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郑和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哥伦布发现美洲其实是西方感恩造神
热度 5 laserdai 2014-11-30 07:00
对于 到底谁先发现了美洲? 主题基本完成的时候,恰好是美国的感恩节。由于感悟出: 西方感恩是虚伪,东方感恩是实惠 ,也就很容易理解了为什么西方国家狂捧哥伦布发现美洲了,这纯粹是西方的感恩主义造神,得了实惠再卖乖。 西方国家发现了美洲以后,大肆掠夺和屠杀当地的印第安人、玛雅人和印加人等等,得到无计其数的物质财富,导致这些文明几乎安全灭绝。西方人得到如此大的实惠之后,由于宗教的缘故,总要反思一番,当然不能完全归为上帝老儿的功劳,也要找个人间先驱歌颂一番, 一来二去,查找到哥伦布最为合适,遂当作最佳人选,树立成为英雄典型,写入封神榜,大加纪念。 这就是典型的西方式感恩。可怜的哥伦布,到死都不承认发现了新大陆,到死也没有享受到别人那样的荣华富贵,只能一直穿破布,不妨称为哥伦破布。 这跟我以前的叙述不矛盾,只是视角稍微不同而已: 这是西欧最近几百年来依靠经济强大占领/主导世界的结果,谁强大了谁说话就是对的。 至于说, 哥伦布发现美洲,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欧洲发现美洲,更严格地说应该是,西欧发现了美洲 。 人类史上,由于欧洲文艺复兴后开始快速发展并野蛮扩张,从而主导了世界,因此他们掌握了话语权,所以,历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哥伦布发现美洲被包装成(美洲外的)人类发现美洲。(博文: 哥伦布发现美洲与中国发现铁基超导 ) ***************************************************** 法显和慧深到过美洲是肯定结论 哥伦布之前有很多人都到了美洲,但是没有被西方树为典型,他们只能在上帝老儿那儿诉苦了。 现在一个公认的事实是,远古时代东亚,包括现在的中国、蒙古、俄罗斯远东和韩日,一些部落通过现在的白令海峡附近迁移到美洲,定居并繁衍下来,大概就是后来的部分印第安人、玛雅人和印加人等等。 至于中国的夏人、商人甚至秦朝徐福迁移到美洲,理论上非常可能,但是文献记载证据还不充分,需要将来的关键考古证据和基因证据支持。 至于其他民族到达美洲,   罗荣渠1997年的遗作《美洲史论》中有一章资料比较丰富:   世界之谜:谁在哥伦布之前到达美洲?, 209-224页。 对于 东晋高僧法显已经发现了中美洲 ,还有随后的 南北朝高僧慧深到过的扶桑就是现在的墨西哥 ,我个人觉得基本成立,可以下明确的肯定结论了。至于有些反对意见,大可不必对他们太较真,因为古代文献记录能那样好已经难能可贵了。非要要求证据完美无缺,很明显有吹毛求疵的特点,比如:   罗荣渠的逻辑推理论证远没有高等数学严密。 要知道,现代的文字记录、监控系统还有科技侦破手段如此先进,马航370竟然失联那么长时间,一点线索都没有;更荒唐的是,另一架马航班机在东乌克兰上空被击落,至今毫无定论。 *************************************************** 郑和与哥伦布的大战 这场两位古人的大战起因于英国人的一本书, 《 1421年中国发现世界 》 ,还有随后的 李兆良 博 主的两本书。必竟哥伦布是西方国家造出的大神,挑战造神当然很不容易,所以这样的战争必定旷日持久,最近 李兆良 博 主说有个西方地图网站关闭了,这是历史真相取得的一点点小胜利而已,徐州大会战的级别,后面的艰难险阻还有很多 。比如天朝也有造神,谁敢挑战?文革时代你随口一句话都能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国父的地位很难被动摇, 袁大头的冤大头还要做很多年。 可笑天朝的历史学家,被西方的大婶哥伦布洗了脑,不但 没有发掘出   法显和慧深到过美洲,被法国人原创了去 ,而且还总是竭力否认郑和时代的明朝就已经发现了全世界的说法。我的 另一篇博文 结尾的一句话很重要: 当一个民族中许多人视自己为劣等民族时,她们会和法国女人作出同样的举动,就很容易理解了。 将来有一天,中华帝国一统世界的时候,郑和才会真正赢得与哥伦布的大战胜利。那时候,历史真相会浮出水面,哥伦布那镀金的泥塑菩萨会成为当年造反的红小兵四清时候那样的待遇,扫除庙堂,进入历史的垃圾堆。 **************************************************** 明朝和清初,中华帝国失去了一次一统世界的大好机会 罗荣渠1997年的遗作《美洲史论》中有一章内容比较中肯: 为什么不会有中国的哥伦布? 225-250页 但是这个题目有点二战德占区法国女人方式的味道。 总的感觉,中国历朝历代都是尊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顶级哲学,难道是儒学祸害了中华民族? 中国的元朝就是蒙古帝国的一个王国,明朝取代之后,朱元璋如果挥师直下,可以顺利地拿下整个蒙古帝国的版图,把东欧变成明朝的若干附属国,如果那样,奥特曼土耳其帝国就没有机会怀孕了,跟别说诞生。要知道,现在的匈牙利就是中国宋朝时代北方的女真人,现在的土耳其就是中国汉朝当年的突厥人。 后来郑和时代如果能够多点赚钱的动机,明朝可以顺利地占领如今的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诸国,成为朝鲜新罗百济安南那样的附属国, 也能拿下现在印度的大部分,有沙特伊拉克那些沿海地区,甚至在非洲 大裂谷的东部建立若干个明朝的附属国。 就算明朝的皇家的确是猪,那么清朝康熙时代还来得及。康熙如果真有雄心,当年的俄罗斯就不会占有亚洲一寸地。 历史没有假如,只能说,明朝开始,中华帝国就缺了个心眼,以后,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中华帝国越来越弱 小,附属国逐渐失去,到了东北西北的大片土地和硫球都失去的时候,中华帝国的皮算被剥掉了,露出肥美的鲜肉, 随后的被撕扯都是自然而然的了。 这样折腾到现在,还是没有皮肤,什么时代才能重新长出皮肤,不能预测。 历史还是没有假如。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2462 次阅读|6 个评论
哥伦布发现美洲与中国发现铁基超导
热度 9 laserdai 2014-11-18 07:58
  到底谁先发现了美洲?   对这个问题最近看了一些资料,领悟出来了真谛。 其实,这个问题应该跟一元一次方程(y=a*x+b)一样,有确切的答案,但是,今后恐怕非常难找到真正的答案了,因为参数a和b确定不了。唯一希望是期待考古学的重大发现,也许未来基因测序和基因组学方面可能给出重要的辅助证据。 比较明显, 东晋高僧法显已经发现了中美洲   ,这是中文资料中能查找到的最早的记录,推断实际年代只能在这之前。  从北美的印地安人,到中美洲的玛雅人,再到南美洲的印加人,和夹在他们之间的那些根本不知道名字的什么什么人,有些是土著(这需要等待人类起源方面的重大发现来证实,不管是创造论还是进化论),有些应该是外来的移民,比如炎黄时代、夏人、殷商人的部落通过现在的白令海峡迁移到北美洲,再进一步移民到中美洲和南美洲,甚至通过浩瀚的太平洋漂泊过去。 至于说, 哥伦布发现美洲,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欧洲发现美洲,更严格地说应该是,西欧发现了美洲 。人类史上,由于欧洲文艺复兴后开始快速发展并野蛮扩张,从而主导了世界,因此他们掌握了话语权,所以,历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哥伦布发现美洲被包装成(美洲外的)人类发现美洲。当然, 有些国人不加思索完全接受了这个观念 ,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将来的中国史学界一定会还历史本来面目。   至于郑和发现(中南)美洲,不再具有重大意义, 这样的提法也不妥当 ,因为有东晋高僧法显的记录在 。 至于那本 英国人写的书 《 1421年中国发现世界 》 ,还有随后的 李兆良 博 主的两本书 ,只能证明郑和时代的中国明朝已经大体知道了全世界,并且和中南美洲有了实实在在的贸易关系,由此中国引进了多种农作物、蔬菜水果甚至家禽 。 至此,名实已明!我已经不需要为了这个目的再看任何相关资料了。 人类的历史总是惊人相似,哥伦布发现美洲与中国发现铁基超导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现在称作铁基超导的那类物质,很早之前就知道,但是没有人测试过其超导性质。有位东洋好事者法显无意中发现 铁基能 超导这个新美洲,在新的〈佛国记〉中 报导了26K的超导温度。差不多同时,烧制瓷器方面历史悠久渊源流长的中国的一批国家级科研团队纷纷开足马力烧制 铁基超导新瓷器,超导温度迅速提高到超过40 K,并进行各方面各方位的测量测试计算分析,一时间 铁基超导中的印地安文明,玛雅文明和印加文明等都被屠杀殆尽,中国几乎全部殖民占领了 铁基超导这个新美洲,让 国际同行惊叹无法下脚,甚至都插不进手指头。 由于中国在铁基超导方面的做大和强势,历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于是中国发现了铁基超导,   获得 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并载入历史。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4949 次阅读|21 个评论
