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诺特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统一路-8-对称和守恒
热度 12 tianrong1945 2015-4-15 08:27
8. 对称和守恒 在 19 世纪男性主宰的数学王国中,也走出了一位杰出的女数学家:艾米·诺特。她不仅对抽象代数作出重要贡献,也为物理学家们点灯指路,她有关对称和守恒的美妙定理,揭开了自然界一片神秘的面纱。 艾米·诺特( EmmyNoether , 1882-1935 )是一位才华洋溢的德国数学家,曾经受到外尔、希尔伯特、及爱因斯坦等人的高度赞扬。当年的希尔伯特为了极力推荐诺特得到大学教职,曾用犀利的语言嘲笑那些性别歧视的学究们说:“大学又不是澡堂!” 诺特对理论物理最重要的贡献是她的“诺特定理” 【 1 】 。这个定理将表示对称性的李群的生成元与物理学中的守恒定律联系起来。表面上看起来,对称性描述的是大自然的数学几何结构,守恒定律说的是某种物理量对时间变化的规律,两者似乎不是一码事。但是,这位数学才女却从中悟出了两者间深刻的内在联系。 我们继续上一篇的无穷小群,以及李群的生成元等等,从对称性这方面出发,再继而叙述它们与物理守恒定律之间的联系。 平面转动 SO(2) 的无穷小群是: G( e ) = 1+i e , ( 8-1 ) 现在,我们考虑 3 维旋转群 SO(3) 的无穷小群。三维旋转可以通过绕空间三个独立转轴的 2 维转动来实现,所以应该有 3 种可能的类似于公式( 8-1 )的无限小转动: g = 1+i e 1 A 1 , ( 8-2 ) g = 1+i e 2 A 2 , ( 8-3 ) g = 1+i e 3 A 3 , ( 8-4 ) 图 8-1 :三维转动不对易 比较公式( 8-1 ),这几个式子中多出了符号 A i ,这是因为三维空间中绕不同方向轴的旋转是不对易的。读者从图 8-1 中很容易验证这种不对易性:图 8-1a 是将一本书先绕 X 轴旋转 90 度,再绕 Z 轴旋转 90 度;而图 8-1b 所示的是将原来同样位置的这本书先绕 Z 轴旋转 90 度,再绕 X 轴旋转 90 度。在两个过程中,两次旋转的前后次序不同,造成最后结果不同而证明了这两次转动是不可对易的。 因为三维空间旋转不对易,所以 SO(3) 不是阿贝尔群。这个“非阿贝尔”的性质在它的无穷小群(李代数)上便由算符 A i 之间的“李括号”表现出来。对 3 维旋转群 SO(3) 而言, 3 个算符 A i 之间的李括号对易子满足下面的对易式: = A 1 A 2 - A 2 A 1 = i A 3 ( 8-5 ) = A 2 A 3 - A 3 A 2 = i A 1 ( 8-6 ) = A 3 A 1 - A 1 A 3 = i A 2 ( 8-7 ) 这些互相不对易的 A i 被称之为李群 SO(3) 的生成元。独立生成元的个数等于李群的阶数,“李群上的李代数”实际上便是研究这些生成元的理论 【 2 】 。 为了更清楚地解释生成元的意义,我们首先通过几条简单的代数运算,将 SO(3) 无穷小群的表达式( 8-2 到 8-4 )改写成生成元的表达式: 熟悉微积分的读者会觉得这些公式有点眼熟,它们与微积分中导数的定义在形式上颇为相似。表达式中的 (1) 是什么呢?并不是简单的实数值 1 ,而是李群中对应于参数 e =0 时的幺元: (1) = g( 0 ) 。所以,如此看来,生成元 A 似乎就相当于在幺元处对李群流形的参数曲线作微分时切线的斜率,这也就与我们之前所述“李群上的李代数就是幺元上的切空间”的说法一致,生成元则可看作是构成这个切空间的基矢量。旋转群 SO(3) 有 3 个参数,切空间是 3 维的,因而有 3 个独立的基矢量 A 1 、 A 2 、 A 3 。空间的基矢量可以有多种方式选取,比如说,我们可以用对群参数 1 阶导数的“算符”来表示基矢量: 首先,什么是算符?物理算符是物理学家通常用以表示某种运算过程(或者复杂方程式)的符号,有时候可以用来做一些形式上的代数运算而使得真正的计算简单易懂。只要不要忘记这种算符表达的意义,便往往能够使推导过程看起来简明扼要并且经过最后验证得到正确的结果。公式( 8-9 )中所示的是大家熟悉的微分算符。微分算符通常作用在函数上,将一个函数变成另一个函数。量子力学中的微分算符作用在系统的量子态上,将一个量子态变成另一个量子态。 这儿还需插进与 “量子”有关的一点说明。