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匹配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动力机械的选配原则与步骤
wusaite 2019-7-30 10:21
动力机械的选配原则与步骤 伍赛特 1 动力机械选配的基本原则 通常而言,动力机械选配的基本原则包括: ( 1 )动力机械的机械特性必须和机械系统的负载特性相匹配,动力机械的驱动能力必须能够克服机械系统的所有负载,包括工作负载和非工作负载;其机械特性必须保证机械系统有稳定的运行状态;其容量必须与工作机的工作制度相适应;动力机械的转速应该综合考虑工作机或执行系统的运动参数和传动系统的复杂程度。 ( 2 )动力机械必须满足机械系统起动、制动、必要的过载能力和发热要求。 ( 3 )动力机械必须满足环境的要求,如能源供应、降低噪声和环境保护等要求。 ( 4 )动力机械还必须有最优的性能价格比、运行稳定可靠、寿命合适、经济性指标(包括原始购置费用、运行费用和维修费用)合理。 2 动力机械选配的基本内容和步骤 2.1 确定机械系统的负载特性 机械系统的负载包括工作负载和非工作负载。工作负载可根据机械系统的功能由执行机构或构件的运动和受力求得;非工作负载包括机械系统的所有额外消耗,视机械系统的具体结构各有差别。 一般机械内部的摩擦消耗(不包括以摩擦力为驱动力的场所,如汽车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等)用效率加以考虑,可参照有关的专业手册确定;非摩擦消耗如辅助装置消耗,与工作负载的确定方法类似,根据辅助装置的功能确定,如润滑系统、冷却系统的消耗等。 2.2 确定工作机的工作制度 工作机的工作制度是指工作负载随执行系统的工艺要求而变化的规律,包括连续工作制、短期工作制和断续工作制三大类,常用载荷一时间曲线来表示,有恒载和变载、断续和连续运行、长期和短期运行等形式。 动力机械实际工作制度和工作机相同,但在各种不同的工作制度下,动力机械的允许功率是完全不相同的。比如国家标准对内燃机的公称功率分为四级,分别为 15 min 功率、 1 h 功率、 12 h 功率和长期运行功率,其中以 15 min 输出功率为最大。因此选配动力机械时需要特别注意工作机的工作制度。 2.3 选择动力机械的类型 影响动力机械类型选择的主要因素有驱动效率、运动精度、负载大小、过载能力、调速要求、动力机械外形尺寸、控制难易程度、环境与动力系统之间的相互要求,以及购置、使用和维修费用等,需要根据动力机械的具体特点选择。 2.4 确定动力机械的转速 主要考虑执行系统的调速范围要求、传动系统的结构和性能要求。转速选择过高,会导致传动系统传动比增大、结构复杂程度提高、效率降低等后果;动力机械转速过低,也会引起本身结构增大和价格提高。 一般动力机械的转速范围可由工作机的转速乘以传动系统的常见总传动比得到。当执行系统有多速要求时,可直接选用多速动力机械(如双速、三速、四速异步电动机)或变速传动箱或采用易于通过控制实现调速的调速电机或液压气动马达加以解决。 2.5 确定动力机械的容量 动力机械的容量通常用功率表示,根据机械系统的负载功率(或转矩)和工作制来决定,即在工作机的工作制与动力机械工作制相同的前提下选择动力机械的额定功率。 但工程实践中,需要将工作机的工作制向所选定的动力机械的标称工作制靠拢,将工作机的实际功率转化成这种标称工作制下的功率,再选配动力机械的额定功率。工作机的功率计算方法与工作机的类型有关,如破碎机和带式输送机的功率计算方法完全不同。 选择动力机械的容量还需要留有一定的余量,以克服负载波动、启动和瞬时过载,但对于固有的大波动非均匀性载荷(如破碎机载荷),需要采用蓄能装置(如飞轮等),而不能采用纯粹提高动力机械容量的办法来满足要求。 2.6 确定动力机械的数量 对于有多个执行机构的机械系统,可能存在多种动力系统和传动系统的配置方案。一般可以采用单动力机械经过多路变速传动,以满足各执行机构的动力和运动要求。 2.7 动力系统的评价 主要考虑动力系统的经济性指标、对传动系统的影响、对执行系统功能要求的满足程度,以及与环境的协调性和对机械系统的结构配置、寿命和可靠性的影响,目标是从动力系统可行方案中选出最优方案。 参考文献 王黎钦 . 先进制造理论研究与工程技术系列 机械设计 .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 2015.07:312-314.