东晋高僧法显已经发现了中美洲
热度 5 laserdai 2014-11-17 08:08
享受天朝优质中学教育的,都知道1。哥伦布发现了中南美洲;2。明朝郑和下西洋到达了非洲东海岸。 最近注意到有本英国人写的书 《 1421年中国发现世界 》 ,还有随后的 李兆良 博主的两本书 ,证明郑和先于哥伦布发现了(中南)美洲。 上篇博文 到底谁先发现了美洲? 本来是颗小石头子,扔到大洋里面打水漂玩,不曾想惊起两条大鲸鱼。 第一条大鲸鱼是:   罗荣渠著 《美洲史论》  黄安年 2014-11-16 22:17 从学术角度讲,还在1992年时北京大学罗荣渠教授就在一个1492五百周年的国际学术会议上提出了对于美洲发现说的质疑, 他说准确地应该是首航美洲。很可惜,我们科学网上的一些博主对此好像并不了解啊! 请看我2010-3-20博文, 罗荣渠著 《美洲史论》提要, 2010年3月20日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304674.html 这本书说中国人首先发现了美洲。可惜我手头没有这本书,近期也得不到这本书,只好按下不表,等待有网友把相关章节发上来。 第二条大鲸鱼是: 东晋高僧法显已经发现了中美洲 xiaobaobao888 2014-11-16 10:09   法显( 334年—422年),俗姓龚,后赵平阳郡武阳(今山西襄垣)人,代表作《佛国记》中所称:“ 九十日许只在一岛停靠,余则大海茫茫 ”,这与海貌地理不符,因此很多学者否定了“耶婆提”即爪哇或加里曼丹的说法。 我国学者从航行105天及大风吹向测算,考证为墨西哥西海岸,这是对世界史的传统理论是一次冲击。 从法显所乘船1580年前的航海纪录分析,有关学者认为这个船队自斯里兰卡启航,在第十六天起就在太平洋深海海域航行。 法显是在十五天前尚可通过岛屿来辨别方向。 《佛国记》中记载:“每当夜暗,但见大浪相博,晃然火色” ,据远洋海员告知,这是深海海浪六级以上时产生的海洋物理发光的现象; 《佛国记》又载:“商人慌惧,不知那向,海深无底,无下柱之处。 ”当时是木质帆船,使用石锚。浅海难见大鲸、大鲨鱼、大海豚等,这种海貌非深海莫属! 法显又写道:“若阴雨时,为逐风去。至天晴已,乃至东西,还复望正而行。” 这是太平洋季风时节东行的感受。 按古船昼夜行一百海里计算,法显航行105天总计9000一一10000海里, 所到耶婆提应是美洲西海岸 。 《佛国记》中描述耶婆提情况,同墨西哥古印地安人中的马雅人当时的人文社会情况很是吻合 。 还有一个重要依据是,据远洋海员告知,法显船队只有在墨西哥西海岸出海西航,经115天航程,方能直抵中国山东半岛,在青岛崂山上岸。这是符合正常天气情况下航行万余里海里的推算。 由此考证,可以认定公元412年法显横渡太平洋抵美洲大陆,他是发现美洲新大陆的第一人。这一历史见证,又在中国佛教史上,写上光辉灿烂的一页。   天天口里叼着棒棒糖的小宝宝 ,我大概知道你是哪位了,出来晃悠多了你就会不小心露出自己的马脚,呵呵! 佛国记 ,( 百度百科 ) 全文连接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301/0000/003.htm 我在上上篇博文中提到: 面子问题的根本, 其实也算虚荣心作怪。人的本性如此,很多人组成的国家也必然是。 作为一个国家,弄点大动静,让普罗大众多点茶余饭后的料,也让本国的子民们脸上增光,何乐而不为乎? 并且,这展示了一个国家的实力,既有财力物力更有科技实力,所以才能做成。 如果这些考证能做好,写进天朝的中学历史教材,不是中华民族莫大的面子么? 中国能做好子虚乌有的三皇五帝的断代工程,就不能理顺美洲的发现?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8688 次阅读|8 个评论
到底谁先发现了美洲?
热度 23 laserdai 2014-11-16 10:12
1。一般相信,哥伦布在寻找通往印度的新航路时,在1492年发现美洲。这是西欧最近几百年来依靠经济强大占领/主导世界的结果,谁强大了谁说话就是对的。 2。最近10 年来,新的学说证明,明朝的郑和舰队发现了全世界。请参见, 《 1421年中国发现世界 》 李兆良   博客   英国“郑和粉”挑战传统历史观:中国发现了世界 http://www.chinanews.com/gj/2014/10-10/6664010.shtml 中国人发现美洲早哥伦布70年 http://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05-05/18/content_2969079.htm 3。最新的观点: 穆斯林发现了美洲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说,穆斯林比哥伦布早300多年前就已经发现了美洲。     在伊斯坦布尔召开的拉丁美洲穆斯林领袖会议上,埃尔多安指出, 哥伦布的日记提到他在古巴一个山坡上看到一座清真寺 。 “穆斯林水手在1178年就已经抵达美洲。” 埃尔多安没有提出更多的证据,但他说,“拉丁美洲和伊斯兰早在12世纪就已经有过接触。” 1996年发表的一篇具有争议性的文章说,哥伦布日记证明了穆斯林首先抵达美洲,并传播伊斯兰教。不过许多历史学者认为,哥伦布日记里的描述只是借用清真寺的模样来比喻一座山坡。   至今,在美洲没有发现任何一座比哥伦布更早的清真寺建筑或遗迹。   看来这个观点还需要更多关键证据。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6334 次阅读|71 个评论
学术态度在国外
热度 15 SLLee19 2014-10-15 01:38
刚刚在美国中西部岩画学会 ( Midwest Epigraphic Society ) 上做了报告,从智利发现鸡骨头,早于欧洲人到美洲的证据开始,谈到南美洲 Mapuche 族与华夏文化关系,复活节岛( EasterIsland )的鸡和石像,美洲西部地理与《坤舆万国全图》的关系等等。这学会的人不多,但是对前哥伦布的美洲文明很有兴趣,不限于岩画。我的报告引起他们极大兴趣。因为他们不懂中文,以往解释美洲的文明,误解得很滑稽也有。我用基因,旗帜,中国文化符号跟他们讲,一下就明白了。会上,除了我,好几位也研究中国古代文明对美洲的影响,赞成 Diffusion (文明渗透说),反对 IndependentEvolution (独立发生说)。有研究《山海经》地图,美国西部岩画中的象形文字与甲骨文的统计分析等等,占总论文的 25% 左右。个中还是有翻译误解的,经我解释,欣然接受,很有学术风度。 我带去了几本《坤舆万国全图解密 - 明代测绘世界》,《宣德金牌启示录 - 明代开拓美洲》,本来以为听众都不看中文,只作展示用,结果全部售罄。 一对退休的老夫妇告诉我,他们从马萨诸塞州开十几个小时车,专门来听我的报告,很令我感动。他们一下子买了三套书,除了自用,要送给他们的中国朋友。女的本来学德文,后来改学中文,估计要看我的书还是不容易。男的是数学老师。另外一位是 90 岁的俄勒冈大学荣休教授 Carl L. Johannessen ,他是来领奖的。他也买了一套。他虽然不懂中文,但是要留纪念,从图片去猜内容,等我英文版出来,还再买。这是西方一些学术界对我的研究的态度。对于反对郑和下西洋到达美洲的人,与会者都极端不满,特别不齿某位澳洲人到处诋毁郑和的作风。我告诉他们,“地图历史网站”( MapHist Forum )宣布明年一月关闭,他们都由惊讶而赞赏。(关于该网站关闭的消息,请看前面《馬可孛羅地图》的文章) 他们把会议安排在哥伦布日( 10 月 13 日)前的周末,称此为“反对哥伦布”的行动。会中,主席特别宣布,推举我为他们学会的主要刊物的总编辑。全场的掌声,是我研究努力的最好回报。全场,除了我,都是欧洲裔的。他们能不计较民族背景,重视证据,服膺真相,难能可贵。更正错误世界史,把地理大发现的功绩归还给明代中国人,这浪潮正在外国积累能量,参与的有英国,美国,澳洲等学术界的朋友,希望有一天在中国也能看到同样蓬勃的现象。 李兆良 2014.10.14 后记: 有依仗民族主义的霸道,天下第一,不是自己的要抢; 有忌讳民族主义的懦弱,怕戴帽子,是自己的也要让。 两者都是寻找真理的障碍。 立中制节,不偏不倚,是不易之道。 2014.10.15 注: Carl L. Johannessen 是下面一书的作者: John L. Sorenson Carl L. Johannessen (2013) World Trade and Biological Exchanges Before 1492. 我也买了他一本。他在扉页上的题词: To: S. L. Lee We repect your facility with languages. Respect you greatly. Carl Johannessen
个人分类: 学思碎语|7899 次阅读|52 个评论
墨卡托北极圈地图的秘密 - 谁是地图学、地理学之父?
