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电网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为了“电力天路”建设者的健康----for the Belt and Road (1)
热度 8 rongqiaohe 2018-8-14 11:13
在世界屋脊上,为电力工程人员健康保驾护航 Theskyprower linefor the Belt and Road 2018年8月12日,中央电视台 新闻联播 报道了:“500千伏芒康变电站带电投运”。这标志着西藏地区电网迈入500千伏超高压时代,也标志着西藏地区将在五十年之内不缺电(图1)。 图1、藏中联网工程在世界屋脊的重山峻岭。 2018年7月6日,川藏铁路建设全程电力工程的准备已经完成。第一期工程将于2018年9月30日前完成,第二期工程前期也即将开始。该工程将启动拉萨至阿里以及樟木工程,为修建中尼铁路和中巴铁路进行电力建设,以及后藏电网工程进行基础建设(图2)。 图2、电力工程人员在高空作业。 有五万多电力工程人员参与 这条“电力天路”工程的建设和电力的输送工作,是我国西部地区的又一重大意义的基础建设过程。 图3、为保障“电力天路”建设者的身体健康,2016年成立了“藏中联网工程现场医院”。冯平是该现场医院的负责人之一(右3)。这是山南地区沃卡变电站的医疗站。 “电力天路”工程浩大、时间长、参与的工程人员多。因此,有一支医疗队忙碌在世界屋脊上,医疗工作者为成千上万的电建工人,提供医疗健康保障(图3)。 他们悄悄的 活跃在 雪山上、 草地里、 河流间,云雾中、 电架下、 工棚旁, 哪里有工程 哪里就有他们 洁白的身影 。 图4、医疗队护送央视记者(中)上雪山,医疗队给予健康保障。 俊俏的姑娘, 你在雪山上, 在烈日下, 在高原的西北风里, 在电网建设的现场, 日夜工作, 高原红, 映在了你的脸庞! 图5、世界上海拨(4300米)最高的芒康变电站。 这就是2016年建立的“藏中联网工程现场医院” 全线170多名医务人员共42个医疗站,医疗站分为一级医疗站和二级医疗站,如芒康变电站一级医疗站(图5)。 图6、冯平(中)在芒康变电站,与医疗站医生在一起 。 医疗队就在电力网建设的现场,与工程人员在一起 (图6) 。 虽然年过六十,面对高原的风寒和缺氧, 冯平年年奔赴在几十个医疗站之间,关心一线医疗员工的工作、生活,健康,并跟他们讨论如何更好地保障电力工程人员的健康等问题。 图7、在东达山上,医疗队员与央视记者(左二)在一起。 俊俏的姑娘, 你有高原反应吗? 高原缺氧睡眠好吗? 吃得上新鲜蔬菜吗? 在窗前, 你种在瓷碗里的青蒜, 发出的绿色幼苗, 是带给冰天雪地的高原, 对春天的向往! 图8、电力工程人员正在高大的电架上工作。 图9、高原的冰雪树挂与医疗队员 。你手里的那个鸡蛋,是否是你的午餐? 俊俏的姑娘, 你走过冰封的河床, 翻越白云妖娆的山梁; 你曾徒步的那一片雪原 风雪抹平了你的足迹; 你的辛勤虽然平凡, 却为山川 赋予了 荣誉, 电力天路就在眼前; 俊俏的姑娘, 你可知道 菩萨, 也在天宫 对你微笑! 图10、医疗队在送医送药的途中。 他们的主要任务:除一般的医疗服务外,必须完成国务院的“三零”目标,高原病、传染病、自然疫原性疾病的零死亡率。 图11、 “藏中联网工程现场医院”医疗队的医生,在高原的建设工地给工人治病。 图12、医生正在给建设“电力天路”的工程队员看病(芒康医疗站)。 图13、当国家电网领导来变电站检查工作,医疗队有责任和义务保障他们的健康。 图14、承担“电力天路”的工程公司,给柳梧一级医疗站送 锦旗表示感谢。 没有隆重的集会, 更没有鼓吹和宣扬, 在寒冷的高原, 在小小的医疗站, 在简陋的房间, 工程公司 送来锦旗, 对医疗队表示赞叹! 图15、 高原上的 医疗站。 地球上的生命 都是太阳的孩子 高原上的医疗站 离天空最近 太阳 伸出双手, 彩虹拥抱着你! 看到工作在世界屋脊的电力工程队(图8),看到冯平率领的高原医疗队(图3、图4、图7、图9-图15), 我向他们由衷地道一声: 向你们致敬 ! 【注】冯平,西南医科大学77级本科生。
个人分类: 日记|4381 次阅读|16 个评论
发论文挣稿费,别把钱给老外
热度 3 ncepuztf 2017-2-13 21:27
现在不要钱发论文的杂志不多了,以下两个杂志就是。 非但不要钱,还给稿费,同志们啊,这等好事等了你们好几年了! 投啊,投啊,别等他们收费了啊! 投稿地址: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http://www.dlxxtx.com/CN/volumn/home.shtml 电网技术 http://www.dwjs.com.cn/CN/volumn/home.shtml
个人分类: 科教|2642 次阅读|6 个评论
当你老了怎么办?另类“储能”
热度 1 ncepuztf 2015-10-9 22:12
凡是生产和消费不匹配的地方就需要缓冲。 粮食吃不完要建粮仓,钱用不了要存银行,这里粮仓和银行都是缓冲。 计算机里面的缓冲就更普遍了,光CPU就好几级缓冲,用来缓减数据加工和输入输出 之间的矛盾。 在电力系统,由于电能不能大量存储,电力生产和消费需要同步完成。 如果能解决“储能”,没了电就不用着急打电话给供电局,依靠自己的储能设备就 能解决主要矛盾,加上自家的分布式电源,电网就成了家家户户的备用,以后这 “电老虎”就变成“电猫”,宠物而已。 自从特斯拉推出大号充电宝,让大家看到了希望,电网预计未来也不会是NB的 行业, 请考大学选专业的人们关注此方面的科技进展,谨慎绕行,以避免误了 前途, 导致 没钱可图。 当然,除了大号充电宝,还有常用的抽水蓄能以及其他奇奇怪怪的各种储能,如压 缩 空气储能、飞轮储能、超级电容器储能等等,总之开动脑筋想去吧, 凡是能发出 (提 供)电力的,就可以逆向思维去思考储能方法 。 我们这里要说的是另一种“储能”,叫“能力存储”,它是个有关养老的话题。 年轻的时候有劳动能力和行为能力,可以“万事不求人”, 但老了呢,病了呢,就需要别人的帮助了。 因此,在自己尚有能力的时候,要帮助别人,老人们要帮助子女, 当自己没有能力,需要帮助的时候,也可以接受来自别人的帮助。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个系统工程,因为储能就需要储能系统,一个家庭的“储能” 结构简单,容易运行,但现在因独生子女计划生育政策,其运行效能也不容乐观。 如果是社会上许许多多家庭参与的”储能“,就需要国家或机构的介入了。 西方把去敬老院帮忙,叫“义工”(和原来我们的义务工有明显区别,是非强 制性 的),会有社区或专门的组织机构予以“记录”,相当于为志愿者“存储能力”; 等老了,自己进了敬老院,也会有别人来当“义工”提供帮助,当然接受帮助或进 敬老院是不是要查查档案,看看你过去是不是有存储的“能力”?应该有一套相应 的办法,这应该成为一种”社会契约“。 如今,养老的形势这么严峻,过去我们没有建立起这样的”储能系统“,本来不多 的养老金的缺口又让人胆战 心惊 ,目前养老系统运行基本依赖家庭养老,社会养老 基本”认钱“。假期去北京昌平的 太平祥和山庄 参加研究生班聚会,特意问了下 那里的养老院,说不要钱,生活费(饭费和水电费)大概每月四五百,但前提条件 是:要存120万人民币在该处,而且3年一签。不要说大多数人没这么多钱,就算有, 换算成每月实际成本也在4500元左右,不是普通人能住得起的。 鉴于这种情况, 呼吁国家尽快建立”能力存储“系统,让普通人存进去”能力“, 将来能得到相应回馈 , 养老矛盾也能有所缓减。
个人分类: 说说|1683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美国马里兰州10万居民的电网100%使用可再生能源
mhchx 2015-9-25 08:17
美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公司SunEdison于9月11日宣布,美国马里兰州哥伦比亚地区的电网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实现了100%。 哥伦比亚地区因是由多个“自治型村落”构成的特别区域而闻名。拥有居民约10万人,由非营利法人哥伦比亚协会(Columbia Association)管理。 该地区75%的电源是由风力发电获得的“可再生能源证书(Renewable Energy Credits:RECs)”的对象,其余25%是新建的2MW光伏电站“Nixon Farm solar project”的电力。 该电站建在马里兰州West Friendship。是SunEdison与美国光伏发电开发公司Bithenergy共同建设的。 OM(运营及维护)也由SunEdison负责。 SunEdison根据20年的购电协议向哥伦比亚协会出售光伏发电的电力。 该百万光伏电站建在哥伦比亚地区外,通过虚拟的“净计量信用”(Virtual Net Metering Credit)措施,形成了使得电站即使位于区外,仍可算作该区利用了光伏发电电力的机制。
1876 次阅读|0 个评论
欢迎向《智能电网》投稿!
