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乌镇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从北京“大栅栏”到乌镇的四“栅”
热度 4 fdc1947 2016-7-28 08:10
从北京“大栅栏”到乌镇的四“栅” 半个世纪前,我在北京读书,那时候北京城里的商业网点实在少得很可怜,一处是王府井,一处是西单,还有一处就是前门外。公共汽车出前门第一个站便是大栅栏。大栅栏是一条街巷的名称,即廊坊四条,五六十年代,商业和手工业都公私合营或合作化了,大栅栏却还存留着一些“百年老店”,相对来说,还有一点熙熙攘攘的景象。 那个地方之所以称大栅栏,据说是由于明清时代在街口有栅栏,而彼处的栅栏特别大,人们就把这条街称为大栅栏。 栅,就是栅栏。用木头所作,称木栅栏,用铁制成,称铁栅栏。 古人最早当然用木头做,所以,栅字是木字旁。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栅,编竖木也。……竖,坚立也。通俗文曰:木桓曰栅。”桓就是墙,栅就是用竖着的木头编排成像墙一样能够起阻挡作用的障碍物。 用木头做如墙一样的阻挡物很方便,比打土墙快得多,所以古人很早就用上了。实际上用木、竹等都可做,称樊、称栅、称篱,都是一类的东西。 樊的古字是棥,其造字的原理与栅非常相近。看它的象形的部分,编棥的木头是斜着的,如爻,而编栅的木头是竖着放的,如册。它们的中间都有空隙,所以称篱( 籬 ),表示离(離)。它们又都可以组合成词,樊篱、栅篱、篱栅等。 一般地说,比较细的材料既可以斜着编和插(如上述经典的“棥”),也可以竖着插(栅),强度都比较差;而粗壮的材料则总是竖着插(当然也必定有横着的),形成经典的栅。 斜插的“棥”,可以用于不很重要的地方,如隔一个园子等。像爻那样的四边形并不稳定,做得轻巧还可以收拢来,如现在蒙古包的“墙”。 竖插的栅栏,可以搞得很粗壮。古人用以扎营寨,所谓“连营立栅”,也称为栅垒。真正战场上的这种营栅实物,现在我们是看不到了,但是仍然可以在古人所画的古典小说的插画中见到。另外,我们还可以在存留的古代“衙门”以及“官衙”的仿制物——佛教和道教的庙宇宫观里见到这种很粗壮结实的栅栏,本文的第一张图就是如今苏州玄妙观里的栅栏。我们也常常在电影、电视剧里看到旧时的监狱中,犯人就是被这种粗壮的栅栏分隔开来。 在古代,街市和坊、里等这些商业区和居民区为了安全起见也都在街口、巷口设立了栅栏门,称为“巷门”。白天开启,晚上关闭,还有人专门值守,就如现在的封闭小区管理一样(可见如今的封闭小区管理模式并非创新)。传统评弹《玉蜻蜓》中有一折《醉打巷门》说的就是因丈夫出走而心情不好的“高干之女”金大娘娘借酒劲让人把巷门和守门人打坏的故事。这种巷门之所以用栅栏门,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便于观察,守门人容易看清楚来人的情况,减少误判。 明清两代的北京是京城,因而防盗更应比其他地方严格。据说,明代就经朝廷允许,在城内大街曲巷设立栅栏,并派士兵把守,以防盗贼。雍正七年批准的外城栅栏440座, 乾隆 十八年批准的内城栅栏1919座,皇城内栏196座,位于前门外的廊坊四条是外城的主要商业中心,因为商店多、买卖大,商家的钱财多,栅栏也就建得比其他地方都大,保卫性能更好,也更加气派,所以才叫“大栅栏”。不过,即使如此,这也只是对付那些小小盗贼的,真要遇到人多势众的,再大的栅栏也是白搭,当年义和团兴,“大栅栏”便无济于事了,整条街都被付之一炬。 不但旧时的街巷设立巷门、栅栏,过去的河道也常常在水中设立栅栏,即所谓“水栅”,有人看守,需要时打开栅栏门,让船舶通行,到了晚上或特殊时间内,就把水栅关闭。有些城市的出入口,不但陆上有城门,也有水门,像至今尚存的苏州盘门,就是水陆城门并有,那是文物。其水门在陆门南侧,内外有两重,纵深24米,前后分置水闸和木栅。小说《水浒传》中说到杭州的涌金门,也有“铁窗棂”。 不但像苏州、杭州这样的大城市有水门,许多乡镇也有出入乡镇的水栅。由于江南河道纵横,陆路交通困难,居民出入往来、婚丧嫁娶、货物贸易,其交通工具基本上都是依靠船只,所以,水栅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乡镇的巷门。如今已经闻名世界的江南名镇乌镇,有东南西北四栅。那就是因为乌镇系沿十字形河道而建,有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为防盗贼,进出乌镇的水道都建有水栅,有专人值守。这样,整个乌镇的四个区域就被称为东栅、西栅、南栅、北栅。当然,民国兴起,开始建设公路,水路运输也开始“现代化”、法制化,这些水栅都在20年代被拆除,只留下四个区域的名称。 实际上,许多形如栅栏、有空隙、又有阻拦作用的物件都可以被称为栅,如,过去的窗户,总会分隔为多个部分,也就是要有“窗格栅”。下水道口,也要放上“铁栅”(也称铁篦子)。 早期的真空三极管内用于控制阴极电流的电极,其形状就如栅栏、篦子那样,其作用也是允许部分电子穿过栅栏空隙以控制电流大小,所以我们把grid electrode 翻译成栅极。 刻有大量等宽等间距的平行狭缝构成的光学 器件称为光栅,让光穿越这些狭缝就可以得到光的衍射,所以也就被称为衍射光栅(Diffractiongrating)。 如今,使人略有些困惑的是栅字的读音。过去栅字的传统读音,据《辞源》总结,主要有如下三种: 所晏切,去声,谏韵,山(声母)。 测戟切,入声,陌韵,初(声母)。 楚革切,入声,麦韵,初(声母)。 照第一种读法,如今应读如“汕”(汕头)。第二、第三两种读法,如今都近似于“策”。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栅字的读音有两种,读“栅栏”的“栅”,其音为 zhà ,读“栅极”的“栅”,其音为 shān 。 那么,读“窗格栅”,“隔栅”等等该怎么读?民间的读法似乎是“汕”或“杀”。 又说到了北京的大栅栏,北京人的读音似乎为“ dàshila (大失拉)”, 后面的栅栏两个字都是轻声。有意思的是,在吴方言中,栅栏两个字的读音为“杀蜡”,两个字均为入声,如“木栅栏”(木杀蜡)、铁栅栏(铁杀蜡)。 北京人发音卷舌而轻,读音多轻声,吴人发音则短促,读音多入声。除了这两地说话固有的不同之外,两地对大栅栏中“栅栏”二字的发音竟都特殊而却十分相近。明清两代的五百多年里,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吴地是中国的经济中心,虽然相距三千里,对此词都有这样相似的特殊读音,恐怕不是偶然的事情。
个人分类: 汉语言|8618 次阅读|8 个评论
从乌镇看互联网带来的变化
热度 14 mdzhao 2015-12-15 16:21