热度 5 SLLee19 2014-9-16 21:21
前文给大家一个测试,看看墨卡托的北极圈地图有什么毛病。下面是答案。 墨卡托(Mercator) 的北极地图起码有以下的错误: 1595年,西方还没有勘探亚洲与美洲之间是否相连,地图却明示海峡,是错误之一。 地图不能先于勘探,不合常理 。 加利福尼亚画到北极圈里,是最明显,最严重的错误。其实 1595 年,西方对加利福尼亚並不熟悉。后来的地图把加利福尼亚绘成岛。直到 100 年後的 1699 年,西方才知道加利福尼亚不是岛。 图中的 Lago de Conibaz ,即今天加拿大的 Hudson Bay ,是 1610 年英国人 Henry Hudson 发现的。 1610 年,利玛窦在北京去世,他如何在 1602 年预知 1610 年发现的地理? 1595 年墨卡托地图的 Lago de Conibaz ,地理是错的。 Hudson Bay 被绘成两个湖,大的没有名字,按地理应为 Hudson Bay, 小的标注 Lago de Conibaz, 是翻译自《坤舆万国全图》的哥泥白斯湖,灌入加利福尼亚的湾中,完全错误。 Obilu(墨氏此图误为Obila) 是《坤舆万国全图》上的何皮六河,即今 Mackenzie River, 是加拿大最大的河,灌入北极圈。 Cogib 是《坤舆万国全图》上的哥入河,今 Great Whale River , 灌入哥泥白斯湖(即 Hudson Bay )。墨卡托的北极地图把两条河通入加利福尼亚湾,完全错误。西方“发现” Great Whale River 最早记录是 1744 年 , Mackenzie River 是 1789 年,两河出现在 1595 年的 Mercator 地图上,早了近 200 年。 Obilu flu, Cogib flu ,是从中文“何皮六”、“哥入”翻译为欧洲文字, flu 是拉丁文fluvio简写 ,即河。“哥入”是从客家话翻的,应是 Go-ngib ,欧洲人不会发 ng 鼻音,变成 Cogib 。反过来,从欧洲语言 Cogib ,用中国方言,怎样都不能翻成“哥入”。今天的客家话,其实是明代的普通话,今日景德镇讲的是客家话与北京话的混合。 其他的错误太多,不是重点,不再论述。 墨卡托北极圈图(1595) 1595年墨卡托北极圈地图局部,留意两个内海(哥泥白斯湖Lago de Conibaz),两条河流(Cogib, Obilu) 注入加利福尼亚湾,加利福尼亚在北极圈内,全部错误。 1602年《坤舆万国全图》北极图小图 (全图上有哥入河,何皮六河等比较准确的标示,全图太大,请自己在网络上看)。 《坤舆万国全图》基本上所有地理位置是相对正确的。利玛窦在中国,没有到过美洲,即使能得到墨卡托的地图,如何能改正他地图上的错误? 正确的地图不可能摹抄自错误的地图而自动更正的。 1569 年的 Mercator 世界地图, 1570 年的 Ortelius 世界地图比 1595 年的 Mercator 北极地图简单多了,没有这些湖与河流的名字。 1595 年是利玛窦到中国以后 12 年,西方地图明显增加了河流、湖泊的名字,地理改进了一点,还是错误不堪,西方还没有到达这些地方,墨卡托的地图的信息应该是利玛窦从中国透露给西方的。 正确的地图不可能摹抄自错误的地图而自动更正的。 谁是父亲,谁是儿子,不是太明显了吗? “地图历史”网站为什么要2015年关闭,大家猜到原因没有? 研究要寻根究底,不能光看大标题。没有把历史,地理,地名,一个个联系起来,不能得到真相。光看地球仪,球形的地图,就认为是西方之作,永远受骗。 真正的地理学之父,地图学之父,主要是明代人,名字已不可考。他们总结了六次下西洋的经验,绘制了《坤舆万国全图》的原图(成图于1430年左右,不是1602年),部分信息流入西方,引起欧洲的航海热和后来500年的历史风云。 我们继续重复“地图学、地理学来自西方”,不是很荒唐吗?
个人分类: 地图学|14340 次阅读|14 个评论
武夷山教授的三原法与科学正史
SLLee19 2014-9-8 18:30
本来要搁笔,看到武夷山教授的“情报学三原法”,与我翻六百年历史悬案暗合,又写一段。 三原法是: 原理 的把握与质疑、 原典 的研读与诠释、 原始数据 的获取与分析。 原论 (原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利玛窦为中国带来世界地理、地图”等学说。 原典 :西方的原地图;原文献;未经演绎的,发现者,第一目击者的观察记录;《坤舆万国全图》;卫匡国《中国新地图集》等。 原数据 :以上两图,加上明代中国留存在美洲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存。 《坤舆万国全图》和《中国新地图集》的数据与西方的历史原论(不能称原理),与原典有巨大差异,无法解释的矛盾,必须另寻答案。这项质疑,是翻案的主要动机。 在翻阅西方 16 世纪以来多种原文文献, 600 多份地图,实地田野调查後,发觉西方原典和原数据与他们的原论无法相容,违反了推理和常理。从原典与原数据整理出符合常理,符合推理的新论,就是我两本书的内容。 这两份地图的地理不是西方测绘的,只能是中国测绘。排除西方测绘的可能後,整个理论必须更改。唯一符合原典,原数据的新论是:明代中国环球航行,到达美洲,测绘世界地图。 明代中国环球航行符合侦案三条件: 动机 - 成祖、宣宗要向世界各国宣示中国国威,通商。 时机 - 《坤舆万国全图》地名,注释指向成图时间为 1428-1430 年间 能力 - 占世界经济能力 1/2 的明朝国力, 20 万人次, 28 年来七次大航海活动 真相到此大白。结论是: 明代大航海是世界地理大发现的先行者。此举刺激了后来欧洲的航海活动,殖民美洲。 地理学,地图学是中国发明,从记里画方到经纬度,有迹可寻。西方地图学错误百出,得自中国在外散落的零星数据。
个人分类: 科学正史|3876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明代中国,伊斯兰的关系 – 明代旗帜在美洲飘扬
热度 2 SLLee19 2014-8-31 00:04
前几篇让大家猜旗帜,今天解答,一并谈谈中国与美国在前哥伦布时代的关系。 两面七星旗是切諾基族的旗帜。 北斗七星是中国的概念,西方的大熊星包括北斗和 其他星。 七星北斗旗是中国用得最长久的一面代表帝皇的旗帜,宋、元、明、清史载的卤簿只有一面北斗旗,其他旗帜可能有多面。卤簿是皇帝出行的仪仗队。在北半球,北斗星永远不落于地平线下,而且指向北极星。周朝或更早,北斗就代表帝皇。明代多位帝皇崇尚道教,北斗是道教的象征,死后用铜钱砌成北斗七星,放在棺材底板,让死者登西方极乐世界,原住民 Lakota 族也有类似风俗,以北斗星引带死者归天,最近在伊拉克阵亡的 Lakota 士兵葬礼里有这样的仪式。 明代《三才图会》里有专讲北斗星的一段。明罗懋登著《三宝太监下西洋记》的插图,是明代人绘制的,三宝太监郑和前面是北斗旗领路。明代的绣像小说《三国演义》用北斗旗作为将军的旗帜。明代人认为北斗旗是历代帝王的旗帜。郑和船队用北斗星导航,指挥,肯定有北斗七星旗。 美国切诺基族有红白两面北斗旗。红底是 war flag 战旗,白底是 peace flag 和平旗(等于文旗),酋长分文武,穿着也分红白,与中国的文武两班同。宣德金牌是在切諾基族的领地里发掘出来的。还有很多切諾基与中国文化的关联。现在切諾基的旗帜改掉了,北斗星变成一个圈,原来意义完全消失。 另外两面旗帜,一面属Muscogee族,一面属Seminole族,是美国佛罗里达到阿拉巴马之间的原住民。 红白绿,弯月和星, 是伊斯兰的标志。所有伊斯兰国家旗帜都是这个符号。原住民这些旗帜后来都被改了,去掉这些符号。自从我的书出版後,很奇怪,谷歌上这些旗帜的图片慢慢减少。只有少数网站还有。但是旗帜学的书里有记载历史上原住民的旗帜。郑和是穆斯林,他的副手也多是穆斯林。船上有西亚的商人,随船翻译。美国东部还有一些切諾基人认为是犹太人后裔,犹太人最会做生意,他们在西亚,随郑和船来美洲,一点不奇怪。欧洲人还没来,美洲就有黑人。没有任何证据非洲人造船远航。这些非裔人极可能也是随明代的船来美洲的,美洲还有印尼人的痕迹。美国东南部的种族、语言是最复杂的。 阿拉斯加的州旗是现代西方旗帜里唯一有北斗星的。原设计者是一名原住民的中学生。本来设计有奖,后来可能知道他是原住民,只是学生,奖品不了了之了。 旗帜是最能代表一个民族国家的标志, 为什么美国原住民的旗帜与中国的旗帜那么相似? 宣德金牌出土的周围 300 英里内是美国陶器之乡,稻米之乡,蚕桑原发地(已经不存),英国在美洲的第一殖民地,出土明初青花民窑碗,附近有与金华火腿一样风味的腌肉工厂,有几百年历史,都在這裏附近。 北卡罗莱纳有一条河,现在简称 Haw ( Hau ),原来的名称是用客家话命名的“石级河”,欧洲人不懂,随便翻译,省掉重要的描述。这条河的底是很平的石头,从 Appalachia 山脉下来,由高到低,像石阶一样,是全国有名划艇泛舟的好去处。 美国东部原住民还有客家人特别的二次葬风俗,这些原住民连族名都不存了。客家人二次葬的风俗是从北方南迁以后,念念不忘北方祖家,下葬几年後,把先人的骨头拿出来洗干净,放在坛子里,随时准备迁回北方安葬,这仪式叫“捡骨”。后来没法回北方,风俗犹存。美国东部的原住民也把先民的骨头用坛子存放,迁到那里,带到那里。为什么有同样的风俗?郑和船队里有很多客家人,其实他们是北方原来的汉人,因历代战乱,迁到南方的,清以后叫客家人,操古汉语。毛泽东祖上是江西吉水人,元朝时迁云南,明代迁湖南。邓小平原籍江西吉安,明代迁四川。吉水、吉安仅十里之遥,一水之隔, 毛、邓祖籍是客家地区。 赣南、闽西、粤东地区都是客家人。二万五千里开始的井冈山,毛泽东诗词提到汀江,龙岩,上杭,都是客家地区,开国元勋里的朱德,叶剑英,是客家人。 景德镇的方言是普通话杂客家话。郑和下西洋是唐以来海上瓷路的延续,也是为什么世界各国多客家人的由来。也是为什么美国南卡罗莱纳州有中国的陶艺,龙窑,水碓,碱性釉,大瓮,与景德镇的陶瓮没有两样,却比欧洲当时的陶艺先进,而完全不同。 以上只是举出一些比较重要的,美国与中国文化的关联。这些文化关联证据正在慢慢消失,有消极的淡忘,也有积极的掩盖。我的书就是要把这些记录下来存档,让以后不要忘记华人(汉人,中国人)在美洲的文化记忆,文化基因。 参考: 李兆良:《宣德金牌启示录 - 明代开拓美洲》联经出版社, 2013 年。 李兆良:《坤舆万国全图解密-明代测绘世界》联经出版社, 2012年。 本博客其他文章是两本书的简介。 600年明代大航海的鸣冤鼓 400年“西学东渐”的惊堂木 现代中国人的历史拾遗箱
个人分类: 科学正史|10767 次阅读|4 个评论
美洲出土永乐通宝
热度 8 SLLee19 2014-8-20 11:53