热度 2 zlyang 2014-8-5 12:57
欢迎向 《智能电网》投稿! 《智能电网》征稿启事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宣传资源优化整合精神,由国家电网公司主管、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主办的期刊《智能电网》已正式出版发行。本刊宗旨为:刊发国内外智能电网建设新技术新成果,反映智能电网设备研发、技术应用和市场发展方向,搭建电力行业从业人员技术交流平台,推进智能电网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开发应用,提升国家电力现代化水平。 本刊报道内容主要涉及大电网稳定控制、电力电子、柔性输电、可再生能源、大容量储能、电力系统通信与控制、电网智能调度、设备状态监测、需求侧管理、电工新材料及装备制造等,兼顾理论研究、技术导向和工程实践。 主要栏目设置有综述评论、电力系统、输配电技术、用电与能效研究、低碳电力技术、动力经济、电力电子与微电子技术、高电压设备及技术、信息通信、继电保护及自动化。 本刊不向作者收取版面费及审稿费,会向作者支付一定的稿费;刊出后评选为优秀稿件的作者也会有一定的资金奖励。我刊以开放的姿态向广大作者、专家约稿,吸引电力行业高水平稿件。 投稿须知: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准确可靠。论文包括:中英文标题、作者姓名及汉语拼音、中英文工作单位、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等。正文中的图(表)题应分别用中英文标注;参考文献执行国标 GB/T 7714-2005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文参考文献有对应英文者,请一并标明;作者简介包括所有作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职称、研究方向、邮箱等。 (2)文稿应按国家有关法令、标准,使用法定计量单位。按照最新图形符号、文字符号国家标准绘制底图。在文章末尾处注明通讯作者的详细联系方式(包括通信地址、邮政编码、电话传真等)。 (3)来稿请勿一稿多投,请自留底稿。 (4)稿件收到后于一周内向作者发收稿通知。一般在2个月内通知作者稿件审理结果。对拟刊用的稿件,编辑部保留作适当文字删改及后期处理的权利。 (5)来稿一经刊登,文章版权(含各种介质)一次性转让《智能电网》编辑部。本刊将按字数酌致稿酬,并赠当期《智能电网》两本。 投稿方式: 邮箱投稿:************ 联系电话:010-6660109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内容,欢迎广为传播!
5930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太阳能发电发展速度远超业内预期:印、意已实现平价接入电网
热度 1 mhchx 2013-4-12 14:20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4月10日报道,德意志银行近日公布一份研究报告称,目前在印度和意大利采用的太阳能集热器发电已经可以平价接入普通电网,这与其他传统能源发电相比,很具有成本竞争力。 太阳能发电由于从其集热器的生产和销售到产生电力所消耗的成本,远远超过煤炭发电厂等传统发电成本,最近几年只能靠政府补贴缓慢增长。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的价格已经慢慢下降,这使得太阳能发电的价格竞争优势逐渐凸显。 该银行分析师说:“我们预计,今年全球太阳能发电量需求将增长20%,即30GW(吉瓦,1吉瓦约为10亿瓦特),并特别看好太阳能电力在印度、美国、中国、英国、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平价上网发展,我们今年还准备重点投资一个100GW以上的太阳能发电项目。研究显示,印度政府也在强力推动太阳能发电事业,并制定了2022年太阳能发电20GW的目标。美国也将在莫哈韦沙漠大踏步地建设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厂。” 鉴于这些乐观数字,德意志银行认为,世界正在沿着一个把太阳能发电作为补充能源的路径发展,而且其作为可持续能源发展的速度已经远远超出业内分析师此前的预测。此外,该行认为,除了在数量上和规模上大幅增加的太阳能发电厂,屋顶太阳能发电装置将在不需要政府补助的惯例下,引领太阳能平价并网。 《科技日报》(2013-04-12 二版) 本篇文章来源于 科技网|www.stdaily.com 原文链接: http://www.stdaily.com/stdaily/content/2013-04/12/content_592436.htm
个人分类: 新闻|2024 次阅读|1 个评论
“地球一小时”会不会伤及电网?
热度 9 zbt92 2013-3-25 17:22
“ 地球一小时 ” 会不会伤及电网? 文 / 水博 关于“地球一小时”会不会伤及电网的问题, 3 月 24 日 《长江日报》刊发了一篇题为“专家称 “ 地球一小时 ” 不会伤及电网”的文章。该文章说:“ WWF (世界自然基金会)长江中游 项目 负责人雷刚先生告诉记者,他们的调查结果显示,这种‘集体熄灯’不会对电网造成伤害。”。 首先我们说这篇文章的题目就有点问题。根据内容读者不难发现,回答这个问题的不是什么电力专家,最多只能算是一个不大懂理工的环保专家。更确切的应该说是这个活动的组织者说。所以,这个“专家说”的题目,不过是个蒙人的招牌。 那么 WWF 作为“地球一小时”活动的发起组织方的这种说法,到底有没有道理呢?我们可以说它既有道理,也没道理。为什么这样说呢?大家请看:雷刚解释“无伤害”的理由是“照明用电量约占全国用电总量的 12% ,这其中也只有部分用户参与了熄灯活动。因此,同时 “ 熄灯 ” 的参与者非常有限。”。 根据雷刚的解释,我们不难发现,“地球一小时”之所以不会对电网造成伤害的原因是,“参与者非常有限”。事实也的确如此。今年已经是 WWF 发起搞“地球一小时”全球接力活动的第 5 个年头了。然而,据历年来有关媒体对这一活动的报道情况来看,这个“地球一小时”全球接力活动,不仅活动的规模越搞越小,参加的人数也越来越少。这当然就不会对电网造成伤害了。 回想起 2009 年, WWF 首次在中国搞“地球一小时”全球接力活动的时候,情况可完全不是这样。现在网上还能查到“‘地球一小时’全球城市熄灯接力盛况空前”等类似报道 2009 年 WWF 在中国推广该活动的文章。当时,他们不仅通过在媒体打广告号召普通市民参加,而且还联合政府号召各种单位也积极参加。好在我国有清醒的科技工作者及时指出了了这样一场劳民伤财的“环保秀”存在着危险。若是个别人小打小闹还问题不大,如果真形成规模的话,将可能会对电网造成巨大的伤害。专家的这一中肯的建议,立刻让很多具有科学常识的环保人士的头脑清醒起来。所以,自从“地球一小时”传播到了中国以后,就遭遇到了科学理性的抵制,从此以后“地球一小时”活动就是 “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据今年 3 月 24 日 《现代快报》的报道:“昨晚,‘地球一小时’全球接力活动来到南京。根据南京电力公司的统计数据,当晚 8 点 30 分,网供负荷最高为 485 万千瓦时,活动开始后的 8 点 40 分,负荷竟然达 490 万千瓦时。这也是南京参与这项全球环保行动 5 年来,第一次出现这样难堪的局面。” 从南京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由于“地球一小时”的活动已经回归了理性,参与的人数少得几乎已经影响不了电网的负荷了。所以,现在要说“地球一小时”对电网没有伤害,当然是没问题的。但是,我们应该庆幸的是,我国的绝大多数公民和单位的科学素养能够意识到伪环保做秀的潜在危害,没有被媒体的炒作冲昏了头脑,否则的话,一旦让“地球一小时”这种做秀的活动形成规模,在同一时间里电力负荷的突然变化,对电网的伤害绝对致命的。 参考文章: “地球一小时” 一场劳民伤财的环保秀 (2009年旧贴重发)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80527.htm
8558 次阅读|9 个评论
[转载]电改十年的回顾与思辨:电与网的分与拆
mhchx 2013-1-8 09:04
