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思想自由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錢學森之問”與大學風水課
jiangjinsong 2010-1-22 11:05
蔣勁松 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 錢學森先生的生前疑問,可以看作是錢老的學術遺言,值得每一個關心中國科學發展的人們深思。 2005 年溫家寶總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學家錢學森時,錢老曾發出這樣的感慨:回過頭來看,這麼多年培養的學生,還沒有哪一個的學術成就,能跟民國時期培養的大師相比!錢學森認為:現在中國沒有完全發展起來,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沒有自己獨特的創新的東西,老是冒不出傑出人才。 對於著名的錢學森之問,網路和媒體上的討論很多,原因很複雜。但我想建國以來,大學思想氛圍不夠活躍,不利於激發創新思維,應該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 60 年來風雲變幻,大學折騰不斷,但自由開放的思想氛圍始終都是最為稀缺的資源。 科學技術的創新是一件異常艱難的事,成功常常要在多次失敗之後才得以實現。因此,鼓勵創新,包容失敗的思想氛圍,對於科學發展無論怎麼強調都不為過。西方近代以來科學技術之所以能夠突飛猛進,和高校的學術自治傳統,思想自由的傳統是密切相關。 在極左路線當道時期,科學家是控制和改造的物件,經常會以政治強行干預科學,相對論、量子力學、數理邏輯、共振論、基因論等科學成就在大陸都曾受過批判。科學家們在政治批判下天天誠惶誠恐,窮于應付,哪里還有什麼創新的激情和自信? 改革開放以後,對科學觀點進行政治批判越來越行不通了。非常詭異的是,過去揮舞政治大棒批判共振論、基因論的人,卻搖身一變,開始揮舞起科學大棒來了。從文革前對學術觀點進行政治批判,到今天以迷信、偽科學為藉口對學術探索和討論橫加干涉,對學生社團活動的橫加指責,雖然表現形式不一,藉口不同,但是思想統一、文化管制的實質是一脈相承的。這都不利於文化多樣性的發展,不利於自由思想的激蕩,更影響創造性的發揮。 還是拿錢學森來說,他在晚年推動的人體科學研究,沒有為科學共同體所普遍接受,更遭到了某些哲學家上綱上線的嚴厲批判。後來,人體科學研究無法開展,更不用說進行公開的學術交流了。在各種媒體和書籍上只能看到單方面的批判,而人體科學研究者們卻沒有機會公開申辯。這種情況,在大陸學術界似乎很正常,似乎沒有人覺得不妥,可見思想控制早已成為中國科學家們見怪不怪的常態。 而在海峽對岸,台大電機系 李嗣岑 教授也積極投身人體科學研究,並發表多篇文章。 2004 年我在訪問臺灣的時候,他任台大教務長。我曾向臺灣某位知名科學家請教: 李 教授這樣的研究在大陸被當作偽科學批判,難道臺灣的學術界認可他的研究嗎?如果你們認為這種研究不靠譜,會不會影響 李 教授在台大的職位?她回答說,我們大多數科學家並不認可他的研究,不接受他的結論。但是,這都是具體觀點上的爭論,他的專業造詣足以勝 任 教授和教務長的職務。諾獎得主楊振寧對 李嗣岑 教授的研究也不以為然,曾與他有過爭論,但都不影響他後來升任台大校長。 李嗣岑 教授的學術地位和貢獻與錢學森無法相比,但是,他在臺灣卻獲得了錢學森無可比擬的研究自由和交流空間。這樣強烈對比,生動說明了大陸高等教育低迷狀況,正是對錢學森之問的精彩回答!以錢學森在大陸學界的顯赫地位,研究自由都得不到保障,大陸其他學人的研究自由就可想而知了。 前一段時間,某些媒體又以北大學生社團請風水師講演為題進行炒作,對大學開設風水課橫加指責。我認為,這種以科學的名義對大學教育橫加干涉的做法不利於學術自由。北大開設風水課,是由地理系主任著名院士侯仁之先生決定的。他當然知道風水文化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社會觀感不佳。但他仍然力排眾議,頂住壓力,堅持要開風水課,正是出於對研究自由的深刻理解。 關於大學開設風水課的爭論,許多人都糾纏於風水是不是科學這一假問題上。關鍵不在這裏,關鍵是大學的系所和教師是否擁有研究和學術的自由。當抽象談論學術自由的時候,科學家們都很支持,但真要落實到具體的學術和研究自由的時候,中國許多科學家就暴露出葉公好龍的面目出來了。 科學家們從自身體會知道,科學研究自由對於科學發展是至關重要的。但是,許多人卻並不知道,諸如大學可以開設風水課的自由對於科學發展同等重要;甚至有人認為,取消大學開風水課的自由才有利於科學發展。由於科學家們對學術自由缺乏全面而正確的認識,他們往往不僅不會捍衛學術自由,甚至會主動地剝奪和限制學術自由。 我認為大學中學術研究和教學的自由,不能附加外在的限制,那些非主流的學術觀點和研究活動也應該得到保護。判斷是不是偽科學,是否可以研究的權利應該留給第一線的科學家。有人會說,那些錯誤言論和偽科學活動的猖獗,會影響科學觀點的傳播,會影響到科學創新。這是一種錯誤的看法。真理不是一件現成的物品,更不是已經得到公認的無可懷疑的事實。科學創新就是要不斷突破既有的常識,天經地義的真理,既定的 > 修改中,歡迎拍磚!
