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防治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白蚁知识总结一------白蚁防治
yang51 2010-6-2 20:17
白蚁亦称虫尉,坊间俗称大水蚁(因为通常在下雨前出现,因此得名), 等翅目 昆虫的总称,约3000多种。为不完全变态的渐变态类并是社会性昆虫,每个白蚁巢内的白蚁个体可达百万只以上。 中国白蚁最具代表性的主要危害属是堆砂白蚁属Cryptotermes、散白蚁属Reticulitermes、乳白蚁属Coptoter中mes、土白蚁属Odontotermes、大白蚁属Macrotermes和最主要的危害种类是台湾乳白蚁C.formosanus Shiraki和黑翅土白蚁O.formosanas (Shiraki)。其中,散白蚁是最为敏感的白蚁种,常被用于实验室筛选药剂。 白蚁药剂筛选试验方法: 供试材料: 联苯菊酯、毒死蜱、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等 松木粉、密褐褶孔菌(使用前经马铃薯培养基复壮) 将含水量达到65%的松木粉放入200mL锥形瓶内,经过高温灭菌后接入菌种,在28℃下培养,直至松木粉上长满白色菌丝为止,将培养物取出,烘干备用。 试验设计: 以黄肢散白蚁(Reticulitermes flaviceps)为试虫,在直径为10cm的培养皿中测试。每个培养皿中接入30头白蚁,培养皿底部垫有干净细砂,加水润湿。将药剂与饵料混合,制成不同浓度的毒饵,供白蚁取食。每个浓度3次重复,对照加不含药剂的饵料。每隔24h观察一次,记录死亡率,连续观察7天。
个人分类: 科研交流|6024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饮水防治心脑血管病
hucs 2010-5-17 20:40
科学饮水防治心脑血管病 南昌大学医学院 胡春松 同济大学医学院 胡大一 (注: 本文作于 2005 年,首次发表。) 防治心绞痛、心肌梗塞和脑中风等心脑血管事件有多种方法。但科学饮水 , 尤其睡前适量喝水可减少心绞痛等发作 , 就不是人人皆知了。其实 , 科学饮水 是最简单、有效的保健方法 , 可有效防止心绞痛、心肌梗塞和脑中风等心脑血管事件发作。 饮 水还可使胃肠道保持清洁,还有助于肝脏的解毒以及肾、内分泌功能的改善,提高免疫功能,预防感冒、咽喉炎、关节炎和某些皮肤病。人要健康地生活,保持饮食的营养平衡必不可少,而重要的是适当地补充水分。这是因为 : 水与人体生理功能 水是生命七大要素 ( 水、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 ) 之一。水与人体生理功能有密切关系。中医认为,水有 助阳气,通经络之功用 。水是人体血液、淋巴液、消化液、汗液、尿液、体内各组织间体液的供给源泉,是维持人体新陈代谢、调节体温、输送营养、保持酸碱平衡、促进体内废物及毒素排泄等的重要物质。 人的体液占体重的 55 % 60 %,可以分为细胞外液 ( 占 15 % ) 和细胞内液 ( 占 40 % 45 % ) 。 水约占人体体重的 60 % 70 %,婴儿则高达 80 %。 血液的 80 %、器官的 70 % 80 %是水分,就连坚硬的骨头也含有 10 % 40 %的水分。 一个人每天排尿要排掉 10001500 毫升水分,排便要排掉 100200 毫升水分,出汗要排掉 600 700 毫升水分,肺呼吸要排掉 300 毫升水分,每天至少要排掉 2000 毫升水分。如果不适当地补充水分,体内水分就会因排尿和出汗而迅速减少,进而引发脱水症状。 人不吃食物,大约可活二周甚至更久,但若滴水不沾至多可活 7 天。 缺水与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 WHO )统计表明:发展中国家 80 %的疾病与水有关 。 缺水是造成血液过稠、过黏的原因之一,进而导致内脏器官不能正常工作 , 胃肠消化、血液输送营养素、体液浓度调节等失常,久之,还会引发腰酸背痛、怕冷症和各种生活方式病。研究表明,水与心脑血管病如冠心病发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据医学统计,心绞痛、心肌梗塞多在睡眠时或早晨发作,除了夜晚迷走神经紧张性增加使冠状动脉痉挛等因素外,老年人由于生理衰老等各种因素,大都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血液黏稠度也较高。人在夜间因呼吸和出汗会耗散部分水分,加之老人常有起夜(小便多)习惯,水液随之消耗也较多。夜间缺水会使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流量减少,血小板凝聚力亢进,使原来就粥样硬化的血管更易产生栓塞,当栓子脱落在脑动脉、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内时,导致心肌出现急性供血不足或局部心肌发生坏死亡。所以,老年人尤其患冠心病的老年人,重视饮水是预防心绞痛、心梗发生的重要保健方法之一。 一日缺水 : 人们日常补充水分的方法主要是饭后喝茶、喝咖啡、喝饮料和饮酒。 通常一天喝饮料可摄取 9001400 毫升水分,从食物中摄取 600700 毫升水分,加上体内新陈代谢产生 200300 毫升水分,一共摄取了 17002400 毫升水分。然而,茶水等饮料有很强的利尿作用,会过多地排除体内水分,降低体内的水分滞留量。由于水分较多的蔬菜摄取量不够和偏爱喝饮料,虽然人们有意识地补充了大量水分,实际上现代人大多缺乏水分 , 在不知不觉地出现脱水症状。人在夜间因呼吸、出汗等失水而使血黏稠度升高,故夜间是心、脑梗塞发生的高危时刻。每天清晨起床到中午饭前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病人 生死攸关 的时间段。因为人体经一夜睡眠之后,水分从出汗排尿、呼吸蒸发、代谢消耗,尤其夏天高温、秋冬干燥,人体水份易于丢失,此时血液已变得浓缩粘稠,血管腔也因血流量减少而变窄,这就容易引起心脑血管栓塞等。 四季缺水 : 夏天高温天气里,人出汗特别多,易导致体内血液浓缩,使得微血管循环出现障碍,诱发血小板聚集。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因此形成血栓,引发中风。因此 , 需提醒心脑血管病患者,暑天一定要注意及时补水以防中风。而秋冬气候过于干燥、多风 , 水分蒸发得更快 , 最易损伤人体的津液,此时如果不注意保养,皮肤角质层出现 缺水 ,变得干燥、粗糙。尤其立冬后冷空气刺激人的血管收缩,血压因此升高,同时气温降低后血液的黏性增加,凝血时间缩短,而人体在清晨到中午这段时间里,又受交感神经的控制,处于兴奋状态,诸多因素均易引起立冬季节心脑血管疾病的突然发作。 老年缺水 : 老年人更常处于缺水状态,表现为 津液不足 。 由于不少老年人神经中枢对缺水反应不太敏感,会因 不渴 而不愿进水,身体会经常处于一种轻度脱水状态而不自觉。老年人由于肾脏浓缩功能减退,排尿带出的水分增多,或是夏天出汗过多等,都可能导致体内缺水。另外 , 老年人因怕夜尿多,晚饭后不敢喝水,其实老年人膀胱萎缩,容量减少,不饮水照样要起床排尿。而夜间缺水,血液浓缩,致循环阻力增大,引起心肌缺血。 科学饮水方法 科学饮水 有利于身体健康。有言道 : 药补不如食补 , 食补不如水补。喝水能够促进新陈代谢,降低血液粘度,解热安神,延缓衰老,美容保健,利尿利便等等,有学者认为 多喝水可防早衰 ,古人甚至说 服水自可追神仙 。 喝水可以最优先地通过血液,给人最重要的器官 -- 大脑补充水分,而人是必须保持大脑血压稳定的。其次,喝水可以给人体各个器官补充水分。如果体内缺乏水分,各个器官就难以补充水分,同时也无法补充营养素。此外 , 喝水 可以防止老化(保持肌肤光泽)、促进消化、安定精神、防治感冒、预防膀胱炎、结石病、消除疲劳。 保持一定的饮水量,能有效地改善机体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促进体内代谢产物的排泄。 饮水量 : 一个人每天喝多少水合适呢 ? 正常人每天至少要及时补充 2000 毫升水分或成人一公斤体重需要 4050 毫升水分。最好饮用两升水 ( 喝 8 杯水 ) 。因为人体每日需补充 2000--2500ml 水,扣除食物及其氧化所产生的水 1000ml 左右,每日须饮水补充 10001500ml 。 切莫等口渴身体出现缺水信号时,才想到饮水。 心脏病和肾病患者补充水分却要限制。 饮水的最佳时间 : 应根据人体规律来补充水分。最好是少量多饮, 定时饮水。 适量饮水或者饮些牛奶、豆浆、稀饭、绿豆汤等,既是水分消耗的储备和补充,又增加了营养。 睡前饮水 : 睡前一杯水能减缓血管老化和动脉硬化的过程,保持血管的弹性。老年人晚间睡前不饮水,可导致血浆浓缩、血液粘稠度升高和血小板凝聚能力亢进,从而可促进体内血栓形成。睡前饮水对于老年人或患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的人,可以预防致死性梗塞。不少老年人不习惯睡前饮水,怕起夜。其实老年人膀胱萎缩,容量减少,不饮水照样要起夜。 半夜饮水 : 半夜老年人由于肾脏收缩功能减退,夜间尿多,这就导致体内 缺水,易使血液粘稠,心脑血流阻力加大,易引发心脑血管病变。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病的老人来说,因血管内膜发生变化,血液粘滞性偏高,易形成缺血性脑中风,夜间缺水更加大了这种危险。因而,半夜饮水很重要。 早上空腹饮水 : 老年人或有慢性病史的患者,除了一定要保温之外,每天清 晨喝一大杯水,这样可以在 20 分钟内使在一夜间变得黏稠的血液得到稀释,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可能。老年人在夜间睡眠时,因排尿、出汗、呼吸,体内相对缺水,导致血液浓缩、血流缓慢、机体代谢物积存。起床后饮杯水,可使血液正常循环,可预防高血压、脑血栓、心肌梗塞等发生 ; 还可使休息了一夜的胃活动起来,促进肠道蠕动 , 特别适合于便秘的人。饮水后活动如跑跑步更有益处。 日中饮水 : 上午 8 时至 10 时左右,可补充工作时间流汗失去的水分。下午 3 时左右,正是喝茶的时刻。 餐前饮水 : 餐前半杯水可以帮助消化。 运动后饮水 : 老年人运动之后,应尽量喝些水。 洗澡前后饮水 : 洗澡前后喝一杯水也是不可缺少的。老年人容易出一些与洗澡有关的事故,因此洗澡后必须喝一杯水,这样可以减缓洗澡时血压升高和血掖浓度增大。有人以为洗澡事故大多发生在血压容易上升的冬季,但老年人夏季也可能发生此类事故,必须引起注意。本来血压就高的人,不仅要在洗澡后喝水,最好在洗澡前也喝一杯水。 水质要求 : 新鲜加少许盐的 硬质 ( 水中矿物质浓度达到 250PPM 以上 , 1PPM 为百万分之一 ) 温热 ( 20 摄氏度 50 摄氏度 ) 的 煮沸 3 分钟的 白 开水 ,其张力、密度和生物活性都接近血液和组织细胞液,能以最快速度被吸收。 这样的水 , 水中的氯气及一些有害物质被蒸发掉,同时又能保持水中对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生水中的氯可以和没烧开水中的残留的有机物质相互作用,导致膀胱癌、直肠癌的机会增加。时间过长或者自动热水器中隔夜重煮的水,不仅没有了各种矿物质,而且还有可能含有某些有害物质如亚硝酸盐等。加少许盐的水可以补充丢失的盐和水 , 进入肌体后会迅速渗入细胞,使不断出汗而缺水的肌体及时得到水分的补充。 理想的健康水有 7 方面特征:( 1 )不含任何对人体有毒、有害及有异味的物质 ; ( 2 )硬度 30200; ( 3 )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含量适中 ; ( 4 ) PH 值呈弱碱性( 7 - 8 ) ; ( 5 )水中溶氧及 CO2 适度(溶解氧不低于 7 毫克/升) ; ( 6 )水分子团半幅宽< 100 赫兹 ; ( 7 )水的媒体营养生理功能(溶解力、渗透力、代谢力、乳化力等)要强。 除了白开水外,淡茶水如菊花茶润燥去火或新鲜矿泉水较好,饮料和酒中含有大量的糖分 ( 砂糖、果糖和葡萄糖 ) ,是引发糖尿病等生活习惯病的原因之一。有心脏病,高血压,肾病和水肿的人都不能一次大量猛喝,劳动或运动而大量出汗出不宜一次喝得太多。 《内经》: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因此,中老年人宜提倡 未渴先饮 ,老年人更应养成每天不渴也要多次适量饮水的好习惯。实践证明,此乃中老年抗衰老之要旨。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514 次阅读|0 个评论
疟疾的现状和防治研究进展
yanjx45 2010-5-12 00:00
疟疾的现状和防治研究进展 医学研究的进展可以减少全球疟疾病例的数量和严重程度。 许多国家在今年 4 月 25 日进行了世界疟疾日活动。 该活动的目的是呼吁国际社会更加关注该病并作出更多的努力来进行防治。 这是第三年纪念世界疟疾日。 今年在防治疟疾的斗争中也是重要的一年。 国际社会已确定,在 2010 年底必须实现防治疟疾的一系列目标中的第一批目标:为每个处于疟疾风险中的人提供防护、医学诊断和治疗。第二个目标是将疟疾病例和死亡人数与 2000 年报告的数目减少百分之五十或以上。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超过 30 亿人生活受疟疾威胁的地区。 这代表超过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说,这种疾病今年在全球会感染 3.5 亿至 5.0 亿人。每年全球死于疟疾的人数仍然达到约 90 万。那些幸存者往往会留下脑损伤、失明或失聪。 疟疾的大多数病例是在非洲国家,在世界上最大沙漠之一的撒哈拉的南部。 WHO ( 世界卫生组织)说,这种疾病是在当地每 5 名死亡儿童中一名儿童死亡的原因。 在非洲疟疾每年杀死约 20 万名儿童,平均每 30 秒钟一名。 疟疾也对生活在亚洲、中南美洲、中东以及欧洲东南部分地区的人们构成威胁。来自无疟疾国家的人们在访问疟疾发病率很高地区时也很危险。这是因为他们的身体几乎没有或完全没有抵抗力。 疟疾的病因是名为疟原虫的寄生虫。 感染疟原虫的蚊子通过叮咬将该病传播给人类。 这种寄生虫首先在人体肝脏复制,然后感染血液中的红细胞。 当它们进入红细胞,它们继续繁殖。 与此同时,他们破坏红细胞。 病人的症状出现在被叮咬的 10 至 15 天之后。 疟疾患者的体温会非常高。 他们还可能变得虚弱,将胃内容物呕吐出来,遭受头部或肌肉疼痛。如果不治疗,疟疾可能使症状变得很严重,甚至导致死亡。 去年年底,在美国的研究人员提出 一种很有希望的新方法:使蚊子对寄生的疟原虫产生自然防御能力。 乔治 季莫普洛斯是约翰 霍普金斯大学疟疾研究所的副教授。 他的研究小组使用的方法称为暂时性基因沉默,可改变传播疟疾的三种蚊子的遗传结构。这种遗传改变使该昆虫的身体能攻击疟原虫,阻止其发育。 格雷戈里 格拉斯是约翰 霍普金斯彭博公共卫生学院的教授。他的研究小组利用卫星成像技术来观察非洲的蚊子种群。某个人的居住地与 蚊子的繁殖地越接近,他 患疟疾的危险就越大。   按蚊是携带疟原虫的蚊子之一 。 格拉斯教授说,卫星成像技术可帮助研究人员确定哪些区域面临最大的风险。他说,这也表明在那里需要派发急需的药品、杀虫剂和保护性蚊帐。 赞比亚南部的马查疟疾研究所是研究蚊子和人类行为的现场实验室。在这里,研究人员正在开发一种检测方法,它可用人类唾液代替血液来诊断疟疾感染者。研究人员说,该项检测将使诊断和控制该疾病更容易,,特别是在儿童中。 该项检测在像南非那样的区域特别有用,那里的人往往不表现出这种疾病的征兆。 多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开发针对疟疾的疫苗。 这些努力在最近几年大大增加。 现在有 50 多种候选疫苗正在进行试验。 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疟疾疫苗研究从去年在 7 个非洲国家开始。 这是 20 多年的基础研究和十年临床试验的结果。 这项研究涉及到 1.6 万名儿童。 他们生活在布基纳法索、加蓬、加纳、肯尼亚、马拉维、莫桑比克和坦桑尼亚。 葛兰素史克生物制品公司开发的疫苗,名为 RTS,S ,这是在早期试验中取得很大成功的首个疟疾候选疫苗。这也是首个设计主要用于非洲的疫苗。