个人分类: 科普集锦|2625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看待气体灭火系统的弊与害
dfedhw 2019-5-27 20:35
气体消防:“金海翔”号货轮船用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泄漏事故已至10人死亡! 来自微信公众号 36safety 导致10人死亡19人受伤,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是安全的吗 ? 来自微信公众号ifire-hy 靠山屯闲话 气体灭火系统虽然作为一种安全装置,但由于其本身具有大量窒息性气体并带压力存储,在相对密闭的空间内,在人员偶尔可能出入的场所,无形中又形成一个较大的危险源,对由此带来的意外安全风险不得不察。 无论自启动还是人为操作,气体灭火系统造成人员伤害的原因大致归结为以下几种情形: 1.部分正常的操作(如人为断电或系统测试)带来的虚假电信号输出,足以启动瓶头阀电磁启动器,而使气体发生喷放;内部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处置操作时,由于对系统流程及联锁方式不熟悉,而导致的误操作,造成气体意外释放。 2.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及影响(也包括可能产生火花及烟尘的其它施工作业),系统检测认定为真火警而自行释放灭火剂,这与现场环境条件的变化、系统最初的设计以及设备选型、稳定性都有较大关系 (其它类型的自动灭火系统均无法避免此类情形) 。 3.外来人员进入特定保护区域内,由于对路线不熟悉,要害部位的门禁管理,对现场各类报警按钮不熟悉,双方对工艺设计上的理解差异,而进行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触碰,所导致的气体喷放,另外也包括一些无关人员出于好奇或恶意的触碰而启动系统。 4.发生在施工或检维修过程当中,不同施工方之间的沟通衔接确认不到位,孤立的操作而导致气体误喷于保护区域或钢瓶间,最终是否会造成人员伤害取决于当时的具体情形。 5.系统自身内部设备(探测器、控制器、执行器)、以及不同承包商产品之间的匹配程度共同决定着系统的可靠性,加之每一件产品自身的品牌质量工艺都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6.生产厂商内部掌握的系统技术性缺陷(极端情况下才会出现),出于商业利益等原因,无从获知,则用户无法得到相关风险的警告与提示。 7.为防止人为恶意触碰所采取的防护措施,额外增加了操作环节与难度,也带来些许不便。 8.高压状态下存储的灭火剂形成微量慢性泄漏,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可能造成误喷。换句话说,随时间的推移,由于设施的老化,误喷风险缓慢增加,也就相应增加了系统维护管理难度与工作量。 9.自动灭火系统本身作为安全装置引入,是为了消除和降低火灾风险,但由于其自身带来一类新的风险,又有必要对气体的早期泄漏及喷放状态实时监测,并设置专用报警系统,这样一来,不仅要考虑原有火灾报警系统的可靠性,还要考虑到气体监测报警系统的可靠性,再度增加工作量与新的担忧。 总体而言,工艺设备越复杂,组成的元器件越多,需要关联考虑的因素越多,系统可能会被设计得更复杂,加之操作人员对系统了解的局限性,人为的不确定因素,不同人员经手,可靠性必然整体随之下降,这一矛盾始终无法回避。 再回到灭火这个本原问题上来,所有类型的自动灭火系统,一方面是为了解决发现延迟的问题(空间区域太大以及无人看管的时段),另一方面是为了解决大量灭火剂临时投送的动力问题。如果气体灭火系统应用场所对第一条要求并不高的话(特定区域的火情可通过人为及时发现),不如直接改为完全“手动”控制,就没必要再与自动报警环节建立任何复杂的关联,这样报警系统的各种杂散电信号均无法驱使气体灭火系统动作,从而降低误喷概率,同时考虑到自启动状态下,30s的延迟时间未必够用。当然,由于长期自带压力,微量泄漏问题仍难以根治,甚至不排除同一批次的设备到达一定使用年限后,故障率陡增的可能性。 随着技术与时间的发展,特定场所的火灾风险与气体窒息风险自身也处于不断的变化调整之中,有必要进行再次权衡:火灾风险是始终都要承受的,气体窒息的风险却可以不承受或少承受;发生一起火灾未必会伤人,气体一旦误喷,出现伤害的概率较大,而且更容易造成多人伤亡;火灾有一定时间来应对,而气体误喷却少有时间来作出反应。鉴于此,有必要结合应用现状,对气体灭火系统的使用方式、应用范围、限制条件等进行考量。 所有自动灭火装置应用均面临两种矛盾: 灵敏性与可靠性的矛盾;选择性与快速性的矛盾 。同样是误喷,气体相比于其他灭火剂(如水喷淋)危害性可能更大。那么,气体灭火系统的实际应用到底是否安全?这取决于所有真实事故发生的统计概率,并不能简单用一句“此次事故本可以避免”来敷衍过去,因为安全问题最终注重的只是一个结果和数值,尽最大可能避免人员受到伤害,甚至不会予以更多分析,如果事故风险概率为市场所认可,当然就是可行的。 不敢“睡”的自动灭火系统靠不住 安全装置不安全
3195 次阅读|1 个评论
形状相似度模型研究背景
applefl 2017-9-5 20:07
在公共服务和社会发展中,地理信息检索和空间数据挖掘有着重要的影响。相似度和匹配在多源数据检索、分类甚至更新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过去十几年中,这些研究主题吸引了大量学者。地理空间的匹配识别函数包括几何、拓扑、语义匹配。拓扑关系中微小的变化会导致不同的匹配结果,而语义匹配需要待匹配实体的属性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因此,几何匹配在GIS中使用的最广泛。 几何匹配基于几何相似度。有很多有名的方法来度量形状间的相似度。例如,形状上下文描述子,形状多级描述以及晓波描述。形状上下文描述子可以利用大尺度上的一个随机参考点描述局部信息,但它缺乏描述全局信息的能力。小波描述法可以用特征来表示形状,但是依赖于初始点。形状多级描述子对平移保持不变,并且能描述空间物体的全局和局部信息,还能抗噪。同时,几何描述子经常用于描述空间物体,包括面积、长度、角度、方向和外接矩形。对一个形状描述子来说,最重要的是在描述空间物体全部特征时,它不仅要有紧致性,还要能灵活考虑细节变化。而且还要能保持平移、旋转、缩放不变性。另外,形状是对空间物体的一种符号化、模糊的描述,很难用数学函数去表达。 在实际生活中,匹配和相似度不仅用于匹配由简单点、线、面描述的物体,还可以用于复杂的几何结构,例如带洞多边形。然而,当前形状描述方法主要面向简单几何物体,并且不能直接用于复杂几何结构,因为他们缺少描述洞之间的关系以及洞与外轮廓之间的关系。 我们认为以上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同时,在应用于真实世界中的物体时,他仍然是一个挑战。本文中,我们提出一个综合模型来度量带洞多边形的相似度。洞的分布用位置图来描述,力图用来度量位置图的相似度。凹凸特征是几何形状特重要特征,最远点距离是一种新颖的形状特征,包括角点信息,通过傅里叶变换来描述简单多边形。扩展Hausdorff距离和角度被用来描述洞和外轮廓的关系。贪心算法用来解决不同多边形洞的匹配问题。
个人分类: 相似度模型|2 次阅读|0 个评论
要想得到你想要的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尽力让你自己配得上它