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注意到,上述有关群参数的公式中( 8-1 到 8-9 ),总是写 i e 而不是 e ,为什么多了一个纯虚数 i 呢?如果讨论对象仅仅是经典力学中的转动群 SO(2) 和 SO(3) 的话 ,完全不需要引进复数,但因为统一理论中的研究对象是量子化的,量子理论中少不了复数,所以为了方便起见而从一开始便使用复数表示。简单地说,使用复数是为了保证公式( 8-9 )中的生成元是厄密算符。厄密性的意思可以从厄密矩阵的定义来理解:厄密矩阵是与自己的共轭转置相等的复数矩阵。复数和算符在量子力学中不可或缺,因为在量子理论中,粒子的轨道概念失去了意义,必须代之以粒子的波函数,或者系统的量子态,原来的经典物理量则用相对应的算符表示,对量子态的测量相当于算符作用在这个量子态上,测量结果将按照一定的概率得到算符的一个本征值,所有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便与经典力学量测量值相对应。因此,量子算符的本征值必须为实数,才能表示量子力学中的可观测量,厄密算符的本征值为实数,符合可观测量的条件。与此对应的更多相关讨论请参考下一节的内容。 生成元算符中的约化普朗克常数( 约化h = h /2p ),是量子现象的象征,在自然单位系统中,普朗克常数取为 1 ( h =1), 约化普朗克常数则为( 1/2p ) 。因此,量子可观测量的算符等于经典算符乘上一个因子( -i 约化h )。 生成元算符之间的代数关系,即李括号,表明了李群的对称性。 诺特将这种对称性通过系统的拉格朗日量与物理守恒定律联系起来。诺特定理的意思是说,每一个能够保持拉格朗日量不变的连续群的生成元,都对应一个物理中的守恒量(见附录 A )。物理对称性有两种:时空对称性和内禀对称性。比如说,如图 8-2 所举的例子,空间平移群的生成元,对应于动量守恒定律;时间平移群的生成元,对应于能量守恒定律;旋转群 SO(3) 的生成元,则对应于角动量守恒定律。 图 8-2 :艾米·诺特和诺特定理 此外,规范不变反映了物理系统的内禀对称性,统一理论标准模型中的规范对称,用 U(1)X SU(2)XS U(3) 来表示。考察一下最简单的情形:当 U(1) 群用在电磁规范场中时,所对应的守恒量是什么?电磁场规范变换 f → e iqθ( x ) f 的群元素是 g= e iqθ( x ) ,旋转角 θ 是群参数,对 θ 求导后得到生成元 = q ,所以,对应于电磁规范场 U(1) 的守恒量是电荷 q 。根据类似的道理和数学推导,同位旋空间的 SU(2) 规范变换对应于同位旋守恒,夸克场的 SU(3) 则对应于“色”荷守恒。此外,除了诺特定理最初所说的连续对称性之外,在量子力学中,某些离散对称性也对应守恒量,例如,对应于空间镜像反演的守恒量是宇称。 总之,现代物理学及统一场论中,对称和守恒似乎已经成为物理学家们探索自然奥秘的强大秘密武器。感谢诺特这位伟大的女性,为我们揭开了数学和物理之间这个妙不可言的神秘联系。 附录 A : 参考资料: 【 1 】 Kosmann-Schwarzbach, Yvette (2010). The Noether theorems:Invariance and conservation law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Sources and Studiesin the History of Mathematics and Physical Sciences. Springer-Verlag. 【 2 】 B. G. Wybourn , “Classical Groups for Physicists”, Wiley ,NewYork, (1974) tu-8-A.jpg tu-8-f-1.jpg 上一篇: 奇妙的旋转(之2) 系列科普目录 下一篇: 从薛定谔到狄拉克
个人分类: 系列科普|19207 次阅读|26 个评论
《中外女数学家九杰》——李明编纂
热度 3 初数爱好者李明 2014-8-28 10:51