个人分类: 挺偽科學|6117 次阅读|17 个评论
科學家與風水師的共同命運
jiangjinsong 2010-1-14 22:28
被编辑删掉的文字 开风水课:非北大之耻辱,乃北大之希望 以上兩篇博文在本網得到的回應很兩極 雖然它們本來就是一體的 爲什麽會有這樣的現象? 我原來的反應是: 有趣, 這部份文字好像不像那篇發表的文字受到那麼多的反對, 雖然精神是一致的。 我想主要是這裡在談抽象理念, 容易得到支持, 可是真要落實的時候, 具體的思想自由和言論自由就讓大家不爽了。 我們是不是往往容易葉公好龍? 哈哈哈 後來仔細一想 這種理解雖然沒錯卻不夠深入 關鍵是: 科學家們從自身的體會知道 科學家的 思想和言論自由對於科學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但是 許多科學家卻 不 認為 風水師的 思想和言論自由對於科學的發展也是同等重要的 甚至有人認為 消滅 風水師的思想和言論自由對於科學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這就難怪許多科學家在對待風水的問題上 與中宣部立場一致了 甚至他們嫉惡如仇的勁頭可能比中宣部還要邪乎 我認為 思想和言論自由不可能只屬於 少數高等階層 它註定是全體性的 歷史表明: 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 是風水師的思想和言論自由最小的時候 也是科學家思想和言論自由受到最大壓縮的時候 各種偽科學、迷信活動最為自由的美國 也是科學最為發達的所在 google 要退出中國大家很傷心 甚至很憤怒 但是google給我們提供不過是自由獲取信息的空間 它同樣提供許多有害的、反動的、違背倫理價值的信息 我們爲什麽在google案例中思路清楚 而到了風水這裡就糊塗了呢? 我當時在回應博主們的批評時曾強調: 哥捍衛的不是風水 而是言論和思想自由 馬克思博士說過 無產階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解放自己 蔣科學博士也曾說過 科學家只有爭取所有人的思想和言論自由 包括風水師的思想和言論自由 才能保證自己的思想和言論自由
个人分类: 口無遮攔|3468 次阅读|17 个评论
被编辑删掉的文字
jiangjinsong 2010-1-14 10:45
這些年給報紙雜誌寫文章,一個最深刻的感受是: 自己覺得最重要的文字、或者最得意的文字最容易被編輯刪掉,原因就不用多說了。所以,有時候發表的困難程度也是衡量價值的好指標。 在 开风水课:非北大之耻辱,乃北大之希望 中 被新京報刪掉的文字: 为何中国老也拿不了诺贝尔奖,原因很复杂,我想中国培养人才的高校中,思想氛围不够活跃,不利于激发创新思维,应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吧? 非常诡异的是,过去挥舞政治大棒的人批判共振论、基因论等的人,居然往往就是后来手持科学大棒的同一伙人。从文革前对科学家的学术观点进行政治批判,到今天以迷信、伪科学为借口对学术探索和学术讨论横加干涉,对学生社团活动的横加指责,虽然表现形式不一,借口不同,但是思想统一、文化管制的实质是一脉相承的。这都不利于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不利于自由思想的激荡,更影响创造性的发挥。 由此博文引發我的思考: 科學家與風水師的共同命運
个人分类: 挺偽科學|6010 次阅读|12 个评论
俞孔坚:从多角度与视野理解“风水”【轉】
jiangjinsong 2010-1-8 13:13
俞孔坚:从多角度与视野理解风水 strBatchCount+="spn38=38,"   风水热的出现有多重原因。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谈到,现在有些人谈风水色变,这本身就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它不但不能揭示风水的本质,反而使之变得更加神秘。一方 面,许多人打着科学的旗帜,动辄给谈风水的人扣上反科学、伪科学的大帽,这使许多专家学者不敢去谈风水,生怕被人带上帽子,毁了自己的学术名誉, 这是文化大革命的遗毒。既然我们可以大谈上帝和基督、大谈非洲原始部落的巫术、大谈少数民族的宗教仪式,为什么对风水讳莫如深呢?另一方面,许多学者 装神弄鬼,把一些本来就不是科学范畴的文化现象抬举为现代科学,或认为现代科学解释不了,或在风水中附会现代科学的内容,以说明我们的先民是如何高 明、如何深不可测,以至于认为风水说比现代科学还要高深,这同样是荒诞的。在我看来,只要从人类的进化历程、文化的生态经验以及现代人的功利意义三方面入 手,风水并不是什么解释不了的事。相信没有上帝的人可以是科学家,相信需要上帝的人也同样可以是科学家。                     风水包含了什么内容?                      俞孔坚指出,风水是中国文化对不确定环境的适应方式,一种景观认知模式,包括对环境的解释系统和趋吉避凶的操作系统。其深层的环境吉凶感应源于人类漫长 生物进化过程中的生存经验和中华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经验。前者通过生物基因遗传下来,后者则通过文化的基因而积淀下来。这种生物与文化基因上的 景观吉凶感应,构成了风水的深层结构;中国传统哲学、天文地理的观测与罗盘操作技术,以及中国的民间信仰这三者构成了风水的表层结构,它系统地曲解了风水 意识(指上述景观吉凶意识)。作为表层结构的风水解释系统并不能完全反映景观的现实功利意义,因而使风水带有很大的神秘性和虚幻性。风水源于济世救民,而 最终沦为部分人谋财害命的骗术,这两者必须区别对待。                     那些邪凶死祸与镇胜驱防的说和术是风水文化的代表性内容,它们并不是科学。                     对风水是否该抱有宽容的态度?                      俞孔坚谈到,所有文化现象都有其产生的历史环境,许多文化现象对当代人来说是不可理解的,因为环境变了,我们并不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中,因此不需要用同样 的方式去适应环境。它是我们认识彼时彼地人的生活方式的途径,是揭开人类历史的一把钥匙。对待它们的科学态度是解读它,认识它,并通过它来探索未知,而不 是用现代的标准去评价它。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人类的遗产,不管是否对当代有用。用功利的标准来衡量文化遗产是很危险的。                     风水理念蕴含着古代中国人内心对于世界的认识,它不应该被我们随意摒弃。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625 次阅读|0 个评论
