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行为治疗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失眠的影响因素与行为治疗
fqng1008 2017-2-5 15:21
失眠是中老年人常见而令人困扰问题。连续失眠不但会造成体力与精力的无谓消耗、甚至导致精神与躯体衰竭,更可能引发躯体疾病或使其恶化。 一、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 1. 体质因素:绝大多数失眠症患者都有先天体质上的弱点。由于体质较为敏感,其对外界事物的变化也更为敏感,情绪变化较大。他们往往遇事容易激动,责任心特别强,或性格较为内向,遇事易惊恐,多思多虑。 2. 精神因素 : 人的精神心理受到外界的刺激或干扰时,最容易导致失眠。比如在家庭成员之间、邻居或单位人际之间遇到某些不愉快,或发生争吵以后,常常会使人多思多虑甚至过度担心,从而打乱人的正常睡眠,引发失眠。 3. 疾病因素 : 不少内脏疾病,如心脑血管病、胃肠病、肝病、肾病、内分泌疾病、慢性咽喉炎、哮喘,以及手术后,都容易导致失眠。此外,睡眠不好也常常是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的症状。 4. 药物因素 : 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焦虑药或安眠药,以及一些扩血管药、抗菌素、抗结核病药等,都有可能引发失眠。 5. 环境因素 : 不少失眠患者是因为住家周围的环境干扰,如施工、马路边行车过多等影响了正常睡眠。出差时由于睡眠环境发生变化,或出国时差调整不佳等情况,也容易导致失眠。 二、失眠的行为治疗 1. 充分利用“核心睡眠时段”:晚上11点-凌晨4点的睡眠时间称之为为“核心睡眠时段”。按照人体生物钟规律,如果能确保该时段的优质睡眠,第二天的精神与体力就不会有问题。 2. 保证睡眠质量:睡眠质量重于数量,有失眠症的人,不能指靠“睡懒觉”得以弥补,或企图以数量代替质量,那样不但徒劳无功,反而适得其反、恶性循环,会形成错位的规律性或“昼夜颠倒”的惯性。 所以,既然天已大亮,不如索性起床活动。白天也尽量少睡,不可“听其自然”,把应该在晚上睡的觉“化整为零”,在白天分散用了,必然导致“晚上睡不着,白天睡不醒”的错位规律或习惯。在非正常睡眠时间里,即使实在困极也只能打个“盹”。把觉”留”给下一个晚上用,为其获得优质睡眠作“铺垫”,以打断这一恶性循环。 3. 管理夜尿:管理小便是保障睡眠质量的关键一环。通常,夜尿少,睡眠好;夜尿多,睡不着。反过来,睡眠好,夜尿少;睡不着,夜尿多。二者密切相关、互相影响。 正常情况下,人的肾小管有强大的回吸收功能。当血液经过肾小球时,通过其毛细血管滤过形成“原尿”,然后其中的99%又被肾小管进行选择性重吸收,最后只有1%的量才是“終尿”(到达膀胱,需要排出)。在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正常情况下,“終尿”量与“原尿”量成正比例关系,“原尿”越多,“終尿”就越多。 那么,影响“原尿”量的因素是什么?是心脏“搏出量”,它与心脏收缩力度与心率直接有关,而心率、收缩力度与睡眠质量直接有关。优质睡眠状态下,全身的血液需求量减少,机体本能保护机制使心率减慢、收缩力度减小,“原尿”量减少。 反之,失眠状态下,心脏活动加强(首先是心跳加速),“原尿”量自然增加,夜尿必然多。如果你一晚上起来2次甚至2次以上,肯定睡不安宁。 所以,管理好小便非常重要。具体而言,在上床之前一定要把小便排尽(这又涉及到晚上喝水的量与时段调控问题,需要自已规划并形成惯性),以保证“核心睡眠时段”内不必起床。那么,睡眠质量就基本OK了。 4. 控制疼痛:晚上夜深人静,而且人的痛觉关注度集中。所以一般而言,晚上对疼痛的忍耐力更差。这会使失眠更加火上加油。因此,如果引起疼痛的病因病理一时无法消除,那就不妨退而求其次,先用综合方法、对症疗法(包括止痛药)缓解疼痛,以打断失眠的恶性循环。 5. 调适温度:过冷与过热都不利于睡眠。二人体接触被子的温度,一般随睡眠时间而升高。所以,入睡时以略带凉意为佳。否则后半夜可能过热、出汗,反而影响睡眠。 6. 增加疲劳感:“不吃是没饿得,不睡是没做得”,此话有一定道理。意思是,带有一定的疲劳感,容易入睡。所以,晚上适当作体力劳动或健身运动,会提高睡眠质量。 7. 别把白天的烦恼带上床:睡前使自己的心情保持平静,听听令人舒缓放松的音乐,能帮助你坦然进入梦乡。 8. 让床的作用“单一化”:少在床上看书、打电话、看电视,避免睡前过度用脑。经常在床上进行其他活动,会破坏定时睡眠的习惯。
个人分类: 临床研习|297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3: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