来源: 人民网 作者:张国宝    2002 年进行的电力体制改革已经过去了 10 年。    10 年间,电力工业飞速发展,装机容量从 2001 年的 3.386 亿千瓦,增加到 2011 年的 10.5 亿千瓦, 2012 年将突破 11 亿千瓦,很快就要赶上美国,成为世界上电力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电网从六大区域电网基本互不相连到形成包括西藏和海南岛在内的全国联网。但另一方面,对电力体制改革是否成功仍争议不断。    1999 年我开始任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下称“国家计委”)副主任,分管能源、交通、工业、高新技术等产业,责任所在,有幸在时任国务院总理朱基、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和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三位同志的直接领导下,参与了电力、民航、铁路、电信这四个被社会认为是垄断性行业的改革方案设计,作为过来人、亲历者,我有责任把这段历史记载下来。    发电企业:   “一拆五”并引入多种所有制形式   上世纪 90 年代末,相对民航和电信改革而言,要求对电力体制进行改革的呼声很高。   过去政府管理经济的架构,很大程度上受到苏联的影响,设置了很多专业性的工业部门。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众多的专业部门被撤销归并成几个综合性的管理部门。改革之后,许多专业性的部门没有了,相对集中和精简了。其中有一些专业部门变成了企业,这些企业既管了一些企业性的事情,但又继承了原来部门政府管理的部分职能,电力也是这样。过去的电力部演变成了国家电力公司,仍然行使部分政府行政管理职能,也有企业管理职能。   回过头来看,这可能是我们改革进程中一个非常重大的步骤,也是一个阻力比较大的步骤。当时有这样一种说法:庙里有这么多的菩萨,你光把菩萨请走了还会有其他的菩萨来,所以要先拆庙后搬菩萨。你想想,那个时候涉及了几十个部委的动作,涉及到的人数我没有详细的数字,估计起码有好几万人,这么大的改革,需要很大的魄力。   部委撤并改革后,第二步便是对一些已经变成公司,但是又兼有行政管理职能的机构进行进一步改革,首先就是电力、民航、铁路和电信部门。   如果让这些部门自己改自己是很难的,所以需要一个综合部门设计改革方案。这任务落到了国家计委头上。曾培炎同志当时任国家计委主任,他当改革领导小组组长,我当副组长,因为当时这四个行业都是我分管,体改办以及被改革的几个部门的同志也参加了改革领导小组的工作。   当时对电力体制改革比较有共识的首先是政企分开,把政府的职能从原来的国家电力公司里面剥离出来放到政府部门里面去;第二个是改革的模式,大家比较统一的看法就是厂网分开。发电企业和电网输配业务在改革之前均属于国家电力公司,把原来属于国家电力公司的发电企业剥离出来,不再垄断,不再由一家公司办电,而是允许多家办电,多种所有制办电,引入竞争。   多家办电实际上是两个步骤:一个步骤是把原来国家电力公司所属的发电企业剥离出来,但不是一家发电企业,而是组成了 5 家发电企业。 5 家可以相互竞争,根据你的服务,根据你其他方面的能力来进行竞争。另一个重大的步骤是,原来国家电力公司范围以外的发电企业也允许参与竞争,就是多种所有制都允许参与到发电领域中来,包括外资以及中外合资、民营企业,也包括非电力部门的企业来办电。例如香港华润、台湾地区的台塑,煤炭行业的神华、同煤集团,民营的协鑫、珠江,地方投资主体的河北建投、江苏国信等都办了一些电厂。估计现在发电企业上百家都不止,而原属于国家电力公司的五大发电公司所占发电容量的比例连一半都不到,这标志着多种所有制都允许参与到发电领域中来,形成了多家办电的竞争格局。    电网成改革焦点:   全国“一张网”还是“多张网”?   电力改革过程中,遇到不少难题,难题之一便是电网怎么办?   有人提出电网也可以引入竞争,类似于把发电变成五大公司一样,要把电网变成几个公司。曾经有过设想,按照原有的 6 个电管局(即东北、西北、华北、华中、华东、南方),把这 6 个电力大区变成六个电网公司。   但是也有人提出,就算你把它变成了 6 个电网公司,在任何一个电网公司的管辖范围内它还是一家。例如东北电网,在东北地区内,也不可能把南方电网的电送到东北去跟它竞争,所以在它的范围内还是自然垄断,只是这个自然垄断的范围从全中国变成了某一个区域而已,所以有人认为这个改法不行,主张电网不能拆分,应当是全国“一张网”。   电力改革碰到了很大的阻力,电力部门和其他部门的一些同志对厂网分开,还要拆分电网觉得挺心疼,难以接受。新中国成立以来都是这样的体制,并且发展成现在这样一个有相当规模的电力工业,现在给拆了,心里不好受。但是这些同志也不好说什么,因为社会舆论都认为应该要进行政企分开和厂网分开,这已经是大势所趋。   不过,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把“网”分开的意见阻力就大了。最后归结起来电力体制的焦点是:到底全国是“一张网”还是“多张网”?   高层也有不同看法,有主张“一张网”的,也有主张“多张网”的,电力体制改革到了具体方案设计的阶段,遇到了很大的难题。国家电力公司是被改的对象,比如说厂网分开直接关系到电力公司的拆分,不仅仅是发电企业分离出去,还有电网公司拆不拆的问题,这要比现在想象的复杂得多。改革是大势所趋,但你说一点想法也没有也是不可能的,这是事实。   当时组织上让我去找高严(时任国家电力公司总经理)谈过一次,他没有当着我的面说不同意或者表现出对改革有抵触,但只寒暄了几句就推说身体有病,让别人和我谈。你说他心里痛快吗?他不会愿意电力被进一步拆散。有这样认识的不只是几个人。   为了形成改革共识,当时组织人去国外考察,借鉴其他国家的电力管理体制经验,举办了很多国内外的研讨会和座谈会。电网能不能拆开,成了当时电力体制改革方案能不能出台的一个焦点问题,社会上也很关注,大家提出了各种建议。有主张分开的,也有主张不能分开的,各抒己见。我们搞过很多大的研讨会,也请了很多国外的咨询机构和能源机构,比如高盛、美国剑桥能源研究所都来过,别的一些国家也介绍了他们电力管理的经验。   大多数的研讨会我都参加了,我看研讨会的模式都基本一样,张三这么说,李四那么说。现在回忆起来,我觉得全世界各国电力管理模式没有哪个是完全一样的。并不是说某个模式大家公认是最好的,每个国家都能遵循的模式是没有的。包括西方国家,英国模式和美国的一样吗?英国模式和法国模式一样吗?日本模式和英国的一样吗?都不一样。   当时各种意见鱼龙混杂,包括投行也纷纷来做工作,比如高盛、摩根士丹利等,他们好像很懂行,告诉你应该如何如何,实际上他们是想以后帮助这些企业上市,更主要的是在寻找商业机会和经济利益。现在回想起来,某些投行只是揣摩中国领导人的意图,如果领导人认为“一张网”好,他就往“一张网”说,如果领导说“多张网”好就往“多张网”说,其实他们并不懂。为什么他们不懂?不是他们没有这个知识,正如我前面说的,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电力管理模式是完全一样的、可以借鉴的,都是各有特色,也各有利弊。    江泽民总书记亲自过问并要求:“ compromise ”   由于在电网问题上争议很大,电力体制改革搞不下去,江泽民总书记也亲自过问电力体制改革: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改成?到底有什么阻力?分歧在哪里?他直接打电话给曾培炎同志,当时我就在旁边。   曾培炎同志如实报告了电力体制改革设计方案中的一些意见,实际上最后就集中到“一张网”还是“多张网”的问题上了。江总书记听了以后,说了一句英语“ compromise ”,大概的意思是要把这两种意见相互妥协,再协调一下。   为什么后来变成了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由于当时已有从天生桥(编者注:天生桥水力发电总厂,位于贵州省兴义市)向广东送电,有了从西南部往广东送电的雏形。在电力体制改革之前,实际上已经开展了一系列西电东送工作,在此基础上,已形成了云南、贵州、广西、广东联网的雏形。所以说后来形成的国家电网、南方电网是各种意见,包括高层领导意见协调统一的结果,也是根据当时中国电网的状况作出的决定。
个人分类: 新闻|124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大电网时代的节能策略
zqb625024295 2012-12-9 01:41
