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俄火山喷发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俄火山沉寂近250年后突然喷发:可能是东亚地震火山活动的前兆
热度 1 杨学祥 2017-5-4 12:00
俄火山沉寂近 250 年后突然喷发:可能是东亚地震火山活动的前兆 杨学祥 俄火山沉寂近 250 年后突然喷发 火山灰喷出数公里 2017-03-2723:24:00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 3 月 27 日 电 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在沉寂了近 250 年后,俄罗斯堪察加坎巴利内火山突然喷发,目前,工作人员正在对其进行监视。 据悉,此次火山活动增加,对于专家们来说完全出乎意料。火山将灰柱抛到 5 -6 公里 的高度,冲击扇向西南方向绵延数百公里。 资料图:火山喷发。 俄远东自然保护区新闻处发布消息称,工作人员正对坎巴利内火山进行监视。 堪察加火山应急响应小组组长奥莉加 吉丽娜称:“在现代科学观测期间,这是坎巴利内火山的第一次重大火山事件。据火山年代学家数据称,该火山强烈喷发于 600 年前,有其在约 250 年前活动增加的资料。火山正在密切监控下,暂时很难说清事件将如何发展。” 与南勘察加联邦禁猎区接壤的乌斯季 - 博利舍列茨克区居民点还未受到火山灰喷射的威胁。 坎巴利内火山是勘察加岛上最南端的活火山。它的海拔高度为 2161 米 ,底部直径 8 至 12 公里,是锥形层火山。坎巴利内火山的已知最后一次喷发是在 1769 年。 来源:中国新闻网 http://world.huanqiu.com/hot/2017-03/10386446.html 俄堪察加北部发生 4.3 级地震 无人员伤亡相关报告 2017-05-0409:42:12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关注新华网 中新网 5 月 4 日 电 据报道,俄罗斯堪察加边疆区紧急情况总局消息称,当地时间 4 日早上,俄边疆区北部发生 4.3 级地震。 消息称:“据奥布宁斯克市紧急通告网站消息,奥柳托尔区发生了不易察觉的地震。震中位于哈伊利诺镇东北方向 70 公里 。” 该部门指出,市辖统一值班调度部门没有接到居民的来电。没有人员死亡和财产损毁。 奥柳托尔区位于堪察加边疆区北部,人口约有 5000 人,距离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 1200 公里 。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7-05/04/c_129588672.htm 世界气象组织预测 厄尔尼诺又要来了 2017-04-3001:35:24  来源 : 重庆晚报 ( 重庆 ) 世界气象组织近日预测,今年年中到年末形成厄尔尼诺的概率约为 50% 至 60% 。继 2015-2016 年全球出现强厄尔尼诺事件后,这个对全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的现象很可能又要卷土重来。 据气象组织介绍,在结束去年下半年的弱拉尼娜状态后,海洋表面温度和多数大气状况今年 1 月回到中性状态,并延续至今。目前,多个气象模型显示中性状态将持续至今年 6 月,不过今年下半年,这一状态发展为厄尔尼诺的可能性较高。 该组织指出,远东太平洋热带海洋表面温度较 1 月至 3 月的平均温度升高了 2 摄氏度 甚至更高,造成大量降水。从加拉帕戈斯群岛到厄瓜多尔和秘鲁海岸的信风也中断了。这一出现在秘鲁附近的“滨海厄尔尼诺”虽与广义上的厄尔尼诺升温方式不同,但仍对当地产生深远影响。 世界气象组织气候预测与适应司司长马克斯·迪利说:“(我们)对 2015-2016 年强厄尔尼诺事件仍记忆犹新,它与全世界不同地区出现的干旱、洪水和珊瑚白化现象紧密相关,再加上长期以来的气候变化,导致全球气温在 2015 年和 2016 年创下新高。” 迪利认为,近年来科学家对厄尔尼诺事件的精确预测挽救了无数生命,在农业和食品安全领域、水资源管理和公共卫生、减灾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http://news.163.com/17/0430/01/CJ80SH0G00018AOP.html 70% 以上的厄尔尼诺事件都发生在太平洋地震火山活动年 北京时间 4 月 29 日 4 时 23 分 ,菲律宾棉兰老岛,发生 7.0 级地震,对厄尔尼诺指数快速上升有重要影响: 对 1763 年以来的 19 次强厄尔尼诺事件进行的统计表明, 70% 以上的厄尔尼诺事件都发生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特别是 1900 年以来的 7 次强厄尔尼诺事件几乎无一例外地全都出现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 ;70% 以上的厄尔尼诺年都为火山活跃年。 1990 年战淑芸根据地震统计资料得出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增暖的年份全球地震增多的结论。 1950 ~ 1979 年期间,共有 15 个暖水年,其中 12 年均发生了 8 级以上强震, 几率高达 80% 。