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公众接受性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中国民众对核电了解多少?
热度 6 Jacking 2014-9-20 18:40
中国民众对核电了解多少? 陈钊 2014-09-20 最近,一段名为《核电小苹果》的视频上了央视 1 套综艺节目《博乐先生微逗秀》,《核电小苹果》主创人员和演员们上台给观众讲解节能用电小知识并介绍核电工作服。可以看出,在高层领导不断释放核电重启信号的背景下,国内主流媒体也在努力寻找拉近核电与公众距离的新途径。那么,我国民众对核电了解到底有多少呢?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项实地调研的数据。 背景资料 数据来源:《广东省核电公众认知的调查报告》 报告作者: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学生陈钊等 调研时间: 2008 年 7 月 调研地点:广东省深圳市 调研方式:问卷调查,登门访谈,电话访谈 调研人群:常住居民、街边群众、学生、用电大户、专业人士和公务员等 图 1 调研地点 表 1 受访人群 表 2 调研方式 受访民众对核电的了解程度 图 2 您对核电了解吗? 图 3 您认为核电会影响您的健康吗? 从心理学角度看,人们对一项技术的了解程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对他们对这项技术的接受和支持程度。比如,从风险概率方面分析,乘坐汽车的风险程度要高于乘坐飞机,但人们对汽车的了解高于飞机,所以汽车的公众接受程度比飞机的要高。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只有 13.79% 的受访民众表示了解核电,而有 41.38% 的民众表示不了解。有 63.02% 的受访民众认为核电站对自己的健康有影响,而事实上正常运行的核电站对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是不会产生影响到。这说明我国民众对核电的了解程度非常低,而福岛核事故期间我国发生的“抢盐”事件也反映出了这个事实。民众对核电了解程度低会导致公众不愿接受核电,从而产生反核心理。这需要我国加快推进核电相关的科普工作,努力提高公众对核电的了解程度。近年来,中国核协会、中广核集团等相关单位都提高了对核电科普的重视程度,加大了核电科普力度。 受访民众对发展核电的态度 图 4 您支持我省发展核电吗? 图 5 您支持我省发展核电的原因是什么? 图 6 您不支持我省发展核电的原因是什么? 这项数据显示大部分民众表示支持我省(广东省)发展核电,占 76.4% ,这远远超出了预期。这其中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 2008 年广东省的电力短缺情况比较严重,而受访民众支持核电的最大原因也是电力短缺。这里也可以看出,在能源危机压力下,民众还是能够接受发展核电的。在去年严重雾霾天气的困扰下,民众对核电的环保性能有了更多的了解,或许会成为支持发展核电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而民众不支持核电的最大原因是担心发生核事故,这项数据在 2011 年的福岛核事故之后,应该会有比较大的上升,这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受访民众对所在城市建设核电的态度 图 7 您支持在您所在城市建设核电站吗? 图 8 如果发生反核事件,您会参加吗? 大部分受访民众明确表示不支持在自己所在城市建核电站,占 52.08% 。这预示了我国未来核电发展过程中必将面临巨大的邻避运动压力。这个压力已经在 2013 年的江门反核事件中充分显示出来,这也是我国未来核电发展中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在受访民众中,有超过一半的民众表示不会参加反核事件,但有 31% 的民众表示看情况。这可以说明,如果核电建设方和政府部门做好与当地民众的沟通工作,把核电建设信息公开透明地展现给民众,提高当地民众对核电的了解程度,反核事件是可以避免的。 以上分析是基于 2008 年的调研数据开展的,调研活动为学生自发研究项目,非官方公布数据。时隔多年,该数据与现状必然存在较大差别,尤其在 2011 年福岛核事故发生之后,相关数据或许已发生根本性变化,以上内容只能起到参考作用。该调研活动只在深圳市进行,具有较大的局限性,无法展现全国情况。但是,目前我国尚未发布类似的权威数据,可供研究讨论的资料非常缺乏。希望以后会有相关权威的数据发布,供研究者和决策者使用。 参考资料: 陈钊,等,广东省核电公众接受性的研究,《能源政策研究》 2009 年第 2 期 48-52 页 陈钊,等,广东省核电公众认知的调查报告,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 作者简介: 陈钊( 1987- ),男,广东潮州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博士生,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 KIT )核能技术研究所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生,从事先进核能系统研究。 科学网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u/Jacking E-MAIL: chenzhao316@gmail.com