 智能电网建设步伐的加快,进一步帮助电网网损率逐步降低。但是在输变电项目能评过程中可以看出,主变压器等相关设备能耗、既有电网能耗较高等方面仍有可完善之处。   在当前我国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高达20%的电力消费几乎完全依靠电网进入终端用户。而作为当前我国最大的电力企业,国家电网公司下辖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覆盖国土面积的88%以上;其次是南方电网公司,负责广东省、广西自治区、云南省、贵州省和海南省5省(区)的电网投资建设、经营管理及输配电业务。而除上述两个公司外,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公司等电网企业也参与共同构建了我国电网格局。   而电网内各电压等级电网则承担着不同的输电功能,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定位于国家主干网架建设和跨区域联网送电;±800千伏直流输电定位于我国西部大水电基地和大煤电基地的超远距离大容量外送;750千伏电网主要作为西北地区跨省联网送电线路;500千伏电网主要作为除西北地区以外的区域和省内主网架;330千伏电网主要作为西北地区内的省网主网架;220千伏及以下电网主要承担将电力输送给用户的任务。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电网建设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电网系统运行电压等级不断提高,网络规模也不断扩大,截至2011年底,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总长度达48万公里,变电容量约22亿千伏安,电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在此期间,一大批重大输电工程开工建设。其中,海南联网、呼辽直流、新疆与西北联网以及特高压交、直流等一批高电压等级、长距离、大容量的输电工程已建成投产,开启了我国大电网时代,增强了跨区域电力输送能力。   我国智能电网建设步伐加快,特高压电网工程逐步开展,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标志着特高压已不再是“试验”和“示范”阶段。2011年10月,皖电东送淮南-上海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获国家发改委核准,成为继晋东南—荆门输电工程后全国第二条获准建设的特高压交流输电项目。目前电网建设已成为我国电力建设的重要方向,“十二五”期间我国电网投资规模持续扩张。   6%的网损率   电网电能损耗水平作为一项反映电网规划建设、生产运行、装备及经营管理水平的综合性技术经济指标,直接反映了电能的利用效率,同时影响着电网企业的经营效益。通常采用网损率或者电能损耗率来衡量电网的能效水平,世界主要国家电网网损率如表所示。   A类代表国:日本、韩国,网损率最低,电能损耗很小。属于发达国家或新型经济体,电网建设较为完善,平均负荷密度大,电网输送距离短,重视电网降损,采用各种降损技术措施,电源与负荷分布较为平衡,电源多集中于负荷中心。   B类代表国:美国、法国、英国,网损率较低,电能损耗较小。属于发达国家,电网建设较为完善,平均负荷密度大,电源多集中于负荷中心,电力主要以就地平衡为主,较早实行电力市场化改革。   C类代表国:俄罗斯、巴西、菲律宾,网损率较高,电能损耗较大。属于发展中国家,电网处于发展阶段,平均负荷密度小,电力输送距离较远。   D类代表国:印度,网损率很高,电能损耗很大。属于发展中国家,电网建设严重滞后,平均负荷密度小,设备陈旧老化,线路过载严重,配电线路方面缺乏管理,电力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偷电漏电现象比较严重,电力输送距离较远。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电网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国土面积大,平均负荷密度小;电力输送距离较远。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电网电能利用效率处于中游偏上水平。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提供数据,“十一五”末期电网网损率降至6%左右。   低压输配网损较重   电能在电网传输过程中产生损耗,电能损耗随着电压等级的提高迅速下降。在整个电网电能损耗中,高压输电网电能损耗占少部分,绝大部分是低压输配电网电能损耗。2010年我国330千伏及以上高压电网损耗约占全部损耗的10%,220千伏及以下中低压电网损耗约占90%。   电网电能损耗主要包括传输损耗(变电站损耗和线路损耗)和自身消费(主要是变电站因控制、保护、空调、生活等运行维护需要所使用的电力,即变电站站用电)。其中传输损耗占电网总电能损耗的90%以上,包含线路损耗和变电损耗两部分。   变电损耗主要包括变压器、电抗、电容、互感器等元件损耗。其中最主要的是主变压器损耗、高压并联电抗器和低压并联电抗器损耗,对于直流输电工程还包括换流阀、换流变、交流滤波器和平波电抗器等设备损耗。变压器损耗主要包括变压器铁芯中的铁损(固定损耗)和变压器绕组电阻上的铜损(可变损耗)。   我国变压器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政府强制采用S7系列低损耗配电变压器替代既有运行的高能耗变压器;从1998年开始,我国政府在全国推行两网改造,用S9系列配电变压器取代S7系列;目前市场上已出现了比S9系列更节能的产品,如S10、S11系列等,并已逐步推广使用。并联电抗器损耗是固定损耗,与电抗器的电压和运行时间有关。   线路损耗则主要是输电线路的电阻损耗、电晕损耗和绝缘子的泄漏损耗。此外,直流输电还存在接地极损耗。其中最主要的是电阻损耗。线路电阻损耗主要输送容量和输电导线相关。   为站内设备正常工作、保证电网安全可靠供电的变电站自身用电负荷,如变电所通风冷却、直流整流设备和控制、信号、保护、照明等设备用电。变电站站用电水平主要与变电站电压等级、规模及自动化程度有关。   节能空间仍存   “十二五”期间,我国电网建设继续保持上升势头,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目标,电网网损率也逐步降低,有利于提高电能利用效率,对国家节能减排目标起到促进作用。国家在对输变电项目开展能评工作后,取得了较大成绩。新建输变电项目更加重视节能工作,从节能角度进一步优化导线型号及截面选择,采用节能金具、采取防止电晕措施等,从而降低线路损耗;主变压器、高压电抗器、低压电抗器及站用变压器等设备进一步采用高效节能型号,降低变电设备损耗;站用空调、风机、水泵、照明等辅助和附属用电设备选用达到国家I级能效水平的产品,降低站用电能耗。就目前项目能评情况来看,电网项目还可以在以下几方面进一步改进完善,降低网损,做到最大节能。   首先,能评后新建电网项目所采用主要变电设备能效水平基本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但根据市场调研,主变压器等相关设备能耗指标还有一定的降低空间,国产变电设备能耗指标与进口产品还有一定差距。建议电网类项目在设备招标过程中增加变电设备能耗指标的权重,优先选用能耗更低的变电设备,同时促进设备厂商加强节能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第二,部分既有电网建设较早,运行中的设备能耗指标与现有市场上更先进的节能产品有一定差距。建议在加强对既有电网的节能改造时,对运行中的能耗指标较高的设备进行更新替换。   第三、促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电网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开发导电率更高和防止电晕效果更好的钢芯铝合金导线、铝合金芯铝绞线、中强度铝合金绞线等几种较常规钢芯铝绞线。   第四,进一步降低站用电水平,主要通过优化变电站设计和站内布置,积极推广节能建筑、新型节能照明光源等文/徐春方(作者单位: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资源与环境业务部)
个人分类: 他山之石|1347 次阅读|0 个评论
智能电网 创新为本——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余贻鑫
hitech 2012-5-22 09:02
智能电网 创新为本——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余贻鑫