2014 年 8 月 13 日, 37 岁的伊朗女数学家米尔扎哈尼在第 27 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荣获 “ 菲尔兹奖 ” 。 消息一出,立即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轰动,因为 “ 菲尔兹奖 ” 被誉为数学界的 “ 诺贝尔奖 ” ,设立于 1936 年,而米尔扎哈尼教授是该奖的首位女性获得者,这标志着女性摘取国际数学大奖的时代已经到来! 米尔扎哈尼教授的获奖激发了人们对女数学家的关注。事实上,数学史上第一位著名的女数学家是古希腊的许帕提亚( Hypatia ,约公元 370-415 ),她是新柏拉图学派的数学领袖,拥有很高的学术声望,可惜惨死于宗教迫害。她的去世标志着古希腊文明的衰弱。在此后的大约 1400 年里,数学似乎成了专属于男人的事业,直到进入 19 世纪,数学界才逐渐出现了女数学家的身影。笔者查阅了相关文献,兹遴选出九位杰出的中外女数学家简介于此。品读这些 “ 女大侠 ” 的丰功伟绩,你或许更能体会中国那句古话 —— 巾帼不让须眉 ! 1. 热尔曼( Germain,1776-1831 ) —— 法国数学花木兰 法国数学家,生于巴黎一个殷实的商人家庭。早年学习父亲的藏书,受阿基米德事迹的感染,立志学习数学。身为女性,她被拒于巴黎综合工科学校的大门之外,但她自修了牛顿、欧拉、拉格朗日等人的著作,并写出了心得寄给拉格朗日,受到其赞赏。后与勒让德、高斯等人长期通信,探讨学术问题,并在高斯的推荐下于 1830 年成为哥廷根大学的荣誉博士,可惜一年后她便因乳腺癌于巴黎去世,终生未婚! 热尔曼对数论和数理方程有重要贡献。她证明了费马大定理的第一种情形,当 时成立(即: 是 100 以下的素数且与 互素时, 无整数解)。还于 1816 年赢得法国科学院悬赏有关弹性表面数学表达式的奖金,成为了第一位凭借自己的学术成绩获得 “ 科学院金质奖章 ” 的女性。为了纪念这位法国数学史上最杰出的女数学家,巴黎的一条街道和一所高中都以热尔曼的名字命名。 2. 科瓦列夫斯卡娅( ковадевская,1850-1891 ) —— 首位数学女教授 俄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生于莫斯科一个炮兵团长的家庭。 16 岁时掌握了高等数学课程。当时俄国仍不准女性进入高等学府,为了出国求学,她于 1868 年与俄国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科瓦列夫斯基举行了假婚( 5 年后他们才正式结为夫妻),次年迁居德国,进入海德堡大学,并研究了许多数学名家的著作。 1870 年她成为德国著名数学家维尔斯特拉斯的学生,并取得了显著成就。 1874 年获得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同年回国,因就业困难而从事文学写作。 1883 年起,她受聘为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讲师, 1889 年晋升为教授,是世界上第一位女数学教授,可惜两年后,她便因肺炎英年早逝! 科瓦列夫斯卡娅的主要论著有《偏微分方程论》、《光在晶体中的折射问题》、《刚体绕定点旋转问题》等。此外,还有关于阿贝尔积分和无穷级数的研究成果。在天文学方面,她研究了土星光环的稳定性。她的论文《关于刚体在重力影响下围绕定点的运动》于 1888 年获得著名的 Bordin 奖。此外,她还曾获巴黎科学院、瑞士科学院的嘉奖。 1889 年,她还成为了俄国圣彼得堡科学院第一位女院士。为了纪念这位19世纪最杰出的女数学家,月球上的一个环形山用她的名字命名。德国的洪堡基金会设立了 科瓦列夫斯卡娅奖,从2002年开始颁发。 3. 诺特( Noether,1882-1935 ) —— 才冠群雄未成婚 德国数学家。生于埃尔朗根的一个犹太数学世家,父亲是埃尔朗根大学的数学教授。 1900 年,诺特考入埃尔朗根大学旁听(当时的大学均不准女生在校注册),选修数学、历史和外语。 1903 年,她转入哥廷根大学继续钻研数学,并得到了闵可夫斯基、克莱因和希尔伯特等名家的指导。 1904 年,返回埃尔朗根大学专攻数学, 1907 年获数学博士学位,导师为 “ 不变量之王 ” 哥尔丹。 1916 年,应希尔伯特邀请,到哥廷根大学任教, 1919 年成为该校第一位女讲师。 1922 年,她以自己的数学才能获得了教授称号,随后领导了一个数学讨论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1928 年,应亚历山大罗夫等人的邀请,到莫斯科讲学一年。 1932 年受邀在苏黎世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做 1 小时学术报告,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女数学家。 