目前知道美洲出土的永乐通宝,至少有三枚。 2011年11月,加拿大在 育空谷 (Yukon Valley),发现了一枚康熙通宝(1667-1671铸),黄铜制造,含铜60%,锌40%。评论说中国人可能1898年代寻金热以前就来加拿大。康熙铜钱在美洲原住民中很普遍,康熙通宝流通于墨西哥-马尼拉帆船贸易线的时代,有可能在美洲西部找到,这则报导已经不是新闻。 更大的新闻,却是附带的报导谈到1993年在育空地区的河狸溪(Beavercreek)曾发现一枚永乐通宝。如果是马尼拉-墨西哥航线贸易带来的,为什么带两三百年前,已经不流通的货币?如果是清朝的人带来的,为什么只有康熙与永乐的铜钱,没有中间两百多年的货币?与墨西哥贸易的铜钱,如何跑到加拿大极北的地区? 与永乐通宝一起出土的,还有猪骨头。育空地区在北纬60度,以前从来没有猪。中国是第一个驯养猪的国家,六畜之中,猪是特别重要的食物,尤其祭祀,是大三牲(牛、羊、猪)小三牲(鱼、鸡、猪)唯一相同的。中国南方今天还是以烧猪祭祀。郑和船队的船带鸡、猪、狗,是有据的。郑和虽出身穆斯林,对此并不忌讳。 http://www.yukon-news.com/life/25638/ 2007年,美国西部 俄勒冈州 ,有人发现了永乐通宝,应该是轰动的新闻,却没有任何报章宣传。发掘人只是在一个寻宝的网站上写了一篇报道。另外一位看到报道,也把他收藏的永乐通宝亮出来。 俄勒冈出土永乐通宝与真品比较 http://www.treasurenet.com/forums/today-s-finds/70600-holy-cow-my-oldest-coin-date-1408-1424-d-update-new-pics.html 发掘人说当地海岸曾经有大量的中国钱币,给当地的Wishram族土人利用做装饰,收藏了许多中国铜钱。 《坤舆万国全图》的地名、地理准确标示Anchorage,Juneau, 及Mount Ranier等地的地理並命名,这些地理是欧洲人19世纪才知道的。证明明代中国人到过阿拉斯加,华盛顿州,俄勒冈州,比西方早450年。 美洲土人这种风俗估计应该是从明代开始的。郑和家乡云南的苗族、彝族都有把财富作头饰的风俗。 俄勒冈出土的永乐通宝,在永字上方有洞,就是穿作头饰用。洞打在正上方,所以打洞的人认得汉字。 此外, Tlingit 族人把中国铜钱作甲胄。甲胄和头饰的铜钱有清康熙以后, 18-19 世纪的。有关方面不愿意提供文物作鉴定,无法得知全部 钱币年代。 Smithsonian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via Bard Graduate Center . http://www.smithsonianmag.com/arts-culture/a-history-of-sequins-from-king-tut-to-the-king-of-pop-8035/#rRtJepxLslHHm527.99 美洲西北部出土明代铜钱只有永乐。为什么?宣德通宝在 1433 年才开铸。郑和 1430 年已离开,他们带的还是永乐通宝。以后大航海终止,到清朝才通商,因此没有宣德以后的明代钱币 。 这些新闻,西方都不予报道,或者轻描淡写。第一,对中国历史不熟悉,以为是寻金热的华人带来。第二,知道中国历史,更不会张扬。连中国人也不觉得惊讶,无人追究。只有有心人碰运气才看到。这是为什么明代人到达美洲一直没有证据公开。 除了永乐通宝,美洲西部还有其他旁证 - 五花马,和平族的笄禮,亚利桑那州的中国铜铃,以汉语命名的地名等,這裏不能详述。 永乐通宝在美洲出土,可以确定明代永乐、宣德年间到达美洲西北部。详细分析请看拙著《宣德金牌启示录-明代开拓美洲》。
个人分类: 科学正史|11970 次阅读|20 个评论
《坤輿万国全图解密-明代测绘世界》六百年世界史错案的侦破
热度 1 SLLee19 2014-8-10 23:18
以下是我的书《坤輿万国全图解密-明代测绘世界》在联经出版社网页上的简介。原书出版于2012年,是繁体版,现在把简介换成简体,方便大陆读者。该书在 淘宝网上可以购买, 暂时没有简体版,正在写英文本。我会把一些章节,简要,在本博里介绍。看这本书,不能用现代的著作学说去评论,东西方交流,开始有不少误会,也有故意歪曲、过滤、改写,把历史真相涂抹得面目全非。我的研究是从15-16世纪欧洲航海者的原文原作翻译出来的,原文是西班牙文,葡萄牙文,法文,拉丁文,意大利文。其实答案很清楚摆在面前,但是,有些读者还是凭错误的教科书来分析,是找不到真相的。这本书,不止是翻历史的案,是检验我们的思维缺陷。 ----------- 历史真相往往「隐藏」在最明显的地方 只是被经典权威学说的「想当然」误导和蒙蔽 李兆良的《坤舆万国全图解密:明代测绘世界》是一本关于世界史研究的专著,从不同角度重新审查几百年来关于世界地理大发现的历史经典学说,从而得出新的演绎。 《坤舆万国全图解密:明代测绘世界》可以看作是有趣的历史侦探个案,也是严肃的研究论文集,在繁多的征引中,夹以趣味性片段,希望提供史学界一点新思考,起普及史学的作用。 《坤舆万国全图解密:明代测绘世界》 挑战了世界史三大经典学说: 1. 明代郑和下西洋止于东非洲 2. 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3. 利玛窦把西方的世界地理知识带来中国 本书发现: 利玛窦进献给明神宗的图,实际上是中国人绘制的。 而《坤舆万国全图》是明代中国人绘制的世界地图,是一份非常重要的中国文献。 本书也说明了世界地理大发现始于郑和时代,明代中国人测绘的第一份世界地图。 六百年的郑和下西洋,终点在哪里,一直是悬疑。同时,美洲开发的史料有不少矛盾,也无法解决。本书聚焦在《坤舆万国全图》,比较了14至19世纪间六百多份地图,综合世界史原始资料,分析地名、语源、地形、按语。数据显示:1602年的《坤舆万国全图》的主要讯息与利玛窦时代的欧洲并不相容,而是源自一百六十年前中国已有的讯息。由此得出难以反驳的、惊人的结论:明代中国人首先到达美洲和澳洲,并绘制地图,是明代中国人开拓了世界地理大发现的局面。西方15、16世纪的世界地图,在某种程度上来自郑和时代中国散佚在外的地理资料。作者用刑侦推理,质疑世界史三大经典理论,还原历史真相,补充了郑和下西洋的结局,破解了中西交通史六百年的悬案。 过去四百余年,尤其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在「西学东渐」的冲击下,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力,创造力,由怀疑到抗拒,有人甚至要全盘推翻本国文化、科学、宗教、艺术、政治、经济,竞以西洋为宗。这本书不只为历史翻案,更重要的是挣回民族自尊和自信。面对东西文化的融合,以一种不亢不卑,去芜存菁的态度,寻找合理的发展道路。 作者/译者/绘者简介 作者:李兆良 1943年生于香港。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学学士、美国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学生物化学博士。祖辈多参与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自幼受国学薰陶,培养文理多方面兴趣,退休后转向文科发展,尤其在书法、历史与写作。书法英译作品有「书画菜根谭」「禅宗十牛图」,曾在纽约市、堪萨斯市,哥伦布市举办个人书法展览。 2006年,偶获美洲出土的宣德金牌,在好奇心驱使下,栽进历史,利用电子文献、地图、博物馆和实地调查,从新的角度综合比较欧洲史、中国史、美洲史,发掘出几百项中国文化遗留在美洲的线索,特别是具有明代特色的文化。发现《坤舆万国全图》多项证据显示该地图的主要作者并非利玛窦或欧洲航海家、地理学家,而是明朝郑和时代的中国人。结论是明代中国人不只到达美洲,而且测绘了第一份世界地图,引起了后来西方的所谓地理大发现。着有《坤舆万国全图解密:明代测绘世界》(联经出版)。 ---------------
个人分类: 地理大发现|4839 次阅读|1 个评论
明代测绘世界:《坤輿万国全图》解密
热度 5 SLLee19 2014-8-8 05:10
以下是我发表在《郑和研究》杂志上的论文,原题为:《利玛窦坤輿万国全图资料源自中国-明代环球测绘世界》分两期登载:2010年第4期,页14-20;2011年第1期,页14-21. 据说该杂志不普及,许多学界朋友均没有看到。该文详细分析《坤輿万国全图》的地理,地名,比较欧洲当时的世界地图,欧洲史,美洲史,中国史,非洲史,加上语源学,方言,西方原始资料等,排除西方测绘《坤輿万国全图》的可能,证明原图为明代郑和时期约1428-1430年间制作,从而推翻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利玛窦带来西方地图学的说法。明代中国实在是世界地理大发现的先驱。 摘要: 利玛窦(Matteo Ricci)一向被认为在中国明代中叶带来了制图学和科学。利玛窦世界地图“坤輿万国全图”(1602)被认为源自Ortelius (1570)之地图(简称“原图”)。然而,详细分析结果并非如是。欧洲对世界地理的东西南北命名乱套,无法自圆。《坤輿万国全图》一半以上地名,没有在“原图”中出现,包括44% 非洲地名,63%亚洲地名,46%欧洲/中东地名,49%美洲地名。欧洲部分的地名是过时的,没有教宗领地及文艺复兴时代主要城市,与利玛窦的时代和来华传教目的不符。《坤輿万国全图》的中国部分与明初永乐时代有密切关系。(下略,见原文) 鄭和研究2010原稿.pdf
个人分类: 地理大发现|9780 次阅读|8 个评论
《坤輿万国全图》显示明代环球航行测绘,开创世界地理大发现
热度 3 SLLee19 2014-8-8 01:20
2010年7月,我在马六甲第一届国际郑和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英文论文: Zheng He's voyages revealed by Matteo Ricci's world map. 论文集出版于2012年。 简介:1602年利玛窦献给万历的《坤輿万国全图》实际并非利玛窦和西方地图学家测绘。本文举列几十项证据,排除西方绘制的可能性。原图为明代大航海时制作,成图于1428-1430年间,证实明代中国开创世界地理大发现,比哥伦布早60年以上。西方得到中国大航海的零星信息,才开始西进。《坤輿万国全图》为六百年中西外交史的悬案,错案,提出新的阐释。详细请参考拙著《坤輿万国全图解密-明代测绘世界》(2012年,联经出版社出版)。以后陆续在本博客介绍。今后世界历史教科书必须改写,反映事实。 ZHAfroAsia_Chapter15 (1).pdf ZHAfroAsia_Chapter15 (1).pdf
个人分类: 地理大发现|5885 次阅读|8 个评论
郑和PK哥伦布?
