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坤舆万国全图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明代环球航海-证据与现代意义:明代海上丝路与美洲
热度 2 SLLee19 2019-7-28 03:48
明代环球航海 - 证据与现代意义 明代海上丝路与美洲 李兆良 (美国美洲郑和学会) 摘要 《坤舆万国全图》的部分美洲是欧洲人两百年以后才知道的,因此称之为“不可能的黑郁金香”。地名与文字阐释显示地图完成于 1430 年以前,后来加上的欧洲人命名的地名,误为西方作品。几百上千项证据,包括西方原文献、地图测绘数据、明代先民留在航路的文物与文化痕迹支持郑和大航海到达并测绘了西半球大陆(美洲),引起后来欧洲人殖民,改变了世界格局。本文基于科学数据实证,综合地图、文物、文化证据更正世界史。澄清并更正这段误史,有重大的现代意义:增强文化自信,提高科学意识,破除迷信,改善被扭曲的国际关系。明代海上丝路开启了世界文化经济交流全球化,并奠立了人类地球村的基础。 关键词: 郑和,坤舆万国全图,明代,世界地理大发现,利玛窦 Global Exploration by Ming Dynasty – Evidence and Significance Ming Maritime Silk Road and America Siu-Leung Lee (Zheng He Society of the Americas, USA) Abstract The Chinese world map Kunyu Wanguo Quantu (1602) is nicknamed “Impossible Black Tulip” because it registers relatively accurate geography of America which was not explored by Europeans until the mid 1800s. The toponyms of European origin created an illusion that the map was translated from European maps. However, narratives on the Chinese world map all point to a completion time before 1430. Based on scientific analysis of available data, evidence from maps, tangible and non-tangible cultural relics, it is concluded that Ming Chinese exploration and surveys covered the Western Hemisphere (now called America) , resulting in subsequent European colonization. Correcting this long misunderstood history is timely and significant to restore the confidence about Chinese science, to dispel superstition and to rectify a distorte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 The Maritime Silk Road of Ming dynasty is the true pioneer of global exchange of cultures and economies, building a foundation for the global village of humanities. Keywords : Zheng He, Kunyu Wanguo Quantu, Ming dynasty, World exploration, Matteo Ricci 0. 引言 这篇文章无关 “谁发现美洲新大陆”,主题是还原六百年以来的疑案和四百年来的中西交通史错案,讨论明代大航海对科学思维与国际关系的影响。 通过比较分析 15-19 世纪以来近一千张地图的数据,结论是:《坤舆万国全图》原图是明代郑和大航海时代测绘全球的总结,后来利玛窦与李之藻加上欧洲人命名的地名,原图信息保存在被篡改的《坤舆万国全图》上。 2010 年,马六甲第一次的国际郑和会议上《坤舆万国全图》原图的作者与年代首次被质疑 。 2012 年,台北联经出版社出版了《坤舆万国全图解密——明代测绘世界》 , 2017 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发行了简体字版《坤舆万国全图解密——明代中国与世界》 。 2016-2017 年,《测绘科学》学刊发表了多篇论文,用比较地图学揭示了郑和环球可能性。 2017 年在国际地图学双年会上发表了《公元 1430 年以前中国测绘世界》 ,该论文已在国际地图学会与哈佛数据库永久存档,在国际上取得了认可,同时发表了中文版 及中文增订版 。利玛窦本人的《中国扎记》不同文字的翻译本被删节、改写、误解 ,由此推断中国测绘世界的地图信息外泄大概年代 。 2018 年 8 月,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举办了研讨会,有国内地图学、地理学、测绘学、历史学方面的专业学者参与。 《坤舆万国全图》最精确的地理是中国与亚洲,其次是非洲与美洲,最过时、错误的是欧洲,没有梵蒂冈,佛罗伦萨,托斯卡等与欧洲宗教、文艺复兴密切有关的地名,反而列入一千年以前罗马时代的地名,与利玛窦的耶稣会教士身份和文艺复兴时代严重冲突。最不能解释是标记欧洲人 200 年以后才知道的美洲地名地理,比 200 年以后的欧洲绘地图都准确、详细, 是违反逻辑的。历史讲究事实,事实不离推理逻辑,违反推理逻辑的一定不是事实,不是历史真相。 地图的制作分测与绘两部分。测量万里以外从来没有到过的地方,需要有意愿、能力、技术,制作世界地图是几千上万人,起码几年工夫。没有到过的地方,不能绘制准确地图,这是基本常识。利玛窦带来奥特里乌斯( Ortelius 1570 年)欧洲绘地图,但不是《坤舆万国全图》的母本。目前看到的《坤舆万国全图》是明代中国人自己测量的成果,加入李之藻根据利玛窦口头翻译一些欧洲人命名的地名,造成错觉以为是欧洲人作品。口头翻译一个地名,只需要几秒钟,但是摹抄本不可能比原测量本更精确。地图其他地名,文字部分,不是指向万历时代,而是永乐、宣德时代,比所谓成图年代的 1602 年早 170 年以上。地图是中文的,不是欧洲地图翻译,只能是中国人自己的成果。欧洲人称《坤舆万国全图》为“不可能的郁金香”,“不可能”是对欧洲人而言,对中国人而言,不止是可能,而且是必然的。 光用地图难以理清明代中国与美洲的关系。文物与文化承传的证据见《宣德金牌启示录——明代开拓美洲》一书,目前只有正体字(繁体字)版 。本文结合文物 - 文化证据,地图,证明郑和时代大航海环球测绘,明代华人定居美洲。 1.文物与文化交流证据 1.1 分析文明交流的法则 文明之间的交流可以从物质文化(文物)与非物质文化传承两方面理解。物质文化(文物)有六个特征:一应用, 二器形,三材料,四制法,五纹饰,六器名,其特异性递增,语言文字是最高阶段发展的分化。两种文明可以制造同一用途,相似的器物,不足够作为交流的证据。纹饰与命名是较高层次的文化特征,如果对同一器物有相同的命名发音,一定有过交流。非物质文化包括族群历代传承的婚葬习俗,服装,节日,音乐,舞蹈,制度等等,比单件文物更确切体现文明交流。 1.2 美国发现的宣德金牌 2006 年,在美国东部一处人烟稀少的山区里,有人用金属探测器找到一枚金牌,只有掌心那么大,黄铜制造,古代称铜为金。金牌一面很粗糙,另一面很光滑。光滑的一面中间有个小方框,上面铸着“大明宣德委锡”六个字(图 1 )。 发现金牌的地方是美国原住民切诺基族本来的领地,本来跨越美国东部八个州,现只剩 7000 平方英里。切诺基族是美国最大、最聪明的一族。 1830 年代,乔治亚州发现金矿。 1838 年冬,杰克森总统把美国东部的原住民全部赶到西部,冰天雪地之下,跋涉两千里,切諾基人有 4000 人死亡在路上,原住民称这事件为 “泪之路”( Trail of Tears )。一千名切諾基人躲在大雾山( Great Smoky Mountain )幸免。 这金牌引起过去十三年一系列的探索,破解了 600 年的郑和悬案,破解了中西交通史上最严重的错案。 图 1.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发现的宣德金牌(李兆良摄) Fig.1. Xuande Medallion (North Carolina, photo by Siu-Leung Lee) 1.3 美洲原住民的明代旗帜 旗帜是最能代表一个民族国家的文化象征。切诺基人有两面旗帜,一白一红,代表文武,上面是北斗七星。天上有上亿万的星,肉眼能辨认的有几千颗,东西方有不同的星座概念。中国 8000 年前就开始有北斗的概念。因为北斗永远不落在地平线下面,中华文化以此象征帝王,宋明以来,皇帝出巡的卤簿(仪仗队)都有一面北斗旗。明代万历时代建造的昆明金殿有一面铜质的北斗旗。相对北斗的位置,欧洲人有大熊星座 Ursa Major ,比北斗多好几颗星。当欧洲人看到切諾基的旗帜,告诉切諾基人,这是“熊”。切諾基人接受了熊的概念,但是不用西班牙语 Oso/osa, 法语 Ours ,拉丁语 Ursa ,英语 Bear ,而用他们自己的语言称呼熊为“ Yong ”,与苏浙方言、客家话同样的发音。 两个民族相隔万里,用同样的语音表达“熊”,不能是巧合的。 1970 年后,切諾基的旗帜的北斗被改为一圈七颗星,中美之间的文化链被遗忘了。 西部的克鲁族( Crow )也有北斗标志,他们认为北斗代表“帶信的人”( Carrier of Message) 。朱瞻基改元宣德,“遣太监郑和王景弘等赉诏往谕”。《三宝太监下西洋记》的插图,郑和前面领路的士兵扛着北斗旗,克魯族称“帶信的人”就是明代扛着北斗旗的使者。克鲁族旗帜上的北斗后来也被取消了。北美东西两个民族历史上的旗帜都有明代北斗象征,现在只载于文献。 Cherokee族的北斗旗(文旗,武旗) 现代美国阿拉斯加的州旗为原住民设计的北斗旗 明代北斗旗 (云南 昆明金殿,建成与1602年) 明代绣像小说《三宝太监下西洋记》,明代使节郑和的先行士兵扛着北斗旗。 南美智利的马普齐切族( Mapuche )旗帜更具深意,用蓝绿红三色代表天地人(三才) , 日月(明)和星 - 弯月(伊斯兰)的标志。中间的图案是篆书“癸未” ,永乐登基的年号。一面旗帜,有四种与明代 / 永乐 / 穆斯林有关的符号,不可能是巧合的。马普切族至今保留他们的旗帜,要求独立。马普切族的样貌,服装,鸡,马,游戏,与明代有很大关系,详见《宣德金牌启示录》一书。 秘鲁Mapuche族的旗帜,“癸未”的篆书图案。 《坤舆万国全图》正确地标示秘鲁为南美最西点,奥特里乌斯 1570 年世界地图把智利作为最西点是错误的,肯定没有做过测量,不是《坤舆万国全图》的母本。按照文献地图, 1520 年,麦哲伦绕过南美南端,直直向西北航行,没有停留智利。所有航海者,最怕离开陆地,一定靠岸走,不轻易离开补给。麦哲伦预知怎么走,是有人引路,有地图的,就是《坤舆万国全图》的前身,明代人自己测绘的世界地图。 1.4 明代与美原住民语言相通 《坤舆万国全图》有何皮六河,注入北极圈,是加拿大最长的一条河。 1789 年苏格兰人麦肯锡( Alexander Mackenzie )到达这条河,以他命名。他只到了河口就折回,下次欧洲人到达是 30 年后,还是没有认真勘探。《坤舆万国全图》标示这条河有密密麻麻的滩和河道,与今天知道的地理一样,比麦肯锡早 190 年,以 1430 年算,早 360 年。 2012 年,这河上架了一道桥,当地人土语名之为 Deh Cho Bridge 。 Deh Cho 与粤语“大漕”同音同义。何皮六河与明代运河(漕)一样,南北走向。 美国也有两条河,华盛顿州的 Hor ,卡罗莱纳的 Haw ,音和义都是“河”。原住民给 Haw 的全名发音是 Sak-Kiap-Haw ,欧洲人误为 Hill Step River “山级河”,应该是客家话“石级河”。这条河河床是水成岩,一级一级从西往东下行,像石级样。 秘鲁印加人在 16 世纪沿用中国古代的结绳记事,称为 Quipu ( Khipu ),与客家话“记簿”音义相同,说明客家话与秘鲁的古代语言是相通的。 语言是文化发展高级分化的结果,没有接触过的种族基本不能通话。秘鲁与明代中国的正音通,表示郑和之前,华夏人就到南美洲。 “河”,“漕”, “熊”,“记簿”,美洲东西南北的原住民的发音字义与汉语一样,是与中国人沟通过的。光从语言,我们可以知道明代人已经到达北美北部,东部,西部,南美的南部,与《坤舆万国全图》的准确性互证,明代测绘美洲,毫无疑问。 艾儒略( Giulio Aleni 1582-1649 )的《职方外记》( 1623 ) ,南怀仁( Ferdinand Verbiest 1623-1688 )的《坤舆图说》( 1674 ) ,他们的地图与记录,主要信息均来自利玛窦的笔记。《职方外纪》关于孛露(今称秘鲁)里面有一段话:“其土音各种不同,有一正音可通万里之外,凡天下方言过千里必须传译, 其正音达万里之外,惟是中国与孛露而已 ”(图 2 )。南怀仁《坤舆图说》和《坤舆全图》,把孛露改为白露,删掉了“其正音达万里之外,惟是中国与孛露而已”。艾儒略与南怀仁相隔五十年,改朝换代,文献被篡改,中国与美洲的文化关系被完全切断! 图 2. 《职方外纪》( 1623 )(左),南怀仁《坤舆全图》( 1674 )(右)。 Fig.2. Left: Zhifang Waiji by Giulio Aleni (1623); Right: Kunyu Quantu by Ferdinand Verbiest (1674) 1.5 利玛窦,艾儒略,南怀仁著作源自郑和文献 艾儒略的《职方外记》与后来南怀仁的《坤輿图说》文字雷同甚多,他们注明信息来自利玛窦。其中《海舶》一章,表面上是指欧洲人来华的船舶与航路,但是文中提及“须装淡水千馀大桶以足千人一年之用 … ,水手二三百人,将卒锐士三四百人,客商数百 …. 又畏火,舶上火禁极严,盖千人之命攸系然”,其余风帆、缆绳、压舱石、灯笼等物的规模,事实上是描述郑和的船,还不是最大的。哥伦布 3 艘船不到 90 人;麦哲伦 5 艘船总共 270 人; 18 世纪,英国的库克( James Cook )环球称霸,他的主舰载 94 人,与郑和时代载千人规模的宝船相差太远,更没有一次出海两万七千人的规模。明清用活板印刷,原来郑和文献轻易被篡改。利玛窦,艾儒略,南怀仁三位的地图著作内容矛盾重重,被删改的痕迹到处可见。关于传教士的地图文献,为什么被篡改,另文表述。 图 3. 艾儒略《职方外纪》海舶章 Fig.3. Ships in Zhifang Waiji by Giulio Aleni 1.6 坤舆万国全图准确标示北美洲西部 美国成立的时候只有东海岸十三州。欧洲殖民者到 1804 年才越过密西西比河,路易斯和克拉克( Meriwether Lewis and William Clark )首次西进到达俄勒冈,说“抵达太平洋”。欧洲人以前以为美洲与亚洲接壤,如果真的探险,怎么知道往西可以到达太平洋?有人说, 1570 年的奥特里乌斯的地图也把亚洲与美洲分开。可是, 1728 年,俄国人白令( Vitus Bering )第一次到达这以他命名的海峡,才知道亚洲与美洲是分开的两个大陆, 160 年前的奥特里乌斯如何知道?这些逻辑的谬误透露奥特里乌斯的地图不是原作,路易斯和克拉克是按图索骥。 《坤舆万国全图》上标示以地理命名的地方与今天地理吻合:松树林(俄勒冈到华盛顿州一带的松树林,是美国圣诞树的主要产地,北纬 45-47° ),雪山(华盛顿的雷尼尔山 Mount Rainier ,北纬 46.8° ),美湾(凯奇坎 Ketchikan 一带美丽的冰川峡湾,北纬 55° ),平地坡(阿拉斯加科乃冰川峡湾 Kenai Fjords National Park, 北纬 60.0° ),水潮峰(安克拉治 Anchorage 附近看到的迪纳利山 Denali ,回转湾水潮 Turnagain Arm, 北纬 61.2° ),与今天测量的纬度完全一致。南北美洲西部只有一个水潮,没有亲历是不能绘制命名的。与此同时的普兰修斯地图( Petrus Plancius, 1594 年)也有类似的地名,但是地望错误,同一个地名在不同的纬度上出现多次,把阿拉斯加的地理绘到亚洲的经度,不是测量的,是抄错了。 1594 年,利玛窦已经在中国,他没有到过美洲,即使能拿到普兰修斯的地图,也不能在中国更正错误,正确的《坤舆万国全图》是中国人的测绘。 《坤舆万国全图》的加利福尼亚是半岛。南怀仁的《坤舆全图》按照欧洲人的观念绘成岛,后来欧洲人绘的 700 多幅地图,把加利福尼亚画成岛,一直到美国立国前 10 年,还是错的。 1699 年,欧洲人才知道加利福尼亚是半岛, 50 年后的地图也没有更新。 1570 年的奥特里乌斯地图显示加利福尼亚半岛,比后来的欧洲地图正确,是因为本来信息来自中国的测绘,后来欧洲人自己“测绘”的地图反而是错的。所以,奥特里乌斯地图其实信息来自中国的世界地理知识。 北美洲西部,《坤舆万国全图》与今日地理比较 (纬度,刮号内为欧洲人首次发现日期) 水潮峰 - Anchorage,Mt.Denali,Turnagain Arms 61°(1778) 平地坡 - Kenai Fjords National Park 60° (1791) 美湾 - Ketchikan Fjords 55° (1880) 雪山 - MountRainier 47°(1792) 《坤舆万国全图》在加利福尼亚半岛标示“十字山尾”。卫星照相,有一条山脉南北走向, 2600 米高, 220 公里长,旁边的分脉形成鱼骨状的一连串十字,所以最南端名为十字山尾,没有跑到山顶上走一大段是无法观察到十字山的形状的。最初的西方地图,这里没有名字,画了个十字,结果误会以为与宗教有关的十字架,命名为聖十字( Santa Cruz )。后来,莫名其妙把聖十字北迁 9000 公里到三藩市南面,没有十字山地形的地方。原来加利福尼亚的南端改为卢卡斯角( Cabo San Lucas )。《坤舆万国全图》的加利福尼亚半岛与十字山是中国人测量的结果。 下加利福尼亚(Baja California)的十字山 要看清楚十字山的形状,测量这么大的地域,靠两条腿不行,一定要有代步工具。郑和下西洋有专门运马的船,比宝船小一号,《三宝太监下西洋记》载:“馬船七百號,長三十七丈,闊一十五丈”,按吨位最多可以载几百匹马。假如怀疑这技术的真实性,《职方外纪》载千人的船规模也可以做比较,其实是郑和原记录篡改。中国的马出现美洲,是明代人到达美洲的另一证据。 1.7 来自中国的美洲矮种花马 美洲几百万年前与亚欧非大陆块分开,动植物自然独立繁衍,基因变异,种类与旧大陆不一样。美洲原来的马大概一万年前就绝种。 2005 年,加利福尼亚出土了一匹马的骸骨,断代比最早到的西班牙人早起码 60 年,推翻了美洲马是西班牙人带来的说法。 印第安人的马是矮种马( Pony ),肩胛骨高度低于 14.3 掌,西班牙人带来的大马( Horse ),一般高度是 14.3 掌以上。高度是基因决定的,大马同类交配不能产生矮种马,矮种马同类也不能产生大马。中国古代的马,例如洛阳天子六驾的马,茶马道的马,都是矮种马。 印第安人的花马是欧洲人没有的。欧洲人喜欢纯色马,不喜欢花马,欧州原来的花马在几万年前就已经绝种,欧洲人来美洲以前没有花马。 19 世纪,欧洲人在美洲看到这些美洲的马,才命名为阿帕卢萨马( Appaloosa ),托比安诺马( Tobiano ),这两种马的毛色是显性基因决定的,只要有一个等位基因( alleles )就会表达,换言说,没有这基因的纯色马是不可能产生花马后代的。矮种花马是中国特别培育的,秦的铜车马就是四匹花马拉的车。唐三彩,唐诗,从宋代李公麟到元朝赵孟頫\的绘画里有不少花马,乾隆的坐骑五花马,比欧洲人命名还早 100 年。明代绣像小说《三宝太监下西洋记》里的插图有四分一是花马。认为原住民的矮种花马来自西班牙的纯色大马,是违反遗传定律,不可信的。 【 此段请参看博文 《 猪年谈马》 2019-2-15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674084-1162410.html 】 有人认为欧洲人也有马,比较难定论。我们再看中国特有的农产品在美国的历史。 1.8 美洲的稻作 中国人驯化野生稻有起码一万年历史。 16 世纪,欧洲人还不太吃米饭。美国南卡罗莱纳州有一片美国最早的稻田,是用中国亩量制度规划,一边 200 米,以中国量度单位即 100 步,中国古代一亩是 100 步乘 1 步。南卡罗莱纳州的稻田有长方形,圆形的,与《三才图会》记载一样。 