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经为期 8 个月的随访, RTS,S 使 疟疾的临床病例减少了 53% 。 在另一项研究中,该疫苗有效地减少了 35% 的临床疟疾病例。 它还减少了 49% 的严重疟疾病例。 今年 4 月荷兰制药公司 Crucell 宣布, 将与葛兰素史克合作,共同开发一种新的疟疾候选疫苗。 这种候选疫苗由这两家公司分别开发的两种药物构成。 Crucell 说,研究表明,这两种药物结合起来使用可能会比它们分别独立使用的效果更好。 去年,另一家制药公司, Sanaria , 其疟疾疫苗赢得疫苗产业早期疫苗优秀奖。 Sanaria 疫苗与其他正在研制疟疾疫苗不同,这是一种活疫苗,是弱化的完整疟原虫。 Sanaria 的科学家使用不携带疟原虫的 蚊子进行 疫苗开发。他们用含有疟原虫的血液饲养昆虫。 然后,他们通过辐射处理使寄生虫的活力降低,然后收获这些寄生虫用作疫苗。 在早先的一项研究中, Sanaria 的科学家借助活蚊子来接种疫苗。 14 名志愿者中有 13 人在接种疫苗后针对疟疾得到完全的保护。 他们在随后至少 10 个月内仍受到保护。 Sanaria 正准备要求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他们开始联合疫苗测试。 目前,控制疟疾的主要工作涉及到用杀虫剂来处理蚊帐和在室内生活区杀死昆虫。 WHO 说,杀虫剂的使用大大减少了疟疾病例的数量,杀虫剂处理过的蚊帐已被证明减少百分之五十的疟疾病例的数目和百分之九十的感染率。 联合国机构于去年 12 月公布了世界疟疾报告。该报告说,在疟疾病例数最高的 35 个非洲国家中有 13 个国家,用杀虫剂处理蚊帐的户主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五十。该 报告还说,在所有有疟疾风险的国家中,有三分之一的国家的病例数已下降了百分之五十以上。 疟疾的早期诊断和药物治疗可以降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防止死亡。抗疟疾药物氯喹曾被广泛使用,直至近年疟原虫对该药产生了抗性。 现在, WHO 建议采用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治疗(简称 ACT )来治疗疟疾病人。 WHO 说,国际社会现在决心战胜疟疾。 它说,随着杀虫剂的使用、更好的检测和药物治疗,世界可能会达到在 2015 年使疟疾死亡人数下降为零的目标。 不过,国际社会迫切需要继续加强其在防治疟疾方面的投资。 (严家新研究员编译)
个人分类: 生物制品|7475 次阅读|1 个评论
林木食叶害虫防治技术综述
zhguoqin 2010-3-21 10:54
点击下载全文: 林木食叶害虫防治技术综述 林木食叶害虫防治技术综述 张国庆 (安徽省潜山县林业局) 摘要:本文综述目前林木食叶害虫防治研究进展。 关键词:林木,食叶害虫,防治,研究 点击下载全文: 林木食叶害虫防治技术综述
个人分类: 生物灾害学|3346 次阅读|0 个评论
金龟子防治技术
zhguoqin 2010-3-20 16:09
点击下载全文: 金龟子防治技术 金龟子防治技术 张国庆 (安徽省潜山县林业局 邮政编码: 246300 ) 摘要:本文为防治技术规程草稿正文部分。 关键词:金龟子,防治 点击下载全文: 金龟子防治技术
个人分类: 生物灾害学|212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的疟疾:五二三项目的大背景
twsliu 2010-2-6 20:13
开创中国抗疟新药研究的五二三项目的背景,除越南战争外,还有中国本身的疟疾状况也不容乐观,这就验证了毛泽东主席在会见越南领导人时所说的解决你们的问题,也是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话。而在1970年代左右五二三项目没有因越南战争结束而解散,也是由于当时国内疟疾形势依然严峻,周恩来总理为此有明确的指示。 如下资料引自:《中国疟疾的防治与研究》编委会 编著,中国疟疾的防治与研究,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1 年 8 月 疟疾是一种古老的寄生虫病,在我国流行的历史十分久远。公元前 17-11 世纪的商殷时代,甲骨刻辞中就有了象形疟的文字,表明 3 千多年前,我国中原地区已有疟疾在当地流行。《黄帝内经》中描述疟疾蓄作有时;汉时《礼记》述说:孟秋行夏令,则民多温疟。隋代《诸病源候论》详录此病生于岭南,带山瘴之气,其状发寒热,休作有时,皆由山溪源岭瘴湿毒气故也。(p4) 疟疾是我国一种主要的寄生虫病,有 3 千多年的流行历史。北自黑龙江流域,南抵海南岛山地,西起新疆伊犁河谷地,东至台湾岛平原。千百年来,这种疾病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影响工农业生产,妨碍社会进步发展。新中国建立前夕,疟疾依然在各地猖獗流行,约有 70% 以上的县有疟疾流行, 3.5 亿人口受到疟疾威胁,约占当时全国人口的 70% ,每年发病人数估计超过 3 千万,病死率约达 1% 。(p ) 由于战后人口流动,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等原因,解放后全国 50 年代初、 60 年代初和 70 年代初,曾出现三次大面积疟疾发病率大幅回升(暴发流行)。 60 年代初由于中部地区疟疾暴发流行,国务院曾在 1965 年和 1966 年连续两年拨款 1000 万元作为抗疟经费。到 1966 年,冀、鲁、豫三省疟疾发病率比 1964 年分别下降 79.4% , 51.1% 和 82.7%(p307) 。 1960 年疟疾暴发流行之后,由于当时尚未能大量生产氯喹和伯氨喹,因此主要采用乙胺嘧啶和环氯胍治疗病人和进行化学预防 (p48) 。 70 年代初,由于文革期间大批疟防人员被调离改行,抗疟措施停顿,再次发生大面积的疟疾暴发流行。 (p306) 至 1969 年疟疾疫情已上升到 1958 年的 24 倍。 (p367) 1966 年下半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迫使五省疟疾联防解体,疟疾防治工作处于无人过问状况,以致传染源积累、扩散,终于从 1970 年起,再次酿成包括苏、鲁、豫、皖、鄂五省境内的黄淮平原,南阳盆地和汉江平原的大面积疟疾暴发流行。据疫情统计, 1970 年五省共发病 2198.4 万人,占全国疟疾发病总数的 91.2% 。 (p295) 联防 10 年( 1974-1983 )五省 10 年内共支付抗疟经费 1.54 亿元(包括购买抗疟药、杀虫剂和劳务经费等),每年平均 0.154 亿元,按五省 3 亿人口计算,平均每人每年只有 0.05 元,而抗疟工作取得了巨大效益。 (p354) 1980 年后卫生部与世界卫生组织共同举办疟疾控制、疟疾流行病学、抗氯喹恶性疟原虫的测定和防治等学习班,培训了一大批高级疟疾防治研究人员。 (p306) 1960 年和 1970 年分别达到 155.4/ 万和 296.1/ 万,经过努力, 1986 年全国平均为 3.48/ 万,较 1954 年下降 97.2% ,已达到建国以来的最低水平。 (p349) 抗疟药情况: 解放初期开展了抗疟药生产,重点引进和试制氯喹、伯氨喹、乙胺嘧啶等重要抗疟药, 1958 年上述药物试制成功 (p156) 。自 60 年代以来,我国已能大量生产供应常用抗疟药氯喹、伯氨喹和乙胺嘧啶,不仅满足国内需要,而且可以出口支援第三世界一些国家 (p296) 。以前这些药品供应不足时常使用效果较差的氯胍和环氯胍 (p42) , 60 年代中期以后,各地普遍使用氯喹治疗病人 (p352) 。 1967 年到 1980 年这一时期是我国抗疟药发展的第二阶段,是全面开展寻找抗疟新药的研究阶段。这个阶段是由仿制走向创制的发展阶段 (p156) 。 1981 年至 1987 年,是我国抗疟药研究发展的第三阶段,是抗疟药实验室研究日趋完整、研究水平日益提高、科研工作深入开展的提高阶段 (p157) 。
个人分类: 未分类|6168 次阅读|1 个评论
World COPD Day
DrSun 2009-11-18 08:42
今天是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World COPD Day)。为了增强社会和公众对慢阻肺的认识、提高慢阻肺的诊断与治疗水平,自2002年起,将每年的十一月的第三个星期三定为世界COPD日。今年的主题还是轻松呼吸,不再无助(Breathless not Helpless)。 COPD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患病人口大约为3800万。2007年,由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钟南山教授领衔的全国COPD流行病学调查发现,40岁以上人群COPD总体患病率为8.2%,结果发表在呼吸病学国际权威期刊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2008年,还是由钟教授牵头的一项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证实,一种常用的化痰药-羧甲司坦,可减少COPD急性加重,结果发表在著名医学期刊Lancet,并被评选为该刊当年最有影响的6篇论著之一。 COPD最重要的致病原因是吸烟。在我国,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是发展为COPD的主要前驱疾病。早期诊断COPD的主要方法是肺功能检测。很多患者因为症状不明显,或对慢性咳嗽咳痰等症状不够重视,即使就诊也不一定能够进行肺功能检测,因此致使COPD得不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再者,COPD在老年人更常见。老年人活动量少,即使出现肺功能减低,也不易发觉,或以为人老了,就是这样。这也是造成COPD诊断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北京同仁医院呼吸科慢阻肺防治进社区项目,在第八个世界COPD日到来之际,来到某社区卫生站,在崇文区CDC和卫生站工作人员的协助下,为50多名有长期吸烟史或慢性咳嗽病史的社区居民进行了义诊和免费肺功能检测,收到热烈欢迎。当日上午北京下雪,但这样的天气依然没有影响大家的积极性,外面的大雪与卫生站内热烈的场面形成鲜明对照。 雪还在下...... 冒雪前来就诊的老人 义诊现场(一):询问病史 义诊现场(二):询问病史 义诊现场(三):讲解肺功能检测结果 检测肺功能前要测量身高和体重 肺功能检测:掌握要领、努力配合,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有时需要重复好几遍! 社区卫生站外街道雪景
个人分类: 行医杂记|4969 次阅读|0 个评论
试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热度 1 zhguoqin 2009-10-15 07:30
试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张国庆 (安徽省潜山县林业局 246300 ) 摘要: 本文分析了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中存在着社会化不充分、市场化不充分等问题,提出了 监测专业化,检疫规范化,防治标准化、市场化的应对策略 。 关键词: 林业 ; 有害生物 ; 防治 ; 公共服务 ; 保障体系 ; 建设 ; 社会化 1. 社会化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公共服务 1.1 社会化 个体为适应现在及未来的社会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经由教育活动或人际互动、个体认同( identify )并接受( accept )社会价值体系、社会规范以及行为模式,并内化( internalize )至个体心里,成为个体价值观与行为的准绳,这个过程叫做社会化。 也就是说,社会化是社会行为的模塑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人们形成了为其生存环境所认可的社会行为模式,对其生存其间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的各种刺激能够给予合适、稳定的反应。通过社会化,可以使人们形成各自独特的个性,以和谐的方式来应付社会环境中各种刺激,这种和谐的方式,又是通过社会化与他人相互作用而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人和完全的人。 社会化涉及社会及个体两方面。从社会视角看,社会化即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从个体视角看,社会化即个体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1.2 个人社会化与团体组织社会化 个人社会化指的是自然人个体 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社会行为规则的过程,即 自然人个体的社会化;团体组织的社会化,是指某一团体、组织等特定自然人集合体在社会实践中,集体获得 社会行为规则的过程,即这一团体组织集体 社会化。 1.3 社会化过程 社会化伴随人类发展全过程,即终生社会化。人类社会的形成,是社会化的结果;个体间共生、竞争,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按社会化的发展阶段划分,有早期社会化(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继续社会化(成人期)、再社会化。 早期社会化,个体降生伊始,以学习为主,在社会中获得 符合特定社会要求的知识、技能、习惯、价值观、态度、理想和行为模式, 使自己 成为具有独特个性的社会成员并履行其社会职责的过程。相对来说,早期社会化的个体活动范围较小,先是通过学习、模仿同类或邻近其他个体的活动方式,逐渐将其他个体的行为方式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规则。 继续社会化是个体 在社会实践中,通过个体间协调、再学习获得新的社会行为规则,使自己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贯穿于个体生命的始终。 再社会化,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其中包括对早期社会化及继续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的个体的再教化。 再社会化与继续社会化的区别在于:①再社会化是抛弃原先形成的错误社会行为规则的社会化,形成新的正确社会行为规则的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则是在原先社会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提高,使之更加完善。②再社会化的方向和内容与原先的不一致,而继续社会化的基本方向和内容则与原先的相一致。③再社会化过程是一种思想、生活方式以及行为模式向另一种思想、生活方式以及行为模式的基本的、急剧的、迅速的改变,不适应感很强烈;而继续社会化过程是逐渐的、部分的变化,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 再社会化有两种方式:①主动的再社会化,通常称之为自觉改造,即个体主动自觉地适应新的社会活动、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②强制的再社会化,通常称之为强迫改造,对违法犯罪者判刑或实施劳动教养,就属于这种方式。 