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词汇人称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试述第一、第三人称的语法人称与语用人称的新概念
YUNYANGZHANG 2014-2-28 10:30
——转载: 本人参与《第七届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暨首届跨境语言研究论坛》的参会论文的文摘(原载于《研讨会的会议手册》:第34-35页)。关于句子语法人称狭义与广义的定义与标志的新发现,于本人博客本月业已发布。本人非常感激研讨会的审稿专家的审定与宝贵的修改意见。有关领导与专家的研讨会总结讲话中,有“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的‘语法人称’与‘语用人称’,应该予以明确的区分”这样一句话。因为关于这个观点,本人经历了太多、太多的退稿(当然,与本人写作能力低、写得不好密切相关;同时,也多少可以说明,没有相应身份、没有平台的思考者要发表有创见的观点,是多么的不容易。);本人在从事过的4个专业(药理学教师、医刊编辑部档案员、法医毒理学教师、医刊编辑人员)以外的领域中,本人还能够有一点点创见,非常幸福,相当满足:无论本人的参会论文将能否正式公开发表,自感:本人总算没有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白走一回。—— 大胆、初步试行提出: 世界语言学中 人称指示语 的 原创性新概念、新观点 :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的“语法人称”与“语用人称”,应该予以明确的区分。(1)语法人称:包括:(a)词汇的语法人称;(b)句子的语法人称:其讲究(强调)的是:句子中主语的人称;一个句子的主语是第一(二、三)人称,则这个句子就是第一(二、三)人称的句子。 ( 在自述性语篇中,上述狭义的 句子语法人称的定义与标志,是有一定的缺陷;参会后发现: 广义的句子语法人称的定义与标志是: 一个句子中,使用了第一(与/或第二)人称代词或 其限定词,则这个句子、就是第一人称的句子;不使用,则是第三人称的句子。一语篇中,只要有一个第一人称的句子,则这个语篇的语法人称是第一人称(的语篇)(即:in the first person);如没有(一个第一人称的句子),则这个语篇的语法人称是第三人称(的语篇)(即:in the third person)。) (c)语篇的语法人称:其好像仅有第一、第三人称之区分:(2)语用人称,好像主要是讲究 “语篇的语用人称”;其就是中文作者第一人称语气(研究)、境外英语作者第一人称身份(研究)。学术著作(学术论文、作者文摘、学术专著中的章节)中,第一人称代词及其相对应的限定词的使用,均可用作直接表达作者第一人称语气(人称身份);但仅仅是承前代表作者(署名者)而已;况且,还可用合理人格化的“本文”、“本研究”等代用词。后者在境外英语研究中均被称为:无生命、非人称的抽象实体,作为间接表达作者第一人称身份(人称语气)的手段。本人的最基本观点是:(1)学术著作中的作者署名(连同作者单位署名、作者简介),才真正是作者在学术领域中的社会身份,以及作者第一人称的语用人称(人称身份/人称语气)最重要、最明显、最强有力的标志(表达、或显露或构建与自我宣传)。所谓第三人称语气,好像主要存在于作家的创作小说中。(2)使用或不使用、多用或少用第一人称代词及其相应的限定词,主要是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与地区的作者在语言应用方面的一个传统习惯的问题。在语言学中,当然值得深入探索与研究;但是,学术论文中使 用 in the first person (学术论文-作者身份的构建与自我宣传论) 或 in the third person (学术论文-符合客观论) 写作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好像均不宜说得太高、太过重要。 学术 著作;第一人称;第三人称;语法人称;词汇人称;句子人称,语篇人称; 语用 人称;人称语气;人称身份 注:“ 说得太高、太过重要”是指——本文摘 转载 时,新增补的小括号中的 楷书体 的涵义 。
2987 次阅读|0 个评论
简述第一、第三人称的语法人称与语用人称应该明确区分