南卡罗莱纳州明代人开垦的水稻田 美国南卡罗莱纳官方记载, 1685 年首次从马达加斯加进口一袋谷子,十五年以后,向欧洲输出三百多吨的稻米。以当时的人口算,人均产量达到明清水平,是台湾 20 世纪机械化水平的三分之一,这是完全不可能的。欧洲人从来不吃米,居然能十五年内从垦荒开始,赶上中国一万年稻米技术的发展,唯一可能是本来稻田就是美洲的明代遗民生产。后来,被称为“印第安人”的华人农民被赶走,非洲裔奴隶耕作的稻田就完全没有规划。 美国农业博物馆藏有“殖民地时代”的单把曲辕木犁,是中国从汉代开始沿用的,欧洲的犁都是双把手的铁犁。初期欧洲人的绘画描写美洲原住民戴斗笠,用短镰刀收割,完全是中国农民的景象。 2013 年,央视采访弗吉尼亚( Virginia )的英国第一个美洲殖民地,展示出土的明初民窑青花碗和一段竹筒。这透露了什么信息?一, 欧洲人不吃米饭,不会买中国碗带来美国;二, 青花碗是明初洪武 - 永乐的民窑纹饰,不是 200 多年后外销欧洲的万历瓷;三, 美洲、欧洲都没有原生竹子;四,竹筒与青花碗是在最底的文化层出土的,就是说,比欧洲人更早的文化层。美国东部生产稻米,有吃饭的碗。竹筒是中国人放筷子和笔的容器,活现明代中国人日常生活形象。 美国所谓殖民地时代的单把曲辕犁是中国特有的农具 最早期美洲原住民耕作图,解说中的“印第安人”实际是华人。欧洲人的镰刀是长柄的,农田没有行列。 英国人在美洲的第一殖民地Jamestown在 欧洲人没来以前 的文化层(最下层) 出土中国明初洪武-永乐时代的民窑青花碗 1.9 美洲的蚕桑 既然谈丝绸之路,应该举蚕丝在美洲的历史。据 2017 年报道,河南贾湖墓葬出土的蚕丝断代在 8500 年以上,把中国养蚕造丝的历史提早了 4000 年。 1583 年,最早到美洲的英国人哈里奥特( Thomas Hariot )叙述在弗吉尼亚看到的原住民农庄:“好几次看到蚕茧,像胡桃那么大。如果我们种植桑树,找有经验的人去小心料理,一定会带来巨大利润” 。 美洲没有原生白桑树,只有不能养蚕的红桑。白桑原产中国,美洲的白桑只能是中国人带来。馬可孛羅,哥伦布要来中国就是要做丝和瓷器的买卖,根据欧洲的记录,哥伦布是第一个在美洲看到桑树的。还有多种西方文献记载美洲有蚕桑的历史。西班牙人曾经想在中美洲种桑养蚕,结果无法养活,一怒之下,把桑树全砍掉。种桑养蚕需要长时期耐心的科学观察,中国 8000 年的经验不是轻易学到的。这些文献都藏在西方古籍图书馆,互联网时代被搜出来。美国至今不产蚕丝。 1.10 美洲农作品何时传入中国 有来必有往。中国给美洲带去农耕稻作,蚕桑,也带回来美洲特有的农作物。教科书与媒体一直重复美洲独有的农产品玉米,番薯,花生,南瓜,辣椒等是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从美洲带来中国的,只是想当然,没有任何原文献记录确实人物、年代和经过。 云南人兰茂正统元年( 1436 年)完成《滇南本草》,哥伦布还没有出生。这本书记载了玉麦鬚(玉米鬚),地瓜(番薯)等美洲植物。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万历时代出版的《滇南本草》,《四库全书》不录,所以知者寥寥。后来发现收编在《云南丛书》( 1914 年), 2011 在大陆再版。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有玉蜀黍,南瓜等记载。《本草纲目》成书于万历六年( 1578 ),利玛窦还没有来中国。这些美洲植物不止在中国种植,而且记载了它们的药用价值,使用过程一定超过几十年。有人认为可能是后人编修《滇南本草》,《本草纲目》,增订了美洲植物。这里用福建与台湾的朋友都很熟悉的作物举一个实例,说明美洲植物远早于欧洲人到中国。 2010 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金山岭长城》。隆庆二年( 1568 年),戚继光从福建调到金山岭,修建长城,在敌楼上刻有菠萝的图案。菠萝是热带植物,北方不产,戚继光知道菠萝时一定在南方,早于 1568 年,当时欧洲人还不会吃菠萝。菠萝是南美的特有植物,美洲原住民把菠萝放在家门口迎客,戚继光也把它刻在门楣上,迎接自己的驻守军队。 1565 年,西班牙人的马尼拉 - 墨西哥航路才开始,不是直接到中国。如果明代人从西班牙间接得到菠萝,不会知道把菠萝刻在门楣上,英国人 1607 年在美国建立殖民地以后才开始有这风俗。麦哲伦是第一个欧洲人环球航行,他的助手记录,第一次来到吕宋,发觉当地人用菠萝植物纤维做衣服,即今天菲律宾的国服。没有任何记载菲律宾人在 1521 年以前到美洲,菲律宾的菠萝是中国人带回的。一直到今天,菲律宾,台湾,福建还是世界上高产菠萝的地方。 金山岭长城上雕刻的美洲原产作物菠萝(中央电视台视频截图,2010年12月13日《走遍中国》) 明代中国贸易只要对方付银交易。来往墨西哥 - 吕宋的西班牙商船载美洲的银来换中国的瓷器丝绸,东南亚的香料。 16 世纪欧洲的船小,不能容纳太多货物,淡水是最重要的,水手夹带其他货物会被扔到海里。农产品体积大,价值低,绝对不会万里迢迢带来中国,更不会带自己还不会用的作物。一个陌生的农作物传播很慢,从不晓得吃,到大量种植,普遍使用,起码经过几十年到一百年。说欧洲人把玉米,番薯,花生,南瓜,辣椒等美洲作物带来中国,都是想当然,没有确实人名、年代证据的。美洲作物菠萝刻在金山岭长城上,有 人,有物,有确实年代,真是“确凿”的证据。中国注重农业,不会只引入菠萝,《滇南本草》和《本草纲目》载其他美洲作物就没有疑问了。 1.11 小结 对应《坤舆万国全图》,以上只举了很小一部分例子,包括文物,旗帜,习俗,农业,动植物,语言,文字符号等文物与文化关联,证明中华文化在美洲的传承,实际远不止这些。美洲有二十八宿点石头圈,社稷的四方四灵,手中眼、万字符等佛教符号,有些远溯上古时代。上千项串联和并联的证据组成一个庞大的证据网络,结论是:明代中国人不止环球航行,测绘美洲,还曾经定居美洲,明代人没有到过美洲是不可能的。 2. 明朝海上丝路到美洲的现代意义 2.1 科学治史与科学思维 2.1.1 科学治史的理念 研究历史,大前提是人类历史,所有国史,民族史都是世界史一部分。 历史先有客观事实的记载,才有有意义的观点评价。事实真相离不开数据和推理,错误的数据,违反推理的不是事实,不是历史。人写的历史往往有错漏,需要用科学考古补充。当文献与数据有矛盾,应该尊重科学推理。 人不能永远正确,但是可以永远求真。科学、考古,永远在修残,补缺,改错,去伪,求真,补写历史文献。 2000 年以后,东西方原始文献大量涌现互联网,以前的误解随着信息的公开而逐渐消除,郑和历史事实得以还原,解决了悬案。 科学是中性的,公认的,没有国籍。寻求真相和真理,没有左右、中外、东西之分。从科学数据推理上分析历史,还原历史,与民族主义实际上不相容。对中国文献全盘怀疑,对西方文献无条件接受,盲目的逆民族主义态度,是不健全的。不应该全面倒向西方,也不需要全面反对西方,不把中国放在世界之上或之下,不以种族、宗教、国籍偏见妨害科学分析。 科学治史是立中制节,重数据,不臆测,摆事实,讲道理,不以偏盖全,不卑不亢,实事求是,放开成见,寻求真相,以全人类的目光看世界史、中国史,寻求社会意义。 另一方面,在信息泛滥,真假莫辩的时代,科学治史提供追本溯源,去伪存真的科学方法。 2.1.2 中国地图学的重估 《坤舆万国全图》揭示过去 400 年来对中西交通史错误的演绎,以往认为古代中国没有科学的观念是错误的。明代传承自秦汉晋以来的测绘技术,特别在郑和大航海之后有飞跃的发展。比利时传教士卫匡国( Martino Martini )在华时期( 1643-1651 )收集材料编绘的《中国新地图集》翻译自中国明代精密测绘的原本,中国拥有测绘大面积经纬度,球形投影地图的技术早于墨卡托。没有获得中国的地图学测绘术之前,西方的航海图( Portolan Chart )把圆心置于海洋中心和无人居住的区域,用直线连接两个很远的地点,跨越海洋陆地,是无法解释的。甚至明代民间的更路簿也比西方航海图实用得多。 2.1.3 中国科学名实的重估 科学的本义是系统观察,分析,总结为理论。科学随时代进步,不能刻舟求剑,以现代的眼光去评价和要求古代科学。中国的天文地理数据有传承轨迹,比任何同时期的西方著作都严密详细。“科学”这词是近百年才有的,古代中国没有 科学之名,有科学之实,存在经史子集里,特别是地方志,《梦溪笔谈》,《天工开物》等笔记。中国文献在过去 400 年遭受极大灾劫,文献在中国不存,流散海外的保存下来,有些被翻译为外国文字再返回来,被误会为外国作品。以往文献失佚,翻译错误,反复因循“西学东渐”的观念,起码在地图学来说是错误的,其他方面也需要重新审视。 2.1.4 中西科技交通史的重估 过去沿用“西学东渐”这词,引致偏重外文,以外来文化宗教价值观否定和取代中国文化传承,是不合理的。国家与宗教利益,文化差异,往往影响西方对中国科技的评价和阐述,不能全部以西方观点来看中国科技史。中外交通史有时可以从外国原文献去找,要读懂 16 世纪西方的著作,还要知道中国方言在交流中的地位。外国人能读懂中文的很少,古文更是无法逾越的障碍,加上中国复杂的历史文化,西方人了解中国肯定没有中国人方便,没有鲁桂珍,李约瑟无法写出中国科技史。研究中西交通史,需要中西文献并重。忽略文言文、古籍、方言,中外翻译的误差,就无法了解中国古代的科学。 除非有更新的、确实的证据,根据以上资料分析,明代的大航海,环球测绘了第一份较准确的世界地图,即《坤舆万国全图》的前身,部分信息流入西方,才触发了达伽玛,哥伦布,麦哲伦等人的大航海活动,真正启动世界文化经济全球化的先锋是明代中国。 2.2 明代大航海的和平外交政策 2.2.1 地名的公平法则 有说:“如果郑和下西洋真的到达美洲,为什么没有看到中国殖民,没有看到以中国人命名的地名?” 欧洲殖民美洲,首先把整个大陆用 Amerigo Vespucci 命名,用自己国家的地名命名殖民地 ——新英格兰,新拂郎察,新瓦利茶( Galicia ,今墨西哥),新以西把你亚( Hispanola ,今墨西哥),小以西把你亚(海地),新唵大鲁西亚( Andalucia ,今委内瑞拉),小勿缛茶( Venetia ,今委内瑞拉),新阿姆斯特丹 / 新约克(纽约),新荷兰(澳洲)等等,《坤舆万国全图》还有十四个冠以“仙”的宗教命名,是利玛窦加上去的。 《坤舆万国全图》上,中国以外的地方没有以中国地名、人名命名。除了音译欧洲人的命名外,大部分是当地民族自己的名字音译。没有接触到当地人,就用地理来命名,如水潮峰,美湾,雪山,松树林等等,这是中国尊重外邦的平等外交政策。如果《坤舆万国全图》有“新大明,新南京,新直隶”才觉得《坤舆万国全图》是中国人绘制,那就不是王道了。 2.2.2 贸易的公平法则 中国人在海外生根,没有把文化强加于外族,而是融入对方的社会,以文化移风易俗。贡赐制度,事实上是厚往薄来的贸易,不是剥削他人自肥。 梁庄王墓出土的金锭礼物是郑和“在西洋等处买到”的。 永乐派郑和下西洋的谕旨是:“尔等祗顺天道,恪遵朕言,循礼安分,毋得违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庶几共享太平之福”。宣德的谕旨也是同样意思:“戊寅遣太监郑和等赉诏往谕诸番国,诏曰:朕恭膺 天命祗嗣,太祖高皇帝 、太宗文皇帝、 仁宗昭皇帝大统,君临万邦,体 祖宗之至,仁普辑宁于庶类,已大赦天下,纪元宣德,咸与维新。尔诸番国远处海外,未有闻知,兹特遣太监郑和王景弘等赉诏往谕,其各敬顺 天道,抚辑人民,以共享太平之福”。 切諾基族、克鲁族的北斗是明代“使者”的标志。宣德金牌就是宣喻“未有闻知”的友邦的信物,在美洲的明代后裔大部分在欧洲殖民时消失,经过多代人的语言文化洗涤,对华夏文化的认识只剩语言风俗的残余,宣德金牌是极少数幸存的重要文物。 2.2.3 海丝之路开启世界贸易文化交流 从地图、文物、文化传承的证据看,明代郑和为首的大航海,海上丝路一直延伸到全世界,包括南北美洲。除了永乐通宝,中国春秋以来使用的贝币是明代大航海首创的国际货币,遍及西亚,大洋洲,东、西非洲,南北美洲东西岸。中国人为美洲国家带去农业技术,带回了美洲的植物,不止使以后小冰河时期的中国人得以继续繁衍,也惠泽了丝路沿途的国家,互通有无,开世界文化经济交流的先河。 2.3 还原历史,恢复文化自信,发展经济 以下三种态度是常见的: 1. “历史是胜利者的猎物,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是无可奈何,消极的气话,不是研究历史的真正态度。 2. “郑和已经过去 600 年,反正美洲拿不回来,谈也没用”。这是缺乏文化自信的另一种态度。 中国过去积弱与缺乏文化自信是互为因果的。经济能力与文化自信相互相成,没有文化自信,经济能力不会持久,文化是实力的一部分。 3. “历史没有经济价值”。其实,正确认识历史换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了解,提高文化自信,培养无数创业人士,没有专利,胜似专利,表面无用,处处大用。文化自信是发展科技经济的重要基石,科学治史是文化自信的混凝土。 2.4 重新定位华人的世界贡献 2.4.1 错误的种族歧视 美国的华人历来勤奋拼搏,尽忠职守,却一直受歧视。 1882 年,美国通过排华法案, 1943 年表面终止,继续以限制移民额排挤华人,到 1965 年才正式取消。华人是唯一受到美国法律歧视的种族,至今美国联邦政府没有道歉。美国早年的华人修铁路,被限制做最赃最累的活,参与美国内战,却不能享受其他欧洲移民士兵获得的美国国籍和退休金。排华期间,大量华人受迫害。最近,中美关系紧张,华裔,不管是否美籍,都受到变本加厉的歧视,用不平等录取标准限制华人 / 华裔学生入读著名大学,排除华人参与稍微敏感的科技项目,辞退华裔教授研究员,取消合作项目等。华人超常的竞争能力,反而成为被排挤的原因。种族歧视对世界经济发展是没有正面意义,也是与联合国和美国的人权法背道而驰的。 2.4.2 古今中美关系 因为对中华文化的误解,美国人认为华人是后来者,享受欧洲人开国的果实。大家可能听过每一根铁路枕木下面都埋着一位无名的华工,可能有点夸张,但是每一里的铁路下面埋着一名华工绝对是低估。很少人知道华人对美国的真正贡献还更早。没有中国的丝,茶,瓷器吸引,就不会有馬可孛羅、哥伦布来中国的意愿。没有郑和大航海的地理信息,欧洲人出海的信心和可能性要大打折扣。没有中国传到欧洲的造纸和活字印刷术,欧洲的文化普及没有那么快,不会产生基督新教与天主教的冲突,新教徒就不会流亡美洲,建立美国。美国农业部公开承认:“欧洲一向不以农业为主,欧洲移民没有为美洲带来什么农作物”。美国还未成立,以农立国的华人在美洲开垦,改善了以采猎畜牧为主的欧洲移民生活。总得来说,美国立国与中华文化有密切关系,中美有互相学习的地方。中国不能也不会拿回美洲,但是总结和更正这段历史对全世界人民都重要,对美国人、华人特别重要。 3. 结语 还原更正世界文明全球化历史是人类史的重要课题。“谁发现美洲新大陆”是一个伪命题。“美洲”一词是欧洲人命名的,“新大陆”只对欧洲人而言,欧洲人是最后一个踏上这大陆的种族。欧洲人初到时,这大陆已经有五千万到一亿从亚洲迁来的居民。一万多年前,亚洲移民带着华夏文明,陆续来到这大陆,他们才是这大陆的发现者,那时还没有“中国”这词。明代大航海再次带来华人和其他客商,所以相隔万里的中国与秘鲁语言(正音)可通。非洲人与印尼人到美洲比欧洲人还早,印尼 - 马来语曾记录在欧洲绘制的美洲地图上,欧洲人初到美洲,已有非奴隶的非裔住民。一万多年前来的民族与郑和时代来的华人参与了美洲的开垦建设,被误划为“印第安人”,许多已经被消灭了语言、历史、文化,证据残留在民俗传承里,藏在《坤舆万国全图》和西方摹抄的地图里。 因为历史文化原因,利益原因,技术原因,以往大家对世界地理大发现历史认知是片面的,中国没有足够信息,西方缺乏对中华文化认知 ,双方都误会了过去四百年的交通史。经过几百年强化的西方宣传,华人一直没有机会接触真相,不敢更正历史。今天,知道这段历史的真相,不应该再重复“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是环球航行第一人”,“利玛窦带来世界地图”等错误的观点,与事实不符。负有传播职责的教育界,媒体尤其需要向广大人民澄清事实。世界华人及其他国家人民,特别是美国人民,需要认识中国自古以来的和平外交政策,认识华人对美国立国的贡献,改善对华人的态度,改善中美两国关系和对华政策。 科学治史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社会观,世界观。中华文明一贯提倡“天下观”,“各顺天命(自然),共享太平之福”,让天下(地球)能“子子孙孙万年永宝”,“天下”就是全人类寻找可持续发展的地球村。 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峡两岸,以及港澳、海外华人拥有共同的文化,重新认识这段历史,缅怀先民的丰功伟业,有助共同促进中华文化复兴,对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鸣谢 美洲郑和学会与 Rho Psi Foundation 赞助部分经费,特此致谢。 (全文完。 2019 年 5 月 27 日定稿) LEE S L.. Zheng He's voyages revealed by Matteo Ricci's world map . In: CHIA L S and CHURCH S K, eds. Zheng He and the Afro-Asian World . Singapore: International Zheng He Society, 2012: 307-335. 李兆良 . 坤輿万国全图解密 - 明代测绘世界 . 台北:联经出版社, 2012:223 页 . (LEE S L. Deciphering the Chinese World Map Kunyu Wanguo Quantu – Ming China Mapped the World . Taipei: Linking Publishing Company, 2012: 223pp.) 李兆良 . 坤輿万国全图解密 – 明代中国与世界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7: 273 页 . (LEE S L. Deciphering the Chinese World Map Kunyu Wanguo Quantu – Ming China and the World . Shanghai: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ess, 2017: 273pp.) LEE S L. China Mapped America before 1430 . International Cartographic Conference, Washington DC. (July 4, 2017) . http://www.eventscribe.com//2017/ICC/assets/handouts/511471.pdf. 李兆良 . 公元 1430 年前中国测绘美洲 : 坤舆万国全图探秘 . 测绘科学 , 2017, 42(7):8-16. (LEE S L. China Mapped America before 1430 . Scienc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2017, 42(7):8-16.) 李兆良 . 明代中国公元 1430 年前测绘美洲:坤舆万国全图的揭示 . 张晓刚,陈奉林主编 . 东方历史上对外交流与互动 .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18 : 31-47. (LEE SL. China mapped America before 1430 . Zhang X G, Chen F L, eds. Beijing: World Affairs Press, 2018:31-47.) 李兆良 . 坤舆万国全图与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外译本考疑 . 测绘科学 , 2017, 42 (5): 35-43. (LEE S L. Kunyu Wanguo Quantu and Study of Translation Versions of Matteo Ricci’s China Journal . Scienc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2017, 42(5):35-43. ) 李兆良 . 谁先发现的美洲新大陆:中国地理学西传考证 . 测绘科学 , 2017, 42(10):5-13. ( Lee S L. 2017. Who Discovered the New Continent: Cartography from China to the West . Scienc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2017, 42(10):5-13. ) 李兆良,宣德金牌啟示录—明代開拓美洲 . 