“建设智能电网的过程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实施智能电网的配用电顺序安排很重要,推进智能电网技术应该有条件、逐步地进行突破,产业上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创新。”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中国工程院院士余贻鑫一再强调。面对近年来智能电网的发展热潮,余院士更有自己的思考:“我个人觉得智能电网目前最主要去做的两件事情:一是要抓住智能电网的商机;二是要少花钱多办事,办对事情。”他阐述了对智能电网发展趋势、主要特征、关键技术突破、经济效益价值体现等方面的独到见解,并与我们分享对智能电网建设的期待及带给人们生活的改变。 科学高效地实施智能电网 本刊记者 :您曾专门撰写了《面向 21 世纪的智能电网》一文,对智能电网所涉及的许多基本理念进行了深入阐释。中国有关智能电网的概念与国际上的通用提法有何异同?国际上主流的电力技术发展方向是什么?客观地说我国的研发队伍和技术装备处于什么水平?智能电网的形成需要哪些产业链的支撑和支持? 余贻鑫 :每一个致力于智能电网的人都要明确发展智能电网的目的,理解智能电网的原动力对正确实施智能电网至关重要。从智能电网发展本身看有四方面的原动力(诸如,实现大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降低大规模停电的风险;分布式电源的大量接入和充分利用;峰荷问题和需求侧管理;提高可靠性、提高电能质量、节能降损和环保,对电网各种约束日益严格),而且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其奠定了基础。由于技术涉猎广泛,智能电网的一个关键目标是要催生新的技术和商业模式,为经济和科技发展提供新的支撑点,实现产业革命。网络领袖思科预言,智能电网比互联网络拥有大得多的市场空间。它可以带动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智能仪表、电动汽车和智能家电等众多产业的发展。所谓智能家电是指,带有通信模块的空调、电暖气、电冰箱、洗衣机、烘干机和热水器等设备。这些设备可依据动态电价和电网的状态对其能量消耗进行动态控制。 智能电网将把一个集中式的、生产者控制的电网,转变成大量分布式辅助较少集中式的和与更多的消费者互动的电网。它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涉及许多基本理念。我个人认为强调如下理念对于科学高效地实施智能电网是重要的。 智能电网的效益是明显的,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电能的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提高的收益;电力设备、人身和网络安全方面的收益——智能电网持续地进行自我监测,及时找出可能危及其可靠性以及人身与设备安全的境况,为系统和运行提供充分的 安全保障;能源效率收益——智能电网的效率更高,通过引导终端用户与电力公司互动进行需求侧管理,从而降低峰荷需求,减少能源使用总量和能量损失;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收益——智能电网是“绿色”的,通过支持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无缝接入以及鼓励电动车辆的推广使用,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智能电网可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包括:电力公司改进安全性和可靠性,延缓发、输、配的扩展投资,降低或避免运行维护费用,提高传输效率、集成可再生能源和需求响应;客户可选择不同电价,并能获取能源信息;企业家加快把技术引进到能量的生产、分配、存储和协调当中去。智能电网的关键是利用各种技术、资源和市场机制以实现高效。据美国能源部的报告:“智能电网的功能将纾缓电网的阻塞和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在其实现后,估计通过美国现有的能源走廊可多送 50% 至 300% 电力”。 美国电科院( EPRI )在 2004 年对其后 20 年在美国实现智能电网成本所做的初步估算 ( 以 2002 年美元的价值计 ) 是,电网智能化所需追加的总成本为 1650 亿美元 ( 其中输电 380 亿美元,配电和用户参与 1270 亿美元 ) ,效益为 6380 ~ 8020 亿美元,效益与投资比为 4:1 ~ 5:1 。美国 EPRI 2011 年所作的修正性估计是:基于“ 在 2030 年前持续稳定地开发智能电网技术”的假设,提供的一份新报告中说,在美国实现“完全功能的智能电网”的花费会在 3380 亿到 4760 亿美元之间。但是使人惊讶的是,其效益( ROI )会处于 13000 亿美元和 20000 亿美元之间。用“评价指标”对我们所实施的智能电网进行评价,这其中包括,可靠性(停运间隔与频率);安全性(分布式发电占总发电的比重,能量市场中用户的参与程度);电能质量;经济性(分区的能量电价的峰值和均值,输电阻塞成本,断电和电能质量扰动的成本,交换能量的总成本);效率(系统电气损失,负荷对均荷的比值,输电线路的阻塞间隔);环境友好(可再生发电占总发电的比重,每一 kWh 所产生的排除物)以及人身安全。现在,我国有些地方已经宣布建成了号称“世界领先”的智能微电网,却很少见到关于上述指标的切实统计数据……
385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价格与生产效率无关!只与垄断有关!
热度 1 wya 2012-5-16 09:16
山东首富自办电厂供电 电价比国家电网低1/3 http://news.163.com/12/0516/07/81K3CR2Q0001124J.html (民企动了国企蛋糕就要准备挨打!) 为了能让魏桥模式在山东立足,魏桥集团曾与国家电网山东电力公司发生过多次激烈的冲突。双方最大规模的一次武斗发生在2009年,地点在山东省惠民县 李庄 发生,冲突焦点就是魏桥集团欲将自己的电输往惠民县。当时共有近1000人参与这次武斗,该事件被当地人称为“李庄聚众”。尽管魏桥模式在山东取得了成功,但由于需要多个前提条件,魏桥模式被业内认为是局部的个例,难以在全国推广。 民间自办电厂、自建电网,打破电网公司的垄断,让当地企业和居民用上价格更低的电,为民间经济的发展注入更大的活力。这就是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魏桥镇为中国电力市场的建设趟出来的一条新路。 但对于国家电网公司来说,山东省在其电网版图之内,这就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如果这样的模式在山东甚至全国推广,国家电网的利益势必受损,其与地电的矛盾由此而生。 本报了解到,近几年,魏桥集团曾与国家电网下属山东电力公司发生过多次激烈的冲突,这其中既有在政府层面的“文斗”,也有在田野间的“武斗”。 但由于山东政府的支持,魏桥模式不但得以继续存在,而且正在不断壮大。但电力行业人士认为,魏桥模式仅仅是个例,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和商业力量作基础,魏桥模式在其它地区难以复制。 首富自办电厂 魏桥集团的平均电价水平要比国家电网低1/3以上 魏桥镇是中国百强名镇之一,能取得这一称号主要是因为镇上的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魏桥集团”)。魏桥集团总资产650亿元、员工16万人,是集棉业、棉纺、织造、染整、服装、家纺、热电、铝业、盐化于一体的特大型企业。该集团董事长为张士平,而张士平家族在2011年胡润富豪榜中以300亿的资产被评为“山东首富”。 与很多大型生产企业一样,魏桥集团也建有自备电厂,但不同的是魏桥集团的电厂不但为本集团旗下企业供电,同时也通过自建电网向其它企业供电。 “我们店里接了国家电网的线,也接了魏桥集团的线。”魏桥镇鲁中大酒店的经理对本报记者说,“国家电网的电8毛多一度,魏桥集团只要6毛多。” 他介绍,如果用国家电网的电一个月的电费要2万元左右,而用魏桥集团的电则只需要12000-13000元。“如果是大工厂,那差得就更多了。”该经理对本报记者说。 