热度 5 张能立 2014-3-28 12:55
提及航海,国人脑袋里面一般立刻浮现出两个人:郑和和哥伦布。据相关资料介绍,郑和以“七下西洋”著称于世,而哥伦布以发现新大陆闻名于世 。那么,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两个人比较,到底是郑和伟大,还是哥伦布伟大? 图1 郑和雕塑像 图2 哥伦布 要回答涉及比较方面的问题,首先必须选择一个标准。标准不同,答案自然不同。本文尝试选择不同的标准,看看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何差异。 标准一:科学性 据介绍,哥伦布从1492年到1503年间,完成了4次从西班牙到美洲的来回航行。哥伦布远航的目的是想证明地球是园的。郑和1405年到1430年间,完成了7次下西洋。郑和远航的目的是寻找建文帝朱允炆和宣扬大明威德。换言之,如果是用科学性作为标准的话,哥伦布是伟大的,而郑和并不伟大。 标准二:创新性 据介绍,郑和七下西洋的航线是洋人早以开发出来的,郑和不过是重复走洋人已经走过的路而已。“之所以提到这次偶然的登陆,是为了说明郑和的每次活动都是事先设计好的,既然如此,他们所到达的地方己经在他们的掌握之中,他们的任务并不是探寻未知世界,而是在已知的世界里宣扬天朝国威,把大明的怀柔政策深人到四方。”,“并且,郑和的每一次西征基本上都沿着传统的航线前进,在唐朝的时候,阿拉伯商人已经频繁地往来于中国和波斯湾沿岸,而中国的船只也己到达东非沿海诸城邦和遥远的阿拉伯地区。郑和下西洋实际上不是开创性的商贸活动,其特别之处仅仅在于他的规模,其规模是空前绝后的,是前代航海的一次集中爆发。” 哥伦布海上冒险的航线是前人没有走过的路。“1492年8月3日夜里,哥伦布的舰队从西班牙西南海岸的帕洛斯港出发,1492年10月12日星期五清晨两点钟,“平塔”号上的一个水手,特里阿纳第一个看到了陆地。随后平塔号的船长马丁·阿隆索·平松确认了这个发现,并鸣炮通知了哥伦布”。就这样,美洲新大陆为哥伦布所发现。 对于航海的创新性这个问题,被誉为日本思想大师小室直树评论道:“大航海时代的先驱是明朝的郑和。大航海家郑和不过是朝着既有的路线前进,并没有寻找新航道的意图。大航海时代的欧洲航海者最大的目的就是发现可抵达香料群岛的航路,证明新航线的存在。这种目的因为是一种‘存在问题’,才会对世界史有极大的重要性。在郑和眼里,并没有所谓的‘存在问题’。正因为如此,他那些空前的航海事迹在世界史上一点都不重要,以至被后人抛进遗忘的幽暗角落。历史并没有因为郑和而改变”。 因此,从创新性来说,哥伦布伟大,而郑和并不伟大。 标准三:冒险性 因为,哥伦布是开辟新航线,航行过程中,险象环生。“因为行驶在未知的海域和前所未有的长时间不间断航海,快到达美洲的时候,船上人心浮动。为了稳定船员的情绪,哥伦布一直有真假两个航行里程记录。假的那个告诉船员们的记录上记载的里程数要短些。” 郑和的舰队是航行在洋人早已经开辟好的航线之上,因此,没有多大的风险,从冒险性来说,哥伦布伟大,而郑和并不伟大。 标准四:政治性 从“讲政治、扬国威”这个角度说,前面业已介绍了,郑和的使命是“宣扬天朝国威,把大明的怀柔政策深人到四方”。换句话说,就是行教化蛮夷之使命。哥伦布冒险除了想证明地球是园的之外,再就是从海外寻求财富。因此,采用政治性这个标准,无疑是郑和伟大,而哥伦布并不伟大。 标准五:排场性 据有关史实,郑和的舰队第一次下西洋的规模就达到“44丈广18丈大船62艘,二万八千余人”,而哥伦布的舰队鼎盛时期,也仅仅只有“17艘船只,水手1500人”。因此,采用排场性这个标准,无疑是郑和伟大,而哥伦布并不伟大。 综上所述,采用不同的标准来比较郑和和哥伦布,就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笔者写此博文的目的,是想告诉年轻学生朋友,不管是限于历史局限也好,还是我们只有这么大一点追求和能力也好,中国许许多多科学家干的事情,就是“郑和式科研”,而不是“哥伦布式科研”,各种重大专项课题,就是比洋人排场性更大、更“壮观”而已。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授予了“铁基超导”,其实,这是一个典型的“郑和式”科研成果,中国的科学家只不过是组建了新的“郑和舰队”,沿着日本人开创的学术领域航行了一下。莫非我们科学界惯用的“人海战术”,始于郑和下西洋?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梁启超先生曾经这样评论过郑和与哥伦布:“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见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发见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 不管对郑和伟大,还是哥伦布伟大有何不同看法,但有一点是肯定的: 一个民族把郑和视为成功人士的话,那么这个民族肯定要受视哥伦布为英雄的民族的统治,这一点,没有任何组织和个人能够改变 。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文献: 1、郑和下西洋: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3%91%E5%92%8C%E4%B8%8B%E8%A5%BF%E6%B4%8B 2、哥伦布: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5%8B%E9%87%8C%E6%96%AF%E6%89%98%E5%BC%97%C2%B7%E5%93%A5%E4%BC%A6%E5%B8%83 3、聂作平、李华著,《夕阳下的舰队--郑和下西洋600年的评判》,巴蜀书社,2005年,p265 4、小室直树著,《给讨厌数学的人--数学的奥秘生活》,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p23 5、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原载《新民丛报》1904年第3卷第21号,署名“中国之新民”
个人分类: 时评|5540 次阅读|13 个评论
[冯言冯语]菲律宾曾是中国固有领土
热度 2 冯用军 2014-2-27 14:30
菲律宾将黄岩岛编入西部军区,中国应对菲律宾宣战——对菲自卫反击战-保家卫国 谁损失中国一寸国土,谁就是新李鸿章、中华民族的历史罪人 对内严惩党政军队腐败,强力整顿吏治,对外保疆卫土,中国方才有望成世界强国 老冯故事会iStory of Feng之菲律宾——1只忘恩负义的野鸡 唐山市著名教育专家、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家 中国最年轻大学评价专家 冯用军 1、 最早到达菲律宾群岛的国家力量是东吴 2、 菲律宾第一个国家的第二代东王葬在山东 3、 苏禄苏丹国希望成为“中国固有领土”被乾隆拒绝 2012年5月7日,央视《24小时》女主播和佳一句“菲律宾是中国固有领土”的口误,引起轩然大波。菲律宾如今是主权独立国家,又向以“亚洲近代第一个共和国”为自豪,当然不是“中国固有领土”。   不过,这个群岛国家海岸线离中国岛屿最近距离尚不足200公里,其9500万人口中,至少有1500万人带有华裔血统,是东南亚华裔血统人口比例较高的国家之一,至今仍具有鲜明华人特征、且自认为华裔的菲律宾人,也有100万以上,这一切都表明,菲律宾和中国之间,的确是有一些“固有”关系。    最早到达菲律宾群岛的国家力量是东吴   菲律宾在漫长历史时期内,其境内7000多个岛屿上虽有人居住,但并未形成国家形态,而 最早到达菲律宾群岛的国家力量,是中国三国时期的东吴。公元226(吴孙权黄武五)年,东吴官员宣化从事朱应、中郎康泰浮海巡抚东南亚,前后历时数十年,抵达过越南、柬埔寨和南洋群岛等地,也曾到过今天菲律宾境内的臣延、耽兰和杜薄。 由于康泰回国后著有《吴时外国记》(俗称“扶南传”,扶南即柬埔寨),这本书虽然早已亡佚,但裴松之注《三国志》时有所引述,《晋书》中也有提及。此次“出访”的目标是扶南,菲律宾各地仅是顺风路过,因此中国此时对菲律宾,也只能说是“到此一游”,去过而已。   隋唐时期,中国航海业空前发展,南方大港泉州十分繁荣,海船和航海设备也大为进步,已出现了中国-菲律宾之间的较固定海上贸易航线。由于风浪、潮流的关系,这条航线并非从福建沿海直接前往直线距离最近的吕宋岛(即今菲律宾群岛中的吕宋岛),而是从泉州出发,先绕过海南岛,沿越南海岸线抵达越南南部的占城,然后继续沿海岸线南下,在马来半岛一带横渡南海,抵达加里曼丹岛的渤泥(文莱),再从文莱北上,抵达今天菲律宾的苏禄群岛和棉兰老岛一带。   还应看到,唐代“海上丝绸之路”十分繁荣,但菲律宾群岛却只是这条海商黄金航线的一个并不起眼分支。菲律宾列岛人烟稀少、经济落后,中国的大宗输出产品(丝绸、瓷器、茶叶),当地市场容量有限,而当地出产的水果、香料、海产品等,其它南洋地方也不难买到。这条航线最重要的意义,是开辟了一条中国福建沿海居民迁徙菲律宾的通道,此后几百年间,吕宋等地逐渐聚集起不少华人,他们经商、务农,甚至成为海盗,在当地居住下来。    菲律宾第一个国家的第二代东王葬在山东   唐、宋、元三代,中国官方对菲律宾群岛的兴趣似乎并不大,一直到明初这种局面才开始改变。