台北:联经出版社, 2013 , 346 页 . (LEE S L. Revelation of Ming Medallion – Ming Chinese in America . Taipei: Linking Publishing Company, 2013, 346pp.) 艾儒略 . “职方外纪” . 世界数字图书馆 . 1623. https://www.wdl.org/zh/item/227/view/1/1/ ( 访问日期 : 2019 年 4 月 29 日 ). 南怀仁 . “坤舆全图” . 亚洲美术馆 . 1674. Verbiest, Ferdinand. A Complete Map of the World. verbiest.asianart.org. 1674. http://verbiest.asianart.org/ ( 访问日期 2019 年 4 月 29 日 ). Hariot, Thomas. Narrative of the First English Plantation of Virginia. London:Bernard Quaritch. 1893:14 【后记】 本论文发布于“ 大航海时代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 ”论文集(2019年6月15日厦门海沧)。 该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港澳研究中心,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管委会主办;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厦门市石室书院)承办;协办单位有中国非洲研究院,台湾中华郑和学会,台湾中华新文化发展协会,南京江东书院。作者出身香港,现居美国,任美洲郑和学会会长,受台湾中华郑和学会邀请做一个半小时的主题报告,兼具海峡两岸身份,还横跨中美,亦是趣事。 论文集没有页数限制,但不宜附有太多图片,本文作了若干补充,没有编号的图片节录自研讨会演示版中比较重要部分。 2010年7月,马六甲第一次国际郑和研讨会上,作者首先提出质疑《坤舆万国全图》的作者及测绘年代,2012年及2013年台北联经出版社出版两本书:《坤舆万国全图解密——明代测绘世界》,《宣德金牌启示录——明代开拓美洲》。2017年,《坤舆万国全图解密——明代中国与世界》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根据联经出版社繁体字版在大陆出版简体字版,《宣德金牌启示录——明代开拓美洲》一书尚未有简体字版。2016-2017,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的《测绘科学》学刊发布了5篇论文。2017年7月4日在美京华盛顿的国际地图学双年会上发表了论文,比较《坤舆万国全图》以及其他中国和欧洲绘制的多种地图,以实际测量数据和图中文字证明《坤舆万国全图》的测绘年代应该是1430年以前。李之藻重绘,加入利玛窦提供一些西方用的地名,1602年献给万历的《坤舆万国全图》实际上源自1430 年以前的测量结果,原图许多信息已被增添的文字覆盖,不复存在,但是修改后的地图仍然保留关键数据,与欧洲的航海史有严重逻辑冲突,是欧洲人无法说明的,因此欧洲人称《坤舆万国全图》为“不可能的黑郁金香”。利玛窦并没有做测量,他的《中国扎记》自述连一份地图都没有。我在国际地图学会议的论文已经存档于哈佛物理数据库 https://ui.adsabs.harvard.edu/abs/2018PrICA...1...67L/abstract 。 《坤舆万国全图》只是翻案证据其中一部分,翻案的材料来自一系列不同学科(地图学,地理学,文献学,农学,金属学,旗帜学,动物学,植物学,民俗,语言学,文字学,陶瓷,等等),以 原始语言记录的 文献影印本 (包括中文,拉丁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法文,英文,中古英文),对照现代数据(互联网提供的高分辨卫星地图,博物馆、图书馆与私人的影视,图片等),构成一张千万宗证据的网络,是千万块拼图的组合体,不能任意分割,不是一两篇文章可以解释清楚,答复所有的质疑。 我在科学网发表了200篇以上的博文,把比较重要的证据用通俗语言解释,许多问题在我的书和论文解释得更清楚详细。十三年来,每天十几个小时翻阅各种材料,跨越多种语言文字学科的结论,不是轻易在一两小时里理解的。每一篇文章都只能 提纲 挈领 谈一两个问题,读者需要耐心把地图,文物,文化关联从宏观综合的视角去分析,找原文去印证,不好断章取义,以偏概全,凭只言片语判断是非,甚或以过去错误信息来辩论。先入为主,以第三者、几十手以后的错误演绎,引用篡改的文献为据,都是不规范的研究方法,得不到真相。 我提出 科学治史 ,就是科学分析原文献、原数据,按照逻辑推理,重新演绎,以还原历史本来面目。读者必须清空以往错误的概念,从原数据、原材料开始认识600年被误读误判的中西外交史。 科学治史应该超脱地缘政治,宗教,地域偏见, 个人利益, 以实事求是的方法去寻求真相、真理。 历史本来是跨越多种学科的学问,考古学之设,就是用科学方法去伪存真。历史上的错误可能是无意的语言翻译和文化误会,也有因为重大利益而故意捏造和篡改。本篇举出利玛窦,艾儒略到南怀仁,几位不同时期的传教士对郑和文献的改写,内容出现矛盾和破绽,就是典型的例子。过去600年正是中国与西方在世界舞台上互换角色的时间段,西方强势文化宣传,积累大量所谓“主流”语言,铺天盖地,使得学术界对重大翻案有戒心,对新的论说持不同意见,不敢轻易下结论,是容易理解的。历史上以讹传讹的例子数不胜数,中西文化交流史参入了巨大的政治利益,宗教利益,个人利益。不排除这些干扰,终究不能获得真相,历史教训也无从谈起,希望与各界诸贤共勉。 李兆良 2019.7.27
个人分类: 科学正史|1920 次阅读|7 个评论
中西文明史的地图学与李约瑟之问
热度 2 SLLee19 2019-2-12 00:13
中西文明史的地图学与李约瑟之问 李兆良 2019.2.11 我没有深入所有希腊罗马史的研究,对全部西方历史是否伪造不能置评。 希腊罗马的历史不能限于“希腊”“罗马”这些现代的地名,实际上包括的地域比较广阔,特别是西亚的古文明,部分构成了希腊罗马文明。被笼统称为希腊罗马文明的遗迹,不可能一朝一夕完成,他们的技术也有比较先进的,取长补短,本来是高级文明的特点。 西方文明也遭受过重大的天灾人祸,有些无法含接,不能说全部伪造。抓住一点,讴歌一切,推翻一切,全盘接受,或者全盘反对,显然都不是正确的态度,对研究和普及没有积极效果。对正与反之争,我觉得应该抱开放的态度去学习,逐步补充、完善,通过比较、推理,逐步还原历史。 ********* 我利用 21 世纪以来的互联网新技术,发掘到西方的原始材料,在地图学、地理学,历史学方面,得到一些新的观点,我觉得还是比较可靠,应该与大家分享,更正过去几百年错误的理论。 西方地图学存在极大漏洞,充满抄袭、幻想、捏造,把神话与现实混淆,西方地图学界自己承认。 英国图书馆地图学部主任 Peter Barber 的展览,题名“ Magnificent Maps: Power, Propaganda and Art ”,出版了同名的书( 2010 ),用大量的地图说明文艺复兴( 14-17 世紀)前后,特别是 1500-1700 一段时期的地图学,很大程度受到权力,利益的驱动,成为宣传品,掺入大量幻想,捏造,抄袭的信息,被后人误传为真实测量成果,是需要注明,更正的。他在地图学百科全书里一篇重要文章“ Mapmaking in England, ca. 1470–1650” 大量列举了英国地图学总结了当时欧洲国家的地图对英国地图学的影响。 Barber 说中国的地图学家在西元前 1125 年测绘了当时的整个中国,早于其他任何人(“ Chinese cartographers – ahead of everyone else – had mapped their whole kingdom by 1125 BC”) ,他指的是当时的“中国”不是今天中国的版图, 正如西周初期的青铜器“何尊”上首先出现的“中国”只是当时已知的中国,不是今天的中国 。虽然 Barber 还是宣扬托勒密“发明”经纬度,没有任何数据资料支持托勒密如何在 2 世纪没有统一度量衡的欧洲如何测量整个欧洲地图。 1482 年,托勒密世界地图出现之前,欧洲的 Portolan 地图 ( 航海图 ) 没有比例,城市之间,海洋中间的点,莫名其妙用直线连接,是不能用测量学理解的,除了作为装饰唬人,没有其他意义。 Albino de Canepa, a Genoese cartographer 绘制的地图 (约1489年) 托勒密一部 Geographia 《地图学》没有其他测量文献参照,从天而降,他被誉为世界地理学之父,长时期以来,其他地图学绘制人伪托他的名字,以达到商业目的。这些地图、地理需要重新认证。作为中国地理学与地图学学者,不能只质疑中国地图学,而忽视西方地图学时空颠倒的荒谬无稽。严格科学态度对待所有材料数据是必须的,不能厚此薄彼。 有一本谈西方“心灵发现”美洲的书,在亚马逊上的评价是五颗星。没有做过测量,没有到过一处地方,任何人也无法准确描绘地理,精确到度与分。 世界上没有“心灵测绘”,不用探险能绘制地图的神迹。即使你的邻居,没有进去他家,你也不可能知道他家的摆设,何况万里以外? ********* 中国的地图学很早发展,从宋代的 《禹迹图》 可见。 唐代贾耽于德宗贞元十七年的《海内华夷图》( 801 年)没有留下来,据此增减重绘的《华夷图》与同时期的《禹迹图》( 1136 年),确凿在石板上的。 2002 年,我参观西安碑林看到《禹迹图》的石板静静地躺在廊下一个角落地上,没有什么保护,没有人围观,不知道的话,它只是一块有花纹的石头而已。 《禹迹图》被欧洲地图学家 Hapgood 认为是惊天之作。他的书“ Maps of the Ancient Sea Kings” ( 1966 ) 特别介绍了这份地图,与今天的地理比较,经纬度基本上误差不及一度。这是 500 年以后的欧洲地图也达不到的。 Jim Siebold 与我交流过,他也把我的《坤舆万国全图》研究加入他的网站。他用 13 页详细介绍了《禹迹图》 ,比较了 49 个比较重要的地名 98 个经纬坐标,绝大多数的误差是 0 到 1.5 度,只有 5 个数据误差超过 2 度。有误差的,也是可能因为过去 900 年间河流改道,河口冲积引起的。 《禹迹图》 世界地图的完成有四个步骤: 1. 勘探 2. 测量 3. 绘制原始分图 4. 按比例拼合为总图 真正完成《坤舆万国全图》的是宏图大略的 动机 ,雄厚的 国力 ,与高明的测量 技术 。明代千辛万苦,远航数十万里,冒着酷热严寒,上山涉水,深入蛮荒,牺牲几万人才获得世界地理知识,完成《坤舆万国全图》。 翻译中国测绘的世界地图,加上几个地名,严格来说,不能算是作者。翻译文学,还是以原作者为主,没有把翻译者名字代替原作者的道理。 ********* 研究中国地图我觉得要注意: 必须严格区分原创与抄袭翻译的地图。 欧洲人拿到一本中国地图集,找中国人唸地名,按语音翻译,半分钟一个地名, 1500 个地名,两天准可以完成,要测绘全中国,确需要千千万万人历千年以上积累的功夫。 1655 年,卫匡国的《中国新地图集》( Novus Atlas Sinensis )收录在 Joan Blaeu 的世界地图集里,包括他从来没有到过的甘肃、云南、四川边远地区,地名标示准确到经纬度一度以内。 卫匡国来华是明清交替兵荒马乱的时期,他能到达的地方,极为有限,这本地图集 只能是翻译中国原有的地图集,表现的是中国明代的地图学测量之先进, 而不是卫匡国的才能。 卫匡国 Novus Atlas Sinensis 的中国,朝鲜,日本。 区分郑和下西洋以前与以后的地图 。明代大航海积累了大量的测量数据,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与以前元代的世界地图《疆理图》是有分别的。 区分地方政府藏的地图与中央政府藏的地图 。可以想象,为了防范地方割据,谋反,中央政府不轻易把精确的全国地图分发给地方政府。《坤舆万国全图》的原本应该是最机密的中央政府典藏。地方政府拥有的地图对本地的地理很清楚,但是其他地方则不一定同样准确。西方传教士罗明坚 (Mchelle Ruggieri 1543-1607 )在华时间 1583-1588 ,共 5 年,只在澳门与肇庆,没有记录他离开广东。利玛窦中国扎记记载,他们俩学中国话都很困难,不要说测绘全中国。罗明坚也翻译过一本中国地图,除了广东以外,其他地区都不详细,就是这原因。 重新研究地图学,不应该停留在轮廓的大概,或者文字说明的表面,需要深入到各个层面,特别注重高清地图的地名与地理分析。今天,互联网的发达,提供了许多新工具,可以参考下面几方面: · 地名学 toponymy – 地名历史沿革 o 方言学 ethnolinguistics, 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 o 语源学 etymology – 字义语义来源 · 地理历史学 historiography – 自然与人文对地理变迁的影响 · 测量学 surveying · 量化比较中西地图 quantitative comparative cartography 研究中文的地图,不能继续依赖西方的论述和观点。 地图学历史的整理,将改变整个东西交通史。 ******** 中文主要是图形文字,加上声律,方言变异,是公认比较难的语言,以拼音文字入门的西方人不容易掌握。博学勤奋,有兴趣、能坚持如李约瑟,没有夫人鲁桂珍的提点和帮助,不可能完成《中国科技史》这部巨著。人们只提李约瑟,很少人知道鲁桂珍。不止是重男轻女,也是扬西抑中。 (左)李约瑟与鲁桂珍 , (右) 年轻的鲁桂珍 我曾评论过西方人用汉字点画长短、角度等等去分析岩画上的象形文字,来证明中国人古代来美洲。表面上很科学,却忽视汉字里的书体变异,书家个人风格变异的因素,西方这种分析方法误判的程度很高,甚至迷糊了认真的研究成果。盲目迷信西方学术自由严谨,不考虑他们也犯错,不质疑西方著作,被大量似是而非的论述因循误导,造成严重民族自卑,造成过去经济文化上很难弥补的损失,不能再犯了。 中外文献的比较学应该是自幼学汉字汉语的中国人来主导,而不是依赖西方人的阐释。 李兆良 2019.2.11 https://archive.org/details/HapgoodCharlesHutchinsMapsOfTheAncientSeaKings/page/n8 http://www.myoldmaps.com/early-medieval-monographs/2181-yu-chi-tu/2181-yu-chi-tu.pdf
个人分类: 科学正史|3588 次阅读|5 个评论
梵蒂冈也关心了-坤舆万国全图作者不是利玛窦
SLLee19 2018-12-14 22:37
梵蒂冈也关心了 坤舆万国全图作者不是利玛窦 李兆良 2018.12.14 今天第一次看到梵蒂冈有人搜索我的论文《明代中国人环球测绘坤舆万国全图 -- 兼论坤舆万国全图的作者不是利玛窦》。我在 academia.edu 上传了几篇论文。每天有人搜索,几年来已经有几千学者阅读,来自世界 60 个国家地区。这是第一次看到来自梵蒂冈,用梵蒂冈 IP 的一定是教廷中人。以前有来自罗马,可能也是。希望他们提出证据,最好是利玛窦的原笔记。更希望有机会与梵蒂冈的教士们公开讨论,摆平这段历史。 《坤舆万国全图》不可能是利玛窦或者欧洲人测绘的,是郑和大航海环球测绘的重要成果,总结了中国古代天文地理科技,是中国人开启了世界文明全球化,不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哥伦布为代表的欧洲人是最后一个种族到达西半球。除了 《坤舆万国全图》和历代的中外地图,还有在美洲出土的多项中华文物(明代和更早的),美洲原住民传承的明代中国文化特征,中国与美洲动植物基因交换等等上千项证据,要推翻“中国人首先到达测绘西半球”这个论述,需要推翻每一项证据。
个人分类: 科学正史|3143 次阅读|1 个评论
再论《坤舆万国全图》的作者与明代地理大发现
热度 4 SLLee19 2018-9-28 21:28
再论《坤舆万国全图》的作者与明代地理大发现 李兆良 2018 年 9 月,龚缨晏老师在国家图书馆演讲 :《坤舆万国全图》是否藏有“郑和发现美洲”之秘 ,再次对我认为《坤舆万国全图》是明代中国人测绘的学说提出异议。为此,我再申述如下。 科学治史与古地图研究法则 我提出“科学治史”的理念,因为西方地图学史违反逻辑。仔细参阅了近一千张中外古今的地图后,总结了一些读古地图的经验,归纳为四个互相关联的“一定” 的法则: 法则 1. 在没有空中遥感测量的时代,测绘地图一定要现场观测。 法则 2. 绘图者对自己的家国一定比他人清楚。 法则 3. 测绘的原图一定比摹抄本更准确、详细。 法则 4. 地图的地理、地名一定存在时间印记,可以断定成图年代。 其中最重要的是法则 1 。任何人可以几分钟内翻译、更改许多地名。要准确绘制出从来没有到过的地理,先要有坚强的意愿,雄厚的人力、物力、技术、组织远航,到达以前未知的土地,与陌生人打交道,现场观察测量计算,按比例整合大量的分图为总图,测与绘需要的能力相差何只千万倍。光是美国,今天的海岸线实际精确长度是 142,641 公里,哥伦布航行了八年,只是在加勒比海转了一圈,从来没有踏上北美洲一步。明代大航海每次出航是任何欧洲探险队的一百倍以上。英国图书馆的地图部主任 Peter Barber 用一本书名总结:地图是“权力,宣传与艺术”的合体。“艺术” 是幻想,夸张,伪造,剽窃,谎言的美义词。 16 世纪的地图史是一部国际争夺资源市场的间谍史。 利玛窦在他的《中国扎记》里记载他带来一份奥特里乌斯 1570 年的世界地图,后人一直认为是《坤舆万国全图》的蓝本。假如读者同意以上的法则,接着就有一连串问题: 1. 《坤舆万国全图》近 500 个地名,包括美洲一半地名,没有载于 1570 年的奥特里乌斯世界地图(违反法则 1 , 3 ) 2. 《坤舆万国全图》美洲西部地理准确标示欧洲人 200 年以后才知道的地理(违反法则 1 , 4 )。 3. 《坤舆万国全图》的欧洲地理地名是罗马时代的。利玛窦是文艺复兴时代的耶稣会教士,不列当时占意大利四分之一土地的教宗领地,不列文艺复兴的托斯卡纳和佛罗伦萨,与其身份时代不符(违反法则 2 , 4 )。 4. 李之藻参与绘制,没有更新永乐 / 宣德时代近两百年前的地名和叙述,没有与万历时代有关的地名与叙述(违反法则 2 , 4 )。 5. 《坤舆万国全图》的海洋命名以中国为中心完全正确,西方的海洋命名,东西南北错误(违反法则 1 , 3 )。 黄、龚两位在《利玛窦世界地图研究》一书的索引里列出《坤舆万国全图》 1114 个地名,漏了两个 : 一个是“沧溟宗”(见南极分图),即今天的太平洋,其实太平洋一点都不太平,中国人的命名更准确显示这是世界最大的海洋,西方从来没有“沧溟宗”这名字。中国人命名智利以西局部海域为“宁海”,由于这里的海洋物理环境,自古至今的确是经常风平浪静的,中国人的命名是现场观察的结果(法则 1 )。西方翻译为 Pacific Ocean ,企图改正命名整个大洋为南海的错误。明清换代后,知识断层,把西方的 Pacific Ocean 再翻译为太平洋是讹传。 恢复“沧溟宗”的正名,有利更正世界史。另一个地名是“甘那托儿”,包括农地(加拿大)到花地(佛罗里达)的大片区域,在亚伯尔耕附近的一段文字出现,没有作为单一的地名,被忽略了,这个地名没有西方对应,必定是明代中国人从当地人民得到的信息(法则 1 )。 《坤舆万国全图》的一半地名在当时,甚至以后的西方地图里没有对应。近 500 个地名,每一个都是一个严峻的拷问,利玛窦在中国不能想像出这些与地理特征吻合的地名。利玛窦死后 90 年,西方才证明加利福尼亚是半岛,直到美国立国前 10 年,有 700 张西方地图把加利福尼亚误绘成岛,《坤舆万国全图》明确是半岛,地形比同时和后期的西方地图都准确(法则 1 , 3 )。 西班牙上方关于中 - 欧相通的记述,日本下方关于日本史的文字,中国东北与西南的地名,交趾改为安南,都指向郑和时代,不是万历时代。地图的成图与郑和年代反映在这些地理、地名和历史记载的日期上(法则 4 )。 以上是我提出《坤舆万国全图》作为明代地理大发现的主要证据,反方需要解释,不能回避。 关于《乾坤万国全图古今人物事迹》 我的研究着重《坤舆万国全图》的 测绘 与明代地理大发现的关系。《乾坤万国全图古今人物事迹》与上次讨论“鹦哥地”一样,是没有精准测绘基础的,不是研究的重心,不触及问题的关键。《坤舆万国全图》的年代和测量内容与利玛窦的身份严重冲突,才是症结的症结,关键的关键。探讨《坤舆万国全图》必须正视这些关键问题,而不是颠倒主次。一两个地名的增减,与数据比较起来,微不足道。不过,我还是就此做以下的回应。 