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读书有用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时间的历练
热度 4 summering114 2014-2-13 20:28
真正能淡定地处世,是需要时间历练的。保持平常心,自然而然,随遇而安!(摘自博文 是读书,让你越来越穷吗? 后博主对评论的回复) 最近看科学网上关于读书无用论的讨论,其中一篇文章: 是读书,让你越来越穷吗? 让我深感受益匪浅。其实自己本来也不赞成读书无用论,只是自己也是年轻人,也受社会影响,在过去和现在十分重视自己可能获得的利益,包括金钱、地位等等。我想这并不为过,然而,要做研究,受此影响过多也绝不是正常现象!归根结底,还是自己too young too simple。因此,科学网上的相关讨论,只要纳入博文精选的,我都看了。有这么一个群体在这样一个平台上讨论这样的问题,也真是值得庆幸的事情! 我对读书无用论有自己的观点,不过更想说另一件事情,那就是由上述这篇文章的评论回复中所想到的东西:时间、历练、平常心、随遇而安! 记得之前科学网上有几篇文章是关于走弯路的,有人说有些弯路是不是可以不走,也有人说有些弯路是必须要走的。我想,二者都对;通过学习,可以避免走一些弯路,而另一些弯路是不得不走的,例如科研路上的困惑与彷徨。初入科研生活的大门,不知所措,不知道身在何处、前往何方;这种困惑、迷茫大概是所有走上科研道路的人都会经历和感受的。这个过程可能是慢步前行,也可能停滞不前;这都没关系,更重要的应该是去思考、去做,再思考、再做,周而复始。唯有经历了这样的成长,才能淡定地处世;而这需要时间的历练。 保持平常心不容易;自然而然,不为外界所动,也绝非嘴上说说那么简单。对有些人来说,阅读、思考,从身边或是社会发生的事情中学习,就足以让他们慢慢学会保持平常心。而更多的人,我相信,更多的人是在亲身经历过大喜大悲之后,才会真正懂得什么叫平常心、会真正明白如何保持平常心。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讲“在路边鼓掌的人”,大意是说不一定每个人都要领跑,都要争当众人视线的焦点,在路边为别人鼓掌也未尝不好(可能记得不是很清楚,我理解是这样)。不过,在我看来,对一个一直追求上进的、用荣誉感和成就感来驱动自己前进的人而言,以平常心“在路边鼓掌”是很难的;他必然会想如何才能达到那样一个境界,如何才能超越他为之鼓掌的那位榜样。但是,对已经成功过的人而言,他更容易以平常心坦然为别人鼓掌,因为他知道那背后的艰难困苦,或是能了解那种感受,觉得也没什么。 对年轻人而言,相比过来人,其优势是时间,还有大把时间;劣势也是时间,少了时间的历练。当然,这有点像是说废话。不过,我想再进一步,说说时间的历练。所谓时间的历练,并非长时间的知识获取、科学研究,而是按自己想的路前进、思考、再前进、再思考。这思考是哲学的思考,关乎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而做、怎么去做。我常想,祖国的高等教育所缺少的最大一环,是哲学的教育,或者说生活哲学的教育。你过得开心吗,为什么?你对社会热点现象的看法是什么,为什么?你觉得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你这辈子最大的追求是什么,为什么?我们为了社会发展,为了个人生活质量的改善努力学习,却在大多时候忘了问问自己是否开心,怎样才会开心,以及真正实现了你想要的,是否真的就从此无忧无虑。就读书而言,你觉得自己比那些没有受到高等教育的人穷,那么穷在哪儿?你说穷当然是穷在相比别人没钱这一点上。那么,你的人生价值是建立在什么上?金钱、不断追求思想进步的过程、亲情友情爱情等可以统称为爱的东西,还是别的什么?如果是金钱,那么有钱后就一定很满足而无忧无虑吗?当然,选项可能并不唯一,我所说的你可能都想要。我们还有以后呢,亲!当你什么都想要的时候,你可曾想过,如果上天把这些都给你了,你的下一步是什么?我曾经在艰难困苦的时候认为,给我我想要的,就解脱了;而生活经验告诉我,这不可能,因为一旦你有你想要的东西,你会很快想要下一样。所以,我宁愿自己拥有的,是一步步挣来的,而且也不觉得从天而降的财富有多么可靠。 说了这么多,有点抓不住重点。表达能力有限,所以也不想耽误读者时间。简言之,读书并非仅仅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博士的英文缩写Ph.D是指Doctor of Philosophy,而之前我曾经一直猜测它的含义是Philosophy Degree,代表智慧的学位。所以不论学什么,都要学一点哲学,唯有如此,才配得上这代表智慧的学位。智慧并不仅仅是指特定领域知识的广博,更是生活的智慧,认识世界、理解世界、认识自己、改变自己的智慧。若是有一天,关于生活的哲学能深入本科生的教育体系,相信读书无用论自然会没有市场。至于以金钱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说“读书无用论”,我觉得也是对的。 我们不必要求所有的人有一样的价值观,我们的社会也需要重视金钱利益的人去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 金钱至上的人可能更应该花时间去学习一切有利于赚钱的本领,包括必要的书;而我们所说的”读书“,对他们来说,确实是无用的。 科学网第一篇文章,思路有点凌乱,一气呵成。说了一点自己的想法,还请各位批评指正。
个人分类: 主题讨论|4267 次阅读|10 个评论
读书无用,那逃课有理吗
热度 22 youmingqing 2014-2-13 14:19