1.4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社会化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社会化,就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主体,在防治活动中,不断获得社会规则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调整自己的状态,使自己融入到社会中区,另一个方面通过自己的行为,创造社会化防治规则,规范自己和其它团体的防治行为。 1.5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公共服务保障体系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包括三个部分,一个是政策体系,即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其它规范性文件,用来规范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行为;另一个是技术体系,即通过防治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提高防治效率;在一个就是基础设施,包括人才队伍、防治机构、防治药械装备等,是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物质基础。 2. 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社会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说,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模式象整个林业行业一样,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模式上,没有融入到我国经济发展主流中去,市场化很不充分,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极不适应。 2.1 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展形势不相适应 在体制方面,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有关法律法规还是计划经济时代制订的,整个工作模式还是按照计划经济模式运行,缺少活力。 在防治社会化方面,缺少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社会化的制度保障,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社会化工作无章可循,没有明确管理主体,防治社会化经济实体组建阻力大;防治社会化经济实体组建初期经济效益较差,缺少相应的扶持政策,投资风险大;林业生产周期长,投入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成本高,对于大多数经营小面积森林的林农自筹经费开展防治积极性不高,增加了防治社会化成本。 基于上述原因,虽然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呈现高发势头,林权制度改革发展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防治社会化提供了新的契机,但由于防治社会化阻力大、风险大、成本高,阻碍了防治社会化、市场化的发展。 2.2 基层防治体系薄弱 我国森防体系建设呈现头重脚轻局面。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基层森防基础设施落后,监测、检疫基本上靠肉眼观察,经验估测,可靠性低;防治设施还是上世纪 90 年代初购置,已经报废,不能正常使用。 在经费上,县市级财政普遍困难,无力支付正常森防开支,森防经费基本上靠上级拨款,森防经费极为紧缺,导致许多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严重制约了我国森防事业的发展,阻碍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社会化进程。 大多数县级森防站人员少,还有不少县级森防人员为兼职,县级森防人员基本忙于林业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和本单位效益密切相关的工作,无力应付森防工作,导致许多森防工作难度大。 2.3 应急响应平台尚未构建 我国虽然完善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预案制订,但是应急响应体系尚未建立,应急措施基本上还在纸上,没有落实到森防工作中去。 3. 林业发展对防治公共保障体系建设的需求 3.1 应急响应指挥体系构建 建立应急响应指挥体系,按照应急预案运行,处理日常事务。因为,目前许多涉及多部门的事务,仅仅靠林业局、森防站是解决不了的,只有通过应急指挥部协调才能解决。 3.2 森防专业队伍建设 森防工作法律性、技术性强,尤其是监测、检疫、防治规划、防治作业质量监督与验收需要专职的森防专业技术人员去做,兼职人员是无法胜任的。只有加强基层森防专业队伍建设,才能适应林业发展的新形势。 3.3 防治专业队伍建设 建立防治作业专业队、森防技术服务和森防物资经销机构,为广大林农提供防治技术服务、防治器械支持和防治作业服务,以满足林权制度改革发展的需要。 3.4 保障措施的落实 加大基层森防经费投入,保证基层森防机构正常运转;加强基层森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层森防机构防治能力。 4.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公共保障体系建设模式构想 4.1 建设思路 加强县级森防机构建设,由专职人员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检疫、防治规划与作业监督工作;在林区县建立县级防治作业专业机构(防治公司、森林医院、防治专业队等),开展森防技术服务、森防药械经营和防治作业服务。 4.2 建设目标 实现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和检疫专业化、法制化、规范化;防治规划与作业监督标准化,并与防治林间作业脱离,以对防治作业质量实行有效监督;防治作业市场化、社会化,以降低防治作业成本。 4.3 基本构架 专业化的监测(包括防治作业设计与防治作业质量监测),实现及早发现及早防治;规范化的检疫执法,严密拦截有害生物扩散;标准化、市场化的防治,提高防治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 4.4 管理与运行模式 监测、检疫、防治作业规划、防治作业质量监督由县级森防站承担,防治林间作业、技术服务、药械经营由市场化的专业防治机构承担,国家和地方财政对专业防治机构予以适当经济扶持。 4.5 实现策略 4.5.1 构建应急响应指挥平台 林业生物灾害属于公共灾害事件,林业部门负责不了重大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指挥与协调工作,在重大林业生物灾害防治中,林业部门不是领导机构,而是工作机构,森防部门是办事机构。目前,不少地方重大林业生物灾害处置应急预案,都是由林业部门自己制定发布的,将自己定位为领导机构,这显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不符。 因此,我们要及早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认真修订、制订林业生物灾害应急处置预案,将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指挥部与松材线虫病防治指挥部合并为重大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指挥部,甚至还可以与森林防火指挥部合并,成立森林灾害防治指挥部,分清责任,落实预案措施,协调解决林业生物灾害防治中的疑难问题。 4.5.2 建立社会化防治体系 加强重点林区县防治专业机构建设,可以将护林防火专业队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专业队合二为一,成立森林灾害抢险机构,平时提供有偿森防技术服务,开展药械经营和小面积有偿防治作业,在发生大面积森林灾害时,在县林业局或森林灾害防治指挥部指挥下,开展抢险作业。在邻县暴发大面积森林灾害时,还可以提供抢险支援。 4.5.3 建立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基金 建立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基金。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基金由省森防机构统一管理与使用。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基金是基层森防工作经费主要来源,由林业植物检疫费、林业工程建设项目中林业生物灾害防治经费、国有林场(包括森林公园,有森林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等)经营性收入和林业基金按比例上缴的林业生物灾害防治费用等组成。 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基金按年度全额上缴省级森防机构,由省级森防机构按照年度考评结果和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分为防治经费和森防工作经费两部分,划拨给有关县市区。 防治经费用于扶持专业防治机构,森防工作经费用于维持基层森防机构正常运转。 基层森防机构基本设施建设,基层森防机构提出申请清单,由省级森防机构统一采购。 拖欠上缴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基金以及侵占、挪用、滞留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基金、森防设备的,由省森防机构负责追回,停拨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基金一年,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4.5.4 实行分类防治 公益林生物灾害防治,从公益林管护资金中按照一定的比例,划入省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基金,防治费用从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基金中支出。 对森林公园等以森林为直接或间接经营对象的国有企业,按照一定比例,从其经营收入中提取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基金,缴入省基金账户,其防治费用从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基金中支出。 对于其它商品林,由经营者自己开展防治,或由专业防治机构代防治。 4.5.5 加强检疫 检疫,是林业生物灾害预防的重要措施之一。将省级森防机构内的检疫科室改为检疫督察大队,负责省内检疫督察、省际联合或交互检疫执法;林区县级森防站负责检疫执法督查,具体检疫执法由木竹检查站负责;重点林区县和重点防御区设立专职检疫检查站,加强检疫拦截。 专职检疫检查站的设立,可以考虑与农业植物检疫、动物检疫、卫生防疫联合设立,以方便报检单位,提高检疫通关速度,降低检疫成本。 4.5.6 制定防治社会化规范 制定发布防治社会化、市场化规范性文件,明确管理主体和市场准入条件,确立防治作业规划、防治林间作业和质量验收程序与标准。 5. 推进生物防治的建议 5.1 存在的问题 ( 1 )生物防治推广力度不够,由于其作用、见效速度慢,直接防治成本高于化学防治,林农和地方政府领导不易接受。 ( 2 )有些生物制剂,尤其是植物源药剂和部分动物源制剂中的干扰素和毒素,杀虫谱广,对生态环境也不十分安全。 ( 3 )微生物制剂剂型单一,要么多为粉剂,要么多为水剂,不便与推广使用。 ( 4 )靶标单一、作用效果好的信息素类药剂和病毒制剂市场很少,几乎买不到。 ( 5 )由于生物农药没有普遍使用,销售量小,制造成本高,导致防治成本高。 5.2 建议 ( 1 )在防治经费上,对生物防治予以倾斜。在药剂采购与储备时,由省级森防机构统一采购与配置。 ( 2 )限制使用杀虫谱广、对生态干扰大的干扰素和毒素型生物制剂;大力研发、推广使用信息素类和病毒类制剂。 在目前信息素类和病毒类制剂商品化不充分条件下,大力推广真菌、细菌类制剂。 ( 3 )真菌、细菌类制剂剂型多样化,方便不同条件下使用。 ( 5 )大力推广捕食性、寄生性天敌昆虫、螨类和线虫在防治中的应用。 ( 6 )保护鸟类。 ( 7 )对虫源地、检疫性有害生物疫区、重点防御区进行林分改造,提高林分健康水平。 ( 8 )在林业工程建设中,将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措施纳入规划设计,将防治经费列入项目预算。在项目施工前,将防治经费划入省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基金。对没有纳入规划、列入预算的,项目不得施工。 参考文献: 张国庆,论社会化 ,( 2008 年 3 月 31 日 ),学说连线, http://www.xslx.com/htm/zlsh/shrw/2008-03-31-22630.htm 张国庆,检疫不只是检验与处理 ,( 2009 年 5 月 21 日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3353 张国庆, 新森林法必须加入生物多样性保护内容 ,( 2009 年 5 月 10 日 ),科学网, http://www.xslx.com/htm/zlsh/shrw/2008-03-31-22630.htm 张国庆, 生命地球论 ,( 2009 年 7 月 6 日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2084 张国庆, 统筹城乡林业发展研究 以安庆市为例 ,( 2009 年 9 月 9 日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54528 张国庆, 森林健康与林业有害生物管理 ,( 2007 年 12 月 14 日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12625 张国庆, 和谐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 2007 年 12 月 15 日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12723 张国庆, 我国灾害管理体系研究 ,( 2008 年 3 月 18 日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18615 张国庆, 我国林业生物灾害管理体系研究 ,( 2008 年 3 月 25 日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19376 张国庆, 林业生物灾害防治组织与管理 ,( 2008 年 4 月 15 日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1738 张国庆, 生物灾害管理理论研究 ,( 2008 年 4 月 30 日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611 张国庆, 论优质商品林建设 ,( 2008 年 10 月 5 日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zhguoqin.htm
个人分类: 生物灾害学|4333 次阅读|0 个评论
无形杀手无处不在-冬季将临警惕一氧化碳中毒!