浙江乌镇,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当她被定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之后,小镇便注定会走上一条不同寻常的发展之路,如果说,原先的乌镇只是个小家碧玉,当她在发展旅游业中有了那么点知名度以后,人们关注的仍是她那些质朴的、原始的风情和美,那么在她与互联网联姻后,小家碧玉便一定要注入最时髦的信息化元素了。其实去年开完互联网大会后,我一直想有机会要再去一次乌镇,去看看她的那些变化。谁想虽然杭州去乌镇并不远,但这个想法却还是一个想法,一转眼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又近在眼前了。这几天浙江的媒体大范围的报道着相关消息,但科学网上却几乎没有什么动静,所以就从我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切入一下。 江南的水乡小镇太多了,我自己包括周围的人都有一个共识,哪个地方只要发展了旅游业,小镇那种原始、安详、慵懒的气质便开始变化,直到最后充满浓浓的商业气息,原来的质朴也荡然无存,即便还保留的那些建筑、河道和小巷,也都成了吸引游客的标签。当然,我们不知道这究竟算好事还是坏事,从小镇的发展来看,我们没理由要求一个地方停滞不前,但看到那些被破坏了的天然质朴我们又会有点痛心。这似乎与数字化给图书馆带来的冲击有那么一点类似,当然这是题外话,其实这个时代大概任何行业任何地方都很难不受到互联网的影响并感受到它所带来的变化。不过,乌镇应该走得更远、更快。 所以在相关报道中,我特别感兴趣的是介绍乌镇这些方面的报道。其中公共自行车和互联网医院是最让我感到有意思而且有意义的应用。 乌镇建立了一套智能化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运用二维码技术实现全镇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智慧化运营,首批推出26个自行车点、61个车棚、8个岗亭。通过这个系统,乌镇的公共自行车可以直接使用扫码租车,从微信上扣除押金,换车时退还,使用公共自行车就不需要办卡了,这让骑自行车出行变得更智能、便捷。这让我想到杭州的公共自行车,虽然杭州大概是最早推出公共自行车的城市,本地市民可以通过交通卡、市民卡等渠道使用公共自行车,但对外地游客来说相当不方便,如果也能通过二维码管理,无疑可以大大方便外地游客,这对杭州这样的旅游城市来说还是很好的一个管理思路,而乌镇的确走在前面了。 乌镇的互联网医院。日前,桐乡市政府正式宣布全国首家互联网医院上线,并推出乌镇互联网医院官网与乌镇医院APP。乌镇互联网医院开启了“互联网+”医疗的全新模式探索,开创了在线诊疗、电子病历共享、电子处方等改革举措的先河,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医院。在乌镇互联网医院,医生和医生、医生和患者无须面对面,通过网络视频即可完成诊疗的过程,包括开具电子处方和配药。其实现在看病难已经是个大问题了,而大医院的人满为患也加剧了人们的这种感受,正如乌镇,乌镇互联网医院依托的医疗服务主体是桐乡市第三人民医院。2014年之前,医院按照传统方式对社区居民进行医疗服务,但难以满足当地居民需求,有近55%的人都流向嘉兴、杭州、上海等地就医。当然,有了互联网医药是否能改变这样的局面现在还不能下结论,但这或许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途径。 当然,诸如旅游、住宿、购物等方面的互联网应用,这已经不仅在乌镇,其他地方也已经普遍应用了,但乌镇一个让人羡慕的地方是,全镇都有免费的WIFI,只是这恐怕是只有在乌镇才能享受的福利了,别的地方暂时就别想了。 去年,专家组在全国寻找会址提出几个条件,第一是互联网经济比较发达;第二是能找一个像达沃斯那样的小镇,然后赋予它互联网的魅力;第三它能代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乌镇很幸运被选中,而即将召开的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比第一届规格有了很大的提升,习近平总书记不仅亲自参加会议,还要发表主旨演讲。当然,还有一群穿着青花瓷旗袍的志愿者,也一定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注:图片来自网络,特此致谢
个人分类: 其他|3186 次阅读|16 个评论
忆杭州(五)——乌镇
热度 3 jlxt33 2015-2-17 16:38
乌镇在区域划分上不属于杭州,但是造访这个1300多年的江南古镇,却是源于这次杭州行,故将之划归杭州系列。 去江南古镇的想法不少于十年了,因为给这样的行程预先设定了模式,一直很难成行。 这次几乎满足了所有的预设。于是从杭州乘公共汽车到乌镇,汽车站也是古镇特色,落脚点距离车站大概300米吧。镇子本不算很大,走路也就到了保护区,也是开发的旅游区。 摩肩接踵地欣赏或保存百年以上的文物或修旧如旧的建筑,或流连于各式作坊中,或排队品尝各类小吃,至于能否随心所欲完全在于自己的心境。 夜色降临,处处流光溢彩,泛舟河中,观岸上各色人等,聊周遭奇异景观,倒也有趣。 茅盾广场,让我记住了乌镇是他的出生地;顺带了解一下乌镇的名人,与记忆中的熟人对上的还有丰子恺和潘朗。 白天逛逛不收门票的古镇,真正古今交汇。买一件与环境也搭配的棉布裙子,没想到到大连海边穿也很惊艳。青青的菊花与云南的普洱真是绝配,手工土烟不贵但送给香烟爱好者也算有些特色。 尽管人流密集,少了些许悠悠,但你就当是清明上河图中赶集嘛。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3140 次阅读|8 个评论
“五水共治”不妨从窗口抓起
huailu49 2014-12-5 10:12