逃课有理吗 尤 明 庆 笔者开设16学时的公选课《生活中的力学》,除最后一次到课率达到 90% ,其余各次仅在 40% ~ 60% 之间。存在就是合理,同学缺课当然是有理由的。不过,作为教师总是觉得学生——至少大多数学生应该到教室听课。为此在试卷设问:“现在同学缺课较多。请就你了解的情况,说明其原因及可采取的对策”。 同学回答真是丰富多彩;不过,我的看法略有不同。 1 读书无用 确实,“成绩好不如爸爸好”,但并不能说明读书无用。如果有了一位“好爸爸”,自己再成绩好,那真是锦上添花,“爸爸也可以更好做”;如果没有强势的家庭背景,那只能靠自己“成绩好”争取立足之地。 媒体上常宣传没有专业知识的人,因机遇、努力、胆量乃至违法获得万众瞩目的成就。那只是令人惊奇的个案,并不能模仿。 人总得有社会责任感。现在国内工程事故不断,固然与某些人员道德低劣有关,但其知识水准的欠缺才是工程失事的直接原因。任何人都不希望工程失事,以为没有问题而出了问题,不正源于读书不认真吗? 2 课程不重要 “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真能雷倒教师。然而,本科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的专业人才,并非职业培训。就此而言,四年的大学课程是一个完整体系,似乎同学不能自行放弃部分课程。 “六十分万岁”很受尊崇。不过,若医科大学的同学也说:“负责任的同学总是对自己负责的。他们可能不到教室听课,但总是要考试及格的”,谁听了大约都要害怕。学习以“六十分”为满足,那可是对社会不负责任啊。 某些同学为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集中精力学习很少几门课程。可是,深度与广度是相互关联的,若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由此而得到的学习能力,要完成研究生阶段的学业将是困难重重。 3 教师讲的听不懂 学习不是容易的事情,许多课程需要听课、阅读教材、演算习题才能真正掌握。我常说,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初学时确实很难,但学到后面也就懂啦。千万不能因一时困难就退缩或放弃。 课程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同学们在寒暑假期间应复习已学课程,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之类的基础课程至少得一年看一次。这不仅有利于后续课程的学习,而且能对已学课程获得新的领悟。孔子所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乃是至理名言。 授课方式欠妥确实影响听课积极性,最好直接向教师提出建议,达到“教学相长”。此外,现在课表是计算机编排,课程可能分布不够均衡乃至重叠,使同学缺乏足够的时间阅读教材、完成作业,影响了课程学习。同学应提醒教师向教务部门反映。又, 部分教师采取点名方式强制同学到课,而个别缺课同学请他人代为答到,似乎都不符合“待人以诚”的古训 。 “春去春会来,花谢花会再开”,但青春年华一去就不复返啦。同学们,可得努力啊。 ( 2009 年 12 月曾通过两种方法将拙稿送校报,无回复) 相关博文: 唯虚乃强(6)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748682.html 图片来自网络,不做商业运用,谢谢原作者 16 ٱ 姚小鸥 2014-2-14 10:58 读书有用,逃课无理。(从学生自身利益出发) 博主回复(2014-2-14 11:09) : 是啊, 这就是我选的关键词啊 19] P1159135417 2014-2-14 22:26 本着一个大学生的角度,我可以说逃课绝对有理,但不是上述原因,我们无法评论教学的质量,但是老师的认真程度,只要上了3,4节,我们可是看在眼里,把时间放在一个不认真讲课的老师的课堂上,只能是浪费 博主回复(2014-2-15 11:02) : 是啊, 你说得当然有道理. 但是, 大多数教师还是认真地上课啊. 能看一下拙文 唯虚乃强(6)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748682.html
个人分类: 教学|5769 次阅读|60 个评论
读了“我们为什么越读越穷?回家过年的感慨”有感
热度 5 xiaoyuer2278 2014-2-12 12:49
读了这篇博文,我的感触很深,不是很同意博主的观点,我也是从一个小山村读书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当初读书的目的很单纯,就是不愿到地里去干活(我是读硕士期间的暑假回家还是要到地里去帮父母干活的),去庄稼地里干农活,不知有多辛苦。其实,我们那样的山村,女孩子读书的比较少,很多都认为女孩子不应该读那么多的书,反正都是要嫁人的。但要感谢我的父母,两个朴实的庄稼人,始终认为男女一样,谁读书好,就供谁读书。现在回家看看我的小学同学,很多女孩,结婚了之后,生了2-3个孩子,一天到晚就是在家带带孩子,煮煮饭,去地里干点活,苦守着家,等着外出打工的丈夫回家。这样的日子一天天的能有多有意思。所以,从我身上看,我觉得读书改变了我的人生,感谢我的父母。
个人分类: 生活|3947 次阅读|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4: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