xue40 2009-10-14 13:36
一氧化碳中毒-无形杀手无处不在 几年前我曾有感山西省蒲县一教学点6名寄宿小学生突然死亡震惊全国的事件,一时间有关死因的种种议论和推测莫衷一是,后经警方多方勘查和实验证实,6名幼小的生命死于宿舍内仅一板之隔的一台3000瓦发电机运行时产生的一氧化碳。发表一篇文章叫一氧化碳中毒-无形杀手无处不在以求警示民众警惕生活中的无形杀手,引起人们对一氧化碳中毒的重视。然今天看来这一话题仍不陈旧,每逢秋去冬来,我们又迎来了一氧化碳中毒高发期。值此,我将原来的文章略做调整发表于此,其心一如既往。 1. 发电机是怎么产生一氧化碳,导致人死亡的呢? 一氧化碳是一种最常见的无色、无嗅、无味、无刺激性的有害气体,素有无形杀手之称。任何含碳物质在燃烧不完全时均可产生一氧化碳。我们知道,发电机通常是通过燃烧燃油产生动力来发电的。各种燃油就是高含碳物质,同汽车发动机一样,发电机在运行时同样会产生大量的含有一氧化碳的废气,同时它还要消耗大量环境中的氧气。由发电机运行导致的一氧化碳中毒在发达国家尤为常见。据资料显示,即使在对居民进行了很好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宣传教育情况下,美国2005年还是在温暖的8月飓风卡特里娜登陆佛罗里达时,由于电力中断,人们纷纷采用小型发电机发电,据不完全统计仅2天之内就导致28人一氧化碳中毒。而在美国阿拉巴马州和德克萨斯州卡特里娜和丽塔两次飓风登陆时由于上述同样原因先后导致78人一氧化碳中毒,其中10人死亡。据调查显示,这些发电机均是安装在室外,仅是与居室窗子或通风口较近就导致了如此多的中毒事件发生。目前正直冬季,在我国山西这一比较寒冷的地区,在那么一个相对更加密闭的室内,将一个3000瓦的发电机和6名幼小的生命同处一室,其悲剧的发生就不足为怪了。这一事件再一次用血的教训给我们敲响警钟-无形杀手无处不在,一氧化碳就在我们身边,要时刻警惕一氧化碳中毒。 2. 目前一氧化碳中毒都有哪些新的形式? 一氧化碳中毒是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上许多国家最常见的有害气体中毒。在我国北方,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因为老百姓取暖做饭都要烧煤,那时频繁发生中毒死亡事件,俗称煤气中毒,人们对一氧化碳中毒并不陌生,且经常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善,燃气取代了烧煤,燃煤导致的一氧化碳中毒日渐减少,人们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意识逐渐淡漠了。殊不知一氧化碳这一无形杀手却始终没有远离我们的日常生活,而且随着现代物质生活的改善,这一无形杀手又以多种新的形式悄悄的,可能比以前更亲密的方式藏在我们身边。目前常见的形式有如下几种能够:燃气热水器,燃油和燃气暖气,炭火:如炭火锅、炭火盆;燃气灶:如煤气灶、液化石油气灶、天燃气灶;内燃机: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 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我国城市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搬出了平房住进了楼房,为了洗浴方便纷纷安装了煤气热水器。由于经济因素早期热水器通常档次不高,没有密闭进排风系统,安全性不强。再加上安装不合理,大多被安装在居室内,有的甚至还被安装在浴室内,导致大量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发生。当时因煤气热水器中毒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更有阖家闭户惨不忍睹的案例。目前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北方城市居民提高了对煤气热水器的安全认识,逐渐淘汰了早期的煤气热水器,换上了安全性较高的密闭式燃气热水器或电热水器,这一原因导致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在大城市中发生越来越少。但在中小城市和农村,特别是我国南方许多地区,这种原因导致的一氧化碳中毒还呈增高趋势。例如就在今年11月28日在我国安徽省芜湖市著名的傻子瓜子创始人年广九长子与一名女子神秘死亡于房中。经芜湖市警方缜密勘查,确认两人系在封闭环境下长时间使用液化石油气热水器所致一氧化碳中毒死亡。此外,随着燃气设施,如:燃气炉灶、燃气暖气等的应用的不断增多和长时间使用后的老化,使这一安全隐患在我国城市和农村都应给与高度重视。 目前随着我国不同城市居民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提高,汽车发动机燃烧的废气导致的一氧化碳中毒发病呈逐渐增高势头。有资料显示,目前美国每年约有2000多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在汽车内因汽车尾气导致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占大多数。尤其在冬季,密闭车窗,开着汽车暖风,长时间呆在车内或汽车发动状态长时间停在车库内均可导致严重的一氧化碳中毒发生。 还有在寒冷的冬季,人们喜欢躲在密闭的居室内吃炭火锅,殊不知炭火燃烧过程中可产生大量一氧化碳,导致严重的一氧化碳中毒,同样致人死亡。此类中毒案例不仅在我国北方,而且在我国南方地区也屡见不鲜。尤其在吃火锅的时候喝上2两,迷迷糊糊,早期中毒症状不易引起人们的警觉,危害更加隐蔽。例如今年7月北京宣武区4人因在包厢吃火锅导致集体一氧化碳中毒。去年12月广东省茂名市在一餐馆内吃火锅的12名食客因一氧化碳中毒被集体送往医院救治。此外,目前城市平房区和农村居民通常采用土暖气炉为屋内供暖,由于炉具假冒伪略,被老百姓称之杀人炉的存在和炉具安装不合理,与居室没有完全隔离或炉灶间与居室留有通道相连,也是导致大量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发生的主要形式。在我国南方地区大多无供暖设施,冬季寒冷时老百姓通常采用炭火盆取暖也是引起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之一。总之,要教育我们的人民,要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要时刻预防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一氧化碳中毒。 3. 一氧化碳中毒有哪些症状? 一氧化碳中毒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我们通常说的一氧化碳中毒大多指的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年表现与中毒程度、患者既往健康状况,以及中毒时活动状况有关。轻度中毒患者表现为:剧烈头痛、头晕、四肢无力、恶心、呕吐、意识模糊、嗜睡。原有冠心病的患者可出现心绞痛发作;中度中毒则患者出现昏迷,对疼痛刺激还有反应,瞳孔对光反射和角膜反射存在,腱反射减弱,呼吸、血压和脉搏可有改变;重度中毒患者出现深度昏迷,大小便失禁,各种反射消失。出现肺脑水肿,呼吸急促,心律失常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可致死亡。此外,上述中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虽经积极抢救临床消失,自我感觉恢复如常以后,还会有部分患者经过一段时期(通常是2-60天)的时间,我们称之为假愈期后再次出现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谵妄、无自主要求,痴呆甚至昏迷等意识障碍;或同时出现肢体僵硬、行走不稳、大小便失禁,出现震颤麻痹综合征表现。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癫痫发作,继而昏迷等表现。临床上统称之为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该病虽经系统治疗有相当部分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甚至痊愈,但病情痛苦,疗程长,致残率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 4. 一氧化碳中毒的病理机理? 一氧化碳中毒主要是由于一氧化碳进入体内以后与血红蛋白牢固结合,降低甚至剥夺血液携氧能力引起组织缺氧导致的。CO吸入体内后,85%与血液中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碳氧血红蛋白。由于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40倍。即使吸入较低浓度一氧化碳即可产生大量的碳氧血红蛋白,碳氧血红蛋白不能携带氧,而且不易解离,比氧合血红蛋白解离速度的小3600倍。那么大量的血红蛋白一旦被一氧化碳结合后便失去了携氧能力。血液就失去了输送氧气的功能,机体组织得不到氧供便发生了一系列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患者一氧化碳中毒的程度与患者所处的环境中一氧化碳的浓度和时间成正比。也就是说,如果环境中一氧化碳浓度很高,即使几分钟就可致人死亡。有时虽然环境中一氧化碳浓度并不高,但患者在该环境中停留时间很长也同样可导致严重的一氧化碳中毒。 5. 一旦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后怎么办? 在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救治上,要始终牢记时间就是生命,这里时间指的是:患者脱离中毒气体的时间越快越好;保持患者通气道通畅,有效改善缺氧越早越好;尽量让患者保持安静不动越静越好;抓紧护送到有高压氧舱的医院,交给专业的医务人员救治越早越好。要注意如下几方面: ① 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后首先要迅速开窗换气,关闭毒源,有条件的情况下迅速撤离中毒环境; ② 要将患者在注意保暖的情况下放置于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解开领扣,清理患者口中呕吐物和假牙等异物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并保持静卧,减少一切不必要的活动和刺激以减少体内的氧耗; ③ 有条件时应迅速给患者经鼻管高流量吸氧; ④ 抓紧与急救人员联系,尽可能迅速将患者送到具有高压氧舱的医院救治; ⑤ 千万不要对患者采用民间流传的灌醋、灌凉水、接地气的土方法,其后果贻害无穷; 实践证明,绝大多数患者,即使中毒程度很重只要治疗及时可靠,患者预后还是良好的。 6. 如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过去老百姓对传统的煤火引起的一氧化碳中毒了解较多,所采用方法也经济使用,如:合理安装风斗,注意居室通风换气,经常检查和清理煤灶火门、烟道。而现在城市生活中我们要根据生活环境的改变和可能的一氧化碳毒源的改变,更加增强防范一氧化碳中毒的安全意识,要每一个居民都知道随着现代的燃气、燃油、取暖和居室密封条件的改善,一旦发生一氧化碳产生和泄漏,其浓度更高,范围更广,危害更大。要呼吁科学预防一氧化碳中毒设施的建设。主要注意如下几点: ① 在必要的地方,如:厨房、居室和一切有一氧化碳毒源的区域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 ② 定期的请专业人员检查燃气管道、炉灶、燃气和燃油器械的安全性,确保其处于安全工作状态; ③ 要注重居室与毒源绝对隔离,切不可再犯山西省蒲县惨案人与发电机同处一室的错误; ④ 不要在密闭的室内吃碳火锅、点炭火盆; ⑤ 不要长时间在密闭的车厢内靠发动机供暖,更不能在发动机持续燃烧的状态在车厢内睡觉; ⑥ 长时间在开着发动机且停滞的车内停留时要注意保持车内的通风换气; ⑦ 不要在车库内长时间开着汽车发动机,要保证车库的安全统风; ⑧ 要经常检查一切废气排泄管道的通畅情况,确保废气排泄畅通无阻。
个人分类: 一氧化碳中毒及迟发性脑病|4526 次阅读|0 个评论
防治心血管病要全面控制危险因素
xupeiyang 2009-9-16 12:31
http://news.xinhuanet.com/health/2009-09/14/content_12046799.htm 大量研究证明,尽管心血管病的深层次病因还不太清楚,但其危险因素已十分明确,其中最重要的是高血压、血脂异常、糖代谢异常、肥胖、吸烟、缺少运动和心理压力。这些危险因素常积聚于同一个体,大大加速了心血管病的进程。
个人分类: 心血管病|1978 次阅读|0 个评论
温家宝总理高度重视地震后次生灾害的防治
qlms 2009-9-1 20:25
