的不同之处是 Eigenfactor 的算法避免了孤立点的影响。 Eigenfactor 的部分特征包括: 1 )同时测量了引文的数量和质量,理念上更为先进,理论假设更为合理,无视自引,并相对难以伪造。 2 )其结果更好的体现了《 NATURE 》和《 SCIENCE 》等顶尖刊物的真实影响力和学术地位。 3 )是一个总量性指标,与影响因子等篇均性指标差别明显,具有一些影响因子难以比拟的优点。当然,其派生出了论文影响分值( Article Influence Score )则是较典型的篇均性指标。 4 )拉大了好期刊和差期刊的差距,但同时存在对于差期刊的区分度较弱的问题。 5 )特征因子也有前述影响因子的一些缺陷,并且,特征因子和论文影响分值是目前 JCR 指标中的数据封闭性最强的指标。 一些后续的推测和讨论: 1 )鉴于算法是带有普遍联系特点的加权,传统科学计量学中的一些规律可能不能在特征因子上很好体现,比如布拉德福分布等。 2 )国外有学者 发现国际医学期刊的特征因子与总被引存在对数变换后的高度 Pearson 相关,因此认为两者并没有太大的排序差异。个人觉得有待讨论, Pearson 相关性强仅代表宏观总体的数值同向变化,并不说明指标在微观上可相互替代或排序差异不大。当样本足够时,某一样本的位序改变会导致整个序列不同程度的联动。精确检验排序是否存在显著差异采用非参数检验的秩和类方法可能更适宜。另一方面,总被引次数和特征因子都是基于引文的期刊的正向评价方法,自然不会有结果上的较大差异,若存在这样的差异,则说明其中一种方法可能有误。 3 )基于社会网络和复杂网络观点的科学计量与评价可能是今后的一个热点方向,特征因子可能成为其中里程碑之一,我们也有一些初步的学习 。 -------------------------------- 附件是 于 08 年完成的相关学习,当时特征因子还未被汤姆森公司所使用,前景不明,时有忐忑。近期已有几位同行来信索要这篇文献,为方便交流,故贴出来,接受批评。 期刊引文评价新指标Eigenfactor的特性研究 参考文献: Davis P M. Eigenfactor: Does the Principle of Repeated Improvement Result in Better Estimates than Raw Citation Counts?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8, 59(13): 2186-2188 陶乃航,赵星,彭晓东,翟伟希. 中心度指标在期刊引文网络分析中的运用及改进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4):143-109 陈亦佳,赵星. 基于期刊引文网络视角研究国际图书馆学情报学知识交流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9,25(6):55-60 更多阅读: 任胜利 . 特征因子 (Eigenfactor): 基于引证网络分析期刊和论文的重要性 .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 2009, 20(3): 415 - 418
个人分类: 学术期刊|32141 次阅读|7 个评论
《期刊引用报告》(JCR)新增 EigenfactorTM Metrics(特征因子)
wanyuehua 2009-3-10 15:10
万跃华 2009年3月10日 汤森路透 (Thomson Reuters) 科技集团新推出一项关于《期刊引用报告》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简称 JCR) 的增强功能,该产品适用于 JCR Web (网络版期刊引用报告)用户。 JCR 是备受公认的期刊评价权威性报告,所提供的量化数据可以综合、客观地评价世界领先期刊,以及评估它们在全球研究领域的影响力。 目前, JCR 除了具有影响因子 (Impact Factor) 外,还新增了 EigenfactorTM Metrics( 特征因子 ) 。 EigenfactorTM Metrics 能够运用源自所有 JCR 的引文期刊数据,通过把学术文献看成期刊与期刊之间关系的网络,来反映期刊的权威性和引文影响力。 下图 Computer Science 研究领域的 network ,用超 flash 介面动态呈现,得以一目了然各学术领域之间的相关性及領域期刊的重要性。 Eigenfactor 特色: 忽略期刊自我引用 将科学、自然科学期刊一起计算 可考量不同学科领域的引用差異,让各学科能在同一引文基准点进行比较 出版文章数越多的期刊可能具较高引用次数,能见度较高,通常有较高的 Eigenfactor 有关 Eigenfactor Metrics 的信息请见 http://www.eigenfactor.org/ ,详细的计算公式请参考 http://www.eigenfactor.org/methods.htm 。 JCR 收录了来自 10,000 多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期刊和会议录信息,这些期刊和会议录已经编入 Web of Science 引文索引数据库。 2007 版的 JCR 共包含 66 个国家的 1400 多家出版商近 8000 种期刊,以及针对这些期刊的引文绩效、引文关系和已发表文献数量和类型的详细报告。 新版《期刊引用报告》 (JCR) 除了与华盛顿大学合作增加了 Eigenfactor Metrics 之外,具备以下新特性: 五年影响因子趋势图用户可以查看更长时间跨度内的数据,因此可以了解更广泛的引文活动,并可以迅速获得更丰富的信息。 影响因子箱线图按期刊所属学科领域以可视化方式直观呈现影响因子。 分类排名表 评估跨学科期刊在各个类别中的影响力。 期刊自引 了解自引如何对影响因子产生影响。 Eigenfactor 此指标使用完整 JCR 文件的引文期刊数据,通过把学术文献看成期刊与期刊之间关系的网络,来反映期刊的权威性和引文影 响力。 