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2014运气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运用中医运气理论试析2014年(甲午)气候特点与发病规律
热度 8 张三火 2014-2-4 23:36
运用中医运气理论试析 2014 年(甲午)气候特点与发病规律 一、本年度的运气情况 甲午年的岁运是土运太过。司天之气是少阴君火,司天右间是厥阴风木,司天左间是太阴湿土。在泉之气是阳明燥金,在泉右间是少阳相火,在泉左间是太阳寒水。年支的五行属性是火。 该年运气相合分析,岁运为五行为土,司天之气为少阴君火五行为火,火生土,属于气生运的年份,是气盛运衰的顺化之年。 根据上述运气情况,全年的气候特点是:多雨湿天气,湿气过盛,上半年比较温暖多热,下半年偏凉燥。 本年度的岁运是在2013年的大寒节气的前13天(即2014年1月7日)开始交运的。因是土运太过之年,所以全年气候变化会出现“雨湿流行”的特点,从交运开始,正常的气候变化会表现为:以阴云天气增多、多雨多湿为特点,空气中相对湿度增加。异常的气候变化会表现为:在雨湿过盛出现大雨大雪或暴雨暴雪之后,常会出现大风天气,是那种类似春季刮起的大风天气。这种土运太过的年份被《黄帝内经》称为“敦阜之纪”。从整体上看,由于是顺化之年,属于气盛运衰,全年气候变化还算比较平和,只是阴雨湿盛的天气会明显增多,具体情况见下述的年度时段分析。 二、本年度的发病特点 在《素问•气交变大论》中记载:“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乐,体重烦冤,上应镇星。甚则肌肉萎,足痿不收,行善瘈,脚下痛,饮发中满食减,四肢不举。变生得位,藏气伏,化气独治之,泉涌河衍,涸泽生鱼,风雨大至,土崩溃,鳞见于陆,病腹满溏泄肠鸣,反下甚而太溪绝者死不治,上应岁星。” 《素问·五常政大论》中记载:“敦阜之纪,是谓广化,浓德清静,顺长以盈,至阴内实,物化充成,烟埃朦郁,见于厚土,大雨时行,湿气乃用,燥政乃辟,其化圆,其气丰,其政静,其令周备,其动濡积并稸,其德柔润重淖,其变震惊飘骤崩溃,其谷稷麻,其畜牛犬,其果枣李,其色玄苍,其味甘咸酸,其象长夏,其经足太阴阳明,其脏脾肾,其虫倮毛,其物肌核,其病腹满四肢不举,大风迅至,邪伤脾也。” 两段原文都非常详细的描述了土运太过年份在气候、物候、病候上所具备的特点。 在气候上,是“雨湿流行”,以“烟埃朦郁”“大雨时行”——阴云雾霾大雨不断的多雨湿天气为多见,严重的会出现洪涝灾害,即“泉涌河衍,涸泽生鱼,风雨大至,土崩溃”“其变震惊飘骤崩溃”——暴雨成灾、洪水泛滥、决坝溃堤、泥石流等,还可能出现突然狂风大作的灾害性天气。 在物候上,太阴内盛,阴气充实,物化成形的作用比较圆满到位,对于万物起到的滋润濡泽的特点明显,受到影响的动物有倮类(只有皮的动物)、毛类(身上有纤毛的动物)及牛、狗等,植物有肌类(有果肉的)、核类(内有坚核者)及枣、李、稷、麻、属黑色或绿色的作物。 在病候上,“肾水受邪”“邪伤脾”,易见伤害脾肾而出现的病证。 轻者:民病腹痛、腹部胀满、腹泻、肠鸣,四肢发凉(清厥)、心情抑郁闷闷不乐,身体沉重、心烦满闷。 重者:四肢肌肉萎缩,腿脚痿弱无力,走路容易抽筋,脚底疼痛,易生胸水、腹水,食欲减退,四肢软弱无力。如果腹泻非常严重,并且太溪脉绝而不至者,预后不良,是死亡的征象。 三、六气时段气候病证特点分析 因为是气生运的年份,所以运气相合分析的时候,要以六气的六步变化为主,以五运为次。六气六步的分析参见下面的客主加临图示。 按六气分为六步(每四个节气为一步)共有六个时段,除三之气为君位臣为顺、五之气为不相得之外,其余四步均是相得。