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茂县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国产植物新分类群快报之两种垂头菊(菊科)
Abies 2018-7-20 21:45
“红山垂头菊” 学名: Cremanthodium hongshanense L.Wang, C.Ren Q.E.Yang (2018: 201). 模式信息: Yunnan: Shangri-la (previously known as Zhongdian), Gezan, Hong Shan, 28°09ʹ25.47ʺN, 99°54ʹ14.79ʺE, alpine screes, 4500 m, 14 August 2017, L. Wang Y.Y. Shao 1700 (holotype IBSC; isotypes KUN, PE). 模式标本采自云南中甸格咱乡红山,主模式存华南植物园,同号模式存昆明植物所和北京植物所。 种加词: hongshan 是中甸格咱乡的一个地名(山名),模式产地拼音加上表示地名的词尾。 命名人:王龙、 Ren Chen 和杨亲二(华南植物园)。 “茂县垂头菊” 学名: Cremanthodium maoxianense L.Wang, C.Ren Q.E.Yang (2018: 209). 模式信息: Sichuan: Maoxian, Nanxin, Jiuding Shan, Heilongtan, 31°29ʹ23.08ʺN, 103°45ʹ51.30ʺE, gravelly grassy slope beside an alpine lake, 3800 m, 19 July 2017, L. Wang Y.Y. Shao 1480 (holotype IBSC; isotypes CDBI, PE). 模式标本产四川茂县南新乡九顶山,主模式存华南植物园,同号模式存成都生物所和北京植物所。 种加词:茂县的拼音加表示地名的词尾。 命名人:王龙、 Ren Chen 和杨亲二(华南植物园)。 参考文献: Wang, L., Ren, C. Yang, Q.-E. (2018) Two new species in Cremanthodium (Asteraceae, Senecioneae) fromChina. Phytotaxa 360: 201–219.
个人分类: 新分类群|2436 次阅读|0 个评论
瞭望冰山
热度 1 rongqiaohe 2017-9-9 09:46
茂县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下辖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山峰与山脚的相对落差可达3000米左右。所以,就形成了照片中的壮观景色。 山上冰天雪地,山下春意怏然。 山上的人儿啊,下山来吧,来追逐春天, 山下的人儿啊,上山来吧,让光阴倒流! 山上的人们:透过云雾, 我们鸟瞰 了整个春天; 山下的人们:虽然只看到冰山一角,但我们胸怀 峻岭 雪山。
个人分类: 图片集|2124 次阅读|2 个评论
神秘的茂县
热度 5 rongqiaohe 2017-9-1 15:15
沿着这座(龙门山)雪山脚下走,就可以去茂县了。 从山脚(海拔1000米左右)仰头望去,就是雪山,茂县就在这座山下。 白云在山崖上燃烧。 七月的茂县,植被已经绿了。 茂县县城里的羌族城堡。 羌族妇女们汇集在城堡下。 羌族老人在用石头下棋。 茂县城里的餐馆。您认识这些字吗? 游客们登上高高的城堡。 拱桥桥洞建得如此之高,是为了防止泥石流冲垮拱桥。 羌族人祖祖辈辈耕耘的山坡地。 从村子这头(下边),走村子那头(上边),需要时间和体力。 岩纹如水,仿佛巨大的水流,从山上席卷而下。 岩纹如水(局部)。 相机:Lumix LX-7, 自动挡。
个人分类: 图片集|3692 次阅读|9 个评论
什么样的人才能在危急关头理性处之---从茂县滑坡避险说起
热度 5 lijianguo531 2017-6-25 19:37
昨天在看国内的茂县滑坡报到的新闻,天灾人祸谁也不能幸免,科技发达的今天也不能准确的预知哪里能会发生滑坡,什么时候发生。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有一段滑坡发生时候路上车载记录仪记录的一段人们逃生的录像。在灾害发生的时候大部分的人都在瞬时间失去了理性,疯狂的向远离滑坡的地点狂奔,我用一个词去概况,那就是“亡命”。在视频中一部分人很不幸被山坡上崩塌的石块击中,看得让人很揪心。但是,视频中一位上身白衬衫,下身正装皮鞋的人,却非常理性的在跑到在距滑坡点一定距离的时候,放慢脚步,向上观察并顺势躲到山脚下的排水沟里,旁边路上的车大部分被石块击中,而他安然无恙,甚至在石块不断在他周边呼啸而过的时候,他还有时间看看自己腿上的伤情,这一幕着实令我很惊讶。这让我想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才能在危急关头理性处之?