热度 11 wangdh 2014-11-23 10:20
相配与不相配 (王德华) 网上流传着查理·芒格( Charlie Thomas Munger )的一句话:“ 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样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配得上它。” 芒格是 美国 投资家 沃伦· 巴菲特 的黄金搭档,这句话出自他在 南加州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经查阅,这句话的原文是 “ The safest way to get what you want is to try and deserve what you want . )”。直译可否改为: “ 要想 得 到你想要的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尽力让你自己 配得上它 ” ? try的过程,就是match,最后的结果是deserve,也就是说结果应该是“志在必得”、“应该得的”。 这句话曾让我沉思过。我曾把这句话发给我的学生们,问他们:怎么理解 “ 配得上它 ” 呢?是“当之无愧”的意思吗?如何做到呢?需要哪些条件呢? 或许是学生们误解了我的意思,以为我又想着法子去折磨他们,结果没有一个学生回复我。今年我在研究所里的博士研究生素质教育课程讲座上,我也引用了这句话。 我们常听到人们在表示一种认可的时候用“般配”,如说一对男女相爱,“他们俩真般配”。也听到“你不配”这样表示有些不屑、蔑视的刺耳的说法,如“他还想跟老娘来讲素质,瞧他那德行,他不配!”。不配,就是不般配。门当户对,郎才女貌,比翼双飞,就是人们说的 “般配”。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就是“不配”。说“你不配”,就是说你有点异想天开了。 匹配,般配,配得上,是说天平的两边相差不大,可以维持一个相对平衡状态。要达到一个目标,实现自己的愿望,要做的事情,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要与目标和愿望相匹配。花费了力气和精力,但费力不讨好,就是不相配。所以,要达到匹配,是需要思想和智慧的。 读研究生,想获得学位。做科研,想发表有影响的学术论文。获得学位后,希望有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希望有一个理想的伴侣,建立一个幸福的家庭,生活快乐充实。希望自己学业上有所建树。这些目标,我们都知道不是等来的,也等不来,是需要靠自己努力奋斗去得到的。很多时候,我们感觉付出了很多但为什么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呢?可能就是自己的努力与目标不匹配。造成不匹配的原因,有很多因素,有客观的,有主观的。客观的,很多时候一个个体难以改变,主观努力是可以自己把握和掌控的。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才能感到快乐和充实,取决于一个人的追求和品位。快乐、充实,是自己的内心感觉,不是让他人来评判的。匹配不匹配,配得上配不上,也是自己来判定的。很多时候,我们的付出与获得不相匹配,就造成了心理上的挫败感,就会有抱怨。 前几日在广州参加中国动物学会第十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中国动物学会成立八十周年纪念会,我的导师王祖望先生应邀做大会报告“中国动物学会八十年回顾”,他在报告中突出了几代科学家的科学追求和科学精神,突出了科学家的“家国情怀”,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报告赢得了入会代表们的高度赞誉。会间,先生跟我聊起他在准备报告时的一个思考:那些早期回国的科学家在那么艰难的条件下,何以几乎都成为了各个领域的开拓者?先生说他认为是“时势造英雄”。当时具备科学家成才的条件:1、当时百废待兴,每个领域都需要建设和发展,需要人才;2、国家信任科学家,没有很多干涉,科学家有大展身手的机会,可以重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能力。尽管条件差,但科学家有责任感,有使命感,有干一番事业的愿望,有为科学献身的勇气,所以他们就成功了。他又问道:为什么我们今天条件好了,反而出现了“钱学森之问”呢?我说,现在的学者跟以前的学者,在各个方面都不同了。以前可以说是硬件差,但软件强。现在硬件条件提高了,软件条件则已经很差了。我说的软件条件就是人的素质,文化环境。我们在很多方面都丢掉了那些优秀的文化和传统,丢掉了该坚持的东西,一些本该摒弃的、影响科学发展的东西却被保留了下来,甚至进一步发展和坚固了。很多方面是政策的导向造成的,是行政化造成的。利益的驱使,使得人们改变了很多,最后整个社会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变得我们今天自己都不认识的样子。年轻一代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成长,也就自然把不正常当作正常,把不该追求的东西,当作自己奋斗的目标。这是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剧,国家的悲剧。也就是说,当今学者们的追求与科学发展规律不匹配,大学教育、研究生教育也是一样的道理。时代局势造成了各种匹配,也导致了各种不匹配。 我国学者最近有项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上的一种啮齿动物根田鼠,当后代经历的环境条件与母体经历的环境条件不匹配时,母体受到的压力和胁迫会严重影响到后代的生长发育。看来“匹配”也是有时间尺度的,可以跨代的。父母辈肩负的责任重大,单从环境条件匹配,就够有挑战性的。 想想我们的人生,每个时段都会遇到不同的生活压力,我们需要懂得如何消解,如何使得自己的身心与环境相匹配。年龄大了一个很明显的特征是经常感到劳累。为什么会感到累呢?我觉得一个重要方面是心理愿望和生理状况不匹配。随着年龄增长,很多方面的能力会衰退,尤其是体力和智力方面。我们应该适时进行调整才是,该减速的时候没有减速,反而在工作上加码,这就造成了心理和生理的不匹配。生活节奏应进行适时调整,使得身体状况与工作压力匹配,这样就不会感到累,反之就会感到很累。 匹配,表现在各个方面。如生物学上,有机体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原则,有机体生理、行为、形态与环境条件相匹配的原则。机体内有各种匹配(如血液供应,线粒体氧化,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繁殖系统等各个环节),以保证机体的效率最大化。这是大自然对机体的塑造能力。 社会和国家的各个方面也是一样,各系统间必须相匹配,效率才高,系统才优化。如人才政策,必须考虑学者的付出与待遇之间的匹配。匹配,就会有好效果。不匹配,不仅是效率低下的问题,更严重的是会消耗系统,损伤系统,破坏系统。 所以,“要想 得 到你想要的东西,最可靠的办法,就是尽力让你自己 配得上它 ”。我们该思考的是如何才能“尽力配得上它”? 问一句:你配,还是不配? 室内 楼下
个人分类: 个人随感|29735 次阅读|10 个评论
曹博主,你的高等数学很不够好啊!