这六个时段的气候、物候、病候情况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所载:“凡此少阴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地气肃,天气明,寒交暑,热加燥,云驰雨府,湿化乃行,时雨乃降,金火合德,上应荧惑太白。其政明,其令切,其谷丹白。水火寒热持于气交而为病始也,热病生于上,清病生于下,寒热凌犯而争于中,民病咳喘,血溢血泄鼽嚏,目赤眦疡,寒厥入胃,心痛腰痛,腹大嗌干肿上。”由于本年度是少阴君火司天,所以上半年是火热气候主管,阳明燥金在泉,所以下半年是凉燥气候明显,上热下寒,外加湿盛,水火寒热湿邪持久变化于天地之间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健康,使人易患咳喘、出血性疾病、鼻炎、睑缘溃疡、心胃腹腰痛、咽喉肿痛等病证。 (一)初之气(大寒日至春分前): “初之气,地气迁,燥将去,寒乃始,蛰复藏,水乃冰,霜复降,风乃至,阳气郁,民反周密,关节禁固,腰椎痛,炎暑将起,中外疮疡。”在初之气到来时,从大寒节气(2013年1月20日)开始,主气是厥阴风木,客气是太阳寒水,上一年的在泉之气少阳相火已经迁移,暖冬的燥热即将过去,会出现大寒开始,蛰虫重新伏藏、河水重新结冰,霜雪复降、寒风刮起,自然界阴寒始盛,阳热之气被郁闭。此时人们需要深居室内,谨防寒邪入侵,否则容易出现关节僵硬、活动不灵活,腰椎疼痛等病,在二之气即将到来之时,容易发生皮肤黏膜等内外疮疡等病。 此时段虽然经过暖冬的温暖气候,但是随着节气变换,温暖的春天还没有跟上,气候反而出现像冬天一样的寒冷,尤其是以大风降温的风寒邪气为特点,所以三火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防范风寒,在降温的时候,出门要多穿点、戴上帽子。今年的早春一定要适当春捂一下,千万别急着减去厚实的衣服哦! (二)二之气(春分日至小满前): “二之气,阳气布,风乃行,春气以正,万物应荣,寒气时至,民乃和。其病淋,目瞑目赤,气郁于上而热。”在二之气到来时(3月21日),主气为少阴君火,客气是厥阴风木,此时阳气布散,春风盛行,春意回转,万物应春暖而荣茂。因为气温不断升高,所以还会时不时的有寒气来临,这段时间人们能够感受到春暖花开时节的正常气候,体内气机比较和顺。如果生病,容易出现小便涩痛、尿频尿急(尿路感染)或目疾、心烦、面赤等上部气郁发热的疾病。 这个时段,气温会稳步上升,在不断升温的日子里,大家要注意多饮水、少吃热量过高的食物,保持二便通畅,防止上火。 (三)三之气(小满日至大暑前): “三之气,天政布,大火行,庶类番鲜,寒气时至。民病气厥心痛,寒热更作,咳喘目赤。”在三之气到来的时候(5月21日),主气是少阳相火,客气是少阴君火,属于二火加临,从小满开始,天气开始明显转热。夏季天气炎热,甘庶类的作物长势很好,天热太过则寒气降温不时出现,此时,人们容易患气逆心痛(心绞痛)、恶寒发热交替出现、咳喘、目赤等病证。 这个夏天会比较炎热,注意防范心病发作,天热时不要过度劳作,避免焦虑、急躁、发怒等不良情绪。 (四)四之气(大暑日至秋分前): “四之气,溽暑至,大雨时行,寒热互至。民病寒热,嗌干黄瘅,鼽衄饮发。”四之气的的时段是从7月23日大暑节气开始,主气客气均是太阴湿土,属于同气相助,此时又湿又热(桑拿天)的暑季来临,倾盆大雨不时降临,极热、大雨过后,会出现降温产生寒邪,寒热交互而至,人们容易患发热恶寒、咽干、黄疸、鼻塞流涕、皮下或牙龈、鼻出血、胸水、腹水等病。 桑拿天一定会大面积长时间出现的,主气、客气、岁运均属土,三土加在一起必然引起湿大盛,洪涝等灾害有可能在些时段发生。脾虚苦夏的人,更应该注意调理脾胃。又湿又热的天气会使人体正气消耗,出汗多,伤津耗气,使体质下降,抗病力变低下。有条件的找个地方出去避暑吧,呵呵! (五)五之气(秋分日至小雪前): “五之气,畏火临,暑反至,阳乃化,万物乃生乃长荣,民乃康,其病温。”