理想景观探源:风水的文化意义【轉】
jiangjinsong 2010-1-8 12:50
理想景观探源:风水的文化意义 俞孔坚 2006/11/05 02:02:06 1 amp;lt;a href='http://ad3.chinavisual.com/adclick.php?n=a1ba01a8' target='_blank'amp;gt;amp;lt;img src='http://ad3.chinavisual.com/adview.php?what=zone:25amp;amp;amp;n=a1ba01a8' border='0' alt=''amp;gt;amp;lt;/aamp;gt; 理想景观探源:风水的文化意义 作者: 俞孔坚 isbn: 7100027160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定价: 38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4-8-1 简介    本书是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北大教授俞孔坚先生探讨风水模式和理想景观模式的结构特征及其深层意义的关于景观设计及风水文化的学术力作。作者以人类进化和 文化的生态经验为主线,结合大量的实地考察资料,揭示了理想风水模式和中国文化中的其他理想景观模式和统计心理学的理想景观模式等具有的共同结构特征,从 而对中国风水理论进行了地理、文化、生物和哲学意义上的阐释。作为一位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的实践者,作者本着尊重与理解服务对象的文化信仰、尊重当地的自 然与文化进程的专业态度,揭示风水的文化意义,既反对宣传迷信的观念,也非简单的持批评的态度而对这一现象漠然置之。本书图文并茂,不只对从事景观设计的 专业工作者,而且对一切对中国风水文化有兴趣、希望对自己的居处环境有所认知的读者,都将提供有益的知识。 作者简介      俞孔坚,浙江金华人,1963年生。199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学位,主攻景观规划与城市设计。199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创建北京大学 景观规划设计中心和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兼任国内多所大学教授,19931995年任哈佛大学Teaching Fellow GIS Specialist。1995-1997年任职于美国SWA集团从事景观规划与城市设计工作,曾主持和参与近40余项较大的国际、国内规划设计项目和研 究项目,1993年获国际可持续社区设计大奖。其作品在美国10多个城市展出,先后获10多项国际和全国性奖励。     已在国内外发表论文近60篇,最新著作有《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 (科学出版社)。近几年应邀在美国、英国、瑞典、希腊、斯洛文尼亚、日本、香港及国内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讲学。为中国海外景观规划设计师联谊会主要发起人和组织者。
个人分类: 尚未分类|4552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大教授俞孔坚受聘哈佛大学【轉】
jiangjinsong 2010-1-8 12:45
作者:周逸梅 来源:京华时报 发布时间:2010-1-7 11:24:55 选择字号: 小 中 大 北大教授俞孔坚受聘哈佛大学 过去,都是外国的教授来国内大学任教,如今,中国的教授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外学校的认可。北京大学1月5日宣布,该校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教授日前接受哈佛大学的聘请,担任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兼职教授。 俞孔坚教授将承担哈佛大学生态与景观都市学设计课程。根据双方约定,他将在春季学期 平均每月赴哈佛一次,每次授课2-3次。没有正式到哈佛任教授课之前,俞孔坚平均每年都十多次到世界各地讲学、参加国际会议,已经是空中飞人了。此 外,哈佛大学的教学安排已经充分考虑到他在中国的工作,为了最大限度减少俞孔坚老师在哈佛的实际工作量,哈佛设计学院破例为俞孔坚老师的课程配备了两名助 教,并应俞孔坚的要求,将由哈佛出资把学生送到北京学习10天。北大景观设计学专业学生将与哈佛学生在北京一起学习,哈佛学生离开后,两国学生平行进行设 计课程。中国学生不离开国门,就能体验真正国际化的教育。
个人分类: 尚未分类|4401 次阅读|2 个评论
俞孔坚:谁来保护我们的家园——风水复活的背后【轉】
jiangjinsong 2010-1-8 12:40