热度 18 laserdai 2014-7-17 20:17
看到曹博主的新的一篇宏论: 男女之间那点事 ,小红花被摘掉了,我认为这是应该的,不但如此,里面有很关键的致命错误,这里就用手指轻轻点一点。 这篇博文的核心是说婚姻生活中男女夫妻匹配的事情,议题非常好,给满分。曹博主卖弄的主要观点是: 1。夫妻要匹配才可以婚姻稳定; 2。夫妻大概需要直到10年的磨合期,包括婚前的恋爱时期(如果有的话); 3。夫妻不匹配就要散,凑合过很悲惨; 4。夫妻做到匹配前不要孩子。 这些观点拿到一般的网站,比如搜狐,新浪上去,糊弄一般人绰绰有余,但是,在科学网上,就只有挨砖头的份了。 究其深层次原因,他的高等数学不够好,其实是不好。 第一,什么才算匹配? 匹配,应该是说夫妻双方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业余兴趣爱好等等方面的一致性。完全一致就是完全匹配,完全不一致甚至相反就是不匹配。 从高等数学来看,夫妻双方没有完全的匹配,也没有完全的不匹配,就是说,两个极端点实际上不存在。实际上的夫妻的匹配度,都在这两个极端之间,这里是一个(统计)分布,应该不是高斯型的分布,很可能是戴氏分布,有待以后探讨。 高度匹配是大家所追随的,比如,郎才女貌,夫唱妇随等等。 有些匹配是大家所不喜欢的,比如,鲜花插到牛粪上,大家小姐成了压寨夫人,七八十岁的老爷又续了一房二八佳人等等。 匹配度高,婚姻更稳定,这里有正比关系,但是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实际上的婚姻稳定度,很复杂,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第二,十年的磨合期和七年之痒直接矛盾 磨合期是正能量,是阳,七年之痒是负能量,是阴,二者之间是一场博弈,就是正负代数相加(y=a+b),相互作用抵消,这完全符合老祖宗的那个阴阳八卦之图。 就是再完美的夫妻也会有七年之痒,这是生理本性决定的。经过七年之痒之后,夫妻关系经过了一个巨大的难关,以后会有一段时间顺风顺水的平坦。但是,七年之痒的这个山坡前,很多都会翻车。 说磨合期直道十年太长,或者太短。不然结婚磨合到二十五年银婚,五十年金婚,六十年的钻石婚都是值得大庆的日子。 第三,不匹配就要散,说得太绝对,一刀切,有点二,估计受到算术的影响,那种一是一,二是二的最简单思维。实际婚姻很复杂,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主导因素因人不同。 第四,匹配后再要孩子是本末倒置,信口雌黄。 夫妻的最基本社会功能是维持生命和繁衍后代,什么匹配不匹配都是排在后面的因素。这相当于数学上没有分清楚分子和分母。 第五,匹配度随着时间,位置等改变,时间和空间的函数。 老祖宗说过,时位之移人也,当然更加能移动匹配度,这就是说,匹配度是时间,空间,和社会氛围的复杂函数,变量太多,求导太复杂,二阶微分上的拐点很难准确找到,一旦遇到,婚姻就解体了。简单说,离婚就是二阶导数上的一个拐点。 先说这么多,总结: 这次,他估计喝多了,拿着一个乌托邦的想法,拖着完美理想主义,只会伸着几个手指头拼算术,所以信口来了一篇博文,浑然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高等数学。 等他酒醒了,就会偷偷把那篇博文隐藏的,这篇就永远保留着。 下面留个备份: 老爷子的宏论之所以让我震惊,不仅因为他老人家不过小学文化,而且也由于他已是九旬以上的老人,居然还能清楚地讲出这番道理来,实属难得。看到养老院里那些比老爷子年轻的老人们不是坐轮椅就是躺床上,而我家老爷子依然自己上街买菜自己做饭,我请班长帮他买菜,人家愣是不干,一定要自己去买,我由衷感到欣慰,也感到幸运。真正有福气的不是老爷子而是为人儿女者,老爷子为我们省却了多少负担! 很多人未必理解老爷子那番话,他所说的傻女人不是真正的傻女人,而是大智若愚的女人。诚如一位网友所说:“会凶悍的不是强,会拼命的不是强,有时候是让别人把自己当傻瓜的才是强。”对此我深表赞同,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走到一起了,他们出身于不同的家庭,生长在不同的环境,具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两个人的相处就变成家庭一项最重要的课题了。如果没有长者的介入,面对的仅仅是两人世界,可能矛盾会少一些。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没有老人的调和又少了一个化解矛盾的重要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排斥老人其实是不明智的。 两个人能不能走到一起,能走多远,大多数情况下看缘分,缘来则聚,缘尽则散。不同背景下长大的两个人需要一个相当长的磨合期,这个磨合期到底有多长也许因人而异,但如果经历了十年以上还没磨合好,多半是难以磨合了,不能说谁有过错,只能说两人缘分不够。彼此或者凑合着继续过下去,或者好来好散,那种不爱则恨的行为对双方都会形成一种伤害。 从某种角度说,磨合期就是试婚期,在这个时期最好别要孩子,否则两人一旦磨合不好,轻则影响孩子的生长环境,重则给孩子带来伤害,待到大家都感觉良好,可以过稳定的日子了,那时再要孩子不迟。说句违背传统道德的话,中国那种一朝以身相许,终身相依相随的观念未必正确,说到底,只要不违法乱纪,还是别把男女之间那点事看得过重,否则很可能自讨苦吃。只要彼此抱着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的态度冷静面对现在与未来的生活,看淡某些不必过分看重的东西,对双方都不是件坏事,当一切的拥有和执着都成为一种伤害时,放弃不失为最好的选择。 两个人相处时永远别试图改变对方来适应自己,那是徒劳的,你唯一可以做的是尽量改变自己去适应对方。