这次去浙江,走了一些乡镇,所到之处映入眼帘最醒目的标语就是“五水共治”,原以为这里的“五水”指的是钱塘江、曹娥江、甬江、椒江和瓯江,不料深入了解一下,居然是“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 原来,在去年的 11 月,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做出“五水共治”的决策,到了 12 月,浙江省政府第十九次常务会议又专题研究“五水共治”工作方案,谋划推荐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具体举措。 按照浙江高层的说法,五水共治,好比五个手指,治污水是大拇指,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是其他四指,分工有别,和而不同,捏起来就是一个拳头。治污水的大拇指最粗,百姓观感最直接,也最能带动全局,最能见效。治好污水,百姓必会竖起大拇指。为此,省委省政府特地绘出了浙江“五水共治,治污先行”的三步走路线图——三年( 2014-2016 )要解决突出问题,明显见效;五年( 2014-2018 年)要基本解决问题,全面改观;七年( 2014-2020 年)要基本不出问题,实现质变。 五水共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首先“治污水”的工程就十分浩大,需要巨资投入。根据 2013 年的规划, 2014 年,浙江省级“三公”经费预算将削减 30% 以上,省下来的资金用于水利建设。据了解,浙江用于“五水共治”的初步概算资金在 680 亿左右,除政府投入外,将积极吸引民间投资共同参与“五水共治”。 对于外地游客来说,浙江地方政府大力推介的一些水乡小镇,如乌镇、石门、西塘、南浔等等,无疑是外地人了解浙江的窗口,然而这里河道的水质,似乎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真不知道前段时间“乌镇互联网大会”的与会者们有何观感。当然这种情况也并非浙江独有,比如邻省江苏的周庄、同里、甪直、木渎,上海的朱家角、枫泾、南翔、七宝,河道水质的污染同样触目惊心。 杭州西湖无疑是浙江最大的“窗口”。据报道,西湖区计划三年内投入 25 亿元,实施 203 个治水项目建设,到 2015 年,西湖区力争全区 60% 的河道水质达到Ⅲ类水质,在绕城范围内全面消除黑臭河道。 那么,像乌镇、石门、西塘、南浔这样的小窗口呢? 据说乌镇将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看来真得好好治理污水了,但资金筹措是个问题。 2006 年 12 月,中青旅宣布以 3.55 亿元收购乌镇旅游开发公司 60% 的股权,一举拿下控股权。 2013 年 7 月 23 日,中青旅宣布收购由 IDG 控股公司持有的“乌镇旅游” 15% 股份,自此该公司将持有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66% 股份。据统计, 2013 年乌镇景区总体收入 7.69 亿元,税后净利 2.83 亿元。问题是,中青旅是否愿意配合地方政府出钱、出多少钱来治理乌镇的污水呢? 也许笔者是局外人瞎操心。 但愿上述这些江南水乡名镇都能尽快拿出规划,解决资金筹措,实现重点突破。 (附记:几年前笔者曾发过一篇 “城市美不美,不妨看看水” 的博文,主题是城镇的水治理,不料被部分网友理解为风水文章了,呵呵)
个人分类: 绿色经济|3619 次阅读|4 个评论
乌镇与世界互联网大会
热度 23 mdzhao 2014-11-18 22:37
当APEC峰会灿烂落幕,当“双十一”血拼结束,下一个举世瞩目的焦点在哪里?回答是浙江乌镇。由国家网信办和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将于11月19日至21日在浙江乌镇举行。在这个大会上,全球来自政府、国际组织、企业、科技社群和民间社群的互联网领军人物,将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为主题进行深入交流,为推动互联网发展、共享发展成果、增进人类福祉书写历史性的篇章。 浙江乌镇,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情,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乌镇一头连着苏州,一头连着杭州,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它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有七千多年文明史,还有1300多年建镇历史。据相关介绍,乌镇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具备三大核心条件:一是互联网经济比较发达;二是乌镇是一个像达沃斯那样的小镇,可以被赋予互联网的魅力;三是它能代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专家们寻找了很多很多地方,经过反复比较磋商,认为乌镇是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最佳选择,可以作为永久会址。 早在一个多星期前,乌镇景区管委会就发布消息,11月18日至21日,除已经预约的游客外,乌镇西栅景区将不再出售游览门票。乌镇已做好准备,全力迎接八方来客。届时来自全世界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人,包括奇虎360公司创始人齐向东、新浪董事长曹国伟、网易创始人丁磊、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会长潘福爱、高通公司执行主席保罗·雅各布、领英创始人雷德·霍夫曼、百度公司创始人和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腾讯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等互联网牛人都将前来参会。 几年前曾经去过乌镇,对那个小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实去过许多江南水乡和小镇,但感觉乌镇的确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那些不太清澈的小河、河边古朴的老房子、带着潮气的空气,真没想到这么一个带着浓浓历史感的小镇却要和最现代的互联网结缘。今天下午在乌镇通安客栈举行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新闻发布会上,乌镇镇党委书记陶咏椿说:“有人说乌镇是东方的威尼斯,我想这次大会后肯定也有朋友说,乌镇可能是东方的达沃斯。但是我作为一镇之主,我不愿意乌镇成为第二个威尼斯,或者是第二个达沃斯。” 他说,“乌镇是独一无二的,乌镇有独特的水乡风情,乌镇有独特的民俗文化,乌镇有独特的建筑特点,这些都是不能复制的。同样,我想乌镇跟互联网一样,也是非常有个性的,非常独特的,都是不可以被取代的。” 是的,偶赞成这位 一镇之主说的话, 乌镇应该是独一无二的,愿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的乌镇,永远那么柔情似水,风情万种。翻出了当初在乌镇拍的照片贴几张出来,那天的天气不是太好,天空是灰蒙蒙的,而刚才看到网上有一个新闻: 有种蓝,叫乌镇蓝 。 看来弄个世界性全球性的会就有我们梦寐以求的蓝了,啥时候杭州也开个有影响的全球性的会呢?