1405(明成祖永乐三)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在前往渤泥途中经停吕宋,在当地见到许多福建侨商,并应侨商请求,任命福建晋江籍华侨商人许柴佬为吕宋总督,此后直到1424年,吕宋岛的最高行政长官都是这位华侨商人。   从理论上讲,这17年是菲律宾和中国关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时期,因为此时吕宋最高行政长官是中国人,最高行政机构法理上直属中国明朝中央政府。但实际情况却远没这么夸张:郑和许下的不过是“纸上富贵”,既没有给兵,也没有派员,而许“总督”所能依靠的,不过是听命于己的一些商人、同乡和伙计,所能控制的不过是商埠周围一小块地盘,广大岛屿上绝大多数土地、人口他们既不能统治、管理,也无法征收赋税,甚至彼此间都未必知道对方的存在。1424年明成祖去世,明朝对外政策发生剧变,耗资巨大的“下西洋”因内部激烈争议暂停。   在此前后,吕宋以南,出现了菲律宾历史上第一个国家——苏禄苏丹国(在西班牙入侵菲律宾前,该国是当地社会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公元1409年郑和三下西洋时路过苏禄,在和乐与苏禄第二代东王巴哈剌会晤,并赠对方丰厚礼物。叭哈剌对中国富庶繁荣十分仰慕,与同信奉伊斯兰教的郑和也一见如故,请求同船到中国“朝觐观光”,但郑和当时领命出访印度、锡兰(斯里兰卡),归期未卜,因此婉拒。叭哈剌在郑和走后向西王、峒王转述中国“盛况”,令二王啧啧称羡,三王决定共同设法赴华。   1417年,东王巴都葛叭哈剌、西王麻哈剌叱葛剌麻丁、峒王妻叭都葛巴剌卜及随员、家属等共340多人航海来到中国,当时明成祖正在北京为迁都做准备,苏禄三王抵达南京后又换船沿运河北上,于八月初一抵达北京朝觐,逗留27天,受到明成祖接见、赐封和隆重接待,进贡“金镂表文”和“珍珠、宝石、玳瑁诸物”,明成祖“赐印诰、袭衣、冠带及鞍马、仪仗器物,其从者亦赐冠带有差”,临行时再获接见,三王各获得“金镶玉带一条,黄金100两,白金2000两,罗锦文绮200匹,绢300匹,钞1万锭,钱3000贯,金绣蟒衣、麒麟衣各一袭”。终明朝一世,外国国王亲自来访的寥寥无几,三王一齐来访的仅苏禄一例,因此所受的礼遇也是最郑重的,和南洋号称“最恭顺”的满剌加相同。    由于南北往返,舟车劳顿,加上寒流突袭,习惯热带气候的叭哈剌沿运河南下至山东德州,因病医治无效,于九月十三日与世长辞,遗命留葬中国。 明成祖闻讯后派礼部郎中陈士启前往祭奠,以国王礼节将扒哈剌葬于德州,并赐谥号“恭定”。安葬扒哈剌后,西王、峒王一行辞别归国,而东王一家除长子都马含回国嗣位外,其余家属包括王妃葛本宁、叭都葛苏性,次子安都禄、三子温哈剌等10人留德州守墓。    苏禄苏丹国希望成为“中国固有领土”被乾隆拒绝   东、西、峒三王则得到明朝“册封”,属于东亚典型的“藩属关系”,但这种所谓“藩属国”并非真正的统治,而是一种特殊利益交换关系,即中国皇帝从“天无二日民无二主”传统理念,认为自己是天下万国宗主,其它国家都归自己“领导”,而弱小邻国一来畏惧中国实力,二来希望通过“朝贡”换得成倍的“赏赐”,获取利益,也乐得“嘴上服软”。不过,此后在明朝官书上,苏禄三王此后的“朝贡”纪录寥寥无几。苏禄东王留下守墓“三年”的10名家属,仅叭都葛苏性一人在6年后归国,其余都留在德州,终明朝一世,他们的国籍都是苏禄,是明朝的“客人”。   17世纪,清朝取代明朝统治中国,此时江河日下的苏禄苏丹国,国王正是东王后裔,他们希望依靠中国,抵御西班牙人的步步蚕食。1726(清雍正四)年,苏禄苏丹遣使“朝贡”,重建了和中国的“藩属”关系;1731年,苏禄苏丹亲自“来朝”并拜谒了苏禄东王墓;1733年,苏丹应在德州守墓的东王后裔请求,上书雍正,希望给予这些人中国国籍,获得批准;1753(乾隆十八)年,苏禄“老苏丹”上《请奉纳版图表文》,请求将本国土地、丁户编入中国版图,这是因为苏禄被西班牙百般欺凌,强弱不敌,希望依托中国,寻求庇护。   但 此时乾隆正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对海岸线以外并无兴趣,甚至认为华侨都是“汉奸”,死不足惜,殖民者杀死华侨对中国有利,在这种思维定式下,他显然不会对纯属“外人”的苏禄请求有丝毫积极回应。苏禄希望成为“中国固有领土”的请求最终被婉言谢绝,但双方的“藩属”关系依旧维持。 1851(清咸丰元)年,西班牙人占领苏禄古都和乐,苏禄和中国间的航路就此被切断,这一年也是中国太平天国金田起义的年份,此后中国自顾不暇,所谓“藩属”关系,也只剩下民国时清朝遗老所编“清史稿”中云山雾罩的几笔了。   1897年11月2日,吕宋成立了菲律宾第一共和国,1902年7月4日,美国吞并了菲律宾,次年宣布“摩洛兰”为“非法土地”,向原苏禄苏丹国领土大量移民。1946年7月4日,菲律宾第三共和国成立并维持至今,和“摩洛兰”的关系始终不睦,屡屡爆发战争和暴力冲突。1989年11月6日,“棉兰老穆斯林自治区”成立,包括巴西兰、马京达瑙、南拉瑙、苏禄和塔威塔威五省;2012年4月26日,菲政府和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签署协议,宣布同意该组织在菲律宾南部组建“政治实体”,但具体细节尚未议定,目前南方这块苏禄故地局势仍十分微妙,至于“苏禄苏丹国”,理论上一直存在,如今已传至17世,在当地享有崇高威望,但并无实权,如今的苏丹王室,仍然是当年苏禄东王的后裔。   从前文可知,菲律宾北方的吕宋,和南方的苏禄,历史上的确都曾和中国存在一些“固有”,但大抵为象征性隶属关系,中国并未真正实际控制过菲律宾,最接近于“隶属”的,自然是乾隆年间的那一次苏禄苏丹“请奉纳版图”,但请求者系被殖民者所逼而迫不得已,被请求者又正式拒绝,这件事并未成为事实——哪怕是理论和形式上的事实。   如今“苏禄国恭定王”的陵墓仍矗立在山东德州市北的长庄乡北营村,东王后裔如今繁衍为安、温两姓(分别为二王子安都禄、三子温哈剌之后),已传承至第21代,被划为回族(因苏禄人笃信伊斯兰教),大部分聚居于北营村,世代守墓,一部分则散居江苏、河北、天津等地,已很难看出他们与普通中国东部回族的区别了。 http://star.news.sohu.com/s2013/philippines/
个人分类: 国际考古及文物鉴定中心IHC|2270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郑和先祖或与印度人同宗其直系先祖源自波斯
gl6866 2013-11-10 21:00
郑和是明朝伟大的航海家,1405-1433 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1431 年1 月,郑和船队从龙江关(今 南京 下关)起航,返航后,郑和因劳累过度于1433 年4 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家喻户晓,读者大多都知道郑和最终卒于印度古里,然而,如果我们今天说郑和于印度也算落叶归根了,那么,恐怕朋友们就不知所云了。 本为云南世系贵族 郑和本姓马,小名三宝,出身云南咸阳世家,是云南首位省长色目人赛典赤· 赡思丁的直系后裔。本为云南世系贵族,然而,1381 年冬,明军进攻云南。11 岁的马三保被掳入明营,受宫成为太监,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 郑和家世代信奉伊斯兰教。其祖上赛典赤· 赡思丁原为不花剌人,成吉思汗西征时,率数千骑迎降,充任宿卫。“ 赛典赤” 阿拉伯文原意为“ 荣耀的圣裔” ,即伟大的贵族。“ 赡思丁” 的含义是“ 宗教的太阳” 。不花剌地处中亚,具体位置在今乌兹 别克 斯坦文化名城布拉哈。花剌子模帝国时期,不花剌处于新都撒马尔干和旧都玉龙杰赤之间,是花剌子模帝国的腹心。赛典赤· 赡思丁先祖源自中亚乌兹别克斯坦为史学家所公认,并无异议,但其家族先祖曾迁徙于西亚、波斯、北非、欧洲等地,这让其身世颇显扑朔迷离。 赛典赤· 赡思丁有五个儿子。长子纳速拉丁,官至云南省平章政事、陕西省平章政事;次子哈散,官至广东道宣慰使都元帅;三子忽辛,官至云南行省右丞、江西行省平章政事;四子苫速丁兀默里,官至云南省平章政事。他们的后裔有赛、纳、哈、速、忽、马、撒、沙、保、丁、闪、穆、杨、郝等姓,传说子孙分为“ 十三姓” ,主要集中在云南。直至清咸丰六年(1856 年) ,清朝官府曾下令“ 灭回” ,激起回民大规模武装反抗,即历史上有名的“ 丙辰之变” ,这十三姓回民才被迫分居全国各地。后来在长期的发展中,由十三姓又演变出其他姓。如忽姓后来又发展为虎、胡姓,闪姓后来又发展为陕姓等等。 直系先祖源自波斯 2002 年,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学生纳剑波发表了一篇专业论文,其中采集了云南通海40 例自述赛典赤· 赡思丁后裔的纳姓回族基因样本,结果发现证实了绝大多数纳姓族群人血统上的同源关系。通过纳剑波所测试的8 个位点基因数据,我们可以粗略判断纳氏家族属于一个名为L 的基因部落。这一基因部落分享一位约2-3 万年前的父系共祖,其后裔主要分布在西南亚、印度、中亚和欧洲地中海沿岸等地。不久前,复旦大学研究者发表的英文论文进一步证实了纳姓和马姓赛典赤· 赡思丁后裔均属于L 类型,且为L1a-M76 这个子类型。因为这个类型广泛分布于今天的伊朗国,结合史料线索,研究者认为赛典赤· 赡思丁的直系先祖当源自波斯,后迁徙于中亚乌兹别克斯坦,后随蒙古大军迁入东土,并最终定居云南。 与印度人是同宗亲族 2006 年,森古达(Sengupta )等研究者在分析了全球诸多L1a-M76 基因部落的样本后,发现L 基因家族有三个支系,如今在巴基斯坦均有发现,但仅L1a-M76 一个支系见于印度。研究者在深入分析之后,提出L1a-M76 基因部落与印度达罗毗荼语系族群始祖相关。达罗毗荼人是南亚操达罗毗荼语系诸语言各民族的统称,又称德拉维达人,主要分布在印度、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他们肤色黝黑,是印度雅利安人入侵前的印度土著族群。如今,L1a-M76 基因部落在印度西南部更为常见。所以,我们似乎可以说,郑和最终卒于印度西南部喀拉拉邦的古里国,也算是落叶归根了,尽管弥留之际的郑和本人恐怕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身边这些肤色黝黑的印度人竟然是自己的同宗亲族。 郑和像