2010 年,我在黄盛璋教授处看到《乾坤万国全图古今人物事迹》时,当时地图是摺起来的,只看到图首文字与地图顶端,加拿大与亚伯尔耕是中国(亚洲)以外的地名。这幅图在中国不存,网上没有高精版。后来看到亚洲上有小字注“亚墨利加”,可是于整体的阐释无损,反而提出新问题: 假如利玛窦的地图已经流入南京,梁輈得到利玛窦关于亚墨利加的信息,应该把“亚墨利加”标示为主要的大陆,不应该加到亚洲上面,证明梁輈没有得到利玛窦的地图,只有模糊的传闻。图上加拿大与亚伯尔耕作为亚洲以外的陆地,证明是中国人原有的信息,亚墨利加反而不是中国原有的概念。 梁輈说在南京白下有六幅的利玛窦世界地图。根据利玛窦自己说, 1601 年他到了北京,官员转达万历的旨意要制造六幅的形式,六幅正是《坤舆万国全图》的形式, 1593 年在南京的梁輈不可能知道多年后北京的万历要什么,除非六幅的《坤舆万国全图》原图本来就存在南京。利玛窦《中国扎记》的意大利原文说在 南京 ( Nankin )出现了三种世界地图版本,也与上文对应。后来的拉丁文,法文,西班牙文把南京翻译为京城,英译本把京城翻译成北京,时空完全错乱,中译本按照英译本当然是错误的。这两项说法证明《坤舆万国全图》的六幅原本在南京(法则 4 )。 利玛窦的《中国扎记》中译本有 600 页,记录了许多琐事,只有两页提到制作地图,没有他写的“坤舆万国全图序言”,没有提到他参与绘制的详情,连地图的尺寸大小各译本都不一,利玛窦自己没有任何一份地图的版本。草率错误的记录足证利玛窦参与《坤舆万国全图》的绘制很有限。 关于 怕雾打岛与鹤岛 这两个地名比起上述的条目,更不重要,不过,也不避细繁,讨论一点龚老师这篇文章提出的观点。龚老师说: 比如公元 1541 年墨卡托制作的地球仪上,大西洋中的百慕大岛下方就清楚地写着:“百慕大,即鹤岛”。 … 也就是说,根据文献资料,利玛窦在《坤舆万国全图》上同时标注的“怕雾打岛”(百慕大)和“鹤岛”两个岛屿,其实应该是一个岛屿。 … 《坤舆万国全图》上的“怕雾打岛”和“鹤岛”, … 是由于一系列的误传和讹变而造成的地理错误,利玛窦并列的“怕雾打岛”和“鹤岛”,在大西洋中是根本不存在的。 龚老师这里的说法明显与黄时鑒老师和他编写的书严重冲突。《利玛窦世界地图研究》一书的索引里,鹤岛翻译为 Coruo ,另列 怕雾打岛 。 怕雾打岛今称百慕大 Bermuda 。 Coruo 即 Corvo 岛,拉丁文 U 通 V , Corvo 岛是亚速尔群岛( Azores )最西北部一个岛。葡萄牙语 Corvo 是乌鸦,今天这岛上有白鹭,类似鹤的涉禽,没有乌鸦,“乌鸦”可能从中文翻译为葡萄牙文的错误。百慕大的经纬度是 32.3078° N, 64.7505° W , Corvo 岛是 39.7023° N, 31.1080° W ,两者之间纬度相差 7 度,经度相差 32 度(几近地球圆周十分之一)!如果墨卡托认为这两个岛是同一个岛,那是大错特错了。《坤舆万国全图》的鹤岛位于北纬 37-38 度(误差 2-3 度), 348 经度(即今西经 29 度,差异 2 度),是相当正确的,墨卡托是错的(法则 3 )。如果利玛窦依据墨卡托的地理学,正好证明《坤舆万国全图》与利玛窦无关,是明代中国人到达大西洋,目睹岛上这种鸟,因而命名。 墨卡托的错误 既然谈到墨卡托的错误,应该多说几句。西方认为墨卡托发明了圆柱形投影法,称为现代地图学之父。 墨卡托的 1595 年北极圈地图把加利福尼亚置于北极圈内,大家都知道是错误的。不止如此,图中加拿大以及整个北美洲大陆的地理和北极圈都是错误的,不是测绘结果。 1595 年墨卡托错误的北极圈地图。 《坤舆万国全图》的北极圈图不是一张简单的地图。图中的海岸线是无数测量点组成的,每一点都是测量人员用生命换来的数据。 15 世纪初期,永乐的中国能够如此精确测量陆地与海洋的经纬度,把数据换算成球形投影,总体大致重合 500 年后的航拍或卫星遥感地图,其测量计算能力是惊人的!《坤舆万国全图》的北极圈图是正确的,不可能抄自错误的墨卡托地图(法则 1 , 3 )。事实俱在,两相比较,这种投影法的发明者毫无疑问是中国人。其实是墨卡托的信息来自中国人测绘的地理另一证据。当时能无远弗届,有空前航海能力的,唯有永乐、宣德时代的中国人。 《坤舆万国全图》正确的北极圈地图。 以图证史的创新局面 科学治史,有质与量之分,有了质的比较,还要有的量比较。任何人都可以在既有的地图上添加“亚墨利加”、“亚伯尔耕”的地名(质),但是不能随便添加准确的测绘数据(量),不能命名有精确经纬度又符合地理特征的地名。准确的测量数据必须来自实地勘探, 测绘科学是精准的学问,抄袭的地图只能误差越来越大,不会越来越准。 我在《测绘科学》上面发表的五篇论文,特别是 2017 年在国际地图学会发表的论文中译本,主要用量化测绘数据比较《坤舆万国全图》与其他同时代,甚至更晚的西方世界地图,揭示西方地图的误差比《坤舆万国全图》大好几倍,阿拉斯加的地理标示到亚洲堪察加半岛附近。这些地理是 19 世纪中叶西方才知道的, 16 世纪晚期的利玛窦在中国的《坤舆万国全图》原图加上西方命名的地名,引致误会,但是他无法添加欧洲人也不知道的测量结果,不能更正西方地图,这是基本逻辑(法则 1 , 4 )。 利玛窦在中国测绘《坤舆万国全图》的说法,以目前的资料,是不能用科学去解释的,是违反逻辑的。 西方称《坤舆万国全图》为 “ 不可能的黑郁金香 ” ,因为根据欧洲人的航海史,不可能测绘《坤舆万国全图》,他们 认为中国人只知道 “ 天圆地方 ” ,也 “ 不可能 ” 绘制出欧洲人不可能的地图。然而,事实摆在眼前,地图确实存在,利玛窦,李之藻的生平年代都是可考的。欧洲人不能绘制,全部中文的《坤舆万国全图》不是翻译自西方地图,只能是中国人测绘,只是加上欧洲人一些地名,引起错觉。 1433 年,郑和去世, 1435 年,宣德也去世,大航海嘎然而止,再没有机会远航测绘,地图应该是总结前六次航行测绘经验,为 1430 年第七次出海准备。历史的误会源自明代官员不和,有不可告人的隐衷,明 - 清 - 民国换代文献散佚引致知识断层,也有西方文化强势推波助澜,造成过去 400 年来认为中国没有科技。事实上,明初中国的地图学比西方超前最少 400 年! 2010 年,我在马六甲第一届国际郑和会议上首次提出《坤舆万国全图》证明明代中国人到达并测绘美洲大陆。 2012 年,《坤舆万国全图解密》由台北联经出版。两年后,设在荷兰的地图史网站宣布 2015 年 1 月无限期关闭,删掉 2005 年以后的帖子。荷兰是西方地图学的中心,墨卡托,奥特里乌斯,普兰修斯等人都在这里活动过,这网站是大英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等地图史专家交流的主要网站。西方地图学史上有很多难题、悬疑,西方的地图学家想尽各种解释,无法解决,因为过去一直排除中国对世界地图史的贡献,现在《坤舆万国全图》填补了这些缺失。地图史网站删掉帖子,不留存档,关掉网站,等于默认以前的错误。 2017 年国际地图学双年会通过我发表的论文“西元 1430 年前中国测绘美洲”,再次承认了这项研究成果。 2018 年 8 月 10 日在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举办了整天的 地图学史与坤舆万国全图的报告会 ,中国科学院高俊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廖克院士,人民大学历史系毛佩琦教授等专家出席,对《坤舆万国全图》的创新的科学解说赞许。本博客有 2018年关于中国之旅 更正世界史 的消息。 文献、文物、文化现象 明代大航海到达西半球的大陆,不止有《坤舆万国全图》为证,还有几百项文物与文化现象的旁证,特别是与明代文化有关的,如切诺基人与克鲁族旗帜的北斗来自明代旗帜;南美马普齐族旗帜暗含永乐登基年份篆书“癸未”、“日月”(明)、天地人三才的图案,他们盛行宣德喜欢的“捶丸”游戏;詹姆斯顿出土永乐时代的民窑青花碗,华盛顿州与阿拉斯加的永乐通宝,华盛顿州与马里兰州的五花马;南北美原住民的二次葬、甕葬,北美不同民族婚俗的合卺杯;还有美国和加拿大以汉语命名的地名,中国出现美洲特有农作物早于欧洲人认识等等,不能用一两篇文章介绍,可以参看我的书《宣德金牌启示录》(顺便更正书中页 26 梓误: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发现的宣德金牌,重量应为 2.2 安士,合 62.37 克)。历史证据可以是文献,文物,文化现象。文献是个人或少数人编写的,可以有错漏,改写,甚至因利益立场而杜撰。文物是一个时期的产物,比文献可靠。文化现象是一个族群长期活动,比文献和文物更可靠。《坤舆万国全图》是文献,也是文物,也包含文化现象(如二十四节气),加上在美洲的中华文物和文化现象组成严密的证据网络,推翻一两项,于整体的论说无损,必须每一项都有可信的反方证据。要推翻成千项的证据,相信没那么容易。孤证不能成立,没有测量科学数据的反证意义不大,孤立的反证不能推翻《坤舆万国全图》的主要测绘者是明代中国人。 更正世界史的时代意义与重要性 做学问有两方面:博大与精深。“博大”是宏观整体,全息性了解宇宙万物。“精深”是微观局部,深究事物的具体机理。两者不可偏废。 学问包括学与问。不问问题,混沌不知所以;问错问题,就鑽牛角尖,见木不见林。问对了问题,离答案就不远了。被树上掉下来的果子打痛过的人以亿万计,只有问为什么,提出理论解释的,才是科学家。牛顿力学说白了是很浅显的道理。 能辨信息真伪,才能断是非对错。在信息时代,科学思维是辨真伪的基本生存技能。最近发表的统计数字,中国国民科学质素比例仅为8.5%,只是加拿大42%的1/5,比美国的28%落后30年,中国教育与文化界需要力追。 过去几百年,中国人的文化自卑感弱化了国际话语权,导致巨大的政治、经济、社会损失,不可估量。科学是客观的,无国界的,有耐性的,也是无情的。哥白尼被禁言、伽利略被软禁、布鲁诺被焚死,科学被冤枉了三百多年,最后不得不平反,天主教教宗为反科学行为道歉。成见越深,坚持错误越久,尴尬也越大。梵蒂冈有两份《坤舆万国全图》印本,中国一份也没有。最近中国与梵蒂冈讨论国际关系,科学论说不应该成为障碍,相反,应该是服膺真理,真诚协商的基础。 根据科学史观,今天我们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坤舆万国全图》的真正作者是历二千年以上参与发展地图学、编修地方志、和明代大航海测量的千千万万无名英雄。《坤舆万国全图》是中国科技史的辉煌成就,是中国天文地理科学的总结,是中国对世界文明全球化的伟大贡献。希望世界教育界、媒体和有关方面有识人士,根据科学分析的结论,正确对待并努力更正世界史。 李兆良 戊戌中秋( 2018 年 9 月 23 日初稿, 26 日修订) 参考目录 Lee, S L. China Mapped America before 1430 . In: Proceeding of International Cartographic Conference, Washington DC, July 4, 2017. http://www.eventscribe.com//2017/ICC/assets/handouts/511471.pdf. 李兆良,明代中国公元 1430 年前测绘美洲—《坤舆万国全图》的揭示 . 见:张晓刚,陈奉林主编 . 东方历史上的对外交流与互动 .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 2018 : 31-47. (该文为 2017 年国际地图学会双年会论文的中文增订版) 李兆良,坤輿万国全图解密—明代中国与世界 .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7. 李兆良,坤舆万国全图与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外译本考疑 . 测绘科学 , 2017 , 42(5) : 35-43. 李兆良,坤輿万国全图解密—明代测绘世界 . 台北:联经出版社, 2012. 李兆良,宣德金牌啟示录—明代開拓美洲 . 台北:联经出版社, 2013. 后记 :正在写这篇文章,传来高锟教授仙逝的消息。 高锟的光纤理论最初不被主流认可,被批评“痴人说梦”,他不懈的研究终成资讯的主要媒介,惠泽世人。颠覆性的研究总是遭遇主流抗拒的,阻力越大,影响也越深远。 我曾随高教授在香港生物科技研究院共事四年,深受他百折不挠,剑胆琴心的作风感染,谨籍此文悼念亦师亦友的高锟教授。
个人分类: 科学正史|7183 次阅读|11 个评论
从国家宝藏到新春遗憾--从春晚丝路山水地图说开去
热度 4 flyindusk 2018-2-16 10:42
昨晚,故宫新收的巨幅青绿山水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这是一幅长达30米的明代青绿山水手卷,原名已不可考。在卷首处,有民国时期琉璃厂著名书店上尚友堂的题签“蒙古山水地图”,习惯以此命名。 根据北京大学林梅村教授考证,这幅画绘制于1524到1539年间,现存范围从嘉峪关到沙特阿拉伯的麦加。这幅图取材自明初的《声教广被图》、《大明混一图》、《西域使程图记》和《西域见闻录》。成图后,又成为《西域土地人物图》和《西域图略》的母本。对照《西域土地人物图》,原图最西端应为伊斯坦布尔,现存幅面约是原图的四分之三。 春晚上它叫“丝路山水地图”,暗扣近年大热的一带一路。大热的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借机登上春晚,低调的世茂集团大大地刷了一波好评。 《丝路山水地图》卷首局部 《丝路山水地图》不仅反映了明代中国和西方的陆路交通,还代表了中国古代地图制作的一种传统:注重旅行者视角,不追求科学性与准确性。张骞给汉武帝汇报西域形势,在《史记》中留下的记载如果绘成地图大致就是这种。采用山水画的形式可以上溯至北宋。 中国历史上,更科学的制图传统来源于魏晋时期的裴秀。裴秀曾任职司空,负责地籍管理。他发现前人地图没有比例尺,而且方位也不严谨。他摸索出绘制地图的六项原则: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前三者大致相当于现代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和距离,后三者用于校正实测里程。裴秀以一分为十里,一寸为百里,将前人绘制的《天下大图》缩为《方丈图》,“备载名山都邑”。他的门客还进一步将《方丈图》缩小到五分之一,制作了西晋的全国地图。 裴秀的制图原则被认为是“计里画方”的渊薮。这种方法把地球当成一个平面,用于地籍管理、城市规划等小范围制图,误差尚可接受。但是,在制作大范围地图时,地球的球面导致的变形严重影响了准确度,地图质量大打折扣。北宋的《禹迹图》是现存最早的按计里画方制作的地图。此时,裴秀时代已经过去了700多年,成图质量依然不可直视。明代的全国地图是罗先本1541年前后绘就的《广舆图》,也采用了计里画方制图。 《禹迹图》 怎么样把地球的球面表现在二维平面上?这就催生了地图投影。最早准确测出地球周长的埃拉托色尼也最先创立了经纬网,绘制了地中海周边地图。1569年,墨卡托设计了正轴圆柱投影,相当于在地球中心点一盏灯,把地面上的点投射到垂直于赤道的圆筒上,绘成地图。在这种投影制成的地图上,经线和纬线垂直相交,地图上的角度与实际一致,是在大航海时代使用最广泛的地图。墨卡托地图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地图,有两个突出要素:球面投影,经纬网制图。 墨卡托地图(1569) 墨卡托投影地图上,高纬地区面积变形大,甚至无法表示极点。上图的纬度范围大约是66S-80N。把墨卡托投影的圆筒两端适当收缩,就可以画出成为我们日常最常见的世界地图:纬线彼此平行,纬度越高长度越短,仅中央经线与纬线垂直。1570年,这种地图以Ortelius奥特里乌斯地图之名首次出现,现代世界地图由此奠基。 奥特里乌斯地图(1570) 10年后,意大利传教士Colegio Mateus Ricci到达澳门,取中文名利玛窦。1598年,在中国辗转多地、汉语精熟的利玛窦向万历皇帝献上了生日贺礼,一幅伪圆柱投影的木刻世界地图。得到赏识。之后,协助工部员外郎李之藻将中国转绘到世界地图的中心位置,并利用《大明混一图》等中国地图资料对利玛窦的底图进行完善。一年左右的时间里,李之藻增补了大量关于中国的地理信息,中国省份、重要城市的都有详细标注,对黄河、长江还详细表现了其发源地和流经的省份。 1602年,李之藻将成图刻为6屏,名《坤舆万国全图》。1608年,明王朝摹绘了《坤舆万国全图》,现藏南京博物院。 《坤舆万国全图》(1608) 利玛窦1578年离开欧洲时,奥特里乌斯世界地图只有最初的1570版本,很可能利玛窦带到中国的就是这一版。1584年,他在肇庆将奥特里乌斯地图汉化为《舆地山海全图》,1600年,在南京把地图更新为《山海舆地全图》。而目前所见的《坤舆万国全图》则是李之藻在利玛窦支持下,整合欧洲、美洲、中东和中国等大量地图数据完成的。《坤舆万国全图》不仅纠正了奥特里乌斯地图(1570)中关于中国和东亚的大量错误,甚至南美洲的轮廓也更接近真实。 《坤舆万国全图》中还有400多个不见于奥特里乌斯地图的中文地名,颇费思量。聊举一例。高中地理关于洋流一节的图中,在非洲南端有一支厄加勒斯暖流,名字来自非洲最南端Cape Agulhas。Agulhas,西班牙语“针”,但附近没有针状地标。同样位置,《坤舆万国全图》标为“罗经正峰”,意思是,用来校正罗经(指南针)的山峰。现在我们知道,磁偏角在不同地点各异,而且同一地点的磁偏角也会随时间变化。查询美国地质调查局磁偏角的数据发现,1590年,非洲最南端磁偏角为零。据此, 李兆良博主的论述堪称确证。 他指出,“中国人航海经验丰富,很早就知道磁北并非真北。因此,《坤舆万国全图》把这里的山峰命名为‘罗经正峰’,表示在这里,这个时期,真北与磁北重合,完全合理。这清楚表示明代人已经到达非洲最南端。西班牙命名‘Cape Agulhas针状岬角’即使有指南针的含义,也是不明所以,缺乏解释的,唯一可能是得自中国的部分信息。” 《坤舆万国全图》非洲南端“罗经正峰” 1590年全球地磁偏角分布 (数据来源 http://www.historicalatlas.com/mag/magframes.asp ) 古地图代表着一个人群、一个国家认识世界的广度、深度和角度。《坤舆万国全图》是17世纪初一流中西地图学者密切合作的结晶,不仅奠定了我们中国人观察世界的最初视角,也代表了大明王朝对世界的认识广度和深度,甚至有可能重新书写世界发现的历史。 最近大热的综艺节目《国家宝藏》中,《坤舆万国全图》输给大报恩寺琉璃拱门落选最后的特展名单,这已经是匪夷所思了。春晚上《国家宝藏》又推出个青绿山水手卷地图,无论是成图水平,制图思想,还是地图的历史价值,和地图背后的国家襟怀,二者无不判若云泥。 这不能不说是《国家宝藏》和戊戌春晚的遗憾。
个人分类: V|6619 次阅读|8 个评论
高俊院士对坤舆万国全图的看法
热度 3 SLLee19 2018-2-8 23:39
高俊院士对坤舆万国全图的看法 李兆良 高俊院士受央视邀请讲解《坤舆万国全图》后,我写了一篇文章 ( 央视《国家宝藏》新释《坤舆万国全图》 2018-02-05)。 后来 得知高俊院士在《测绘学报》2017年10月号发表了论文 图到用时方恨少,重绘河山待后生——《测绘学报》60年纪念与前瞻 , 引用了我三篇论文与《坤舆万国全图解密》一书, 对《坤舆万国全图》不是利玛窦所作有更肯定的评论。下面把他的文章截图供参考。 此文认为测绘科学需要在技术层面提升,向文化、经济、历史、 人文多方面切入,才有可能使这门传统学科重新获得生命力。 高俊院士是中科院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家 ,是地学部134位院士之一,全体院士799人之一。 李兆良 2018.2.8
个人分类: 科学正史|5743 次阅读|4 个评论
央视《国家宝藏》新释《坤舆万国全图》
热度 2 SLLee19 2018-2-6 00:13