新华网北京 6 月 16 日电 16 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总指挥温家宝主持召开总指挥部第 19 次会议,研究防范地震次生灾害工作。   会议指出,这次特大地震导致山体滑坡、崩塌,堵塞了道路、河流,形成很多堰塞湖,损毁了水利工程,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威胁。由于余震持续时间长,进入主汛期后降雨量明显增加,随时可能引发新的次生地质灾害。 必须高度重视,把防范次生地质灾害作为一项紧迫任务,采取切实有力措施,避免给人民群众造成新的损失,为灾后恢复重建奠定良好基础。   一、抓好地震灾区安全度汛。要加快震损水利工程除险加固,尽快完成高危险情水库、水电站应急除险加固工作,早日完成重点河流、重要河段、重大险情的堤防应急除险工作。要落实堰塞湖安全度汛措施,对完成工程排险任务的堰塞湖进行全面风险评估验收,对已完成工程措施但尚未完全消除溃坝风险的堰塞湖要进一步采取工程措施,根除险情和隐患,一旦发现新形成的堰塞湖,要立即处理。要加强雨情、水情、险情的监测和预警预报,进一步落实防汛责任制,完善预测预警措施和人员转移避险方案,确保安全度汛。   二、高度重视地质灾害的防范工作。要尽快完成灾区次生地质灾害隐患应急排查,形成灾区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开展灾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作为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规划布局的依据;恢复健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落实相关措施和责任,提高监测和预警能力;按期完成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高度重视和开展以地震灾区和南方为重点的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三、做好汶川地震余震活动的跟踪监视和趋势研判,防止余震造成新的灾害。继续加强地震监测,特别是震区两端余震活动的监测分析,动态跟踪监视断层活动和余震发展趋势;开展不间断滚动会商,密切跟踪震情发展;做好强余震的应对处置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副总指挥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副总指挥回良玉,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国务委员孟建柱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
个人分类: 物理与生活|1792 次阅读|2 个评论
铅中毒,长相伴
eloa 2009-8-17 20:59
李清晨 发表于 2009-08-16 9:31 2009年8月14日 人民日报报道 :陕西凤翔抽检731名儿童发现615人血铅超标。儿童,又是儿童受害!怎么老是你们? 历史上,人们因为无知曾经深受其害,代价惨重,遗憾的是,虽然今天我们对铅中毒已经有了较为深入详尽的认识,但持续地使用铅却又造成了新的接触机会,因此时至今日各种铅中毒事件仍未从身边完全消失。铅对我们的戕害,甚至始自人之初 铅中毒与女性妊娠 在妊娠期间,即使暴露于低铅水平,其对胎儿也会产生严重的有害作用,包括发育迟缓、低出生体重和流产。2007年有研究者报道了这样一个病例:一名 22岁的美少妇(非洲裔美国家庭妇女),出现了持续的腹部疼痛、膝关节疼痛、神经系统症状(头痛、手指麻刺感,心情十分烦燥)、高血压、慢性肾脏疾病、贫血及牙龈上下有蓝灰色线。 这些症状一下涉及到了消化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造血系统、循环系统,乍看起来,一头雾水,莫说普通人,就是很多医生初次遇到这样的情况也很可能不知道该挂哪一科的号,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该女子的复杂情形呢? 追问病史,她近期刚刚由于绒毛膜羊膜炎导致了8个月的妊娠意外终止,其牙龈上下有蓝灰色线这是铅中毒患者特有的铅线,只有在铅中毒患者身上才可能出现,进一步检查其血铅,果不其然,铅中毒正是罪魁。 奇怪的是她最后一次接触铅也已在7年前了,当时还因铅中毒而住院治疗。铅中毒的源头被认为是其之前一直居住的公寓,在15岁接受住院治疗后,她和家人已迁居到一个由城市卫生署所建立的无铅污染的新公寓,虽然该家庭中其他成员没有经过正式检测,但他们都否认有任何铅中毒症状。该患者同样否认在家中或工作场所中有任何新的铅接触。为什么铅中毒可以在7年之后再次袭扰病人呢? 原来人体内吸收的铅有90%~95%贮存于骨骼,这部分叫做贮存铅【正磷酸铅,Pb 3 (PO 4 ) 2 】没有生物活性。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贮存铅可以转运到血液和软组织中变身为具有活性的可转运性铅【磷酸氢铅,PbHPO 4 】,当可转运铅超过一定的指标时,铅中毒便不可避免。本例中没有证据表明有新的或增加的铅接触,在此情况下,患者体内铅水平增加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由于其妊娠期间体内矿化组织的动员和再分配而引起的。 这个病例使我们见识了铅中毒在多器官水平上对健康造成长期影响的严重程度。更有甚者,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男性受到铅中毒威胁的比例显然更大。 铅中毒与男性生殖健康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很多学者观察到,男工大量接触铅会导致不育,配偶流产、胎死腹中或生下先天畸形的后代。一项对150名蓄电池厂男工的调查显示,铅中毒与中度铅吸收者生育能力下降,表现为精子过少、无力和畸形的比率增高,轻度或生理性铅吸收(非铅作业车间员工)对工人生育能力无明显影响。研究者认为铅所引起的生育能力减退可能是铅对性腺直接作用的结果。 另外,酶活性和代谢的改变常常会使金属元素之间失去平衡,使铅中毒更加复杂化,比如对锌及锌相关辅酶的影响。 锌是体内各种必需微量元素中需求量最大的一种,作为体内百余种酶的辅助因子,与生殖系统代谢活动密切相关,尤其与生殖器官中的多种脱氢酶活性密切相关。 正常男子的精液中锌含量较高,是血浆中锌含量的100倍以上。精浆中含有如此丰富的锌,一定有重要的生理意义。研究认为,锌直接参与精子的生成、成熟、激活和获能过程,当男性体内锌含量较高时,生精能力也较为活跃,与之相反,近半数男性不育者被认为同缺锌有关。 当铅中毒时,血铅浓度增高,血清中几种含锌酶的活性则相应降低,精液铅浓度可达到较高水平,而精液锌浓度下降。据推测可能是体内存在铅、锌的拮抗。 国内张学书等对86名铅接触男工人进行了精液质量检查,其一次射精量、精子总数、精子密度、精子活力和存活精子数均明显降低,精子畸形增高。还有人给雄性大鼠用醋酸铅灌胃9周后,结果精子精目减少这群倒霉的大鼠啊。 当然,我们现在只会觉得那些铅中毒的孩子才更倒霉。 容易受伤的孩子 当成功受孕而又顺利分娩之后,成长过程中的儿童仍比成人更易受铅毒的危害。 之所以这样说,首先是因为在生活中儿童吸收的铅比成人更多。通常铅多积聚在距离地面1米左右的大气中,而这个高度正好是儿童的呼吸带,另外由于儿童对氧的需求量大,故单位体重的通气量远较成人为大;儿童有较多的手-口动作,且以单位体重计算、儿童食物摄入的量明显多于成人,因此其经消化道吸收的铅也比成人多。 再就是儿童对铅暴露的高度敏感。与成年人的职业病性铅中毒情况迥异,儿童对体内铅的生理-病理反应有独特的表现。由于铅是嗜神经毒物,对儿童神经系统-心理-智力-行为发育损伤具有不可逆性。同时又可产生多系统、多器官损伤,已成为日常生活中威胁儿童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常见危险因素,家长们不可麻痹大意。 儿童对铅污染的反应常见为:头痛、腹痛、情绪急躁、攻击行为、外科症状、认知能力下降、学习成绩下降、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持续哭闹、缺钙、缺铁、缺锌及贫血症状、体重不增。 由于儿童高血铅所呈现的非特异性症状,又常常导致其被误诊为其他常见病,并予相应的对症治疗,这种治疗自然难以取得预期效果,治疗反应与常见病治疗反应也不一致。 铅中毒,没有人能完全置身事外。 生活在当下这个恶劣大环境中的你我,真的没有理由对铅中毒掉以轻心,且不说大型工厂排放到大气中的铅尘与汽车尾气中排出的大量含铅废气让我们无处躲藏,仅饮食和用药不当导致的铅中毒就时常见诸报道。 江苏省某县医院内科曾在11年内共收治非职业性铅中毒524例,追查其原因,罪魁祸首是当地饮用的米酒和热酒所用铅锡壶。米酒中的醋酸与铅化合成醋酸铅【(CH 3 COO) 2 Pb.H 2 O】,为水溶性易于胃肠道吸收,醋酸铅略有甜味,俗称铅糖,它的存在居然可以使米酒的口感更佳,殊不知一杯杯美酒下肚,相伴而去的还有穿肠毒药(慢性铅中毒可导致包括腹部绞痛在内的一系列症状,而重度急性铅中毒处理不及时可致人死亡,因此称这样的米酒为穿肠毒药也不算危言耸听吧)。如果说这种无意中误服了含铅化合物尚属倒霉的话,那古代罗马人因为对醋酸铅的甜味上瘾而居然将其当作酒的调味剂使用,就属于找死了。据推测公元60年之后的一个世纪里,有明文记述罗马贵族人数锐减,极可能与此有关。 含铅类中药应用不当,是生活中铅中毒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含铅类中药主要有铅丹【Pb 3 O 4 】、密陀僧【PbO】、铅粉【ZPb(OH) 2 PbCO 3 】及铅霜【Pb(CH 3 O 2 ) 2 3H 2 O】、 黑锡【PbS】。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据说有镇惊坠痰、截疟杀虫、定惊解毒等功效,能直接杀灭细菌、寄生虫,并有抑制黏液分泌的作用。可以治疗各种疾病,常用于治疗癫痫、癫狂、哮喘、疟疾、皮 肤病及肠道寄生虫等。《伤寒论》中治疗伤寒下后,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能转侧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千金翼方》治疗消渴的铅丹散;《普济本事方》治疗元气虚寒,真阳不固,上热下寒的黑锡丸等,都属含铅类中药。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曾于2007年报道一例6个月女婴的重度铅中毒,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只有 6 个月大的宝宝血铅含量严重超标呢?原来自宝宝出生起,妈妈一直用黄丹粉为她涂抹全身皮肤。黄丹粉又名铅丹,主要成分是铅加工制成的四氧化三铅。中医古籍记 载铅丹外用有解毒止痒、收敛生肌等功效。民间(特别是衡阳、邵阳等地区)流行用它治疗小儿红臀、痱子等,目前在不少药店都能买到。如果让小儿长期接触黄丹粉,后果就很严重了。 虽然含铅类中药有毒这一事实,我国古人已有所察觉,但也只有语焉不详的记载,如《本草纲目》载铅性带阳毒,不可多服。现代研究表明铅中毒量为0.04 g,可溶性铅盐的致死量为20 g,微溶性铅盐的致死量为30 g。 在我所能见到的材料中,宣称能驱铅排铅的中药组方也颇不少,但卫生部在2006年发布的《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分级和处理原则》、《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预防指南》却没提中医半个字,不知他们是何居心。博大精深的中医,在我国尚未有一例甲流感病例的报道时,卫生部出台的治疗方案中就已经有了中医俊俏的身影,为什么在铅中毒这个古老的病症中反而令中医缺位了呢?毕竟事关祖国的花骨朵,卫生部竟然如此粗枝大叶,个中深意颇耐人寻味。 既然如此,我们该怎么办? 对于重度或急性铅中毒,自然需要及时入院治疗,予排除毒物驱铅及对症。而职业性铅中毒当以预防为主,按相关标准改善生产条件加强工人防护和医疗监督。 尤其该引起所有人重视的,是对我们祖国花朵的防护。有学者提出儿童期铅防治的关键是零血铅战略,即在理想状态下保持儿童血铅为零,但事实证明这一战略在今日之中国真的仅仅是理想而已。 环境铅污染是造成儿童血铅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而含铅汽油的广泛使用和铅在现代工业中的大量应用是导致20世纪环境铅污染的两个重要原因。有研究估计,迄今为止全球已通过汽车的排气管将多达1 000万吨的铅排放在环境中。这样的事实和数据让我们觉得悲观又无奈,但还是有人在努力试图改变现状。 由于对含铅汽油有害作用的日益认识,美国在70年代就已开始限制汽油的含铅量。在对1976~1980年进行的美国第二次全民健康和营养调查资料进 行分析时,研究者发现,在这5年期间,随着汽油中铅用量的逐年下降,人群血铅水平也逐年下降。2002年,一份来自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大附属医学 院)和上海儿科医学研究所的追踪调查表明,在上海地区推广使用无铅汽油近两年后,儿童血铅水平有显著下降。超过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儿童铅中毒诊断标准的比例,从37.8%下降到24.8%。同时据上海市环保局大气铅监测结果显示,上海市市区大气铅含量也有大幅度下降。这表明推广使用无铅汽油减轻了该地区的环境铅污染程度,从而降低了儿童铅暴露的水平。但距离零血铅,我们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无论如何,有些我们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中的预防措施,还是应该尽量执行。 第一,经常洗手:一次洗手可以消除90%~95%附着在手上的铅,特别是饭前洗手。 第二,凡是小孩子可以放入口中的玩具均应定期擦洗除尘。 第三,定期家庭扫除,平日常开窗通风。 第四,少去街边玩耍,避免吸入汽车尾气。 第五,少吃含铅食品(如松花蛋,爆米花),多吃富含钙铁锌的食品。 最后一点提示,如果您的孩子出现可疑铅中毒的症状,请及时就医检查血铅。 图片出处: CFP 科学编辑:BOBO 文字编辑:小庄 PS:芸芸提到的问题已经修改,谢谢。断掉的尾巴也已续上,影响大家的阅读了,抱歉。可是是谁动了我的尾巴?我昨天半夜预览的时候还好好的呢,哦,不是我的尾巴,是文章的尾巴,难道是被我批评的有关部门下此毒手?强烈抗议! 2009-08-16 17:15
个人分类: 医学|2703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中国的学术腐败还有治吗?