个人分类: 核能科普|9837 次阅读|12 个评论
当核能进入我们的生活
热度 5 Jacking 2014-2-20 06:17
当核能进入我们的生活 陈钊 2014-02-19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在建核电机组数目最多的国家,全球 72 座在建核电机组中有 28 座建在中国。按照世界核协会的预测,到 2030 年中国的核电机组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核电机组数目最多的国家。核能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几乎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随着越来越多核电站的开建,核能一词将更加频繁地进入公众的视野。一座核电站的建造会涉及一座甚至多座城市的民众,一百座核电就会涉及一百座甚至几百座城市的民众。不管你愿不愿意,核能已在悄悄地进入中国民众的生活。作为一名普通民众,我们并没有义务去理解太多晦涩的专业词汇,但当核能进入我们的生活时,我们应当对它有多一点的认识。 1 什么是核能 核能,是指核裂变反应或者核聚变反应释放出来的能量。对于什么是核裂变,什么是核聚变,我们这样简单地理解一下。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物体的质量可以转换成能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产生的能量等于消失的质量剩于光速的平方( E=mC 2 )。我们知道光速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值,而光速的平方更是一个天文数字。所以,只要有一点点质量的消失(这样表达并不太准确,但方便理解,具体内容可以查阅专业词汇质量亏损),就会有巨大能量的产生。原子核在发生核裂变反应(一个原子核分裂成多个原子核)或核聚变反应(两个原子核聚合成一个原子核)时,就会有质量的消失,从而产生巨大的能力。 核电站,就是指利用核能来发电的电站。它的发电原理和火电站非常相似,只是以核反应堆替代火电站的燃煤锅炉而已。基本流程是,核燃料在核反应堆里发生裂变反应,所产生的热量将蒸汽发生器中的水加热成水蒸气,水蒸气驱动汽轮机转动,汽轮机带动发电机进行发电。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控制核反应,以及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核反应堆内的燃料进行冷却,就发展出了不同的反应堆堆型,如压水堆,沸水堆等。 图 1 核裂变反应原理图 图2 核电站发电原理 2 核能的发展历史 世界上第一座反应堆是 1942 年美国物理学家费米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操场上建成的,这是著名的曼哈顿计划中的一部分。第一座核电站于 1954 年在前苏联建成,但当时建造核电站属于最高军事机密,并没有进行商业应用。世界上第一座商用核电站是英国人于 1956 年建成。虽然英国人建的这座核电站功率非常小,但已成功实现了商业化,开启了核能商业应用的时代。 在人类成功掌握了核能发电技术之后,核电进入了一个黄金发展时期。从上世纪 60 年代初到 70 年代末,世界核电装机容量从 1GW 发展到了 100GW (约 100 座现代核电机组)。从 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末的十年间,世界装机容量从 100GW 发展到了 300GW ,也就是说在这 10 年里全世界建造了大约 200 座核电机组。然而,核能的好景并不长。 1979 年,美国发生了三里岛核事故, 1986 年,前苏联发生了切尔诺贝利事故,世界核能瞬态掉入了深渊,停滞发展长达 20 年。 到了 2005 年左右,由于气候变暖问题的日益严峻和化石能源危机的逐渐突显,各国政府开始重新指定核能发展计划,其中最为雄伟的发展计划就来自中国。正当全世界开始准备迎接核能复兴的到来时,日本发生了福岛事故,核能又重新成为了一个敏感话题。 图 3 世界 核能发展历史 3 谁在用核能 目前,世界上有 435 座核电,排在前三位的是美国 100 座,法国 58 座,日本 48 座,中国有 15 座,排在第八位。全世界核能发电占总发电量的 11% ,其中法国 74.5% ,美国 19% ,而中国只有 2% 。 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利用核能最多的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核电技术是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重要体现,能够大规模应用核能的也是世界上工业水平最高的国家,如美国、法国、日本等。我们知道,核电站具有很大的危险性,还存在诸如核扩散,核废料处理等诸多问题。但为什么核能能够在这些发达国家中得到快速发展,这些发达国家里的民众是如何看到核能的,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图 4 世界各国核电站数目 4 为什么没有放弃核能 核能是一种清洁的能源,核能发电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灰尘等环境污染物。