是性情使然还是后天锻炼? 顺着这个问题我也想起我小时候发生的一件事情。那是我很小的时候(具体年龄记不得了,穿着开档棉裤,估计不会超过 5 岁)过年,家里做豆腐,我瞎掺和去帮母亲在灶台后添柴烧火,父亲在灶台上忙碌。在打完豆腐卤烧一段时间之后需要把豆腐半成品快速转移到旁边过滤豆腐半成品的纱布袋里面过滤,然后压实成豆腐。时间紧迫,母亲就到前面帮父亲,我就一个人在灶台后玩火。不一会儿我就感觉肚子上有一种灼心的疼,一直在哭喊,“疼疼疼”。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只能把疼的部位棉袄用手拎起来才会不疼。母亲一看慌了,一直在喊怎么了?看我那样她又不知道如何下手,急的直跺脚。父亲快步赶来,问我什么样的疼?我说:“烫的疼。”他又问:“在哪?”我说这里,颤抖的小眼神盯着我拎起的棉衣,呆在那发抖。因为是连体的棉服,不好脱。他就迅速把握棉服上面的兜兜撑开,吸进空气。然后用手把这空气鼓包缓慢的往下推。本来应该能从开裆裤出去的。没成想进入了裤腿,我又尖叫了一声。裤脚太窄,东西出不去,他就立刻用双手把鼓包圈住,缓慢的缩小范围,不一会儿一个很亮的火星把我棉裤鼓包烧穿,飘了出来。灭了火星之后,他赶紧把我棉裤脱了,发现我的腿上被烫了一下,到现在还有一个水泡的伤疤。 细细想来,父亲在这种紧迫的关头的冷静处理是我所不及的,而母亲的表现则更符合一个浓浓母爱下的无奈之举。这个事情如果处理不好,我的棉袄就会点燃烧着,那后果就更严重了。我没有跟父亲交流过他当时的想法,我估计现在他都忘了。但是,有些人的一些经历和环境会在无形中锻炼一个你在这方面的意志品质: ( 1 )当过兵的人 王立群先生说过一句话:最令人恐惧的是未来,因为你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突发事件,自然灾害无一例外的表现就是“突发”。常年经历“突发”和面对死亡的人,遇到紧急的事情往往更冷静。我父亲是一个当过兵的人,虽然他很多当兵时候的好习惯,叠被子啊,什么的都没有了。但是小时候的那件事,在我现在看来,父亲年轻当兵时候,长期的紧急集合、演习,甚至习惯面对死亡等的训练都是有帮助的。让他在危急关头还是冷静的坦然处之,镇定自若。有的人说,男人都有一种英雄主义气概,遇到事情喜欢出头。但是我们也看到很多帮倒忙,比如火灾你往楼上跑。还有甚至吓破胆的(吓破胆也是正常人的表现),就比如电影《驴得水》里的青年教师周铁男,一声枪响后他就瘫倒在地,什么打抱不平的万丈豪情全到了九霄云外,我们大部分的人有何尝不是这样呢。当你每天习惯于危险,早已想好如何面对死亡的时候,到了危急关头你才能冷静处置。这些除了当过兵的人,恐怕平时大家很少有机会。当下,实战化的演习也许会有一定的效果,假如大家都是全身心投入的话。 向上观察 泰然处之-正确避险 ( 2 )读书与教育 你的行为来自于你对客观事物认知与反馈。突发危机情况之所会让你恐惧,发呆失去反应能力。就因为你的脑子里他压根就没有遇到过这种客观事物。对这种客观事物没有预判,也就给不出反馈。结果就是你会呆若木鸡,手足无措。如果不能在实践中去体会,那只能去读书,从书中寻求解决之道,应对之法。当然,书分两种:一种是阅心;一种是阅历。阅心的书教你尊师重道、见义勇为、拾金不昧,比如,论语,三字经。而阅历的书教你万物的应对之法,比如所有的专业技术类书籍。当然好的历史类书籍和成功学书籍会将思想与经历并重的讲给你听,那就是好书,你值得一看(虽然我一直鄙视成功学的书都是精神鸦片)。两种书有先后。再有技术,知道应对之法的人遇到危急情况可能最先判断出情况,反而会最先逃之夭夭。所以,阅心的书虽然较空,但确是最为重要的前提,否则就是另外一个“范跑跑”。 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这都很重要。有人说还有社会教育,你错了。你觉得进了现在这个社会大染缸了还能让你心情愉悦么?还是能让你一心向善吗?现在的大学生,一般都接受了至少 17 年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他的一些认知和反馈方向的习得都来自于家长、亲戚和学校老师同学。现在的学校教育着实偏了向:不是在教孩子如何做一个人,而是教孩子考高分,甚至不惜任何手段。培养出来的是什么?只能是自私自利,像《人民的民义》里说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吴惠芬老师。据我的了解,现在农村的小学老师素质很是堪忧,有的竟然让班里的优秀学生帮老师改同学的作业?有的学生就将这个改作业的权力变了个花样,成为了恐吓,要挟甚至想同学要钱的手段。改作业并不是简单的为了给分数,我想老师们都明白。教育乃国之根本,丝毫不能有丝毫懈怠。不再多说。。。 还有其他的吗?请补充
个人分类: 观点点评|5738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8: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