YUNYANGZHANG 2014-2-15 07:41
——世界语言学(语用学)人称指示语基本概念中的这一新概念新观点,由一退休普通的药理学教师、医刊编辑人员发现并提出,真有其偶然性与必然性,有待以后另文叙述。由于经历了太多的退稿,本人才注册中国科学网个人博客。本文是上一文(2014-02-12)、前两文(2012-07-11/2013-04-15)简明的综合。与大家来一起切磋,并敬请指教与斧正。(2014-02-16)—— 简述第一、第三人称的语法人称与语用人称应该明确区分 ——什么是句子语法人称广义的定义与标志的新概念? 学术著作;第一人称;第三人称;句子人称,语篇人称; 语法/语用 人称;人称语气/人称身份 1 语法人称 在自述性语篇中,句子语法人称广义的定义或标志是:一个语篇中只要有一个句子,使用第一(与/或第二)人称代词或 其 相应的限定词,则这个句子、这个语篇,就分别是语法人称的第一人称的句子、第一人称的语篇(即:in the first person);如所有的句子均不使用(第一(与/或第二)人称代词或 其 相应的限定词),则所有的句子均是语法人称的第三人称的句子,这个语篇,就是语法人称的第三人称的语篇(即:in the third person)。 2 语 用人称 在自述性语篇中,所有的句子的语用人称,均总是第一人称语气(人称身份);无论如何撰写,学术语篇的语用人称总是第一人称人称语气(人称身份)。 3 不宜过分强调与夸张 不宜过分强调“以第一/第三人称撰写”(“in the first / third person”)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例如:中国国标《文摘编写规则》、《学位论文编写规则》, 过分强调 “in the third person”撰写时的所谓的“学术论文-符合客观论”;近20年来,世界语言学界一个热点研究——学术论文中强调要使用第一人称代词及其相应的限定词,过分强调“in the first person”撰写时的“学术论文中作者身份的构建与自我宣传论”。过分强调,好像均是欠妥的。 4 应该明确区分两类不同的人称 第一、第三人称的语法人称与语用人称,应该明确区分。国标《文摘编写规则》、《学位论文编写规则》,应该正名为:《文摘写编规则》、《学位论文写编规则》。两个国标中“人称问题”正确的表述应该是:学术论文、文摘,一般是以第三人称的名词做主语的语气写成的;当然,也可使用第一人称代词及其相应的限定词。前者使用谦逊、平实的语气叙述;后者叙述的语气,好像自信度高、带有感情色彩,较为张扬,好像带有权威性的涵义。
4807 次阅读|0 个评论
试述句子语法人称狭义的、广义的定义与标志的新概念新观点
YUNYANGZHANG 2014-2-12 22:35
试述句子语法人称狭义的、 广义 的定义与标志的新概念新观点 —— 什么是英文 “in the first / third person”? 在自述性语篇中,广义的句子语法人称的定义或标志是: 一个句子中,使用了第一(与/或第二)人称代词或 其限定词,则这个句子、就是第一人称的句子;不使用,则是第三人称的句子。 一语篇中,只要有一个第一人称的句子,则这个语篇的语法人称是第一人称(的语篇) ( 即:in the first person ); 如没有( 一个第一人称的句子) ,则这个语篇的语法人称是第三人称(的语篇) ( 即:in the third person )。 自述性语篇中,所有的句子的语用人称,均是第一人称语气(人称身份); 无论如何撰写,学术语篇的语用人称总是第一人称人称语气(人称身份)(境内本人首先研究人称语气, 境外首先兴起研究 人称身份) 。 国标《学位论文编写规则》正确的表述应该是 : 文摘,一般是以第三人称的名词做主语的语气写成的 。 英文“in the first / third person” 种种 “ 误解 ” 的根本原因是:世界语言学(语用学)中,大体上尚没有论及“ 语用人称” 这一基本概念,尚没有论及语用人称的主要的语用学表达或构建与标志:—— 作者署名(连同作者单位署名), 往往再加上作者简介。 英文“ in the first / third person”,好像主要仅仅是一个语法学的问题, 一个 不同语言与文化的不同传统习惯的问题,一个学术著作中作者自我指称的不同风格的问题。 