当有朝一日你觉得这种改变很不值得或者根本改变不了自己时,该是你说再见的时候而不是你试图反过来改变对方的时候了。不知道是老爷子故作高深还是我把老爷子的话理解复杂了,老爷子说女人要把男人当家里的顶梁柱并不是要女人把男人改造成家里的顶梁柱,你一旦嫁给了这个男人,这个男人就应该是你心目中想要的那个男人。如果你嫁的男人与你心目中想要的男人之间差距比较大,而你试图将现实中的这个男人改造成你心目中的那个男人,从这个时候开始,你的悲剧就上演了。反之,男人也是一样。可见正确的做法不是改造对方,而是努力改造自己。人的一生好比一条绵延不绝的曲线,两条曲线有意无意间出现了交点,如果从交点开始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两条曲线在各个时刻的点相距不远,并且不时产生交点,两人很可能最终走到一起。但走到一起不等于两条曲线是重合的,他们永远不可能重合,多半是若即若离的装态。两人所能做的是尽可能让各自的曲线趋于同一个极限,直达生命的终极,这就是两个人的人生。换言之,所谓人生伴侣乃是两条常常出现交点但又常常保持一定距离的曲线,如果随着岁月的流逝,两条曲线渐行渐远,说明两人缘分将尽,不能共同走到生命的尽头;如果两条曲线始终保持一定距离没有交点,两人过着平行的生活,日子平平淡淡,内心犹如止水,说明两人形同陌路,彼此间再也擦不出火花,或许能白头到老,却难说相濡以沫;如果两条曲线渐行渐近、交点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并趋于同一极限,这就是相濡以沫、白头偕老了。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6030 次阅读|56 个评论
[转载]【软件教程】【CAD快捷键】
lcj2212916 2014-6-14 06:04
【名稱】:CAD快捷键 【作者】:-- 【大小】:125KB 【格式】:pdf 【語言】: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 (一)字母类 1、对象特性 ADC, *ADCENTER(设计中心“Ctrl+2”) CH, MO *PROPERTIES(修改特性“Ctrl+1”) MA, *MATCHPROP(属性匹配) ST, *STYLE(文字样式) COL, *COLOR(设置颜色) ............... 【下載載點】: http://www.400gb.com/file/66517974
1108 次阅读|0 个评论
正则匹配汉字
lucheng918 2013-12-23 14:14
notepad++可以进行正则表达式查找, 用 匹配汉字,字符应用utf8编码。 其余用这个 匹配汉字
个人分类: 技术控|2399 次阅读|0 个评论
曾经的语文课上(排序问题)
moset 2013-5-22 23:43
紧张的工作暂时告一段落,心情也倍儿愉快。傍晚在公交车上,晃悠中莫名回想起了前阵子工作中所写程序的一些片段,好些都是值得深思并令人愉快的。下文是其中一个片段的一些相关联想。 简单的有如下的两个序列: k1 = 1 2 3 4 5 6 7 8 9 k2 = 2 5 1 8 3 4 9 7 6 k1 是 1:9 的连续序列, k2 是一个被打乱顺序的 1:9 序列。 把 k2 中的元素以怎样的顺序安排可以得到 k1 ? rp2= 3 1 5 6 2 9 8 4 7 以 rp2 所列顺序,即 k2 、 k2 、…… k 排列便可以得到序列 k1 。如何得到 rp ?最早接触这个问题应是小学吧,而且不是相关在数学科目上,反而是在语文课上,不知道大家还记得排列几句话,大约是以因果、语境、时间等规则组合成一个段落,写下句子排列的顺序。若 k2 就是被打散的段落,即第 2 句被放在第 1 个位置,第 5 句放在第 2 位置……,那么这道习题的答案就是 rp2 了,当然很少有人在做这道题的时候会把隐含的 k2 顺序给列出来,那时我常强迫症似的写下 k2 ,考试时一慌张还真的不知道该写哪个了。 k1 、 k2 、 rp2 的关系: k1 以 rp2 的顺序放置可以得到 k2 ,也可以认为 k1 以 k2 的顺序放置可以得到 rp2 ,或者 k2 = 1:9 ,或者 rp2 =1:9 ……。那时想来,对于这类语文习题都是在问“打乱的句子以何种顺序可以组合得到完整的段落”,那么应该都解释得通的。不去纠结了,毕竟这不是本文主要想要写的内容。 现讨论下面一个问题,若有序列 k3 k3 = 4 2 6 9 7 1 3 8 5 当有序列 k2 时,如何得到序列 k3 呢?对于这个问题简单的解答是:在 k2 find k3 得到位置 6 那么写下 result = 6 ,在 k2 find k3 得到位置 1 那么写下 result = 1 ,如此反复得到序列 result 使 k2 = k3 。也许在学习线代之前,或许完全没有可能意识到这不是个好方法,我们可以简单分析这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 O(n^2) 。为何说这不是个好方法呢,因为有信息这种方式下我们没有利用到, k2,k3 元素是可以建立双射的一一对应的。 其实从列 k2 得到序列 k3 ,这应是搜寻匹配算法的研究的一部分。为了得到一个好些的算法,做下面的分析:同 k2 得到 rp2 的方法,也可以从 k3 得到 rp3 。以 rp2 =1:9 在 O(n) 的时间下得到 kx -rpx 的转换。 rp3 = 6 2 7 1 9 3 5 8 4 以 k2 我们可以生成酉矩阵 L2 Matlab 程序: n=9; L2=zeros(n,n); L2((k2-1)*n+k1)=1 L2 =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1 0 0 0 由 Lx*Lx'=I 推知 L2 每行为一的位置就是序列 k2 , L2 每列为一的位置就是 rp2 。 