下面为 2007 年度 JCR 生态学学科116种期刊的 Top 20 期刊的影响因子、五年影响指数、特征因子 2007 年度 JCR 生态学学科 Top 20 期刊的影响因子 Rank Abbreviated Journal Title (linked to journal information) ISSN JCR Data Eigenfactor TM Metrics Total Cites Impact Factor 5-Year Impact Factor Immediacy Index Articles Cited Half-life Eigenfactor TM Score Article Influence TM Score 1 B AM MUS NAT HIST 0003-0090 1856 16.385 4.370 1.167 6 10.0 0.00323 1.904 2 TRENDS ECOL EVOL 0169-5347 15166 14.797 17.950 1.596 89 6.9 0.06932 8.718 3 ANNU REV ECOL EVOL S 1543-592X 9832 10.340 17.089 0.242 33 10.0 0.02585 9.037 4 ECOL LETT 1461-023X 6804 8.204 7.822 1.346 104 3.7 0.06444 4.143 5 ECOL MONOGR 0012-9615 7038 8.117 8.234 0.750 32 10.0 0.01618 4.518 6 MOL ECOL 0962-1083 17183 5.169 6.040 0.732 395 5.3 0.07357 2.023 7 ECOLOGY 0012-9658 38155 4.822 5.999 0.470 317 10.0 0.10441 2.789 8 GLOBAL CHANGE BIOL 1354-1013 6796 4.786 5.749 0.574 197 4.5 0.04316 2.365 9 AM NAT 0003-0147 20755 4.543 5.605 0.914 197 10.0 0.05157 2.851 10 EVOLUTION 0014-3820 24430 4.502 5.260 0.563 238 10.0 0.06876 2.381 11 GLOBAL ECOL BIOGEOGR 1466-822X 2004 4.435 4.925 1.000 77 4.7 0.01266 2.135 12 J ECOL 0022-0477 9097 4.422 4.751 0.591 127 10.0 0.02334 1.980 13 FRONT ECOL ENVIRON 1540-9295 1122 4.269 5.277 0.907 54 3.2 0.01245 2.651 14 J APPL ECOL 0021-8901 7575 4.220 5.256 0.697 122 8.1 0.02561 2.168 15 CONSERV BIOL 0888-8892 12533 3.934 5.489 0.745 149 7.6 0.04353 2.205 16 J EVOLUTION BIOL 1010-061X 5207 3.920 4.115 0.829 234 4.7 0.03199 1.864 17 WILDLIFE MONOGR 0084-0173 711 3.900 4.053 1.000 1 10.0 0.00088 1.982 18 J ANIM ECOL 0021-8790 9347 3.747 4.379 0.555 128 10.0 0.02672 2.006 19 ECOL APPL 1051-0761 9798 3.571 4.586 0.540 202 7.2 0.03954 2.047 20 J BIOGEOGR 0305-0270 5970 3.539 3.894 0.704 159 6.2 0.02640 1.582 2007 年度 JCR 生态学学科 Top 20 期刊的五年影响因子 Rank Abbreviated Journal Title (linked to journal information) ISSN JCR Data Eigenfactor TM Metrics Total Cites Impact Factor 5-Year Impact Factor Immediacy Index Articles Cited Half-life Eigenfactor TM Score Article Influence TM Score 1 TRENDS ECOL EVOL 0169-5347 15166 14.797 17.950 1.596 89 6.9 0.06932 8.718 2 ANNU REV ECOL EVOL S 1543-592X 9832 10.340 17.089 0.242 33 10.0 0.02585 9.037 3 ECOL MONOGR 0012-9615 7038 8.117 8.234 0.750 32 10.0 0.01618 4.518 4 ECOL LETT 1461-023X 6804 8.204 7.822 1.346 104 3.7 0.06444 4.143 5 MOL ECOL 0962-1083 17183 5.169 6.040 0.732 395 5.3 0.07357 2.023 6 ECOLOGY 0012-9658 38155 4.822 5.999 0.470 317 10.0 0.10441 2.789 7 GLOBAL CHANGE BIOL 1354-1013 6796 4.786 5.749 0.574 197 4.5 0.04316 2.365 8 AM NAT 0003-0147 20755 4.543 5.605 0.914 197 10.0 0.05157 2.851 9 CONSERV BIOL 0888-8892 12533 3.934 5.489 0.745 149 7.6 0.04353 2.205 10 FRONT ECOL ENVIRON 1540-9295 