好像不宜过分强调“以第一/第三人称撰写”(“ in the first / third person”)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学术著作;第一人称;第三人称;语法人称;词汇人称;句子人称,语篇人称;语用人称;人称语气;人称身份 在中国科学网本人张云扬博客(于2012-07-11)发布的前文“‘文摘应该以第三人称撰写’的思考——(1)认可-显露式“误解” 的基础上,写成“试述第一、第三人称的语法人称与语用人称的新概念、新观点”一文。 在广西百色学院、于2013年11月21-22日,参与了第七届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暨首届跨境语言研究论坛回沪后,本人在快乐地、慢慢地修改参会文稿中发现:句子的语法人称,好像应该有狭义的、广义的定义 与标志之区分 。现主要试述这一新概念新观点,以期与大家一起切磋,并敬请多多指教与斧正。 1 句子语法人称狭义的定义与标志 是以句子主语的人称作为句子人称的定义与标志,即:一个句子的语法人称,就是这个句子主语的人称 。 这种狭义的以句子主语作为句子语法人称分类 ( 的方法 ) 是有重大缺陷的 : 例如 ,当 第三人称的句子中 , 含有第一人称的宾格代词 (如: Teacher Wang taught us … ) 、相应的限定词 (如:Our dog ran away.) 等情况下好像就产生了矛盾。故以第三人称撰写时就要有附加要求: 当使用第三人称撰写学术论文时,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指称还是应该尽量避免的,尽管 这类 第三人称的 句子中,还保留例大部分第三人称的特性 。 2 句子语法人称广义的定义与标志 学术著作,是自述性写作(self-writing或read-me-wring)。 在自述性的 学术著作中,由于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身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 进行叙述 ” ,在对话中双方均用第一人称 ,故 “ 第二人称 ” 即 “ 第一人称 ” 。 在自述性著作、语篇中,广义的句子语法人称的定义或标志是: 一个句子中,使用了第一(与/或第二)人称代词或其限定词,则这个句子、就是第一人称的句子;不使用,则是第三人称的句子。 在学术著作中,一般均是不使用(省略或隐藏)第二人称代词及其相应的限定词,非常罕见学术著作中含有第二人称代词或其限定词的,本人仅仅见于ACCA。 3 语篇的语法人称 一语篇中,只要有一个第一人称的句子,则这个语篇的语法人称是第一人称(的语篇) ( 即:in the first person ); 如没有( 一个第一人称的句子) ,则这个语篇的语法人称是第三人称(的语篇) ( 即:in the third person )。 4 句子与语篇的语用人称 自述性著作(语篇)中,所有的句子、语篇,均是第一人称语气(的句子、语篇) 。 学术语篇是自述性的语篇,无论如何撰写,学术语篇的语用人称总是第一人称语气(人称身份),其就是境内本人首先研究作者第一人称语气 、境外(兴起的)英文研究作者第一人称身份(详细的文献标注,请参见前文 ) 。 现举例说明之:语法人称为 第三人称的学术语篇中(即:“in the third person”), 在如下的文摘开头处,本人用小括号中的 斜体字体 增补出原被省略的语句;在文摘中可均使用英文被动句,均隐藏逻辑主语,相当于中文的自述省主语(“我们”/“我”)句。分析证明:在自述性语篇中,语法人称是第三人称的语篇,其语用人称也总是第一人称语气的。下面的语篇是 本人为第二作者的发表在Journal of C hromatography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1987,417:357-365) 上的论文的文摘 , ) 。 —— ( In the (present)/our study ) 或 (We studied… / To (for us) study …) Metoprolol and its alpha hydroxy metabolite were determined in plasma down to 2 nmol/L (S.D.10-15%) after solvent extraction and bonded-phas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fluorometric detection. The major metabolite with acarboxylic function was also measured in plasma when liquid-solid extraction on a column activated with dodecyl sulphate was applied. In urine the three components were assayed by direct injection of a diluted sample. 