个人分类: 照片分享|6900 次阅读|47 个评论
水乡乌镇(照片)
热度 1 Bobby 2012-2-15 19:20
水乡乌镇(照片)
2006 年 10 月前往水乡乌镇。水乡乌镇画成水墨画会很有意境,大概是“小桥、流水、人家”那种意境。所见房子窄小,依河而筑。小巷深深,沿河东西走向。地上石板铺路,还算整洁。两边的厢房里光线昏暗,有老人在其中歇息。当然沿街有各种特色小吃或纪念品的小铺子在开张,还有床、染布等展览馆、江南风俗馆及茅盾纪念馆等可看。终点是一个小广场,搭有戏台,戏台上半老的演员在咿咿呀呀唱着戏;对面是一个道馆,有不少挽有发髻的道人,很多游人跪拜祈福。返回时走沿河的街道,河上有木船往来拉客,每隔几十步就有小桥架在河上,但河水不怎清澈。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761 次阅读|2 个评论
木心:孤寂的诗人辞世
热度 4 zhangzizhang 2011-12-22 21:56
报载木心 21 日在乌镇去世, 84 岁,此人早年由乌镇到上海,“文革”入狱,后去美国,在台湾有文名,陈子善、陈丹青推介其诗、文、画出版于大陆,然格调高雅,未必会“热”。几次在图书馆“邂逅”其文集、诗集,如《我纷纷的情欲》,诗精短,多感悟,常跳跃,有内蕴,但又晦涩如李金发。为人清高,不喜交往,惯深居。 其诗一: 我纷纷的情欲 尤其静夜   我的情欲大   纷纷飘下   缀满树枝窗棂   唇涡,胸埠,股壑   平原远山,路和路   都覆盖着我的情欲   因为第二天   又纷纷飘下   更静,更大   我的情欲    (1990) 其诗二: 在雅尔塔        这样的长谈,只有   赫尔岑与屠格涅夫   青春岁月中才会有的   那光景,人们彻夜不寐   谈美,永恒,崇高的艺术        生活的道路太不同   萍水相逢,匆匆分手   这位尊贵的朋友过于拘谨   啊,那个夜晚,由于年轻   诚不知矜持为何物        在最昂贵的餐馆晚宴   席间才谈一两句   便有相见恨晚之感   我们并坐着   喝阿布芬久尔索香槟        走上凉台   谈俄罗斯散文与诗的衰落   步下台阶   那是旅馆的大院   我们不觉已到了海滨街        时已夜深   一路阒无行人   临岸相对憩坐   钢索的焦油味   黑海特有的清爽气息        普希金,莱蒙托夫   丘特切夫,费特,迈可夫   他还朗诵迈可夫的诗   “我去岩洞等你   在那约定的时辰”          他赴美国之前   我们曾多次会面   总不及初相识的那回   海滩,整整谈了一夜   他搂住我:我们将终生为友        蒲宁在雅尔塔结识拉赫马尼诺夫。      (1989)
个人分类: 文学:理解诗人|5808 次阅读|5 个评论
水乡乌镇
热度 7 yangyongtian 2011-11-29 14:25
水乡乌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个人分类: 风光有感|3129 次阅读|7 个评论
江南水乡——乌镇
热度 8 mdzhao 2011-10-14 14:17
江南水乡——乌镇
江南水乡很多,曾经去过的有绍兴、周庄、西塘、南浔、甪直、诸暨、柯桥等等,不过,到了乌镇会感觉这真是典型的江南小镇,小桥流水人家,虽然为了发展旅游许多地方留下太多商业气息,但那些不太清澈的小河、河边古朴的老房子、带着潮气的空气,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记得去乌镇的这天没有太阳,后来看拍出来的照片都有点灰蒙蒙的,不过还是很喜欢。乌镇名人很多,最著名的大概是茅盾了吧?其实也不然,还是我对很多古代的名人不太熟悉,而茅盾的小说象《子夜》、《春蚕》、《林家铺子》等却是读了很多遍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人分类: 旅游相关|6393 次阅读|9 个评论
缱绻乌镇
热度 3 merric 2011-5-23 19:48
缱绻乌镇
个人分类: 千面生活|4231 次阅读|5 个评论
乌镇
热度 4 pengzs 2011-5-2 14:59
乌镇