根据公元前 2000 ~公元 1979 年重大地震统计结果, 在厄尔尼诺年,地中海、土耳其至帕米尔、喜马拉雅东段、东南亚、中国大陆及日本、台湾一带为地震多发区; 厄尔尼诺后一年,美洲西部太平洋沿岸一带为地震多发区,与东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变化相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7962.html 我在 2017 年 4 月 29 日 和 30 日强调指出: 关注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的异常活动。 关注地中海、土耳其至帕米尔、喜马拉雅东段、东南亚、中国大陆及日本、台湾一带地震多发区的地震火山活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5182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5182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51998.html 4 月 30 日 09 时 57 分在中国台湾地区附近(北纬 21.68 度,东经 121.54 度)发生 5.0 级地震,这是厄尔尼诺惹的祸:厄尔尼诺指数从 4 月29日 00 的 0.666 ,猛增到 2017 年4月29日 18 时的 0.801 , 30 日将继续上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52068.html 关注厄尔尼诺的快速发展和相应地区的地震活动。 从 4 月 29 日 18 时 开始,厄尔尼诺指数一路狂降,从 4 月 29 日 18 时 的 0.801 峰值,一直降到 5 月1日18时 拉尼娜指数的 0.380 ,两天减速 0.421 ,跌破厄尔尼诺标准底线。 本次厄尔尼诺指数下降与寒潮和冷空气活动有关。 寒潮强于潮汐组合:从 4 月 29 日 开始厄尔尼诺指数一路狂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52458.html 5 月的日月大潮逐渐向月亮赤纬角最大值靠拢。 5 月 3 日 06 时的 0.254 为谷值。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52856.html 图 1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转换导致的东西太平洋地壳跷跷板运动 关注亚洲更大地震: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发生强震的概率增大 我们在 2016 年 4 月 28 日 指出, 2016 年 4 月 12-14 日潮汐组合对地震群发的激发作用:激发 7 次 6 级以上地震。 我们在 4 月 26 日 指出,台湾屏东海域发生 4.8 级地震:关注亚洲更大地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2772.html 4 月 11 日 、 12 日、 16 日台湾连续发生 4 级以上地震,其周边自 4 月以来日本、瓦努阿图、缅甸、阿富汗、新几内亚相继发生 6 级以上地震 12 次, 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西部夹击中国,台湾首当其冲,形势严峻。 通过综合研究,在 2007 年我曾列出 8 个地区,大致为北美西海岸、日本列岛、海湾地区、土耳其、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中国台湾和南美西海岸一带,这其中约有一半可能会发生强震。这些地区也是国内外科学家研究、观测和预测的重点。 我在 2011 年 3 月 18 日 指出,现在,日本列岛、印度尼西亚、中国西部和南美西海岸一带都先后发生了 8 级以上地震,余下的 北美西海岸 、海湾地区、土耳其、 菲律宾、中国台湾和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发生强震的概率增大( 注意:其中有四个地区目前显示地震活动异常 )。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10318/23189558307.shtml 5 月 31 日 下午 1 时 23 分,台湾海域发生里氏 7.2 级(中国地震台报告为 6.2 级)有感地震,威力相当于 32 颗原子弹,震源深度达 271 公里。 台湾学者纷纷提出警告,台湾地区目前处于地震活跃期,内部有能量未释放完。未来还有机会出现 8 级以上地震,提醒民众仍要做好防震准备。   台湾应用地质学教授李锡堤说,台湾地区东北隐没带地震的周期,大约为 100 年到百余年,期间会有 50 、 60 年的活跃期,然后趋向平静期,再开始活跃,如此不断循环。 李锡堤指出,从 1999 年的 921 大地震过后,就开始了台湾地震周期中的活跃期,使得规模 6 以上灾害型地震, 2 、 3 年就出现一次。以此初估,台湾地震活跃期还有 40 、 50 年左右的时间,未来有可能出现规模 8 以上大地震。 