核电也是一种经济的能源,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核电的发电成本基本与火电相当,甚至还要优于火电。 核能的安全问题是我们现在最关注的一个问题。发达国家通过几十年的使用经验足以告诉我们,核能的安全性完全可以得到保障。美国学者研究表明,美国人每年来自核电站的辐射剂量只占其年平均辐射剂量的 0.005% ,这个剂量只相当于吃一只香蕉带来的辐射剂量(每吃一根香蕉,人体内会增加 0.005 毫克的放射性元素钾 -40 ) ,而来自燃煤电站的辐射剂量占其年平均辐射剂量的 1% 。从能源事故来带的人员伤亡情况来看,核能也是优于其他能源形式的。比如日本福岛核事故,虽然造成了大面积土地暂时隔离,几十人民众需要临时撤离,经济损失严重。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如此严重的核事故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而一个小煤矿事故,一个小输油管事故,就能造成几十人的死亡。如果我们再把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算是的话,核能对人类安全的威胁是远远小于化石能源的。 事实上,美国大部分民众是支持核能的。调查发现,有 70% 的美国人支持核电, 84% 的美国人认为核能可作为未来电力的重要来源, 70% 的人会接受在最近的核电厂建一个新的反应堆 。 对于消费者来说,核电可以提供更加廉价的电力;对于环保主义者来说,核电是清洁的、低碳的能源;对于政府部门来说,核电是目前唯一一种可以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的能源形式。在化石能源逐渐枯竭,气候变暖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的情况下,人类是不可能放弃核能的。 5 核能对于中国的意义 中国现在是世界上能源消耗最大的国家,但中国的总体发展水平还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还需要继续发展,这也意味着中国还需要更多的能源。这么大的能源需求,我们靠什么来提供呢?据 BP 公司发布的世界能源观察报告,我国 2012 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 2735.2 百万吨油当量 /Mtoe ,化石能源占 90.9% ,非化石能源只占 9.1% ,而化石能源中,煤炭占了 68.5% 。有一个事实我们必须强调一下,化石能源终究会有用完的一天。这个问题离我们并不遥远,可能是 100 年,也可能是 200 年,大概就会在我们的孙子那一代出现。如何应对化石能源枯竭的问题,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 表 1 2012 年世界各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 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还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气候变暖问题。去年席卷大半个中国的雾霾天气已经让我们切身体会到了空气污染的严重程度。雾霾天气的最主要原因正是由于大规模使用化石能源而向大气中排放出来大量的污染物。而气候变暖问题可能离我们的生活比较遥远,但却是政治家关注的一个焦点。每年的联合国气候会议,各国政要都会如期出席。 2009 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中国已经向世界承诺到 2020 年,非化石能源要占比达到 15% ,这并不是一个容易实现的目标。 核能,作为一种可大规模应用的清洁能源,对于解决中国的空气污染问题,调整国家能源结构以及实现清洁能源发展目标,都是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文 / 陈钊) 参考资料 CDR Handbook on Radiation Measurement and Protection National Council on Radiation Protection and Measurements No. 92 and 95 Perspectives on Public Opinion, NEI publication, June 2008 作者简介: 陈钊( 1987- ),男,广东潮州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博士生,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 KIT )核能技术研究所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生,从事先进核能系统的设计与安全分析研究。 E-mail: zchen214@mail.ustc.edu.cn
个人分类: 核能科普|8417 次阅读|9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5 14: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