1933 年,希特勒上台后,她被迫移居美国,经大数学家 H· 外尔介绍到布隆 · 莫尔女子学院任教,并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讲学。 1935 年 4 月 14 日,诺特死于手术意外,终生未婚! 诺特一生主要从事抽象代数研究,发表了论文 37 篇。 1921 年,她的经典性论文《环中的理想论》发表,标志着抽象代数现代化的开端,同时带出了范 · 德 · 瓦尔登、中山正、曾炯之等一批有影响的数学人才。她还为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给出了一种纯粹数学的严格方法,提出统一的数学概念,促进了相对论和粒子物理学的发展。此外,她在拓扑学的研究中也有重要成果。为了纪念这位德国数学史上最杰出的女数学家, 埃尔朗根市的一条街道和 一所 学校以她 的名字 命名。 此外 ,月数上的 一个 环形山和 编号为7001的小行星也以她的 名字 命名。 4. 罗莎( Rozsa,1905-1977 ) —— 递归函数论之母 匈牙利数理逻辑学家。 1922 年,罗莎进入布达佩斯的恩奥特弗斯 · 洛兰德大学读化学。不久,他的兴趣转向了数学。 1927 年毕业以后,直到 1945 年以前,整整 18 年内没有找到一份正式的工作,只是做临时性的教师,以私人身份教点课。不过,在这 18 年里,她成长为一位世界著名的数理逻辑学家。 1932 年,她在苏黎世举行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 “ 递归函数 ” 的学术报告。 1935 年为她的博士论文答辩, 1936 年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 “ 高阶递归 ” 的演讲。 1937 年,国际上最权威的《符号逻辑杂志》邀请她参加编辑部的工作。 1945-1955 年,她是布达佩斯师范学院的教授,其间她出版了《递归函数》一书,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递归函数的著作。后来师范学院撤销,她回到母校恩奥特弗斯 · 洛兰德大学任教授。 1973 年被选为匈牙利科学院通讯院士。她做了很多数学普及工作,提倡妇女在科学上作贡献。她也是一位社会活动家,晚年注意数学教育,亲自到小学里去研究数学教育改革。 1975 年退休, 1977 年因患癌症去世。 5. 鲁宾孙( Robinson,Julia Bowman,1919-1985 ) ——AMS 首位女主席 美国数学家。生于密苏里圣路易斯。早期就读于圣地亚哥师范学院,后转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随塔尔斯基研究数理逻辑, 1948 年获博士学位,博士论文是《算术中的可判定性和确定性》。 1948-1976 年,她一直在伯克利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 1976 年被聘为教授直至 1985 年退休。 1976 年,被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第一位女院士。 1978 年,被选为 AMS (美国数学会)副主席; 1983 年,当选为 AMS 首位女主席,两年后因白血病去世。 鲁宾孙把数论方法用到了解决数理逻辑问题上。 1970 年,她曾在解决希尔伯特第 10 问题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使该问题得到了否定的解决。 1971 年,她曾指出应改变问题的提法, “ 不是问一个给定的丢番图方程是否有解,而应问对于什么样的方程,已知道获得解的方法 ” 。这一提法对丢番图方程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1973 年,她建立了基于 14 条公理的一个单变量函数的理论,并证明了该理论满足皮亚诺公理的子理论。 6. 胡和生( 1928- ) —— 苏门高徒女院士 中国数学家。生于上海。 1950 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 1952 年浙江大学数学系研究生毕业,师从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后到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工作。 