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空中力量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朝鲜的武力超过韩国,这是什么国际玩笑?
热度 3 jiangming800403 2016-8-12 11:09
2016-8-1204:16 我不为韩国操心,她们不是我们的盟国(前提条件是,韩国不发展核武器,不发展进攻型武器)。 我为我们自己担心,有金三这么个盟友,如果他的武力超过韩国,很可能一意孤行,而不管我们的反对,把我们拉入深坑。如五十年代。 如何抑制金三的蠢动,保我东线无事,考验我们中国领导人的政治智慧。 博主回复(2016-8-1210:44) : 您觉得朝鲜的武力可能超过韩国吗?韩国的钢铁产量是朝鲜的20倍(朝鲜缺乏钢铁工业所必需的炼焦煤),韩国汽车、造船和电子工业属于世界强国,朝鲜在这方面几乎为零。 博主回复(2016-8-1210:35) : 朝鲜除了在炮兵(包括战术弹道导弹方面)超过韩国方面,其他与韩美同盟都相距甚远,特别是空中力量至少相差了两个数量级。因为俄罗斯和中国都不大可能卖给朝鲜战斗机和地空导弹系统。即使中俄想卖的话,朝鲜也买不起。 如果真的开打,三八线以北的朝鲜远程火箭炮即使能其次几个波次,但最后也会被美韩空中打击力量摧毁,除非一直猫在巷道里。 美国在东北亚保持远远超过韩国需要的军事力量,针对谁是不言而喻的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建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996016.html 上一篇: “萨德”到底针对谁?
个人分类: 国际观察|3522 次阅读|6 个评论
魅力腾冲(5)---悲壮远征军
xuxfyuwp 2014-5-4 16:36
中国远征军出征缅甸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总体上可归为惨败,从1942年3月开始,7月结束,幸存部队溃退至印度和滇西,究其原因,有多种看法,但人数、装备、空中力量都不占优应是主要原因。尽管未能取胜,远征军在缅甸仍有神勇表现。 如1942年3月19日,在仰光附近的同古,由戴安澜将军指挥的远征军200师,与日军苦战12天,歼敌5000余人,为英军撤退和远征军的后续部队赢得了时间。日军战后也承认,同古交战,是日军出兵缅甸遭遇的最艰苦一战,也是是东南亚战争中遇到的第一场大的战役。 随后发生的仁安羌大捷也使中国远征军军威大振,4月19日,38师师长孙立人率领一个团,在仁安羌与多余己方7倍的日军交火,成功歼灭日方一个精锐大队,救出英军7000余人和被俘的传教士、记者约500人。孙立人因此获得英国帝国司令勋章和美国丰功勋章。 在后来的战斗中,就差强人意了,特别是在日军的精锐力量56师团包抄了远征军的后路后,远征军已无力挽回败局了,大部分部队选择了向国内方向撤退,途径野人山,遭遇了及其恶劣的自然环境,最终10万大军只剩下4万,多数将士魂断野人山,包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毛泽东得悉戴将军牺牲后,赋诗一首悼念:“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孙立人将军率领38师绕道撤至印度,应是明智的选择。 第二阶段从1943年10月到1945年3月,远征军从印度和怒江东岸分两路进军缅甸。在印度的中国军队一增至12万人,滇西的部队有16万,30万大军在缅甸浴血奋战,艰难反攻,配合中国远征军的还有美国特种部队。经过一年多的奋战,将日军驱逐出缅甸,退至泰国、越南。这段时期双方都伤亡惨重。日军死亡超过9万人,远征军损失也约有8万多人。 在以往读过或看过的抗日文艺作品中,大多会有一个光明的结尾,八路军或新四军(最近也开始有国军了)最终取得了胜利,收复了某个地区。若从中国抗战的整个进程中,收复滇西应该是少有的战略性反攻战役,其过程之惨烈远非文艺作品中描绘的那样尽如人意。如在第二阶段反攻中的松山战役,其悲壮程度令人难以置信。 松山位于怒江西岸的龙陵县境内,是关键的战略要地,1942年远征军败退后被日军占领,国军则死守怒江,在东岸与日军隔江对峙。若松山不克,则无法西进,龙陵、腾冲等地不会完全收复,滇缅公路也无法打通。因此必须首先拿下松山,远征军别无选择。但由于日军在松山附近修建了城堡式的坚固防御设施,构成由40多座子母堡组成的相互配合的据点群,几乎将松山一带的山体挖空。堡垒主体大部分为三层,包括射击,掩蔽部、弹药粮食仓库等功能,由土、木、钢板构筑的厚实掩体即使受到炮击亦很难被摧毁,必将使得这场战斗异常险恶。 松山战役从1944年6月初开始,9月中旬结束,历时近百天,国军投入兵力2万多人,经过十战松山,最终摧垮了日军的防御。中方伤亡人数7700多人,阵亡4000人,负伤3773人,失踪50多人。毙杀日军1250多人,国民革命军与日军伤亡比例约为1:6.2。松山战役的胜利从战略意义上价值重大,为后来收复滇西和打通滇缅公路奠定了基础。但从一个战役角度看,则代价太大,胜得过于惨烈。包括在收复腾冲和龙陵的战役中,国军也是以付出了很大牺牲为代价换取的,这大概反映了当时抗日战场上的真实状况,国力弱,影响到军队实力等多个方面。 中国远征军这段历史是二次大战和中国抗日战争的一部分,以前确实了解不够,这次在腾冲参观了国殇墓园和滇缅抗战博物馆,初步知道了一些。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滇西1944》都是描写那一时期的作品,希望有更多的国人能全面、真实地了解那段历史。 (原文写于2012-03-17 12:28:52 新浪博客)
个人分类: 杂记|280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10: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