央视《国家宝藏》新释《坤舆万国全图》 李兆良 2018 年 2 月 4 日,央视 CCTV3 《国家宝藏 》有 20 分钟谈《坤舆万国全图》 http://tv.cctv.com/2018/02/04/VIDE0q22glruD5CycG8aBPrn180204.shtml 这段视频肯定了我对《坤舆万国全图》的分析和结论,有几个重点 : 1. 节目开始巧妙地说《坤舆万国全图》来自明代,联系了郑和七下西洋,但又不明言是郑和下西洋的产物。 2. 《坤舆万国全图》体现明朝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龚良,南京博物院院长) 3. 《坤舆万国全图》是当时世界上最全,最科学的世界地图(蔡琴,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 4. 《坤舆万国全图》是文物(刘文涛,南京博物院副院长),意思是有断代根据的。 5. 400 年前没有测绘工具(张晨光,演员) 6. 欧洲人称《坤舆万国全图》为“不可能的黑郁金香” 7. 澳大利亚没有被发现 (段晓明,湖南博物馆馆长) 8. 《坤舆万国全图》是文献,上面有 1114 个地名,其中 400 多个是西方文献地图上不载的,包括美洲的地名,利用了当时中国存在的资料(高俊,中科院院士)。 不过,节目没有把重点连成线,大家可能还看不懂《坤舆万国全图》的玄虚。现在我就把这些点连成线 , 补充一些材料, 让大家好理解。 明代中国具备测绘球形投影的世界地图 节目首先点出郑和下西洋是明代伟大的创举,接着说明代“没有测绘工具”,指的是没有现代的测绘工具。郑和时代没有航空摄影,卫星遥感测量,但是他们有其他大地与海洋的测量方法。坤舆万国全图(世界地图),卫匡国的中国新地图集(中国地图), Selden 地图(海域地图)三种地图有大面积大地与海洋,全部用球形投影绘制法的形制。 卫匡国的中国地图集不可能是他个人测绘的,没有任何人可以单人匹马九年内测绘 600 万平方公里,还包括中国与日本之间的海域,用球形投影表现。 1500 个以上的地名经纬度的坐标,精确到度与分,基本上与今天的测量值误差不到一度,没有实地测量绝对无法做到。如果原来的地图没有坐标,欧洲人无法还原为球形投影的地图。卫匡国只能是翻译中国原有的地图。就是说, 1500 多个地名,都是中国历代测量的成果。卫匡国带回欧洲的资料,除了《广舆图》,可能还有别的更详细的资料,这些资料,正如郑和时代的《坤舆万国全图》原本,已不存于中国。 Selden 地图是中文标注的地图,主要是航海用的地图,包括从东海到印度洋的海域,方位与今天的地图几乎可以重叠。 https://seldenmap.bodleian.ox.ac.uk/ 以上两种地图提供了中国独立测绘《坤舆万国全图》大面积陆地与海域,绘制球形投影地图的证据。这三种地图是互证的。 所谓“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欧洲人的说法。哥伦布是“第一个发现新大陆的欧洲人”,其实连欧洲人现在都不承认了。欧洲人是世界人种到达美洲的最后一个。黄种人,黑人,棕色人种,早就跟随郑和下西洋的队伍到了西半球。比郑和更早,一万多年前,亚洲人就迁徙到西半球,那时还远没有美洲 America 这名字,详细见拙著《宣德金牌启示录 -- 明代开拓美洲》,国际也承认美洲原住民的基因主要来自亚洲,文化与华夏文明有关。 《坤舆万国全图》没有讲天圆地方 “天圆地方”一词在《坤舆万国全图》的所有序言和跋里都没有出现。相反,李之藻说: 所言地是圆形,盖蔡邕释《周髀》已有天地各中高外下之说,《浑天仪注》亦言地如鸡子中黄,孤居天内。其言各处昼夜长短不同,则元人测景二十七所,亦已明载。 李之藻引用中国浑天说,表明中国古代已经知道地球的概念,不是外来的。 什么是不可能的黑郁金香? 最重要的解说词是高俊院士说的:“ 1114 个地名,其中 400 多个,包括美洲的地名,没有在欧洲文献地图中记载 ”。他也提到绘制《坤舆万国全图》是 利用了中国的文献 ,应该强调的是,这些美洲地名来自中国文献。中国文献包括美洲的地名,已经明示这些地理与地名是中国人实地测绘命名的,不是欧洲人测绘的。 欧洲人称之为 “ 不可能的黑郁金香 ” , 是因为全部中文标注的《坤舆万国全图》出现西方文献地图上没有的地名和地理,对欧洲人是“不可能”的,因为欧洲人还不知道这些地理,如何绘制在世界地图上? 《坤舆万国全图》的欧洲地理、地名是利玛窦出生 1000 年前的罗马时代的,美洲西部地理是欧洲人利玛窦死后 200 年才知道的。地图上中国的地名、地理却是郑和时代的。这是三个不可能: 1. 欧洲人不可能不知道自己最新的地理地名, 2. 欧洲人不可能知道 200 年以后才‘发现’的美洲地理, 3. 李之藻不可能不更新永乐宣德时代的地理地名。 《坤舆万国全图》有 1116 个地名 明代中国人测量美洲,命名地理。坤舆万国全图全部地名其实应该是 1116 个。另外两个没有被列入的是“ 沧溟宗 ”,“ 甘那托儿 ”。其中沧溟宗没有列在主图里,但是可见于南极分图里。甘那托儿在北美东部的地理叙述里,没有特别作为地名标示,容易被忽略。 明代中国知道所有海洋的位置和大小比例,西方地图乱套 沧溟宗是最重要的一个地名, 意思是世界所有海洋的祖宗,是最大的海洋。明代中国知道这概念,必须已经渡过所有的海洋,才能比较大小,这是明代大航海环球的证明。欧洲不止从来没有沧溟宗这地名,而且把北海标注在南美南端( Ortelius1589 年太平洋地图),南海标注在赤道以北(直到 1750 年代的欧洲地图还犯此错误),是南北不分。继利玛窦来华的艾儒略, 1620 年代绘制《万国全图》,把东洋与西洋混为一谈,是东西不分。唯一正确的是《坤舆万国全图》,利玛窦不可能抄自错误的欧洲地图而在中国更正。所以,《坤舆万国全图》本来就是中国人绘制的世界地图,不是来自欧洲。欧洲人抄自中国的地图,但是欧洲的位置与中国不同,因此东西南北全部混淆。《坤舆万国全图》本来就是中国地图,中国在中央,才有正确命名的海洋,不是利玛窦为了讨好中国人而把中国放在中央。 南方之地即澳大利亚 《坤舆万国全图》上注“南方之地”,与鹦哥地连在一起。今天澳洲人也自称澳洲为鹦鹉地。澳大利亚 Australia 的字源是拉丁文 Australis ,即南方之地的意思,所谓“澳大利亚”是从中文“南方之地”翻译为拉丁文的。今天大家讲“澳大利亚”,却不知道原来是中文,翻译为拉丁文。对欧洲人来说,荷兰人到达澳洲是 1606 年,比《坤舆万国全图》还晚 4 年,《坤舆万国全图》已经完成,郑和时代的中国人已经知道“南方之地”,绘在地图上了,欧洲人尚未“发现澳大利亚”。 Mercator1569 年地图, Ortelius1570 年地图也有鹦哥地,但是欧洲人还没有发现,如何绘制在图上?这是欧洲人“不可能”绘制之一。唯一可能是西方地图抄自郑和时代的地图。不止《坤舆万国全图》是不可能, Ortelius 和 Mercator 的世界地图也是“不可能”的。 不公平的“合作” “中西文化交流” ,“中西合作”这两句话不能算错,但是没有反映全部事实,甚至是误导。《坤舆万国全图》的原图是郑和时代测绘的,利玛窦把一些欧洲人命名的地名叫李之藻翻译,加到地图上,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坤舆万国全图》。这幅地图得以完成,中国的贡献是远航测量,需要的人力物力是测绘整个地图的 99% 以上,假使利玛窦有贡献,只是在中国原来测绘的地图上添加地名。利玛窦只需要动口,找人音译,占地图绘制的总能力不到 1% 。郑和大航海花了二十八年,牺牲了几万人的性命,测绘了《坤舆万国全图》,利玛窦花了有限时间,叫李之藻加上一些欧洲人命名的地名,找李之藻写了序言(注意:利玛窦的《中国扎记》根本没有记载序言),盖上利玛窦的图章,认为是中西交流合作是太不公平了。为什么明代官员心甘情愿把作者让给利玛窦?这比较长篇,绝对不能写进史书,详见论文 #5 。 其他 还有逗笑的小枝节,也 随便 提一下。万得福( Wonderful )是欧洲北部的语言,德语,英语,荷兰语。古英语 wundor 来自原德语 wundran , 古撒克逊语 wundar, 中古荷兰语 wonder, 古德语 wuntar, 德语 wunder, 古挪威语 undr. 利玛窦讲的是意大利语 , 拉丁语 , 可能会葡萄牙语 , 大概不讲万得福 ( Wonderful ), 他会用 Miracula , Miracoloso , Maravilhoso ( Miraculous ) 。 Mamma Mia (我的妈呀!天呀!)是一句痞俗的意大利语,也是2008年一套外国喜剧的名字, 2011 年在中国上演的 电影 ,相信不是16-17世纪意大利知识分子利玛窦的语言。 明代的官服颜色跟补子有非常严格规定。视频中,李之藻的补子是白鹇,属五品官,但红袍属一 至四 品。李之藻 1598 年中会试,在北京 任 职 是 三十岁左右,官职 不可能一下子达到一品到四品, 大概是工部营缮司员外郎,属五品,论补子差不多, 五品应该穿青袍,用 红袍是升级 了 。参考 《 关于李之藻生平事迹的新史料 》 : http://big.hi138.com/wenhua/lishixue/200812/51329.asp 不过,这些都是大醇小疵,无需 苛求 了。 总结: 郑和下西洋环球航行,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是世界上第一个比较精确的世界地图。郑和下西洋是世界文化经济交流全球化的开始。所有证据,可以通过比较《坤舆万国全图》和其他中外地图得到答案。 《国家宝藏》这节目为大家提供了确切的证据,可以说肯定了我过去十年来对郑和下西洋的研究。 “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这错误观点的形成,有西方强势文化压力,也牵涉思维因循的问题,积重太深,牵涉太广,问题太大。我花了十年,写了两本书,两百多篇博文,还是不能改变一些牢固的观点,甚至搞科学的人也无法克服思维障碍。央视已经尽力去提供新的信息和解释,二十分钟内要破译一段 600 年的悬案、错案是不可能的,需要全体人民长期反复打破过去陈旧的,自卑的历史观、文化观。 著作: 1. 李兆良 . 《坤舆万国全图解密 - 明代中国与世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7 年。 2. 李兆良 . 《坤舆万国全图解密 - 明代测绘世界》台北联经出版社, 2012 年。 3. 李兆良 . 《宣德金牌启示录 - 明代开拓美洲》台北联经出版社 . 2013 年。 2017 年 5 月百道好书榜 - 坤輿万国全图解密(人文类)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674084-1059106.html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优秀畅销书 - 坤輿万国全图解密上榜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674084-1054656.html 论文: 中国测绘科学院从 2016 年 7 月到 2017 年 10 月发布了五篇论文。全面地,从各个角度推翻了利玛窦与李之藻参照西方地图测绘《坤舆万国全图》的错误观点,其中最重要是使用利玛窦《中国扎记》的意大利原文与拉丁、法国、西班牙、英国等欧洲文字翻译比较,证明后来译本误译改写利玛窦的原文,导致世界历史被颠倒。 1. 李兆良 . 2016 , 明代环球测绘坤舆万国全图 -- 兼论《坤舆万国全图》作者不是利玛窦 . . 测绘科学, 41(7) ,pp. 63-70. http://chkd.cbpt.cnki.net/WKE/WebPublication/paperDigest.aspx?paperID=a996157d-3e44-4fe3-b17b-6d735e341060 2. 李兆良 , 2017. 黄河改道与地图断代 : 中国地图学西传辩证 . 测绘科学 , 42(4), pp.1-9,16.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CHKD201704001.htm 3. 李兆良 , 2017. 坤舆万国全图与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外译本考疑 . 测绘科学 , 42(5), pp. 35-4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674084-1056589.html 4. 李兆良 .2017. 公元 1430 年前中国测绘美洲:《坤舆万国全图》探秘 . 测绘科学 ,42(7):8-16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674084-1067364.html 5. 李兆良 , 2017. 谁先发现的美洲新大陆:中国地理学西传考证 . 测绘科学, 42 ( 10 ): 5-13.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674084do=blogid=1081610 6. Lee, S L. “ China Mapped America before 1430 ” . International CartographicConference, July 4, 2017. Proceeding: http://www.eventscribe.com//2017/ICC/assets/handouts/511471.pdf 国际地图学会在 2017 年的双年会上发布并宣读了论文(即上面论文 #4 的英文本)。这是国际地图学最高峰会议,由 73 个会员国组成。 简介,访谈文章,书评 我从没想过会推翻六百年的世界史 ( 科学网 )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5/376717.shtm 《第一财经》访谈关于更正世界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674084-1059949.html 郑和时代中国人的地理大发现(四月网访谈) http://history.m4.cn/2016-06/1311633.shtml 谁最先发现了美洲? ( 社科院访谈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674084-885701.html 郑和环球航行测绘延伸了一带一路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674084-1063311.html 还原明代地理大发现的真相是海洋经济发展的支点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674084-903388.html 黄安年 : 赞李兆良先生挑战利玛窦的科学态度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1056988.html 姬扬 : 推荐《坤舆万国全图解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319915-965048.html 李兆良 2018年2月5日
个人分类: 科学正史|8124 次阅读|4 个评论
郑和环球测绘坤舆万国全图简介演示版
热度 8 SLLee19 2017-10-12 23:28
郑和环球测绘坤舆万国全图简介演示版 总结主要证据,欢迎全文转载,转发,注明出处,不得删节,作非牟利用途。 作者保留所有著作权
个人分类: 科学正史|11904 次阅读|13 个评论
郑和环球航行测绘延伸了一带一路[今日头条]
热度 6 SLLee19 2017-6-27 20:48
郑和环球航行测绘延伸了一带一路 原创 光明觉照网 2017-06-26 11:48 导读: 北京地铁6号线,车公庄西站,一幅获得全国美术展最高奖的壁画《面向世界》,每天经过这里的人成千上万,却很少有人知道这幅壁画中的地图《坤舆万国全图》大有来头——如果在网上搜索《坤舆万国全图》,一般媒体教科书会说这张地图是西方传教士利玛窦所绘,在明朝万历年间流入中国,从此为中国打开了面向世界的一扇窗口,拉开了“西学东渐”的序幕,西方科技知识陆续传入东方。 其实,这张地图还默默记录着更多的秘密,有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李兆良教授,从研究这幅地图的证据开始,用了十多年的时间,综合世界史原始资料,通过比较14至19世纪间600多份地图,分析地图中地名、语源、地形、注释等,证明《坤舆万国全图》的真正作者并非利玛窦或欧洲航海家、地理学家,而是明代郑和下西洋时期的中国人。李兆良教授以现代科学研究态度和方法揭示真相,用刑侦推理来侦破600年的历史悬案:到底谁最先发现了美洲——是郑和下西洋时代的明朝中国人——他们不仅到达过美洲,而且测绘了第一份世界地图,此项发现推翻了现有的世界地理大发现史、地图学史、科技史,平反了‘600年的冤假错案’。 郑和下西洋,200多艘海船、2.7万多人,其船只之大、海员之多、时间之久,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远超几十年后的欧洲航海家麦哲伦、哥伦布、达伽玛等人。然而,历史沧桑,由于郑和下西洋的档案在明代中期被损毁,以至于后人连郑和船队到达过什么地方,都存在争议。 李兆良教授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他不是通过少量几个孤证就匆忙得出结论,而通过大量的事实证据和严密的推理,经过十几年的研究才做出如此重大的发现。 本文节选自李兆良教授的一次公开讲座,鉴于时间和篇幅的限制,只通过对比了四幅地图,对主要证据和推理做了一番提纲挈领的概述。 小编有幸在半年前聆听了这次讲座,随后一直在微信群里见证了李兆良教授与全球各地的数百位热心读者、专家、学者一起搜集、讨论、分析世界各地新发现的各种实物和文字证据、资料,同时也见证了海内外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科研组织、机构的认可,深深为李兆良教授的精神所感动。 若大家阅读本文之后有疑问,请搜索李兆良教授在科学网、新浪网的博客,或者阅读已经公开出版的两部专著《坤舆万国全图解密》和《宣德金牌启示录》。 京东上已经可以很方便地购买到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简体版《坤舆万国全图解密》,书中有更多的证据和更详细的推理、阐述。 虽然这是一部世界史著作,但却像历史侦探小说,具有很强的知识性、故事性和趣味性,不仅为历史翻案,也挑战了固有的‘西方中心论’的科学史观,从而改变国人对‘西学东渐’的成见和迷信。 北京地铁6号线,车公庄西站壁画,面向世界 作者介绍: 李兆良教授,1943年生于香港,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学学士、美国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生物化学博士。曾任耶鲁大学化学系研究员,德萨斯州农工大学化学系副教授,康宁公司生物科技资深研究员,伯特尔研究所生物科技资深研究员,香港生物科技研究院副院长,中港美三边合作药物研发公司总经理。1979年中国科学院邀请回国访问并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中科院研究所讲学,2014年李兆良教授被推选为“美洲郑和学会”会长,Midwest Epigraphic Society Journal主编。 李兆良教授退休后,在2006年偶然获得美洲印第安人聚居区出土的宣德金牌,在好奇心驱使下,深入研究相关历史资料,利用电子文献、地图、博物馆资料和实地调查,从科学的角度综合比较欧洲史、中国史、美洲史,发掘出几百项中国文化遗留在美洲的线索,特别是具有明代特色的文化。 最重要的证据来自一幅大型地图:《坤舆万国全图》,该图的墨线印本现藏于明尼苏达大学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网页有高清扫描副本。过去400年,该图一直被认为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根据欧洲绘制的世界地图制作的。李兆良教授发现该图内容与欧洲地图有不相容的矛盾:地图上的欧洲地理是古老过时的,地名是罗马时代的;美洲地理却是利玛窦去世200多年后欧洲人才知道的,因此该地图被称为‘不可能的黑色郁金香’。经过对14至18世纪发表的600多张地图以及探险家的原始记录的深入仔细查考,与同时期欧洲绘制的地图比较、定性和定量分析,李兆良教授证实《坤舆万国全图》实际上是在郑和下西洋时代,公元1430年左右完成,主要作者并非利玛窦或欧洲航海家、地理学家,而是明朝郑和时代的中国人,明代中国人不只到达美洲,而且测绘了第一份世界地图,此项发现推翻了现有的世界地理大发现史、地图学史、科技史,平反了‘600年的冤假错案’。 自2006年开始,李兆良教授在美国、中国(包括香港、台湾)演讲多场。 李兆良教授发表中英文论文多篇,台湾地区的联经出版社于2012年和2013年出版了繁体版《坤舆万国全图解密-明代测绘世界》与《宣德金牌启示录-明代开拓美洲》两部专著。 中国测绘科学院《测绘科学》于2016年7月发布了李兆良教授的论文:明代中国人环球测绘《坤舆万国全图》——兼论《坤舆万国全图》的作者不是利玛窦;2017年7月将发布李兆良教授的最新论文《中国在公元1430年前测绘美洲》,该论文英文版《Chinese Mapped America Before 1430》也将发布于2017年7月举行的国际地图学双年会。