http://news.dahe.cn/2016/06-01/106937939.html 新华社快讯: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网站消息,北京时间 2017 年 4 月 29 日 4 时 23 分 ,菲律宾棉兰老岛,发生 7.0 级地震,震源深度 50 公里 。 http://news.xinhuanet.com/2017-04/29/c_1120893464.htm 台湾,你真的很危险!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326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52286.html 加拿大地震证实北美西海岸大震发生的可能性。 关注加拿大地震对厄尔尼诺的影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52352.html 俄火山沉寂近 250 年后突然喷发,可能是东亚地震火山活动的前兆,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发生强震的概率增大。 东亚火山带进入活跃期的新证据:全球变暖导致地震火山活动频繁发生 气象学家指出的全球变暖 10 大危害是,海平面上升、全球气温升高、海水温度升高、冰盖萎缩、海水酸化、积雪覆盖面积减少、极端气候事件等等。 气象学家忽略了地质学上的两项重要活动:地震和火山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事实上,由于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改变了地表的物质分布,破坏了地表的地壳均衡,引发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我们在 2011 年撰文指出,强震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的地球物理解释是:全球冷暖变化导致的海平面升降,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或卸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或上升,并导致相应的水平运动。 由图 2 中可以看到,相同的圆心角在不同半径的球面所对应的弧长是不同的,由于海水增加,海洋地壳 AB 弧下降到 CD 弧时,圆心角变大,只能发生两种结果: 其一、大洋地壳 AB 弧的多余部分插入大陆地壳之下,形成俯冲消减带,是地震频发的地区,其类型为环太平洋俯冲消减带和地震火山带。 其二、大洋地壳 AB 弧的多余部分象楔一样劈开大陆,推动大陆向两边分离,由 AB 弧扩张到 AE 弧,其类型为大西洋两岸的快速扩张。 其三、反之,当海洋地壳 CD 弧上升到 AB 弧时,由于弧长增大,其增大部分 BE 弧就是海底扩张产生的新洋壳。 当全球变暖使海平面上升积累到一定高度时,地壳均衡使洋壳下降收缩,强烈的挤压导致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 8.5 级以上强震和火山活动频发;当全球变冷两极冰盖增大使海平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地壳均衡使洋壳上升在大洋中脊处扩张,导致地震和火山活动频发。 a 大洋海水减少 b 大洋海水增加 1- 新洋壳,计算时因忽略了与陆壳连接部分,因而计算值比实际值小; 2- 旧洋壳,插入大陆壳下或推动大陆分离部分。 图 2 海平面变化造成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据杨学祥, 1988 ;杨冬红, 2011 ) Fig.2verticalandhorizontalmovementbythechangesofsealevel 海平面上升之后是日本火山灾害频发 海平面大幅升降带来的是日本海岛火山频繁喷发,火山遍布的日本山地不是人类的宜居之地,而是生物被焚烧的墓场。 小冰期从 1280 年到 1820 年共 540 年,小气候适宜期从 903 年到 1280 年为 377 年,从 1820 年到 1983 年为 163 年,两者相加,小气候适宜期总计也为 540 年。我们统计公元 903-1983 年的日本火山喷发年份,比较出日本火山喷发的时间特征。 数据统计表明,在公元 903-1983 年,日本火山频繁发生,总数为 1064 次,平均每年发生 0.98 次。 发生在小冰期数: 346 ,发生在小气候适宜期数: 718 ,后者是前者的 2 倍多。由此可见,日本火山在气候变暖时期比在变冷时期更活跃,是海平面快速上升时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49292.html 公元 1890-1983 年统计总数: 593 ,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数: 393 ,在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数: 200 次。 1890-1924 年和 1947-1976 年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共 56 年,平均每年发生火山喷发 7.01 次, 1925-1946 年和 1977-1983 年 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 28 年,平均每年发生火山 7.04 次;拉马德雷冷暖位相时期没有显著差别。 