wangyk 2009-7-29 03:20
王应宽 转载 2009-07-28 UTC-6 CST UMN, St Paul 转载:中国的学术腐败还有治吗? 作者:周筱赟发布时间:2009-07-26 稿源:南方都市报 【摘要】近日,西南交通大学正式对外公布,该校副校长黄庆涉嫌博士论文抄袭一事,经该校学术委员会认定成立,决定取消其博士学位,撤销其研究生导师资格。今年3月 15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在高校学术风气建设座谈会上强调,对学术不端行为要像体育界反兴奋剂一样,像对待假冒伪劣产品一样零容忍,实行一票否决 ,西南交大的举动,是教育部这一表态之后,国内高校首次对涉嫌学术腐败的高校领导进行处理。今年以来,辽宁大学副校长陆杰荣、 最年轻市长周森锋、广州体育学院院长许永刚、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志伟等论文抄袭被揭露 , 学术界的乱象愈演愈烈, 至今当事人没有受到任何处分。实际上,被揭露的学术腐败只是冰山一角, 高校不是隔绝于社会的象牙塔,发生在大学围墙内的学术腐败只是整个社会腐败的缩影而已。 学术腐败只是整个社会腐败的缩影 南方都市报:近几年来,有关部门和媒体都在谈反对学术腐败,但是现实情况,却似乎是学术腐败越反越多了。您认为根本原因是什么? 方舟子: 近年来进入公众视野的学术腐败事件越来越多 , 主要是媒体对这方面的报道尺度放宽、更加关注的缘故 , 未必是学术腐败越反越多。由于有了一些舆论监督 , 胆小的人可能有些收敛 , 但是学术造假在当前无疑仍是非常严重的 , 这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例如 , 受官场腐败影响的官本位的科研体制,刺激造假的学术评估体制,纵容造假的社会风气 , 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处罚 , 对学生缺乏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方面的教育 , 等等 , 都是原因。 南方都市报:那中国的学术腐败,从制度上怎么解决呢? 丁学良:比起国内其他领域的腐败,学术界的腐败根本不是最严重的。中国其他领域的腐败太多了,所以学术界自己都觉得这些根本不算什么。我私下里问过一些学术界的人,他们根本不觉得有什么,他们说你还没见过更腐败的呢。 南方都市报:据我曾经在大学就读时的观察,科研经费的申报、使用这块猫腻最多。现在能申请下来经费的就是牛人,然后找一大帮学生低价或免费干活。一些热门的学科,如经济、管理等等,一个导师带几十个乃至上百个研究生的情况很多。 熊丙奇:这就是因为中国的科研机制比较急功近利。葛剑雄教授就曾经说过 , 现在没有失败的课题 , 每个课题结项时 , 都说是成功的。现在的课题,基本都是中短期的 , 一般一年就要出成果 , 长期的课题最多也不会超过五年。到了时间就要交差 , 交差就是论文或专著。这么短的时间 , 一旦没法交差 , 现在的机制又不允许出现不成功的课题,就只能去作弊。大学里学术造假形成了风气之后 , 各个利益关系人都是彼此制约的,没有人会去曝光。 南方都市报:就是说,所有的参与者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只要各方利益都照顾到了 , 就不会出问题。 熊丙奇:对,现在有一种说法是 做人要厚道 。现在被曝光的学术造假行为,都是做人不够厚道,被那些感觉没得到好处的人举报了。这样反而得出一个反面教训,就是做人不能太张扬,只要把各方利益摆平就没事了。 尽管针对这些学术造假,也出台了一些改革措施,但是,大学里大部分博导、行政官员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他们是反对这类改革的。他们都是现行体制下的得利者,当然会认为目前这种体制是最好的。很多在高校外的人可能根本不知道,申请到科研经费就可以有项目提成,现在这种情况愈演愈烈。纵向课题(即政府课题,包括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部委课题等)算管得严的,一般都在 10% ,而横向课题(即和企业合作的项目)提成可以高达 40%. 如果申请到 1000 万元的科研项目,就可以马上到手 100 万元,乃至 400 万元。科研还没做,自己就变成百万富翁了。这是制度问题,不是这些博导个人的问题。现在的制度,就是把学术当作一个致富的工具了。 南方都市报:这几年经常被揭露的一种学术腐败,是一些海归学者,作为海外引进的人才回国后,夸大乃至编造自己在国外的学术成绩,骗取国内大学的职位,申请到大量的学术经费。还有就是在国外担任全职教授的学者,在国内也担任全职教授,丘成桐教授就曾痛斥这类名不副实的 全职 教授 ,称北大等名校很多经费都是这样骗来的。 丁学良:这类骗局,大部分都是背后有你看不见的利益勾结。没有利益勾结,这类骗局就搞不下去了。现在又不是 30 年前还没有打开国门,对国外情况什么都搞不清楚。一些海归的骗子,回国来拿几百万上千万元研究经费的大项目,只有极少数被捅破了。为什么这些学校不去认真地调查呢?其实,就是这些学校从海外找个人回来,去骗政府预算的。这个海外背景的人,就是北京人所说的 托 。现在很多人谈学术腐败,动不动就用道德来分析,其实关键是经济利益。 南方都市报:所以 , 这个 托 的所谓海外的头衔,到底是真是假就无所谓了,对吧? 丁学良:不对,这个 托 如果是真的,反而麻烦,就是要找个假的!如果他是真的话,成本就很高了。很简单的道理 你如果要把诺贝尔奖得主请到中国作报告 , 成本就很高 , 而你如果搞个假的 , 申报时说我们从海外高薪聘请来一位教授,花了 50 万元,给他 10 万元,我们拿 40 万元,那就一切 O?K 了。搞个真的来 , 只给人家 10 万元 , 人家不干的。这些行为背后都是有利益驱动的。 改变中国科研体制不能解决学术腐败 南方都市报:以您的接触,您觉得目前美国是否存在学术腐败,情况如何? 邹至庄:如果说学术腐败,你是指学生使用他人的文章来作为自己的,或者是教授使用他人的文章来发表。这样的情况在美国也有发生,但是并不常见,因为老师和那些审阅期刊文章的审阅人有足够的能力去抓住那些学术冒犯者。 南方都市报:很多人谈到科研体制的设计缺失 , 导致中国的学术腐败,您对此如何看? 邹至庄:改变科研体制不能解决学术腐败问题。在中国,这个问题存在于许多有影响力但却没有什么学识的学者身上。而美国的学术界是很有才智的,学术界的大多数成员负责研究经费和申请科研经费项目质量的审批。因此,拿到科研经费通常是一个有好的研究课题的标志。在美国,在一个教授获得研究经费后,他将不会有太多的机会去 剥削 学生,因为研究生们可以自己选择论文导师或为哪个教授工作。教授们不得不为了聘到好的学生而竞争。在中国,当学生进入研究生院时,他们就会被分配去为某一个指定的教授工作。也许这就是中国的教授们可以 剥削 学生的原因了。(在这里,我给 剥削 这个词语以宽泛的定义)。 南方都市报:您认为光靠设计一套制度无法解决学术腐败问题? 邹至庄:正如我刚才说的:剽窃问题是不能依靠设计一套制度来解决的。美国可以防学术不端行为是因为院系教师有高水准的学术知识。要想欺骗有知识的人是很困难的。在中国 , 有人剽窃是因为看到其他的人剽窃并且成功了。一个有水平的学者可以分辨出劣质和剽窃的研究报告,并且可以确定剽窃在他们那里是行不通的。在 ( 中国的 ) 学术界的水平没有提高以前,你说的问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解决。关于学术上的不诚实 , 一个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低水平的学者们不了解最前沿的科研以及没有能力判断是否为原作。 南方都市报:美国学术腐败比较少,到底有哪些因素在起作用呢? 方舟子:美国的高校、科研机构比较独立,不受政府官员领导,没有官本位的弊端。科研资金的分配由同行评议,而不是由外行的政府官员说了算。机构内部由科研人员掌握学术权力,行政人员是为科研人员提供服务的,而不是管人的。高校、科研机构是非赢利机构,不搞产业化、商业化。科研人员有较充分的学术自由。对学术造假的处罚非常严厉。这些制度设计确保了学术界相对比较纯洁,不容易受其他领域的腐败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也就可以防止学术腐败的发生。 美国的大学校长职责不是做研究 南方都市报:中国大学的运行,主要依靠的是行政主导,而并不是学术信用。 熊丙奇:在对高校教师的评价里 , 基本上是院长、系主任说了算。就是说,行政权和学术权是连在一起的,表面上都是教授,但其实都是行政权在起作用。他们的管理完全是看重数字 , 这是学校领导的政绩。这个学院今年发表了 120 篇论文 , 那个学院发表了 100 篇,这个学院就比那个学院好。所以,其实从学校自身来说,是有鼓励学术造假的冲动的 , 也是不愿意曝光学术造假行为的。 南方都市报:目前国内的大学行政化,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级别,校长、书记凭借权力都是教授、博导。但由于大量行政事务,没有时间从事学术研究、指导学生,近期揭露的几个学术腐败事件,都是学生抄袭,导师挂名。当然,导师挂了名,就要负责。在西方,校长同样需要处理大量行政事务,他们是如何设计学校的权力结构呢?是否行政职务和学术职位完全分离? 邹至庄:在美国,大学的校长们把大部分的精力用在行政上面,只有少数仍然坚持做研究。研究的工作留给了教师和研究生们。 方舟子:美国高校的校长不是由政府部门任命的,而是由学校董事会挑选、任命的,向董事会负责。公立学校的董事会是由选民投票选举产生的,向选民负责。校长的职责主要是搞好管理和拉资助,而不是做学术研究。他们不一定是学者。我读研究生时,我的母校的校长原来是美国银行的常务副总裁。现在的校长是学管理出身的,一直从事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他们都不从事学术研究。有的校长本身是科研人员,但当了校长就不再做科研了,或者只维持一个规模不大的实验室。例如密歇根大学的校长原先是生化学家,已不做科研了。又如加州理工学院的前校长、诺贝尔奖获得者大卫 巴尔的摩一直在做科研,但只带 4 名研究生,这在国内是难以想像的。 南方都市报:我们经常听说,国外可以允许一个教授 10 年不出任何成果,而国内的课题,都要求短期就出成果,这才导致学术抄袭频发。我很想知道,国外的体制怎么保证这个教授 10 年不出成果仍然是称职的教授呢?毕竟学术职称不是作风险投资,预测这个人将来是否能出成果。他可能经过 10 年的积累有重大成果,也可能什么也没有。 方舟子:这种情况如果有的话,也是极为罕见的特例。国外教授同样需要经常发表论文报告自己的科研成果,证明自己的科研能力。一个助理教授如果没有发表足够的论文,是不可能升为终身教授的。终身教授虽然不发表论文不会丢饭碗,但是没有论文是难以申请到科研资金的,也就无法继续从事科研。这种教授也不可能带研究生。 南方都市报:请问普林斯顿大学的情况如何呢? 邹至庄:只有获得了终身教授 ( 在普林斯顿大学的正教授和所有副教授和其他许多美国大学的正教授和部分副教授都是终身教授 ), 才会冒险去做 10 年以后才有结果的研究。没有终身教授头衔的助理教授 , 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足够的研究成果才可以晋升为终身教授。 解决学术腐败需要公正的同行评价 南方都市报:我觉得中国人缺乏基本的学术规范意识,和从小学开始的应试教育有关。让学生死记硬背,考试完全复制标准答案,作文里摘抄一些名句,就能得高分,根本没有培养 凡是引用他人语句、观点,不注明出处就是抄袭 的观念。反而都是在鼓励抄袭。乃至什么 天下文章一大抄 ,根本不以此为耻。今年 4 月,云南中医学院院长李庆生被指论文抄袭,校方组织的调查鉴定结论竟然是 过度引用 。 方舟子:美国学生从小就有学术规范方面的教育,知道抄袭可耻以及如何避免抄袭。本科生、研究生也有关于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方面的课程。学生抄袭会被取消成绩,乃至被开除。 南方都市报:在国外,即使有严格的制度,也很难完全避免没有学术腐败。那事发后的惩处制度就很重要。一旦被发现,如何处理呢?能否举几个近期比较重大的例子呢? 方舟子: 一旦经过调查认定有学术不端行为 , 会指名道姓地公布调查结果 , 由学校、科研机构做出行政方面的处理 ( 降级、开除等 ), 政府部门则会做出禁止其几年之内申请政府资金、在政府委员会任职的处罚。严重的还会被追究法律责任。最严厉的一个例子是, 2005 年 , 原佛蒙特大学医学院教授波尔曼被发现在 1992 年到 2002 年期间 , 捏造数据申请获得 290 万美元资金。美国政府为此终身禁止波尔曼申请联邦政府科研基金和参与联邦政府项目 , 并对波尔曼提起刑事诉讼。波尔曼认罪 , 同意支付 19.9 万美元的罚款 , 被判入狱 1 年零 1 天。 南方都市报:在国外,对于论文的质量,有一个学术共同体做出圈内公认的评价,这种同行评价,对国内有什么借鉴? 方舟子:同行评价并无一定的标准,论文被正面引用的多少,资金申请时同行评委的打分情况,升职称时同行做的鉴定,是否被权威期刊邀请写综述,是否被学术会议邀请作主题报告,是否担任学术期刊的编委,是否获得重要的学术奖,等等,都能反映同行评价的情况。国内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的资金发放借鉴了国外同行评价制度,由科研人员提出资金申请,交给多位同行匿名评议、打分,根据分数高低决定是否给予资金支持。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受许多因素的干扰。 南方都市报:现在国内评定论文质量只能看发表刊物的档次,以及数量。前者就导致学术期刊黑幕,后者则导致大量低水平重复。这个问题,美国如何解决呢? 邹至庄:在美国有很多好的期刊都是由一些在该领域被公认是权威的人来编辑的。在它上面发表文章是做出高质量研究的标志。中国目前在许多领域都还没有这样的期刊,因为学者们在那些领域还不是权威。许多中国的大学把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的文章作为评判教师质量的标准。