本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6毛/度是魏桥集团对外供电中较高的商业用电价格。如果商家用电量大,而且与魏桥集团的关系很好,那么商用电价可以降到5.6毛/度。 在魏桥集团的家属区,魏桥集团的供电价格是3.5毛/度,而家属区之外,国家电网的居民用电价格是6毛多。 魏桥集团自己旗下企业的用电价格则不到3毛钱/度,而当地的工业用电价格接近1元/度,这样的价格优势吸引了魏桥镇周边其它城镇的企业到魏桥集团来买电。 因此,无论是工商业用电,还是居民用电,魏桥集团的电价都比国家电网要低1/3以上,这意味着用上魏桥集团的电对企业和居民来说都会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开放电力市场,那么魏桥集团无疑将获得更多用户的认可。 魏桥壮大 在山东,类似魏桥这样的民间电厂装机容量已超千万千瓦 魏桥集团二电厂位于魏桥镇主干路的西端,距离电厂越近,路上的煤粉越多,路边的土地都已变成黑色。 而这些煤粉吸引了当地十多名附近的农妇骑着电动三轮车每天来到这里,每当煤车经过后,这些农妇立即上前去扫车上掉出的煤粉。每人每天能扫出一车斗。 国有电厂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的是民营电厂对环保的忽视。但仅是不重视环保投入,也不足以解释魏桥集团电价为何比国有企业低那么多。 成本也是另外一方面。“我不少同学在国有电厂工作,”一位魏桥二电厂人士对本报记者说,“我们的待遇比系统内的电厂肯定要差多了。” 据该人士介绍,目前魏桥二电厂建有6台3万千瓦机组,日耗煤2000吨左右,主要供魏桥集团纺织生产用电。二电厂附近还有三电厂,建有8台6万千瓦机组,主要是供魏桥集团的铝制品生产用电。 也就是说,魏桥集团在发电的机组都是6万以下的小机组,其效率本身就比国有企业动辄60万千万以上的大型发电机组低,而魏桥集团正是用这些低效率的机组生产出了价格更低的电。 除了二电厂和三电厂之外,魏桥集团还正在改造一电厂。一电厂关停了原来的1.5万千瓦机组,目前正在建设6台30万千瓦的机组。“二电厂、三电厂现在都要关停了,以后可能改上30万千瓦的机组。”上述二电厂人士对本报记者说,他同时表示,这还要看魏桥集团的资金状况。 魏桥集团还在其它地区建设了电厂,总装机容量共计约220万千瓦。知情人士称,魏桥镇所在的邹平县,魏桥集团发的电要占多数。而在整个山东,类似魏桥集团这样的民间电厂装机容量已达到1000万千瓦左右。 能否复制魏桥? “这个事在别的地方办不成,在山东就能办成。” 为了能让魏桥模式在山东立足,魏桥集团曾与国家电网山东电力公司发生过多次激烈的冲突。 据了解,双方最大规模的一次武斗发生在2009年,地点在山东省惠民县李庄发生,冲突焦点就是魏桥集团欲将自己的电输往惠民县。当时共有近1000人参与这次武斗,该事件被当地人称为“李庄聚众”。 两个方面的争夺,魏桥集团都取得了胜利,使得魏桥模式在山东发展壮大。 “魏桥模式取得成功需要几个条件。”一位发电企业管理人员对本报记者说,“充足的资金、稳定的用电量、能拿到项目,还有当地政府的支持。” 除了这些条件之外,山东还具有一个特殊优势,那就是山东人在我国电力行业当中占据的重要地位。 “无论是在发电集团还是电网公司,山东人都占主导力量。”上述人士对本报记者说,“这个事在别的地方办不成,在山东就能办成。” 具备了这些条件,山东的民间办电发展迅速。 而由于担心越来越多的小电网与国家电网断开连接,国家电网也做出了妥协。有消息称,国家电网与魏桥集团达成了共识,欲重新联网,实现双方互利共赢。魏桥集团方面拒绝透露合作细节,但知情人士称,这是一个“平起平坐”的合作。 尽管魏桥模式在山东取得了成功,但由于需要多个前提条件,魏桥模式被业内认为是局部的个例,难以在全国推广。 知情人士称,2011年底,新疆相关部门官员到魏桥镇调研,希望在新疆复制魏桥模式,但调研结果让新疆的官员感到失望。“山东有像魏桥集团这样的用电大户作基础,这是新疆所没有的。”上述知情人士说。 但也有人对此持乐观的态度,“在中国没有办不成的事,就看是谁来办。”上述发电企业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另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在魏桥集团所在的邹平县,也仍然属于国家电网的供电区域,只是用户有多种选择。 2009年12月,山东电力公司在换发新版《供电营业许可证》工作中,对外称:“山东公司坚决依靠各级政府,积极运用法律手段,避免了胜利油田、魏桥集团、集团等大型客户申请《供电营业许可证》,维护了公司营业区的完整统一。” http://news.163.com/12/0516/08/81K3FUM50001124J.html 如果企业自己电厂发的电用不了怎么办?这就涉及对外输电的问题。魏桥集团的电厂不但为本集团旗下企业供电,同时也通过自建电网向其他企业供电。“对于当地老百姓来讲,当然希望自己用的电越 便宜 越好。毫无疑问,企业自备电厂的电用起来肯定便宜很多, 但这不符合《电力法》,安全、环保方面也有问题。”国家发改委价格司一位负责电价的人士对记者表示 。 据介绍,目前我国电价体系中包含多项诸如三峡基金等国家附加收费。以山东为例,每一度电中含农网还贷资金2分钱、三峡工程建设基金0.7分钱、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1分钱、库区移民后期扶持资金0.88分钱、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0.1-0.4分钱等系列费用。“电网企业需要承担社会责任,而企业自备电厂不必考虑这些,它只要高出自己的发电成本价就可以售电。 而且不需要考虑小机组、脱硫、脱销等环境污染问题。”国家发改委物价司这位负责人表示。 既然该企业自建电厂不合法、不安全、不环保,相关监管部门怎么不制止?有法不依?行政不作为?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1674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专家激辩特高压电网项目
热度 2 wanght 2011-3-10 13:56
注:1)两年前陈建同学花了很大的力气才完成了我国现有电网建设的主要材料消耗的估计,包含在我们的CLCD数据库中。那时候向家坝的特高压直流都还没有正式投入运行呢。现在要建更多特高压电网的话,数据又得更新了,痛苦:-( 2)国电好像在分析电网建与不建对环境的影响,这是LCA擅长的,应该请陈建来研究一下,他正好就在国电研究院,领导可能还不知道吧:-) 3)有些电网和电煤的数据,所以复制一份在这里。 专家激辩特高压电网项目 2011年03月10日01:21 第一财经日报   曹开虎 黄盛剑   为了解决江西电力“瓶颈”问题,最近几天,江西省33名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全国人大、全国政协联名提交议案、提案,希望尽快核准江西省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加快推进特高压“中纵”通道和南昌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建设。   但《第一财经日报》了解到,另有原国家计委燃料动力局局长、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副总经理蒋兆祖,原电力规划总院规划处长、国家电网建设公司顾问丁功扬等23名专家联名上书,反对国家巨额投资其中的交流特高压。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下称“国网公司”)规划,“十二五”期间中国将投资超过5000亿元,建成“三纵三横”特高压交流骨干网架和11项特高压直 流输电工程,其中交流特高压的投资额约占2/3,愈3000亿元,“投资额相当于2个三峡工程”。目前示范工程项目扩建工程已经获批,如果锡盟—南京的特 高压工程也获批,意味着中国特高压将正式进入大规模发展阶段。   丁功扬说:“交流投资额是直流的2~3倍,预计亏损不亚于高铁,如果国网把损失转移到电费,必然会提高电价,最终由全民埋单。”   对此,国网公司回复称:“先后有包括30多位院士在内的3000多名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参与了特高压论证,总的结论是,试验示范工程是成功的,特高压电网是安全可靠的。”    是否安全?   根据国网公司的规划,将采用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电网形态由原来的东北—华北—华中“长链式”,转变为华北—华东—华中“团状”结构(下称“三华电网”),与西北、东北、南方3个同步电网之间通过直流联系,耗资上万亿元。   