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或Lin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穿越时空的爱:张幼仪∩徐志摩∩林徽因∩…
热度 1 livingfossil 2015-10-31 00:24
穿越时空的爱: 张幼仪 ∩ 徐志摩 ∩ 林徽因 ∩ … ( 孙启高 2015 年 10 月底考证并编订) 关键词: ( 1 )徐志摩 (Hsü Chih-mo,1897—1931) ( 2 )张幼仪 (ChangYu-I, 1900--1988) ( 3)林徽因(1904--1955) 最近我完成了《我所知道的邱园》的写作任务。之后,我利用闲暇再读 1926年 徐志摩发表的散文 ---- 《我所知道的康桥》,顺便对有关人和事的时空变化作了初步梳理。我们在研究自然历史的过程中特别注重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化石植物的时间问题和空间问题最终归结为自然历史的物理学问题。毫无疑问,人文历史也离不开时空的考量。 相关阅读: 一代才女永远的家:建筑师林徽因墓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388090.html 林徽因在耶鲁学习戏剧的老师 ---George Pierce Baker 院士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388609.html 校园依旧在:林徽因曾经的生活大舞台 -- 耶鲁校园掠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389061.html 徐志摩两度出国游学的邀请人 --L. K. Elmhirst (恩厚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389399.html 梁思成和林徽因在美国学习建筑学的老师 Paul Philippe Cret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389424.html 徐志摩的“康桥诗文”及其对“水草”的描写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390718.html 青山依旧在:难觅林徽因在北京香山的踪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390864.html 关于严谨考证林徽因在耶鲁求学经历的若干问题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392783.html 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张幼仪 (1900--198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759866.html 《我所知道的邱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931554.html 《我所知道的康桥》 http://baike.baidu.com/view/610052.htm ============================================================ 1908 中国: 徐志摩 (Hsü Chih-mo,1897—1931) 张幼仪 (ChangYu-I, 1900--1988) 林徽因( 1904--1955) ------- 英国 : 罗素( Bertrand Russell ,1872--1970)于1908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In May, Russell publishes “Mathematical Logic a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ypes,” written a year earlier. He is elected a fellow of the RoyalSociety. “Determinism and Morality,”written in May 1905, is published in October. It is later reprinted as thefourth section of “Elements of Ethics”in Philosophical Essays (1910). =================================================== 1909 中国: 徐志摩 (Hsü Chih-mo,1897—1931) 张幼仪 (ChangYu-I, 1900--1988) 林徽因( 1904--1955) --- 英国 : 罗素( Bertrand Russell ,1872--1970) In April, Russell publishes “Pragmatism,” an essay reviewing JohnDewey, William James, and F. C. S. Schiller. It is reprinted in 1910 in PhilosophicalEssays . =================================================== 1910 中国 : 徐志摩 1910年畢業,入 杭州 府中學(1913年改名為杭州一中,歷經沿革為今日之 杭州高級中學 ),与 郁达夫 、 厉麟似 同班。他爱好文学,并在校刊《友声》第一期上发表论文《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认为小说裨益于社会,“宜竭力提倡之”,这是他人生的第一篇作品。同时,他对文学也有兴味,并发表了 《雷锭与地球之历史》 等文 。 ------------- 英国 : 罗素( Bertrand Russell ,1872--1970)获得剑桥大学 Trinity(三一学院)5年期聘任。 