个人分类: 文章转载|3020 次阅读|0 个评论
继天宫之后,250吨级“海底龙宫”深海空间站 开建
sheep021 2012-7-16 20:32
视频: 中国建250吨级“ 海底龙宫 ”深海空间站 来源: 湖北卫视 发布时间: 2012-07-11 11:01 摘要: 刚刚过去的6月份,对于我国的科技界来说,是硕果累累的丰收月,在神舟九号与天宫完成精确对接的同时,6月30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也圆满完成最后一次7000米级海试。对于刚刚成功挑战7000米深度的“蛟龙”号而言,水下将来会有龙宫” 来迎接“蛟龙”的到来吗? 7月11日,是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日子。 这一天,2005年, 郑和下西洋600周年, 被中国定为“ 航海日 ”。 1405年7月11日,明代航海家、外交家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从中国太仓起锚远航,首次下西洋。此后直至1433年,历时28年郑和七下西洋,遍访了亚洲和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每次出航,船只多达百余艘,随行人员达2万多人,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船队…… 深海,龙的传人又回来了…… ------------------- 深潜,让我们住到海底去 来源:羊城晚报  发表时间:2012-07-12 16:42  2012年6月27日,“蛟龙”入海,创造中国载人潜水器的新纪录  (图片作者:王文胜/CFP)   载卡梅隆下海的“深海挑战号” ■海珠 “神九”将中国人“移居外太空”的梦想与现实又拉近了一步。而2012年6月,中国载人深潜器“蛟龙”号的深海探索,成功实现海底深潜7062米,再创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这又让我们对“移居海底”再生期望。 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俄罗斯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一位专家则预测30年后,圣彼得堡和欧洲的许多滨海城市一样,都有可能全部或部分被淹没。人们早就在设想有朝一日,陆地被海洋淹没后,人类何去何从?未来深海空间站的建设,让我们有了这样一个答案:住到海底去。 只是仍有专家指出,人类对海洋的探索至今仍微不足道。 “海底龙宫”的设想 中国“蛟龙号”实现7062米海底深潜后,中国深海空间专项办副主任马向能接受采访时,曾描绘过“海底龙宫”———深海空间站的理想状态:如果我们把蛟龙号比做一架飞机的话,那这个深海空间站就像母舰一样。这个空间站,是250吨级的,长度在22米左右,宽度接近7米,高度在8米左右,有起居室和实验室等,不仅可以做到衣食无忧,而且沐浴、娱乐一应俱全。从目前关于这个先进的未来型深海空间站总体技术方案来看,它的排水量将增大到2600吨,人员编制可达33人,自持力能达60昼夜。马向能表示,希望这在自己退休之前20-30年可以实现,但“这可能仍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有“海底龙宫”设想的并非只有中国人。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就已在神户沿海建成一座迄今世界上最大的海上城市,可供两万多人居住;1993年,美国建成了世界第一家海底大酒店———凡尔纳海底酒店,供人们度假、旅游。该酒店用金属材料制成,占地面积约15米长、6米宽,包括客厅、卧室、厕所和浴室,可以容纳6名住客,房间里安装了录像、彩电、音响、电话和微波炉等现代化的家用电器设备。不过这家酒店只是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基拉戈市的浅海底,酒店最尖端离水面仅9米。但德国科学家又研制出供潜水员使用的人工水肺。带上这种水肺,人可以像鱼一样在海水中直接呼吸。还有人甚至异想天开,认为可以通过基因工程的技术,让人也长出鳃来,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海底。 但实际上,人类入住“海底龙宫”的愿望并不算迫切。深入海底的更主要目的反而是海底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和可燃冰等深海气资源以及贻贝、管虫、磷虾等深海生物基因资源。因为这些才是人类未来发展必不可少的战略性资源,在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许多领域均具有重大科研价值。 现代海洋开发活动的规模和产值都相当巨大。上世纪末,中国权威专家引用有关国际分析数字后预计,目前全世界海洋开发产值可能已经超过10000亿美元。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框架内,“蓝色圈地”运动正日趋激烈,深海科学研究、开发和管理已经成为全球事务中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技术上面临巨大挑战 通过最近这次“蛟龙号”深潜的相关报道,人们已或多或少了解到一些想入住“海底龙宫”必须面临的实际性难题。比如深海高压、低温等考验。 在海底,深度每增加10米就会增加一个大气压,到3000米的时候就意味着每平方米要承受3000吨的压力,7000米级海试时每平方米则要承受7000吨压力。“蛟龙号”在3000米海试时,在潜水器外放了一个普通的一次性纸杯,上岸后发现这个纸杯只有原来的五分之一大小。此外,5000米深度的海水水温仅在2摄氏度左右,而7000米深度时会下降到1.5到1摄氏度左右。而且海底水深500多米后已基本上无法见光。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如何建造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空间,的确面临巨大挑战。 深潜器目前只是解决了深海探索环境的前提问题。目前1000米以上的深海占整个海洋的49%以上,世界最深的海底应该在位于菲律宾东北、马里亚纳群岛附近的太平洋底的马里亚纳海沟,这里大部分水深在8000米以上,最大水深在斐查兹海渊,为11034米,是目前已知的地球最深点。“蛟龙号”能搭载人类到达7000米的深海,已意味着人类已能亲眼观察到世界上99.8%的海底。其后科学家将可以乘坐深潜器去深海实际观察,通过照相和摄像作业,了解海底居住环境,寻找更丰富的能源矿产,甚至布放海底地震仪、海底电磁仪和潜标锚系等。 人类入住“海底龙宫”仍然只是梦想,需要更长时间去等待。我们对海洋的了解仍然很有限,没有人能预知我们最终能从这类研究里发现或了解到什么。 我们面对的问题却越来越多。比如海洋污染使海洋生物在减少,还出现越来越多新的病毒细菌。怕只怕,有一天我们的科学技术真的能够支撑起海底安家的梦想,海洋世界却已不再适合人类生存。 海珠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1823 次阅读|0 个评论
目光的长度就是决策的高度
热度 1 sstone2009 2010-12-17 21:59
最近看电视剧《郑和下西洋》,朱棣开启永乐中兴,面对一片繁荣光景来临,依然有一些朝中忠臣振振有词,极力相阻,我旁观着,倍觉可笑。 朱棣的目光,岂是那些重臣一般短长。解除海禁,巡洋贸易,那是何等伟大的决策! 回想近处,30年前,小平同志开启改革开放的壮举,也一样阻力重重。好在,诸种事实已经摆在眼前,尽管不是十全十美,但当年的阻力已经不再。 目光的长度就是决策的高度! 国家如此,我想,一个科室也是。就像我现在所处的新建的骨科,如何设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必将决定其发展未来!