1956 年起任教于复旦大学, 1957 年与同门师兄复旦大学数学副教授谷超豪结为夫妻, 1980 年升为教授。 1984 年起任《数学学报》副主编,并任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 1991 年被选为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现称为 “ 院士 ” )。 1992-1997 年任上海市数学会理事长。 2002 年,在北京召开的第 24 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 “ 诺特 ” 讲席学术报告。 2003 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胡和生主要研究微分几何。 1950 年代初在仿射联络空间、子流形变形理论和常曲率空间的结构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成果。 1960-1966 年间给出了决定黎曼流形运动群所有空隙的一般方法。 1970 年代中期将微分几何运用到规范场研究中,与杨振宁合作得到了关于规范场强决定规范的结果。 1980 年代,发展了孤立子的几何理论,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重视。曾于 1982 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1985 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著述有《微分几何》( 1980 ,与苏步青合作)、《孤立子理论及其应用》( 1990 ,与谷超豪等合作)等专著。 7. 麦克达夫( 1945- ) —— 荣获首届 “ 萨特奖 ” 旅美英国数学家,生于英国伦敦。 1971 年获剑桥大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从事研究工作两年。 1973-1978 年,先后在约克大学、沃里克大学任讲师。 1978 年赴美任教于纽约州立大学, 1980 年代升为教授。 1998 年受邀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 1 小时学术报告。 麦克达夫早期曾集中研究过微分同胚群的分类空间与叶状结构理论间的关系。 1980 年代,她从事整体辛几何的研究,并取得了重要成果,首先在流形上构造了属于同一上同调类且不合痕的辛结构。 1989 年前后,她对包含具非负自相交数辛嵌入 2 维球的紧辛流形进行了完整的分类,还建立了 4 维辛流形为有理曲面或直纹曲面奇异的简洁判别式。 1991 年,她荣获首届萨特( Ruth Lyttle Satter )数学奖,该奖由美国数学会设立,专门奖励在数学研究中取得突出成就的女数学家。 值得一提的是麦克达夫的丈夫是著名的美国拓扑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约翰 • 米尔诺。 8. 张圣蓉( 1948- ) ——“ 华裔算杰 ” 偏微分 美籍华裔数学家。生于陕西西安, 1970 年毕业于台湾大学, 1974 年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 1974-1980 年先后于纽约州立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马里兰大学任助理教授。 1980 年起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副教授,后升为教授。 1986 年应邀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 45 分钟学术报告,是华人女数学家中获此殊荣的第一人。2009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现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主任。 张圣蓉从事几何型偏微分方程及相关的极值下等式和等谱几何中的问题研究。她在黎曼流形上的偏微分方程的研究中有重要的成果,特别是她在谱几何中的极值问题和在三维紧流形上固定保形类中等谱度量的紧性方面的工作。她曾于 1995 年获第三届 萨特数学奖。 9. 