In February and May, Russell publishesthe first three sections of “Elements of Ethics.” In May, he also publishes “TheTheory of Logical Types.” He receives a five-yearlectureship at Trinity. Philosophical Essays appears in November. InDecember, with Whitehead, he publishes volume 1 of Principia Mathematica .He reviews Spinoza’s Ethics . =================================================== 1911 中国: 徐志摩 (Hsü Chih-mo,1897—1931) 张幼仪 (ChangYu-I, 1900--1988) 林徽因( 1904--1955) ----------- 英国 : 罗素( Bertrand Russell ,1872--1970) In March, Russell begins an intimaterelationship with Ottoline Morrell. In the same month, he publishes “Analytic Realism” and reads “Knowledge by Acquaintance and Knowledge by Description” to the Aristotelian Society. It is published later in theyear. In October, he reads “On the Relations ofUniversals and Particulars” to the Aristotelian Societyand meets Ludwig Wittgenstein, who has come to study with him. =================================================== 1912 中国: 张幼仪( 12岁) 1912年考入 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 林徽因 1912年 8 岁,移居 上海 ,入虹口 爱国小学学习 。 -------------- 英国 : 罗素( Bertrand Russell ,1872--1970) The Problems of Philosophy ispublished in January. In April, volume 2 of Principia Mathematica ispublished, as is “The Philosophy of Bergson.” Poincaré dies in July. In October,Russell is working on the paper “What Is Logic?” and in December on the nature of matter. ============================================== 1913 中国: 徐志摩 (Hsü Chih-mo,1897—1931) 张幼仪 (ChangYu-I, 1900--1988) 林徽因( 1904--1955) ------------------ 英国 : 罗素( Bertrand Russell ,1872--1970) Volume 3 of Principia Mathematica is published in April. In May, Russell begins work on Theory of Knowledge but abandons it in June after considering Wittgenstein’s objections to it. InJuly, he publishes “On the Notion of Cause.” In September, Russell meets Norbert Wiener and reads hisdissertation. In the same month, he arranges for Wittgenstein’s dictation of “Notes on Logic.” ============================================= 1914 中国: ------------- 美国和 英国 : 罗素( Bertrand Russell ,1872--1970) Between March and May, Russell teachestwo classes at Harvard University, one on logic, the other on epistemology. Healso gives the Lowell lectures there, which are published in August as OurKnowledge of the External World . World War I begins. Russell throws himselfinto antiwar, pacifist work. In November, he delivers “OnScientific Method in Philosophy” as the Herbert Spencerlecture at Oxford University. ============================================ 1915 中国: 徐志摩( 18歲 ) 1915年夏,時於 杭州一中 畢業後,考入上海 滬江大學 。 徐志摩 1915 年 12 月 5 日 ( 農曆乙卯年十月二十九日 ) ,經由父母安排,與 張君勱 之妹 張幼儀 結婚 後,轉入 上海浸信會學院 學習。 张幼仪 (15岁) 1915年12月5日奉家庭之命與徐志摩 結婚 。 ------------------ 英国: 罗素( Bertrand Russell ,1872--1970)获得剑桥大学 Trinity(三一学院)5年期聘任之续聘。 InJanuary, Russell publishes “The Ethics of War.” In February, he meets D.H. Lawrence. In May, he receives arenewal of his five-year lectureship at Trinity College. In July, he publishes “The Ultimate Constituents of Matter.”In November, he publishes Justice in War-Time , rejecting his earliermoral objectivism for moral subjectivism. =========================================== 1916 中国: 徐志摩 1916 年春( 19 歲),從上海浸信會學院退學。同年秋,轉入國立 北洋大學 (今天津大學)法科預科。 -- 林徽因 (12岁) 1916 年,因父在 北洋政府 任 职,举家迁往北京,就读于英国教会办的北京培华女中 -- 培华女子中学 。 ------------- 英国: 罗素( Bertrand Russell ,1872--1970)1916年6月因为反战言论被罚款110英镑,同年7月被剑桥大学 Trinity(三一学院)解聘。 In April, Russell begins working forthe No-Conscription Fellowship. In June, he is fined 110for his antiwar speeches and writings. In July, he is dismissed from TrinityCollege for these antiwar efforts. Principles of Social Reconstruction is published in November. ========================================= 1917 中国: 徐志摩 191 7 年, 北洋大學 法科併入 北京大學 ,入北京大學 預科 學習。 ------------- 英国 : 罗素( Bertrand Russell ,1872--1970) Russell’s publications throughout the year mostly concern the war. From Octoberto December, he delivers lectures in London on mathematical logic, which helater publishes as Introduction to Mathematical Philosophy (1919). ============================================ 1918 中国: ?? 徐志摩 1918 年 6 月,拜 梁啟超 為師。 张幼仪 長子 徐積鍇 (徐积锴) 於 1918年出生。 --- 林徽因 (14岁) 1918年认识 梁启超 之子 梁思成 。 ----------------- 美国 : 徐志摩 1918 年 8 月( 21 歲)赴 美 留學,入 克拉克大學 ( Clark University ) 歷史系 。 徐志摩 1918 年 8 月 14 日从上海启程赴美国学习银行学。留学第一年,进的是美国 乌斯特 ( Worcester, MA )的 克拉克大学 ( Clark University ),而后他进历史系,选读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等课程,以期自己将来做一个中国的 “ 汉密尔顿 ” 。入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 。 注: Clark University is an American private university and liberal arts college in Worcester , Massachusetts . 亚历山大 · 汉密尔顿 ( Alexander Hamilton ),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美国的创始人之 一 。 -------- 英国 : 罗素( Bertrand Russell ,1872--1970)1918年5月开始入狱,同年11月出狱。 In January, Cantor dies. From Januarytill March, Russell delivers eight lectures in London on logical atomism; thefirst two are published in the Monist in October. In February, he is sentencedto six months in Brixton prison for referring in print to American use ofpolice to break strikes. Russell enters prison in May. He begins to rejectdualism for neutral monism, writing much of what is to become The Analysisof Mind (1921) as well working on Introduction to MathematicalPhilosophy . He leaves prison in September. ============================================= 1919 中国: 张幼仪 (ChangYu-I, 1900--1988) 林徽因( 1904--1955) ---------------- 美国: 徐志摩 1919 年 9 月( 22 歲)入 哥倫比亞大學 經濟系 。 --------- 英国 : 1919年12月底, 剑桥大学 Trinity(三一学院)给 罗素( BertrandRussell ,1872--1970)新的 5年期聘任,但要在1920年7月开始。 InJanuary, April, and July, the remaining lectures on logical atomism arepublished in the Monist. In February, Russell writes “OnPropositions: What They Are and How They Mean.” FromMay to June, he delivers lectures on the analysis of mind. In November, AlbertEinstein’s general relativity theory is confirmed by experiment. For a week inDecember, Russell meets at The Hague with Wittgenstein, recently released as aprisoner of war. This is their first contact since 1914. In the same month,Trinity College awards Russell a new five-year lectureship, to commence in July1920. ============================================== 1920 美国: 随性、人性的青年徐志摩( 23岁)放弃了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他仰慕 英国的 罗素( Bertrand Russell ,1872--1970),认为Bertrand Russell是20世纪的 福禄泰尔 。 1920年 9月20日离开 徐志摩 美国, 第一次前往英国,目的是要跟随 Bertrand Russell学习啊 。 ] 徐志摩当时特别神往去剑桥大学,跟随 罗素 Bertrand Russel学习。可是, 徐志摩到了英国之后,很扫兴, 无缘跟随罗素学习。 ----------- ==== 英国: 林徽因 ( 16岁) 1920年4-9月随父林长民赴欧洲游历伦敦、巴黎、日内瓦、罗马、法兰克福、柏林、布鲁塞尔等地,同年人伦敦圣玛利女校学习。 林徽因 ( 16岁) 1920 年 10月,與 徐志摩 初次相遇。 林徽因 在伦敦受到房东女建筑师影响,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 开始对建筑感兴趣,并鼓勵未婚夫梁思成学习建筑。 。在此期间,她还结识了父亲的弟子诗人 徐志摩 , 对新诗产生浓厚兴趣 。 ----- 1920年9月20日 徐志摩 离开美国前往英国。 同年 10月在他伦敦结识林徽因(1904--1955)。 