1122 4.269 5.277 0.907 54 3.2 0.01245 2.651 11 EVOLUTION 0014-3820 24430 4.502 5.260 0.563 238 10.0 0.06876 2.381 12 J APPL ECOL 0021-8901 7575 4.220 5.256 0.697 122 8.1 0.02561 2.168 13 GLOBAL ECOL BIOGEOGR 1466-822X 2004 4.435 4.925 1.000 77 4.7 0.01266 2.135 14 J ECOL 0022-0477 9097 4.422 4.751 0.591 127 10.0 0.02334 1.980 15 ECOL APPL 1051-0761 9798 3.571 4.586 0.540 202 7.2 0.03954 2.047 16 J ANIM ECOL 0021-8790 9347 3.747 4.379 0.555 128 10.0 0.02672 2.006 17 B AM MUS NAT HIST 0003-0090 1856 16.385 4.370 1.167 6 10.0 0.00323 1.904 18 J EVOLUTION BIOL 1010-061X 5207 3.920 4.115 0.829 234 4.7 0.03199 1.864 19 ECOSYSTEMS 1432-9840 2644 2.684 4.055 0.300 100 5.6 0.01520 1.884 20 WILDLIFE MONOGR 0084-0173 711 3.900 4.053 1.000 1 10.0 0.00088 1.982 注: 5-Year Journal Impact Factor 计算公式:该期刊近五年出版之文章在当年的引用次数 / 该期刊近五年出版之文章数 对于社会科学领域的期刊该指数较能看出其期刊影响力(需经过较久的时间引用才会达到高峰) 2007 年度 JCR 生态学学科 Top 20 期刊的特征因子 Rank Abbreviated Journal Title (linked to journal information) ISSN JCR Data Eigenfactor TM Metrics Total Cites Impact Factor 5-Year Impact Factor Immediacy Index Articles Cited Half-life Eigenfactor TM Score Article Influence TM Score 1 ECOLOGY 0012-9658 38155 4.822 5.999 0.470 317 10.0 0.10441 2.789 2 MOL ECOL 0962-1083 17183 5.169 6.040 0.732 395 5.3 0.07357 2.023 3 TRENDS ECOL EVOL 0169-5347 15166 14.797 17.950 1.596 89 6.9 0.06932 8.718 4 EVOLUTION 0014-3820 24430 4.502 5.260 0.563 238 10.0 0.06876 2.381 5 MAR ECOL-PROG SER 0171-8630 24687 2.546 3.158 0.489 628 8.3 0.06756 1.081 6 ECOL LETT 1461-023X 6804 8.204 7.822 1.346 104 3.7 0.06444 4.143 7 OECOLOGIA 0029-8549 21316 2.973 3.737 0.349 312 10.0 0.05654 1.604 8 AM NAT 0003-0147 20755 4.543 5.605 0.914 197 10.0 0.05157 2.851 9 OIKOS 0030-1299 14673 3.136 4.016 0.459 205 8.6 0.05091 1.792 10 CONSERV BIOL 0888-8892 12533 3.934 5.489 0.745 149 7.6 0.04353 2.205 11 GLOBAL CHANGE BIOL 1354-1013 6796 4.786 5.749 0.574 197 4.5 0.04316 2.365 12 BIOL CONSERV 0006-3207 10841 3.296 3.628 0.510 347 6.0 0.04219 1.258 13 ECOL APPL 1051-0761 9798 3.571 4.586 0.540 202 7.2 0.03954 2.047 14 J EVOLUTION BIOL 1010-061X 5207 3.920 4.115 0.829 234 4.7 0.03199 1.864 15 ECOL MODEL 0304-3800 7728 2.077 2.681 0.483 412 5.9 0.02713 0.827 16 J ANIM ECOL 0021-8790 9347 3.747 4.379 0.555 128 10.0 0.02672 2.006 17 J BIOGEOGR 0305-0270 5970 3.539 3.894 0.704 159 6.2 0.02640 1.582 18 ANNU REV ECOL EVOL S 1543-592X 9832 10.340 17.089 0.242 33 10.0 0.02585 9.037 19 J APPL ECOL 0021-8901 7575 4.220 5.256 0.697 122 8.1 0.02561 2.168 20 J ECOL 0022-0477 9097 4.422 4.751 0.591 127 10.0 0.02334 1.980
个人分类: 文献计量|11942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4 00: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