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于2017年出版了简体版《坤舆万国全图解密》,收入一套以地理学和地图学为主题的‘舆图馆’丛书——“书中挑战了世界史上的三大经典学说:郑和下西洋止于东非、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利玛窦把西方的地理知识带来中国。”此书已荣登《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优秀畅销书-社会科学类‘十大好书’。 今天跟大家讲的题目是:“翻600年的历史错案”,明代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地理大发现的真正先行者。 这是我过去10年来研究的成果,是一个颠覆历史的新说。要讲完我十年的研究,两本书的内容,半小时是肯定不够的,所以希望大家有机会去看我这两本书:《坤舆万国全图解密-明代测绘世界》,是2012年出版的;《宣德金牌启示录-明代开拓美洲》,是2013年出版的,这本被“亚洲周刊”选列为2013年度的十大好书之一。同时也可以看我的新浪网、科学网这两个博客。这项研究对中国的国际地位、国际交往、世界华人,特别是美国的华人,有很重要的影响,与中国最近提出的“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互利的思维更加是切切相关,所以从2010年开始我在大陆,香港、台湾、美国各大院校讲了三、四十场,听众有资深的教授、研究员,有历史学、人类学、国际关系、考古学等等方面,基本上没有人提出相反的意见。 我本来的研究是因为在美国东部发现宣德金牌开始的,今天暂时不讲,因为这个故事很长,而且会有争辩的余地。(借这机会,更正下书中宣德金牌的陈述,金牌重量是2.2oz,合62.37克)。 今天要讲的是地图学方面的文献证据,研究的题材是西方第一手的原文献材料。 有两句话大家应该知道的,爱因斯坦说:“我的理论恐怕永远没有实验证明是对的,但是一个实验就可以证明是错的。”言下之意就是说:你没办法证明我是错的,那我就是对的。科学的最重要的手段是证伪。什么是伪?就是脱离常理,违反推理的一定是假的。另外一句话是福尔摩斯探案的作者柯南道尔关于刑侦学的名言:“当你把所有不可能的都去掉,剩下的,无论概率如何低,都是真的。” 地图学就是证伪的重要关键。 西方抄袭中国的世界地图 今天要跟大家讲的就是如何证明16世纪西方的世界地图不是原创,是抄袭中国的世界地图信息。为什么这样讲呢?首先要讲如何看古代地图的一些规则,只有四点: 第一,16世纪没有空中摄影,没有卫星遥测,地图制作人必须要亲临勘测,才能绘制地图。你没有到过一个地方是不能够绘制那个地方的地图的。 第二,制图人最熟悉的是自己的家国,他不会知道别人的国家比自己的国家更多。 第三,传抄的地图永远不会比原本更精确。 第四,地图的地理、地名是成图时代的印记。 简单来讲,大家都知道纽约世贸大厦是1971年建成的,2001年被炸毁。假如有一张照片上面有世贸大厦的话,它一定是1971年到2001年之间拍摄的。地图的地理、地名也是一样,是有时间印记的。 以上的四点就是质疑西方历史的要点。我比较了600张各国在十四世纪到十九世纪的地图,得出的结论是:地图学是中国创立的,不是西方来的。 地图证伪呈现的真相动摇了整个西方地理大发现的理论。 托勒密世界地图 今天特别讲的就是四张地图。第一张是托勒密的世界地图。托勒密是二世纪的希腊人,他从来没有记载离开过埃及的亚历山大城,15世纪的时候,突然间出现他的《地理学》(Geographia)一书,他被称为世界地理学之父。这本书里面有一千多个地名的坐标,但是没有地图,地图是后人按照那些坐标来绘制的,地图出现的时间是1482年,就是哥伦布所谓“发现新大陆”以前10年,大家注意在这个地图左边是欧洲,右边是亚洲,中间当然没有美洲,而亚洲与欧洲中间这个海洋是非常小的。关键是在右下角,只有180个经度,大家知道圆是360度,托勒密的世界地图只有半个地球,怎么解释呢? 托勒密的世界地图 10年后,就是1492年,哥伦布出海往西要到中国,他的根据就是这个托勒密的世界地图,所以他认为很快就可以到中国。假如哥伦布知道这个地图只有地球的一半,他敢冒这个险吗?他会认为一两个月就可以到中国吗?这是不可能的,上面这个事实表示,哥伦布和托勒密对地球根本没有正确的概念,就是说他们根本不晓得地球的圆是怎么一回事。整个15到16世纪的西方世界的地图学,对地球的概念是不正确的,不可靠的。 《坤舆万国全图》 第二张是《坤舆万国全图》,是推翻西方地理大发现最重要的证据。 一般媒体教科书都说,《坤舆万国全图》是意大利教士利玛窦绘制的地图,是从欧洲绘制的地图翻译过来的。利玛窦是意大利耶稣会教士,1582年来中国,当时是30岁,据说他在中国曾经绘制了好多份地图,现在只存1602年呈献给万历皇帝的《坤舆万国全图》。这本地图很大,宽12英尺,高6英尺,全部是用中文标注,有1114个地名,包括欧、亚、非、美四大洲,还有南方的大陆。2010年的时候,美国买了一个版本。另外有5份藏在中国、日本、梵蒂冈等地。大家可以到明尼苏达州大学图书馆和美国国会图书馆这两个网站上面去看,有高精的扫描。 坤舆万国全图 我讲的所有的这些可以用这份地图来对证,西方地图学家把这份地图称为“不可能的黑郁金香,Impossible Black Tulip”,“黑郁金香”是稀有的意思,“不可能”是因为地图的内容跟西方记载的地理大发现历史根本不合,没办法解释,所以在西方来讲这个地图是不可能的,就是说,西方不可能绘制这样一个地图。 好,首先我们来看《坤舆万国全图》的意大利部分。意大利的地形非常简陋,没有“靴尖”和“靴跟”。小学生都知道意大利的地图是怎么画,像一个长的靴子,有“靴尖”和“靴跟”,这个利玛窦带来的地图却没有。他自己的国家都不认得,怎么可以说是他绘制的世界地图呢? 更重要的是这个地图上面没有教皇领地。教皇领地当时是意大利整个面积的1/3到1/4,不是现在只有梵蒂冈那么小的一点。利玛窦是耶稣会教士,维护天主教最坚定的,所以他不可能在这么重要的地图不标注教皇领地。就等于今天的中国地图没有北京,美国的地图没有华盛顿一样那么滑稽。所以《坤舆万国全图》与利玛窦的身份是完全不符的,不可能是他绘制的,也不可能是当时的欧洲人绘制的。 另外,这个地图上面没有Tuscany,没有Florence这些文艺复兴最重要的地名,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都是在这里生活过,他们是文艺复兴时期很重要的人物,Tuscany和Florence是自从1400年文艺复兴以后,欧洲的地图永远离不开的地名。而《坤舆万国全图》上面居然没有这些地名,就证明这个地图的欧洲,其实是1400年以前的欧洲,利玛窦不会把一个200年前的欧洲地图带来中国,还认为是最新的版本。 假如《坤舆万国全图》的欧洲,不是当时欧洲人或者利玛窦绘制的话,其他就更不可信了。一般来说利玛窦把中国放在地图的中央是要讨好中国人,周围的海洋是按照中国的位置来命名的:大东洋、小东洋、大西洋、小西洋、南海、北海,但是西方16世纪的世界地图呢,北海画在南美的南端,南海在赤道的北边。教皇有一个地球仪,东西洋是合并为一的。比利玛窦晚来的艾儒略,带来的《万国全图》,东洋也就是西洋。所以当时,16世纪的西方的地图,根本东南西北不分,表示他们知道有这些地名,但是不晓得怎样摆放,明显不是他们命名的。因为中国跟欧洲的方位不一样,唯有《坤舆万国全图》是正确的。正确的地图不可能抄自错误的地图,这是很简单的一个道理,错误不会自动更正的。《坤舆万国全图》有大西洋,小西洋,西方是没有的,只有西洋和印度洋。他们知道不能叫小西洋,因为这个洋在欧洲东边。中国人知道有大、小西洋,必须已经渡过,才可以比较大小。过了大西洋就是美洲了。这一点我在第一篇文章里面讲得很清楚,就是在第一届郑和会议上面那篇文章,现在这篇文章登在academia.edu这个网站里面,大家可以去参考。最近这两天这个阅读的次数高达400次,成为所有学者的论文之中最高点击的2%。 还有最难解释的是,《坤舆万国全图》的美洲,是西方200年以后才知道的美洲地理。就是说利玛窦死后200年,这里的美洲地理才为欧洲人知道,那利玛窦怎么可以知道200年以后美洲的地理呢?这是不合常理的。美洲一半地名欧洲绘地图没有的。利玛窦无法在中国“想象”出这些与地理配合的地名。1776年,美国建国的13个州都在东海岸。1804-1806年才越过密西西比河,勘探西部。 我们看《坤舆万国全图》的北美洲西部,有中文命名的水潮峰,美湾,雪山这些名字,跟今天的地理都是可以对应的。水潮峰是Turnagain Arm,是美国西海岸唯一一处有(像钱塘江)潮水的地方,在北纬60度;美湾就是Juneau,有很多美丽的峡湾, 位于北纬55度;雪山就是今天的Mount Ranier,终年积雪,位于北纬45度。这些以地理命名的地名,西方地图要是没有,或者有是不确定,或者翻译错误的。 同时比较当时西方的世界地图与《坤舆万国全图》,《坤舆万国全图》上面的南美地形是所有同时期地图中最准确的。《坤舆万国全图》假如是抄袭西方的地图,怎么可以比其它的地图更准确呢?这是不可能的。综上所述,《坤舆万国全图》不是西方来的。 《坤舆万国全图》上面有一段利玛窦序言说:“乃取敝邑原图及通志诸书,重为考定。订其旧译之谬与其度数之失,兼增国名数百。”“通志”是指中国的古籍,他说要把里面的以前翻译的错误跟度数的错误更正,然后再加国名数百。假如这个地图是利玛窦带来,而中国从来不晓得世界地图是怎么一回事的话,怎么可以有“旧译之谬,度数之失”呢?以前的翻译是哪里来的呢?怎么会有错误呢?怎么会有度数之失呢?这些都是不合理的。其实他讲的“旧译”是指从中文翻译到西方文字错的地方,还有西方文字上面的经纬度不对,现在拿着中国的地图更正,然后再加上一些国名,增加了几百个,这就是他的意思。此句其实指西方地图地名翻自汉语的错误,及经纬度谬误。“增国名数百”,是整个地图的一半地名,地图全部中文标志,不是翻译自欧绘地图,只有来自中国。 《坤舆万国全图》上面注明是1602年呈给万历皇帝,实际它的成图应为1430年,郑和六次航海之后。为什么这样推论?我有很多这方面其他的一些证据,这里只讲一个,就是西班牙上方有一段文字已经说明成图年代:“此欧罗巴洲 … 自古不通—就是与中国不通,今相通七十余载云”。如果我们以利玛窦来华的1582年,或者西方Ortelius,Mercator的手绘地图1570年作为参考点来算,往前面推70多年是1500年左右,是中国明代海禁时代,与外国是不通的,所以跟这段文字是根本不兼容的。中国首次与欧洲通是1342年-1347年,欧洲教皇派遣Giovanni Marignolli带领使团到中国元朝,下推70余年的时候,刚好就是郑和时代,1412年到1426年左右,所以,我可以肯定地说《坤舆万国全图》是郑和时代绘制的地图,因为地图上这一段文字已经说得很明白。还有其他多项亚洲、非洲的地名历史,与郑和时代吻合。郑和1430年第七次出海,是最后一次,据说1433年死在印度洋海上。以后中国再没有类似的大航海,以后的皇帝没有能力和意愿绘制世界地图。因此,地图应该是郑和第七次出海前,即1430年前绘制。1430年出海是最后一次,这次是总结前面6次航海的经验,把它绘制成地图,作为第7次航海的参考。能绘制世界地图,一定能去能回。就是说,郑和时代已经环球航行,测绘第一份世界地图。郑和的航海是空前绝后的。还有其他文物、文化证据,证明明代人在美洲开垦定居,这里暂时不讲。 墨卡托北极圈地图 第三张是墨卡托的北极圈地图。他被认为是西方现代地图学之父,大家认为《坤舆万国全图》是抄自墨卡托的世界地图。但是有一张他的地图就暴露了这个错误。他有一张1595年的北极圈地图,错误百出,我只讲一个错误:墨卡托把加利福尼亚画在北极圈里面。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而《坤舆万国全图》是没有这个错误的,北极圈地理基本正确,北美洲是非常清楚、正确的,所以不可能抄自墨卡托,相反,应该是墨卡托抄袭中国的地图抄错的结果。 墨卡托1595年北极圈地图 (加利福尼亚置于北极圈内) 《坤輿万国全图》的北极圈地图 (基本地理正确) 卫匡国中国新地图集 明代有没有绘制球形地图的能力呢?虽然《坤舆万国全图》已经是用球形投影来绘制的。我再用第四张地图作例子说明中国当时是有这样的能力的。另一位传教士卫匡国(Martino Martini)1642年来华,1651年回欧洲,四年后(1655年)在欧洲出版中国新地图集,里面收集了17幅地图 ,有一张是中国全图,日本、朝鲜各一幅,加上15幅行省和直隶地图。这些地图是用球形投影绘制的,特别是从中国全图这张看得很清楚,有经纬度。卫匡国的《中国新地图集》有1500多个地名,跟今天的中国地图差异很小。 意大利传教士,汉学家:卫匡国 但是这个问题就来了。卫匡国来华时代是明末清初(1642-1651),他1642年来的时候,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在北京自杀以前2年,中国已经陷入最混乱的时代,比今天的叙利亚还要乱。来华时,卫匡国是不懂汉语的,更不懂方言,无法与地方沟通,他怎么可以走遍中国呢?中国当时(明代)的面积大概有600万平方公里,卫匡国九年内要测绘600万平方公里,他的能力比较欧洲两百年后的测绘能力是一百万倍!一百万倍!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但是大家管卫匡国叫“中国地理学之父”,这又怎么来的呢?“中国地理学之父”其实应该是“绘制中国地图的神父”,不是“中国地理学之父”。卫匡国是“中国地理学之父”这称谓是完全错误的。这张中国地图有经纬度,是球形投影的,是中国人历代2000年以来各个地方在中央统筹之下绘制的一张地图。这是中国地图学的精华,不是欧洲人绘制的地图。 卫匡国的地图集是拉丁文,意大利文标注,但是不等于是西方测绘中国。找中国人念地名,一分钟一个,三天就翻译完了1500个。测绘全中国六百万平方公里的地理,要多少人力?这里说明一下。美国的Mason-Dixon Line只有393公里,Mason与Dixon两位测量师加其他人员,共115人,用了5年时间,中间被战争打断,后来,继续完成。算一下人均测绘量,这就是我说的,卫匡国比他们的能力是一百万倍以上。还不止,一个是直线,一个是面积,真不成比例。卫匡国被称作“中国地理学之父”,是完全天大的误会。原来的地图一定是中国已经有的。上面的经纬度,地名的坐标,与今天几乎无误。难道还不相信明代有能力测绘世界地图吗? 卫匡国只能是摹绘翻译中国原有地图而已(不是测绘), 证明明代中国地图学精确 ,能够绘制球形投影,有经纬度的地图。 结束语 所以我现在总结刚才讲的要点:《坤舆万国全图》全部是中文标注的,欧洲地理是过时的 (是利玛窦来华前200年的地理),美洲地理是超越了200年,就是利玛窦死后200年欧洲人才知道的地理。《坤舆万国全图》的地理比欧洲所绘地理更精确,更准确、详细。不是利玛窦翻译自西方的地图,其实是西方把中国的地图的一些零星的信息带到欧洲去了。《坤舆万国全图》原图应该是成于1430年,即第七次航海之前,利玛窦只是加上若干地名,就变成他的地图,这是很荒谬的,但是这里有一个政治因素,以后再讲。所以呢,是中国郑和时代的大航海绘制了这个世界地图,零星的信息传到欧洲去,才引起西方的航海活动。因此,世界地理大发现应该是明代中国人首创的。 怎么证明我讲的是对的呢?2010年,我在马六甲讲了我的论文以后,第二年,西方最重要的地图历史网站(MapHist.nl Forum) 宣布2015年1月关闭,不留存档,这个是全世界所有地图学的专家、全球地理学家作为讨论的一个网站,他们所有的这些帖子现在都不见了。这个网站是美国国会图书馆和所有全世界地图历史学者用的一个参考网站。现在这些帖子都不见了,为什么呢?是因为整个西方的地图学与历史是不相容的。从Ptolemy开始到Mercator, Matteo Ricci, Martino Martini,西方的地图都显示漏洞,有些是从中国地图翻抄而错误的。关闭网站等于默认欧洲中心论的地图历史错误。暂时,西方还没有正式承认地理大发现的历史错误,只是时间而已。 除了地图,我收集了很多华夏文化与文物在美洲的证据。今天没有时间逐一详细讨论。只举出一些例子。美国东南有中国的古稻田,稻米是中国特有的农作物,有一万年历史,欧洲人在哥伦布时代不吃米饭。美国西部发现永乐通宝,智利的马普切族旗帜有明代文化符号,美洲印第安人骑的花斑马是中国特别培育的马种,美国弗吉尼亚州的詹姆斯顿,是英国人在美洲的第一个殖民地,考古最下层发现明代洪武至永乐时代纹饰的青花碗。加拿大与美国有几千个二十八宿的天文圈,比郑和时代更古。乔治亚州发现明代龙纹的银戒指,春秋时代的玉刀。肯塔基州发现商代古玉璧。有些还没有发表文章,很快与大家见面。除非美国禁止考古,华夏文化遗存会陆续出现,推翻西方地理大发现的说法。美洲从北到南,从东到西,都有中华文化的踪影,就看观察力和领悟。 历史研究的意义 我要讲整个研究的意义问题,这个很重要。我把这项研究成果称为郑和下西洋的‘鸣冤鼓’。因为郑和下西洋一直被冤屈成只是到东非。其实不只到达东非,而是环球航行,是“西学东渐”的惊堂木。西方现在拿不出来证据解释《坤舆万国全图》资料来自西方。这是华人的自尊、自信的“拾遗箱”。我们为了“西学东渐”这句话,损失了很多自尊、自信,现在这个研究给我们带回来这些自尊、自信。更正600年世界史的错误有些什么重要意义?首先是推翻三项世界史经典: 第一、《坤舆万国全图》的原图不是利玛窦或欧洲人的作品,是明代中国测绘的综合中国文献,非来自西方,利玛窦仅仅是加上若干地名而已。《坤舆万国全图》的地图学为中国发明,不是西学东渐。 第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错的,中国人航行早已到过,比哥伦布早60年。哥伦布不是发现美洲第一人,只是欧洲第一人。 第三、郑和航海,不止东非,已经环球航行测绘世界地图,开垦美洲。 我们应该确立中国对世界航海科技的历史贡献 。中国人没有占领他国作为殖民地,而且向当地人民传授技术,平等互利。 中国的教育制度,因为以前的尊师传统下来,没有把这些错误揪出来,是很可惜的。我们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不要盲从,鼓励挑战权威。科学治史的方法,应用文化遗存、文物、文献、推理并重,才能够还原历史。对西方的教材我们必须要慎重采用,不能无条件接受,随便灌输给下一代。“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句话现在不能再讲了。我们也不好讲“郑和发现新大陆”,因为一万多年前,带有中华文化的亚洲人已经移居西半球,他们是最早的发现者。我们应该讲“郑和时代,中国人开创环球航行,测绘第一张比较准确的世界地图”。 郑和研究的发展,已经大大超越了历史研究的范围,以后还有很多发展要做的,将会引起未来的中国外交、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一系列的新思维,重新评估中国发展路向。这项发现会影响海外华人,特别是美国华人的地位。希望大家继续关注这段历史的翻案,联系我们美洲郑和学会,并积极参加历史错误的改正,向广大国际友人宣传,还原史实真相。 问题回答 1 、郑和航海的原因有哪几种说法?哪一种比较得到历史学家的认可?有何证据? 原因可能有多个猜测,争论没有太大意义,但是结果是可以看到的。知道郑和之旅是环球航行,不是止于东非。知道明代测绘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不是来自西方,打破了过去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论说,东西方历史影响、平衡就不一样。明代大航海,把地球缩小,影响整个国际关系,美国,加拿大的建国,是明代大航海的信息结果。是明代大航海开启了世界大发现,把中华文化带到其他国家(例如稻作农耕,制陶),也把各国的物品带到中国,最重要的不是金银珠宝,是美洲的农作物,使中国渡过小冰河时期。今天中国13亿人口,得益自美洲作物玉米, 番薯,南瓜等耐寒,耐贫瘠,到处可种的粮食。总的来说,明代大航海是贸易文化交流全球化的先驱。 2 、要说中国人先画了世界地图,几大洲的海岸线比较好理解,如何理解那么多星罗棋布的小岛的海岸线?不可能都到过的。 《坤舆万国全图》上的椰子岛是Easter Island, 珊瑚岛是夏威夷,连Cabo de Lucas的一块大礁石,也绘进地图,作为地标(虽然大小是夸张的),都是明代人到过才绘制的。相对来说,西方地图上有很多岛屿是捏造的。 例如离开Ireland不远的大西洋上有巴西,七城国,都是假的,或者误会的。Waldseemueller 1507年代地图有太平洋,上面有很多岛屿,但是西方还不知道有太平洋,直到1513年才知道。而且太平洋是西方从中国地图“宁海” 翻译过来的名字,以纠正错误的南海命名。 3 、郑和所到之处,好像并不是积极追求贸易机会,更没有征服与占领,这与西方航海历史伴随的殖民浪潮表现不同,原因何在? 郑和到的地方,都建立贸易关系。梁庄王墓出土一块金锭,刻有“买来”的字样。相对来说,哥伦布和西班牙殖民者到中南美是进行掠夺。中国文化的特征是,尚王道,不称霸,教化天下,共享天道。 