但是, 1890-1983 年日本火山处于活跃期,平均每年发生火山喷发 7 次,是公元 903-1983 年时期的 7 倍。 由于日本处于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气候剧烈变化导致的海平面大幅升降将引发强烈的地壳均衡运动,导致日本火山活动的对应增强。 日专家认为日本或将进入火山活跃期 2015-06-1622:21:30  来源 : 新华网 新华网东京 6 月 16 日 电 日本火山喷火预知联络会 15 日对日本全国的活火山进行评估,认为日本各地的火山活动正在增强,今后日本有可能进入火山喷发的活跃期。 2011 年 3 月日本东部大地震后,日本国内多座火山接连喷发。近日,位于群马和长野两县交界处的火山——浅间山时隔 6 年也出现小规模喷发。 日本火山喷火预知联络会会长藤井敏嗣认为,现在日本整体上处于“地学上的不正常状态”,与 9 世纪时日本接连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的情形有些类似。 藤井敏嗣指出,日本的火山活动已有约百年保持平稳状态,现在与其说已经进入活跃期,不如说尚处于活跃期之前的阶段。在今后数十年到一百年之间,可能会有某处火山出现大规模喷发。 日本气象厅目前对日本 110 座活火山中的 47 座实施 24 小时不间断观测。藤井敏嗣指出,日本以前每年都会有数次小规模火山喷发,每隔数十年发生一次大规模火山喷发也属自然。除某些海底火山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以外,日本有 80 多座活火山值得警惕。 日本东海大学海洋研究所教授、地震预知研究中心主任长尾年恭日前指出,日本是地震火山频发的国家。日本的国土面积只占全球 0 . 28 %,但全球 10 %的地震发生在日本,日本的火山活动则占全球的 7 %至 10 %。 长尾年恭认为,地震和火山活动存在“活跃期”和“平稳期”,应该认识到现在日本明显进入了这种“活跃期”,存在持续出现大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可能性。 ( 原标题:日专家认为日本或将进入火山活跃期 ) http://news.163.com/15/0616/22/AS90FK8I00014JB5.html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5/06-17/7350075.shtml 调查:日本靠太平洋地区未来发生大地震概率最高 2017-04-2814:30:24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 4 月 28 日 电 据日媒报道,日本政府下属的地震调查委员会 ( 委员长为东京大学教授平田直 ) 本月 27 日发布了 2017 年版“全国地震动预测地图”。   据悉,该图显示出日本全国各地今后 30 年内发生大规模地震的概率。与 2016 年版相同,日本靠太平洋 (601099, 股吧 ) 一侧的地区依然存在较高概率。   据报道,评估以 2017 年 1 月 1 日 为准。以 250 米 见方的精度,显示出日本各地发生地震的概率。在日本关东地区,地下构造中的地震波传导方式的评估方法得到改善,而中国地区则反映了 2016 年的活断层评估。此外, 2016 年 4 月发生的熊本地震也在此次的最新版中得到反映。   在日本都道府县厅所在地中,发生烈度 6 度以上地震概率最高的是千叶市,达到 85% 。其次是水户市和横滨市的 81% 。   在进行活断层重估的日本中国地区,冈山市提高 1 个百分点,达到 42% ,广岛市提高 1 个百分点,增至 23% ,而山口市提高 1.4 个百分点,达到 5.9% 。遭遇熊本地震的熊本市与 2016 年相同,仍为 7.6% 。 报道指出,太平洋一侧地区概率之所以提高,是因为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海板块和北美板块相互挤压,引发巨大摇晃的海沟型地震的发生风险正在提高。委员长平田呼吁大家注意,称“将来的发生概率正在逐步提高”。 (责任编辑: HN666 ) http://news.hexun.com/2017-04-28/188999783.html 研究结论 全球变暖导致的冰盖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引发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 1890-1983 年日本火山活动进入活跃期。 1820 年小冰期结束后全球进入 8 级以上地震活跃期,特别是特大地震活跃期。 长白山火山进入百年活动周期。 日本和俄罗斯地震火山活动活跃敲响警钟: 长白山火山可能进入活动期,朝鲜核试验激发长白山火山喷发的可能性不容忽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52831.html
个人分类: 学术争论|2710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3: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