米尔扎哈尼( 1977- ) ——“ 菲奖 ” 新科女状元 生于伊朗首都德黑兰。 1994 年和 1995 年连续两届获得国际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中学毕业后,进入位于德黑兰的谢里夫理工大学。 1999 年进入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 1998 年的菲尔兹奖得主麦克马伦,并于 2004 年取得博士学位。 2004-2008 年,米尔扎哈尼在克莱数学所和普林斯顿大学作助理教授, 2008 年成为斯坦福大学数学系教授。 2009 年获得美国数学会颁发的布鲁门塔尔奖, 2013 年获得萨特数学奖。 2014 年 8 月,在韩国召开的第 27 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做 1 小时学术报告,并荣获 “ 菲尔兹奖 ” ,是获得该奖的第一位女数学家。据国际数学联合会报道, “ 米尔扎哈尼是因为对黎曼曲面和及其模空间的动力学和几何学的突出研究而被授予菲尔兹奖 ” 。 参考文献 《数学辞海》编辑委员会 . 数学辞海(第六卷) . 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2.8 张奠宙 .20 世纪数学经纬 .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3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
个人分类: 教育感言|6582 次阅读|7 个评论
基础科学里的“女王”---沉默的天才
热度 10 zyxkgq 2014-2-6 15:55
为了介绍我们的女王,先请出地球人都知道的 “电子计算机之父”约翰·冯·诺依曼(JohnVon Neumann,1903-1957)。冯·诺依曼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冯·诺依曼从小就显示出数学天才,关于他的童年有不少传说:六岁时他能心算做八位数乘除法,八岁时掌握微积分,十二岁就读懂领会了波莱尔的大作《函数论》要义。1930年,27岁的冯·诺依曼被提升为教授;30岁时,解决了希尔伯特第5个问题;1933年,他又与爱因斯坦一起,被聘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第一批终身教授,而且是6名大师中最年轻的一名。 在冯·诺依曼的一些同事眼里,他简直就不象是我们这个地球上的人。他们评价说:“你看,琼尼的确不是凡人,但在同人们长期共同生活之后,他也学会了怎样出色地去模仿世人。”冯·诺依曼的思维极快,几乎在别人才说出头几句话时,就立即了解到对方最后的观点。天才同样勤奋,他差不多天都工作到黎明才入睡。 关于冯·诺依曼有很多传奇故事,有一次(大约在制造第一颗原子弹时),意大利裔的美国物理学家塞格雷(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和同事(也是个诺贝尔奖牛人)为一个积分的有关问题奋斗了一个下午,却毫无进展。这时他们从开着的门缝中看到冯·诺依曼正沿着走廊朝他们的办公室走来,于是他们问冯·诺依曼:“您能帮我们解决这个积分问题吗?”困扰他们的积分问题就写在移动黑板上,冯·诺依曼走到门口,看了一眼黑板,立即给出了答案(大概花了3秒钟),此时,塞格雷和他同事完全被吓住了,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冯·诺依曼是怎么这么快就解决了这个难题的,所以在普林斯顿流传着一个说 法: ( A ) 冯·诺依曼 可以证明任何事情 ( B ) 冯·诺依曼 所证明的任何事情都是正确的(这个公式据说在普林斯顿研究所很出名)。 冯·诺依曼因在数学领域的杰出贡献,二十世纪数学家排名中位居第 5 ,下面请出我们的女王(排名第 4 )。 埃米 · 诺特( Emmy Noether ,全名 Amalie Emmy Noether, 1882 - 1935 )是 20 世纪初一个才华洋溢的数学家 (Creative Mathematical Genius) 。她善于藉透彻的洞察建立优雅的抽象概念,再将之漂亮地形式化 , 被誉为 “ 抽象代数之母 ” 、 “现代数学代数化的伟大先行者”、 “ 20 世纪数学女王 ” 等等。 诺特生活在公开歧视妇女发挥数学才能的制度下,她通往成功的道路,比别人更加艰难曲折。