五一的前一天晚上,倍感孤独,想想明天就是放假了,自己一人没有去处,很是无聊,总不能在宿舍里上网几天吧。于是心血来潮,想去杭州周边的城市放松一下,于是在脑海里转了一圈,想找个同伴一起去较好,询问了一圈,不是去见他,就是去见她。没人。那好,自己一个人去好了。经常听到有人一人去旅游,这次我也想体验一下这种一个人旅游的滋味。说干就干,于是在网上找了一圈旅游景点,最后确定是乌镇,传说中的乌镇,至少在电视网上有N多人说那里是江南水乡的旅游盛地,在城市呆久了,我也想去这种地方放松一下。查找好了乘车路线及时间后,第二天一大早就从单位出发,先是坐一个小时的车到车站,然后再乘两个小时的车到另一个车站,到达另一个车站已是中午,买好当天最早一班去乌镇的车,已是下午一点了。唉,早上约9点出发,在城里就花了近3个小时的车程。在无奈的等待中,终于等到下午乘车时间,坐在车上,困意已来,于是在车上打个屯,心想到那之后,还可以养足精神游玩一下,于是在思绪游荡中,1个小时后到达了乌镇。乌镇汽车站里,写了两上很有意味的字“乌镇”,似乎有那么一种“以前”的感觉,但不是很亲近,因为周边仍然还是有新型的建筑,可以说除了那两个字之外,其余的都是现代的东西,找不到古镇的韵味,未免开始有点失落感。既来之,则安之,总得去看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镇子吧,来时听说乌镇有两个景区,一个是东栅,一个是西栅,东栅适合白天游玩,西栅适合看夜景。于是我先去看看东栅,由于镇子较小,从车站到东栅的入口走路约10分钟,由于时间较紧,本打算晚上在乌镇住一晚,但被刚才的心情临时给取消了,于是匆匆忙忙花了100元买了一张门票,进去时,人很多,用人山人海来形容有点夸张,毕竟那地方就那么大,但是人如过江之鲫,一点都不过分,虽是下午,但是入镇的人并未减少的趋势。于是乎,我好不容易才挤进去了,挤进去之后,一看时间已是2点半了,我初来此地,并不知东栅有多大,担心赶不上5点55的回去车子,于是我有点走马观花的心情,匆匆忙忙地穿过人,沿着小河从人QUAN中挤过去,有小桥,有河流,小桥流水的感觉确实有,一家家渔民则摇着包程船在小河里过,河边的房子是一排排紧挨紧挨的小木屋,没有经过现代的任何装饰,给我的感觉很好,很原始,一下子让我回想起了小时候我们家乡的情景。这里与我们家乡的房子很相似,但是没有我们家的房子那么好,做工也没有那么精致。也想起了丽江,那座古老的城市,也是一座小桥流水的城市,丽江的水很干净,小河较窄,所以应该称为小溪更合适,那是8,9年前去过的地方,如今的丽江,不知是什么样的场景,什么样的风貌,我没有时间也没有金钱再去参观了。 从一头往前望去,路面沿着河流一直延伸,似乎很长,我拼命地沿着里面走,路边是一些卖当地特产的小商铺,其实没有过去的味道,有的只是现代的东西,我不是很喜欢,河的上面偶尔有一座小桥,全是大理石结构做的,踩在上面,似乎是踩在过去,回到了历史,有一种厚重的感觉,那一刻我才似乎体验到了来此旅游的乐趣与踏实感。我想站在这桥上多停留一会,想站在这桥上顺着河流向远方望去,找一找感觉,一种我心里舒服的感觉,可是周围照相的人很多,时不是有人客气地对你说“对不起,能不能让一下,让我拍张照?”我哑然了,本想在这喧嚣中看看宁静的河水,本想在这喧嚣中找一份宁静,其实我没有办法,因为处在这人环境,你没法做到宁静,总有人打扰你,于是在这夕阳西下的时候,我只能默默地走下这小桥,继续沿着河流走,可是我没有太多想去看周围东西的欲望了,我在想,当官远比单纯有钱好,当官的话,会有人安排你入内,会贴出告示“某人光临,今天谢绝参观”。他可以悠闲自在地享受这份宁静,可是富翁,你再有钱,你也没有办法享受这份宁静,你也只能是与大众一起挤着看这些风景罢了。 终于沿着这条河边的小道走到了镇子的尽头,我从另一端往回走,在这一端,有一个较显眼的就是茅盾故居,在这里,我走进去参观,带着一份敬仰,看了茅盾生平简介,出来之后,总结一句话,成功是建立在多磨难之上,心灵及身体上的磨难,没有坚定的意志,没有坚强的毅力,很能成功。于是芸芸众生,大部分是凡夫俗子。过了茅盾故居,就是一些江南民俗的东西,如民俗馆,百床馆,染房,酒房等等。然而这些东西于我而言,并不陌生,我都是从经历这些东西长大的,我生于南长于南,所以并不稀奇。而对于很多北方人来说,也许大开眼界。行走当中,看到的有各种年龄阶段的人,老人,老至六七十岁,小孩,小至还在摇床里,被父母推着过来,中间的青中年人,也不是想参观什么,只是在拍拍照,时不时听见有人在说,这个拍拍,回去给某某看,他(她)肯定羡慕不已,他们的参观到底是什么,或许就是别人的目光和心情吧。我本想去那里静静,可是并没有静,反而是闹。而居住在镇上的老人,他们显得很安静,坐在自家的小屋里,享受着那份别人惊奇,自己安宁的生活。他们才是这里的真正主人,其它人只是这里的一个过客,每天他们要接受很多人的目光,这目光有如是地球人看外星人。 夕阳西下了,已是下午5点了,我走出小镇,没有太多的感觉,在车站候车时,一个自称是大学生的人不声不响地给我递来一份调查表,主要是关于来乌镇旅游的感受。我写下了,将我最真的感受写下了,可能不会再来,不是乌镇不好,是没有想像中好,没有网络上大家说的那么好,至少没有宁静,只有喧嚣,太闹了,我不想要,我要的是一份宁静,去除我浮躁的宁静,本想游历千年的历史,能将我内心的浮躁与不安有所减少,可是我没有找到这份安宁,因为环境使然。。。 环境使然。。。。。
3475 次阅读|4 个评论
乌镇览胜
热度 1 yangyongtian 2011-4-29 05:57
乌镇览胜
江南有乌镇, 乌镇有茅盾。 茅盾祖居揽, 领悟旗手魂。 一网绕村水, 养育文化人。 民居依水建, 市井水渠临。 民风特敦朴, 文化传底蕴。 寻幽兼探古, 首选水乌镇!