徐志摩 1920 年 10 月( 23 歲),赴 英國 倫敦大學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其間結識英國作家 威爾斯 ,對 文學 興趣漸濃。旅英期間,徐志摩外遇,邂逅了 林長民 的女兒 林徽因 (原名林徽音)。 徐志摩 - “ 我在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里混了半年”( 1920年底—1921年上半年)。 张幼仪 1920年,張幼儀到 英國 與徐志摩相會。 ----- 1920 Trinity College grants Russell aone-year leave of absence. 不知什么原因, 剑桥大学 Trinity(三一学院)让 罗素( Bertrand Russell)在1920年放假1年。 ---- 苏联: 1920年4月—6月,罗素(Bertrand Russell)到苏联去了,拜见了伟大的列宁同志等人啊 FromApril through June, he travels through Russia, where he meets Emma Goldman ( 1869--1940 ) and interviews Vladimir Lenin. 列宁( 1870--1924 ) -------------------------- 中国: 1920 年 9 月 罗素( BertrandRussell)离开英国前往遥远的中国,10月份到达中国 1920年10月底, 罗素( BertrandRussell) 辞去了 三一学院的教职( Trinitylectureship)。 Trinity College grants Russell aone-year leave of absence. From April through June, he travels through Russia,where he meets Emma Goldman and interviews Vladimir Lenin. In September, heleaves for China with Dora Black, arriving in October, the same month his essay“The Meaning of ‘Meaning’” ispublished in Mind. Russell resigns his Trinity lectureship at the end ofOctober. In November, The Practice and Theory of Bolshevism ispublished. ======================================== 1921 英国: 徐志摩曾写道:“ 我在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里混了半年”( 1920年底—1921年上半年)。 --- 1921 年由于狄更生( Galsworthy Lowes Dickinson,1862--1932) 的介绍和推荐,徐志摩以特别生的资格进了康桥大学(现 剑桥大学 )皇家学院( King's) , 研究 政治经济学 。 Goldsworthy Lowes Dickinson (6 August 1862– 3 August 1932), known as Goldie , was aBritish political scientist andphilosopher. He led most of his life at Cambridge ,where he wrote a dissertation on Neoplatonism before becoming a fellow. He wa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BloomsburyGroup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oldsworthy_Lowes_Dickinson ---- 徐志摩 1921 年 7 月给英国朋友奥格顿的 - 封信 , 具体地写上发信地址 : 沙士顿( Sawston) 的普林斯居 (Prince's Cottage 〉 ------------ 看: Sawston是剑桥大学附近的一个大村子! Sawston is a large village in Cambridgeshire in England ,situated on the River Cam seven miles (11 km) south of Cambridge .It has a population of 7,150 ( Census 2001 ). It is officially listed asa village, despite fulfilling many of the criteria for town status such as aHigh Street with shop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awston ----- 徐志摩 在 剑桥应该有三个住址 : 初期和 张幼仪在沙士顿 (Sawston) 同居的普林斯居 (Prince's Cottage; 曾被翻译成王子居。但在这里 Prince 是姓氏 , 不作王子意。 ) 、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吉布斯楼和维多利亚路 55 号 ( 徐志摩在 1922 年 2 月 3 日给罗素的信中使用这个地址 )(1) 。在这二个住址中 ’ 国王㈣吉布斯楼 __ 亚路 55^ 的位置在历史上是明确的。但沙士顿普林斯居的现址 , 一直以来都无法被确定 。 --- 徐志摩 -- “初起我在离康桥六英里的乡下叫沙士顿地方租了几间小屋住下,同居的有我从前的夫人 张幼仪 女士与郭虞裳君。”这段文字引自 《我所知道的康桥》 。 徐志摩和 张幼仪 1922年春(3月)在德国柏林正式离婚。 ------ 徐志摩和张幼仪在 Sawston-- 沙士顿 在英国伦敦、沙士顿,以及后来在德国柏林的那一段生活,徐志摩对待张幼仪并不友好,甚至有些残酷。两人在沙士顿住下后,不久张幼仪就怀孕了。此时徐志摩正因林徽因而心烦意乱,无暇顾及张幼仪,一听便说: “ 赶快打掉。 ” 那年月打胎是危险的,张幼仪说: “ 可是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的! ” 徐志摩冷冰冰地说: “ 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的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 ” 徐志摩要马上离婚,见张幼仪不答应,便一走了之,将张幼仪一人撇在沙士顿 。 --- 罗素( Bertrand Russell)1921年8月返回英国。 --- 林徽因( 17岁) 1921年10月14日之前在英国。 ------------------ 中国: 罗素( Bertrand Russell)1921年8月之前在中国。 林徽因( 17岁) 1921年10月14日,林徽因随父离开英国赴法国乘“波罗加”船启程回国。 随父回国,仍到 培 华女中 续学 。 -------- 罗素( Bertrand Russell) Stillin China in March (1921),Russell falls ill with pneumonia and is reported dead by the Japanese press. TheAnalysis of Mind is published in June. In August, Russell arrives back inEngland. In September, he divorces Alys and marries Dora, who gives birth tohis son John in November. Wittgenstein’s 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Russell, is published in German in December. ======================================== 1922 英国: 徐志摩 1922年 8月之前主要在剑桥大学 劍橋大學國王學院 學習 。 ---- 根据徐志摩的作品和与他人来往的 书信 , 他在 剑桥应该有三个住址 : 初期和 张幼仪在沙士顿 (Sawston) 同居的普林斯居 (Prince's Cottage; 曾被翻译成王子居。但在这里 Prince 是姓氏 , 不作王子意。 ) 、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吉布斯楼和维多利亚路 55 号 ( 徐志摩在 1922 年 2 月 3 日给罗素的信中使用这个地址 )(1) 。在这二个住址中 ’ 国王㈣吉布斯楼 __ 亚路 55^ 的位置在历史上是明确的。但沙士顿普林斯居的现址 , 一直以来都无法被确定 。 ------------ 德国: 徐志摩 1922 年 3 月( 25 歲),與張幼儀 在德国柏林 離婚 --- 产期临近,无奈之际,张幼仪给二哥张君劢写信求救,来到巴黎,后来又去了柏林,生下孩子。徐志摩明知张幼仪的去向,却没有理睬。只是在要办理离婚手续的时候,才找到柏林,逼着她签下了离婚协议。产后,张幼仪很快从悲痛中振作起来,雇了保姆,自己学习德文,并进入裴斯塔洛齐学院,专攻幼儿教育 。 张幼仪 於 1922年在 柏林 生下次子 徐德生 (又名彼得 ) 遂与 徐志摩 在柏林签字离婚。这是中国史上依据《民法》的第一桩西式文明离婚案 。 离婚后,张幼仪到巴黎投靠二哥张君劢,并随其去了德国,入裴斯塔洛齐学院攻读幼儿教育 。 张幼仪带着一颗破碎的心辗转德国。边工作边学习,学得一口流利的德语,她严肃的人生理念契合德国严谨的工作作风,找到了自信,找到了人生支撑点。张幼仪将自己的一生分为 “ 去德国前 ” 和 “ 去德国后 ” ——去德国以前,凡事都怕;到德国后,变得一无所惧 。 --------------- 中国: 徐志摩 1922年 8月从英国启程回国,10月15日他乘坐的“三岛丸号”船抵达上海。 --- 《康桥再会吧》( 1922年) 写于 1922 年 8 月 10 日, 1923 年 3 月 12 日在上海《 时事新报 》副刊《 学灯 》发表 , =================== 罗素( Bertrand Russell)在英国: In July (1922), Russell publishes a review of John Maynard Keynes’s Treatiseon Probability . In August, he publishes the essay “TheTheory of Relativity.” The Problem of China ispublished in September. In November, Russell runs unsuccessfully as the LaborParty candidate in Chelsea. Wittgenstein’s Tractatus is published inEnglish in December. ========================================= 1923 中国 : 徐志摩 1923 年 3 月( 26 歲),發起成立 “ 新月社 ” 。同時在 北京大學 英文系任教。 林徽因( 19岁) 1923 年,徐志摩、 胡适 等人在北京成立 新月社 ,林徽因常常参加新月社 举办的文艺活动,曾登台演出印度诗人 泰戈 尔 的 诗剧《 齐德拉 》, 饰演主角齐德拉公主,台词全 用英 语。她流利的英语和俊秀的扮相,在文艺界留下深刻印象 。 --- 德国: 张幼仪 (ChangYu-I, 1900--1988) --------------- 英国 : 罗素( Bertrand Russell) In March, Russell finishes TheProspects of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 written with Dora. “Vagueness” is published in June. The ABC of Atoms appears inSeptember. In December, Dora gives birth to Russell’s daughter Katharine Jane.Throughout the year, Russell works on appendices and a new introduction to PrincipiaMathematica that incorporate ideas suggested by Frank Ramsey andWittgenstein. ============================================ 1924 中国: 徐志摩 1924 年 4 月至 5 月( 27 歲), 泰戈爾 訪華,陪同在各地訪問; 8 月,第一本詩集《志摩的詩》出版。 12 月,《現代評論》週刊在北京創刊,為主要 撰稿 人。 ------------ 日本及香港: 徐志摩 1924 年 5 月至 7 月,陪同到 日本 、 香港 訪問。 ---------- 德国: 张幼仪 (ChangYu-I, 1900--1988) ------------ 美国: 林徽因( 20岁) 1924 年 9 月,林徽因和 梁启超 长子梁思成 - 两人一起 进入 宾夕法尼亚大学 美 术学院学习,均从三年级课程读起。梁思成在美术学院建筑系,因建筑系不收女生,林徽因即注册 在美 术系,林徽因注册的英文名字是 Lin Phyllis Whei-Yin 。 但是她仍 选修了建筑系的主要课程,实现了自己的志愿 。 ------------------ 英国 : 罗素( Bertrand Russell) Russellpublishes “Logical Atomism” inJanuary, Icarus, or the Future of Science in February, and a number ofpapers on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throughout the year. In February, hecompletes the new introduction to Principia Mathematica . ==================================== 1925 中国: 徐志摩 1925 年 3 月( 28 歲),辭去北京大學 教職。 ---------------- 英国 and other European countries : 徐志摩 1925 年 3 至 5 月,與陸小曼赴 歐洲 旅 _16593476"> -- 徐志摩 1929年(32歲),辭去 東吳大學 、 大夏大學 教職,兼任 中華書局 編輯。1929年9月,應聘任 國立中央大學 文學院英語文學教授。同年,兼中華書局、大東書局編輯 。 ------- 英国 : 罗素( Bertrand Russell) In February, Russell reviews ArthurEddington’s Nature of the Physical World . In June, Russell and Mooreexamine Wittgenstein for the PhD. In September, at the start of a new schoolyear at Beacon Hill, Russell begins a two-month series of lectures in New Yorkto raise money for the school. Marriage and Morals is published inOctober. ======================================= 1930 中国: 徐志摩 : 1930年底(33歲),先後辭去 上海光華大學 、 南京中央大學 教職 。 ---------------- 英国 : 罗素( Bertrand Russell) Frank Ramsey dies in January at age 26.Russell’s essay “Probability and Fact”is published in August. The Conquest of Happiness comes out in October.In December, Russell reviews James Jeans’s Mysterious Universe . ========================================== 1931 中国: 1931 年,林徽因受聘于北平 中国 营造学社 。 ---- 徐志摩 1931年1月(34歲),與 陳夢家 、 方瑋德 等創辦《 詩刊 》季刊。1931年2月,任北京大學英文系教授。兼任 北平女子大學 教授。8月,詩集《猛虎集》出版 。 徐志摩 : 1931年11月19日,因林徽因要在北平 協和禮堂 為外國使節演講「中國建築藝術」,徐志摩欲前去捧場,於早上八時搭乘 中國航空公司 “濟南號”郵政飛機由南京北上,然而,飛機在大霧中誤觸 濟南 開山墜落,徐志摩罹難,死時34歲 。 ------------------ 英国 和美国: 罗素( BertrandRussell) InMarch, Russell’s older brother, Frank, dies, and Russell becomes the third EarlRussell. In July, he begins a weekly syndicated newspaper column for the Hearstnewspaper chain. In September, he publishes The Scientific Outlook . InOctober, he reviews Ramsey’s Foundations of Mathematics . From Octoberthrough December, he is in New York raising money for the Beacon Hill School. ========================================== 1932 …… =============================== 1949 北京: 1949年林徽因受聘为 北京清华大学 建筑系教授 。 -------- 香港: 1949年張幼儀移居 香港 。 ======================================= 1950 英国和美国:罗素( Bertrand Russell)1950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罗素变幻多样的重要著述宣扬人道主义理念和思想自由” http://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literature/laureates/1950/ 1950 Russell publishes the essay “Logical Positivism” in January. UnpopularEssays comes out in September, the same month in which Russell resumes afriendship with the American Edith Finch. In November, Russell delivers hisMachette lecture at Columbia University. It is later published as The Impactof Science on Society . In December, he is awarded the Nobel Prize forLiterature. ========== ====================== 1955 北京: 1955年因 肺结核 久治不癒,林徽因病逝于 同仁医院 , =========================== 1967 英国和德国: 1967年,张幼仪67岁的时候,曾和苏医生一起,到英国康桥、德国柏林故地重游。她站在当年和徐志摩居住过的小屋外,没办法相信自己曾那么年轻过。第二任丈夫过世后,张幼仪到纽约居住 。 ========================= 1970 英国:伟大的 罗素( Bertrand Russell)1970年在其英国威尔士家中去世,终年97岁。 1970 Russell dies at his home in Penrhyndeudraeth, Wales, on 2 February at the age of 97. ========================= 1988 美国纽约: 1988年 张幼仪 逝世於 紐約 =============== ========================== The End. =============== ===========================
个人分类: 林徽因+徐志摩Chinese Poet Xu Zhi-Mo and ...|5646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3 16: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