俞孔坚:谁来保护我们的家园风水复活的背后 发表日期:2006年7月5日 【编辑录入: zjq 】 济世救民是风水之所以出现的初衷。虽然传统的风水依旧有很大的市场,但前科学时代留下的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只能给我们经验和启迪,却无力保佑我们当 下的脆弱家园。我们已从田园牧歌式的怀旧中苏醒,不会指望过往的神灵能解决目前中国的生态安全问题。但在现代城市急剧扩张以及各种城市病不断增多的年 代,我们有什么可靠的方法和途径,来保障城市和居民的健康与安全宁?就此问题,《中国国家地理》记者对景观设计专家俞孔坚教授进行了深度采访。    理想家园:中国大地上的乡土文化景观是人地关系长期磨合的产物。风水说强调一种基本的整体环境模式。在云南哀牢山中,山体被划分为上、中、下三段。上部 是世代保护的自然丛林,中部是人居住和生活的场所,下部层层叠叠的梯田是属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之所。千百年来,风水模式在中国大地上铸造了一件件令现代人 赞叹不已的人工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作品。那曾经是我们的栖居地,将来可能也是我们的理想家园。 图为云南元阳县多依树村寨 摄影/李贵云   我们已不再有机会像史前人、像田里的农民、像海边的渔民那样,感受自然的呼吸,领会自然的喜怒表情,对大难来临前的种种预兆漠然置之。    李雪梅(以下简称李):我发现随着人类的进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现代人所面临的难题越来越多了。科学技术好像并没有使现代人 变得更强大,反而是更脆弱了。不久前发生的印度洋海啸、美国新奥尔良飓风等灾难都是最好的例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悖论呢?    俞孔坚(以下简称俞):美国有一部关于星球大战的电影,描绘人类在面对外星人时,是如何大规模出动飞机、大炮和装甲车来壮胆的。结果,它们在外星人的神秘武器下瞬间灰飞烟灭,倒是人间柔弱、优美的音乐,最终将外星人制服。    我们通过机器强化和延伸了四肢,通过电脑和信息处理技术扩展了大脑,使自己成为超人;近现代技术使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抽象化的世界中:为抵御 500年一遇的洪水而修建的水泥防洪堤团团包裹着城市,以至于在河边而看不到水竭水满,在海边而听不见潮涨潮落;我们渠化和管化大地上的水系,以至于不知 道水从何而来,水边还孕育生物;我们斩山没谷,三通一平,以至于忘记了地势之显卑。我们对真实而完整意义上的土地和自然越来越陌生,不再有机会像史前 人那样,像田里的农民那样,像海边的渔民那样,感受她的呼吸,领会她的喜怒表情,对大难来临前的种种预兆漠然置之。   所以,现代人感应自然灾难的能力明显退化了,在灾难到来时更脆弱了。间接的书本学习永远代替不了真实自然存在的体验。因此,如何让城市与自然系统共生,使现代城市人能感受自然的过程,重新找回真实的人,是塑造新的和谐人地关系的基本条件。   李:看来我们要对以前所强调的人定胜天的思想进行反思和检讨了,我们现在更应强调的是敬畏自然。    俞:人类对大自然有天生的敬畏和热爱之心。敬畏是因为千百万年她不断对人类施之以灾难,并在人类的基因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热爱,是因为大自然赐人以食 物和庇护。人类这种天然之心正是萌生神与宗教的土壤,也是大地景观吉凶意识和审美意识的本源。如果我们过分依赖近现代科技赋予我们的超人能力,而 将千百万年进化而来的自然人的能力抛弃,将神或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彻底埋葬,灾难必然降临。   李:我们现在处于科学的时代,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科学了。尽管科学发展了,但人类所面临的自然灾害反而更可怕、更危险了。那科学的力量何在?现代世界越来越证明科学技术不是万能的。有了科学技术,我们还缺什么?    俞:泰坦尼克的沉没不是因为船不够坚,而是因为人们太相信它的坚固了。中国古代大禹和其父鲧的不同治水哲学及后果似乎妇孺皆知,但我们又何尝不在重 蹈鲧的覆辙呢?当今我们的国土和城市生态安全战略恰恰是在用巨大的人类工程、片面的科学技术,打造对抗自然过程的铁甲车。考察中国当代的自然灾害,可 以发现最严重的灾难后果恰恰是因为人类铁甲车的失误而带来的,如决堤、决坝导致的洪水灾难。最近美国新奥尔良的淹没又何尝不是如此?有人还以为新奥尔 良的防洪堤坝不够高、不够坚固,而事实上正是因为人们自信堤坝之坚固,才是导致灾难的最根本的原因。   李:我注意到这样的报道:在印度洋海啸灾难中,一个文明时代的天堂瞬间成为废墟,并夺走了近30万人的生命。相比之下,偏远岛屿上孑遗的史前部落却能在大难中安然无恙。是因为他们对可能到来的灾难更加敏感?    俞:在前科学时代,有限的经验知识通过宗教和伦理,牢牢寄生于人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中。自然中的所有现象,都被视为吉或凶的预兆。比如中国古代 风水相信曲直蜿蜒和连续的河流是吉的。现代景观生态学的研究表明:蜿蜒的自然河流有利于消减洪水能量、避免洪水灾害。可我们当今的防洪工程恰恰是 逢河必坝、遇弯必裁。科学知识,完整意义上的关于自然的知识,并没有变成我们明智地利用、适应和改造自然的实践,而是被片面地、断章取义地误用。    触摸土地:千百年来,人们在稻田中播种、收获,稻田也是湿地的一种。19世纪末英国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模式将乡村农田作为城市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随 着现代网络技术、现代交通和随之而来的生活及工作方式的改变,城乡差别在缩小,城市在溶解。大面积的乡村农田将成为城市功能体的溶液和城市景观的绿色基 质。国外的调查表明,到农田去休闲的吸引力远远大于到公园去休闲。 图为云南思茅的水稻田 摄影/田捷砚   自然的威力:地球给人类足够的生活空间。