即: k1*L2’ = k2 ; k1*L2 = rp2 ; k1*L3’ = k3 ; k1*L3 = rp3 ; 那么有: k2*L2*L3’ = k3 ; = k2(rp2(k3)) = k3 即对 k2 以序列 re =rp2(k3) 规则可得到 k2(re) = k3 。 整个个过程以 matlab 语言描述: k1 k1 = 1 2 3 4 5 6 7 8 9 k2 k2 = 2 5 1 8 3 4 9 7 6 k3 k3 = 4 2 6 9 7 1 3 8 5 rp2=zeros(1,9); rp2(k2)=1:9 rp2 = 3 1 5 6 2 9 8 4 7 re=rp2(k3) re = 6 1 9 7 8 3 5 4 2 k2(re) ans = 4 2 6 9 7 1 3 8 5 从 k2 到 k3 的映射位置得到规则 re ,需要的算法时间 O(n) 即可。同理 k3- k2 的规则: rp3(k2) 。 对于 rpx ,我们可以认为建立了一个 hash ,在序列表是一个由一些符号做为索引时,我们只要以某种规则建立的 hash ,如在上述问题中,就是以 1:9 做为规则建立原形 k2 的 hash : rp2 。 **************************************************************************************** 原来在小学时的语文课上做了有生以来第一个矩阵逆。 20 年后才意识到……。
357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爱情是一场精确的匹配游戏
热度 1 Bearjazz 2012-4-12 09:19
爱情是一场精确的匹配游戏 其实爱情是一场精确的匹配游戏,最最重要的是你自身的价值有多高,而你采取什么办法去恋爱其实都是浮云。 “龙配凤,马配马,乌龟配王八”。古人一直都在提醒我们,爱情是一场精确的配对游戏。就算是现在热门的电视剧《奋斗》们也不忘告诉我们,为什么陆涛不选择米莱,而是夏琳。 两个人为什么能走到一起,关系能维持多久,甚至他们的缘分几何,这其中取决于这个配对质量如何,他们有多配。 有一个非常有意味的心理学实验也许值得我们去回看。 爱情配对实验 实验人员找来100 位大学生,男女各半,然后制作了100 张卡片,卡片上写了从1 到100 总共一百个数字,单数的50 张卡片给男生,双数的50张卡片给女生。但他们并不知道卡片上写的是什么数字。工作人员将卡片拆封,然后贴在该大学生的背后。 实验规则 大家猜猜会怎么着? 这个实验设置很简单,就是要男女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异性,争取能凑到最大的总和。(奖金金额为编号总和翻10倍)比如,83号男生找到了74号女生配对,那么两人可以获得83+74=1570美元的奖金。但如果2号女生找到了3号男生配对,那么两人只能拿到50美元了。 实验开始 由于大家都不知道自己背后的数字,因此首先就是观察别人,很快分数高的男生和女生很快被大家找出来了。 例如,99 号男生和100 号女生。 这两人身边围了一大群人,大家都想说服他们和自己配成一对。 “来跟我一起嘛!我会给你幸福的!” “我们简直天作之合啊!” 但人类的一夫一妻制决定了,人不可能同时和N个人配对,因此他们变得非常挑剔,他们虽然不知道自己的分数具体是多少,但他们知道一定是比普通人的要高。 为什么?看看围在自己身边的狂蜂浪蝶就知道了,从这些追求者们殷切的眼神中就能够看出来。 那些碰壁的追求者迫于无奈只能退而求其次,原本给自己的目标是一定要找90+的人配对,慢慢的发现80+也可以了,甚至70+或者60+也凑合着过了。但那些数字太小的人就很悲催了,他们到处碰壁,到处被拒,被嫌弃。 据一位学生事后表示,在参加了这场游戏之后,他对人生的理解都有了不同。因为他在短短几小时里就感受到了人间的冷暖——他们背后的数字太小了(基本都是个位数),要找一个愿意配对的人简直是难上加难。最后他们想出来的办法无外乎两条路: 一 个是大家自己找个差不多的凑合凑合算了,比如5 号和6 号俩人配成一对,虽然奖金只有110 美元,那也好过没有。二是和对方商量,如果你愿意和我配对,那么拿到奖金的时候就不是对半分,我愿意给你更多,比如三七分或四六分等等,或者事后再请你吃 饭,虽然请客吃饭花的钱肯定多过奖金数额,但是找不到人配对实在是太没面子了。 (这个在现实中就有交易婚姻(交易条件包括房子,财产,其他物质不等,代际婚姻,假婚姻等) 经过了漫长的配对过程,眼看时间就要到了,还有少数人没有成功配对,这些人没办法了,只能赶紧的草草找人完成任务——因为单身一人的话是拿不到奖金的…… 最后的倒数阶段,没有配对的都胡乱找了个人。当然也有坚持不配对,单身结束游戏的大学生。 实验结束 心理学家发现,绝大多数人的配对对象其背后的数字都非常接近自己的数字,换言之中国古人说的“门当户对”还是很有道理的。 比如55 号男生,他的对象有80%的可能性是50-60 之间的女生,俩人数字相差20 以上的情况非常罕见。 你们猜100号的女生的配对对象是谁? 好玩的是,100 号女生的配对对象竟然不是99 号男,也不是97 或95,竟然是73 号男生,两人相差了27!为什么会相差这么多? 原 来100 号女生被众多的追求者冲昏了头,她采取的策略是“捂盘惜售”(因为她并不知道100 是最大值,也不知道自己就是100 号),她还在等待更大数字的男人,等到大家都配对完毕,她终于开始慌了,于是她在剩下的男生里找了一个数字最大的,就是那位73 号幸运儿。她最后也尝试过去找90+的男生,但是人家都已经有女伴了,让他们抛弃现有的女伴跟她配对并不现实,因为人家已经多少有了点感情(更多的应该是 友情),犯不着为了多这点美元就换人。 学生们还总结出很多经验: 1、因为人太多地方太小,你并不可能跑去看每个人背后的数字。