在五之气从秋分节气(9月23日)到来时,主气是阳明燥金,客气是少阳相火,出现天气反常,像夏天一样的炎热天气反而再现,阳气充盛,万物因此而生发、成长、繁荣。此时气候变化虽然反常,却也无碍百姓安康。如果发生疾病,易成温病,应该注意防范。 这个时段是全年中最舒适的时节,今秋景致也应该不错啊! (六)终之气(小雪日至大寒前): “终之气,燥令行,余火内格,肿于上,咳喘,甚则血溢。寒气数举,则霿雾翳,病生皮腠,内舍于胁,下连少腹而作寒中,地将易也。”当终之气从小雪节气(11月22日)开始到来时,主气为太阳寒水,客气为阳明燥金(在泉之气),这个冬天凉燥气候明显,会使人体内的余火内郁,发生上部肿痛的病证,咳喘,严重的会出现出血性疾病。如果在气候上会表现为多次大幅度降温,寒邪不断,天空中昏朦雾霾,病生于皮肤肌腠,却向内漫延到两胁,向下连着腹部两侧而冷痛,这是在泉之气阳明燥金即将迁移的表现。 这个冬天将是个干冷的寒冬,天气干燥而少雨雪,但是阳光不错。 四、天文方面 土运太过之年,上应镇星,即土星。在地球上可以看到土星的辉光大于平常的一倍。产生复气时,会看到上应木星的天文现象,表现为木星的亮度明显大于平时。在土运太过的年度,郁气是水,复气是木,水郁发时和复气来时都有可能会产生灾害性的天气。总之,本年度的气候变化与土星、木星的运行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密切相关。 五、本年度养生保健要点 “食岁谷以全真气,食间谷以辟虚邪。岁宜咸以软之,而调其上,甚则以苦发之;以酸收之,而安其下,甚则以苦泄之。适气同异而多少之,同天气者以寒清化,同地气者以温热化,用热远热,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寒远寒,食宜同法。有假则反,此其道也,反是者病作矣。” 因为今年是气生运的顺化之年,在气候上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非常剧烈的异常变化,但是不正常的天气还是会有的。 养生方面,主要根据本年的运气特点进行“必抑其运气,资其岁胜,折其郁发,先取化源,无使暴过而生其病也。” 根据上述分析,本年度偏胜的邪气主要是湿邪,另根据不同时节有风邪、热邪、寒邪、燥邪等相杂为病。湿邪偏胜,脾病容易发生。因此,全年要以健脾护脾为主,以保肝肾护养心为要。 1 、药食气味:宜用咸味、苦味,以咸味软坚散结,以苦味祛湿热。佐以酸味柔肝实脾。用药可根据辨证论治选择海藻、昆布、海螵蛸、白术、苍术、羌活、独活、狗脊等,或用祛风疏肝健脾,以川芎、防风、白芍,以党参、人参、山药、茯苓、陈皮健脾益胃除湿,还应当根据临床具体病证情况而加减运用。 2 、饮食保养:全年宜食与运气相适应的甘味或黄色属土的谷物,如粟米、稷类、薏米、豆类等。豆类之中以赤小豆清热除湿为最佳。以黄豆和黑豆滋养肾精和脾胃。忌食寒凉食物和粘滑及油炸等滋腻食物,如冰块、冰镇饮品、生瓜劣枣、大油大腻等生湿助热之品。全年注意保护脾胃为主,以服用健脾除湿类谷物最为适宜,如薏米粥、山药粥、红小豆粥、黑豆粥等都能起到保健的作用。 3 、修身养性:选择增加四肢活动能力为主的运动项目,如气功、太极拳、登山运动、健身操、球类、跑步、体操等。根据四时季节不同,适当调节睡眠时间,冬天睡眠时间宜相应增长。一年四季注意春季防倒春寒寒、夏季防中暑,冬天注意防止皮肤冻伤、防干燥皲裂。坚持每日有规律性的健身运动,注意不可运动过量、出汗过多;注意调节室内温度,冬天要保持室内温暖;在阴雨潮湿的天气里,切忌睡眠过多,居室宜经常通风日晒。在气候异常的日子里,注意休息,防止过劳、用脑思虑过度、性情急躁、焦虑等。
个人分类: 张焱讲养生|9288 次阅读|2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8: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