人们并不是没 有土地来建造城市,而是往往在不合适的地方、用不合适的方法来建造城市。而几乎所有的沿江和滨海城市都在用强堤、高坝与洪水或海潮对抗。灾难500年一 遇并不意味着明天就不会发生。如果城市选错了地方,那么无论它建得多么漂亮,都可能在一夜之间被摧毁。古罗马的宠贝城如此,印度洋海啸引起的天堂毁 灭是如此,飓风带给美国新奥尔良的灭顶之灾也是如此。 供图/ZUMA   李:风水如果是一种前科学,它是如何保障古代人的安全和健康的?中国传统风水说的产生与灾害经验的积累有必然联系吗?    俞:从一些中国最早的文字中,我们不难看出灾害是相当频繁的。如《易经》的六十四卦就有专门的卦和大量的爻辞来卜算和应对洪水、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 害,反映了华夏先民试图通过巫与神,来预知灾难的来临,获得人地关系的和谐。基于以无数生命为代价的灾难经验,对大地山川进行吉凶占断,进行趋吉避凶、逢 凶化吉的操作,成为中国五千年来人地关系悲壮之歌的主旋律。这期间不乏有因通神灵、有神功的大巫大神者,如大禹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陂九 泽,度九山。也有因治一方之水土而被奉为地方之神者,如修建都江堰的李冰父子。更有遍布大小城镇和各个民族村寨的地理术士们,他们仰观天象,附察地 形,为芸芸众生卜居辨穴,附之山川林木以玄武、朱雀、青龙、白虎及牛鬼蛇神。因此,遍中国大地,无处不为神灵所栖居。无论大小乡村还是城镇,其设计无不 以山水为本,依山龙水神,求安宁和谐之居。尽管早期西方传教士们视盛行于中国的巫风卜水为邪恶,但对其造就的大地景观却大为感叹:在中国人的心灵深处必 充满着诗意。   正如中国的气功和针灸对西方世界充满魔力一样,中国古老的风水说也被认为是医治这种心理症的魔方。   自然的护佑: 如同人需要以衣遮体,村落所栖居的山脉也同样应穿上衣服,森林便是它的衣衫。由于森林能够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减轻旱涝和风灾、调节小气候,它被当地人视为守护神。 图为云南勐腊村寨与自然环境和谐相依的乡土景观 摄影/田捷砚   李:在1999年世界建筑师大会上,吴良镛教授等在《北京宪章》中描绘道:我们的时代是个大发展和大破坏的时代。你认为大破坏最显著的表现在哪些方面?    俞:过去二十多年来的中国城市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挥霍和牺牲自然系统的健康和安全为代价的,而这些破坏本来是可以通过明智的规划和设计来避免的。我 们忽视了地球是一个活的女神,她不但具有生产功能,还有消化和自净能力,同时还能自我调节各种自然的盈余和亏缺。然而,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我们却没 有领会和珍惜自然的功能,反而用极其恶劣的方式,摧毁和毒害大地女神的肌体,包括肢解她的躯体田园和草原,毁损其筋骨山脉,毁坏她的肾脏 湿地系统,切断她的血脉河流水系,毒化她的肺林地和各种生物栖息地使她丧失服务功能,最终就连一场小雪或暴雨都可以使整个北京城瘫痪;一 个感冒病毒变种或一种SARS病毒,就可以把全国所有城市带入严防死守的恐惧中。   李:看来,当代文明人的脆弱在于不能聆听自然,也不愿与自然为友。其实要增强城市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和免疫力,妙方不在于用现代高科技来武装自己,而在于充分发挥自然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让自然做功,这是否也是人们重拾风水之道的原因?    俞:工业革命以后的西方世界始终经受着一种生态学上的精神分裂症的折磨。一方面是对高产值、高物质享受欲望的无止境的追求,其结果导致了自然资源的 枯竭和环境的恶化;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一有机会便投身到大自然中去露宿、去遨游,为此又不得不通过各种途径,包括法律的和技术手段,对环境 进行保护和治理。   在西方,人们在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硬性协调的同时,许多有识之士还试图从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来寻求医治上 述心理症的良方。正如中国的气功和针灸对西方世界充满魔力一样,中国古老的风水说也被认为是医治这种心理症的魔方,被称为是通过对最佳空间和时 间的选择,使人与大地和谐相处,并可获得最大效益、取得安宁与繁荣的艺术。国外的风水热对国内产生了一种回归效应,使国内许多敏感的学者也开始 对这种长期被斥为封建迷信而具有顽强生命力的传统文化现象进行反思。   藏风聚气的理想风水模式,对今天讲究空气质量的大城市,无异于就是地狱。   李:那么,产生于中国农业文明的风水文化能拯救工业化时代和电脑时代的芸芸众生吗?    俞:面对新一轮的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建设高潮,在被科技和机械力武装到牙齿的超人面前,在人口和资源危机日益严重的时代,我们不能指望这些乡土的 风水神灵一同城市化,因为,它们目前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如果说我们的先人曾经成功地通过风水适应了过去五千年的多灾多难的中国环境, 那么,他们显然没有经历过工业时代的诸多问题,如空气污染、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保护、汽车交通甚至铁路等等,因而我们不能指望先民的经验智慧能解决当代 中国严峻的人地关系危机。所以也可以理解,当中国修建第一条铁路时,风水便成为最大的障碍;藏风聚气的理想风水模式,对今天讲究空气质量的大城市,无异于 就是地狱。   融于自然的建筑:与西方教堂常耸立于闹市中心不同的是,中国的宫观寺庙喜欢隐居于风景秀美的山川。名山风水好,能吸引 游人;游人越多,香火越旺。