4 、郑和航海资料消失之谜 原因很多——明代宦官内斗,藏匿文献,典藏巨大,很难检索,找材料不容易。内乱外侵:明末,李自成、满清入关,1860年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1920年代几乎要毁掉八千麻袋宋以来文献,只救回七千袋。 5 、如何考证西方航海家们是凭借郑和绘制的地图发现新大陆的。 《坤舆万国全图》比所有同时期的西方地图都来得详细准确。只有西方抄袭中国地图,不可能中国抄袭西方地图。西方的地图是按照中国的地理信息绘制的,不精确,不详细。演讲已经提到。 6 、郑和航海的实物遗迹尤其是船舶有关的有哪些? 这点网上资料很多,不在这里谈了。只说说规模。7次下西洋,每次出去27000人,200-300艘各种船只,水船,马船,在船上种豆芽,所以没有坏血病。光是医生就一百多名。28年的功业,是任何一位西方的航海家的能力的一千倍以上。中国唐代已经航行到西亚,没有道理郑和那么大的船队,还是重复老路。中国历史文献只提供了部分信息,西方的地图文献其实有许多证据,只是被成见抹杀而已。 7 、盘点郑和航海对大航海时代的来临做出的贡献。或者说,总结郑和航海对人类历史的发展有何贡献。 明代大航海把地球缩小了。今天的国际关系是从郑和开始的。对外,中国输出技术、农耕、制陶、货币,很多东南亚国家的风俗习惯来自明代,西非、美洲也有。中国从美洲进口农作物,使得中国人渡过小冰河时期,才有今天的13亿人口。 8 、如果李教授的郑和航海不同于历史记载,有没有向国际历史权威机构呈交研究结果,记录在可参考文献不是就有实际的历史价值了吗? 美洲郑和学会准备2016年底或2017年初在华盛顿举办国际会议,邀请全世界权威的地理学家,历史学家,地图学家参与,澄清历史事实。还有更多的步骤,暂时不公布。明后年将是关键时刻,希望有志之士积极参与。我们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支持。参与者作为更正600历史的一员,是很值得自豪的。【2017年7月的国际地图学会议,我会发布一篇论文,题目是“公元1430年以前,中国测绘美洲”。这是73个国家地图学家的双年会,相信会对澄清世界历史有帮助。】 9. 大洋洲的居民有没有接触郑和船队? 明代中国人是知道澳洲的,其实Australia,来自拉丁文Australis,是从中文“南方之地”翻译的,西方也曾有Austris的说法,但是只是想象中以平衡北半球的陆地,不是实际勘探结果。我有一章介绍不会飞的鸟,证明明代人知道澳洲,南美洲。太长篇,这里无法谈,可以看我的博客。搜索“厄蟇,李兆良”就找到。前面讲过,Easter Island(椰子岛), Hawaii(珊瑚岛)是《坤舆万国全图》上载的。Papua New Guinea大洋洲各地用的贝币,是中国远古开始的货币。所有含“贝”字的字, 都与价值有关。河南西水坡中国第一龙是贝壳砌成的,等于冥币,有六七千年历史。 宝贝Cowry shells是中国特定的货币,商朝以前就开始用,成为世界最广、最久的国际货币,大洋洲、非洲、美洲东部、西部都有,但是这种贝不产于欧洲、大西洋。郑和时代也用,直到清朝被官方禁止,云南还在用。所以说,贝币是郑和时代传到世界的国际流通货币,当时欧洲人,阿拉伯人买卖奴隶,使用的是贝币,直到美国开国时期。我的书《宣德金牌启示录》有讲。“朋”字是两串贝穿在一起。印第安人与欧洲人定条约时用的贝珠带(Two-row Wampum)就是“朋”的滥觞。孟子说的“有朋自远方来”,可能不止是一般访者,而且是带着“朋”做信物的人。中国与美洲原住民习俗完全相同,两者没有交往是不可能的。 10. 郑和多次航海的目的也许就是测绘地图? 当然不是光绘制地图,目的应该与了解世界,互利贸易有关。但是绘制地图是准备将来再来的时候,不会迷路。中国对地图的重视,从荆轲刺秦王已经有史料记载。最重要的要点是西方无法解释《坤舆万国全图》的地理来源,这就是证伪,证明西方地理大发现不是人类首次。重温爱因斯坦,Conan Doyle的话,西方人自己的文献,推翻了他们自己的理论。 11. 请问李教授,有没有向美国印第安人或是组织,介绍您的发现?如果有,他们反响如何?如果没有,有无准备向他们介绍? 已经有美洲原住民在研究,但是,他们不懂中文,有很多局限。有西部的印第安人主动打电话来,支持。也有一个网站:precontact.org,邀请我帮忙鉴定一些文物,还有一个用电邮发来联系的。 12. 请教授谈一下宣德金牌的来龙去脉 好,我就讲一讲这个宣德金牌的经过,这个非常神奇。当我拿到这个宣德金牌的时候,整个人就弹起来了,我觉得这个事情实在太蹊跷了,怎么会在600年以后,在美洲出现这么一个金牌,而这个金牌又刚刚好落在我的手里。我是搞科学的,但是对中国文化有非常深的感情跟兴趣,假如落到另外一个人手上,就当一块烂铜烂铁丢掉,就是因为它给我捡到,而我又是不服气,要寻根到底的人,所以,把这个事情一做就做了10年了。 从这个金牌开始,我得到一两个线索,这一两个线索要解决,马上又出来三四个不同的线索,就是一直这样追下去。就是为了这个金牌,它为什么出现在美洲,解决这么一个问题。大概前面三四年,几乎每个礼拜七天,每天十五六个小时这样埋头工作,要找西方的一些文献,要学会怎么翻译欧洲文字,甚至学习美洲原住民的语言。 开始这些都是不经意的,后来研究《坤舆万国全图》就比较集中,有方向。通过搞清楚金牌这一段历史,郑和大航海这段历史,学会了很多很多东西。我希望大家对整个项目也发生兴趣,跟我一起把这个做得更好。我获得宣德金牌,是什么时候呢?2006年,距离郑和首航,离开中国刚好六百年。还有很多近乎神奇的经历,可以写一本小说,拍电影。我看将来是可以的,现在就是要筹备这样的一些事情。 13. 明代有中国人到过?有证据吗? Easter Island这个事情大家可能都看过,都听过,但是一直没有去想,Easter Island最出名的是什么?是那些大石像,他们叫这个叫“Moai”。“Moai”是什么意思啊?“Moai”是广东话“摩崖石刻”的“摩崖”,你假如用普通话去念,一定不会知道这之间的关联,但是“摩崖”跟“Moai”就是同一个东西,就是在山头石壁上面把石头敲出来,做成一个石像,就是“摩崖”,中国有摩崖石像,有摩崖石刻书法。语言文字是文化发展的最高层次。两个民族对同样的物品,用同样的语音表达名称,没有沟通是非常稀有的。(注:《坤舆万国全图》的椰子岛,就是复活节岛,当时西方地图是没有的。) 14. 您能不能亲手绘制郑和每一次出海的详细路线?(以您的考古)这样更便于理解,弘扬郑和的伟大功绩 关于郑和出海的路线有很多很多条,它是分开走的,不是一条路走,不是一群一起走;还有这个时间的问题,什么时候到哪里,这些都没有很详细的记载,大概原来是有的,但是这些文献已经不见了,所以呢,要重绘的话,我们只能够知道到过哪里,但是整个路线怎么走是不太能画,我有的资料是他们应该到过哪里,在哪里停,按照海流方向推理,可以知道大概航路如何。 15. 如果有合适的机会,借用一带一路的东风,找到和中国政府的合作项目,李教授一定会有更多的成果给世人。 一带一路延伸到美洲是绝对可能的,也是应该的。为什么我着重讲这个地图呢?因为金牌及所有这些文物,西方人老是说你都是后来的中国人遗落在美国的,什么时候丢的,不晓得,没办法证明。但是西方没办法证明《坤舆万国全图》是西方地理大发现的成果,因为地图全部用中文,不是从西方地图翻译,一定是中国人自己测绘的。 我非常希望大家都参与这个事情,把它搞得轰轰烈烈的,每个人都参与这个600年的世界史错案大还原,每个人都会觉得很光荣的一个事情。 说起拍电影啊,现在很多电视剧,中央电视台里面的一些片集,沿用老的资料,我已经在央视的网站里面举出很多需要更新的地方了,比方说世纪坛里面的利玛窦前面放的一个望远镜,望远镜是利玛窦去世的那年才有的,他根本没有办法见到望远镜。我希望假如要拍电影的话我一定要参与,不要漏掉细节,尽量还原本来面目。 我这个项目在国内还是有很多历史界的朋友犹疑,因为影响太大了,不太说话。我希望大家听过我这一讲以后,能够有机会的话,跟你熟悉的朋友讲,特别是一些主流的历史学家、地理学家,有机会谈起这个事情,跟他们讲,希望以后能够改变整个中国历史学的局面。 我出版了三本书,发表了两百多篇博文,受到不少关注,特别是中国测绘科学院支持我在他们的官方学刊发表论文。同时,也有不少反对者。反对者基本固定在过去错误的立论,尽量找新说的漏洞。对于特别重大的学说更正,需要特别审慎处理,是应该的。但是,不能只对中国文献的要求严苛,以偏盖全;也不能对西方文献宽松,无视西方学说的错误和漏洞。科学是客观的,全面的,可以推理的。六百年的历史错综复杂,不是一两点可以澄清的,需要有全局观点,我举出近一千项互相关连的证据,欢迎负责任的评论。不过,孤立地看问题,没有论据,专门抬扛就没有意义了。 科学论证与国籍国界无关,是可以验证的,是实事求是,不是狭窄民族主义,不是什么权威说了算。只有认清事实,历史教训才有意义。这段历史关系到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在过去600年形成的整个格局,关系我们每一个人今天和将来世代的处境。更正世界史,让我们得到很多教训,每一个有良知、有远见的人都需要关心和参与, 不限于中国人。 坤舆万国全图解密:明代中国与世界 ¥38.6 购买 本文作者为李兆良教授,光明觉照网编辑整理,转载请提前联系作者授权。 作者:李兆良教授 来源:光明觉照网 http://www.toutiao.com/i6435162477389939201/?tt_from=weixinutm_campaign=client_sharefrom=singlemessageapp=news_articleutm_source=weixinisappinstalled=1iid=11475692290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wxshare_count=2pbid=1490979105
个人分类: 科学正史|5693 次阅读|14 个评论
到底谁开启地理大发现,绘制世界地图?谁发现美洲不是议题
热度 12 SLLee19 2014-11-17 09:42
看罢戴德昌老师的 “ 到底谁发现美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9360-843779.html ,本来想在他的文後写点评论,想想评论实在太长了,不如总结为文章,把在这发表的文章串起来,比较容易理解。这是三个月以来,在科学网开博的小结。 一万多年前,亚洲人、中国人一直陆续迁徙到美洲,谁是第一个发现美洲者,已不可考。 关键不是谁发现新大陆,谁发现美洲。 15 世纪萌发地理大发现的,第一份世界地图的绘制者是明代华人,不是欧洲人。没有明代人测绘的世界地图,欧洲人要很晚才知道美洲。 我从来不讲郑和“发现”美洲新大陆,也不讲郑和到过美洲。我不能肯定郑和本人是否到过美洲,但是郑和船队肯定有人到过美洲。 我有信心说:假如明代华人没有来过美洲,许多现象是不会发生的。我愿意在公开场合,在国际媒体即时监督下,与任何历史学家,地理学家,地图学家做公开的讨论,以正视听。 +++ 在中国,大家一般从翻译的书籍理解美洲史。原材料已经过西方作者的立场过滤,多手改写、翻译,参入文字语言的错误,有些远离历史真相,有些甚至与事实完全相反。所以我要从原文入手。要忠实历史真相,要看欧洲人初来美洲的原文著作,当时还没有利益冲突。美国立国以后,特别是 1800 年以后,欧洲人与美洲原住民的冲突越烈,以后的著作参杂了不少污蔑歧视原住民的论点,引用这些材料要特别小心。美国的史密森博物馆,并非大家想像那么开明客观,他们把美洲原住民高级文化极力低贬,只展示落后野蛮,为殖民主义开脱,这是美国人自己讲的,他们编撰的历史年表,也表现这种心态。 《坤舆万国全图解密 - 明代测绘世界》,《宣德金牌启示录 - 明代开拓美洲》两书引用的 16-19 世纪的原著,是美国国会图书馆,世界各国珍藏的 600 多份地图,“谷歌书籍”从耶鲁、哈佛、史丹福等大学珍稀书库调出来,人工扫描的原著,原文是西班牙文,法文,意大利文,拉丁文等,我甚至只要原来的第一版,不是后来印刷的翻版。这些古籍,收藏在美国要特许进入的图书馆, 在中国是很难找到的,要核对我的书籍内容,有一定困难。此外,我还到美国,加拿大,意大利,西班牙,英国的主要博物馆找证据,到美洲原住民的“保留区”观察。我利用互联网的各种图片,影视,获得的材料,比到图书馆人手搜索,亲自到各地摄录,不止事半功倍,可说一天等于二十年,八年来积累的材料,书里只能容纳一小部分。这些都不是国内历史界轻易能做到的。由于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很多公开的材料是经过筛选的,更不容易得到。《坤舆万国全图》的秘密很例外,因为西方购买时,没有人懂中文,不知道内含玄机。华人不知道美洲史,欧洲史,也没有揭露秘密。 希望有异议,要与我辩论的朋友,也用同样严谨的态度去研究,找原始文献与证据,而不是随便凭空发议论,拿第十几手的资料来比较。 +++ 利玛窦 1602 年献给万历的《坤舆万国全图》原本是 1430 年中国人绘制完成的的地图,利玛窦只加上少数一些后来的地名,证据太多,不在此详述。 真正勘探测绘美洲,是中国人的功劳。 2010 年,我在马六甲发表了论文,一年多以后,西方的地图历史网站宣布永久关闭,不存文档。是什么原因?美国国会图书馆经常参考该网站的资料,馬可孛羅地图的讨论基本是在这地图历史网站进行的。现在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文章的参考链接都“点空”了。因为所有西方地图历史的基础假设奥特莱斯( Ortelius ),墨卡托( Mercator )为世界地图的原作者。《坤舆万国全图》上的疑点,把这假设完全戳破。假设错误,全盘皆墨,删不胜删,只好关掉。如果事情不是那么糟糕,网站大可以把资料送给美国国会图书馆存档。今天,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神话彻底瓦解,西方中心的地理大发现历史观大退却, 16 世纪以来 500 年西方编写的世界交通史的总崩盘,《坤舆万国全图》提供了不可否认的证据。 +++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说法是针对欧洲人而言的。可今天,连欧洲人都不再相信这说法。西方根据错误的基论来定义历史,翻译成中国教科书,把这套说法重复教授一代又一代,成了金科玉律。反对它,会得罪很多老师。要抛弃过去,放下面子,是非常困难的,但是也是必须的。这里面还暗含着宗教的背景。因为欧洲人是带着圣经来“开化愚昧的印第安人”的。对宗教中人来说,反对哥伦布,就是反对圣经,反对欧洲的主流思想。有些人以宗教填补精神的缺失、虚无,在教群的压力下,连地球只有 6000 年历史也相信,何况哥伦布?用宗教来讨论科学是没完没了的。只要肯解放思想,看看西班牙人自述,当年如何对待殖民地人民,这些宗教解脱原住民的谎话就荡然了。 +++ 美洲是一个很微妙的大陆。它与其他大陆隔绝,一万多年前,地球发生了很大的灾变,把一些美洲生物灭绝了,产生新的物种。研究美洲历史,物种的异同是比较明晰的参考。 亚洲人在一万多年前就用各种方法、路线,通过水陆两路,来到美洲。 1492 年,哥伦布到了加勒比海的几个岛,以为到了印度,把这些原住民称为“印第安人”是可笑的错误。有人已经晓得美洲“印第安人”先发现美洲,但是没有追问印第安人是谁,从何而来。所谓印第安人,与华夏民族在血缘、文化而言,是同一祖宗的后代。最早迁徙到美洲的时候,“中国”这词还没有。由于年代久远,美洲民族又自己衍生新的文化,整个过程现象错综复杂,不易理清。 所谓印第安人,是不同时期来到美洲的亚洲人,形成不同的部族群落,在欧洲人来以前,人口达到五千万到一亿。这数字只能从剩余的一些部族人口比例推算。现在“印第安人”人口只有三百万左右,被战争与传染病消灭了 95% 。他们很多没有文字,或者经殖民主义蹂躏,文字已经不存。“欲灭其国,先灭其史”,美洲原住民的惨痛经历,是外力加给他们的。以前没有证据反对,误信西方的伪史,值得原谅。今天知道,为了颜面,“自灭其史”,自虐自残,又情何以堪,如何评说呢? +++ 从文化来说,美国与加拿大交界的二十八宿天文石头圈,秘鲁的结绳记事等文化痕迹遍布美洲的西部,是古代中国文化在美洲的证据。还有永乐通宝、宝贝( Cowry shells )、虎头铜铃等比较近代的文物;中药植物,五花马,鸡,等明代引进的物种;稻作、农耕、制陶、蚕桑等工艺。中国从美洲引进的番薯(土瓜),番瓜(南瓜),番麦(玉米),番豆(落花生),番椒(辣椒),菠萝(凤梨),有些记录比哥伦布出生还早(兰茂《滇南本草》),有些比欧洲人使用更早(长城上的菠萝),有些是同时(李时珍《本草纲目》)。以当时的交通与文化程度,一种植物从一个国家传到另一国家,在欧洲要经过 100 年左右。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到美洲、亚洲开始是掠夺财宝,后来殖民,对原住民采取灭绝政策,没有意愿要为殖民地的人带来什么好处,何况千里迢迢运农作物,占用珍贵的船舱。想当然以为他们带来农作物,没有任何年代、人物、途径的文献证据。因为要排除中国到美洲,只是各种假设猜测。 +++ 除了我的宣德金牌,加州南部与澳洲出土的类似的黄铜盘,估计是明代的,只有明朝宣德时代才开始有黄铜器皿。更远的,阿拉斯加,近亚洲的半岛出土残缺的青铜皮带扣,断代为西元 500 年,符合慧深到扶桑的年代。最近,美国东部、中西部还出土春秋战国纹饰的玉璧,玉刀。玉璧有可辨读的篆书文字,已经在本博发表。两件文物出土地极为偏僻,不可能是近代华人遗失的。等待整理後,我会正式发表玉刀的报告,不会在博客里。 +++ 美国东南部的五大民族最有文化,在这里出现蚕桑,稻田,永宣时代的民窑青花瓷。整套景德镇工艺,包括选土,沤土,龙窑,水碓,碱性釉,小龙缸等器皿是中国几千年来发展的制陶技术,出现在美国东南,英国的瓷器是从美洲的瓷土开始的,以 18 世纪的英国从落后蛮荒的印第安人学制瓷,不是很奇怪吗?中国特别培育了 2000 年的五花马,当地原住民用明代的北斗七星旗,伊斯兰的弯月与星的旗帜,用汉语语音命名的地名,客家人特有的二次葬风俗,以中国量度制度开垦的稻田,中国特有养蚕的白桑,都在美国东南出现,这么多的文化痕迹,可以是巧合吗?加上《坤舆万国全图》,明代人在美洲开垦定居的证据是无可辩驳的。郑和的船不止承载华人,还有沿路国家的客商、官民,包括印尼、印度、穆斯林人、非洲人。他们在美洲的存在比欧洲人早。明代南京的翻译学校,设有多国语言,外国元首使者都是乘中国的船来华的,他们随船到达美洲一点不稀奇。这是美国东南的民族具有高级文化,种族语言复杂的原因。 +++ 文献是人写的,必然有错漏,对历史文献,不能迷信,特别是与某方利益有切身关系的,更得谨慎审察。文化遗存不是一两个人的创作,是人类集体留下的证据,它们没有立场,是最客观的证据。要了解历史事实真相,必须同时并重文献与文化遗存,后者比前者更有价值,更可靠。一位新闻界人士,家里有考古学界和历史学界的人士,前者往往用事实推翻后者的根据。 +++ 我不是狭窄民族主义者。更正世界史,正是反对民族主义者制造伪史。在反民族主义的瞎风气下,有人盲目的反对,违背科学地反民族主义,凡是说中国对的、说中国好的,都认为是狭窄民族主义,这是伪善,与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是背道而驰的。最近辽宁日报的文章《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其中有些是针对这种莫名其妙的歪风 - 非要说自己国家坏话,才显得自己超越民族主义。“自大狂”的另一面是自卑,然后形成自虐、自贬,同样是反科学、非理性的态度。对我的文章发表反面评论的,可以看到几类心态:有些还没有读懂我的文章,首先就提出反对,前言不对后语,自相矛盾,一会提出要文献记录才算,一会反对以文字记载作为基础;有以符合宗教的教条才是“圣人”的评价标准,凡是反对教会的,都是异端;有凡是与自己过去接受的学说有抵触,马上反对,试图以偏见的思维来反对正确的推理。这些都是不成熟的、非科学的、非理性的思想方法,危害科学至深。这是我上文说的“ 詖辞”,“邪辞”。 作为科学工作者,不需要因为害怕被戴民族主义帽子而自卑、自虐、自贬,也不应该有中国沙文主义的自大。必须排除成见,就事论事,实事求是,不亢不卑,让证据说话,是科学人的正确态度。 +++ 我非常同意科学网提出的宗旨和目标: 科学网集中海内外华人科学家的集体智慧,为构建创新型国家献计献策,为学科交叉、探索前沿提供平台。我们的社会目标有四个: 1. 促进中国科学技术创新,促进中国实现向 创新型国家 转型的国家目标。 2. 促进科学共同体内部成员之间 平等、公开的交流 ,促进中国科技政策制定的科学化和 透明化 。 3. 促进科学共同体与公众之间的 开放交流 ,促进 科学传播 , 普及科学教育 。 4. 促进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在中国的发扬光大 , 倡导科学精神 。 我自问,写博文是符合以上的原则的。也期望代表科学院的官方网站,作为国家科学发展的领头者,时刻朝着这些目标,落实政策,以高标准审评博文的质量。