清华大学原博士生导师、现任清华大学电机系柔性交流输配电研究所研究员王仲鸿认为,三华电网将破坏中国经过长期实践证明是安全合理的分层、分区、分散外接电源的“三分”结构。   原华中电业管理局副总、代理总工程师张育英认为,交流电网存在稳定和系统瓦解的重大隐患,大交流同步电网无法采取完整、可靠的三道防线,必然发生瓦解性的大面积停电事故。   “欧美俄日曾研究应用交流特高压失败,联合国文件又作了结论,为什么还要重走世界已失败的道路?”原电力部生产司教授级高工、国际大电网委员会会员蒙定中告诉本报。   2005年,联合国经济社会部一份报告指出:“交流1200千伏曾在俄罗斯使用,无论如何,超出1000千伏时,能承受如此高电压的实际难度、设备和绝缘代价,都过高而难以采用。”   据悉,“三华电网”将覆盖19个省市(含4个直辖市),控制全国70%的经济规模和装机容量、近75%的电力用户和近三分之二人口的电力消费市 场。丁功扬认为,一旦电网发生大停电事故,将导致通讯系统中断、电气化铁路系统瘫痪,危及北京、上海等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心脏地带的用电与经济安全。   对于专家的质疑,国网公司表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建立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电力系统仿真中心,2006年以来,对各个水平年、各种规划方案、多种运行方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表明“三华电网”特高压电网结构合理,安全稳定水平高,明显优于500千伏电网。   是否有用?   23名专家质疑的另一大问题是,交流特高压线路容量远远达不到国网公司宣称的500万千瓦。   蒙定中认为,交流特高压输电示范工程输电能力达不到设计容量的280万千瓦,晋东南示范工程现场测录的输电功率波图证明,现场试验时,仅1秒钟达到最高值280万千瓦,平均时候都在100万~230万千瓦运行。   蒙定中还认为,国网公司设计的淮南—上海和锡盟—南京交流特高压工程,需靠50万伏电网线路支持才能多送电,不仅如此,特高压工程每隔250~300公里必须有中间站,这意味着将构成繁多的不安全电磁环网。   国网公司在文件中承认,目前国家核准的工程可研设计输送能力为240万千瓦,实际运行中最大输送功率为283万千瓦,根据电网需要,多数时间运行在100万~250万千瓦之间。但国网公司认为,“这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    能否盈利?   建设如此大规模的交流特高压成本巨大,是否能带来盈利?   蒋兆祖认为,交流特高压输电浪费大量能源,增加大量排放。他说,按有关统计数据综合分析,保守估计,在晋陕蒙建空冷机组用交流特高压输电到南方地区,比铁路输煤到港口转运到南方建电厂要多耗煤15%~16%。   原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教授级高工曾德文告诉本报,与铁路运煤相比,在建的山西兴县到山东日照铁路长1035公里,年运煤 能力3亿吨,总投资998亿元,每吨运煤能力投资380元;而新建锡盟至南京双回交流特高压线路的能源输送能力仅相当于1000万吨运煤能力,为一条铁路 运力的1/30,而投资需390.4亿元,相当于每吨运煤能力投资3904元;与特高压直流输电相比,输运每千瓦电力投资是向家坝水电至上海±800直流 特高压输电工程(1907公里)的3倍。   “三华电网”规划2020年装机容量为10亿千瓦左右,相当于美国2004年全国装机水平,但50万伏以上线路在2009年基础上,仅特高压线 路就要增加82113公里,总长度将达16.32万公里,为美国的3.45倍,其中仅交、直流特高压线路规模就将达美国50万伏以上线路的1.74倍。   “这明显反映出2020年‘三华电网’结构布局规划不合理,造成投资、土地、能源等资源极大浪费。”曾德文说,从国际比较说明,中国50万伏以上电网线路利用率太低,与国外的差距太大,浪费严重。   对此,国网公司在文件中表示,“三华电网”将让煤炭主产区“三西”地区输煤输电的比例从目前的20∶1提高到6∶1,并能够充分利用褐煤、洗中 煤、煤矸石等资源;此外大型煤电基地的电力通过特高压输送到东中部负荷中心,除去输电环节的费用后,到网电价仍低于当地煤电平均上网电价 0.06~0.13元/千瓦时,同时节约装机1500万千瓦,节省电源投资560亿元;接纳新增清洁能源1.45亿千瓦,相当于每年减排二氧化碳4.5亿 吨,每年减少环境损失45亿元。   国网公司还认为,建设交流特高压可以推动西部9省(区、市)“十二五”电力投资增加1.1万亿元,增加就业岗位50万个。
个人分类: 行业动态|2496 次阅读|2 个评论
mirror - 如何思考?说说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三)
liwei999 2010-4-5 17:40
如何思考?说说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三)。 (2635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April 04, 2010 06:20PM 熄灯一小时会破坏电网吗?这是个松鼠会的文章( )。熄灯一小时的效用就如同清明节、情人节这样的事情:说有用就有用,说没用就没用。至少观测数据是从电力部门介绍的情况来看,今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期间,北京市的用电负荷几乎没有减少。 人们日常生活被各种网包围着,电话网、用电网还有互联网、邮电网、运输网等等的。但是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网的存在,也很少有人去了解这些网结构。这也是专业化的结果,反正现代生活就是在一个巨大的黑盒子的舞台上,知道不知道都得跟着转。 如果说互联网瘫了的话,这通常意味着什么?电话网瘫了又意味着什么呢?举一反三就是要联想到电力网瘫了又意味着什么。网瘫了当然有可能是指网本身物理上受到损坏,线断了伍的。但是这都属于小儿科的问题了。网上的 服务器、电话交换器 等的超容才是日常所说的网瘫了原因。不难想象,如果一个秘书同时被几个人同时要求做事情的话,秘书就要瘫了。 依此常识看电网,显然下面的这个描述就很不合理的了。 引用: 在发电机组与用户之间,有着一个设计科学、功能强大的复杂的输电网络,这个多区域多层级的网络无时无刻不在应对用电量的起伏变化。 发电机组的运转往往反应迟缓,通常来说,国内的煤电站从开始启动到正常发电大概需要三天的时间,核电站、气电站的速度略快些,但希望发电量随时根据用电量的变化而变化仍是不可能的。 在日常电力供应中,类似的情况一直都存在。众所周知,日常用电存在峰谷差异。电厂总是要按照一定的发电总量来运转,但每天各时段的电力消耗却并不相同。高峰时段电力不够用,低谷时段多出来的电又没人使,所以电厂不得不采取削峰填谷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这三段里有至少三个常识性的错误,所以被如何思考?(三)碰上了。说白了,这三段就是不知道如何思考的典型事例了。 第一个常识是要理解用电的即时性。也就是说,如果不考虑诱导负载、电容、交流频率等琐碎的事情的话,发电量与用电量永远是要相等的(匹配)。电网的作用是连接用电与发电、调整用电与发电之间的匹配。最终手段就是拉电闸调整(发电机的)负荷了。 发电机组的运转往往反应迟缓,通常来说,国内的煤电站从开始启动到正常发电大概需要三天的时间 是说点火发电,并不是调整负荷。烧壶开水也要一些时间呢,从烧水到出蒸汽也要一定的时间。但是调整负荷就相对快得多。水力大约最快,火力次之,最慢的就是核电站了。切尔诺贝利的事故起因就是为了实验核电站快速响应造成的。这是个相当深刻的教训,但是同样的事情依然不断的在人们身边发生,人总是要犯错误的。 技术层面上、政策层面上云云的也是个不着调的思路。在市场经济活动中, 经营 是个关键词。如何用最少的设备获得最大的利益才是削峰填谷的本质。这与城市开洋车行的道理一样:一个车两个司机,人歇车不歇,深夜白天价格不同。这个思路并不是来自镜某人的英明,而是市场经济活动都是如此,没有想到就是不会思考。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63127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795 次阅读|0 个评论
“熄灯一小时”会破坏电网吗?