占据了名山,还要善于选择修建寺观的地点,使寺庙和名山形成千山抱一寺,一寺镇千山的格局。传统寺庙或建在山顶,或依傍悬 崖,以便于极目远眺、俯临凡界,同时也可以超世脱俗,表现出神秘的色彩。人们徒步登临,涉其艰难,感其威势,无形中增加了对宗教信仰的虔诚,寺观在人们心 中的地位也更加崇高。 图为峨眉山及金顶建筑俯视 摄影/田捷砚    超越自然的建筑:近20年来,人们喜好把经济成就和自豪感寄托在对建筑物高度的追求上,对高度的崇拜和竞争已渗透在中国人的现代化意识之中,而传统风水 所强调的尊天敬地和天人合一思想,在现代人的意识中已经淡漠。在西方国家经历了工业化某个时期对高层建筑的新奇之后,现在对高楼大厦的竞争已集中在刚刚 从稻田中拔地而起 的新兴国家和城市中。图为尚在建筑中的高249.9米的银泰中心。 这一高度将刷新以前由京广中心保持的209米的北京第一高楼记录 摄影/马文晓   李:现代科学技术对我们所面临的严重人地关系危机显得有些束手无策,传统的风水又有很大的局限性,两者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会不会是一条出路呢?   俞:应当说现代科学技术与土地伦理的结合,才是拯救城市化时代和工业时代的芸芸众生的当代风水。   李:如何来正确理解土地伦理?    俞:《史记》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晋文公重耳为逃避朝廷迫害,落难荒野,饥饿难忍,向乡下人讨吃的。乡下人说我这没有粮食,我只有这块土地。所以老农 就把一块黄土放在器皿中,送给重耳。重耳当时很愤怒。他的大臣赵衰就告诉他:土者,有土也,君其拜受之。有了这块土,你就有了社稷,就有了国家,你就 有了你的王位和权力了。重耳听后跪了下来,把这块土捧在手里。这就是我们曾经的土地伦理,也是我们对待土地的态度:土地就是社会的全部财富、权力和社 稷。   李:现在的社会是视土地为金钱,而且现在土地的价格越来越高。我们该如何转变对土地的看法,或者说怎样重新认识土地的价值?    俞:完整的土地意义是丰满而多重的。一是土地本身就是美。哈尼族村寨的梯田是按照土地的肌理去设计的,自然就形成了美的景观。西藏的青稞地也是美的,哪 怕是收割完的稻田也很美。二是土地是人的栖居地,是人的家园。人总想离开土地,但最终还是要回到土地。如此我们才可以理解,为什么在干旱缺水的黄土高原, 那些人却世世代代地住在那里不肯离开;也能理解为什么三峡移民要哭着离开生养他们的土地。还有土地是一个活的系统,它不是一头死猪。我们现在对土地的利 用,恰恰是用分肉的方式来分块切割这块有机的土地,而没有考虑它是有血脉的,需要用一个系统的方法和生命的伦理来对待它。再有土地是符号,是一部历史与人 文的巨著,是世世代代人留下的遗产。最后土地是神,是我们每个人需要寄托的对象。这便是我所理解的土地的伦理和价值。   充满诗意的大地景观: 早期西方传教士们视盛行于中国的风水为邪恶,但对其造就的大地景观却大为感叹:在中国人的心灵深处必充满着诗意。20世纪初,德国飞行员伯叙曼在华夏上空飞行考察3年后,也用充满诗情画意的中国来赞美中华大地景观。 图为重庆梁平的乡村景观 摄影/田捷砚   中国的生态危机: 2003年中国神州五号上天实现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但宇宙飞船拍回来的照片却令我们自惭:中国北边的俄罗斯是绿色的,南边的东南亚是绿色的,只有我们的 国土是枯黄一片,绿色的地方微乎其微。我们正面临这样严酷的现实:中国的土地已经不堪重负,生态危机的紧迫性已关系到我们还能不能在这个地球上继续生存下 去。也许我们在地面上看不到这种危机的警告,但只有站得稍微高一点,这一危机得严重性便一目了然。   中国汉民族的风水观念反映了人与土地之神的关系。中国大地上所有的寺庙,所有的县衙,甚至首都的选址,都跟大地的血脉连在一起。    景观承载故事:牌坊是重要的风水小品之一。好的风水不仅讲究围湖和屏蔽,也注重利用小品来调节。中国传统风水小品各具含义。如风水亭、塔是关于领地的声 明,门、牌坊、照壁可以避邪祛凶,风水林可以聚风藏气。位于安徽歙县的棠樾村头,一字排开、绵延百余米的牌坊群皆为聚居此地的鲍氏家族所建,前后相隔四百 多年。农耕文明、礼教、天人合一,这种自然与人为交融的徽式乡村景观,既刻载着过去的历史,同时也是土地的符号。 图为牌坊 摄影/谭明   景观压迫大地: 现代无序蔓延、急剧膨胀的城市,使站在高速发展、扩张的城市的上空,我们不仅看不到一块完整的土地,而且由钢筋水泥构筑的丛林也使得现代人的生活与自然完全隔绝。用传统的风水观来看,如此密集、杂乱无章的建筑,大多是不适宜人居的凶险之地。 图为南方某城地局部俯视 摄影/魏辉   古代中国风水说认为土地是母亲,城市是一个胎儿,城市的所在地是胎息。但是我们恰恰是先造胎儿再造母亲,大地好像是不存在的。   李:对这样一个庞大的工程,或实现这种全新的理念,我们现在首先要做的是什么?你提出的反规划和景观安全格局是否是实现新的更高理念的人地和谐的捷径?   俞:在当代中国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面对史无前例的严峻的人地关系危机的现实,只有反规划与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才可以实现天地-人-神和谐的人居理想。    反规划不是不规划,也不是反对规划,它是一种强调通过优先进行关键不建设区域的控制,来进行城市空间规划的方法论,是对快速城市扩张的一种应对。传 统的城市规划总是先预测近、中、远期的城市人口规模,然后根据国家人均用地指标确定用地规模,再依此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和不同功能区的空间布局。这一传统途 径有许多弊端。   古代中国风水说认为土地是母亲,城市是一个胎儿,城市的所在地是胎息。但是我们恰恰是先造胎儿再造母亲,大地好像是不存在的。   城市是一个多变而且复杂的巨系统,城市用地规模和功能布局所依赖的自变量(如人口)往往难以预测。深圳当时预测2000年的人口是100多万,并按此来规划,结果到2000年时达到了700万。北京更是这样。所以,建立在人口预测上的城市理想是个空中楼阁。