个人分类: 诗配画|2461 次阅读|2 个评论
乌镇印象
热度 8 zhangyuxiu 2011-4-28 19:52
乌镇印象
28日上午,我们去了江南水乡乌镇。从网上资料得知, 乌镇自古繁华,千百年来,古镇民居临河而建、傍桥而市,镇内民风纯朴,是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典范,同时乌镇又有其他小镇所没有的临水建筑――水阁,乌镇由此又被称为“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 乌镇历史悠久,是典型的江南文化古镇。 乌镇水乡风貌完整,保持了完整的江南水乡格局。2002年时去过江南水乡周庄,对周庄的印象不是很好,觉得那里乱哄哄、脏兮兮的,又充满了现代商业气息,民宅建筑也不是那么精美有风格,水域规划也不像想象的那样富有诗意,因此,会议主办方说组织去乌镇,我当时也没抱多大希望,不觉得那里会有多美,但到了以后发现这里的确不错,“小桥、流水、人家”的特点十分明显。建筑很有特点,水域规划也很好,到处都干干净净的,景色十分入镜,搞得大家都不停地拍照,乐不思蜀,导游说上午十点集合,但所有人都没按时间回来,可见乌镇虽然也受了现代商业社会的污染,但还是有一定魅力的。在这儿挂几张拍的照片,让大家分享一下这个古老小镇的风彩。 1 2 3 4 5 6、在此一游,留个纪念。
2919 次阅读|18 个评论
乌镇桑拿
yangyongtian 2010-7-31 17:53
乌镇蒸桑拿,那是去年夏。环水绕镇中,楼舍水中画。 石桥石板街,绿树绿水洽。此次不虚行,何日再南下?
个人分类: 诗配画|3731 次阅读|0 个评论
霞客行:生活着的千年古镇(西塘)
kingstar 2010-2-28 22:55
这个叫做吴根越角的地方,我是第四次去了,只不过这次是自己开车去,而且再过3天就过年了,这时候去人一定少,更能领略江南水乡的独特风情,上一次正好是初一初二,好个人山人海。第一次去是10年前,真的谋杀了很多菲林,因为那是带的是EOS50EQD,而且回来后还颇有样子的写了两篇游记,一篇是西塘的,认认真真写的,现在找不到,那时是存在软盘里面的,还有一篇是写乌镇的,后来发表在《地理教学》上,也是找不到电子稿,再后来因为百度自己,发现乌镇的官方网站在美文共享里有我的文章,复制下来就又有电子稿了,于是也不计较稿费了(具体经历见博文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54063 )。第三次是单位组织的活动,人很多,很热闹,也拍了一些片子,用上了40D,居然我的工作视频被别人拍去,还传到了QQ上。嘿嘿,不多说了,上图! 【后记】难道真是老天有眼?在上海居然找到失散多年的文章! 疑 是 水 乡 梦 里 游 记生活中的江南古镇西塘 对于江南,我知道我的笔太软、太轻,太笨、太拙了,要知道沉淀积蕴了千年的江南是多么凝重啊 ! 我又怎么掂得起来 ! 孔尚任笔下的江南是一把艳丽凄迷的桃花扇;戴望舒笔下的江南是一把湿淋淋的雨纸伞;唐诗里的江南是一幅画:春风又绿江南岸;宋词里的江南多伤感:孤月照寒山。   对于文化艺术界来说,江南水乡之所以令人神往,是得益于已故著名画家陈逸飞的作品,那画家笔下的古镇周庄骤然给江南水乡的价值倍添了筹码,而江南水乡则在现代文明的映照下放射出从未有过的光彩。其实像周庄这样的水乡古镇在杭嘉湖平原、太湖周遭多如繁星。这些古镇就像一叶叶古朴的小船停泊在历史文化的港湾,却又那么真实的躺在现实生活的怀抱里。西塘应该就是其中最具典型的一个了:你很难想象在繁华绮丽的沪杭线上,还会保存这样的一个民风淳朴的古镇,依旧是一拱如月的石桥,依旧是桨声四起的流水,依旧是青瓦灰墙的人家。尤其是那沿河搭起的千米多长的廊棚,与街上众多的明清建筑交错在一起,更具有别样的风韵。西塘有很多特色的东西,古老民居建筑是历史赋予它的最好奖赏。人们在领略这一切的时候,是否会想到的今后该如何保存,我们的后代是否也会有同样的惊喜?毕竟这些真实的历史遗产只会越来越少。带着发现、保存以及分享的复杂心绪,我走进了梦中的水乡,与之深情的对话去释读那西塘生活着的千年风情。 西塘又名胥塘、平川,所谓胥塘也许跟伍子胥曾在此为官一方造福百姓有关了。据明正德《嘉善县志》记载:晓市之盛,官设征商局于上。贾舶鳞集。清康熙《嘉善县志》称:(西塘)民居稠密,不减市廛,水乡贸易者萃焉。可见,明代的西塘已是颇具规模的市镇了,再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西塘就是吴越两国相争的交界地,所以也就有了吴根越角的讲法。这里不是曾叫平川吗,一马平川,地势坦荡、西面与运河与太湖相邻,河汊纵横,自然环境十分幽静,数条河道流经交汇于古镇,把全镇分割成一个个板块,五福桥、卧龙桥、送子来凤桥、环秀桥等众多的古代石桥又把全镇各板块连在一起。在古城区有保存完好的诸如圣堂、薛宅、西园、永宁桥、石皮弄、尊闻堂、迩易堂等许多明清建筑。鸟瞰全镇,处处绿波荡漾,家家临水人影。晨间,小桥流水,薄雾似纱,两岸粉墙皂瓦,高屋倒影;傍晚,夕阳斜照,渔舟扁扁,河畔桅篙如林;入夜,万家灯火,河岸相映,摇曳闪烁,似诗如画。桥多,弄多、廊棚多,西塘几乎包含了所有的江南水乡传统文化特色元素,好一座透着原生态味,处处幽雅的江南古镇。 西塘作为江南水乡古镇的一个缩影和典型代表,现存的老城区民居正印证了人家尽枕河的江南民宅建筑的第一个特色:依水筑室,美观便利,室内有石阶通向河里。在交通不发达的过去,船是主要的运载工具,经济的发达与否和有无水道交通有着直接的联系。白居易曾以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来描写当时的盛况。