巨大的声誉并未改善诺特的艰难处境。在不合理的制度下,灾难和歧视的影子一样缠住了她。 哥廷根大学拒绝让她教学,大卫 · 希尔伯特要在大学简介中假借他自己的名宣传诺特的课程。那时展开了一场漫长的争论,反对她的人质疑他们国家的士兵回国后,发现要跟一个妇人学习,他们会有何感想。又如果让她留在学院,便准许了她在学术评议会投票。希尔伯特说:“我看不出候选人的性别会阻挠她申请私人讲师。说到底大学又不是澡堂。” 1900 年冬天, 18 岁的诺特考进了爱尔朗根大学,大学的几百名学生中只有两名女生。当时,大学里不允许女生注册,女生顶多只有自费旁听的资格 1903 年 7 月,诺特顺利通过了毕业考试,因歧视她却成了没有文凭的大学毕业生。毕业的这年冬天,她来到著名的哥廷根大学,旁听了希尔伯特、克莱因、闵可夫斯基等数学大师的讲课,感到大开眼界,大受鼓舞,益发坚定了献身数学研究的决心。 1907 年 12 月,获得博士学位,成为第一位女数学博士,导师保罗 · 戈尔丹( Paul Gordan ) 1916 年,诺特应邀第二次来到哥廷根大学,以希尔伯特的名义讲授不变式论课程。发表了两篇重要论文。在一篇论文里,诺特为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给出了一种纯数学的严格方法;而另一篇论文有关 “ 诺特定理 ” 的观点,已成为现代物理学中的基本问题。诺特以她出色的科学成就,迫使那些歧视妇女的人也不得不于 1919 年准许她升任讲师。 此后,诺特走上了完全独立的数学道路。 1921 年,她从不同领域的相似现象出发,把不同的对象加以抽象化、公理化,然后用统一的方法加以处理,完成《环中的理想论》这篇重要论文。 这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数学创造,它标志着抽象代数学真正成为一门数学分支,或者说标志着这门数学分支现代化的开端。 1922 年,由于大数学家希尔伯特等人的推荐,诺特终于在男子世界 —— 哥廷根大学取得教授称号。不过,那只是一种编外教授,没有正式工资,于是,这位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数学家,只能从学生的学费中支取一点点薪金,来维持极其简朴的生活。 1929 年,诺特竟然被撵出居住的公寓。 1930 年,她的学生荷兰的范德瓦尔登系统总结了整个诺特学派的成就,出版了《近世代数学》一书,顿时风靡了世界数学界。一位著名的数学家回忆说: “ 看到这个在我面前展示的新世界,我简直惊呆了。 ” 1932 年,诺特在第 9 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诺特作了长达 1 小时的报告。 1933 年 4 月,法西斯当局竟然剥夺了诺特教书的权利,将一批犹太教授逐出校园,后来诺特被迫去了美国。 1935 年 4 月 14 日, 不幸逝世,年仅 53 岁。 Her significance for algebra cannot be read entirely from her own papers, she had great stimulating power and many of her suggestions took shape only in theworks of her pupils and co-workers. ---Hermann Weyl (“数学巨星”外尔) Postcard from Emmy Noether to E. Fischer. Postmarked 10 April 1915 特殊说明与反思 1. 科学家对科学的贡献很难比较谁大谁小,二十世纪数学家排名是国际根据数学家影响力、量化指标等成果排名,仅供参考,像庞加莱 (Poincare) 、希尔伯特( Hilbert )、柯尔莫哥洛夫( Kolmogorov )这样的“科学领袖”或“数学领袖”前 3 名任何人都不会有争议,争论谁第一都没有必要,争论前 100 名排序也没任何意义。本文不想拿数学家排名说事,只是想让我们记住这位伟大的女数学家,让我们科学界不要歧视女性。 2. 现在男女比例出现了严重失调,强烈呼吁尊重生命、男女平等、和谐社会、爱心永恒。严禁 B 超技术鉴定胎儿性别!难道“ B 超技术”没有痛失天才?
个人分类: 人物记事|15490 次阅读|1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5 02: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