个人分类: 随笔|3101 次阅读|1 个评论
郑和:先进的海洋科技装备与温情的女性化海权意识
chni 2009-6-22 11:58
郑和:先进的海洋科技装备与 温情 的 女性 化 海权 意识 中国 海很不平静,近年来越来越不平静。想到中国海,每每总是想起让人肃然起敬的 郑和 郑三宝。不平静的中国海,又让我再次想到他,想到他的丰功伟绩,想到他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海洋科技装备,也想到他女性般的温情浪漫的海权观念。 以女性的眼光看,我总觉得史前母系 社会 是美好的。在那里,女性温情浪漫,快乐优雅,敏于感受,那里的陶具、容器、绘画、饰品、服装、雕刻、建筑、房屋等设计风格和珠宝首饰的款式表达,都凝固着女性特有的高贵和雅致。 父系社会之后的男权时代,出现了王、武士、猎手和奴隶,也出现了暴力和战争。在 世界 各地,母系社会的情况证实,欢乐、活泼、优雅、和谐的女性理想主义境界总是与好战的男权社会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前者寄托的是和谐与幸福,后者追求的是战争与占有;前者是一 幀 生活 画卷,后者是一部战争图册。 但是,人类既然进入了雄性时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强权道理被用来取代温情浪漫、快乐优雅的理想共识,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的政治人物也就不得不表现出其与时代要求一起律动的男性特质,否则,尽管作为政治人物的他会因为其优雅的高贵品质和妙曼的女性行为赢得 历史 的赞誉与喝采,但也会同样因为其优雅的高贵品质和妙曼的女性行为给他的时代和他之后的日子遗留永远的灾难和伤痛。面对汪洋大海,郑和,一个伟大的太监,做出了一个太监所能做出的最大功绩,但也就是这位伟大的太监,用同样的功绩提供了男性时代女性行为的极好例证。 郑和是一个伟大的太监舰队司令。他利用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海洋科技成果,拥有那时世界上最领先的海军装备,因而他也率领着当时最伟大的舰队,他带着他的舰队七下西洋。他的旗舰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宝船 。最大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载重量八百吨。这种船可容纳上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宝船的铁舵,须要二、三百人才能拉起。他的舰队,有绝无仅有的马船。他的马船长三十七丈,宽十五丈。他的舰队,有超级容量的 粮船 。它长二十八丈,宽十二丈。他的舰队,有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坐船,长二十四丈,宽九丈四尺。他的舰队,有装备精良的战船,长十八丈,宽六丈八尺。郑和的舰队,分工细致,种类较多。要有尽有,一应俱全。 伟大的三宝太监以七下西洋的伟大壮举将其女性化海洋意识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带着他的舰队到各国搞宣威,就象在宫里喊皇上驾到 ! 他带着他的舰队到各国搞怀柔,就象在宫里喊皇上有赏 ! 他带着他的舰队到各国搞调停,就象在宫里当蹴鞠裁判 ! 他带着他的舰队到各国搞交易,就象在市井喊价钱公道 ! 他带着他的舰队到各国树形象,就象今天的政绩工程 ! 所以后世李约瑟评价 : 东方的航海家从容温顺 , 不记前仇 , 慷慨大方 , 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最重要的是,他带着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到各国旅游、观光、考察、访问几十年,花了那么钱,折腾死了上万人,最后折腾死了太监司令自己,竟然没能提出一条经略海洋的建议来 ! 在我看来,三宝司令在海上的七番做秀,好比是法国模特走 T 台,不管行走在海上还是 T 台,那时心里想的是什么,只有自己最清楚。 舰队司令三宝的这种女性化海洋意识,对我国国人的海洋态度和朝廷的海洋政策的影响长达几个世纪,最后让他的航海后继者从他开辟的海上通道打了过来,活生生把一个超级大国打扁了。 想到当时先进的海洋科技和装备,想到三宝舰队司令的超级舰队,便想到他那女性化海权意识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于感慨良多,惟愿今天的的海洋科技再现往日辉煌,惟愿今天的舰队司令们彻底摈弃他那女性化海权意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820 次阅读|2 个评论
“明代建造了世界最大的航船”与中华复兴
jjczhang 2009-5-12 06:33
多年前曾经读过一篇英文文章, 介绍 中国在明代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航船 . 现在仍然记忆犹新. 文章大意是“中国在 明代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航船 ,当时 对外开放,对外贸易使得中国强大兴盛”. 作为华人无不为此感到骄傲,但是接着读下去却让人大失所望. “后来害怕把外国不良的东西引进来影响其统治, 皇帝封闭了国门.中国从此落后了…”. 曾在挪威一家石油公司工作了数周, 中午在公司餐厅吃饭时仰头发现餐厅顶部悬挂着一艘船.有些好奇就问身边的挪威同事. 他自豪告诉我, “挪威人Roald Engebreth于1911年在世界上首次航行到南极, 餐厅悬挂着的是他当时用的船的模型”. 我也介绍给他, “中国的航海家郑和在1405到1433年7次航行世界各大洋, 他的9桅帆船是哥仑布1492年航行美洲的帆船的5倍大…”. 他听后很佩服中国的古代文明. 有趣的是在阿联酋的迪拜(Dubai, 曾到此一游)一家购物中心,展览着郑和与 哥仑布 的帆船的对比模型 (见照片). 中国是古代文明古国值得骄傲, 但是现在在某些方面需要赶超. 这需要踏踏实实的做事, 需要尊重每个人(不单单尊重人才),尊重教育,尊重科学,尊重技术,尊重自然,需要团结合作,共为中华复兴奋进. 这些听似口号, 却蕴涵着道理. 我强调需要尊重个人,是因为当人在被尊重时,他的积极性才能被最大的调动. 中国的复兴是全体中华人的事, 而不仅仅是人才或精英的事. 人人相互尊重,才能同心合作,共创共享未来. 听到中国 建造航母 , 联想到再造世界上最大的舰船, 感觉到中华的复兴, 想到 沸沸洋洋热议的人才引进. 我认为工程技术人才的引进是国家提高技术水平的捷径之一. 中国不仅需要引进 pure科学人才,而且更需要引进工程技术人才. 因为你不能在发表的论文中学到最新的工程技术! 就我在美国工程技术界工作的经历所知,公司不主张发表论文,既使允许发表论文,其也是几年前的技术. 所以, 引进工程技术人才may可以获得国外的最新技术. 中国过去的原子弹火箭卫星等等技术无不与引进工程技术人才有关……(By 张金才) A display at the Ibn Battuta Mall in Dubai purports to compare the size of ships used by Zheng He and by Chris Columbus (Wikipedia) 郑和与 哥仑布 的帆船的对比模型. 进一步阅读资料: Ancient Chinese Explorers http://www.pbs.org/wgbh/nova/sultan/explorers.html Zheng He's own ship was a technological marvel http://www.iol.co.za/index.php?click_id=588art_id=vn20021111065452169C237696set_id=1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815 次阅读|3 个评论
斑驳破落的马六甲掠影
热度 1 qlms 2009-4-25 23:06
马六甲海峡,我想大家都不会太陌生,都知道这是一条很重要的水道,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附近。其实不仅有马六甲海峡,在马来西亚还有马六甲城。一直到一百多年前,这里还是马六甲海峡上最重要的港口,如今,与港口相关的业务,大部分都转移到了新加坡,所以古城马六甲城就看起来有点斑驳。2008年春节,随旅行团参加了在马来西亚的4日游,途中匆匆看了一下马六甲古城,现发几张照片上来,供大家欣赏。 那天中午的天气不是很好,照片是站在葡萄牙古城门附近的高地俯瞰马六甲海峡,海峡上有三三两两的小船,没有一点现代化大码头的风采。 这棵并不是很粗的树,却是马六甲城市名称的由来。据说欧洲的探险家第一次在这里登陆的时候,问当地的马来土族,这是什么地方,土族以为是问这棵树是什么,就用当地的语言回答说,马六甲,于是,这个城市就被欧洲人称之为马六甲,海峡被成为马六甲海峡。 马六甲城是随着欧洲到亚洲的交流而发展起来了,早年的时候,城市里面有葡萄牙,荷兰的很多城堡,现在这些城堡基本都只是剩下了残垣断壁,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有点类似烟台港附近那些欧洲国家当初建立的领事馆。 就在这些残垣断壁上,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西洋文化的影子。 如今的马六甲城,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城市,这个城市很多西方的基督教的教堂。 当地华人在春节那天,喜欢和家人一起坐花车上街。 其实不仅欧洲探险家们很早就到过马六甲,中国人也很早就到达过这里。这是三宝庙,是纪念郑和的,因为郑和的名字叫做马三宝。 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鹏,朱镕基等都在访问马来西亚的时候,到此庙来参观。 这是三宝庙里面的三宝井,相传是郑和帮助当地人在马六甲城凿的第一口井。 说马六甲城斑驳凄凉,主要说那些古建筑给人的感觉,其实马六甲整体来说,是一个美丽的小城市。这是马六甲郊外的景色。
个人分类: 镜头看世界|3643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7: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