个人分类: 地理大发现|7645 次阅读|25 个评论
馬可孛羅美洲地图-地图学引出的历史重大翻案
热度 4 SLLee19 2014-9-30 21:29
上文的 馬可孛羅美洲地图 来自美国国会图书馆。搜索图书馆的地图网站,有一段叙述,认为馬可孛羅的美洲地图可能是伪造的。 其实馬可孛羅的 地图不是伪造,是传抄 来自中国的地图 。 有些引文是来自MapHist(地图历史网), 就是我前面提到的明年要关闭的网站 。美国国会图书馆针对伪造地图有专页: http://www.maphistory.info/fakesnotes.html#chinese 列出的伪造地图里包括Ortelius1570世界地图,即被认为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的主要参考。而指出伪造地图的文章,很多出自要关闭的MapHist网, 现在从美国国会图书馆这网页的链接,指向MapHist的文章,已经不存在。 该网站是西方地图学历史的权威网站,参与者是西方地图学的重要人物,建站的是西方地图学中心--荷兰,美国国会图书馆引用很多它的文章。现在漏洞越来越多, 真假难分,越弄越糊涂了,无法逐一修改,只好关闭 。 假如他们的学说真是正确、经典的话,该网站是不会关闭的。 该网站是西方地图学历史的权威网站,参与者是西方地图学的重要人物,建站的是西方地图学中心--荷兰,美国国会图书馆引用很多它的文章。 对西方地图学和有关地理历史考证,不能随便相信。这也是我说的,以西方为中心的地理大发现历史观,随着地图学的漏洞,在《坤舆万国全图解密》出版后,将受到严重挑战。 長期以來,西方地图学的假设中国没有参与,是西方发明地图学,带来中国。但是所有的欧洲绘的地图均存在重大疑点,就是 出现 200年后欧洲人才知道的地理,完全无法解释。《坤舆万国全图》证明是1430年代明代的作品,解决了所有问题,是西方抄袭了中国的地图。有些是中国地图翻译成欧洲文字,变成西方的作品,例如卫匡国的《中国新地图集》。 明清两朝更换之际的混乱,造成大量中国文献流失,使中国人也以为地图学是西方的科技。这个严重错误必须更正。 这是极其重大的科学新闻,也是中外交通史翻案的重大新闻。 以下为美国国会图书馆的网页,关于馬可孛羅地图的一段。John Hessler 是 地图学的权威。 Rossi Map Collection ( MapHist references added January 2009 October 2011 ) Comprising five maps, of which the best known is a small map of Northeast Asia (known as the 'Map with Ship' ). The 'Map with Ship' was donated to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by Marcian F. Rossi (G7800 coll. M3 copy 1, Marcian F. Rossi Collection). The original group comprised about 15 documents, the remainder of which are now with a private collector in Texas. They were first noted in 1933, according to Bagrow. The maps are in Latin and Italian, with some Chinese ideograms, and some 'characters resembling Arabic'. No conclusive results have yet been published of any scientific or palaeographical tests, but John Hessler is sharing his initial findings about the analysis that is currently being undertaken at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References: Did Marco Polo Discover America? Maps attributed to the 13th-century traveler sketch what looks like the coast of Alaska (a piece by Ariel Sabar for the Smithsonian Magazine , October 2014). This is a trailer for a book due out in November 2014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Benjamin B. Olshin, The Mysteries of the Marco Polo Maps . John W. Hessler, 'Sketching the Unknown: A Phenomenological and Computational Study of the Rossi Map With Ship' (on his blog, Warping History: Mathematical Methods in Historical Cartometry, 31 December 2008 - 'A recent C-14 dating of the vellum yielded two age distributions both after 1475 ... In conclusion we have shown that the Rossi Map With Ship has no internal or geometric inconsistencies that would lead us to believe that it was definitively copied from a modern map'). The question of the nature of the projection on the 'Map with a Ship', if there was one, led to a flurry of messages in January 2009 on MapHist - look for 'Rossi', 'Projections' and 'Projectionless' - though much of this was polemical and not about the map in question. John W. Hessler, messages to the MapHist list, both with heading 'Cartographic Fakes, Tony Campbell, etc.', on 31 January 2008 and 4 February 2008 . Gunnar Thompson, one from a series of messages to the MapHist list from January 2008 onwards, in this case on 4 February 2008 , discussing, under the section 'Dating the Map With Ship', his earlier efforts to obtain a radiocarbon dating. On 25 September 2011 Gunnar Thompson returned to the issue, asserting the authenticity of this group of maps, in a message: 'Marco Polo New World Maps--Authentic' . See also two follow-up messages under the heading: 'Brief Comment Concerning: Marco Polo New World Maps--Authentic'. Benjamin B. Olshin, 'The Mystery of the ‘Marco Polo’ Maps: An Introduction to a Privately-Held Collection of Cartographic Materials Relating to the Polo Family', Terrae Incognitae , 39 (2007): 1-23 Benjamin B. Olshin, abstract of a paper delivered at the 2006 annual meeting of the Society for the History of Discoveries, 'From Northeast Asia to the Pacific Northwest: Marco Polo Maps and Myths' . Benjamin B. Olshin, message to MapHist on 24 April 2006, 'Gavin Menzies / Gunnar Thompson / Map with Ship'. Leo Bagrow, 'Maps from the Home Archives of the Descendants of a Friend of Marco Polo', Imago Mundi , 5 (1948), pp. 3-13 (reproducing the five maps on a fold-out page preceding the article). Private subscribers to Imago Mundi, and those with institutional access, can get that article via JSTOR . Online scan : Library of Congress, 'American Memory': (also known as 'Map-with-ship'). .
个人分类: 地图学|13311 次阅读|6 个评论
网络病毒另一章 - 以讹传讹
热度 3 SLLee19 2014-9-7 21:10
本文曾发表在新浪博客。科学网的读者比较认真仔细,却还是受网络误传的影响。在這裏再澄清一下。 互联网有一個严重的毛病是转发。错误一直像病毒一样传播,以讹传讹,如果错误始自比较广为人知的报纸网络,更不可收拾。 我在此郑重澄清: 《 坤輿萬國全圖》並非《天下诸番识贡图》 。 百科类的网站,出现错误,问题最大,其他小网站更不用提了,无法解释。假如读者对我的立论有问题,应该还是根据我的著作,不要把其他网站的误传算在我头上。 《坤輿万国全图》是1602年利玛窦署名呈给万历皇帝的地图。《坤輿万国全图》准确标注的美洲西部地理,西方在十九世纪才发现,即使按照利玛窦署名的1602年,也比西方早200多年。实际上,以地图上的地名证据断代,其实成图于1428-1430年左右。估计是郑和把前六次下西洋经验总结绘制世界地图,为第七次大航海(1430-33)准备,以此算,中国比西方早400多年就知道並绘制美洲西部地理。 下面是《坤輿万国全图》三种版本:(原图太大,读者得到网站去阅读细节) 1.《坤輿万国全图》彩色版,日本东北大学图书馆扫描本,可以放大阅读。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7/71/Kunyu_Wanguo_Quantu_(坤輿萬國全圖).jpg 2.《坤輿万国全图》现藏美国明尼苏达州大学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与明州大学图书馆网站均有扫描版,可以点击放大阅读。此外,哈佛大学网站也载有同一地图。 https://www.lib.umn.edu/bell/riccimap 明尼苏达州州立大学图书馆 http://memory.loc.gov/cgi-bin/query/D?gmd:2:./temp/~ammem_7AdH:: 美国国会图书馆 http://hcs.fas.harvard.edu/soundingchina/jesuitsobj6full.jpg 哈佛大学网站 3.《坤輿万国全图》南京博物馆藏插图版,有各种动物、船只。网上没有高精版。最近在英国与苏格兰展出。 以上三种均是《坤輿万国全图》的不同版本,基本地理、地名是一致的。日本藏的彩色版有个别摹抄错字。明尼苏达州大学的墨线版,原来也藏于日本,在日本反西方宗教时,有关宗教的部分被挖去。比较完整的版本是黄时鉴、龚缨晏合著的《利玛窦世界地图研究》附页的版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天下诸番识贡图》据说原图成于1418年,也称为1418地图,现存清朝1763年抄本,署名臣莫易仝(生平不详)。此图与《坤輿万国全图》差异很大。《坤輿万国全图》比《天下诸番识贡图》来得详细准确得多。二者绝对不能混为一谈。 我从来没有公开讨论《天下诸番识贡图》的真伪鉴定和历史价值,因为它是刘钢先生的研究项目,《坤輿万国全图》已经足够说明,明代人比西方知道的世界地理丰富得多。西方16世纪主要的世界地图,西方一直认为是欧洲大航海测绘的结果,其实是得自郑和大航海一鳞半爪的信息,再加上想象力编绘成的,错误百出。明清之际,文献严重失佚,造成知识断层。还好《坤輿万国全图》传到国外,把明代的世界地理知识资料保存下来。我在《坤輿万国全图解密-明代测绘世界》一书裡已经逐一举出几百宗的证据,不在此重复,请参考本博客其他文章及专著。 希望媒体,互联网各界人士不要再随便把《坤輿万国全图》与《天下诸番识贡图》混淆。现在流传在外“张冠李戴”的错误,我无法一一更正,不能负责。 顺带一说,“1421中国发现世界”作者孟西斯(Gavin Menzies 一译孟席斯)2002年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上发布消息,我就注意,因此认识他。一位英国人,能排除种族国籍观点立场,扬弃欧洲中心主义,推翻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谬说,是值得赞扬的。我与他有相同的结论:“明代大航海是西方所谓世界地理大发现的先导”,除此以外,就学术背景,研究取向、方法、材料、演绎等等而言,我与孟西斯先生有基本区别。 2006年,在《天下诸番识贡图》发布前,我就与收藏者刘钢先生通过信,在2010年的第一届鄭和国际会议上见面。刘钢先生的《古地图密码》一书,内容丰富,有很多值得参考的材料和观点,不过,我对1418地图不能做评价。我是集中从西方原始资料找答案。是西方历史文献与考古的漏洞,给我最大的证据支持与信心。现有的西方文献,完全无法解释《坤輿万国全图》的信息来源。全部中文标注的地图,不是西方来的资料,只能是中国人自己的资料。这就是破译《坤輿万国全图》的窍门。《坤輿万国全图》已经解决了《天下诸番识贡图》不能解决的疑问。 以上所说,归纳四点: 历史学也是科学,不能离开数据,事实,推理。科学研究是容许出错的,以往演绎上的错误,为後来正确理论奠基,无可厚非。许多理论都是经过很多人的努力,一步步完善的。 出乎意料的观察、数据,往往是重大发现的苗子。只用习惯的思维,想当然,是无法创新,得到正确的理论的。真理必然是真相的结果。为了某种利益,顽固死守错误,甚至打压异己,于己于人都没有好处。 应该尊重学术自由的独立性。每位学者只能对自己的论说负责,不要随便归门列派。 作为主流媒体,不能随便引用材料,必须注明出处,也不好未徵求作者同意,隨便更改、添加材料。
个人分类: 科学正史|5302 次阅读|9 个评论
四种鸟告诉我们:中国发现澳洲、美洲
热度 3 SLLee19 2014-8-19 02:27
《坤舆万国全图》的地名证明明代环球航行,已经用好几篇文章介绍。地图上还有别的证据。四种鸟,洩露了秘密,告诉我们明代到达美洲与澳洲,比欧洲人早,“发现”只是简化惯用词。动物学界的朋友请注意。 《坤舆万国全图》近马来西亚处有注释:“大泥出极大之鸟,名为厄蟇,有翅不能飞,其足如马行,最速,马不能及。羽可为盔缨,胆亦厚大,可为杯,孛露国尤多。” 其实,厄蟇代表三種非常相似的鳥 - 澳洲鴕鳥emu,,鶴駝cassowary,美洲鴕鳥rhea。他们的身体较大,有翅膀不会飞,羽毛黑色,走得颇快,远看容易混淆。 郑和副手马欢著的《瀛涯胜览》载:“又出一等火雞,大如仙鶴,圓身簇頸,比鶴頸更長。頭上有軟紅冠,似紅帽之狀。又有二片生於頸中。嘴尖。渾身毛如羊毛稀長,青色。腳長鐵黑,爪甚利害,亦能破人腹,腸出即死。好吃炭,遂名火雞。” 所以,鹤驼又称“食火鸡”,简称“火鸡”。乾隆时,佛朗几人(欧洲人统称)进额摩鸟,乾隆有咏额摩鸟十韵的图画,画的就是厄蟇(鹤驼)。乾隆已经不知道明代人有“厄蟇”的鸟名。 http://www.npm.gov.tw/exh94/form9410/Selections_CH.html “厄蟇”原来指鹤驼,鸣声uck-moo (厄蟇)采自中國南方方言(粤语)。蟇与蟆同。鸟鸣在Youtube上可以搜寻(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dcQO6Zb8Eg)。鳥鳴千百年遺傳下來,沒有改變。西班牙人最初从中国文字,按北方方言翻译成Ema, 不是鳥鳴聲,是错的,后来才更正为Emu,把名字给了澳洲鸵鸟,也是错误。鹤驼原产马来西亚,印尼,澳洲等地,有不同品种,有些已经灭绝。鹤驼与澳洲国鸟emu形状极为相似,明代人也把澳洲鸵鸟称为厄蟇。澳洲鸵鸟产于整个澳洲及新几尼亚近澳洲处,现在emu反而成为澳洲鸵鸟的名字,原来的厄蟇改为鹤驼,学名cassowary。 孛露即今秘鲁,孛露Peru是南方方言音译,“秘鲁”用北方方言唸Milu不对,现在地图一直是错的。孛露产美洲驼鸟,学名rhea,形态与鹤驼也相近,羽毛比较淡色。明代人也用“厄蟇”命名美洲鴕鳥。 我为什么一直用澳洲驼鸟,而不用现代动物学词典载的学名“鸸鹋”,是因为这名字是错的。鸸鹋,北方方言er-miao, 南方方言ee-miu,都不是原来鸟鸣声,是从欧洲名字emu再翻译过来。學名錯誤遺害無窮。希望動物界人士注意更正:厄蟇应指鹤驼,emu是澳洲鸵鸟,不需要音译为鸸鹋,美洲鸵鸟可以维持本名。 美洲的火鸡与鹤驼(食火鸡)也相像,北美、中美到处有不同品种,美国人名为turkey,全世界只有英语称此等鸟为turkey,其他欧洲人以他们的语言称之为“印度鸡”,因为欧洲人初时误美洲为印度。美国鸟类专家Charles L. Jordan访问最初接触的原住民,得知他们普遍叫这种鸟forkee (有各种异体拼法),不叫turkey,forkee的f小写误写为t,再误读为turkey。 Forkee就是南方方言“火鸡”读音。原住民有他们自己语言命名这种鸟,turkey只对外人用。可见,turkey是外来语,是明代人把“火鸡”的称呼,传给美洲原住民。这是明代人与美洲原住民接触的证据。 根据emu, cassowary,rhea和turkey这四种鸟,明代人到过南、北美洲和澳洲。 “澳大利亚”(Australia)一词來自拉丁文Australis,原意“南方之地”,源自《坤舆万国全图》中国对此大陆命名。后来不懂拉丁文的人把Australia音译“澳大利亚”,又是另一误会。 方言,各国语言在文化交流中产生的种种误会,造成历史更大的误会。懂不同的语言、方言,对研究历史有突出的优势。
个人分类: 科学正史|7068 次阅读|7 个评论
明代文物在英展出 - 《坤舆万国全图》
热度 1 SLLee19 2014-8-14 07:12
明代文物在英国展出。其中包括《坤舆万国全图》,可惜还是说成利玛窦的作品。 http://www.bbc.co.uk/ukchina/trad/entertainment/2014/08/140811_ent_ming_exhibitions.shtml 《坤舆万国全图》上面没有教皇领地,没有佛罗伦萨,文艺复兴时代到今最出名的城市。作为耶稣会成员,生长在文艺复兴时代,怎麼可以漏掉这两大地名?《坤舆万国全图》的欧洲部分是文艺复兴以前,教皇在法国的时候的地理。这部分地理是欧洲人1342-1347年带来给元朝皇帝的。 欧洲部分不是利玛窦绘制,整幅地图就不可能是利玛窦绘制的。这是最简单的道理。其他证据多得不得了。 中国人把《坤舆万国全图》当成利玛窦的作品,相当于意大利人把Mona Lisa 当成齐白石的作品那么滑稽。但是,我笑不出来。这是国体问题了。
个人分类: 地图学|3697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8: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