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城市建设主体已经从政府和国家逐渐转变为开发商。现在是政府做规划,房地产开发商来建城市。而规划师对市场不甚了解,却想着要 控制市场,从而导致规划的失灵。所以政府该做的事情就是不建设用地的规划和控制,需要反规划,就是首先要确定不该建设的区域和土地系统,该建设的东西 让开发商去建设,不该建设的地方由市长和规划局长代表公众去做。面对变革时代的城市扩张,我们更需要逆向思维的国土和城市规划方法论,以反规化的思 维,以不变应万变。   李:这种反规划理念与中国传统风水观有没有什么可以契合之处?   俞:在反规划理念的基 础上,要首先确立那些对保护城市生态安全以及乡土景观遗产具有战略意义、关键意义的生态基础设施。它们对实现天地人神和谐的重要性,正如古代风水中的 龙脉、穴位、护砂和水口对维护大地生命系统的健康和安全一样重要。具体做法如维护和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古代堪舆把城市穴场喻为胎息,意即大地 母亲的胎座,城市及人居通过水系、山体及风道等,吸吮着大地母亲的乳汁。破坏山水格局的连续性,就切断了自然的过程,包括风、水、物种、营养等的流动,必 然会使城市这一人文之胎发育不良,以至失去生命。历史上许多文明的消失也被归因于此。   古代风水说认为,断山断水是要断子绝孙的。现代 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告诉我们,连续的山水和自然栖息地系统有重要的意义。比如我们吃的三文鱼在林子里的小溪产卵,在海里生长。如果河流断了,三文鱼的生成 过程就中断了。长江里好多鱼也是如此。我们爱吃的武昌鱼是在武昌上游的湖泊里产卵繁殖,然后到下游的长江里生长。河流廊道是大自然惟一的连续体。来自喜马 拉雅山山顶的一滴雪水,可以流到太平洋去,就因为河流是连续的。   古代风水最忌水流直泻僵硬。现代景观生态学的研究也证实了弯曲的水流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利于消减洪水的灾害性和突发性。    河流的对话:河流水系是大地的血脉,也是生态景观的重要基础设施。自然的河流蜿蜒曲折。中国古代风水认为曲折蜿蜒和连续的河流才是吉的。现代景观生 态学研究表明:蜿蜒的河流有利于消减洪水能量、避免洪水灾害。春汛时,它让洪水缓缓流过;秋旱来临,它又释放不尽的涌泉。而人工河流多违反自然河流的本 性,河水成为被隔离于土壤之外的孤立系统,水体与土壤之间的物质、营养交换关系被切断。在人工河边,人们也无法体验到自然河流的碧波荡漾以及杂草丛生的野 趣。 图为自然形态的河流新疆开都河 摄影/李学 图为北京城中失去自由空间的亮马河 摄影/马文晓   李:您的看法不仅富有远见,而且统观全局。确实,对于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国土,只有努力维护其自然过程和格局的连续性,才能保证各种生命的可持续发展;否则各种生命会陆续断绝。类似这种具有战略性高度的措施还有什么?    俞:第二大战略是维护和恢复河道及海岸的自然形态。河流水系是大地生命的血脉,是大地景观生态的主要基础设施,污染、干旱断流和洪水是目前中国城市河流 水系所面临的三大严重问题。然而,人们往往把治理的对象瞄准河道本身,殊不知造成上述三大问题的原因实际上与河道本身无关。其他如耗巨资筑高堤防洪、以水 泥护堤衬底、裁弯取直、高坝蓄水等,均使大地的生命系统遭受严重损害。以裁弯取直为例。古代风水最忌水流直泻僵硬,强调水流应曲折有情。只有蜿蜒曲折的水 流才有生气、灵气。现代景观生态学的研究也证实了弯曲的水流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利于消减洪水的灾害性和突发性。其他战略还有像保护和恢复湿地系 统,建立无机动车绿色通道,建立绿色文化遗产廊道,溶解城市等等。   新时尚放弃汽车的时代:还在几年前,80%的北京人是靠骑自行 车或乘公交车上下班,那时候很少有堵车和上班迟到的事;而现在的北京,许多人放弃了以前便捷、环保的骑车方式,以开车为时尚。但我们发现北京的道路越来越 堵了。国际城市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以汽车为中心的城市是缺少人性、不适于人居住的;从发展的角度来讲,也是不可持续的。步行社区、自行车城市正 成为国际城市发展追求的一个理想。 图为20世纪80年代末上海一铁路道口的自行车流,当时自行车是人们的主要交通工具。    城市反规划行动: 反规划理论要求城市的决策者不要决定城市应建什么,而是决定城市不要建什么、保护什么。因为城市的规模和建设用的功能是在不断变化的,而由河流水系、 绿地走廊、林地、湿地等构成的生态基础设施则永远为城市所必需。城市中自然生态,哪怕是一片林阴、一条河流,一块绿地,无不潜藏着无穷的诗意,它会让人获 得身心再生之感。我们曾经熟悉的水草丛生、白鹭低飞、青蛙缠脚、游鱼翔底的河流、湿地,在如今的城市中已越来越少了,它应成为城市、规划中优先保护的对 象。 图为北京翠湖湿地 摄影/马文晓   李:我们现在是不是应当回到以前的自行车时代?这也是建立新型人地和谐关系的一种方式,而且也是解决城市病、化解能源危机的一个良方。    俞:中国各大城市现在已经出现严重的交通堵塞现象,中国将来一定要靠自行车和公交来解决交通问题。更何况现在的中东问题以及我们面临的石油危机问题。中 国的和平崛起必寄希望于自行车和轨道交通上;如果寄托在汽车上,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就会受到威胁。但是等到我们再想骑车的时候,可能会发现我们已经没有可以 骑车的路了,我们的路全被汽车给占了。中国古人也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面对异常快速的中国城市化进程,规划师和城市建设的决策者不应只忙于应付迫在眉睫 的房前屋后的环境恶化问题、街头巷尾的交通拥堵问题,而更应把眼光放在区域和大地尺度来研究长远的大决策、大战略,哪怕是牺牲眼前的或局部的利益来换取更 持久和全局性的主动。