以船代步成为最便利的交通形式,而两岸居民临窗观闹也是乐在其中。在河水未受污染的过去依水筑室,还为居民用水提供了极大方便,江南老民宅蕴含的丰富的文化意义,集中地反映了古人平和、含蓄、淡雅、实用的审美追求。中国的诗讲究言有尽而意无穷,中国画有意到笔不到之说,而江南民宅有那么多花窗、回廊、曲径通幽,让人随之低回婉转,回味无穷。有时顺着弄堂走下去,跨过一个个小门,顿觉豁然开朗,竟是一个厅亭相对,池石相映的小花园。这种建筑风格正是中国传统的与世无争、恬静淡泊、注重自身完善的人生观、道德观的物化表现。南社的创始人之一、著名爱国诗人柳亚子先生曾居留过的西园就是如此结构。而尊闻堂里百寿厅的百寿木雕,则正是反映了这种恬静的极致达到寿的目的。   江南的民宅,无论是不谋而合的沿河沿街房屋,还是自给自足的封闭式大宅,都体现了虚实相生,平衡中求律动、整齐中求变化的特色。那些小民宅,像有一个总工程师在指挥似的,很少有毗连的几幢房子深浅高低完全一样,左单檐砌墙,右则重檐开窗;左楼室外伸,右则略微内缩,而墙基又整齐划一,一排房屋之前街道自然形成。大宅户中更加讲究,往往前有天井,后带小院;前用月洞门,后开落地窗,重檐的、单檐的、歇山顶的、轩合厅堂的,既相呼应,又各自有别。各屋之间又有长廊相连,两室之间互不相碍,曲折洞达,虚虚实实。象薛宅的后门更是可以楫船放棹,出水远涉,偏旁则建有一水乡戏台,难怪有家家夜来听管弦之说。   西塘民居的色彩也极为讲究。远眺古镇往往是一片云白的上方黑色为顶,在气象万千的江南大地上别具味道,自有一种静穆、庄重、典雅的风格。黑色在我国古代社会作为天界的颜色备受崇拜。《易经》定天色为玄(黑),地色为黄,即天地玄黄之论。天上黑色为尊,地下黄色为贵,古镇里多有殿堂、庙宇即有黄色的墙壁,如西塘的圣堂,门窗也大都为黑色,只有少数大户人家才有朱红色大门,故有朱门酒肉臭一句诗流传下来。   朝南埭的千米廊棚及永宁桥与环秀桥之间的大红灯笼一串串张挂了起来,本来清幽秀丽的水乡古镇像突然睁开了美丽的眼睛,又像突然展开了一幅绝佳的水乡画卷,抖落了满河的星星,对于酷爱摄影的我来说,这无疑更是一条极富吸引力的风景线:这些或单个或成串的大红灯笼挂着,在古老的黑色门楣或檐壁的映照下显得特别耀眼,有活力,一边是历史的沧桑、丰润,一边是现实的鲜活、明亮,红红火火,这是一种今与古的揉和,这是一种古老与现代文化的映照和对比。于是我内心的激动也被这古镇的红灯点燃了,举起相机,不停地按动快门,通过镜头,梦中的水乡美景由瞬间成了永恒。
个人分类: 国家地理|3803 次阅读|0 个评论
博客搬家第一篇
ziyounvzhu 2009-9-16 20:06
我总说我迟早要把博客搬家来科学网,那就先搬搬试着住住吧~~ 先贴几张图片,过去时的,今年7月在乌镇看日全食时拍的 还有水乡上空的闪电(这可是日全食前夜啊,竟然开始打雷闪电,多伤心的我) 再来两张荷花~~~(想起夏天了,这两天北京好热)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690 次阅读|10 个评论
景色秀美的江南水乡---乌镇(第三方转载)
kingstar 2009-9-7 19:07
一不小心发现自己的一篇文章在官方网站上挂着,可惜没有稿费:您的位置: 首页 在线欣赏 美文游记 《景色秀美的江南水乡---乌镇》 ----宁波 王成如 《景色秀美的江南水乡---乌镇》 ----宁波 王成如 人们对风景的向往,大多是来自别人的描述。如果这位描述者偏偏又是像茅盾这样的文学巨匠,那这份向往的迫切,又要加重许多。这一处令人向往的风景便是景色秀美的江南水乡--乌镇。1896年,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茅盾(沈雁冰)就诞生在这里。 乌镇,位于浙江北部杭嘉湖平原,属桐乡市。这里地势低洼,为河流冲积和湖沼淤积平原,平均海拔3米左右,市郊河港密布、纵横交叉,具有浓厚的水乡特色。她还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和璀璨瑰丽的文化。六千多年前,就有先人在此创造了那个时代的文明,东郊潭家湾古文化遗址就是就是很好的证据。春秋时期,乌镇为吴疆越界,战事频繁,吴国曾驻兵于此以防御越国,故得名乌戍。唐咸通年间始建镇,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建镇史了。 在一个云淡风清的金秋时节,乘中国地理教学研究会在浙江桐乡召开年会的间隙,我们慕名踏上了乌镇的青石板路。从铜罗湾进入古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乌镇的老房子,旧时这些古民居墙上多涂有类似于黑色的油漆,据说这种涂料涂了以后可以起到保护墙面的作用,而黑色在江南桐乡一带被称之为乌,乌镇因而有此称呼。其实乌镇真正保存下来的老房子比较少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大多是仿古建筑,但它们做得相当不错,从结构到小的细节与老房子都没有什么差别,用的全是搜集来的旧木店板,地上铺设的也是整理过的旧石板,连电线杆也被拔除了,而这些东西也许过几年就更可以以假乱真了。更让我们惊奇的是沿着旧石板路两旁的老式店铺大多关门落锁,用的居然也是老式的铜挂锁。其他水乡沿街吆三喝四的商铺在这里却没有市场,历史仿佛凝固在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前。以旧做旧,乌镇人就是这样刻意不让现代文明来破坏古镇原有风貌的整体性。