5 语法人称与语用人称应该明确区分 人称、语气,两者分别均是语法学上的概念(见:朱敏、齐沪扬 . 上海师范大学的博士学位论文《现代汉语人称与语气选择性研究》, 2005 )。如上所述, 英文“in the first/ third person” 是语法人称的问题;中文 “ 用第一/第三人称 (的人称) 语气 ” 撰写,是语用人称的问题。两者是既有联系、又是在不同语言、不同的文化环境下形成的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 。尽管中国 语言学期刊论 文与专著中可能在文字上尚未有记叙过 “ 人称语气 ” 的问题,我们用中文的人,大家对 “ 第一人称语气 ” 均是尚能理解的;但是,也非常、极度容易与语法人称的 “ 第一人称 ” 相混淆;故两者必须明确区分 。 国标《学位论文编写规则》(以及在该国标之前许多学术期刊稿约、许多大学学位论文写作规定也是大同小异如此要求的)中要求:文摘,一般是以第三人称语气写成的;正是混淆语篇的语法人称与语用人称;这是全国性的“误解”(“误表述”)。 国标《学位论文编写规则》正确的表述应该是: 文摘,一般是以第三人称的名词做主语的语气写成的 (即:语法人称中,一定要将“人称”与“语气”分隔开来;“人称语气”是语用人称的概念) 。 针对作家创作的小说等文艺作品来说,作家的人称语气(人称身份),则好像总是第三人称的语气(人称身份);即所谓的 “ 站在事外说事情 ” 。 6 结束语 英文“in the first/ third person” 种种 “ 误解 ” 的根本原因是:世界语言学(语用学)中,大体上尚没有论及“ 语用人称” 这一基本概念,尚没有论及语用人称的主要的语用学表达或构建与标志:—— 作者署名(连同作者单位署名),往往再加上作者简介。 英文“ in the first/third person”,好像主要仅仅是一个语法学的问题,一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不同语言与文化的不同传统习惯的问题,一个学术著作中不同作者自我指称的不同风格的问题。 好像不宜过分强调“以第一/第三人称撰写”(“ in the first/third person”)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例如,用了一个(或:多个)第一人称代词及其相应的限定词(物主代词),科技论文报道怎么就会变得不客观了;学术论文,明明白白是作者(即:“我们”/“我”)所撰写的,却由国标明文规定:不准使用 “我们”/“我”。这样,是不是有点 好像 “弄虚作假”了吗。反之,全用第三人称的、非人称名词的人格化的“本研究”等,替代第一人称代词及其相应的限定词(文摘中在没有引述研究背景、仅仅叙述自己的研究目的(目的内容,大体上与文题一致,故可省略)、方法、结果与结论的情况下,如上所述举例的文摘中,还也可不用“本研究”等代用词,均用英文被动句/中文自述省主语(“我们/我”)句,作者署名还在,怎么成了 “作者-不在场性 ”;即使是无作者署名的文章,也不 会是所谓的“非人格化 ”了的吧;那个不知、谁人不晓:文章总是由有血有肉的某个( 某 几个)人所写的。 第一、第三人称的语法人称与语用人称,应该明确区分。 参考文献 张云扬. “文摘应该以第三人称撰写”的思考——(1)认可-显露式误解. (中国科学网,张云扬博客 (2012-07-21)) 张云扬. 第三人称(的句子)指像 “ 狗曾狂吠 ” 这样的句子.(中国科学网,张云扬博客(无名氏英文短文与中译转载 于: 2013-08- 27) 马正平. 说 “ 第二人称 ” 即 “ 第一人称 ” . 西南师范学院学报,1983,(4):41-43
365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5: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