从这个角度来讲,眼下轰轰烈烈的城市美化和建设生态城市的运动,至少过于短视和急功近利,与建设可持续的、生态安全与健康的城市,往 往南辕北辙。   李:从与您的交谈中,我得知济世救民是传统风水之所以出现的初衷。如今,这种美好愿望正被现代景观设计和生态规划所延 续。如果说在当代和未来我们仍然需要一个好风水来保障城市和居民的健康、安全和心灵安宁的话,这个现代风水就是生态基础设施:一个保障生态系统自 然服务功能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一个保障五千年神灵栖息场所的景观遗产网络。   俞:这也正是我们这一代人所肩负的重大使命。   感谢《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提供图片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834 次阅读|1 个评论
傅佩荣:别相信算命【轉】
jiangjinsong 2009-12-28 11:42
傅佩荣:别相信算命 2009-12-27 17:50:32 庄子对于怪、力、乱、神没有什么忌讳,但是却有他独特的批判眼光。《庄子应帝王》有一段完整的故事,提供了最佳教材,値得仔细赏读。 故事的角色有三︰一是郑国的神巫,名叫季咸,他能测知人的死生、存亡、祸福、寿夭,卜算出年月日,准确如神。郑国人看到他,都纷纷走避,因为怕 他铁口直断,说出自己的命运。二是列子(列御寇) ,他是个年轻人,拜壶子为师,见到季咸之后非常崇拜,回去告诉壶子说:原先我以为老师的道术最高深了,现在又看到更了不起的。第三个角色当然是壶子 了,他的智慧深不可测,在听到列子的抱怨之后,对列子说:我教过你表面的虚文,还未谈到真实的部分,你就以为自己明白道了吗?全是雌鸟而没有雄鸟, 又怎么会产卵呢?你用表面的虚文与世人周旋,一定会想要凸显自己,这样就让人有机会算出你的命运。你试着请他来,替我看看相。 壶子的意思是:列子只学了一些表面功夫,如背诵经典的文字章句,但尚未觉悟真实的道,尚未抵达整体的化境,所以很容易露出个人的情绪、意念与欲望,然后让季咸可以算出他的命运。现在,壶子要亲自上场,让学生见识真正的本事。 第二天,列子带着季咸来见壶子。见过面出去后,季咸对列子说:唉!你的老师快要死了,活不久了,不会超过十天!我看他神色有异,呼吸像湿灰一 般沉重。列子进入屋内,哭得眼泪沾湿了衣襟,把这个消息告诉壶子。壶子说:刚才我显示给他看的是地象,是不动不止的阴静状态。他大概是看我闭塞住自得 的生机了。你再请他来看看。 隔了一天,列子又带季咸来了。季咸见了壶子后,出去对列子说:真是幸运,你的老师正好遇到我。有救了,全然有生气了,我看见他闭塞的生机开始 活动 了。列子进屋把这个消息告诉壶子。壶子说:刚才我显示给他看的是天地相通之象,名与实都不存于心,一线生机从脚跟发出。他大概是看到我生机发动了。再请他来看看。 又隔了一天,列子又带季咸来,季咸见了壶子之后,出去对列子说:你的老师动静不定,我无法为他看相。等他平静下来,我再看吧。列子进屋把这 句话转告壶子。壶子说:刚才我显示给他看的是太虚无迹之象。他大概是看到我神情平衡的生机了。鲸鱼盘旋之处形成深渊,止水之处形成深渊,流水之处形成深 渊。深渊有九种情况,我在此显示了三种。再请他来看看。 第二天,两人又来见壶子。季咸还未站定,就慌忙逃走了。壶子说:快去追他。列子追出去,已经来不及了。他回来报告壶子,说:不见踪影了, 不知去向了,我追不到他。壶子说:刚才我显示给他看的是完全不离本源的状态。我以空虚之心随顺他,使他不知我究竟是谁,一下以为我顺风而倒,一下以为 我随波逐流,所以立刻逃走了。 在上述故事中,壶子依序显示四种神情,就是:地象,天地相通之象,太虚无迹之象,以及完全不离本源的状态。这是壶子的本事,也代表庄子的能耐, 可以随心所欲展现特定的神情,让季咸知难而退。不过,季咸能够配合演出,每一次都正确说出壶子所显示的神情,也不愧他神巫的称誉了。 算命 看 相之事并非纯属虚构,古今中外这一类的故事不可胜数,听了足以让人瞠目结舌。但是,庄子期许我们的,是要在吉凶祸福的命运之外,把握自己的修养机会与觉悟 能力。只要体认完全不离本源的状态,从整体来看待自己的遭遇,化解得失利害之心,那么算命又能奈我何?算命可供谈笑,但不足以决定我的喜怒哀乐。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4820 次阅读|6 个评论
拿风水课说言论、思想自由,有意思吗?
yangfanman 2009-12-28 11:33
今天读了蔣勁松的 开风水课:非北大之耻辱,乃北大之希望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1531 ), 洋洋洒洒的文字看得我脑袋直晕,最后总算明白了蒋老师的意思。 我们拿风水课来讨论言论、思想自由这样严肃的话题,是不是太没劲了,这应该算是阉割后的文化现象吧。 1. 陈寅恪:论独立之精神与自由之思想 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unicornblog/15319.html 2. 言论自由维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8%80%E8%AB%96%E8%87%AA%E7%94%B1 3. 言论自由: http://baike.baidu.com/view/84184.htm 4. 中国从来不缺少言论自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daf0ea0100ee2g.html
个人分类: 时效网络|3265 次阅读|0 个评论
开风水课:非北大之耻辱,乃北大之希望
热度 2 jiangjinsong 2009-12-26 12:18
鏈接: 开风水课:非北大之耻辱,乃北大之希望 2009-12-26 10:37 新京报 人类对真理的探索永无止境,方式也多种多样,并不完全局限于现代科学。陈说未必不能推翻,流行的常识也常被证明是谬见。对待风水,我们应有更加开放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