就像我们先前讨论过的中国学术界别的缺陷,一个学术共同体不能单靠设计来建立,没有充分的优秀分子是不行的。 我记得曾经有个来自中国高等教育的教育家代表团访问普林斯顿大学。他们想找到让普林斯顿大学成为顶尖学府的组织章程,并且希望把它搬回自己的大学。我告诉他们,让普林斯顿大学优秀的是它的教师。如果你们可以找到同样优秀的教师到你们学校教书,那么你们的大学就会和普林斯顿大学一样好。 本报评论记者 周筱赟(熊丙奇访谈部分由亓坤坤、胡梅录音整理;邹至庄访谈部分由张燕燕译,邹至庄、北京大学沈艳教授校订) ◎ 丁学良 出生于皖南农村。 1984 年赴美国留学, 1992 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哈佛本科生院、国立澳大利亚大学亚太研究院、卡内基基金会、香港科技大学教学或研究 , 并兼任数所中国内地大学客座教授。研究领域包括转型社会、比较发展、大学制度、区域竞争和全球化。 ◎方舟子(方是民),1967年9月生。1990年本科毕业后赴美留学。1995年获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罗切斯特(Rochester)大学生物系、索尔克(Salk)生物研究院做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为分子遗传学。1998年起主要从事写作和网站建设。为中文互联网的先驱者之一。1994年创办世界上第一份中文网络文学刊物《新语丝》,主持新语丝网站,担任新语丝社社长。 ◎ 熊丙奇 1972 年 7 月生。四川资中人。教育学者,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 上海交通大学编审 , 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上海市高校校报研究会理事长 , 博士。为新京报、北京青年报、东方早报、南方都市报、深圳晶报、珠江晚报、现代教育报等报专栏作者。 ◎ 邹至庄 ( 1929 年-),英文名 Gregory C. Chow ,知名的美籍华人 经济学家 , 美国 普林斯顿大学 政治经济学教授和经济学名誉教授。
个人分类: 信息博览|3354 次阅读|1 个评论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pony1984621 2009-7-12 00:25
ICS 13.200 备案号: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地 质 矿 产 行 业 标 准 DZ DZ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Specification of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for landslide stabilization (报批稿) --发布--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 布 目次 前 言............................................................................. II 引 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则................................................................................ 2 5 基本规定............................................................................ 2 6 滑坡与崩塌分类及危害分级............................................................ 3 7 滑坡调查............................................................................ 5 8 可行性论证阶段勘查.................................................................. 5 9 设计阶段勘查........................................................................ 9 10 施工阶段勘查...................................................................... 10 11 主要勘查方法...................................................................... 12 12 物理力学试验与稳定状态分析........................................................ 17 13 竣工地质报告...................................................................... 20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国际斜坡运动分类............................................ 21 A.1 分类表........................................................................... 21 A.2 滑坡要素示意图................................................................... 22 A.3 典型滑坡实例示意图............................................................... 23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滑坡监测适用方法技术简表.................................... 24 B.1 滑坡监测适用方法技术简表......................................................... 24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物探测试方法与适用范围简表.................................. 26 C.1 滑坡勘探的地球物理方法选择表..................................................... 26 C.2 滑坡勘查地球物理方法优化组合表................................................... 28 C.3 崩塌勘查的地球物理方法选择表..................................................... 29 C.4 崩塌勘查地球物理方法优化组合表................................................... 31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滑坡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试验项目............................. 32 D.1 滑坡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试验项目.................................................. 32 附 录 E (规范性附录) 滑坡稳定性评价和推力计算公式................................ 34 E.1 堆积层(包括土质)滑坡稳定性评价及推力计算.......................................... 34 E.2 岩质滑坡稳定性评价及锚固力计算.................................................... 36 附 录 F (资料性附录) 水位变化岸段地下水位浸润计算方法.........................39 附件下载: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个人分类: 转载精品|4394 次阅读|0 个评论
林业生物灾害防治
zhguoqin 2009-3-11 17:01
森防员岗位培训教材 林业生物灾害防治 张国庆 编著 点击下载 : 资源一(完全版) http://www.docin.com/p-10410561.html 资源二(完全版) http://ishare.iask.sina.com.cn/cgi-bin/fileid.cgi?fileid=4900631 完全版(无图片) http://www.sciencenet.cn/upload/blog/file/2009/3/200931117402871258.pdf 删节版(潜山县) http://www.sciencenet.cn/upload/blog/file/2009/3/200931117230356575.pdf 内 容 简 介 本教材首先介绍了林学和林业生物灾害基础理论,然后分别介绍了林业生物灾害监测预报、防治和林业植物检疫三个方面基础知识,最后根据林业有害生物危害特点,分类介绍了主要林业有害生物识别和防治,以及主要森林类型林业生物灾害科学管理措施。 本教材 可以根据高级森防员(县、市级专业人员)、中级森防员(乡镇林业工作站技术人员,林业生物灾害防治专业队员、防治公司职员、森林医生等)、检疫员、初级森防员(乡村护林员)等不同培训对象,选择不同的培训内容, 也可供从事森防行业有关人员、在校学生参考。 前 言 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是一项基础性公益事业,是现代林业建设和国家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行政、法律、经济、技术于一体的系统工程。 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是 保护林业建设成果的重要手段, 是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物安全、维护我国政府国际贸易信誉、提高林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必须遵从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按照林业有害生物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和林业生物灾害的特点,因地因时制宜,因害施策,按照生态健康原理,培育健康森林,促进受灾森林恢复健康。因此,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法律性强、专业化程度高的工作。 然而,我国市、县级 林业生物灾害防治 管理人员变动频繁,人员边培训边流失,新的人员不能得到及时培训,再加上培训周期过长,一些人员知识老化,没有得到及时更新,不能适应林业生物灾害防治事业发展的需要,影响基层防治能力的提高。 我国县级以下没有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工作专职从业人员,由乡镇林业工作站技术人员和乡村护林员兼任,这些人很少得到专业培训。乡镇林业工作站技术人员和乡村护林员是林业生物灾害防治的第一线力量,加强他们的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对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巩固造林绿化成果、加快林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关于实施村级森防员培训计划的意见》精神,根据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制定的培训教材大纲,特编写了本教材。本教材编写按照选编结合、特色突出、通俗易懂、注重实用的原则,在理论领先、技术先进的基础上,选编一些实用性内容。培训时,可以根据高级森防员(市、县级专业人员)、中级森防员(乡镇林业工作站技术人员,林业生物灾害防治专业队员、防治公司职员、森林医生等)、检疫员、初级森防员(乡村护林员)等不同培训对象,选择不同的培训内容,教材附录中列出了不同培训对象推荐培训内容,供教员参考。 本教材共分林学概论、林业生物灾害、林业生物灾害监测预报、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林业植物检疫、主要林业有害生物识别和防治、林业生物灾害科学管理七章。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江苏南通市广益机电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博华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深圳隆瑞科技有限公司、重庆绿尚病虫害防治有限公、佳多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浙江上虞耕耘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了大量技术资料,在草稿第二轮修改中,程凤琴、储江山、储永东、李昌栋、余结牛分别对第一章至第五章提出了宝贵修改意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此外, Google 图片、百度图片、百度百科、学问社区、爱问知识人、豆丁、中国百科网、知网空间、数字中国、国家林业局国家生态网、中国森防信息网等还提供了大量有害生物图片和资料,由于没有明确作者,参考文献中无法一一列出,在此谨向文献的作者们致以深切的谢意! 