走在这样的古镇上,没有晃眼的钢筋水泥,没有喧嚣的商业污染,再看到传统民居建筑里地道的乌镇人过着闲适恬静的生活,仿佛19世纪末、20世纪初江南古镇的生活还在继续,水乡的原味即时再现了眼前。这样的旅游资源开发在国内是很少见的,更难得的是它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精神,用现代文明让古镇重新焕发活力,又不至于有太大的冲击去破坏传统文化。 这是当地政府的功绩与远见。为了使前人留给乌镇的宝贵遗产得以有效保护和永久延续,让古镇灿烂悠久的民族民俗文化重现光彩,桐乡市委,市府1999年5月决定把古镇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作为乌镇发展的重头戏,实施了对千年古镇的保护整治与合理开发。在江南六大古镇(周庄、同里、朱家角、西塘、角直、乌镇)中,乌镇开发算较晚的,因而汲取的经验也最多,所以我们看到乌镇的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比较规范,全镇分为传统作坊区、传统民居区、传统文化区、传统餐饮区、水乡风情区、传统商铺区。整个古镇经过这样的打理,既保存了原有风貌,又有相对的集中,这是其他江南古镇所没有的。虽然我个人并不喜欢这样太重的人为摆布,因为从心底里我是更喜欢西塘原生态的水乡风景。但由于整个 古镇因为重新规划布局,游览路径形成一个循环,这大大方便了游客,所以大多数游人还是十分赞赏的。在传统作坊区,我们眼睛一亮:空旷的场地上支着高大的木架,一条条蓝印花布(旧称夏布)从上面飘垂下来,风舞婆娑,煞是好看。而旁边的作坊里工人们正在忙碌着,从纺织、飘洗、印染、晾干,再一旁便有现成的蓝印花布服装售卖。其他像三白酒的酿制、竹器的制作也多有示范,如果游客有兴趣,甚至可以参与其中的劳动,现场享受DIY(Do It Yourself)的乐趣。我想这便是当今旅游业很推崇的游客参与性活动了。乌镇人文旅游资源的挖掘由此可见一斑了。 我们就这样走走看看,徜徉在古镇的风景里,不经意间拐入一条窄弄,弄的尽头我们看到了一座座那江南水乡特有的小桥。古镇曾有百步一桥之说,现在尚存30多座,不知有多少悄然消失在千百年的风雨侵袭中了。即便如此,乌镇仍可凭古桥傲视其他的江南古镇。过桥沿岸曲折走去,一路上种种古桥因地势不同而纷繁多姿,或石拱、或平铺、或雄伟、或轻巧,我们细细看来恍然进入一个古桥实景博物馆。这是祖传的宝贝,是乌镇旅游资源中的神来之笔。在众多的古桥中,现存最古老的是始建于明宣德年间的浮澜桥,而通济桥和仁济桥是最具特色的,两座分别建于1515年和1518年的古桥相为犄角,相连相生,相互辉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更有意思的是无论你站在哪一座桥边,均可以透过桥洞看到另一座桥,犹如井中观月,当地人戏称为桥里桥。 走得累了,我们随便坐在一座桥头小憩,惬意地看着流水潺潺,小船摇摇。和许多江南水乡古镇一样,乌镇的街道和民居都沿溪、河而建,但我们在桥上马上看出一点特别来:这里的民居有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面用木桩或者石柱打在河床中,上面架上横梁搁上木板,三面有窗,日间凭窗饱览河上风光,午夜梦回,枕下流水潺潺,别有一番情趣。这种枕河风景是其它水乡古镇没有的,那就是乌镇的水阁。茅盾曾在《大地山河》中这样描写故乡的水阁:......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那就是水阁的门)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欸乃,飘然而过...... 文中提到的水阁便是访卢阁,相传茶圣陆羽曾来此拜访茶馆主人卢仝因而得名。茶馆开门见桥,推窗见水,门前可观街上的繁华,隔窗能尝十里河塘风景,可算得上镇上风水最好的一间茶馆了。如果我们有时间也一定会要上一壶龙井,清清静静地喝,惬惬意意地看那江南水乡的风情韵致就在袅袅的水烟中慢慢展开。 这样幻想着不由得对古镇的种种苛求淡去了不少,心想如此钟灵毓秀之地,诞生茅盾这样的大文豪亦是合情合理之事。于是我们便按图索骥急赶去位于镇中的茅盾故居,那是一所沿街的四开间日式风味的老楼房,东西两个单元,前后两进,中间各有两个石板天井。据说是三十年代茅盾用他的稿费并亲自设计草图建造的。之后,茅盾几次回乡就在这里写作。当年他手植的棕榈和天竹现在依然茂盛。这里现在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里面保存有茅盾的启蒙家塾,他的童年轶事,以及珍藏的墨稿和珍贵的历史照片。总之是一个很文化的地方,搞旅游资源开发的说这就是乌镇的底蕴。 倘若不是集合的时间快到了,我们很可能会醉在乌镇老街或是小桥或是流水里了。租船回去罢。不知是谁喊了一句,我们纷纷叫好,到水乡能不坐船吗,这可是真正体味水乡的机会啊。于是我们喊了一叶乌蓬小船,一个个晃悠悠地跳上船,一路荡悠悠地出了古镇,留下一水面的涟漪。
个人分类: 国家地理|3991 次阅读|0 个评论
秦淮胜景之乌镇风光
liuxiuqun 2009-3-14 21:14
本人几乎已经跑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现在把有些地方的照片慢慢贴出来,一起欣赏哟。 首先来个浙江乌镇的夜景吧。
个人分类: 图片百科|4547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1: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