(圈子,地域限制) 2、你只要看谁边上围着的人多,谁就是数字较大的人,而那些身边孤苦伶仃门可罗雀的人,肯定是数字小的,通过这个方法你可以立刻筛选出目标对象。(多数决择) 3、小数字的人追求大数字的人一般都很辛苦,因为要大数字的人接受小数字的人总不是那么甘心,因此追求方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行,但更大的可能是你再怎么努力,对方也不理你。 (女神与屌丝) 这场心理学实验完全就是人类恋爱行为的实验简化版。 我们每个人在遇到一个异性的时候,出于本能的就会开始评价对方的价值,这完全是下意识的。 但人类的价值非常难评估,没有谁会把数字贴在自己的背后,人们还往往会故意夸大自己的价值。至于夸大的手段、浮夸的工具各种各样。 关键的一点是,这个数字其实一直在变化,比如女人随着年纪的增大,这个数字是递减的;而男人随着自身的不断努力,可以从很小的数字增加为很大的数字。这也有了男女黄金年龄分割线之说…… 我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人也远远超过了100 个,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更加复杂的环境,这让我们做出决定的难度成倍增加。正因为选择的难度很大,因此人类进化出了一些很简单的指标,比如,我们更倾向于基于别人的判断来决定自己的判断。 实验让我们知道,其实爱情是一场精确的匹配游戏,最最重要的是你自身的价值有多高(即背后的数字大小),而你采取什么办法去恋爱其实都是次要的。 但是和这个实验有个很重要的不同就是:人类社会实在太复杂了——一个人的价值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体现出来的。而且我们很难去判别一个人的价值。 还有一点就是,我们每个人眼中的价值标准都不一样,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么多元的爱情。 当然,你永远别忘了,这个社会的风潮是由“大多数人”去决定的,所以当你看到社会的价值倾向时,你看到的就是大多数人的标准,至于你是否选择跟从,是否选择“继续相信爱情”,那就是另外一门深奥的内容了。 http://blog.renren.com/share/222 ... amp;ff_id=222633455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196 次阅读|1 个评论
图像特征特点及其常用的特征提取与匹配方法
xqyslj 2009-3-14 14:27
常用的图像特征有颜色特征、纹理特征、形状特征、空间关系特征。 一 颜色特征 (一)特点:颜色特征是一种全局特征,描述了图像或图像区域所对应的景物的表面性质。一般颜色特征是基于像素点的特征,此时所有属于图像或图像区域的像素都有各自的贡献。由于颜色对图像或图像区域的方向、大小等变化不敏感,所以颜色特征不能很好地捕捉图像中对象的局部特征。另外,仅使用颜色特征查询时,如果数据库很大,常会将许多不需要的图像也检索出来。颜色直方图是最常用的表达颜色特征的方法,其优点是不受图像旋转和平移变化的影响,进一步借助归一化还可不受图像尺度变化的影响,基缺点是没有表达出颜色空间分布的信息。 (二)常用的特征提取与匹配方法 (1) 颜色直方图 其优点在于:它能简单描述一幅图像中颜色的全局分布,即不同色彩在整幅图像中所占的比例,特别适用于描述那些难以自动分割的图像和不需要考虑物体空间位置的图像。其缺点在于:它无法描述图像中颜色的局部分布及每种色彩所处的空间位置,即无法描述图像中的某一具体的对象或物体。 最常用的颜色空间:RGB颜色空间、HSV颜色空间。 颜色直方图特征匹配方法:直方图相交法、距离法、中心距法、参考颜色表法、累加颜色直方图法。 (2) 颜色集 颜色直方图法是一种全局颜色特征提取与匹配方法,无法区分局部颜色信息。颜色集是对颜色直方图的一种近似首先将图像从 RGB颜色空间转化成视觉均衡的颜色空间(如 HSV 空间),并将颜色空间量化成若干个柄。然后,用色彩自动分割技术将图像分为若干区域,每个区域用量化颜色空间的某个颜色分量来索引,从而将图像表达为一个二进制的颜色索引集。在图像匹配中,比较不同图像颜色集之间的距离和色彩区域的空间关系 (3) 颜色矩 这种方法的数学基础在于:图像中任何的颜色分布均可以用它的矩来表示。此外,由于颜色分布信息主要集中在低阶矩中,因此,仅采用颜色的一阶矩(mean)、二阶矩(variance)和三阶矩(skewness)就足以表达图像的颜色分布。 (4) 颜色聚合向量 其核心思想是:将属于直方图每一个柄的像素分成两部分,如果该柄内的某些像素所占据的连续区域的面积大于给定的阈值,则该区域内的像素作为聚合像素,否则作为非聚合像素。 (5) 颜色相关图 二 纹理特征 (一)特点:纹理特征也是一种全局特征,它也描述了图像或图像区域所对应景物的表面性质。但由于纹理只是一种物体表面的特性,并不能完全反映出物体的本质属性,所以仅仅利用纹理特征是无法获得高层次图像内容的。与颜色特征不同,纹理特征不是基于像素点的特征,它需要在包含多个像素点的区域中进行统计计算。在模式匹配中,这种区域性的特征具有较大的优越性,不会由于局部的偏差而无法匹配成功。作为一种统计特征,纹理特征常具有旋转不变性,并且对于噪声有较强的抵抗能力。但是,纹理特征也有其缺点,一个很明显的缺点是当图像的分辨率变化的时候,所计算出来的纹理可能会有较大偏差。另外,由于有可能受到光照、反射情况的影响,从2-D图像中反映出来的纹理不一定是3-D物体表面真实的纹理。 例如,水中的倒影,光滑的金属面互相反射造成的影响等都会导致纹理的变化。由于这些不是物体本身的特性,因而将纹理信息应用于检索时,有时这些虚假的纹理会对检索造成误导。 在检索具有粗细、疏密等方面较大差别的纹理图像时,利用纹理特征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当纹理之间的粗细、疏密等易于分辨的信息之间相差不大的时候,通常的纹理特征很难准确地反映出人的视觉感觉不同的纹理之间的差别。 (二)常用的特征提取与匹配方法 纹理特征描述方法分类 (1)统计方法统计方法的典型代表是一种称为灰度共生矩阵的纹理特征分析方法Gotlieb 和 Kreyszig 等人在研究共生矩阵中各种统计特征基础上,通过实验,得出灰度共生矩阵的四个关键特征:能量、惯量、熵和相关性。统计方法中另一种典型方法,则是从图像的自相关函数(即图像的能量谱函数)提取纹理特征,即通过对图像的能量谱函数的计算,提取纹理的粗细度及方向性等特征参数 (2)几何法 所谓几何法,是建立在纹理基元(基本的纹理元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纹理特征分析方法。纹理基元理论认为,复杂的纹理可以由若干简单的纹理基元以一定的有规律的形式重复排列构成。在几何法中,比较有影响的算法有两种:Voronio 棋盘格特征法和结构法。 (3)模型法 模型法以图像的构造模型为基础,采用模型的参数作为纹理特征。典型的方法是随机场模型法,如马尔可夫(Markov)随机场(MRF)模型法和 Gibbs 随机场模型法 (4)信号处理法 纹理特征的提取与匹配主要有:灰度共生矩阵、Tamura 纹理特征、自回归纹理模型、小波变换等。 灰度共生矩阵特征提取与匹配主要依赖于能量、惯量、熵和相关性四个参数。Tamura 纹理特征基于人类对纹理的视觉感知心理学研究,提出6种属性,即:粗糙度、对比度、方向度、线像度、规整度和粗略度。自回归纹理模型(simultaneous auto-regressive, SAR)是马尔可夫随机场(MRF)模型的一种应用实例。 三 形状特征 (一)特点:各种基于形状特征的检索方法都可以比较有效地利用图像中感兴趣的目标来进行检索,但它们也有一些共同的问题,包括:①目前基于形状的检索方法还缺乏比较完善的数学模型;②如果目标有变形时检索结果往往不太可靠;③许多形状特征仅描述了目标局部的性质,要全面描述目标常对计算时间和存储量有较高的要求;④许多形状特征所反映的目标形状信息与人的直观感觉不完全一致,或者说,特征空间的相似性与人视觉系统感受到的相似性有差别。另外,从 2-D 图像中表现的 3-D 物体实际上只是物体在空间某一平面的投影,从 2-D 图像中反映出来的形状常不是 3-D 物体真实的形状,由于视点的变化,可能会产生各种失真。 (二)常用的特征提取与匹配方法 Ⅰ几种典型的形状特征描述方法 通常情况下,形状特征有两类表示方法,一类是轮廓特征,另一类是区域特征。图像的轮廓特征主要针对物体的外边界,而图像的区域特征则关系到整个形状区域。 几种典型的形状特征描述方法: (1)边界特征法该方法通过对边界特征的描述来获取图像的形状参数。其中Hough 变换检测平行直线方法和边界方向直方图方法是经典方法。Hough 变换是利用图像全局特性而将边缘像素连接起来组成区域封闭边界的一种方法,其基本思想是点线的对偶性;边界方向直方图法首先微分图像求得图像边缘,然后,做出关于边缘大小和方向的直方图,通常的方法是构造图像灰度梯度方向矩阵。 (2)傅里叶形状描述符法 傅里叶形状描述符(Fourier shape descriptors)基本思想是用物体边界的傅里叶变换作为形状描述,利用区域边界的封闭性和周期性,将二维问题转化为一维问题。 由边界点导出三种形状表达,分别是曲率函数、质心距离、复坐标函数。 (3)几何参数法 形状的表达和匹配采用更为简单的区域特征描述方法,例如采用有关形状定量测度(如矩、面积、周长等)的形状参数法(shape factor)。在 QBIC 系统中,便是利用圆度、偏心率、主轴方向和代数不变矩等几何参数,进行基于形状特征的图像检索。 需要说明的是,形状参数的提取,必须以图像处理及图像分割为前提,参数的准确性必然受到分割效果的影响,对分割效果很差的图像,形状参数甚至无法提取。 (4)形状不变矩法 利用目标所占区域的矩作为形状描述参数。 (5)其它方法 近年来,在形状的表示和匹配方面的工作还包括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 或 FEM)、旋转函数(Turning Function)和小波描述符(Wavelet Descriptor)等方法。 Ⅱ 基于小波和相对矩的形状特征提取与匹配 该方法先用小波变换模极大值得到多尺度边缘图像,然后计算每一尺度的 7个不变矩,再转化为 10 个相对矩,将所有尺度上的相对矩作为图像特征向量,从而统一了区域和封闭、不封闭结构。 四 空间关系特征 (一)特点:所谓空间关系,是指图像中分割出来的多个目标之间的相互的空间位置或相对方向关系,这些关系也可分为连接/邻接关系、交叠/重叠关系和包含/包容关系等。通常空间位置信息可以分为两类:相对空间位置信息和绝对空间位置信息。前一种关系强调的是目标之间的相对情况,如上下左右关系等,后一种关系强调的是目标之间的距离大小以及方位。显而易见,由绝对空间位置可推出相对空间位置,但表达相对空间位置信息常比较简单。 空间关系特征的使用可加强对图像内容的描述区分能力,但空间关系特征常对图像或目标的旋转、反转、尺度变化等比较敏感。另外,实际应用中,仅仅利用空间信息往往是不够的,不能有效准确地表达场景信息。为了检索,除使用空间关系特征外,还需要其它特征来配合。 (二)常用的特征提取与匹配方法 提取图像空间关系特征可以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首先对图像进行自动分割,划分出图像中所包含的对象或颜色区域,然后根据这些区域提取图像特征,并建立索引;另一种方法则简单地将图像均匀地划分为若干规则子块,然后对每个图像子块提取特征,并建立索引。
个人分类: 未分类|624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2: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