songshuhui 2010-4-5 00:04
新京报新知周刊 发表于 2010-04-04 23:56 为度过地球一小时,很多人点燃了蜡烛。考虑到蜡烛燃烧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这可不是什么好主意啊。 文:潘龙(北京交通大学) 今年的地球一小时比去年的热闹了许多。一方面,参与的城市和人口增加了,另一方面,反对者的声音也更响亮了。这短短的一个小时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这个活动真有实际的环保意义吗? 地球一小时能减少的用电量主要是来自照明用电,这部分用电量在国民用电总量中大约只占10%。这其中又只有少部分参与了熄灯活动。因此,在活动中减少的电能消耗量是微乎其微的。从电力部门介绍的情况来看,今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期间,北京市的用电负荷几乎没有减少。 既然电量的变化是微小的,那么它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也就有限了。有人担心,该活动的参与者在同一时间开灯、熄灯,瞬时的电压波动很可能造成供电线路瘫痪。不过,这种极端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首先,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的人能够控制的用电量是有限的,即便是不能预估人们的参与规模,但是预估用电量的变化并不困难;其次,开灯、熄灯的同一性没必要也不可能非常精确,一瞬间统一熄灯和开灯的情况不大容易出现。实际出现的情况就在活动开始前后,出现一次熄灯、开灯的小高峰。而这期间的用电量都是相对稳定的;最后,即便是出现了瞬间的同时开灯和熄灯,电力系统也不至于瘫痪。在发电机组与用户之间,有着一个设计科学、功能强大的复杂的输电网络,这个多区域多层级的网络无时无刻不在应对用电量的起伏变化。例如,城市交通照明的规模和开关同时性都远超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的分散用户,电力系统仍然保持着正常的运转,对电网的冲击是有限的,更不会对发电设备造成破坏。 那么,如果地球一小时大规模推行起来,会影响一座城市的电力供应吗?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很简单,发电机组的运转往往反应迟缓,通常来说,国内的煤电站从开始启动到正常发电大概需要三天的时间,核电站、气电站的速度略快些,但希望发电量随时根据用电量的变化而变化仍是不可能的。 在日常电力供应中,类似的情况一直都存在。众所周知,日常用电存在峰谷差异。电厂总是要按照一定的发电总量来运转,但每天各时段的电力消耗却并不相同。高峰时段电力不够用,低谷时段多出来的电又没人使,所以电厂不得不采取削峰填谷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在技术层面上,削峰填谷就是将用电低谷期富余的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储存起来,等到用电高峰期再将这些能量用来发电。不过,储存和释放的过程会造成能量的损失。从政策层面上,削峰填谷主要是价格引导,实行分段电价。 了解了这一点就不难发现,靠地球一小时的活动本身来节能减排是不可行的。值得注意的是,用电器不必要的启动和停机有时会增加用电负担。如果照明本身使用的是节能灯,那么电灯的开关瞬间消耗的电能比一小时内稳定发光时还要多,刻意地熄灯一小时,也许会得不偿失。在今年的地球一小时,有些人甚至用点蜡烛的方法度过这一小时,殊不知这个行为本身也会造成碳排放,而且排放量未见得小于开灯。 如此看来,地球一小时的实际作用可能并不如一些人期望的那样巨大,同时,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也不如另一些人担心的那样严重。不过,这种活动的实际目的更多的是造成新闻效应,唤起公众对于环境和能源问题的关注。从这个意义上说,地球一小时也确实挺有意义。 如今,环保已经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一个焦点话题。环保固然是一个社会话题,更是一个科学话题,需要科学理性的操作方式。将地球一小时的节能精神推广到日常生活当中,减少能源浪费,减缓城市电力需求增长速度,这才是真正的环保之道。 文字编辑:拇姬 图/CFP 新京报《新知周刊》
个人分类: 物理|2177 次阅读|4 个评论
风电并网对电网的影响
jiyipeng 2009-3-13 11:48
风力发电机组大多采用软并网方式, 但是在启动时仍会产生较大的冲击电流。当风速超过切出风 速时, 风机会从额定出力状态自动退出运行。如果整个风电场所有风机几乎同时动作, 这种冲击对配 电网的影响十分明显。不但如此, 风速的变化和风机的塔影效应都会导致风机出力的波动, 而其波动 正好处在能够产生电压闪变的频率范围之内 (低于25 Hz) , 因此, 风机在正常运行时也会给电网带来闪 变问题, 影响电能质量。 谐波 风电给系统带来谐波的途径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风力发电机本身配备的电力电子装置, 可能带来谐波问题。 对于直接和电网相连的恒速风力发电机,软启动阶段要通过电力电子装置与电网相连, 会产生一定的谐波, 不过过程很短, 发生的次数也不多,通常可以忽略。 但是对于变速风力发电机则不然, 变速风力发电机通过整流和逆变装置接入系统, 如果电力电子装置的切换频率恰好在产生谐波的范围内, 则会产生很严重的谐波问题, 随着电力电子器件的不断改进, 这一问题也在逐步得到解决。 另一种是风力发电机的并联补偿电容器可能和线路电抗发生谐振, 在实际运行中, 曾经观测到在风电场出口变压器的低压侧产生大量谐波的现象. 电压稳定性 大型风电场及其周围地区, 常常会有电压波动大的情况, 主要有以下三种。风力发电机组启动时,仍然会产生较大的冲击电流。单台风力发电机组并网对电网电压的冲击相对较小, 但并网过程至少持续一段时间后(约几十秒)才消失。多台风力发电机组同时直接并网会造成电网电压骤降, 因此多台风力发电机组的并网需分组进行, 且要有一定的间隔时间。当风速超过切出风速或发生故障时, 风力发电机会从额定出力状态自动退出并网状态, 风力发电机组的脱网会导致电网电压的突降, 而机端较多的电容补偿由于抬高了脱网前风电场的运行电压,引起了电网电压的急剧下降。 频率稳定性 大型电网具有足够的备用容量和调节能力, 风电进入, 一般不必考虑频率稳定性问题, 但是对于孤立运行的小型电网, 风电带来的频率偏移和稳定性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为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电网正常应留有2%~ 3%的机组旋转备用容量。由于风电具有随机波动特性, 其发电出力随风力大小变化, 为保证正常供电, 电网需根据并网的风电容量增加相应的旋转备用容量, 风电上网越多, 旋转备用容量也越多。陕西是以火电为主的电网, 火电机组的频繁启停费用较高, 一台50 MW机组启停一次将消耗约5万元成本。为了满足风电机组并网运行, 必须以降低网内其他电厂和整个电网运行的经济性作为代价。 并网方式 现代风力发电机组主要采用软并网方式, 即采用电力电子装置在发电机转轴同电力网络频率之间建立一种柔性连接, 在风电机组启动时, 控制系统对风速变化不间断地检测。 由于异步电机在起动时, 其转速较小, 切入电网时其转差率很大, 会产生相当于发电机额定电流5~ 7倍的冲击电流, 此电流不仅对电网造成很大冲击, 而且会影响机组寿命。 建议风电 机组启动时, 在机组转速接近或达到同步转速时切入电网, 尽量避免冲击电流对电力系统及风电机组本身造成的危害。当前一般使用的方法是当电机转速接近同步转速时, 与电网直接相连的双向可控硅在门极触发脉冲的控制下按0、 15、 30、 45、 60、 75、 90、120、 150、 180导通角逐步打开, 将并网冲击电流限制在2倍电机额定电流以内。可控硅完全导通后, 转速超过同步转速进人发电状态, 旁路接触器将双向可控硅短路, 风电机组进人稳态运行阶段。 无功补偿措施 根据《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无功补偿配置技术原则》 及《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电压质量和无功电力管理规定》 , 本期工程考虑变电站变压器无功损耗, 并适当兼顾负荷侧的无功补偿。风电场110 kV 升压变电站两台31.5 MVA主变压器35 kV母线侧各配置2 3 Mvar电容器。 目前, 风电机组无功补偿方式大致有两种。 ( 1) 直接安装在风力发电机里、 进行本地补偿。 ( 2) 安装在风力发电场与公网并网处进行集中补偿, 在风力发电机启动、 运行过程中, 防止波动、 稳定电压, 在公用电网发生故障的时候投入全部补偿,起到紧急处置、 稳定公网电压的作用。 由于发电机组选型按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机组考虑, 该机组本身带有无功补偿及消谐装置, 可进行本地补偿, 无需另加补偿装置。若采用一般异步风力发电机组, 则将风力机组当电力用户对待, 每台发电机组最大无功补偿容量根据异步发电机在额定功率时的功率因数来设计,其补偿的无功功率必须保证功率因数达到设计的额定功率因数, 一般为大于0.95。 风电场运行管理需注意的问题 3.1 风电随机性对电网调度计划的影响传统调度计划的编制和实施, 完全基于电源的可靠性、 负荷的可预测性。 在系统风电容量达到一定的规模后, 风电的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会给传统的调度安排和实施带来困难。如果对风电场出力预测水平达不到工程实用程度、调度计划编制方法得不到改进, 电网就很难适应大容量风电场接入的要求。 3.2 风电对地方电网电压波动及闪变的影响 大容量风电场接入电网引起电压波动和闪变尤为显著, 此外风电机组装配的电力电子设备, 在运行也会产生一定的谐波 (与电压波动和电压闪变相比可能不会很突出)。因此, 接有大型风电场的榆林网要制定相应措施, 加强对风电接入点的电能质量的实时监测和管理。为抑制风电场带来的电压波动和闪变, 应尽可能将大型风电场接入与系统联系紧密的变电站, 增大风电场接入点的短路容量。
个人分类: 电力电子|470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21: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