由于水平有限,虽经多次修改,错误在所难免。衷心期望大家提出批评和修改意见,以便进一步修改完善。 编 者 二〇〇九年三月九日 目 录 第一章 林学概论 . 1 第一节 森林 ... 1 一、森林 ... 1 二、森林演化史 ... 1 三、森林的特点 ... 2 四、森林类型 ... 2 第二节 森林生态系统 ... 6 一、森林生态系统特点 ... 6 二、森林生态系统组成 ... 7 三、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循环 ... 8 四、生态平衡 ... 8 五、森林演替 ... 9 第三节 森林的作用 ... 11 一、经济效益 ... 11 二、生态效益 ... 11 三、社会效益 ... 13 四、森林效益的可变性 ... 13 五、科学开发利用森林效益 ... 13 第四节 森林结构特征与森林区划 ... 14 一、森林结构 ... 14 二、森林结构特征指标 ... 16 三、森林区划 ... 20 四、林地类别 ... 21 五、林种 ... 22 第五节 林业与生态文明建设 ... 23 一、林业 ... 23 二、生态文明 ... 33 三、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 36 四、建设和谐林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 37 五、我国林业和谐发展的途径 ... 37 第六节 森林健康 ... 39 一、生态健康与生态健康管理 ... 39 二、森林健康的概念 ... 40 三、森林健康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 40 四、森林健康在我国的实践 ... 41 五、森林健康评价 ... 41 六、森林健康管理 ... 43 第二章 林业生物灾害 . 44 第一节 灾害 ... 44 一、灾害的基本概念 ... 44 二、灾害的分类 ... 45 三、灾害管理 ... 48 四、森林灾害 ... 51 第二节 林业生物灾害 ... 51 一、林业生物灾害 ... 51 二、林业生物灾害 管理 ... 53 三、林业生物灾害管理理论 ... 55 四、我国林业生物灾害管理体系 ... 63 第三节 森林病害 ... 67 一、植物病害基本概念 ... 67 二、植物病原 ... 71 三、病原物的致病性和寄主的抗病性 ... 81 四、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循环 ... 84 五、植物侵染性病害的流行 ... 88 第四节 森林昆虫 ... 91 一、昆虫的外部形态 ... 92 二、昆虫的内部器官 ... 102 三、昆虫的繁殖和发育 ... 107 四、昆虫的分类 ... 118 五、昆虫生态 ... 126 第五节 其它林业有害生物 ... 131 一、蜘蛛、螨类概述 ... 131 二、蜗牛和蛞蝓概述 ... 132 三、鼠类概述 ... 133 四、兔类概述 ... 140 五、林业有害植物概述 ... 142 第六节 生物入侵 ... 149 一、生物入侵的危害 ... 149 二、生 物入侵机制 ... 150 三、外来有害生物危害现状 ... 151 四、外来有害生物对我国的危害 ... 152 第三章 林业生物灾害监测预报 . 154 第一节 林业生物灾害调查的一般方法 ... 154 一、有害生物的空间分布型 ... 154 二、林间常用取样方法 ... 155 三、常用调查方法 ... 156 四、病虫情的表示方法 ... 159 五、工作准备 ... 160 六、野外调查 ... 160 第二节 森林病害调查 ... 161 一、成熟林病害调查 ... 161 二、幼龄林和中龄林病害调查 ... 163 三、苗圃病害调查 ... 165 四、病害标本的采集与保存 ... 166 第三节 森林虫害 调查 ... 167 一、食叶害虫调查 ... 167 二、树干害虫调查 ... 168 三、枝梢害虫调查 ... 169 四、地下害虫调查 ... 170 五、种实害虫物调查 ... 170 六、采伐迹地害虫调查 ... 171 七、贮木场害虫调查 ... 172 八、昆虫标本的采集和保存 ... 172 第四节 林业有害植物调查 ... 173 一、布点 ... 173 二、林业有害植物入侵土壤条件 ... 173 三、林业有害植物危害现状调查 ... 174 四、林业有害植物繁 殖能力调查 ... 175 五、有害植物分布与蕴藏量的调查与测算 ... 178 六、林业有害植物危害等级与标准 ... 178 七、林业有害植物危害评 价 ... 179 第五节 林业鼠兔害调查 ... 179 一、鼠害调查时间确定 ... 179 二、标准地的设立 ... 179 三、害鼠密度调查 ... 179 四、林木受害情况调查 ... 182 五、兔害调查 ... 182 第六节 防治效果调查 ... 183 一、 取样方式和取样大小 ... 183 二、调查方法 ... 184 三、防治效果表示方法和效果统计 ... 184 第七节 林业生物灾害预报 ... 185 一、预报内容、预报形式和预测方法 ... 185 二、森林病害的预测 ... 186 三、森林虫害的预测 ... 187 四、森林鼠兔害的预测 ... 191 第四章 林业生物灾害防治 . 192 第一节 生物灾害防治基本原理 ... 192 一、生态学原理 ... 192 二、经济学原理 ... 193 三、分类管理原理 ... 195 四、三大防治措施 ... 195 第二节 森林健康管理 ... 195 一、影响森林健康的因子 ... 195 二、促进森林健康的途径 ... 197 第三节 生物防治 ... 203 一、生 物防治的途径 ... 204 二、生物防治的方法 ... 207 第四节 物理防治 ... 210 一、人工和机械防治 ... 211 二、诱集与诱杀 ... 211 三、阻隔 ... 212 四、温度控制 ... 212 五、缺氧窒息 ... 213 六、辐射 ... 213 第五节 化学防治 ... 213 一、农药分类 ... 214 二、农药的剂型 ... 217 三、农药的研发 ... 218 四、农药的使用方法 ... 221 五、农药的合理应用 ... 222 第六节 生物灾害的治理体系和效益评估 ... 223 一、综合治理体系 ... 223 二、治理方案制订的原则 ... 226 三、治理的类型 ... 227 第七节 安全农产品生产与有害生物治理 ... 227 一、有机农产品与生物灾害治理 ... 227 二、绿色农产品与有害生物治理 ... 228 三、无公害农产品与有害生物治理 ... 230 第八节 常用农药的使用方法 ... 231 一、食叶害虫防治药剂 ... 231 二、蛀干害虫防治药剂 ... 236 三、杀鼠剂 ... 237 第九节 常用防治器械的使用方法 ... 239 一、手动喷雾器的使用 ... 239 二、喷雾喷粉机 ... 239 三、打孔注药机 ... 240 四、6HY 系列喷烟机 ... 242 五、频振式杀虫灯 ... 249 六、灭虫药包布撒器 ... 253 七、高射程低量风送喷雾机 ... 258 八、多功能人工鸟巢 ... 267 第五章 林业植物检疫 . 274 第一节 林业植物检疫基础知识 ... 274 一、 有害生物与检疫性有害生物 ... 274 二、植 物检疫的意义 ... 275 三、植物检疫的特点 ... 278 第二节 植物检疫法规 ... 280 一、植物检疫法规 ... 280 二、植物检疫措施的国际标准 ... 287 第三节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 293 一、有害生物与非疫区 ... 294 二、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 297 三、我国林业植物检疫对象(2008 )简介 ... 298 第四节 植物检疫程序 ... 300 一、检疫许可 ... 300 二、检疫申报 ... 301 三、现场检验 ... 302 四 、检疫监管 ... 304 五、实验室检测 ... 305 六、检疫处理与出证 ... 310 第五节 危险性有害生物的检疫处理 ... 311 一、检疫处理的原则和方法 ... 312 二、化学处理法 ... 313 三、物理处理法 ... 321 四、木质包装材料的检疫处理 ... 324 五、进境原木的检疫处理 ... 327 第六章 主要林业有害生物识别与防治 . 330 A :虫害部分 . 330 第一节 苗圃及根部害虫 ... 330 一、蝼蛄类 ... 330 二、金龟类 ... 331 三、地老虎类 ... 333 四、叩甲类 ... 334 五、象甲类 ... 335 第二节 顶芽及枝梢害虫 ... 336 一、蚧类 ... 336 二、蚜虫类 ... 338 三、蝉类 ... 340 四、蝽类 ... 340 五、螨类 ... 340 六、钻蛀类螟蛾 ... 341 七、竹笋夜蛾 ... 342 八、栗癭蜂 ... 342 九、板栗剪枝象 ... 343 第三节 食叶害虫 ... 345 一、叶甲类 ... 345 二、袋蛾类 ... 346 三、刺蛾类 ... 347 四、毒蛾类 ... 348 五、舟蛾类 ... 349 六、枯叶蛾类 ... 351 七、尺蠖类 ... 353 八、天蛾类 ... 354 九 美国白蛾 ... 355 十 、樗蚕 ... 356 十一、黄脊竹蝗 ... 356 十二、竹螟 ... 357 第四节 蛀干害虫 ... 357 一、天牛类 ... 357 二、透翅蛾类 ... 359 三、落叶松八齿小蠹 ... 361 四、杨干象 ... 361 五、芳香木蠹蛾东方亚种 ... 362 第五节 球果种实害虫 ... 363 一、桃小食心虫 ... 363 二、梨小食心虫 ... 364 三、梨大食心虫 ... 365 四、桃蛀螟 ... 366 五、栗实象 ... 366 B :病害部分 . 368 第六节 林木种苗病害 ... 368 一、种实霉烂 ... 368 二、苗木猝倒病 ... 369 三、杨冠瘿病(根癌病) ... 371 四、根结线虫病 ... 371 第七节 林木叶部和果实病害 ... 372 一、杨黑斑病 ... 372 二、落叶松 杨锈病 ... 374 三、松落针病 ... 375 四、油茶炭疽病 ... 375 五、油茶软腐病 ... 377 六、阔叶树白粉病 ... 377 七、苹果-桧锈病 ... 379 八、梨黑星病 ... 380 九、桃缩叶病 ... 381 十、苹果炭疽病 ... 383 十一、落叶松早期落叶病 ... 384 十二、毛白杨皱叶病 ... 385 十三、杨树花叶病 ... 385 十四、桑细菌性疫病 ... 386 十五、阔叶树藻斑病 ... 387 十六、核桃细菌性黑斑病 ... 388 第八节 林木枝干病害 ... 390 一、板栗疫病 ... 390 二、板栗膏药 病 ... 392 三、杨树溃疡病 ... 392 四、杨树腐烂病 ... 393 五、松疱锈病 ... 394 六、桉树青枯病 ... 395 七、木麻黄青枯病 ... 396 八、油橄榄青枯病 ... 398 九、核桃干腐病 ... 399 十、松材线虫病 ... 401 十一、泡桐丛枝病(凤凰窝) ... 402 第九节 林木 根部病害 ... 403 一、紫纹羽病 ... 403 二、林木根朽病 ... 404 C :鼠兔害部分 . 405 第十节 森林鼠害防治 ... 405 一、防治指导思想及原则 ... 405 二、危害类型 ... 405 三、防治对策 ... 405 四、防治技术措施 ... 406 五、常用林业灭鼠药剂及使用方法 ... 407 第十一节 森林兔害防治 ... 409 一、防治指导思想及类型划分 ... 409 二、防治技术措施 ... 410 D :有害植物部分 . 412 第十二节 有害植物防治 ... 412 一、有害植物的综合治理 ... 412 二、有害植物综合治理措施 ... 413 三、除草剂的灭草原理 ... 417 四、除草剂的分类 ... 419 五、除草剂的使用方法 ... 420 六、主要林业有害植物的防治 ... 421 第七章 林业生物灾害科学管理 . 430 第一节 生态林的生物灾害管理 ... 430 一、一般生态林生物灾害管理 ... 430 二、风景区生物灾害管理 ... 430 三、城市森林生物灾害管理 ... 431 四、防护林生物灾害防治 ... 432 第二节 一般商品林的生物灾害的科学管理 ... 434 一、用材林 ... 434 二、竹林 ... 435 三、经济林 ... 436 第三节 板栗园生物灾害的科学控制 ... 439 一、虫害控制 ... 439 二、病害控制 ... 445 三、板栗无公害栽培技术要点 ... 448 第四节 油茶园生物灾害的科学控制 ... 451 一、我国油茶园生物灾害发生现状 ... 451 二、主要防治对策措施 ... 452 三、油茶无公害栽培技术要点 ... 452 第五节 杨树林生物灾害的科学控制 ... 455 一、病害控制 ... 455 二、虫害控制 ... 459 三、杨树速生丰产栽培技术要点 ... 462 第六节 毛竹林生物灾害的科学控制 ... 464 一、病害 ... 464 二、虫害 ... 467 三、毛竹丰产培育技术 ... 469 四、无公害竹笋生产技术 ... 473 参考文献 . 481 附录一:培训内容的选择 . 485 附录二、参考习题 . 491 林业生物灾害防治 删节版(潜山县) 完全版(无图片)
个人分类: 生物灾害学|618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20: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